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效生物可降解微球的研究进展
PLGA纳米_微球作为核酸载体的研究进展(1)

微生物学通报 DEC 20, 2009, 36(12): 1901~1908 Microbiology © 2009 by Institute of Microbiology, CAStongbao@基金项目:欧盟项目FMD-DISCONV AC(No. 226556); 家畜疫病病原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自主研究课题(No. SKLVEB2008ZZKT008); 甘肃省自然科学基金(No. 0710RJZA082)*通讯作者:Tel: 86-931-8342537; E-mail: zhangyg@ 收稿日期:2009-06-11; 接受日期:2009-08-31专论与综述PLGA 纳米/微球作为核酸载体的研究进展王 刚 潘 丽 张永光*(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兽医研究所 家畜疫病病原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农业部畜禽病毒学重点开放实验室 甘肃 兰州 730046)摘 要: 生物可降解材料[poly(lactide-co-glycolide acid), PLGA]颗粒在持续释放和定位递送各种药剂包括核酸有很大的研究和应用价值。
本文综述了PLGA 作为核酸载体的制备及其用于基因载体和疫苗佐剂的研究。
关键词: PLGA, DNA, 基因治疗, 疫苗佐剂Research Progress on PLGA Nanoparticles/Microspheresas DNA CarriersWANG Gang PAN Li ZHANG Yong-Guang *(Key Laboratory of Animal Virology of Agriculture/State Key Laboratory of Veterinary Etiological Biology , Lanzhou VeterinaryResearch Institute , Chinese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 Lanzhou , Gansu 730046, China )Abstract: Biodegradable PLGA [poly(lactide-co-glycolide acid)] have shown significant potential for sus-tained and targeted delivery of several pharmaceutical agents, including DNA. We reviewed the formulating approaches of PLGA nanoparticles/microspheres as DNA carriers and utilization for gene therapy and vac-cine adjuvant.Keywords: PLGA, DNA, Gene therapy, Vaccine adjuvant 生物可降解材料PLGA 是乳酸(Lactic acid, LA)与羟基乙酸(Glycolic acid, GA)共聚合而成, 有很好的稳定性, 具有易于被吞噬细胞摄取, 通过在颗粒表面吸附相应的配体可以定位到特定的组织或器官等优点, 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已认定PLGA 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安全性, 已被广泛应用于人的临床医学[1,2]。
生物可降解材料的降解行为研究进展

生物可降解材料的降解行为研究进展王立新【摘要】生物可降解材料在生物医学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关注.本文介绍了聚乳酸、聚乙丙交酯、壳聚糖、丝素、胶原等生物可降解材料的降解行为研究进展.【期刊名称】《现代丝绸科学与技术》【年(卷),期】2008(023)001【总页数】3页(P27-29)【关键词】降解行为;生物材料;PLA;PGA;壳聚糖;丝素;胶原【作者】王立新【作者单位】苏州大学材料工程学院,江苏,苏州,21502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S1生物可降解高分子材料是指在特定条件或自然条件下能够被化学试剂或微生物或酶降解的材料,它们应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且降解产物对机体不产生毒副作用。
生物可降解材料有合成材料,如:聚乳酸(PLA)、聚乙丙交酯(PLGA)、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PEVA)、聚ε-己内酯(PCL)等;天然材料如:胶原、明胶、壳聚糖、纤维蛋白、丝素蛋白等。
本文将介绍几种生物可降解材料的体内或体外降解行为的研究进展。
1 聚乳酸(PLA)聚乳酸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和生物可降解性,据报道[1]聚乳酸的体外降解和体内降解均为其酯键的简单水解,生成低聚物和单体,最终产物是CO2和H2O。
麦杭珍等[2]将定量的PLA薄膜分别在弱碱性人工模拟体液、缓冲溶液、活性淤泥和一般土壤中进行降解。
实验表明在4种环境下PLA均可降解,且碱性环境对降解起促进作用,这是因为碱性条件能够促进酯键水解。
作为合成高聚物,分子量的大小也影响到其降解性能。
杨帆等[3]将不同分子量的PLA制成薄膜,再将其投入到pH 7.4的模拟体液中,在37 ℃恒温槽中进行水解,分子量低的样品降解速率快于分子量高的样品。
水解前薄膜表面无裂痕,无孔洞,30 d后出现许多孔洞,裂缝,最终薄膜降解破裂。
马晓妍等[4]研究同样表明聚乳酸在碱液中的降解速率较快且分子量较小时降解速率较快。
由于乳酸分子中有一个手性碳原子,根据其光学活性不同可分为L-乳酸和D-乳酸,常用易得的是聚消旋乳酸(PDLLA)和聚左旋乳酸(PLLA)。
胸腺五肽长效微球玻璃化温度测定及释放度加速试验方法的研究

将图2曲线外推,当升温速率为O.12/min时,Tmg为4512,即微球的璃化温度为45.012.
3.2微球释放度
常规测定条件(3712)和加速试验条件(50℃)下的释约曲线见图3。
259
^ ●●●●
^tv■《≮¥《
0
1
n
20
30
40
50
”M(^)
Fig
3赍质温度为37"(2和5012时耳放曲线
鲇果表明.常规测定条Pl:(37"C)r释药周期为35夭,将温度提高至Tg+5'C(50"C)时.群 药周期缩短为10犬。两者相比,特药曲线具有相似特征.均含有突群期、平台捌、加速释放期和平
自一10开始分别以30min20min10min和5min的速率升温至80使冻结液发生解冻记录玻璃化转变的dsc曲线将基线延长线和玻璃化转变阶段曲线的斜率最大点所引切线的交点温度做为起始温度tig和终止温度teg两延长线中间点的温度即为中点温度tmg以升温速率对tmg作图直线外推至升温速率为0min时的t值即为玻璃化温度tg22释放度测定精密称定微球约50mg相当于胸腺五肽25mg置2mi离心管中加入ph74磷酸盐缓冲液iml分别于以下两种温度条件下按60rpm振荡速率恒温振荡37模拟人体环境进行的常规试验tg5玻璃化温度以上5c进行的加速试验
省金坛市荣华仪器制造有限公司),DSC 6200型热分析仪(日本精工)
1.2药品与试剂
胸腺五肽长效微球(TP-5/PLGA,由本实验室自行制备),甲醇(色谱纯),水(注射用水),其
它均为分析纯。
2方法 2.1微球的玻璃化温度(Tg)测定
取TP一5/PLGA微球样品约lOmg置铝钳锅中,采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按如下程序进行测定:
可生物降解聚合物微球作为药物载体研究的开题报告

可生物降解聚合物微球作为药物载体研究的开题报告标题:可生物降解聚合物微球作为药物载体的研究一、研究背景随着科技不断的进步,药物的研究与开发也在日益深入。
药物载体作为新型的药物研究方法,已经被广泛地应用于药物的载体设计、药物释放等方面。
而可生物降解聚合物微球作为一种药物载体在药物研究的领域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另外,由于聚合物微球具有生物降解性和低毒性等优点,在医学领域中的用途也日趋广泛。
本次研究旨在探究可生物降解聚合物微球作为药物载体的研究实现。
二、研究内容和目的本研究主要以可生物降解聚合物微球作为药物载体研究为主要内容,主要通过以下两个方面来探究:1. 制备可生物降解聚合物微球本部分侧重于利用聚合物材料进行微球的制备。
具体地,选择不同的聚合物材料进行微球制备,并对微球的形态和特性进行优化。
2. 药物载体的研究该部分则主要针对微球的药物载体研究,主要在两个方面展开:(1)将药物通过不同的方法载入到微球中,选择最佳的载入方法,并对其进行初步的实验验证;(2)利用微球来药物的释放,关注不同参数下药物的释放特性以及释放规律。
综上所述,本研究旨在实现以可生物降解聚合物微球作为药物载体的研究,探究其应用效果以及潜在的应用前景。
三、研究方法1. 制备可生物降解聚合物微球本部分通过聚合法进行微球的制备,主要分为两步:制备聚合物颗粒和利用乳化剂进行乳化。
并对聚合物材料进行筛选优化,最终得到性能最佳的聚合物颗粒。
2. 药物载体的研究①药物载入微球本部分将药物通过不同方法载入到微球中,包括溶剂接替、物理吸附和化学修饰等方法,并对载入效果进行初步的验证。
②药物释放本部分主要是通过药物的释放实验来观察不同参数下药物的释放规律和释放特性。
探究微球作为药物载体的药物释放机理。
四、研究意义可生物降解聚合物微球作为一种新型的药物载体具有巨大的潜力。
其具有生物降解性和低毒性等优点,能够有效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和治疗效果,降低对环境的污染。
制备生物可降解聚合物纳米微球及其应用研究

制备生物可降解聚合物纳米微球及其应用研究生物可降解聚合物纳米微球是一类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材料,其制备和应用研究也成为了当前科学研究的热点。
本文将介绍生物可降解聚合物纳米微球的基本概念、制备方法及其应用研究。
一. 生物可降解聚合物纳米微球的概念生物可降解聚合物纳米微球是由生物可降解材料制备出的微米级颗粒,具有优异的生物相容性和可降解性能,可用于医学、环保等多个领域。
常用的生物可降解聚合物包括聚乳酸(PLA)、聚乳酸羟基酸(PLGA)等。
二. 制备生物可降解聚合物纳米微球的方法1. 溶剂挥发法此法较为常用,它的基本原理是将生物可降解聚合物溶解于有机溶剂中并将其滴加到水相中,有机溶剂挥发后,生物可降解聚合物呈现微球状,通过超声处理、离心或过滤等手段分离得到纳米微球。
2. 乳化法其基本原理是将生物可降解聚合物和油性物质混合均匀后加入表面活性剂和水相中进行乳化,然后通过加入交联剂或混凝剂使其固化成微球状,最后通过离心分离得到纳米微球。
三. 生物可降解聚合物纳米微球的应用研究1. 医学方面生物可降解聚合物纳米微球被广泛应用于医学领域,如作为药物载体、实现基因转移等。
生物可降解聚合物纳米微球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可降解性能,内部孔结构可以容纳药物或基因负载,当微球进入人体后,药物或基因便可以逐渐释放,达到长效和定向作用。
2. 环保方面生物可降解聚合物纳米微球被广泛应用于环保领域,如治理污水、吸附重金属等。
生物可降解聚合物纳米微球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和内部多孔结构,这些特性可以提高污水中污染物的吸附效率,使得很多重金属和有机物质可以通过微球吸附和固化而得到清除。
3. 材料方面生物可降解聚合物纳米微球还可以应用于材料领域,如水凝胶、生物膜等的制备。
生物可降解聚合物主要在其生物可降解性能和亲水性方面得到应用,可以形成水凝胶和生物膜,常用于生物工艺学领域。
四. 总结生物可降解聚合物纳米微球的制备方法及应用研究虽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在实际应用中仍存在诸多挑战,如微球的稳定性、药物载量、缩小微球尺寸等问题,因此,今后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这一领域的技术和理论,以便更好地发挥生物可降解聚合物纳米微球的应用潜力。
生物降解材料聚乳酸制备微球的工艺研究

生物降解材料聚乳酸制备微球的工艺研究近年来,随着环保意识的不断提升,绿色环保产品的出现受到了消费者的广泛关注。
在环境保护方面,生物降解材料聚乳酸制备微球技术成为了当今营造具有洁净环境的关键。
本文旨在通过研究聚乳酸的合成工艺,探索聚乳酸制备微球的有效保护环境的方法。
聚乳酸是一种生物可降解的热塑性高分子。
它具有良好的光学性能、低毒性、低粘度、低溶解性及降解性能等优点,可以用于制造生物活性材料、药物缓释剂等现代新型材料。
由于聚乳酸具有生物可降解性,可以有效避免影响生态环境,且可以方便回收利用,因此在环保材料方面受到了广泛的应用。
聚乳酸制备微球的工艺主要包括聚合反应。
聚合反应的过程中,需要加入单体经过调整的PH值,以满足反应所需要的条件。
除此之外,在聚合过程中还需要加入结合剂和分散剂,以确保聚乳酸分子能够聚集在一起,形成微球状结构。
此外,在聚乳酸反应过程中,还要加入抗氧化剂,以防止聚乳酸在反应过程中的氧化。
聚乳酸制备的微球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防水性、粘附性和抗菌性等特性。
此外,聚乳酸微球还具有卓越的抗摩擦性,易于吸附粉尘和污染物,可以有效保护环境。
此外,聚乳酸微球具有延展性,抗冲击性强,可以提高涂料的材料质量,减少涂料的消耗,从而提高产品的性能。
另外,聚乳酸微球可以应用于制备抗火药、抗湿药和抗污药,以有效防止建筑物、车辆表面的腐蚀,且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综上所述,聚乳酸制备的微球是一种具有有效保护环境的绿色材料,可以为环境友好的产品开发提供新思路。
但是,在聚乳酸制备微球过程中,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对工艺参数的优化,开发出更高质量的聚乳酸材料,以满足环保需求,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
综上所述,聚乳酸制备微球技术将为环境保护增添新颜色,因此,未来聚乳酸材料在环保产业中的应用前景有望取得新的突破。
因此,未来的研究可以将聚乳酸的研究拓展到其他新型材料的开发中,为保护环境作出更多的贡献。
生物可降解材料PBAT_的生产现状及其研究进展

第53卷第3期 辽 宁 化 工 Vol.53,No. 3 2024年3月 Liaoning Chemical Industry March,2024基金项目: 2023年八师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项目(项目编号:2023RC06)。
收稿日期: 2023-05-06生物可降解材料PBAT 的生产现状及其研究进展王祖芳,黄东,王明亮(新疆天业(集团)有限公司,新疆 石河子 832000)摘 要:阐述了目前生物可降解材料PBAT 的合成工艺技术特点、技术来源、产业化现状及改性研究进展,指出了生物可降解材料PBAT 生产技术的未来发展方向。
关 键 词:工艺技术;生产现状;共聚改性;共混改性中图分类号:TQ20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935(2024)03-0416-07塑料自发明以来,由于其在强度、性能与功能以及使用方便等方面的优势,在包装、农业、 建筑、机械及社会各个方面被大量使用,人类已经离不开它。
但由于对废弃传统塑料制品的不规范处理、缺少合理回收使用技术、以及长时间的堆积,形成了日益严重的“白色污染”问题,它严重影响了人类的生活环境、粮食安全和可持续发展。
国家和各省市相继出台了相关法律法规,将限制和淘汰使用不可降解塑料制品提上了具体日程,以解决废旧塑料带来的“白色污染”、“海洋微塑料污染”等全球性环境问题,与此同时,政府已采取一系列措施,鼓励开发、生产和推广生物降解材料。
聚对苯二甲酸-己二酸丁二醇酯(以下简称“PBAT”)是一类长链脂肪族-芳香族共聚酯聚合物材料,由脂肪族的己二酸(AA)、短芳香族对苯二甲酸(PTA)和1,4-丁二醇(BDO)经酯化缩聚而成。
主要融合了脂肪族制品的“柔韧性”和芳香族产品的“刚性”,有较好的断裂伸长率和延展性,以及良好的抗冲击能力和热稳定性[1-4]。
由于酯键存在于分子中,有生物的可降解性,易于被大自然中动植物体内的各种细菌或酶所分解,形成了二氧化碳和水分,因此,应用前景广阔。
生物可降解高分子材料的研究现状及发展前景-范本模板

生物可降解高分子材料的研究现状及发展前景张鹏高材1102摘要:本文论述了生物可降解高分子材料的研究现状,并对生物降解高分子材料的降解机理、影响因素及其在医学、农业和其他领域的应用前景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生物可降解高分子材料、降解机理、影响因素、应用前景、研究现状1.前言随着大量高分子材料在各个领域的使用,废弃高分子材料对环境的污染有着日益加剧的趋势。
塑料是应用最广泛的高分子材料,按体积计算已居世界首位,由于其难以降解,随着用量的与日俱增,废塑料所造成的白色污染已成为世界性的公害.目前,处理高分子材料的一些老套方法如焚烧、掩埋、熔融共混挤出法、回收利用等都存在缺陷并有一定的局限性,给环境带来严重的负荷,因此开发环境可接受的降解性高分子材料是解决环境污染的重要途径。
生物降解高分子是指通过自然界或添加的微生物的化学作用,将高分子物质分解成小分子化合物,再进入自然的循环过程,这种方法简洁有效,而且对环境的保护有积极的作用。
同时,随着高新技术的发展,生物降解高分子材料也满足了医学和农业及其他方面的需求,成为近年来研究的热点。
2.高分子生物降解机理理想的生物降解高分子材料是一种具有优良的使用性能、废弃后可被环境微生物完全分解、最终被无机化而成为自然界中碳元素循环的一个组成部分的高分子材料。
跟据高分子的性质和所处的环境条件,高分子生物降解有两种不同的机理。
第一种是生物或非生物水解而后发生生物同化吸收,称为水解-生物降解。
这是杂链高分子如纤维素、淀粉及脂肪族聚酯生物降解的主要过程。
通常过氧化反应对这类高分子降解发挥辅助作用,光氧化反应可加速水解-生物降解。
水解-生物降解高分子适用于生物医用材料、化妆品及个人卫生用品的处理而不适用于农用薄膜或包装薄膜的降解。
第二种机理是过氧化反应而后伴随小分子产物的生物同化吸收,称为氧化—生物降解,这种机理尤其适用于碳链高分子。
非生物过氧化反应及随后的生物降解反应可通过所用的合适抗氧剂得到严格控制.3。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长效生物可降解注射微球的 研究进展沈阳药科大学毛世瑞沈阳药科大学 2008 年1月研究趋势:缓控释给药系统• 口服 • 透皮 • 非肠释药系统(Parenteral depot system,简称PDS)– 植入体 – 微球沈阳药科大学微球概述• 微球:是药物溶解或分散于聚合物基体中形成 的微小球状实体,粒径 1 to 250 µm ( ideally < 125 µm in diameter).• 微球为内相固化的实体微粒,多数产品为冻干固 体粉末,其稳定性较脂质体、复乳等微粒体系好。
• 微球作为药物载体用于多种给药途径,如注射、 鼻腔、口服给药等。
通过混悬后进行皮下或肌 肉注射给药。
沈阳药科大学长效注射微球的优点• 可在几周或几个月时间内以一定速率释放 药物以维持有效血药浓度,减少给药次数,并 且能降低血药浓度的波动,达到长效、缓 释目的;• 减少药物刺激,降低毒副作用提高疗效; • 提高药物稳定性; • 给药方便,只需单次注射; • 避免植入剂的缺陷; • 对特定器官和组织具有良好的靶向性; • 在恶性肿瘤的介入化疗中发挥重要作用。
沈阳药科大学药物选择• 日剂量小的药物 • 微球的释药模式与药物的临床需求应基本吻合 • 微球中药物的包封率高 • 释药时突释作用小, 释药模式恒定,释药时间满足要求沈阳药科大学国外注射用微球市场• 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已批准了8种微球剂 型药品,除利培酮为小分子化学药物外,其余均为 多肽类药物。
• 在多肽缓释微球中,黄体激素释放激素(LHRH)及 类似物是研究最为成功的品种。
• 曲普瑞林是LHRH激动剂类似物,其PLGA微球由 法国Ipsen公司开发,1986年上市,可缓释1个月, 是第一个多肽微球产品。
• 亮丙瑞林也是LHRH激动剂类似物,生物活性为 LHRH的15倍。
其缓释1个月的微球注射剂由日本 武田化学制药公司开发,于1989年进入美国市场。
沈阳药科大学1国外开发的LHRH及其类似物缓释注射剂药物生物 半衰期剂型商品名骨架缓释时开发公司LHRH亮丙瑞林 活性/min(leuprorelin)1516微球Prostap SR,材料 PLGA间/月 1Abott/武田Enantone,75∶25微球PLA3曲普瑞林10030(triptorelin)微球DecapeptylPLCG150∶5025 布舍瑞林(buserelin)80注射埋植剂PLCG175∶25武田(1996年 向欧美提出 新药申请)Ipsen/ Ferring Hoechst75 高舍瑞林(goserelin)注射埋ZoladexPLCG1ICI植剂50∶50200144那法瑞林(nafarelin)沈阳药科大学微球PLCA 50∶50Syntex/South Res.Inst.(Ⅱ期临床)国外的已上市的微球产品药物 曲普瑞林PLGA微球肌肉注射亮丙瑞林微球(Lupron Depot)生产厂家法国Ipsen公司,1986年上市, 可缓释1个月,是第一个多 肽微球产品Takeda-Abott公司,微球注射 剂由日本武田化学制药公司 开发那法瑞林 戈舍瑞林(Goserelin) 生长激素(somatropin) 奥曲肽微球(Sandostatin Depot)Syntex/South Res Inst ZENECA 美国ALMES Novartis公司盐酸多西环素(doxycycline hyclate) 美国ATRIX沈阳药科大学研究中的多肽、蛋白质药物微球注射剂药物 促红细胞生成素(EPO) γ-干扰素 (rhIFN-γ)白介素(IL-α)适应证 肾功能不全贫血 肉芽瘤肿瘤免疫 治疗剂型 微球 微球微球骨架材料PLGA 50∶50PLGA 50∶50PLGA 50∶5075∶25研究进展 体外缓释2周体外缓释 7d动物体内 缓释7 d人粒细胞巨噬细 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沈阳药科大学人生长激素 (rhGH)生长抑素 (somatostatin)骨髓移植生长不良 肾功能不全 生长激素分泌亢进微球微球 注射埋 植剂PLGA 50∶50PLGA 50∶50PLGA 50∶50动物体内 缓释9 d动物体内 缓释30 d动物体内 缓释250d研究 中的 一次 性注 射疫 苗微球沈阳药科大学抗原 BSA γ-核糖核 酸酶A BSABSA 卵清蛋白SEB白喉类毒素 MN-rgp120 HSD白喉类毒素MN-rgp120 各种多肽抗原微球骨架材料 乙烯醋酸乙 酯(EVAC)EVACEVAC聚TTH-亚氨 基碳酸盐PLGA50∶50 34 kDaPLGA 50∶50PLA 49kDa PLGA PLGA 65∶35PLAPLGA 50∶50 34kDa PLGA 50∶50粒径/μm 0.30.30.5克微球(内 含BSA 50mg)5.34 1~10 20~50 30~100 20~100 5~900.37~0.50 0.45~0.60 1.21~3.20 6.24~32.1体内释药模式 初始突释,以后连续释药 初始突释,以后连续释药 初始突释,以后连续释药 连续释药后期减慢初始突释,以 后连续释药 脉冲释药 连续释药动物及用药途径 小鼠皮下埋植兔皮下埋植兔皮下埋植小鼠皮下埋植小鼠腹腔注射小鼠腹腔注射 小鼠气管滴注至 肺、皮下注入 豚鼠皮下注入 大鼠、猴肌注小鼠皮下、肌注 及鼻腔用药小鼠腹腔、肌内 注射疫苗微球注射剂• 第一个被WHO批准的一次性注射疫苗是破伤风类 毒素(tetannstoxoid,TT)微球注射剂。
• 采用PLGA将TT油溶液包在微球内,注射剂中含 两类微球,– 一类囊材为50∶50的PLAG,微球直径较小(1~15 μm),含较高量TT(142 ng.mg-1),这种粒径的微球易 为巨噬细胞吞噬;– 后者采用75∶25的PLGA制成直径10~60 μm的微球, 内含较低量TT(3 ng.mg-1),• 速释部分发生在微球注射后的突释效应(burst effect)期内,第二释放相发生在注射后3~11周。
沈阳药科大学国内市场现状• 我国有关注射用长效缓释微球的研究还限 于实验室研究阶段,只有仿制的亮丙瑞林 微球已上报至国家SFDA,目前还没有自主 开发的微球制剂申请新药注册。
沈阳药科大学2国内研究现状• 专利申请:纳美芬或其盐的长效注射用微 球或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本长效注射微 球可以缓慢释放提供长达20~40天的 有效血药浓度,用于治疗和防止吸食海洛 因者戒毒后的复吸药物中的应用。
• 干扰素α-2b长效注射微球 • 多柔比星长效注射微球 • 紫杉醇长效注射缓释微球沈阳药科大学微球制剂的主要应用领域• 抗癌药 • 精神病药 • 激素类药 • 蛋白、多肽类药 • 疫苗类沈阳药科大学微球制剂抗癌研究进展迅速• 微球制剂具有对组织的亲和性和对特殊部位的选 择性,能使药物直接指向该部位(靶区),使靶 区很快达到所需浓度,从而减少药物用量,相对 减少了药物对正常机体组织的副作用,特别是降 低了对肝、肾、脾等造血和排泄系统损害。
• 抗癌药制成微球制剂,可提高药物对肿瘤细胞的 靶向性,使药物主要浓集在癌症部位长时间滞留 缓慢释放,延长药效同时减少全身毒副作用;• 还可利用现代新技术如介入疗法,将药物微球栓 塞在肿瘤动脉末梢血管处,一方面切断癌细胞的 血液供应,另一方面可使药物缓慢释放,提高局 部浓度,从而杀死癌细胞,以达到治疗目的。
沈阳药科大学沈阳A药n科g大io学genesis微球的栓塞治疗微球的类型• 非降解• 生物可降解 (preferred)– 醋酸聚乙烯– 天然(polyethylene co-•明胶vinyl acetate)•白蛋白–聚甲基丙酸烯/PEG•淀粉 •蔗糖•壳聚糖•海藻酸钠 – 合成或半合成•聚乳酸 (PLA) •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沈阳药科大学•聚酸酐类polyacrylic resin(聚丙烯酸树脂类)Polyamide(聚酰胺)polyvinyl alcohol(聚乙烯醇)生物可降解聚合物的溶蚀• 本体溶蚀 (poly-lactic acid - PLA, PLGA) • 表面溶蚀 (Polyanhydrides)沈阳药科大学3PLGA50:50 75:25 25:75生物可降解生物相容性无毒 已获得美国FDA 批准作为药物载体沈阳药科大学非常有前景的药物载体PLGA的体内降解行为50:50 降解速度最快In vivo resorption rates of radiolabelled PLGA microspheres injected intramuscularly in rats. (From Adv Drug Deliv Rev 1997,28,5-24)聚合物半衰期 (d)大概降解时间Poly(lactide-co-glycolide) 50:50 15 沈阳P药o科l大y(学lactide-co-glycolide) 75:25 7050-60 d 5 month影响微球降解的因素– 在水中的溶解性 – 化学组成 – 水解机理 (无催化, 自催化, 酶解) – 附加剂 (酸, 碱, 单体, 溶剂,药物等) – 形态 (晶形, 无定型) – 装置尺寸 (大小, 形状, 比表面积) – 空隙率 – 玻璃化转变温度 – 分子量和分子量分布 – 物化因素 (离子交换, 离子强度, pH) – 灭菌 – 植入部位 -- 药物和聚合物的相互作用 -- 药物的载药量沈阳药科大学(Part From Adv Drug Deliv Rev 1997,28,5-24)微球的制备方法•乳化聚合法 • 乳化-溶剂蒸发法(液中干 燥法)•单乳法 •复乳法 • 相分离凝聚法 • 喷雾干燥法沈阳药科大学乳化聚合法 制备微球水相 (包括药物,天然材料如明胶,白蛋 白,壳聚糖)油相加乳化剂沈阳药科大学稳定的W/O or O/W 乳剂 交联剂微球单乳法制备微球• 适用于疏水性的小分子药物聚合物+药物+溶 剂水+稳定 剂沈阳药科大学收集沉降Microspheres乳化或超 声4复乳法制备微球最适合包封蛋白、多肽类药物,疫苗等亲水性药物在复乳法制备的微球中的分布沈阳药科大学喷雾干燥法• 将药物分散在材料的 溶液中,再用喷雾法 将此混合物喷入热气 流中使液滴干燥固化 得到微球。
• 方法简便快捷,药物 几乎全部包裹于微球 中,是微球制备工业 化最有希望的途径之 一。
沈阳药科大学药物在微球中的分散状态• 溶解 • 以晶体状态分散 • 吸附在微球表面分散状态取决于 • 药物和聚合物的相互作用 • 载药量 • 药物在连续相和分散相中的溶解度 • 溶剂挥发速度沈阳药科大学沈阳药科大学在制备过程中影响微球性质的因素溶剂类型 干燥方法连续相/分散相的比例 表面活性剂的性质/种类MP载药量乳化时间/ 速度 溶剂挥发速度聚合物分子量/浓度 附加剂pH沈阳药科大学药物释放机制• 通过聚合物的扩散作用 • 聚合物材料的溶蚀 • 扩散和溶蚀的综合作用. (PLGA)沈阳药科大学取决于微球的形态5微球的外观和内部形态沈阳药科大学PLGA 微球的释药动力学Cumulative release (%)100Erosion control80diffusion6040200020406080100Time (days)三相释放曲线 (phase I: 突释; phase II: 膜扩散; phase III: 聚合物降解沈阳药科大学利培酮长效注射制剂• 启用: 2003年10月,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批准了利培酮长 效注射制剂用于精神分裂症,• 3周后逐渐起效:利培酮包埋在乳酸-羟基乙酸的多聚物微 球中,以粉末形式存在,用水稀释成悬浮状态,给病人肌 内注射,首次注射3周内,仅1%的利培酮从注射部位的微 球中释出, 3周后多聚体破裂,利培酮逐渐释入全身,而 聚合物微球则吸收周围组织的水份,酯键断开,降解成乳 酸和羟基乙酸,或进一步代谢成二氧化碳和水,或直接被 排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