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成果导向的课程教学评估

基于成果导向的课程教学评估
基于成果导向的课程教学评估

Vocational Education 职业教育, 2019, 8(1), 24-30

Published Online January 2019 in Hans. https://www.360docs.net/doc/6713208832.html,/journal/ve

https://https://www.360docs.net/doc/6713208832.html,/10.12677/ve.2019.81006

Evaluation Based on Results-Oriented

Curriculum Teaching

Yuan Sun, Tingjun Wang, Lei Zhang

Schoo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Shanghai Dianji University, Shanghai

Received: Dec. 6th, 2018; accepted: Dec. 20th, 2018; published: Dec. 27th, 2018

Abstract

Based on the result-oriented objective, the content of curriculum teaching evaluation was de-sign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eaching activities and students’ learning outcomes was de-scribed. The teaching activities include teaching contents, teaching methods, homework and so on.

The evaluation of the outcomes of the course-studying and the continuous improvement of the course-teaching were studied. The research results are applied to the curriculum teaching evalua-tion of application undergraduate pilot specialty in order to describe the degree of achievement of the student’s learning outcomes contributed to the student’s program outcomes.

Keywords

Results-Oriented, Curriculum Teaching Evaluation, Continuous Improvement, Learning Outcomes

基于成果导向的课程教学评估

孙渊,王廷军,张蕾

上海电机学院机械学院,上海

收稿日期:2018年12月6日;录用日期:2018年12月20日;发布日期:2018年12月27日

摘要

基于成果导向的目标设计了课程教学评估内容,描述了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作业等教学活动与学生学习成效的关联度,研究了课程学习成果的评价和课程教学的持续改进。研究结果可应用于应用型本科试点专业的课程教学评估,以描述学生的课程学习成果对于专业学习成效的达成度。

孙渊等

关键词

成果导向,课程教学评估,持续改进,学习成效

Copyright ? 2019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https://www.360docs.net/doc/6713208832.html,/licenses/by/4.0/

1. 引言

传统教学法主要是以教师为主导,以书本为中心,在课堂上讲授课程的理论知识[1],通常在90分钟内,教师满堂灌,当然也可以采用一些提问法与学生互动,或采用案例项目法等等改变传统的教学,丰富教学手段,但总体上教师讲授的时间约占85%~90%左右,学生主要通过记忆的方式掌握知识,在90分钟内,随着听课时间增长,学生被听的效果下降,记忆下降。在教学目标上,传统教学法偏向注重认知目标的实现,强调学生的记忆学习,注重知识的传授,在课堂上听着教师的讲课、课后学生完成作业、然后复习和考试。传统的课程考核方式是以考试卷为中心,根据课程标准中考核要求为依据进行成绩的评定。目前课程评价窄化为教学评价[2],片面地对于教师教学的评价,同行、督导和学生给教师做出一定教学分值。然而,课程的学习目标、课程与培养目标中能力结构之间的关系描述则显得较弱,对于课程学习目标的实现度等等没有得到关注。而基于成果导向的课程教学,关注学生学到了“什么”,会“什么”,具有“什么”能力,对于学生能力的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教学过程中的每一环节应对于能力的形成有一定的贡献度,因此课程学习目标中应明确阐述对能力的培养,根据能力进行学习内容安排、学习方式的组织,逐步培养学生能力的形成,最后进行课程学习结果评估,由原来对教师教学的评价转化为课程教学的评价,主要评价在课程中学生学习结果与学生专业成效的达成度,分析数据,并进行持续改进。

采用成果导向的课程教学评价,其课程教学设计的基本思路为:1) 预设该门课程涉及的学习成果及其与专业成效之间的关系、评估方式以及所要求的分值。2) 设计教学活动,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方式、作业内容、试题选择等,围绕预期学习成果,要求学生朝着完成预期学习成果而思考与努力。3) 评价课程学习成果,对学生提交的学习作品(如作业、实验、测验、项目、演讲等)进行评定,描述出其作品与学生学习成果达成或不达成,并及时反馈,作出相应的持续改进。

2. 课程教学评价现状

目前课程教学的评价只片面地对于教师教学的评价,它由学生网上评价、学生课程评价、同行评价、督导评价组成,各分值占比分别为:30%、20%、20%和30%,最后得到教师的教学综合评价分数[3]。例如学生对于课程评价指标,具体见图1所示,第1项到第8项的权重为0.1,第9项的权重为0.2,每一项的分值分别为95、85、75、65、55分,加权平均后得到课程教学的评价分;同行教师对于课程评价指标为教学态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水平与效果、学生表现进行等级评价。

通过综上两个评价系统,可以看出该评价系统陈述评价对象为教师,而不是评价课程的教学对于能力的培养、学生形成了怎样的能力,对于专业学习成效达成度为多少,学生会什么,能做什么,存在哪些问题,如何持续改进等,即没有关注课程学习成果和专业学习成效,没有详细的数据支撑课程教学的持续改进。

孙渊 等

Figure 1. Student course evaluation and peer course evaluation content

图1. 学生课程评价和同行课程评价内容

另外课程教学评价主体由院校聘请的督导、同行和学生组成,缺乏用人单位企业专家和毕业生的多方参与,事实上,已经毕业并有一定工作经历的毕业生,他们的评价是最有说服力的;用人单位企业专家可以根据其职业能力的要求进行课程教学进行评估,并指出存在的偏差,提出课程教学的持续改进,他们的评价可以指导课程建设和课程教学,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成效的达成度。

3. 成果导向的课程教学评估

3.1. 评价预期课程学习成果

预期的课程学习成果是实现专业学习成效的第一步,是进行课程建设评价和课程教学评估依据,也是学生对于课程学习后满意度反馈的依据,具体见图2所示,在专业建设中,根据专业培养目标,明确规定专业学习成效,一般专业学习成效有7~12条左右,具体指向人文素养自我发展能力、专业职业能力、对社会发展的责任能力等等,根据专业学习成效即具体的能力要素,研究课程体系和确定具体的课程,一般一个专业中课程数量为80~90门为宜,确定每一门课程的学习成果,量化课程的具体学习成果,一般课程学习成果目标数量以4~5个为宜,课程学习成果可定性或定量衡量;建立学习成效与课程学习成果之间的关联度,进一步确定课程学习成果,具体描述完成课程的学习后,学生应该掌握的技能、知识和能力,即学生会“什么”,这个成果应对社会、企业、个人的职业都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因此课程学习成果的评价也显得尤为重要,因为课程建设、教师的教学过程和学生的学习过程均以预先描述的课程学习成果为宗旨,并通过课程建设评价、课程教学评估、学生满意度反馈等环节,找出实际课程学习成果与预先设计的课程学习成果之间偏差,进而进行持续的改进,不断地提高课程学习成果与专业学习成效之间的关联度,它们之间构成了闭环系统,只要有数据分析信号,就存在持续改进动作,从而逐步趋向于专业学习成效;专业学习成效又决定于课程的设置和课程的预期学习成果,整个闭环系统有序的运行,从而保证了专业学习成效的稳定实现。因此基于成果导向的课程教学评估指标之一:是否初步建立了课程学习成果与专业学习成效之间的关联度,评价课程学习成果是否具体、明确,并且可以进行量化;通过何种评价方式进行量化,具体见图3所示。例如课程学习成果1与专业学习成效1存在一定的关联度,其评估的方式可通过作业、测验和考试的手段进行描述,其分值达到某一值以上说明初步认定学生达到该课程学习成果,见图3中学习成果1通过作业评价得分均值为85.5、测验得分均值为87.6、考试得分均值86.9这三项评价方式描述对于课程学习成果1和专业学习成效的达成度;又如学习成果2与专业学习成效i 、j

等存在一定的关联度,其评估方式为项

孙渊 等

目、演讲等手段进行表达,其分值达到某一值以上说明学生达到了该课程学习成果2,表中学习成果2通过项目得分均值69.5、演讲得分均值75.8这2项评估方式描述对于课程学习成果2和学习成效i 、j 的达成度。

Figure 2. The learning outcomes of the course and the results of professional learning constitute a closed-loop system

图2. 课程学习成果与专业学习成效组成闭环系统

Figure 3. Assessment of course learning outcomes

图3. 课程学习成果评估方式

3.2. 评价教学活动

课程学习成果,是对学生特定学习期望的描述,本质上就是教学目标。这个成果放在首位,教师要清楚完成教学过程后学生应达到的学习成果,并让学生也将他们的学习目标聚焦在预定的学习成果上。教学活动就得设计以达成预先的课程学习成果,因此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方式、作业内容、试题选择等需要设计与评价,描述它们之间的关联度,并且作为课程教学评估指标之二,具体见图4所示。例如教学内容中描述出具体内容,它可由很多项组成,建立每项内容与课程学习成果之间的关系,并在方框内描述出它们之间的关联度;同样描述不同教学方式对于课程学习成果的贡献度,并在方框内进行量化;描述作业和试题对于课程学习成果的关联度。这样,课程教学活动的设计和评价就具有可操作性、有依有据,评价内容具体、明确,并且可以进行量化。例如教学内容1为传统制造加工与学习成果1工艺路线拟定之间关联度为3 (即在方框内标注3)、与学习成果2加工余量确定之间关联度为2 (即在方框内标注2)、与学习成果3工序尺寸及其公差确定之间关联度为2 (即在方框内标注2)。

3.3. 评价课程学习成果

传统课程教学强调比较性评价,根据学生的成绩,在学生之间评价出优、良、中、差等不同等级,并占有的百分率,并且绘制其成绩的正态分布图,用正态分布图描述其成绩的分布情况,描述其考卷的

孙渊等

Figure 4. Course learning outcomes and evaluation content

图4. 课程学习成果与评价内容

难度系数等等。基于成果导向教学不在于学生之间的比较,关注与课程学习成果的比较,强调是否已经达到了所预设或要求的分值,其评价结果可用“符合/不符合”、“达成/未达成”、“通/未通过”等表示[4],具体见图5所示。按照预设的学习成果评价要求(见图3课程学习成果评估方式),根据学生的作业、实验、报告、项目、演讲等完成的作品进行分析,描述出每一项内容的成绩分布,包括极限值、均值,用极限值(最小值)与原预设的分值作比较,描绘出该项内容对于具体学习成果的达成或未达成,若最小值超过原预设的分值,认定对于某项学习成果达成,对于对应的专业成效也达成。若最小值小于原预设的分值,认定对于某项学习成果未达成,对于对应的专业成效也未达成。例如图5中,通过作业评估其预设分值为75,学生的成绩分布为79~94,均值为85.5;测验评估其预设分值为70,学生的成绩分布为72~95,得分均值为87.6;

考试评估其预设分值为70,学生的成绩分布为71~93,得分均值86.9,这三项评价分值满足课程学习成果1和专业学习成效1的达成度要求;而学习成果2与专业学习成效i、j的达成度是通过项目、演讲等手段进行评估的,其项目预设分值为75,学生的成绩分布为65~80,均值69,说明通过项目评估,学习成果2与专业学习成效i、j的达成度未能满足,则需要进行及时做出分析,提出需要改正意见或建议,及时反馈学生其学习成果,以利于学生及时了解学习效果进展,并在后续持续改进。

4. 持续改进

持续改进特征就是建立和执行“评价–反馈–改进”反复循环的闭环系统[5],美国普渡大学西北校区提到了“三个闭环循环”持续改进模式,培养目标循环系统主要是对培养目标的改进,是通过适时评价培养目标的达成度与符合度,从而不断改进毕业要求、调整培养目标,以实现对培养目标的持续改进。

专业学习成效循环系统主要是对毕业要求的改进,是通过适时评价毕业要求的达成度与符合度,从而不断改进教学活动,修正毕业要求,以实现对毕业要求的持续改进。课程学习成果循环系统是对教学活动的持续改进,在这里关注的是基于课程学习成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的持续改进,根据课程学习成果达成度描述与专业学习成效达成度的描述,找出实际课程学习成果与预先设计的课程学习成果之间偏差,分析存在的问题以及改进措施,持续不断地提高课程学习成果以及对于学习成效的达成度。通过多次的课

程教学的持续改进逐步趋向于专业学习成效,课程持续改进的内容由课本、课程内容、课程软件、实

孙渊 等

Figure 5. Segmentation of learning outcomes and description of achievement

图5. 课程学习成果细分与达成度描述

验设备、实验材料、作业、教学方式等各个方面组成,具体见图6所示,描述改进前的情况,改进后的情况,对于课程学习成果的评价方法、课程学习成果达成度和专业学习成效的达成度。

Figure 6. Continuous improvement of the course

图6. 课程持续改进

5. 结论

基于成果导向的课程教学评估是针对应用型本科试点专业的课程而进行研究并实践的,应用型本科试点专业主要描述专业学习成效的达成度,即学生毕业时具备的能力,因此基于成果导向的课程教学评估对于应用型本科试点专业建设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国际专业论证中一项重要的内容,它描述了课程学习成果与专业学习成效之间的关联度;描述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方式、作业、试题等对课程学习成果的贡献度;确定评价课程学习成果的方式以及评价结果进行量化,分析学生的作业、测验、项目、实验、考试等成绩分布,逐项评估对课程学习成果和专业学习成效的达成度;找出它们之间偏差,进而进行持续的改进,逐步提高课程学习成果和专业学习成效的达成度。

基金项目

本文系2015年上海市应用型本科试点专业项目、上海电机学院重点教研教改项目(No. A1-6101-17-004)研究成果。

孙渊等

参考文献

[1]陈水斌, 殷明. “成果导向教学(OBE)”在高职课程的实践及效果的比较研究[J]. 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 14(2): 39-42.

[2]袁丽英. 职业教育课程评价: 问题与对策[J]. 职业技术教育, 2009, 34(30): 44-48.

[3]https://www.360docs.net/doc/6713208832.html,/index.portal?.pn=p157_p208_p209, 2017-04-01.

[4]张宏. 基于学生成果导向的课程评价改革思考[J].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2015, 28(5): 106-107.

[5]李志义. 解析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持续改进理念[J]. 中国高等教育, 2015(z3): 33-35.

1. 打开知网页面https://www.360docs.net/doc/6713208832.html,/kns/brief/result.aspx?dbPrefix=WWJD

下拉列表框选择:[ISSN],输入期刊ISSN:2160-4398,即可查询

2. 打开知网首页https://www.360docs.net/doc/6713208832.html,/

左侧“国际文献总库”进入,输入文章标题,即可查询

投稿请点击:https://www.360docs.net/doc/6713208832.html,/Submission.aspx

期刊邮箱:ve@https://www.360docs.net/doc/6713208832.html,

行动导向型教学法

行动导向型教学法 行动导向型教学法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市场结构、劳动组织方式以及对人才的要求都发生了巨大的变革,现代职业劳动出现了三大跨越,这种变化要求劳动者掌握从传统意义上来看属于不同岗位、甚至多种职业的技能和知识的能力要求有了明显的提高。但在人才培养的现实方面,传统的教学方法已明显不能满足现代职业能力培养的要求。因此,近20 年来,许多国家根据社会发展的形势,创造开发了一些适应社会、技术和生产发展要求的新的职业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其中以培养关键能力为核心的" 行动导向型"教学模式最被广泛推广,它 使职业教育进入一种新的概念与模式下运作,对世界职业教育与培训事业的发展产生了极为深刻而广泛的影响 、什么是行动导向型教学法? 行动导向型教学法是德国文教部长联席会议在1999 年制定 《框架教学计划》所决定的一种新型的职业培训教学课程体系和先进的职业技术培训教学法。

行动导向型教学法,又为实践导向、行动引导、活动导向、行为引导型等说法,代表了当今世界上的一种先进的职业教学理念。是世界职业教育教学论中出现的一种新的思潮。由于这种教学对于培养人的全面素质和综合能力方面起着分重要和有效的作用,所以日益被世界各国职业教育界与劳动界的专家所推崇。这种教学方法是对传统的教育理念的根本变革,其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让学生在活动中培养兴趣,积极主动地学习,让学生学会学习。因而行动导向型教学法是要求学生在学习中不只用脑,而且是脑、心、手共同参与学习,提高学生的行为能力的一种教学法。行动导向型教学法的整个教学过程可分为收集信息阶段、独立制定工作计划阶段、决定阶段、实施阶段、检查阶段和评估阶段。 在整个教学中学生始终占据主体地位,教学质量的高低最终通过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反映和体现。采用行动导向式教学法进行教学,学生在获取真知的过程中,必然会引起素质的变化。这个素质指的是学生的思维和行为方法、动手能力和技能、习惯和行动标准及直觉经历、需求调节、团队合作等方面的综合。

基于成果导向教育理论的学习研究与探索-

基于成果导向教育理论的学习研究与探索 成果导向教育(Outcome Based Education)简称OBE,是由斯派蒂(Spady)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提出的一种教育理念,该理念最初在工程教育领域提出,但很快被欧美国家所接受,现已成为许多国家教育改革的主流理念。OBE教育理念突出以学生为中心,重视学生个性发展,是聚焦于学生受教育后获得什么能力和能够做什么的培养模式,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的目标是关注学生通过教育过程最后所取得的学习成果。 一、成果导向教育的内涵 学习成果是学生通过学习最终所取得的学习结果,包括学生所取得的知识、能力(技能)、情感、思想等方面的成长和收获,是学生通过若干阶段学习后所能达到的综合能力。成果的重点不在于学生的课业学分,而是在于学习历程结束后学生所拥有的能力,重点在于确定学生的毕业能力。毕业能力包括创造性性思维能力、组织领导和策划能力、分析与综合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和专业实践能力等,成果导向教育是一种强调能力培养、能力训练的教育。成果导向教育关注的问题是: (1)想让学生取得的学习成果是什么? (2)为什么要让学生取得这样的学习成果? (3)如何有效地帮助学生取得这些学习成果? (4)如何知道学生已经取得了这些学习成果? 这里所说的成果是学生最终取得的学习结果,是学生通过某一阶段学习后所能达到的最大能力。 二、成果导向教育的特点 (1)成果导向教育是从社会需求出发,根据行业企业职业岗位的需要和学生的个性发展要求确定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然后先确定所得能力。学习成果是教育终点也是起点。 (2)成果导向教育的评价标准是看学生能做什么,而不是学生知道什么。

行动导向教学法

行动导向的教学法 “完整的行动”、综合职业能力必须依靠每一次教学来培养,围绕选定的训练学生能力的任务,设计“能力的实训过程”,整个实训过程要以学生为主体,选择行动导向的教学法,主要有任务教学法、项目教学法、基于项目的引导文教学法、角色扮演法、案例教学法、情境教学法、实验法、现代四阶段教学法等,做好教学过程设计,以实现技能、知识一体化,教、学、做一体化,将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个人能力集成于学生“能力的实训过程”中。 一、任务教学法 任务教学法是以工作任务为核心来训练专业技能和并构建专业理论知识的教学法。“基于工作任务”是这种教学法的核心思想。 这种教学法是针对把知识与任务剥离开来的传统教学法的弊端提出的。在传统教学法中,知识被看成是从实践中抽象出来的独立于工作任务的符号体系,因而其教授也是在教室中,在纯粹符号层面上采取与工作任务相剥离的方式进行,这些知识的实践价值要通过学习者把它们应用到实践中来实现。 建构主义和情境理论对这种知识观提出了挑战,前者认为,只有当个体已有知识不能解决目前的问题时,真正的学习才会发生;情境理论则认为,知识只有在与实践情景的联系中才有意义。这是任务教学法的知识论基础。 从职业教育的角度看,要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就要做到:(1)课程内容必须与工作任务密切联系,从课程中应能找到这些知识与工作任务的清晰联系;(2)必须形成学生的任务意识,在学生头脑中建立以工作任务为核心的知识结构,把知识和任务整合起来。前者是课程内容开发中需要完成的,后者虽然也需要相应的教材模式的支持,但最终需要运用任务教学法来实现。 任务教学法包括五个步骤:(1)提示工作任务,即教师首先给学生讲清楚要完成的工作任务的内容、条件和目标,并通过对工作任务的提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2)尝试完成工作任务,教师在简单演示后,即让学生尝试完成任务,教师适当指导,如果学生由于缺乏必要的知识准备而难以完成任务,那么就应当尽快转入第三个阶段;(3)提出问题,如果学生通过模仿教师能够基本完成任务,那么所提的问题就应当是针对如何理解操作过程的,如果学生无法完成任务,那么所提出的问题就应当是针对问题解决的;(4)查阅并理解和记住理论知识,引

艺体综合学科教师期末教学质量考核方案

重庆市巴南区樵坪小学艺体、综合学科教师期末教学质量考核方案 为进一步加强学校艺体、综合学科的教学管理,建立健全教师综合考核评价体系,提高学科教师教学积极性,根据学校实际,本着科学、公平、公正且操作性强的原则,特制定艺体、综合学科教师期末考核办法: 一、考核小组 组长:何龙杰 组员:向阳陈红黄艳 二、考核对象 学校艺体、综合学科教师。 三、考核内容 (1)教师满意度测评30分,占考核总分的30%; (2)学生问卷调查100分,占考核总分的20%; (3)素质测试50分,占考核总分的50%。 四、考核方式 (一)、教师满意度测评 由任课教师所在年级班主任根据学科教师的工作情况给本年级的综合科教师排出位次(不得重复),第一位得30分,以后每降一位减2分,任教多班的教师求其平均得分。 (二)、学生问卷调查 问卷调查的内容含教师师德、上课教学行为、教学任务的完成情况等,根据学生调查反映出来的问题评定出分数,作为教师此项得分(见附件1)。

(三)、素质测试 音乐、体育、美术、信息技术四个学科进行技能抽测,科学、英语、品德与生活(社会)、生活生命与安全四个学科进行笔答抽测。教师任教班级所抽学生测试的平均成绩为该教师此项得分。 1、测试对象:由学校教导处按学生学籍号每班随机抽签确定5-10名学生参加技能测试。 2、测试内容: (1)实践技能测试 ①音乐:本册音乐教材中要求学会演唱的歌曲、必须掌握的音乐知识、节奏等(一至三年级主要抽测教材中任意一首表演歌曲、指定的两个音乐知识和4 小节的节奏模仿,四至六年级主要抽测教材中任意一首表演歌曲、指定的两个音乐知识和4小节的旋律模唱)。 ②体育:以学校制订的各年级体育考核内容为准(见附件2)。 ③美术:以课本中所有学过的绘画或手工为主。 ④信息技术:选取《信息技术》课本中要求学生掌握的一个实践操作内容,要求学生限时完成。 (2)笔答测试 【考核内容】课本中要求学生掌握的内容 【考核方式】 ①英语、科学用教育局统一试题;品德与生活(社会)、生活生命与安全用学校教导处统一试题。 ②在每学期的倒数第2周,学校统一时间、统一地点、统一组织参加抽测的学生进行考试。 ③期末批改试卷后,英语、科学、品德与生活(社会)、生活生命与安全以抽测学生成绩的平均分作为该科教师的此项得分。

行动导向教学模式

行动导向教学模式 一、思路 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兴趣为教学组织的起点并要求学生自始至终参与教学的全过程;以实际工作过程为依据。按照一个创业成功过程所需的因素进行教学组织。 二、特点 自主性——以独立或小组合作的形式完成课上和课下的创业活动 研究性——研究案例、与企业家座谈共同交流和探讨创业历程 开放性——走出课堂和校园参与市场调研、采访企业家 综合性——综合应用所学过的创业知识解决创业活动中遇到的问题 实践性——模拟创业和真实创业结合,训练创业能力 三、教学组织 铺垫课市场ABC(课前准备知识) 培训目标:像企业家那样思考 培训工具:活页挂纸彩色卡片投影仪白板笔白板 培训方法:讲授头脑风暴讨论案例研究 培训课时:2课时

模块一认识企业 培训目标:企业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作用极其影响,了解初创企业的基本特点;培训工具:活页挂纸、彩色卡片、投影仪、白版及白版笔; 培训方法:讲解讨论角色扮演头脑风暴游戏案例研究 培训课时:4

模块二学习创业精神 培训目标:强化学员的创业意识,理解创业精神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培训工具:活页挂纸、彩色卡片、投影仪、白版及白版笔; 培训方法:讲解讨论角色扮演头脑风暴游戏案例研究 培训课时:4

模块三认识创业者特征 培训目标:帮助学生理解成功创业所需具备的个性特征 培训工具:投影仪彩色卡片白板白板笔活页挂纸纸球纸篮培训方法:讲解讨论角色扮演头脑风暴游戏案例研究 培训课时:5课时

!!! 模拟经营游戏一: 企业运营周期 简介:该游戏在有四面墙壁的培训教室中提供经营一家企业的“ 实际”经验。游戏的初衷是给 学生一个机会,让他们做出各种决定和应对这些决定带来的后果,而这一切都是他们在实际操作企业时必须要做的。因此游戏是在模拟一个真实的企业环境。 培训目标: 帮助学生在快乐的模拟经营中了解企业运营周期。 培训工具: 投影仪 彩色卡片 白板 白板笔 活页挂纸 纸球 纸篮 培训方法: 讲解 讨论 游戏 培训课时: 2课时 模块四 开发创业者能力 培训目标:使学生能够理解成功的创业者和小企业的管理所需要的关键能力与决定性因素 培训工具:投影仪 彩色卡片 白板 白板笔 活页挂纸 培训方法:讲解 讨论 角色扮演 头脑风暴 游戏 案例研究 培训课时:3

几种主要行动导向教学方法介绍

几种主要行动导向教学方法介绍 项目教学法概述 一、项目教学法的概念。 项目教学法就是在老师的指导下,将一个相对独立的项目交由学生自己处理,信息的收集、方案的设计、项目实施及最终评价、都由学生自己负责,学生通过该项目的进行,了解并把握整个过程及每一个环节中的基本要求的教学方法。一个项目是一项计划好的有固定的开始时间和结束时间的工作,项目结束后应有一件可以看到的产品。在项目教学法中,项目指以生产一件具体的、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产品为目的的任务。“给你55分钟,你可以造一座桥吗? 二、项目教学法的特点 (1)以项目为主线,注重过程.(2)问题导向。(3)产品导向.(4)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5)学生主体。(6)教师主导。(7)适合于复杂问题的分析和解决。 三、项目教学法的实施程序 1.确定项目 原则上,项目教学法中的项目要基于所有现实问题进行开发,这样的话,项目的目标和其中的任务就能与职业现实紧密联系.教师的任务是开发一个与职业工作实践密切相关的项目主题,项目中有待解决的问题应同时包含理论和实践两个元素,项目成果能够明确定义将设计的项目融入到课程教学中确保项目工作进行的空间、技术、和时间等前提条件。 项目的目标和任务应由项目所有参与人员共同确定。项目可由教师单独确定,也可由师生共同确定,也可由学生围绕教师的要求自主确定.这样能够有效激励参与人员来实施项目,并唤起所有参与人员的兴趣和参与意识。在整个教学过程一个项目又可以分为2―3个子项目或任务。有些难度较大项目提供给有能力的学生. 2。制定计划 本阶段中心任务:学生通过调研、实验和研究来搜集信息、来决策,如何具体实施完成项目计划中所确定的工作任务。教师提供相关参考资料,学生查阅相关资料,获取有关的信息,补充必要的知识和技能。

教师教学成绩评价方案

临汾一中目标任务管理 班级学生成绩、教师教学成绩有效评价 实施方案 (试行) 考试成绩的分析与评价是对教学过程进行宏观、微观调控的重要依据,只有对考试数据信息做出科学、合理的分析评价才能确保对教学过程进行有效的调控。一般对考试成绩的分 析与评价,通常采用总分排序,根据目标任务数确定总分分数线,对班级教学成绩进行评价 与管理,这样有利于目标任务的落实。对于学生单科成绩评价如果仅采用“平均分”、 “及格率”来评价,则会出现单科成绩评价与目标任务关系不明确甚至不相关的现象。要弥补这一缺陷,可以采用有效分数对教师教学成绩、班级学生成绩进行有效评价,以达到目标 任务管理的目的。 目标任务管理的基本思路为:明确各级目标任务,围绕目标任务制定管理办法、教 学策略以及针对学生个体所要采取的具体措施,让任课教师明确自己所任学科对班级目标 任务完成的影响,变关注学生的平均分为关注所完成的目标任务数,让任课教师为个别学 生成绩影响学科平均分的苦恼变为受目标任务的驱动而有明确目标进行教学。 有效评价是通过总分“有效分” 、单科“有效分”对班级学生总成绩、单科成绩进行分析比较,根据目标任务指标,对学生的学习成绩、教师的教学成绩做出具体的分析判断,以增强教学的针对性、有效性, 第1 页

减少盲目性;同时,也为学生准确判断强科、弱科及纠正偏科现象, 有效地防止出现、形成“拉腿”学科提供可靠依据。从另一个层面上 讲,通过有效分数对班级学生成绩、教师教学成绩进行有效评价,也 为教师了解学情,调整教学行为并进行合理的课堂教学设计提供更准 确的信息。 一、有效分数的确定及有效人数的统计。 通过对考试成绩分析、计算确定有效分,按年级目标任务数进行 分类统计,为目标任务评价提供数据信息。 1.总分有效分数的确定及总分有效人数: 将各学科的总分分数由高到低排序,目标任务数所对应名次的分数则为总分分数线,总分分数线的分数(以下称分数线)即为总分有效 分。分数线以上的人数即为总分有效人数。 总分有效人数的多少则反应对目标任务的贡献大小。 2.单科有效分数的确定及单科有效人数: 将总分有效分(分数线)分解到各个单科,每科的分数则为该科 的有效分。显然各单科有效分之和等于分数线的分数。单科有效分数 以上的人数即为该科有效人数。 单科有效分的含义:如果某学生单科成绩恰好为该科有效分时,该科成绩相对于他自己的总成绩来说,既没有向上“提分”、也没有向下“拉分”。单科有效人数的多少反应了对目标任务的贡献大小。 确定单科有效分的思路: (1)如果一个学生某几个学科都刚好达到相应学科的平均分,一 第2 页

基于成果导向的课程教学评估

Vocational Education 职业教育, 2019, 8(1), 24-30 Published Online January 2019 in Hans. https://www.360docs.net/doc/6713208832.html,/journal/ve https://https://www.360docs.net/doc/6713208832.html,/10.12677/ve.2019.81006 Evaluation Based on Results-Oriented Curriculum Teaching Yuan Sun, Tingjun Wang, Lei Zhang Schoo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Shanghai Dianji University, Shanghai Received: Dec. 6th, 2018; accepted: Dec. 20th, 2018; published: Dec. 27th, 2018 Abstract Based on the result-oriented objective, the content of curriculum teaching evaluation was de-sign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eaching activities and students’ learning outcomes was de-scribed. The teaching activities include teaching contents, teaching methods, homework and so on. The evaluation of the outcomes of the course-studying and the continuous improvement of the course-teaching were studied. The research results are applied to the curriculum teaching evalua-tion of application undergraduate pilot specialty in order to describe the degree of achievement of the student’s learning outcomes contributed to the student’s program outcomes. Keywords Results-Oriented, Curriculum Teaching Evaluation, Continuous Improvement, Learning Outcomes 基于成果导向的课程教学评估 孙渊,王廷军,张蕾 上海电机学院机械学院,上海 收稿日期:2018年12月6日;录用日期:2018年12月20日;发布日期:2018年12月27日 摘要 基于成果导向的目标设计了课程教学评估内容,描述了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作业等教学活动与学生学习成效的关联度,研究了课程学习成果的评价和课程教学的持续改进。研究结果可应用于应用型本科试点专业的课程教学评估,以描述学生的课程学习成果对于专业学习成效的达成度。

教师教学成绩考核办法(附表格).

教师教学成绩考核办法 为进一步推进构建“高效课堂”活动,对教师教学质量的考核进行改革,通过评价改革,客观公正评价教师教学成绩。 一、考核目的 运用科学的评价,引导教师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帮助教师发现自己成长过程中的优势和不足,发挥自己的长处弥补自己的缺陷;解放教师,从而解放学生,使新课程教学改革真正落实到实处。 二、考核内容 考核分学生考试成绩、教学常规、教研教改三大模块,实行百分量化考核,学生考试成绩:教学常规:教研教改所占的分值为40:40:20。每学期考核一次,考核结果可作为教师评先评优的依据 三、考核标准 1、学生考核成绩{40分} 学生考试成绩以期中和期末成绩的40%纳入考核。 2、教学常规{40分} (1)备课{8分}:个人认真钻研教材,熟悉教学内容,无教学知识错误{4分};集体备课保证时间{2分},积极参与讨论{2分}。 (2)教学案编写{8分}:服从备课组教学案编写分工{1分},在规定时间内拿出教学案{2分},符合要求,设计合理{3分},对组内教学案提出合理建议并采纳{2分}。 (3)课堂{20分} 教师表现:教师微笑授课,课堂气氛民主,学生积极主动,充分表现自我{2分};教学方法选择适当,课堂形式多样寓教于乐{2分};课堂体现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2分};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2分};教师主导活动时间低于学生主体活动时间{2分}。

学生方面:学生主体活动时间多于教师主导活动时间{2分};学生学习效果显著,充满自信,具有出色的语言和口头表达能力{2分};具有自主、合作、探究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2分};学生对学习有强烈的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正确的学习方法,参与率100%{2分};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2分}。 (4)教学反思{4分}:积极主动进行教学反思,反思教学过程{2分};提出整改措施{2分}。 3、教研教改考核{20分} (1)竞赛课{5分}分:A 、B、C三等,每个等级递减1分,每学期考评一次。(2)上级教研课{9分}:县级加5分,市级加9分。 (3)研讨课{6分}:学年内积极主动请教年组教师参加个人研讨课,并收到良好效果加2分/次。 四、考核方法 1、学生考试成绩考核 学生考试成绩以每学期期中、期末成绩为依据。计算方法是:学生考试成绩={期中平均分×40%+期末平均分×60%}×40%。 2、教学常规考核 学校领导小组依据教学常规考核标准,在日常巡课检查过程中,发现问题及时记录,填写在教学常规考核表中。在各项考核中,“备课、教学案编写、教学反思,”各小项一次未达标扣0.5;“课堂”中各小项未达标扣0.2分。分项分值直至扣完为止。 3、教研教改考核 竞赛课以课堂评价标准考核为依据。

如何运用成果导向教育(OBE)推动高校课程教学改革

如何运用成果导向教育(OBE)推动高校课程教学改革 一、O B E理念的提出及其内涵 成果导向教育(O u t c o me s-B a s e d Ed u c a t io n,简称O B E),有时我们又称其为结果导向教育、产出导向教育。O B E最早出现于美国和澳大利亚的基础教育改革。1981年由美国学者斯派狄(S p a d y)提出后,被认为是追求教育教学卓越的正确方向,迅速获得了广泛重视和应用。斯派狄撰写的《基于成果导向教育模式:争议与答案》一书中对此模式进行了深入研究。该书把O B E定义为“清晰地聚焦和组织教育系统,使之围绕确保学生获得在未来生活中获得实质性成功的经验。”O B E的理念推动传统教育教学系统变革和重构(见图1),强调产出/成果导向(Ou t c o me-b a s e d)的价值取向、学生中心(S t u d e n t s-c e n t e r ed)的教育理念、持续改进(C o n t in u o u s Q u a lit y I mp r o v e me n t)的质量文化;实现从以教为中心到以学为中心和从知识体系为中心到能力达成为目标的转变。

图1:基于O B E理念的教育教学系统的变革与重构 O B E与传统教育理念不同之处在于:第一,强调人人都能成功。所有学生都能在学习上获得成功,即成功学习会促进更成功的学习。第二,强调个性化评定。根据每个学生个体差异,制定个性化的评定等级,并适时进行评定,从而准确掌握学生的学习状态,对教学进行及时修正。第三,强调精熟。教学评价应以每位学生都能精熟内容为前提,不再区别学生的高低。只要给每位学生提供适宜的学习机会,他们都能达成学习成果。第四,强调绩效责任。学校比学生更应该为学习成效负责,并且需要提出具体的评价及改进的依据。第五,强调能力本位。教育应该提供学生适应未来生活的能力,教育目标应列出具体的核心能力,每一个核心能力应有明确的要求,每个要求应有详细的课程对应。 表1:基于O B E的教学与传统教学的比较

教师教学成绩量化考核方案

教师教学成绩量化考核方案 为进一步调动教师的教学积极性,提高我校的整体教学质量,更加科学、合理、全面地评估教师的教学工作。根据县教育局督导评估方案和我校实际,制定本方案。教师的教学量化考核成绩,是学校决定对教师评优、晋级、奖惩、聘任的主要依据。教师的量化考核成绩装入教师个人业务档案。 一、教师教学量化考核成绩的构成 教学考核=教学过程考核(占40%)+教学质量考核(占60%)+奖励分-应扣分。 二、教师教学过程考核项目及考评办法(基本分为40分) 过程考核由师德师风、计划总结、备课上课听课、出勤、作业批改、完成临时性工作等项目构成。考核实行扣分制,扣完为止,不计负分。教师实得过程考核量化成绩=基本分(40分)+奖励分-应扣分。扣分标准如下: 1、师德师风。凡体罚学生或变相体罚学生;有严重的师德师风问题。并造成严重负面影响且经调查属实每次扣1~12分。 2、计划总结。正式开学一周内和放假前12天分别写好各类计划总结,并按时交教导处,迟交每次扣1分,缺交每次扣2~5分,拒交每次扣8分。

3、备课。课前必须备课,具备教案的基本要素写详案,教导处每学月检查一次,并结合年级组教研组提供的平时检查情况进行考核。凡不按要求备课者,每次视情况扣3分及以下。 4、上课。教师必须不断提高课堂教学艺术,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教导处每期进行1~2次教情调查,凡满意率低于70%或家长、学生意见特别大并经调查核实属实的,每次扣1~3分。 5、听课。听课没达到规定量差一节扣1/5分,弄虚作假抄听课笔记每节扣1分。 6、出勤。教师必须准时到岗到点(含会议、集合、早晚自习等),迟到早退(以规定时间8分钟为基准,但出现安全事故责任由应到岗人员自己负责)扣1/5分,旷课扣2分,累计。 7、作业批改。以教导处、年级组、教研组检查记载为依据,每少一次扣1/5分,累计。 8、完成临时性工作。必须无条件服从学校工作安排,完成教导处、年级组、教研组、质量组交办的临时性工作。不服从者扣5分,未完成者扣2分。 9、在班务管理、学科教学、维护学校声誉、临时任务等工作中有突出贡献者(须校行政、年级组、教研组、质量组和相关人员集体讨论且公示无异议)酌情奖励1~10分。 三、教师教学质量考核办法(基本分60分)

行为导向法

【摘要】“行为导向教学法”以学生行为的积极改变为教学最终目标,通过各种自主学习型的教学模式,尤其“三三三一”模式运用到电子电工教学中,对塑造学生认知、社会、情感等方面的多维人格,提高学习兴趣、技能、综合素质等相关职业岗位能力有很大帮助。 【关键词】“三三三一”教学法;学习积极性;电子电工基本技能及学习能力 根据教育部有关专业建设和学习领域改革方面的指导精神和意见,结合“三三三一”教学模式,我校对电子电工专业的学习目标、内容、教学模式、成绩考核标准等进行了规划和建模。“三三三一”教学法模式过程分为重申目标——独自初始学习——小组交流——提问展示——教师精讲。时间分配1:13:13:13:5。 一、学习目标 我校为了适应社会用工需求,制订了以提高就业能力为导向,培养学生高素质、高技能、高社会生存为目的的课程。确定的思路是;了解企业对用工能力的明确需求——确定培养学生目标——确定学生学习、实习领域及目标——确定学习、实习领域的具体内容——确定学习、实习领域及课时安排——按照“三三三一”教学法模式过程安排组织教学——选择学生成绩评估方式——跟踪学生就业状况、发展前途,并听取协议企业的建议——及时反馈调整学习实习目标及课程。 学习目标立足电子电工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实出实用方法,培养学生的职业生存和发展能力和整体素质。 专业及知识目标:1.掌握电路的基本概念、定律及分析方法、能分析直流电路并进行等效变换。掌握电压表电流表,万用的原理的原理,并能熟练进行操作表、示波器。2.掌握电场、磁场、电容、电感、电磁感应等基本概念及应用。3.掌握三相交流电基本概念,能熟练运用其理论解决相关问题。4.掌握变压器和交流电动机原理,能安装,制作小型变压器、电动机。5.了解RCL电路瞬态过程。6.理解二极管、三极管、场效晶体管原理,能熟练分析基本组成电路。7能分析放大电路,负正反馈电路,并熟练解决相关问题。8.掌握各种直流稳牙电源、原理。9.掌握数字电路基础.基本的组合逻辑电路、集成触发器、时序逻辑电路。10.掌握数模互换的基本原理。 社会能力及素质目标:1.具有较强的集体协作意识,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心理素质。2.具有良好的表达交流与人际沟通能力。3.具有辨证思维、逻辑分析的意识,对工作及社会现象能初步正确认识,理性判断。4.具有吃苦耐劳、勇于创新的精神。 方法能力:1.具有自学意识及自学能力,对新技术新知识敏感。2.能通过各种媒体、途径查找所需资料。3.能因地致宜制定工作计划,并组织或自主实施。4.具备整体及创新意识。 5.能不断积累工作经验,从个案中寻求共性,做人生有心人。 二、教学组织模式 本模式原则上兼顾全体学生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将知识与技能隐含在工作任务中,将课堂教学活动的逻辑主线定位在实践活动中,理论知识的组合按照实践训练工作任务的相关性进行。据不同任务的特点,组合对应的技能训练和理论学习。实行情景式、任务式、板块式教学,提高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提前准备好各媒体学习资料,任务单,导学案,评价表,教学课件。整理好场地、设备,有些较难理论,可提前与学生指导、做铺垫。 我校教学上午理论,下午实践,晚自习查漏补缺或交流、发挥、预习等。做到学生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课堂气氛活而不乱,实而不死,严格按“三三三一”教学法时间分配进行,教师可随即应变调整教学目标。小组交流阶段教师指明目标、内容、问题,提问展示阶段学生展示置疑对抗激辩,教师点拨、启发、引导、管控、提升,多表扬、鼓励。做到学生大面积参与,大面积展示,大面积成功。

中学教学成绩考核方案

上仓镇初级中学教学成绩考核方案为提高我校的教学质量,特制定学校教学成绩考核方案。考核依据:六、七、八年级(九年级每学年的第一学期)期末学校统一安排的质量检测成绩为准(会考科目或中心校抽考科目则以下发成绩为准,九年级第二学期按毕业年级奖励制度考核)。教学成绩考核以三率一分总值进行计算、统计。 一、计算公式: 三率一分总值二(巩固率+优秀率+合格率)X平均分 二、各基础数据的计算方法 1、巩固率的计算方法: 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防止流失。每个学科教师都要充分发挥能动性,尽最大努力减少流失,确保每个班级的巩固率。各班以学期初定员数为准(教两个班及以上的计算总数)计算巩固率,按所得结果计算教师得分。巩固率=现有学生数今期初定员数X100% 2、优秀率计算方法: 学生学科考试成绩试卷总分100 的以85 分以上(含85 分)为优秀,试卷总分为120 分的以100 分以上(含100 分)为优秀。 优秀率二优秀人数峨有人数X100% 3、合格率考核计算方法 100 分值试卷学生成绩以60 分以上(含60 分)为合格,120 分试卷以72 分以上(含72 分)为合格,进行人数统计。 合格率=合格人数峨有人数X100% 4、平均分计算方法:

平均分二总分峨有人数X100% 三、特别说明 (1)以上基础数据(指教师每个人的巩固率、优秀率、合格率、平均分) 均由年级提供给教务处。(抽考、会考、中考除外) (2)学校学期末下发按三率一分总值排名表,人手一份,教师个人保存,做为业绩依据。 (3)中考成绩按《毕业年级奖励制度》执行。 (4)三率一分与绩效工资直接挂钩。 (5)若出现本方案之外的情况,由学校统一研究决定。

浅析行动导向教学法

浅析行动导向教学法 来源:岁月联盟作者:王英时间:2010-08-17 教学法的首要目标,同时也是最终目标是寻找并明确一种授课方式,学生在老师讲得少的情况下能学到更多的东西;学校里面噪音更少,学生不会感到无聊,不必付出无谓的努力,能获得更多的自由和愉悦以及切实的成功。 ——德国教学法的奠基人:卡门纽斯 1996年德国的一次州文化部长联席会议首次提出“要以学习领域为基本原则组织与职业相关的教学内容”。这个决议在1999年正式颁布,它要求职业学校的教学计划要按生产任务的要求组织教学,要用职业行为体系代替专业学科体系,要求职业的目标要全面包含“知识、技能和关键能力”,即培养学生的职业行动能力。要达到这种培养目标,传统的授课方式是无法得到促进和开发,因此要寻找一种新的教学方法来完成任务,确定了应用行动导向教学法来开发学生的职业行动能力。行动导向教学法是德国近几年推行的主要教育教学方法。在Gro?-Gerau职业学校这种教学方法已被不少老师采用,并且德国的有关明文规定,从上一个学年起所有老师必须采用这种教学方法。 一、职业行动能力概述 和手工业职业及其要求处于不断的变化和继续之中,尤其明显的是机械和机行业。因此对专业技术人员及其资格的要求也发生了改变,劳动力需求的结构越来越多地受到产业中服务产业的影响。一方面,服务产业自身在不断状大。另外,属于第一和第二产业的工作也将不断具备服务的性质,使得越来越多的员工从事直接与顾客打交道的工作,所以对从业人员素质的要求不断提高。以前按“需”培养学生以及让培养的学生适应“职业框架”的作法已经不能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因此开发学生关键能力已摆在首位。即培养的学生不仅会应用职业专业知识,还可以运用跨专业知识和独立面对问题,找到解决的方法。因此,职业行动能力发展成为一个包括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的多维体。(职业行动能力见图1)

中学教学成绩考核方案

上仓镇初级中学教学成绩考核方案 为提高我校的教学质量,特制定学校教学成绩考核方案。考核依据:六、七、八年级(九年级每学年的第一学期)期末学校统一安排的质量检测成绩为准(会考科目或中心校抽考科目则以下发成绩为准,九年级第二学期按毕业年级奖励制度考核)。教学成绩考核以三率一分总值进行计算、统计。 一、计算公式: 三率一分总值=(巩固率+优秀率+合格率)×平均分 二、各基础数据的计算方法 1、巩固率的计算方法: 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防止流失。每个学科教师都要充分发挥能动性,尽最大努力减少流失,确保每个班级的巩固率。各班以学期初定员数为准(教两个班及以上的计算总数)计算巩固率,按所得结果计算教师得分。巩固率=现有学生数÷学期初定员数×100% 2、优秀率计算方法: 学生学科考试成绩试卷总分100的以85分以上(含85分)为优秀,试卷总分为120分的以100分以上(含100分)为优秀。 优秀率=优秀人数÷现有人数×100% 3、合格率考核计算方法 100分值试卷学生成绩以60分以上(含60分)为合格,120分试卷以72分以上(含72分)为合格,进行人数统计。 合格率=合格人数÷现有人数×100%

4、平均分计算方法: 平均分=总分÷现有人数×100% 三、特别说明 (1)以上基础数据(指教师每个人的巩固率、优秀率、合格率、平均分) 均由年级提供给教务处。(抽考、会考、中考除外) (2)学校学期末下发按三率一分总值排名表,人手一份,教师个人保存,做为业绩依据。 (3)中考成绩按《毕业年级奖励制度》执行。 (4)三率一分与绩效工资直接挂钩。 (5)若出现本方案之外的情况,由学校统一研究决定。 永城市第六初级中学 教师教学成绩考核办法 一、指导思想 为了加强对我校教育教学工作的管理,完成教育局为我校设定的“永城争第一,全省创一流”的目标,充分调动全体任课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全面提升我校的教育教学质量,特制定本办法。教师教学成绩考核结果将作为教师评优、评先、晋职和绩效工资发放的重要依据。 二、考核内容 1、平均分:各班参与考核学生的单科分数平均值。 2、优秀率:各班优秀学生(年级参与考核学生单科成绩前30%)占班级考核学生的百分比。

导学案“行为导向”式课堂教学模式

导学案“行为导向”式课堂教学模式 一、导学案“行为导向”式课堂教学模式的内涵 导学案“行为导向”式课堂教学模式,是以“导学案”为载体,通过引导、调控“双主体”(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课堂行为,生动、自然地形成课堂流程,达成学习目标的生态课堂教学模式。其精髓,可以从师生关系、时空关系、学习内容、学习方式等四个角度概括为四句话: “主导加主体,课外加课内,教材加(导)学案,自主加合作”。其主要教学策略是理顺教与学的关系,实现教学目标的动态生成。其要领是“先学后教,以教导学,精讲点拨,当堂训练”。教师通过创设认知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欲望,给足机会,留足问题,让学生自己解决,从而最大限度地把课堂还给学生,减少无效和低效的学习行为,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 二、教学模式实施的目的 首先,改变教师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该模式是以“导学”为方法的教学活动。为此,它注重“学什么”和“怎样学”的研究,要求教师把教学研究的重心从研究教法转变到研究学法上。教师要把主要精力放在对学生学习过程的“编导”、“引导”和“指导”上,要致力于探索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的有效办法。“导学案”也不是原有教案的翻版,而是从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出发,按照从易到难,从表面到本质,从特殊到一般的认识规律,安排有目的、有层次的学习活动。课堂教学也不再是传统的知识讲解与传授,而是学习过程的编排,解决问题与方法的示范。以及思维的点拨。教师要从主演变为导演,要走下讲台,深入到学生中去,指导学法,要让学生的学习活动贯穿整个课堂。 其次,促使学生学习方式和行为发生根本性转变。导学案“行为导向”式课堂教学模式致力于引导并促进学生进行有效的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因此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自主学习能力是根本。导学案的设置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个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蓝本,学生在导学案的引领下,通过拓展时空进行自主学习,基本能解决60-70%的问题,而老师讲授的时间则相应缩短。学生由过去等待教师讲解,依靠教师灌输的学习方式转变为

(学习资料)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内涵

.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分类及内涵 “行动导向”,指学生是个体的行动者,教师是学习行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咨询者,教师不再按照传统的学科体系来传授教学内容,而是按照职业工作过程来确定学习领域,设置学习情境,组织教学。它是通过教师和学生一起确定要完成的行动项目来引导教学过程,学生通过教师的引导,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过程,使学生在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上达到统一。 行动导向教学并不是一种具体的教学方法,而是许多教学方法的集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使用某一种教学方法,也可以是多种教学方法的结合。它包括的教学方法有项目教学法、角色扮演法、模拟教学法、情境教学法、头脑风暴法、引导文教学法、卡片展示法等,在这里,主要介绍项目教学法、角色扮演法、模拟教学法、引导文教学法四种教学方法。 (一)项目教学法 项目教学法是指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 在这一过程中,教师是指导者、监督者。学生独自制定任务计划,安排组织学习行为,因此项目教学法是一种典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项目教学法是职业教育中的最高级形式,也是行动导向教学中的核心教学方法,其中所谓的“项目”就是教师布置工作任务,要生产出一个具体的,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产品,产品的类型是多种多样的,既可以是一个具体的实物,也可以是电子版物质。项目教学法一般按照“确定任务——制定计划——实施计划——检查评估”的步骤进行实施。 (二)角色扮演法 角色扮演法是教师让学生通过行动来学会处理问题的方法,在角色扮演过程中,参与者和观察者一起进入一个真实的问题情境之中,给人们提供生动的实例。教师事前先准备一些背景材料和角色,上课时让学生来分角色扮演,学生可以挑选自己喜欢的角色进行表演,这样,学生不但可以感受到自身角色的意义和价值,而且还能体会对方角色的内心感受。表演结束后,让“演员”发表看法,与“观众”一起讨论,最后教师给予归纳性总结,深化扮演效果的正效应。其具体的步骤为:团队定向;确定参与者;设计情景流程;角色扮演;讨论与评估;附加练习与讨论;总结与概括。 (三)模拟教学法 模拟教学法是一种以教学手段和教学环境为目标的行动导向型教学模式,在一种人造的情景或环境里学习某职业所需的知识、技能和能力。根据教学环境,模拟教学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模拟设备教学,一类是模拟情境教学,下面分别介绍这两种教学。

行为导向教学法操作模式的研究(论文)

行为导向教学法操作模式的研究 摘要:《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明确提出了要深化教 育教学改革,创新教育教学方法,注重学思结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帮助学生学会学习。现代教学方法有很多种,每一种方法都有 其自身的特点和适用范围,本文所探讨的主要是与职业教育的教学相关的,特别是与职业 教育中的实践教学和能力培养密切相关的现代教学方法——行为导向教学法。笔者基于职 教理论及自身的实践教学经验得出,在实践教学中实施行为导向教学法,能有效促进学生 的实操技能及综合职业能力的形成及提升。因此,文章将对行为导向教学法的操作模式、 问题与对策等内容进行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行为导向教学法操作模式问题与对策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尤其是加入WTO以后,我国已经成为世界制造业大国,技能应用型人才需求激增。这对我国的职业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职业教育的改革必将不断深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明确提出了职业教育要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教育教学方法,注重学思结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帮助学生学会学习。职业院校的培养目标对传统教学要求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职业院校培养的是应用型、技能型人才,要求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能够在生产现场熟练的运用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能主动适应批量化、大规模生产中柔性需求对技术工人的特殊要求。这种能力的获得主要是依靠实践教学而非理论教学。因此,强调实践教学是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本质要求。在职业院校的实践教学中实施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内核,以人的能力发展为本位的“行为导向教学法”,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并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一、行为导向教学法的概念界定 职业教育作为我国教育的一种类型,其实践教学体系是由目标体系、内容体系、方法体系、管理体系和条件体系构成。本文所分析的行为导向教学法属于实践教学体系中的方法体系。行为导向教学法(Handlungsorientierte Methode)是在上世纪80年代世界职业教育教学理论中涌现出的新思想,它是以创造实际工作情景,建立与劳动组织相似的学习小组,完成工作任务,解决实际问题达到工

教师教学成绩考核办法

教师成绩考核办法 为进一步推进构建“高效课堂”活动,对教师教学质量的考核进行改革,通过评价改革,客观公正评价教师教学成绩。 一、考核目的 运用科学的评价,引导教师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帮助教师发现自己成长过程中的优势和不足,发挥自己的长处弥补自己的缺陷;解放教师,从而解放学生,使新课程教学改革真正落实到实处。 二、考核内容 考核分学生考试成绩、教学常规、教研教改三大模块,实行百分量化考核,学生考试成绩:教学常规:教研教改所占的分值为40:40:20。每学期考核一次,考核结果可作为教师评先评优的依据 三、考核标准 1、学生考核成绩{40分} 学生考试成绩以期中和期末成绩的40%纳入考核。 2、教学常规{40分} (1)备课{8分}:个人认真钻研教材,熟悉教学内容,无教学知识错误{4分};集体备课保证时间{2分},积极参与讨论{2分}。 (2)教学案编写{8分}:服从备课组教学案编写分工{1分},在规定时间内拿出教学案{2分},符合要求,设计合理{3分},对组内教学案提出合理建议并采纳{2分}。 (3)课堂{20分} 教师表现:教师微笑授课,课堂气氛民主,学生积极主动,充分表现

自我{2分};教学方法选择适当,课堂形式多样寓教于乐{2分};课堂体现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2分};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2分};教师主导活动时间低于学生主体活动时间{2分}。 学生方面:学生主体活动时间多于教师主导活动时间{2分};学生学习效果显著,充满自信,具有出色的语言和口头表达能力{2分};具有自主、合作、探究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2分};学生对学习有强烈的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正确的学习方法,参与率100%{2分};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2分}。 (4)教学反思{4分}:积极主动进行教学反思,反思教学过程{2分};提出整改措施{2分}。 3、教研教改考核{20分} (1)竞赛课{5分}分:A 、B、C三等,每个等级递减1分,每学期考评一次。 (2)上级教研课{9分}:县级加5分,市级加9分。 (3)研讨课{6分}:学年内积极主动请教年组教师参加个人研讨课,并收到良好效果加2分/次。 四、考核方法 1、学生考试成绩考核 学生考试成绩以每学期期中、期末成绩为依据。计算方法是:学生考试成绩={期中平均分×40%+期末平均分×60%}×40%。 2、教学常规考核 学校领导小组依据教学常规考核标准,在日常巡课检查过程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