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肾健脾汤治疗脾肾阳虚型溃疡性结肠炎31例总结
自拟温肾健脾汤加减治疗慢性结肠炎68例

自拟温肾健脾汤加减治疗慢性结肠炎68例赵瑞敏1 曹世霞2 韩广伟3(1河南省禹州市中医院 461670)(2郑州华信学院医学院451100;3河南省新郑监狱医院 451100)慢性结肠炎是一种病因尚不十分清楚的直肠和结肠慢性非特异性疾病。
病变主要限于大肠粘膜与粘膜下层,本病的发生与细菌感染及机体免疫功能低下有密切的关系[1]。
近10年来,我们采用自拟温肾健脾汤随症加减治疗慢性结肠炎68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总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68例中,男性36例,女性32例;年龄最大66岁,最小14岁,平均年龄38岁;病程2个月-3年,平均病程4个月以上。
1.2 诊断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拟定。
(1)有急性感染性肠炎或食物中毒病史;(2)腹泻超过2个月;(3)大便常规见红、白细胞及少量脓细胞,大便培养找到病菌;(4)结肠镜检及粘膜病理检查,成慢性结肠炎改变。
1.3 治疗方法自拟温肾健脾汤组成:人参20g、白术 15g、茯苓15g、陈皮15g、半夏15g、炮姜15g、砂仁12g、煨肉蔻15g、山茱萸15g、五味子15g、山药20g、元胡15g、鸡内金25g、桂枝12g、炙甘草6g。
加减:年老体弱,久泄不止,中气下陷加黄芪15g、柴胡12g、升麻10g、以益气升阳,大便带脓血者去煨肉蔻、山茱萸加白头翁、黄芩;大便稀水样去鸡内金、山药加干姜,后重者加木香、槟榔,痛者加杭白勺、青皮,舌苔厚腻,体倦乏力者去山药、五味子加猪苓、泽泻。
2.效果2.1 疗效评定标准根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拟定。
痊愈:泄泻症状消失,大便成形,每日1-2次,中医证候的主症、次症消失,舌苔基本恢复正常。
停抗生素1周后大便细菌培养连续3次均为阴性;结肠镜检,肠粘膜基本恢复正常。
显效:大便每日2-3次,近似成形,或便溏每日1次,中医证候的主症、次症改善程度在二级以上,大便细菌培养连续3次均阴性;结肠镜检溃疡糜烂愈合,粘膜仍有充血、水肿、脓性分泌物。
中西医结合治疗脾肾阳虚型溃疡性结肠炎疗效观察

证分 型选取确诊 为脾 肾阳虚型患者 3 9例 , 随机 分为 两组 , 对照组 1 8例给予 美沙拉嗪缓释颗粒 口服 ; 治疗组 2 1例在 对照组 用
1 . 4 治 疗 方 法
1 . 4 . 1 对 照组 : 美沙拉 嗪缓 释颗粒 ( 上 海爱 的发制药有 限 公司 , 国药准字号 H 2 0 1 0 0 0 6 3 ) 1 . 0 g , 3次/ 天, 口服。 1 . 4 . 2 治 疗组 : 在对照组 用药基础 上 , 给予 阳和汤合 四神 丸为基础方加减 。药用 : 熟地 黄 3 0 g , 肉桂 3 g , 鹿角胶 9 g , 麻黄 、 炮姜炭各 2 g , 白芥 子 6 g , 生甘草 、 吴茱萸各 5 g , 补骨 脂2 0 g , 肉豆蔻 、 五味子各 1 0 g 。其 中腹泻甚者加 白头翁 、 秦皮各 1 0 g , 石榴皮 5 g ; 便 血甚 者加三七 、 地 榆各 1 0 g , 龙
月至 2 0 1 5年 3月 , 笔者 采用 中西 医结 合方法治疗脾 肾阳虚
型溃疡性结肠炎 2 1 例, 报道如下 。
1 资 料 与 方 法
骨、 牡蛎各 2 0 g ; 腹 痛甚者加 葛根 、 白芍各 1 0 g , 延胡 索 、 J i I
楝子各 5 g ; 腹胀者加苍术 、 莪术各 1 0 g , 白术 1 5 g , 枳壳5 g 。 每日1 剂, 水煎取汁 3 0 0 mL , 分 3次 口服 。
1 . 5 疗 效评定标准 : 根据 患者 临床 症状及体征 , 对患者 治 疗前后进行 评分 , 评 分标 准 - 5 ] 。( 1 ) 腹泻 : 正 常 0分 , 超 过正 常 1~ 2次/ 天为 1 分, 超 过正常 3— 4次/ 天为 2分 , 超
沈洪辨治难治性溃疡性结肠炎的经验撷菁_刘又前_顾培青_张露_沈洪

摘 要: 难治性溃疡性结肠炎病机复杂,往往虚实并见,寒热错杂,气血同病,治疗难以取效。沈洪教授长期从事溃 疡性结肠炎临床及科研工作,对本病见解独到,治疗效果显著。认为脾肾亏虚是其发病的基础,湿热、瘀毒、积滞等壅滞 肠腑,相干为害,使本病反复发作,缠绵难愈。治疗上常温补脾肾与清热化湿、活血化瘀、敛疡生肌等法联合应用; 表现为 寒热错杂者,需温清并济; 久治不愈多脏俱损者,虚整体调治。
关键词: 沈洪; 中医药; 难治性溃疡性结肠炎; 经验 中图分类号: R574. 6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0-1719( 2016) 06-1155-02
研究资料表明,34% ~ 45% 溃疡性结肠炎( ulcerative colitis,UC) 患者需要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1]。但 糖皮质激素对于 UC 患者的长期疗效并不令人满意, 50% 患者可产生激素依赖或激素抵抗,成为难治性溃 疡性结肠炎( refractory ulcerative colitisa,RUC) 。对于 难治性 UC 目前国际上尚无明确定义。国内外文献多 以 steroid - resistant ( 激 素 抵 抗 ) / steroid - dependent ( 激素依赖) / steroid - refractory ( 激素难治性) 为关键 词讨论临床上治疗较为棘手的 UC。而有国内文献对 难治性 UC 做出了较为具体的规定,指出对标准剂量 的激素反应差,或减药过程中出现症状反跳,或长期依 赖激素 且 出 现 不 良 反 应 者 称 为 难 治 性 溃 疡 性 结 肠 炎[2]。本文中论述的难治性 UC 亦指激素抵抗及激素 依赖的难治性患者。本病属于中医学“久 痢”“休 息 痢”等范畴。 中 医 学 强 调 辨 证 论 治,在 治 疗 疾 病 时 重 视调整人体气血阴阳平衡,为难治性 UC 的恢复创造 良好的内在环境。对激素依赖、抵抗的难治性患者,加 用中药治疗,可改善患者症状,控制病情,协助激素平 稳减量,最终达到停用激素、维持缓解的目的,并可减 少激素的不良反应。吾师沈洪教授现为江苏省中医院 消化内科主 任 医 师,博 士 研 究 生 导 师,潜 心 研 究 中 医 40 余载,运用中医药治疗难治性溃疡性结肠炎取得了 较好的临床疗效,现总结如下。 1 病因病机
中西医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32例疗效观察

层, 临床表现 为腹泻 , 黏液脓血便 。腹泻病情轻重不等 , 多 呈反复发作性慢性病程 。本病 可发 生于任何年龄 , 多见于
2 0岁 , 可 见 于 儿 童 或 老 年 人 。 自 2 0 04 亦 0 3年 以 来 , 们 我
酱草 、 茯苓 、 土 白花蛇 舌草 、 茵陈清 热解毒 , 湿退黄 ; 利 丹 参、 赤芍 活血凉血 , 化瘀退黄 . 、 , 承气 汤急下 阳 明以通 腑 J 注: 治疗组与对 照相 比较, P<0 0 。 .5
3 讨论
实 , 除 毒邪 , 陈 致 新 , 邪 有 出 路 , 致 闭 门 留寇 。 过 祛 推 使 不 通 泻 下 祛 瘀 阻 碍 了胆 红 素 的 肠 一肝 循 环 , 使 其 吸 收 减 少 , 并 促 进 胆 汁 分 泌 , 通 肝 内毛细 血管 , 而 达 到 退 黄 目的 , 疏 从 有 利 于 机 体康 复 。 通 过 临 床 观 察 , 用 中药 治疗 重 度黄 疸 型肝 炎 比单 用 加 西 药综 合 治 疗 效果 更 好 , 具 优 势 。 践证 明 , 更 实 自拟 茵 陈退
热, 轻度 贫血 , 舌红 苔黄 腻 , 脉数; 结肠 镜检查黏膜粗 糙呈 颗粒状, 黏膜血管模糊, 质脆易 出血 , 可附有脓血性的分泌 物。 此型 中医辨证属脾虚加大肠湿热 , 。 8例 中型: 介于轻型 或重型之间, 一般指腹泻 4次 / d以上; 结肠镜检查黏膜上
1 、 2g 白头翁 1 、 2g 地榆 1 。1 / , 2次煎服 。 5g 剂 d 分 灌肠方 : 当归 1 , 0g 白芷 5 , 甘草 1 , g 2g 紫草 1 , 0g 血
中医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临床体会

22 西 药 伴 有慢性 胃炎、 . 慢性结肠 炎患 者采用 常 规 治疗 方法 。伴有 慢性 胃炎 服 胃炎胶 囊 、 丁啉 吗
中 医治疗溃 疡性结 肠 炎 临床体 会
何 亚琴 陈 国胜
浙江省 富 阳市 中医院
富 阳 3 10 140
自 1 9 ~ 19 间 , 院 用 中 医方法 治疗 98年 99年 我 溃疡 性结 肠 炎 1 2例 , 得较满 意疗 效 , 总结 如下 。 取 现
1 临床资 料
2 患者均 在本 院住 院或 门诊 治疗 , 4例 随机分 为
效: 治疗 2 症状 无改善 , 压无 变化 。 周 血 3 2 结 果 显 效 5 . 2倒 , 5 3 } 效 3 5. 有 8例 ,
渐江 省安吉县 第一 人 民医院
安吉 330 130
4. ; O 4 无效 4倒 ,. 42
4 体 会
总有效 率 9. 。 57
低血 压在 临床上 并不少 见 , 但却不 被重视 。 现代 医学也 缺乏有效 药物 现将 19 年 6月 以来 , 常 99 在 规 体检 或 因病 门诊 发 现血 压 低于 正常 者 10例 , 3 分
岁, 平均 4 岁 9 为机关事业工作人员。体检发 2 0
现5 7倒 , 其余 7 以不 同主诉 发现 , 中以疲劳为 3倒 其 主诉 2 倒 , 3 反复 上呼 吸道 感染史 1 倒 , 有 慢性 胃 2 伴 炎史 3 o倒 , 有慢性 结肠 炎史 8倒 。5 倒 体检 发现 伴 7 低血 压 者 中, 有不 同 程度 的 疲劳 感 2 具 1例 , 占 3. , 68 其余 3 无不适症 状 另 7 门诊 患 者 6倒 3倒 中, 2 除 3倒疲劳 主诉外 , 重者伴 有心慌 、 严 心前 区重 压 感及头 晕 。另 有 2. 诉 说腰 膝酸 软 ,0 诉 畏 23 4 寒 、 风 ,3 有手足 心发 热 、 怕 1 咽郁 干燥 。 医辨证 分 中 型 :肺 ) 气虚型 3 ( 脾 5倒 ,7 2 ; 3 . 心脾两虚型 3 O倒 , 3. ; 阴 两 虚 型 1 19 气 O例 ,O 6 ; 肾阴虚 型 n l. 肝 例 ,L7 ; 肾阳虚 型 8倒 ,. 。 1 脾 85 2 治 疗方法 2 1 中医 中药 ( ) . 肺 脾气 虚 型 : 治则 健脾 益气 , 四 君 子汤舍参 苓 白术敬 加减 , 黄芪 l  ̄3g 党参 1g, O 0, 5 炒 白术 1g 淮 山药 1 ~ 3g 生 炒 米仁 各 3g, 2, 5 0, 0 茯 苓 、 陈 皮 各 lg 桔 梗 6 , 甘 草 lg 心 脾 两 虚 炒 O, g炙 o} 型: 治则 益气 补 血 , 健脾养 心 , 归脾 汤加 减 , 黄苠 、 党 参 各 1g 白术 6 , 5, g 当归、 眼 肉各 1g 炙 远 志 9 , 龙 2, g 炒 枣 仁 1g, 甘草 lg 大 枣 4枚 , 姜 3片 , 香 5 炙 o, 生 术 6 气 阴虚 型 : g; 治则 益 气滋 阴 , 生脉 散加 减 , 参 、 党 麦 冬 各 1g 五 昧子 9 , 甘 草 6 ; 肾 阴虚 型 : 则 5, g生 g肝 治 滋 补肝 肾 , 昧地黄丸 加减 , 六 熟地 2g 山药 、 4, 山萸 肉
温肾健脾固涩方治疗脾肾阳虚型糖尿病顽固性腹泻29例

收集 2 0 0 9年 1月 ~ 2 0 1 3年 1月 来 我 院 就 诊 并 住
院治疗 的糖尿 病顽 固性 腹 泻 患 者 5 8例 , 随机 分 为 治 疗 组 和对 照 组各 2 9例 。治疗 组 中男 1 4 例, 女 1 5例 ; 年 龄
肾 阳虚 型泄 泻 的诊 断标 准 制定 。① 临 床 明确 诊 断 为 糖
尿病 。②临 床上 有顽 固性 、 无 痛性 腹 泻 , 水 样 稀便 , 可 有 腹 泻 与便 秘交 替 出现 。③化 验室 检查 多正 常 , 纤维 结 肠 镜 可 见结 肠 黏膜 充血 、 水 肿 。④积 极 控制 血糖 及对 症 处 理 有 效 。⑤形 寒 肢冷 , 倦 怠乏 力 , 腰膝 酸软 , 脉 沉细 或沉
及发 病 原 因等 一般 资料 比较 , 经 统计 学分 析 无显 著性 差
异( P >0 . 0 5 ) , 具 有 可 比性 。
注 : 组 内 比 较 *Pd o . 0 5, 组 I 司 比 较 △ P< 0 . 0 5
由表 1可 以看 出 , 两 组 患 者 治 疗 后 MT L均 下 降 , 而S S均上 升 。 两 组 组 内治 疗 后 与 治 疗 前 比较 均 有 显
弱, 舌 淡胖 苔 白。
! : 垒! 垦 ! 垒 0 H l : 垒 : 兰 ! - : 兰
: 呈
治疗组 : 给予 温 肾健 脾 固涩 方 : 党参 2 0 g , 茯 苓
温 肾健 脾 固涩方 治 疗 脾 肾 阳虚 型 糖 尿 病顽 固性 腹 泻 2 9 例
韩 为 民
( 河 南 中 医 学 院 第 三 附 属 医院 , 郑州 4 5 0 0 0 0 )
中药塌渍治疗脾肾阳虚型溃疡性结肠炎36例

第17卷第5期·总第301期2019年3月·上半月刊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CHINESE MEDICINE MODERN DISTANCE EDUCATION OF CHINA溃疡性结肠炎又称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UC ),是一种病因尚不十分明确的结肠和直肠炎症性疾病,病变多位于乙状结肠和直肠,也可延伸至降结肠,甚至整个结肠。
中医称为“痢疾”“泄泻”“肠澼”“肠风”和“脏毒”。
临床表现为腹痛、腹泻、黏液血便、里急后重等。
UC 病程漫长,常反复发作,严重影响了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
近年来,我院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结合传统中医外治法,应用中药塌渍治疗溃疡性结肠炎(脾肾阳虚型),临床发现其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肛肠科2018年1月—2018年9月就诊的门诊及疗区患者,所有患者符合溃疡性结肠炎(脾肾阳虚型)诊断标准且无治疗禁忌证,诊断分型选择慢性复发型的患者。
患者入组后查阅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6例。
治疗组男21例,女15例;年龄16~65岁;病程1~8年。
对照组男19例,女17例;年龄18~63岁;病程1~6年。
经过统计学分析,2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诊断标准参照2010年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制定的UC 诊断标准。
1.2.1中医辨证标准临床表现:久泻不止,夹有白冻,甚则完谷不化,滑脱不禁,形寒肢冷,腰膝酸软,食少纳呆,倦怠乏力,神疲懒言,舌质淡胖或有齿痕、苔白润,脉沉细或尺弱。
1.2.2西医诊断标准(1)腹泻或便血超过6周,有腹痛、腹胀、脓血便、腹泻、里急后重的临床症状;结肠镜检查如下述表现:①黏膜有多发性浅溃疡,常可并见充血、水肿,病变多数在直肠位置,呈广泛弥漫性的分布;②黏膜粗糙呈细颗粒状,黏膜血管模糊,质脆易出血,或附有脓性分泌物;③可见假性息肉,结肠袋变钝或消失。
(2)手术切除或活检标本在显微镜下有特征性改变:中药塌渍治疗脾肾阳虚型溃疡性结肠炎36例闫成秋1包晗2刘屹1杨铁峥1*(1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肛肠科,吉林长春130021;2长春市中医院肛肠科,吉林长春130022)摘要:目的观察中药塌渍治疗脾肾阳虚型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
曹吉勋教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经验

曹吉勋教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经验摘要】溃疡性结肠炎是肛肠科难治性疾病之一,曹吉勋教授总结五十多年的临床经验,认为该疾病属于本虚标实证,其病机关键是脾气虚弱和大肠湿毒蕴结。
曹老综合运用补气健脾、解毒除湿、疏肝理气、温中散寒、温阳补肾、益气升阳、收敛固涩等方法治疗该病,在临床中取得了很好的疗效。
【关键词】溃疡性结肠炎名医经验曹吉勋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局限于直肠和粘膜下层的炎症性疾病,临床表现为反复发作或经久不愈的腹泻、腹胀、腹痛、粘液脓血便、里急后重、结肠镜检查可见直肠和或结肠粘膜充血、水肿、糜烂、溃疡、肥厚、萎缩、粗糙等病变。
西医目前主要采用5-氨基水杨酸、柳氮磺胺吡啶、肾上腺皮质激素、氧自由基清除剂以及手术治疗,由于西药治疗副作用大,手术并发症多,患者大多愿意接受中医治疗。
曹吉勋教授系著名的肛肠病专家,从事肛肠疾病临床教学、科研工作五十余年,对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取得了很好的治疗效果,笔者有幸侍诊于侧,聆听教诲,颇有收益,现将曹老治疗该病的经验介绍如下:1 病因病机1.1 脾气虚弱,湿毒蕴结溃疡性结肠炎属于中医“泄泻”“久痢”“休息痢”“肠风”“脏毒”“肠僻” 等范畴,现代中医多称为慢性腹泻或者慢性泄泻,但是按一般的慢性腹泻去治疗,很难收到预期的效果。
曹老认为该病不是单纯的脾虚或湿热为患,而是脾气虚弱和大肠湿毒蕴结共同所致:脾气虚弱,不能固护肠道粘膜,肠中湿毒之气侵袭肠络,湿毒雍滞肠间,肠膜受损,腐败而成疡,从而出现腹痛,大便脓血、里急后重诸症。
脾气虚是始因,所谓“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湿毒蕴结是果,脾喜燥恶湿,湿毒进一步困阻损伤脾气,脾虚与湿毒,二者互为因果,恶性循环致使该病反复发作,缠绵难愈。
脾气虚的原因有患者体制禀赋不足,或久病虚劳损伤后天,或因饮食不节、情志因素损伤脾气,湿毒源于大肠中的糟粕与矢气。
本病虚在上(脾)病在下(大肠),病初或进食辛辣不洁饮食时湿毒之性彰显而见发热、腹痛、脓血便、里急后重,病久则湿毒蕴结,热象不突出而表现为粘液便、脓血量少、肛门坠胀、肛门灼热以及腹胀、纳少、倦怠乏力等脾气虚之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温肾健脾汤治疗脾肾阳虚型溃疡性结肠炎31例总结发表时间:2014-07-02T16:06:41.107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4年第14期供稿作者:李可李益筠[导读] 病变以肠道连续性分布的粘膜充血水肿、糜烂和浅小溃疡为主,病位主要在结肠和直肠粘膜层。
李可李益筠(长沙市中医医院肛肠科 410100)【摘要】目的观察温肾健脾汤加美沙拉嗪片口服治疗脾肾阳虚型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
方法对2011年12月到2013年1月在我院就诊的脾肾阳虚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61人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31例患者采用温肾健脾汤与美沙拉嗪片口服治疗,对照组30例患者采用美沙拉嗪片口服治疗。
结果对照组有效率80%;治疗组有效率96.8%,半年与一年复发率治疗组低于对照组。
结论温肾健脾汤加美沙拉嗪片口服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高于单纯美沙拉嗪片口服治疗。
【关键词】温肾健脾汤美沙拉嗪溃疡性结肠炎【中图分类号】R24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085(2014)14-0242-02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简称溃结,是一种原因不明的慢性结肠炎性疾病。
该病主要症状为腹泻、脓血便、腹痛和里急后重等,常反复发作,迁延难愈。
病变以肠道连续性分布的粘膜充血水肿、糜烂和浅小溃疡为主,病位主要在结肠和直肠粘膜层,有时遍及整个结肠,并有多种肠外并发症[1]。
该病已被世界卫生组织确定为现代难治性疾病之一。
本病的发病率逐年升高,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工作效能,给患者及其家属增添了诸多身心痛苦,并增加了经济负担。
西医治疗本病以治标为主,采用对症治疗,主要有抗炎、调节免疫两大疗法,缺乏特异性,病情容易反复发作。
中医强调治病求本,辩证论治。
故我们采用中西结合,标本同治的疗法治疗本病,取得了显著疗效、且无明显不良反应,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所选61例患者为2011年12月-2013年1月,在本院门诊治疗的脾肾阳虚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凡符合各诊断标准的受试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配至治疗组、对照组,其中治疗组31例,对照组30例。
治疗组中男性17例,女性14例,平均(36.25±7.31)岁;对照组中男性15例,女性15例,平均(36.78±6.52)岁;两组资料的性别、年龄经统计学分析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诊断标准1.2.1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国炎症性肠病诊断治疗规范的共识意见》[2],根据Sutherland DAI评分分为症状缓解、轻度活动、中度活动和重度活动4个等级[3] 。
1.2.2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药新药治疗治疗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研究指导标准[4]。
中医证候:脾肾阳虚证临床表现:久泻不愈,五更作泻,便下清稀,滑脱不禁,夹有黏冻,畏寒肢冷,口淡纳呆;舌淡,苔薄白,脉虚细。
1.3纳入标准 (l)符合上述溃疡性结肠炎西医诊断标准;(2)符合脾肾阳虚证中医辩证标准;(3)自愿且能够配合参加临床实验的受试对象。
1.4 排除标准:(1)感染性结肠炎及克罗恩病、缺血性肠炎、放射性肠炎患者;结肠癌、直肠癌患者;(2)妊娠或哺乳期妇女;(3)过敏体质或对本研究所用药物有过敏史者;(4)有严重的系统性疾病患者; (5)3个月内参加其他药物临床试验的患者;(6)医生认为不宜作为受试者的其他情况。
1.5 临床疗效判断[4]:临床痊愈中医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或基本消失,证候积分减少≥95%显效中医临床症状、体征明显改善,证候积分减少≥70%,<95%有效中医临床症状、体征均有好转,证候积分减少≥30%,<70%无效中医临床症状、体征均无明显改善,或加重,症候积分减少不足30%。
2、治疗方法对照组:予美沙拉嗪片口服,1.0g/次,3次/d。
(生产企业:Losan Pharma GmbH(德国) ,批准文号:H20100110)1个月为一疗程,治疗2个疗程。
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温肾健脾汤(太子参、附子、干姜、白术、茯苓、肉桂、山楂、神曲、淮山、陈皮、炙甘草)加减而成,阳虚明显者,加补骨脂、肉豆蔻温补脾肾;腹痛甚者,加白芍缓急止痛;小腹胀满者,加乌药、小茴香、枳实行气除满;大便滑脱不禁者,加赤石脂、柯子涩肠止泻。
水煎每次150ml,口服,2次/日。
1个月为一疗程,治疗2个疗程。
3、治疗结果及其分析3.1 观察指标:临床疗效、半年复发率及一年复发率。
3.2 统计学方法所有数据都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处理,P<0.05,表示差异具有显著性。
3.3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有效率96.8%,对照组有效率为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l。
表 1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单位:例)组别例数治愈显效有效无效有效率治疗组 31 3 13 14 1 96.8%对照组 30 2 8 14 6 80%*注:两组间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
3.4两组患者治疗半年内及一年内复发率比较,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详见表 2。
表 2 两组治疗复发率比较(例)组别例数半年复发率一年复发率治疗组 31 (3/31)(5/31)对照组 30 (8/30)* (14/30)*注:两组治疗后半年内与一年内复发率比较治疗组低于对照组,两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原因不明的结肠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病变多累及直肠、乙状结肠粘膜层,有时遍及整个结肠,常形成糜烂、溃疡等,其症状以腹泻、黏液脓血便、腹痛、里急后重等为主,可并发中毒性结肠扩张、肠穿孔、大出血等症,严重者可危及生命。
祖国医学将本病归为“便血”“泄泻”“脏毒”“肠癖”等范畴[5],多因外感湿热毒邪、饮食不节或脾胃虚弱、情志失常、劳倦太过等致脾胃损伤,湿热留滞大肠,与气血相搏,壅阻气血,损伤血络而为病。
在治疗中,古代医家强调明辨寒热、虚实,并创立治疗原则和行之有效的方药,为当今治疗提供了依据。
本病的发病机理目前尚未完全明确,认为主要与免疫、遗传、过敏因素有关,并与肠道环境关系密切,感染因素及精神因素只是诱发或继发因素[6]。
该病缠绵难愈,易复发,且有癌变倾向,任何年龄均可发病,但多见于20至40岁的成人,男女发病率并没有明显区别。
日本UC的发病率为每年0.5人/10万人[7],该病在欧洲及美国等国家多见,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方式、饮食习惯的改变,环境污染的加重,现代医学对本病认识的提高及诊断技术的不断完善,本病在我国的发病率逐年升高。
该病的治疗主要以非手术治疗为主,西医治疗以对症治疗为主。
治疗药物主要有抗炎与免疫调节剂,以氨基水杨酸类药物为主的抗炎药物在治疗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上取得了显著的疗效,临床报道较多,但是其对控制疾病的复发无明显疗效,其服用的疗程长短不定。
近年来美沙拉嗪肠溶片由于疗效确切且副作用小,已成为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最常用的药物。
另外还有激素疗法、免疫抑制剂及生物制剂等,但是其治疗起效时间较慢及有较多的不良反应,导致其推广比较困难。
如何更好的控制疾病在发作期的症状及防止其复发是我们临床医生治疗的目标,我们在临床中根据患者的发病特点,在发作期以对症支持治疗为主,缓解期以中医药治疗为主,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方法来达到提高治疗本病的有效率,并降低疾病的复发率的目的。
温肾健脾汤是笔者在附子理中汤合参苓白术散的基础上化裁而来,主要药物组成有太子参、附子、干姜、白术、茯苓、肉桂、山楂、神曲、淮山、陈皮、炙甘草等。
方中太子参、附子益气健脾温肾为君,配伍白术、茯苓、干姜、肉桂、淮山助君药温肾健脾,兼能止泻。
更用山楂、神曲健脾消食化滞,是为佐药,炙甘草健脾和中,调和诸药,共为佐使。
综观全方,温肾阳,渗湿浊,行气滞,使脾气健运,肾阳得温,湿邪得去,则诸症自除。
通过我们临床观察总结的治疗效果并进行统计学分析所得结果显示:治疗组在口服美沙拉嗪片的基础上加服中药复方,可以明显的提高治疗的显效率,其治疗组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对控制病情的缓解期患者我们采用中药口服为主并逐步的减少美沙拉嗪的口服剂量直到最低值,通过近一年来对患者的随防发现:治疗组近半年及一年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且治疗组近一年的复发率与近半年复发率比较没有显著的增加。
故从上述可知: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已不是单一疗法的治疗,多途径的综合治疗可以提高治疗的疗效,特别是中西医结合治疗已经得到了广大医务工作者的认可,我们通过临床观察所知其治疗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1]李海龙,程小丽,董小丽,等.NF-KB和ICAM-1在溃疡性结肠炎大鼠结肠中表达及中药干预的影响.中国老年学杂志,2011.31 (5):1594-1596 .[2]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炎症性肠病协作组.中国炎症性肠病诊断治疗规范的共识意见[J].中华内科杂志,2008,47(1):73—78.[3]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炎症性肠病协作组.对我国炎症性肠病诊断治疗规范的共识合见[J].胃肠病学,2007,12(8):488—495.[4]郑筱英.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国医疗科技出版社.2002年,第一版:1229-1234.[5]李乾构,周学文,单兆伟.实用中医消化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446.[6]陆星华.克罗恩病的诊断和治疗[J].中华消化内镜,2007,1(6):26-35.[7]张有生,李春雨.实用肛肠外科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9: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