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综合题答题技巧
地理综合题答题技巧ppt课件

1.即使题中没有对原因的考查,在解答该类试题时也应该先找出造成问题的自然和人为原因,然后针对原因或不足,提出合理的治理措施。 2.解题时有两个注意:一是自然条件一般不易改变,主要应从改变人类不合理的活动方面来寻找措施;二是治理措施是多方面、综合性的,一般应该包括工程措施、技术措施、生物措施、管理措施等,要点应尽量全面,而且要具有针对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
农业地域类型、主要农作物种类及分布、农业部门结构、生产水平(商品率、机械化水平、生产经营方式、集约化程度、专业化水平)
工业生产特征
地域分布、发达程度、主要部门及结构、技术水平
区域特征
地理位置(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相对位置)、自然环境特征(地形、气候、水文等)、社会经济特征(农业、工业、交通、城市、人口、贸易、旅游等)
评价
“有利+不利”;语言格式: 1 、2、3..。不利:1、2、3..
分析
“有利及其原因+不利及其原因”; 语言格式:有利:1、因为..所以(导致)..2..。 不利:1、因为..所以(导致)..2..
把握关键词
比较
两个地理事物都要回答。语言格式:因为A..,以A比B...
意义
对本地区(事物)的影响+对其它地区(事物)的影响 一般可从“三个效益”的角度回答问题。
注重书面表达
3.画蛇添足,做无用功:这类问题绝大部分由于审题不清,对题干要求中的限定词理解不清或疏忽大意,导致答案与题目要求脱节或超出要求范围。常见的有只要求评价自然原因,却长篇累牍地阐述人为原因;只要求答出某种地理要素,却过多地一一展开等。 4.层次不清、逻辑混乱:主要表现在一些文字较多、涉及面较广的论述性、评价性的简答题中。有些考生在展开分析时往往不能遵循时间和空间的顺序,或者按照自然要素与人文要素、有利条件与不利条件的思维层次一一表述,而是出现时空的跳跃或层次的混杂。例如,在描述某地的地理特征时,一会儿描述东部的地形条件,一会儿又描述西部的人口状况,一会儿又回过头来描述东部的交通状况等,不能给人清晰的思维顺序。
地理中考综合题答题技巧

地理中考综合题答题技巧
地理中考综合题答题技巧如下:
1. 认真审题:审题是答好综合题的关键和基础。
要仔细研读题目中的文字和图示材料,准确理解题目要求,确定所考查的是哪些方面的知识点。
2. 提取信息:要穷尽一切图文信息,确保信息无遗漏,特别是图表材料,要通过思维加工将图表的形象、数据信息转化为文字信息。
3. 全面思考:在回答问题时,要全面思考,不要遗漏任何可能相关的信息。
4. 运用信息:运用直接信息及隐含的间接信息对实际问题进行分析,思路要畅通、敏捷。
5. 简明扼要、条理分明:在组织答案时,要层次鲜明、条理清晰、重点突出、简洁明了、字迹工整,同时还要使用地理专业术语。
以上技巧仅供参考,建议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加以调整优化。
高中地理的综合题的解题技巧分析

中学地理的综合题的解题技巧分析解题的方法在中学地理的运用中尤其的重要,下面查字典地理网的小编将为大家带来中学地理的综合题的解题的技巧的介绍,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中学地理的综合题的解题技巧(一)、描述和阐释事物1.特征问题:包括自然地理特征,如位置特征、地形特征、气候特征、水系特征、水文特征、地表植被特征、土壤特征等;人文地理特征,如农业生产特征(区位特征、结构特征、地域类型等)、工业生产特征、交通特征(运输形式、线网的疏密、分布、地位等)、资源特征等。
2.地理成因问题:包括自然和人文两方面分析。
如地形成因分析、气候类型成因、气温成因、降水成因、河流相关成因、湖泊、沼泽成因、洋流成因、海水盐度成因、土壤成因。
3.自然灾难类:包括天文灾难、地质灾难、气象气候灾难、水文灾难、生物灾难。
4.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类:包括酸雨、臭氧层破坏、全球变暖、水土流失、荒漠化、盐碱化。
(二)论证和探讨问题1.评价问题:问题经常表述为作用、意义、影响等。
答题思路:三套答题系统①从环境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三效益统一入手;②从有利和不利两方面来辨证阐述;③从不同对象的角度来分析(某一地理事物或现象对不同对象影响效果不同)。
例如:迁出地和迁入地(人口迁移、人口城市化)、流出地和流入地(水土流失)、输出地和输入地(自然气、电力)2.比较问题留意一点:两边都要回答常见:特征比较、区位比较、成因比较、分布比较、结构比较等3.措施问题回答思路:三套系统①对症下药(先找出地理事物或现象成因,然后逐一比照找出对策)②(技术)工程措施,生态措施,管理措施③开源节流(对资源类而言)常见问题例如:①河流洪涝灾难的缘由及治理措施②环境污染措施③生态破坏措施④自然灾难措施4.规律问题①地理点:如地带性、非地带性②等值线分布特征:数值改变规律、极值分布、走向、疏密、曲直、局部闭合③面:形态、大小④改变规律:包括年际改变和季节改变、日改变、改变量、改变幅度、改变速度、变率大小等审题时留意以下表述要求:①简述:简洁扼要叙述,必需把握要点;②简析:简洁分析,提出论点即可;③描述:对事物的外部特征予以描述;④综述:对事物的总体特征予以概括叙述;⑤说明:对原理、成因、规律进行说明;⑥写出:对图像或事实的主要内容予以呈现;⑦分析:对地理事物或现象予以剖析、分解,分析缘由、分析局部事物在全局中的地位或作用,如分析区域发展的优势与不足,分析事物间的联系等;⑧对比(比较):列表比较相同、相异、相反、相像的地理事物,可先后对比或并列对比;分析相同事物之间的差别、不同事物之间的联系;⑨评价:对地理环境、措施、对策、布局进行实施可行性评价或优势与不足评价,这须要平常树立科学的观点,具备正确的地理思想⑩概括:对文字材料或图像内容予以概括要点等。
中考地理综合题的解题技巧

中考地理综合题的解题技巧中考地理综合题的解题技巧1、认真审题审图审题要做到,一不看错题;二不遗漏题;三要看全题;四要审准题。
提取信息要全:穷尽一切图文信息,确保信息无遗漏,特别是图表材料,要通过思维加工将图表的形象、数据信息转化为文字信息。
解读信息要准:辨析有效信息与无效信息,识别信息的重要程度,找出关键信息并对其进行合理判断与推理,挖掘出其背后隐含的间接信息。
运用信息要活:运用直接信息及隐含的间接信息对实际问题进行分析,思路畅通、敏捷。
2、全面思考要回答的问题认真思考答题的各个方面,是答好简答题的保障,它可以防止漏答。
而且在复习备考中应掌握必要的答案结构,如资源问题(开源、节流)、评价(利与弊)、地质作用(内力与外力)、区位因素(自然与社会经济因素)、地理规律(时间变化与空间分布)等。
探究类(解答的关键在于把握题目情境与相关地理知识和原理之间的联系,同时体现出现代地理价值观,即正确的环境意识及因地制宜、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等观念。
)3、答题要“简明扼要、条理分明、切中要点”且一定要用地理专业术语题目审好了,回答问题的方面想全了,接下来就是要落实答题的.知识要点。
组织知识要点要做到层次鲜明、条理清晰、重点突出、简洁明了、字迹工整,同时还要做到术语专业。
回答地理问题时有一大忌,就是不用专业术语,讲白话,这就违背了科学严谨的本质。
回答好地理简答题,还应掌握以下技巧:⑴具体与模糊的技巧对于答案中自己似是而非的部分,在不影响答案完整和得分的情况下尽量回避、少写。
例如北海道渔场的成因,是千岛寒流与日本暖流的交汇处,如果不清楚洋流的名称,不妨模糊回答是寒暖流的交汇处,营养盐类物质丰富,饵料丰富。
⑵多与少的技巧对于自己确信无误的部分要准确、有条理的书写,并且要全面。
注意答案尽可能简洁准确,条理分明,把握答案的方向性、逻辑性与全面性。
评卷是多写不扣分,但少写绝对得不了高分。
在某些时候不妨坚持“三多”,多写、多分点、多用术语。
高考常考地理问题答题技巧

高考地理大题标准答题技巧模板(45道综合题)一、缺水(旱灾)原因的分析与解决措施1、自然原因:气候特征(降水和蒸发);河流和湖泊(灌溉水源);农作物需水季节2、人为原因:用水量大(人口、工农业)、利用方式(不合理,利用率低、污染浪费严重)解决措施:开源:跨流域调水,修建水库、海水淡化节流:减少水污染、减少浪费、提高水资源利用率,限制高耗能水工业发展,发展节水农业(喷灌滴灌)制定法律法规、提高节水意识、实行水价调节。
二、水土流失的原因、治理措施自然原因:气候降水、地形坡度、土质、植被人为原因:破坏植被、乱砍乱伐、修路、开矿治理措施:禁止乱砍乱伐、大力植树造林、禁止坡度开荒、修建梯田、退耕还林、解决农村能源问题(水电、风能、太阳能、沼气;制定法律法规,提高意识)三、河流水量大的原因: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丰富流域面积大,集水区广支流众多,水系庞大四、河流的补给雨水、冰川融水、湖泊水、地下水五、水电站的作用防洪、发电、航运、灌溉、水产养殖、旅游、供水、防凌、减淤河流凌汛的条件地维度向高纬度流。
最冷月气温在零摄氏度以下六、分析河流水能丰富的原因一条河流或某一河段水力资源是否丰富,主要看两方面:一是河流水量的大小,一般水量越大,径流越未定,水力资源越丰富,二是河流落差,一般落差越大,水流越急,水力资源越丰富。
水量和落差的大小又受其他因素的影响,具体分析回答思路如下:如:我国西南地区水能丰富,主要原因是地处湿润地区,降水丰沛,径流量大;地处一二阶梯交界处,河流落差大三峡地区水能丰富,主要原因是:地处湿润地区,降水丰沛,径流量大,地处二三阶梯交界处,河流落差大七、影响水库坝址选择因素:1.河流、峡谷处或盆地、洼地的出口(有利于建坝,工程量小,造价低,库容量大)2.地质条件:避开喀斯特地貌、断层上游:修建水库、拦截上游来水,植树造林,减少水土流失中游:修建水库、拦截上游来水;修建分洪、蓄洪工程;(部分河流:裁弯取直、加固大堤)下游:加固大堤、清淤疏浚河道,开挖人海河道其它:加强天气监测、预报;鼓励参加灾害保险;学习抗洪知识技能;提高防洪意识3.淹没区大小(移民和搬迁;文物淹没;农田淹没)八、解决缺水问题的措施:主要从开源和节流两个方面人手:①保护有限的水资源,防治水污染;②开发水资源,提高供水能力;③加强用水管理,增强节水意识,④提高用水效率,控制需水量的增长;⑤控制人口增长。
地理答题技巧十大问答

地理答题技巧十大问答特约特级教师学而思培优文综女神红飞老师针对性的回答了同学们提出关于地理学习的问题。
小编在这里整理了相关知识,快来看看吧!高考地理综合题答题技巧总结一、前提:熟悉区域地理,掌握双基和主干知识。
二、基础:明确高考地理常见简答题的答题思路。
三、关键:熟悉近几年地理考题常见的答题模式◇近几年地理考题常见答案的组织模式之归纳:1) 原因(自然、人为) 2) 条件(有利、不利) 3) 影响(正面、负面) 4) 区位(自然、社会、经济)5) 效益(经济、社会、环境) 6) 措施(生物、工程、技术)7) 重大工程意义(两端、中间)或(政治、经济、民族、国防) 8) 要素(总量、结构) 9) 评价( 积极、消积)◇近几年考题常见的地理特征描述答案组织模式之归纳:1) 自然地理特征(地形、气候、土壤、水源、生物、矿产或其它资源)2) 位置特征(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半球位置、相邻位置)3) 水系特征(支流、流程、流域、流向)4) 水文特征(流量、水位变化、流速、含沙量、结冰期)5) 降水特征(降水总量、雨季长短、季节变化)6) 气候特征(气温、降水、季节组合)7) 地形特征(地形类型、地势起伏、主要地形区、海拔状况)8) 农业生产特征(主要从农业地域类型、农作物种类、种植历史经验和单位面积产量、农业各部门结构(所占比重)、农业机械化水平、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和专门化水平等方面概括)9) 工业生产特征(主要从工业的发达程度、工业部门结构、工业技术水平、工业产品的销售和工业原料能源对国际市场的依赖程度等方面概括)10)地理事物的分布特征和分布规律(主要从空间分布(是否均匀、空间变化规律)和时间分配(季节和年际变化的大小)两方面概括) ◇分布规律问题:从总体上看是把握"点""线""面"是哪种分布趋势?1) "点"状分布一般有"沿某个方向区域较稀或较密";或该地理事物在某地理事物的分布方位。
地理综合题答题技巧

综合题答题技巧1.原因类综合题:关键词:(1)“原因”、“为什么”、“理由”、“成因”、解释……现象”(2)“影响因素”、“条件”、“区位条件”(3)“地理背景”(4)“合理性”、“可行性”、“必要性”等答题要点:(1)若问到“原因”等问题一般要从“自然、社会经济”或“自然、人为”两个方面去论述,除非题目有明确要求;(2)若问到“条件”等问题一般要从“自然、社会经济”以及“优势(有利)、劣势(不利)”两个方面去论述,除非题目有明确要求;(3)若只问到“影响因素”且分值较少,则不展开论述;(4)若问到“地理背景”,则要从更广的空间、更长的时间、更深的层次去分析;(5)若问到“合理性”、“必要性”等问题,则还要考虑其意义;(6)若问到“可行性”,则只考虑优势(有利)条件2. 特征类综合题:关键词:“特征”、“(共同、不同)特点”、“规律”、等答题要点:(1)一般要从“分布”、“结构”、“变化”三方面去论述;(2)若问到“分布”,主要考虑“总量多少”“分布是否均匀”、“整体趋势”、“延伸方向”、“集中分布区”(极值分布的区域)、“呈…….方向”等六方面去考虑;(3)若问到“变化”,要从“量的变化趋势”与“量的变化幅度”两方面考虑3. 结果类综合题:关键词:(1)“不利影响”、“危害”、“问题”、“压力”、(负面)(2)“后果”、“作用”、“困难”(中性)(3)“优势(优点)”、“意义”“效益” (正面)等等答题要点:(1)一般要从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两方面的影响去分析(如中国地形特征的影响)(2)要牢牢把握区域地理各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3)工农业生产(交通、城市)等发展的负面影响要考虑环境问题(4)“交通(管道、输电线)”、“跨区域的经济联系”等的影响要考虑对两个区域的作用4. 措施类综合题:关键词:“建议”、“发展方向”、“措施”、“治理方法”、“对策”等答题要点:(1)根据问题的表现及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措施(2)有关“自然灾害与生态环境问题的防治”的措施,一般要从“工程”和“非工程”两方面考虑(3)“经济类问题”的措施经常用以下关键词:结构、基础设施、科技、深加工(增加值)、生态环境……5.评价、比较类综合题:关键词:“异同点”、“差异”、“不同”、“评价问题(优势、劣势)”等答题要点:(1)一般要从“原因”、“特点”、“影响”、“措施”等方面去比较除非题目有明确要求(2)两方面的比较时,表述哪一方面要根据题目要求(3)进行评价时,除题目有明确要求外,一般主要从“特点”和“影响”两方面考虑。
(地理)综合题答题技巧

例题 分析位于丘陵区的丙地,融雪侵蚀较乙地严重的原 因。(8分)
丙地属于丘陵地形,地势 低于乙地,融雪径流量大
于乙地;(5分)丙地比
乙地更多受到人类的影 响(如林地被毁,过度 垦荒等)丙地更易被侵 蚀。(3分)
第27页,共59页。
答题思路:
第一步 在哪里——位置 (纬第度二位步置、大解气释环为流什、么海陆位置、洋流、地
第4页,共59页。
4.水文特征。一般从流量、流量的季节变化(或水位)、流
速、含沙量、有无结冰期及凌汛等方面进行描述。
5.气候特征。一般从气候类型、气温特征、降水特征、 气温和降水的季节组合等方面进行概述。
6.气温特征。从平均气温,最高、最低气温及出现的时间
,日较差年较差大小来描述。
第5页,共59页。
答题不得分的原因: ①答非所问,如答地表鹅卵石堆积对葡萄生长 的有利影响或答鹅卵石形成的原因。 这是本题失
分最大的原因!
②不能准确运用地理术语,错别字太多。如 “冲积作用”写成“冲击作用”,“堆积” 写成“堆集”,“上游”写成“上流” 因为这些都是关键字词,影响文中意思,都不给分。
第25页,共59页。
1.地理位置特征。一般从纬度位置(如高、中、低纬度) 、海陆位置(如临海或深居内陆)、相对位置
2.地形特征。从地形种类(高原、山地、丘陵、平原、盆 地,山谷或河谷、冲积扇、三角洲),海拔高度、地势、坡
度陡缓四个方面概括。
3.河流水系特征。一般从流程、流向、注入的海洋,支流 与湖泊的多少及分布状况,河道深浅、宽窄、曲直,流域 面积、河网密度、水系形态等方面描述。
(2)说明G河 水量丰富的原 因(11分)。
自然环境影响:
土地生气水(水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理综合题答题技巧
班级学习小组学生姓名教师评价
【学习目标】
1、通过学习,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现阶段综合题答题中存在的问题。
2、了解高考地理考试命题思路及能力考查要求,明确今后地理学习中努力的方向。
3、掌握综合题答题的一般步骤。
4、通过学习,让学生认识到做好综合题必须夯实基础,多思多练、多总结。
功夫在平时。
【知识网络】
矚慫润厲钐瘗睞枥庑赖。
【教学过程】
环节一失分原因分析
环节二高考四项能力要求
1.
2.
3.
4.
环节三高考命题思路
环节四综合题答题技巧
1、综合题类型
2、构建答题思维框架(做有心人,平时多总结和积累)
3、明晰综合题答题步骤(平时作业按要求认真对待)
剖析问题→明确思路→对接材料→回归知识→规范答题
审题目:中心词、限定词、指令词。
列模板:相关地理要素全面列出。
究时空:结合材料(图文)、具体产业部门、具体地点、具体时间具体分析。
细筛选:决定要点的去留。
整语言:地理术语、要点顺序。
4、用标准训练自己(对照参考答案,细体会)
全:要点全,层次分明。
准:使用地理术语。
语言规范、准确。
逻:逻辑关系正确、清晰,表述完整。
具:具体且有针对性。
无:无错别字。
环节五牛刀小试
(2012年全国文综新课标
卷37题)阅读图文资
料,完成下列要求。
图7所示区域的
沿海地区年降水量约
50毫米,东部山地雪线
高度在4480~5000米
之间,自20世纪90年
代,该地区开始种植芦笋(生长期耗水量较大),并发展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芦笋出口区。
聞創沟燴鐺險爱氇谴净。
(1)分析图示沿海地区气候干旱的原因(10分)
(2)推断图示沿海地区芦笋种植用水的来源(6分)
(3)你认为图示沿海地区是否应该大力发展芦笋种植,请说明理由(8分)
环节六课后练习
读图和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A、B两地太平洋沿岸降水量分布的异同点,并分析二者差异的主要原因。
(13分)
- 2 -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