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神经元病课件
合集下载
运动神经元病培训课件

正常。 ➢ 脊髓造影可見病变区域脊髓萎缩。 ➢ 肌電图為失神經支配体現:插入電位延長,動作電位時限增
宽,波幅增高且多為混合相或單纯相,可見纤颤電位和巨大 電位。排除神經肌肉接頭处病变和末梢神經肌肉病。 ➢ 肌活检可見肌活检可見神經性肌萎缩的病理变化。 ➢ 脑和脊髓影像检查证明,并排除构造性病理变化。
➢ 病变范围:皮质锥体细胞、脑神經运動核、脊髓前角细胞、 皮质延髓束和皮质脊髓束。
运動神經元病
➢ 肌萎缩侧索硬化症 (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 ALS) ➢ 原发性侧索硬化症 (primary lateral sclerosis, PLS) ➢ 進行性肌肉萎缩(progressive muscle atrophy,PMA) ➢ 進行性延上伤髓、表麻下现运痹动(神p经ro元g损ress最iv常e见b,ul8b0a%r以p上alsy, PBP)
➢ 体征体現:肌张力、腱反射均減弱或消失,霍夫曼 征阴性,感覺正常。锥体束征阴性。
PBP病理变化
• 镜下可見脑干运動神經元,尤其是疑核和舌下神經 核细胞減少,大脑皮质的锥体细胞及脊髓前角运動 神經细胞無变化,锥体束脱髓鞘变化不明显。
PBP症状
• 临床症状:疾病壹開始就体現為延髓麻痹,在整個病程中均以此為 重要体現,其症状為:引水呛咳、吞咽困难、构音不清、声音嘶哑 。
• 体征体現:可見软腭运動無力、咽反射消失、舌肌萎缩、舌束纤颤 似蚯蚓蠕動。
• 當双侧皮质延髓束病变時,出現假性球麻痹的征象:除上述球麻痹 的体現外尚有强哭、强笑、出現下颌反射、掌颌反射、唇反射。
辅助检查
➢ 血清肌酶壹般正常,個别病例可稍增高。 ➢ 腰穿压颈试验示椎管腔畅通,脑脊液外观、细胞数及蛋白均
➢ 進行性脊肌萎缩症
宽,波幅增高且多為混合相或單纯相,可見纤颤電位和巨大 電位。排除神經肌肉接頭处病变和末梢神經肌肉病。 ➢ 肌活检可見肌活检可見神經性肌萎缩的病理变化。 ➢ 脑和脊髓影像检查证明,并排除构造性病理变化。
➢ 病变范围:皮质锥体细胞、脑神經运動核、脊髓前角细胞、 皮质延髓束和皮质脊髓束。
运動神經元病
➢ 肌萎缩侧索硬化症 (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 ALS) ➢ 原发性侧索硬化症 (primary lateral sclerosis, PLS) ➢ 進行性肌肉萎缩(progressive muscle atrophy,PMA) ➢ 進行性延上伤髓、表麻下现运痹动(神p经ro元g损ress最iv常e见b,ul8b0a%r以p上alsy, PBP)
➢ 体征体現:肌张力、腱反射均減弱或消失,霍夫曼 征阴性,感覺正常。锥体束征阴性。
PBP病理变化
• 镜下可見脑干运動神經元,尤其是疑核和舌下神經 核细胞減少,大脑皮质的锥体细胞及脊髓前角运動 神經细胞無变化,锥体束脱髓鞘变化不明显。
PBP症状
• 临床症状:疾病壹開始就体現為延髓麻痹,在整個病程中均以此為 重要体現,其症状為:引水呛咳、吞咽困难、构音不清、声音嘶哑 。
• 体征体現:可見软腭运動無力、咽反射消失、舌肌萎缩、舌束纤颤 似蚯蚓蠕動。
• 當双侧皮质延髓束病变時,出現假性球麻痹的征象:除上述球麻痹 的体現外尚有强哭、强笑、出現下颌反射、掌颌反射、唇反射。
辅助检查
➢ 血清肌酶壹般正常,個别病例可稍增高。 ➢ 腰穿压颈试验示椎管腔畅通,脑脊液外观、细胞数及蛋白均
➢ 進行性脊肌萎缩症
运动神经元病PPT

随着神经元的退化, 肌肉逐渐失去神经支 配,导致肌肉萎缩和 无力。
患者可能会出现肌肉 跳动、痉挛等症状, 进一步加重肌肉萎缩 和无力。
肌肉萎缩和无力会影 响患者的运动功能, 导致日常生活能力下 降。
自主神经功能失调
运动神经元病患者可能会出现自 主神经功能失调的症状,如心率
异常、血压波动等。
自主神经功能失调可能与神经元 退化有关,影响自主神经的正常
针灸疗法
针灸治疗可以刺激身体穴位,调节气血,缓解肌肉萎缩和疼痛等症 状,对运动神经元病患者有一定的疗效。
拔罐疗法
拔罐可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疲劳和疼痛等症状,对运动神 经元病患者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心理支持与护理
心理支持
运动神经元病患者常常面临身体上的限制和心理上的压力,因此心理支持非常 重要。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可以帮助患者调整心态、增强信心、减轻焦虑和抑郁 等情绪问题。
社会支持与关爱
建立患者支持群体
通过建立患者互助组织或线上交流平 台,让患者能够相互支持、分享经验 ,减轻心理压力。
政策支持与保障
政府应制定相关政策,为运动神经元 病患者提供医疗保障、康复救助和就 业援助,确保他们能够得到公平的待 遇和必要的支持。
提供专业指导与培训
医疗机构或社会团体可以组织针对运 动神经元病的科普讲座和技能培训, 帮助患者及其家庭更好地应对疾病。
家庭护理
家庭护理对于运动神经元病患者来说非常重要。家属需要了解患者的病情和护 理知识,提供生活照顾和精神支持,帮助患者保持良好的生活状态和积极的心 态。
05 运动神经元病的 预防与控制
预防措施
早期筛查
通过定期的身体检查,及早发现潜在的运动神经元病风险 ,以便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
患者可能会出现肌肉 跳动、痉挛等症状, 进一步加重肌肉萎缩 和无力。
肌肉萎缩和无力会影 响患者的运动功能, 导致日常生活能力下 降。
自主神经功能失调
运动神经元病患者可能会出现自 主神经功能失调的症状,如心率
异常、血压波动等。
自主神经功能失调可能与神经元 退化有关,影响自主神经的正常
针灸疗法
针灸治疗可以刺激身体穴位,调节气血,缓解肌肉萎缩和疼痛等症 状,对运动神经元病患者有一定的疗效。
拔罐疗法
拔罐可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疲劳和疼痛等症状,对运动神 经元病患者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心理支持与护理
心理支持
运动神经元病患者常常面临身体上的限制和心理上的压力,因此心理支持非常 重要。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可以帮助患者调整心态、增强信心、减轻焦虑和抑郁 等情绪问题。
社会支持与关爱
建立患者支持群体
通过建立患者互助组织或线上交流平 台,让患者能够相互支持、分享经验 ,减轻心理压力。
政策支持与保障
政府应制定相关政策,为运动神经元 病患者提供医疗保障、康复救助和就 业援助,确保他们能够得到公平的待 遇和必要的支持。
提供专业指导与培训
医疗机构或社会团体可以组织针对运 动神经元病的科普讲座和技能培训, 帮助患者及其家庭更好地应对疾病。
家庭护理
家庭护理对于运动神经元病患者来说非常重要。家属需要了解患者的病情和护 理知识,提供生活照顾和精神支持,帮助患者保持良好的生活状态和积极的心 态。
05 运动神经元病的 预防与控制
预防措施
早期筛查
通过定期的身体检查,及早发现潜在的运动神经元病风险 ,以便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
《运动神经元病》课件

运动神经元病
目录
• 运动神经元病概述 • 运动神经元病的治疗 • 运动神经元病的预防与护理 • 运动神经元病的研究进展 • 运动神经元病的病例分享
01
运动神经元病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运动神经元病是一组病因未明的慢性神经系统疾病,主要累及脊髓前角细胞、脑 干运动神经元、皮质锥体细胞及锥体束。
分类
根据病变部位和临床表现,运动神经元病可分为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LS)、进 行性肌肉萎缩(PMA)、进行性延髓麻痹(PBP)和原发性侧索硬化(PLS)等 类型。
病因与发病机制
01
02
03
遗传因素
约5%的病例与遗传有关 ,其中ALS约10%为家族 性,PMA、PBP和PLS多 为散发。
环境因素
重金属、杀虫剂、除草剂 等可能是致病因素之一, 但确切机制尚不明确。
免疫因素
研究发现,部分患者血清 中存在抗神经元抗体,提 示自身免疫机制参与发病 。
临床表现与诊断
建立运动神经元病的细胞模型,有助 于深入了解疾病的发病机制,为新药 研发和治疗方法提供实验基础。
临床研究进展
早期诊断
通过临床表型、基因检测和影像 学检查等手段,提高运动神经元 病的早期诊断率,为患者提供及
时的治疗。
治疗方法
探索针对运动神经元病的药物治疗 、康复治疗和手术治疗等手段,改 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延长生存期。
针对不同类型的运动神经元病,药物治疗的方案和效果可能 会有所不同。例如,对于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LS),利鲁 唑已被证明可以延长患者的生存期,但并不能完全治愈疾病 。
康复治疗
康复治疗是运动神经元病治疗的另一个重要方面,主要通 过物理疗法、职业疗法、言语疗法等手段来改善患者的功 能和日常生活能力。
目录
• 运动神经元病概述 • 运动神经元病的治疗 • 运动神经元病的预防与护理 • 运动神经元病的研究进展 • 运动神经元病的病例分享
01
运动神经元病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运动神经元病是一组病因未明的慢性神经系统疾病,主要累及脊髓前角细胞、脑 干运动神经元、皮质锥体细胞及锥体束。
分类
根据病变部位和临床表现,运动神经元病可分为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LS)、进 行性肌肉萎缩(PMA)、进行性延髓麻痹(PBP)和原发性侧索硬化(PLS)等 类型。
病因与发病机制
01
02
03
遗传因素
约5%的病例与遗传有关 ,其中ALS约10%为家族 性,PMA、PBP和PLS多 为散发。
环境因素
重金属、杀虫剂、除草剂 等可能是致病因素之一, 但确切机制尚不明确。
免疫因素
研究发现,部分患者血清 中存在抗神经元抗体,提 示自身免疫机制参与发病 。
临床表现与诊断
建立运动神经元病的细胞模型,有助 于深入了解疾病的发病机制,为新药 研发和治疗方法提供实验基础。
临床研究进展
早期诊断
通过临床表型、基因检测和影像 学检查等手段,提高运动神经元 病的早期诊断率,为患者提供及
时的治疗。
治疗方法
探索针对运动神经元病的药物治疗 、康复治疗和手术治疗等手段,改 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延长生存期。
针对不同类型的运动神经元病,药物治疗的方案和效果可能 会有所不同。例如,对于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LS),利鲁 唑已被证明可以延长患者的生存期,但并不能完全治愈疾病 。
康复治疗
康复治疗是运动神经元病治疗的另一个重要方面,主要通 过物理疗法、职业疗法、言语疗法等手段来改善患者的功 能和日常生活能力。
运动神经元病课件

并肺部感染或全身衰竭所致。
英国剑桥大学教授 当代著名理论物理学家,《时间简史》作者 曾提出著名的宇宙“黑洞”理论 21岁罹患ALS 奇迹般地生活了40多个春秋
可能的致病因素 植物毒素(木薯中毒) 微量元素缺乏&堆积 铝\锰\铜\硅等元素摄入过多 神经营养因子减少等
(2) 免疫因素
MND患者血清检出多种抗体&免疫复合物 (抗甲状腺原Ab\GM1-Ab\L-型钙通道蛋白Ab) 但无Ab以运动神经元为靶细胞的证据 目前认为, MND不属于神经系统自身免疫病
20%的FALS患者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型突变基因定位于
21号染色体长臂(21q22.1-22.2) 与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1)基因突变有关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型突变基因定位于2q33-q35
2. 散发病例的病因&发病机制不清
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
• 中毒因素
兴奋毒性神经递质如谷氨酸盐可能参与ALS神经元死亡
Hale Waihona Puke 运动神经元病程及预后 本病为一进行性疾病,但不同类型的病人病程
有所不同,即使同一类型病人其进展快慢亦有差异 。肌萎缩侧索硬化症平均病程约3年左右,进展快的 甚至起病后1年内即可死亡,进展慢的病程有时可达 10年以上。成人型脊肌萎缩症一般发展较慢,病程 常达10年以上。原发性侧索硬化症临床罕见,一般 发展较为缓慢。死亡多因球麻痹,呼吸肌麻痹,合
件时可作脊髓磁共振检查,本病可显示脊髓萎缩。
2. 鉴别诊断
(1) 脊肌萎缩症(spinal muscular atrophy, SMA)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选择性累及下运动神经元 定位于5号染色体长臂近端运动神经元维存
(SMN)基因 病变以脊髓前角细胞为主, 易误诊PSMA
英国剑桥大学教授 当代著名理论物理学家,《时间简史》作者 曾提出著名的宇宙“黑洞”理论 21岁罹患ALS 奇迹般地生活了40多个春秋
可能的致病因素 植物毒素(木薯中毒) 微量元素缺乏&堆积 铝\锰\铜\硅等元素摄入过多 神经营养因子减少等
(2) 免疫因素
MND患者血清检出多种抗体&免疫复合物 (抗甲状腺原Ab\GM1-Ab\L-型钙通道蛋白Ab) 但无Ab以运动神经元为靶细胞的证据 目前认为, MND不属于神经系统自身免疫病
20%的FALS患者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型突变基因定位于
21号染色体长臂(21q22.1-22.2) 与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1)基因突变有关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型突变基因定位于2q33-q35
2. 散发病例的病因&发病机制不清
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
• 中毒因素
兴奋毒性神经递质如谷氨酸盐可能参与ALS神经元死亡
Hale Waihona Puke 运动神经元病程及预后 本病为一进行性疾病,但不同类型的病人病程
有所不同,即使同一类型病人其进展快慢亦有差异 。肌萎缩侧索硬化症平均病程约3年左右,进展快的 甚至起病后1年内即可死亡,进展慢的病程有时可达 10年以上。成人型脊肌萎缩症一般发展较慢,病程 常达10年以上。原发性侧索硬化症临床罕见,一般 发展较为缓慢。死亡多因球麻痹,呼吸肌麻痹,合
件时可作脊髓磁共振检查,本病可显示脊髓萎缩。
2. 鉴别诊断
(1) 脊肌萎缩症(spinal muscular atrophy, SMA)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选择性累及下运动神经元 定位于5号染色体长臂近端运动神经元维存
(SMN)基因 病变以脊髓前角细胞为主, 易误诊PSMA
运动神经元病疾病PPT演示课件

03
基因检测
针对某些遗传性运动神经元病,可进行相关基因检测以明确诊断。如
SOD1基因突变与家族性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LS)的发病密切相关。
04
治疗原则与方法
药物治疗策略
利鲁唑
自由基清除剂和抗氧化治疗
具有抑制谷氨酸释放等作用,每次50mg, 每天2次,服用18个月,能延缓病程、延长 延髓麻痹患者的生存期。
神经肌肉接头处病变
离子通道异常
离子通道是维持神经元正常生理功能 的关键结构,离子通道异常可导致神 经元兴奋性改变,进而影响神经传导 。
运动神经元病中,神经肌肉接头处可 发生变性、坏死等病变,影响神经冲 动向肌肉的传递。
肌肉萎缩与无力
肌纤维萎缩
由于运动神经元变性、死亡,其 所支配的肌肉纤维逐渐萎缩,表 现为肌肉体积缩小、力量减弱。
诊断标准与鉴别诊断
诊断标准
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电生理检查、影像学检查和实验室检 查等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可作出运动神经元病的诊断。
鉴别诊断
运动神经元病需与颈椎病、多系统萎缩、脊髓空洞症等疾病 进行鉴别。鉴别要点包括发病年龄、病程进展、临床表现及 影像学检查结果等。
02
病理生理机制
神经元损伤过程
神经元变性
实验室检查异常指标
01 02
脑脊液检查
通过腰椎穿刺获取脑脊液样本,检测其中的蛋白质、细胞计数和免疫球 蛋白等指标。运动神经元病患者的脑脊液检查可发现蛋白质轻度升高和 细胞计数正常等异常。
血液检查
检测血液中的肌酸激酶、乳酸脱氢酶等指标,反映肌肉和神经的损伤程 度。运动神经元病患者的血液检查可发现这些指标的异常升高。
营养支持
对于吞咽困难的患者,需给予营养支持, 如鼻饲管、胃造瘘等。
运动神经元病ppt课件

30
ALS的诊断标准(2000年)
1.诊断ALS必须符合以下3点: ➢ 临床、电生理或病理检查显示下运动神经元病变的证据。 ➢ 临床检查显示上运动神经元病变的证据。 ➢ 病史或检查显示上述症状或体征在一个部位内扩展或从一
个部位扩展到其他部位。 2.同时必须排除以下2点: ➢ 电生理或病理检查提示可能存在导致上下神经元病变的其 他疾病。 ➢ 神经影像学提示患者有可能存在导致上述临床或电生理改 变的其他疾病。
31
ALS分级诊断标准
临床诊断确定性
确诊ALS
临床特点
至少有3个部位的上、下运动神经元病变的体征
很可能 ALS
至少有2个部位的上、下运动神经元病变的体征,而且, 某些上运动神经元体征必须位于下运动神经元体征 近端(之上)
实验室支持很可能ALS
只有1个部位的上、下运动神经元病变的体征,或一部位 上运动神经元体征,加肌电图显示的至少两个肢体的下 运动神经元损害证据。
16
病理改变
临床表现
运动神经元病
上运动神经元
下运动神经元
上下运动神经元
原发性侧索硬化 进行性脊肌萎缩 进行性延髓麻痹 肌萎缩侧索硬化
18
临床表现
运动神经元病通常 起病隐匿,缓慢进展。 由于损害部位不同,临 床表现为肌无力与肌萎 缩、锥体束症的不同组 合。
临床表现
进行性肌萎缩
Progressive muscular atrophy
25
原发性侧索硬化
➢临床罕见,多在中年以后发病,起病隐袭。 ➢常见首发症状为双下肢对称性僵硬、乏力,行走
呈剪刀步态。缓慢进展,逐渐累及双上肢。 ➢四肢肌张力呈痉挛性增高,腱反射亢进,病理反
射阳性,一般无肌萎缩和肌束颤动,感觉无障碍, 括约肌功能不受累。如双侧皮质脑干束受损,可 出现假性延髓麻痹表现。 ➢进展慢,可存活较长时间。
ALS的诊断标准(2000年)
1.诊断ALS必须符合以下3点: ➢ 临床、电生理或病理检查显示下运动神经元病变的证据。 ➢ 临床检查显示上运动神经元病变的证据。 ➢ 病史或检查显示上述症状或体征在一个部位内扩展或从一
个部位扩展到其他部位。 2.同时必须排除以下2点: ➢ 电生理或病理检查提示可能存在导致上下神经元病变的其 他疾病。 ➢ 神经影像学提示患者有可能存在导致上述临床或电生理改 变的其他疾病。
31
ALS分级诊断标准
临床诊断确定性
确诊ALS
临床特点
至少有3个部位的上、下运动神经元病变的体征
很可能 ALS
至少有2个部位的上、下运动神经元病变的体征,而且, 某些上运动神经元体征必须位于下运动神经元体征 近端(之上)
实验室支持很可能ALS
只有1个部位的上、下运动神经元病变的体征,或一部位 上运动神经元体征,加肌电图显示的至少两个肢体的下 运动神经元损害证据。
16
病理改变
临床表现
运动神经元病
上运动神经元
下运动神经元
上下运动神经元
原发性侧索硬化 进行性脊肌萎缩 进行性延髓麻痹 肌萎缩侧索硬化
18
临床表现
运动神经元病通常 起病隐匿,缓慢进展。 由于损害部位不同,临 床表现为肌无力与肌萎 缩、锥体束症的不同组 合。
临床表现
进行性肌萎缩
Progressive muscular atrophy
25
原发性侧索硬化
➢临床罕见,多在中年以后发病,起病隐袭。 ➢常见首发症状为双下肢对称性僵硬、乏力,行走
呈剪刀步态。缓慢进展,逐渐累及双上肢。 ➢四肢肌张力呈痉挛性增高,腱反射亢进,病理反
射阳性,一般无肌萎缩和肌束颤动,感觉无障碍, 括约肌功能不受累。如双侧皮质脑干束受损,可 出现假性延髓麻痹表现。 ➢进展慢,可存活较长时间。
运动神经元病课件

定潜力
非药物治疗: 康复治疗、营
2 养支持等可以
改善生活质量
3 干细胞治疗:
目前尚处于临 床试验阶段, 具有一定潜力
预后与康复
01 预后:运动神经元病预后 较差,多数患者在确诊后 3-5年内死亡
02 康复治疗:康复治疗是运 动神经元病治疗的重要组 成部分,包括物理治疗、 言语治疗、心理治疗等
03 药物治疗:目前尚无特效 04 营养支持:营养支持是运
药物,主要采用对症治疗,
动神经元病治疗的重要环
如抗炎、抗感染、抗抑郁
节,包括饮食调整、营养
等
补充等
运动神经元病的预 防
生活习惯
01
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
多吃蔬菜水果,少吃
油腻食物
02
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
早睡早起,避免熬夜
03
保持良好的运动习惯,
每周至少进行三次有
氧运动
04
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避免过度紧张和焦虑
运动神经元病课件
演讲人
目录
01
02
03
04
运动神经元病概述
运动神经元病的诊 断与治疗
运动神经元病的预 防
运动神经元病的研 究进展
运动神经元病概述
疾病定义
发病原因
遗传因素: 部分患者有
家族史
环境因素: 接触有毒物 质、病毒感
染等
免疫因素: 自身免疫反 应导致神经
损伤
神经退行性 病变:神经 细胞逐渐退 化,导致运 动神经元病
临床表现
01
肌肉无力:肌肉萎缩,肌 力下降,运动功能障碍
02
肌肉跳动:肌肉不自主 跳动,肌肉痉挛
03
吞咽困难:吞咽困难, 饮水呛咳
非药物治疗: 康复治疗、营
2 养支持等可以
改善生活质量
3 干细胞治疗:
目前尚处于临 床试验阶段, 具有一定潜力
预后与康复
01 预后:运动神经元病预后 较差,多数患者在确诊后 3-5年内死亡
02 康复治疗:康复治疗是运 动神经元病治疗的重要组 成部分,包括物理治疗、 言语治疗、心理治疗等
03 药物治疗:目前尚无特效 04 营养支持:营养支持是运
药物,主要采用对症治疗,
动神经元病治疗的重要环
如抗炎、抗感染、抗抑郁
节,包括饮食调整、营养
等
补充等
运动神经元病的预 防
生活习惯
01
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
多吃蔬菜水果,少吃
油腻食物
02
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
早睡早起,避免熬夜
03
保持良好的运动习惯,
每周至少进行三次有
氧运动
04
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避免过度紧张和焦虑
运动神经元病课件
演讲人
目录
01
02
03
04
运动神经元病概述
运动神经元病的诊 断与治疗
运动神经元病的预 防
运动神经元病的研 究进展
运动神经元病概述
疾病定义
发病原因
遗传因素: 部分患者有
家族史
环境因素: 接触有毒物 质、病毒感
染等
免疫因素: 自身免疫反 应导致神经
损伤
神经退行性 病变:神经 细胞逐渐退 化,导致运 动神经元病
临床表现
01
肌肉无力:肌肉萎缩,肌 力下降,运动功能障碍
02
肌肉跳动:肌肉不自主 跳动,肌肉痉挛
03
吞咽困难:吞咽困难, 饮水呛咳
运动神经元病介绍PPT培训课件

遗传因素
研究发现,约10%的运动神经元病患者有家族史,且多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目前已发现 多个与运动神经元病相关的基因,如SOD1、C9orf72、TARDBP等。
环境因素
一些环境因素如重金属、杀虫剂、有机溶剂等也被认为与运动神经元病的发生有关。此外 ,头部外伤、过度体力劳动等也可能是该病的诱发因素。
营养支持
吞咽困难者需给予营养支持,如鼻饲,经胃或经肠营养。当患者肠道功 能丧失时,可予以胃肠外营养。
03
对症治疗
痛性痉挛可试用卡马西平、加巴喷汀或巴氯芬等。
康复训练与心理支持
康复训练
包括呼吸功能训练、吞咽功能训练、肢体功能训练、语言功能训练等,可以延缓病情进展,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心理支持
运动神经元病患者病程长、病情重,常导致患者产生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家属和医护人员应给予患者足够的 关心和支持,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同时,患者可以参加一些康复训练小组或支持团体,与其他患者交 流经验,互相鼓励和支持。
治疗与康复
药物治疗方案及原则
• 利鲁唑:具有抑制谷氨酸释放等作用,每次50mg,每天2次,服用18个月, 能延缓病程、延长延髓麻痹患者的生存期。
• 自由基清除剂和抗氧化治疗:依达拉奉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延缓疾病进程,肌注 前体药物如辅酶Q10、艾地苯醌、维生素E等可能对ALS患者有益。
• 神经营养因子治疗:重组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rhIGF-1)具有促进多种细 胞生长和增殖的生物学效应,临床试验显示其能够改善ALS患者肺功能、延缓 患者肺功能下降的速度。
家庭护理指导原则
安全环境
确保家庭环境安全,移除 可能导致患者跌倒或受伤 的障碍物,提供必要的辅 助器具。
营养支持
研究发现,约10%的运动神经元病患者有家族史,且多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目前已发现 多个与运动神经元病相关的基因,如SOD1、C9orf72、TARDBP等。
环境因素
一些环境因素如重金属、杀虫剂、有机溶剂等也被认为与运动神经元病的发生有关。此外 ,头部外伤、过度体力劳动等也可能是该病的诱发因素。
营养支持
吞咽困难者需给予营养支持,如鼻饲,经胃或经肠营养。当患者肠道功 能丧失时,可予以胃肠外营养。
03
对症治疗
痛性痉挛可试用卡马西平、加巴喷汀或巴氯芬等。
康复训练与心理支持
康复训练
包括呼吸功能训练、吞咽功能训练、肢体功能训练、语言功能训练等,可以延缓病情进展,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心理支持
运动神经元病患者病程长、病情重,常导致患者产生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家属和医护人员应给予患者足够的 关心和支持,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同时,患者可以参加一些康复训练小组或支持团体,与其他患者交 流经验,互相鼓励和支持。
治疗与康复
药物治疗方案及原则
• 利鲁唑:具有抑制谷氨酸释放等作用,每次50mg,每天2次,服用18个月, 能延缓病程、延长延髓麻痹患者的生存期。
• 自由基清除剂和抗氧化治疗:依达拉奉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延缓疾病进程,肌注 前体药物如辅酶Q10、艾地苯醌、维生素E等可能对ALS患者有益。
• 神经营养因子治疗:重组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rhIGF-1)具有促进多种细 胞生长和增殖的生物学效应,临床试验显示其能够改善ALS患者肺功能、延缓 患者肺功能下降的速度。
家庭护理指导原则
安全环境
确保家庭环境安全,移除 可能导致患者跌倒或受伤 的障碍物,提供必要的辅 助器具。
营养支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下列依据支持ALS诊断:
一处或多处肌束震颤; 肌电图提示神经源性损害; 运动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正常,但远端 运动传导潜伏期可以延长,波幅低; 无传导阻滞。
ALS不应有下列症状 和体征:
感觉障碍体征; 明显括约肌功能障 碍; 视觉和眼肌运动障 碍; 自主神经功能障碍; 锥体外系疾病的症 状和体征; Alzheimer病的症状 和体征; 可由其他疾病解释 的类ALS综合征的症 状和体征。
治 疗
被证实是唯一有效对
四个作用:
抑制谷氨酸的释放 阻断兴奋性氨基酸受体 抑制神经末梢和运动神经 元细胞体上的电压依赖性 钠通道 激活G蛋白依赖的信号传 导系统。
抗谷氨酸兴奋毒作用 的药物 保护剩余运动神经元, 延缓疾病进程 价格昂贵 :
约4500元 /月,约5—6 万元 /年
“五性” 哦!
我不是植物人,只是全身渐渐不能动了;
我有话要说,只是说不出来; 我很想吃东西,但是不能吞咽; 我很想抓痒,但是手不能动; 我很想活动,但是脚站不起来; 我头脑清楚,但只有两眼会动; 请帮我尊严的活着,安宁的死去。 ——台湾运动神经元病患者协会
MND 被称作“世纪顽症”,病情进展十分凶险。在 中国,有20万“渐冻人”,实际上可能更多。
争,我并没有让它剥夺我拥有一个幸福美 满家庭以及在事业上取得成功的权利。我 不会过多地考虑我的疾病,我尽可能地过 正常人的生活。”
韩影《我的爱在我身边》
谢 谢 !
原发性侧索硬化:仅锥体束受损。
极少见。
辅助检查
下列检查有助于诊断:
肌电图检查, 包括运动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和阻
滞测定、胸锁乳突肌检查;
脊髓和脑干MRI检查; 肌肉活检。
诊断标准
必须有下列神经症状和体征:
下运动神经元病损特征(包括目前临床表 现正常,肌电图异常); 上运动神元病损特征; 病情逐步进展。
运动神经元病
HBSYFYYZLJ
概况
世界五大绝症
四大神经退行性疾病
运动神经元病 亨廷顿氏病 老年性痴呆症 帕金森氏病
运动神经元病 癌症 艾滋病 白血病 类风湿
运动神经元病(MND)是一组选择性侵犯人体 运动神经元的慢性进行性恶性神经系统变性病。
由于运动神经元控制着使人能够运动、说话、吞咽和 呼吸的肌肉活动,当运动神经元受损后,患者表现为肌肉 逐渐萎缩和无力,以至瘫痪,身体如同被逐渐冻住一样, 所以又被称为“渐冻人症”。
对症治 疗
保证足够营养,改善全身状况
呼吸困难,气管切开
吞咽困难,胃管鼻饲
肌肉痉挛,解痉镇痛 肢体挛缩,理疗运动
融化渐冻的心
ALS在西方被称为“卢伽雷氏症”,或者“葛雷克氏症” 1939年6月21日,美国家喻户晓的著名棒球明星Lou
Gehrig被确诊为运动神经元病,于1941年辞世。 1997年,国际运动神经元病联盟选定在Lou Gehrig被确诊 的6月21日这天,举行世界范围的各种相关活动,以唤起 世人对这一遍布全球的重要疾病的重视。
或堆积;神经营养因子减少;
慢性病毒感染及恶性肿瘤; 与战争有关:海湾战争,二战; 与睾丸素有关:无名指与食指间的相对比例;运动
神经元对睾丸激素的依赖性。
谷氨酸兴奋毒性
神经营养因子缺乏
基因突变 氧化应激 线粒体功能障碍 氧自由基等方面
分类及临床表现
上肢型(多) 下肢型 咽喉部
神经保护细胞基因治疗
(医学发展的方向 )
无创双相正压通气
BIPAP的早期使用已成
经皮内窥镜胃造瘘
PEG的胃肠营养可以显
为许多国家的通用标 准 主动辅助患者的吸气 相,早期使用能显著 延长生存期,降低猝 死率。
著延长患者生存期 解决其热量不足问题
症状开始期 工作困难期 日常生活困难期 吞咽困难期 呼吸困难期
分型不同,临床表现和预后 不同。
肌萎缩侧索硬化(ALS):最常
见。脊髓前角细胞、脑干运动神经 核及锥体束受损,上下运动神经元 同时受损表现。
进行性脊肌萎缩症:仅脊髓前角
细胞受损。下运动神经元受损表现。
进行性延髓麻痹 :脑桥及延髓运
动神经核受损。
2000年在丹麦举行的国际大会上,与会代表一致决定,将
每年的6月21日确定为“世界运动神经元病日”。
21岁患上了肌萎缩侧索硬
化症,被“宣判”只剩两 年的生命
霍金拥有的特殊照顾
“零重力”飞行体验,几
十年来首次离开轮椅。
只能通过抽动右脸颊来与
人沟通
“我的整个成人时代都在与这种疾病做斗
根据上述3个特征,可作以下3个程度的诊断: 肯定ALS:全身4区域(脑、颈、胸、腰骶神经支配区)
的肌群中3个区域有上、下运动神经元病损的症状和体 征;
拟诊ALS:在2个区域有上、下运动神经元病损的症状
和体征;
可能ALS:在1个区域有上、下运动神经元病损的体征
或在2~3个区域有上运动神经元病损的体征。
生存期:自确诊后, 2-5年(多),10年以上(少10%),
50年(霍金1人); 高发区:太平洋关岛地区; 年发病率:2~3/10万; 发病年龄:40岁左右(多);
性别比例:男性:女性=1.2:1。
病因及发病机制
遗传因素:占5~10%,大多数为散发性;
免疫因素:血清中曾检出多种抗体和免疫复合物; 中毒因素:EAA毒性作用;植物毒素;微量元素缺乏
鉴别诊断
颈椎病 脊髓空洞症 下运动神经元综合征
多灶性运动神经病 进行性脊肌萎缩症 运动轴索性周围神经病 副瘤性运动神经元病 青年良性远端手肌萎缩症(平山病) 脊髓灰质炎后遗症 其他
颈椎病
被误诊排在第一位的疾病。概率约为1/3。 若被误施颈椎手术,病情多会迅速加重、恶化。 鉴别
可行肌电图检查,ALS胸锁乳突肌肌电图阳性率94%,而颈椎 病几乎为0 颈椎病不会出现延髓麻痹症状 肌萎缩局限于上肢 常伴有感觉减退 可有括约肌功能障碍 肌束震颤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