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河北省衡水中学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

2019-2020学年河北省衡水中学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
2019-2020学年河北省衡水中学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

河北省衡水中学2019-2020学年

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一、选择题

1. 下列生物中,不属于原核生物的是

A. 蓝藻

B. H1NI病毒

C. 大肠杆菌

D. 放线菌

『答案』B

『解析』蓝藻、大肠杆菌、放线菌都是原核生物;H1N1病毒是一种非细胞结构的生物—病毒,不是原核生物,B正确。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原核生物和病毒的区别,意在考查学生对原核生物和病毒特征的识记和理解能力。

2.SARS病原体是一种冠状病毒,其遗传物质是一条单链RNA,下列关于SARS病毒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DNA和RNA同时存在

B. 能引发传染病,必须寄生在活细胞内

C. 含有核糖体

D. 通过细胞分裂繁衍后代

『答案』B

『解析』病毒主要由核酸和衣壳(蛋白质)两部分组成,没有细胞结构,不含任何细胞器。一种病毒只含一种核酸:DNA或RNA。只能通过寄生在宿主活细胞中才能进行复制(增殖),并能在寄主细胞内合成多种蛋白质。

『详解』A、SARS病原体是RNA病毒,只含有RNA一种核酸,A错误;

B、病毒不能独立生活,必须寄生在活细胞内,能引发传染病,B正确;

C、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具有细胞器,C错误;

D、病毒没有细胞结构,通过寄生在宿主活细胞中才能进行复制(增殖),D错误。故选B。『点睛』病毒的结构简单,由核酸和蛋白质组成,只有一种核酸DNA或RNA。

3. 下面所说的四种情况,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来分析,各自对应的是

①池塘中的一个衣藻②池塘中的所有生物③池塘中的所有衣藻④池塘

A. 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

B. 个体、群落、种群、生态系统

C. 细胞、种群、群落、生态系统

D. 细胞、种群、个体、生态系统

『答案』B

『解析』①池塘中的一个衣藻属于个体水平,②池塘中的所有生物是群落,③池塘中的所有衣藻是种群,④池塘是生态系统,选B。

『考点定位』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4. 构成细胞内生命物质的主要有机成分是

A. 水和核酸

B. 水和蛋白质

C. 蛋白质和核酸

D. 蛋白质和无机盐

『答案』C

『解析』AB、水属于无机物,AB错误;

C、构成细胞内生命物质的主要有机成分包括糖类、脂质、蛋白质和核酸,C正确;

D、无机盐属于无机物,D错误。故选C。

『点睛』学生对组成细胞的化合物理解不清

组成细胞的化合物

(1)

(2)含量排序:在细胞鲜重中前四位的依次是水、蛋白质、脂质、糖类;在细胞干重中前三位的依次是蛋白质、脂质、糖类。

5.下面是四位同学关于有机物鉴定的实验操作方法或结果,其中错误的一项是()

A. 脂肪鉴定实验不需要水浴加热

B. 西瓜汁中含有丰富的葡萄糖和果糖,是鉴定还原糖的理想材料

C. 鉴定有无蛋白质可用双缩脲试剂,不需要水浴加热

D. 苏丹Ⅲ染液能使细胞中的油脂呈现橘黄色

『答案』B

『解析』生物组织中化合物的鉴定:

(1)斐林试剂可用于鉴定还原糖,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溶液的颜色变化为砖红色(沉淀)。(2)蛋白质可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

(3)脂肪可用苏丹Ⅲ染液(或苏丹Ⅳ染液)鉴定,呈橘黄色(或红色).

『详解』A、用苏丹Ⅲ染液(或苏丹Ⅳ染液)鉴定脂肪的实验中不需要水浴加热,A正确;

B、西瓜汁中虽然含有丰富的葡萄糖和果糖,但是有红色的色素,影响颜色反应的观察,因此不能用作还原糖鉴定的材料,B错误

C、鉴定有无蛋白质可用双缩脲试剂,不需要水浴加热,C正确;

D、苏丹Ⅲ染液能使细胞中的油脂呈现橘黄色,D正确。故选B。

『点睛』解答本题需明确几点:1.斐林试剂只能检验生物组织中还原糖(如葡萄糖、麦芽糖、果糖)存在与否,而不能鉴定非还原性糖(如淀粉)。2.检测生物组织中大分子有机物的原理是显色反应,因此所选材料除了富含相应有机物外,还不能含有带深颜色的色素,以免对实验现象有影响。

6.有3个核酸分子,经分析共有4条核苷酸链,则这3个核酸分子最可能是()

A. 1个DNA和2个RNA

B. 2个DNA和1个RNA

C. 3个DNA

D. 3个RNA

『答案』A

『解析』核酸有两种,即DNA和RNA,DNA一般是双链结构,RNA一般是单链结构。『详解』A、1个DNA有两条核苷酸链,2个RNA分子各有一条核苷酸链,共4条核苷酸链,A符合题意,A正确;

B、2个DNA和1个RNA共有5条核苷酸链,与题意不符合,B错误;

C、3个DNA共有6条核苷酸链,与题意不符合,C错误;

D、3个RNA共有3条核苷酸链,与题意不符合,D错误。故选A。

『点睛』解题要点是识记:DNA是双螺旋(双链)结构,而RNA是单链结构。

7. 组成生物体蛋白质的氨基酸中,酪氨酸几乎不溶于水,而精氨酸易溶于水,这种差异的产生取决于

A. 两者的结构完全不同

B. 酪氨酸的氨基多

C. 两者的R基组成不同

D. 精氨酸的羧基多

『答案』C

『解析』氨基酸的结构通式是,其结构特点为:每个氨基酸中至少含有一个

氨基和一个羧基、且有一个氨基和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这个碳原子还必须连接一个氢原子;氨基酸与氨基酸的区别在于有不同的R基团。

『详解』两者的结构中都有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且这个氨基和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A错误;精氨酸的氨基多,B错误;酪氨酸与精氨酸的区别在于酪氨酸和精氨酸的R 基团不同,酷氨酸几乎不溶水,精氨酸易溶于水,这种差异的产生取决于R基团的不同,C 正确;精氨酸和酪氨酸的羧基一样多,D错误。

『点睛』熟悉氨基酸的结构特点的共同点(每个氨基酸中至少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且有一个氨基和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这个碳原子还必须连接一个氢原子)和不同点(R 基不同)。

8.下列选项中三个概念之间的关系能用下图表示的是()

A. Ⅰ胆固醇、Ⅱ维生素D、Ⅲ性激素

B. Ⅰ糖类、Ⅱ单糖、Ⅲ多糖

C Ⅰ核酸、ⅡDNA、ⅢRNA D. Ⅰ蛋白质、Ⅱ多肽、Ⅲ氨基酸

『答案』B

『解析』分析题图:图中I包括Ⅱ、Ⅲ,I与Ⅱ、Ⅰ与Ⅲ间是从属关系,Ⅱ与Ⅲ是并列关系,没有交集。

『详解』A、固醇类包括胆固醇、维生素D和性激素,A错误;

B、糖类包括单糖、二糖和多糖,B正确;

C、核酸只有DNA和RNA两种,C错误;

D、蛋白质和多肽都是由氨基酸组成,D错误。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概念图及有关物质间的关系,对于此类试题,学生应先由图理清从属关系,然后认真分析有关物质间的关系。

9.淀粉酶、纤维素和RNA都有的元素是()

A. C、H、O

B. C、H、O、N

C. C、H、O、N、P、Mg

D. C、H、O、N、P、S

『答案』A

『解析』淀粉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元素组成是C、H、O、N、S,纤维素是多糖,元素组成是C、H、O,RNA是核酸,元素组成是C、H、O、N、P。

『详解』A、蛋白质、糖类和核酸共有的元素是C、H、O,A正确;

B、纤维素是多糖,不含N,B错误;

C、纤维素是多糖,不含N、P、Mg,C错误;

D、纤维素是多糖,不含N、P、S,D错误。故选A。

『点睛』解题关键是识记各种有机物的元素组成,比较不同有机物所含元素异同点。

10. 下列关于植物体内水分的叙述,错误的是()

A. 植物体内的水分参与营养物质的运输

B. 水是构成叶肉细胞的重要化合物之一

C. 自由水可作为细胞内化学反应的反应物

D. 同种植物萌发种子的含水量和休眠种子的相同

『答案』D

『解析』A、植物体内的水分参与营养物质的运输,A正确;

B、水是构成叶肉细胞的重要化合物之一,B正确;

C、自由水可作为细胞内化学反应的反应物,C正确;

D、与休眠种子相比,同种植物萌发种子代谢旺盛,含水量大,D错误。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细胞中的水的有关问题,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能力。

11.下列哪组糖类物质能分别对应以下叙述

①存在于RNA中而不存在于DNA中的糖类

②是细胞主要能源物质的糖类

③存在于动物细胞中而不存在于植物细胞中的糖类

A. 核糖、葡萄糖、糖原

B. 脱氧核糖、核糖、乳糖

C. 核糖、脱氧核糖、纤维素

D. 脱氧核糖、葡萄糖、麦芽糖

『答案』A

『解析』糖类包括:单糖、二糖、多糖。

单糖中包括五碳糖和六碳糖,其中五碳糖中的核糖是RNA的组成部分,脱氧核糖是DNA 的组成部分,而六碳糖中的葡萄糖被形容为“生命的燃料”;

二糖包括麦芽糖、蔗糖和乳糖,其中麦芽糖和蔗糖是植物细胞中特有的,乳糖是动物体内特有的;

多糖包括淀粉、纤维素和糖原,其中淀粉和纤维素是植物细胞特有的,糖原是动物细胞特有的。

『详解』①核糖存在于RNA中而不存在于DNA中,DNA中的五碳糖为脱氧核糖;②葡萄糖是细胞的主要能源物质,③存在于动物细胞而不存在与植物细胞中的糖有乳糖和糖原,综合选项组合可知,A正确,B、C、D错误。故选A。

12.下列对细胞膜的叙述,错误的是()

A. 鸟类的红细胞可作为提取细胞膜的最佳实验材料

B. 细胞膜与细胞间的信息交流有关

C. 不同细胞膜上的蛋白质种类和数量不同

D. 主要由蛋白质、脂质和少量糖类组成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细胞膜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识记理解掌握程度。制备纯净细胞膜的材料,是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因为该细胞没有细胞核和众多的细胞器;生物膜主要由磷脂分子与蛋白质分子组成,其基本骨架是磷脂双分子层。

『详解』鸟类不是哺乳动物,哺乳动物的成熟的红细胞没有核膜和细胞器膜,是提取细胞膜的最佳实验材料,A错误;细胞膜的功能之一就是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B正确;不同细胞膜的功能有所不同,是因为细胞膜上的蛋白质种类和数量不同,功能越复杂的蛋白质种类和数量越多,C正确;细胞膜主要由蛋白质、脂质和少量的糖类组成,D正确。

13.对细胞核功能较为全面的阐述是

A. 与生物体的遗传和变异有关

B. 遗传信息库,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

C. 控制细胞的代谢

D. 与生物繁殖后代有关,是遗传物质复制的场所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细胞核功能,考点较为简单,明确细胞核中有DNA,基因位于DNA中,控制着生物的遗传和代谢。

『详解』细胞核与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有关,但不是其最本质的功能,A错误;细胞核控制生物的新陈代谢,但不全面,C错误;与生物繁殖后代有关,是遗传物质复制的场所是细胞核的功能之一,不全面,D错误;细胞核遗传信息库,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B正确。『点睛』细胞核包括核膜、染色质、核仁,核膜上的核孔的功能是实现核质之间频繁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细胞核内的核仁与某种RNA(r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

14.某同学在学习了细胞结构这部分知识后,绘制了动物细胞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他所绘制的模式图是

A. 数学模型

B. 概念模型

C. 物理模型

D. 以上均不是

『答案』C

『解析』模型是人们为了某种特定目的而对认识所作的一种简化的概括性的描述,模型构建是生物学教学、研究和学习的一种重要方法。高中生物《分子与细胞》提出模型的形式包括物理模型、概念模型和数学模型等。

(1)物理模型是以实物或图画形式直观地表达认识对象的特征。

(2)概念模型是通过分析大量的具体形象,分类并揭示其共同本质,将其本质凝结在概念中,把各类对象的关系用概念与概念之间的关系来表述,用文字和符号突出表达对象的主要特征和联系。例如:用光合作用图解描述光合作用的主要反应过程,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等。

(3)数学模型是用来描述一个系统或它的性质的数学形式。对研究对象的生命本质和运动规律进行具体的分析、综合,用适当的数学形式如数学方程式、关系式、曲线图和表格等来表达,从而依据现象作出判断和预测。例如:细菌繁殖N代以后的数量N n=2n,孟德尔的杂交实验“高茎:矮茎=3:1”。

『详解』根据分析内容可知,该同学绘制的动物细胞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是构建了细胞的结构模型,属于物理模型。综上所述,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

15.关于植物细胞中液泡的叙述错误的是()

A. 构成液泡膜的骨架物质是磷脂

B. 液泡大小会随细胞的吸水或失水而变化

C. 液泡中含有的物质有水、糖和无机盐等,不含有机酸和生物碱

D. 花瓣细胞的液泡中,色素的种类和含量可影响花色

『答案』C

『解析』液泡是一种由单层生物膜包被的细胞器,内含细胞液(有机酸、糖类、无机盐、色素和蛋白质等物质),调节植物细胞内的环境,充盈的液泡使植物细胞保持坚挺。

『详解』A、液泡膜是单层生物膜,由磷脂分子构成基本骨架,A正确;

B、液泡大小会随细胞的吸水或失水而变化,B正确;

C、液泡中含有的物质有水、糖和无机盐等,也含有机酸和生物碱,C错误;

D、花瓣细胞的液泡中,色素的种类和含量可影响花色,D正确。故选C。

『点睛』解题要点是识记细胞中各种细胞器的结构、分布和功能,并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16.对玉米种子的实验处理和观察现象如下,该实验结果说明

C. 细胞膜具有全透性

D. 活的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

『答案』D

『解析』分析实验可知,该实验为一组对照实验,实验的自变量为“种子是否有活性”,应变量为“胚体细胞的着色程度”。

『详解』活细胞的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可以按照生命活动的需要有选择的吸收物质,红墨水不是细胞生长的必需的物质,所以不能或很少通过活细胞膜进入胚体细胞,胚体细胞着色浅;而煮熟的胚细胞已经死亡,其细胞膜失去选择透过性而为全透性,红墨水进入细胞,所以胚体染色深,故选D。

17.在海边的盐碱地上,一般作物因为缺少水分难以生存,而一些耐盐碱植物却能生长良好,这主要是因为耐盐碱植物()

A. 光合作用能力较强

B. 本身需要大量无机盐

C. 根毛细胞细胞液浓度较高

D. 可减少水分的蒸腾

『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植物吸水和失水相关的知识,当外界溶液浓度小于细胞液浓度时,细胞吸水;当外界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时,细胞失水。耐盐碱植物能在海边的盐碱地生长,就说明该细胞液的浓度≥土壤溶液浓度。

『详解』在海边的盐碱地上,一些耐盐碱植物却能生长良好,这主要是因为耐盐碱植物根毛细胞细胞液浓度较高,能在盐碱地的土壤中吸收水分,维持自身正常的生命活动,ABD错误,C正确。故选C。

18.异体器官移植手术往往很难成功,最大的障碍就是异体细胞间的排斥,这主要是由于细胞膜具有识别作用,完成这种生理功能的结构基础是()

A. 细胞膜由磷脂分子和蛋白质分子构成

B. 细胞膜的表面有糖蛋白

C. 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D. 细胞膜具有一定选择透过性

『答案』B

『解析』细胞膜由脂质、蛋白质和多糖组成,其中磷脂双分子层构成膜的基本骨架。有的蛋白质与糖类结合,形成糖被,有识别、保护、润滑等作用。

『详解』A、细胞膜由脂质、蛋白质和多糖组成,A错误;

B、细胞膜的表面有糖蛋白,有识别、保护、润滑等作用,B正确;

C、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是细胞膜的结构特点,与识别作用无关,C错误;

D、细胞膜的功能特性是具有一定选择透过性,与识别作用无关,D错误。故选B。

『点睛』解答本题需掌握有关糖被几个知识点:①位置:细胞膜的外表;②本质:细胞膜上的蛋白质与糖类结合形成的糖蛋白;③作用:与细胞表面的识别有关;在消化道和呼吸道上皮细胞表面的还有保护和润滑作用。

19.在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中()

A. 磷脂分子尾部朝向膜两侧

B. 蛋白质分子、磷脂分子是相对静止的

C. 糖蛋白分布于细胞膜外表面

D. 人体消化道黏膜也是细胞生物膜系统的一部分

『答案』C

『解析』磷脂双分子层构成了生物膜的基本骨架,磷脂分子由亲水性的头部和疏水性的尾部组成。亲水性的“头”朝向膜两侧,而疏水性的“尾”则朝向膜内侧。细胞膜中磷脂和大多数蛋白质都可以运动,糖蛋白分布于细胞膜外表面。

『详解』A、细胞膜中磷脂分子头部排列在内外两侧,疏水端与疏水端(尾部)相连,A错误;

B、细胞膜中磷脂和大多数蛋白质都可以运动,体现细胞膜的结构特点具有一定的流动性,B错误;

C、糖蛋白分布于细胞膜外表面,有识别、保护、润滑等作用,C正确;

D、人体消化道黏膜不属于细胞生物膜系统,D错误。故选C。

『点睛』易混知识点:细胞膜、细胞核膜以及细胞器膜等结构,共构成的生物膜系统。小肠黏膜是消化道内膜,不是生物膜。

20.下图表示两种跨膜运输方式中溶质浓度与扩散速度的关系,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自由扩散中溶质扩散的速度随溶质浓度增加而增加

B. 协助扩散中溶质扩散的速度随溶质浓度增加而增加

C. 协助扩散的速度受到膜上载体蛋白数量的限制

D. 相同浓度时,协助扩散的速度远大于自由扩散

『答案』B

『解析』分析题图:图中曲线表示随着溶质浓度的增大自由扩散中溶质移动速度增大,而协助扩散中物质移动速度随溶质的浓度先增大后不变。当溶质浓度较低时,相同浓度下,协助扩散的速度远大于自由扩散。

『详解』A、分析题图可知,自由扩散中溶质扩散的速度随溶质浓度增加而增加,A正确;

B、由图中曲线可知,协助扩散中溶质移动速度随溶质的浓度先增大后不变,B错误;

C、协助扩散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所以协助扩散的速度受到膜上载体蛋白数量的限制,C 正确;

D、协助扩散和自由扩散都是由高浓度向低浓度运输,由于协助扩散有载体蛋白的协助,因此相同浓度时,运输速度比自由扩散快,D正确。故选B。

『点睛』解题关键是掌握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的特点,分析题图中曲线变化规律,理解两种物质运输方式的异同点。

21.下表中关于生物膜的探索历程的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

『答案』D

『解析』阅读题干可知,该题的知识点是生物膜的探究历程,回忆生物膜的探究历程,然后分析表格中的信息进行解答。

『详解』由脂溶性物质更易通过细胞膜可以推断膜是由脂质组成的,A正确;由红细胞膜中脂质铺展成单分子层后是红细胞表面积的2倍可以推出细胞膜中的脂质分子排列为连续的两层,B正确;在电镜下细胞膜呈清晰的暗-亮-暗三层结构,由此科学家提出了生物膜由蛋白质-脂质-蛋白质三层结构构成,C正确;人鼠细胞杂交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不能得出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结论,D错误;故选D。

22.A TP被喻为生物体的“能量货币”,为生命活动直接提供能量。下图是A TP的结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①表示腺苷

B. ②表示脱氧核糖

C. ④是高能磷酸键

D. ③断裂后释放的能量最多

『答案』C

『解析』1、ATP的中文名称叫三磷酸腺苷,其结构简式为A-P~P~P,其中A代表腺苷,P代表磷酸基团,~代表高能磷酸键。水解时远离A的磷酸键容易断裂,释放大量的能量,供给各项生命活动。

2、题图分析:①表示腺嘌呤;②表示核糖;③表示普通的磷酸键;④表示高能磷酸键。『详解』由分析可知:

A、①表示腺嘌呤,A错误;

B、②表示核糖,B错误;

C、④是高能磷酸键,高能磷酸键水解时释放的能量多达30.54KJ/mol,C正确;

D、④断裂后释放的能量最多,因为④是高能磷酸键,D错误。故选C。

23.关于生物学实验中的变量,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无关变量就是与实验结果没有关系的变量

B. 对照实验中一定存在自变量

C. 对照实验中应遵循单一变量原则

D. 对比实验中均为实验组

『答案』A

『解析』考点是对照实验,涉及变量控制、对照原则和对比实验,属于理解层次的考查。『详解』无关变量影响实验结果,只不过不是实验要研究的变量,A错误.

对照实验研究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所以一定存在自变量,B正确.

对照实验中保证单一变量,才能明确因变量的变化与自变量的关系,C正确.

对比实验指设置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实验组,通过对比结果的比较分析,来探究各种因素与实验对象的关系,所以对比实验中均为实验组,D正确.

『点睛』对照实验中人为改变的量是自变量,随着自变量变化而变化的量为因变量,影响实验结果但不是实验要研究的量为无关量,无关量应保持始终相同,当每一组的因素都是要研究的量,而实验的结果都未知时,这样的实验为对比实验。

24.下图表示的是某种酶作用模型。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该模型可以解释酶的专一性

B. a表示酶,在体内a可作为底物

C. a催化b、c、d转化为e、f

D. 该模型显示,酶在反应前后性质不变

『答案』C

『解析』分析题图可知,a在反应前后不变,故为酶,d能与a结合,进一步形成e和f,因此d是反应物,e和f是生成物。

『详解』由图可知,a只能催化d分解,不能催化b、c分解,体现了了酶的专一性,A正确;该图a表示酶,酶既可作为催化剂,又可作为另一反应的底物,B正确;酶a只能与d 结合并进一步催化d分解为e、f,C错误;由图可知,a(酶)在反应前后不变,D正确。『点睛』本题考查酶的作用机理,要求考生学会析图:a在反应前后没有变化,确定a为酶,再根据图文进一步确定考查点为酶的专一性,结合设问分析作答。

25.下列关于酶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组成酶的单体都是氨基酸

B. 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

C. 酶都是在核糖体上合成的

D. 酶只有在生物体内才能发挥作用『答案』B

『解析』酶的本质和生理功能:

『详解』A.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是RNA,化学本质为蛋白质的酶的单体是氨基酸,A错误;

B.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功能的有机物,B正确;

C.化学本质为蛋白质的酶的单体是氨基酸,在核糖体上合成,化学本质是RNA的酶的单体是核糖核苷酸,在细胞核(或拟核)内合成,C错误;

D.酶的作用条件温和,有的在细胞内起作用,有的在细胞外起作用,D错误。

故选B。

『点睛』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功能的有机物,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是RNA。

26.区别于无氧呼吸、细胞有氧呼吸特有的分解产物是()

A. 丙酮酸

B. A TP

C. 二氧化碳

D. 水

『答案』D

『解析』有氧呼吸的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乳酸或者二氧化碳和酒精;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都是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合成A TP的过程。

『详解』丙酮酸是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都有的中间产物,A不符合题意;

产生ATP是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共性,B不符合题意;

有氧呼吸过程产生二氧化碳,无氧呼吸过程也可能产生二氧化碳,C不符合题意;

有氧呼吸过程产生水,无氧呼吸过程不产生水,D符合题意。故选D。

『点睛』对于不同细胞呼吸方式的产物的比较记忆是解题的关键。

27.下列叙述符合生物学原理的是()

A. 蔬菜在低氧、干燥、低温的环境中,可延长保鲜时间

B. 淀粉经发酵可产生酒精,是通过乳酸菌的厌氧呼吸实现的

C. 跑步时,人体所需能量主要由无氧呼吸提供

D. 放能反应一般与ATP合成相联系,吸能反应一般伴随A TP的水解

『答案』D

『解析』细胞呼吸应用:

1、用透气纱布或“创可贴”包扎伤口:增加通气量,抑制破伤风杆菌的无氧呼吸。

2、酿酒时:早期通气--促进酵母菌有氧呼吸,利于菌种繁殖;后期密封发酵罐--促进酵母菌无氧呼吸,利于产生酒精。

3、食醋、味精制作:向发酵罐中通入无菌空气,促进醋酸杆菌、谷氨酸棒状杆菌进行有氧呼吸。

4、土壤松土,促进根细胞呼吸作用,有利于主动运输,为矿质元素吸收供应能量。

5、稻田定期排水:抑制无氧呼吸产生酒精,防止细胞酒精中毒,烂根死亡。

6、提倡慢跑:促进肌细胞有氧呼吸,防止无氧呼吸产生乳酸使肌肉酸胀。

特别注意:

1、储存粮食的条件:低温、低氧、干燥,以抑制细胞呼吸。

2、果蔬保鲜的条件:低温(零上低温)、低氧(注意不是无氧)、保持一定的湿度。

『详解』A、蔬菜在低氧、适宜湿度、零上低温的环境中,可延长保鲜时间,A错误;B、淀粉经发酵可产生酒精,是通过酵母菌的无氧呼吸实现,而乳酸菌的无氧呼吸只产生乳酸,B错误;

C、人属于需氧生物,每时每刻都离不开氧气,在剧烈运动时,人体仍然以有氧呼吸为主获取能量,只有部分细胞因缺氧而进行无氧呼吸,C错误;

D、吸能反应一般与A TP水解的反应相联系,由ATP水解提供能量,放能反应一般与ATP 的合成相联系,D正确。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了细胞呼吸的应用方面的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细胞呼吸的过程及产物,理解有氧呼吸、无氧呼吸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

28.给兔注射C6H121806,在兔体内最先发现含有180的物质是下列的哪一种()

A. 丙酮酸

B. H20

C. C02

D. 乳酸

『答案』A

『解析』根据有氧呼吸第一阶段是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和『H』,可以推测在兔体内最先发现含有18O的物质是丙酮酸。故选A。

考点:细胞呼吸的过程和意义。

29.如图所示,某植物上的绿叶经阳光照射24小时后,再经酒精脱色并用碘液处理,结果有锡箔覆盖的部位不呈深蓝色,而不被锡箔覆盖的部位呈深蓝色。本实验证明()

①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②光合作用需要光③光合作用需要叶绿素④光合作用放出氧气⑤光合作用制造淀粉

A. ①②

B. ③⑤

C. ②⑤

D. ①③『答案』C

『解析』图中的自变量是有无光照,因变量是是否有淀粉产生(即遇碘是否变蓝)。不遮光的部位变蓝说明光照下产生了淀粉。

『详解』图中的自变量是是否有关,有光部分产生了淀粉,无光部分无淀粉产生。故本实验可以证明光合作用需要光,且产物有淀粉。综上所述,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故选C。

30.光合作用过程中产生的物质中,能进入线粒体并参与有氧呼吸的是

A C6H12O6 B. A TP C. 『H』 D. O2

『答案』D

『解析』C6H12O6在细胞质基质中被分解为丙酮酸,丙酮酸在有O2存在时进入线粒体并参与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A错误;光合作用过程中产生的A TP和『H』在叶绿体基质中用于C3的还原,B、C错误;光合作用过程中产生的O2可进入线粒体并参与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D正确。

31.下列有关色素提取和分离的说法错误的是()

A. 用无水乙醇提取的叶绿体色素中没有藻蓝素

B. 提取色素的实验中,研磨时加入二氧化硅可使叶片研磨更充分

C. 叶绿体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越高,在滤纸上扩散就越慢

D. 利用纸层析法得到4 条色素带,从上至下第3 条最宽

『答案』C

『解析』考点是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涉及实验的原理、方法和实验结果,属于基本实验方法的考查。

『详解』叶绿体色素包括叶绿素a、b,叶黄素和胡萝卜素,没有藻蓝素,A正确.

提取色素的实验中加入二氧化硅,可使叶片研磨更充分,有利于色素充分的释放,B正确.叶绿体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越高,在滤纸上扩散就越快,C错误.

滤纸条上的4 条色素带,从上至下第3 条是叶绿素a,含量最高,所以最宽,D正确.

『点睛』蓝藻细胞中有藻蓝素,但没有叶绿体;色素分离的原理是:不同的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溶解度大的,在滤纸条上扩散地快,离滤液细线最远,反之越近。

32.下列有关色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叶绿素a和叶绿素b分布于叶绿体基质中

B. 叶绿素比叶黄素更易溶于层析液

C. 叶绿体色素主要吸收绿光和蓝紫光

D. 叶绿体色素中的胡萝卜素为橙黄色

『答案』D

『解析』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

①提取色素原理:色素能溶解在酒精或丙酮等有机溶剂中,所以可用无水酒精等提取色素。

②分离色素原理:各色素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速度不同,从而分离色素。溶解度大,扩散速度快;溶解度小,扩散速度慢。

③各物质作用:无水乙醇或丙酮:提取色素;层析液:分离色素;二氧化硅:使研磨得充分;碳酸钙:防止研磨中色素被破坏。

④结果:滤纸条从上到下依次是:胡萝卜素(最窄)、叶黄素、叶绿素a(最宽)、叶绿素b (第2宽),色素带的宽窄与色素含量相关。

『详解』A、叶绿体中的色素分布在类囊体薄膜上,A错误;

B、叶绿素和叶黄素都易溶于有机溶剂,叶黄素的溶解度更大,B错误;

C、叶绿素a、叶绿素b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类胡萝卜素主要吸收蓝紫光,C错误;

D、胡萝卜素为橙黄色,D正确。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课本基础实验的原理和选材,要求学生掌握提取和分离叶绿体中色素的方法,理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

33.下列有关硝化细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硝化细菌属于自养型生物

B. 硝化细菌可以利用无机物制造有机物

C. 硝化细菌制造的有机物中的能量来自光能

D. 硝化细菌属于原核生物

『答案』C

『解析』自养型指的是绝大多数绿色植物和少数种类的细菌以光能或化学能为能量的来源,以环境中的二氧化碳为碳源,来合成有机物,并且储存能量的过程。硝化细菌利用的是NH3和HNO2氧化所释放的能量合成有机物,故属于自养型生物。

『详解』A、硝化细菌能将CO2和H2O合成有机物,都属于自养型生物,A正确;

B、硝化细菌可以把二氧化碳制造为有机物,B正确;

C、硝化细菌利用的是NH3和HNO2氧化所释放的能量合成有机物,C错误;

D、硝化细菌属于原核生物,D正确。故选C。

『点睛』解题关键是理解自养生物和异养生物的主要区别,理解硝化细菌属于进行化能合成作用的自养型生物。

34.下列关于光合作用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光反应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进行,暗反应在叶绿体的基质中进行

B. 光反应需要光,不需要酶,暗反应不需要光,需要多种酶

C. 光反应吸收光能合成A TP,暗反应将A TP中活跃的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

D. 光反应吸收光能分解水,暗反应最终将CO2还原成(CH2O)

『答案』B

『解析』光合作用,通常是指绿色植物吸收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同时释放氧气的过程,包括光反应、暗反应两个阶段。光反应中色素吸收光能将水分解成O2和『H』,将光能转换成ATP中活跃的化学能;暗反应阶段利用光反应产物『H』和ATP将CO2还原成(CH2O)。

『详解』A、光反应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进行,暗反应在叶绿体的基质中进行,A正确;

B、光反应需要光,也需要酶,暗反应不需要光,需要多种酶,B错误;

C、光反应吸收光能合成A TP,暗反应将A TP中活跃的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C正确;

D、光反应吸收光能分解水,暗反应最终将CO2还原成(CH2O),D正确。故选B。

『点睛』解题关键是识记光合作用发生的场所、条件,掌握光合作用的光反应和暗反应阶段的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

35.小麦根尖分生区细胞不断分裂使根向远处生长,在分裂过程中出现的现象是()

A. 末期核膜和核仁逐渐消失

B. 间期染色体螺旋缩短变为染色体

C. 前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

D. 末期出现细胞板参与新的细胞壁的形成

『答案』D

『解析』小麦根尖分生区细胞以有丝分裂方式增殖,间期时进行DNA复制和蛋白质的合成,前期时染色质螺旋成染色体,核膜、核仁消失;中期时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后期时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分别移向两极;末期时赤道板位置上出现细胞板,核膜、核仁重现。

『详解』A、前期时核膜和核仁逐渐消失,末期核膜和核仁重新出现,A错误;

B、前期时染色质螺旋缩短变为染色体,B错误;

C、中期时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C错误;

D、末期时赤道板位置上出现细胞板,细胞板由细胞的中央向四周扩展,逐渐形成新的细胞壁,D正确。故选D。

『点睛』解题关键是识记有丝分裂各时期的特点,识记染色体的动态变化。

36.关于无丝分裂名称的由来,主要原因是

A. 细胞分裂过程比较简单

B. 分裂时细胞核先延长缢裂

C. 分裂时整个细胞缢裂为两部分

D. 分裂过程中无纺锤丝和染色体的出现

『答案』D

『解析』细胞无丝分裂的过程比较简单,一般是细胞核先延长,核的中部向内凹陷,缢裂成为两个细胞核;接着,整个细胞从中部缢裂成两部分,形成两个子细胞.因为在分裂过程中没有纺锤丝和染色体的变化,因此叫做无丝分裂。

『详解』无丝分裂过程简单,但这不是无丝分裂名称形成的原因,A错误;分裂时细胞核先延长缢裂,这是无丝分裂的过程,不是其名称形成的原因,B错误;分裂时整个细胞缢裂为两部分,这也是无丝分裂的过程,不是其名称形成的原因,C错误;由于分裂过程中没有纺锤丝和染色体的出现,因此被称为无丝分裂,D正确。

37.下列有关细胞癌变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细胞癌变后细胞膜表面糖蛋白增多

B. 癌症病人染色体上无抑癌基因

C. 原癌基因主要阻止细胞不正常增殖

D. 癌症的发生与个人的身心状况有关

『答案』D

『解析』细胞癌变是指在个体发育过程中,有的细胞受到致癌因子的作用,细胞中遗传物质发生改变,而变成不受机体控制的,连续进行分裂的恶性增殖细胞。癌细胞特点是:①恶性增殖;②形状显著改变;③细胞膜上糖蛋白减少,细胞间黏着性降低。

『详解』A、细胞癌变后细胞膜表面糖蛋白减少,A错误;

B、抑癌基因是细胞中的正常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癌症病人正常细胞的染色体上有抑癌基因,B错误;

C、原癌基因负责调节细胞周期,控制细胞生长和分裂的过程,C错误;

D、癌症的发生与个人的身心状况有关,D正确。故选D。

『点睛』解答本题需明确几点:1.细胞癌变是基因突变的结果;2. 抑癌基因和原癌基因是正常基因,所有细胞中都具有;3. 原癌基因负责调节细胞周期,控制细胞生长和分裂的过程,抑癌基因的作用是阻止细胞不正常的增殖。

38. 在上海世博会上,荷兰馆展出该国的国花郁金香,鲜艳夺目,它是用名贵的郁金香品种的茎尖细胞人工培育而成的。这一培育技术反映了()

A. 细胞具有增殖的功能

B. 细胞具有分化的功能

C. 分化的细胞具有全能性

D. 生物体具有顽强的生命力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茎尖发育成了完整个体,说明了分化的细胞具有全能性,故C正确。细胞具有增殖的能力是形成子细胞,故A错误。细胞分化是形成不同形态结构和功能的细胞,故B错误。不能说明细胞具有顽强的生命力,故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细胞全能性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程度。

39.下列关于“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的操作,正确的是

A. 依次通过解离、染色、漂洗等步骤制作临时装片,然后在显微镜下进行观察

B. 制片时应使细胞分散开来,以便于观察

C. 先在低倍镜下找到根尖伸长区,再换用髙倍镜观察各个时期的细胞

D. 选取一个处于间期的细胞,持续观察它从间期到末期的全过程

『答案』B

『解析』依次通过解离、漂洗、染色、制片等步骤制作临时装片,然后在显微镜下进行观察,A错误。制片的目的是使细胞相互分散开来,以便于观察,B正确。观察有丝分裂应选择根尖分生区,所以先在低倍镜下找到根尖分生区,再换用髙倍镜观察各个时期的细胞,C 错误。本实验观察到的是死细胞,不能持续观察它从间期到末期的全过程,D错误。

『点睛』学生对于“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理解不清

40.下列现象中属于细胞凋亡的是()

A. 脑细胞因缺血而死亡

B. 烫伤引起大量皮肤细胞死亡

C. 病毒侵染使大肠杆菌裂解死亡

D. 蝌蚪发育成蛙的过程中尾部细胞的死亡

『答案』D

『解析』A、脑细胞因缺血而死亡属于细胞坏死,A错误;

B、烫伤引起大量皮肤细胞死亡属于细胞坏死,B错误;

C、噬菌体侵染使大肠杆菌裂解死亡属于细胞坏死,C错误;

D、蝌蚪发育成蛙的过程中尾部细胞的死亡是生理性死亡,属于细胞凋亡,D正确。

故选D。

41.据报道,英国里兹大学的研究团队目前正在研究“能吃铁”的微生物——磁性细菌,它主要分布于土壤、湖泊和海洋等水底污泥中。下列有关磁性细菌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该细菌细胞内有核糖体,无线粒体

B. 该细菌细胞没有生物膜系统,因而无法完成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C. 与该细菌“能吃铁”性状有关的遗传物质在染色体上

D. 该细菌细胞的“系统边界”是细胞壁

『答案』A

『解析』A、细菌属于原核生物,其细胞内有核糖体,没有线粒体,A正确;

B、磁性细菌是原核生物,其细胞中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且核糖体没有膜结构,没有生物膜系统,但可以凭借完整的单细胞完成信息交流,B错误;

C、该细菌是原核生物,细胞中没有染色体,C错误;

D、该细菌细胞的“系统边界”是细胞膜,D错误。故选A。

42.研究人员在鸽子体内发现被称为“生物指南针”的铁硫簇结合蛋白——磁受体蛋白,这一发现有望解决动物的迁徙之谜。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 磁受体蛋白的元素组成至少有4种

B. 磁受体蛋白的功能与其空间结构相适应

C. 高温处理后的磁受体蛋白不能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

D. 盐析会使磁受体蛋白的空间结构破坏

『答案』B

『解析』分析题干信息可知,磁受体蛋白是一种铁硫簇结合蛋白质,组成元素是C、H、O、N、S、Fe,蛋白质的功能与其空间结构有关,高温使蛋白质的空间结构改变而使之失去生物活性,但肽键没被破坏。盐析是指在蛋白质水溶液中加入中性盐,随着盐浓度增大而使蛋白质沉淀出来的现象,不破坏蛋白质的空间结构。

『详解』A、根据题意,磁受体蛋白的元素组成至少有C、H、O、N、S、Fe共6种,A错误;

B、蛋白质的功能与其空间结构相适应,B正确;

C、高温处理后的磁受体蛋白失去生物活性主要与空间结构的破坏有关,其肽键数不变,仍能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C错误;

D、盐析不会使磁受体蛋白的空间结构破坏,D错误。故选B。

『点睛』易错点:1.高温、强酸、强碱会使蛋白质的空间结构发生改变而失去活性,但不破坏其一级结构,即肽键数不变。2.盐析只是改变蛋白质的溶解度,不会引起蛋白质变性。

43.下列有关核膜和细胞膜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 两者蛋白质分子的种类有差异

B. 核膜上附着核糖体而细胞膜上没有

C. 核膜由于具有核孔,因而是全透的

D. 核膜有2层,细胞膜只有1层

『答案』C

『解析』核膜与细胞膜都属于生物膜,它们的组成成分相似,功能有差异,功能的复杂程度与膜上的蛋白质种类和数量有关。核膜将细胞核内物质与细胞质分开,核膜上的核孔的功能是实现核质之间频繁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

『详解』A、核膜与细胞膜的功能不同,与膜上蛋白质的种类有差异有关,A正确;

B、核膜上附着核糖体而细胞膜上没有,B正确;

C、核膜上具有核孔,是蛋白质和RNA等生物大分子进出的通道,但DNA不能进出,说明核孔具有选择性,C错误;

D、核膜有2层,细胞膜只有1层,D正确。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细胞膜及核膜的结构及功能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能力。

44.下图①②③分别表示物质运输的某种方式。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物质通过①所示过程进入细胞需要消耗ATP

B. ②所示过程需要载体蛋白不消耗ATP

C. 抗体等大分子可以通过②所示过程进入细胞

D. 通过③所示过程进入细胞需要消耗能量

『答案』A

『解析』膜泡运输包括胞吞和胞吐两种形式,穿膜运输包括主动运输和被动运输,被动运输包括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图中①表示胞吞、胞吐,②表示主动运输,③表示协助扩散。『详解』A、物质通过①胞吞进入细胞需要消耗ATP,A正确;

B、②表示主动运输,需要载体协助,需要消耗能量,B错误;

C、抗体等大分子可以通过①所示过程进入细胞,C错误;

D、③表示协助扩散,需要载体不消耗能量,D错误。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物质运输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从题中获取信息的能力,并运用所学知识对信息进行分析、推理和解释现象的能力。

45.关于细胞代谢的叙述,正确的是()

A. 马铃薯块茎的无氧呼吸产物会使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

B. 细胞有氧呼吸过程的第二阶段,无水的生成,但有水的分解

C. 一般情况下,人体内乙醇浓度越高,与乙醇分解相关酶的活性越高

D. 乳酸杆菌无氧呼吸也能产生ATP和『H』,但没有『H』的消耗过程

『答案』B

『解析』1、有氧呼吸过程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葡萄糖酵解形成丙酮酸和还原氢,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第二阶段是丙酮酸和水反应产生二氧化碳和还原氢,发生在线粒体基质中;有氧呼吸第三阶段是还原氢和氧气反应形成水,发生在线粒体内膜上。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