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泊桑普法战争题材中短篇小说研究
《莫泊桑中短篇小说选》主要内容概要及赏析

《莫泊桑中短篇小说选》主要内容概要及赏析(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莫泊桑中短篇小说选》主要内容概要及赏析【导语】:《莫泊桑中短篇小说选》外国文学作品简析作者:[法]莫泊桑类型:小说背景搜索本书作品创作于1880年1890年。
莫泊桑短篇小说艺术的研究

莫泊桑短篇小说艺术的研究一、莫泊桑在描写普法战争作品中的突出艺术莫泊桑,世界著名的短篇小说作家。
他继承了福楼拜、巴尔扎克、斯汤达等现实主义大师的写实传统,同时又追随左拉等自然主义先驱人物○1,在不到十年的时间里,创作了三百多篇脍炙人口的短篇小说,其中数十篇成为流芳百世的传世之作,被世人誉为"世界短篇小说之王"。
(一)莫泊桑刻画了法国上下各阶层的人物莫泊桑用传神之笔刻画了法国上下各阶层的人物,有的人物虽然象素描一样只淡淡几笔,但人物活生生的性格、丰富的神态已跃然纸上。
这些人物,有的令人同情,有的令人痛恨,有的令人无奈,有的令人啼笑皆非......这些作品寄托了作者深厚的思想感情,每一个人物都凝结着作者的心血,寄托着作者的渴望。
(二)莫泊桑在创作中不让自己在作品中出现场莫泊桑从小就生活在一个良好的文学氛围中,他的舅舅和母亲都是文学的爱好者。
他们在他很小的时候,就请求当时的文学大师--《包法利夫人》的创作者福楼拜,能够收下莫泊桑作为自己的学生。
于是,在福楼拜的悉心引领下,年轻的莫泊桑叩开了文学这座殿堂的神圣之门。
福楼拜曾经一再告诫过自己的学生,莫让自己在作品中露面,在心理描写时以人物本身为出发点。
这样,各式各样异彩纷呈的人物就活灵活现地出现在读者眼前,使读者不由自主投入到故事中去,读来真实自然。
纵观莫泊桑的作品,发现他确实继承了福楼拜的创作主张,而且灵活地运用到文学创作中去。
与同时期法国著名作家左拉、巴尔扎克和司汤达相比,他有着和这些人相同的写作风格,却又在构思和手法上迥异于他们。
这位作家时刻牢记导师教给自己的创作法则,不让自己在作品中出现。
(三)莫泊桑对于每件事、每个人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和观点他对于每件事情、每个人物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和观点。
可以说,他是一位有个性、不苟同的作家。
为了忠实于生活原型,他不惜被世人指责为有悖常理。
他留给人印象最深的特点就是一种坚硬性-形式上的坚硬性,本质上的坚硬性。
评莫泊桑的短篇小说艺术

评莫泊桑的短篇小说艺术摘要:批判现实主义大师莫泊桑在世界短篇小说领域取得了卓越的成就,作品中对现实的高度概括,精巧的构思,真实的细节描写,都向读者展示了他们生活的那个时代的风貌,用辛辣的语言无情地抨击社会中的丑恶现象;以尖锐但又不乏同情、冷静但又不乏诗意的方式叙写人物的灵魂——写他们的悲哀和卑微,写他们的愚昧和粗俗,勾勒了一幅幅l9世纪的芸芸众生像,以朴实的手法表现出小说的艺术美。
关键词:莫泊桑短篇小说艺术特色Abstract:Critical realism master Guy de Maupassant has made remarkable achievements in the short story area, his works was composed of a highly condensed summary of reality, ingenious idea, the real details of the description. and displayed to the readers that the era of their life style, with spicy language relentlessly attacked the evils of society; with sharp but no lack of compassion, calm but no lack of poetic fashion successfully to write their sorrow and humble, write their fatuity and vulgarity.his writings outlined the l9-century visage of French which include all mortal beings,and in a simple way to show the artistic pulchritude of the novel.Key words:Maupassant ;short story;art feature;一、作者简介莫泊桑是19世纪后半期法国优秀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曾拜法国著名作家福楼拜为师。
莫泊桑短篇小说的主要内容和艺术特点

莫泊桑短篇小说的主要内容和艺术特点莫泊桑短篇小说的主要内容(有三点)(1)描写普法战争的作品。
在这些作品里,他描写了下层人民自发的抗敌斗争和献身精神,强调普通群众有更多的爱国主义,例如《米隆老爹》《蛮大妈》等。
(2)描写穷苦人民悲惨命运和赞颂劳动人民优秀品质的作品。
例如:《瞎子》、《穷鬼》、《西蒙的爸爸》等。
(3)描写资产阶级风尚习俗的作品。
例如:《遗产》、《珠宝》、《老人》、《我的叔叔于勒》、《项链》等。
莫泊桑最擅长的题材是他亲身参加过的普法战争、长达十年的小职员生涯和青少年时代在诺曼底故乡的生活,这三种环境为他的短篇小说提供了极为丰富的题材。
这些作品歌颂了人民的爱国主义热情,表现了农村的习俗和世态,真实地反映了小职员的单调刻板的生活。
它们在艺术上各有特色、并不雷同,犹如宝石上的各个校面,共同折射出灿烂的光芒。
一.以小见大,由点及面鲁迅先生在比较长篇小说和短篇小说式样时认为短篇小说的优点是“只顷刻间,而仍可借一斑略知全豹,以一目尽传精神…”(《集外集》近代世界小说集小引)因此,短篇小说不该成为长篇小说的压缩,它的长处在于以小见大,由点及面,从部分到整体的概括,反映社会生活。
在这点上,莫泊桑的短篇小说堪称楷模。
首先,莫泊桑以有限的篇幅,少许的人物和比较单纯的背景及事件,在不同程度上反映时代的某一侧面或片段本质。
他常常把确定的主题,高度凝练地集中到几个场景和场面中去表现。
赞扬普法战争中法国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是莫泊桑短篇小说的一个重要主题。
在表现这一主题时,他很少在广阔的背景和复杂的情节中,全面地展开法国各阶层人民反抗普鲁士侵略军的斗争,他多半写其中的一个插曲。
例如《蛮子大妈》,这片短篇小说描写一个普通法国劳动妇女,她丈夫因私猎被警察击毙,相依为命的儿子在两国宣战后从军,她一个人孤单在家。
普鲁士军队开进村子后,派四名年轻士兵住进她家,起初她跟他们相处得不错。
有一天,她突然收到儿子被普军炮弹炸成两段的噩耗,就在当天夜里点燃自己的房子,把四名普鲁士士兵烧死了。
莫泊桑短篇小说中爱国形象研究[论文]
![莫泊桑短篇小说中爱国形象研究[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d7b61031580216fc700afd46.png)
莫泊桑短篇小说中的爱国形象研究摘要:莫泊桑的短篇小说刻画了法国上下各个阶层、各种职业的人物形象,描绘了各色各样的生活场景,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反映了法国1870—1890年间社会生活的状况。
在这些人物形象中,有可歌可泣的妓女形象、叛逆颓废的贵族女性形象、具有优秀品质的劳动人民形象等。
其中,对爱国形象的描绘别具一格。
本文通过莫泊桑的《羊脂球》、《菲菲小姐》和《两个朋友》3篇小说,就其中的爱国形象进行研究。
关键词:爱国形象;羊脂球;拉歇尔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10-001-01普法战争发生在1870—1871年,莫泊桑是这场战争的历史见证人,他亲眼看到政府的腐败和军队的无能,目睹了法国人民英勇抗敌的壮举。
这一特殊历史时期的所见所闻给他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
他积累了许多创作题材。
数年之后,当1880年以普法战争生活为题材,歌颂法国人民爱国精神的小说集《梅塘夜话》出版时,莫泊桑的《羊脂球》独占鳌头,一举成名。
从此以后,同类题材的《菲菲小姐》、《两个朋友》等相继问世。
作者以精湛的艺术技巧,为法国文学增添了一系列感人的爱国形象。
一、《羊脂球》中的羊脂球羊脂球是一个任人玩弄、备受凌辱的妓女,普法战争后,普鲁士军队很快就占领了她的家乡鲁昂,她之所以要从家乡出逃,是因为她曾拒绝过普鲁士军队进驻她的家。
基于强烈的爱国义愤,她对普鲁士军队深恶痛绝,因此要千方百计地摆脱侵略者的野蛮纠缠与疯狂报复。
当普鲁士军官一再对她无理追逐、想占有她时,她都给予坚决的拒绝,嚷着:“这个普鲁士下流东西,这个脏东西,这个死尸,说我永远不愿意,我永远不,永远不,永远不。
”她清醒地认识到,敌人的求欢,不仅仅是对一个妓女的侮辱,而是对自己的祖国和民族的侮辱,因此才严辞拒绝了敌人的无礼。
在国家处于生死存亡遭受侵略的严重时刻,她认为接受男子的温存是可耻的,接受敌人的求欢更是可耻。
在法国人民同敌军进行着不屈不挠的斗争时,她用自己特殊的身份和方式也进行着反抗,她没有丧失一个法国人所应具有的崇高的爱国心。
[莫泊桑普法战争作品浅析]“隐藏”的艺术
![[莫泊桑普法战争作品浅析]“隐藏”的艺术](https://img.taocdn.com/s3/m/ac104802842458fb770bf78a6529647d26283440.png)
[莫泊桑普法战争作品浅析]“隐藏”的艺术【摘要】在莫泊桑普法战争作品中,作者通过隐喻、象征、暗示和隐匿手法等艺术手法,巧妙地隐藏着丰富的内涵和意义。
这些作品不仅令人深思,还引发了人们对于人性、社会和战争等议题的思考。
莫泊桑普法战争作品中的隐藏艺术,启示我们要善于发现其中的深层含义,探寻作者的用心之处。
通过分析这些作品,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了解战争对人类的影响,以及人性在极端环境下的表现。
莫泊桑普法战争作品中“隐藏”的艺术给予我们更多的思考空间和启示,帮助我们更深入地探讨人类的内心世界和社会现实。
【关键词】莫泊桑普法战争作品、浅析、隐藏的艺术、隐喻、象征、暗示、隐匿手法、意义探讨、启示、总结1. 引言1.1 莫泊桑普法战争作品浅析“隐藏”的艺术的意义莫泊桑普法战争作品中的“隐藏”的艺术,代表了一种深刻的意义。
通过隐藏,艺术家不仅仅是在故事中编织秘密和谜团,更是在探讨人类内心深处的情感和思想。
这种隐藏的艺术让读者在阅读作品时需要深入思考、揣摩,从而更深刻地理解和体会其中所包含的含义。
隐藏也为作品增添了一层神秘感和吸引力,让读者产生更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莫泊桑普法战争作品中的“隐藏”不仅仅是在情节和细节上展现,更是在象征和隐喻中体现。
通过巧妙的隐喻和象征,艺术家能够传达更深层次的思想和感情,让作品更具艺术感和感染力。
隐藏也是一种审美,让读者在解开谜团的过程中获得乐趣和满足,增加了作品的趣味性和可读性。
莫泊桑普法战争作品中的“隐藏”艺术,不仅是一种技巧和手法,更是一种表达内心世界的方式。
通过隐藏,艺术家可以更深刻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引发读者对作品的共鸣和反思。
这种“隐藏”的艺术意义深远,值得我们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探索和领悟。
1.2 莫泊桑普法战争作品浅析“隐藏”的艺术的背景莫泊桑普法战争是法国19世纪的一场重要军事冲突,也是莫泊桑继《奥特普城的人们》之后创作的又一部具有深刻政治内涵的文学作品。
莫泊桑中短篇小说创作的独特风格

莫泊桑中短篇小说创作的独特风格作者:李雯来源:《东方教育》2016年第04期摘要:居伊·德·莫泊桑,十九世纪法国最著名的中短篇小说家。
他一生共创作了三百多个中短篇小说,六部长篇小说和三篇游记。
他的主要成就还是在于数量巨大的中短篇小说,这些中短篇小说所达到的艺术水平,不仅在法国文学中,而且在世界文坛上,都是卓越超群的,具有典范的意义,所以有人称他为“世界短篇小说之王"。
莫泊桑的中短篇小说能够大量的流传下来而没有被历史所湮没,是因为他把中短篇小说的艺术提高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水平,这是他在文学史上的重要贡献。
本文力图从全新的视角,即从考察莫泊桑创作的内在逻辑入手,结合莫泊桑的思想,讨论他创作上的独特艺术风格;运用例证和对立对比分析,探寻莫泊桑中短篇小说创作的真正艺术魅力。
总体来说,莫泊桑的中短篇小说创作体现了一整套完整的小说艺术,这既是他对以往文学传统的继承,也是对它的补充与丰富。
提起莫泊桑的中短篇小说,我们不能忽略他对内容与形式的完美追求,他的小说在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统一上堪称典范。
可以说,在这一点上莫泊桑找到了最恰当的表达方式,它无法用另一种文字和方式来表达。
他选择了最有个性的人或物,以一种质朴无华和极其单纯的笔法创作生活本身的色彩、语调、面貌和运动。
这种对表现力有选择的真实追求,形成了莫泊桑小说独特的艺术气质。
关键词:题材;主题;自然主义;唯美:风格十九世纪,法国名作家不断涌现,大有群星灿烂、目不暇接之势,单就中短篇小说作家来说,从1849年到1858年,短短十年间就先后出现了都德、梅里美和莫泊桑三位名家。
三个人在题材、风格等方面都各具一格。
一般的说,都德的作品给人以自然、清新、细腻的感觉;梅里美的小说有如一幅幅原始粗犷、落拓不羁的画卷,情感激荡又隐忍;莫泊桑的小说“言简而意丰",现实社会意义突出。
他艺术上的独特性具体表现在:(一)、题材上的拓展在广阔的艺术视野与广阔的取材面上,莫泊桑的中短篇显然超过了过去的梅里美与同时代的都德,而在他的描写中,又有四个方面是做出了很大的拓展的,即普法战争、巴黎的小公务员生活、妓女群体与诺曼底地区乡镇的风光与逸事。
莫泊桑短篇小说的主要内容和艺术特点

莫泊桑短篇小说的主要内容和艺术特点莫泊桑短篇小说的主要内容(有三点)(1)描写普法战争的作品。
在这些作品里,他描写了下层人民自发的抗敌斗争和献身精神,强调普通群众有更多的爱国主义,例如《米隆老爹》《蛮大妈》等。
(2)描写穷苦人民悲惨命运和赞颂劳动人民优秀品质的作品。
例如:《瞎子》、《穷鬼》、《西蒙的爸爸》等。
(3)描写资产阶级风尚习俗的作品。
例如:《遗产》、《珠宝》、《老人》、《我的叔叔于勒》、《项链》等。
莫泊桑最擅长的题材是他亲身参加过的普法战争、长达十年的小职员生涯和青少年时代在诺曼底故乡的生活,这三种环境为他的短篇小说提供了极为丰富的题材。
这些作品歌颂了人民的爱国主义热情,表现了农村的习俗和世态,真实地反映了小职员的单调刻板的生活。
它们在艺术上各有特色、并不雷同,犹如宝石上的各个校面,共同折射出灿烂的光芒。
一.以小见大,由点及面鲁迅先生在比较长篇小说和短篇小说式样时认为短篇小说的优点是“只顷刻间,而仍可借一斑略知全豹,以一目尽传精神…”(《集外集》近代世界小说集小引)因此,短篇小说不该成为长篇小说的压缩,它的长处在于以小见大,由点及面,从部分到整体的概括,反映社会生活。
在这点上,莫泊桑的短篇小说堪称楷模。
首先,莫泊桑以有限的篇幅,少许的人物和比较单纯的背景及事件,在不同程度上反映时代的某一侧面或片段本质。
他常常把确定的主题,高度凝练地集中到几个场景和场面中去表现。
赞扬普法战争中法国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是莫泊桑短篇小说的一个重要主题。
在表现这一主题时,他很少在广阔的背景和复杂的情节中,全面地展开法国各阶层人民反抗普鲁士侵略军的斗争,他多半写其中的一个插曲。
例如《蛮子大妈》,这片短篇小说描写一个普通法国劳动妇女,她丈夫因私猎被警察击毙,相依为命的儿子在两国宣战后从军,她一个人孤单在家。
普鲁士军队开进村子后,派四名年轻士兵住进她家,起初她跟他们相处得不错。
有一天,她突然收到儿子被普军炮弹炸成两段的噩耗,就在当天夜里点燃自己的房子,把四名普鲁士士兵烧死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莫泊桑,出生于十九世纪中叶的法国,是一位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
在他很小的时候,父母便离异。
中学毕业之后,莫泊桑应征入伍,参加了普法战争。
莫泊桑之所以能够成为一名在世界文坛中杰出的小说家,是因为他的小说创作深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其中就不乏普法战争的影子。
他继承了福楼拜、巴尔扎克、斯汤达等现实主义大师的写实传统,同时又追随左拉等自然主义先驱人物[1]。
他的小说题材多样、主题鲜明,再加上他富有特点的创作手法,使得人物刻画十分生动形象。
对现实主义的批判,不仅在十九世纪后半叶的法国内引起了不同凡响的共鸣,在现如今的社会里依旧拥有着很高的文学价值。
至今,莫泊桑的小说仍然活跃在世界文坛之林。
一、莫泊桑反战争题材短篇小说的创作背景和影响因素(一)普法战争1870年到1871年,德意志帝国和法兰西第二帝国之间展开了一场激烈的战争,称为普法战争。
促使这场战役发生的原因是有关于大陆权利争夺以及国家间的强制性统一。
在当时战火纷飞的法兰西第二帝国中,统治阶级十分软弱无能,资本家们又自私自利、唯利是图,社会底层一片生灵涂炭。
莫泊桑于普法战争中,也肩负着应征入伍的职责。
但是在他刚刚加入部队时,普法战争便宣布结束。
在他短暂的入伍时光里,他看到了当时社会极为肮脏、黑暗的一面,这也为他以后的很多小说创作提供了大背景以及灵感。
在这场普法战役当中,统治阶级只考虑到自身的财富与利益,并且将国家置于安危之下不管不顾。
在当时,底层的普通群众拿起武器勇猛反抗,相反处于“高层地位”的资产阶级人士却依然腐败无能、软弱不堪。
当时经历过普法战争的莫泊桑亲眼看到了这一幕幕肮脏虚伪的社会现实,这使得他痛心疾首。
同样,底层群众和士兵的不畏困难、奋起反抗,也让莫泊桑看到了不肯屈服的民族气节,这也使得莫泊桑加深了对于当时统治阶级软弱无能的痛心与鄙视。
虽说这种发自内心的、激烈的爱国情怀,在当时丝毫没有用武之地,但是他也没有就此蒙蔽双眼,而是在他进行文学创作时,对这股社会的黑暗势力加以深刻地批判,并且对于社会底层群众和士兵的伟大气概也加以赞扬。
莫泊桑创作了很多部经典小说,其中有一大部分的小说背景是立足于普法战争的。
例如众所周知的《羊脂球》以及《米隆老爹》等。
(二)福楼拜对莫泊桑的创作指导莫泊桑曾经给福楼拜写过这样一句话:“对于战争公正的描述促使着读者对进行深层思考。
”福楼拜与莫泊桑的关系不仅是普通的师生关系,更是在文学创作方面的良师益友。
与莫泊桑相同的是,福楼拜也是一位批判现实的作家。
在莫泊桑任职教育部以及海军部公务员时,就看到了很多张丑恶的、趋权附势的嘴脸。
一部家喻户晓的《项链》,主角就是一位爱慕虚荣的公务员,莫泊桑就此批判了这种肮脏的社会现实。
福楼拜在莫泊桑的创作之中,提供了很多意见和建议。
福楼拜教导莫泊桑,一定要实事求是,不能胡编乱造,更要懂得细细观察。
在进行描写时,语言不用太华丽,简单叙述最能达到目的。
因此,我们不必对每一句理论表示忿忿不满,因为每项理论都是一种气质向它本身提出问题的概括表现[2]。
在福楼拜等文学创作大师的熏陶之下,在现实主义、自然主义以及美学的相互融汇之下,莫泊桑拥有了属于自己特有的思想观点和创作特点。
思想观点立足于真实存在之物,而创作特点则是汲取自然主义当中的现实本质和美学当中的价值创新。
正是源于这种特有的创作特点,使得莫泊桑的小说时至今日依然活跃在世界文学之林。
(三)莫泊桑的个人悲观主义放眼上世纪的欧洲经典文学,悲剧主义占据着一定的地位。
莫泊桑的个人悲观主义,也对于他的中短篇小说产生了一定的深厚影响。
分析这种悲观主义的形成,与当时社会的大情况以及他所经历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
统治阶级的腐败、社会的停滞不前,让他彻底对于这个万恶的社会产生了抵触、厌恶的情绪。
另外,莫泊桑的家庭在他很小的时候便不完整,父母的离异使莫泊桑的内心在很小的时候就种下了悲观主义的种子。
长大之后,莫泊桑又经历了爱情的失败,并且疾病不断加身,使得他的心态逐渐走向悲观。
再加上他的老师福楼拜以及其他作家悲观主义的熏陶,这颗悲观主义的种子早就开始萌芽,并且长成了一棵参天大树。
《蛮子》、《羊脂球》以及很多莫泊桑的小说中,随处可见的就是死亡与黑暗以及残忍与磨难。
在莫泊桑的小说里,不仅充斥着悲剧色彩,而且结局也带有浓厚的悲剧感。
虽说莫泊桑的小说里参透着无比浓厚的悲剧意识,但是这层悲剧意识之下,依旧可以看出莫泊桑怀抱着一腔希望与热血。
这种希望,便是对祖国的希望;这种热血,是一种积极的爱国主义情怀。
除了悲剧色彩之外,希望与热血同样透露在莫泊桑小说的字里行间当中,引人深思。
二、莫泊桑普法战争题材中短篇小说所表现的爱国主义情怀(一)对社会现状的批判很多读完莫泊桑小说的人都会认为,他的小说没有情感表达,只有平铺直叙。
其实不然。
莫泊桑作为一名批判现实主义的作家,在自己的作品中绘声绘色地描述着当时法国社会不同阶级下人民的真实生活状况。
但是莫泊桑从来不会直接告诉读者自己要写什么,而是希望读者们能够自我思考和判断。
这种对于现实社会的批判,昭示着莫泊桑对于国家现状的担忧以及他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
在莫泊桑的小说里,他描写过社会最底层的平民、流浪汉和妓女,以及上流社会的贵族、统治阶级们。
底层人民食不果腹但是又朴素热情、充满斗志,而上流社会的人们拥有财权,却自私冷漠、软弱无能。
在莫泊桑的著作《羊脂球》中,就描绘了这样的一位妓女。
她虽然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但是却拥有着不屈的骨气和一份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
她为了这个国家而奉献出了自己的所有,但是却被人所耻笑。
当时的社会现状就是这般混乱肮脏,上流人士只顾个人安危,而底层人民奋起反抗之后却不被人所接纳。
有些人的言语和服装都昭示着他们的地位高高在上,但是他们的所作所为却无法掩饰住他们肮脏的嘴脸;有些人虽然生活不易、衣衫褴褛,但是他们还是拥有着一颗乐观之心,想要为祖国奉献一切,不求回报。
这种对于社会现实的批判,同样显示出了莫泊桑深刻的情怀。
(二)揭露资产家的道德沦丧虽然在莫泊桑的小说中,情感表达不是随处可见,但是他的小说总会给读者一种共鸣。
这种共鸣,只有读者用心体会才能感受得到。
当读者深入进莫泊桑所描绘的故事世界当中时,就会深刻地发觉他的爱国主义情怀。
当时的法国社会,统治阶级软弱无能,为了高高在上的资产阶级统治者,竟然在战争中求和,置整个国家于不顾。
当时的法国,正是由帝国主义向资本主义过度的阶段,大资产阶级依靠疯狂的掠夺和剥削,使得社会的经济状况走向垄断。
正是由于资产阶级的这种地位,他们拥有的权力越来越多,这使得他们十分富有,但是却作恶多端,精神堕落。
统治阶级和资产主义阶级对底层人民不断地进行着剥削,当时的底层人民可谓是苦不堪言。
在《米隆老爹》里,就描绘了这样一位为家人报仇而惨死的人物形象。
米隆老爹满腔的爱国热血,在普鲁士兵团长的眼里却是不值一提的肮脏之物。
最后正是因为这份强烈的正义感,使得米隆老爹被普鲁士兵枪决在自家的葡萄藤下。
除此之外,羊脂球就是被这样一群作恶多端的所谓“上流人士”所洗脑,奉献出了自己的肉体,使得她一步步走向深渊。
莫泊桑的每个小说人物都似乎是自己的化身。
他们每一个人都具有强烈的爱国之心和正义感,但是却不被人接纳理解。
统治阶级的残忍腐败和道德沦丧,让莫泊桑对这个社会失去了信心。
但是他依然怀着对底层平民的敬佩之情,这也就是他为何能将平铺直叙的语言,巧妙地融合在他的情怀当中。
(三)对人性扭曲的深刻讽刺在《羊脂球》中,羊脂球为了马车上所有人的安危而牺牲了自己,但是没想到却得到了马车上其他人的嘲讽。
可以说,将羊脂球送入深渊的,是当时悲惨肮脏的社会现状,是当时道貌岸然的资本家以及统治阶级,更多的是当时所有人的人性几乎都接近扭曲的状态。
如果没有马车上其他人的一句句冷嘲和热讽,也不会有羊脂球后来悲惨的结果。
羊脂球的品德高尚无比,但是却毁在了一群小人的手里。
这群人几乎囊括了当时法国不同社会地位的所有人物,由此可见,不论哪个社会等级的人,他们都在战火中丧失了品德、堕落了精神,当时人性的扭曲程度可想而知。
不仅是这部《羊脂球》,在莫泊桑的其他小说里,无不控诉着人性的丑恶扭曲,读完之后引人深思。
三、莫泊桑小说中表达爱国主义情怀的创作特点莫泊桑的小说之所以能够引人入胜,能够使得人物形象十分饱满,将自己的爱国主义情怀跃然于纸上,都是因为他独特的创作手法和特点。
(一)对比手法在莫泊桑的小说中,经常使用对比的批判手法,将正面人物和反面人物的形象特点加以比较。
在讽刺了反面人物之后,读者能够更加深刻地感受到莫泊桑这份充满着无奈的爱国情怀。
在《羊脂球》中,莫泊桑就将这种对比的批判手运用得淋漓尽致。
羊脂球是一位妓女,她的居所被普鲁士人占领之后,愤怒的她掐死了一名普鲁士兵。
也就是因为这场意外,使得羊脂球开始了与其他九个人的逃难旅途。
在旅途之中,莫泊桑描写了两次“吃”的不同场景,在这两次场景中,莫泊桑将羊脂球和马车上的其他人进行了对比。
一开始的“吃”是在刚刚出逃时,其他九个人并没有准备什么食物,但是羊脂球却准备了丰盛的餐食。
羊脂球看他们九个人可怜,便给予恩惠,当时以鸟先生为首的九个人全部尽情地向羊脂球献殷情,一脸温柔善良。
但是逐渐的,他们为了自己的利益,鸟先生等九个人开始不停地陷害羊脂球,不断地给羊脂球洗脑,一副副丑恶的嘴脸迫使羊脂球逐渐走向了深渊。
第二次“吃”便是在羊脂球为了救马车上其他九个人、奉献出了自己的肉体之后,其余九个人都准备了足够的食物,但是羊脂球却并没有多少餐食。
这次,九个人却不愿意像羊脂球之前对待他们那样,拿出一点点来分享给她。
在这种困难和逆境之下,羊脂球彻底地失望了,她对这个社会失望了,但是却没有对国家失望,她还是怀着满腔的爱国情怀和不肯屈服的民族骨气,虽然她已经步入火海,但是面对残忍的普鲁士兵时,羊脂球依旧是面不改色,而其余的九个人却在阿谀奉承,害怕得发抖。
不论是车上的羊脂球,还是下车之后的羊脂球,在与其他九个人的比较中,都体现出了她乐于奉献和无私的爱国情怀。
文字的出现,每一句话都展示着作者的心态。
对羊脂球这股爱国情怀的描写,也同样是莫泊桑本人的心路。
(二)细节描写细节描写,使得莫泊桑笔下的人物形象更加鲜明。
还是依据《羊脂球》为例,在一开始,莫泊桑并没有从整体直接描写羊脂球的外貌,而是通过细节描写“她堆积着脂肪的手指一圈圈的”来表现出她丰腴的外表。
在对科尼尔的细节描写中,别人都将羊脂球的杯子擦拭过后再用,而科尼尔则是专门找羊脂球喝多的地方来喝。
这种对于科尼尔下流模样的细节描述,表达出了科尼尔是位道貌岸然的“民主主义”支持者。
对于马车上其他九个人的吃相,莫泊桑这样形容:“几张嘴不停地张开了闭拢,闭拢了张开,咽啊嚼啊吞啊,非常的凶猛。
”[3]读到这里时,一股随之而来的愤怒之情填满了我的内心。
这股愤怒,是来自莫泊桑对于细节的描写,虽然置身事外,但是仍然能体会到他们阴险丑陋的嘴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