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北派古筝的艺术风格及特点

合集下载

谈古筝表演艺术的古典美

谈古筝表演艺术的古典美

谈古筝表演艺术的古典美古筝表演艺术源远流长,有着悠久的历史。

古筝作为中国乐器家族中的璀璨明珠,以其独特的音色和精湛的技巧,成为了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代表之一。

古筝表演艺术以其古典美而闻名于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古筝表演艺术的古典美体现在多个方面。

首先是在音色上的表现。

古筝的音色纯净、悠扬,能够表达出深厚的情感和美感。

尤其是在演奏技巧娴熟的筝手们的手中,古筝发出的音色更加动人,令人陶醉其中。

无论是高亢激昂的快速演奏,还是细腻柔美的慢板演奏,古筝的音色都能给观众带来深深的震撼和感动,这种独特的音色美成为了古筝表演艺术的一大特色。

在演奏技巧上,古筝表演艺术的古典美体现在筝手们娴熟的技艺和精湛的演奏中。

古筝的弦数虽然只有21根,但筝手们可以通过不同的演奏方法,运用双手的指法,弹奏出丰富多样的乐章和音符。

筝手们通过灵巧的指法和独特的弹奏技巧,能够表达出各种不同的音乐效果,如飞扬奔放、潇洒自如、温柔婉转等。

而这种技艺和演奏上的精湛,需要长时间的学习和实践,以及不断的琴艺修养,才能够达到这种境界。

古筝的演奏技巧也成为了古筝表演艺术的古典美的重要体现。

古筝表演艺术的古典美还体现在演奏形式和曲目的选择上。

古筝演奏的方式多样,有独奏、重奏、伴奏等形式。

而且,古筝能够演奏的曲目种类也非常丰富,包括古曲、现代曲、民乐曲等。

这些曲目不仅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和丰富的音乐内涵,还具有各自的表达方式和观赏价值。

古筝表演艺术通过选择合适的演奏形式和曲目,能够给观众带来丰富的艺术享受和审美体验,展现出古典美的魅力。

古筝表演艺术的古典美还体现在演奏者的造型和仪态上。

古筝演奏者穿着华丽的传统服装,面带微笑,端坐于演奏位置上,手握筝杆,精神抖擞地演奏着美妙的音乐。

他们的优雅仪态和专注的神情,使得古筝表演艺术在观众眼中更加典雅高贵,充满了古典美的韵味。

古筝表演艺术的古典美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是中国音乐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北方地域文化对北派筝乐的影响

北方地域文化对北派筝乐的影响

北方地域文化对北派筝乐的影响
【摘要】:筝是我国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在漫长的传播发展过程中,受到不同地域环境、语言文化、民俗民风及地方本土音乐等因素的影响,我国的古筝艺术呈现出各不相同的风格特征,地方流派的形成标志着各地方筝乐的发展成熟。

这些具有浓郁地域特色的地方流派受到地方文化的孕育滋养,直观的反映出了当地的地域文化特点及人民生活状态。

文化与音乐紧密联系,相辅相成。

如今,古筝的发展为人瞩目,各个流派如繁花一样竞相争艳。

我们在古筝学习中,除了要掌握娴熟精湛的演奏技巧,对古筝文化底蕴的学习也不可或缺。

本文以北方各筝派为例,从地域环境、语言文化、民俗民风及本土音乐四个方面入手,论述了这些因素对筝派风格形成的影响。

以求将表演艺术与文化内涵更好的结合在一起。

【关键词】:北方筝派风格特征地域文化
【学位授予单位】:山西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J632.32
【目录】:中文摘要6-7ABSTRACT7-8引言8-9第一章筝派概述9-121.1筝派综述91.2真秦之声——陕西筝派9-101.3齐鲁音韵——山东筝派101.4中州古调——河南筝派10-12第二章影响筝派风格的
主要因素12-182.1地域环境对筝派形成的影响12-132.2语言文化对筝派形成的影响13-142.3民俗民风对筝派形成的影响14-152.4地方音乐对筝派形成的影响15-18结语18-19参考文献19-20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20-21致谢21-22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22-24 本论文购买请联系页眉网站。

浅析我国不同筝派的艺术特点

浅析我国不同筝派的艺术特点
黄 河之 声
2 0 1 5 年第l 3 期
浅 析 我 国 不 同筝 派 的 艺 术 特 点
张 雅 静
( 衡水学 院音 乐学院,河 北 衡水 0 5 3 0 0 0 )
摘 要: 古筝 作为我 国具有 代表性 的传统 乐器之 一 ,有着 非常悠 久的历 史 。早在 春秋 时期 ,古筝就在 “ 秦地 ”广为盛
音乐 的精 髓进行 了艺术融合 ,呈 现出了不同艺术魅力的流派 。 与 其他 传 统 的 民族 乐 器 一样 ,古 筝 的作 品 也是 传统 的 五声 调 式及 调性 ,但有 非常不 同的一 点是 古筝 的左手 演奏 ,也可 以演 奏出 偏音 ,使传 统的 五声调式 更加 的具 有音乐表 现力 ,使 古筝 曲 多特殊 的音效 ,这 也是
和情趣 ,韵律十足 。潮州筝派 主要集 中在广东 的潮 州一带 ,是典型
的南方音 乐的代表 。潮州筝派 音乐细腻 而优美 ,在 民间广为 流传 。 最为难得 的是潮州 筝派在作 品结构 、演 奏技巧 、记 谱方式等 方面都 比较讲究 ,也较为完整 的将 自身 的流派形成 了完善 的系 统。 浙江 筝派相较 于其他筝派 来说 ,形 成较晚 ,但 也魅 力不减 ,尤 其是浙江 筝派所特有 的清丽优 美的音 乐风格 ,典雅 唯美 的艺 术风格 使其音韵 深厚 。浙江 筝派 的演 奏技法追 求质朴 ,也 非常 的简 化,喜 欢清 弹。这与浙江筝派的音乐内容 以传统古 曲为主有很大 的关联 ,江
行 ,此后 也一直延续 下来。现在众 多的文献 中,也都有 关于不 同时 期的古筝演 奏的记载 。可见,古筝在 音乐文化长河 中 , 扮 演 着 非 常 重 要 的 角 色 ,也 记 载 了 古老 的 民族 乐 器 不 断 完 善 的 历 程 。与 此 同时 ,古 筝 艺术 也 产 生 了不 同 的流 派 , 音

河南筝派的艺术风格及演奏特点

河南筝派的艺术风格及演奏特点

河南筝派的艺术风格及演奏特点作者:李酉杰来源:《青年文学家》2010年第14期摘要:河南筝派是北方流派的代表之一,是中国传统古筝流派的重要纽河南筝派成部分。

河南筝派的形成受到了地理、文化、人文、风俗等诸多因素的影响。

回顾历史,河南筝派涌现出了一代又一代优秀的演奏冢,并且创作出了大量的具有浓郁的河南特色的优秀作品,无论从曲武结构,旋律特点,技法技巧等方面都形成了他的独特风格,作为北派发展基础的一部分,对中国筝乐也起到了一定的影响作用。

关键词:筝河南筝派风格特点技巧特征筝,是中华民族古老的弹拨乐器。

两千多年前就流传于秦地(今陕西省),故有“秦筝”之称。

在茫茫的两千年的历史长河中,逐渐由东向南迁移,遍及到了祖国的各处。

受到地区人民的语言、文化、政治、经济、风俗等诸多因素的主客影响,在与当地的戏曲、说唱、民间音乐融合的过程中,形成了诸多各具特色的风格流派。

从《史记》、《汉书》中的文字来看,筝在秦汉两代已有了相当普遍的发展。

早在东汉,汉光武帝建都洛阳,至北宋建都汴梁(今开封),都是河南地区,秦筝于是也随着传到了河南,早就流行着“郑卫之声”的河南,随着秦筝的传入,有了曹植的“弹筝奋逸响,新声妙入神”,还有“笙声既没,筝色俱张”,“何以忘忧?弹筝酒歌”等咏筝诗。

河南省位于我国中原地区,在古代居九州之中,因此有中原之称:流传于河南地区,的筝乐又称“中州古调”,今天大多称之为“河南筝曲”。

流传的河南筝主要流传于河南的南阳,泌县以及邓县,多为1.2米长左右,弦是金属(钢丝)弦,一般为十六弦,没有倍低音一组,面板与背板均使用河南当地所产的桐木制作而成的。

面板的弧度较大,上弦轴装置在码子的平行板左侧。

演奏时,演奏者要戴上金属向内扣的指甲,因此音质铿锵有力,是当时民间弦索乐队中的主要乐器。

河南筝曲的渊源主要依托于“河南曲子”。

据记载,早在明朝有一种当地的民间说咱音乐被称为“河南曲子”。

到了清朝中叶以后,这种说唱形式仅在南阳地区十分兴旺,所以又称“南阳鼓子曲”或“大调曲子”。

古筝九大流派的演变及其风格特点

古筝九大流派的演变及其风格特点
“中州古调”(或称“郑卫之音”)的河南古筝
右手从靠近琴码的地方开始,流动的弹奏到靠近“岳山”的地方,同时,左手作大幅度的揉颤,音乐表现很富有戏剧性,也很有效果。在河南筝中,把这一技巧称为“游摇”。
不刻意追求清丽淡雅、纤巧秀美的风格,而以浑厚淳朴见长,以深沉内在慷慨激昂为其特色
《高山流水》《剪剪花》、《满舟》、《叠落》
“齐鲁大板”的山东古筝
大指使用频繁,刚健有力。即令是“花指”,也是以大指连“托”演奏的下花指为多;而左手的吟揉按滑则刚柔并蓄,铿锵,深沉
纯朴古雅
《琴韵》、《风摆翠竹》、《夜静銮铃》、《书韵》《凤翔歌》、《叠断桥》
“韩江丝竹”的潮州古筝
左手按滑音的变化,右手的流畅华丽、左手按滑音的独物加花奏法
主要曲调有《重六》《轻六》《活五》《反线》等。其中《重六》调乐曲比较委婉;《轻六》调乐曲清新明快;《活五》调乐曲哀伤悲切,律调很有特点。
活泼明快、流畅秀丽
《高山流水》《云庆》、《四合如意》《月儿高》、《将军令》、《海青拿天鹅》
内蒙草原“雅托葛“(蒙语)——蒙古古筝
雅托葛主要是用右手的大指托、劈和食指勾、挑等技巧来演奏单声部乐曲。左手的指法大致和汉族筝的指法相同:主要是以按、揉、滑、颤弦为主
高昂、开阔、奔放
情绪欢快、节奏明朗
多用于蒙古民歌伴奏或自弹自唱
《柳青娘》《寒鸦戏水》、《月儿高》、《锦上添花》
“汉皋古韵”的客家古筝
演奏时一般右手戴玳瑁甲片。调弦定音为五声音阶(即首调56123 56123 56123)三个八度音域,多用G调或F调;D调或C调很少使用
悠扬深长,古朴典雅
《出水莲》
“武林逸韵”的杭州古筝(即浙江筝)
调弦定音为五声音阶56123 56123 56123;放在桌上坐势(或立势)弹奏。演奏时右手大指、食指、中指各戴牛角(或玳瑁)制成的甲片

敦煌古筝分析报告

敦煌古筝分析报告

敦煌古筝分析报告1. 引言敦煌古筝是中国传统乐器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音色。

本文将对敦煌古筝进行分析,从其历史渊源、构造特点、演奏技巧以及音色特色等方面进行探讨。

2. 历史渊源敦煌古筝起源于中国古代,据考古发现,最早的古筝可以追溯到汉代。

敦煌古筝作为古筝的一种,有着独特的地域文化背景。

敦煌是中国西北地区的一个重要历史文化名城,因其丰富的艺术宝藏而闻名于世。

3. 构造特点敦煌古筝的构造大致分为筝身、琴弦和弦轴三个部分。

筝身通常采用整块木材制作而成,外形呈长方形。

琴弦则由金属丝或者尼龙丝制成,数量一般为21根或25根。

弦轴用于调节琴弦的紧绷度,使得古筝能够发出不同音高的音色。

4. 演奏技巧敦煌古筝的演奏技巧包括指法、拨弦和双手协调等方面。

指法是指用手指按住琴弦以改变音高,通过不同的指法实现不同的音符。

拨弦则是指用另一只手指或指甲轻轻拨动琴弦,产生音乐效果。

双手协调是指两只手在演奏过程中的协调配合,使得音乐更加美妙。

5. 音色特色敦煌古筝的音色独特,饱满而悠扬。

由于敦煌古筝的琴弦采用金属丝或尼龙丝,所以音色相对于其他古筝更加明亮清脆。

同时,敦煌古筝的音域宽广,既可以演奏高音激昂的曲目,也可以演奏低音深沉的曲目。

6. 结论敦煌古筝作为中国传统乐器的代表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音色特点。

其构造特点和演奏技巧使得敦煌古筝成为一种优秀的艺术表现形式。

通过对敦煌古筝的分析,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这一乐器的特点和魅力。

注:本文采用Markdown文本格式输出,不含图片和网址,也没有出现Ai、人工智能等字样。

古筝摇指技法的特点及流派探究

古筝摇指技法的特点及流派探究

古筝摇指技法的特点及流派探究古筝摇指技法是在弹奏古筝时,采用手指的摆动来发出音符的一种技巧。

它有以下几个特点:1、运用多种技巧古筝摇指技法不仅仅是一种简单的技巧,而是由多种技巧组合而成的复杂技法。

如滑指、扫指、按弦、挑弦、伸弦等多种手段交替使用,以表现出音乐的丰富情感和细腻的变化。

2、丰富的音色通过古筝摇指技法可以发出丰富多彩的音色,包括清脆、柔和、沉稳、明亮等。

不同的音色可以为乐曲增加层次和意境,反映出古筝音乐独特的表现能力。

3、高难度和要求古筝摇指技法需要演奏者具备高超的技巧和严格的要求。

需要熟练掌握古筝演奏技巧,手指的协调性和敏捷度也是不可忽视的。

只有掌握了这些技巧和要求,才能在表演中自如地运用古筝摇指技法,达到最佳的演奏效果。

中国古筝摇指技法发展至今,已经形成了多个流派。

以下将介绍一些比较有代表性的流派:1、上海派上海派是指在上海发展起来的一种古筝摇指技法流派,它在技法和风格上有自己的独特特点。

上海派注重旋律的流畅性和音色的变化,通过手指的灵活运用来达到独特的表现效果。

以王瀛琳、蒋守业等为代表的演奏家都是上海派的代表人物。

2、湘绣派湘绣派是指在湖南省发展起来的一种古筝摇指技法流派,主要以其音色清雅、悠长为特色。

湘绣派注重在演奏中表现出大自然的美丽和恢宏景象,富有田园风情。

许卿、汪洋等演奏家都是湘绣派的代表人物。

3、邓派邓派是指在广东省发展起来的一种古筝摇指技法流派,它的特点是技巧复杂、音色独特,富有热情和活力。

邓派流传至今,已经成为了广东音乐文化中的瑰宝。

邓恩铭是邓派的代表人物。

总的来说,以上流派都是在古筝摇指技法这一基础上,发展出自己独具特色的演奏风格和特点,各具特色,值得我们在学习和欣赏古筝音乐时仔细体味其独特韵味。

三、结语古筝摇指技法是中国传统音乐中的一项重要技能,它不仅体现了古筝演奏技巧的最高境界,还是表达情感的重要手段。

在古筝摇指技法的传承和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许多不同的流派和风格,各有其独特魅力。

谈古筝表演艺术的古典美

谈古筝表演艺术的古典美

谈古筝表演艺术的古典美古筝是一种源远流长的中国传统乐器,其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音韵,使它成为了中国音乐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古筝的演奏中,融入了中国古典美学的精髓,表现出了一种独特的古典美。

古筝表演艺术以其古典、典雅、内敛的气质,展现出了中国古代文化的优美与深邃,成为了中国传统音乐艺术中的瑰宝。

古筝表演艺术的古典美首先体现在音乐的传承和变革上。

古筝源远流长,演奏技法丰富多样,历史悠久。

在演奏中,古筝表演艺术师傅们传承着古人的艺术智慧,对传统曲目进行了精湛的演绎,同时也不断创新,将古典元素与现代音乐融合,创造出了新的艺术形式。

古筝表演艺术在传承的基础上,积极探索演绎方式和曲目内容,力求创新,使得古筝音乐保持了时代的韵味和生机,展现出了古典美的生机与活力。

古筝表演艺术的古典美还表现在演奏的内涵与情感表达上。

古筝表演不仅注重音符的准确、曲调的流畅,更注重对音乐内在情感的理解和表达。

古筝演奏家们通过音乐,表达他们对生活、对世界的理解和感悟,使其音乐充满了深邃的文化内涵和美感。

古筝表演往往以古代文人的意境为主题,通过音乐的表达,展现出了古代文人对山水、花鸟、人物的情感和审美观,呈现了一种清新淡雅、内敛含蓄的古典美,给人以静谧、内敛、含蓄之感,使人精神愉悦,欣赏中不仅仅是音乐的美感,更是心灵的愉悦。

这种艺术形式正体现了中国古典美学中“内在意境”的核心理念,将文人的内心情感与音乐融为一体,达到了艺术上的高度境界。

古筝表演艺术的古典美更在于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

作为中国古典音乐的代表,古筝表演艺术积极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精髓,将古代诗词和文人的意境注入音乐创作和演奏中,展现出了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

古筝表演艺术通过音乐,表达他们对生活、对世界的理解和感悟,使其音乐充满了深邃的文化内涵和美感。

古筝音乐承载了千百年来的中国古代文化精髓,是中国古典美学的具体表现,也是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重要载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东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9年第2期 浅谈北派古筝的艺术风格及特点 郝晓虹 (济宁学院,山东曲阜273115) 

摘 要:古筝是中国最古老的弹弦乐器之一,在我国的民族器乐艺术中,占有独特的历史地位。古筝的音 色优美、弹奏姿态优雅,受到了广大音乐爱好者的喜爱。古筝在其发展过程中,产生了众多的流派,它们都各自 形成了独特的演奏技巧及音乐风格,对各流派的风格进行研究和比较,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学习和掌握古筝演奏 技法,对于提高我们的古筝演奏水平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关键词:古筝艺术;风格;传统古筝;流派 中图分类号:J632.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3340(2009)O2—0047—03 

古筝是中国最古老的弹弦乐器之一,至今已有2500多 年的历史。在我国的民族器乐艺术中,占有独特的历史地 位。由于古筝价格适中,易于人门,且音色优美、弹奏姿态 优雅,因此,受到了广大音乐爱好者的喜爱。近四十年来, 古筝的发展速度很快,普及范围也非常广泛。据不完全统 计,目前,全国各地的古筝学习者已达到200余万人,除西 藏外,各省各地都开办了古筝学习班、古筝培训学校;国外 的古筝学习者也已达到四、五十万人,仅新加坡就有2O余 万人。现在,仅从事古筝业余教学的就有数百人之多。 

河南筝派的艺术风格及特点 由于历史的沿革、地区和地域的差别,古筝在其发展过 程中,产生了众多的流派,如山东筝派、河南筝派、浙江筝 派、潮洲筝派等。它们都各自形成了独特的演奏技巧及音 乐风格。古筝作为我国的一种古老的民族乐器,在目前的 古筝研究领域中,还尚未形成一个完整的、统一的、科学的 理论体系。随着现在古筝的发展,古筝艺术的理论研究也 逐渐引起了专家、学者的关注和重视。 北派古筝当以河南筝派和山东筝派最具代表性。由于 山东与河南交界,鲁西南和豫东北毗邻,两省的音乐文化交 流频繁,古筝音乐也必然存在相影响的关系。人们习惯于 把山东筝派与河南筝派称作我国古筝艺术的“北派”。山东 筝派与河南筝派在乐曲风格及乐曲结构等方面既有相似之 处,又各具特色。 传统河南筝曲主要可分为板头曲及牌子曲两大类。河 南筝派主要流传于河南省境内。传统的河南筝曲主要来源 于“河南大调曲子”。“河南大调曲子”,原称“鼓子曲”,是以 从明朝中叶至清朝乾隆年间流行在开封的小曲为基础逐渐 演化而来的,后流传于洛阳、南阳等地。清末民初,有人将 鼓子曲中易于传唱的小曲、杂调作为民间歌舞踩高跷的曲 子,名为“小调曲”。之后,洛阳、开封等地的鼓子曲衰微,唯 独南阳一支独存,并有新的发展,为有别于“小调曲”而称 “大调曲子”或“南阳大调曲子”。河南传统筝曲是长时间经 历代筝人在大调曲子的基础上不断提炼、丰富而形成的。 (--)河南筝派的艺术风格 河南当代古筝艺术足以曹东扶为代表。因此,大家都 称之为曹派。其古筝艺术造诣很深,技艺精湛,特色鲜明。 曹派古筝艺术的曲目,在内容上主要分为写情、写景两大 类。写情的乐曲,情绪悲愤、哀怨、伤感,曲调深沉,激昂,速 度缓慢,多为表现人物忧伤、惆怅的感情色彩。如《苏武思 乡》、《陈杏元落院》等。写景的乐曲,曲调优雅、豪放、明朗, 节奏轻快。如《高山流水》等。 (二)河南筝派演奏技法特点 由于河南地处中国北方,地方乐种的曲调多高亢悲壮, 力度音色对比较大。河南筝亦如此,表现在演奏技法上有 以下特点: 1.由于传统的河南筝为十六弦钢丝筝,右手为真指甲 (或外带指甲),演奏以右手大指大关节快速托劈(或称轮) 最为出色。 2.河南筝常采用音色富于变化的“游弹”。弹奏时由靠 近码子内侧逐渐向岳山方向弹奏,反之亦有。并配合左手 大幅度的按颤音,形成音高与音色同时变化之效,擅于表现 悲愤细腻的情感。如《陈杏元和番》。 3.由于河南筝多使用大指托劈指法或大指托加中指勾 

收稿时闯:2008—12—2O 作者简介:郝晓:k ̄(1969~),毕业于曲阜师范大学音乐系,文学学士学位,现为济宁学院音乐系讲师,研究方向:古筝表演。 

47 山东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9年第2期 组合大撮指法,食指的运用较少,因此弹奏八度合音的剔托 指法应运而生。此技法常接大指连托或带上滑的八度大撮 指法,保持了弹奏力度的连贯及不连续重复用指的概念。 如《落院》、《高山流水》。 4.别于山东筝派使用大量刮奏。河南筝曲较少使用刮 奏,且多在弱拍(如:《和番》、《汉江韵》),但也有为了特别强 调而放在重拍位置。如《打雁》的模拟枪声。 5.河南筝曲常使用左手多变的按滑音、按弹音及颤音。 按滑音的快慢随乐曲内容而有不同,其中最富特点的为揉 弹间奏,使得虚实交错,更有韵味(如:《打雁》的哀鸣声);也 常使用按弹音,如由Mi音按出Sol音,由La音按出Do音, 再接下滑手法。如《变奏双叠翠》。 (三)曹派筝曲的演奏技法 1.颤音:颤音中有大颤和小颤两种。 大颤:是以大臂的力量惯入指尖,上、下快速按弦。其 特点是:颤动幅度大,连贯性强,自然松弛,颤中带揉。 小颤:是以小臂的力量贯入指尖,上、下快速按弦,是一 种表现极度悲痛情绪时的有效手法。它是利用左臂肌肉的 暂时紧张,形成抖动产生,弹奏过后,立即恢复松驰状态。 2.摇指:有大指密摇和游摇两种。 大指密摇:这种指法是以名指扎桩,以腕部带动大指连 续快速托劈。它的速度较快,节奏较密,一般用来弹奏长音 和连音。特别强调的是,在曹派筝曲中,大指摇不只是弹奏 空弦,而且还配合左手的揉、颤、按、滑技法同时进行,形成 个综合体。其特点是:音头重、密度大、颗粒性强、铿锵有 力。 游摇:游摇较大指摇稀疏。游摇上一边摇,一边从离筝 柱较近处逐渐向前梁处移动。它的力度由弱渐强,音色也 由朦胧逐渐变得明亮,同时,配合边揉边滑的左手按弦,滑 音的音程一般为下行小三度。游摇是一种组合指法的综合 表现,它表现乐曲的感情淋漓尽致,具有强烈的悲剧效果。 这种指法是由曹东扶独创,是他专为弹奏悲哀旋律而设计 的。 3.剔指:中指向外弹弦叫剔指,它常与大指托连用。曹 派筝曲中常用托与剔同时弹奏。这种指法现在已经不常用 了。 河南曹派筝技可概括为: 名指扎桩四指悬,勾摇剃套轻弄弦。须知左手无剃法, 推揉按颤自悠然。 名小扎桩手腕弓,倒剃正打更轻松,结合左手揉按滑, 大指密摇持久性。 二、山东筝派的艺术风格及特点 山东筝曲分为大板筝曲和小板筝曲两类。山东民间筝 曲主要在山东琴曲、琴书唱腔曲牌及部分民间小调中生成, 也从丝弦合奏中脱胎。“碰八板”是山东琴曲中一种主要的 丝弦合奏形式,这种民间合奏的组合极具特色:四种乐器同 时在一起演奏的曲名曲调各不相同,但乐曲的板数、调式、 48 曲调骨干音和句尾落音一致,同为“八板体”结构,合奏起 来,往往在强拍和句尾的同音上“碰”在一起,其余部分形成 丰富的支声复调。由于古筝在“碰八板”中的重要性,许多 山东琴书音乐的前奏曲,间奏曲便在日积月累的反复演奏 中,逐渐演变为单独演奏的古筝民间传统乐曲。 (一)山东筝派的艺术风格 山东筝艺流派以丰富的曲目,刚劲、内在的音乐气质, 朴实、优美的抒情音乐风格在全国享有盛名。山东筝曲的 慢板筝曲着重左手工夫,古朴淡雅,内在凝重。快板筝曲注 重右手技巧,声繁激越,热情奔放。山东筝派的代表曲目 有:《汉宫秋月》、《四段锦》等。 (二)山东筝派演奏技法特点 1.由于传统山东筝弹奏时以真指甲(不戴义甲)演奏, 造成右手大指小关节快速托劈演奏技法极富颗粒性,旋律 常用16分音符连续进行,演奏要求指关节爆发力强,音色 浑厚有弹性,造成一种珠落玉盘之效,为山东筝派中最突出 的技法。如《山鸣谷应》。 2.别于常用指序采用挑抹、劈托指序,使音色富于变 化。如《莺啭黄鹂》、《汉宫秋月》 3.连续的带音头八度大撮同时加上左手上滑重颤音是 此流派所独有。如《大八板》。 4.除了下行刮奏外亦有上行刮奏,且带有音头。随着 乐曲速度不同,刮奏速度也有快慢之分,然而音色要求多为 明亮、带颗粒性。如《山呜谷应》、《夜静銮铃》。 5.由于传统山东筝采用丝弦,余音较短,且风格较为明 快、热情,形成按滑音过程较快,Fa、Si音要快速过渡,并多 重颤音的特点,左手颤音振幅大,且频率快。如《风摆翠 竹》。 (三)山东筝派传统的运指法及其特点 1.大指的运用 大指使用较多,触弦刚健有力,乐曲的旋律主要用大指 奏出,它以灵活而方便的大指小关节作为主要的活动部位。 由连续快速“托劈”构成的大指“摇”(或称“轮”),是大指的 主要技法之一。大指的“花奏”指法也使用频繁,或称“花 指”,是以大指连续“托”数弦构成的。这种技法其它筝派较 少使用。 因此,大指的功夫,往往被看作山东派古筝技艺水平高 

低的一个重要标志。 2.中指的运用 在大指奏旋律时,通常又以大、中两指构成“勾托”或 “大撮”的演奏手法,来变换音色或加强旋律的重音。中指 通常不独立弹奏旋律,即使旋律处于低音区,也由大指弹 奏。 3.食指的运用 食指的触弦力度最小,偶尔协助大指弹奏旋律,在大、 食、中三指中,食指运用得最少。这与这一流派刚健浑厚的 风格气质有关。试举一个传统的指法组合“四点”(浙江筝 称法),以观各筝派内食指的“处境”: 山东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浅谈北派古筝的艺术风格及特点 山东筝、河南筝: (中、大、大大,大指为主,食指未用o) 浙江筝、潮槲筝:5』 (中、大、食,大,三指并用。) 在以清丽、纤细风格见长的山东筝演奏家高自成的演 奏中,食指的使用比别人稍多一些,它反映了不同个性的艺 术情趣的演奏家在运指技法上的“偏爱”。 4.左手按弦技术及其特点 a.山东筝的滑奏使用较多,其上滑音多于下滑音,滑奏 速度也较快,这与传弦乐曲中大部份为活泼欢快的曲情有 关。 b.“双劈”、“双托”、“双勾”、“双抹”是山东筝具有特色 的指法。赵玉斋曾把它们归纳为“邻弦同音”奏法。它不仅 加强、突出了重音,并在流畅的旋律进行中有了棱角。 C.“按、滑、揉、颤”和波澜起伏的“花、刮,撮,摇”等技 法,突出了山东筝曲慢板古朴淡雅和快板热情奔放的音乐 风格。 

三、山东筝派与河南筝派艺术风格的区别 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和演奏体会,我认为在音乐风格、 演奏技法等方面,山东筝与河南筝的区别是明显的。 山东筝风格古朴刚健,热情奔放。山东筝派老一辈演 奏家的演奏风格各有不同,如赵玉斋的演奏技巧全面而精 湛,既有刚健粗犷的气派,又有清新优美的情趣,善于吸收 其它筝派的长处与新的民间音乐内涵,在他的演奏中表现 了山东筝的继承与发展;高自成的演奏清新隽永,富于韵 味,保持了山东筝的传统面貌;韩庭贵的演奏是热情奔放, 充满了激情。2O世纪5O年代,古筝演奏家赵玉斋先生受 到了钢琴的启发创作而成的《庆丰年》的问世,为山东筝带 来了全新的面貌。 河南筝曲的风格与当地人的性格、语言一样,明朗流 畅、粗犷有力,歌唱性强;河南筝有两大特色:当激昂时,如 引吭长啸,声振林木;当悲切时,则哀转久绝。河南筝派的 代表人物有魏子猷、曹东扶、曹桂芬等。其中,曹东扶先生 则是在河南筝派传承当中最有代表性的人物。他善于吸 取和采纳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音乐素材,使之同筝的 乐器特点相结合,同时大胆地对传统演奏技巧进行改革, 并充分地运用到了自己创作或改编的乐曲当中,其中已被 广为流传的筝曲《闹元宵》就是曹先生诸多音乐作品中的 首。两地筝派在演奏技术方面可谓各有千秋,独具一 格。 右手大指的充分应用,是山东筝演奏技术的重要组成 部分,这主要包括,大指触弦刚健有力,乐曲旋律主要由大 指奏出,中指、食指作为辅助,配合大指的弹奏;山东筝的摇 指由大指连续快速的“劈托”构成,山东筝摇指时一般都是 先“劈”后“托”,“劈”由大指向内,使用光滑的指甲背触弦, 音色纯净。在传统的慢板筝曲中,大指无快速的“劈托”,而 不存在摇指奏法。在传统快板筝曲中,摇指奏出清脆明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