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体灭火系统设计

气体灭火系统设计
气体灭火系统设计

气体灭火系统设计

1

2020年4月19日

QL110型固定式气溶胶自动灭火系统简明设计

气体灭火系统的设计,应遵循国家有关方针和政策,做到安全可靠,技术先进,经济合理。依据《GB503070- 》气体灭火系统设计规范,七氟丙烷灭火系统简明设计如下:

一、防护区的设置

1.防护区划分应符合下列规定:

1.防护区宜以单个封闭空间划分;同一区间的吊顶层和地板下需同时保

护时,可合为一个防护区;

2.采用管网灭火系统时,一个防护区的面积不宜大于800 m2,且容积

不宜大于3600 m3;

3.采用预制灭火系统时,一个防护区的面积不宜大于500 m2,且容积

不宜大于1600 m3。

2.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防护区采用组合分配系统时,一个组合分配系统所保护的

防护区不应超过8个。

3.防护区围护结构及门窗的耐火极限均不宜低于0.5h;吊顶的耐火极限不宜低

于0.25 h。

4.防护区围护结构承受内压的允许压强,不宜低于1200 Pa。

5.防护区应设置泄压口,七氟丙烷灭火系统的泄压口应位于防护区净高的2/3

以上。

6.防护区设置的泄压口,宜设在外墙上。泄压口面积按相应气体灭火系统设计

规定计算。

7.喷放灭火剂前,防护区内除泄压口外的开口应能自行关闭。

3

2020年4月19日 8. 防护区的泄压口面积,宜按下式计算:

式中 —— 泄压口面积(m2);

—— 灭火剂在防护区的平均喷放速率(kg/s); —— 围护结构承受内压的允许压强(Pa)。

二、设计用量的计算

1. 七氟丙烷灭火系统的灭火设计浓度不应小于灭火浓度的1.3倍,惰化设计浓

度不应小于惰化浓度的1.1倍。

2. 固体表面火灾的灭火浓度为5.8%,其它灭火浓度可按《GB503070- 》附录A

中附表A-1的规定取值,惰化浓度可按《GB503070- 》附录A 中附表A-2的规定取值。附录A 中未列出的,应经试验确定。

3. 图书、档案、票据和文物资料库等防护区,灭火设计浓度宜采用10%。

4. 油浸变压器室、带油开关的配电室和自备发电机房等防护区,灭火设计浓度

宜采用9%。

5. 通讯机房和电子计算机房等防护区,灭火设计浓度宜采用8%。

6. 防护区实际应用的浓度不应大于灭火设计浓度的1.1倍。

7. 灭火设计用量或惰化设计用量和系统灭火剂储存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8. 防护区灭火设计用量或惰化设计用量,应按下式计算:

式中 —— 灭火设计用量或惰化设计用量(kg);

4

2020年4月19日

—— 灭火设计浓度或惰化设计浓度(%);

—— 灭火剂过热蒸汽在101KPa 大气压和防护区最低环境温度下的比容(m3/kg);

—— 防护区的净容积(m3);

—— 海拔高度修正系数,可按《GB503070- 》附录B 的规定取值。

灭火剂过热蒸汽在101KPa 大气压和防护区最低环境温度下的比容,应按下式计算:

式中

——

防护区最低环境温度(℃)。 系统灭火剂储存量应按下式计算:

式中

—— 系统灭火剂储存量(kg);

—— 储存容器内的灭火剂剩余量(kg);

——

管道内的灭火剂剩余量(kg)。 组合分配系统的灭火剂储存量,应按储存量最大的防护区确定。

三、系统设计

1. 在通讯机房和电子计算机房等防护区,设计喷放时间不应大于8s ;在其它

防护区,设计喷放时间不应大于10s 。

2. 管网的管道内容积,不应大于流经该管网的七氟丙烷储存量体积的80%。

3. 管网布置宜设计为均衡系统。

4.管网上不应采用四通管件进行分流。

五、系统组件

1.七氟丙烷气体灭火系统由贮存容器、容器阀、集流管、连接管、液体单向

阀、选择阀、信号反馈装置、安全泄放装置、驱动装置、压力表、气体单向

阀、管路管件、喷嘴、机架及控制器等组成。???

2.七氟丙烷灭火装置由贮存容器、容器阀、连接管、信号反馈装置、安全泄放

装置、驱动装置、压力表、喷嘴、外壳箱体及控制器等组成。

六、操作与控制

1.采用七氟丙烷灭火系统的防护区,应设置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其设计应符合

现行国家标准《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50116的规定,并应选用灵

敏度级别高的火灾探测器。

2.七氟丙烷灭火系统应设自动控制、手动控制和机械应急操作三种启动方式。

无管网七氟丙烷灭火系统应设自动控制和手动控制两种启动方式。

3.采用自动控制启动方式时,根据人员安全撤离防护区的需要,应有不大于

30s的可控延迟喷射;对于平时无人工作的防护区,可设置为无延迟的喷

射。

4.自动控制装置应在接到两个独立的火灾信号后才能启动。手动控制装置和手

动与自动转换装置应设在防护区疏散出口的门外便于操作的地方,安装高度

为中心点距地面1.5m。机械应急操作装置应设在储瓶间内或防护区疏散出口

门外便于操作的地方。

5.七氟丙烷灭火系统的操作与控制,应包括对开口封闭装置、通风机械和防火

阀等设备的联动操作与控制。

5

2020年4月19日

气体灭火系统规范及标准

*气体灭火系统及部件 GB 25972 -2010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气体灭火系统及构成部件的术语和定义、基本参数和型号编制方法、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使用说明书编写要求、灭火剂充装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七氟丙烷(HFC227ea)灭火系统、三氟甲烷(HFC23)灭火系统、惰性气体灭火系统[包括: IG-01(氩气)灭火系统、IG-100(氮气)灭火系统、IG-55(氩气、氮气)灭火系统、IG-541(氩气、氮气、二氧化碳)灭火系统]。 手动操作要求 容器阀应具有机械应急启动功能,按6.16 规定的方法进行应急启动手动操作试验,应符合下列要 求: a) 手动操作力不应大于150 N; b) 指拉操作力不应大于50 N; c) 指推操作力不应大于10 N; 1

b 指充装密度为950 kg/m3 时。 系统喷射时间 灭火系统的最大喷射时间为: a) 七氟丙烷灭火系统:10 s; b) 三氟甲烷灭火系统:10 s; c) 惰性气体灭火系统:60 s。 5.1.2 系统构成 内贮压式七氟丙烷灭火系统、三氟甲烷灭火系统至少应由灭火剂瓶组、驱动气体瓶组、单向 阀、选择阀(适用于组合分配系统)、驱动装置、集流管、连接管、喷嘴、信号回馈装置、安全泄放装 置、控制盘、检漏装置、低泄高封阀(适用于具有驱动气体瓶组的系统)、管路管件等部件构成。 惰性气体灭火系统至少应由灭火剂瓶组、驱动气体瓶组(不适用于直接驱动灭火剂瓶组的系 统)、单向阀、选择阀(适用于组合分配系统)、减压装置、驱动装置、集流管、连接管、喷嘴、信号反 馈装置、安全泄放装置、控制盘、检漏装置、低泄高封阀(适用于具有驱动气体瓶组的系统)、管路管 件等部件构成。 同一系统各部件应固定牢固、连接可靠,部件安装位置正确,整体布局合理,便于操作、检 查和维修。 系统中相同功能部件的规格应一致(选择阀、喷嘴除外),各灭火剂贮存容器的容积、充装密 度或充装压力应一致。 *气体灭火系统设计规范 GB50370-2005

无管网式气体灭火系统设计

目录 一 .装置简介???????????? ???????????????1 二 .产品特点???????????????????????????1 三 .灭火机理???? ???????????????????????2 四 .适用范围???????????????????????????2 五 .装置的控制方式、工作原理及动作控制流程图???????????2 六 .装置的主要技术性能指标???????????? ????????6 七 .柜式装置结构示意图、实体照片及外形尺寸???? ????????7 八 .装置主要部件的技术性能指标??????????????????9 九 .装置的设计??????????????????????????16 十 .装置的检查和维护???????????????????????22十一.注意事项???????????????????????????24

一、装置简介 柜式七氟丙烷气体灭火装置是一种采用七氟丙烷洁净气体做为灭火剂的一种高效 无管网灭火装置。当火灾发生时,本装置可直接向防护区喷射灭火剂,使灭火剂能迅速、均匀地充满整个防护区,因此灭火效率高、速度快。同时该装置具有如下特点: 1、保护环境:装置使用的七氟丙烷灭火剂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其臭氧耗损潜能值( ODP )为零,在 ISO 认可的洁净气体灭火剂中,其洁净性最好,具有清洁、低毒、 电绝缘性能好、灭火效率高等特点,是哈龙灭火剂的理想替代物。在常温、常压条件下 能全部挥发,灭火后无残留物。 2 、保护生命安全:七氟丙烷灭火剂能观察到不良反应的浓度(LOAEL)值为10.5%,而一般七氟丙烷灭火系统的灭火设计浓度为10% 以下,因此对人体基本无害。 3、保护财产安全:装置喷放时温度变化很小,不会对被保护设备构成伤害。喷放 灭火后能全部挥发,无残留物,不会污损被保护设备。 4、装置的灭火剂储瓶和启动气体储瓶置于柜体内,具有外形美观、轻便、可移动、 安装简便灵活、占地面积小、维修方便等特点。 由于上述优良的性能,柜式七氟丙烷气体灭火装置已经在各类建设项目中得到了广 泛应用。 二、产品特点

气体灭火系统设计规范

气体灭火系统设计 规范

气体灭火系统设计规范 Code for design of gas fire extinguishing systems 标准号:GB 50370- 发布日期:年 03 月 02 日 实施日期:年 05 月 01 日 发布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出版单位:中国计划出版社 摘要:本规范是根据建设部建标 [ ]269 5- 文《——年度工程建设国家标准制定、修订计划》要求编制完成的。本规范共分六章内容包括 : 总则、术语和符号、设计要求、系统组件、操作与控制、安全要求等。 其中,第 3.1.4、3.1.5、3.1.15、3.1.16、3.2.7、3.2.9、3.3.1、3.3.7、3.3.16、3.4.1、 3.4.3、3.5.1、3.5.5、4.1.3、4.1.4、4.1.8、4.1.10、5.0.2、5.0.4、5.0.8 等条为强制性条文。 1 总则 1.0.1 为合理设计气体灭火系统,减少火灾危害,保护人身和财产的安全,制定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用于新建、改建、扩建的工业和民用建筑中设置的七氟丙烷、 IG541 混合气体和热气溶胶全淹没灭火系统的设计。 1.0.3 气体灭火系统的设计,应遵循国家有关方针和政策,做到安全可靠、技术先进、经济合理 1.0.4 设计采用的系统产品及组件,必须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和规定的要求。 1.0.5 气体灭火系统设计,除应符合本规范外,还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 术语和符号 2.1 术语 2.1.1 防护区 protected area 满足全淹没灭火系统要求的有限封闭空间。 2.1.2 全淹没灭火系统 total flooding extinguishing system 在规定的时间内,向防护区喷放设计规定用量的灭火剂,并使其均匀地充满整个防护区的灭火系统。

谨记!机房气体灭火系统设计的11点要求!

谨记!机房气体灭火系统设计的11点要求! 、火灾探测方式的选择 目前在机房消防设计中一般都采用:吊顶内采用点型定温和点型感烟探测器,因为吊顶内一般都安装有照明设备,这些设备老化后也极易产生不安全因素;吊顶下也采用点型定温和点型感烟探测器;地板内一般布置缆式线性定温探测器,因为点型探测器已经在此种工况内不能发挥它的正常作用。这种设计方法在国内非常普遍,消防审核及验收应该是没有任何问题的。 从探测速度上来讲,上述方法并不是最理想的。机房内的工况也是非常复杂的,例如,地板内布置缆式线性感温探测器,因为此类探测器在地板内呈s状布置,探温点毕竟很稀疏,而地板内的大量缆线着火一般都有大量的烟雾发出,然后才会有足够温升去触动缆式线性感温探测器,探测速度始终不尽如人意。有人提出在地板内加装点型烟感,此种提法只能在地板内不进行通风的前提下提,而且要考虑烟感的安装位置、数量,要考虑探测器本身的厚度(烟气向上),而且要考虑烟感的误报警。最理想的办法是:探测烟雾采用主动吸气式感烟探测装置,并对通风口做重要监视;探温采用差定温缆式感温探测器,除对通讯电缆做s 状布置外还应对通风口做同样重要的布置。 对吊顶内和吊顶下采用点型感温感烟探测器同样存在与地板内相同的问题。最理想的办法是:吊顶内和吊顶下都采用吸气式感烟探测方式,要探测速度更快还可直接将吸气管深入到机柜内进行探测;吊顶内和吊顶下采用缆式线性探测首先美观问题就不好处理,所以此时在吊顶内和

吊顶下安装点型定温比较切合实际,而机柜内应该布置差定温缆式感温探测器。此方法虽然复杂而且造价高,但探测速度和确认火灾速度是最快的。 从灭火药剂使用情况来看,及早发现火情后灭火器就可以灭掉,反而节省运行费用,也可将设备的损失降到最低;反之,火灾要形成到一定程度才能报警,此时有可能现场人员已经无法控制,灭火药剂最终也肯定会喷完,且火灾对机房设备的损失也会大的多。 2、灭火系统的选择 目前在有人值守机房主要采用七氟丙烷灭火系统。七氟丙烷灭火系统在机房消防设计中可以采用有管网全淹没灭火形式和无管网全淹没灭火形式,两种形式可在具体工程中进行投资比较后,决定采用哪一种方式。 3、灭火剂储备装正数量计算 七氟丙烷灭火系统的规范中有明确规定,防护区内的灭火浓度应校核设计最高环境温度下的最大灭火浓度,并应符合以下规定。 (1)对于经常有人工作的防护区,防护区内最大浓度不应超过正常安全的的NOAEL值。 (2)对于经常无人工作的防护区,或平时虽有人工作但能保证在系统报警后最长30s延时结束前撤离的防护区,防护区内灭火剂最大浓度不宜超过安全值。 虽然有明确规定,但通常好多工程设计中都将此问题忽略不计,原因有两点,设计者不了解此问题;有意避开此间锤,以求增加利润。然

七氟丙烷灭火系统介绍

七氟丙烷灭火系统介绍 1、灭火特点 1.1系统简介 七氟丙烷气体灭火系统由储存瓶、启动瓶、液流单向阀、高压软管、集流管、瓶组架、选择阀、管网、喷头及自动灭火控制器等部件组成。 1.2七氟丙烷灭火系统参数: 系统工作压力2.5或4.2(MPa) 设计温度-20~55(0C) 系统运行/储存温度0~55(0C) 系统工作电源AC220(V)、DC24(V) 系统灭火剂喷放时间≤10s 系统启动方式电、气、机械(自动、手动、应急操作) 系统电磁启动电流0.75A 系统气动启动压力≤2MPa 系统手动操作力≤50N 1.3七氟丙烷的性质: ※灭火剂是一种无色、几乎无味、灭火后无固、液残留物,不导电的气体 ※化学分子为CF3CHFCF3,分子量为170 ※密度大约为空气的6倍 ※采用高压液化储存 1.4对环境的影响

※七氟丙烷灭火剂不会破坏大气臭氧层,在大气中的残留时间也比较短,其环保性能明显优于卤代烷“1301”。 ※七氟丙烷的毒性较低,对人体产生不良影响的体积浓度临界值为9%,并允许在浓度为10.5%的情况下使用1min。因此,正常情况下对人体不会产生不良影响,可用于经常有人活动的场所。 1.5七氟丙烷优点 ※七氟丙烷是无色无味的气体,由美国大湖化学公司研究开发,是一种洁净的气态化学灭火剂 ※七氟丙烷具备1301灭火剂的众多优点,达到哈龙替代物的八项基本要求的若干项,可以说是所有被建议的代替品中的最接近的。作为新型灭火剂的第一个由美国保险商试验所检验认可;美国制造商保险协会检测认可;符合美国国家防火协会2001标准;被美国环境保护署认可为新型1301替代物;被美国计划所“重要新代替品政策委员会”批准容许适用于有人职守区域,而且无适用限制 ※七氟丙烷得到香港消防署的批准作为1301的代替品在香港地区使用。已经中国国家固定灭火系统和耐火构件质量监督检测中心于1996年12月检测,并获准使用※七氟丙烷不含溴和氯元素,因而对大气臭氧层无破坏作用,即ODP=0。全球温室效应潜能值GWP=2050也是比较低的。大气中存留时间要低的多。 ※七氟丙烷通过UL1508检测表明,能有效扑救A、B、C各类型火灾,能安全有效的使用在人畜占有的任何场所。 ※七氟丙烷与1301有非常相似的特性,系统硬件也极为类似,因此能与1301的控制设备兼容,相对组成系统的硬件、软件技术成熟,替代更换1301系统也极为方便

气体灭火系统设计规范条文说明

气体灭火系统设计规 条文说明

目录 1. 总则 (39) 2. 术语与符号 (41) 2.1 术语 (41) 3. 设计要求 (42) 3.1 一般规定 (42) 3.2 系统设置 (45) 3.3 七氟丙烷灭火系统 (48) 3.4 IG541混合气体灭火系统 (62) 3.5 热气溶胶预制灭火系统 (68) 4. 系统组件 (69) 4.1 一般规定 (69) 5. 操作与控制 (70) 6. 安全要求 (71)

1. 总则 1.0.1 本条阐明本《规》是为了合理地设计气体灭火系统,使之有效地达到扑灭火灾,保护人身和财产安全的目的。1.0.2 本《规》属于工程建设规标准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其任务是解决用于工业和民用建筑中新建、改建、扩建工程中有关设置气体全淹没灭火系统的消防设计问题。 气体灭火系统的设置部位,应根据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等其它有关国家标准的规定及消防监督部门针对保护场所的火灾特点、财产价值、重要程度等所作出的有关要求确定。 当今,国际上已开发出化学合成类及惰性气体类等多种替代哈龙的气体灭火剂。其中七氟丙烷及IG541混合气体灭火剂在我国哈龙替代气体灭火系统中应用较广,且已应用多年,有较好的效果,积累了一定经验。七氟丙烷是目前替代物中效果较好的产品。其对臭氧层的耗损潜能值ODP=0,温室效应潜能值GWP=0.6,大气中存留寿命ALT=31(年),灭火剂毒性——无毒性反应浓度NOAEL=9%,灭火设计基本浓度C=8%,具有良好的清洁性——在大气中完全汽化不留残渣、良好的气相电绝缘性及良好的适用于灭火系统使用的物理性能,自20世纪90年代初,工业发达国家首选用其替代哈龙灭火系统并取得成功。IG541灭火剂由N2、Ar、CO2三种惰性气体,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其ODP=0,使用后以其原有成分回归自然,灭火设计浓度一般在37%~43%之间,在此浓度人员短时间停留不会造成生理影响。系统压源高,管网可布置较远。1994年1月美国率先制定出洁净气体灭火系统设计标准(NFPA2001),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亦制订了国际标准《洁净气体灭火剂一物理性能和灭火系统设计》(ISO14520)。应用实践表明,七氟丙烷灭火系统和IG541混合气体灭火系统均能有效地达到预期的保护目的。 热气溶胶灭火技术是由我国消防科研人员于20世纪六十年代首先提出的,自90年代中期始,热气溶胶产品作为哈龙替代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得到了大量使用。基于以下考虑,将热气溶胶预制灭火系统列入本《规》:

气体灭火系统规范方案及标准

WORD格式整理 气体灭火系统及部件 GB 25972 -2010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气体灭火系统及构成部件的术语和定义、基本参数和型号编制方法、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使用说明书编写要求、灭火剂充装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七氟丙烷(HFC227ea灭火系统、三氟甲烷(HFC23 灭火系统、惰性气体灭火系统[包括:IG-01 (氩气)灭火系统、IG-100 (氮气)灭火系统、IG-55 (氩气、氮气)灭火系统、IG-541 (氩气、氮气、二氧化碳)灭火系统]。 5.5.11手动操作要求 容器阀应具有机械应急启动功能,按 6.16规定的方法进行应急启动手动操作试验,应符合 下列要 求: a)手动操作力不应大于150 N ; b)指拉操作力不应大于50 N ; c)指推操作力不应大于10 N ; 表1系统王件压力

b指充装密度为950 kg/m 3时。 5.1.1.3 系统喷射时间 灭火系统的最大喷射时间为: a)七氟丙烷灭火系统:10 s ; b)三氟甲烷灭火系统:10 s ; c)惰性气体灭火系统:60 s。 5.1.2系统构成 5.121 内贮压式七氟丙烷灭火系统、三氟甲烷灭火系统至少应由灭火剂瓶组、驱动气体瓶组、单向 阀、选择阀(适用于组合分配系统)、驱动装置、集流管、连接管、喷嘴、信号回馈装置、 安全泄放装 置、控制盘、检漏装置、低泄高封阀(适用于具有驱动气体瓶组的系统)、管路管件等部件构成。5.1.2.2 惰性气体灭火系统至少应由灭火剂瓶组、驱动气体瓶组(不适用于直接驱动灭火剂 瓶组的系 统)、单向阀、选择阀(适用于组合分配系统)、减压装置、驱动装置、集流管、连接管、 喷嘴、信号反 馈装置、安全泄放装置、控制盘、检漏装置、低泄高封阀(适用于具有驱动气体瓶组的系统)、管路管 件等部件构成。 5.1.2.3 同一系统各部件应固定牢固、连接可靠,部件安装位置正确,整体布局合理,便于 操作、检 查和维修。 5.124 系统中相同功能部件的规格应一致(选择阀、喷嘴除外),各灭火剂贮存容器的容积、充装密 度或充装压力应一致。 *气体灭火系统设计规范 GB50370-2005 1. 总则 1.0.1 为合理设计气体灭火系统,减少火灾危害,保护人身和财

气体灭火系统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气体灭火系统施工方案 编制: 审核: 批准: 中铁十九局集团电务工程乌鲁木齐轨道交通产业总部基地控制中心设备安装工程03合同段项目经理部 二O一八年九月一日

目录 一、本标段工程概述 (03) 二、编制依据 (03) 三、施工特点 (04) 四、施工准备 (04) 五、主要施工部署和施工工艺 (05) 六、交工验收 (15) 七、工程质量目标保证措施 (15) 八、安全及文明施工保证措施 (17) 九、文件和资料管理措施 (19)

一、本标段工程概述 1.工程名称:乌鲁木齐轨道交通产业总部基地项目-线网控制中心及附属工程。 2.建设地点:本程位于乌鲁木齐市经开区,卫星路与街交汇处西南侧。 3.建设单位:乌鲁木齐市城市轨道集团 4.建设层数及高度:C座层数6层,层高39.2m,1-4层每层高度4.8m、5层夹层层高2.3m,5层层高10.6m,6层层高4m 5.建筑主要功能:C座为控制中心,框架(建筑隔震)结构; 6.合同段:塔楼 C 座地上部分(含 01、02 合同段气体灭火系统设备采购) 二、编制依据 《地铁设计规》(GB 50157-2013) 《洁净药剂灭火系统标准》(美国防火学会NFPA2001标准2000年版)《惰性气体灭火剂》(GB20128-2006 ) 《气体灭火系统及部件》(GB25972-2010) 《气体灭火系统设计规》(GB50370-2005) 《气体灭火系统施工及验收规》(GB50263-2007) 《工业金属管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GB50184-2011)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GB50116-2013)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施工及验收规》(GB50166-2007)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缆线路施工及验收规》(GB50168-2006)《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接地装置施工及验收规》(GB50169-2006)《点型感烟火灾探测器》(GB4715-2005) 《火灾报警控制器》(GB4717-2005)

七氟丙烷气体灭火系统使用及操作说明书

共安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https://www.360docs.net/doc/6714753587.html,/ 1 目的 本规程用于加强七氟丙烷气体灭火系统的管理,确保其完好有效,制定本规程。 2 范围 本规程适用于公司七氟丙烷气体灭火系统的管理。 3 术语 4 职责 5 管理内容 5.1 七氟丙烷灭火机理 七氟丙烷灭火系统的灭火机理为抑制作用,灭火药剂遇高温自行分解,并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化学反应,使空气中游离氧的数量减少,终止燃烧链,使燃烧不能继续。 5.2 灭火系统动作程序图

5.3 灭火系统使用方法 5.3.1 系统的启动方式为自动控制、手动控制和机械应急手动控制三种。一般情况下应使用手动控制,在保护区无人的情况下可以转换为自动控制,当自动控制和手动控制不能执行时,应采用机械应急手动控制。 5.3.2 自动控制:将报警控制器上控制方式选择键拨到“自动”位置,灭火系统处于自动控制状态。当保护区域发生火情,火灾探测器发出火灾信号,报警控制器立即发出声、光报警信号,灭火控制器接受到两个独立的火灾报警信号,发出联动指令,关闭联动设备,经过30 秒延时,发出灭火指令,

打开与保护区域相应的电磁阀释放启动气体,启动气体通过启动管路打开相应的选择阀和容器阀释放灭火剂,实施灭火。 5.3.3 (电气)手动控制:将灭火控制器上控制方式选择键拨到“手动”位置,灭火系统处于手动控制状态。当一保护区域发生火情,可按下手动控制盒或控制器上启动按钮即可按规定程序启动灭火系统释放灭火剂,实施灭火。在自动控制状态,仍可实现(电气)手动控制。 5.3.4 机械应急手动控制:当一保护区域发生火情,灭火控制器不能发出灭火指令时,应立即通知所有人员撤离现场,关闭联动设备,然后拨出与保护区域相应的电磁阀上的安全卡套,压下圆头把手打开电磁阀,释放启动气体,即可打开相应的选择阀、容器阀、释放灭火剂,实施灭火。如果此时遇上电磁阀维修或启动钢瓶充换启动气体或其它原因不能开启相应的选择阀、容器阀时,应立即按下列程序操作: a) 打开与保护区域相应的选择阀手柄; b) 按下容器阀上的机械应急启动把手打开容器阀,释放灭火剂,实施灭火。 5.3.5 当发出火情警报,在延时时间内却发现有异常情况下不需启动灭火系统进行灭火时,可按下手动控制盒或控制器上的紧急停止按钮,即可停止灭火控制器灭火指令的发出。 5.4 灭火系统的检查和维护 5.4.1 七氟丙烷气体灭火系统是一种高效灭火装置,自动化程度高、密封要求严。为了确保工作的可靠性,应由经过专门培训并经考试合格的专人负责定期检查和维护。5.4.2 应按规定建立完善的维护保养制度,制订操作规

气体灭火设计说明

气体灭火设计说明 1、主要依据《气体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50370-2005;《高层民用建筑防火设计规范》 GB50045-95(2005年);《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50116-98;《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50067-97等相关规范进行设计。 2、设计原理: 本系统具有自动,手动及机械应急操作三种启动方式。自动状态下,当防护区发生火警时,火灾报警控制器接到防护区两独立火灾报警后立即发出联动信号(关闭通风空调等),经过0~30秒时间(可调)延时,火灾报警控制器输出24伏直流电,启动灭火系统。灭火气体经管网施放到防护区内,控制器面板喷放指示灯亮,同时,报警控制器接收压力讯号器反馈信号,防护区门灯亮,避免人员误入。 当防护区有人工资时,可通过防护区门外的手动/自动转换开关,使系统从自动状态转换到手动状态,当防护区发生火警时,报警控制器只发出报警信号,不输出动作信号,由工作人员确认火警,按下控制面板或击碎防护区门外紧急启动按钮,即可立即启动系统,喷放七氟丙烷气体灭火剂。当自动/手动紧急启动都失灵时。可进入储瓶间内实现机械应急操作启动。只需拔出对应防护区启动瓶上的手动保险销,再拍击手动按钮(分两步进行)即可完成整套系统的启动喷放工作。 3、声光报警器安装在工作人员易看到和听到的地方,以便火灾报警时人员及时撤离,距地 1.8~ 2.3米。 4、手动按钮安装在防护区门外,离地高度1.3~1.5米,工作人员便于操作及明显处。 5、门灯安装在防护区门外正上方0.2米处。 6、探测器水平安装,周围0.5米内不应有遮挡物,探测器至墙壁、梁边距离不应小于0.5 米,至空调送风口边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1.5米。感烟探测器保护半径不大于5.8米(不大于60平方米),感温探测器保护半径不应大于3.6米(不大于20平方米)。 7、气体灭火控制器应安装在墙上,其底边距地(楼)面高度宜为1.3~1.5米,落地安装时, 其底宜高出地坪0.1~0.2米,其靠近门轴的侧面距墙不应小于0.5米,正面操作距离不应小于1.2米。 8、所有类比感烟及感温探测器回路采用ZBN-RVS-2×1.5mm2/SC20,其它回路采用 ZBN-RVVP-2×1.0mm2/SC20或ZBN-RVS-2×1.5mm2/SC20电线,电压等级不应低于交流500V,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传输线路、消防控制室、通讯和报警线路,应采用传金属管保护,并暗敷(保护层厚度不小于30mm)在非燃烧体内。当明敷时,应采用金属管或金属线槽保护,采取防火保护设施。 9、气体灭火控制器能通过模块将火警、放气、故障、启动、自动/手动信号反馈至消防报警 主机。 10、系统供电: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主电源采用AC200V,由本工程的消防电源专路供给,备用电源采用DC24V,由火灾报警控制器专用蓄电池供给,备有电源应具有浮充和自动投入的功能。11、防护区内的门应向疏散方向开启,并能自动关闭,保证在任何情况下可以从防护区内打开。 12、凡经过有爆炸危险的场所的官网系统,均应设防静电接地。 13、详尽设计可根据各不同专业厂家进行。 14、未尽事宜按国家相关规范执行。

管网式七氟丙烷气体灭火系统的使用维护方法

1.七氟丙烷气体灭火系统的详细介绍

1.6.灭火系统主要部件 1.6.1容器 1.储存灭火剂容器 混合气体储存容器为高压焊接钢瓶,用于储存七氟丙烷灭火剂。结构见图4。 技术参数: 型号:JP-70,JP-90 材料:16MnR 公称工作压力:5.0MPa 钢瓶容积:70L,90L 钢瓶重量:71.6kg,83.6kg 充装介质:七氟丙烷 最大充装压力:2.5MPa(20℃) 4.2MPa(20℃) 高度:930mm,1135mm 直径:Φ362mm 图4 灭火剂容器 2.储存启动气体容器 启动气体储存容器为高压无缝钢瓶,用以储存启动气体N2。结构见图5。 技术参数: 材料:45 工作压力:15MPa 试验压力:22.5MPa 充装介质:N2 最大充装压力:6MPa(20℃) 高度:200mm 直径:Φ81mm 图5 启动气体容器 1.6.2容器阀

1. 灭火剂容器阀 灭火剂容器阀装于灭火剂储存容器上,具有封存、释放、充装、超压排放、检漏等功能。结构见图6。 技术参数: 型号:HRF32/2.5,HRF32/4.2 工作压力:2.5 MPa ,4.2MPa(20℃) 强度试验压力:5.1 MPa ,7.95MPa 公称通径:32mm 手动开启力:≤150N 手动开启行程:≤300mm 气动开启力:≤1.0MPa 安全泄压装置动作压力:4.25±0.21MPa 6.63±0.33MPa 检漏装置:七氟丙烷专用压力显示器 图6 灭火剂容器阀 2. 启动气体容器阀 启动气体容器阀装于启动气体容器上,具有封存、释放、充装、检漏等功能。结构见图7。 技术参数: 型号:ECF6/6 工作压力:6MPa (20℃) 强度试验压力:9.9MPa 公称通径:6mm 检漏装置:压力显示器 图7 启动气体容器阀 1.6.3单向阀 1. 灭火剂管路单向阀

悬挂式七氟丙烷气体灭火装置设计规范

悬挂式七氟丙烷气体灭火装置设计规范 1、设计依据 1)国家标准GB50370《气体灭火系统设计规范》; 2)国家标准CB50263《气体灭火系统施工及验收规范》; 3)国家现行其他相关的规范、标准、规则等。 2、设计条件 1 )保护对象(用于按照有关规范选定灭火设计浓度C1); 2)防护区的尺寸(用于计算防护区的净容积 V); 3)防护区的最低和最高环境温度(用于计算七氟丙烷灭火剂的蒸汽比容S); 4)防护区所处的海拔高度(选定海拔高度修正系数K)。 3、设计过程 1 )提出系统对防护区的要求; 2)根据保护对象确定灭火浓度; 3)计算防护区净容积; 4)计算灭火剂设计用量; 5)确定装置灭火喷放时间; 6)选定灭火剂储瓶规格及数量; 7)选定装置的型号及数量; 8)计算灭火剂存储用量及储瓶的充装率; 9)计算防护区泄压口面积。 4、系统对防护区的要求 1 )防护区宜以单个封闭空间划分;同一区间的吊顶上和地板下需同时保护时,可合为 一个防护区。

2)一个防护区的面积不宜大于 500卅,且容积不宜大于1600用。 3)防护区应实行完全的防火分隔。防护区围护结构及门窗的耐火极限均不宜低于 0.5h ;吊顶的耐火极限不宜低于0.25h。当防护区的相邻区域设有水喷淋或其他灭火 系统时,其隔墙或外墙上的门窗的耐火极限可低于0.25h,但不应低于 0.25h。当吊顶上和工作层划为同一防护区时,吊顶的耐火极限不做要求。 4)防护区围护结构承受内压的允许压强,不宜低于1200P& 5)防护区的门应为向疏散方向开启的防火门,并安装自动闭门器,以保证在气体喷放时能够处于关闭状态。但亦应保证用于疏散的门在任何状态下,都可以从防护区内部打开。 6)防护区内影响气体灭火效果的各种设备都应能保证在喷放气体前联动停止或关闭,除泄压口外的开口应自动关闭。 7)防护区应有保证人员在30s内疏散完毕的通道和出口。 8)防护区内的疏散通道和出口应设置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标志。 9)防护区的入口处应设置灭火系统的永久性标志牌和气体释放指示灯。 10)灭火后的防护区应通风换气,地下防护区和无窗或设固定窗扇的地上防护区,应设置机械排风装置,排风口宜设在防护区的下部并应直通室外。通风换气的次数按照不少于每小时5次考虑。有可开启外窗的防护区,可采用自然通风换气的方法进行通风换气。 11)防护区应设置泄压口,泄压口应设置在防护区净高的2/3以上,且宜设置在外墙上。当防护区不存在外墙时,可考虑设置在与走廊相隔的内墙上。 12)防护区的最低环境温度不宜低于—10°C。 5、灭火浓度及灭火设计浓度的确定 1)七氟丙烷灭火系统的灭火设计浓度不应小于灭火浓度的 1.3倍,惰化设计浓度不应小于惰化浓度的1.1倍。 2)固体表面火灾的灭火浓度为 5.8%,其他灭火浓度可按附表1取值,惰化浓度可按附表2取值。 3)图书、档案、票据和文物数据库等防护区,灭火设计浓度宜采用10% 4)油浸变压器、带油开关的配电室和自备发电机房等防护区,灭火设计浓度宜采

自动报警及气体灭火说明

七氟丙烷自动灭火系统、自动报警方案设计说明 一、设计内容 对防护区工程进行七氟丙烷(HFC-227ea)自动灭火系统的工程方案设计。 二、设计条件(由用户提供设计图纸) 1、 2、 3、防护区设泄压装置,并宜设在外墙上,位于防护区净高的2/3 以上。 4、保护区平时环境温度与自然环境温度相同。 5、保护区均设置通风设备。 6、灭火系统瓶站设置在保护区附近的专用房间并设有围栏. 三、设计 1、设计依据 1〕GB50370-2006<<气体灭火系统设计规范>>; 2〕GB50263-2007<<气体灭火系统施工及验收规范>>; 3〕北京惠利消防设备有限公司《产品使用说明书》。 4〕由对方提供的条件。 2、灭火方式 本设计采用全淹没灭火系统的灭火方式,即在规定的时间内,喷射一定浓度的七氟丙烷(HFC-227ea)气体并使其均匀地充满整个保护区,此时能将在其区域里任一部位发生的火灾扑灭。保护区灭火浓度为8-10%, 喷射时间为8-10秒。 3、灭火系统的控制方式为自动、电气手动、机械手动三种。 即在有人工作或值班时,采用电气手动控制,在无人的情况下,采用自动控制方式,自动、手动控制方式的转换,可在灭火控 制盘上实现(在保护区的门外设置手动控制盘,手动控制盒内 设有紧急停止与紧急启动按钮。 4、保护区要求: 1)保护区必须为独立区域; 2)保护区的耐火极限>0.5h,耐压强度>1200Pa; 3)保护区的通风系统在喷放七氟丙烷(HFC-227ea)灭火剂前关

闭,并设置防火阀门; 4)喷放七氟丙烷(HFC-227ea)前,必须切断可燃、助燃气体的 气源,并停止一切影响灭火效果的设备; 5)保护区的门必须采用自动防火门,保证在任何情况下均能从 保护区内打开。 1、在保护区外设置声、光报警及释放信号标志。 2、为保证人员的安全撤离,在释放灭火剂前,要发出火灾报警, 火灾报警至释放灭火剂的延时时间为30s。 3、为保证灭火的可靠性,在灭火系统释放灭火剂之前或同时, 要保证必要的联动操作,即灭火系统在发出灭火指令时,由 控制系统发出联动指令,切断电源、关闭或停止一切影响灭 火效果的设备。 4、保护区设置排风设备,释放灭火剂后,要将废气排尽后,人 员方可进入进行检修,如需提前进入,需带氧气呼吸器。 5、灭火系统的使用环境温度为0℃~50℃。 6、各独立防护区设计计算结果: 1、气体灭火控制方式要具有自动控制、手动控制和应急操作三种控制方式。在防护区外设置声、光报警、释放信号标志及气体喷放指示灯。 当保护区域内气体灭火系统任一路报警,警铃动作,火警信号输

无管网气体灭火施工工艺教程文件

无管网气体灭火施工 工艺

无管网七氟丙烷系统施工方案 柜式七氟丙烷系统 1、柜式七氟丙烷系统安装 1.1柜式七氟丙烷安装 安装前必须认真阅读装置有关的说明书,熟悉工程设计方案。确保本灭火装置布置与设计图纸相符,各部件齐全且符合设计要求。 1.1.1将柜体放置在防护区气体灭火设计图纸所标识位置,尽量使柜体背部安装在防护区靠墙位置,单台时应将喷嘴基本对准重点保护设备,多台时应均匀分布,并保证柜体平稳无晃动和倾斜。

1.1.2将灭火剂瓶组搬进柜子中央,正面(喷字面)向外,并用抱箍和七字钩固定在柜体上,注意不要压坏柜体。若是双瓶组,将主动储瓶用抱箍固定在柜内右边,然后在左边固定好从动储瓶。 1.1.3将喷嘴安装在柜体上部喷嘴孔,喷射方向朝柜外,内部用紧固螺母固定在柜体上。 1.1.4高压软管带弯头端接头装在容器阀灭火剂出口螺纹上,扳手拧紧。另一侧连接在喷嘴末端螺纹上,扳手拧紧。 1.1.5压力信号器调试好后安装在高压软管相应接口上,扳手拧紧。 1.1.6压力表安装在容器阀压力表接口上,扳手拧紧。 1.1.7将电磁驱动器安装在储瓶容器阀上(应在确保调试完毕后安装)。若是双瓶组,将电磁驱动器安装在主动储瓶容器阀上,气动驱动器安装在从动储瓶容器阀上。 1.1.8安装双瓶组启动管路,将主动瓶容器阀与从动瓶气动驱动器连接起来。若两瓶组距离有偏差会导致该部件安装不上,此时需微调两瓶组的位置。(单瓶组无此操作) 1.1.9将压力信号器及电磁驱动器的线路从柜体后预留穿线孔穿出,并与火灾自动报警灭火控制器或消防控制中心接通。注意使用防护套管,以免损坏线路。 1.1.10检查各个安装连接部位,必须保证固定牢靠,管路连接密封处良好,线路连接无误。 1.2柜式七氟丙烷系统调试

气体灭火系统施工及验收规范GB

气体灭火系统施工及验收 规范G B Final approval draft on November 22, 2020

GB 50263-2007气体灭火系统施工及验收规范2007–01 –24 发布2007 –07 –01 实施 其中,第、、、、、、、、、、条(款)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气体灭火系统工程施工质量不符合要求时,应按下列规定处理: 3 经返工或更换系统组件、成套装置的工程,仍不符合要求时,严禁验收。条文说明 管材、管道连接件的品种、规格、性能等应符合相应产品标准和设计要求。对属于下列情况之一的灭火剂、管材及管道连接件,应抽样复验,其复验结果应符合国家现行产品标准和设计要求。 1 设计有复验要求的。 2 对质量有疑义的。 检查数量:按送检需要量。 检查方法:核查复验报告。 灭火剂储存容器及容器阀、单向阀、连接管、集流管、安全泄放装置、选择阀、阀驱动装置、喷嘴、信号反馈装置、检漏装置、减压装置等系统组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品种、规格、性能等应符合国家现行产品标准和设计要求。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检查方法:核查产品出厂合格证和市场准入制度要求的法定机构出具的有效证明文件。 2 设计有复验要求或对质量有疑义时,应抽样复验,复验结果应符合国家现 行产品标准和设计要求。 灭火剂储存装置安装后,泄压装置的泄压方向不应朝向操作面。低压二氧化碳灭火系统的安全阀应通过专用的泄压管接到室外。 集流管上的泄压装置的泄压方向不应朝向操作面。 气动驱动装置的管道安装后应做气压严密性试验,并合格。 灭火剂输送管道安装完毕后,应进行强度试验和气压严密性试验, 并合格。调试项目应包括模拟启动试验、模拟喷气试验和模拟切换操作试验,并应按本规范表C-4 填写施工过程检查记录。 系统工程验收应按本规范表D-1 进行资料核查;并按本规范表D-2 进行工程质量验收,验收项目有1 项为不合格时判定系统为不合格。 应按检查类别规定对气体灭火系统进行检查,并按本规范表F 做好检查记录。 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应及时处理。

七氟丙烷灭火系统设计说明

七氟丙烷灭火系统设计方案 一、设计依据 GB 50370-2005《气体灭火系统设计规范》 GB 50263-2007《气体灭火系统施工及验收规范》 建筑平面图 西安新竹防灾救生设备有限公司设备技术参数 二、方案设计 保护对象为地下一层强电机房和变电站管理值班室,根据防护区性质及规范要求,采用一套七氟丙烷组合分配式有管网灭火系统进行保护,经计算共需灭火剂1800kg,ZMB120L灭火储瓶20套。 三、控制方式 系统控制方式为:自动、电气手动、机械应急手动等几种,当有人工作或值班时采用手动控制,在无人的情况下采用自动控制方式。 四、设计参数 1、设计浓度 C=10% 2、喷射时间 Pt=10S 3、环境温度 T=20℃ 4、海拔修正系数 K=1.0 5、储存压力 P=4.2MPa 6、浸渍时间 t≥5min 五、防护区的要求: 1、防护区围护结构的耐火极限不低于0.5h,耐压强度不低于1200pa; 2、防护区的通风机和通风管道中的防火阀,在喷放灭火剂前自动关闭; 3、喷放灭火剂前,必须切断可燃、助燃气体的气源; 4、防护区的门向疏散方向开启,并能自动关闭,且在任何情况下均能从防护区内打开; 5、在防护区外设置声、光报警、释放信号标志及气体喷放指示灯; 6、为保证人员的安全撤离,在释放灭火剂前,应发出火灾报警,火灾报警至释

放灭火剂的延时时间为30S; 7、为保证灭火的可靠性,在灭火系统释放灭火剂之前或同时,应保证必要的联动操作,即灭火系统在发出灭火指令时,由控制系统发出联动指令,切断电源,停止一切影响灭火效果的设备; 8、防护区应有排风设备,释放灭火剂后,应将废气排尽后,人员方可进入进行检修; 9、灭火系统瓶站,设置在保护区附近专用独立的房间内,耐火等级不低于二级,室温为-10℃-50℃,保持干燥通风,出口直接通向室外或疏散通道,且灭火剂储瓶避免阳光照射; 10、疏散通道出口设应急照明灯和疏散指示标志。 11、在防护区外墙或与走廊相隔的内墙上设置泄压装置,当设置在外墙上时应位于防护区净高2/3以上,泄压装置采用在室内压力低于围护构件最低耐压强度时能自动关闭的设施,泄压口面积见计算。 12、设置气体灭火系统的防护区配置空气或氧气呼吸器。 六、管道安装要求: 1、安装分为灭火系统瓶组和喷嘴管路系统安装,根据设计图纸及现场情况进行; 2、灭火系统瓶组应设置框架,保证设计尺寸,固定牢固,操作观察方便,外形美观; 3、分布管系的水平定向敷设坡度,取顺向1~3‰; 4、管道采用支吊架固定并符合规范要求,管道末端喷嘴处采用支架固定,支架与喷嘴间的管道长度不应大于500mm,公称直径大于或等于50mm的主干管道,垂直方向和水平方向各设安装一个防晃支架,当管道穿过建筑物楼层时,每层应设一个防晃支架,水平管道改变方向时设防晃支架。 5、喷放管路公称直径等于或小于80mm采用螺纹连接,公称直径大于80mm采用法兰连接,管材采用内外镀锌无逢钢管,应符合GB/T8163的要求。 6、管道安装后应进行水压强度试验,试验压力为10.05Mpa,不宜进行水压强度试验的防护区,可采用气压强度试验,试验压力为7.705Mpa,气压强度试验必须采取有效的安全措施,强度试验保压五分钟无明显滴漏现象,且目测不变形; 7、管道气密性试验的加压介质为氮气或压缩空气,试验压力为6.7Mpa,在无气源补充的条件下,持续三分钟的压力下降不得超过试验压力的10%,且用涂刷肥皂水等方法检查防护区外的管道连接处,无气泡产生; 8、气密性试验后,用氮气或压缩空气,对管道系统进行吹除,吹除管道中的

FM200气体灭火系统

FM200气体灭火系统 操作维护手册 苏金明 1. 目的/范围: 2. 操作 3. 维护保养内容 4. 功能检测 5. 例行维护、检查 6. 注意事项

1目的/范围: 1.1目的﹕为使能对FM200气体灭火系统进行有效的维护及保养﹐使其处于最佳工作状态。保证在发生意外状况时能立即发挥其作用﹐将人员及财产损失降至最低。 1.2范围: 本规定适用于本厂范围内的FM200气体灭火系统。

2. 操作: 2.1 业主负责对本厂范围内所有消防设备的管理﹐确保所有消防设备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主管部门及各区防火小组分别负责消防设备的点检﹑维护和操作训练。 操作指南 FM200气体灭火系统有三种操作方式: —自动操作 —手动操场作(电动) —紧急机械手动操作 2.1 自动操作方式 HYGOOD火灾自动报警及气体灭火控制系统处于自动状态时,HYGOOD系统自动完成火灾探测报警、联动控制及启动FM200气体灭火系统灭火整个过程。 每个防护区均设有两组探测回路进行保护。 动作步骤如下: 第一步:防护区内的一组探测回路探测到火灾信号后,HYGOOD控制盘启动防护区内的警铃,提醒在防护区内工作的人员该区有火警发生应 检查火源所在或迅速撤离;同时HYGOOD控制机向FAS系统(火灾 自动报警系统)提供火灾预报警信号。 第二步:同一防护内的另一组探测回路探测到火灾信号后,HYGOODr控制机启动防护区外的蜂鸣器及闪灯和防护区内的疏散指示灯,通知 区内工作人员迅速撤离防护区至安全地点;同时向FAS系统提供 火灾确认信号并进入延时状态(约30秒)。 第三步:延时结束后,HYGOOD控制机输出有源信号启动电磁阀,FM200气体灭火系统启动,气体通过管道进入防护区。管路上的压力开关 将气体释放的信号传至FAS系统及HYGOOD控制盘,然后由HYGOOD 控制盘启动防护区外的气体释放指示灯。 2.2 手动操作方式 HYGOOD控制盘的气体灭火控制单及设于防护区门外的释放按钮(紧急放气按钮)均具有手动操作紧急放气(电动)的功能。 手动操作方式一般用于:当现场工作人员发现防护区内发生了火灾,而且使用手提式或移动式等简易灭火设备无法扑灭,这时工作人员应马上拉下释放按钮紧急放气按钮前面的黄色保护盖,按下里面的红色按钮,即可启动FM200气体灭火系统而无需等待HYGOOD系统自动启动系统,以节省时间,减少损失。

气体灭火系统设计参数

第一章气体灭火系统设计参数 气体灭火系统的设计应以《气体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50370-2005)、《气体灭火系统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3-2007)等国家现行规范和标准为依据,根据保护对象、系统设置类型、灭火剂种类等不同,确定设计基本参数。 一、防护区的设置要求 (一)防护区的划分 防护区的划分应根据封闭空间的结构特点和位置来划分,防护区划分应符合下列规定:防护区宜以单个封闭空间划分;同一区间的吊顶层和地板下需同时保护时,可合为一个防护区;采用管网灭火系统时,一个防护区的面积不宜大于800㎡,且容积不宜大于3600m3;采用预制灭火系统时,一个防护区的面积不宜大于500㎡,且容积不宜大于1600m 3。 (二)耐火性能 防护区围护结构及门窗的耐火极限均不宜低于0.50h;吊顶的耐火极限不宜低于0.25h。 全淹没灭火系统防护区建筑物构件耐火时间(一般为30min)包括:探测火灾时间、延时时间、释放灭火剂时间及保持灭火剂设计浓度的浸渍时间。延时时间为30s、释放灭火剂时间对于扑救表面火灾应不大于1min;对于扑救固体深位火灾不应大于7min。 (三)耐压性能 在全封闭空间释放灭火剂时,空间内的压强会迅速增加,如果超过建筑构件承受能力,防护区就会遭到破坏,从而造成灭火剂流失、灭火失败和火灾蔓延的严重后果。防护区围护结构承受内压的允许压强,不宜低于1200Pa。 (四)泄压能力 对于全封闭的防护区,应设置泄压口,七氟丙烷灭火系统的泄压口应位于防护区净高的2/3以上。防护区设置的泄压口,宜设在外墙上。泄压口面积按相应气体灭火系统设计规定计算。对于设有防爆泄压设施或门窗缝隙未设密封条的防护区可不设泄压口。 (五)封闭性能 在防护区的围护构件上不宜设置敞开孔洞,否则将会造成灭火剂流失。在必须设置敞开孔洞时,应设置能手动和自动关闭的装置。在喷放灭火剂前,应自动关闭防护区内除泄压口外的开口。 (六)环境温度 防护区的最低环境温度不应低于-10℃。 二、安全要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