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材料学练习题(内容参考)

口腔材料学练习题(内容参考)
口腔材料学练习题(内容参考)

名词解释:

1. 自由基:是有机化合物分子中的共价键在光、热、射线的影响下,分裂成为两个含不成对带独电子的活泼基团。

2. 缩聚反应:聚合反应过程中,除形成聚合物外,同时还有低分子副产物产生的反应,称缩聚反应。

3. 流电性:是指在口腔环境中异钟金属修复体相接触时,由于不同金属之间的电位不同,所产生的电位差,导致电流产生,称为流电性。

4.合金:是指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金属元素或金属与非金属元素熔合在一起,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

5.固化深度:光线透过复合树脂或牙体时强度逐渐减弱,故深层树脂往往聚合不完全,当超过一定深度后,单体的聚合程度极小,树脂的强度非常低,这一临界深度就称为固化深度。

6.粘结:两个同种或异种的固体物质,通过介于两者表面的第三种物质作用而产生牢固结合的现象

7.烧结全瓷材料:指制备口腔全瓷修复体的一种瓷料,以往习惯将这种瓷料称为烤瓷或烤瓷材料(porcelain materials),近年来因瓷料的性能不断提高,目前一般又称为全瓷修复材料,按加工工艺不同又分为烧结陶瓷、热压陶瓷、粉浆涂塑陶瓷、种植陶瓷及陶瓷制品。这种瓷料实际上是烧结陶瓷中的一种,为了避免与烤瓷材料和其他的全瓷材料在称谓上不产生混淆,故将本节所述的瓷料称为烧结全瓷材料。

8.混水率(W/P):是水的体积除以半水硫酸钙粉末重量所得的分数。

9. 义齿基托树脂:当牙列缺损或缺失后,需要制作假牙(义齿),代替缺失的牙齿以恢复正常的咀嚼功能。一般全口义齿是由人工牙和基托两部分组成,基托将人工牙连在一起,并将人工牙所承受的咀嚼力均匀地传递给牙槽嵴。制作义齿基托的主要材料便是义齿基托树脂。

10.单体(monomer):由于能够形成结构单元所组成的化合物称做单体,也是合成聚合物的原料。

11.粘接力:粘接剂与被粘物表面之间通过界面相互吸引并产生连续作用的力。

12.疲劳:是指材料在循环(交变)应力作用下发生损伤乃至断裂的过程。

13.中熔合金包埋材料:又称石膏类包埋材料,适用于铸造熔化温度在1000℃以下的中熔合金,如贵金属金合金、银合金、非贵金属铜基合金等。这类包埋材料一般用石膏作为结合剂,故又称石膏类包埋材料。在高温下,石膏会因分解而失去结合力。因此,这类包埋材料只耐一般高温,热胀系数易控制,有一定强度。

14.包埋材料:口腔铸造修复体一般采用失蜡铸造法制作,修复过程中包埋蜡型所用的材料称包理材料(investment materials)。按用途可以分为中熔合金铸造和高熔合金铸造包埋材

15.吸水膨胀:在中熔合金铸造包埋材料的初凝阶段,若向正在固化的石膏包埋材料加水或把材料浸人水中,包埋材料的固化膨胀将比在空气中大很多。这种膨胀称为吸水膨胀或水合膨胀。

16. 腐蚀:材料由于周围环境的化学侵蚀而造成的破坏或变质。

17. 聚合转化率:单体向聚合物的转化比例。

18.加聚反应:单体加成而聚合起来的反应称加聚反应。

19.挠度:是物体承受其比例极限内的应力所发生的弯曲形变。

20.电化学腐蚀:电化学腐蚀指金属与电解质溶液相接触,形成原电池而发生的腐蚀损坏现象。

21. 金属烤瓷材料:又称为金属烤瓷粉(porcelain-fused-to-metal-powder),口腔临床修复时,为了克服单纯陶瓷材料本身强度不足和脆性的问题,在金属冠核表面熔附上一种性能相匹配的瓷料,这种瓷料就称为金属烤瓷材料。

22. 铸造陶瓷:由于玻璃在高温熔化后具有良好的流动性,可浇铸成任意形状的铸件,再将铸件置于特定温度下进行结晶化处理奋能够析出结晶相而瓷化,使材料获得足够的强度,这种能用铸造工艺成型的陶瓷称铸造陶瓷(castable ceramics)

23. 窝沟点隙封闭剂:可固化的液体高分子材料。将它涂布牙面窝沟点隙处,固化后能有效的封闭窝沟点隙,隔绝致龋因子对牙齿的侵蚀,进而达到防龋的目的。

24.水门汀:由金属盐或其氧化物为粉剂与专用液体调和后能够发生凝固的一类具有粘结作用的无机非金属材料。

25.高分子化学(polymer chemistry):又称聚合物化学,是研究高分子化合物合成和反应的一门科学,一般指有机高分子化学,主要涉及塑料、橡胶、纤维等有机高分子。

26.均聚物(homopolymer):由一种单体聚合而成的聚合物称为均聚物。

27.蠕变:蠕变是指在恒应力的作用下,塑性应变随时间不断增加的现象,该应力常远远小于屈服应力。

28.线胀系数:是表征物体长度随温度变化的物理量。当物体温度有微小的变化dT时,其长度也会有微小的改变dL,,将长度的相对变化dL/L除以温度的变化dT,称为线胀系数。

29. 人工牙根种植:人工牙根种植,是指利用人工材料制成牙根的种植体,植人拔牙窝或人工牙窝内的方法。在此牙根种植体上部制作义齿修复体以恢复缺失牙的解剖形态,并通过牙根种植体将应力直接传导和分散到领骨以获得咀嚼功能的方法,称为种植义齿修复。在种植义齿修复中,若采用的是生物陶瓷材料制成的种植体称为陶瓷人工牙根种植体。

30. 聚合反应:由低分子单体合成聚合物的反应称聚合反应,分为加聚和缩聚两大类。

31.凝固时间:是由藻酸盐溶胶与硫酸钙混合开始直到凝固作用发生的时间

32.印模材料:印模是物体的阴模,口腔印模是口腔有关组织的阴模,取制印模时采用的材料称为印模材料。

33.“三明治”修复术:利用玻璃离子水门汀和复合树脂联合修复牙本质缺损的叠层修复术,这种联合形式因颇似三明治的夹心结构,故称为“三明治”修复术。

34.汞齐化:汞在室温下为液态,能与许多其他金属在室温下形成合金而固化。汞与其他金属形成合金的过程叫汞齐化。

35.比例极限:是指材料不偏离正比例应力-应变关系所能承受的最大应力。

36. 极限强度:是指在材料出现断裂过程中产生的最大应力值

37.包埋材料:口腔铸造修复体一般采用失蜡铸造法制作,修复过程中包埋蜡型所用的材料称包理材料(investment materials)。按用途可以分为中熔合金铸造和高熔合金铸造包埋材

38.吸水膨胀:在中熔合金铸造包埋材料的初凝阶段,若向正在固化的石膏包埋材料加水或把材料浸人水中,包埋材料的固化膨胀将比在空气中大很多。这种膨胀称为吸水膨胀或水合膨胀。

39.复合树脂:

40.铸造陶瓷修复工艺:

41.口腔种植陶瓷材料:

42.石膏模型材料的混水率:

四.问答题___(本大题共___5___题,每题___7___分,共___36___分。)

1.金属的防腐蚀问题可以从哪几个方面考虑?7分

2.复合树脂的基本组成及其作用?7分

3.理想根管充填材料应具备的性能是什么?7分

4.理想牙龈收缩药物应具备哪些特征?7分

5.影响藻酸盐印模材料尺寸稳定性的因素有哪些?8分

四.问答题___(本大题共___5___题,每题___7___分,共____36____分。)

1. 金属烤瓷材料与金属的结合形式有哪些?简述它们的匹配受哪些因素的影响?8分

2. 银汞合金尺寸变化的影响因素?

3.理想根管充填材料应具备的性能?

4. 谈谈在结晶化热处理工艺过程中,影响铸造陶瓷材料晶体形成数量、形式和性能的主要因素?

5、影响藻酸盐印模材料尺寸稳定性的因素有哪些

四.问答题(本大题共__4___题,每题__10__分,共__40_分。)

1、作为口腔模型材料应具备哪些性能?

2、金属烤瓷材料与金属的结合形式有哪些?简述它们的匹配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3、理想根管充填材料应具备的性能?

4、影响藻酸盐印模材料凝固时间的因素有哪些?

四.问答题(本大题共__5___题,共___46__分。)

1、简答种植陶瓷材料的研究应用趋势?9分

2、金属的防腐蚀问题可以从哪几个方面考虑?9分

3、影响银汞合金强度的主要因素由哪些? 9分

4、银汞合金尺寸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9分

5、加热固化型义齿基托制作过程中为什么会产生气泡?10分

四.问答题_(本大题共__4_题,每题__9__分,共___36___分。)

1.金属的防腐蚀问题可以从哪几个方面考虑?

答:(1)使合金的组织结构均匀

(2)避免不同金属的接触

(3)经冷加工后的应力需要通过热处理减小或消除

(4)修复体的表面保持光洁无缺陷

(5)金属内加入某些抗腐蚀元素等。

2. 复合树脂的基本组成及作用?

基础生态学课后习题答案

《基础生态学》(第二版) 牛翠娟、娄安如、孙儒泳、李庆芬高等教育出版社 课后思考题答案 第一章绪论 1、说明生态学定义。 生态学就是研究有机体与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环境包括非生物环境与生物环境。生物环境分为种内的与种间的,或种内相互作用与种间相互作用。 2、试举例说明生态学就是研究什么问题的,采用什么样的方法。 生态学的研究对象很广,从个体的分子到生物圈,但主要研究4个层次:个体、种群、群落与生态系统。 在个体层次上,主要研究的问题就是有机体对于环境的反应;在种群层次上,多度与其波动的决定因素就是生态学家最感兴趣的问题,例如种群的出生率、死亡率、增长率、年龄结构与性比等等;在群落层次上,多数生态学家在目前最感兴趣的就是决定群落组成与结构的过程;生态系统就是一定空间中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的复合体,生态学家最感兴趣的就是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过程。 生态学研究方法可以分为野外的、实验的与理论的三大类。 3 第二章有机体与环境 1、概念与术语 环境就是指某一特定生物体或生物群体周围一切的总与,包括空间及直接或间接影响该生物体或生物群体生存的各种因素。 生态因子就是指环境要素中对生物起作用的因子,如光照、温度、水分等。 生态福就是指每一种生物对每一种生态因子,在最高点与最低点之间的范围。 大环境指的就是地区环境、地球环境与宇宙环境。 小环境指的就是对生物有直接影响的邻接环境。 大环境中的气候称为大气候,就是指离地面1、5m以上的气候,由大范围因素决定。 小环境中的奇虎称为小气候,就是指近地面大气层中1、5m以内的气候。 所有生态因子构成生物的生态环境,特定的生物体或群体的栖息地生态环境称为生境。 对动物种群数量影响的强度随其种群密度而变化,从而调节种群数量的生态因子,称为密度制约因子。 可调节种群数量,但其影响强度不随种群密度而变化的生态因子,称为非密度制约因子。 任何生态因子,当接近或超过某种生物的耐受性极限而阻止其生存、生长、繁殖或扩散时,这个因素称为限制因子。 广温性就是指生物对环境中的温度因子的适应范围较宽,这种生物对温度耐受限度较广的特点。具有这种特点的动物叫做广温性动物。 狭温性就是指生物对环境中的温度因子的适应范围较窄,这种生物对温度耐受限度较窄的特点。具有这种特点的动物叫做狭温性动物。 2、什么就是最小因子定律?什么就是耐受性定律? 利比希在1840年提出“植物的生长取决于那些处于最少量状态的营养元素”。其基本内容就是:低于某种生物需要的最小量的任何特定因子,就是决定该种生物生存与分布的根本因素,这就就是利比希最小因子定律。 Shelford于1913年提出了耐受性定律:任何一个生态因子在数量上或质量上的不足或过多,即当其接近或达到某种生物的耐受限度时会使该种生物衰退或不能生存。

教育学第一章 练习题与参考答案

第一章教育学概述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世界最早的一部教育专著是我国的()。 A、《论语》 B、《学记》 C、《中庸》 D、《大学》 2.古罗马昆体良的教育著作是()。 A、《论演说家的教育》 B、《理想国》 C、《大教学论》 D、《教育论》 3.英国教育家洛克的教育著作是()。 A、《教育论》 B、《教育漫话》 C、《大教学论》 D、《爱弥尔》 4.《普通教育学》的作者是()。 A、夸美纽斯 B、赫尔巴特 C、卢梭 D、斯宾塞 5.《民主主义与教育》的作者是()。 A、杜威 B、斯宾塞 C、布鲁纳 D、克鲁普斯卡娅 6.我国第一部以马克思主义观点阐述教育问题的著作是杨贤江的()。 A、《教育学》 B、《论共产主义教育》 C、《新教育大纲》 D、《民主主义与教育》 7.提出结构教学理论和发现法的教育家是()。 A、赞科夫 B、布鲁纳 C、根舍因 D、杜威

8.前苏联教育家凯洛夫主编的教育学著作是()。 A、《教育学》 B、《论共产主义教育》 C、《普通教育学》 D、《教育论》 9.最早对课堂教学从理论上加以阐述的教育著作是(?)。 A、斯宾塞的《教育论》B、洛克的《教育漫话》 C、马卡连柯的《教育诗篇》D、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10.标志着社会主义教育理论体系诞生的《教育学》专著的主编是()。 A、凯洛夫B、赞可夫C、马卡连科D、苏霍姆林斯基 11.以教育现象和教育规律为共同研究对象的各门教育学科总体,是我们所称的()。 A.教育学 B.教育科学 C.普通教育学 D.教育原理 12.产生教育的最具基础性的条件是() A.人类学会制造工具 B.人类生产劳动的进行 C.语言的形成 D.教育起源于劳动 13.在一定意义上,教育是人类一种特殊的() A.生产劳动 B.家庭活动 C.交往活动 D.社会现象 14.国家用法律形式规定的、对一定年龄儿童实施确定年限的学校教育,这是() A.学校教育 B.义务教育 C.学年教育 D.基础教育 15.孔子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教育家和教育思想家,他的思想集中体现在() A.《大学》 B.《中庸》 C.《论语》 D.《孟子》

统计学1-3章练习题参考答案

第一章统计总论 一、单项选择题 1.属于统计总体的是() A.某县的粮食总产量 B.某地区的全部企业 C.某商店的全部商品销售额 D.某单位的全部职工人数 B 2.构成统计总体的个别事物称为()。 A.调查单位 B.标志值 C.品质标志 D.总体单位 D 3.对某城市工业企业未安装设备进行普查,总体单位是()。 A.工业企业全部未安装设备 B.工业企业每一台未安装设备 C.每个工业企业的未安装设备 D.每一个工业企业 B 4.工业企业的设备台数、产品产值是()。 A.连续变量 B.离散变量 C.前者是连续变量,后者是离散变量 D.前者是离散变量,后者是连续变量 D 5.在全国人口普查中()。 A.男性是品质标志 B.人的年龄是变量 C.人口的平均寿命是数量标志 D.全国人口是统计指标 B 6.总体的变异性是指()。 A.总体之间有差异 B.总体单位之间在某一标志表现上有差异 C.总体随时间变化而变化 D.总体单位之间有差异 B 7.几位学生的某门课成绩分别是67分、78分、88分、89分、96分,“学生成绩”是()。 A.品质标志 B.数量标志 C.标志值 D.数量指标 B 8.某年级学生四门功课的最高考分分别是98分、86分、88分和95,这四个数字是() A.指标 B.标志 C.变量 D.标志值 D 9.下列指标中属于质量指标的是()。 A.社会总产值 B.产品合格率 C.产品总成本 D.人口总数 B 10.下列属于质量指标的是() A.产品的产量 B.产品的出口额 C.产品的合格品数量 D.产品的评价 D

11.下列属于离散型变量的是() A.职工的工资 B.商品的价格 C.粮食的亩产量 D.汽车的产量 D 12.标志的具体表现是指() A.标志名称之后所列示的属性或数值 B.如性别 C.标志名称之后所列示的属性 D.标志名称之后所列示的数值 A 13.社会经济统计的研究对象是()。 A.抽象的数量特征和数量关系 B.社会经济现象的规律性 C.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特征和数量关系 D.、社会经济统计认识过程的规律和方法 C 14.统计指标按所反映的数量特点不同可以分为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两种。其中数量指标的表现形式是()。 A.绝对数 B.相对数 C.平均数 D.百分数 A 15.以产品的等级来衡量某种产品的质量好坏,则该产品“等级”是() A.数量标注 B. 品质标志 C. 数量指标 D. 质量指标 B 16.设某地区有670家工业企业,要研究这些企业的产品生产情况,总体单位是() A.每个工业企业; B.670家工业企业; C.每一件产品; D.全部工业产品 C 17.某机床厂要统计该企业的自动机床的产量和产值,上述两个变量是()。 A.二者均为离散变量 B.二者均为连续变量 C.前者为连续变量,后者为离散变量 D.前者为离散变量,后者为连续变量 D 18.下列哪个是连续型变量() A. 工厂数 B. 人数 C. 净产值 D.设备台数 C 19.设某地区有670家工业企业,要研究这些企业的产品生产情况,总体单位是() A.每个工业企业; B.670家工业企业; C.每一件产品; D.全部工业产品 C 20.统计工作过程不包括()。 A.统计调查 B.统计分布 C.统计整理 D.统计分析 B 二、多项选择题 1.统计一词的含义是()

杨持-生态学课后习题部分答案

杨持-生态学课后习题部分答案

1.试述生态学的定义、研究对象与范围? 生态学的定义:生态学是研究生物及环境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研究对象与范围:从分子到生物圈都是生态学研究的对象。 2.什么是环境,生态学环境指什么? 环境则指生物生活中的无机因素、生物因素和人类社会共同构成环境系统。生态学环境是指某一特定生物体或生物群体以外的空间,以及直接或间接影响该生物体或生物群体生存的一切事物的总和。 3.种的生态幅:每一个种对环境因子适应范围的大小即生态幅(ecological amplitude),这主要决定于各个种的遗传特性。 8.比较种群指数增长模型(Z)和逻辑斯谛增长模型(L)。 A前者适用于资源无限的条件下,后者适用于资源有限的条件下。B.种群指数增长模型是与密度无关的增长模型,逻辑斯谛增长模型是与密度有关的增长模型。 C 。Z的增长曲线呈“J”型;L的增长曲线呈“S”型。 9.什么是种群空间格局,主要有哪些类型?<附:成因> 种群空间格局(spatial pattern)定义:组成种群的个体在其生活空间中的位置状态或布局,称为种群空间格局或内分布型。 三种类型①均匀型②随机型③成群型 成因:(1)均匀分布产生的主要原因是种群内个体间的竞争,另一原因是分泌有毒物质于土壤中以阻止同种植物籽苗的生长(2)随机分布比较少见,因为只有在环境的资源分布均匀一致的情况下或种群内个体间没有彼此吸引或排斥时才易产生随机分布(3)成群分布是最长见的内分布型 a.环境资源分布不均匀,富饶与贫乏相嵌。b.植物传播种子的方式使其以母株为扩散中心。c.动物的社会行为使其结合成群。 10.试比较r-选择和K-选择的主要特征。r-K选择理论在生产实践中具有怎样的 存在于各个生物种群内部的个体与个体之间的关系称为种内关系,而将生活于同一环境中的所有不同物种之间的关系称为种间关系。

口腔材料学试题及答案大全

口腔材料学试题及答案一、单选题(共 10 道试题,共 10 分。) 1. 合金化后金属的性质会发生变化,这些变化不包括:. 凝固点与熔点的分离 . 韧性增高 . 传导性下降 . 硬度降低 . 延展性降低 正确答案: 2. 下列哪些物质可以延缓高分子材料的聚合: . O2 . 酚类 . PO . 有机叔胺 . 樟脑醌 正确答案: 3. 汞合金中哪个相的存在对其性能有较大的不良的影响:. γ1相 . γ2相 . γ相 . η相 . ε相 正确答案: 4. 以下属于弹性可逆性印模材料的是: . 琼脂 . 藻酸盐 . 硅橡胶 . 印模膏 . 石膏 正确答案: 5. 石膏类包埋材料的组成不包括: . 石英 . α-SO4·1/2H2O . 石墨 . 硼酸 . 磷酸盐 正确答案: 6. 对蜡型材料的性能要求不应包括: . 在软化温度时可以塑形 . 热胀率要小 . 流动性要好 . 应力松弛明显 . 颜色易于区别 正确答案: 7. 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比色结果不会受到光源的影响 . 牙本质的颜色是比色的主体 . 尖牙颜色饱和度较中切牙高 . 颈部颜色较切端色度深

. 随年龄增长,牙色明度降低 正确答案: 8. 熟石膏的混水率为: . 0.1 . 0.3 . 0.5 . 0.7 . 1 正确答案: 9. 口腔材料的使用应满足哪些性能: . 生物安全性 . 机械强度 . 化学稳定性 . 美观 . 以上均对 正确答案: 10. 室温固化义齿基托树脂主要用途不正确的是:. 制作暂时冠 . 义齿修理 . 可摘局部义齿基托 . 义齿重衬 . 活动矫治器 正确答案: 二、名词解释(共 10 道试题,共 30 分。) 1. 尺寸变化 2. 应力 3. 包埋材料 4. 生物相容性 5. [正]比例极限 6. 粘接 7. 陶瓷 8. 合金 9. 老化 答: 10. 复合树脂 答:

生态学习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 生态学: 生态学是研究生物及环境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环境: 是指某一特定生物体或生物群体以外的空间,以及直接或间接影响该生物体或生物群体生存的一切事物的总和。生态因子: 是指环境中对生物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环境要素。 生存因子: 在生态因子中凡是有机体生活和发育所不可缺少的外界环境因素。 生态环境: 研究的生物体或生物群体以外的空间中,直接或间接影响该生物体或生物群体生存和发展的一切因素的总和。 生境: 具有特定的生态特性的生态体或生态群体总是在某一特定的环境中生存和发展,这一特定环境叫生境。 种群: 在一定时间内和一定空间内,同种有机体的结合。 群落: 在一定时间内和一定空间内,不同种群的集合。 系统: 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作用的因素的集合。 利比希最小因子定律: 植物的生长取决于那些处于最少量状态的营养成分。 耐受性定律: 任何一个生态因子在数量上或质量上的不足或过多都将使该种生物衰退或不能生存。 限制因子原理: 一个生物或一群生物的生存和繁荣取决于综合的环境条件状况,任何接近或超过耐性限制的状况都可说是限制状况或限制因子。 似昼夜节律: 动物在自然界所表现出来的昼夜节律除了由外界因素的昼夜周期所决定的以外,在内部也有自发性和自运性的内源决定,因为这种离开外部世界的内源节律不是24小时,而是接近24小时,这种变化规律叫似昼夜节律。 阿朔夫规律: 对于夜出性动物处于恒黑的条件下,它们的昼夜周期缩短,对于夜出性动物处于恒光的条件下,它们的昼夜周期延长,并且这种延长的增强,这种延长越明显。对于日出性动物处于恒黑的条件下,它们的昼夜周期延长,对于日出性动物处于恒光的条件下,它们的昼夜周期缩短,并且这种缩短随着光强的增强,这种缩短越明显。 生物钟: 是动物自身具有的定时机制。 临界温度: 生物低于或高于一定的温度时便会受到伤害,这一温度称为临界温度。 冷害: 喜温生物在0℃以上的温度条件下受到的伤害。 冻害: 生物在冰点以下受到的伤害叫冻害。 霜害: 在0℃受到的伤害叫霜害。 超冷: 纯水在零下40℃以后开始结冰,这种现象叫超冷。 适应性低体温: 它是一种受调节的低体温现象,此时体温被调节很低,接近于环境温度的水平,心律代谢率及其它生理功能均相应的降低,在任何时候都可自发的或通过人工诱导,恢复到原来的正常状态。 贝格曼规律: 内温动物,在比较冷的气候区,身体体积比较大,在比较暖的气候区,身体体积比较小。 阿伦规律: 内温动物身体的凸出部分在寒冷的地区有变小的趋势。 乔丹规律: 鱼类的脊椎数目在低温水域中比在温暖水域中多。 生物学零度:

统计学原理练习题及答案

统计学原理练习题及答案 2007-12-7 9:32:24 阅读数:6162 《统计学原理》综合练习题 一、判断题(把正确的符号“√”或错误的符号“×”填写在题后的括号中。) 1、社会经济统计的研究对象是社会经济现象总体的各个方面。() 2、在全国工业普查中,全国企业数是统计总体,每个工业企业是总体单位。() 3、总体单位是标志的承担者,标志是依附于单位的。() 4、数量指标是由数量标志汇总来的,质量指标是由品质标志汇总来的。() 5、全面调查和非全面调查是根据调查结果所得的资料是否全面来划分的()。 6、调查单位和填报单位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可能一致。() 7、在统计调查中,调查标志的承担者是调查单位。() 8、对全同各大型钢铁生产基地的生产情况进行调查,以掌握全国钢铁生产的基本情况。这种调查属于非全面调查。() 9、统计分组的关键问题是确定组距和组数( ) 10、按数量标志分组的目的,就是要区分各组在数量上的差别( ) 11、总体单位总量和总体标志总量是固定不变的,不能互相变换。() 12、相对指标都是用无名数形式表现出来的。() 13、众数是总体中出现最多的次数。() 14、国民收入中积累额与消费额之比为1:3,这是一个比较相对指标。() 15、总量指标和平均指标反映了现象总体的规模和一般水平。但掩盖了总体各单位的差异情况,因此通过这两个指标不能全面认识总体的特征。() 16、抽样推断是利用样本资料对总体的数量特征进行估计的一种统计分析方法,因此不可避免的会产生误差,这种误差的大小是不能进行控制的。() 17、从全部总体单位中按照随机原则抽取部分单位组成样本,只可能组成一个样本。() 18、在抽样推断中,作为推断的总体和作为观察对象的样本都是确定的、唯一的。() 19、抽样估计置信度就是表明抽样指标和总体指标的误差不超过一定范围的概率保证程度。() 20、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提高抽样估计的可靠程度,可以提高抽样估计的精确度。() 21、抽样平均均误差反映抽样的可能误差范围,实际上每次的抽样误差可能大于抽样平均误差,也可能小于抽样平均误差。() 22、施肥量与收获率是正相关关系。() 23、计算相关系数的两个变量都是随机变量() 24、利用一个回归方程,两个变量可以互相推算()

口腔材料学_练习题库

四.问答题 1.金属的防腐蚀问题可以从哪几个方面考虑?7分 2.复合树脂的基本组成及其作用?7分 3.理想根管充填材料应具备的性能是什么?7分 4.理想牙龈收缩药物应具备哪些特征?7分 5.影响藻酸盐印模材料尺寸稳定性的因素有哪些?8分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四.问答题 1. 金属烤瓷材料与金属的结合形式有哪些?简述它们的匹配受哪些因素的影响?8分 2. 银汞合金尺寸变化的影响因素? 3.理想根管充填材料应具备的性能? 4. 谈谈在结晶化热处理工艺过程中,影响铸造陶瓷材料晶体形成数量、形式和性能的主要因素? 5、影响藻酸盐印模材料尺寸稳定性的因素有哪些 一.选择题 7、二.填空题 四.问答题 1、作为口腔模型材料应具备哪些性能? 2、金属烤瓷材料与金属的结合形式有哪些?简述它们的匹配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3、理想根管充填材料应具备的性能? 4、影响藻酸盐印模材料凝固时间的因素有哪些?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 四.问答题 1、简答种植陶瓷材料的研究应用趋势?9分 2、金属的防腐蚀问题可以从哪几个方面考虑?9分 3、影响银汞合金强度的主要因素由哪些? 9分 4、银汞合金尺寸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9分

5、加热固化型义齿基托制作过程中为什么会产生气泡?10分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四.问答题 1.金属的防腐蚀问题可以从哪几个方面考虑? 答:(1)使合金的组织结构均匀 (2)避免不同金属的接触 (3)经冷加工后的应力需要通过热处理减小或消除 (4)修复体的表面保持光洁无缺陷 (5)金属内加入某些抗腐蚀元素等。 2. 复合树脂的基本组成及作用? 答:1、树脂基质. 赋予可塑性、固化特性和强度。 2、无机填料. 增加强度和耐磨性。 3、引发体系. 引发单体聚合固化。 4、阻聚剂. 保证有效试用期。 5、着色剂. 赋予天然牙色泽。 3. 理想的印模材料应具备的性能。 1.良好的生物安全性 2.良好的流动性、弹性、可塑性 3.适当的凝固时间 4.准确性和形稳性 5.与模型材料不发生化学变化 6.强度好 7.操作简便,价格低廉,良好的储存稳定性,容易推广应用。 4. 金属烤瓷材料与金属的结合形式有哪些?107 1、机械结合系指金属表面进行粗化后咖喷砂、腐蚀)形成凹凸不平的表层夕扩大了接触面 积,使金属烤瓷粉在熔融烧成后起到机械嵌合作用,但其作用是比较小的 2、物理结合主要系指两者之间的范德华力,即分子间的吸引力。这种结合作用也很小, 只有在两者表面呈高清洁和高光滑的状态时,才能充分发挥其作用

森林生态学习题及答案

森林生态学习题及答案 Standardization of sany group #QS8QHH-HHGX8Q8-GNHHJ8-HHMHGN#

一、名次解释 1.生态趋同:不同种类的植物生长在相同的环境条件下,受主导因子的长期作用,产 生相同或相似的适应方式。 2.食物链:通过一系列取食和被食的关系而在生态系统中传递,各种生物按取食和被 食的关系而排列的链状结构。 3.生态入侵:指由于人类有意识或无意识把某种生物带入适宜栖息和繁衍地区,种群 不断扩大,分布区逐步稳步的扩展,这个现象叫生态入侵。 4.群丛:凡是层片结构相同各层片的优势种或共优种相同的植物群落。 5.生态需水:为维持植物正常生长发育所必需的体外环境而消耗的水。主要用来调节 大气温度和湿度。 4.森林生态系统一般由哪几部分组成,每一部分在生态系统中的功能作用如何 答:森林生态系统一般包括森林植物、动物、微生物及无机环境四部分(4分)。森林植物吸收太阳辐射进行光合作用,制造干物质及贮存能量;动物取食植物或其他动物,进行物质与能量的传递;微生物将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质,并将其归还到无机环境中,供再次利用(分);无机环境提供森林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所需的能量、物质(分)。 6.简述旱生植物有哪些与干旱环境相适应的形态及生理特征 答:形态特征包括:根系发达;叶子变小或变厚;叶细胞小,细胞壁增厚;气孔变小,排列更紧密,深陷;叶面被毛;角质层加厚;栅栏组织发达,海绵组织不发达;细胞间隙变小.生理特征包括:含糖量高,淀粉与糖的比率降低;细胞液浓度大,渗透势低;原生质透性高;单位叶面积光合作用速率高;对萎蔫的抵抗力强;开花结实早;寿命长等 7.简述种群生态对策理论在森林经营中的指导作用 答:生态对策是指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自然选择在物种进化策略上产生的不同选择,它是物种对生态环境的总的适应策略。对不同森林植物及动物种群的生态对策进行分析有利于我们在森林生产中采取合理及有效的经营措施(4分)。

教育学的第二章课后练习题及答案(附答案)

教育学的第二章课后练习题及答案(附答案)

第二章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一、填空题 1.广义的学校包括、、学校教育等部分。 2. 狭义的教育主要指。 3.教育的基本要素为教育者、受教育者和。 4.按照教育的目的是否正确,指导思想是否明确来看,教育的功能可 以分为正向功能和。 5.从教育功能的呈现形式来划分,教育可分为显性功能 和。 6.教育的“生产力说”是是建立在人力资本理论的基础之上的,其代 表人物为美国著名经济学家。 7.教育的生物起源论由法国社会学家、哲学家首倡,认为教 育活动是人类社会活动的一种。 8.教育的心理起源论由美国学者首倡,认为教育起源于原始 公社中儿童对成人的本能的无意识的。 9.教育的劳动起源说是由前苏联学者于20世纪30年代提出的,认为 教育产生于社会的。 10.从教育的演进过程看,教育大致经历了原始形态的教 育、、近代社会的教育、现代社会的教育四个阶段。 11.在我国奴隶社会教育的主要内容是六艺,是指。 12.学校教育的产生是古代社会教育的一个突出特点,学校教育是形式 化教育与非形式化教育的分水岭,它产生于社会时期。 13.“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是我国近代教育总的指导思想,提出这一 思想的清末湖广总督。 14.1904年颁布的“葵卯学制”是我国近代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学制, 它为我国后来学制的进一步完善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15.德国皇帝腓特烈二世于年,颁布了《乡村学校规程》,规定5 至13岁儿童必须接受义务教育。 16.终身教育的思想始于20世纪60年代,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成人教

第二章教育的产生与发展(答案) 一、填空题 1.家庭教育、社会教育 2.学校教育 3.教育措施 4.负向功能 5.隐形功能 6.西奥多·舒尔茨 7.利托儿诺,本能 8.孟禄,模仿 9.生产劳动 10.古代社会的教育 11.诗、书、礼、乐、易、春秋 12.奴隶社会 13.张之洞 14.葵卯学制 15.1763 16.保罗·朗格朗 二、单项选择 1. B.1995年 2.A.奴隶社会初期 3.B.教育与生产实践的分离和对立

统计学练习题参考答案

统计学参考答案(2013.12) 一、名词解释 1.统计学:是收集、分析、表述和解释数据的科学。 2.众数: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变量值。 3.简单随机抽样:从含有N元素的总体中,抽取n个元组作为样本,使得每一个容量为n的样本都有相同的机会被抽中,这样的抽样方式称为简单随机抽样。4.标准分数:变量值与其平均数的离差除以标准差后的值,也称标准化值和z 分数。 二、单项选择 1.下列变量中属于连续变量的是( C ) A 中等学校个数 B 企业个数 C 学生年龄 D 学生个数 2.平均指标反映了总体分布的(A) A 集中趋势 B 离中趋势 C 长期趋势 D 基本趋势 3.标准差指标数值越小,则反映变量值( B ) A 越分散,平均数代表性越低 B 越集中,平均数代表性越高 C 越分散,平均数代表性越高 D 越集中,平均数代表性越低 4.对连续大量生产的某种小件产品进行产品质量检验,最恰当的调查方式方法是( B ) A 全面调查 B 抽样调查 C 重点调查 D 典型调查 5.下列资料中,属于时点指标的是( C ) A 2001年旅游入境人数; B 2001年全国出生人数; C 2001年全国人口数; D 2001年大学生毕业人数 6.某连续变量分组数列,其末组为开口组,下限为500;又知其邻组的组中值为480,则末组的组中值为( A ) A 520 B 510 C 500 D 490 7.计算平均发展速度最合适的平均数是( C ) A 简单算术平均数 B 加权算术平均数

C 几何平均数 D 调和平均数 8.2004年某地区甲、乙两类职工的月平均收入分别为1060和3350元,标准差 分别为230和680元,则职工平均收入的代表性( B )。 A 甲类较大 B 乙类较大 C 两类相同 D 在两类之间缺乏可比性 9.要反映我国上市公司业绩的整体水平,总体是( A )。 A 我国所有上市公司 B 我国每一家上市公司 C 我国上市公司总数 D 我国上市公司的利润总额 10.直线回归方程中,若回归系数为负,则( B )。 A 表明现象正相关 B 表明现象负相关 C 表明相关程度很弱 D 不能说明相关的方向和程度 11.调查50个房地产公司,房屋销售面积与广告费用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76, 这说明( A ) A 二者之间有较强的正相关关系 B 平均看来,销售面积的76%归因于其广告费用 C 如要多销售1万平方米的房屋,则要增加广告费用7600元 D 如果广告费用增加1万元,可以多销售7600平方米的房屋 12.下列各直线回归方程中,哪一个是不正确的( B ) A x y 715?+=,r =0.92 B x y 520?-=,r =0.85 C x y 210?+-=,r =0.78 D x y 35?-=,r =-0.69 13.下面现象间的关系属于相关关系的是( C ) A 圆的周长和它的半径之间的关系 B 价格不变条件下,商品销售额与销售量之间的关系 C 家庭收入愈多,其消费支出也有增长的趋势 D 正方形面积和它的边长之间的关系 14.下列数列中哪一个属于时间数列( D ) A 学生按学习成绩分组形成的数列 B 工业企业按地区分组形成的数列 C 职工按工资水平高低排列形成的数列 D 出口额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形成的 数列 15.对于不同水平的总体不能直接用标准差比较其标志变动度,这时需分别计算 各自的( A )来比较。 A 标准差系数 B 平均差 C 全距 D 均方差

口腔材料学试卷

山东力明科技职业学院考试试卷 第 1 页 共 2 页 院系: 身份证号: 姓名: 密 封 线 口腔医学院 2014级 《 口腔材料学 》试卷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总分 得分 注:密封线内答题无效。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5分,共30分) 1、热凝基托树脂粉液混合后正常的变化过程是 ( ) A 、稀糊期—湿砂期—粘丝期---面团期—橡胶期 B 、湿砂期--稀糊期—粘丝期---面团期—橡胶期 C 、湿砂期--稀糊期—粘丝期--橡胶期--面团期 D 、面团期--橡胶期—湿砂期---稀糊期—粘丝期 2、对瓷粉与金属材料的性能要求描述不正确的是 ( ) A 、有良好的硬度和强度 B 、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C 、金属的熔点应高于瓷的熔点 D 、金属的热膨胀系数略小于瓷粉 3、在调拌模型材料过程中调拌时间越长或中途加水再调拌产生的主要不良后果是( ) A 、容易产生气泡 B 、降低抗压强度 C 、是模型表面粗糙 D 、造成脱模困难 4、石膏的凝固不受下列哪种因素的影响 ( ) A 、石膏本身因素 B 、水粉比例 C 、调拌时间和速度 D 、使用振荡器 5、烤瓷材料和与金属的热膨胀系数应 ( ) A 、前者稍稍大于后者 B 、前者明显大于后者 C 、前者稍稍小于后者 D 、前者明显小于后者 6、基托蜡是临床上常用的蜡材,国内商品名叫红蜡片具有下列哪项特点 ( ) A 、主要用于制作各种金属修复体的蜡摸 B 、冬用蜡的软化温度高于夏用蜡 C 、冬用蜡的软化温度低于夏用蜡 D 、含石蜡为20% 7、充填前磨牙楔状缺损之最佳充填材料是 ( ) A 、复合树脂 B 、玻璃离子水门汀 C 、磷酸锌水门汀 D 、氧化锌丁香油水门汀 8、自凝牙托水与牙托粉调拌后最适宜基托修理涂塑的时期是 ( ) A 、稀糊期 B 、粘丝前期 C 、粘丝后期 D 、面团期 9、ISO 中文全称为 ( ) A 、美国牙科协会 B 、国际牙科联 C 、国际标准化组织 D 、牙科技术委员会 10、藻酸盐印模材料属于 ( ) A 、弹性可逆印模材料 B 、弹性不可逆印模材料 C 、非弹性可逆印模材料 D 、非弹性不可逆印模材料 11、有关凝胶哪项正确 ( ) A 、凝胶是分散外相被分散内相包围 B 、凝胶是分散内相被分散外相包围 C 、凝胶是分散介质被分散内相所连接的网状结构所包围 D 、凝胶是溶质溶解度减小导致结晶的过程 12、作为自凝树脂的引发剂的物质为 ( ) A 、MMA B 、MMA 均聚粉或共聚粉 C 、PMMA D 、BPO 13、树脂基托聚合后体积变化为 ( ) A 、收缩 B 、膨胀 C 、不变 D 、不一定 14、磷酸盐包埋材料固化后体积 ( ) A 、收缩 B 、膨胀 C 、不变 D 、不一定 15、哪项不属于钛合金制成修复体的性质 ( ) A 、质量轻 B 、强度高 C 、易腐蚀 D 、生物性能好 16、贵金属铸造合金不包括 ( ) A 、铸造金合金 B 、铸造银合金 C 、铸造钛合金 D 、铸造钯合金 17、铸造时石膏类包埋材料的加热温度必须在 ( ) A 、500℃以下 B 、600℃以下 C 、700℃以下 D 、1000℃以下 18、可见光固化选用高强度光固化器,其工作头应尽量接近树脂表面,其距离不得超过 ( ) A 、1mm B 、2mm C 、3mm D 、4mm 19、磷酸锌水门汀在凝固时及凝固后可释放出游离磷酸,刺激牙髓,正确说法不包含哪种 ( ) A 、可用于牙体缺损的暂时充填修复 B 、一般5~8周恢复正常 C 、可粘结嵌体、冠、桥和正畸附件 D 、可作深龋衬层 20.无消毒和抑菌作用的根管充填材料为 ( ) A 、根管糊剂 B 、牙胶 C 、碘仿糊剂 D 、氢氧化钙糊剂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 1、基托发生变形的原因包括 ( ) A 、装盒压力过大 B 、装盒压力不足 C 、升温过快 D 、冷却过快 2、调拌模型材料时操作不当的是 ( ) A 、掌握好水粉比例 B 、调拌时碗内放入适当的粉再加入适当的水 得 分 阅卷人 得 分 阅卷人 座号:

生态学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复习题(作业)参考答案 第一章绪论 一、名词解释 1. 生态学(ecology):是研究生物与其环境相互关系的学科。 2. 农业生态学(agricultural ecology, agroecology):是运用生态学和系统论的原理和方法,把农业生物与其自然和社会环境作为一个整体,研究其中的相互联系、协同演变、调节控制和持续发展规律的学科。它是生态学在农业领域的分支。 3. 系统: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而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定义) 4. 生态系统(ecosystem):生物与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其生存环境之间密切联系、相互作用,通过物质交换、能量转化和信息传递,成为占据一定空间、具有一定结构、执行一定功能的动态平衡整体。简言之,是在一定空间内的全部生物与非生物环境相互作用形成的统一体。 5. 生产者(producers):是指自养生物,主要指绿色植物,也包括一些化能合成细菌。 6. 大型消费者(macroconsumers):是指以初级生产的产品为最初十五来源的大型异养生物,主要是指动物。 7. 小型消费者(microconsumers):又称分解者,是指利用动植物残体及其他有机物为食的小型异养生物,主要是指细菌、真菌、放线菌等微生物。 8. 农业生态系统(agroecosystem):是指以农业生物为主要组分、受人类调控、以农业生产为主要目标的生态系统。 二、问答题 1 生态学的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每个阶段的主要事件有哪些? 答:生态学100多年的发展经历了5个阶段: (1)生态学知识累积阶段(1866年前); 主要事件有:在中国长期的农业社会中就累积了像二十四节气这种实质反映气候与生物关系的知识,而且广为流传,成为指导农业生产的重要依据。 (2)个体生态学与群落生态学阶段(1866--1935); 主要事件有:1866年,德国动物学家海克尔定义了生态学,这就标志着生态学的产生。生态学产生以后便分化出植物生态学、动物生态学等学科分支。 (3)生态系统生态学阶段(1935—1962); 主要事件有:1935年,植物生态学的英美学派代表人物,英国植物生态学家坦斯列第一次提出了生态系统的概念,他把生物与其环境看成是一个动态整体。1941年,美国科学家林德曼,发表了《一个老年湖泊内的食物链动态》的论文。她用确切的研究数据揭示了在食物链顺序转移中生物的数量关系。美国生态学家奥德姆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研究了遗弃农田的次生演替及生态系统的能流与物流。1952年,他出版了《生态学基础》一书,确立了生态系统生态学的地位。(4)生态学向调控与工程方向发展阶段(1962--); 主要事件有:1962年,美国海洋生物学家卡逊写的《寂静的春天》,她的书是人类生态环境意识觉醒的标志。联合国科教文组织于1964年开展以生态系统定量研究为重点的“国际生物学研究计划”之后,又于1971年组织了“人与生物圈”

学前教育学练习题参考答案

《学前教育学》练习题 第一章学前教育学概述 一、填空题 1、学前教育学是专门研究(学前教育)的规律的科学。 2、学前教育学研究的年龄对象是从(胎儿)、出生到6岁前的儿童的教育现象和规律。 3、学前教育研究的对象的发展新趋势是出现了(向前)、(向后)的延伸。 4、学前教育的实施形式有(学前社会教育)和(学前家庭教育)。 5、捷克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的主要专著和论文,其中有历史上第一本学前教育学(《母育学校》)、第一本幼儿看图学话读本(《世界图解》)。 6、对人们的教育由于教育对象的年龄不同,分(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等教育阶段。 7、第一个提出在我国实施学前社会教育的人是(康有为)。 8、我国第一所乡村幼稚园和劳工幼稚园的创办者是(陶行知),其办园思想是(中国化)和(平民化)。 9、(《人的教育》)这本书主要论述了关于婴儿期、幼儿期及少年期的发展和教育。展示了福禄贝尔的学前教育思想。 10、福禄贝尔把儿童的发展分为(自然儿童)、(人类儿童)和(神的儿童)。 11、福禄贝尔把课程分为宗教及宗教教育、自然科学及数学、语言及语言教育、艺术及艺术教育四大领域。 12、(康有为)在(《书》)中第一次在我国实施学前社会教育的主。 13、(鹤琴)是我国现代著名儿童教育专家,我国现代幼儿教育的奠基人。 14、1923年鹤琴在创设了我国第一所实验幼稚园——(私立鼓楼幼稚园)。这是中国第一家幼稚教育实验中心。 15、(宗麟)是我国幼儿教育史上第一位当幼儿园教师的男大学生。 16、学前教育学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大体上可以分为孕育阶段、(萌芽阶段)、(初创阶段)以及发展阶段这个四个阶段。 17、杜威的代表著作主要有《我的教育信条》、《我们怎样思维》、(《民主主义与教育》)、(《学校与社会》)、(《经验与教育》)等。 二、单项选择题 2、捷克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有许多教育学的专著和论文,其中有历史上第一本学前教育学的专著是( B )。 A、世界图解 B、母育学校 C、教育漫话 D、爱弥儿 3、推动各国幼儿园的建立,并使学前教育学开始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的是(C ) A、欧文 B、杜威 C、福禄培尔 D、蒙台梭利 4、夸美纽斯为幼儿编写的读本是( A) A、《世界图解》 B、《大教学论》 C、《爱弥儿》 D、《教育漫话》 5、世界上第一所幼儿园是谁创立的?(D) A、杜威 B、卢梭 C、夸美纽斯 D、福禄培尔 6、世界上第一个承认游戏的教育价值,有系统地把游戏列入教育过程的教育家是一(D) A、裴斯泰洛齐 B、卢梭 C、夸美纽斯 D、福禄培尔 7、“我国幼儿教育之父”指的是一一(C) A、陶行知 B、雪门 C、鹤琴 D、宗磷 8、与托幼园所相比,家庭教育的特点是(C) A、目的性 B、组织性 C、随意性 D、计划性

统计学第章练习题及答案

第4章 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平均指标反映了( ) ①总体次数分布的集中趋势 ②总体分布的特征 ③总体单位的集中趋势 ④总体次数分布的离中趋势 2.某单位的生产小组工人工资资料如下:90元、100元、110元、120元、128元、148元、200元,计算结果均值为128=X 元,标准差为( ) ①σ=33 ②σ=34 ③σ= ④σ=35 3.众数是总体中下列哪项的标志值( ) ①位置居中 ②数值最大 ③出现次数较多 ④出现次数最多 4.某工厂新工人月工资400元,工资总额为200000元,老工人月工资800元,工资总额80000元,则平均工资为( ) ①600元 ②元 ③元 ④500元 5.标志变异指标说明变量的( ) ①变动趋势 ②集中趋势 ③离中趋势 ④一般趋势 6.标准差指标数值越小,则反映变量值( ) ①越分散,平均数代表性越低 ②越集中,平均数代表性越高 ③越分散,平均数代表性越高 ④越集中,平均数代表性越低 7.在抽样推断中应用比较广泛的指标是( ) ①全距 ②平均差 ③标准差 ④标准差系数 二、多项选择题 1.根据标志值在总体中所处的特殊位置确定的平均指标有( ) ①算术平均数 ②调和平均数 ③几何平均数 ④众数 ⑤中位数 2.影响加权算术平均数的因素有( ) ①总体标志总量 ②分配数列中各组标志值 ③各组标志值出现的次数 ④各组单位数占总体单位数比重 ⑤权数 3.标志变异指标有( ) ①全距 ②平均差 ③标准差 ④标准差系数 ⑤相关系数 4.在组距数列的条件下,计算中位数的公式为( ) ①i f S f L M m m e ?-+ =+∑12 ②i f S f U M m m e ?-=∑12 -- ③i f S f L M m m e ?-+ =∑12 - ④i f S f U M m m e ?-=+∑12 - ⑤i f S f U M m m e ?-=∑12 -+

口腔材料学考试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 1.国际牙科联盟的英文简称是。 A . ISO B .FDI C.FDA 2.表征物体长度或体积随温度变化的物理量是。 A ,弹性模量 B.韧性 C.热膨胀系数 D.导热率 3.液体与固体表面的接触角θ=180°时,液体在材料表面的浸润性为。A.完全浸润 B.浸润性好 C.完全不浸润 D.浸润性差 4.表征物体刚性的物理量是。 A.冲击强度 B.挠曲强度. C.弹性模量 D.屈服强度 5.义齿基托材料是一种。 A.长期表面接触材料 B.长期外部接入材料 C.持久表面接触材料 D.持久外部接入材料6.游离基聚合反应中,延长反应时间,能。 A.增加单体转化率 B.提高分子量 C.增加单体转化率,提高分子量D.增加单体转化率,降低分子量 7.下列印模材料中,属弹性不可逆印模材料的是。 A.琼脂印模材料 B.硅橡胶印模材料 C.印模膏D.印模石膏 8.藻酸盐印模材料中,能延长其工作时间的物质是。 A.生石膏 B.膨砂 C.硅藻土 D.磷酸盐 9.下列材料室温放置时会产生凝溢和渗润现象的是。 A.藻酸盐印模材料 B.磷酸盐包埋材料 C.义齿基托材料 D.硅橡胶印模材料10.临床用蜡制作蜡型后,室温放置其形状会逐渐变化,其原因是。A.热胀冷缩B.蠕变C.应力松驰D.应变 11.热凝义齿基托树脂加热固化时,应。 A.与室温下的水一同缓慢加热固化B.与室温下的水一同快速加热固化 C.直接浸入100℃沸水中维持一段时间 D.直接浸入70℃的水中,然后快速加热固化12.提高牙托粉中聚合物的分子量,将导致。 A.力学性能增加,达面团期时间延长B.力学性能增加, 达面团期时间缩短 C. 力学性能下降, 达面团期延长. D.力学性能下降, 达面团期时间缩短 13.复合树脂中,填料的表面处理常用。 A.4-META B.KH-570 C.MMA . D.HEMA 14.光固化复合树脂光照固化时, 延长光照时间, 其。 A.残留单体下降, 固化深度下降 B.残留单体增加, 固化深度下降 C.残留单体增加, 固化深度增加 D.残留单体下降, 固化深度增加 15.不能用作复合树脂垫底的材料是。 A. 氧化锌丁香酚水门汀 B.磷酸锌水门汀 C.玻璃离子水门汀 D.聚羧酸锌水门汀16.粘接剂与被粘物体产生牢固结合的必要条件是。 A.与被粘物体表面形成化学结合 B.能在被粘物体表面浸润 C 与被粘物体表面形成机械嵌合D.与被粘物体表面产生静电引力 17.牙釉质表面经酸蚀后, 能。 A.降低表面能, 并增加机械嵌合力. B.增加表面能并产生化学结合力 C.降低表面能并产生化学力 D.增加表面能并产生机械嵌合力

生态学课后练习题参考答案

《普通生态学》练习题参考答案 第一章绪论 1、如何理解生物与地球环境的协同进化? 答:地球的生命起源于35亿年前,那时地球的表面为还原性大气;缺少氧气,没有臭氧层。这些条件对今天的生物非常有害,但却正是原始生命得以形成的环境。 约在30亿年之前开始形成光合自氧生物,蓝绿藻为主,逐渐改变了大气成分,氧化大气出现;氧化大气的形成为绿色植物的登陆创造了条件。大气圈中保证生物呼吸的氧气和稳定的CO2含量,以及保护地表生命的臭氧层,都是生物长期作用的结果。 并且生物不断适应地球环境,而进化形成现今丰富多样的生物世界;自7亿年有动植物以来,累计生物总质量是地球总质量的1000倍;生物转移的物质总质量要比其自身的质量大许多倍。因此可以认为适于生物生存的地球环境是生物与地球协同进化的结果,而这种环境又靠生物来维持与调控。 2、试述生态学的定义、研究对象与范围。 答:生态学是研究生物及环境间的相互关系的科学,环境包括无机和有机环境。生态学研究的对象从生物大分子、基因、细胞、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直到生物圈,经典研究个体及以上层次。生态研究的范围非常广泛,涉及的环境非常复杂,从无机环境(岩石圈、大气圈和水圈)、生物环境(植物、动物、微生物)到人与人类社会,以及由人类活动所导致的环境问题。 3、现代生态学的发展趋势及特点是什么? 答:进入20世纪60年代,生态学快速发展。生态学已深入社会的各个领域。(1)全球性问题(如人口问题、环境问题、资源问题和能源问题)的控制和解决推动生态学发展。(2)应用生态学的迅速发展。污染生态学,经济生态学,恢复生态学,环境生态学。(3)全民生态意识提高。生态学举世瞩目。 生态学的发展特点有:(1)研究层次向宏观和微观方向发展。现代生态学一方面向区域性、全球性方面发展;另一方面是向微观方向发展,与分子生物学、分子遗传学、生理学等相结合。(2)研究方法手段的更新。野外自记电子仪器、同位素示踪、稳定性同位素、“3S”(全球定位系统(GPS)、遥感(RS)与地理信息系统(GIS))、生态建模,系统论引入生态学。(3)研究范围不断扩展。对象转移到人类活动,交叉科学如化学生态学,应用生态学如与环境保护相结合。 第二章生物与环境(1) 1、名词解释 环境(environment)——环境是指某一特定生物个体或生物群体的空间,以及直接或间接影响该生物(群)体的一切事物的总和。 生态因子(ecological factor)——环境中对生物的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有着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环境要素。 限制因子(limiting factor)——限制生物生存和繁殖的关键因子,就是限制因子。 生态幅(ecological amplitude)——每种生物对任何一种生态因子都有一个耐受范围,即一个生态学上的最低点和一个生态学上的最高点,在最高点和最低点之间的范围就称为生态幅。 2、地球环境由哪几部分组成? 答:地球环境由大气圈、水圈、土壤圈、岩石圈和生物圈组成。 3、简述生态因子作用的一般特点。 答:(1)综合作用: 如气候的作用;(2)主导因子作用:渔业高密度养殖增氧;(3)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地形因子一般为间接作用.;(4)阶段性作用:如鱼类的回游;(5)不可代替性和补偿作用。 4、种的生态幅及其制约因子有那些主要规律? 答:(1)对同一生态因子,不同生物的耐受范围是很不相同的,每个种的的生态幅主要决定于种的遗传特性。(2)一种生物对某一生态因子的适应范围较宽,而对另一因子的适应范围很窄,生态幅常常为后一生态因子所限制。(3)同一生物不同阶段耐受性不同,生物繁殖阶段常常是一个临界期。(4)内稳态扩大了生物的生态幅与适应范围,但并不能完全摆脱环境的限制。(5)驯化可导致物种耐性限度的改变,适宜生存范围的上下限会发生移动,并形成新的最适点。 第二章生物与环境(2) 1、名词解释 光补偿点(light compensation point)——光合作用强度和呼吸作用强度相当处的光强度为光补偿点 光周期(photoperiod)——一天之内,相对于黑夜而言,白天的时间长短。 Bergman 规律((Bergmann’s rule)——高纬度的恒温动物比低纬度的相似种类个体要大。 冷害(chilling injury)——指喜温生物在零度以上的温度条件下受害或死亡。 2、简述有效积温法则及其在农业生产上的意义 答:有效积温法则指变温动物和植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必须从环境摄取一定的热量才能完成某一阶段的发育,而且每个发育阶段所需要的总热量是一个常数。在农业生产上的意义有: (1)预测生物发生的世代数:年总积温/一个世代所需积温 (2)预测生物地理分布的北界 (3)预测害虫来年发生程度 (4)可根据有效积温制定农业气候区划 (5)应用积温预报农时 3、试述光的生态作用. 答:太阳光是地球所有生物得以生存和繁衍的最基本的能量来源,地球上生物生活所必须的全部能量,都直接或间接地来源于太阳光。太阳辐射的强度、质量及其周期性变化对生物产生深刻的影象。(1)光照强度对生物的生长发育和形态建成有重要的作用;(2)不同光质对生物有不同作用。光合作用的光谱范围只是可见光区,红外光主要引起热的变化,紫外光主要有杀菌作用,昆虫对紫外光有趋光反应。(3)生物的光周期的适应。植物可分为长日照植物和短日照植物。光周期的变化对大多动物尤其是鸟类的迁徙和生殖具有十分明显的影响,光周期对昆虫的滞育起主要作用。 4、为什么生物的活动和繁殖受光周期控制? 答:外界环境因子很多,如温度、湿度、气压、降水等,为什么动物偏偏选择光(光照周期)这个信号作为启动复杂的繁殖生理机制的“触发器”。这是因为日照长短的变化是地球上最具有稳定性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