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筝调律
十三弦古筝的调音方法有哪些

十三弦古筝的调音方法有哪些古筝属于非固定音高乐器。
随着演奏者在弹奏过程对弦施加的作用力以及气温、湿度、外力等因素的影响,古筝弦常出现“跑音”的现象。
因此严格来说,每次演奏前都需要对弦进行调音那么十三弦古筝的调音方法有哪些呢?接下来小编为大家介绍十三弦古筝的调音方法有哪些,一起来看看吧!十三弦古筝的调音方法(一)、依照弦序找出第八根有颜色的弦,运用标准发音器,小字一组a1音作为标准音,通过扳手和弦轴把音调准,此凌晨也就是简谱D 调中的5音。
也可通过筝码向前岳山方向移动使音升高,筝码向相反方向移动使音降低来调准弦音。
但移位时,琴码要避免直接与面板磨擦,否则会造成码脚不稳,反而影响音准。
(二)、依照弦序在十三根有颜色的弦上定出与a1同名的八度和音——a音,此音也就是简谱D调中的5音。
(三)、从5音唱上行四度音1,依照弦序在第十一根弦上定出d1音,此音也就是简谱D调中的1音。
(四)依照弦序在第十根弦上定出5音的上行五度音2,此音也就是简谱D调中的2音。
(五)依照弦序在第十二根弦上定出5音的上行二度音6,此音也就是简谱D调中的6音。
(六)依照弦序在第九根弦上定出6音的上行五度音3,此音也就是简谱D调中的3音。
(七)反复唱准、听准五声音阶“5 6 1 2 3 5”或“5 3 2 1 6 5”,调准各音程之间的音程关系。
(八)、用八度循环调弦法,调出D调五声音阶高音组、低音组及倍低音组各弦音。
调音时,对于音程的判别,是依靠耳朵听觉的敏锐来决定的。
调音对弦时,必须等一个音的余音结束再弹第二个音。
如对八度音5—5,当确立5是a1音时,在弹完5音后,等余音消失,再弹高八度5音,若两个音的余音比较一致,才算定准了。
古筝的定弦和音域是怎么确定的定弦是指把弦定到一定的音高位置,定弦的音高标准可借鉴固定音高乐器如钢琴、手风琴、口琴或者音叉等作为定弦的依据。
古筝是以我国传统的五声音阶:宫商角徵羽(即12356)的顺序定弦的。
分分钟让你学会给古筝校音调弦~

分分钟让你学会给古筝校音调弦~一、安装电池取两节7号电池,安装在校音器的后盖,注意区分正负极,很多校音器都是通过飞机运输到全国各地的,安检的时候是不允许配备电池的,所以需要大家购买。
二、设置校音器校音之前需要设置一下校音器,首先长按中间的开关按钮2秒以上,校音器就打开了,这个按钮和家里的电视遥控器的标志一样,连续按动最右边的调试按钮,校音器左下角就会有不同的字母出现,那是在选择调式,我们刚刚学古筝,一般都是选择D调,连续按动手动/自动按钮,左下角就会有自动和手动切换,建议初学者选择手动模式。
在自动模式下,按动上下箭头按钮,校音器右下角的赫兹数就会有变化,我们需要设置成440就好了,在手动状态下,按动上下箭头按钮,屏幕中间的数字就会在1—21中间转换,后面还有一个字母,那是自动生成的音名,不需要管它。
因为我们刚刚开始学习校音,所以我们首先需要从第8弦开始调试,在手动状态下,连续按动上下箭头,中间显示为8A 的时候,就表示对应古筝上从细往粗数的第8弦,这样校音器就设置好了,我们就可以开始古筝的第8弦校音啦~三、古筝的校音首先取出扳手,然后打开古筝大头的校音盒,找到第八根弦钉,将扳手套在弦钉上,左手在8号琴弦上轻轻地拨一下,如果是左边得红灯亮,那就表示音偏低,需要调紧琴弦。
如果是右边的红灯亮,那就表示音偏高,需要调松琴弦,松和紧的幅度都不要太大,如果是中间的绿灯亮了,那就表示8号琴弦的音就校准啦~然后给9号琴弦校音,按动一下向上的按钮,屏幕中间的数字救显示为9F,需要在9号琴弦拨弦,根据指示灯的提示就知道需要松弦还是紧弦啦!调试好9到21弦以后,我们再从7弦开始向1弦逐个校音~校音的时候有三个注意事项:1、松和紧的幅度不要过大;2、在琴弦上拨弦,最好使用玳瑁指甲拨弦;3、新的古筝经常需要校音,建议每次练习之前首先将音校准,时间长了,我们就会有一双懂音乐的耳朵啦~。
古筝演奏中常用的调有哪些

古筝演奏中常用的调有哪些古筝是中国传统的乐器之一,喜爱古筝的小伙伴不计其数,大家知道古筝常用的调有哪些么?下面是小编为你整理的相关知识,希望对大家有帮助!古筝常用的调虽然D调是古筝最常用的调,但随着演奏技术的提高和音乐表现的需要,还经常会涉及其他的调,较常用的调依次排列为:D——G——C——F——bB——A——E。
其转调方法是将某个筝码往右或者往左移动。
使其升高或者降低半音就可以了。
具体如下:(1)G调:在D调的基础上将所有D调的“3”音筝码往右移高半音。
(2)C调:在G调的基础上将所有G调的“3”音筝码往右移高半音。
(3)F调:在C调的基础上将所有C调的“3”音筝码往右移高半音。
(4)bB调:在F调的基础上将所有F调的“3”音筝码往右移高半音。
(5)A调:在D调的基础上将所有D调的“1”音筝码往左移低半音。
(6)E调:在A调的基础上将所有A调的“1”音筝码往左移低半音。
正确的古筝弹奏姿势古筝的演奏姿势分为坐式、立式、盘式、跪式,随着当代新民乐舞台演绎的需要,古筝有时也采用立式,但最普遍的是采用坐式。
由于流派的不同,筝的放置位置、筝架、琴凳也不同。
有的用琴桌式筝架,有的用类似人字形的筝架,还有的就放在腿上演奏。
坐式演奏时,筝放置在筝架上,高的筝架紧挨着筝首下方的突出部位放置,矮的筝架与筝尾S形的底部重叠,同时注意筝架要放正,以免因筝晃动而影响演奏。
琴凳离筝体要近,尤其弹奏宽大的、弦数多的筝.一般身体前侧距筝体大约有六厘米至十厘米,应坐在靠近前岳山的位置上,坐的高低位置,应以方便演奏,便于充分发挥技巧为原则。
身体离前岳山过远,将使右手演奏困难,影响对触弦的控制;离前岳山过近,左手按弦困难,右手拨弦不方便;坐的位置过高时,上身容易前倾;坐的位置过低时,容易造成手臂及肩膀肌肉紧张。
琴凳置筝的右侧(即靠近筝首处)。
琴凳和筝架的高度应适合演奏者的身高比例,即坐在琴凳上时,在手臂自然放松的前提下.曲肘能置于筝弦上,高度以演奏者的腰与筝柱头平行为佳,演奏者的腿能自如伸展于筝架内为适。
d调古筝调音对照表

d调古筝调音对照表
古筝是中国传统乐器,拥有丰富而灵动的音乐性,被广泛地用于中国古典音乐中。
古筝一般以五调乐曲作为基本体,其中d调是最常见的调式,几乎每一支古典古筝曲目都会以d调为基础。
d调古筝调音对照表可以帮助古筝初学者了解和记住d调古筝的调式,进而更好地演奏古筝歌曲。
以下是d调古筝调音对照表:
1.第一弦d调:1-2-3-4-5-6-7-8
2.第二弦d调:1-2-3-4-5-7-6
3.第三弦d调:1-2-3-4-5-7-8
4.第四弦d调:1-2-3-4-5-8-7
5.第五弦d调:1-2-3-4-5-8-6
d调古筝调音对照表的演奏方法主要是根据其中的每个调式进行弹奏,每个调式的音符数量均不相同,演奏者可以根据调式的不同,按照自己的喜好,进行和谐处理,以完善曲子的演奏效果。
在演奏古筝曲子时,演奏者需要根据调式,严格按照调音对照表来演奏,并且要注意变调把握,以便让歌曲流动自然,达到最佳的演奏效果。
同时,古筝演奏者须熟练掌握各种古典曲目中的d调表示,以便在演奏曲子时能够自由转换,使曲子更加完美。
d调古筝调音对照表的使用,可以帮助古筝演奏者更轻松地驾驭古筝,使古筝演奏者能够更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情感,使古筝演奏更加抒情优美。
古筝演奏不仅可以掌握技巧,更重要的是培养对音乐的觉知,充分发挥古筝曲子的优美,才能达到最佳演奏效果。
因此,古筝初学者在学习演奏曲子的同时,认真研究d调古筝调音对照表,熟悉调式,可以帮助理解古筝曲子,掌握技巧,在演奏中更加自信,从而表现出最美的古筝演奏效果。
古筝琴弦调音流程

古筝琴弦调音流程古筝是一种古老而优美的乐器,其琴弦的调音是保证演奏音乐的美妙与和谐的重要一环。
本文将详细介绍古筝琴弦调音的流程。
一、准备工作在开始调音之前,我们需要准备一些必要的工具:一个调音器、一个音叉、一块软布、一把小钳子。
二、检查琴弦状态在调音之前,我们需要检查琴弦的状态,确保它们是干净和完好无损的。
使用软布轻轻地擦拭琴弦,去除沉积物和灰尘。
如果发现有损坏或老化的琴弦,我们需要及时更换它们,以保证音质的稳定和琴弦的寿命。
三、调整第一弦开始调音前,我们需要先确定古筝的演奏调律方式,这取决于个人的喜好和演奏需求。
通常,古筝有两种常用的调律方式:宫调和律调。
在宫调中,第一弦调为C;在律调中,第一弦调为A。
以宫调为例,我们先用调音器或音叉调准A音,然后将琴弦轻轻拽起,使其发出正确的音高。
使用小钳子在琴桥上细微调整琴弦的紧度,直到它与标准的音高完全一致。
务必小心谨慎地调整,避免用力过猛导致琴弦断裂。
四、调整其余琴弦在第一弦调好后,我们可以用它作为参照来调整其他的琴弦。
第二弦可以通过弹奏第五品(相对于第一弦)来调音。
将第一弦的第五品与音叉或调音器的相应音高进行比对,并分别调整琴弦的紧度,使其与标准音高保持一致。
接下来,依此方法,用第二弦第五品参照来调整第三弦,第三弦第五品参照来调整第四弦,以此类推。
五、再次检查与微调当所有的琴弦都调好后,我们需要再次检查它们的音高。
使用音叉或调音器,确保每一根琴弦都与相应的标准音高完全一致。
若发现任何微小的差异,我们可以用小钳子轻轻地调整琴桥上琴弦的紧度,使其音高与标准完全匹配。
六、调弦顺序在调音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根据调弦顺序的要求进行操作,以确保琴弦稳定地滑动到正确的位置。
通常,古筝的调弦顺序是由外向内调弦,即从第一弦到最后一弦。
这样做可以减少调节琴弦对其他早已调好的琴弦产生的干扰。
七、保养琴弦一旦调音完成,我们还需要注意保养琴弦,以延长它们的使用寿命。
在演奏前后使用软布擦拭琴弦,避免久放或长时间不用,以免产生弦压偏差。
古筝调弦的方法与技巧介绍

古筝调弦的方法与技巧介绍学习古筝要怎么调弦呢?古筝调弦有哪些方法?下面小编跟大家分享古筝调弦的方法,希望对于大家学习古琴演奏有所帮助!古筝调弦方法1、F调定弦弦式调弦方法:又称“正调”。
前面已有,略。
古代称谓:宫调、仲吕均、黄钟调等。
代表曲目:《平沙落雁》、《梅花三弄》、《流水》、《渔樵问答》、《渔歌》、《神人畅》等另:有一部分C调调性的乐曲,如《碣石调·幽兰》、《醉渔唱晚》、《龙翔操》、《忆故人》等乐曲也都用此种弦式弹奏,惯称“借调”。
2、C调定弦弦式(慢三弦定弦)调弦方法:又称“慢三弦”调。
即将F调弦式的三弦F音降低一个小二度为E音。
泛音校弦法:五5------------------三4 同音相和。
古代称谓:慢角调、角调、黄钟均、林钟调、黄钟宫调等。
代表曲目:《风雷引》、《凤求凰》等。
3、降B调定弦弦式(紧五弦定弦)调弦方法:惯称“紧五弦”。
即将F调弦式的五弦升高一个小二度。
泛音校弦法:三4-------------------五5 同音相和。
古代称谓:蕤宾调、徽调、无射调、仲吕调、金羽调等。
代表曲目:《潇湘水云》、《阳关三叠》、《欸乃》等。
4、降E调定弦弦式(紧二五七弦定弦)调弦方法:惯称“紧二五七弦”调。
即将F调弦式二、五、七弦各升高一个小二度。
泛音校弦法:依次三4----------- 五5; 五4---------七5; 五7---------二5 同音相和。
古代称谓:清商调、商调、夹钟调、无射调、小碧玉调、姑洗调等。
代表曲目:《捣衣》、《秋鸿》等。
5、D调定弦弦式(慢一三四六弦定弦)调弦方法:惯称“慢一三四六弦定弦”调。
即将F调弦式一、三、四、六弦各降低一个小二度。
泛音校弦法:三5-------一4;一5--------四7;四4---------六5 同音相和。
代表曲目:与降E调弦式曲目相同。
此弦式是降E调定弦的另一种方式。
6、G调定弦弦式(慢一三六定弦)调弦方法:惯称“慢一三六弦”调。
浅谈古筝的调律

浅谈古筝的调律俗话说:“扬琴好学弦难定”。
不仅扬琴,古筝亦是如此。
不少古筝演奏者,在演奏水平、音乐听觉的分辨能力达到一定高度后会突然发现:无论他们怎样调,都无法把古筝所有的弦音“完全”调准。
这是怎么回事呢?怎样才能把古筝弦调准呢?我们知道,古筝和扬琴一样,同属于一弦一音的繁弦乐器。
琴弦多,需要调的弦也就多,费时费力自然难免。
然而,这仅仅是一个表面现象。
实际上,古筝和扬琴的调音困难,主要缘于律制方面的原因。
通欲的讲:律制,就是关于音律的制度或体制。
世界上现存的律制有很多种,而我们平常所接触到的,一般来讲,只有五度相生律、纯律以及十二平均律等几种常见律制。
由于不同律制之间存在的差异。
世界上现存的律制有很多种,而我们平常所接触到的,一般来讲,只有五度相生律、纯律以及十二平均律等几种常见律制。
由于不同律制之间存在的差异,当我们从同一个标准音出发,根据不同律制的生律方法进行调弦时,所调出的各个音级的音度并不完全相同甚至大相径庭。
我们的听觉习惯在不同的条件下听辨音程时,对诸如纯八度、纯五度、纯四度、大三度、小三度、小二度等音程具有着不同的标准和要求。
而每一种律制所产生的音律,都只能有个别或部分音程可以满足我们的听觉要求,因此迄今为止,尚没有一种律制能够完全符合我们的听觉对所有音程的标准和要求。
也就是说,无论我们采用哪一种律制来调古筝,均不能使每一个音程听起来都协和、都好听。
由此,就不难看出古筝调律难的原因了。
笔者自幼随自己的老师——父亲——赵曼琴先生学习古筝演奏,同时也受到了其古筝理论的影响,故对古筝的调弦方法略知一二。
一得之愚,不敢私之,仅借此机会,将自己学到的点滴调弦知识和个人体会作以总结、介绍,以飨读者。
各种律制的生律与调弦方法一、十二平均律(一)、十二平均律的生律方法十二平均律是一种人工律制,最早由我国河南沁阳的朱载堉于1584年所发明。
具体方法是将八度分为十二个均等的半音,使任意两个半音的音程值均为2的12次方根。
古筝基本调弦的方法步骤是如何的

古筝基本调弦的方法步骤是如何的调弦是学习古筝的基本,不少初学者不知道古筝应该如何调弦,下面小编跟大家讲解古筝调弦的方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古筝的调弦方法第一步,先把四条有色弦根据标准音叉调准。
在21弦S型筝上,第四、第九、第十四、第十九等四条弦都是带色的,分别表示为A、a、a1、a2等四个音,也就是D调的5、5、5、5等四个音。
第九弦的a 音应与音叉上的标准音a相同,所以首先要把第九弦定成与音叉a一样的音高。
这样就可以第九弦a音为标准,根据上下八度关系再顺序把A、a1、a2等音弦调准。
第二步,按照五声音阶先定好5—5这个音区内的各个音,再以这个音区为标准,根据八度关系从低到高把5—1音区内各个音调准,然后又从高到低把5—1这音区的各个音调准。
最后从最低音到最高音,又从最高音到最低音顺着音阶往返检查一遍,直至感到声音全部正确和谐为止。
一般情况下,至此调弦工作就算已完成。
但为确保调音更准确,还可以同时采取和音调弦法。
其做法是:先以5为标准上行五度调好2,再从2下行四度调好6,从6上行五度调3,又从5上行八度调好5,再从5下行五度调好1。
至此5—5一组音就全部调好了。
最后以这组音为标准,根据八度关系把其他各组音全部调准。
如果古筝上定的音不是D调而是G调,此时第九弦a就是G调的2,调弦时仍用此音为基音下行五度定好5音,从5音上行八度定好5音,又从5音下行五度定好1音,再从2音下行四度定好6音,从6音上行五度定好3音。
至此从5到5一组就全部调好了,再用这组音为标准按上下八度关系定好其他所以的音。
总之,调弦时先要根据音叉好A、a、a1、a2等四条弦,再以第九弦a音为基音,按上下行四度、五度或八度定好其他各音,如此调弦就能做到又快又准。
古筝泛音调弦法古筝的泛音调弦法常见到一些古筝演奏者调弦不得要领和马虎从事的现象。
其结果是各弦八度之间调得很协和,而各音级之间的关系却显得混乱,使得演奏的音乐由于音不准而大为逊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音律和律制乐音体系中各音的绝对准确高度及其相互关系叫做音律。
规定音律的方法叫做律制。
目前为大家所熟知的律制有“纯律”、“五度相生律”、“十二平均律”三种。
古筝所采用的律制是“十二平均律”或“五度相生律”。
为了更好的了解这两个律制,我们分别介绍它们的生律要素、特点及其在应用中的关系。
第一,十二平均律。
十二平均律就是将一个纯八度分成振动数比值相等的十二个半音(即将八度分成十二个均等的半音),两个半音等于一个全音。
十二平均律也叫等比律。
它的生律办法是用12次(十二平均)开方,求得半音频率比值。
如:设基频为1,八度即为2。
=1.0594631……这个1.0594631就是十二平均律半音之间的频率比值。
根据半音频率比值,可求出各音的频率。
例如:已知a1的频率为440HZ (次/秒),那么#a1的频率是多少呢?#a1的频率=440×1.0594631=466.16376。
按照这个办法依此类推便可求得其它各律的频率。
由于十二平均律是用数学计算方法求得各律,人为的调整了各律音阶的关系,使得各音之间(八度除外)频率的比值多半不是整倍数,所以在某种意义上说,他破坏了它律所固有的协和性,因此有人称其为“人工律”、“不准律”。
但是,平均律与其它各律之间的这一点微小差别,在各音响上是一般听觉难以听出的,也就是说这种不准律是人们的感觉可以接受的。
因此,十二平均律是被实践证明较为科学的律制。
它的最大优点是各个半音之间的振动比值均等,或者叫做等程音级(#C=b D、#A=b B),这样就可以自由转调,不会因转调而出现音不准的现象。
古筝作为伴奏乐器,特别是合奏乐器是按十二平均律调律的。
第二,五度相生律。
五度相生律是根据复合音泛音列的第二分音和第三分音的纯五度关系确定音律的一种律制,它以某一音为基础,向上推进一纯五度,产生一律,再由此一律向上推进一纯五度,又生一律,依次连生十二次,将这十二个音转位到一个八度音程范围之内,即可得十二音律。
例如:上行c-g-d-a-e-b-#f-#c-#g-#d-b b-f-c如从某音开始依次向下按纯五度推进十二次,同样也可以得十二音律。
例如:下行:c-f-b b-#d-#g-#c-#f-b-e-a-d-g-c根据五度相生律所定出的七个基本音级间的音高关系,和十二平均律中七个基本音级的音高关系是不同的。
虽然EF、BC之间为半音,但比十二平均律中的半音要小。
其余相邻两音级之间虽然为全音,但比十二平均律中的全音要大。
这种音高的差异就是由于定律方法的不同而产生的。
总之,五度相生律以复合音的第二分音和第三分音为基础,按照纯五度(3:2)关系连续相生而得(与我国古代管仲提出的“三分损益法”是一致的),它的生律计算办法是:某音频×3/2=上方纯五度的音频;某音频×3/4=下方纯四度的音频。
由于五度相生律是以纯五度定律的,因此在音的先后结合上自然协调,适合于单声音乐。
古筝作为独奏(齐奏)乐器也可以按五度相生律调律的。
(下略)为了便于大家快速掌握古筝调律技术,这里我们主要以十二平均律作为常用律制来介绍古筝的调律。
第二节怎样把音调准要学会给古筝调律,首先要有良好的听力训练。
因为这项工作主要是凭借于听觉来实现的,凭听觉辨别音高,凭听觉辨别音程,凭听觉辨别音准。
所谓音准,对古筝调律来说仅有两个意思:一是用标准音A音音叉(或调音器)检查古筝上a1音的音高是否准确;二是检查古筝各音之间的音程关系是否正确。
为了把音调准,要在不断地实践中使自己从听觉上具备两个方面的基本功。
第一,要学会听音程。
古筝调律的常用音程是纯一度(同度)、纯八度、纯五度、纯四度。
对于这几种音程,除了从理论上懂得它们的特征外,更重要的是从听觉上掌握它们的音响特点。
一般来说,听同度、八度较容易,而听四度、五度就较难。
这要求在意识上有一个五度或四度音程的观念。
要做到这点,必须反复不断地练习,掌握、提高听辨每一种音程的能力。
练习时,最好以某种固定音高乐器(如钢琴、电子琴等)为准,在掌握某音实际音高后,再在非固定音高的某种弓弦乐器上演奏这几种音程。
这种练习对初学者掌握音程关系十分有效,也非常必要。
第二,可以借鉴调钢琴的办法,学会听“拍音”。
拍音即两个振幅大致相同。
频率相近的音波合成后发生的周期性的强弱变化,这种现象我们称之“拍”,它的声音就叫“拍音”。
拍音现象用通俗的话说,就是声音的强弱听起来像均匀推移起伏的波浪音,而纯正谐和(准确)的声音是“直”的。
拍音的多少随着频率差的增减而变化,调律者就是凭借这种拍音现象及其变化来判断音是否准确。
以八度为例,由于八度比值1:2(即低的振动1次,而高的振动2次,两音准确既无“拍音”。
如两根弦有一弦准确另一弦低了,那么要向外(身体面对方向)扭扳子,将低的这根弦拉紧,使声音升高,当两根弦的振频差逐渐减小,拍音就随之由多变少、由快变慢。
当两音的频率相等(比值相融)时,频率差不存在了,拍音也就消失了,音也就调准了。
这时如继续向外扭扳子,音就会超高,拍音又出现,就需要重新调回来,直到音准为止。
古筝调律还用纯五度、纯四度调音。
在两个乐音同时发音,其泛音彼此接近时也会发生拍音的现象。
纯五度的频率比是2:3,纯四度的频率比为3:4.。
拍音就是分别在它们的第二与第三泛音和第三与第四泛音的倍频差上形成和表现出来的,只有当两个乐音的倍频差即每秒钟一个拍音时,它们才是准确的纯五度或纯四度关系。
(下略)综上所述,调律时要先听音程后听拍音,音程和拍音相结合,从拍音变化当中,抓住最恰当的时机定音,音就调准了。
但是平均律的纯五度、纯四度与我们上面说的无拍音的纯五度、纯四度并不一样(我们后面将要详谈)。
可是也只有把纯五度、纯四度调的十分纯正吻合,即做到能够自由的消除拍音之后,才能为进一步学会利用拍音调整十二平均律的纯四度、纯五度打下基础,进而学好调准古筝的全部音律。
古筝的“拍音”在调律实践中听起来没有象钢琴、竖琴那样清晰,因此更要下功夫刻苦练习、反复认真地练习才能运用自如。
第三节古筝的弦序、码位与定弦古筝的弦序即筝弦排列的顺序。
现行古筝的弦序有两种。
第一种是以弦最细、音最高,最靠近演奏者身体称为里侧的一根弦为第一弦,向外依次称为第二弦、第三弦、第四弦……另一种是与古琴弦序排列相似,以弦最粗、音最低,最远离演奏者身体称为外侧的一根弦为第一弦,向内依次称为第二弦、第三弦、第四弦……。
为统一大家对弦序的认识,便于对以下内容的理解,本教程现仅以21弦筝为例,以第一种弦序排列方式为标准介绍古筝的码位与定弦。
所谓古筝的码位就是筝码在筝板面上的具体位置。
筝,为每根弦有一个筝码(音柱或雁柱),用以调节弦长和固定音高,码位包含两层意思:一是就里外位置而言。
正确的位置应放在前后岳山置弦两点所构成的一条直线上,即前岳山置弦点与筝码、后岳山置弦点“三点连一线”,否则筝码在弹奏时容易受筝弦张力的影响产生移动,造成音准误差,特别是低音区更易出现筝码在筝面板上错动出现噪音;二是就左右位置而言。
究竟应放在什么位置,目前全国各地尚未统一,但基本上都认为筝码排列应以有助于弦的振动和方便按弦为原则。
筝码间的距离应该是低音间距宽,高音间距窄,整个筝码间距是从低音至高音由宽到窄的过渡,其排列犹如一字形飞翔的雁群列队,被称为“筝排雁柱”。
就目前广为普及的二十一弦筝为例,在130多厘米长的筝面上,一般第二十一弦的筝码距后岳山应是40至45厘米左右,第一弦的筝码距前岳山13至15厘米左右(幼儿可选择13厘米左右,成人可选择15厘米左右)。
各码的具体排位与码距(筝码与前岳山的距离)以成年人用D调筝为例介绍如下:第一弦筝码与前岳山距离15CM、第二码18CM、第三码20CM、第四码23.5CM、第五码25.5CM、第六码27.5CM、第七码32CM、第八码34CM、第九码39CM、第十码42CM、第十一码45CM、第十二码50CM、第十三码53CM、第十四码58.5CM、第十五码61.5CM、第十六码65CM、第十七码71CM、第十八码74CM、第十九码81CM、第二十码85CM、第二十一码90CM。
以上仅为参考数据,不同的筝可以根据各自不同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
古筝的定弦法自古以来非常丰富,并在民间流行甚广。
但目前大多数筝乐都是采用中国传统定弦法,通常以宫、商、角、徵、羽(即简谱唱名1、2、3、5、6)的五声音阶及其不同音区的重复排列定弦。
由此可以得出五种基本定弦法(以现在普遍使用的二十一弦筝最高音d3最低音D为例)即:D宫、D商、D角、D徵、D羽定弦法。
以D宫定弦法为例定弦如下:(见图一《二十一弦D调筝弦序及音高》)第二十一弦定为D音(大字组D简谱记为)、第二十弦定为E音(大字组E简谱记为)、第十九弦定为#F音(大字组升F 简谱记为)、第十八弦定为A音(大字组A简谱记为)、第十七弦定为B音(大字组B简谱记为)、其它音区依此重复排列至第一弦定为d3(小字三组d简谱记为 )。
(图一略)说明:古筝的定弦法较多,图一所列的为中国传统五声音阶,D宫定弦法。
其它D徵、D商、D羽、D角定弦法参照图二《古筝常用调转调(移码)对照表》,按五声调近关系调转换法,只需改变其宫音或角音即可完成其五声音阶的转换。
如:D宫调的五声音阶转换成D徵调(或称G宫调)音阶,只需将D 调的角音“#f”升高半音变成G调的宫音“g”,五声音阶转换即完成,反之亦然。
其它近关系调定弦以此类推。
在转换调音时,除了用扳手松紧弦轴把音调准外,还可以通过移动筝码调音。
筝码向前岳山方向移动音就升高,反之音就降低。
用这种方法调整个别音准时,要避免筝码与面板的直接“硬”磨擦,否则会造成面板或码脚的损伤,使筝码与面板的接触不稳出现噪音和影响音准。
(图二略)说明:古筝常用近关系调音阶的转换除同宫系统(音阶不用转换)外,其它各调音阶只需改变其“宫”音或“角”音即可完成其五声音阶的转换。
四节标准音和五、八度循环调律法古筝调律开始的第一个音称为“标准音”。
世界各国通用的标准音是小字一组“A”(a1 = 440次/秒),古筝也以此为标准音(但有时为了演奏方便可以调的略高一些,以适应伴奏或合奏)。
以二十一弦D调筝为例,一般先用标准音叉或定音器定标准音a1(第八弦),再调低八度的a音(第十三弦)和A音(第十八弦)与a2音(第三弦)。
然后运用五、八度循环调律法调音。
具体方法:用a1音定出上方五度的e2 音(第五弦),A 音(第十八弦)定出e1音(第十五弦),并用e1和e2的八度和音来校音;e音定出E音(第二十弦)。
再定出e1音上方五度的b1音(第七弦),e2音定出b2(第二弦)并用b1和b2的八度和音来校音;E音定出B音(第十七弦),e音定出b 音,并用B和b的八度和音来校音。
以此类推,调出其它各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