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的认识观课报告

角的认识观课报告
角的认识观课报告

《角的初步认识》观课报告

——信息技术支持的教学环节优化我们组的观察维度是教学结构以及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主要结合教学环节的设计和各环节时间的分配进行分析评价。总的来说,这节课教学环节时间分配较合理,教师引导及时恰当。教师教学思路清晰,教学重点突出,教师由浅入深、轻松愉悦地完成了教学目标。

本节课主要有以下五个教学环节:

(一)复习导入(5分钟)

在课的起始环节,梁老师的导课简单清晰、清楚利落,在巩固以前学过的几何图形的同时,通过描述几何图形的特点来引出角,并书写课题,引出新课,使学生明确了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同时从生活实际出发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体现了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我们的生活中就实实在在的隐含着许多的数学知识,我们学习数学就是为了了解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二)观察信息,引出本节所学(4分钟)

在这个环节中,梁老师让学生打开课本,观察信息窗口,让学生找出信息窗口中的角,梁老师利用多媒体将典型的画了出来,为后续的验证做好了铺垫。

(三)小组合作,探究新知(12分钟)

此环节学生用手里的圆形卡纸尝试折角,感受角的特点——尖尖的角,两条直直的边,并认识了角的顶点和边,尝试让学生在图形上面找到角,并总结了角的共同特点。在这个环节中围绕学生的猜测,

老师引导学生找角,并大胆放手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自己体验寻求答案,同时老师深入每个小组,参与验证过程,给学生以启发和引导,也拉近了老师与学生的距离。梁老师力图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兴趣出发,以自主发现探究为主线,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为学生提供丰富、生动、直观的观察材料,引导学生观察图画,自主地探究发现。此环节,从培养学生合作意识的角度出发,以合作学习为主要方式。

在这个环节中也有几个方面值得我们探讨,在课下磨课交流时,老师们提出了几点小建议。例如,从时间分配上来看,这个环节的时间可以稍稍进行延长,这样就会给学生多去思考讨论的时间;在学生进行小组活动时,活动的要求可以用课件展示出来,这样学生会更加明确。

(四)课堂练习,巩固新知(13分钟)

让学生经历了明确探索目标——独立思考——小组交流——班内汇报交流——相互质疑问难——教师升华讲解——巩固拓展应用的几个重要环节,注重了科学的学习方法的渗透与培养。质疑问难是“互助自学”的体现,它能使学生在“互助”中乐意去探索、去发现、去学习知识。此环节中,判断多媒体呈现的图形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巩固了角的特点;学习画角,需要用铅笔、尺子、纸、并学习了画角的步骤,进一步体会角的特点,并在练习中学习了如何画角;最后梁老师拿出一张纸,剪掉一个角,让学生观察,剩下的部分有几个角,学生找出后教师展示。

练习设计层次清晰,可操作性强,基础题型以及拓展题都很好的

巩固了本节课学习的内容。画角环节中一方面巩固了新知,另一方面又是新学习的内容。通过师生共同探索、学生组内探索、学生独立探索这三步,不同层次的锻炼了学生的能力。利用自己的智慧解决遇到的问题,学生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学会了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学生参与的课堂才是真正的课堂。

(五)课堂评价及小结(6分钟)

梁老师在此环节通过寻找运动场上的角,欣赏角带来的美感来让学生体验角的特点,并通过平面图形引出角,总结角的特点。

总的来说,在教学环节的安排上,梁老师把教学的重心落在让学生认识角的探索理解上,注重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综述观课中发现,梁老师能够从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出发,引领学生一步步探究知识,从对旧知识的认知体系迁移到新知识的建构,符合学生认知特点。环节清晰自然,语言流畅,引导及时到位。

《轴对称图形》听课评议

《轴对称图形》教学评价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折纸等方法确定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会画出简单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知道有的轴对称图形不止一条对称轴,进一步体会轴对称图形的特征。 2、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一步增强动手实践能力,发展空间观念,培养审美情操,增加学习数学的兴趣。 评价过程: 唐海梅:这节课中,教者能紧紧围绕教科研课题“有效教学的研究”进行了课堂设计。生活中的对称现象学生早就有一定的认识,但作为轴对称图形的教学,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能学生在认识、制作和欣赏轴对图形的过程中,感受到物体或图形的对称美,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所以教师制作了精美的课件,从上课开始就将学生带入到一个轴对称的教学情境中去。 庄召霞:在这节课中,教者还充分从学生的兴趣出发,通过从生活中感知、在操作中研究、在合作中感悟,利用“折一折、比一比、看一看”等实践操作,逐步体验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在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在操作的基础上讨论交流,在小组合作中进一步理解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继而将轴对称图形与实际生活相融合,拓宽学生的视野,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数学无处不在,体会对称的科学与美学价值。 孙丽丽:教者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给学生以直观指导,主动向学生质疑,促使学生思考与发现,形成认识,独立获取知识和技能,另外,借助多媒体教学给学生创设宽松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学习中始终保持兴奋、愉悦、渴求思索的心理状态,非常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创新能力的培养。 张斌:体现学科综合的思想,感受数学之美 这节虽然是数学课,但它所涉及的领域远远超出了数学学科的范围,与美术、美学都有交叉。学生在课堂上学习数学知识———轴对称图形,但同时也感受到了对称美,数学与美学,虽然一个属于自然科学,一个属于属于社会科学,二者似乎无多大联系,然而数学中却处处存在着美。 吴欢欢:加强练习设计的针对性,提高练习的有效性 学生在判断平行四边形是否是轴对称图形时,由于存在较大的分歧,所以提议亲自动手将平行四边形折一折,再作判断。学生通过亲自动手操作,走进知识的形成过程。动手操作的确是理解知识,掌握知识的好方法。但是通过动手操作来理解知识,并不等于能熟练掌握知识,能灵活地运用知识。教学的过程应该是理解加上掌握再加上灵活地运用。光有理解,没有巩固,只能收到事倍功半的结果。所以建议教师在这儿应该设计一个巩固练习,让学生加深理解。

圆的认识--评课稿

11月5日上午第二节,我们裴主任上了一堂《圆的认识》,让听课老师和六年级同学一起认识了圆,认识了什么是有效教学。 在小学数学大纲里,关于圆的教学相关要求有以下一些: (一)使学生理解、掌握数量关系和几何图形的最基础的知识。 (二)使学生具有进行整数、小数、分数四则计算的能力,培养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三)使学生受到思想品德教育。 教学要求: 使学生获得有关整数、小数、分数、百分数和比例的基础知识;常见的一些数量关系和解答应用题的方法;用字母表示数和简易方程、量与计量、简单几何图形、珠算、统计的一些初步知识。 使学生逐步形成简单几何形体的形状、大小和相互位置关系的表象,能够识别所学的几何形体,并能根据几何形体的名称再现它们的表象,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 培养学生观察和认识周围事物间的数量关系和形体特征的兴趣和意识;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根据数学的学科特点,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教育,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爱科学的教育,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精神。 三、教学内容的确定和安排 根据九年义务教育的性质和任务,适应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趋势和社会需要,为了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小学数学要选择日常生活和进一步学习所必需的、学生能够接受的、最基础的数学知识作为教学内容。通过直观学习一些几何初步知识,认识常见的简单几何形体的特征,学会计算它们的周长、面积和体积,对于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和进一步学习几何都是有益的。在安排内容时,要注意加强测量、拼摆、画图等实际操作方面的训练,求积计算的数据不应过繁。组合图形作为选学内容,只限于两个图形的组合。几何形体要从低年级起逐步认识,合理安排。 6.认识圆,会画圆。 本堂课的教学任务归纳起来主要集中在以下几点: 1、让学生对几何图形——“圆”建立最基础的认识(当然是在一年级的圆的认识的基础上);

课程总结报告

课程总结报告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我体会颇深。此前,进入实验室我们的任务大都是观看老师的演示实验,自己动手的实验少之又少。如今,本学期大部分实验均需要自己独立完成,这无疑是对我们动手实践能力的大考验。虽然在很多物理实验中我们只是运用课堂上所知识的原理与结果,再现科学家经过无数次修改完善而总结的最为精妙的实验,但我们试验所经历的过程与物理家进行科学研究的所进行的物理实 验是大同小异的的。任课老师通过精心设计实验方案、严格控制实 验条件等多种途径,以最佳的实验方式呈现物理问题,使我们通过 努够顺利地解决物理实验呈现的问题,考验了我们的实际动手能力 和分析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加深了我们对有关物理知识的理解,提高了我们的创新学习能力。 在正式做物理实验之前,我们必须要进行认真仔细的预习,如果没有对即将操作的实验预习,我们就无法把握实验的细节和注意事项,这就有可能导致实验的失败,因此,在未预习实验的情况下,实验室的老师是不允许我们进入实验室的。这一点也让我们深刻意识到科学研究的严谨与踏实的重要性。预习实验必须要弄清楚实验的总体过程,弄懂实验的目的、基本原理,了解实验步骤;对照教材所列 的实验仪器,了解仪器的工作原理、性能、正确操作方法,特别是要注意仪器的使用注意事项。最后我们要把预习实验的情况呈现在预 习报告上。物理实验的预习报告总共包括五的部分:1、实验目的;2、实验仪器;3、实验中的主要工作;4、预习中遇到的主要问题及思考;

5、实验原始数据记录等。它能够帮助我们有条不紊地进行实验中的各项操作成功完成实验。在预习实验过程中尤其要注意对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和预期实验现象进行思考,我们可以独立进行演算和推理,也可以和同学一起讨论研究,也可以参考课外资料,必要时还可以请教实验室的老师。只有把预习时遇到的问题解决掉,才能在实验操作时胸有成竹游刃有余。 实验预习完成后,就要准备进行实验的实际操作了。实验过程中要严格按照实验仪器的操作要求来操作,所有仪器要调整到正确的位置和稳定的状态。所以在进行实验前我们一定要仔细检查实验仪器,确保实验仪器完好无损并可以正常使用。在实验的过程中,如果出现一些故障或观察到的实验现象与理论上的现象不符,首先应认真思考并检查实验仪器使用以及线路连接是否正确,不正确的操作及时进行改正,如果自己无法解决,应及时请老师来指导改正,切不可马虎对待,敷衍了事。实验步骤方面可按照预习报告按部就班进行即可,但要仔细观察实验现象,注意及时记录实验原始数据,不得捏造实验数据。实验数据的处理与分析这一过程对得出实验最终的结论十分重要。本学期我们学到的数据处理方法主要有: 1、列表法:列表法是实验数据处理的一种基本方法将数据按一定的规律列成表格时的数据表达清晰有条理,易于审核和发现问题,有助于发现物理量之间的相互关系和规律。 列表时应注意:(1)首先要写数据表格的名称,必要时还应提供有关参数。例如,引用的物理常数,实验的环境参数,测量仪器的误差

《要下雨了》第二课时

第二课时 一、回顾课文: 课文先后出现了哪几种小动物(教师板书;小白兔、小燕子、小鱼、蚂蚁) 二、由扶到放,学习课文 1.指导学习一至三段。 (1)指名读第一段。学习生字“弯、直”,通过做动作理解词义。 (2)练习朗读第一段,可边读边做动作。 (3)教师引读第二段:小燕子从他头上飞过。小白兔大声喊--(学生读)。 (4)引导学生看第一幅挂图:小燕子飞得很低,小白兔奇怪地向燕子为什么飞得这么低。学生练习朗读小白兔喊叫的句子,提醒学生注意提示语“大声喊”和句尾问号。 (5)先指名读第三段,然后逐句以问引读: ①教师指第一句问:燕子边飞边说—— ②空气怎么样呢--(学生接读第二句)虫子的翅膀可比鸟的翅膀小多了,薄多了,就像透明的纱一样,沾上了小水珠,就像人背上了铅球一样沉重,自然就飞不高了。再读第二句。 ③那小燕子飞不高是什么原因呢?学生读最后一句,教师板书:捉虫子,学习生字“捉”,练习朗读句子。 (6)朗读第三段。

2.半扶半放,学习四至六段。 (1)小白兔听了燕子的话,半信半疑,书上这句问句该怎么读呢?出示“是要下雨了吗?”请学生读。 (2)小白兔又看到什么?听到什么?先自己读读四到六段,然后同座位分角色读一读。 (3)检查、交流学习情况: ①换词理解“往”。(可换“朝”、“向”) ②小鱼游到水面上来的原因是什么?(板书:透透气) ③指名练习分角色朗读四到六段。 看见燕子低飞、小鱼游出水面,听了燕子和小鱼的话,小白兔相信要下雨了吗?大家读读下面几段课文就知道了。 3.放手学习七到九段 (1)小白兔看到燕子低飞、鱼游出水面,又听了他们说的话,边忙挎起篮子往家跑,这里的“连忙”可以换成什么词?(立刻、马上、赶紧) (2)他又看见了什么?听到了什么?他怎么做了?自然学习七至九段,通过朗读来回答问题。 (3)学生汇报朗读,教师相机指导学习生字词,指导朗读。(板书:搬东西) “消息”一词可结合课文内容理解:小兔把什么消息告诉了蚂蚁?小兔这个消息是怎么得来的?联系前面小兔看到的、听到的内容来理解。

教师听课《轴对称图形》一课心得体会

教师听课:《轴对称图形》一课心得体会; 今天,我有幸听了xxx学校两位老师所执教的数学课,这两位老师无论从教学的设计,还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上,都充分体现了他们在实施素质教育方面走到全国的前列。在本次听课使我印象最深刻的,也是最值得我学习的就是秦毅老师执教的二年级《轴对称图形》一课,下面我把在学习过程中感受最深的几点向大家谈一谈: 一、趣味游戏,贴近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愿望秦老师课的伊始,让学生说说手中的彩纸平时都用来做什么?当学生能说到折纸时候,教师便抓住了这个机会,跟老师学做撕纸的游戏,撕纸是学生们很感兴趣的一个小活动,从幼儿园时候都会撕纸,这个活动的设计非常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而且是人人都会,所以学生的兴趣都很高,都想把这个撕纸活动做好,从这个活动中不仅让学生撕出各种图形,锻炼学生的操作能力,而且还让学生很形象直观地观察出图形左右两边大小、形状有什么样的共同特点?为学习《轴对称图形》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刚刚步入二年级的小学生,对自主探索新知识反面,还有些不成熟,但不不等于不让低年级学生探索,而是像秦老师所

上课那样,用亲切的语言,引导学生去探索,其实关键是培养小学生探索的意识,比如: 在探索什么叫《轴对称图形》的时候,教师是这样引导的,仔细观察,如果把这些纸看作一个个图形的话,图形左右两边大小、形状有什么共同特点呢?关键是引导出特点来,有的同学说左右相等,有的说左右一样,老师紧接用纸再操作,学生说出了重合一个词,我感觉这是胜利的一点,学生终于能说出关键的词语了,教师接着引导补充出两侧的图形完全重合。教师在这环节上不仅是培养了学生的探索意识,而且还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听这节课的时候,我一次次被秦老师的课所震撼,她的课是那么的有趣生动,所以我很认真的去体会她在课上的成功之处,我觉得老师在深挖教材时候,就已经注意到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也是课堂上最重要的一方面,学生的智慧能在这里得到个性张扬。比如秦老师讲完什么是轴对称图形后,让学生三番五次的进行举例,把见过的或想象的一些轴对称图形说给大家听,从举例子上来看不仅让学生掌握了什么是轴对称图形,而且发挥了他们的想象力,在创造力培养上,秦老师也是精心的设计了有关创造力的题目。 比如一件物品或一个图形只画出了左边和一条对称轴,让学生想象和创造它的右面是什么样?整个图形是什么图形?整件的物品是件什么物品?这题的

圆的认识评课稿

圆的认识评课稿 听了XX老师执教的《圆的认识》一课,既是几何内容的教学,也是属于概念教学。XX老师设计了:1、利用工具画圆;2、利用圆规画指定的圆;3、自学课本,学习圆的各部分名称及其关系;4、通过折一折、画一画、说一说等,探究半径、直径以及圆的有关特征。听了这堂课,使我受益非浅,这堂课有以下几个特色值得我学习: 一、以学生操作探究为主线,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XX老师在教学“圆的认识”时,将学生的认知活动统整在一个综合性、探究性的数学研究活动中。通过自学教材,领悟到圆心、半径、直径的特征;通过动手折一折,明白“在同圆中半径、直径都有无数条”;有了学生折一折、画一画、说一说、比一比、数一数等学生动手“做数学”的实践活动,把“教师讲授新知,教师操作演示活动”变成“教师设计活动,学生操作活动,领悟新知”的以学生操作探究为主线的开放式过程。使学生主动探索,发现和获得数学知识的同时,学生的情感、智力、等方面得到有用的发展。教师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的角色也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二、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 在圆的画法教学中,如果按照教材中的编排顺序来教学,学生先用准备好的瓶盖、透明胶、水彩笔、光碟片、硬币等工具画圆,然后学习圆的各部分名称和特性,最后学习 用圆规画圆及画规定条件的圆。XX老师对教材大胆进行了重组,把圆形画圆工具和圆规同时呈现给学生,让学生选择画圆工具自主学习画圆,感悟画圆方法的多样性,再让学生比较用圆形工具和用圆规画圆的特点及区别,使学生明白用圆规画圆既确凿又便当,从而引导到用圆规画圆的这一教学环节上来,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总结画圆的步骤、方法和要领等。这样设计既体现了因人而异,又体现了学生探究学习的主体性。使知识传授更具连贯性和探索性。这个改变,让我认识到,教师教学时要根据具体情况,灵敏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应树立“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教学思想。

观课评课心得体会

观课评课心得体会 作为一名体育老师,能在这次小学体育教师研修过程得到了一次“充电”和“加油”机会,我感到非常的高兴,也非常珍惜这次机会。作为一线体育老师,我把这次研修培训作为学习新课程、执行新课标和实践新课程的切入点。观看各位老师的优课,感觉平时的教学中自己还缺乏深入思考,同时也发现对一些教学的理论知识和新名词自己尚未了解。所以我在学的过程中认真的学习理论知识、观看视频,受益匪浅,现将自己的观课评课的学习体会总结如下: 这次培训对我来说是一次专业理论提升的很好机会,我对新课程的理念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对教育技术的理论、方法有更深刻的理解,进一步明确了如何才能合理、有效地运用教育技术来促进学生学习效果的优化。 优课视频中的教学组织形式,反馈和评价,熟练、合理地应用信息技术手段,课堂交流和教学评价等方面有很多的值得我借鉴和学习的地方。 (一)侯祥管老师的《前滚翻》:他将这节课整编成一个完成的“龟兔赛跑”,以此激发学生的运动积极性。根据学生喜欢模仿的特点,让学生模仿小乌龟的滚动,在尝试与探究中体验到学习的快乐,最大限度的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整节课充满了快乐。另外,小学生对于形象的事情记忆深刻,为此,这节课侯老师通过图片的展示,强化学生对团身滚动建立正确的团身概念,使课堂教学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牟建娜老师的小学体育与健康《学会合作智赢未来》:这是一节内堂体育课,在教学设计中,以游戏体验贯穿课的始终,以游戏体验难度的层层提高深深吸引学生不由自主地进入到学习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以“一指拿球”引起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课的开始学生不知道自己要学习什么,这个体验深深吸引了学生,激起学生的兴趣。观看“老河口事件”的即时新闻报道,图片及配乐《世界充满爱》的播放,直击学生心灵深处,使学生震撼,鲜活的事例让学生更加体会到生活中时时处处都有合作,合作不好会危及生命。观看美国北京奥运会的掉棒视频,让学生感受到合作不仅仅是个人的小事,团队的事,更是国家的大事,提升学生的情感高度,开拓学生的情感视野。因此整节课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参与活动积极主动,主体性得到很好的发挥。 通过本次的远程研修,我对新课程改革内容有了更深的认识和了解。在今后的教学中,选择合适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合理运用探究、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设计有针对性地练习,努力构建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教学模式和方法,不断加强自我反思,与其他教师之间加强合作、交流与研讨。这样才能站在一个体育教师的高度去教学生,才能与学生共同享受体育的魅力。

一年级语文《要下雨了》评课稿

一年级语文《要下雨了》评课稿 《要下雨了》是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的一篇童话,充满了童趣也蕴含了一些科学常识。王映乐老师执教的这堂课体现了低段语文教学的图文并茂、声情并茂的特点,作为新教师在语文教学方法的掌握上又有了一定的进步。 王老师的教学思路非常清晰,课题的引出非常符合低段学生的年龄特点,极富童趣和吸引力,结合了图片、音效使学生有种“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感觉。接着生字环节的教学也是步步为营,由字到句、从点到面并渗透了学习的方法。学习课文的环节也旨在引导学生读出童话人物的语气,体会角色的情感。不过,在一些教学细节的处理上,王老师的处理不是非常得当,也暴露了新教师经验不足的缺点: 1、对教学意外的处理不够机智,表现有点措手不及。在课件中穿插的音效——雷声干扰了学生读儿歌时,教师没有很好地处理掉雷声而是关闭了幻灯影响了学生的朗读。王老师可以就着雷声让学生继续朗读儿歌,后者直接在课件中停止这种音效的播放。 这也可能是新教师在教学中临场有点紧张的缘故,随着经验的积累会很快轻松处理此类问题。 2、识记生字的方法比较单一,而且比较费时。王老师是从单个带拼音的生字入手教学生字,在认读的过程中让学生去发现、比较不同之处做得比较到位,生字的出示也很有层次感、有规律,可以先让学生读了之后再去发现比较可能会比较好,而且在这里也就可以渗透识字方法的学习。后面单独拎出生字来让学生说识字方法就显得比较突兀和多余,还可以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识字。 3、教学过渡语言的设计明显不足,每个环节的过渡有点突兀。可以设计一些充满童趣和贴合课文语言的过渡语,或者设计一个情境贯穿整堂语文课。另外王老师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时的语言有点生硬,稍欠童趣。要让学生多读,多体会,明白课文的含义。

轴对称图形听课记录

《轴对称图形》听课记录 时间:3月14日学科:数学 听课学校:湖州新世纪外国语学校执教者:沈晖 课题:《轴对称图形》 教学过程: 一.轴对称的定义。 1.创设情境 (ppt )出示世界各地的建筑物,观察这些建筑物有什么特点?生:它们左右相同,能叠起来。 . 给出生物中的树叶,蝴蝶,它们又有什么特点呢? 生:它们是左右对称的。 师:通过上述的图形,我们知道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这样的图形还有很多。它们都是左右对称的,它们是轴对称图形,那么什么是轴对称图形呢? 2.给出定义 (ppt) 轴对称图形的定义: 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折叠,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叫作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叫作它的对称轴,图形中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点称为对称点. (让学生对一遍,加深印象,巩固知识。) 3.例子 (ppt )观察各国的国旗,哪些是轴对称图形? 生:日本,美国??? 汽车的商标,哪些是轴对称图形? 生:奥迪,大众,本田??? 师:从这些图形中,我们可以直接找到它们的对称轴。 (学生反应很强烈,兴趣度很高。) 4做一做(像这类做游戏的题目,学生很感兴趣,也很容易发现规律。) (ppt) 1.找规律填空 二.找对称轴 1,引入 (ppt)下列图形是轴对称图形吗? 老师在黑板上出示线段和角,问学生这是轴对称图形吗?什么是他们的对称轴?怎么样画对称轴? 学生自己摸索画图(大概3分钟)

师小结:对称轴垂直平分连结两个对称点之间的线段 作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常用画法有两种: 1、找一组对称点一画对称点连线一作连线的中垂线 2、找两组对称点一分别取两组对称点连线的中点一过两中点作直线。 三?数学乐园 由四个小正方形组成L形的图中,请你用各种方法在下图中添画一个小正方形后成为轴对称图形。 让学生自主探索,充分发挥想象力。 四?总结反思 通过今天的学习,有什么收获和体会? 这节课,能感觉到课堂教学模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老师不再是简单的知识传授者,而是一个组织者和引导者,并调动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使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积极地参与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努力地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观点。学生始终保持着高昂的学习情绪,切身经历了“做数学”的全过程,感受了学习数学的快乐,体验成功的喜悦

小学数学圆的认识评课稿

小学数学<圆的认识>评课稿 11月5日上午第二节,我们裴主任上了一堂《圆的认识》,让听课老师和六年级同学一起认识了圆,认识了什么是有效教学。 在小学数学大纲里,关于圆的教学相关要求有以下一些: (一)使学生理解、掌握数量关系和几何图形的最基础的知识。 (二)使学生具有进行整数、小数、分数四则计算的能力,培养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三)使学生受到思想品德教育。 教学要求: 使学生获得有关整数、小数、分数、百分数和比例的基础知识;常见的一些数量关系和解答应用题的方法;用字母表示数和简易方程、量与计量、简单几何图形、珠算、统计的一些初步知识。 使学生逐步形成简单几何形体的形状、大小和相互位置关系的表象,能够识别所学的几何形体,并能根据几何形体的名称再现它们的表象,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 培养学生观察和认识周围事物间的数量关系和形体特征的兴趣和意识;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根据数学的学科特点,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教育,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爱科学的教育,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精神。 三、教学内容的确定和安排

根据九年义务教育的性质和任务,适应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趋势和社会需要,为了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小学数学要选择日常生活和进一步学习所必需的、学生能够接受的、最基础的数学知识作为教学内容。通过直观学习一些几何初步知识,认识常见的简单几何形体的特征,学会计算它们的周长、面积和体积,对于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和进一步学习几何都是有益的。在安排内容时,要注意加强测量、拼摆、画图等实际操作方面的训练,求积计算的数据不应过繁。组合图形作为选学内容,只限于两个图形的组合。几何形体要从低年级起逐步认识,合理安排。 6.认识圆,会画圆。 本堂课的教学任务归纳起来主要集中在以下几点: 1、让学生对几何图形——“圆”建立最基础的认识(当然是在一年级的圆的认识的基础上); 2、认识事物间——圆的特征、直径和半径的数量关系和基本特征; 3、学会用字母表示圆的有关知识,主要是指:2r=d; 4、会画圆; 5、培养学生观察和认识周围事物间的数量关系和形体特征的兴趣和意识; 6、增强民族自豪感:祖冲之和圆周率。 关于教学任务,老师们一般都很容易把握,更重要的是,大纲提出的教学方式为我们的“有效教学”的提供了思考: 1、学数学要选择日常生活和进一步学习所必需的、学生能够接受的、最基础的数学知识作为教学内容。

《细节描写出神韵》听评课

《细节描写出神韵》听评课 11月12日下午在高新区实验学校听了王香利老师执教的两节作文课,王老师是这样上的课: 写前指导 一、出示训练目标: 1、了解细节描写的含义。 2、学习细节描写人物的方法,达到出神韵的目的。 二、解释细节描写。 三、举例细节描写的片段。 例1:肖像细节描写: “他身材高大,青白脸色……”——《孔乙己》 (多媒体出示)抓住特征

例2:细节描写粗汉的吃相: 他见菜端齐后,便忙提起筷,端起大碗,对着菜就是一夹(),和着饭呼呼地往嘴里送。又掺和了汤水,撑的两腮鼓鼓的,还有一粒米粒挂在嘴角上。 细节描写淑女的吃相: 她小心翼翼地端起碗,挑了几缕菜叶,慢慢地送到嘴边,害羞似的张开樱桃小嘴,又迅速合上,极小幅度地嚼着食物,还不停地用餐巾纸擦拭唇角的余油。 (多媒体出示)锤炼动词 例3:语言细节描写: 席加洛夫将军家的?嗯!……你,叶尔德林,把我身上的大衣脱下来。……天好热!大概快要下雨了。……只是有一件事我不懂:它怎么会咬你的?”奥楚蔑洛夫对赫留金说。——《变色龙》 例4:心理细节描写:

原稿:“老师要发试卷了,我紧张得要命,就怕自己考砸了。” 修改:我不停地在心里念叨:阿弥陀佛,上帝啊,保佑我吧!我再也不看电视,不打游戏机了。阿弥陀佛都有怪我自己,老想着打游戏机,考试前一天还趁父母不在家偷看了一个小时的电视。老师啊,发发慈悲,都有怪我自己,老想着打游戏机,考试前一天还趁父母不在家偷看了一个小时的电视。老师啊,发发慈悲,手下留情,我以后上课一定好好听讲,千万别让我不及格啊!我以后上课一定好好听讲,千万别让我不及格啊!” (多媒体出示)联想和想象 四、总结描写技巧: 1、抓住特征绘肖像。 2、锤炼词语绘造型。 3、吻合个性绘语言。 4、联想想象绘心情。

轴对称图形评课稿

《轴对称》评课稿 台头完小王宏亮今天,有幸聆听了崔二勤老师的一节精彩的数学课《轴对称图形》,我受益匪浅。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崔老师更多地成为了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合作者,更多地关注学生的观察、捕捉美感的能力,关注学生创造、想象能力的培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联系生活,感知对称美。 课伊始,严老师从“春天”这一主题入手,引出有许多的昆虫,如:蝴蝶、蜜蜂……等来参加昆虫聚会,然后请学生借助生活经验找出三种昆虫的另一半,以初步感知“对称”。然而这个概念对于学生来说是新鲜的,陌生的,于是严老师为了让学生对“对称”这一概念有更清晰的认识,紧紧抓住例题中的图片,从视觉上进行冲击,感受这些轴对称图形的美丽,接着将这些对称物体抽象成图形,让学生通过仔细看一看、动手折一折,互相说一说来发现这些物体是对称的,并通过演示把一个有柄的杯子对折来突破“完全重合”这一难点,明确“完全重合”不仅要求整个图形的形状完全重合,而且要求图形内的图案、颜色等也完全重合。 课末,崔老师设计配乐出示故宫、印度泰姬陵、伦敦塔桥、黄鹤楼等具有轴对称特征的古今中外建筑图片,让学生欣赏,这一系列生活中的轴对称现象的判断、欣赏,能让学生在感受

轴对称图形基本特征的同时,拓宽对轴对称价值的认识。 2、动手操作,感知对称美。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本课教学的关键就是使学生理解图形对折后“完全重合”的含义,如果单凭眼力判断一个静止的图形是否是轴对称图形,又有点抽象的韵味,不利于学生概念的建立,所以,在教学中,注重让实践出真知,主要体现在:(1)让学生折一折天安门、奖杯、飞机图形,初步认识到“完全重合”就是左右两边“大小、形状完全一样”。(2)通过观察、实践、思考、交流等方式学习“试一试”,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完全重合”含义的理解,同时体会到有些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不止一条。(3)学生对“平行四边形是否是对称图形”有异议时,通过折一折,使学生的思维和经验得到顿悟。(4)让学生利用教师提供的材料,充分发挥想象力、创造力,动手“做”出一些轴对称图形。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手脑并用,以“动”促“思”,轴对称图形的特征被深深地印在脑海里,空间想象能力得到加强,创新意识得到培养,并且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建议:在“做一个轴对称图形”时,可以先让学生说说自己的设想,老师适时提出一些建议,实质上就是引导学生正确地剪、在钉子板上围、用水彩画折轴对称图形的过程,这样,学生的随意性不会过强,也能节约教学时间,不会导致时间尴尬。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圆的认识》评课稿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圆的认识》评课稿 本节课教学设计别具一格,体现了教学新理念,采用的是新方法,呈现出了新气象。教师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出发,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掌握新知,积累方法,分层练习,发展能力。较好地体现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的和谐与统一。其突出特点如下: 一、创设生活情境,激发探究欲望 新课伊始,教师在屏幕上出示了森林里几个小动物骑着不同形状的小车进行比赛的情境,并及时提出问题:“你们认为最后的结果谁会赢得第一,为什么?”此时有学生说坐车轮是圆形的那辆车最平稳、最舒服。教师立即设问:“这是为什么呢?”同学们,我们学习了圆的有关知识后就会明白其中的道理。由于创设的情境有很强的趣味性,唤起了学生的有意注意,由于要解决的问题蕴涵在今天要学习的内容之中,具有很强的目的性和思考价值,这样一下子就激发了学生探究的欲望,学生立即进入到了最佳的学习状态,积极投入到了新知的探究之中,同时也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受到数学知识的价值。 二、注重操作实践,主动获取知识 依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重视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感官,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有意识地安排了折一折,量一量,数一数,画一画等操作活动。所有的这些活动,既有学生的观察与思考,又有学生的操作与表达;既有个体的独立思考,又有小组的合作交流;既有学生的自主探究,又有教师的适当点拨。例如在将圆形纸片反复换位对折打开操作时,教师让学生观察这些折痕有什么共同点,你们发现了什么?从而概括出圆心和直径的概念。在归纳圆的直径的特性时,教师不仅给学生提供了画一画、量一量的操作空间,而且还让学生思考:在同一圆内,直径有多少条?这无数条直径有怎样的关系?在教师的引导下,经过学生的合作交流,最后归纳出在同一圆内直径有无数条,这无数条直径的长度都相等的特性。在整个活动中,教师为学生提供了足够的活动时间和空间,形成了一个有机整体。这样圆心是让学生反复对折圆形纸片,从折痕中发现的;半径等长,直径相等是通过学生用尺测量后知道的;圆中半径和直径的条数无限多,是反复画、合作讨论悟出来的;半径和直径关系的揭示是引导

观课报告_观课报告范文大全

观课报告_观课报告范文大全 观课报告_观课报告范文大全观课报告范文我选择“教学问题的设计”作为自己的观察视角,现将观课情况总结汇报如下: 一、问题设计时考虑到了学生兴趣《有余数的除法》是在平均分的基础上学习的,在呈现情境图后,教师提问:你会不会把9个面包分给4个小朋友?课堂上许多学生跃跃欲试,竞相发言,动口动脑,收到了较好的课堂效果。 二、问题设计层层递进生演示完分面包,老师提问:还有不同的分发吗?学生演示不同的分发。在学生分完后,老师提问:应该用哪一种运算表示呢?问题设计有阶梯,层层递进,逐级攀登,对于教学中的一些重难点,教师设计一系列铺垫性的问题,依据学生水平,化难为易、化繁为简、由近及远,一环扣一环,逐步解决大问题,通过由浅入深的逐步分析和理解,使学生掌握知识,让学生思维在问题的坡度上步步升高,最终达到“能自己跳起来摘到果子”的理想境界。 三、问题的提问掌握时机教师在提问设计时,能视课堂教学流程中各个时机、环节的不同而不同;针对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提问方式纵横交织,多种多样,采用了多种提问方式,如投石激浪式、选择比较式、填充补续式、追踪探因式、检查整理式等。教师在操作过程中能把握提问时机,掌握火候,启发引导,循循善诱,本课的教学重点得到了落实。四、问题的提问注意了对学生回答的处理提问时注意了对学生回答的处理。教师面向全班学生提出问题后,待学生略作思考后,指名学生个别回答。学生答题后,教师又恰当地指名其他学生,引导他们对这一学生的回答进行补充、评价。这样做有利于把全班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教师所提出的问题上来。在问题设计上,胡老师还是存在一些问题的,比如在学生分完面包列完算式后,老师提问:同学分完了面包,还有很多的东西分一分,你能不能用手中的学具分一分,能不能把算式写到草稿纸上?这个问题要求不明确,不具体。 观课报告模板在这次观看教学视频的过程中看得了许多优秀教师精彩的授课,学习到了不少新颖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受益匪浅。正是由于意识到这--点,我才知道这次机会是多么地珍贵。以前在学校听其他老师的课和外出学习听课,只是盲目的看看教师教学过程中出彩点,当时感到很有收获过后就没有了记忆。现在想来是因为没有深入的根据维度进行系统的分析加以记忆。这次培训平台给出了详细的分析维度:教学设计、教学过程、教学效果、技术规范、总体评价。可以一对照加以分析思考,结合自己的实际学习改进。下面有三点就观课中的思考和大家分享。 一、怀着学习的态度认真观摩六节课。 每年都要参加暑期网络培训,每年也都有部分老师怀着应付的心理参加完这项任务。好在今年平台改变了以往模式,能给大家充足的时间来学习观摩六位老师的课,并且配以相关的评价列表让大家针对性的思考,可以说是一-次难得的静心学习提高自己业务能力,学习优秀教师经验的宝贵机会。观课评价设置了保存模式也是为了让我们更加细致耐心的观评每一节课,可以多看几遍,多思考学习其中的精华。所以,我们要怀着一颗学习心来对待,切不可浮躁应付,浪费了这次宝贵的与多位名师思想交流学习的机会。 二、客观评价,反映的是每一位观课教师的专业素养。 在观课后的点评打分环节,多是对各项描述减分理由,这在一定程度上误导部分老师为视频课老师挑毛病,找问题,甚至在提交的报告,上大篇幅的批评授课教师存在的问题。这也不免忽视了问题盲点下各项优点的冷静分析与学习。这要求我们一定要结合课堂实际,客观分析问题的存在原因,以学习心态虚心研究,如果是我们自己上课又将如何改进,你又有哪些给更好的措施完善提高。组内每位学员观评的课各不相同,完全开放性的课例给我们提供了广阔的学习平台和机会,独立思考,没有协商交流意见的可能。而在观评到后几堂课的时候,自己往往找不出扣分原因,或者潦草应付,或者套话连篇,这也使得自己不得不多观看了几遍,因为这反映了一个教师的基本专业素养,必须对他人的作品认真对待,客观、公平、公正的打分。而扣

人教版小学语文下册教师听课笔记评课记录(第二学期11次)

人教版小学语文下册教师听课笔记评课记 录(第二学期11次) 《雷雨》听课札记 3月6日; 地点:湖小三楼; 主题:新生代教师课堂比武 1、给“雨”字组词。 2、听“雨”声。 师:你听到了什么? 生:雨声;蛙声;雨声很大…… 师:用一个词语形容一下—— 生:倾盆大雨。 师:若给这段声音起一个名字可以是—— 生:雷雨。 生:夜雨。 师:为什么? 生:青蛙白天不怎么叫,鸟叫声也不大。所以我认为是“夜雨”。 【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不同的学生听同一段声音,他的感觉是不一样的。这里老师对学生的答案——“夜雨”,没有直接进行否定,多问了一个为什么。而学生的回答也的确言之有理,生成得精彩。同时也体现了教师对学生“独特感悟”的尊重。】 3、初读课文。 师:知道雷雨时的景象是怎么样的吗?翻开课本读课文。(出示阅读要求)学生自由读课文。 4、检查字、词。 出示带生字的词语。学生自由读。

师:谁来给大家秀一下。(点名读;开小火车读;齐读) 【评:我个人是很反对这些时髦的、网络气息很浓的新词汇进入我们课堂的。什么“PK”、“晕”、“wo靠”、像这里的“秀”等等。一则,学生对老师你这样的“新鲜词”理解吗,知道你再说什么吗;再则,学生的模仿性很强,很容易受到影响,老师在课堂上一说,学生在课后动不动就会从嘴里冒出这样的词来,自己作为一个语文老师,若听到了感觉总不是怎么舒服。】 师:看到红颜色的字了吗?你用什么办法把它认识了,记住了? ——学“乱”时,不要跟“刮”混淆。 生:“压”是“厂”把“土”压下来了。 师:“垂”字怎么说? 生:“睡”去掉“目”字旁。 师:知道笔顺吗?跟老师书空。 “垂下”是什么意思?课文中哪边出现了?课文当中是怎么写出的?谁来说一说?谁来说一说?谁来说一说?① 看动画,说“垂下”的意思。(蜘蛛爬下的速度很快) 【评:在讲解“垂下”这个词语的过程中,不论是老师的解释,还是动画演示,“垂下”的意思都偏向于数学上“垂直”的概念。而语文中的“垂”不同于数学中的“垂”,你能说“万条垂下绿丝绦”中的“垂下”是“柳丝成直角地垂下来”的?所以,老师在教学这个词语时,犯了一个概念混淆的错误。】 请生读相关语句。师范读。 师:蜘蛛的心情怎样? 生:着急。生:害怕。 师:读课文,找找是什么原因? 师:为什么蜘蛛那么地着急,那么地害怕,那么地慌张,那么地……?为什么?② 【评:教师在课堂上的语言是要精心组织过的,要简洁明了,指向性强。上面①②两句话,执教老师在教学中的确是这样说的。第①句,一连问了3个问题,说了3个“谁来说一说”,给学生也好,听课的老师也好,感觉都是模糊、罗嗦、重复。第②句一连说了四五个“那么地”,感觉有些重复,混乱。一堂课听下来,这样的语句还是比较多的。】

轴对称现象观课报告

轴对称现象观课报告 我认真听了几位老师的讲课,《轴对称现象》、《圆的有关计算》、《圆心角与圆周角的关系》益匪浅,感受颇多,首先感受到几位老师每节课都经过了精心备课,反复推敲,制作课件,写教材分析,写学情分析,写教学设计,写课后反思等等,都付出了辛勤的劳动。老师们课上的非常精彩,学生学到了,学会了,提高了,同时,我在听课的过程中,也学有所思,思有所得,下面就各个教学环节谈一谈自己的收获。 一、创设情境,激发求知欲望,每一个学生都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如何利用这一点使学生能够以一个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新知识的学习中来呢?创设一个有吸引力的初始情境是最好的手段,这节课三位老师都通过问题展示,创设情境,导入新课,积极的为学生营造了和谐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纷纷自觉投入到学习活动中。这种设计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整节课结构有张有弛,详略得当,学生在一节课的时间中始终都处于一个问题思索、规律探究的过程中,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评价一节课是否成功,关键要看在这节课中,学生是否有充分的脑力活动。从这个角度来评价这节课,无疑是成功的。 二、巧妙引导,自主、合作、探究。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有效的学习活动不能单纯的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这节课三位老师的设计正体现了新课改的主要理念,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让他们在主动的探索和与他人的合作探究中由旧的知识中得出新的知识,完成学生知识结构的更新和重构,本节课中,老师们都没有直接给出所探究的答案,而是让学生们在自己观察,自我猜想,自我尝试,自我验证探究中得出结论,加深了学生对新知的理解。 三、课堂容量适当,时间布局合理。这节课学生参与面广,突出学生主体性和教学互动性。能基本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完成本节课既定的教学目标,使不同层次的学生能基本掌握本节课所学知识,并各有收获。 老师们根据课堂教学的目标和内容,在课堂教学中创设了良好的教育环境和氛围,精心设置问题情景,提问有计划性、针对性、启发性,能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欲望,有助于进一步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师生双方都应以主体的身份参与到教学全过程中,围绕课堂教学目标、内容,积极地、主动地提出有价值的问题,促使个体积极思维,增强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师生的创新意识。设问都激起了学生的思维上的探究,并且层层深入,意犹未尽。数学教学以生活为源泉,但更应重视数学本质,注重挖掘蕴涵的数学思想,尤其是数学概念的形成要重视引发学生认知冲突,注重学生的认知变化。在教学活动中,师生互动,启发引导,问题的投放要注重有效性。还要充分运用多媒体课件,以图文并茂,声像俱佳的表现形式,大大增强学生对抽象事物与过程的理解与感受,使数学课堂教学实现高效。 总起来说,这几位教师都很好地利用了现代教学手段,现代教学理念,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实现了自主学习,小组合作交流,人人参与,大面积丰收,进一步实现了高效课堂,有效课堂。

《圆的认识》评课稿

《圆的认识》评课稿 授课人:徐会琴评课人:余小红本节课教学设计别具一格,体现了教学新理念,采用的是新方法,呈现出了新气象。教师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出发,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掌握新知,积累方法,分层练习,发展能力。较好地体现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的和谐与统一。其突出特点如下: 一、创设生活情境,激发探究欲望 新课伊始,教师在屏幕上出示了森林里几个小动物骑着不同形状的小车进行比赛的情境,并及时提出问题:“你们认为最后的结果谁会赢得第一,为什么?”此时有学生说坐车轮是圆形的那辆车最平稳、最舒服。教师立即设问:“这是为什么呢?”同学们,我们学习了圆的有关知识后就会明白其中的道理。由于创设的情境有很强的趣味性,唤起了学生的有意注意,由于要解决的问题蕴涵在今天要学习的内容之中,具有很强的目的性和思考价值,这样一下子就激发了学生探究的欲望,学生立即进入到了最佳的学习状态,积极投入到了新知的探究之中,同时也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受到数学知识的价值。 二、注重操作实践,主动获取知识 依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重视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感官,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有意识地安排了折一折,量一量,数一数,画一画等操作活动。所有的这

些活动,既有学生的观察与思考,又有学生的操作与表达;既有个体的独立思考,又有小组的合作交流;既有学生的自主探究,又有教师的适当点拨。例如在将圆形纸片反复换位对折打开操作时,教师让学生观察这些折痕有什么共同点,你们发现了什么?从而概括出圆心和直径的概念。在归纳圆的直径的特性时,教师不仅给学生提供了画一画、量一量的操作空间,而且还让学生思考:在同一圆内,直径有多少条?这无数条直径有怎样的关系?在教师的引导下,经过学生的合作交流,最后归纳出在同一圆内直径有无数条,这无数条直径的长度都相等的特性。在整个活动中,教师为学生提供了足够的活动时间和空间,形成了一个有机整体。这样圆心是让学生反复对折圆形纸片,从折痕中发现的;半径等长,直径相等是通过学生用尺测量后知道的;圆中半径和直径的条数无限多,是反复画、合作讨论悟出来的;半径和直径关系的揭示是引导学生推理判断产生的;圆心和半径对圆的决定性作用是让学生在画圆中体察出来的。总之,使学生在“做数学的过程”中主动获取知识,发展思维能力,建立空间观念。充分享受成功的喜悦。同时也很自然地渗透了辩证唯物主义的“实践第一”的观点。 三、突出教学重点, 加深理解运用 为了突出“圆的特征及直径与半径的关系”这一教学重点,教师通过设问、设疑,引导学生在操作的基础上深入思考,在观察中仔细比较,从而总结概括圆的特征,理解在同一圆内直径和半

-观摩课心得体会

观摩课学习心得 近日来,通过学校的组织的观摩课。我学习了多位老师的课程。非常开心能有这样的学习机会,通过这次的学习,可以及时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取长补短,发现自己的不足,还有以后需要努力地方向,给自己的教学模式重新定位,更为专业的投入到今后的工作中。下面是我整理的这次学习心得体会。听后,感受很深,现将心得体会总结如下: 一、注重教师的自身素质的提高 1.注重细节的处理。例如,XXX老师在观摩课中为了突出重点内容,引起学生的注意力,使用激光笔在ppt上重点内容,反复的画圈,导致激光笔一直在快速的运动,使人有一种眼花缭乱的感觉,引起了我得轻微的不适,降低了学习的兴趣。诸如此类的小的细节,在其他几位老师身上或多或少的也存在,因为我们应该在实际的教学环节中,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认真的反思我们身上的问题。 2.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XXX老师的课从一开始到结束,始终处于热烈的气氛之中,平等的师生关系和开放的学习方式,有力地支撑了这种积极的氛围,形成学生对化学知识的主动获取,充分暴露自己的思维过程。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教师尊重学生,平等对话、相信学生、让学生有表现自己的机会。二是注重课堂自主学习与合作精神的体现,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真正懂得如何与他人融洽地协作学习,真正懂得正确对待探索中遇到的困难。学生面对新知识,敢于提出一连串想知道的新问题,教师组织学生广泛地探讨,使概念内涵充分揭示,让学生动手操作深化对化学的理解。整节课都在民主、宽松的学习环境中学习化学,获取知识。 2.注重肢体语言。过多的肢体语言,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降低学习效率。而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呆板、木讷、无精打采等负面情绪也会随着肢体语言传递给学生,从而降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XXX语言魅力。合理的利用语言、声音和声调的变化,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优美的声音,给人一种美的享受。通过上学期教学中心组织的活动,我有幸听到了XXX教授的培训,她的声音,她的教学方式,都给我留下的深刻的印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