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免疫学临床应用
免疫学的临床应用

免疫学的临床应用有两个方面:一是应用免疫理论来阐明许多疾病的发病机制和发展规律;二是应用免疫学原理和技术来诊断和防治疾病。
本章内容主要是后者。
此外,免疫学不仅应用于传统的传染病中,而且在肿瘤、自身免疫病、免疫缺陷病、器官移植、生殖免疫等中均广泛应用。
免疫学防治是指应用免疫制剂或免疫调节药物调整机体的免疫功能,对疾病进行预防和治疗。
特异性免疫的获得方式有自然免疫和人工免疫两种。
自然免疫主要指机体感染病原体后建立的特异性免疫,也包括胎儿或新生儿经胎盘或乳汁从母体获得抗体而产生的免疫。
人工免疫则是人为地使机体获得免疫,是免疫预防的重要手段,包括人工自动免疫、人工被动免疫和过继免疫。
人工自动免疫是给机体接种疫苗或类毒素等抗原物质,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
国内常将用细菌制作的人工主动免疫的生物制品称为菌苗,而将用病毒、立克次体螺旋体等制成的生物制品称为疫苗,而国际上把细菌性制剂,病毒性制剂及类毒素统称为疫苗。
经人工自动免疫产生的免疫力出现较慢,但免疫力较持久,故临床上多用于预防。
人工自动免疫制剂其主要有灭活疫苗、减毒活疫苗、类毒素、以及各种新型疫苗。
人工被动免疫是给机体输入抗体等制剂,使机体获得特异性免疫力,输入抗体后立即获得免疫力,但维持时间短,约2~3周,临床上用于治疗或紧急预防。
人工被动免疫的生物制品主要有抗毒素、抗菌血清与抗病毒血清、胎盘球蛋白和血浆丙种球蛋白。
过继免疫治疗是指给患者转输具有在体内继续扩增效应细胞的一种疗法。
如给免疫缺陷病患者转输骨髓细胞;给肿瘤患者输入体外激活扩增的特异肿瘤浸润淋巴细胞或非特异性的LAK细胞等。
应用时应考虑供者与受者之间HLA型别是否相同,否则输注的细胞会被迅速清除,或者发生移植物抗宿主反应。
再如造血干细胞移植:取患者自身或异体骨髓或脐血输入患者,移植物中的多能干细胞可在体内定居、增殖、分化、使患者恢复造血功能和形成免疫力。
造血干细胞移植可用于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以及某些免疫缺陷病和自身免疫病等。
免疫学在临床治疗中的应用

免疫学在临床治疗中的应用免疫学是一门研究机体如何通过免疫系统来防御疾病和感染的学科。
在现代医学中,免疫学的研究已经成为了医学的重要领域之一。
它的应用涉及到了多种疾病的治疗和预防,包括感染性疾病、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等,为人类健康事业作出了卓越贡献。
下面将重点介绍免疫学在临床治疗中的应用。
一、免疫学在感染性疾病治疗中的应用感染性疾病是医学领域的一个大难题。
传统的抗生素治疗等手段虽然具有短期的疗效,但在抵御病菌耐药性的同时,也对人体免疫系统产生了不可逆的毁伤。
因此,研究如何引导机体的免疫系统对抗感染成为了一项重要的研究内容。
研究表明,不同的感染对人体的免疫系统有不同的影响,而针对不同的感染病原体要使用不同的治疗方法。
目前,免疫治疗已经成为一种广泛使用的治疗手段,其中包括:1. 抗体抗体治疗作为一种有效的、广泛使用于各种感染病原体的治疗手段,在抵御感染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抗体不仅可以直接中和病原体,还可以激活机体免疫系统,引导机体免疫系统增强对抗感染的能力。
2. 免疫增强治疗免疫增强治疗是通过刺激机体免疫系统增强其对抗感染的能力,包括:使用γ-干扰素、免疫调节肽等物质。
免疫增强治疗广泛适用于各种病原体感染,尤其是对于需要长期治疗的慢性感染,免疫增强治疗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式。
这些免疫治疗策略的出现为广大感染性疾病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也使得抗感染治疗在临床应用中更加精准、有效。
二、免疫学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癌症是一种长期逐渐发展的疾病,其治疗通常需要较长的时间,并且因为对化疗和放疗的毒副作用,治疗过程中常伴有严重副作用。
因此,寻找新的治疗方法成为了临床医学的重要任务。
免疫治疗作为当前较为热门的一种治疗方式之一,对癌症的治疗显示出了极大的希望。
1. 抑制免疫抑制剂抑制免疫抑制剂能够抑制 T 细胞辅助信号等特定通路,以重新点燃患者的免疫系统,以此来控制癌症的发展。
有报告表明,与其他化疗药物相比,使用抑制免疫抑制剂更容易导致患者出现免疫相关的不良反应,但这一方法仍被广泛应用于肿瘤治疗。
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第一册 人教版)教案讲义:免疫学的应用含答案

免疫学的应用(答案在最后)[学习目标] 1.阐明疫苗发挥作用的原理。
2.说出器官移植面临的问题,认同器官捐献。
一、疫苗1.概念:通常是用灭活的或减毒的病原体制成的生物制品。
2.作用:接种疫苗后,人体内可产生相应的抗体,从而对特定传染病具有抵抗力。
3.实例(1)卡介苗、脊髓灰质炎疫苗等。
(2)HPV疫苗是世界上第一个预防癌症的疫苗。
(3)我国首个DNA疫苗获得新兽药证书,用于预防某个亚型的禽流感。
4.特点(1)特异性:免疫系统的反应具有特异性。
(2)记忆性:免疫系统具有记忆性。
判断正误(1)疫苗只能用来预防传染病()(2)注射某种疫苗后,体内可能有记忆T细胞的产生()(3)抗原和抗体结合具有特异性,所以市面上没有一种疫苗可以预防多种病毒()答案(1)×(2)√(3)×任务一:分析疫苗的本质、作用机理和接种资料:1700年,英国皇家学会会员、著名医生马丁·李斯特收到一封英国商人从中国寄去的信,信中描述了商人在中国看到的人痘接种过程:“打开天花患者的小脓疱,用棉花吸沾一点脓液,并使之干燥……然后放入可能患天花人的鼻子里。
”被接种者会轻度感染天花,大部分可以自愈,死亡率约2%。
1.为什么被接种者会轻度感染天花并痊愈?提示接种物中带有减毒的天花病毒,因此,被接种者会轻度感染天花。
但由于接种的天花病毒毒性已经减弱,被接种者完全可以通过免疫系统实现自愈。
2.疫苗必须包含一个完整的病原体吗?为什么?提示疫苗不必包含一个完整的病原体。
一般情况下,引起免疫反应的并不是整个病原体,而是病原体所含有的抗原(具有抗原性即可),如蛋白质、多糖等。
3.请据图分析在接种天花病毒的过程中,免疫系统发生了哪些变化?提示在接种过程中,免疫系统完成了对天花病毒的特异性免疫反应,同时针对天花病毒分化出记忆B细胞和记忆T细胞,当再次遇到天花病毒时能迅速作出反应。
4.患免疫缺陷病的儿童,能否接种疫苗,尤其是减毒活疫苗?为什么?提示不建议患免疫缺陷病的儿童接种疫苗,特别是减毒活疫苗。
免疫学在临床医学中的应用培训课件

03
生物制品特点
生物制品的原材料来源广泛,包括微生物、动物和人体组 织等;其生产工艺复杂,涉及生物技术和制药技术等多个 领域;同时,生物制品具有高度的特异性和生物活性,能 够针对特定的疾病或病理过程发挥治疗作用。
生物制品在感染性疾病中应用
疫苗
疫苗是预防感染性疾病的主要手段之一,通过注射疫苗可以激发人体免疫系统产 生特异性抗体,从而预防相应病原体的感染。目前已有多种疫苗成功应用于临床 ,如麻疹疫苗、流感疫苗等。
免疫学在临床医学中的 应用培训课件
汇报人: 2023-12-26
目录
• 免疫学基础概念与原理 • 常见免疫相关疾病介绍 • 免疫学诊断技术应用与案例分析 • 免疫学治疗策略与实践探讨 • 生物制品在临床医学中应用前景展望 • 总结回顾与拓展思考
免疫学基础概念与
01
原理
免疫系统组成及功能
固有免疫
过敏原与机体免疫系统相互作用,导致免疫细胞释放炎性介质,引起组织炎症和损伤。
免疫缺陷综合征
1 2
免疫缺陷综合征概述
免疫缺陷综合征是指由于免疫系统先天或后天性 缺陷,导致机体对感染、肿瘤等疾病的易感性增 加的一类疾病。
常见免疫缺陷综合征
原发性免疫缺陷病(如先天性无丙种球蛋白血症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如艾滋病)等。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 肿瘤免疫治疗中的应 用及挑战。
未来发展方向预测
个体化精准免疫治疗策略的开发 与应用。
基于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的免疫学 研究和应用。
免疫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 如基因编辑、细胞生物学等。
THANKS.
胞活化信号转导、细胞因子网络调节等。
常见免疫相关疾病
02
介绍
自身免疫性疾病
免疫学的临床应用

抗原提呈细胞为基础的免疫治疗:DC 瘤苗:活瘤苗、灭活瘤苗、异构的瘤苗、
基因修饰的瘤苗、抗独特型瘤苗、分子 瘤苗
免疫增强剂和免疫抑制剂
免疫增强剂: ❖ 免疫因子:TF、iRNA、胸腺肽 ❖ 化学药物:左旋咪唑、西咪替丁 ❖ 微生物制剂及中药 免疫抑制剂: ❖ 化学药物:烷化剂、抗代谢药、激素 ❖ 真菌代谢产物:CsA、FK-506 ❖ 传统中药
抗体为基础的免疫治疗
免疫血清(多抗):抗毒素、胎盘球蛋白、 抗菌免疫血清、抗病毒免疫血清、ALG
单抗:抗细胞表面分子、抗细胞因子、 抗体导向药物
基因工程抗体:嵌合抗体、人源化抗体、 完全人源抗体、单链抗体、双价抗体、 双特异性抗体
细胞为基础的免疫治疗
骨髓移植:自体骨髓移植、异体骨髓移 植、脐血干细胞移植
人工被动免疫注意事项
防止超敏反应:问病史、皮试 早期足量使用 注意适应症
人工免疫的比较
人工自动免疫 人工被动免疫 过继免疫
接种物质及 抗原(疫苗/类
性质
毒素)
接种次数 1次
抗体(抗毒素/ 丙球)
1~3次
免疫细胞 不定
免疫力出现 慢,2~3周后 快,注入后立即 较快
时间
生效
生效
免疫力维持 长,数月~数年 短,2~3周 时间
❖ 直接凝集、间接凝集 2、沉淀反应:可溶性抗原与相应抗体结合,
在一定条件下,形成沉淀物的现象称沉 淀反应。 ❖ 单扩、双扩、免疫电泳、免疫比浊
3、 免疫标记技术:酶、放射性同位素、荧光、 胶体金等标记
❖ 免疫酶标记测定:ELISA、免疫组化、 ELISPOT
❖ 免疫荧光标记测定
免疫学的临床应用

2.沉淀反应 沉淀反应:可溶性抗原(血清蛋白、外毒 素、组织浸出液、细菌滤液等)与相应抗体结 合,在一定条件下,形成沉淀物的现象。 (1)单向琼脂扩散试验(图2) (2)双向琼脂扩散试验(图3) (3)对流免疫电泳(图4) 3.免疫比浊法 利用抗原抗体复合物在液相中形成浊度来测定 抗原含量的方法。
4.免疫标记技术 利用荧光素、酶、放射性同位素等标记抗体 或抗原进行抗原抗体反应。敏感性、特异性高。 (1)免疫荧光技术 常用荧光素: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 罗丹明(RB2000) 直接法、间接法(图5) (2)免疫酶技术 常用酶:辣根过氧化物酶(HRP)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图6) (3)同位素标记技术 放射免疫分析(RIA)
免疫学的临床应用
第一节 免疫学诊断
一、抗原或抗体检测 (一)检测原理 抗原和抗体在体外特异性结合后,出现肉 眼可见或借助仪器可检测的各种现象,据此对 样品中的抗原或抗体进行定性、定量、定位的 检测。
(二)常见的抗原抗体反应种类 1.凝集反应 凝集反应:颗粒性抗原(细菌或细胞等)与相 应抗体结合,在一定条件下,出现肉眼可见的 凝集物。 (1)直接凝集反应 1)玻片法(定性) 2)试管法(半定量) (2)间接凝集反应 将可溶性抗原先吸附于一种与免疫无关的颗粒 状载体表面,成为致敏颗粒,再与相应抗体结 合,出现的凝集现象称为间接凝集反应。 间接凝集抑制试验(图1)
人工免疫的比较
自动免疫 被动免疫 过继免疫
输入物质
抗原
抗体
立即生效
免疫细胞
较快
免疫力出现时间 1~4周后
免疫力维持时间 数月-数年用途 Nhomakorabea2-3周
不确定
多用于预防 治疗或预防 治疗
谢谢!
免疫学在临床中的应用与研究

免疫学在临床中的应用与研究免疫学是一门研究机体免疫系统结构、功能和应用的学科,旨在研究免疫系统对疾病的应答机制以及疫苗、免疫治疗等方面的应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人们对健康的更高要求,免疫学在临床医学中的应用越发广泛。
本文将介绍免疫学在临床中的应用与研究,并探讨其未来的发展方向。
一、疫苗的开发与应用疫苗是预防感染性疾病的有效手段之一。
通过免疫接种,人体会产生相应的免疫反应,形成持久的免疫保护。
免疫学在疫苗的开发与应用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研究人员利用病原体的抗原,通过技术手段制备疫苗,使人体对疾病产生免疫力。
疫苗的应用不仅可以预防传染病的传播,还能减轻病程和病情,降低死亡率。
例如,疫苗通过免疫接种可以预防风疹、流感、百日咳等常见的传染病。
随着疫苗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创新,越来越多的疾病可以通过疫苗预防。
二、免疫治疗的突破与进展免疫治疗是指通过调节机体免疫系统的功能,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传统的治疗方法主要依赖药物化学治疗或手术治疗,但这些方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免疫治疗则利用机体自身的免疫系统来攻击和清除异常细胞,具有更高的特异性和更好的安全性。
近年来,免疫治疗在癌症治疗上取得了显著的突破和进展。
例如,通过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可以有效激活机体的免疫反应,增强抗肿瘤免疫力;CAR-T细胞治疗可以利用改造的T细胞直接攻击肿瘤细胞。
免疫治疗的不断创新将为肿瘤治疗带来新的希望。
三、免疫诊断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免疫诊断技术是利用免疫学的原理和方法进行疾病诊断的一种手段。
与传统的诊断方法相比,免疫诊断具有更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免疫诊断技术可以通过检测体内特定的抗原或抗体水平,来判断机体是否感染某种病原体或某种疾病的发生程度。
例如,免疫诊断技术可以用于艾滋病和乙肝的检测,通过检测抗体或抗原的存在来判断感染情况。
免疫诊断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为临床医学的早期检测和疾病监测提供了重要的工具和方法。
四、免疫学研究的挑战与展望尽管免疫学在临床中有诸多应用与突破,但仍面临着一些挑战。
免疫学临床应用ppt课件

(二) 抗原或抗体的检测方法
凝集反应 沉淀反应 补体参与的抗原抗体反应 免疫标记技术
颗粒性抗原(红细胞、细菌、 乳胶颗粒等 )与抗体特异性结合,形成肉眼可见的凝集块。
副作用:明显 ,主要是骨髓抑制、肝肾毒性等
其抑制作用是非特异性的,长期应用可导致:继 发性免疫缺陷 、 严重感染、 肿瘤
抗体为基础的免疫治疗
一、免疫血清
抗毒素血清、胎盘(丙种)球蛋白、抗菌免疫血清、抗病毒免疫血清、抗 淋巴细胞丙种球蛋白等
二、单克隆抗体(mAb):用于靶向治疗等。 三、基因工程抗体:降低抗体的免疫原性
化学制剂 1、烷化剂:环磷酰胺 2、抗代谢药:激素:糖皮质激素 真菌代谢产物 1、 环孢素A:对T,尤其是TH有较好的选择性抑制作用 2、FK-506:其作用强于环孢素A10-100倍,且与环孢素A
有明显的协同作用。 中药及其有效成分 雷公藤多甙
适应症:免疫功能过高引起机体损害的患者
1、抗移植排斥 2、超敏反应性疾病:激素 3、自身免疫病:激素、雷公藤多甙 4、感染性炎症:激素
3、细胞因子检测
可用于鉴定分离的淋巴细胞亚群,监测某些疾病状态的细胞免疫功 能。IL-2、IL-2R、rIFN 、TNF等检测。 ①免疫学方法:ELISA、RIA等。 ②细胞生物学方法
③分子生物学方法,如聚合酶链反应(PCR)法等
4、体内免疫细胞功能测定:皮肤试验
(1)迟发型超敏反应:旧结核菌素试验( OT试验 ) 皮试(+)——有一定的细胞免疫能力 皮试(—)——细胞免疫功能缺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区别点
人工自动免疫 人工被动免疫
输入机体的物质 抗原
抗体、细胞因子ຫໍສະໝຸດ 免疫生效时间 免疫维持时间
慢 、 接 种后 1~4 快 、 接 种 后 立 即 生
周
效
长、数月~数年 短、约2~3周
主要用途
预防传染病
治疗或紧急预防
人工被动免疫常用制品
⒈抗毒素:如破伤风抗毒素和白喉抗毒素 ⒉人丙种球蛋白 ⒊人特异性免疫球蛋白
单向琼脂扩 散实验
3.免疫标记技术
免疫荧光技术:荧光素 酶免疫技术:酶 放射免疫测定法:放射性核素 金免疫技术:胶体金
ELISA实验
(二)细胞免疫检测
1. T细胞总数测定:E化环实验
2. T细胞功能测定: 淋巴细胞转化试验正常值:60~80%
二、体内免疫学检测
(一)体液免疫检测:I型超敏反应皮肤实验、 中和反应皮肤实验
医学免疫学
(一)人工自动免疫
概念:人工自动免疫是指给机体输入疫苗或 类毒素等抗原物质,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免 疫力的方法。
特点:免疫作用慢、维持时间长,主要用于 传染病的预防。
人工自动免疫生物制品:
1. 死疫苗,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将病原微生物 杀死制备而成的制剂,又称灭活疫苗。如伤寒、 乙脑、百日咳、狂犬病等疫苗。
(二)免疫增强剂
(三)过继免疫 将供者的淋巴细胞或淋巴因子转移给受者,
以增强其免疫功能。
(四)免疫抑制剂
第二节 免疫学诊断
一、体外免疫学检测
(一)体液免疫检测 原理:抗原和抗体相遇可发生特异性
结合反应,在体外可出现某种反应现象, 据此可对抗原或抗体进行检测。
体外的抗原抗体反应又称血清学反应。
1. 特点:特异性、可逆性、比例性、阶段性 2. 常见的体液免疫检测法 (1)凝集反应:
2. 活疫苗:用人工变异或从自然界筛选获得的 减毒或无毒的活的病原微生物制成的制剂,又 称减毒活疫苗。如卡介苗、脊髓灰质炎疫苗。
区别 点
接种 方式
接种 剂量
接种 次数
副作 用
免疫 效果
疫苗 保存
死疫苗和活疫苗的区别
死疫苗
活疫苗
多 为 注 射 ( 皮 模拟自然感染途径(口服、雾化
下)
吸入)或皮内注射、皮肤划痕
(二)细胞免疫检测:特异性抗原皮肤实验、 植物凝集素皮肤实验
(二)人工自动免疫注意事项(自学)
二、免疫学治疗
人工被动免疫、过继免疫、免疫增强剂 和免疫抑制剂的应用 (一)人工被动免疫 概念:人工被动免疫给机体输入含有特异性 抗体,使机体获得特异性免疫力的方法。
特点:免疫作用快、维持时间短、主要用于 传染病的治疗或紧急预防。
人工自动免疫与人工被动免疫的区别
较大
较小
2次或多次
多数只需1次
反应较大
反应较小
较差,维持数 月~2年
较易保存,有 效期1年左右
较好,维持3~5年,甚至更长 不易保存,4℃冰箱数周
3.类毒素:用0.3%~0.4%甲醛处理细菌外毒素, 使其失去毒性,保留抗原性。常用的制剂有破 伤风类毒素、白喉类毒素等。
4.新型疫苗:亚单位疫苗、合成疫苗、基因工 程疫苗等。
颗粒性抗原+相应抗体 电解质凝集现象 1)直接凝集反应: 2)间接凝集反应:
直接凝集试验
间接凝集抑制试验
(2)沉淀反应
可溶性抗原+相应抗体 电解质 沉淀现象 1)单向琼脂扩散试验:用于检测各类Ig和 补体各成分的含量。 2)双向琼脂扩散试验:用于分析和鉴定抗原, 检测抗原、抗体的浓度。 3)对流免疫电泳:用于病原微生物抗原检测, 作为某些传染病的早期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