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后淋巴漏的危险因素和治疗策略分析
《1 例甲状腺癌颈部淋巴结清扫术后淋巴漏患个案护》

《1 例甲状腺癌颈部淋巴结清扫术后淋巴漏患个案护》一、疾病概述甲状腺癌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系统恶性肿瘤,颈部淋巴结清扫术是甲状腺癌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
然而,术后可能出现淋巴漏等并发症。
淋巴漏是指由于淋巴管损伤,导致淋巴液外漏的一种情况。
淋巴漏如果不及时处理,可能会引起感染、营养不良、水电解质紊乱等严重后果。
二、病因及发病机制1. 手术损伤颈部淋巴结清扫术过程中,可能会损伤淋巴管。
尤其是在清扫颈部深层淋巴结时,容易损伤胸导管或右淋巴导管等较大的淋巴管,导致淋巴漏的发生。
手术操作不当、解剖不熟悉、过度牵拉等因素都可能增加淋巴管损伤的风险。
2. 肿瘤侵犯甲状腺癌如果侵犯淋巴管,可能会导致淋巴管阻塞或破裂,引起淋巴漏。
肿瘤侵犯淋巴管的程度越严重,术后发生淋巴漏的风险越高。
3. 个体差异不同患者的淋巴管解剖结构和生理功能存在差异,有些人的淋巴管比较脆弱,容易受到损伤而发生淋巴漏。
此外,患者的年龄、营养状况、基础疾病等因素也可能影响淋巴漏的发生。
三、临床表现1. 引流液增多术后患者的颈部引流管内引流液明显增多,且颜色为淡黄色或乳白色,质地较清亮。
引流液的量通常在每天几百毫升甚至上千毫升以上。
2. 局部肿胀淋巴漏可导致颈部、锁骨上窝等部位出现肿胀,皮肤紧绷,有时可触及波动感。
肿胀严重时可能会影响患者的呼吸和吞咽功能。
3. 营养障碍大量淋巴液丢失会导致患者出现营养不良,表现为体重下降、乏力、贫血等。
淋巴液中含有蛋白质、脂肪、淋巴细胞等营养成分,长期丢失会影响患者的身体恢复。
4. 水电解质紊乱淋巴液中含有一定量的电解质,如钠、钾、氯等。
淋巴漏可导致电解质丢失,引起水电解质紊乱,出现乏力、心律失常、恶心、呕吐等症状。
四、治疗要点1. 保守治疗禁食:减少淋巴液的产生,有利于淋巴管的愈合。
一般禁食时间为12 周,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而定。
持续负压引流:保持引流管通畅,避免引流管堵塞。
通过持续负压吸引,可以减少淋巴液在局部积聚,促进淋巴管的愈合。
腹股沟区血管外科手术后并发淋巴漏的预防和处理

F ENG Ya o—y u, JN Hu , GUO Xi I i u—h i rANG n , HAN S e g—bn , W U C u a, Big hn ig h n—b o
()Dp.fVsua ugr,Te1t f ltdH sil K n igMe i lU i rt,K n igY na 1 eto acl S rey h sAf ie opt umn dc nv sy u mn unn r i a ao f a ei 60 3 ; 2)D p. G nrl ugr,D hn dc ru ,L x Y na 74 0 hn) 50 2 eto eea Srey eogMeia Gop ui unn68 0 ,C i f l a [ btat Obe te T xl eterkfc r, tam n adpohlccmesr o s c t A s c] r jci oepo h i at s r tet n rpy t aue fas ie v r s o e ai oad
lmp o t e k g f r v s ua u g r p n n un l e in M eh d A ers e t e a ay i wa y h mai la a e at a c lr sr ey u o ig ia c e rgo . to s rt p ci n lss s o v p rome o 5 9c s s d t db t e nJ n a 0 4a dOco e 0 9, whc eep rome i a c l efr df m 7 a e mie ew e a u r 2 0 n tb r2 0 r a t y ihw r e r dw t v sua f h r
并发症 的治疗应采用个体化措施 ,如淋巴瘘持续存在 ,且引流量较大时则应早期再手术治疗 . [ 关键词]腹股沟 ;淋巴漏 ;血管手术 ;并发症
胃癌淋巴结清扫术所致淋巴漏的原因分析及防治

胃癌淋巴结清扫术所致淋巴漏的原因分析及防治【摘要】目的分析胃癌淋巴结清扫术所致淋巴漏的原因及防治方法。
方法选择1999年1月至2011年1月在我院行淋巴结清扫术后出现淋巴漏的21例胃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分析胃癌淋巴结清扫术所致淋巴漏的原因及防治方法。
结果21例淋巴漏患者中,行全胃切除术患者比例为71.4%,明显高于行根治性远端半胃切除术的患者;行D2以上根治术的患者比例为76.2%,明显高于行D2方式者。
以上P均<0.05。
结论胃癌淋巴结清扫术出现淋巴漏与手术方式及淋巴清扫范围密切相关。
【关键词】胃癌淋巴结清扫术;淋巴漏;原因;防治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1999年1月至2011年1月在我院行淋巴结清扫术后出现淋巴漏的21例胃癌患者为研究对象。
其中男13例,女8例,年龄42~75岁,平均年龄(63.3±14.6)岁,淋巴漏发现时间为术后第4~8天,引流量为每天670~1900 ml,6例肿瘤位于胃体部,5例肿瘤位于胃窦部,10例肿瘤位于贲门部位。
1.2 方法所有21例患者均采取了非手术的治疗方法,首先排除吻合口漏,禁食,TPN(全胃肠外营养支持),将全营养混合液3升持续24 h中心静脉滴入。
营养液MCT(中链脂肪酸)与LCT(长链脂肪酸)比值为1.1左右,糖与脂肪的比例为1∶1,总热量维持在120 kJ/(kg·d)。
适当补充白蛋白,使血浆蛋白维持在35 g/L以上。
同时给予生长抑制素治疗。
如每天引流量少于200 ml则可以停止用药,如漏出量持续>1500 ml超过1周则考虑手术治疗。
1.3 诊断标准胃癌患者行胃癌淋巴结清扫术,术后7 d的腹腔引流量持续超过500 ml;引流液并非血性液,监测胆红素值在正常范围内;引流液经相关检测(乳糜定性或者测定三酰甘油)后确定为淋巴液。
1.4 统计学方法统计学采用14.0的SPSS软件,主要采用χ2检验。
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胃癌术后腹腔淋巴瘘相关分析

胃癌术后腹腔淋巴瘘的相关分析【摘要】目的:探讨胃癌术后腹腔淋巴瘘的诊治经验。
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例胃癌术后腹腔淋巴瘘(lf)与早期肠内营养、年龄、性别、ptnm分期、手术方式、淋巴转移及肿瘤部位间的关系。
结果:胃癌术后淋巴瘘中早期肠内营养组高于非早期肠内营养组(10.7%比2.6%,p0.05)。
结论:早期肠内营养、d2以上术式、胃中、上部癌、淋巴结转移是胃癌术后淋巴瘘的危险因素。
【关键词】胃癌术后;淋巴瘘;相关分析规范彻底的胃周淋巴结清扫术是胃癌根治手术的重要环节,随着胃癌根治术的推广和淋巴清扫范围的扩大,胃癌根治术后淋巴瘘发生也逐渐增多。
国外文献报道,d2根治术后淋巴漏的发生率为0.3%~0.4%,d2以上术式发生率可达3.9%[1]。
术后大量淋巴液漏出可造成病人免疫力低下、内环境紊乱、营养衰竭,导致严重后果,但由于该病的发病率低。
相关的病例报道较少,目前还没有统一的预防和治疗措施。
本院近3年治疗胃癌术后腹腔淋巴瘘20例均获治愈,现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2009年1月~2011年12月,行胃癌根治手术336例,术后并发腹腔淋巴瘘20例,发生率5.95%。
其中男13例,女7例,年龄39~81岁,平均年龄62.6岁。
肿瘤发生部位:贲门癌6例,胃体癌11例,胃窦癌3例。
淋巴结清扫范围d2根治术7例,d2以上根治术13例。
术后术后病理报告:管状腺癌2例,低分化腺癌8例,印戒细胞癌10例,均经非手术保守治疗。
给予禁食、全胃肠外营养(tpn)支持,使用全营养混合液方式经中心静脉24 h持续均匀滴注,同时补充白蛋白,维持血浆蛋白在35 g/l以上,必要时补充血浆。
应用生长抑素治疗,具体思他宁6.0 mg/d以24 h微量泵持续泵入,连续治疗5—10 d,平均7d,引流量0.05)。
有作者认为胃癌术后淋巴瘘与术前贫血低蛋白血症相关。
因此,术时看到乳白色的液体或无鲜血的管道样组织应逐一结扎,尤其是胃中上部肿瘤浸及后腹膜,清扫no8、9、10、11、13、14、15、16时更应仔细。
腹腔镜下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的护理新思路

腹 腔 镜下 腹 股 沟淋 巴结 清 扫术 的护 理新 思 路
马玲 ,陈娟 ,王桂梅 广东省 中医院大学城 医院外 四科 (广州 510006)
阴茎 癌 是 一 种 常 见 的 男 性 泌 尿 系 至 2~3 h。卧床 时指 导患者 活动 双踝 徒 手淋 巴导液法 ,按摩 双下 肢 ,使 得淋
对此术式护理思路 的探讨及 运用 ,取得 管侧支 循 环建 立 。当淋 巴液 连续 2 d 同,本术式患者每侧大腿 只有 3个 穿刺
了满 意 效 果 ,现 报 告 如 下 。 1 l临床资 料
本 组 患 者 3例 ,年 龄分 别 为 50、56、 65岁。3例患 者均行 腹腔 镜下 腹股 沟 淋 巴结清扫术 ,术后病 理 :(阴茎 )中分 化鳞 状 细 胞 癌 ,浸 润 深 度 1.2 cm;脉 管 内可 见癌栓 ,切 缘未见癌 。本组患 者均 顺利完成 手术 ,无皮肤感染 、皮瓣 坏死 、 淋巴漏 、淋 巴水 肿等 常见并 发症 发 生, 均痊 愈 出 院 。
病例少 ,多数 文章 为 回顾 性分 析 ,随访 液和一些渗血淤积在皮瓣下 ,术后持续 淋 巴管再生 条件 。局 部高热 可提 高组
时 间 较短 。 因此 ,腹 腔 镜 腹 股 沟 淋 巴 负压吸引可及 时吸 出积血 、积 液 ,并能 织 中巨噬细胞活性 ,分解 组织 中高蛋 白
结清 扫术将是 腹股沟 淋 巴结清 扫术 的 迅速缩小死腔 ,使皮瓣 与肌 肉组织贴 附 而消除水肿 。再者 ,我们给予静 脉滴
Selective and sustained attention as predictors of social problem s in
改良式腹腔镜腹膜后淋巴结清扫术后并发淋巴漏患者的护理_陈小艳

予同情和安慰,及时告知手术成功的消息,同时组织家属、朋友给予社会支持,以消除其负面情绪反应,适当的与患者交谈一些与疾病无关的生活趣事,分散患者的注意力,促进患者康复。
参考文献:[1] 刘颖珍,潘静,肖庆隆,等.胸部肿瘤患者心电监护[J].中华外科杂志,1992,30(11):675-676.[2] 潘铁成,殷桂林.胸心外科急症和并发症[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369.[3] 张卫东,赵惠儒,李廷富,等.肺切除术后心律失常的临床分析[J].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2000,16(4):208-209.[4] 孙冬玲,肖竹.射频消融术治疗快速心率失常围手术期护理[J].中国康复,2009,24(2):139-140.[5] 李辉.现代胸外科急症学[M ].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6:136-137.[6] 顾恺时.胸心外科手术学[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64-65.[7] 刘国津,张宏.肺癌患者根治性全肺切除术后并发症和死亡危险因素分析[J].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2002,28(1):70-72.[8] 邓晓芳,王远东,徐岗,等.食管癌术后心律失常危险因素的多因素分析[J].临床肿瘤学杂志,2006,11(9):703-705.[9] 李俊巧,秦松,谢燕,等.支气管支架治疗支气管胸膜瘘患者的呼吸道护理[J].护理学杂志,2009,24(10):28-29.(本文编辑 丁迎春)改良式腹腔镜腹膜后淋巴结清扫术后并发淋巴漏患者的护理陈小艳Nursing care for lymphorrhea patients treated with modified laparoscopic retroperitoneal lymph node dissection M Chen X iaoy an 摘要:21例原发性睾丸肿瘤患者于根治性睾丸切除术后,成功实施改良式腹腔镜腹膜后淋巴结清扫术(LR PL ND ),3例患者出现术后淋巴漏,给予心理疏导、引流管管理、饮食护理等措施,患者平均住院(9.6?2.4)d,术后随访6~18个月,CT 检查未见腹膜后积液或囊肿。
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腹膜后淋巴结清扫关键技术

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腹膜后淋巴结清扫关键技术腹膜后淋巴结转移是影响结直肠癌病人预后的重要因素。
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清扫腹膜后淋巴结有望改善部分病人预后,使其获得长期生存。
现阶段对于有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的结直肠癌病人的治疗策略尚未达成共识,故在考虑手术前,应全面评估病人淋巴结远处转移情况,进行必要的影像学诊断。
随着腹腔镜技术的发展,对结直肠癌行腹腔镜腹膜后淋巴结清扫有望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这也对完善治疗策略方面提出挑战。
淋巴结转移是结直肠癌主要转移方式之一。
据报道,有1/3的结直肠癌病人发生淋巴结转移,其中高达2%~6%的病人发生腹膜后淋巴结转移(retroperitoneal lymph node metastasis,RPLNM)[1-2]。
相关研究结果显示,结直肠癌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病人预后较差[3]。
根据第8版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AJCC)TNM分期,结直肠癌病人出现RPLNM被认为是非区域性淋巴结或远处转移(Ⅳ期),手术清除RPLNM的难度大、风险高,且预后不良[4-5]。
但日本大肠癌研究会(JSCCR)开展的研究认为RPLNM为Ⅲ期,且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腹膜后淋巴结清扫(retroperitoneal lymph node dissection,RPLND)有望改善部分结直肠癌病人预后,延长生存期[6-7]。
因此,本文将针对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RPLND关键技术进行探讨,包括结直肠癌RPLNM术前诊断、分类、手术适应证、淋巴结清扫范围和手术入路以及术中术后并发症防治等,以期为临床提供相关参考依据。
1、定义及分类结直肠癌的RPLNM是指癌细胞从原发肿瘤通过淋巴管道侵入腹膜后淋巴结并形成转移灶。
按照第12版日本《胃癌处理规约》,依照腹主动脉旁淋巴结(para-aortic lymph node,PALN)与左肾静脉的关系,将PALN进一步划分为肾静脉上方的No.16a和肾静脉下方的No.16b,并自上而下划分为4个区域(图1),分别为:No.16a1淋巴结位于主动脉裂孔区(宽4~5 cm,被膈肌内侧脚包围),这些淋巴结位于膈肌的正中弓状韧带内。
应用简易负压联合新型敷料治疗腹股沟淋巴清扫术后淋巴漏的护理

World Latest Medicne Information (Electronic Version) 2016 Vo1.16 No.55346·临床监护·应用简易负压联合新型敷料治疗腹股沟淋巴清扫术后淋巴漏的护理陈秀云,马琳琳,谢玲女,蔡一波(浙江省肿瘤医院,浙江 杭州 310022)摘要:目的探讨腹股沟淋巴清扫术后淋巴漏患者应用简易负压配合新型敷料治疗的效果。
方法患者术后发生淋巴漏,运用湿性愈合理论及使用新型敷料,配合简易负压进行低负压持续引流。
结果本组腹股沟淋巴漏患者经简易负压治疗均治愈,未发生疼痛、出血、下肢水肿等情况。
结论低负压持续封闭引流技术在腹股沟淋巴漏患者的治疗上能起到明显效果,且安全、经济。
关键词:简易负压;腹股沟淋巴清扫术后;淋巴漏护理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671-3141.2016.55.3050 引言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是阴茎癌的一种重要治疗手段,但该手术易发生各种并发症,包括皮瓣坏死、伤口裂开、淋巴漏及下肢水肿等,其中,淋巴漏是一种重要的并发症,发生率约为30%[1], 一旦发生淋巴漏,患者的住院时间将延长,并增加术后感染及下肢淋巴水肿的发生率。
传统换药、引流及局部加压是治疗淋巴漏的常见手段,但在实际应用中,尤其在渗液管理上及效果上都不乐观。
近年来,随着湿性愈合理念的不断推荐,新型敷料的广泛应用,以及简易负压对于清洁创面愈合的良好效果受到了临床医师的重视[2],并且简易负压封闭技术对慢性难愈性创面的治疗作用越来越得到患者及家属的认可[3] ,受此启发,在医生及国际造口治疗师的协助下,将简易负压治疗配合新型敷料应用于发生在腹股沟淋巴清扫术后淋巴漏的患者上,得到了较好的效果。
现将过程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病例10例均为男性,年龄58-75岁;其中,阴茎癌根治术加腹股沟淋巴清扫术4例,阴茎癌术后复发行腹股沟淋巴清扫术6例; 淋巴漏发生时间为术后5-20d,4例发生于1周内,切口最长为13cm,6例发生于术后3周左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后淋巴漏的危险因素和治疗策略分析周家权;朱耀;叶定伟
【期刊名称】《现代泌尿生殖肿瘤杂志》
【年(卷),期】2012(4)5
【摘要】目的探讨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手术后淋巴漏的危险因素和治疗策略.方法本研究共纳入56例在我院行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手术的阴茎癌患者.清扫手术的范围以腹股沟韧带上2 cm为上界,缝匠肌内侧缘为外侧界,长收肌外侧缘为内侧界,股三角尖端为下界,清除该范围内的淋巴脂肪组织.淋巴漏在本研究中的定义:自术后第3天起,引流管引流>100 ml的淡黄色液体,连续2 d.采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找出淋巴漏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56例阴茎癌患者的中位年龄为51岁,腹股沟清扫区平均每天引流量为63.65 ml,而淋巴漏的发生率为36.0%(40/111),同时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体重指数是淋巴漏的独立危险因素,OR值为1.03.经过适当处理后,出现淋巴漏的腹股沟伤口区的置管时间均<4周.结论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后淋巴漏的发生率较高,但术中对淋巴组织残端进行充分结扎,同时术后给予适当的治疗能减少淋巴漏的发生.
【总页数】4页(P278-281)
【作者】周家权;朱耀;叶定伟
【作者单位】200032,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泌尿外科,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肿瘤学系;200032,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泌尿外科,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肿瘤学系;200032,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泌尿外科,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肿瘤学系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一例阴茎癌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后伤口感染伴淋巴液漏患者的护理 [J], 刘玲;何其英;马莉;但丹;杨秋香;彭胤琼
2.行腹腔镜盆腔淋巴结清扫+皮桥式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治疗阴茎癌1例报告 [J], 陈安健;陈宗平;崔伟;梁国标
3.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后淋巴漏合并皮瓣坏死的处理 [J], 陈铁;蒋松琪;江晓晖;陈志刚;谢湖阳
4.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后淋巴漏的预防及治疗进展 [J], 贺聚良;莫昊;袁振超
5.封闭负压引流术治疗阴茎癌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后伤口二期愈合患者的护理 [J], 郑霞;胡雅;周洁;尚攀婷;韩辉;卢惠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