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拟温阳健脾汤治疗脾肾阳虚型慢性泄泻的体会
温阳健脾汤治疗脾胃虚弱型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效果

温阳健脾汤治疗脾胃虚弱型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效果温阳健脾汤是中医药中的一种经典方剂,具有温阳健脾的功效,常用于治疗脾胃虚弱型慢性萎缩性胃炎。
该方剂由桂枝、干姜、炙甘草、大枣、生姜、大黄组成,具有温阳健脾、理气化滞的作用。
近年来,临床研究发现,温阳健脾汤治疗脾胃虚弱型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效果显著,能够改善患者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被患者和医生广泛认可。
脾胃虚弱型慢性萎缩性胃炎是一种常见的胃病,以胃部不适、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腹痛腹胀等症状为主要表现。
该病多由于脾胃功能失调、气血运化不畅引起,中医认为主要是由于脾胃阳气不足,运化失职所致。
温阳健脾汤是治疗这类疾病的一剂主要方剂,其温阳健脾的功效,能够恢复脾胃的功能,促进气血运行,改善病情。
一项针对温阳健脾汤治疗脾胃虚弱型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研究显示,该方剂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症状。
研究对象包括了一组符合脾胃虚弱型慢性萎缩性胃炎诊断标准的患者,其中部分患者接受了温阳健脾汤治疗,另一部分患者接受了常规治疗,包括胃黏膜保护剂、胃肠动力药等。
经过一定周期的治疗后,接受温阳健脾汤治疗的患者明显感觉消化功能改善,食欲增加,腹痛腹胀减轻,精神状态也有所改善。
而接受常规治疗的患者在症状上并没有明显改善。
研究结果表明,温阳健脾汤治疗脾胃虚弱型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效果明显优于传统的治疗方法。
温阳健脾汤对脾胃虚弱型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治疗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温阳益气,改善脾胃功能:桂枝、干姜、大枣等温热之品能够温暖胃肠,促进气血运行,改善脾胃功能,提高消化吸收能力,从而减轻脾胃虚弱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消化不良、食欲不振等症状。
2. 理气化滞,舒经通络:炙甘草、大黄等具有理气化滞的功效,能够舒经通络,促进气血运行,改善胃肠道的痉挛和胀气症状,减轻腹痛腹胀等不适感。
3. 增强免疫力,提高抗病能力:生姜具有温中止呕、助阳固表的作用,能够增强患者的免疫力,提高抵抗力,有助于预防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健脾化湿\温阳止泻法治疗慢性腹泻58例

健脾化湿\温阳止泻法治疗慢性腹泻58例:目的:观察健脾化湿、温阳止泻法治疗慢性腹泻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58例中医辨证为脾虚寒湿内阻型慢性腹泻患者,运用健脾化湿、温阳止泻法进行治疗,观察疗效。
结果:本组共58例,临床痊愈26例,显效16例,有效9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87.93%。
结论:健脾化湿、温阳止泻法治疗脾虚寒湿内阻型慢性腹泻疗效确切,通过补气健脾、燥湿止泻,调整胃肠道功能,以恢复大肠的正常传导。
标签::健脾化湿;温阳止泻;中药疗法;脾虚寒湿内阻型;慢性腹泻腹泻,中医亦称泄泻,是指排便次数明显超过平日习惯的频率,粪便稀薄,甚则如水样或含有未消化食物。
病情多迁延不愈,严重影响了患者的身体健康及生活质量。
笔者自2006年1月——2007年12月采用健脾化湿、温阳止泻法治疗慢性腹泻58例,疗效满意,现介绍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所有病例均系我科门诊慢性腹泻患者,其中男性31例,女性27例;年龄18—49岁,平均32.1岁;病程1—5年,平均2.01年;腹泻次数每日2、3次至7、8次不等,于生冷油腻饮食及受凉后加重,中医辨证为脾虚寒湿内阻型,证见:脘腹隐痛,食欲不振,畏寒肢冷,倦怠乏力,口淡不渴,舌质淡,苔白腻,脉细濡。
1.2诊断标准所有病例均符合《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①中泄泻的诊断标准及《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②中慢性泄泻之病程分类标准。
同时经相关检查(B超、肠镜、肝肾功能及甲状腺功能检查)除外胃、肠、胰、甲状腺、肝、肾等脏器及全身器质性病变所致腹泻者。
1.3治疗方法治宜温中健脾、化湿止泻。
药用:党参20g、茯苓10g、炒白术30g、苡仁30g、山药30g、煨木香10g、吴茱萸8g、炮姜10g、厚朴10g、苍术10g、砂仁(后下)10g、陈皮10g。
寒邪较重加肉桂10g、附片10g;肠鸣者加羌活10g、防风10g;腹痛明显加川楝子10g,元胡索10g;久泻不止加五味子15g、破故脂10g。
温阳法治疗脾肾阳虚型老年急性腹泻临床观察

温阳法治疗脾肾阳虚型老年急性腹泻临床观察蔡 飙 林 宏 叶瑞妍 王书浩摘要:目的:观察运用温阳法治疗老年急性腹泻的疗效。
方法:确诊病例66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3例。
对照组采用一般西医基础治疗,包括补液、护胃以及纠正脱水症状、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止泻等对症治疗。
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自拟方四神理中汤口服联合中药封包贴敷治疗。
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94%,明显高于对照组78.79%,治疗组可明显缩短止泻时间,改善患者炎症因子水平。
结论:基于温阳法运用自拟方四神理中汤联合中药贴敷疗法治疗老年急性腹泻脾肾阳虚型患者疗效满意。
关键词:老年急性腹泻;脾肾阳虚;四神理中汤;中药贴敷;炎症因子;中西医结合疗法中图分类号:R256.3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0-7156 (2020) 05-0026-02作者简介:蔡飙,男,硕士,主治中医师,广东省广州市中医医院 (广州 510130) ;林宏、叶瑞妍、王书浩,单位同第一作者。
急性腹泻是急诊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中医学多将其归于脾胃病范畴,称为泄泻、鹜溏、飧泄等。
由于老年人胃肠功能退化,且年老体弱,脏腑多衰,急性腹泻容易引起脱水、电解质紊乱甚至休克等并发症。
2018年2月至2019年11月,笔者运用温阳法治疗脾肾阳虚型老年急性腹泻33例,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广东省广州市中医医院急诊科就诊的脾肾阳虚型老年急性腹泻患者66例,按照纳入标准筛选后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资料经统计学处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 ﹥0.05) ,具有可比性。
见表1。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组别n 性别年龄 (岁) 病程 (天) 男女治疗组33161771.2±7.34 6.21±3.15对照组33181570.6±6.786.32±3.081.2 纳入及排除标准1.2.1 纳入标准: (1) 老年急性腹泻,腹泻次数≥3次/日,大便稀软甚至水样便; (2) 病程2周以内,年龄≥60岁; (3) 符合中医泄泻病诊断标准,辨证属于脾肾阳虚型。
自拟方治疗脾肾阳虚型慢性腹泻疗效观察

1 . 3 . 2 治疗组 : 予 自拟 方治疗 。药用 : 补 骨脂 、 肉豆蔻 、 益
智仁 、 炒 白术 、 云茯 苓 、 焦 山楂 、 焦神 曲、 煨草果 、 炒 防风 、 五 味子 、 煨诃子各 1 0 g , 肉桂 、 炙甘草各 5 g , 炮姜 8 g , 吴茱萸 、
山 西 中医
2 0 1 4年 1 O月第 3 0卷第 l 0期
S H A N X I J O F T C M O c t . 2 0 1 4 V o 1 . 3 0 N o . 1 0
・ 3 5・
自拟 方 治疗脾 肾 阳虚 型 慢 性 腹 泻疗 效 观 察
张希栋
黄连各 3 g , 炒党参 l 5 g , 炒苍 术 2 0 g , 六月雪 、 生地榆 3 0 g 。
随证 加 减 。每 E t 1剂 , 水煎少量频 服。
1 . 1 脾 肾阳虚型腹泻辨证要 点 : 参 照《 中医病证 诊 断疗效 标 准》 中脾气 亏虚 、 肾 阳亏虚 的辨 证要 点确 定 。① 晨 起泄 泻 或大便稀溏 , 完 谷不 化 , 饮食 稍 有不 慎 即便次 增 多。② 常伴脘 腹疼痛 , 腹 胀肠 鸣 , 神疲 乏 力 , 畏 寒喜 暖 。③ 舌 淡 、
2 结 果
两 组 疗 效 比较 , 见表 1 。
表 1 两 组 疗 效 比 较
注: 1 ) 与对 照组 比较 ( 采用 R i d i t 分析), u= 2 . 8 8 2 2, 尸= 0 . 0 0 6 1 。
3 讨 论
减而成 。方 中以补骨脂温 补命 门 ; 肉桂 、 炮 姜温 肾暖脾 , 壮
苔白, 脉细或沉细 。 1 . 2 一般资料 : 符合 上述标准的该病患者 1 2 0例。采用抽 签 法随机分为两组 。治疗组 7 3例 , 男4 2例 , 女3 1 例; 年龄 1 8— 7 8岁 , 平均 4 3 . 9岁 ; 病 程 8周 ~1 O年 , 平均 2 . 5年 。 对 照组 4 7例 , 男2 8例 , 女1 9例 ; 年龄 l 5~6 5岁 , 平均 3 8 . 8 岁; 病程 8周 ~8年 , 平均 2 . 2年 ; 2组资料经统计学处理 ,
温阳健脾法治疗慢性非特异性腹泻69例临床观察

( 如进食生冷 、 厚腻 时) 泻腹痛加 重 ; 腹 ④ 无效: 症状 无改善 或加 重 , 与腹泻 相关 的 疾病症状无改善 , 采取别的治疗 方法 。 需
2 叶 任高 . 内科学 . 京 : 民卫生 出版社 , 北 人
20 0 4.
疗 效判定标 准 : 治 愈 : ① 临床症状 消
失, 胃肠造影 检查示 胃排空正常 ; ②好转 : 临床症状无改善 , 胃肠 造影检查仍示 胃内 大 量 潴 留液 或 排 空 迟 缓 。 统 计 学 方 法 :所 有 数 据 采 用 SS1. P S 0软件 进行 统 计学 处 理 , 数 资 1 记 料 比较采用 检验。
讨 论
胃轻瘫可分为原发性 和继发性 两种 。 原发性 胃轻瘫又称为特发性 胃轻瘫 , 是原 因不明 的功能性上消化道综合征 , 尿病 糖
肠平滑肌上 的 M 一 胆碱 受体 , 还能抑制 胃 肠平滑肌 N 一K a 一A P酶 的 活性 , T 增
化分册 ,9 6 8 1 :9 19 , ( ) 1 . 4 沈磊 , 沈志祥 , 和生 , 六 味安消胶囊治 罗 等. 疗糖尿病 胃轻瘫 4 2例. 中国中西医结合消
i
图目 懿甄嘲
温 阳健 脾 法治 疗 慢 性 非特 异性 腹 泻 6 9例 临床 观 察
佳或服药 即止停 药即 复发 的 6 9例病 例 ,
许 多美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银 香
的疾病 症状有所好转 , 每当饮食 不 良时 但
健脾温肾汤治疗慢性腹泻96例

腹泻 是指大便次数增 加 、 粪便 中水量增 加或 大便成分 异常。 临床上按病程分类 , 分 为急性腹 泻 ( 腹 泻 时问小 于 2周 ) 和慢性
如果病情需要其他治疗 方法 配合 时 , 应尽早介 入它法 , 不能
延误患儿 的病情 。
径。实践肯定了推 拿治疗 咳嗽 的 良好效果 , 且 临床 中发现 , 越早
介入小儿推拿治疗 , 疗效越明显 , 但 必须根 据患儿 的具体病 情辨
证施治 , 针对不 同病情的患儿灵 活的随症 加减。
自拟健脾 温肾汤治疗 , 取得较满意疗效 , 现总结报道如下。
1 临 床 资 料 1 . 1 一 般 资 料
即泻 , 泻 后痛减 。大便 时溏时 稀薄 带 白冻 , 完谷 不化 , 甚 者滑脱
不禁 。兼症 : 神疲 纳少 , 四肢不温 , 腰腹 怕冷 , 面色苍 白, 舌淡苔
本组 9 6例病例均为我院消化内科就诊病例。其 中男 5 2例 ,
女4 4例 ; 年龄最大 的 7 1 岁, 最小的 2 O岁 ; 病程最短者半 年 , 最长 者 9年。临床诊 断为慢 性肠炎 的 4 8例 , 肠 预激综合 征 4 O例 , 其
他 8例 。
1 . 2 纳入 标 准
腹泻 … 。而慢性腹泻除去肠 道感染 、 肠 道肿 瘤及 各种 肠外 慢性
患儿 , 吴某 , 男, 4岁 。患儿 1 月前 开始 发热伴 哮喘 l d , 在成 都 中医药大学 附属 医院诊 断为 支 气管 肺 炎 , 经西药、 输 液治疗
4 d , 热退 , 哮喘 得 到控 制 , 随 即出 现 咳嗽 , 家 长 自行 购 买 口服 药 ( 蒲地蓝 , 开瑞坦 , 枇杷 止咳糖 浆 ) 给予治 疗 , 同 时每 日给患儿做 雾 化治疗 , 咳嗽反复发作。于 2 0 1 2年 1 2月 8日来诊 。现症 : 干
温肾健脾固肠方治疗脾肾阳虚型腹泻41例

温肾健脾固肠方治疗脾肾阳虚型腹泻41例
于玲;程立方
【期刊名称】《山东中医杂志》
【年(卷),期】2013(0)10
【摘要】脾肾阳虚型泄泻是一种以腹部不适或有冷感甚则隐痛,以及排便习惯改变、大便性状异常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功能性肠病。
温肾健脾固肠方对脾肾阳虚型泄泻疗效确切.报道如下。
【总页数】2页(P717-718)
【关键词】温肾健脾固肠方;脾肾阳虚;泄泻
【作者】于玲;程立方
【作者单位】山东省中医药研究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72.1
【相关文献】
1.温肾健脾固涩方治疗脾肾阳虚型糖尿病顽固性腹泻29例 [J], 韩为民
2.联用自拟的温肾健脾方与温肠汤治疗脾肾阳虚型溃疡性结肠炎的效果分析 [J], 韩国勇;吕静;王光夷;许春华;韩振轩
3.温肾健脾方对脾肾阳虚证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大鼠模型肠组织蛋白组学的影响[J], 张喆;李依洁;魏玮;刘瑜;符思;苏晓兰
4.温肾健脾方治疗脾肾阳虚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 [J], 都业馨
5.温肾健脾方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脾肾阳虚证)的临床疗效 [J], 王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温肾健脾汤治疗慢性腹泻60例

( 辑 编
李 亚峰 )
温润脾 土 , 而影 响脾 胃对水 谷 的腐 熟 , 从 亦能 导致 或 加 重腹 泻 , 因此 慢性 泄 泻 以脾 虚 湿蕴 、 肾虚寒 证 型 脾
西 医诊断 按 照 《 用 内 科 学 》 中腹 泻 的 诊 断 实 …
标准 。 中医诊 断按 照 《 中医 内科 学 》 中腹 泻 的 诊 断标 准 。辨 证 要 点 : 便溏 薄 , 延 反 复 , 有 不 消 大 迁 夹 化食 物 , 脐腹 冷 痛喜 暖 , 饮食 减少 , 食后 脘 闷不 舒 , 稍 进油腻 食物 则大 便 次数 明显 增加 , 色萎 黄 , 怠 乏 面 倦 力, 舌淡 苔 白 , 边 有齿痕 , 沉 细或 细 。 或 脉
2 诊 断标 准
肾 3脏 。《 岳全 书 ・ 景 泄泻 》 : 泄泻 之 本 , 不 由 云 “ 无
于脾 胃。 又言 : 久 泻无 火 , 因脾 肾之 虚寒 也 …… ” “ 多 泄 泻 不愈 , 自太 阴传 于少 阴。 由此 提 示 肾阳 与 脾 必 ” 阳关 系密切 , 泻不 愈 , 久 必伤 及 肾 。肾 阳虚弱 则不 能
三仙健 胃消食 。全 方共 奏益 气健 脾 、 肾止泻 之效 。 温 纵 观本 方标 本兼 治 , 使 脾 升 胃降 , 浊各 归 其 位 , 促 清
肾强 中气健 而腹 泻 自止 。
参 考文 献 : [ ] 京 珠 , 果 为 . 用 内 科 学 [ ] 北 京 : 民 卫 生 出版 1陈 林 实 M . 人
便秘 、 黏液 便 、 血便 , 均经 肠镜 检查 排 除肿 瘤 、 克罗 恩 病 、 结核 、 米 巴痢疾 , 肠 阿 部分 确诊 为 溃 疡性结 肠 炎 , 部分 有 明显 的结 肠 黏 膜 炎 症 充 血 水 肿 或 出血 , 无 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拟温阳健脾汤治疗脾肾阳虚型慢性泄泻的体会
发表时间:2015-08-11T17:21:16.660Z 来源:《医药前沿》2015年第16期供稿作者:潘建荣
[导读] 慢性泄泻属中医“久泄”“久痢”“休息痢”范畴。
潘建荣
(泰州市中医院脾胃病科江苏泰州 225300)
【摘要】介绍自拟温阳健脾汤治疗脾肾阳虚型慢性泄泻的体会。
其病机为脾肾阳虚。
自拟温阳健脾汤,用于治疗脾肾阳虚型慢性泄泻有明显疗效。
临床治疗160例,治愈36例,显效116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95%.
【关键词】慢性泄泻;脾肾阳虚;温阳健脾
【中图分类号】R2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16-0310-01
脾肾阳虚型慢性泄泻,多是因脾胃虚弱,运化水湿无权,饮食不化,下趋肠腑发为泄泻,临床上多数脾肾阳虚的病人,由于素体阳虚,加之过食生冷油腻,致使脾胃更伤。
日久不愈,后天气血生化无源,使先天肾阳失养,久之导致肾阳虚衰,脾阳得不到温煦故而腹中冷痛,形寒肢冷,手足不温等。
本人自拟温阳健脾汤,临床治疗160例,确有良好疗效,现将体会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160例,男性64例,女性96例。
年龄最小21岁,最大82岁,29岁以下12例,30至39岁24例,40至49岁32例,50至59岁48例,60岁以上44例。
以主诉为依据,病程最短的3个月,最长的40年。
其中1年以内32例,2至3年48例,4至5年20例,5至lO年48例,10年以上12例。
1.1诊断依据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慢性久泻起病缓慢,病程较长,反复发作,时轻时重,饮食不当、受寒凉可诱发。
大便溏薄,夹有不消化食物,稍进油腻则便次增多,伴有神疲乏力,或晨起泄泻,大便夹有不消化食物,脐腹冷痛,喜暖,形寒肢冷,舌质淡,苔薄白,脉细。
2.治疗方法
治则:自拟温阳健脾汤药物组成:附子15 g-60 g (先煎l-3h,口尝无麻感为度,并根据病人脾肾阳虚的程度相应调节用量),干姜20g,党参15g,补骨脂15g,肉桂5g(后下),吴茱萸5 g(后下),五味子10g,白术10g,砂仁5g(后下),茯苓10 g,炙黄芪30g,炙甘草4g。
加减:腹痛甚者加炒白芍15g,延胡索10g,川楝子10g;腹胀者加枳壳10g,厚朴10g;气虚下陷的患者另加升麻lOg,葛根15g;完谷不化的患者另加炒神曲12g,炒山楂12g炒麦芽12g。
每天1剂,水煎饭前半小时分3次温服,1个疗程10天,治疗1-3个疗程,生冷油腻忌食。
3.疗效观察
3.1 疗效标准
临床治愈:大便成形,全身症状消失。
好转:大便次数及水分减少,全身症状改善。
未愈:大便次数及水分未改善,或症状加重。
3.2治疗结果
160例中临床治愈36例,好转116例,未愈8例,总有效率95%.
4.病案举例
刘某某,男,82岁。
2013年3月18日初诊。
自述病史十余年,曾经西医诊断为“慢性结肠炎”,反复发作,未治愈。
发作加重3月,日行大便3~5次,泻下稀溏便,受寒凉后加重,脐腹冷痛,喜暖,形寒肢冷,身困乏力,食欲不振,面色萎黄,舌淡,苔白,脉细。
辨证:脾肾阳虚。
治以温阳健脾。
处方:附子30g(先煎2h,口尝无麻感为度),干姜20g,党参15g,补骨脂15g,肉桂5g(后下),吴茱萸5 g(后下),五味子10g,白术10g,砂仁5g(后下), 炙黄芪30g,茯苓10 g,炙甘草4g。
药进7剂,1剂服1日。
3月25日二诊:诉大便日行1—2次,间或成形,诸症减轻,脉舌同前。
药已中病,前方附子加量至50g(先煎3h,口尝无麻感为度)再进7剂。
4月01日三诊:诸症明显改善,纳谷有味,大便日行1次,已成形,自觉精神好转。
效不更方,再进7剂。
4月07日复诊:诸症改善,纳谷有味,大便日行1次,已成形,自觉精神佳。
停服汤剂,改口服附子理中丸以善后。
此后一年中,常因饮食不节而有小发2~3次,但采用本方加味1~2剂,均能控制,嘱其注意忌口,忌进食生冷油腻,并常服附子理中丸。
随访1年,基本痊愈。
5.体会
慢性泄泻属中医“久泄”“久痢”“休息痢”范畴。
脾主四肢,主运化,肾藏元阴元阳。
脾胃输布运化水谷,有赖肾阳鼓舞升提,如肾阳不足,衰微无力,则阳气衰败,肾阳无力温运脾土。
脾肾阳虚泄泻.多是因脾胃虚弱,运化水湿无权,饮食不化,下趋肠腑发为泄泻。
方中重用附子、肉桂、补骨脂,吴茱萸,补命门之火,助肾阳,意在“补火暖土”,干姜温中散寒,砂仁温脾暖胃,涩肠止泻,五味子温敛收涩,固肾益气,有收涩止泻之功;白术、党参、茯苓、炙黄芪健脾补气,炙甘草益气和中,调和诸药。
综合全方,具有温暖脾肾,补气健脾,培补后天之本,使脾气健旺而阳气自复,脾气健旺肾得以充养,肾气旺盛,脾阳更得肾阳温煦,水湿得以运化,泄泻得以康复。
【参考文献】
[1] 何泮,郑粤文,游敏玲.和中方递减法配合心理疏导治疗老年难治性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观察[J],吉林中医药.2006,,26(4):2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