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的10大“拧巴”心态

合集下载

当下中国人的八大心态

当下中国人的八大心态

当下中国人的八大心态文/韩三奇如果说,当下中国人生活在水深火热的煎熬之中,恐怕没有多少中国人反对。

当世界的目光又一次聚焦到中国时,中国人没有感到骄傲与快乐,中国目前积累的财富,让任何一个国家都留下口水,可是,中国人却感到身心疲惫。

看看当下中国人的八大心态:1.拜金拜金是资本社会典型的特征,大多数人的心灵被财物异化,拥有金钱已经不单单是为了吃饭穿衣之实用目的,金钱成为一个人价值观、信仰、理想、道德、亲情等一切人生内容的核心载体,它成为很多人生命中最重要的东西。

从官员到普通老百姓都在计算着自己的收入是不是一直在增长,金钱在大多数人的心目中成为数字,而不是实用的交易工具。

GDP必须天天向上,公司收入必须年年增长,而且为了GDP和收入,可以牺牲一切,比如矿工或员工的生命、水源、大气、身心健康等等。

越穷越光荣的时代已经彻底绝迹,金钱至上已经深入人心。

普通人见面谈的最多的话题是收入多少,父母从内心最关心孩子的收入高低,甚至拿收入高低跟别的孩子攀比,而很少关心孩子工作在外是否辛苦是否快乐,收入低的年轻人在父母、亲人、朋友面前抬不起头,亲情战胜不了金钱的诱惑。

拜金心态掏空了整个人整个社会的灵魂,让人感受不到精神的活力,也让人活得没有尊严!2.八卦玩世“神马都是浮云”,是八卦玩世心态的典型写照。

也就是说,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永恒的东西,一切都是过眼云烟,都是狗屁,及时行乐是王道,倒也无可厚非。

整个社会充斥着八卦思维,很多人每天打开网页的第一件事情,是看热闹。

围观一些无聊的明星八卦,关注那些道听途说的花边新闻。

鲁迅说过,如果你在大街上吐一口唾沫,然后蹲下来看,不大一会儿,一定会围过去很多人,看看你在看什么,他甚至可以忘掉自己手头的工作。

3.怨气冲天大到社会,小到家庭,到处充斥着抱怨与不满情绪,各种对立情绪不断积聚。

家长抱怨孩子学习成绩不好,自己在教育上投入那么多,孩子却不争气。

妻子嫌丈夫不努力提高家庭生活质量,丈夫怨妻子唠叨。

没出息的十大表现(深度好文)

没出息的十大表现(深度好文)

1 、犹豫不决比鲁莽更糟糕的是犹豫不决.有多少机会都是因为自己的犹豫白白错失,到最后连失败的资格都没有,只得懊悔叹息。

一个不果断不敢尝试的人,很难有成功的可能。

2 、拖延计划很丰满,执行很骨感。

多少提上日程的事,因为自己的拖延癌,一次次延期,最后放弃。

拖延是成功路上的毒瘤,是每个没出息的人共有的特质。

3 、三分钟热度三分钟热度人人都有,而世界上有80%的失败都源于半途而废。

没出息的人往往开始的时候兴致颇高,但稍微遇到一点困难就开始抱怨,热情骤减,开始打退堂鼓.4 、害怕被拒绝有多少人就是因为爱面子,害怕被别人拒绝而不敢尝试。

没有人喜欢被拒绝,但要学着接受被拒绝。

要记住,在你成功前,你的面子并不值钱。

5 、自我设限自我设限,自我怀疑,是成功最大的敌人。

所有没出息的人,都曾想过一个问题:我行吗?在想几遍之后,就会得出“还是算了吧”的答案。

6 、逃避现实睡觉想起百条路,睡醒还是走老路。

多数失败者都是典型的白日梦患者。

总是空想自己如何就能成功,成功后会获得什么样的名利,荣誉。

这样的人大多会一事无成.7 、总找借口“那才不是我的错,都是她.。

.”错不在我,是每个人loser最喜欢找的理由。

找客观理由来掩饰自己的无能,是最低级的借口.8 、恐惧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

在激烈的市场博弈中,那些有冒险精神的人不论失败多少次,终会战胜恐惧。

而没出息的人还没开始就被恐惧本身打败了.9 、破罐破摔既然都这样了,那就算了吧。

这是典型的破罐破摔心理。

孰不知很多成功都要经历“踏破铁鞋",才会迎来“柳暗花明”,而没出息的人往往提前就放弃了。

10 、拒绝学习有时候不是学不会,而是不想学。

久而久之,失去了好奇心,屈从于千篇一律的生活。

一个不接受新鲜事物的人,不过是一具行走的躯壳,终究会被社会淘汰.。

当前社会八种极端不良心态

当前社会八种极端不良心态

当前社会八种极端不良心态【浮躁】浮躁即轻浮急躁、心浮气躁、飘浮躁动。

这种浮躁心理使得转型期的社会充满了感情泡沫,以致娱乐化、“娱乐至死”成为时尚,到处充满廉价的笑声。

人们不愿意深入思考到底为什么发笑,值得不值得发笑。

放弃了价值判断、放弃了思考本身甚至放弃了基本的感情冲动,这种笑到底有多少价值颇值得怀疑。

一些电影、电视栏目,以媚俗为能事,追求感觉层次的沟通,热衷于搞那些“笑的绑架”节目,一些电视台让人觉得它不是政府的教育机构,而是被市场买断了的笑的批发部。

【喧嚣】声音大而杂乱称“喧”,说话大而无当称“嚣”。

喧嚣是浮躁的发酵物,是浮躁心态的行为表现。

如果说浮躁心态使得转型期的社会变得干瘪,缺乏思想内涵的话,那么喧嚣倾向则使之更加疯狂。

新人文主义者巴比特说:“有两条法则并立同行而不可调和,一条是物的法则,一条是人的法则。

前一种法则建立舰队和城镇,但是它野蛮疯跑,并且对人极不友好。

”喧嚣倾向就是物的法则大行其道的倾向,是对人极不友好的野蛮之道。

【忽悠】忽悠在古文献中为形容词,用“忽忽悠悠”或“忽悠然”、“忽悠悠”来表现一种事物状态或人物心情。

《现代汉语词典》解释“忽悠”为方言,意指“晃动”。

在当前中国文化娱乐生活中,“忽悠”似乎变成了动词,指用云山雾罩、貌似有理的话把人侃晕、从而达到使人受骗上当目的的一种骗术。

可悲的是,忽悠心态已从娱乐舞台转向现实生活,毒化了社会风气和心理文化氛围。

【炒作】炒作原本是中医的一种制药方法,在今日的娱乐舞台上,它变成了“宣传”、“包装”和“推销”行为的总和。

炒作是“忽悠”的高级发展,虽然炒作中包含着忽悠,但是炒作比忽悠带有更强烈的行为意向性和行为导向性。

“炒作”和“忽悠”的另一个重要区别就在于:“忽悠”的对象是别人,而“炒作”的对象则是自己。

“炒作”源于寂寞,人的三种需要——包容、情感、控制得不到满足就寂寞,寂寞的人最容易炒作。

炒作的目的就是为了引起社会的注意。

有人以自毁形象的方式炒作,就是为了抗议社会的忽略,即使引起社会否定性的注意也在所不辞。

挑拨离间十大表现

挑拨离间十大表现

挑拨离间十大表现挑拨离间是一种非常卑劣的行为,它会破坏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和友谊,让人们陷入痛苦和不幸中。

而挑拨离间的表现也是非常多样化的,下面我们就来看看挑拨离间十大表现。

一、散布谣言散布谣言是挑拨离间的常用手段之一。

通过散布不实的消息,可以让人们产生猜疑和不信任的情绪,从而达到挑拨离间的目的。

二、制造误会制造误会也是挑拨离间的一种手段。

通过故意歪曲事实、夸大事实或者隐瞒事实,让人们对某个人或者某个事情产生误解和偏见,从而达到挑拨离间的目的。

三、挑拨矛盾挑拨矛盾是挑拨离间的另一种手段。

通过故意挑起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和冲突,让人们产生敌对情绪和不信任感,从而达到挑拨离间的目的。

四、批评别人批评别人也是一种挑拨离间的手段。

通过批评别人的言行举止,让人们对某个人产生负面印象和不信任感,从而达到挑拨离间的目的。

五、夸大优点夸大优点也是一种挑拨离间的手段。

通过夸大某个人的优点和长处,让其他人对他产生嫉妒和不满,从而达到挑拨离间的目的。

六、利用他人利用他人也是一种挑拨离间的手段。

通过利用某个人的弱点或者利益关系,让他与其他人产生矛盾和不信任,从而达到挑拨离间的目的。

七、故意隔离故意隔离也是一种挑拨离间的手段。

通过故意隔离某个人或者某个群体,让他们感到被排斥和孤立,从而达到挑拨离间的目的。

八、比较优劣比较优劣也是一种挑拨离间的手段。

通过比较某个人或者某个群体的优劣,让人们产生嫉妒和不满,从而达到挑拨离间的目的。

九、分化团结分化团结也是一种挑拨离间的手段。

通过分化某个团体的内部关系,让人们产生矛盾和不信任,从而达到挑拨离间的目的。

十、诋毁名誉诋毁名誉也是一种挑拨离间的手段。

通过诋毁某个人的名誉和声誉,让其他人对他产生不信任和排斥感,从而达到挑拨离间的目的。

综上所述,挑拨离间的手段是非常多样化的,我们需要时刻保持警惕,避免被挑拨离间。

同时,我们也需要学会识别挑拨离间的表现,保持清醒的头脑,避免被挑拨离间。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享受幸福美好的生活。

不做拧巴的人的意思

不做拧巴的人的意思

不做拧巴的人的意思
“不做拧巴的人”是指那些心态开朗、不计较小事的人。

他们通常拥有积极的生活态度,能够从容应对各种挑战和困难。

以下是一些关于不做拧巴的人的特征和行为:
1. 积极乐观:不做拧巴的人通常具有积极向上的心态,能够看到问题背后的机会和积极的一面。

他们相信事情会变好,能够保持乐观的态度。

2. 宽容大度:不做拧巴的人往往能够容忍他人的错误和不完美,不过分计较小事。

他们能够理解他人的立场和感受,愿意给予宽容和包容。

3. 灵活适应:不做拧巴的人通常能够灵活适应环境的变化和不确定性。

他们不会过分固执己见,而是能够接受变化,主动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4. 快乐享受:不做拧巴的人善于享受生活中的小事,能够从简单的事物中获得快乐。

他们懂得如何放松身心,享受当下的美好。

5. 善于调节情绪:不做拧巴的人往往能够有效地管理自己的情绪,不会过度情绪化或被小事所困扰。

他们懂得如何保持平衡,避免过多的压力和焦虑。

6. 积极解决问题:不做拧巴的人通常能够积极主动地解决问题,而
不是陷入抱怨和消极情绪中。

他们善于寻找解决方案,勇于面对挑战,并且相信自己能够应对。

总的来说,不做拧巴的人更容易拥有积极的生活态度,能够更好地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

他们能够享受生活,保持平衡,注重解决问题和心态调整。

做人不要拧巴 ,做事不要焦虑 ,生活不要勉强

做人不要拧巴 ,做事不要焦虑 ,生活不要勉强

做人不要拧巴,做事不要焦虑,生活不要勉强!做人不要拧巴我们身边活得最累的那个人,一定是性格最拧巴的那个人。

那么,什么才是性格拧巴呢?所谓的拧巴,简言之就是别扭,一言一行都让自己和他人不舒服。

一个性格拧巴的人,不光喜欢和自己过不去,还喜欢和别人过不去。

这样的人心里就像是有个死疙瘩,解不开也躲不掉,遇到事情,想法喜欢往最极端的思路上靠。

拧巴的性格,本身就伴随着自我矛盾和自责。

带着拧巴的性格去生活,人生之路自然会障碍重重。

自己不会开心,身边的人也不会舒服。

性格拧巴的人,大多都是固执不知变通,看问题也容易局限于眼前的小事小非。

简单来讲就是境界太小,思考问题缺乏智慧和理性,囿于短见;一个人认知的宽度如果不够,让他们就会误认为世界的全貌就是自己常识当中的样子。

在这点上庄子做的很好,因为他凡事看的通透,人生追求逍遥的境界。

想要像庄子一样活得不拧巴,我们要学他面对现实的超然态度,和独处的能力。

在《知北游》中,庄子借颜回孔子的对话,说出了自己的生活观念:“ 圣人处物不伤物。

不伤物者,物亦不能伤也。

唯无所伤者,为能与人相将迎”。

“山林与,皋壤与,使我欣欣然而乐与!乐未毕也,哀又继之。

哀乐之来,吾不能御,其去弗能止”。

真正的圣人,可以平和地与万物相处却不伤害万物。

一个人对万物怀有宽容和慈悲,从没有伤害他人的心思,那么这个世界也会与他和平共处。

在智者眼中,山林和平原都能使他的内心欣然快乐,然而,快乐还没有过去,悲伤就会随之而来。

当悲哀或是快乐要降临在自己身上的时候,我不能够拒绝;快乐和悲伤想要离我而去,我也不能阻止。

简单来说,就是来者不拒,去者不追,从容淡定的生活。

庄子之所以能不受外界和自身的影响,还在于他懂得如何与自己相处才是人生的根本。

庄子曾说过:“独有之人,是谓至贵。

”“独有”可以理解成“独立有我”,这是一种精神层面的自我愉悦,自我满足。

自己的人格世界比较强大,活着才能不被他人和外界影响,从而告别拧巴的性格,生活的更加从容淡定。

中国人的拧巴心态中国人有何拧巴心态

中国人的拧巴心态中国人有何拧巴心态

中国人的拧巴心态_中国人有何拧巴心态*导读:中国人的拧巴心态,你有吗?所有人对这个拧巴无能为力,大家还得按照这种别扭走。

这种拧巴不但存在于今天,也存在于过去;不但存在于中华民族,也通行于全人类。

下面一起来看中国人的拧巴心态。

所有的人和事都别扭着,更大的别扭是,所有人对这个别扭无能为力,大家还得按照这种别扭走。

这种拧巴不但存在于今天,也存在于过去;不但存在于中华民族,也通行于全人类。

拧巴一词因两位作家发扬光大,一个是王朔,名言是见过拧巴的,没见过这么拧巴的;另一个是刘震云,名言是生活拧巴了我。

拧巴是炼狱,是生命进化状态,生命无往不在拧巴之中。

之后是大顺,是极乐世界,是涅。

有人盘点了中国人十大拧巴心态,实属中国国情,以飨列位。

*一、媚官和骂官足球反腐斗士李承鹏也在博客里公开的说,如果他是足协领导人,他同样会贪,可见,绝大多数人当官的心态都一样,就是可以利用权力捞钱。

*二、攀富和仇富所有中国人都希望自己富起来,只要能富,可以不择手段。

但是,富起来的毕竟是少数,所以,全天下普通人都仇富,说起富人,都会说他的财富肯定来路不正,希望他变得一贫如洗。

*三、同情和鄙视这是目前社会最普遍的一种丑陋矛盾心态。

*四、自欺欺人天下人都在吃别人的有毒食物,天下人都在骂娘,可天下人都在做假,唯独不问问自己的良心,真是悲哀。

*五、反对潜规则与自觉潜规则现在,各行各业都有潜规则,天下人都恨潜规则,天下人都希望能够通过潜规则改变自己的命运。

*六、反对包二奶与主动包二奶天下人都口头上在反对包二奶、养二爷,可是,天下人都想包二奶、养二爷,只恨自己无权、无钱、无色。

*七、反对色情和投入色情*八、反对赌博和投身赌博*九、崇洋与排外*十、单纯实在与妥协从众电视剧《手机》里严守一的道路无疑是最具典型性的。

他从少年时的单纯实在到青年时代的妥协从众到最后的回归诚实,完整地表现了一个中国人无法回避的文化难题。

他一直在彷徨挣扎,一度失去了自我。

在严守一的主导性格里,有一个魔鬼在时刻撕裂着他:讨好心态。

中国人的心理分析

中国人的心理分析

04
中国人的认知心理
权威心理
崇尚权威
中国人普遍尊重权威,对 于有权威地位的人和事往 往给予更多的信任和认可 。
等级观念
在传统文化中,等级观念 强烈,下级对上级的服从 和尊重是社会秩序的基础 。
重视经验
对于有经验的人和事往往 给予更多的信任和尊重, 认为经验是解决问题的重 要依据。
自卑心理
自我贬低
部分中国人存在自卑心理,对自己的 能力和价值产生怀疑和自我贬低。
攀比心理
追求认可
为了获得他人的认可和赞扬,部分中 国人会过度努力或迎合他人,以证明 自己的价值。
在与他人比较时,容易产生自卑心理 ,认为自己不如他人。
逆反心理
反抗权威
在某些情况下,当权威的命令与个人的意愿或价值观相悖时,中 国人会表现出逆反心理。
反传统
部分中国人对传统价值观产生反感或怀疑,追求与主流价值观不同 的生活方式或思想。
反社会
对于社会规则或权威的限制,部分中国人会产生反感或反抗心理, 认为这些规则或限制是不合理的。
THANKS
感谢观看
怀旧心理
强烈的怀旧情结
中国人普遍具有强烈的怀旧情结 ,对过去的经历、文化和传统有 着深厚的情感依恋。这种怀旧情 结在老年人和一些文化保守主义
者中尤为明显。
对过去的珍视
中国人倾向于珍视过去的经验和 记忆,对家族、家乡和过去的传 统有着深厚的感情。这种情感使 得他们对历史和文化传承非常重
视。
怀旧与现代化
社会地位与商品
炫耀型消费者通常会购买名牌商品、高档汽车和其他奢侈品来展示自己的社会地位和个人 价值。他们认为这些商品可以提升自己的形象和自尊心。
过度消费
受到炫耀心理的影响,一些消费者可能会过度消费,购买超出自己实际需要或经济能力的 商品。这可能会导致负债或其他经济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生活常识分享中国人的10大“拧巴”心态
导语:有没有人这样过?所谓拧巴,近义词是“别扭”,跟自己过不去,也跟别人过不去。

所有的人和事都别扭着,更大的别扭是,所有人对这个“别扭”无能为力,大家还得按照这种“别扭”走。

这种拧巴不但存在于今天,也存在于过去;不但存在于中华民族,也通行于全人类。

“拧巴”一词因两位作家发扬光大,一个是王朔,名言是“见过拧巴的,没见过这么拧巴的”;另一个是刘震云,名言是“生活拧巴了我”。

“拧巴”是炼狱,是生命进化状态,生命无往不在拧巴之中。

之后是大顺,是极乐世界,是涅。

有人盘点了中国人十大“拧巴”心态,实属中国国情,以飨列位。

一是媚官和骂官。

足球反腐斗士李承鹏也在博客里公开的说,如果他是足协领导人,他同样会贪,可见,绝大多数人当官的心态都一样,就是可以利用权力捞钱。

二是攀富和仇富。

所有中国人都希望自己富起来,只要能富,可以不择手段。

但是,富起来的毕竟是少数,所以,全天下普通人都仇富,说起富人,都会说他的财富肯定来路不正,希望他变得一贫如洗。

三是同情和鄙视。

这是目前社会最普遍的一种丑陋矛盾心态。

四是自欺欺人。

天下人都在吃别人的有毒食物,天下人都在骂娘,可天下人都在做假,唯独不问问自己的良心,真是悲哀。

五是反对潜规则与自觉潜规则。

现在,各行各业都有潜规则,天下人都恨潜规则,天下人都希望能够通过潜规则改变自己的命运。

六是反对包二奶与主动包二奶。

天下人都口头上在反对包二奶、养二爷,可是,天下人都想包二奶、养二爷,只恨自己无权、无钱、无色。

七是反对色情和投入色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