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二首
三年级上册《古诗两首》

1.天门:即天门山。安徽省当涂县的东梁山(古代又 称博望 山)与和县的西梁山的和称。两山对峙,象 一座天设的门户,形势非常险要,“天门”由此得名。
2.楚江:即长江。古代长江中游地带属楚国,所以 叫“楚江”。
中断:从中间断裂开来。 开:撞开。
思考:天门的“中断”和楚江 的“开”有什么联系?
天门中断楚江开: 浩荡东流的楚江冲破天门,奔流 而去。
望庐山瀑布 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独坐敬亭山 李白 众鸟高飞尽, 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 只有敬亭山。
赠汪伦 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古朗月行 李白 小时不识月, 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 飞在青云端
苏轼(1037~ 1101)北宋人,字子 瞻,号“东坡居士”, 享年66岁。苏洵的第 五个儿子,是北宋著 名文学家、书画家、 散文家、诗人、词人, 豪放派词人代表。
了解西湖:
西湖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西部,杭 州市市中心,西湖有著名的“西湖十 景”,分别是:苏堤春晓、曲苑风荷、 平湖秋月、断桥残雪、柳浪闻莺、花 港观鱼、雷峰夕照、双峰插云、南屏 晚钟、三潭印月。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天门山
李白(701—762),唐代诗人,字太白, 号青莲居士,写了大量歌颂祖国河山, 揭露社会黑暗和蔑视权贵,反映人民疾 苦和愿望,抒发对美好理想的渴望和追 求。他的诗歌风格雄奇豪放,想象力丰 富。他是一位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 称为“诗仙”。
诗歌大意诠释
波涛汹涌的长江把天门山从中 间冲开,成为东西两山,碧绿的江 水浩浩荡荡向东流去,在这里激荡 回旋,形成波涛汹涌的奇观。当孤 帆顺流而下,远处的天门山一下子 扑进眼帘。
三年级上册必背古诗人教版

三年级上册必背古诗人教版袁枚。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解析:咱们来看看这首有趣的诗。
诗的一开始啊,就给我们描绘了一幅特别可爱的画面,一个小牧童骑着黄牛呢。
你看,这小牧童多自在呀,骑在牛背上,就像咱们现在坐小木马一样开心。
而且啊,他还唱歌呢,这歌声可响亮啦,“歌声振林樾”,就是说他的歌声在树林里回荡,就好像整个树林都在听他唱歌呢。
可是呀,突然他就不唱歌了,为啥呢?因为他看到树上有只正在鸣叫的蝉,他想要去捉这只蝉呢。
你看这小牧童多机灵呀,一下子就闭口站在那儿,就怕把蝉吓跑了。
这首诗就像一个小小的故事,把小牧童的天真活泼写得特别生动,让我们好像看到了这个小牧童在树林里的一举一动一样。
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赏析:然后啊,“停车坐爱枫林晚”,这里的“坐”可不是坐下来的意思哦,是因为的意思。
诗人因为喜爱傍晚的枫林,所以停下车来。
那这枫林有啥特别的呢?最后一句就告诉我们啦,“霜叶红于二月花”。
你想啊,二月的花多红多漂亮呀,可是经霜打过的枫叶比二月的花还要红呢。
诗人可真会发现美呀,他让我们知道了,秋天的枫叶也是超级美的,可一点都不比春天的花朵差呢。
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解析:苏轼的这首诗也很有意思呢。
“荷尽已无擎雨盖”,你看,夏天的时候荷花多美呀,荷叶像一把把大伞一样举着,可是到了这个时候呢,荷花都凋谢了,荷叶也都没有了,就像那些大伞都收起来了。
“菊残犹有傲霜枝”,菊花呢,虽然也开始残败了,但是它的花枝还挺立在那里,不怕寒霜呢,就像一个小勇士。
后面诗人就说啦,“一年好景君须记”,这一年当中啊,有很多美好的景色你得记住呢。
是哪个时候呢?“最是橙黄橘绿时”,就是橙子变黄、橘子变绿的时候,也就是秋天啦。
这个时候虽然荷花没了,菊花也有点残了,但是有橙子、橘子这些果实呀,也是别有一番美景呢。
这就告诉我们,每个季节都有它独特的美,我们要善于发现。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古诗词大全必背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古诗词大全必背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的古诗词是学生学习中国古典文学的重要部分,以下是一些必背的古诗词列表:1. 《春晓》孟浩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2. 《静夜思》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3. 《望庐山瀑布》李白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4. 《绝句》杜甫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5. 《江雪》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6. 《游子吟》孟郊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7. 《登鹳雀楼》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8. 《悯农》(其一)李绅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9. 《悯农》(其二)李绅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10. 《出塞》王昌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11. 《望岳》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2. 《望月怀远》张九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这些古诗词不仅有助于学生了解中国古代的文化和历史,还能培养他们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希望学生们能够认真背诵,体会诗词中的意境和情感。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21课《古诗两首》原文、译文及作者介绍

【导语】古体诗是诗歌体裁。
从诗句的字数看,有所谓四⾔诗、五⾔诗和七⾔诗等。
四⾔是四个字⼀句,五⾔是五个字⼀句,七⾔是七个字⼀句。
唐代以后,称为近体诗,所以通常只分五⾔、七⾔两类。
以下是整理的(⼈教版:⼩学三年级上册语⽂第21课《古诗两⾸》原⽂、译⽂及作者介绍),希望帮助到您。
【望天门⼭】 原⽂: 望天门⼭ 【作者】李⽩ 【朝代】唐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东流⾄此回。
两岸青⼭相对出,孤帆⼀⽚⽇边来。
译⽂: 长江犹如巨斧劈开天门雄峰,碧绿江⽔东流到此没有回旋。
两岸青⼭对峙美景难分⾼下,遇见⼀叶孤⾈悠悠来⾃天边。
作者介绍: 李⽩(701年-762年),字太⽩,号青莲居⼠,⼜号“谪仙⼈”,是唐代伟⼤的浪漫主义诗⼈,被后⼈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李商隐与杜牧即“⼩李杜”区别,杜甫与李⽩⼜合称“⼤李杜”。
据《新唐书》记载,李⽩为兴圣皇帝(凉武昭王李暠)九世孙,与李唐诸王同宗。
其⼈爽朗⼤⽅,爱饮酒作诗,喜交友。
李⽩深受黄⽼列庄思想影响,有《李太⽩集》*,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瀑布》《⾏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明堂赋》《早发⽩帝城》等多⾸。
李⽩所作词赋,宋⼈已有传记(如⽂莹《湘⼭野录》卷上),就其开创意义及艺术成就⽽⾔,“李⽩词”享有极为崇⾼的地位。
【饮湖上初晴后⾬⼆⾸·其⼆】 原⽂: 饮湖上初晴后⾬⼆⾸·其⼆ 【作者】苏轼 【朝代】宋 ⽔光潋滟晴⽅好,⼭⾊空蒙⾬亦奇。
欲把西湖⽐西⼦,淡妆浓抹总相宜。
译⽂: 晴天,西湖⽔波荡漾,在阳光照耀下,光彩熠熠,美极了。
下⾬时,远处的⼭笼罩在烟⾬之中,时隐时现,眼前⼀⽚迷茫,这朦胧的景⾊也是⾮常漂亮的。
如果把美丽的西湖⽐作美⼈西施,那么淡妆也好,浓妆也罢,总能很好地烘托出她的天⽣丽质和迷⼈神韵。
作者介绍: 苏轼(1037年1⽉8⽇-1101年8⽉24⽇),字⼦瞻、和仲,号铁冠道⼈、东坡居⼠,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四川省眉⼭市)⼈,祖籍河北栾城,北宋⽂学家、书法家、画家。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9课《古诗两首》赏析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9课《古诗两首》赏析【《夜书所见》】《夜书所见》是南宋诗人叶绍翁所作的七言古诗。
诗一二两句写景,借落叶飘飞、秋风瑟瑟、寒气袭人衬托游子漂泊流浪、孤单寂寞的凄凉之感。
三四两句写儿童夜捉蟋蟀,兴致高昂,巧妙地反衬悲情,更显客居他乡的孤寂无奈。
该诗以景衬情,动静结合,以梧叶声和风声衬出秋夜的寂静,还运用了比照手法,以儿童夜捉促织的乐景反衬自己客居他乡的悲情。
赏析:这首诗是诗人客居异乡,静夜感秋所作,抒发了羁旅之愁和深挚的思乡之情。
草木凋零,百卉衰残,江上秋风瑟瑟寒,梧叶萧萧吹心冷。
诗中一个“送〞字令人仿佛听到寒气砭骨之声。
此诗以叠字象声词置于句首,一开始就唤起读者听觉形象的联想,造成秋气萧森的意象,并且用声音反衬出秋夜的寂静。
接着用一“送〞字,静中显动,引出“寒声〞。
在梧叶摇落的萧萧声中,仿佛含有砭骨的寒气;以听觉引起触觉的通感之法渲染了环境的凄清幽冷。
第二句方点出“秋风〞。
“月寒江风起〞,来自江上的阵阵秋风,触发了羁旅行客的孤寂情怀。
晋人张翰,在洛阳做官,见秋风起,因思故土的莼菜羹和鲈鱼脍,就辞官回家了。
此诗作者耳闻秋风之声,牵动了旅中情思,也怅然欲归。
这两句用“梧叶〞、“寒声〞和“江上秋风〞写出了秋意的清冷,实际上是用以衬托客居心境的凄凉。
再以“动〞字揭出“客情〞,情景凑泊,自然贴切,弥见羁愁之深。
三四两句,从庭内移到户外,来了个大跨度的跳跃。
这两句是倒装句,按意思顺序,应该前后互移。
诗人意绪纷繁,难以入睡,转身步出户外,以排遣萦绕心头的羁思离愁,但眼前的夜景又给他以新的感受。
那茫茫的夜色中,闪现在篱落间的灯火,不正是“儿童挑促织〞吗?这种无忧无虑、活泼天真的举动,与诗人的凄然情伤、低回不已,形成鲜明的比照。
暗夜中的一盏灯光,在诗人心灵的屏幕上映现出童年生活的片断,眼前之景与心中之情相遇合,使诗人陷入了对故土的深沉思念之中。
他以“篱落一灯〞隐喻自己的“孤栖天涯〞,借景物传达一片乡心,与“江上〞句相关联,收束全篇,尤觉秋思洋溢,引人遐想。
三年级上册语文各课知识点总结第三单元 9古诗二首│人教新课标

三年级上册语文各课知识点总结第三单元 9古诗二首│人教新课标
2、挑tiāo 挑水;tiǎo 单挑、挑拨
二、词语解释:
1、萧萧:指风声。
2、客:漂泊在外的人。
3、知:推测,料想。
4、篱落:篱笆。
5、独:单独。
6、异乡:他乡。
异,别的,其他的。
逢:遇到,碰到。
7、佳节:这里指重阳节。
实际泛指一切。
8、倍思亲:加倍地思念亲人。
9、遥:远。
10、登高:古时习俗,每年重阳节这天,人们都要登上高处。
11、夜书:晚上写。
书,写。
三、我能用自己的话说出下面诗句的意思。
1、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夜已深了,忽然看到远处篱笆下的灯火,料想是孩子们在促蟋蟀。
2、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我”一个人客居异乡,每次遇到重阳佳节就加倍思念家乡亲人。
3、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萧萧秋风吹动梧桐树叶,送来阵阵寒意,客游在外的诗人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
4、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我”想远方的弟史们一定登上了高处,他们身上都佩带了茱萸,只是少了“我”一个人。
四、词语听写:
萧萧促织篱落异乡倍思亲登高茱萸。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21课《古诗两首》原文、译文及作者介绍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21课《古诗两首》原文、译文及作者介绍【望天门山】原文:望天门山【作者】李白【朝代】唐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译文:长江犹如巨斧劈开天门雄峰,碧绿江水东流到此没有回旋。
两岸青山对峙美景难分高下,遇见一叶孤舟悠悠来自天边。
作者介绍: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据《新唐书》记载,李白为兴圣皇帝(凉武昭王李暠)九世孙,与李唐诸王同宗。
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
李白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有《李太白集》*,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明堂赋》《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李白所作词赋,宋人已有传记(如文莹《湘山野录》卷上),就其开创意义及艺术成就而言,“李白词”享有极为崇高的地位。
【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原文: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作者】苏轼【朝代】宋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译文:晴天,西湖水波荡漾,在阳光照耀下,光彩熠熠,美极了。
下雨时,远处的山笼罩在烟雨之中,时隐时现,眼前一片迷茫,这朦胧的景色也是非常漂亮的。
如果把美丽的西湖比作美人西施,那么淡妆也好,浓妆也罢,总能很好地烘托出她的天生丽质和迷人神韵。
作者介绍: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嘉祐二年(1057),苏轼进士及第。
宋神宗时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
元丰三年(1080),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宋哲宗即位后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因新党执政被贬惠州、儋州。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二首《望天门山》

望天门山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精选ppt
朗读
4
精选ppt
5
回
李白(701--762),字太白,盛唐最杰出的 诗人,也是我国最伟大的诗人之一,被人们 称作“诗仙”。他经历坎坷,思想复杂,既 是一个天才的诗人,又兼有游侠、刺客、隐 士、道人、策士等人的气质。
古朗月行 李白
小时不识月, 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 飞在青云端
精选ppt
7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供参考!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尽, 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 只有敬亭山。
赠汪伦 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早发白帝城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
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 故人西辞黄鹤楼,
千里江陵一日还。 烟花三月下扬州。
两岸猿声啼不住, 孤帆远影碧空尽,
轻舟已过万重山。 唯见长江天际流。
望天门山
精选pp执t 教者:张万周1
学习要求
自学感悟:默读古诗,借助书本注释和工 具书理解诗意,(也可以选择诗中的一句理 解),用笔写下自己的收获和疑问。
体验诗人的情感,激发热爱祖国山河的情 感。 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精选ppt
2
• 合作学习 • 说诗句的意思 • 表达诗人怎样的感情。
精选ppt
3
李白留给后世人九百多首诗篇。这些熠 熠(yì)生辉的诗作,表现了他一生的心路历 程,是盛唐社会现实和精神生活面貌的艺术 写照。
李白大半生过着流浪生活,游历了全国许多名山大川,写下 了大量赞美祖国大好河山的优美诗篇,借以表达出他那种酷爱 自由、渴望解放的情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回
李白(701--762),字太白,盛唐最杰出的 诗人,也是我国最伟大的诗人之一,被人们 称作“诗仙”。他经历坎坷,思想复杂,既 是一个天才的诗人,又兼有游侠、刺客、隐 士、道人、策士等人的气质。 李白留给后世人九百多首诗篇。这些熠 熠(yì )生辉的诗作,表现了他一生的心路历 程,是盛唐社会现实和精神生活面貌的艺术 写照。
早发白帝城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 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 故人西辞黄鹤楼, 千里江陵一日还。 烟花三月下扬州。 两岸猿声啼不住, 孤帆远影碧空尽, 轻舟已过万重山。 唯见长江天际流。
饮湖上初晴后雨
苏轼
诗1
诗2
美景
苏轼,字子瞻, 号东坡居士 。北宋 中期的文坛领袖, 文学巨匠,唐宋八 大家之一。其诗题 材广阔,清新豪健, 善用夸张、比喻, 独具风格。
望 天 门 山
望 天 门 山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朗读
学习要求
自学感悟:默读古诗,借助书本注释和工 具书理解诗意,(也可以选择诗中的一句理 解),用笔写下自己的收获和疑问。 合作交流:小组的同学一起交流交流 , 互相质疑,解疑。(提示:想想每句诗里 的哪个字用的好,好在哪里?)
赠刘景文
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 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 正是橙黄橘绿时。
饮湖上初晴后雨
苏轼
水光潋滟 晴方好, yì 山色空蒙 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 zhuānɡ 淡妆浓抹总相宜。
liàn yàn
水 光 潋 滟
山 色 空 蒙
李白大半生过着流浪生活,游历了全国许多名山大川,写下 了大量赞美祖国大好河山的优美诗篇,借以表达出他那种酷爱 自由、渴望解放的情怀。
望庐山瀑布 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独坐敬亭山 李白 众鸟高飞尽, 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 只有敬亭山。
赠汪伦 李白 李 李白 小时不识月, 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 飞在青云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