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制品企业生产技术管理规则

乳制品企业生产技术管理规则
乳制品企业生产技术管理规则

乳制品企业生产技术管理规则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规范我国乳制品生产,促进乳制品工业健康进展,提升乳制品质量,制定本规则。

第二条本规则规定了乳制品定义与分类、奶源治理及生鲜乳收购、乳制品加工厂建设、乳制品加工设备、乳制品质量治理、乳制品厂卫生治理等内容。

第二章乳制品定义及分类

第三条乳制品是指以生鲜牛(羊)乳及其制品为要紧原料,经加工而制成的各种产品。

第四条乳制品分七个大类:

(一)液体乳类(LiquitMilk)。要紧包括:杀菌乳GB5408.1;灭菌乳GB 5408.2;酸牛乳GB2746;配方乳等。

(二)乳粉类(MilkPowders)。要紧包括:全脂乳粉、脱脂乳粉、全脂加糖乳粉和调味乳粉GB5410;婴幼儿乳粉GB10765、GB10766、GB10767;其他配方乳粉。

(三)炼乳类(CondensedMilk)。要紧包括:全脂无糖炼乳(淡炼乳)。全脂加糖炼乳GB5417;调味炼乳;配方炼乳等。

(四)乳脂肪类(MilkFats)。要紧包括:稀奶油GB5414;奶油GB5415;无水奶油等。

(五)干酪类(Cheese)GB5420。要紧包括:原干酪;再制干酪等。(六)乳冰淇淋类(IceCream)。要紧包括:乳冰淇淋;乳冰等。

(七)其他乳制品类。要紧包括:干酪素GB5424;乳糖GB5422;乳清粉;浓缩乳清蛋白等。

第三章奶源治理及生鲜乳收购

第五条乳制品加工企业应有固定的奶源,并同原料乳供应单位签订生鲜乳收购合同或协议。

第六条乳制品加工企业应对奶源基地的奶畜登记造册,把握畜群的数量、健康、饲养、繁育、流淌等情形。

第七条奶畜饲养单位和个人对奶畜的饲养与治理应执行《无公害食品奶牛饲养兽药使用准则》NY5046、《无公害食品奶牛饲养兽医防疫准则》NY50 47、《无公害食品奶牛饲养饲料使用准则》NY5048、《无公害食品奶牛饲养治理准则》NY5049。

第八条大力提倡和推广机械榨乳、以质论价收购生鲜乳。榨乳站、收乳站应有与受乳量相匹配的冷却降温、清洗消毒、储存、质量检验等设备。各种设施、容器每天要清洗、消毒、保持内外清洁卫生。

第九条收乳站、榨乳站周围无污染源,门窗有防蚊、蝇设施,地面硬化处理,排水畅通。

第十条榨乳员及榨乳注意事项:

(一)榨乳员应有健康证并经培训后上岗,把握生鲜乳的理化、卫生等方面的知识。

(二)榨乳开始前应对奶畜进行清洁,对奶畜乳房用清洁水进行冲洗和消毒,开始榨出的第一、二、三把乳汁应丢弃。

第十一条榨出的、收购的生鲜乳应及时做降温处理,使其温度保持在0℃~6℃,并尽快运往加工厂加工,生鲜乳储存时刻最长不超过24小时。

第十二条生鲜牛乳的盛装应采纳表面光滑的不锈钢制成的桶和储罐或由食品级塑料制成的容器,采纳管道输送、保温槽车运往加工厂。

第十三条生鲜乳收购执行《生鲜牛乳收购标准》GB6914或《无公害食品生鲜牛乳》NY5045;必须保持生鲜乳的纯度,不得掺入任何外来物质;产前15天的胎乳、产犊后7天以内的初乳、使用抗菌素药物期间和停药后5天以内的乳汁、乳房炎乳等非正常乳要单榨单盛,不得与正常乳混合。

第四章乳制品加工厂建设第十四条乳制品加工厂建设应保持合理的半径,一样应在50Km以上。

第十五条乳制品加工企业的建设执行《乳制品厂设计规范》QB60 06、《乳品厂卫生规范》GB12693、《食品企业通用卫生规范》GB148 81、《乳品设备安全卫生标准》GB12073。第十六条乳制品加工工厂环境应符合以下要求:

(一)制品加工厂应建在交通方便、有充足水源的地区。工厂不得设于受

污染河流的下游;厂区周围没有粉尘、有害气体、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扩散型污染源;不得有昆虫大量孳生的潜在场所等易遭受污染的情形。

(二)任何设施、设备等应易于爱护、清洁,不得成为周围环境的污染源;不得有有毒有害气体、不良气味、粉尘及其他污染物泄漏等有阻碍卫生的情形发生。

(三)厂区空地应绿化,防止尘土飞扬或积水。

(四)厂区应合理布局,各功能区域应划分明显;易产生污染的设施应处于主导风向的下风向;焚化炉、锅炉、废水处理、污物处理均应与生产车间、仓库、供水设施有一定的距离并采取防护措施。

(五)厂区禁止饲养动物。

(六)厂区应有适当防范外来污染源、有害动物侵入的设施,如围墙、围栏,其距离地面至少50厘米下部分应采纳牢固的密闭性的材料建筑。(七)储水池(塔、槽)与水直截了当接触的供水管道、器具等应采纳无毒、无味、防腐的材料;供水设施出入口应有安全卫生设计,防止有害动物和有害物质进入导致污染;自备水源选址应距污染源(化粪池、垃圾存放场所)30米以上,且应当设置卫生防护带并有专人负责。

第十七条乳制品加工车间应符合以下要求:

(一)车间设置应包括生产部分和辅助生产部分。生产部分包括:受乳间、原料预处理间、加工制造间、半成品储存、成品包装间等。辅助生产部分应包括:原料仓库、材料仓库、成品库、浴室、更衣室及洗手消毒区、厕所及其他为生产服务的必须场所。

(二)车间应按生产工艺流程需要及卫生要求合理布局。更衣室及洗手消毒室应与生产车间相连接,并设置在职员进入加工车间的入口处;车间应按生产工艺流程单元、操作需要和作业区清洁度的要求进行隔离,防止相互污染。

(三)车间屋顶应易于清扫,防止灰尘积聚,幸免结露、长霉或脱落,屋顶应使用无毒、无异味的白色或浅色防水材料建筑,喷涂油漆应使用防霉、不易脱落、易清洗的漆料;蒸汽、水、电等管线不得设置于食品暴露的上方,防止尘埃和凝聚水滴落。

(四)车间的墙壁应采纳无毒、无异味、平滑、不透水、易清洗的浅色防腐材料建筑,墙角及柱角应处理为弧形,以便于清洗消毒;门窗安装应严密,并装配有易于拆卸、清洗、不生锈的纱窗或纱网,窗户一样不做窗台,如设窗台须做成大于30°以上斜面,坡向室内;在清洁区与准清洁区的对外出入口应装设能自动关闭的门或空气帘幕。

(五)车间地面与排水:1、地面应用无毒、无异味、不透水的材料建筑,平坦防滑、无裂缝、易清洗消毒。2、作业中有排水、废水或有以水洗方式作业区域的地面应耐酸碱、防渗漏、防滑,有一定的排水坡度(1%~1.5%),并装置带水封的地漏或明沟,明沟不宜用盖板。3、排水出口应有防止有害动物侵入的装置。4、废水应排至废水处理系统或经其他方式处理。第十八条车间的设施:

(一)供水设施:车间内的水质、水压、水量应能符合生产需要;自备水源水质应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的规定。

(二)照明设施:厂房内应有充足的自然采光和人工照明,光源应不至于改变食品的颜色;照明设施不应安装在食品暴露的上方,否则应使用防爆型照明设施,防止破裂时污染食品。

(三)通风设施:清洁作业区应安装空气调剂器,以保证室内有相对稳固的温度,防止蒸汽凝聚和保持空气新奇;一样生产区应安装通风设施,及时排出潮湿和污浊的空气;在有臭气或粉尘产生且有可能污染食品之处应安装相应排出、收集或操纵的装置;排气口应装有易清洗、耐腐蚀的网罩,防止有害动物侵入;进风口应距地面2米以上,远离排风口和污染源,并有空气过滤设备。

(四)洗手设施:在车间对外总出入口、厕所、加工场所内设置足够数量的洗手及干手、消毒设施;在清洁作业其入口应当设置鞋靴消毒池;洗手台应使用陶瓷或不锈钢材料的器具,水龙头应采纳脚踏式、肘动式或感应式非手动式开关。

(五)淋浴及更衣室:更衣室应当设在车间入口,并独立间隔。更衣室应男女分设,并与淋浴、洗手消毒室相邻;更衣室应按职员人数设置足够数量的更衣柜、鞋柜、更衣镜。

(六)厕所:为车间职员提供的厕所宜与车间主体相连接,并设置洗手消毒设施,厕所应与车间相隔离;厕所外门不得开向清洁作业区和准清洁作业区,能自动关闭;厕所应采纳冲水式,地面、便池易清洗、不积垢;厕所应安装有效的排气装置,适当照明;厕所排污管道应与车间排水管道分设,且有可靠的防臭水封。

(七)仓库:应以原辅料、材料、半成品、成品等性质的不同分设储藏场所,需要冷(冻)藏的要设有冷(冻)仓库;原材料仓库和成品仓库应分不设置,同一仓库储存不同性质物品时,应适当隔离,分类分架存放;仓库的性能、结构应能使储藏储存中的物品品质不发生恶化或减低至最低程度;仓库应有防止有害动物侵入的装置;仓库应当设置足够的物品存放架,储藏物品应距离墙壁、地面在20cm以上,以利于空气流通和物品的搬运;冷(冻)仓库应安装可正确指示库内温度的温度计、温度测定仪或温度自动纪录仪,并安装自动操纵器或自动报警器。

第五章乳制品加工设备第十九条受乳及储乳设备包括:计量设备、受乳槽、洗涤杀菌设备、过滤器、冷却设备、储乳罐、生鲜乳检验设备等。

第二十条预处理设备包括:过滤器、均质机、原料调配罐、净乳分离机、热交换器、杀菌机、就地清洗系统(CIP)等。

第二十一条杀菌乳、灭菌乳加工设备包括:杀菌机、灭菌机、洗瓶及装瓶机(仅限于玻璃瓶)或自动纸器包装机或塑瓶、塑料薄膜包装机、日期打(喷)印机、成品冷藏库(杀菌乳)、就地清洗系统(CIP)、洗箱设备等。

第二十二条酸牛乳加工设备包括:菌种培养设备、溶糖设备、混料设备、发酵罐(发酵室)、洗瓶机(限于玻璃瓶、瓷瓶)、灌装机、就地清洗系统(CIP)、日期打(喷)印机、冷藏库等。

第二十三条炼乳加工设备包括:溶糖设备、浓缩设备、空罐清洗消毒设备、灌装机、灭菌机(淡炼乳)、冷却设备、结晶设备(甜炼乳)、就地清洗系统(CIP)、日期打(喷)印机等。

第二十四条乳粉加工设备包括:奶油分离机(脱脂乳粉)、浓缩设备、喷雾

干燥系统、乳粉冷却设备、筛粉机、储粉设备、添加物混合设备、包装机、就地清洗系统(CIP)等。

第二十五条奶油加工设备包括:奶油分离机、稀奶油储罐、酪乳储罐、稀奶油成熟罐、连续(间歇)奶油制造机、奶油包装机、就地清洗系统(CIP)等。

第二十六条干酪加工设备包括:凝乳槽、乳清过滤设备、干酪压榨成型设备、盐水槽、成熟室、切割机、包装机、熔化锅(再制干酪)、成型机、就地清洗系统(CIP)等。

第六章乳制品质量治理第二十七条乳制品生产企业应依据原材料、半成品、成品检验的需要配备检验仪器、设备。包括:(一)差不多设备:分析天平、pH计、乳比重计、脂肪测定设备、蛋白质测定设备、微生物培养箱、无菌操作室、干热(湿热)灭菌器、杂质度过滤机、不溶度指数搅拌器、实验台及实验架、试剂柜、通风橱、水浴锅、供水及洗涤设备、电炉、恒温及干燥箱、显微镜及放大镜、紫外线灯、保温室等。(二)专业检验设备:灰化炉(乳粉、炼乳)、粘度计(炼乳)、浊度仪、残存氧测定器(乳粉)、折光仪、分光光度计等。第二十八条乳制品企业对进厂的每批生鲜乳须经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检验的内容包括:感官、理化、微生物等。

第二十九条乳制品厂应采纳HACCP方法治理,制定操纵点的检验项目、检验标准、抽样及检验方法,对生产过程及半成品进行检验,确认其质量合格后方可进入下道工序。第

三十条乳制品厂应详细制定成品的品质规格、检验项目、检验标准、抽样及检验方法。品质规格的下限不得低于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检验方法原则上应以国家标准为准,如用非国家标准方法时应定期与国家标准方法核对。检验内容如下:(一)成品应逐批抽取代表性样品,实施理化检验、微生物检验、感官检验、外包装检验。检验结果填写“成品检验记录表”。关于专门规检验项目和本企业无法检验的项目可托付具权威性的研究和检验机构代为检验。(二)保温检验:对灭菌乳、炼乳等非日配型的产品应抽取代表性的样品做保温实验(灭菌乳摄氏32±1度保温7天,

炼乳摄氏37±1 度保温10天)后做感官检验、理化检验,必要时做微生物检验。(三)储存检验:对长保质期产品每批成品应留样储存,将抽取的代表性样品储存于该类产品的正常储存条件下至保质期满后两个月为止,以供必要的品质测定及质量纠纷时之用。

第三十一条乳制品企业应有与生产能力相适应的成品仓库,经检验合格的包装成品应储存在成品仓库内,不得在露天存放。成品仓库中不得储存有毒、有害或其他易腐、易燃及可能引起异味的物品。第三十二条产品出厂应有产品检验合格证书,并做出货记录,内容包括:生产日期、批号、出货时刻、地点、对象、数量等,以便发觉咨询题时能及时收回。成品库中存放不合格产品应有明显标识。第三十三条工厂应有足够的品质治理及检验人员,能做到每批产品检验;产品质量治理负责人应具备大专以上有关学历或中专有关学历并具备4年以上质量治理体会;质量检验人员应具备中专以上学历,并获得食品质量检验员资格证书。第三十四条产品包装标识应符合《食品通用标签标准》GB7718、《专门营养食品标签》GB13432及相应产品标准的规定。第七章乳制品厂卫生治理第三十五条环境卫生治理(一)厂区内的道路应保持良好状态,无破旧、不积水、不起扬尘。(二)厂区内草木要定期修剪,保持环境整洁,禁止堆放杂物,防止有害动物孳生。(三)排水系统应保持畅通,不得有污泥积蓄。(四)废弃物临时存放地应远离生产车间,并按废弃物特性分类存放;盛装废弃物的容器应有遮盖,防止不良气味溢出或被风吹起,防止有害动物孳生;易腐败的废弃物应每天清除1次,清除后的容器应及时清洗消毒。(五)厂区内应有防止、杀灭有害动物及昆虫等设施。

第三十六条厂房设施卫生治理(一)厂房内各种设施应经常性保持良好的清洁卫生状态,厂房屋顶、天花板、墙壁应保持良好无破旧,地面不得有积水和破旧。(二)受乳间、原料预处理间、加工间等每天下班后应及时冲洗,必要时予以消毒。(三)灯具及管线外表等应定期清扫或洗涤。(四)冷(冻)仓库内应经常清理,保持清洁,幸免地面积水,并定期消毒。(五)加工作业场所不得堆积非即时使用的原料、内包装物或其他物品,严禁存放有毒有害物品。第三十七条设

备卫生治理(一)用于加工、包装、储运的设备及生产用管道应及时清洗消毒。(二)用具及设备与食品接触的表面应尽可能地经常予以消毒,消毒后要完全清洗,以免残留物污染食品。(三)收工后对使用过的设备及用具等应进行完全地清洗消毒,必要时在开工前再清洗一次。(四)与食品接触的设备及用具的清洗用水应符合《生活饮水卫生标准》G B5749的规定。(五)用于加工乳制品的设备及场所不得做其他与食品加工无关的用途。第三十八条辅助设备卫生治理(一)供水站设备应经常保持良好状态,使用的工具符合卫生要求;消毒剂要妥善储存,严格登记使用,账物相符;对储水槽(塔、池)定期清洗、消毒(至少每半年一次);确保生产用水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的规定;闲杂人员不得进入供水站。(二)锅炉房操作人员须经培训合格后方能上岗;对锅炉的操作、修理、保养应按劳动部门的要求进行;锅炉排放物应符合GB 13271《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的规定,对排烟管道应定期清理,防止对厂区造成污染;锅炉用水若采纳化学方法除氧、软化,应注意脱氧剂、清垢剂对蒸汽品质的阻碍,以防止食品污染。第三十九条人员卫生治理(一)乳制品加工人员应有躯体健康证,并定期进行个人卫生、食品加工卫生等方面的培训。(二)乳制品加工人员必须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勤理发、勤剪指甲、勤洗澡、勤换衣。(三)进入车间前必须穿戴好整洁的工作服、工作帽、工作靴鞋。工作服应能盖住外衣,头发不得露出帽外,必要时应戴口罩。(四)不得穿工作服、工作鞋进入厕所或离开生产加工场所。(五)上岗前要洗手,有下列情形之一时必须洗手:上厕所之后、处理被污染的原料物品之后、从事与生产无关的其他活动之后。(六)与乳制品直截了当接触的人员不得涂指甲油,不得佩带手表及饰物;有皮肤切口或伤口的工人不得连续从事直截了当接触乳制品的工作。(七)工作中不得吸烟、吃食物或做其他有碍食品卫生的活动。(八)个人衣物应储存在更衣室个人专用的更衣柜内,个人的其他物品不得带入生产车间。(九)与生产无关的人员不进入生产场所,参观、来访者应符合现场工作人员卫生要求。第四十条工作人员健康治理、除虫灭害治理、工作服治理、卫生设施治理、污物治理应符

合《食品企业通用卫生规范》GB14881要求。第八章附则第四十一条本规则由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制定并负责讲明。第四十二条本规则自2003年6月1日起实施。

安全生产技术管理制度

安全技术管理制度 安全生产技术管理是企业做好安全生产管理重要环节,是安全生产重要保障,为进一步加强企业的安全管理,特制订本制度: 一、危险源的识别与评价 在建工程的施工现场,均存在一般危险源和重大危险源如果危险源不重视和及时消除,就会发生事故。 本企业对施工现场危险源的识别为:高处坠落、物体打击、坍塌、中毒窒息、触电。 1、高处坠落:在施工过程中发生事故频率最高类别,占五大事故44.8%以上,如能杜绝了这类事故,将消除了50%高处坠落事故概率。 发生此类事故部位大多数在2m上可能发生坠落事故的工作面,楼层、屋面、临边、各层卸料平台,预留洞口、管道、烟道、楼梯边沿、电梯井内、支模、强弱电管井、脚手架上,为竭制此类事故发生,制订以下预防措施:预防高处坠落事故措施: ①、在编制施工现场设计时,应根据JGJ-80-91《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编制高处作业安全措施计划。对于参加施工活动的所有人员进行分部分项分工种的安全技术交底,对于危险性较大的施工部位,还必须进行针对性安全技术交底,接受交底的人员每个必须签字,不准代签。

②、在2m以上(含2m)高处作业,施工人员无可靠的立足点,必须系好安全带。 ③、楼层周边、屋面预留洞口、电梯井口、支模及各种管道,就按《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要求进行防护。 ④、各层卸料平台防护,应按照JGJ88-92《龙门架及井架物料提升机安全技术规范》第五章第二、三条款要求实施。 ⑤、脚手架搭设必须按照JGJ130-2001《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搭设。因为脚手架是建筑施工的主要设施,从脚手架上坠落事故占高处坠落事故的50%;脚手架上的事故如能得到控制,则高处坠落事故可以大量下降。 2、物体打击事故: 物体打击事故占五类事故12%;发生物体打击事故受伤者占事故的90%,而不戴安全帽都是由于怕麻烦,图省事造成的,无论工地上有多少人,只要一人不戴安全帽,就存在被打击造成伤亡的隐患。 预防物体打击事故措施: ①、进入施工现场的所有人员,必须进行法律、法规以及安全生产操作规程,安全生产六大纪律、六不准、十项安全措施的教育。按规定戴好安全帽。 ②、建筑主体临边,外架与主体的空隙处,必须按规定

乳制品的生产

2.2乳制品分类 (1)杀菌乳 以生鲜牛(羊)乳为原料,经过巴氏杀菌处理制成液体产品,经巴氏杀菌后,生鲜乳中的蛋白质及大部分维生素基本无损,但是没有100%地杀死所有微生物,所以杀菌乳不能常温储存,需低温冷藏储存,保质期为2—15天。 (2)酸乳 以生鲜牛(羊)乳或复原乳为主要原料,添加或不添加辅料,使用保加利亚乳杆菌、嗜热链球菌的菌种发酵制成的产品。按照所用原料的不同,分为:纯酸牛乳、调味酸牛乳、果料酸牛乳;按照脂肪含量的不同,分为:全脂、部分脱脂、脱脂等品种。 (3)灭菌乳 以生鲜牛(羊)乳或复原乳为主要原料,添加或不添加辅料,经灭菌制成的液体产品,由于生鲜乳中的微生物全部被杀死,灭菌乳不需冷藏,常温下保质期1—8个月。 (4)乳粉 以生鲜牛(羊)乳为主要原料,添加或不添加辅料,经杀菌、浓缩、喷雾干燥制成的粉状产品。按脂肪含量、营养素含量、添加辅料的区别,分为:全脂乳粉、低脂乳粉、脱脂乳粉、全脂加糖乳粉、调味乳粉和配方乳粉。 (5)配方乳粉 针对不同人群的营养需要,以生鲜乳或乳粉为主要原料,去除了乳中的某些营养物质或强化了某些营养物质(也可能二者兼而有之),经加工干燥而成的粉状产品,配方乳粉的种类包括婴儿、老年及其他特殊人群需要的乳粉。 (6)炼乳 以生鲜牛(羊)乳或复原乳为主要原料,添加或不添加辅料,经杀菌、浓缩,制成的粘稠态产品。按照添加或不添加辅料,分为:全脂淡炼乳、全脂加糖炼乳、调味/调制炼乳、配方炼乳。

(7)干酪 以生鲜牛(羊)乳或脱脂乳、稀奶油为原料,经杀菌、添加发酵剂和凝乳酶,使蛋白质凝固,排出乳清,制成的固态产品。 (8)干酪素 以脱脂牛(羊)乳为原料,用酶或盐酸、乳酸使所含酪蛋白凝固,然后将凝块过滤、洗涤、脱水、干燥而制成的产品。 (9)乳清粉 以生产干酪、干酪素的副产品——乳清为原料,经杀菌、脱盐或不脱盐、浓缩、干燥制成的粉状产品。 (10)乳糖 以生产干酪、干酪素的副产品——乳清为原料,经分离、浓缩、结晶、干燥,制成的晶体粉状产品。 (11)乳脂肪 以生鲜牛(羊)乳为原料,用离心分离法分出脂肪,此脂肪成分经杀菌、发酵或不发酵等加工过程,制成的粘稠状或质地柔软的固态产品。按脂肪含料不同,分为:稀奶油、奶油、无水奶油。 (12)地方特色乳制品 使用特种生鲜乳(如水牛乳、牦牛乳、羊乳、马乳、驴乳、骆驼乳等)为原料加工制成的各种乳制品,或具有地方特点的乳制品(如奶皮子、奶豆腐、乳饼、乳扇等)。 稳定可控奶源基地:系指自建牧场、合建牧场、参股小区及签订购销合同的合法生鲜乳收购站等。 (13)复原乳 又称“还原乳”或“还原奶”,是指以乳粉为主要原料,添加适量水制成与原乳中水、固体物比例相当的乳液。 2.3乳制品的保健作用 酸奶除了营养丰富外,还含有乳酸菌,所以具有保健作用。这些作用是:

乳制品生产企业良好生产规范(GMP)

GMP)乳制品生产企业良好生产规范( 及HACCF体系认证申请书 单位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申请日期_________ 年______ 月_______ 日 北京五洲恒通认证有限公司 填表说明 1、本表必须真实、准确填写,申请方必须保证内容的真实性,一旦发现内容不 实,CHTC各不予受理。 2、本表无法人(负责人)签字、盖章无效。 3、本表可以打印或蓝黑墨水笔书写有效。

4、所有表格的栏目不得空缺,如有空缺,需说明理由,否则,CHTC不受 理其申请。 北京五洲恒通认证有限公司 申请方声明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认证认可条例》、《乳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条 例》等有关法律法规及北京五洲恒通认证有限公司的规定,本企业承诺如下: 1、我单位向北京五洲恒通认证有限公司提交的本份申请书内容真实; 2、本组织自愿向北京五洲恒通认证有限公司提出认证申请; 3、申请说所涉及产品及相关活动符合国家的地方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 4、遵守北京五洲恒通认证有限公司的认证要求,并为认证的实施提供所需的信息 5、接受北京五洲恒通认证有限公司规定的认证后的监督。 单位名称(盖章): 负责人: 1、申请组织信息 2、申请认证信息 2.1申请认证标准

□ HACC体系认证□初次认证□再认证□其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乳制品生产企业良好生产规范(GMP □初次认证□再认证□其他 _______________ 2.2认证的范围(产品、过程/服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企业基础信息 企业总人数_______ 人,体系覆盖人数_________ 人,其中主要的管理技术人员 ________ 人,非 常期雇员__________ 人,倒班次数________ 次,生产现场最多 _______ 人,□是□否季节生产, 主要生节_____________ 。认证审核使用语言:□汉语□其他语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体系文件编制情况□有□无体系开始运行时间:__________ 年______ 月 _______ 日 组织计戈U进行现场审核的时间:__________ 年______ 月_______________ 日 聘请的咨询公司(如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咨询师: _______ 2.5是否在异地有隶属的子公司分销公司研究开发或生产基地等分支机构,□无, □有,请说明分支机构名称、距总部的路程或所在的城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近一年内质量监督、行业主管部门产品检验报告复印件或其他产品符合的证明材料是否合格□是□否 3、费用(人民币) 初次审核费用:申请费__________ 审定与注册费 ___________ 初次审核费_______ 总计__________ 监督监督费用:年金______________ 监督审核费 ____________ 总计______________

技术部日常管理制度

企业的生产有多个部门,每个部门都有不同的员工管理制度。以下的为某企业技术部管理制度,仅供参考。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强化生产管理,建立最佳的生产秩序,使生产管理科学化、标准化、规范化,达到产品质量佳、消耗低、效益好的目的,确保公司的生产活动持续、稳定、可控,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全公司生产管理,即从计划安排、原料进厂、生产过程到成品出库的生产全过程。 第三条制造管理部是负责全公司生产管理的职能机构。公司生产管理分两级:一级生产管理为制造管理部,二级生产管理为生产厂。二级生产管理必须服从一级生产管理指令,并建立二级生产管理办法。 第四条生产管理的各环节、各工序必须遵循节约能源、保护环境、提高质量、降低成本,围绕企业生产经营总目标,做好各项平衡,使其相互衔接、相互协调、紧密配合,组成一个完整有效的生产管理体系。

第二章管理职能 第五条管理职能 1、制造管理部负责公司原燃料采购、物流运输、生产、成品销售和技术质量、能源管理工作,负责公司总体生产组织、调度、指挥和协调工作,负责牵头公司年度、月度生产作业计划的制订与实施,负责日常停产检修计划审批。 2、工程部负责公司生产设备与备品配件的计划、采购和管理,负责公司检修计划的制订和实施,负责公司安全和计量管理。 3、运输部负责码头生产经营管理和公司运输计划的实施,以及本区域的设备和安环管理等。 4、生产厂负责生产区域的生产、技术质量、设备和安环管理等。 第三章生产、能源计划管理 第六条协调公司日常生产,负责公司总体生产、能源计划管理与跟踪实施、牵头制订与实施公司年度和月度生产经营计划、

生产厂日常生产配比审批下发以及日常检修计划审核,负责原燃料和能源介质总体平衡工作,负责生产和能源数据的统计、分析和归档管理工作。 年度生产经营计划是公司生产的指导性文件,是对公司本年度生产的宏观安排,由制造管理部牵头,运输部、生产厂、财务部等各相关部门和单位共同参与制订,经公司领导批准后下发给全公司各部门实施。 第八条月度生产经营计划(包括三个月的滚动计划)是公司日常生产管理的依据,是公司生产任务的统筹安排和考核依据。月度生产经营计划以公司的年度计划大纲为依据,结合年度大中修安排,由制造管理部负责制订,经公司领导批准后下发给全公司各部门实施。 第九条工程部每月20日前将下月“公司大中修计划”(包括三个月的滚动计划)报制造管理部,作为月度生产经营计划安排的依据;每年11月15日前将下年“公司大中修计划”报制造管理部,作为年度生产经营计划安排的依据。 第十条公司各部门收到公司月度生产经营计划后,要严格按照计划组织实施,并制订出本单位的具体运作计划。

乳制品工艺学课程试卷1

乳制品工艺学课程试卷1 一、名词解释。(5×3分=15分) 1、乳酸度:100ml的牛乳所消耗的0.1mol NaOH的毫升数 2、异常乳:当乳牛受到饲养管理、疾病、气温以及其他各种因素的影响,乳的成分和性质发生变化。 3、酪蛋白:在温度20℃时调节脱脂乳的pH至4.6时沉淀的一类蛋白质称为酪蛋白。 4、中性含乳饮料:以鲜乳、乳粉或其它乳蛋白为原料,加入饮用水、糖,也可添加果汁、茶、植物提取液等其它辅料,配制而成的中性饮料制品。 5、干酪:在乳中加入适量的乳酸菌发酵剂和凝乳酶使乳蛋白质凝固后,排除乳清将凝块压成所需形状而制成的产品。 二、选择题。(本题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正确答案)(15×2=30) 1、乳是复杂的分散体系,其蛋白质以(A B)形式存在。 A、胶体悬浮液 B、真溶液 C、复合胶体 D、乳浊液 2、(A)可用以判断牛乳热处理的程度。 A、过氧化酶试验 B、酒精试验 C、还原酶试验 D、磷酸盐试验 3、乳中的(B)成分对热比较敏感。 A、酪蛋白 B、乳清蛋白 C、乳糖 D、VB1和VC 4、牛乳中的(B)是人乳的3-4倍。 A、铁 B、钙 C、铜 D、锌 5、乳品工业中常用(A)来表示乳的新鲜度。 A、酸度 B、pH C、密度 D、冰点 6、鲜乳常温存放期间细菌的变化情况是(C)

A、不变→增加→减少→增加 B、不变→增加→减少→无 C、不变→增加→减少 D、不变→增加 7、酸奶的菌种常用(C) A、乳酸链球菌和保加利亚乳杆菌 B、嗜热乳杆菌和保加利亚乳杆菌 C、嗜热链球菌和保加利亚乳杆菌 D、脆皮酵母和假丝酵母 8、酸乳的形成机理(A) A、酸凝固 B、酶凝固 C、盐析 D、热凝固 9生产发酵性乳制品的原料乳必须(B) A.酒精试验阴性B、抗生素检验阴性C、美兰还原试验阴性D、酶 失活 10、在干酪的生产中为了促进凝块的形成需添加(C D) A、石灰乳 B、氯化钙 C、稳定剂 D、凝乳酶 11、婴儿配方乳粉的调剂原则(ABCD)。 A、各成分应尽量接近母乳 B、调低酪蛋白比例 C、用植物油替换乳脂肪 D、脱盐 12(A B)的副产物-乳清可以综合利用。 A、干酪 B、奶油 C、干酪素 D、稀奶油

乳制品生产工艺流程

'工艺流程原奶检验f计量f收奶f过滤f缓存f分离f 冷却T贮存T预热T闪蒸T预杀菌T冷却T贮存f配料f贮存f预热f脱气f均质f 超高温杀菌f冷却f灌装f装箱f保温实验f出厂二、工艺说明 1、原奶检验:主要针对酸度、脂肪、全乳固体、掺假(碱、双氧水、盐、硝盐、Na2S2O3等)、酒精实验、煮沸实验、蛋白质等几项指标进行检测。 2、计量:主要设备为电子汽车衡。 3、收奶:收奶温度不超过8 Co 4、过滤:利用过滤器进行过滤。 5、缓冲:利用缓冲罐进行缓冲延长分离机工作 时间 6、分离:利用离心力出去牛乳中的机械杂质 7、冷却:开启供奶泵,当冷板内有奶后,打开

冰水阀门(防止漏冰水)。经过板换将收来的新鲜牛乳降温到5 C以下。 8、贮存:牛奶在奶仓中暂存,奶仓每半小时开搅拌5分钟,牛奶应在12小时内应尽早用于生产。如存储时间超过12小时,生产每2小时取样送化验室检测一次,检验项目主要为酒精实验及酸度。 8、预热:预热温度约为50 C-60 Co 9、闪蒸:按照产品指标要求进行调节控制避免产品指标随意波动。 10、预杀菌:将牛奶在85 C /15S的条件下进行杀菌。 11、冷却:将预杀菌后的牛奶通过换热器冷却至5 C以下。

12、贮存:如果不直接生产,可以贮存在3个30T奶仓中,要做到冷板打循环,奶温保持在8 C 以下。尽快用于生产,时间不超过12小时。 13、配料: (1)将约配料量2吨牛奶加热至58 C,缓慢加入小料充分搅拌,至完全溶解。 (2)均质:对上述混合均匀的物料进行均质,要求均质压力为180bar (先调二级使压力表指示为30bar ,再调一级使压力表指示为180bar )。 (3)冷却:通过换热器将物料冷却至4C以下。 (4)混合:将溶解小料所用的2吨牛奶和8吨牛奶在半成品罐中混合均匀。 (5)均匀搅拌后检验配料的各项指标。 14、贮存:将配好的物料温度保持在5 C以下,

某军工企业火工生产安全技术管理制度

编号:SM-ZD-73997 某军工企业火工生产安全 技术管理制度 Through the process agreement to achieve a unified action policy for different people, so as to coordinate action, reduce blindness, and make the work orderly. 编制: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_____ 批准: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档下载后可任意修改

某军工企业火工生产安全技术管理 制度 简介:该制度资料适用于公司或组织通过程序化、标准化的流程约定,达成上下级或不 同的人员之间形成统一的行动方针,从而协调行动,增强主动性,减少盲目性,使工作 有条不紊地进行。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使用时请详细阅读内容。 第一条弹药的生产、运输和储存,必须遵循本管理规定。当生产与安全发生矛盾时,生产必须服从安全。 第二条新建、改建、扩建项目必须按照《火药、炸药、弹药、引信及火工品公司设计安全规范(以下简称《安全规范》)规定,进行设计、施工和安装。 第三条要从设计、工艺、设备、操作、制度、劳动组织等方面采取措施,防止燃烧爆炸事故,并限制燃烧爆炸事故的扩大蔓延。要贯彻危险品存量少,工房内定员少,危险作业工序少;非危险工房与危险工房隔离分开,非危险生产线与危险生产线隔离分开,非危险操作与危险操作隔离操作的原则(即三少三隔离),尽一切可能把事故灾害的损失限制在最小程度。 第四条积极采用国内外先进技术,改进工艺、设备和装

乳制品生产企业良好生产规范(GMP)认证实施规则(试行)

附件: 编号:CNCA—N—005:2009 乳制品生产企业 良好生产规范(GMP)认证实施规则(试行) 2009-3-发布 2009-6-实施 中国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发布

目录 1.目的、范围与责任 2.认证机构要求 3.认证人员要求 4.认证依据 5.认证程序 6.认证证书 7.信息通报 8.认证收费 1.目的、范围与责任 1.1 为规范乳制品生产企业良好生产规范(GMP)认证(以 下简称GMP认证)工作,强化乳制品生产企业(以下简称乳 品企业)质量安全自控能力,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 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乳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条例》、《中

华人民共和国认证认可条例》有关规定,制定本规则。 1.2 本规则规定了从事乳品企业GMP认证的认证机构(以 下简称认证机构)实施乳品企业GMP认证的程序与管理的 基本要求,是认证机构从事乳品企业GMP 认证活动的基本 依据。 1.3 认证机构和认证人员遵守本规则的规定,并不意味着可 免除其所承担的法律责任。认证机构和认证人员应依据《中 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乳品质量安全 监督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认证认可条例》等相关法 律、法规的规定,承担所涉及的认证责任。 2.认证机构要求

2.1认证机构应当依法设立,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认证认可 条例》规定的基本条件和从事乳品企业GMP认证的技术能 力,并获得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国家认 监委)批准。 2.2认证机构应在获得国家认监委批准后的12个月内,向国 家认监委提交其实施乳品企业GMP认证活动符合GB/T 27021《合格评定管理体系审核认证机构的要求》的证明文 件。逾期未获得相关证明文件的,将撤销其乳品企业GMP 认证批准资质。认证机构在未取得相关证明文件前,只能颁 发不超过10张该认证范围的认证证书。3.认证人员要求 3.1认证审核员应按照《认证及认证培训、咨询人员管理办

生产技术部管理制度

生产技术部管理制度 一、目的 1、全面贯彻落实国家、地方、行业相关的法律法规,促进公司科学技术进步为企业的施工生产经营活动提供技术保障,促进企业的技术管理工作标准化、规范化。 2、加强生产现场设备管理,提高企业安全经济运行的质量,保证全场设备的正常运行和管理技术、质量目标的实现。 3、完善全厂专业技术指导、监督职能,确保机组稳定运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二、管理规章制度总则 1、凡生产技术部组织机构所辖范围员工必须认真履行岗位职责,正确处理分工与协作关系,定期参与员工的技术培训,岗位培训活动。 2、生产技术部工作人员应本着团结、协作、高效、严谨的作风完成各项工作计划与任务,业务技能力求精益创新。 3、本部门工作人员要积极配合,友爱互助,同时应做好与其他部门的协调工作,同事之间相互尊重,以公司整体为大,杜绝工作中的个人利益行为。 4、技术部电脑专人专用,加设个人密码。电脑需要维护维修时,首先确保对有效信息进行拷贝,避免操作不当文件丢失。 5、技术监督工作在厂生产副厂长或总工程师领导下,由生产技术部部长、副部长分管,并在其指导下开展工作,负责全厂技术监督和上报技术监督总结,业务上接受上级技术监督的指导,并按文件要求开展工作。 6、督促各专业专工或专责人定期开展各专业活动,做好活动记录、分析报表,按要求经厂有关领导审阅后及时上报。 7、厂部和上级技术部门要求、规定、指示等督促各技术监督网络实施监督工作,并做好记录。 8、本部门人员要严格履行工作职责,把自己的技术业务做到最好,及时、准确的完成本职工作,做到当天工作当天完成,不积压、不拖欠、不延误。 三、工作内容与要求 1、协助生产技术部部长、副部长负责厂技术监督工作。

公司工程技术部管理规定

公司工程技术部管理规定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工程部 第一章公司工程技术管理制度 1、目的与说明 为提高工程技术管理水平,明确公司的技术管理职责,规范工程技术管理工作,特制订本制度。 公司工程部负责本制度的执行督导,本制度修改权和解释权属公司工程部。2、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公司。 3、组织机构与职责 工程部为公司工程技术工作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构建公司工程技术管理体系,为市场开拓、项目实施提供技术、信息支持。 成本预结算部协助做好技术进步的成本管理及控制。 项目经理部负责现场施工技术管理。 决策机构:公司总经理为公司技术管理工作总责任人;根据实际工作需要,总经理可授权项目经理进行决策和审批。 4、部门工作内容与岗位管理职责 部门工作内容 与管理 执行技术规范。 应及时对项目部施工过程中出现的技术难题提供技术支持,保障工程进度、质量和安全。 4 岗位管理职责 配合公司公司总工程师,组织本部门专业工程师参与重大工程和重点专业技术措施的技术交底;组织对项目部在项目开工前技术准备工作的指导、检查、督促和服务工作。 组织本部门专业工程师对项目部的施工组织设计、专项施工方案、施工作业指导书的执行情况及施工技术工作的受控状态进行检查,负责重要施工项目的现场技术监督,负责重大技术问题、课题的对内、对外联络。 组织本部门资料员及时收集、归档、移交项目部的工程竣工资料。 “四新技术”应用与推广活动;为公司年度技术进步成果总结交流工作会做好基础准备工作。 执行技术规范。 配合相关部门做好投标文件技术标的编制、编辑工作。 部门专业工程师参与审核分公司下属项目部的项目物资采购计划表;已经审批的下属项目部的项目物资需求计划表、项目大临设施需求计划表需向公司工程部备案。

乳制品生产企业良好生产规范(GMP)

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乳制品生产企业良好生产规范(GMP)及HACCP体系认证申请书 单位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申请日期_________年_______月_______日 北京五洲恒通认证有限公司 1 / 9

填表说明 1、本表必须真实、准确填写,申请方必须保证内容的真实性,一旦发 现内容不实,CHTC将不予受理。 2、本表无法人(负责人)签字、盖章无效。 3、本表可以打印或蓝黑墨水笔书写有效。 4、所有表格的栏目不得空缺,如有空缺,需说明理由,否则,CHTC不 受理其申请。 北京五洲恒通认证有限公司 申请方声明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认证认可条例》、《乳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及北京五洲恒通认证有限公司的规定,本企业承诺如下: 1、我单位向北京五洲恒通认证有限公司提交的本份申请书内容真实; 2、本组织自愿向北京五洲恒通认证有限公司提出认证申请; 3、申请说所涉及产品及相关活动符合国家的地方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 4、遵守北京五洲恒通认证有限公司的认证要求,并为认证的实施提供所需的信息 5、接受北京五洲恒通认证有限公司规定的认证后的监督。 单位名称(盖章): 负责人:

2、申请认证信息 2.1申请认证标准 □HACCP体系认证□初次认证□再认证□其他 □乳制品生产企业良好生产规范(GMP)□初次认证□再认证□其他 2.2认证的范围(产品、过程/服务) 2.3企业基础信息 企业总人数人,体系覆盖人数人,其中主要的管理技术人员人,非常期雇员人,倒班次数次,生产现场最多人, □是□否季节生产,主要生节。认证审核使用语言:□汉语□其他语言。 2.4体系文件编制情况□有□无体系开始运行时间: 年月日 组织计划进行现场审核的时间: 年月日 聘请的咨询公司(如有): 咨询师: 2.5是否在异地有隶属的子公司\分销公司\研究开发或生产基地等分支机构, □无,□有,请说明分支机构名称、距总部的路程或所在的城市 2.6近一年内质量监督、行业主管部门产品检验报告复印件或其他产品符合的证明材料是否合格□是□否 3、费用(人民币) 初次审核费用:申请费审定与注册费初次审核费总计 监督监督费用:年金监督审核费总计

公司技术管理制度--

技术管理制度 1总则 1.1技术管理是企业对生产全过程及其生产准备科学研究的全部技术活动进行科学管理的组织工 作,加强和完善技术管理,合理组织技术工作,建立严格的技术工作秩序,是现代企业生产的客观要求。 1.2技术管理是必须贯彻执行国家的有关法规政策,以经济效益为中心,节约能源,降低消耗, 提高产品性能和质量,提高企业职工技术素质。 1.3本公司实行总工程师领导下的各级工程技术人员的技术负责制,总工程师在公司总经理领导 下,负责全公司的技术管理工作,其他各技术管理部门在技术工作中受总工程师的领导。 2工艺技术 2.1工艺技术管理是技术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内容有工艺流程、工艺方法、工艺装备和 操作规程等。 2.2工艺技术管理的基本任务是认真编制、审核、生产工艺规程,并监督工艺规程在生产上的贯 彻执行。 2.3制定合理的工艺指标,保证安全生产、设备正常运行,产品质量合格,原材料动力消耗降低。 2.4工程部要深入生产生产一线,调查研究,协助车间解决工艺问题,根据需要召开技术分析活 动会,组织制定保证生产的技术措施;指导车间工艺技术管理工作。 2.5工程部要积极了解和吸收国内外同行业的先进技术,进行技术改造和科研活动,不断提高工 艺技术水平,鼓励职工进行技术革新,技术改造及开展合理化建议活动,对新工艺、新技术或改进性意见组织技术鉴定,提出措施并监督落实情况,推荐奖励项目。 2.6技术部协助总工程师做好技术的日常管理工作,制定工作计划,审核工艺规程,审核新产品, 新工艺、新技术在生产上的试行方案,负责工艺改革和变更的审批,检查执行情况等。 3工艺规程 3.1工艺规程是生产活动的基本技术文件,每个产品的生产都必须有批准生效的工艺规程作为依 据。 3.2工艺规程是组织生产的技术依据,必须严格遵守执行不得违反,检查贯彻执行工艺规程的部 门为工程部。 3.3工艺规程由,技术部编制、审核。 3.4经批准后的工艺规程有技术部负责发放登记,由使用部门专门保管,不得丢失,不得转让。 3.5工艺改进需要变更时,经技术部审核,经总工程师批准后方可变更。 3.6违反工艺规程进行操作或擅自变更工艺规程进行生产的要追究当事人的责任,由此引起安全 事故,损坏公司的资产或给公司造成不良影响的,要根据公司有关规定严肃处理。 5 技术培训 5.1 对于新招的职工或转岗工人上岗前,必须进行上岗前得技术培训。 5.2 技术培训的内容由技术部根据工作的具体要求确定,并纳入培训计划。 5.3 对参加培训的人员要进行考核,由工程部统一命题,办公室组织考试,考试合格者发放工作证。 5.4 技术部,根据公司的需要,可提出外出培训计划和人员,经总工程师批准后具体落实,拿到培训部门有效结业证件后到办公室办理存档手续,并进行登记。 6 技术情报 6.1 技术部负责各种科技图书、杂志及技术资料。产品设计等技术资料的管理、归档、登记工作。 6.2 需要借阅产品工艺技术文件。检验规程、产品标准以及产品设计、技术资料的人员,由总工签字批准后,方可借阅使用。 6.3 技术资料的复印、复制必须经总工签字批准后方可复印和复制。

乳制品生产细则详解

企业生产乳制品许可条件 审查细则(2010版) 一、适用范围 本审查细则适用于企业申请使用牛乳或羊乳及其加工制品为主要原料,加入或不加入适量的维生素、矿物质和其他辅料,使用法律法规及标准规定所要求的条件,加工制作的乳制品生产条件的审查及其产品生产许可的检验。乳制品包括液体乳(巴氏杀菌乳、灭菌乳、调制乳、发酵乳);乳粉(全脂乳粉、脱脂乳粉、部分脱脂乳粉、调制乳粉、牛初乳粉);其他乳制品(炼乳、奶油、干酪等)。 乳制品的申证单元为3个:液体乳、乳粉、其他乳制品。其食品品种类别编号为0501。生产许可证产品名称须注明食品品种类别、申证单元和产品品种,即乳制品[液体乳(巴氏杀菌乳、调制乳、灭菌乳、发酵乳)、乳粉(全脂乳粉、脱脂乳粉、部分脱脂乳粉、调制乳粉、牛初乳粉)、其他乳制品(炼乳、奶油、干酪等)]。生产许可证附页注明获得生产许可的食品品种明细。 仅有包装场地、工序、设备,不是完整的生产条件,不予生产许可审查。 本细则中引用的文件、标准通过引用成为本细则的内容。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标准,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部分)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细则。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标准,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细则。 二、生产许可条件审查 (一)管理制度审查。 应按照食品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乳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及食品生产许可审查通则的规定,对企业建立食品质量安全管理制度的完整情况进行审核。主要审核以下内容: 1.主要原料及产品管理制度审核内容: (1)生乳及原料乳粉进货查验逐批检测记录制度;(2)不合格原辅材料拒收、报废、返厂等处理办法规定;(3)半成品、成品的不合格判定规定,并有相关处理办法;(4)设备故障、停电停水等特殊原因中断生产时生产产品的处置办法,保障不符合标准的产品按不合格产品处置;(5)出厂不合格产品的召回制度应包含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乳制品良好生产规范》(G B12693)中的相关内容,有实施召回电子信息系统的管理规定。 2.人员要求管理制度审核内容:

生产技术管理制度(汇总)

生产技术管理制度 一科技奖励办法 1、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科技兴企,科技创新”促进企业发展和提高经济效益,根据国家及省市有关科技政策,特制定本奖励办法。 2、科技奖励的内容、范围 凡提出或推广使用新设备、新材料、新技术等,在促进企业管理、改进技术水平、保证安全生产、提高经济效益等方面有显著成绩,并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均给予精神及物质奖励: A、提出并经公司采纳的先进管理经验,对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确有成效; B、提出并经公司采纳的合理化建议,对公司生产、经营、安全等确有实效,有经济效益; C、提出并经公司采纳的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方案(其中任一项)对公司生产、经营、安全产生实施,有经济效益; D、提出并经公司采纳的设计、合同、施工、预算等修改方案有经济效益; E、提出并经公司采纳的其他方面的经验、建议等有经济效益; F、获全国、省、地市优秀科技(进步或推广)奖的项目; G、刊全国、省科技报刊的科技论文资料;获地市级以上协会、学会奖励的科技论文资料。 3、科技奖励金额分配 A、根据项目的技术含量,按直接经济效益的1-10%奖励; B、不能计算直接经济效益,但确对企业生产、经营、安全管理有实效者,视实际情况奖励;

C、获全国、省、地市级优秀科技奖的项目,按所得奖金100%再奖; D、刊全国、省级科技报刊的论文或获相应学会、协会奖的论文,按所获稿酬或奖金的100%再奖。 4、科技奖励的审批程序 A、本人或项目负责人申请,其所在部门(单位)审核,签具意见; B、相关部门(行政人事部、生产技术部、财务管理部等)复核签具意见; C、主管经理审核后,呈总经理批准。 5、评审奖励时间 一年奖励一次(年底或年初)。特殊情况,总经理对有突出贡献人员可随时提请审议奖励。 二管网工程建设管理规定 目录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管理流程 第三章燃气设计 第四章招投标管理规定 第五章设备材料 第六章施工建设 第七章带气作业 第八章竣工验收、工程复核、工程结算 第九章现场文明施工 第十章检查、考核、奖惩

乳制品生产工艺流程

乳制品生产工艺流程-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5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一、工艺流程 原奶检验→计量→收奶→过滤→缓存→分离→冷却→贮存→预热→闪蒸→预杀菌→冷却→贮存→配料→贮存→预热→脱气→均质→超高温杀菌→冷却→灌装→装箱→保温实验→出厂 二、工艺说明 1、原奶检验:主要针对酸度、脂肪、全乳固体、掺假(碱、双氧水、盐、硝盐、Na2S2O3等)、酒精实验、煮沸实验、蛋白质等几项指标进行检测。 2、计量:主要设备为电子汽车衡。 3、收奶:收奶温度不超过8℃。 4、过滤:利用过滤器进行过滤。 5、缓冲:利用缓冲罐进行缓冲延长分离机工作时间。 6、分离:利用离心力出去牛乳中的机械杂质 7、冷却:开启供奶泵,当冷板内有奶后,打开冰水阀门(防止漏冰水)。经过板换将收来的新鲜牛乳降温到5℃以下。 8、贮存:牛奶在奶仓中暂存,奶仓每半小时开搅拌5分钟,牛奶应在12小时内应尽早用于生产。如存储时间超过12小时,生产每2小时取样送化验室检测一次,检验项目主要为酒精实验及酸度。 8、预热:预热温度约为50℃-60℃。 9、闪蒸:按照产品指标要求进行调节控制避免产品指标随意波动。 10、预杀菌:将牛奶在85℃/15S的条件下进行杀菌。 11、冷却:将预杀菌后的牛奶通过换热器冷却至5℃以下。 12、贮存:如果不直接生产,可以贮存在3个30T奶仓中,要做到冷板打循环,奶温保持在8℃以下。尽快用于生产,时间不超过12小时。 13、配料: (1)将约配料量2吨牛奶加热至58℃,缓慢加入小料充分搅拌,至完全溶解。(2)均质:对上述混合均匀的物料进行均质,要求均质压力为180bar(先调二级使压力表指示为30bar,再调一级使压力表指示为 180bar)。 (3)冷却:通过换热器将物料冷却至4℃以下。 (4)混合:将溶解小料所用的2吨牛奶和8吨牛奶在半成品罐中混合均匀。 (5)均匀搅拌后检验配料的各项指标。 14、贮存:将配好的物料温度保持在5℃以下,6小时以内用于生产,贮存期间将搅拌一直开启,保证物料均匀。 15、预热:此时已进入超高温杀菌工艺段,预热温度为80℃- 90℃。 16、脱气:在脱气罐中进行,如脱去空气、饲料杂味、豆腥味等等。 17、均质:要求均质压力为200bar(先调二级使压力表指示为50bar,再调一级使压力表指示为200bar),均质温度为70℃-75℃。 18.超高温杀菌机参数: a.脱气罐后温度 b.杀菌温度TIC44:137℃ c.杀菌时间:4S d.其他参数严格按照超高温标准参数执行。 19.冷却:用软化水冷却到室温。 20.灌装:严格按照灌装机标准参数执行。 21.装箱:对成品进行装箱。

乳品工艺学试题+答案

乳制品工艺学课程试卷1 名词解释。(5×3分=15分) 1、乳酸度:100ml的牛乳所消耗的0.1mol NaOH的毫升数 2、异常乳:当乳牛受到饲养管理、疾病、气温以及其他各种因素的影响,乳的成分和性质发生变化。 3、酪蛋白:在温度20℃时调节脱脂乳的pH至4.6时沉淀的一类蛋白质称为酪蛋白。 4、中性含乳饮料:以鲜乳、乳粉或其它乳蛋白为原料,加入饮用水、糖,也可添加果汁、茶、植物提取液等其它辅料,配制而成的中性饮料制品。 5、干酪:在乳中加入适量的乳酸菌发酵剂和凝乳酶使乳蛋白质凝固后,排除乳清将凝块压成所需形状而制成的产品。 二、选择题。(本题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正确答案)(15×2=30) 1、乳是复杂的分散体系,其蛋白质以(A B )形式存在。 A、胶体悬浮液 B、真溶液 C、复合胶体 D、乳浊液 2、(A)可用以判断牛乳热处理的程度。 A、过氧化酶试验 B、酒精试验 C、还原酶试验 D、磷酸盐试验 3、乳中的(B )成分对热比较敏感。 A、酪蛋白 B、乳清蛋白 C、乳糖 D、VB1和VC 4、牛乳中的(B )是人乳的3-4倍。 A、铁 B、钙 C、铜 D、锌 5、乳品工业中常用(A )来表示乳的新鲜度。 A、酸度 B、pH C、密度 D、冰点 6、鲜乳常温存放期间细菌的变化情况是(C ) A、不变→增加→减少→增加 B、不变→增加→减少→无 C、不变→增加→减少 D、不变→增加 7、酸奶的菌种常用(C ) A、乳酸链球菌和保加利亚乳杆菌 B、嗜热乳杆菌和保加利亚乳杆菌 C、嗜热链球菌和保加利亚乳杆菌 D、脆皮酵母和假丝酵母 8、酸乳的形成机理(A ) A、酸凝固 B、酶凝固 C、盐析 D、热凝固 9生产发酵性乳制品的原料乳必须(B ) 酒精试验阴性B、抗生素检验阴性C、美兰还原试验阴性D、酶失活 10、在干酪的生产中为了促进凝块的形成需添加(C D ) A、石灰乳 B、氯化钙 C、稳定剂 D、凝乳酶 11、婴儿配方乳粉的调剂原则(ABCD)。 A、各成分应尽量接近母乳 B、调低酪蛋白比例 C、用植物油替换乳脂肪 D、脱盐 12 (A B)的副产物-乳清可以综合利用。

乳制品生产企业良好生产规范

乳制品生产企业良好生产规范(GMP)认证实施规则(试行)目录 1.目的、范围与责任 2.认证机构要求 3.认证人员要求 4.认证依据 5.认证程序 6.认证证书 7.信息通报 8.认证收费 1.目的、范围与责任 1.1 为规范乳制品生产企业良好生产规范(GMP)认证(以下简称GMP认证)工作,强化乳制品生产企业(以下简称乳品企业)质量安全自控能力,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乳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认证认可条例》有关规定,制定本规则。 1.2 本规则规定了从事乳品企业GMP认证的认证机构(以下简称认证机构)实施乳品企业GMP认证的程序与管理的基本要求,是认证机构从事乳品企业GMP认证活动的基本依据。 1.3 认证机构和认证人员遵守本规则的规定,并不意味着可免除其所承担的法律责任。认证机构和认证人员应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乳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认证认可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承担所涉及的认证责任。

2.认证机构要求 2.1认证机构应当依法设立,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认证认可条例》规定的基本条件和从事乳品企业GMP认证的技术能力,并获得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国家认监委)批准。 2.2认证机构应在获得国家认监委批准后的12个月内,向国家认监委提交其实施乳品企业GMP认证活动符合GB/T 27021《合格评定管理体系审核认证机构的要求》的证明文件。逾期未获得相关证明文件的,将撤销其乳品企业GMP认证批准资质。认证机构在未取得相关证明文件前,只能颁发不超过10张该认证范围的认证证书。 3.认证人员要求 3.1认证审核员应按照《认证及认证培训、咨询人员管理办法》有关规定取得中国认证认可协会的执业注册。中国认证认可协会应对认证审核人员的专业能力进行评估。 3.2认证审核员应当具备实施乳品企业GMP认证活动的能力。认证机构应对本机构的认证审核员的能力做出评价,以满足实施乳品企业相应类别产品GMP认证活动的需要。 4.认证依据 GB 12693 《乳制品企业良好生产规范》。 5. 认证程序 5.1 认证申请 5.1.1 申请人应具备以下条件: (1)取得国家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或有关机构注册登记的法人资格(或其组成部分); (2)取得相关法规规定的行政许可文件(适用时); (3)产品标准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规定; (4)生产经营的产品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相关法律、法规、食品安全标准和有关技术规范的要求; (5)按照GB 12693《乳制品企业良好生产规范》,建立和实施了GMP,产品生产工艺定型并持续稳定生产;

乳制品GMP

乳制品良好生产规范 Good Manufacturing Practice for Dairy Product Factory 1 范围 本规范规定了乳制品企业在原料采购、加工、包装及储运等过程中,关于人员、建筑、设施、设备的设置以及卫生、生产及品质等管理应达到的标准、良好条件或要求。 本规范适用于乳粉、消毒乳、灭菌乳、发酵乳、炼乳、干酪、再制乳、奶油、花色乳等乳制品生产企业。 2引用标准 GB 2760 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 GB 5749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 7718 食品标签通用标准 GB 8978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GB 13271 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GB 13432 特殊营养食品标签 GB 14881 食品企业通用卫生规范 GB/T18204.1 公共场所空气微生物检验方法菌落总数测定 3 定义 3.1 乳制品(dairy product):以牛乳、羊乳等为主要原料加工制成的各种制品。 3.2 清洁作业区:指半成品贮存、充填及内包装车间等清洁度要求高的作业区域。 3.3准清洁作业区:指鲜乳处理车间等生产场所中清洁度要求次于清洁作业区的作业区域。 3.4一般作业区:指收乳间、原料仓库、材料仓库、外包装车间及成品仓库等清洁度要求次于准清洁作业区的作业区域。 3.5非食品处理处:指检验室、办公室、洗手消毒室、厕所等非直接处理食品的区域。 3.6HACCP(hazard analysis and critical control point,危害分析关键控制点):生产(加工)安全食品的一种控制手段:对原料、关键生产工序及影响产品安全的人为因素进行分析;确定加工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建立、完善监控程序和监控标准,采取规范的纠正措施。

军工企业火工生产安全技术管理制度

某军工企业火工生产安全技术管理制度第一条弹药的生产、运输和储存,必须遵循本管理规定。当生产与安全发生矛盾时,生产必须服从安全。 第二条新建、改建、扩建项目必须按照《火药、炸药、弹药、引信及火工品公司设计安全规范(以下简称《安全规范》)规定,进行设计、施工和安装。 第三条要从设计、工艺、设备、操作、制度、劳动组织等方面采取措施,防止燃烧爆炸事故,并限制燃烧爆炸事故的扩大蔓延。要贯彻危险品存量少,工房内定员少,危险作业工序少;非危险工房与危险工房隔离分开,非危险生产线与危险生产线隔离分开,非危险操作与危险操作隔离操作的原则(即三少三隔离),尽一切可能把事故灾害的损失限制在最小程度。 第四条积极采用国内外先进技术,改进工艺、设备和装置,努力实现遥控化和自动化,提高本质安全程度,改善劳动条件,增强安全防护能力。

第五条直接从事易燃易爆危险作业的人员,必须经过安全技术教育和培训考核,并取得安全技术操作合格证后,方可独立操作。特别危险的关键岗位必须配备政治思想、技术、身体素质好、责任心强的人员。严禁无操作合格证人员和临时工上岗操作。严禁实行不利于安全生产的奖励制度,如“计件奖”、“小承包”等。 第六条安全技术要求 (一)开工 1、新建、改建、扩建的生产线,开工前由总经理或总工程师组织专门的检查验收小组检查,认为合格时,由公司向上级主管部门提出申请报告,经上级检查验收批准后方可投产。新改、扩建的工房,大修后以及较长时间停产后又要开工的生产线,须由总工程师或生产副总经理组织有关部门进行检查验收,合格后,由总经理批准签发开工生产许可证。公司的安全技术、消防部门要白始至终参加上述检查验收。 2、检查验收时符合下列要求方能批准开工生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