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丁和神灯》的读书笔记

《阿拉丁和神灯》的读书笔记
《阿拉丁和神灯》的读书笔记

《阿拉丁和神灯》的读书笔记今天,我读完了《阿拉丁和神灯》的故事。这个故事非常有意思,我看的都入迷了。我被阿拉丁的聪明机智吸引了。不信,我带你去看看:

【书名】世界童话名著彩绘本《阿拉丁和神灯》

【作者】玛利亚·赛德曼改编

丁芸翻译

【出版社】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

【故事大意】

这本书讲了“阿拉丁和神灯”的故事。它已经流传一千多年了。

阿拉丁是一个穷裁缝的儿子,生活在苏丹宫殿附近的小屋子里。阿拉丁非常懒,什么活都不干。后来在一个邪恶魔法师的指引下,他得到了“神灯”,开始了他的奇妙旅行。他来到了三个神秘的’山洞,遇见了“戒神”和“灯神”,靠着神灯的帮助,阿拉丁遇见了公主,并和公主成为了夫妻。可是魔法师经常来打扰他们,每次阿拉丁都靠“神灯”帮忙。

但母亲劝他不要再依靠神灯的力量,要靠自己的努力换回美好的生活。后来,阿拉丁和公主在没有神灯的帮助下,靠着自己的聪明、机智和勇敢战胜了邪恶的魔法师,过上了幸福快乐的生活。

【好词我收藏】

绞尽脑汁闷闷不乐五彩缤纷不知不觉

勃然大怒漆黑一片战战兢兢满怀欣喜

摇摇晃晃结结巴巴瞪目结舌闪闪发光

富丽堂皇金碧辉煌幸灾乐祸欣喜若狂

【好句我欣赏】

他惊奇地注视着满眼鲜花、五彩缤纷的鸟儿和蝴蝶,还好奇地看着枝节嶙峋的无花果树和挂满枝头的橘子树。

但是,真正让他惊恐的是随后发生的事情——山脉突然颤抖起来,大地发出轰隆隆的巨响,他们在休息的地方竟然发现了一个深深的峡谷。

城墙用柱子和彩色石块装饰,屋顶是黄金制成的,在朝阳的辉映下闪闪发光。

“您吩咐,我听从“,灯神说。

【我的感受】

我觉得无论做什么事都要靠自己,不劳而获的东西是用不长的。如果每个人都靠“神灯”的力量,世界就乱套了。假如,我有一盏“神灯”,我会让这个世界变得更美丽,就像花园一样。

《纪录片编导与制作》读书笔记

该书在一版序中写道:纪录片的制作就如恋爱和做生意一样,是要经过尝试与失败,在实践中学会的,而并不是书力所能及的。 还是那句话:实践出真知。 纪录片编导与制作(第三版) 【美】Alan Rosenthal 著张文俊译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年12月 内容简介 本书结合作者长期从事纪录片编导、制作与教学的丰富经验和杰出成就,以创作理念为主线,配以经典和翔实的实例,全面阐述和探讨了纪录片从创意、制作到发行过程中常常要面对的问题,如纪录片创意与选题、项目建议书的编写要领、调研内容与方法、片子架构、导演的职责、采访、实地拍摄、解说词的写作、编辑方法与复杂性、预算分析、制片与筹资途径、问题与挑战等等,并提供了切实可行的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案与技法;不仅具有完整的系统性和理论性,且具有非常强的实用性和指导性。 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影视编导与制作专业本科生或研究生课程教材,同时也是从事纪录片创作的从业人员及专业人士的难得的、高水准的参考手册与实用指南。 作者简介 Alan Rosenthal,生于英格兰,曾就读牛津大学攻读法律专业,制作过六十余部影视片,主要集中在美国、加拿大和以色列。著作包括《感受一下耶路撒冷:一位犹太影片制作者的回忆录》(Jerusalem,Take One:Memoirs of a Jewish Filmmaker)、《为什么是文献片?》(Why Ducudrama?)和《纪录片的新挑战》(New Challeges for Documentary)等。曾获皮博迪新闻奖和国际纪录片协会学术成就奖。曾在斯坦福大学、大不列颠和澳大利亚国家电影学院任教,同时也是耶路撒冷希伯来大学通讯学院的资深教授。近期进行的项目主要是在耶路撒冷、伦敦、纽约等。最新的影片是《阿道夫〃艾希曼:绝密回忆录》(Adolf Eichmann:The Secret Memoirs)。 目录 三版序 二版序 一版序 译者序 第1章引言 第一部分从创意到初稿 第2章准备 第3章开始工作 第4章建议书的写作 第5章调研 第6章片子构架 第7章开始初稿写作 第8章初稿的完成

中国语言学史读书笔记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中国语言学史读书笔记 篇一:有关语言文字学的专著 训诂书 ?黄侃认为:一切文词学术,皆以章句为始基;25种书可以囊括一切,是治各门学问的根柢,这25种书为:经学十五书(十三经加?大戴礼记?、?国语?;史学四书(〈史记〉、〈汉书〉、〈资治通鉴〉、〈通典〉;子部二书(〈庄子〉、〈荀子〉);集部二书(〈文选〉、〈文心雕龙〉;小学二书(〈说文〉、〈广韵〉)。 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前面讲的训诂专书,一种是注释书,它们解释字义的大原则虽然一致,方法却不尽相同。训诂专书是脱离了某一具体的解释对象而做总括性的训解,因此它的训释趋于一般,不可能照顾到某一词语在某一句子、篇章乃至整部书里的有个性的用法;而注释书则因依附它所训释的对象而进行解释,所以就可以根据不同的情况,结合文章解释得比较深入细致。 一、训诂学专书

训诂专书指的是纂集训诂资料而形成的训诂著作,具有工具书性质 (1)字书 字书是解释文字形音义的专书,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字典。字书的主要内容是释义,所以也属于训诂著作。著名的字书主要有《说文解字》、《玉篇》、《类篇》、《康熙字典》等。 《说文解字》:是我国第一部字典,编者是东汉许慎。 此书共十四篇,加序共十五篇,收字9353个,重文(异体字)1163个。提出了“六书说”。 ?《说文解字》的体例:《说文解字》的解说以篆文为主体,下面用“某也”的格式来释义。凡说“某也、某也”都是讲字义的,凡说“象某、从某”都是讲字形的,而字义与字形又都是统一的。如:“束,缚也。从口木。”前句是解释字义,后者是解释字形。 ?清代研究《说文解字》的著名四大家和五部书是:段 玉裁的《说文解字注》、桂馥的《说文义证》、王筠的《说文释例》和《说文句读》、朱骏声的《说文通训定声》(2)韵书与类书 1.韵书的主要内容也是解释字义,只不过是按字音编排的,实际上是同音字典,古代重要的韵书有《切韵》、《广韵》、《集韵》等 1、《集韵》

毕设-施工组织设计--任务书

集美大学 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工程技术学院土木工程专业1011 班学生杜军斌学号2010100025 一、毕业设计(论文)题目:晋江阳光城翡丽湾高支模施工专项方案 二、毕业设计(论文)工作规定进行日期:2014年1月10日起至2014年 5 月24日止 三、毕业设计(论文)进行地点: 集美大学工程技术学院 四、任务书的内容: 1.熟悉图纸 2.了解工程概况 工程名称:晋江阳光城翡丽湾 建设地点:晋江英塘村,地处社马路与灵石路交叉路口 总建筑面积:1550㎡ 建筑主要结构合理使用年限50年 建筑主体耐火等级: 一级 建筑物抗震设防烈度:7度 屋面防水等级:Ⅱ级 结构形式:框架剪力墙结构 基础形式:PHC管桩基础 设计标高:室内±0.0000相当于黄海标高26.8000。 标高说明:本工程施工图所注标高及总平面图尺寸以米为单位,其余以毫米为单位,门窗尺寸均指土建砖口尺寸,建筑楼地面、窗台、吊顶标高均为完成面标高。 3.施工条件 1)施工单位资质情况以及施工能力:国家房屋建筑工程总承包特级资质 2)劳动力:满足工期要求及要求连续施工。 3)施工机械:均可满足要求。

4)水电:建设单位已从城市供水,供电网引至施工现场。 5)生活条件:在工地上设有活动房供外包工人及保卫人员住在工地,还有在工地上搭设临时的食堂供其他人员吃饭,所有生活设施须统一安排。 4.主要设计内容 1高支模的方案选择 2 高支模的施工计划 3 模板安装工艺流程 4 模板的施工方法 5 模板安装检查验收 6 模板拆除 7 模板的施工安全保证措施 8高支模安装的劳动力计划 5.进度要求 (1)2013年09月20日~10月31日,毕业设计(论文)前期准备工作; (2)2013年11月01日~11月20日,组织教师命题,修订并印刷《毕业设计(论文)指导手册》; (3)2013年12月03日教研室上报毕业设计(论文)命题; (4)2013年12月06日~12月17日,学院审定毕业设计(论文)命题; (5)2013年11月22日~12月10日,举办毕业设计(论文)专题讲座; (6)2013年12月20日~26日,组织学生选题; (7)2013年12月27日~2013年12月31日审核学生选题情况,确定毕业设计(论文)指导教师; (8)2014年01月10日前,指导教师下达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 (9)2014年02月16日~03月15日,毕业设计(论文)实习; (10)2014年02月16日~03月15日,指导学生完成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11)2014年03月17日学生上交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实习日记、实习报告、实习鉴定; (12)2014年03月16日教研室报送毕业实习成绩; (13)2014年03月23日~03月31日,完成毕业设计(论文)粗纲; (14)2014年03月30日~04月12日,中期进度检查; (15)2014年04月13日~04月19日,完成毕业设计(论文)细纲;

《社会契约论》读后感

《社会契约论》读后感 由于本人以前从未涉及过《社会契约论》有关的内容,所以此次读书中,特意在图书馆借了两本相关的书籍,一本是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的《社会契约论》全译彩图版进行入门学习,这本书图文并茂,不仅提高我对社会契约论的学习兴趣,而且一幅幅彩图加深我对当时那段历史的了解和记忆;第二本是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卢梭与<社会契约论>》,这本书是纯文字版的,里面观点的阐述比彩图版的更加详细,可以加深我对社会契约论相关理论点的理解。下面的内容我是围绕彩图版的进行展开。 一、《社会契约论》是一部倡导契约自由、确定公共意志之书 彩图版的《社会契约论》分为四卷,第一卷确立了政治体的概念,意即主权在人民;第二卷探讨立法和公意的问题,解释主权的理论,立法者和人民建制的理论;第三卷探讨政府形式的问题;第四卷探讨巩固国家体制的方法,指出国家的内聚力以公意的表达、公意和政府的平衡、公意的整体建立为前提条件。而每一卷都分成不同的章节进行详细的讲解,虽然没有读到卢梭的原著,但是通过读译本的了解,我发现这是一部倡导契约自由、确定公共意志之书。卢梭信奉的启蒙思想的哲学起点就是人被假定为天生自由的,但人类社会的现实是,人们生活在国家这一特别的社会组织中,人们服从着国家的权力、听从着政府的管理,所以,现实中的人是不自由的,是处处受到约束、束缚的。而我认为卢梭要探讨的真理源出于此:人为什么要接受国家的约束?或者,反过来说,国家凭什么可以约束个人?国家的权力及其行使,在什么样的条件下才是正当的?而他书中的中心论点就很好的阐述了这些问题:即人生而自由与平等,国家只能是自由的人民自由协议的产物。国家的主权和立法权在人民,政府只是法律的执行者,如果政府不合人民的“公意”,人民就有权推翻它。我认为卢梭之所以有这样的思考,与他当时所处的社会背景也是分不开的,18世纪的欧洲,在经历了漫长、黑暗的政教合一的封建专制之后,伴随着技术的进步和新的生产方式及新的社会阶层的出现,一股新的社会思潮渐渐兴起,他们试图在旧的社会体制上建立一个全新的合理、合法、符合人性道德、保障人民权利的社会形态。于是,1762年《社会契约论》应运而生,对历史产生巨大影响,因此它成为18世纪法国和美国资

管理学读书笔记(叶国灿)

第一章管理学导论 一、管理的概念及其研究对象 (一)管理的概念 管理是在特定的环境和条件下,通过各级管理者有效地执行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和创新等管理职能,优化各种资源配置,整合组织力量,实现组织特定目标的过程。 (二)管理的二重性 1.管理的自然属性 与社会化大生产相联系的自然属性,即合理组织生产力的客观要求。 2.管理的社会属性 同社会制度相联系的社会属性,即维护特定社会制度下的生产关系。 (三)管理中的人性假设 1.经济人假设-亚当斯密 人的本性是懒惰的,必须加以鞭策;人的行为动机源于经济诱因,必须以计划、组织、激励、控制等为主要内容建立管理制度,并以金钱和权力维持员工的效力和服从。 麦格雷戈提出两种相对的管理理论:X理论与Y理论。 X理论实际上是对“经济人”假设的运用,如下: (1)多数人天生是懒惰的,他们都尽可能逃避工作。 (2)多数人没有雄心大志,不愿负任何责任,而心甘情愿听别人的指导。(3)多数人的个人目标都是与目标相矛盾的,必须用强制、惩罚的办法,才能迫使他们为达到组织目标而工作。

(4)多数人工作是为了满足基本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因此只有金钱和地位才能鼓励他们努力工作。 (5)人大致可以分为两类,多数人都是符合上述设想的人;另一类是能够自己鼓励自己,能够克制感情冲动的人,这些人应该当负担起管理的责任。基于经济人的假设,相应的管理方式和要点如下: (1)管理工作的重点是提高生产效率和完成生产任务,而对人的情感和道义可以不负责任,只重视任务而不考虑感情,管理就是计划、组织、指导和监督。这种管理被称为任务型管理。 (2)管理工作只是少数人的事情,工人的主要任务是听从管理者的指挥。(3)在奖励制度方面,主要是用金钱刺激员工的积极性,同时对消极怠工者采用严厉的惩罚措施。 (二)社会人假设 人的主要动机是追求社会需求的满足。只有满足员工的社会需求时,工作的积极性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社会需求不仅是物质的满足,更重要的还包括同事之间的接纳和喜爱,即良好的人际关系,这种社会需求的满足往往比“经济人”的报酬更激励工人。 管理方式: (1)管理人员不应只注意完成生产任务,而应把注意的重点放在关心人、满足人的需要上。 (2)管理人员不能只注意指挥、监督、计划、控制和组织等,而更应该重视职工之间的关系,培养和形成职工的归属感和集体感。 (3)在实行奖励时,提倡集体的奖励制度,而不主张个人奖励制度。

阅读理解《阿拉丁神灯》附答案

阿拉丁神灯(节选) 巫师想让阿拉丁取出油灯后再杀掉他,阿拉丁没有上当,被巫师堵在了藏有宝藏的地洞里。 阿拉丁焦急地搓着双手,想着怎么才能出去,无意间搓到了手指上的戒指。忽然间,一个威风凛凛的巨神出现在他的面前。 “主人,您需要我做什么?”巨神的声音像打雷一样响。阿拉丁被眼前这个巨大的家伙吓得浑身哆嗦起来。 巨神赶忙说:“主人,您别怕,我是戴在您手指上的戒指神。谁戴上这枚戒指,我就是谁的仆人,您有什么吩咐尽管说吧。” 阿拉丁将信将疑,要求他把自己带回家。话音刚落,他已经到家了。母亲惊讶地过来询问。 又累又饿的阿拉丁疲惫地说:“先给我做点吃的吧,我边吃边和您说。”可家里连一点儿食物都没有了,阿拉丁的母亲决定把自己纺好的棉纱拿到市上卖掉,给阿拉丁买些吃的。 “还是把我带回的这盏旧油灯拿去卖掉吧,油灯总比纱好卖一些。” 阿拉丁的母亲接过油灯,自言自语道:“虽然有点旧,但擦一擦应该还值不少钱吧。”她说着就擦了起来。谁知刚擦了一下,油灯,里就冒出了一个又高又大的怪物! 他粗声粗气地对阿拉丁的母亲说:“您要我做什么?我是这盏灯的仆人,也是您的仆人,我会按照您的命令行事的。”

阿拉丁的母亲吓得魂不附体。阿拉丁这次一点都不害怕了,他只是惊讶于这个灯神竟然比戒指神还要高大。 他对灯神说: “灯神啊!请给我弄些可口的食物吧。” 灯神听了阿拉丁的吩咐,立刻在桌子上摆满了丰盛的饭菜。 (选自《阿拉丁神灯》学习出版社) 1.根据意思从文中找出合适的四字词语填空。 形容人因受到重大震惊而惊恐万状,失去常态。()自己对自己说话。() 2.“巨神的声音像打雷一样响。”这是个,写出了戒指神。 3.根据文章填空。 阿拉丁因为而被巫师藏在了里,后来被救出回到了家里。 4.小朋友,如果你像阿拉丁一样拥有戒指神和灯神,你会让他们做些什么呢?发挥想象写一写吧。 【参考答案】 1. 魂不附体自言自语 2.比喻声音洪亮 3. 没有上巫师的当地洞戒指神 4.示例:我会让他们和人类一起保护地球环境。

西亚斯学分中推荐书目

西亚斯读书笔记推荐书目 来自 https://www.360docs.net/doc/6714382436.html,/website/ClassMasterPage/ClassBulletin_Show.aspx?ClassNo= F46644%3C465=46&Id=3405&TableName=GhewwEwwmwpejpFqhhapmj 时间:2012-04-20 读书和听讲座项均可累计(每5篇读书或讲座笔记均可计1个学分),考取驾照可计为3个学分等。 大学生必读书推荐书目名称: 1.《语言问题》赵元任著,商务印书馆,1980年版 2.《语言与文化》罗常培著,语文出版社,1989年版 3.《汉语语法分析问题》吕叔湘著,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 4.《修辞学发凡》陈望道著,上海教育出版社,1979年版 5.《汉语方言概要》袁家骅等著,文字改革出版社,1983年版 6.《马氏文通》马建忠著,商务印书馆,1983年版 7.《汉语音韵》王力著,中华书局,1980年版 8.《训诂简论》陆宗达著,北京出版社,1980年版 9.《中国语言学史》王力著,山西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 10.《中国文字学》唐兰著,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 11.《中国历代语言学论文选注》吴文祺、张世禄主编,上海教育出版社,1986年版 12.《普通语言学教程》(瑞士)索绪尔著,高名凯译,岑麒祥、叶蜚声校注,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 13.《语言论》高名凯著,商务印书馆,1995年版 14.《西方语言学名著选读》胡明扬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 15.《应用语言学》刘涌泉、乔毅编者,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 16.《马克思恩格斯论文学与艺术》陆梅林辑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版 17.《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毛泽东著,见《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

社会契约论 读书报告

刺向封建专制的利刃 ——《社会契约论》读书报告 一、《社会契约论》创作背景 14、15世纪,欧洲的资本主义开始萌芽,封建经济开始逐步瓦解;16世纪,欧洲的宗教改革,天主教实力被削弱,适应资产阶级需求的新教形成,17世纪,英国爆发了著名的“光荣革命”,推翻了封建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随后英国便掀起了波澜壮阔的工业革命,这股“工业化风暴”迅速席卷了整个欧洲,并且极大地改变了传统社会的面貌;另外,人文主义成为当时社会思潮的主流,人们意识形态领域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种种因素相互交织、相互作用形成了一股时代的洪流。 在这样一个社会大变革的时代,诞生了很多大师,这些大师也创作了很多优秀的著作,它们反映了历史发展的新方向,适应了社会变革的新需求,提出了新观念、新思想和新理论,给我们的留下了十分宝贵的精神财富。时至今日,大师们的作品仍然对我们的思想产生深刻的影响,《社会契约论》就是其中之一。 二、《社会契约论》主要类容: 《社会契约论》分为四卷,每卷论述的主题都不同。 1.第一卷论述了社会结构和社会契约: 社会结构是由人与人之间的契约决定的,不是天生的,这从根本上驳斥了“有些人生来就是被奴役”这一观点。同时社会也不是建立在强力的基础上,因为绝对的强力是不存在的,所以没有哪种强力可以迫使人一直服从,除非它可以使人自愿服从。 社会契约是最原始的约定。自然状态下侵害人类生存的力量超过了个人的限度,于是人类就要改变生存状态,转而走向联合,这样集体的力量便可以战胜、破坏力量,这是社会契约产生的原因。形成了约定后,每个人都在一个“主权体”的指导下共同平等地生活。这个“主权体”可以称为国家,而缔约者就是最初的

《任正非传》读书笔记

《任正非传》读书笔记 《任正非传》亲述任正非跌宕起伏、传奇精彩的一生。知名财经作家孙力科,历时十年,数十次深入华为,采访华为和任正非历程中各个关键人物,几度增删,创作成此书。全书展现了任正非从出生至今70多年的人生画卷,从入伍到退役进国企,从艰难创业到开拓海外市场,囊括其人生道路上各个关键点,时间跨度之长,内容之丰富,前所未有。迄今为止,任正非一生真实讲述,不保留,不回避。追寻任正非创业至今一路心迹,娓娓道理,知无不言。 作者简介 知名财经作家孙力科,历时十年,数十次深入华为,采访华为和任正非历程中各个关键人物,几度增删,创作成此书。全书展现了任正非从出生至今70多年的人生画卷,从入伍到退役进国企,从艰难创业到开拓海外市场,囊括其人生道路上各个关键点,时间跨度之长,内容之丰富,前所未有。 引言

凡是能够有所作为的大人物,身上一定有他独特的闪光点,就是与众不同的地方。这个特质褒义的讲叫执着,贬义的讲叫固执。在任正非的身上,我想这一点更加明显。 第一部分:坚持 坚持,是任正非首先引起我注意的地方。坚持这个词,褒义的讲叫执着,贬义的讲叫固执。纵观古往今来王侯将相,能取得一定的成就,坚持是必须条件。“坚持就是胜利”,三岁的孩子都知道的道理,我有一段时间也将此句奉为座右铭,贴在墙上。华为能有今天的成就,没有任正非数十年如一日的坚持,不会有今天,尽管很多员工说他是独裁者,说他是军阀,但不可否认是他把华为带到世界通信行业的霸主之林。突然又想到毛泽东,前几天去北京,还看到了他老人家的仪容,就是这个时代伟人,一样有着变态执着的精神,取得了旷古功绩,也犯了严重错误。任正非是学毛标兵,他的管理中时刻都渗透着毛主席的思想。所以他也一样的会犯错,但是这并没有太大的影响华为的进步和发展。说到现在我似乎有一点理解,何谓坚持,在大方向上的坚持,再变态也不为过,前提是符合历史的进程,这就是就是个人眼光和时代的要求,两者有匹配,靠的是智慧和机遇!任正非阴差阳错搞了通讯,并且变态的坚持,刚好赶上了这个时代,所以他成功了,盖茨研究了windows操作系统,因为坚持,所以也成功了,如果他们做汽车的,会不会如此成功呢,不一

阿拉丁神灯的故事(描述3则)完美版

《阿拉丁神灯的故事》 阿拉丁神灯的故事描述(一): 阿拉丁神灯的故事 从前有一个叫做阿拉丁的少年。他父亲已经去世了,只剩他跟母亲在一块儿,过的生活很苦。有一天,他碰见一个法师。这个法师说是他叔叔,要带他到京城去学点儿手艺。阿拉丁相信了他的话,就跟他走了。法师带着阿拉丁到了京城附近的一座山上,在地上生了一堆火,念了几句咒语。只听见隆隆地一阵响声,地上出现了一扇石门。 法师抓住石门上的扣环,把石门拉开,说:「阿拉丁,这下面有一盏油灯,你去把它拿上来,我们就发财了。石门下面有一条地道。这条地道只有阿拉丁的身子那么宽,里面很黑。 阿拉丁害怕,不敢下去。法师取下手上戴的戒指,说:「这是能辟邪的戒指。给你。你戴上它,甚么妖魔鬼怪都不能伤害你。你放心下去吧!」阿拉丁走完地道,到了一个地窖里。地窖里除了有一盏点着的油灯以外,还有许多美丽的珠宝,看得他两眼发呆。 过了好一会儿,他才抓了几把珠宝塞进口袋儿,吹熄油灯,倒掉灯油,拿起油灯往回走。法师等得不耐烦,在洞口大吼:「你死在下面了!快把油灯拿上来!你在干甚么」阿拉丁听法师的口气很凶,有点儿害怕。他愣了一下,没有立刻回答。法师气得「砰」地一声把石门关上了。阿拉丁推不动石门,急得直喊。 无意中,他的手擦了戒指一下,眼前突然出现了一个巨人。巨人说:「我是戒指神,谁有你戴的戒指,我就听谁的指挥。你要我做什么」阿拉丁定定心,说:「请你带我回家吧!」说完就发觉自己到了家里。过了几天,阿拉丁想把油灯擦干净。不料他刚擦了三下,忽然又有一个巨人出现。巨人说:我是灯神。谁有了我,我就听谁的指挥做事。阿拉丁起先吃了一惊,之后说:你给我办一桌酒席来!话还没说完,眼前就出现了一桌酒席。阿拉丁跟他母亲吃完,心里很高兴。 阿拉丁神灯的故事2 以后的日子里,他们需要甚么,就擦油灯,教灯神去做。这样儿过了些日子。阿拉丁听说国王要给公主找一个丈夫,就教灯神给他变了一座城堡,把自己打扮成王子一样,请母亲带着他从地窖拿来的珠宝,去献给国王,向国王求亲。国王见阿拉丁长的英俊,又有钱,就把公主嫁给了他。 法师明白了这件事,化装成卖油灯的,天天在阿拉丁的城堡附近叫:旧油指换新油灯!公主听到,想起了阿拉丁当宝贝一样珍藏的旧油灯,就教仆人拿去,换了一盏新油灯。法师一拿到神灯,立刻擦了叁下,变出灯神,吩咐灯神说:把整个城堡给我搬到非洲去!」灯神把城堡搬走了。

中国语言学史读书笔记

中国语言学史——一部叙述从先秦到解放前汉语言研究简史的首创之作 王力先生是我国的语言学家、教育家、翻译家、中国现代语言学奠基人之一,散文家和诗人,而《中国语言学史》这本书是他1962年在北大中文系开设“中国语言学史”课时编写的讲义,是继岑麒祥的《语言学史概要》(科学出版社,1956)后又一部语言学史著作。这本书是叙述了从先秦到解放前汉语言研究的简史,它对我国两千多年的语文研究和语言学遗产进行了比较全面的系统的总结,并对我国传统语言学研究成果进行了批判继承,为我国语言学研究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通过阅读《中国语言学史》,我发现王力先生是以各个历史时期的语言学家、语言著作和语言学为研究对象的,对中国语言学史的阶段分析有其明确的特点,可以概括为“两个阶段,四个时期”。 所谓中国语言学史的两大阶段,第一阶段为传统语言学的阶段(先秦-清末),第二阶段为现代语言学兴起的阶段(清末-解放前即1899—1949)。这两个阶段的分水岭,则是《马氏文通》的问世。 所谓四个时期,即指王力先生在《中国语言学史》中除了“前言”和“结语”部分,把整个中国语言学史划分为四章四个时期,并且运用“抓住突出性标志,对其时间倾向模糊”的方法论述每个时期的语言学发展情况。 第一时期是“经学时期”、“以训话为主的时期”(先秦两汉),突出了四部笔迹重要的与训话有关的两汉著作:《尔雅》、《方言》、《说文解字》和《释名》,介绍了先秦两汉时期我国传统语言学研究的萌芽。 第二时期是“佛学与理学时期”,又叫“韵书为主的时期”(魏晋南北朝明代),重点介绍了《切韵》、《广韵》、《集韵》、《平水韵》和《中原音韵》等韵书。其从反切的兴起及其广泛运用说起,介绍了韵书、韵图的出现,以及佛学、理学对语言学研究的影响推动。 第三时期是“经学复兴时期”,也称“文字、声韵、训话全方面发展的时期”(清朝)。书中提出,这是古文字学的产生时期,重点介绍了《说文》四大家的著作和王氏父子的论著。 第四时期是“西学东渐时期”(现代),论述了五四运动之后到解放前中国现代科学的语言学在西方语言学影响下形成的过程,以《马氏文通》为标志着重议论了中国语言学的形成和发展。 王力先生的这本《中国语言学史》内容丰富,写作严谨,观点新颖。正如他在“前言”中说的,“中国语言学史可以有两种写法。一种是作为科学论文,著者假定读者把中国语言学著作都看过了,不须交代任何知识,尽可以单刀直入地叙述这一个学术部门的历史;另一种是作为教材,著者假定读者(或听众)没有看过中国语言学著作,或者是看得很少,有必要先介绍一下那些著作的体例及其主要内容,然后谈得上某一学派产生的原因,某一语言学家的学术渊源及其对后代的影响,某书的价值及其缺点。”这本著作第一次给中国语言学的发展历史做了一个系统的总结,建立起一个科学的体系,对我国语言学研究具有重要的开创性作用。 而对于这部《中国语言学史》所建立的体系而言,究竟它所论述的对象是属于什么研究范畴呢?关于这一点,王力先生在《中国语言学史》的“前言”中提到,“语文学和语言学是有分别的。前者是文学或书面语言的研究,特别着重在文献资料的考证和故训的寻求,这种研究比较零碎,缺乏系统性;后者的研究对象则是语言本身,研究的结果可以得出科学的、系统的、细致的、全

《社会契约论》读书笔记及感受

《社会契约论》读书笔记及感受 《社会契约论》第一卷主要是讲契约论,第二卷主要讲的是主权论。我对这两部分的主要内容进行一下介绍。 第一卷 在这一部分,主要谈到约定和契约。 在第一卷的开头部分,卢梭提到“人是生而自由的,但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p4)其实,就是说,人虽然是自由的,但也要受到约束。在第一卷中,卢梭主要是为这种约束寻找一种依据。卢梭的观点就是,约定是一切合法权威的基础。所以,卢梭首先谈到了约定。 首先,他从家庭的角度来谈约定。家庭是一切社会之中最古老而又唯一自然的社会。当孩子依赖父亲养育时,才依附于父亲。当这种需要停止,双方都恢复到独立状态。这时候,如果他们继续在一起,就需要靠约定来维系。卢梭进而将家庭放大到政治社会,将父母与孩子的关系放大到首领和人民的关系。 之后谈到,社会秩序也不可能建立在强力的基础上,因为最强者无法一直保持强势霸权,除非他把强力转化为权利,把服从转化为义务。而强力并不构成权利,人们只是对合法的权力才有服从的义务。既然强力并不能产生任何权利,只剩下约定才可以成为人间一切合法权威的基础。 至此,卢梭为这种约束找到了依据——约定。同时,卢梭指出,在约定的情况下,并不能规定一方的绝对权威,另一方无限的服从,否者,这是无效而且自相矛盾的约定。 在约定的基础上,卢梭提出了社会契约。约定是社会契约的基础。卢梭提出一种假设,当人类达到这样一种境地,自然状态中不利于人类生存的种种障碍,使得依靠个人的力量难以生存的时候,如果人们不改变生存方式,就会消灭。就“需要寻找出一种结合形式,亦即那种能以整体的共同力量来保护和捍卫每个结合者的人身和财富的结合形式,而且在这种结合体中,每个人在与所有其他的人相互结合的时候仍服从他的意志,且仍像以往一样自由。”(p19)这就是社会契约所要解决的问题。人民订立契约产生国家,并将自己的全部自然权利让渡给国家,即共同体。 第二卷 这一部分主要谈到主权、公意、立法三个问题。 首先,卢梭指出,主权是公意的运用,是不可转让、不可分割的。主权的不可转让性,主要基于两个方面的依据。首先,主权是意志的体现,意志是无法转让的,转让意志意味着出卖人的本质属性——自由。其次,所谓主权,实质上是全体公民公意的体现,不同于狭隘的个别意志,是一种集体生命,只能在全体人民的共同行动中表现出来,因而无法转让。关

《纪录片导论》读书笔记

《纪录片导论》读书笔记 作者:比尔·尼克尔斯(美) 时间: 对纪录片这一影片制作形式的概述 什么是纪录片?纪录片是以真实生活为创作素材,以真人真事为表现对象,对其进行艺术的加工与展现,以展现真实为本质,并用真实引发人们思考的电影或电视艺术形式。纪录片的核心为真实。 提出的问题:涵盖了纪录片的道德、定义、内容、形式、种类、政治等论点 第一章:为什么道德问题对于纪录片制作很重要?探究了关于纪录片伦理道德一些方面,并提出了他们与故事片所带来的道德问题的各种类型有什么不同。 第二章:纪录片与其他电影类型的区别在哪里?并考察在解答这个问题时可采取的多种互为补充的方式。侧重点在不同历史时期重复出现的影片性质和状况。 第三章:什么赋予了纪录片电影属于自己的嗓音?介绍了从修辞学引入的概念,以展示纪录片如何是在受惠于修辞传统,以及纪录片制作者如何来表达那些要求社会舆论关注和解决的议题。 第四章:纪录片表现什么?为纪录片提供内容或者主题的那些议题的某些特点,特别是那些由纪录片提出的问题在多大程度上回避了科学上的或者纯逻辑上的解释。 第五章:纪录片是如何起步的?对20世纪20 年代以来构成纪录片惯例的四种起了一定作用的不同方式进行了识别分析。 第六章:纪录片的类型有哪些?纪录片的六种不同的模式或种类,每一个模式都有自己代表性的制作者。典型的影片、制度支持和观众期待的形式。 第七章:纪录片如何反映社会和政治问题?与第四、第五一样,从历史角度切入,探讨社会的中心议题在纪录片中的呈现:国家名族问题、女性主义问题、政治身份问题、多元化主义问题等。 第八章:如何写出有影响力的纪录片评论?提出了一些组织论文结构的基本步骤。 内容:第四章:纪录片表现什么? 对于每一部纪录片而言,至少包含来自三方面的相互关联的故事:制作者的故事、影片本身的故事和观众的故事,这些故事就是我们所要关注的全部内容。 要分析的第一个故事就是影片如何创作以及为什么创作?一部影片与其制作者以往作品和一直以来倾心关注的内容有什么联系?制作者如何理解和诠释自己拍摄的意图或创作动机?这些想法如何与影片制作所处的社会大环境联系起来?这种对于制作者和作品所处语境的回溯是帮助我们探讨一部影片到底表现什么的方式之一。 另一个内容就是电影文本本身的故事,以及我们对文本的理解和阐释。我们所关注的是影片本身所揭示的内容,即一部纪录片中,电影制作者、被拍摄主体以及影片向我们揭示的我们所身处的社会,这三者的关系。 最后是观众的故事。每一位接触新体验的观众都会带着自己过去经验为基础的某种观点或动机。 对于一部影片(特别是纪录片)的视线的摄像和期望,会对我们接受该影片的过程产生重要的影响。想知道“纪录片究竟表现什么”时,这些假设和期望便是我们需要加以考虑的重要因素。 “纪录片所表现的概念和议题”其本身是无形和隐含的,作为非虚构电影的纪录片,其价值在于它把影片的主题以视觉和听觉的方式表现出来,而影片的主题本来只是我们用口头或书面语言描述出来的概念。摄像摄影不会向我们提供概念,它们提供的是实例,这就是为什么有如此多的纪录片需要依靠解说词去指导观众了解其影像含义“正确”解释的原因。纪录片向观众提供了以这种方式组织声音和影像结合的感官体验,它们想传达的不仅是感官的审美印象,更是一种深刻的旨意,代表着更为抽象的本质特征或概念。 纪录片是经过组织的有机镜头序列,从而使这些镜头和影片有了概念性和抽象性。

牛津.书虫中英系列1级上册-8《阿拉丁和神灯Aladdin-and-the-enchanted-lamp》

Aladdin and the enchanted lamp(阿拉丁和神灯) Many years ago ,in a city in Arabia, there was a boy called Aladdin. He lived with his mother in a little house near the marker, and they were very poor. Aladdin's mother worked all day, and sometimes half the night, but Aladdin never helped her. He was a lazy boy and he did not like to work. He only wanted to play all the time. Every morning he ran through the streets to the market. There, he talked and laughed and played with his friends all day. Then in the evening he went home for his dinner. And every night his mother said to him: ‘Oh, Aladd in, Aladdin! You are a lazy boy-a good-for-nothing! When are you going to do some work, my son?' But Aladdin never listened to his mother. One day in the market there was an old man in a long black coat. Aladdin did not see him, but the old man watched Aladdin very carefully. After some minutes he went up to an orange-seller and asked: ‘That boy in the green coat — who is he?' ‘Aladdin, son of Mustafa,' was the answer. The old man moved away. ‘Yes,' he said quietly. ‘Yes, that is the boy. The right name and the right father.' Then he called out to Aladdin: ‘Boy! Come here for a minute. Is your name Aladdin? Aladdin, son of Mustafa?' Aladdin left his friends and came to the old man. ‘Yes,' he said, ‘I am Al addin, son of Mustafa. But my father is dead. He died five years ago.' ‘Dead!' said the old man. ‘ Oh, no!' He put his face in his hands and began to cry. ‘Why are you crying?' asked Aladdin. ‘Did you know my father?' 很多年以前,在一个阿拉伯城市里,有一个男孩儿叫阿拉丁。他和他的母亲住在市场附近一个很小的屋子里,过着穷苦的日子。阿拉丁的母亲整天都在辛勤地劳作,有时甚至忙碌到深夜,但阿拉丁从来都不帮助她。 他很懒惰,不喜欢劳动,只想整天玩耍。每天早晨他都穿过街道跑到市场上,一整天都和伙伴们在那儿说笑嬉戏,傍晚时分才回家吃饭。 每天晚上他的母亲都对他说:“唉,阿拉丁,阿拉丁!你这个懒惰的孩子——真是没用!你什么时候才能做点儿事呢?儿子?” 但阿拉丁从来都不听母亲的话。 一天,市场上来了一个身穿黑色长袍的老头儿。阿拉丁并没有注意到他,老头儿却在

西亚斯读书笔记推荐书目

大学生必读书推荐书目名称: 1.《语言问题》赵元任著,商务印书馆,1980年版 2.《语言与文化》罗常培著,语文出版社,1989年版 3.《汉语语法分析问题》吕叔湘著,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 4.《修辞学发凡》陈望道著,上海教育出版社,1979年版 5.《汉语方言概要》袁家骅等著,文字改革出版社,1983年版 6.《马氏文通》马建忠著,商务印书馆,1983年版 7.《汉语音韵》王力著,中华书局,1980年版 8.《训诂简论》陆宗达著,北京出版社,1980年版 9.《中国语言学史》王力著,山西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 10.《中国文字学》唐兰著,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 11.《中国历代语言学论文选注》吴文祺、张世禄主编,上海教育出版社,1986年版 12.《普通语言学教程》(瑞士)索绪尔著,高名凯译,岑麒祥、叶蜚声校注,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 13.《语言论》高名凯著,商务印书馆,1995年版 14.《西方语言学名著选读》胡明扬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 15.《应用语言学》刘涌泉、乔毅编者,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 16.《马克思恩格斯论文学与艺术》陆梅林辑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版 17.《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毛泽东著,见《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18.《邓小平论文艺》中共中央宣传部文艺局编,人民文学出版社1989年版 19.《中国历代文论选》郭绍虞主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 20.《文心雕龙选译》刘勰著,周振甫译注,中华书局1980年版 21.《诗学》亚里斯多德著,罗念生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版 22.《西方文艺理论史精读文献》章安祺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钟鼓楼读后感

读钟鼓楼有感 大一上学期的大学语文老师讲的红楼梦很有意思,进一步了解红楼梦,喜欢上了刘心武,所以读了他的这本钟鼓楼。 很惊讶一天的事他能写成一本书,1982年12月12日的北京钟鼓楼附近的一个四合院里的琐碎小事在他笔下生动的铺展开来,通过这一天不同的人不同的事,展示了那个年代北京人的真实生活,虽然我没有经历过那个时代,可当文章将四合院,大大小小的胡同,和一个个鲜活的面孔展现给我的时候,我居然能深刻的体会和理解,所有的有一切都是那么的熟悉,那么的亲切,难道这就是中华民族血脉的相连? 作者借薛大娘家二儿子的婚事,向我们展现了刚刚改革开放后几十张鲜活的脸孔,形形象象的人尽收于我们的眼底。善良本份却与不能与儿媳好好相处的薛大娘,不迷信却在意儿子结婚的日子是不是双数的日子,怕逢上单数的日子生出不吉利的丧偶效果,相信现代的20世纪也是这样,你可以轻易得荡涤繁缛的迷信习俗,却很难消除存在于人们内心中的原始迷信心理。只为了是内心平静悠闲的薛永全大爷,在解放前当过喇嘛,解放后变成摊贩,后而又变为公私合营和国营商场的售货员。对于别人的喇嘛可以结婚嘲笑他不以为意,在他看来,那是挣钱的职业,在儿子结婚的这一天还去刹海后海边遛弯、打八卦掌呢。17 时髦活力的冯婉珠,和荀磊自由恋爱,不会歧视绣鞋的姑娘,见到荀磊翻译的书因为不正当的理由退稿时,愤愤不平的说要到出版局去告他。多情善感的张秀藻,单相思与荀磊,又不想复杂的让那些琐事影响了自己的事业心。才华横溢的荀磊,生于1960年“大跃进”那个困苦的时期,在父亲的引导下,成了乱哄哄的教室中少数听讲的学生,没有书读,他就读那过了时的台历。以第一名的外语成绩成为某外事部门的培训人员,后送去英国培训,一直保持第一的名词,并把第二甩的远远的。钟情艺术的澹台智珠,在事业与家庭之间与丈夫存在争吵,希望事业更近一步,却不想与丈夫这样每天闹矛盾,在文化大革命开始时,被作为“封资修的黑苗子”冲击,因讲错一句话被打成“反革命”,曾偷偷喝了半瓶“敌敌畏”没死成,经历昏迷、呆滞、麻木、消沉、痛苦、绝望,,,,,后又转变为冷静、任命、无求、开通、企望,,,,,,1977年重新练功,成就如今的小有名气。30 淡泊名利的海西宾,虽然不是海奶奶的亲孙子,却一直很孝顺,积极向上的路喜纯,虽出身于社会的最底层,但他从不放弃自己,被势利眼瞧不上,却被餐馆当红案的何师傅收为私人徒弟,他努力学习,不放过每一次练功机会。在薛家忙了一天之后并没有要一点报酬,而是交到了一群亲近的朋友。敢做敢为的慕樱,轰轰烈烈的嫁给了一位抗美援朝的残废的军人,后来发现那不是爱,毅然离婚,嫁给了葛尊志,当葛尊志因为她失去了大好前途,在家细心收拾,对她关怀备至时,她又毅然离婚,因为她爱上了别人,她说婚外爱情是合理的,如果爱情消失了,再维持婚姻是不道德的,是虚伪的。她的这种观点在当时的确引起了很大的争论。心地善良性格不好而招人讨厌的詹丽颖,不懂的理解别人,固然从未有意伤害别人,说出的话却让人难受,就因为她这种性格,曾被当作“右派”受了20多年的改造,平反后性格却无收敛。,,,,,,,43 对于一个人,刘心武基本上也不给他定调,不象我们长期看到的作品,好人很好,坏人很坏,他总是给他笔下的人物留下了一点余地,让人感觉那些人仿佛就活在我们身边。这些钟鼓楼旁边的北京居民展现了那个年代北京的真实生活。一部作品,一天的生活,写活了一群群北京市民、写活了一个活生生的北京城。 小说中多次提到“历史感”,作者认为普通老百姓的吃、穿、住、行才是构成历史的脉络,每个老百姓都应该具有历史感,历史并不只属于名人伟人,我们的生活并不是没有意义的,我们的喜怒哀乐、生死哭歌都将载入史册。每一个人都不可能是单独地存在着。他必与许许多多的人共存于一个空间之中,这便构成了社会。而在同一个社会中,人们的阶级意识不同,政治方向不同,经济利益不同,人生态度不同,道德品质不同,文化教养不同,性格旨趣不

社会契约论读书笔记

国际关系学院1002 国政经外 走向自由的基石——读卢梭《社会契约论》有感 201055030 王缇萦 2011/4/30

走向自由的基石 ——读卢梭《社会契约论》有感关键词:社会契约自然状态人身自由公民社会公民自由 文章摘要:《社会契约论》是世界思想宝库中的得要经典之一,是西方17、18世纪资产阶级用以反对封建“君权神授”理论、争取平等自由的政治地位的思想武器。社会契约理论不仅是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家在政治上与法律上获得正当化的基础,同时亦为资产阶级国家以平等、自由为核心理念的法律制度得以确立并发达的先导。卢梭在《社会契约论》一书中阐述了社会形成以前的人们所拥有的人身自由和社会形成后人们通过缔结社会契约而拥有的公民自由,并指出公民自由由于有公民社会制度保障以及其自身的理性和道德性而优于人生自由。然而,这种理想化的自由具有其自身的局限性,因而未能真正为人们找到谋求政治权利和公益的正确出路。 一.重要内容 1. 人民主权说 卢梭在《社会契约论》中用了很大的篇幅来论述人民主权学说。卢梭认为,主权并非自然产物,而是源自于人们自愿缔结的、使人们结合为一个共同体的 契约;主权的本质是人民的共同意志。 主权具有限制性和合理性。所谓限制性指的是主权只能涉及社会公共事务、公共主权,其所干涉的内容和个人自由存在着分界;而主权的合理性有三条原 则:主权来自于社会公约的约定授权;主权者服从对社会公约的约定义务;义 务约束平等以致公正。

主权的主体是主权者——集体行动的所有公民。主权者的意志称为公意,其以公共利益为目标,形成途径是投票。。主权者不能是政府,不能是议会,更不能是君主或其他任何国家机构。主权的本质是公意,意志是无法转让的,所以主权不可转让,其仅属于人民。同时,意志的不可分割性决定了主权的不可分割性,只有政府的执行权才是可以分割的。 人民主权的主要内容是立法权。执行权是由立法权派生的权力,对立法权具有从属性。人民不宜直接行使执行权,但必须直接行使立法权。主权的行使方式是人民集会。人民只能以集会的方式成为实在的主权者,并且也只能在集会中行使主权——立法权,阻止人民集会就是阻止或篡夺人民主权。保障人民主权的关键点就是保障人民定期集会。 至此,人类民主政治理论至于成熟。 2. 人民直接立法 自由是人的本质,而人的自由除了为利益而转让外是不可放弃的。这就与要人们接受国家的约束并放弃之前的自由存在矛盾。能够解决矛盾的唯一方法是让人民自己接受自己制定的规则的约束。当人们受到约束的规则不是他律而是自律,人们就是自由的。 国家建立之后,有可能从整体上剥夺人民自由、把人民变成奴隶的就是政府,尤其是专制君主形式的政府。政府作用只能被严格限定为执行法律,相应地,授予其执行法律权。人民保有并直接行使立法权。卢梭认为,当议员或代表代替人们集会的时候,就是人民丧失主权与自由的时候,因此其强烈反对代议立法,积极倡导人民直接立法。 法律的实质是人民的普遍意志,而主权的实质也是人民的公意。小国因时空资源条件的限制而无法付诸实践,实际上是制定法律规则的正义追求与法律供给的效率的矛盾。人们长期得不到立法供给、长期享受不到这种“正义”的法律利益,以致人们实际上仍然是在没有法律的不正义中生活,这种立法方式所追求的正义法律就没有社会意义和价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