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美学散步》

合集下载

美学散步读后感

美学散步读后感

美学散步读后感《美学散步》是一本由美国作家艾伦•德波顿所著的散文集,书中记录了作者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的散步所见所闻,以及对美学、自然、生活的思考和感悟。

这本书以其深邃的思想、优美的文字和独特的视角,吸引了无数读者的目光。

在阅读完《美学散步》后,我深受启发,也有了许多感悟和思考。

首先,作者在书中通过对大自然的观察和感悟,向读者展示了美的力量和魅力。

在书中,作者描述了许多美丽的景色,比如清晨的阳光、树木的影子、湖水的波光,这些景色都给人一种宁静、舒适的感觉。

作者通过这些景色的描绘,让人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丽和神奇,也让人对生活充满了希望和感激。

在现代社会,人们常常被繁忙的工作和生活所困扰,很少有时间去欣赏大自然的美丽。

而通过《美学散步》,我们可以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重新发现生活中的美好和意义。

同时,也可以更加珍惜大自然的馈赠,保护环境,与大自然和谐共处。

其次,作者在书中对美学的思考也让我受益匪浅。

美学是研究美的学科,它涉及到艺术、文学、音乐、建筑等方方面面。

在《美学散步》中,作者对美学的思考主要体现在对自然美和人文美的探讨上。

作者认为,自然美是最原始、最纯粹的美,它不受人为因素的影响,而人文美则是人类在自然基础上创造的美。

作者通过对这两种美的对比和分析,让我对美学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同时,作者还通过对艺术作品、建筑风格等的评述,让我对美学有了更加直观的感受。

在当今社会,美学已经成为了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不仅可以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还可以提升人们的审美情趣。

通过《美学散步》,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美学的内涵,也可以更好地欣赏和鉴赏美的作品。

最后,作者在书中对生活的思考也给了我很多启发。

在《美学散步》中,作者通过对自然、美学的思考,也对生活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作者认为,生活是一种态度,是一种对待世界的方式。

在书中,作者描述了自己在不同地点、不同时间的散步经历,也描述了自己对生活的感悟。

作者通过这些描述,让我明白了生活的多姿多彩,也让我明白了生活的价值所在。

《美学散步》读书心得

《美学散步》读书心得

《美学散步》读书心得
《美学散步》是一本关于美学的书籍,作者以散步的方式,带
领读者一起探索美学的世界。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深受启发,对美学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感悟。

首先,书中提到了美学的定义和内涵。

美学并不仅仅是对美的
感知和欣赏,更重要的是对美的思考和理解。

美学是一种对美的探
索和思考的过程,是一种对美的思想和情感的表达。

其次,书中介绍了美学的发展历程和主要理论。

从古希腊的美
学思想到现代美学理论,作者对美学的发展历程进行了全面而深入
的介绍,让我对美学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和了解。

最后,书中还提到了美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美学不仅仅是
一种理论和学科,更是一种生活方式和态度。

通过散步的方式,作
者让我明白了美学可以贯穿于生活的方方面面,可以让我们在日常
生活中更加注重美的存在和体验。

通过阅读《美学散步》,我对美学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也对美的感知和体验有了更加深刻的思考。

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关
于美学的著作,更是一本关于生活和思考的书籍。

我相信,在今后的生活中,我会更加注重美的存在和体验,让美学成为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美学散步》的读后感

《美学散步》的读后感

《美学散步》的读后感《美学散步》是一本由法国作家兰伯特所写的书籍,它以独特的视角和阐述方式,让人们重新思考了美学和日常生活之间的关系。

作为一本非常值得阅读的书籍,我感触颇深。

下面我将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对这本书做出一些拙见。

首先,兰伯特的阐述方式十分巧妙,她以散步为主线,穿插着对各种艺术形式的思考和探讨。

这种方式使得读者可以很自然地跟随作者的思路去感受人类创作的各种艺术形式,并从中汲取到美学的精髓。

同时,在这种流畅的叙述中,兰伯特几乎没有使用任何艺术语言,依靠着她独特的书写风格以及深入浅出的解释,让普通读者也能够轻松理解和接受她的观点。

其次,这本书还让我重新认识了艺术和美学的本质。

在阅读之前,我对于艺术和美学的理解还仅仅停留在表面层面,认为它们就是一些高大上的东西,跟我们平时的生活没有半毛钱关系。

但是,在阅读这本书之后,我发现原来这些艺术形式都是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衍生出来的,是对生活的一种美化和诠释。

它们可以让我们在繁忙的生活中找到一份美好的感受,也可以让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人类文化的底蕴。

这种认识的转变让我对于生活和艺术都有了新的理解和尊重。

除此之外,我还从这本书中学到了一些关于散步的有趣事实。

散步在现代人的生活中已经渐渐变得陌生和疏离,很多人出门也只是为了去某个地方而已,而不把散步当做一种享受和感受生活的方式。

但是,兰伯特却通过散步,将我们带到了各种不同的场景中,让我们感知到了那些平日里以为已经遗忘的细节,也让我们重新认识了周围的环境和人文风景。

这种散步的方式让我很受启发,从此以后,我也开始尝试用更为关注的眼睛去观察周围的一切,去感受生活中的美好。

通过阅读《美学散步》,我不仅对于美学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也对于散步和生活有了更深层次的思考和探索。

这本书虽然篇幅不长,但是却让人感受到了无穷的魅力和启示。

我相信,在今后的日子里,我也会不断地回顾这本书,通过散步去感受生活,同时品味其中的美妙。

宗白华的《美学散步》读后感(通用6篇)

宗白华的《美学散步》读后感(通用6篇)

宗白华的《美学散步》读后感(通用6篇)当认真看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记录下来很重要哦,一起来写一篇读后感吧。

千万不能认为读后感随便应付就可以,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宗白华的《美学散步》读后感(通用6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宗白华的《美学散步》读后感1《美学散步》里给我印象较深的是以下内容:诗、画的美及两者的关系、书法、音乐和建筑、国外的雕塑,以及艺术意境和从艺术中反映出来的哲学理念。

作者的文字流利、内容丰富优美、见解独到。

关于诗和画的分界,作者认为:诗传画外意。

诗留给人更深长的想象空间,他列举了达芬奇用了四年时间画出的蒙娜丽莎的眼睛。

有时候诗有画龙点睛的作用,就像一些摄影作品的题目一样,能够拔高艺术作品境界。

另外,诗还能咏时间,而画只能捕捉瞬间。

很多诗像印象派,比如王昌龄的《初日》:初日净金闺,先照床前暖;斜光入罗幕,稍稍亲丝管;云发不能梳,杨花更吹满。

多么美妙的一副香闺画啊。

“归来笑拈梅花嗅,春在枝头已十分。

”“今日忽从江上望,始知家在图画中。

”“太阳的光,洗着她早起的灵魂。

天边的月,犹似她昨夜的残梦。

”自然无往而不美。

何以故?以其处处表现这种不可思议的活力故。

照相片无往而美。

何以故?以其只摄取了自然的表面,而不能表现自然底面的精神故。

要有发现自然中美的眼睛,心中要有诗的意境。

“意境是情与景的结晶。

”王安石诗:杨柳鸣蜩绿暗,荷花落日红酣,三十六陂春水,白头相见江南。

“半江残月欲无影,一岸冷云何处香。

”悠悠心会,妙处难与君说。

中国各门传统艺术(诗文、绘画、戏剧、音乐、书法、建筑)往往相互影响,甚至相互包含(如诗文、绘画中可以找到园林建筑艺术所给予的美感或园林建筑要求的美,而园林建筑艺术又受诗歌绘画的影响,具有诗情画意)。

作者将中国传统的美感或美的理想(诗歌、绘画、工艺美术等)归纳为两类:芙蓉出水的美和错采镂金的美。

其中,魏晋六朝是一个转变的关键。

陶渊明的诗顾恺之的画王羲之的字都是一种自然可爱的美,汉赋、明清的瓷器、京剧舞台上浓厚的彩色的美是错采镂金的美。

浅谈宗白华《美学的散步》的美学思想

浅谈宗白华《美学的散步》的美学思想

浅谈宗白华《美学的散步》的美学思想在中国现代美学发展史上,宗白华无疑是最重要的美学思想家之一。

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美学作为一门学科被介绍进中国后,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而邓以蛰、宗白华、朱光潜等美学思想家的出现,则为中国美学理论体系的构建打下了基础,共同推进了中国美学事业的发展。

《美学的散步》收录了宗先生写于解放前后最著名的一些美学篇章,集中体现了他的散步美学的精髓。

一、什么是散步美学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宗先生的散步美学,广义上说,“‘散步美学’是指宗白华的美学整体上呈现出一种重直观、重体验,而不讲究系统性和逻辑性的特点”[1];狭义上说,“散步美学”是指《美学的散步》一文的发表,使宗先生成为一个散步美学家,并创建了散步美学派。

无论是广义上的散步美学,还是狭义上的散步美学,都体现了宗先生在美学研究中热衷于以散步的方式来体验美、研究美。

二、散步的风格《美学的散步》这本书是以其中收录的一篇文章《美学的散步》直接命名的,因为这个标题直接切中了宗先生的美学思想,“散步是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行动,它的弱点是没有计划、没有系统。

”[2]但是,宗先生又指出亚里士多德的学派叫做“散步的学派”,因此,散步和逻辑并不是水火不容的,“散步的时候可以偶尔在路旁折到一支鲜花,也可以在路上拾起别人弃之不顾而自己感到兴趣的燕石。

”[3可见,宗先生并不赞成自己或他人在研究美学的道路上过于讲求系统性和逻辑性,而是主张以散步的方式,在散步的途中体悟美学的思想,就如同庄子整日闲游于山水之间而体悟人生的哲学一样。

但是,散步并不是无目的的闲逛,它同样要求人们在自然和社会中散步时用心去看世界、去思考事物,在散步中求得事物的真谛。

三、广泛的美学研究领域宗先生说:“学习美学首先得爱好美,要对艺术有广泛的兴趣,要有多方面的爱好。

”[4]宗先生也确是这样要求自己的,他对各种艺术门类都有所涉及,在研究美学时不只是局限于某个领域,而是涉及多个领域,通晓古今、融贯中西。

《美学散步》读后感范文

《美学散步》读后感范文

《美学散步》这本书让我有如沐春风的感觉,它像一阵清爽的风吹进我的心里,让我对美的理解更深刻。

写这篇读后感,我想要分享我对于这本书所产生的感触和体会。

书中的作者瑞吉·安德森是一位著名的美学家,他在这本书中使用深入浅出的方式,来介绍美学的概念和各种形式的艺术作品。

他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学习艺术的方法,他建议读者去步行,欣赏生活中的美。

这样的方法不仅使我们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美学的理论,同时也能够为我们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带来益处。

这本书从一开始就吸引了我的注意力。

特别是在作者描述他的散步之旅时,我可以感觉到他的热情和渴望。

他不仅仅是单纯地去散步,而是在每一步的过程中,都能够观察到周围的场景、人物和事物。

这样的散步是一种细致入微的关注,这也是作者所倡导的“美学关注”的核心。

瑞吉·安德森通过对艺术中各个美学概念的解释,使读者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它们。

例如,他对于形式、结构、色彩和线条的讲解,使我意识到这些元素在艺术作品中是如何相互作用的,从而创造出一种全新的视觉体验。

他提供了许多不同类型的艺术作品,如绘画、雕塑、音乐和电影等,每一种艺术形式都有其独特的艺术表达方式。

通过认真观察每种艺术形式,我们可以更加深刻地了解自己的审美知识,并找到自己最喜欢的艺术形式。

在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对自己的身体和精神状态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在作者的引导下,我去散步、欣赏艺术,同时也在自己的生活中寻找美。

这本书给了我一种全新的学习和欣赏艺术的方式,让我更加深入地理解自己的感受和体验。

总结来说,《美学散步》是一本非常有趣和启发性的书,它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学习和理解艺术的方式。

它不仅仅是关于美学的一本书,更是一本关于人性、人类心理和生活方式的书。

我非常推荐这本书给所有热爱艺术、想要在生活中找到美的人们。

美学散步读后感

美学散步读后感

《美学散步》读后感《美学散步》是一本由吕元韶撰写的书籍,该书的主题是美学与人生的关系。

通过作者的观察和思考,读者能够更全面地了解美学对我们的日常生活和思维方式的影响。

在读完这本书后,我对美学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并且对自己的生活方式产生了一些新的思考。

首先,美学不仅仅是对美的追求,更是一种思考方式。

本书中,作者将散步比喻为思考的一种方式,通过散步,我们可以不受外界的干扰,静下心来思考自己的生活和人生。

作者认为,美学就是一种能够帮助我们思考、感受和理解世界的方式。

每个人都有自己对美的独特感受,而通过美学的观点去思考问题,我们可以更加客观地看待事物,拥有更加深入的见解。

其次,美学是一种生活态度。

在《美学散步》中,作者分享了他的一些个人观点和感受,希望读者能够从中得到一些启发和思考。

美学的理念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无论是我们的穿着、饮食、交流还是与他人的互动,都离不开美学的影响。

因此,我们应该以一种积极的态度去面对生活中的美学问题,并且通过美学的思考方式来提高自己的生活品质。

此外,美学还能够激发我们的创造力。

在书中,作者提到了许多艺术家和文化人物,他们通过对美的追求和思考,创造出了许多令人惊叹的作品。

这些作品不仅仅是对美的呈现,更是对生活的一种诠释。

我们通过欣赏这些作品,也可以唤醒自己内心的创造力,激发自己对生活的热情。

通过美学的视角,我们能够更加开放地看待生活,从而在自身的工作和创作中迸发出更多的灵感和创造力。

最后,美学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他人。

在《美学散步》中,作者用文字描述了他对美的感悟和体验,读者可以通过他的观点和思考,去感受和理解自己的美学观。

每个人对美的定义和感受都是不同的,而通过和他人分享美学的体验,我们可以打开心灵的窗户,更好地理解和尊重他人的观点。

通过对美的共同追求,我们能够更加和谐地生活在这个世界上。

综上所述,《美学散步》是一本富有启发性的读物,通过对美学的思考与观察,读者能够了解美学对我们的生活以及我们对美的追求的影响。

中学生课外阅读必读书目《美学散步》读后感

中学生课外阅读必读书目《美学散步》读后感

《美学散步》读后感《美学散步》是现代著名美学家宗白华的一部美学论文集,它收录了作者在各个时期的美学论文和随笔。

这本书主题主要围绕中国美学和中国艺术展开,涉及绘画、书法、园林、音乐、诗歌等多个领域。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对宗白华的美学思想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

首先,我认为这本书的优点在于其包容性和开放性。

宗白华的美学思想不是孤立的,而是与哲学、历史、文化等各个领域相互交融。

他在阐述美学观点时,不仅引用了大量的中国古典美学和艺术作品,还融入了西方美学的思想和方法。

这种开放性的思维方式使得这本书具有很强的学术性和研究价值。

其次,我被作者传递的信息和思想所吸引。

在《美学散步》中,宗白华强调了美学的本质是追求和谐与节奏,而这种和谐与节奏又与宇宙的秩序和生命的律动息息相关。

他提出“美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认为美的产生需要具备主客观两个方面的条件,这种观点对于我们理解美学和艺术具有很大的启示。

此外,宗白华还强调了中国传统艺术的独特性和价值,他认为中国艺术注重内在的精神和气韵,这种艺术追求是与西方艺术截然不同的。

至于这些思想如何适用于当今社会,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宗白华的美学思想提醒我们要关注生活的和谐与节奏。

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中,人们容易忽视生活的质量,而美学追求恰好提醒我们要关注生活中的和谐与美感。

其次,宗白华的美学思想强调了主客观的统一,这为我们理解和评价艺术作品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武器。

在面对纷繁复杂的艺术世界时,我们可以用主客观统一的思想去分析和欣赏艺术作品。

最后,宗白华对中国传统艺术的评价和弘扬,有助于提升民族文化的自信心和认同感。

在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保持文化的多样性和独特性是非常重要的。

总的来说,《美学散步》是一部充满智慧和灵性的美学著作,它带给我深刻的思考和启示。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更加深入地理解了中国传统美学的内涵和价值,也更加明确了自己的美学追求。

同时,这本书也提醒我要在生活中寻找和谐与美感,用主客观统一的思想去欣赏艺术作品,并珍视和弘扬民族文化的独特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美学散步》
——汉教151 厉国强
《美学散步》是宗白华美学论文的第一次结集出版。

这个集子里的文章,最早写于1920年,最晚作于1979年,实在是宗白华一生关于艺术论述的较为详备的文集。

他没有构建什么美学体系,只是教我们如何欣赏艺术作品,教我们如何建立一种审美的态度,直至形成艺术的人格,而这正是中国艺术美的精神所在。

任何一个爱美的中国人,任何一个热爱中国艺术的人,都应该读这部书-《美学散步》。

本书是已故一代美学宗师宗白华先生的代表作,也是他生前惟一一部美学著作,几乎汇集了其一生最精要的美学篇章,其词句典雅优美、充满诗意,是中国美学经典之作和必读之书。

阅读这本书本身就是一种艺术的享受,作者用他抒情的笔触、爱美的心灵引领读者去体味中国和西方那些伟大艺术家的心灵,去体味那些风流潇洒的人们的心灵,待得我们散步归来,就会发觉自己的心灵得到了升华与净化。

宗白华先生以艺术家的态度感受着世间万物,并用那行云流水般的文字将其形诸笔端。

这样写成的书绝不只是艺术理论,还是一种生活的方式。

这样一位源生于传统文化、洋溢着艺术灵性和诗情、深得中国美学精髓的大师以及他散步时低低的脚步声,在日益强大的现代化的机器轰鸣声中,也许再也难以再现了。

然而,如何在愈益紧张的异化世界里,保持住人间的诗意和生命的憧憬,不正是现代人所要关注的一个世界性问题吗?而《美学散步》正好能给我们以这方面的启迪。

宗白华曾在《蒙娜丽莎》原作前默坐领略了一小时,他常常兴致勃勃地参观国内的各种艺术品展览会,即使高龄仍不辞劳苦。

这位欣赏家的集子里的文章相当准确地把握住了那属于艺术本质的东西,特别是有关中国艺术的特征。

作者用他一以贯之的看法引导我们去欣赏中国的诗歌、绘画、音乐,尤其是中国的书法。

中国人哀乐的情感能在书法里表现出来,像在诗歌、音乐里那样,别的民族写字还没有能达到这种境地的。

作者认为,写西方美术史,应拿西方各时代建筑风格的变化来贯穿,中国建筑风格的变迁不大,不能用来区别各时代绘画雕塑风格的变迁。

而书法却自殷代以来,风格的变迁很显著,可以代替建筑在西方美术史中的地位,凭借它来窥探各个时代艺术的特征。

关于中国民族美学体系的建构,宗白华先生是最具开拓性的,我们可以从其大量的概念和话语的使用中获得诠释,为此冯友兰就曾指出,宗白华是最早建立中国美学体系的人。

邹其昌:散步者的灵光“初识宗白华先生,是在刚进大学的那一个月,当时买到了一本赵士林的《当代中国美学研究概述》,从中得知宗白华是与朱光潜、李泽厚、蔡仪、高尔泰并称的中国当代‘五大美学家’之一,并知道了宗白华的治学特点:不建体系,而是注重对艺术的直接感悟,充满灵气与睿智。

再后来了解稍多一些,对宗白华的学品、人品更为敬佩。

但随着自己学习兴趣的"西移",好奇感也减弱了许多。

待到三年前读了刘小枫的《这一代人的怕与爱》中的《湖畔漫步者的身影》,这个身影才又亲切起来。


《美学散步》所收录的论美文章,生动地凸现的是一个在艺术中遨游的精灵,一种追求生活艺术化的姿态。

文章并未按写作发表时间排列,而是按几个大的专题来编排:自述治学之道、中国美学诸问题以及中国艺术的特色和西方美学的几个专论。

从中也许不太容易把握宗白华美学思想的流变轨迹,但还是能够较为完整地理解他治学中所专注的方面,以及他处理这些学术问题的方法。

不过,在我心中仍然有这样一个疑团:为什么早年深受德国生命哲学影响
的宗白华在旅欧回来后竟会专注于中国古代美学精神?这种转变的契机是什么?又是怎么发生的?--也许只有亲聆教诲者才能体会到转变后面的选择的迫切感与压力。

中国古代美学与西欧古代以来的美学相较而言是零散的、不够体系化、也不够哲学化的,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美学就没有自己的特色,而是意味着凭借某种特殊方式的介入才能将其挖掘出来而不至于隔靴挠痒,这种特殊方式其实正是一种召唤:生命的灵光。

宗白华的"美学散步"也许正是这种"生命对学术的感应"。

"学术"有两个层次,一个是"知",即能广涉多方而显得博,这个层次也可以成为大家,但终会显得薄;第二个层次是"信",即把学术上升为可引领实践的信仰,这时的学问已不再是学问,而是人生,这才会显得厚,这种学术里出的大家已是艺术家,如尼采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