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地理上册第四章第一节人口与人种教案新人教版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四章第一节人口与人种教案新人教版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四章第一节人口与人种教案新人教版

第一节人口与人种

一、重点与难点

1.世界人口的增长及分布的特点。

2.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密度的概念。

3.世界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问题。

4.世界三大人种的分布状况。

二、过程与方法

教学环节一:情景导入,激趣探知

情景导入:2011年10月31日,世界进入一个崭新的时代——人口达到70亿。70亿人口的地球,既有70亿个可用于思考、创造知识财富的大脑,又有70亿双可用于劳动、创造物质财富的手,还有70亿张需要吃饭、消耗资源的口,是喜?是忧?是福?是祸?

承转过渡:追溯历史,人类是在不停发展的,有自己的发展轨迹,也有自己的发展特点。

设计意图:感受、领悟世界人口的现实状况,渗透地理与生活息息相关的思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环节二:剖析数据,探求规律

探究活动:阅读“世界人口增长曲线图”,分析总结。

世界人口增长曲线

归纳结论:在18世纪以前,人口增长十分缓慢,18世纪以后,特别是20世纪以来,世界人口增长的速度大大加快。

设计意图:从数据中,让学生更加明确人口的增长过程。

问题承转:通过计算,发现世界人口从1830年的10亿到2011年的70亿,人口每增加10亿的时间越来越短,说明人口增长越来越快。但是我们也发现人口从40亿到70亿,人口每增长10亿的时间稳定在12年,可见人口增长并没有继续加快。发生了什么事情导致人口发展的速度得到稳定控制了呢?(学生思考、讨论,但不求结论。这也为后面的人口问题埋下伏笔)

问题承转:以上是世界人口增长情况,世界各大洲人口的增长速度是一样的吗?

学生活动:读图分析,得出各大洲人口数量以及人口的自然增长率,认识到各大洲人口总数不同,增长率也不同,给各大洲排排队。

注:在人口统计上,常把美洲分为北美和拉丁美洲两个地区北美包括美国和加拿大,拉丁美洲是指美国以南的美洲国家和地区

世界各大洲或地区人口数(2010年)和平均人口增长率(2005~2010年)

活动结论:随着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全球每年新出生的婴儿数多于死亡人口数,2010年,世界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16%,世界各大洲的人口增长情况也不同。增长率高的是非洲2.3%,大洋洲是1.3%;增长率低的是欧洲0.1%,北美是1.0%。

问题引领:通过图中的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大小,我们可以了解各大洲的人口增长情况。那么人口自然增长率如何计算呢?

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年内出生人口∕总人口×100%-年内死亡人口∕总人口×100%

问题引领:是不是人口自然增长率高的,每年新增人口数就多呢?

读图计算:亚洲自然增长率低于非洲,亚洲每年的新增人口数是不是比非洲少呢?计算亚洲和非洲每年的新增人口数。

计算结论:每年新增人口数的多少,取决于人口基数和自然增长率两个因素。亚洲因为人口基数大,尽管自然增长率低于非洲,但每年的新增人口数仍然大于非洲。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这一计算活动,掌握人口自然增长率的计算方法,认识到不同地区人口增长的速度不同。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能力和归纳能力。

承转过渡:亚洲的人口是最多的,南极洲是无人居住的,世界人口在各大洲的分布是不同的。

教学环节三:图释导学,追根溯源

世界人口分布

探究活动:影响人口分布的自然原因:

1.世界上人口稠密的地区有哪些?人口这样分布的原因是什么?

2.世界上人口稀疏的地区有哪些?试分析原因。

分析结论:(1)世界四大人口稠密地区有:亚洲的东部和南部、欧洲以及北美洲东部的沿海和平原地区。(原因:①自然条件优越,农业发展早。②工业发展较早,经济发达。)(2)极端的干旱、湿热、寒冷、地势高的地区,都不适于人类居住,人口稀少。(3)世界人口的分布受位置、气候、地形等自然条件的影响。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读图分析,得出世界人口的分布规律,以及记住四大人口稠密地区以及人口的稀疏地区,体会人口的分布受自然、社会、经济等因素的影响。

问题引领:一个地区人口的疏密程度我们用什么来表示?

教师引导:给出人口密度的定义,结合前面的练习,体会人口密度所表达的含义,并会计算。

问题承转:世界上人口最稠密的地区,人口密度高达200人∕平方千米,有很多地区人口密度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