实验十九 输入

合集下载

实验十九 弗兰克赫兹讲义

实验十九 弗兰克赫兹讲义

2.氩原子的第一激发电位测量 (1)自动测试。
进行自动测试时,实验仪将自动产生 VG2K 扫描电压,完成整个测试过程;将示波器 与实验仪相连接,在示波器上可看到夫兰克一赫兹管板极电流随 VG2K 电压变化的波形。
①设置仪器为“自动”工作状态,按下“手动/自动”键,自动测试指示灯亮。
②设置工作条件:按机箱上的标牌参数设置“电流量程 I A ”、“灯丝电压VF ”、 “VG1K ”、“VG2 A ”,先设置“VG2K 30 V”,实验仪必须预热10 分钟后再按标牌参数 值设置“VG2K ”值 。按“◄►”“▲▼”键完成VG2K 电压值的具体设定(注意: VG2K 不
④ 数据查询:改变电压源 VG2K 的指示值,在电流表上可查阅测试过程中对应的 I A 。
(2)手动测试。 ①设置仪器为“手动”工作状态,按下“手动/自动”键,手动测试指示灯亮。
②设置工作条件:手动测试时“电流量程 I A ”、“灯丝电压VF ”、“VG1A ”、 “VG2 A ”,等状态设置的操作过程与自动操作过程一样。
必须按机箱上的标牌参数设置工作参数 I A 、VF 、VG1K 、VG2 A 、VG2K 。(注意:VG2K 不
能超过 82V,否则击穿管子)。 六、数据记录及处理
1. I A ~ VG2K 关系曲线测量
用直角坐标纸(半张)选适当比例,用手动测试数据绘制 I A ~ VG2K 曲线,标出峰和
谷坐标值。 I A ~ VG2K 曲线数据记录见表 4-15-1。
随着第二栅极电压的不断增加,电子的能量也随之增加,在与氩原子相碰撞后还留下足够
的能量,可以克服反向拒斥电场而达到板极 A ,这时电流又开始上升(图 4-15-3 中 bc
段)。直到 KG2 间电压是二倍氩原子的第一激发电位时,电子在 间又会因二次碰撞而 失去能量,因而又会造成第二次板极电流的下降(图 4-15-3 中 cd 段)。同理,凡 之

19实验十九 杨氏双缝干涉

19实验十九 杨氏双缝干涉

实验十九杨氏双缝干涉Experiment 19 Yang’s Double-slit Interference杨氏简介B rief introduction Thomas Young托马斯·杨(Thomas Young),英国物理学家、医师、考古学家,波动光学的伟大奠基人,在光学、生理光学、材料力学等方面都有重要的贡献。

杨氏实验以简单的装置和巧妙的构思就实现普通光源来做干涉,它不仅是许多其它光学的干涉装置的原型,在理论上还可以从中提许多重要的概念和启发,无论从经典光学还是从现代光学的角度来看,杨氏实验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实验目的experimental purpose(1) 了解光波产生稳定干涉现象的条件.(2) 观察日光及单色光的双缝干涉图样Double-slit interference fringes.(3) 测定单色光的波长wavelength.实验原理experimental principle1.获得相干光源的方法——分波阵面法。

(method for producing coherent light source ——divided wavefront )光通过双缝干涉仪上的单缝和双缝后,得到振动情况完全相同的光,它们在双缝后面的空间互相叠加,会发生干涉图形Interferencepattern.如果用单色光照射,在屏上会得到明暗相间的条纹; 如果用白光照射,可在屏上观察到彩色条纹.2 波的叠加原理图1杨氏实验原理图(the superposition principle of wave)杨氏实验的装置如图1所示,在普通单色光源(如钠光灯)前面放一个开有小孔S 的,作为单色点光源。

在S 照明的范围内的前方,再放一个开有两个小孔的S 1和S 2的屏。

S 1和S 2彼此相距很近,且到S 等距。

根据惠更斯原理,S 1和S 2将作为两个次波向前发射次波(球面波spherical wave ),形成交迭的波场。

实验十九彩虹泡泡龙

实验十九彩虹泡泡龙

家长和幼师都可以带着宝贝做的科学小实验
实验十九彩虹泡泡龙
一、实验准备
洗碗布、泉水瓶、橡皮筋、洗洁精、碗、色素、剪刀
二、实验目的
1.了解洗碗布上存在小缝隙。

2.了解色素依附在泡泡上,会使泡泡变色。

三、实验过程
1、谈话导入
小朋友们,你们平时肯定很喜欢玩儿吹泡泡,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做一条彩虹泡泡龙。

揭示实验主题——彩虹泡泡龙。

2、认识实验材料
洗碗布、泉水瓶、橡皮筋、洗洁精、碗、色素、剪刀
3、实验步骤
(1) 在碗里倒入50毫升水和20毫升洗洁精,搅拌均匀,泡泡水就调制好了。

(2)用剪刀将塑料瓶底剪掉,将洗碗布套在剪开的一端,并用橡皮筋固定。

(3)将洗碗布沾取泡泡液. 并在布上滴上几种颜色色素,从瓶口往里吹气。

4、观察实验现象
一条彩虹泡泡龙就出现咯。

5、了解实验原理
泡泡是由空气和水与洗洁精的表面活性剂产生的。

洗碗布上的毎个小缝隙就像一个个吹泡泡的管子,在上面滴上几滴色素,色素附着在吹出的泡泡上,就形成了彩虹泡泡。

附:
材料图片(图片来自百度图片):。

实验十九血清钙测定(EDTANa2滴定法)48

实验十九血清钙测定(EDTANa2滴定法)48

实验十九血清钙测定(EDTA Na2滴定法)一、实验目的与要求1 了解血清离子钙在人体营养学上的意义及其在生理学上的重要性。

2 掌握EDTA滴定法测定血清离子钙的原理和方法。

二、实验原理血清中的钙离子在碱性溶液中与钙红指示剂结合成可溶性的络合物,使溶液显红色。

乙二胺四乙酸二钠(简称EDTA二钠)对钙离子的亲和力大,能与该络合物中的钙离子结合,使指示剂重新游离在碱性溶液中显蓝色。

故以EDTA二钠滴定时,溶液由红色变为蓝色时,即表示终点达到。

以同样方法滴定已知钙含量的标准液,从而计算出血清标本中钙的含量。

三、实验仪器与试剂1 仪器(1) 50ml酸碱式滴定管;(2) 25ml烧杯;(3)微量加样器;(4) 50ml锥形瓶。

2 试剂(1)钙标准液(1ml相当于0.1mg钙):取碳酸钙少量,置蒸发皿中,于110~120℃干燥2~4h,移入硫酸干燥器中冷却。

精确称取干燥碳酸钙250.0mg于烧杯中,加蒸馏水40ml及1mol/L盐酸5ml溶解,移入1000.0ml容量瓶,以蒸馏水洗烧杯数次,洗液一并倾入容量瓶,加蒸馏水稀释至1000.0ml。

(2) EDTA钠溶液:乙二胺四乙酸二钠150.0mg,1mol/L氢氧化钠溶液2.0ml,蒸馏水加至1000.0ml。

(3)钙红指示剂:称取钙红0.1g,溶于甲醇20.0ml中。

(4) 0.2mol/L氢氧化钠液。

四、实验步骤1 取血清0.2ml放入25ml烧杯中;2 加0.2mol/L氢氧化钠4ml和钙红指示剂 3滴;3 以标定过的EDTA溶液滴定,直至溶液由红色变为正蓝色为止;4 记录EDTA的用量(ml);5 同时作一样品空白对照。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血清钙含量(mg%)=(Sb)×T/0.2×100式中: S——样品消耗EDTA溶液的毫升数;b——样品空白消耗EDTA溶液的毫升数。

六、实验报告参照《营养学》、《生物化学》原理分析。

八、注意事项1 试剂为空白对照;2 每组样品做2~3个平行实验;3 正常参考范围: 2.25~2.75mmol/L(9~11mg/dl)。

实验十九 连续均相反应器停留时间分布的测定

实验十九 连续均相反应器停留时间分布的测定

实验十九连续均相反应器停留时间分布的测定1 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测量连续均相反应器中溶液的进出时间,得到反应器的停留时间分布,并探究不同进料流速对停留时间分布的影响。

2 实验原理连续均相反应器是指反应物在气液、液液或固液两相混合后,在反应器内不断流动,实现反应的一种装置。

在连续均相反应器中,每个质点在反应器内的停留时间是不同的,因此停留时间分布是一个反应器的重要性能参数。

停留时间分布是指质点在反应器内停留时间的概率密度函数,它能反映反应器内的流动特性、物理化学变化。

在本实验中,设计的反应器为塔式反应器,研究单一液相在反应器中的停留时间分布。

反应器内的搅拌器不断搅拌反应液,以保持液体中浓度的均匀分布,使反应均匀进行。

反应器内自上向下分别放置了进料管口、液面计和出料口,通过测量进出管口的时间,可以测定连续均相反应器中质点的停留时间分布。

3 实验步骤3.1 实验器材塔式连续反应器、溶液储罐、液面计、蠕动泵、计时器。

1. 准备实验样品。

将20%的乙醇溶液稀释为5%分数的乙醇溶液,作为实验样品。

2. 设置实验参数。

设定不同的进料流速,包括1.0 mL/min、2.0 mL/min、3.0 mL/min、4.0 mL/min、5.0 mL/min。

3. 注入实验样品。

将实验样品注入液体储罐,设定蠕动泵的流速。

4. 记录出料时间。

在实验操作开始时,记录出料口的时间和液面计读数,随着溶液的流动,不断记录出料时间和液面计读数。

5. 重复实验。

重复同样的实验步骤,至少进行3次以上的实验。

4 实验结果4.1 停留时间分布曲线通过实验数据计算得出不同进料流速下的停留时间分布曲线,如图所示。

图中的横坐标为反应器内质点的停留时间,纵坐标为停留时间的概率密度函数。

根据图中的曲线可以看出,不同进料流速下,停留时间分布的峰值和分布范围都存在差异。

在进料流速较低(≤2.0 m L/min)时,停留时间分布的峰值较窄、分布范围较窄。

食品冷链品控专业《实验十九、牛乳中水分的测定》

食品冷链品控专业《实验十九、牛乳中水分的测定》

实验十九、牛乳中水分的测定一、原理基于阿基米德浮力原理。

当密度计被放入被测液体中,其较重的下端浸入液面下,上端局部留在液面上,局部浸入液面,自行保持垂直。

被测液体的密度越大,密度计浸入液面下的体积就越小。

因此可以通过液面对应密度计上的数值确定液体的相对密度。

二、仪器密度计,乳稠计;量筒,250mL;温度计。

三、操作步骤1 取市售牛乳,调节温度在10~2021混匀后小心倒入250mL 枯燥量筒内,加至量筒3/4体积处。

如有泡沫,用滤纸条小心撇去。

2 将乳稠计浸入样品中到相当刻度30处,然后放手让其自然悬浮,防止与筒内壁接触。

静置2~3min,眼睛与筒内液面高度平视,读出乳稠计数值。

同时将温度计悬挂于量筒上方,下端浸入牛乳中,测量样品的温度。

3 根据牛乳样品的温度和乳稠计的读数查表换算成202115℃时的度数。

四、判断牛乳是否掺水正常牛乳的相对密度在~,牛乳密度是其中所含各种成分的平均总和。

牛乳掺水后相对密度降低,每加相当于总体积10%的水可使牛乳的相对密度降低,即3度;反之,脱脂牛乳的相对密度那么增高。

所以可以用密度计法来检验牛乳是否掺水。

这种方法可不受环境限制,快速进行检测,估计掺水量按下式计算:121100100(-)d d X d ⨯=⨯式中,X ——估计掺水量;d 1——以乳稠计度数表示的正常牛乳的密度〔如正常牛乳的密度为,那么乳稠计的度数为29度〕;d 2——以乳稠计度数表示的被检乳的密度。

当牛乳中含水量低于10%时,利用本法测定的结果误差较大。

乳稠度不仅可用来评定牛乳质量,同时也可评定牛乳的口感。

一般来说,乳稠度较高的牛乳口感较稠,相反那么较稀。

实验十九 四阶巴特沃斯滤波器

实验十九 四阶巴特沃斯滤波器

实验十九 四阶巴特沃斯滤波器一、实验目的1. 了解巴特沃斯滤波器的频率响应特性。

2. 掌握根据频率响应特性求网络传递函数()a H s ,并根据()a H s 来设计滤波器的方法。

二、实验内容1. 列写四阶巴特沃斯低通、高通和带通滤波器的网络函数。

2. 用示波器观察四阶巴特沃斯滤波器的幅频特性曲线。

3. 熟悉四阶巴特沃斯滤波器的设计方法。

三、实验仪器1. 信号与系统实验箱 一台 2. 信号系统实验平台3. 四阶巴特沃斯滤波器模块(DYT3000-65) 一块 4. 20MHz 双踪示波器 一台 5. 连接线若干四、实验原理实际的滤波电路往往难以达到理想的要求,如要同时在幅频和相频响应两方面都满足要求就更为困难。

因此,只有根据不同的实际需要,寻求最佳的近似理想特性。

例如,可以主要着眼于幅频响应,而不考虑相频响应;也可以从满足相频响应出发,而把幅频响应居于次要位置。

介绍一种最简单也是最常用的滤波电路——巴特沃斯滤波电路(又叫最平幅度滤波电路)。

这种滤波电路对幅频响应的要求是:在小于截止频率c ω的范围内,具有最平幅度的响应,而在c ωω>后,幅频响应迅速下降。

对于低通滤波电路来说,3dB 截止角频率c H n ωωω==。

n 阶低通滤波电路幅频响应的一般形式()cj A ωω=(式19-1)因为2()cj A ωω是偶次函数,所以c ω的奇次幂会出现。

考虑到在1c ω<时,巴特沃斯低通滤波电路的幅频响应是平坦的。

而在1c ω<时,主要是c ωω的低次项对分母起作用而使()cj A ωω下降。

如果()cj A ωω只与c ωω的高次项有关,则能较好的满足上述条件。

因此式19-1可写成()cj A ωω=(式19-2)这就是巴特沃斯低通滤波电路的特性方程。

由于1c ω=时,增益减小3dB ,由式19-2有2222(1)o o n A A K =+,可得21n K =,因而式19-2变为()cj A ωω=(式19-3)为便于归一化处理,引用归一化复频率S (c c S s j ωω==),这样在式中用s j 代替c ω,则得222()1(1)on nA A s S =+- (式19-4) 根据数学关系式2()()C jD C jD C jD +=+-,所以有222()()()1(1)on nS j cA A s A s A s S ωω==-=+- 则()()A s A s -的极点应满足21(1)0nnS +-= (式19-5)由式19-4的根便可以求出滤波电路的网络函数A (S )。

实验十九 酱油中总酸量

实验十九 酱油中总酸量

实验十九酱油中总酸量酱油中总酸量(度)和氨基氮的测定摘要随着科技的发展,食品的多样化和安全性都受到很大影响,出现食品的安全性问题日益严峻!第十六届亚运会即将在广州举行,作为就读于广州某所大学的大学生,对此深感荣幸!在亚运会举行的前期工作里面,食品的安全性受到政府的很大关注,因此,本实验以“食品的安全性”为主题,对食品里面的一些成分进行测定,确保食品的营养性以及安全性,以此对食品行业和社会做出一点贡献,而且通过自己动手能力的表现来提高实验操作能力,了解各方面的知识。

结合我的实验内容,介绍酱油中总酸量和氨基氮的测定的相关问题。

【关键词】:酱油总酸度氨基氮测定食品营养和安全性一、前言:近年来,食品的营养性和安全性出现了很多严峻的问题,造成了很多有关食品中毒的事件。

作为当代的大学生,更应该关注社会的一些热点问题,关注食品的安全性以及营养性,并努力为这方面深入研究,为社会做出贡献。

以下是我们测定生活中常见而且接触的一种食品――酱油中一些成分的测定,检验该食品的营养性以及安全性!二、实验目的1.学习酸度计的使用方法。

2.掌握电势滴定法测定酱油中总酸量和氨基氮的方法与原理。

三、实验原理食品的总酸量(度)是指食品中所有酸性成分的总量。

它包括未电离的酸的浓度和已电离的酸的浓度,酱油中含有二十余种有机酸[1],其含量可借标准碱滴定,故总酸量(度)又称“可滴定酸量(度)”。

由于其中以乳酸含量最高,故总酸量(度)测定结果通常以乳酸(或乙酸)含量形式表示,其滴定反应式可表示如下:RCOOH + NaOH == RCOONa + H2O或CH3CH(OH)COOH(乳酸)+ NaOH == CH3CH(OH)COONa + H2O反应产物为弱碱,溶液pH≈8.2,所以只要用NaOH标准溶液滴定至pH=8.2时,即为滴定终点。

指示滴定终点的方法很多,如电势法、比色法及化学法等,常用的方法是电势法。

因为电势法不受氧化剂、还原剂或胶体等的干扰,也几乎不受色度、浊度的影响,准确度高,广泛应用于工农业生产及科学研究等部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十九输入/输出与重载
一、实验目的
1、掌握输入、输出的格式控制。

理解类ios提供的公有的无名枚举类型的格式控制符及怎样使用类ios的公有接口函数实现控制。

2、掌握流操作子
3、熟悉标准设备的输入/输出。

特别是cin的使用细则,提高输入的稳健性。

4、掌握输入/输出运算符的重载。

二、实验内容
1、编程:按下列要求实现数据的输入/输出:
a)分别以左和右对齐方式输出整数,域宽为12;
b) 以八进制、十进制、十六进制输入输出整数;
c) 实现浮点数的指数格式和定点格式的输入输出,并指定精度,按你所见到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直到满意;
d) 把字符串读入字符型数组变量中,从键盘输入,要求输入串的空格也全部读入,以回车换行符结束;
e) 以上要求用流成员函数和流操作子各做一遍。

2、范例:从输入流中分析出数字串。

#include< iostream>
using namespace std;
int main(){
int getnum(char *);
char buf[100];
while (getnum(buf)){
cout << "Digit string is :";
cout << buf << endl;
}
return 0;
}
int getnum(char *s){
*s = '\0';
char ch;
while (cin.get(ch) && !cin.eof() && !isdigit(ch)) ;//去掉前面的非数字字符
do //读入数字串
*s++ = ch;
while (cin.get(ch) && !cin.eof() && isdigit(ch));
*s = '\0';,
if (!cin.eof()) cin.putback(ch); //A
if (!cin || cin.eof()) return 0; //B
return 1;
}
【要求】
(1) 解释A行的作用,表面上看A行在本程序中毫无用处。

(2) 解释B行的作用,“!cin”表示什么意思?
3、编程:将以上程序修改为自定义整型数类的重载的提取运算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