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上市公司的会计造假现象及审计防范

我国上市公司的会计造假现象及审计防范
我国上市公司的会计造假现象及审计防范

我国上市公司的会计造假现象及审计防范

内容提要:我国上市公司对社会经济发展的贡献是大家有目共睹的,但上市公司各种会计造假现象却层出不穷,严重破坏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误导了社会资源的配置,引发了社会尤其是公众投资者对上市公司的信任危机。本文详细分析了目前上市公司会计造假的原因和手段,并针对其原因和手段剖析了应对上市公司会计造假现象的审计防范。

关键词:上市公司;会计造假;审计防范

近日,证监会披露的信息显示,经查明,安妮股份2008年虚增营业收入6900.77万元,虚增营业成本5291.63万元,虚增利润1609.13万元。安妮股份因会计造假,被处以警告和50万元罚款的处罚,同时遭受处罚的还有时任安妮股份董事长等人。

回顾过去,我国上市公司的会计造假现象层出不穷,已经成为了当今证券市场一大热点和重点问题之一。而我国上市公司的会计造假现象不仅给投资者、债权人、企业管理者、政府监督部门等会计信息使用者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而且严重破坏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诱导经济犯罪和不正当竞争。

一、我国上市公司会计造假现象的原因

从过去到现在,这些屡见不鲜的会计造假现象,究其原因,为什么会出现?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的共同存在,驱使了造假的动机成为可能并转变为现实。

(一)上市公司的内部因素

1、上市前的利益驱使。企业上市之前为取得上市资格而粉饰业绩。在行政审批下,由于实际规模控制、“限报家数”的政策,股票发行额度成了一种稀缺资源。企业通过激烈的竞争拿到的发行额度往往与其资产规模不相匹配,只好将一部分经营性资产和经营性业务剥离,或者局部改制,将原来不具有独立面向市场的生产线、车间和业务拼凑成一个上市公司,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会计信息失真。

2、上市后的利益驱使。企业上市之后想从证券市场再融资,就必须保持一定的赢利水平来达到净资产收益率等相关要求。不少上市公司靠自身主营业务的正常经营是达不到融资条件的,为了达到配股要求,那些盈利水平较低的上市公司仍然会想尽一切可能的办法,创造条件争取实现配股愿望。一些业绩较差的上市公司同样也会在账务上玩弄花招,避免连续3年亏损被摘牌。

(二)上市公司的外部因素

1、外部监督体系不严密、不完善。我国注册会计师委托审计制度存在严重缺陷,在审计时缺乏应有的独立性。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公布与众前,注册会计师是重要的防线,而事实上注册会计师并没有筑起此防线。如果注册会计师对上市公司的会计报表能够进行独立的审计,即可对管理层的会计信息编报权力进行约束,也可督促管理层充分披露会计信息,缓解管理层与投资者之间的信息失衡问题。独立性是社会审计的灵魂,离开了独立性,社会审计鉴证功能就一文不值,并可能使上市公司的会计造假更具有欺骗性。

2、会计法律法规存在着一定的漏洞和缺陷,给造假者有机可乘。一些法规出台滞后于实践的发展,缺乏预见性,可操作性不强且执行不力,这就助长了违法者进行会计造假的气焰。我国正在建立的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给予企业较大的会计政策选择权、法定的会计政策和会计处理方法的可选择性,无疑给企业经理层提供了盈余管理的可乘之机。如计提坏账准备,计提比例范围较大,随意性强,对于相同的账龄、不同的公司可以用不同的计提比例。不少公司便根据自己的需要来计提,从而达到操纵利润的目的。

二、我国上市公司会计造假的手段

(一)虚拟资产,隐瞒负债,以虚增所有者权益

此种手段通过虚增库存存货、不良资产长期挂账等方法来达到虚拟资产的目的,通过到期费用不予确认等方式来隐藏债务,从而在表面体现出上市公司良好的财务经济状况,误导投资者的投资决定,最终导致投资者的经济利益受到严重损害。

1、虚增库存存货。对实际上并不存在的项目编造各种虚假资料,如没有原始凭证支持的记账凭证、夸大存货盘点表上存货数量、伪造装运和验收报告以及虚假的定购单,从而虚增存货的价值以粉饰会计报表。美国的法尔莫公司曾经的辉煌便是建立在资产造假——未检查出来的存货高估和虚假利润的基础上的,这些舞弊行为最终导致了拥有几百家药店的全国连锁型公司的破产,直接损害到投资者的经济利益。

2、不良资产长期挂账。不良资产滞留于企业各项资产中,一方面粉饰着财务状况,另一方面又掩盖着资产的流失。不良资产是指不能给企业带来应有的经济利益的资产。企业的不良资产包括银行长期未达账项、待处理财产损失、潜亏挂账、待摊费用和长期待摊费用、应提未提的减值准备(含三年以上应收账款、积压物资、长期无效投资、应提未提减值准备固定资产、在建工程、无形资产)构成。这些不良资产长期挂账,导致账实不符、财务状况虚假。

3、到期应付费用不予确认。如借款利息、票据利息、应付债券利息,外币负债的汇兑损失等,按制度规定在会计期末应予确认为本期费用和负债,而有些公司则不予确认和报告。其结果是少计费用,虚增了本期利润,少计负债虚增了所有者权益。

几近家喻户晓的红光实业诈骗一案中,红光实业为了达到筹资圈钱的目的,在上市申报材料中虚拟资产,隐瞒了关键生产设备彩玻炉的实际价值,其实彩玻炉已满使用年限,折旧已经提完,设备根本无法满足正常运转的需要,红光实业隐瞒此严重事实,骗取了上市资格。在上市当年,公司出现严重亏损,亏损额高达1.98亿元,每股亏损额达到了0.863元,成为当时沪深两市亏损情况最为严重的一个公司,给投资者造成了惨重的损失。

(二)虚增收入,以虚构本期利润

此种手段是通过虚假的经营活动而体现虚假的经营业绩,是较明显的造假行为。一般是在上市公司半年报或年报即将公布之前,为掩盖重大亏损或制造虚假业绩,千方百计虚构利润。例如,利用跨年度时间差异提前确认销售收入;将预收收入确认为营业收入;通过虚构交易、虚开销售发票,从而虚增销售收入,第二年以销售“退货”的方式转回;隐瞒费用,蓄意推迟营业费用的确认,虚增当年利润。会计报表上反映出销售收入与营业费用比例严重失调,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与净利润呈背离趋势,甚至出现很少或负值的现金净流量匹配巨额净利润的不合理现象。

云南绿大地上市前的盈利主要依靠绿化苗木销售。2004年至2007年上半年,一些园艺公司的大额采购,让绿大地的盈利状况逐年高速增长,层层闯关,成为A股市场上炙手可热的农业股。然而,绿大地上市后不久,这些大客户就集体出现销售退回的举动,2008年苗木销售退回2348万元,并由此追朔调减2008年2348万元营业收入和1153万元净利润;而2009年苗木销售退回金额更高达1.58亿元,这直接引致该公司当年巨亏1.51亿元。而后,证监会通过稽查后表示,2007年至2009年间,绿大地采用虚假苗木交易销售、编造虚假会计资料或通过受绿大地控制的公司将销售款转回等手段虚增收入2.5亿元,已涉嫌虚增资产、虚增收入、虚增利润等多项违法违规行为。

(三)借助关联方交易和非经常性损益进行利润操纵

1、关联方交易:关联交易就是指在关联方之间转移资源或义务的事项,而不论是否有款项收付的行为发生。关联交易在上市公司的业务活动中占有很大比重,根据近两年我国上市公司的年报,有90%以上的公司发生了关联交易。关联交易的一个重要特点是交易价格的可控性和非市场性,关联方之间可以通过不合理的转移定价调节利润,特别是上市公司与关联方发生缺乏正当商业理由的关联交易。很容易调整、控制公司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例如,通过相互投资、参股、资产出售,高估非现金资产的入账价值,虚增资本和资产;通过欠公允价格的商品交易,虚增虚减利润;通过所谓的资产重组、租赁、托管经营,名为“优化资产”,实为转移利润或亏损;通过复杂的债权债务关系和彼此之间大量的应收应付账款,隐瞒财务状况的真实性。

2、非经常性损益操纵:非经常性损益是指公司发生的与经营业务无直接联系,以及虽与经营业务相关但由于其性质、金额或发生频率,影响了真实、公允地反映公司正常盈利能力的各项收入、支出。通过投资收益、营业外收入、大额政府补贴和调整以前年度损益四种手段,上市公司可以在短期内调整账面利润,以避免业绩变脸或满足再融资、保壳等目的。青海明胶在一季报中称半年报公司净利润将达到3700万元,较去年同期的25.38万元增长145倍,因此被灌上了“预增王”的名号。可事实上,青海明胶的一季度业绩惨淡,在营业收入实现1.92亿元之下,净利润却亏损638.8万元。原来,通过调查后发现,在其业绩暴增的背后,除去年同期实现的净利润基数较小外,公司上半年3700万增利并非来自主营产品的收入,而是通过变卖子公司股权。除此之外,青海明胶此前更已多次使用非经常性损益调节业绩。自2009年亏损1742.09万元后,2010年,公司凭借4292.02万元的税收返还、减免以及922.29万元的政府补贴实现扭亏,以55.42万元的净利润侥幸逃离了被ST的厄运。

(四)利用会计法律法规的缺陷,巧钻会计法规制度的漏洞

四、我国上市公司会计造假的审计防范

(一)重视对虚拟资产、虚增收入的深入审计。

1、结合存货流转,测试生产与销售的相关性,配合结合存货监盘,了解存货是否真实发出。公司的生产经营活动是一个包括采购、生产、消耗、产出等复杂活动的集合体,这些活动通常会涉及计划、采购、生产、仓储、销售等几个部门,存货的流转几乎涉及到上述的每个部门与环节,所以检查公司的销售收入是否可信,还应结合存货流转审计程度,如了解产品生产工艺流程、查阅生产任务通知单、收发料凭证及其汇总表、产量和工时记录、成本计算资料等,以确定经营过程中的购货量与消耗量、消耗量与产出量、产出量与销售量之间是否配比。存货监盘是注册会计师为了验证被审计单位期末存货的存在性和期末实际结存数量的正确性而采取的审计程序。销售行为的发生,必然引起存货数量的变动。公司虚构销售业务,可能根本不涉及存货的流动,所以注册会计师可通过实施存货监盘程序了解公司存货的实存数与账面数是否一致。如果存货的实存数大于账面数,注册会计师应查明有无已确认销售而未发出存货的情形存在,并进一步查明是否为虚假销售。另外,对出售房屋、土地使用权、股权等行为,也应监盘产权是否已办理转移,以判断相关交易确认收入的合理性。

2、结合应收账款函证,确定销售的真实性,关注日后退货、收款的相关记录。注册会计师进行应收账款函证时,既可以对其余额进行函证,也可以对其发生额及销售条件等进行函证,前者可以证实应收账款余额的真实性,后者可以发现销售行为是否真实。注册会计师对收入的合理性进行审计时,可以结合应收账款函证以确定销售收入的真实性。执行该程序时,应能控制函证的整个过程,并对未回函、询证函被退回、回函确认数与公司账面记录不一致等情况予以特别关注,必要时可考虑予以延伸审计,了解相关客户的经营范围、规模和方式以及报告期购货情况等,以确认应收账款发生的真实性并进而推断销售收入的合理性。有的公司为了提高报告年度的经营业绩,在年末集中实现“销售”,但这些销售只是“纸面富贵”,并未真正实现,往往在期后表现为销货退回。注册会计师审计时,应关注资产负债表日后有无大额或连续的退货,并查明这些退货是否为年末集中“销售”部分。另外,可以通过检查资产负债表日后相关银行进账单等收款凭证以及应收账款收回记录,进一步证实报告期收入确认的合理性。

(二)重视关联交易的的审计

关联交易较为复杂,许多关联方不易发现,关联交易性质较难确定,给审计工作带来一定的难度,增加了审计风险。

1、全面掌握关联方、关联交易的有关资料。请被审计单位提供全部关联企业的名称、地址、业务范围、隶属关系、相互交易事项等情况,通过询问、查阅会议记录、重大投资事项、以前年度工作底稿、职工名册等方式验证其是否真实。每个审计人员都取得一份资料,以便在审计过程中随时对照核实。

2、注意企业的关联方及关联交易是否在会计报表附注或其他报告中作出真实披露。特别是存在关联交易的情况下,交易的金额或相应比例、本结算项目的金额或相应比例、定价政策等方面有无充分、恰当的披露,若有隐瞒和误导,则存在关联交易隐含较大问题的可能。

3、对关联方及关联交易进行认真审查和分析。看企业组成是否复杂,确认关联交易范围,仔细审查投资及收益事项、往来款项、结算价格、利率及付款条件特殊的交易,特别是年终时复杂、异常且金额较大的交易,核实会计处理是否正确,查清关联交易总量,分析掌握关联交易对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影响。对审计风险较大的事项要采取详细审计程序以规避风险。

4、评价关联交易的公平性,主要是评判关联交易是否市场化。只有在市场化条件下的交易行为才能真正避免关联方之间的特殊关系带来的影响,避免经济利益的不合理转移。

(三)完善会计法律法规体系

会计行为的严肃性靠会计法规来保证。国家要根据新的经济情况及时地调整会计制度,不断建立和完善以新的《会计法》、《企业会计准则》和《企业会计制度》为核心的配套法律法规体系,及时调整和解决新旧法规之间的矛盾和不协调之处,避免执法时出现漏洞。同时,要进一步完善会计信息质量检查公告制度,使会计信息质量检查工作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

(四)积极发挥会计师事务所的中介作用,加强注册会计师的实际执业水平

建立健全社会中介监管制度,重视注册会计师的职业道德建设,大力提高注册会计师职业水平,以适应日渐复杂的上市公司审计业务,降低执业风险。注册会计师不仅要学习书本上的理论知识,还要善于在实践和各种各样的案例中具体问题具体对待,学习被审计对象所经营范围的相关业务性很强的知识,这样才能做到全面审计、深入审计、细化审计,从而提高审计效率,保证审计效果。强化《注册会计师法》的全面贯彻执行,整顿会计师事务所的职业能力,使独立审计行业真正具有独立性的权威性,发挥其应有的社会监督作用,同时应通过严格的程序限制上市公司更换会计师事业所,在特定的情况下,指定会计师事务所。

参考文献:

【1】李凤美.略论上市公司会计政策变更的滥用【J】.财会文摘卡,2004,(5)

【2】曹凤歧.中国上市公司管理【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3】刘全香.上市公司会计造假的根源分析与审计对策【J】.审计广角,2001,(3):39~40 【4】罗燕.浅析非经常性损益操纵利润的危害【J】证券市场,2006,(11):92~93 【5】刘妹威.上市公司虚假会计报表识别技术【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

会计与审计的关系

会计与审计的关系 一、会计和审计的基本概念: 会计是现代科学管理的中心环节,是经济管理的基础工具,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是运用专门方法,对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完整、连续、系统的计算、记录和分析,并加以考核、控制和指导的一种管理活动,其作用是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加强经济管理和提高经济效益。 审计是由独立的专职机构或专职人员依据国家有关法律、规章制度,对被审计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及其有关的经济活动的真实、合法和效益性进行检查、评价、公证的一种经济监督活动,借以维护财经纪律,改进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保障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 可见,会计与审计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但从二者的发展和演变过程看,二者既有密切的联系,又有明显的区别。 二、会计与审计的联系 1.会计与审计的客观基础 会计与审计都是根据同一企业已实现了的经济活动履行各自的职能,依据国家方针、政策、财经制度和会计原理,通过会计凭证、账薄和报表等来掌握单位财务收支及经济活动情况,反映和监督同一会计主体经济活动。会计人员应依据国家有关的财务会计制度、会计原理进行账务处理和财务管理活动;而审计人员则在对被审计事项进行审核检查后,以国家方针、政策、财经制度和会计原理为依据,对被审计事项的真实性、合法性进行评价。

2.会计与审计的工作目标存在关联性 会计与审计的工作目标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关联性,均以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规章制度为依据,以会计信息为工作对象,通过对各种违反财经法规的行为加以揭露,向利益相关者提供真实、可靠的财务会计信息,维护利益各方的合法权益。其中会计通过分析事项和交易、计量和记录交易事项、分类和汇总已记录的资料、根据公认会计原则编制会计报表,生成可靠的会计信息;审计通过取得和评价有关财务报表的证据、确定财务报表是否按照公认会计原则进行了公允表述、根据审计结果编制审计报告,从而对会计提供的会计信息进行再次验证,保证会计信息的可靠性。 3.会计与审计的业务存在依赖性 会计与审计是相互依存的关系,二者的工作对象都是会计资料,其业务的顺利开展都要利用对方的某些资料。会计活动是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按相关规定进行账务处理、核算单位的经济往来,通过生成会计资料对单位经济活动进行全面、系统的量化纪录;审计就是看会计在做账、核算过程中运用的方法是否正确,是否有违法行为出现,即对会计资料及其所反映的财政、财务收支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进行审查和评价。因此,审计必须以会计资料为前提和基础才能展开工作。 4.会计与审计都借助会计方法 会计需要灵活运用存货计价、固定资产折旧、产品成本计算、坏账准备计提、利润结算等基本会计方法完成会计工作;而审计同样需

学年论文-会计舞弊的原因及防范

商学院会计学专业学年论文 会计舞弊的原因及防范本科K1010班欧睿 摘要: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和市场经济的稳定发展,为了适应建设社会主义市场,加强社会主义的法制化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的需要,以及近年来会计舞弊行为的频频发生,会计从业人员对会计舞弊的认识成为了另一个应当重视并熟知的方面,如何预防和检查惩治舞弊也越来越具有其特殊意义。本文主要分析了会计舞弊的涵义、表现形式及其产生的原因和舞弊的基本手段,并简要的说明了如何防范会计舞弊行为的基本措施。 关键词:会计舞弊;原因;舞弊手段;防范措施 Abstract:With the deepening of reform and opening up and the market economy and stable development, in order to adapt to the socialist market, strengthen the building of the socialist legal system and the need for honest government, as well as the frequent occurrence in recent years, accounting fraud, accounting practitioners of accountingawareness of fraud has become another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well-known how to prevent and punish fraud check is also growing with its special meaning.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meaning of the accounting fraud, manifestations and the causes and the basic means of fraud, and a brief description of how to prevent accounting fraud. Key Words: Accounting fraud; reason; Corrupt means; precautions 引言 近年来,国内外会计舞弊及审计失败案件频频出现,使得企业会计舞弊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舞弊是指组织内、外人员采用欺骗等违法违规手段,损害或谋取组织经济利益,同时可能为个人带来不正当利益的行为。舞弊是人为达到不良目的,经过事先预谋,精心策划,运用非法手段作弊的一种故意行为。 一、会计信息舞弊的表现 第 1 页共 1 页 商学院会计学专业学年论文 根据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会计信息的特征主要有客观性、相关性、可比性、一致性、及时性、明晰性。最为关键的莫过于客观性,就是要求会计信息真实、可靠、确凿可以验证。但是,会计信息失真现象却严重背离了客观性特征,主要表现在: (一)虚构业务。例如,有的企业为套取现金而虚构出差业务,以差旅费的名义从银行多提现金;出纳人员为侵吞现金而虚构支出等。 (二)隐匿或篡改原始凭证。例如,有的企业会计人员为了多报出差费用,篡改住宿费等原始单据,或者在其他有关系的旅店开住宿发票,多报费用侵吞公款;有的企业为隐瞒收入而隐匿销货发票或开具“大头小尾”的发票等。

浅析我国上市公司会计造假现象及审计防范

浅析我国上市公司会计造假现象及审计防 范 一、会计造假的涵义及其构成 (一)会计造假概述 国内相关学者对会计信息失真问题主要采用了不同的分类方式。吴联生(2003)将会计信息失真问题分为规则性失真、行为性失真以及违规性失真。李爽(2002)将会计信息失真问题分为无意失真和故意失真两种。有的学者还将会计信息失真问题分为技术性失真、时效性失真以及制度性失真等等。通过综合性的分析可以将会计信息失真问题具体分被动性失真和主动性失真。具体可以通过以下内容进行解释: (1)被动性失真。被动性失真在一定程度上与行为人的主观意志没有直接的关系,由于会计制度存在一定的缺陷,使得会计信息在获取的过程中容易被误解,进而造成了会计信息失真的问题发生。 (2)主动性失真。利益相关者为了实现利益的最大化,不惜采取欺骗的手段进行财务造假,本文主要提到的会计造假就属于会计失真的一种,称为主动性失真。当利益相关者为了获取不正当的利益时,将会通过会计信息所生成的报告中进行造假和伪造信息的真实性,进而造成了会计信息失真的情况发生。会计造假主要的特征如下:所谓会计造假,就是通过伪造会计信息进而隐瞒不正当获取利益的行为,会计造假是主观性的行为,会计造假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虚假信息,进而会给利益相关者带来一定得损失。

(二)会计造假的主体 会计人员是会计造假的主体,也是主要的操作者之一,由于会计人员掌握足够的会计资料,所以会计人员可以轻而易举的就完成会计信息的生成,进而影响了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在一定的情况下,会计人员由于领导施加的压力和工薪的诱惑,使得会计人员因此而对会计信息进行造假。但是,会计造假行为的主体并不仅仅是指会计人员新型做假账的行为,包括了参与到会计造假行为的所有人员。根据职位和部门的不同,对于会计造假主体可以是高层管理人员、会计人员、董事长以及监管机构等。 (三)会计造假的表现 (1)资产不实。通常情况下,企业通过高估企业资产进行提升股票的价格,包装企业的整体形象。资产高估的主要行为手段包括:第一,将当期确认的费用进行资本化管理,进而计入相应的资产类科目中。第二,对于低估的资产,应该计入到减值准备或者摊销中,在进行计提和摊销折旧,将具体的资产减值进行及时的处理。第三,虚构企业资产项目,例如虚增应收账款项目等。 (2)负债不实。第一,虚增负债,当企业不按照规定进行确认负债时,将债务重组关系进行进一步的虚假处理,进而使企业高估负债的情况,主要的目的在于减轻纳税义务等。第二,虚减负债,例如,企业随意更改经济业务、资产和负债科目对冲等。虚减负债在一定成为上就是企业为了达到上市公司的具体要求而做出的行为。 (3)利润不实。第一,虚增利润,例如,提前确认收入和制造虚假收

万福生科财务造假案案例分析精选课件

万福生科财务造假案案例分析精选课件

————————————————————————————————作者:————————————————————————————————日期:

青岛滨海学院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文科类) 题目:万福生科财务造假案案例分析 英文题目:Research on Wan Fu Biotechnology financial fraud 学院: 专业: 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2016年10 月25 日 一、课题来源、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理论意义或实践意义) 研究目的:运用财务相关的会计专业知识主要对财务造假的现象进行分析,通过对万福生科财务造假案例进行解剖,分析其造假原因和造假的手段,从而对财务造假提出相关的防范措施,让中国的经济能够健康稳定的可持续发展。 理论意义:我国上市公司财务违规现象频繁发生,且违规形式和万花不断推出出新,日益猖狂的上市财务造假已经超越了会计范畴,也说明我国会计法规、财务管理制度存在一定的漏洞,因此分析该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 实践意义:财务造假这一现象完全破坏了市场经济的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严重误导了相关监管部门的监管措施,破坏了投资者的相关利益,我国现在的财务造假手段不仅越来越隐蔽,而且都没有有效的解决方法,一系列的上市公司财务造假问题陆续被证监会查处并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就目前的各个财务造假案例看来,造假的手段层出不穷、违约金额之大、涉及范围之广、涉及时间之长,这种现象真的是愈演愈烈。本课题主要研究财务造假及防范措施,这一问题对于企业的发展是最重要的,研究成果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这对于发现防止上市公司财务舞弊有着直接的实践意义。 二、与本课题相关的国内外研究现状(文献综述),预计可能创新的方面 1、国外研究现状 Elliott和Jacobson (1986)对财务报告舞弊定义为:公司的管理层通过对财务报告的粉饰包装,以此欺骗投资决策者以获取融资,并导致投资者和债权人的利益受到侵害的行为。Schilit (1993)认为公司除了主观意识操纵粉饰财务报告,并对外披露欺骗和误导财务报告使用者,选择性的漏报一些重要的财务信息同样是一种财务报告舞弊的行为。综上所述,财务报告舞弊是公司为了获取更多的利益而进行故意编报虚假的财务报告的一种管理行为上的舞弊,并将虚假的财务报告的信息传递给报表使用者。 Beasley在1996年进行了实证经营研究,根据FAMA和Jensen 1983年得出的董事会是监管最高管理层最高级的内部控制机制这以结论,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对7_5个舞弊样本公司和7_5个非舞弊样本公司进行分析,结果表面独立懂事比例与财务报告舞弊关系显著,自Beasley的实证研究后,国内外学者均以公司内部治理为焦点进行研究,若要有效的防止公司财务报告舞弊,建立有效而强大的内部控制体系是重要的方法之一。Joseph C.Ugrin ( 2008)研

我国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主要类型

我国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主要类型 一:粉饰经营业绩: 粉饰经营业绩主要包括以下几项:利润最大化、利润最小化、 利润均衡化、利润清洗(亦称巨额冲销)。 利润最大化,这种类型的会计报表粉饰在上市前一年和上市当年尤其明显。最典型的做法是:提前确认收入、推迟结转成本、亏损挂账、资产重组、关联交易。 利润最小化,当企业达不到经营目标或上市公司可能出现连续三年亏损,面临被摘牌时,采用这种类型的会计报表粉饰就不足为奇了。典型做法是:推迟确认收入、提前结转成本,转移价格。 利润均衡化,企业为了塑造绩优股的形象或获得较高的信用等级评定,往往采用这种类型的会计报表粉饰。典型做法是:利用其他应收款、应付款款、待摊费用、递延资产、预提费用等科目调节利润,精心策划利润稳步增长的趋势。 利润清洗(也称巨额冲销),当企业更换法定代表人,新任法定代表人为了明确或推卸责任,往往采用这种类型的会计报表粉饰。典型做法是:将坏账、存货积压、长期投资损失、闲置固定资产、待处理流动资产和待处理固定资产等所谓虚拟资产一次性处理为损失。 二:粉饰财务状况: 主要包括以下几项:高估资产、低估负债。 高估资产,当对外投资和进行股份制改组,企业往往倾向于高 估资产,以便获得较大比例的股权。典型做法是:编造理由进行资

产评估、虚构业务交易和利润。 低估负债,企业贷款或发行债权时,为了证明其财务风险较低,通常有低估负债的欲望。典型做法是:账外账或将负债隐匿在关联企业。 基于业绩考核、获取信贷资金、发行股票和政治目的,会计报表粉饰一般以利润最大化、利润均衡化的形式出现;基于纳税和推卸责任等目的,会计报表粉饰一般以利润最小化和利润清洗的形式出现。就上市公司而言,危害性最大的会计报表粉饰是利润最大化,即所谓的虚盈实亏、隐瞒负债。 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利用资产重组调节利润 资产重组是企业为了优化资本结构,调整产业结构,完成战略转移等目的而实施的资产置换和股权置换。然而,资产重组现已被广为滥用,以至提起资产重组,人们立即联想到做假账。近年来,在一些企业中,特别是在上市公司中,资产重组确实被广泛用于粉饰会计报表。不难发现,许多上市公司扭亏为盈的秘诀在于资产重组。典型做法是:(1)借助关联交易,由非上市企业以优质资产置换上市公司的劣质资产;(2)由非上市企业将盈利能力较高的下属企业廉价出售给上市公司;(3)由上市公司将一些闲置资产高价出售给非上市企业 资产重组往往具有使上市公司一夜扭亏为盈的神奇功效,其“秘方”一:是利用时间差,如在会计年度即将结束前进行重大的

会计与审计实习报告范文

会计与审计实习报告范文 1、实习目的: 主要是弥补审计理论课堂教学“纸上谈兵”的不足。通过实训,使得学生可以将审计基础知识、,审计基本理论和审计实务有机结合起来,并在“实战”演练中增强对审计的感性认识,加深对审计过程的了解,熟悉审计基本理论和技能的运用,为将来从事审计、会计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2、实习内容: 以企业的年度会计报表为实训资料,采用风险导向审计模式进行系统操作实验,包括接受被审计单位的委托,签订业务约定书,编制审计总体策略和具体审计计划,运用检查记录或文件、检查有形资产、观察、询问,函证、重新计算、重新执行、分析程序等主要审计程序,收集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编制审计工作底稿。最后对审计证据进行整理、分析、鉴别、汇总,形成恰当的审计意见,并出具审计报告。 3、实习总结: 两个星期紧张的审计实训,时间就这样在忙碌中匆匆过去了,留给我的都是丰富的经验和深深的体会。 我们实训的目的是注重“教学”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增强对审计知识进一步的理解,培养学生对审计知识的灵活运用以便于在以后的就业不至于“手慌脚乱”!

在这次实训中,我深刻地体会到“什么是团队合作精神”,因为对一个企业进行审计是一件十分繁重的工作,一个小组必须要有一个有序的分工,然后再综合大家的工作成果,最后才能做出最后的结果。 我们的实训总共分为7大模块,分为: 1、计划阶段审计实务操作; 2、销售与收款循环的审计; 3、采购与付款循环的审计; 4、生产与服务循环的审计; 5、筹资与投资循环的审计; 6、货币资金的审计; 7、审计报考。 由于我们小组的人数较多,为了工作更有效率,所以我们采用了抽签的方法进行了分组和分配工作,针对前面6个模块,平均2个小组成员负责一个阶段,第7个阶段就根据各组的工作底稿等资料进行整理并出具审计报告。 我和另外一位小组成员主要负责第一阶段即“计划阶段审计实务操作”。我们“简单”而似乎又“繁琐”的实训步骤如下: 1、开展初步业务活动,与委托单位签订业务约定书; 2、通过资料,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识别评估其重大错报风险;

会计造假的原因及其对策

会计造假的原因及其对策 发表时间:2012-08-20T08:25:06.293Z 来源:《赤子》2012年第6期作者:谢连霞 [导读] 也就是说,所有者拥有的资产不是自己管理运作,而是委托他人完成管理运作任务。 谢连霞(红光农场计财科,黑龙江海伦 152300) 摘要:会计信息失真,已经成为普遍关注的重大社会问题,究其原因,一是我国理论界对会计造假的原因分析缺乏深度,满足于理论上推理;二是提出的对策缺乏系统性、可行性,特别是对会计管理体制没有提出大刀阔斧的改正。本文从产生会计造假的根本原因、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三个方面进行了理性的、深入的分析,并对我国会计造假的成因、治假的对策作以下粗浅的探索。 关键词:会计造价;原因;对策 会计造假对我国并不十分完善的证券市场机制产生了巨大的震动,为什么要造假等一系列问题引发了人们的思考。 1 会计造假的原因 1.1 根本原因——两权分离。 会计造假的原因众说纷纭,大多以独特的视角从不同的侧面进行了探究。如果透过表象来思考这一问题,人们不难发现,“两权分离”才是会计造假产生的根本原因。 “两权分离”是指资本所有权(表现为投资者拥有的投入资产权)和资本运作权(表现为管理者经营、运作投资者投入资产权)的分离。也就是说,所有者拥有的资产不是自己管理运作,而是委托他人完成管理运作任务。 两权分离是经济发展的产物,更是社会进步的必然。在两权分离的过程中,资本所有权与资本运作权应该是一个统一体,无论是资本的所有者还是资本的运作者,都是为了一个目标,即实现最大化的盈余。但是,在实现这个最大化盈余的过程中,必定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如对盈余的分配比例问题,资本所有者总是希望凭借对财产的最终拥有权分享全部盈余,而资本运作者却希望保留一定比例盈余扩大生产经营,甚至还要考虑自身的回报(表现为薪水、福利等)。这样必然会出现资本所有者与资本运作者的矛盾,矛盾的最终结果是:资本运作者虚列成本,虚计收入,虚报盈余,会计造假也就在不知不觉中产生了。 1.2 会计造假的直接原因——利益驱动。 (1)政治利益。仔细地分析一下会计造假的公司不难看出,不管是上市公司还是非上市公司,它们大多是一些在全国或地方比较有些名气的大公司。大企业,甚至是地方的支柱产业,在历史上曾经有过辉煌的业绩,企业的领导人也都是一些头面人物,有着较深的政治背景。但是,市场在变化,竞争格局在变化,这些企业没有跟上变化了的形势,管理模式依旧,产品式样如故,从而使过去的优势逐渐消失。为了保住昔日殊荣,维护企业领导形象,甚至有个别企业领导为了捞取政治资本,不惜一切代价,账上添彩,表中生花,虚报产值,虚报收入,虚报利润。更有甚者,有些地方政府或主管部门为维护地方或部门形象,有意识地引导企业会计造假,行政干预银行贷款给企业,以解决企业虚报利润应上交税收的资金。 (2)经济利益。经济利益驱动会计造假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为了筹措资金。《公司法》对股份有限公司上市有着严格的规定,比如上市前三年应连续盈利等。为此,有些并不具备上市条件的公司为了能上市,大肆包装财务数据,甚至聘请一些会计“高手”来玩弄数字游戏,以实现“最近三年内净资产平均收益率在10%以上,计算期内任何一年都必须高于6%”的配股资格线。有些上市公司竞争意识不强,经营不景气,面对“最近三年连续亏损”应暂停上市的政策,不是依靠强化管理、增强竞争能力解决危机,而是在单、证、账、表上做文章,以此来保住其上市的“牌位”。二是为了偷逃税款。据财政部公布的数字显示,1998年有八成以上企业的会计信息失真,1999年有九成以上企业的会计要素失实,剔除客观失真因素,占有较大比重的是为了偷逃税款。 1.3 会计造假的间接原因——监督不力。 我国的审计监督体系应该说已经相当完善,但是与飞速发展的经济仍有许多不适应,这种不适应将从某种意义上削弱审计应有的功能,使审计的监督处于疲于奔命、力不从心的状态。 (1)监督力量不足。我国审计监督体系的国家(政府)审计、内部审计和民间(社会)审计的力量远远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尤其是近年来企业数量急剧增加,而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却基本保持不变,造成现有的审计力量无法应对迅速增长的审计业务量。国家审计由于人员编制的限制等原因,迫使其不得不把“对国务院各部门和地方各级政府的财政收支、对国家的财政金融机构和企业事业组织的财务收支进行审计监督”职责转向主要审计政府宏观管理部门和国家重点建设资金,因而国家审计对企业的监督慢慢开始弱化。民间审计虽然有了长足的发展,注册会计师已经成为审计监督的主力军,但其承担的审计任务愈来愈重,可以说已不堪重负。 (2)监督力度不够。国家审计的重点已经位移,企业的审计监督只能依靠内部审计和民间审计来进行。但内部审计无论在隶属关系上还是在利益关系上,都始终未能解决其真正的独立性问题,因而这种审计监督无法从根本上遏制会计造假现象,不仅如此,有些内部审计机构反而对会计造假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为企业会计造假出谋划策,成了会计造假的帮凶。 监督不力,在客观上助长了会计造假行为的猖孤,致使会计信息失真、会计造假处于恶性循环的状态。 2 防范会计造假的措施 加大会计造假的风险,使之与造假收益对称,是杜绝会计造假行为的良策。而我国目前会计造假标准差系数虽比改革开放初期有所上升,但仍小于1,为此,笔者认为应采取以下对策: 2.1 改革现行会计管理体制,建立国家审计管理会计制度。根据《会计法》,国家财政部门主管中央和地方会计工作,但限于人力,各级财政部门很难控制好本地区的会计信息质量。为此,必须改革现行的会计管理体制,在各级国家审计机关建立会计检察处(科),其职责:一是检查、评估会计信息质量;二是对违反会计法规,编造虚假会计信息的责任单位和责任人依法进行处罚,情节严重者由会计检察部门代表国家作为公诉人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公诉。否则以渎职罪论处。 2.2 明确会计责任,单位负责人不得以任何借口推卸责任,分散风险。《会计法》规定,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的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并不是单位负责人自己直接从事会计工作,而必须是通过有关制度委托、授权、督促会计机构、会计人员按章办事。单位负责人不得以任何借口推卸责任,即使确实没有授意、指使、强迫会计人员造假,也应承担用人不当、管理不严之责,接受有关部门处理。 2.3 理论界与实务界紧密配合,建立会计信息量化考核指标体系。会计信息质量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内容多,范围广,定性上

上市公司财务造假案例分析

上市公司财务造假案例分析 “应收账款”与“其他应收款”. 每一家现代工业企业都会有大量的“应收账款”和“其他应收款”,应收账款主要是指货款,而其他应收款是指其他往来款项,这是做假账最 方便快捷的途径. 为了抬高当年利润,上市公司可以与关联企业或关系企业进行赊 账交易(所谓关联企业是指与上市公司有股权关系的企业,如母公司、子公司等;关系企业是指虽然没有股权关系,但关系非常亲密的企业). 顾名思义,既然是赊账交易,就绝不会产生现金流,它只会影响资产 负债表和损益表,决不会体现在现金流量表上.因此,当我们看到上市 公司的资产负债表上出现大量“应收账款”,损益表上出现巨额利润增加,但现金流量表却没有出现大量现金净流入时,就应该开始警觉:这 家公司是不是在利用赊账交易操纵利润? 赊账交易的生命周期不会很长,一般工业企业回收货款的周期都 在一年以下,时间太长的账款会被列入坏账行列,影响公司利润,因此 上市公司一般都会在下一个年度把赊账交易解决掉. 解决的方法很简单――让关联企业或关系企业把货物退回来,填 写一个退货单据,这笔交易就相当于没有发生,上一年度的资产负债表 和损益表都要重新修正,但是这对于投资者来说已经太晚了. 打个比方说,某家汽车公司声称自己在某年度卖出了1万台汽车, 赚取了1000万美圆利润(当然,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会注明是赊账 销售),这使得它的股价一路攀升;到了第二年年底,这家汽车公司突 然又声称上一年度销售的1万辆汽车都被退货了,此前宣布的1000万美圆利润都要取消,股价肯定会一落千丈,缺乏警惕的投资者必然损失 惨重.

在西方,投资者的经验都比较丰富,这种小把戏骗不过市场;但是在中国,不但普通投资者缺乏经验,机构投资者、分析机构和证券媒体都缺乏相应的水平,类似的假账陷阱还真的骗过了不少人. 更严重的违规操作则是虚构应收账款,伪造根本不存在的销售记录,这已经超出了普通的“操纵利润”范畴,是彻头彻尾的造假.当年的“银广夏”和“郑百文”就曾经因为虚构应收账款被处以重罚.在“达尔曼”重大假账事件中,“虚构应收账款”同样扮演了一个重要的角色. 应收账款主要是指货款,而其他应收款是指其他往来款项,可以是委托理财,可以是某种短期借款,也可以是使用某种无形资产的款项等等.让我们站在做假账的企业的角度来看问题,“其他应收款”的操纵难度显然比“应收账款”要低,因为“应收账款”毕竟是货款,需要实物,实物销售单据被发现造假的可能性比较大. 而其他应收款,在造假方面比较容易,而且估价的随意性比较大,不容易露出马脚.有了银广夏和郑百文虚构销售记录被发现的前车之鉴,后来的造假者倾向于更安全的造假手段;“其他应收款”则来无影去 无踪,除非派出专业人士进行详细调查,很难抓到确实证据.对于服务 业企业来讲,由于销售的不是产品,当然不可能有“应收账款”,如果要做假账,只能在“其他应收款”上做手脚.在中国股市,“其他应收款”居高不下的公司很多,真的被查明做假账的却少之又少. 换一个角度思考,许多公司的高额“其他应收款”不完全是虚构利 润的结果,而是大股东占用公司资金的结果.早在2001年,中国上市公司就进行了大规模清理欠款的努力,大部分欠款都是大股东挪用资金的结果,而且大部分以“其他应收款”的名义进入会计账目. 虽然大股东挪用上市公司资金早已被视为中国股市的顽症,并被 监管部门三令五申进行清查,但至今仍没有根治的迹象.在目前中国的公司治理模式下,大股东想企业资金简直是易如反掌;这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做假账,但肯定是一种违规行为. 14、与“应收账款”相连的“坏账准备金”.

上市公司财务造假分析

上市公司财务造假分析 摘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上市公司逐渐增多,其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现象越来越严重,财务造假的形式也呈现出多样性和隐蔽性。财务造假会导致会计信息的失真,引起会计诚信危机,给国家和广大的投资者带来巨大的危害和损失,一方面对相关部门也发起了挑战。自2002年底世界上最大的能源交易商安然公司轰然倒塌后,一直称为世界上最为发达最为成熟的美国资本市场沉陷于上市公司作假丑闻的漩涡之中。美国财务造假好像一颗定时炸弹,引爆了广大投资者心理的不满,由此也引起了全球各界的重视和关注。本文选取国内12家上市公司为例,通过案例分析了解到上市公司财务造假主要通过虚增利润、关联交易和资产重组等手段,其造假原因主要分为内部和外部两个方面,进一步针对常用手段以及原因提出规避和治理建议。 关键词:上市公司;财务造假;治理建议

The listed company financial fraud analyse Abstract:Along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market economy ,the listed company the listed company ,the listed company financial fraud phenomenon more and more serious ,The form of financial fraud also presents diversity and concealment.the financial fraud will lead to distortion of accounting information ,accounting credit crisis ,great harm to the state and the vast majority of investors and losses ,on the one hand,also launched a challenge to relvevant departments ,since the end of 2002 the words largest energy trader eworn collapsed.has been called the worlds most advanced the most mature of us capital markets the mealstrom of subsidance in the listed companys fraud scandal .Americas financial fraud like a time bomb,detonateded the investor psychology,which has caused global attention and concern from all walks of life.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present situation and reason of financial fraud of listed company ,on the basis of further analyze the common ways of financial fraud of listed companies to adopt ,finally some suggestions are put forward. key words:the listed company; financial fraud; management advice

会计造假的现状

会计造假的现状 会计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产物,会计存在的目的是为真实记录经济活动,客观反映经济活动成果,财务报告是反映企业或单位运营成果和会计工作质量集中体现,但是,出于各种利益的考虑,会计记录和结果被篡改,被利益方所利用,欺骗公众、监管者和其他相关利益方,一旦谎言被揭露,就形成财务丑闻。但是越来越多的财务丑闻,也激发了社会各界对财务信息质量的高度关注和重视,其实这就是财务造假问题。对于造假问题,从会计这个职业诞生之日起,就一直伴随左右,对投资者的伤害也是惨痛的。 从国际上看,美国世界通信公司、安然公司、国际商业信贷银行、环球电讯、凯马特,英国的巴林银行、意大利帕拉玛特公司等赫赫有名的国际大公司均因为财务造假败露,而轰然倒下,其中,安然公司的投资者所受损失高达790亿美元,世通公司投资者所受损失高达1140 亿美元,帕拉玛特 案给意大利造成的损失可能高达国民生产总值的1%。纳斯达克公司前主席麦道夫利用虚构事实,粉饰财务数据,骗取大量投资者约500亿美元,事情败露后,造成投资者巨大损失,如西班牙桑坦德银行损失约23.3 亿欧元、汇丰银行损失约15 亿美元、瑞士银行业损失约42 亿美元、法国巴黎银行损失约4.7亿美元、日本野村证券损失约3.06亿美元、加拿大皇家银行损失约6.01亿美元等等。从国内看,银广夏、蓝田股份、郑百文、琼民源、亿安科技、秦丰农业、科龙电器等大量上市公众公司也是因为财务造假,让大量投资者血本无归。2002 年银广夏连续16 个跌停、蓝田股份股价从22.95 元(复权后)跌到3.02 元,琼民源在一年时间里,股价由最低1.55元(复权后),直冲至26.4 元,最大涨幅达到1528%,停牌前股价为23.49 元,套牢大量投资者。 会计职业道德是会计人员在会计职业活动中应当遵循的、体现会计职业特征的、调整会计职业关系和职业行为的准则。会计职业道德是会计法律规范的基础和重要补充,它在制度无法弥补缺陷时起到修正作用,是会计法治的人文基础。诚信是市场经济的基石,也是会计执业机构和会计人员安身立命之本,一旦缺失,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可靠性、公允性将无从谈起,这会给社会带来灾难性后果,因此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已迫在眉睫。曾有人这样评论:“会计人,因长于计算,所以精深;因职业禀赋,所以正直;因事务繁杂,所以勤勉;因责任重大,所以端于高贵的灵魂”。 一、会计职业道德现状分析 当前,会计信息严重失真的现象,已经不是个别或者说是少数问题,而是成为影响会计 工作健康开展的普遍反映。据2006年《经 济日报》报道:“中国财政部会计信息质量抽查证实中国80%以上企业信息存在不同程

谈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成因与治理对策

谈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成因与治理对策 近年来,上市公司和会计师事务所频曝造假丑闻。上市公司和会计师事务所的造假已经是一个比较普遍的现象,这不仅严重危害了我国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而且也造成了会计行业的公信力下降,甚至还干扰着正常的经济生活和社会生活。本文着重对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成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治理对策。 一、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成因 (一)缺乏真正的审计需求者,给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留下了空间。 目前我国上市公司中,数量占5%的大股东控制了70-85%的股权,这些股权多数是不能流通的国有股和法人股,并且国有股东还存在缺位的情况,所以不少大股东对会计信息是否真实并不十分关心。而对于数量占95%,却只拥有15-30%股权的中小投资者来说,不少人觉得股票收益是最重要的,只要有炒作机会,能给他们带来收益就行,对虚假的会计信息他们也往往采取姑息的态度。而若连上市公司的股东都不关心会计信息的真实情况,那么审计在很大程度上将只是应付政府有关部门的检查,即缺乏真正的审计需求者,这为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留下了很大的空间。 (二)公司治理结构的不合理,是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根本原因。 在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不合理是众所周知的问题,来自于发起人或控股股东的经营者事实上集公司决策权、管理权、监督权于一身,一些股东大会形同虚设(大股东一言堂),经营者由被审计人变成了审计委托人,并决定审计人的聘用、续聘、收费等事项。受托审计变成由管理层(或董事会)聘请注册会计师来审计和监督自己的行为,即内部人控制问题。在一些上市公司中,监事会作为专门约束董事会的机构,其监督作用也微乎其微,有的监事会没有检查过公司的财务,许多监事会没有明示过 董事会的违规行为。根本原因也是由于大股东利用自己的控股地位完全文配了监事会,监事会的人选和报酬均由公司的管理层来决定造成的。 (三)信息不对称及缺乏有效的业绩评价制度为造假提供了条件。 在一般情况下,公司的经营者比股东及监管部门掌握更多与公司经营相关的信息,信息的不对称为经营者进行财务造假创造了客观条件。在涉及财务造假的上市公司中、相当多的经营者采用虚增资产、虚构经济业务或利用关联方关系、资产重组、非货币性交易等手段任意调节会计数据,人为操纵利润。从对上市公司的业绩评价指标来看,衡量上市公司经营各项财务业绩的指标主要有利润(或亏损)的完成情况、每股收益、每股净资产、净资产收益率等,并根据净资产收益率指标来确定公司是否具备

会计与审计专业自我介绍(完整版)

会计与审计专业自我介绍 会计与审计专业自我介绍 尊敬的贵单位领导: 您好! 首先感谢您能在百忙之中来聆听一位求职者的心声。当您亲手开启这份自荐信时,这将是对我过去的检阅;当您合上这份自荐信的时候,也许将决定我人生新的起点。鼓起勇气叩向贵单位的大门,我深信门内必定是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世界。她包含的不仅是机遇,而更多的将是挑战,任何一位有志青年都很难抵挡这样的吸引,而这正是我期待已久的归宿。 机遇总是垂青有备之士,充满自信的我正是有备而来。 我是成都xx职业学院会计与审计专业的一名好范文,将于201X 年7月毕业。我渴望加入贵单位,希望能为贵单位的明天添砖加瓦,更愿为贵单位贡献自己的青春和智慧。 二十一世纪的竞争是知识与素质的竞争。在大学短短的三年里,我不断积极进取,立足基础扎实,专业求广度、深度。这使我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和自学能力,在保证专业课学习的基础上,我参加了与本专业相关的选修课的学习。同时还积极参与学生活动工作,这不但锻炼了我的社会实践能力,而且还锻炼了我的组织能力。 我的优点是诚实、热情、性格坚毅。我认为诚信是立身之本,所以我一直是以言出必行来要求自己的,答应别人的事一定按时完成。由于待人热情诚恳,所以从小学到大学一直与同学和老师相处得很好,而且也很受周围同学的欢迎,与许多同学建立起深厚的友谊。

虽然我初出茅庐,但是我有万分热情和干劲,还有不屈不挠的精神。请给我一定的空间与时间,我一定会做得让您满意!同时我也坚信敬业精神是从业之本。我选择了我所想做的就一定会做好。 此致 敬礼! 编者: haoord sdong我更多文章: 会计与审计的区别 审计与会计 对审计与会计关系的认识 审计工作个人自我介绍 会计实习生自我介绍 会计与审计专业自我介绍 附送: 会计与审计专业自荐书 会计与审计专业自荐书 第一篇: 会计与审计专业自荐书 尊敬的贵单位领导: 您好!

上市公司财务造假案例分析报告

上市公司财务造假案例分析 造假是需要成本的,要多交税,要封口费,配合造假的公司要给好处费。大家为何还拼命造假?事实上,财务造假都是目的性很强的造假,上市公司绝不会一味的把利润做高而造假。IPO要包装,上市前三年利润要递增,否则保荐机构无法交待,后续融资会受到影响。增发有指标,股权激励有指标,不能连续三年亏损等等。 审核者之所以没有发现企业粉饰业绩及财务造假,其根原归纳为二:一是无知(即缺乏知识),二是无能(即有知识而不为),无知之错可以补救原谅,无能之错绝不姑息。这其中的要害是态度问题,审核者要明白自己是干什么的,干这项工作的要求标准是什么,唯有端正态度,才能谈得上杜绝上市公司财务造假。 上市公司通过财务造假可以得到巨大的利益,现列举如下: 1.通过财务造假,可以让一些不符合上市标准的企业获得上市“圈钱”资格; 2.通过财务造假,可以让一些获得了上市资格的公司能够以更高的发行价格来发行新股; 3.通过财务造假,可以让上市公司顺利地取得再融资的资格并以更高的价格进行再“圈钱”; 4.通过财务造假,可以推高上市公司股价,可以让大小非顺利高价套现,远走高飞。 因此,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动力非常大,那是犹如“力比多”失调般的冲动。另外,目前的现实环境对造假者处罚都非常轻,其造假成本之低已到难以想象的地步:比如,对于通过财务造假的上市者,法律只是对其予以罚款了事,而且罚款金额不超过募资金额的5%,这可比银行的贷款利率还低得多。 比如,对于帮助财务造假的事务所和CPA,几乎没什么处罚,事情败露后,很多时候是这些造假所主动被合并到更大一点的事务所去了,人还是那些人。

比如,对于保荐人出具有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的保荐书,《证券法》规定可以没收业务收入,并处以业务收入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暂停或者撤销相关业务许可。但这样的法律规定从未得到贯彻执行。 正因为处罚如此之轻,中国股市造假盛行也就不足为怪了。只有不包庇造假者,进而对造假者实施严刑峻法,中国的股市才有希望,才不会彻底沦落为让老百姓痛恨的“圈钱市”。 以下是常见的造假方式和审查重点: 1、虚增中介费用。 很多公司要补很多税,这还好说,在账面会体现,更多的公关费是在账面没法体现的,这个钱一般是老板自已掏。等上市后,公司是大家的了,这笔钱老板还得要回来,怎么办。一是保荐机构把发票开大,把多出来的部分返回给老板,反正募集资金是要把中介费用去掉的。二是上市后想办法把这笔钱要回来。 2、虚增收入。 这是最常见的一种方法,有的是将收入提前确认,有的是将收入推后确认,有的根本就是无中生有的收入,很多公司的前五大客户不注明客户的名字,这样的公司问题最大,所以去年证监会专门就这个问题出了一个文件。典型公司如紫鑫药业(002118,股吧),绿大地等。在A股诸多财务陷阱之中,虚增利润是最常见的手法。通过虚构交易业务、虚增资产、虚增收入精心打造了一个骗局。比如绿大地的具体操作手法为:一、将公司的名称加入生物科技的字样,以迎合市场和投资人的喜好;二、注册了一批由绿大地实际控制的公司,利用其掌控的银行账户,操纵资金运作;三、伪造合同、发票和工商登记资料,虚构交

会计造假案例分析

会计造假案例分析 ——南方保健 摘要:随着国内外越来越多的会计造假案例曝光,国际会计事务所的审计不力现象越来越严重,会计造假的原因和手段也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尤其是对初学者有很大的学习意义。使其充分认识财务信息质量的好坏不仅影响公司利益相关者了解企业信息而且对社会正常的经济秩序产生影响。本文意在通过对南方保健造假案例的剖析,探究其造假原因和方式,从而提出如何治理会计造假的建议。 关键字:会计造假南方保健契约调整 正文:一南方保健案例回顾: 美国最大的医疗保健公司南方保健日前对其前任审计师安永会计师事务所提起诉讼,称安永违背了合约且由于疏忽未能发现该公司高达27亿美元的会计舞弊。 上世纪80年代初,斯克鲁西创建了南方保健公司(Health-southCorporation)。他被誉为变革美国理疗业的灵魂人物。他创造性地提出将理疗和恢复性治疗等手术辅助环节从医院中独立出来运作的构想,并探索出一套低成本、高疗效的诊所运营模式。1986年南方保健完成新股发行并在纽约股票交易所上市。以后的十年,南方保健疯狂购并,2002年已发展成为全美最大的私立保健医疗公司。在全球拥有了1229家诊所,203家外科手术中心和117家疗养院,成为全美最大的保健服务商。正是这几年疯狂的扩张速度使南方保健消化不良,加上首席执行官斯克鲁西在董事会中的独断专行和过分追求个人成就感,最终使南方保健走上了财务舞弊的不归路。2003年3月南方保健的财务舞弊丑闻浮出水面,创下了上市公司财务舞弊涉案人员最多的纪录(11名高管人员涉案)。已经抖露出的25亿美元的虚假利润更使其成为仅次于世界通信的第二大“会计造假大王”。 然而,南方保健至少从1997年开始就使用各种会计造假手法对经营利润和资产负债表科目进行操纵,以满足华尔街的盈利预期。2002年8月,南方保健的CEO理查德·斯克鲁西和CFD威廉·欧文斯按照《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的要求,宣誓他们向SEC提交的2002年第二季度的财务资料真实可靠。宣誓后,欧文斯慑于安然和世界通信造假丑闻曝光后社会公众的反响和压力,于2003年3月18日向司法部门投案自首,供出南方保健的会计造假黑幕。已经抖露出的25亿美元虚假利润使南方保健成为仅次于世界通信的第二大“会计造假大王”。 南方保健是在阿拉巴马州杰斐逊县的巡回法院提出上述起诉的,而就在上个月这家公司还是安永的起诉对象,当时安永指控南方保健使其受到了诉讼案的牵连并导致其名誉受损。路透社的消息称,南方保健对安永的反诉意在寻求对其损失的收入、利润、商业机会、诉讼费用以及了结舞弊案和重述收入的成本的赔偿金。南方保健在反诉陈述中说,“安永要么是有意对南方保健前任CEO故意操纵的会计舞弊、不当行为以及要求查明此事的管理人员和雇员们视而不见,要么是由于疏忽违背了合约和法定职责,以致未能发现会计舞弊行为并将其报告给南方保健的董事会和审计委员会”。 安永会计师事务所的发言人对美联社说,南方保健舞弊案“是该公司前任管理人员和雇员为了欺骗外部审计者而精心谋划的骗局所导致的直接后果”,安永认为“南方保健的索赔是没有法律依据的,它应该通过仲裁而非诉讼来解决问题”。 二根据所学知识分析造假公司会计造假原因与手段 斯克鲁西是南方保健的缔造者,被誉为变革美国理疗业的灵魂人物。他是个开拓进取的创业者,却也是个独断专行、刚愎自用之徒。在南方保健,他实行独裁式的强权管理。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