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古代建筑艺术教案
六年级美术上册教案-第一课 建筑艺术的美-人美版

人美版六年级上册第1课《建筑艺术的美》教学设计课业类型:欣赏•评述教学目标:1、通过欣赏、比较,初步了解中国宫殿建筑与西方教堂建筑的不同风格,认识到不同地域文化对建筑的影响。
2、能够发现并简单总结古今中外建筑在材质、造型方面的特点。
学习用绘画或文字的方式将自己对建筑的了解与认识表达出来。
3、通过欣赏风格各异的建筑,引发学生对建筑的关注、认识和兴趣,激发学生对多元文化的了解与包容。
教学重点:欣赏北京故宫建筑风格,初步了解其中的文化内涵。
比较古今中外代表性建筑,认识不同的建筑风格。
发现时代发展与建筑材料变化的关系。
教学难点:认识和理解不同地域的文化特点对建筑风格的影响。
教学准备:课件、图片、资料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稳定情绪,做好上课准备。
二、导入1. 师:同学们,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劳动人民用自己的智慧和辛勤的双手创造出了许多宝贵的财富,有文学名著、经典的音乐、精美的画卷,还有更大、更壮观、更丰富的古今中外的建筑。
下面,请同学们聆听一段悠扬的乐曲,欣赏一下世界各地建筑的风采。
(播放图片)2.师:同学们,世界上具有特色的建筑数不胜数,它们都是各国文化的积淀。
德国诗人歌德曾把建筑比喻成凝固的音乐,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聆听这凝固的音乐,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课题《建筑艺术的美》。
3.板书课题:建筑艺术的美三、新授师: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哪位同学来说说你去过哪些地方游玩?见过哪些漂亮的建筑呢?(指名回答)师:(情境一)同学们见过的世面可真多呀!下面,老师来给大家当一回导游,带领大家去领略世界各地建筑的风采。
(情境二)都没去过呀?没关系,今天呀老师来给大家当一回导游,带领大家去饱览世界各地的建筑风采。
(一)中国古代建筑——故宫师:第一站我们要去的,就是首都北京的故宫。
1、故宫是我国现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宫殿建筑群。
2、建筑整体上取对称之势,是中国古代建筑群的传统模式。
3、接下来,让我们通过一个短片来揭开故宫神秘的面纱!(播放视频)4、故宫雄伟壮丽,处处都彰显着皇权至上。
西方建筑艺术赏析教案(第一章)

课程安排
本课程将通过讲授、课堂讨论、实地 考察等形式,系统介绍西方建筑艺术 的发展历程、代表作品和艺术特点。
西方建筑艺术的发展历程
01
02
03
04
古代时期
古希腊、古罗马建筑风格特点 及其代表作品。
中世纪时期
哥特式、罗马风、文艺复兴建 筑风格特点及其代表作品。
现代时期
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解构 主义等建筑风格特点及其代表
作品。
当代时期
生态建筑、可持续建筑、数字 化建筑等新兴趋势和代表作品
。
02
古代建筑艺术
古希腊建筑艺术
特点
古希腊建筑艺术以和谐、完美、崇高为特点,注重比例和对称, 常采用柱式结构,如多立克柱式和爱奥尼柱式。
代表建筑
帕特农神庙、雅典பைடு நூலகம்城等。
影响
古希腊建筑艺术对后来的西方建筑产生了深远影响,成为古典建筑 的代表之一。
05
现代建筑艺术
现代主义建筑艺术
特点
注重功能性和实用性,追求简洁、 明快和抽象的造型,使用新材料和
新技术,摒弃多余的装饰。
代表人物
勒·柯布西耶、密斯·凡·德·罗、 弗兰克·劳埃德·赖特等。
代表作品
柯布西耶的“光辉城市”、赖 特的“流水别墅”等。
影响
对20世纪城市规划和建筑风格 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推动了建
文艺复兴建筑是欧洲建筑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标志着欧洲建筑风格的转变和发展,对后世建筑 风格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04
巴洛克与古典主义建筑艺术
巴洛克建筑艺术
起源与发展
特点与风格
巴洛克建筑起源于意大利,后传播至欧洲 各国。它的出现标志着文艺复兴时期的结 束和绝对主义的开始。
古罗马斗兽场教案

斗兽场的建设对古罗马社会产生了深远 的影响,它不仅满足了当时社会的娱乐 需求,也反映了古罗马文化的特点和社
会风气的演变。
斗兽场的影响不仅限于古罗马时期,它 对后来的建筑和娱乐业也产生了很大的 影响,被认为是现代体育场馆和娱乐设
施的鼻祖之一。
03
古罗马斗兽场的建筑特点
斗兽场的结构特点
建议学生通过阅读相关书籍、参观博物馆和观看纪录片等方式,深入了
解古罗马文化和社会背景。
02
比较不同文化和建筑风格
引导学生将古罗马斗兽场与其他文化和建筑风格进行比较,以培养他们
的跨文化意识和批判性思维。
03
实践与应用
鼓励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例如在建筑设计、城市规划
和社会历史研究等方面,以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应用能力。
古罗马斗兽场教案
汇报人:
2023-12-28
• 引言 • 古罗马斗兽场的历史背景 • 古罗马斗兽场的建筑特点 • 古罗马斗兽场的影响和意义 • 古罗马斗兽场的保护和修复 • 结语
目录
01
引言
课程背景
• 古罗马斗兽场是世界文化遗产的代表,也是罗马历史的见证。 本课程将通过介绍古罗马斗兽场的建筑风格、历史背景和文化 意义,帮助学生了解古罗马时期的社会、文化和建筑发展。
修复过程中,文物保护专家对 修复工作进行监督和指导,确
保修复质量。
保护和修复的意义和价值
古罗马斗兽场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具 有重要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
通过保护和修复工作,可以吸引更多 游客前来参观,带动当地旅游业发展 。
保护和修复斗兽场有助于传承人类历 史文明,促进文化交流与传承。
保护和修复斗兽场对于研究古罗马历 史和文化具有重要意义,为学者提供 宝贵的研究资料。
美术教案-外国古代建筑艺术

美术教案-外国古代建筑艺术教学目标: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对外国古代建筑艺术,特别是西方古典建筑的特点,有所了解。
培养感受、体验、鉴赏艺术美的能力和健康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古代希腊罗马的建筑艺术。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对古代希腊罗马的建筑艺术有感性认识。
教学准备:配套教学光盘教学过程:提问:欣赏完了中国古代建筑,外国古代建筑艺术成就比较大的有哪些?学生回答:古埃及建筑、古希腊建筑、古罗马建筑、东罗马帝国建筑、中世纪教堂建筑及古代佛教和伊斯兰教建筑等。
师生一起作一张表格:展示图片,小结的形式。
国家地区建筑特点建筑类型建筑风格代表建筑中国木结构;庭院式组群布局;创造丰富的艺术形象宫殿、园林东方建筑故宫、承德避暑山庄、江苏无锡、苏州园林等古埃及石柱结构陵墓、神庙埃及建筑卡纳克神庙古希腊石制的梁柱结构,形成多利安、爱奥尼亚、科林斯柱式等。
神庙希腊建筑雅典卫城古罗马火山灰、砂石和石灰构成的混泥土结构;券拱结构。
神庙罗马建筑万神庙东罗马帝国(现土耳其伊斯坦布尔)创造了把穹顶支撑在四个独立支柱上的结构;内部空间宏伟而有变化。
教堂拜占庭建筑圣索菲亚教堂法国高耸峻拔、轻盈灵巧;内部大面积彩色玻璃窗画;柱式与拱券结合。
教堂哥特式建筑夏特尔教堂印度尼西亚塔佛教建筑婆罗浮屠印度陵墓伊斯兰建筑泰姬陵注解:一、古希腊的建筑风格古希腊的文化,是欧洲文化的源泉与宝库,古希腊的建筑艺术,则是欧洲建筑艺术的源泉与宝库。
因此,谈西方建筑及其风格,就不能不首先谈古希腊的建筑风格。
古希腊建筑风格的特点主要是和谐、完美、崇高。
而古希腊的神庙建筑则是这些风格特点的集中体现者,也是古希腊,乃至整个欧洲最伟大、最辉煌、影响最深远的建筑。
这些风格特点,在古希腊神庙的各个方面都有鲜明的表现。
首先是柱式。
古希腊的“柱式”,不仅仅是一种建筑部件的形式,而且更准确地说,它是一种建筑规范的风格,这种规范和风格的特点是,追求建筑的檐部(包括额枋、檐壁、檐口)及柱子(柱础、柱身、柱头)的严格和谐的比例和以人为尺度的造型格式。
美术教案-外国古代建筑艺术

美术教案-外国古代建筑艺术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外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特点和风格。
2.培养学生对外国古代建筑艺术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3.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和创新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外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特点和风格。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欣赏和创作外国古代建筑艺术作品。
三、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外国古代建筑艺术课件、相关图片、视频等。
2.学生准备:绘画工具、纸张等。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导入新课(1)展示一张外国古代建筑艺术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发表自己的看法。
2.知识讲解(1)讲解外国古代建筑艺术的发展历程。
(2)分析外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特点和风格。
(3)举例介绍几个著名的外国古代建筑艺术作品。
3.欣赏与分析(1)展示外国古代建筑艺术作品,让学生欣赏并发表自己的看法。
(2)引导学生从建筑风格、造型、色彩等方面进行分析。
4.创作指导(1)讲解外国古代建筑艺术的创作方法。
(2)引导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创作一幅外国古代建筑艺术作品。
5.课堂小结(2)鼓励学生继续探索外国古代建筑艺术。
第二课时1.导入新课(1)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
(2)展示学生创作的作品,进行点评。
2.欣赏与分析(1)展示更多外国古代建筑艺术作品,让学生欣赏并发表自己的看法。
(2)引导学生从建筑风格、造型、色彩等方面进行分析。
3.创作实践(1)分组进行外国古代建筑艺术创作。
(2)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问题。
4.成果展示(1)展示各组创作的作品。
(2)让学生互相评价,选出优秀作品。
5.课堂小结(2)鼓励学生继续探索外国古代建筑艺术。
第三课时1.导入新课(1)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
(2)展示优秀作品,进行点评。
2.知识拓展(1)讲解外国古代建筑艺术在现代社会的影响。
(2)分析外国古代建筑艺术与现代建筑的联系与区别。
3.创作实践(1)让学生尝试将外国古代建筑艺术元素融入现代建筑创作。
(2)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问题。
4.成果展示(1)展示学生创作的现代建筑作品。
外国古代建筑艺术欣赏教案

外国古代建筑艺术欣赏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外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特点和历史背景,理解其发展脉络和艺术价值。
2.掌握欣赏外国古代建筑艺术的基本方法和技巧,能够分析其建筑风格、结构特点和历史文化内涵。
3.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增强对世界文化遗产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外国古代建筑艺术的历史背景、特点及欣赏方法。
通过课堂教学、图片展示、影像资料播放等多种手段,使学生全面了解外国古代建筑艺术的魅力。
2.难点:如何让学生独立发现并欣赏外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美感和历史价值,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
在教学中,需要通过适当的引导和启发性问题,帮助学生逐渐领悟建筑艺术的内涵。
三、教学过程1.导言:通过引入一些著名的外国古代建筑实例,如罗马斗兽场、埃及金字塔、印度泰姬陵等,引导学生对外国古代建筑艺术产生兴趣,并初步了解其重要性和特点。
2.特点与结构:详细介绍外国古代建筑的特点和结构,包括建筑材料、建筑风格、布局规划等方面。
通过展示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建筑图片,让学生了解外国古代建筑的多样性和发展历程。
3.历史背景:讲解外国古代建筑的历史背景,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因素对建筑艺术的影响。
通过播放相关的影像资料,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外国古代建筑的历史文化内涵。
4.欣赏方法:阐述欣赏外国古代建筑艺术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包括观察角度、分析手段、历史与文化解读等。
通过引导学生分析具体建筑案例,让他们学会如何独立欣赏外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美感和历史价值。
5.实践练习:组织学生进行课堂练习和作业,如观察和分析某一外国古代建筑,撰写简短的赏析文章等。
通过这种方式,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1.多媒体教学:运用多媒体技术,如PPT、图片、视频等手段,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外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特点和历史背景,提高教学效果。
2.分阶段教学:将教学过程分为多个阶段,逐一讲解外国古代建筑的不同时期和流派,引导学生逐步深入了解和欣赏建筑艺术。
美术教案古代建筑艺术

美术教案古代建筑艺术第一章:导入教学目标:引导学生对古代建筑艺术产生兴趣,了解古代建筑艺术的基本概念。
教学内容:介绍古代建筑艺术的定义、特点和意义。
教学步骤:1. 引入话题:展示一些古代建筑的图片,引发学生对古代建筑艺术的兴趣。
2. 讲解概念:介绍古代建筑艺术的定义,解释其特点和意义。
3. 互动讨论:学生分享对古代建筑的认识和感受,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讨论。
第二章:古埃及建筑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古埃及建筑的特点和代表作品。
教学内容:介绍古埃及建筑的历史背景、特点和代表作品。
教学步骤:1. 引入话题:展示古埃及建筑的图片,引发学生对古埃及建筑的兴趣。
2. 讲解历史背景:介绍古埃及建筑的历史背景,解释其意义。
3. 分析特点:讲解古埃及建筑的特点,如直线、对称、石制结构等。
4. 欣赏代表作品:展示古埃及建筑的代表作品,如金字塔、神庙等,引导学生进行欣赏和分析。
第三章:古希腊建筑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古希腊建筑的特点和代表作品。
教学内容:介绍古希腊建筑的历史背景、特点和代表作品。
教学步骤:1. 引入话题:展示古希腊建筑的图片,引发学生对古希腊建筑的兴趣。
2. 讲解历史背景:介绍古希腊建筑的历史背景,解释其意义。
3. 分析特点:讲解古希腊建筑的特点,如柱式、比例、装饰等。
4. 欣赏代表作品:展示古希腊建筑的代表作品,如帕台农神庙、竞技场等,引导学生进行欣赏和分析。
第四章:古罗马建筑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古罗马建筑的特点和代表作品。
教学内容:介绍古罗马建筑的历史背景、特点和代表作品。
教学步骤:1. 引入话题:展示古罗马建筑的图片,引发学生对古罗马建筑的兴趣。
2. 讲解历史背景:介绍古罗马建筑的历史背景,解释其意义。
3. 分析特点:讲解古罗马建筑的特点,如拱门、圆顶、石制结构等。
4. 欣赏代表作品:展示古罗马建筑的代表作品,如斗兽场、万神殿等,引导学生进行欣赏和分析。
第五章:中世纪欧洲建筑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中世纪欧洲建筑的特点和代表作品。
漫步中外建筑艺术教案

漫步中外建筑艺术教案篇一:《凝固的音乐—漫步中外建筑艺术》教学设计《凝固的音乐——漫步中外建筑艺术》教学设计——第三师第三中学肖玲玲一、教材分析本课的内容是人美版美术鉴赏第18课的内容,这节课属于鉴赏课,内容多,时间紧,加之由于高一鉴赏课已进行了十八课时,虽然我力求让每节课“活”而有趣,但千变万化始终一个欣赏,学生由最初的新鲜感到现在的麻木,针对这一现状,设计本课时我决定转变方式,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把课堂交给学生,采用多种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材目标(1)、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中外建筑的艺术特征和不朽成就,培养欣赏建筑艺术的审美修养;(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对艺术风格形成原因的分析能力,训练学生分析问题、探究问题的能力;(3)、情感目标:各大建筑体系背后所蕴含的深厚的文化内涵及价值地位,能在广泛的文化、历史及地理环境背景下理解建筑艺术所包涵的艺术和文化真谛。
三、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中外建筑发展历史中具有代表性的建筑类型及其风格。
2、教学难点:帮助学生学会分析纷乱复杂的建筑风格产生和演变背后的内在原因。
四、教学方法1、引导探究法:美术欣赏是个体的审美活动,建筑作品是承载艺术、科学、历史、政治、经济和文化的综合体,如果让学生独自欣赏,比较困难,所以我采用“引导探究法”。
2、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具和图片,不断采用欣赏、启发、讨论、归纳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五、学法指导:1、引导学生采用观赏观察、实践、讨论、归纳的方法学习,用多媒体展示相关音乐和建筑图片,并巧妙导出本课。
2、表演法,小组合作法。
六、教学过程(一)导入:(1)1号节目主持人提问:这节课我想带领大家一起去旅游,你们愿意吗?学生回答:“愿意”(2)多媒体展示相关音乐和建筑图片导入。
学生活动:(1)欣赏,分组讨论,分析建筑的名称及感受(2)抢答(3)知识连连看:建筑是凝固的音乐艺术性建筑是石头的史书文化性建筑是居住的机器科学性师生总结:建筑由于它的易保存的特点,因此记载了人类社会从远古到现代的全部历史,通过对古建筑的考察我们可以了解到古人的社会生活方式,感受来自祖先的智慧,给我们以科学的启迪和审美的陶冶,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和认识古建筑的风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外国古代建筑艺术》教案教学目标: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对外国古代建筑艺术,特别是西方古典建筑的特点,有所了解。
培养感受、体验、鉴赏艺术美的能力和健康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古代希腊罗马的建筑艺术。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对古代希腊罗马的建筑艺术有感性认识。
教学准备:配套教学光盘教学过程:提问:欣赏完了中国古代建筑,外国古代建筑艺术成就比较大的有哪些?学生回答:古埃及建筑、古希腊建筑、古罗马建筑、东罗马帝国建筑、中世纪教堂建筑及古代佛教和伊斯兰教建筑等。
师生一起作一张表格:展示图片,小结的形式。
注解:一、古希腊的建筑风格古希腊的文化,是欧洲文化的源泉与宝库,古希腊的建筑艺术,则是欧洲建筑艺术的源泉与宝库。
因此,谈西方建筑及其风格,就不能不首先谈古希腊的建筑风格。
古希腊建筑风格的特点主要是和谐、完美、崇高。
而古希腊的神庙建筑则是这些风格特点的集中体现者,也是古希腊,乃至整个欧洲最伟大、最辉煌、影响最深远的建筑。
这些风格特点,在古希腊神庙的各个方面都有鲜明的表现。
首先是柱式。
古希腊的“柱式”,不仅仅是一种建筑部件的形式,而且更准确地说,它是一种建筑规范的风格,这种规范和风格的特点是,追求建筑的檐部(包括额枋、檐壁、檐口)及柱子(柱础、柱身、柱头)的严格和谐的比例和以人为尺度的造型格式。
古希腊最典型、最辉煌,也是意味最深长的柱式主要有三种,即陶立克、爱奥尼克和科林斯柱式。
这些柱式,不仅外在形体直观地显示出和谐、完美、崇高的风格,而且其比例规范也无不显出和谐与完美的风格。
从外在形体看,三种柱式各有特点,陶立克的柱头是简单而刚挺的倒立圆锥台,柱身凹槽相交成锋利的棱角,没有柱础,雄和卷杀十分明显,力透着男性体态的刚劲雄健之美。
爱奥尼克,其外在形体修长、端丽,柱头则带婀娜潇洒的两个涡卷,尽展女性体态的清秀柔和之美。
科林斯的柱身与爱奥尼克相似,而柱头则更为华丽,形如倒钟,四周饰以锯齿状叶片,宛如满盛卷草的花篮。
从比例与规范来看,陶立克一般是柱高为底径的4--6倍,檐部高度约为整个柱子的1/4,而柱子之间的距离,一般为柱子直径的1.2--1.5倍,十分协调、规整而完美。
爱奥尼克,柱高一般为的1/5,柱子之间的距离约为柱子直径的两倍,十分有序而和美。
科林斯,在比例、规范上与爱奥尼克相似。
这些比例与规范,与这些柱式的外在形体的风格完全一致,都以人为尺度,以人体美为其风格的根本依据,它们的造型可以说是人的风度、形态、容颜、举止美的艺术显现,而它们的比例与规范,则可以说是人体比例、结构规律的形象体现。
所以,这些柱式都具有一种生气盎然的崇高美,因为,它们表现了人作为万物之灵的自豪与高贵。
而以这三种柱式为构图原则的单体神庙建筑或其它建筑,往往就成为了古希腊艺术乃至人类建筑艺术的典范,如以陶立克柱式为构图原则的帕提农神庙、阿菲亚神庙;以爱奥尼克柱式为构图原则的伊端克先神庙和帕加蒙的宙斯神坛;以科林斯柱式为构图原则的典型作品列雪格拉德纪念亭等。
正因为这三种柱式如此美妙绝伦而意义重大,所以,有人十分肯定地指出:“古代希腊建筑的美学原则和艺术特征可以归结为三种古典柱式,即陶立克、爱奥尼克和科林斯柱式”。
仅从艺术风格的角度来看,这种论断也是十分精确中肯的。
在古希腊的建筑中,不仅柱式以及以柱式为构图原则的单体神庙建筑生动、鲜明地表现了古希腊建筑和谐、完美、崇高的风格,而且,以神庙为主体的建筑群体,也常常以更为宏伟的构图,表现了古希腊建筑和谐、完美而又崇高的风格特点。
这里最有代表性的建筑群体,恐怕非雅典卫城莫属了。
卫城是古希腊人进行祭神活动的地方,位于雅典城西南的一个高岗上,由一系列神庙构成。
卫城入口是一座巨大的山门,山门向外突出两翼,犹如伸开双臂迎接四面八方前来朝拜“神”的人们。
左翼城堡之上座落着胜利神庙,在构图上均衡了山门两侧不对称的构图,山门因地制宜,内外划分为两段,外段为多立克式,内段为爱奥尼克式,其体量和造型处理都恰到好处,既雄伟壮观又避免了体量过大而影响卫城内主体建筑的效果。
在卫城内部,沿着祭神流线,布置了守护神雅典娜像、主体建筑帕提农神庙和以女像柱廊闻名的伊瑞克先神庙。
卫城的整体布局考虑了祭典序列和人们对建筑空间及型体的艺术感受特点,建筑因山就势,主次分明,高低错落,无论是身处其间或是从城下仰望,都可看到较为完整的艺术形象。
建筑本身则考虑到了单体相互之间在柱式、大小、体量等方面的对比和变化,加上巧妙地利用了不规则不对称的地形,使得每一景物都各有其一定角度的最佳透视效果,当人身处其中,从四度空间的角度(即运动的角度)来审视整个建筑群时,一种和谐、完美的观感就会油然而生,此时,崇高,就不仅仅是这座建筑群本身固有的艺术意境了,而是成为了接受者、审美主体的一种鲜明、强烈的艺术感受。
这座建筑群永恒的魅力,也就通过一代又一代审美者的艺术感受流传下来,成为了一种审美的范本,一种于和谐中见完美,于完美中显崇高,于崇高中见永恒的“高不可及的范本”。
这正是古希腊艺术最杰出的品格和最伟大的价值之所在。
二、古罗马的建筑风格古罗马的建筑艺术是古希腊建筑艺术的继承和发展。
这种“继承”不仅是从时间先后来说的,而且是从建筑艺术的根本风格来说的。
这种根本风格的内容就是人的意识与人的尺度。
不过,这种人的意识与人的尺度,在古罗马建筑中又有了新的含义,正是这种新的含义,推动了古罗马建筑艺术在古希腊建筑艺术的基础上的大踏步地前进。
如果说,古希腊人崇拜人是通过崇拜“神”来体现的话,那么,古罗马人对人的崇拜,则更倾向于对世俗的、现实的人的崇拜的直接表现,所表现的人的意识,也已从群体转向个体,“偏重于对个人的颂扬和物质生活上的享受”。
正是在这样一种意识的左右下,古罗马的建筑不仅借助更为先进的技术手段,发展了古希腊艺术的辉煌成就,而且也将古希腊建筑艺术风格的和谐、完美、崇高的特点,在新的社会、文化背景下,从“神殿”转入世俗,赋予这种风格以崭新的美学趣味和相应的形式特点。
古罗马的建筑理论家维特鲁威,在其《建筑十书》中曾经指出,建筑的基本原则应当是“须讲求规例、配置、匀称、均衡、合宜以及经济”。
这可以说是对古罗马建筑特点及其艺术风格的一种理论总结。
在这些特点中,显然仍有着古希腊建筑的和谐、完美、崇高的风格内容,但是“合宜以及经济”的杠杆,又显然将古希腊建筑风格的“神”意,转变为了世俗的人意。
这一点,可以直接地从建筑类型、建筑外观的设计方面看出古希腊最杰出的建筑艺术都与神有关,而神庙的辉煌更集中反映了这一特点。
古罗马的建筑最辉煌、最有艺术价值的则是为经济服务或为人的生活(物质、精神)服务的建筑,如广场、道路、桥梁、高架输水道、隧道、剧场、竞技场、浴场、住宅和别墅等等。
这些建筑几乎全是直接为人的物质生活或精神享受服务的。
在艺术风格方面,它们也追求和谐,追求完美,追求崇高,但已不是一种“神圣”的和谐、完美、崇高了,而是现实人生的一种“合宜”,是经济繁荣,和平安定,和追求现实刺激的“崇高”,有的“崇高”还直接与某种“悲剧”情绪相联系,如著名的古罗马斗兽场,它那完美、和谐、崇高的造型,因与其功能性的悲剧意味相联系着,是沐浴着奴隶血泪的一种崇高,所以,使这种崇高、完美,更具有了世俗性,它能让人赞叹、使人振奋,但难以产生像希腊神庙的那种“神圣”感。
这可以说是古罗马建筑风格中的和谐、完美、崇高与古希腊建筑风格的最大区别。
至于另一些世俗的建筑,如卡拉卡拉浴场,它那和谐、完美而又雄伟的风格,也主要来自于世俗的情感,而不是来自理想主义的神圣意识。
在具体建筑的造型风格方面,古罗马的建筑也是既继承了古希腊建筑的造型风格,又革新、发展了它。
如古罗马大斗兽场的外部立面,特别是高4层的外部立面,就是古希腊柱式构图的复写,它的底层是多立克柱式,第二层是爱奥尼克柱式,第三层则是科林斯柱式,在顶层则围绕着壁柱。
但是,古希腊的这种柱式,在古罗马的这座杰作中已不再像在古希腊建筑中那样起结构作用了,它已蜕变成了一种单纯的装饰,真正起结构作用的部件是隐藏于墙壁之中的结构体。
同时,在屋顶造型方面,古罗马人更是极大地革新了古希腊建筑的造型方式,将古希腊习用的梁柱结构,代之以一种更为有效的拱券支撑方法,从而在屋顶造型方面,出现了在古希腊建筑中很难见到的“穹拱”屋顶。
正是这种“穹拱”屋顶,成为了古罗马建筑,特别是房屋类建筑与古希腊房屋类建筑最明显的区别。
这种拱券结构因经济、实用,且审美效果也很好,故不仅应用于神庙、宫殿等特殊建筑,而且扩展到日常生活的一切领域,如道路、桥梁、输水道、港口、剧场、住宅、仓库和下水道等。
从而使许多雄伟建筑在表现和谐、完美、崇高的同时,具有了一种明显的“圆”味。
但同时,古罗马的建筑又在造型方面有意识地借鉴和继承了古希腊建筑造型的一般特点,特别是柱廊的使用,常常鲜明地表现出古罗马建筑与古希腊建筑的承继关系。
例如古罗马的潘泰翁神庙(又称万神庙),它的主体部分是一个带穹顶的巨大的混凝土圆桶,这种以“圆”为主的风格,是典型的古罗马建筑的特点,而在它的大门入口处,又靠着一个典型的古希腊的柱廊,柱廊由八根科林斯柱式组成,它的上面则是一处三角形的山尖。
整个建筑活脱脱地显示着古罗马建筑继承与创新的形象。
三、拜占庭建筑的风格“拜占庭”原是古希腊的一个城堡,公元395年,显赫一时的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2个国家,西罗马的首都仍在当时的罗马,而东罗马则将首都迁至拜占庭,其国家也就顺其迁移被称为拜占庭帝国。
拜占庭建筑,就是诞生于这一时期的拜占庭帝国的一种建筑文化。
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拜占庭建筑是在继承古罗马建筑文化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同时,由于地理关系,它又汲取了波斯、两河流域、叙利亚等东方文化,形成了自己的建筑风格,并对后来的俄罗斯的教堂建筑、伊斯兰教的清真寺建筑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拜占庭建筑的特点,主要有四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屋顶造型,普遍使用“穹窿顶”。
第二个特征是整体造型中心突出。
在一般的拜占庭建筑中,建筑构图的中心,往往十分突出,那体量既高又大的圆穹顶,往往成为整座建筑的构图中心,围绕这一中心部件,周围又常常有序地设置一些与之协调的小部件。
第三个特点是它创造了把穹顶支承在独立方柱上的结构方法和与之相应的集中式建筑形制。
其典型作法是在方形平面的四边发券,在四个券之间砌筑以对角线为直径的穹顶,仿佛一个完整的穹顶在四边被发券切割而成,它的重量完全由四个券承担,从而使内部空间获得了极大的自由。
第四个特点是在色彩的使用上,既注意变化,又注意统一,使建筑内部空间与外部立面显得灿烂夺目。
圣索菲亚大教堂这座教堂的整个平面是个巨大的长方形。
从外部造型看,它是一个典型的以穹顶大厅为中心的集中式建筑。
从结构来看,它有既复杂,又条理分明的结构受力系统。
从内部空间看,这座教堂不仅通过排列于大圆穹顶下部的一圈40个小窗洞,将天然光线引入教堂,使整个空间变得飘忽、轻盈而又神奇,增加宗教气氛,而且也借助建筑的色彩语言,进一步地构造艺术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