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体中藻类污染类型
生物性污染危害讲解

第二部分:藻类毒素污染危害
赤潮、水华的形成 当藻类正常繁殖时是不会对环境造成危害,但是伴 随着工农业的迅速发展,人们把越来越多的富含氮、 磷等营养元素的生活污水和工业污水等不加任何处理, 肆无忌惮的向江河湖海排放。藻类的繁殖力和适应性 均很强,在一些营养丰富的水体中,有些藻类常于夏
季大量繁殖,并在水面形成一层蓝绿色而有腥臭味的
第一部分:生物性病原体的危害
让我们从源头说起
吃? 喝? 玩? 乐?
接触方式及途径: ①食物用水和饮用水 ②洗涤用水 ③娱乐活动用水 ④劳动活动用水
第一部分:生物性病原体的危害
举个例子
• 食物用水和运用水
大肠埃希菌、痢疾杆菌、甲型肝炎病毒
• 洗涤用水及娱乐活动用水
蓝氏贾第鞭毛虫、沙眼衣原体
• 劳动活动用水
(3)毒作用机制
① 肝脏毒性
肝脏是MC主要的靶器官。主要作用肝细胞和 肝巨噬细胞,造成急性或慢性的肝脏损害,发生急 性或慢性中毒。组织病理学上主要表现为肝脏大面 积出血、坏死、肿胀、瘀血、肝细胞结构破坏。还 可以通过改变基因表达引发癌变
第二部分:藻类毒素污染危害 图:肝脏毒性的作用机制
MC
进入肝细胞 进入巨噬细胞
赤潮:赤潮(red tide)是海洋中某些微小(2-20微米)
的浮游藻类、原生动物或更小的细菌,在满足一定的条件下爆 发性繁殖或突然性聚集,引起水体变色的一种自然生态现象 。 但近年来在人类活动的影响下,类毒素污染危害
藻类污染危害 (2)破坏水体生态环境
水中溶解氧含量降低
第一部分:生物性病原体的危害 1988年初春,一场突如其来的甲肝大流行,打乱了上 海这座大都市的正常生活。空前拥挤的医院门诊,摆满病
床的工厂仓库,甚至是旅馆和学校教室,还有街头关于疫
水污染指标有哪些

水污染指标有哪些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资源,然而,随着人口的增长和工业化的进展,水污染问题日益凸显。
为了全面了解和衡量水质的好坏,科学家和环保部门制定了一系列水污染指标。
本文将探讨水污染指标的几个主要方面。
一、物理指标1. 水温:水温是指水体的温度,它对水生生物和水体的生态平衡有重要影响。
水温过高或过低都会对水生生物造成不良影响。
2. 浊度:浊度是指水中悬浮颗粒物质的浓度。
水体浊度较高通常表示水质较差,不适宜人类生活和工业用水。
3. pH值:pH值是反映水体酸碱性的指标。
pH值在不同范围内对水生生物有不同影响,一些水生生物对pH值的变化非常敏感。
二、化学指标1. 溶解氧:溶解氧是指水中溶解的氧气量。
水中溶解氧的含量直接影响到水生生物的生存和繁殖。
2. 氨氮和亚硝酸盐:氨氮和亚硝酸盐是水体中常见的有机污染物,它们来自农业和工业废水的排放。
高浓度的氨氮和亚硝酸盐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引发藻类过度生长。
3. 重金属:重金属是指具有较高密度和较高毒性的金属元素,如铅、汞、铬等。
水体中含有过多的重金属对生物造成严重危害,并可能对人体健康产生长期负面影响。
三、生物指标1. 水藻类:水藻类是水体中最常见的植物类群,它们的种类和数量可以反映水体中的营养状况和水质变化。
大量的藻类富集往往是水体富营养化的一个重要指标。
2. 底栖生物:底栖生物是指栖息在水底或附着在水底物上的生物,如螺类、甲壳类和桡足类等。
水体中底栖生物的多样性和数量可以间接反映水质的优劣。
3. 鱼类:鱼类是水生动物中使用最广泛的生物指标之一。
水体中的鱼类种类和数量可以反映水体的富营养化程度和污染程度。
综上所述,水污染指标涵盖了物理、化学和生物三个方面的指标。
通过检测和监测这些指标,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水质的情况,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保护和恢复。
只有确保水质的良好,人类和其他生物才能享受到洁净的水资源。
水体污染对鱼类生态系统的影响

水体污染对鱼类生态系统的影响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加快发展,水体污染日益严重,对鱼类生态系统造成了巨大的影响。
本文将分析水体污染对鱼类生态系统的影响,并探讨可能的解决方案。
一、水体污染的种类水体污染主要包括有机污染物和无机污染物两大类。
有机污染物包括工业废水、农业化肥和农药残留等,它们会导致水中氧含量下降、鱼类免疫力下降;无机污染物则主要包括重金属和氨氮等,它们会引起水生生物中毒、鱼类生长发育受阻等问题。
二、水体污染对鱼类的直接影响1. 生存环境退化:水体污染导致水中氧含量下降,造成鱼类无法正常呼吸。
此外,污染物可致使水中富营养化,引发藻类爆发,造成水质寡营养,影响鱼类食物链的稳定。
2. 免疫力下降:有机污染物如工业废水中的化学物质和农药残留会降低鱼类的免疫力,增加疾病感染的风险。
这不仅对鱼类本身的生存构成威胁,还可能导致疾病在整个水生生态系统中扩散。
3. 繁殖受阻:水体污染还会对鱼类的繁殖产生负面影响。
某些有机物质如农药和工业废水中的化学物质对鱼类的生殖器官造成损害,导致繁殖能力下降,甚至无法完成繁殖过程,对鱼类种群的长远发展造成威胁。
三、水体污染对鱼类生态系统的间接影响除了对鱼类个体直接造成负面影响外,水体污染还会对鱼类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多样性产生影响。
1. 食物链塌陷:水中富营养化增加藻类繁殖,导致藻类过度生长,形成赤潮现象。
这会消耗大量的氧气,导致缺氧环境,进而破坏鱼类食物链的稳定,使得鱼类缺乏足够的食物供应。
2. 生态系统紊乱:水体污染对其他生物如浮游动物和底栖生物的影响,也会间接影响到鱼类生活。
当污染物进入鱼类的食物链时,它们会在食物链上逐渐积累,从而对鱼类产生潜在危害。
四、解决水体污染问题的可能方案1. 加强环境监测:建立完善的水体监测网络,及时发现和报告水体污染问题,制定应对措施。
2. 加强法律法规的制定与实施:建立健全的水体污染防控法律法规,对违法行为进行严厉打击,并加大处罚力度。
自来水中的藻类污染及其生态影响

自来水中的藻类污染及其生态影响自来水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资源之一,然而,自来水中的藻类污染却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藻类是指一类植物性生物,它们在自然水体中广泛存在,但当其大量繁殖并进入自来水管道系统后,就会对水质造成严重影响。
本文将探讨自来水中的藻类污染问题以及相关的生态影响。
一、自来水中的藻类污染藻类污染是指自来水中存在大量藻类生物或其生物代谢物质,导致水呈现不正常的颜色、气味和味道。
藻类污染通常发生在自来水管道系统的水源地或水处理过程中。
以下是引起藻类污染的主要原因:1. 自来水源地污染:水源地受到农业、工业和城市排污等人类活动的影响,导致藻类生物过度繁殖。
2. 水处理不当:水处理厂未能有效去除水中的藻类生物或其代谢产物,导致藻类污染进入自来水管道系统。
3. 管道污染:管道内的水质长时间停滞或存在藻类污染源,使藻类生物有条件滋生。
二、藻类污染的生态影响藻类污染不仅仅对自来水的品质造成影响,还对生态环境产生一系列影响。
以下是藻类污染的生态影响:1. 损害水生态系统:藻类大量繁殖会消耗水体中的氧气,造成水中富氧环境缺氧,导致鱼类和其他水生生物死亡,破坏水生态平衡。
2. 影响饮用水安全:某些藻类生物产生毒素,如蓝藻毒素等,摄入这些毒素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威胁,引发胃肠道疾病、神经系统问题等。
3. 水体富营养化:藻类生物大量繁殖会使水体富含营养物质,如氮、磷等,进而加速水体富营养化的过程,引发水华等问题。
4. 影响自然景观:藻类大量繁殖形成的水华会使水体呈现不正常的颜色,破坏自然景观,影响游客的观赏体验。
三、应对藻类污染的措施为了解决自来水中藻类污染的问题,以下是几项应对措施:1. 水源地管理:加强对水源地的保护,减少农业和工业污染的输入,控制水生态系统中藻类生物的过度繁殖。
2. 加强水处理工艺:在自来水处理厂中引入更加先进的处理工艺,如臭氧氧化、活性炭吸附等,以有效去除藻类生物和其代谢产物。
水的颜色对应的污染物

水的颜色对应的污染物一、较好的水色1、黄褐色水质(包括褐色水、褐绿色水) 此种颜色的水体中所含的藻类以硅藻门、绿藻门的藻类为主。
硅藻是许多水生动物及其幼体的优质饵料。
当硅藻大量繁殖时,水体的颜色呈黄褐色,该种水色是养鱼的上好水色。
2、黄绿色水、草绿色水此种颜色的水体中所含的藻类主要以绿藻门的藻类为主,如球藻、新朋藻、多芒藻等藻类。
一般情况下,生长绿藻的水体颜色呈黄绿色,绿藻繁殖较多时水色呈鲜绿色。
绿藻可以大量吸收氮肥,起到净化水体的作用,所以以绿藻为主的水体是较稳定的,是养殖者所期望的水色。
以上两种水色的水质都比较好,水体中所含有的浮游植物一般都是鱼类易消化的种类,要注意保持。
硅藻对水体变化的适应性弱,当水环境发生较大变化时硅藻就会大量死亡,水色也随之变化。
绿藻对水环境的变化适应性较强,但要注意水色太绿(如墨绿色)时则说明水色已老。
这时,我们就需要及时换水或加注新水或者用氯制剂全池泼洒来控制池水中绿藻的数量。
二、不好的水色1、黑绿色水此种水色的水体在天气较热时,池塘的下风处常浮有一层绿膜,这说明水体中的浮游植物较多。
水体中所生长的浮游植物以裸藻门的藻类(如双鞭藻、棘刺囊裸藻等)为主,这是鱼类不易消化的藻类品种。
2、红棕色水池水在阳光照射下呈红棕色,且藻类在水中分布不均匀,成团成缕。
此种颜色的水体中含有大量甲藻门的藻类,如裸甲藻、多甲藻等。
当它们大量繁殖时水色呈酱油色,是水质变坏的标志。
3、翠绿色水当水体的颜色呈翠绿色时,水体的透明度降低。
当水温升高时,在池塘四周(尤其在下风处)的水面上浮有一层翠绿色的浮膜。
此种颜色的水体中常常含有大量的蓝藻(主要种类为铜绿微囊藻、不定微囊藻等藻类),该水色是水质老化的标志。
以上3种水色的水质都不好,因为水体中所含有的藻类多数是鱼类不易消化的种类。
当这些藻类大量繁殖时,水体中的溶氧量降低,透明度减小。
当上述藻类大批死亡后,它们向水体中释放大量的有毒物质,麻痹鱼类的中枢神经系统,严重时还会造成鱼类死亡。
水体污染的主要污染物详细分类

水体污染的主要污染物详细分类----c8d3056c-7160-11ec-99c9-7cb59b590d7d已有1302次阅读2021-2-2621:37|个人分类:课堂集锦|系统分类:科研笔记●病原体污染物?生活污水、畜禽养殖场污水以及制革、洗毛、屠宰和医院排放的废水通常含有各种病原体,如病毒、细菌和寄生虫。
被病原体污染的水可以传播疾病,如血吸虫病、霍乱、伤寒、痢疾、病毒性肝炎等。
历史上流行的一些瘟疫是水传播的传染病。
例如,1848年和1854年,英国发生了两次霍乱疫情,导致1万多人死亡;1892年,德国汉堡的霍乱疫情导致750多人死亡,全部原因是水污染。
受病原体污染后的水体,微生物激增,其中许多是致病菌、病虫卵和病毒,它们往往与其他细菌和大肠杆菌共存,所以通常规定用细菌总数和大肠杆菌指数及菌值数为病原体污染的直接指标。
病原体污染的特点是:(1)数量大;(2)分布广;(3)存活时间较长;(4)复制速度快;(5)易产生耐药性,难以摧毁;(6)传统的二级生化污水处理和氯化消毒后,一些病原微生物和病毒仍能大量存活。
普通的混凝、沉淀、过滤和消毒处理可以去除水中99%以上的病毒。
如果废水的浊度大于0.5度,它仍会伴随病毒的渗透。
病原体污染物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进入水体。
一旦条件合适,它们就会引起人类疾病。
●耗氧污染物?生活污水、食品加工和造纸等工业废水含有碳水化合物、蛋白质、油、木质素和其他有机物。
这些物质以悬浮或溶解状态存在于污水中,可通过微生物的生化作用分解。
氧气在分解过程中被消耗,因此被称为耗氧污染物。
这种污染物会减少水中的溶解氧,并影响鱼类和其他水生生物的生长。
水中溶解氧耗尽后,有机物发生厌氧分解,产生硫化氢、氨和硫醇等难闻气味,进一步恶化水质。
水中有机物的组成非常复杂。
耗氧有机物的浓度通常用单位体积水中耗氧物质的生化分解所消耗的氧气来表示,也就是说,用生化需氧量(BOD)来表示。
通常用20℃下五天生化需氧量(BOD5)表示。
浅析水污染来源与危害

浅析水污染来源与危害(葫芦岛市连山区环保局辽宁省葫芦岛市*****)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水污染对人类的生存和安全构成了重大的威胁,已经成为了人类健康、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障碍。
而水污染是指人类活动排放的污染物排入水体,污染物质的数量超过了水体的自净能力,水体及其周围的生态平衡遭到了破坏,对人类的生产活动、健康和生活等方面造成损失和威胁的情况。
一、水污染来源水体污染的来源主要包括生活污染、工业污染和农业污染。
1、生活污染生活污染的来源主要是人类在生活中使用的污水、垃圾、粪便以及各种化学洗涤剂等,多为无毒的无机盐类,生活污水中含氮、磷、硫和致病细菌。
城市生活污水排放的总量大约在五百多亿吨,并且每年持续增长并有加快的趋势,而全国各地的生活污水对当地水体化学需氧量和生物需氧量的影响也不尽相同。
2、工业污染工业水污染主要来自造纸和纸制品业、冶金工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纺织业以及煤炭开采和洗选业等等。
另外一些城市和农村的水域周围存在一些农产品加工和食品工业,如酿酒、制革、印染等,也往往是水体中化学需氧量和生物需氧量影响的主要来源。
由此可见,工业废水是我国水污染的主要污染源。
3、农业污染在我国除了农产品加工这一间接水污染行业外,牲畜的饲养、农作物种植栽培等过程排出的废水对水环境也有严重的影响,同时调查研究表明化学农药和氮肥的超量使用也是水污染的重要来源。
虽然相比较国际化肥使用量的标准,我国的化肥使用量并不是特别高,但是为了降低成本而大量使用低质化肥、氮肥与磷肥、钾肥等,并且不成比例的使用方法,其使用效率变低,对水环境的污染加重。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大量廉价低质的氨肥的过度使用,这种地方生产的氨肥极易溶解,进而被冲入水体中造成污染。
由于害虫的抗药性导致杀虫剂的过度喷洒,其使用范围也在不断扩大,导致了鸟类物种的损失,并造成一些受保护水体的污染。
牲畜饲养场排出的废物也是水体中生物需氧量和大肠杆菌污染的主要来源。
养殖水体中污染物质种类及危害

养殖水体中污染物质种类及危害养殖水体的污染物质种类很多,来源广泛,危害渔业的途径多,作用机制也很复杂。
一般可归纳为以下几类:1、有毒物质此类物质主要包括氰化物、有机农药、酚、砷、汞及其化合物和重金属等。
这些毒物含量很低就能把鱼毒死。
2、致病微生物包括各种病毒、病菌、原生动物等。
这些有害生物能使鱼类致病死亡。
3、耗氧废弃物分有机物和无机物两种。
前者主要是指能被生物分解的天然有机物;后者主要是指还原性物质,如亚硫酸盐、硫化物、亚铁盐和氨等。
这些物质在水中氧化时,大量消耗水中的溶解氧,致使水体缺氧,恶化水质,造成鱼类严重浮头或死亡。
4、植物营养物指植物生长所需要的营养成分,如氮、磷、钾、碳等化合物。
这些生源物质流入水域后,可使水质从“贫营养盐”转变为“富营养盐”,其结果促使浮游藻类大量繁殖,水体透明度下降。
如果过度富营养化,藻类繁殖数量过高,大批死亡时耗氧量过大,会使水体缺氧,水质恶化,引起鱼类死亡。
这种生源物质的污染,只要加以控制和合理使用,对渔业生产是非常有益的。
5、油类物质指煤油、汽油、柴油、润滑油等无机质油类。
若水被油类污染,因油比水轻不溶于水,往往覆盖在水面上形成一层薄膜,阻挡大气中氧气的溶解,影响浮游生物光合作用效率,降低水域生产力和水产品质量。
6、有机化学物质包括多氯联苯、合成洗涤剂等,是一些高稳定合成化学物质。
易在水体中形成胶体系统,浓度高时恶化水质,对鱼的生存、生长均不利。
7、无机化合物和矿物质包括水溶性的氯化物、盐类和各种酸性、碱性物质。
如果这些物质浓度高时,就会毒害鱼类及不利于水生生物的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