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小说人物鉴赏—韦小宝
金庸小说人物评价

郭襄:绕树三匝无枝可依她是金庸小说中最寂寞的人。
也许只有找不到对手的独孤求败、隐居华山侧的风清扬,这两人的孤寂内心、凄凉情怀才差可仿佛。
郭襄出生之时,正值元兵围攻襄阳之际,初履人世,便受尽磨难,被杨过抢走,落入赤练仙子李莫愁之手,饮豹乳,困死人墓,又险些在绝情谷遭毒手,后来一度又被金轮法王绑架。
作为峨眉派开山祖师的郭襄,武功如何不知道,从其传人灭绝师太身上看,可能也是一代高手,况且她还和张三丰、无色和尚一起听过《九阳真经》。
但在小说《神雕侠侣》中,她的武功不值一提,智谋也不过尔尔,她的智勇还不到她的父母的智勇加起来除以二,行走江湖是靠了父母的威名。
但她行为言谈之中,神定气闲,从容不迫,自有一种只可远观的清芬淡雅。
她的结局是出家当尼姑,开创了峨眉一派。
郭襄是一个落寞的人,她的结局只能是出家,因为她的眼界实在太高了。
她的外公是目无余子的东邪黄药师,父亲是号称一代大侠的郭靖,母亲是机变无双的黄蓉,心仪之人又是神雕侠北狂杨过,就连她的敌人也是一代宗师金轮法王。
她心地善良,人缘不错,有时甚至憨态可掬,但在她的内心深处,别人只怕也无以入她眼中,即使是琴棋剑三绝的昆仑三圣何足道如此人物,在她也不过是过眼烟云,你能要她嫁给谁去?母亲黄蓉的身世与她相似,但黄蓉更清醒,更入世,所以她嫁给了傻小子郭靖,恐怕普天之下古往今来只有李太白能与郭襄匹配(苏东坡只会说说健身气功,不会剑法,呵呵)。
郭襄用情之深之苦,在金庸小说中是无出其右的。
她不会像李莫愁用杀人的方式渲泄,也不会如公孙绿萼一死了之,又没有仪琳从小就青灯黄卷的心如死灰,更没有令狐冲和段誉的运气,一个有任盈盈补缺,一个最终如愿以偿。
她的情若浓若淡,其实是浓极而淡,丝丝缕缕,无以化解。
相比之下,生死相许的爱情也许更容易些。
因此,金庸小说中最令人动容的一句对话,就是她在少林寺和无色互相打听杨过消息时说的:“郭襄望着远处山峰,自言自语:‘几时方能见着他啊。
’”郭靖黄蓉在桃花岛诀绝,黄蓉对自己说:“蓉儿,蓉儿,你可千万别寻死啊!”读到这里,令人涕泪沾襟,不可自抑。
盘点金庸笔下十大好色之徒,第一名隐藏的很深!

盘点金庸笔下十大好色之徒,第一名隐藏的很深!金庸笔下的人物,从主角到打酱油都有鲜明的人物特色,寥寥几笔就可勾画出泼皮无赖、正义侠客、痴情玉女、好色淫魔等一干形象。
提到好色,想必诸位脑海中第一个浮现出的就是《鹿鼎记》中的韦小宝,尤其是经过陈小春实力演绎后,娶了七个老婆、吃着碗里瞧着锅里的色狼形象根深蒂固。
今天小编就为大家盘点一下好色之徒top10。
第十名:《射雕英雄传》欧阳克好色贪淫的欧阳克只排第十位?尽管已经拥有庞大的姬妾队伍,但他并不满足,仍然不断的另寻新欢。
但穆念慈曾经落入欧阳克手中,却没有被污辱。
书中这样解释:欧阳克自负风流倜傥,不愿对他掳掠来的女子用强。
看来他还有点良心!第九名:《天龙八部》云中鹤云中鹤相貌丑陋,声音难听,不如欧阳克的是,他爱强人所难,见到漂亮女孩就迈不开腿,喜欢霸王硬上弓,色急而下流。
巧合的是,金庸表哥徐志摩的笔名也是云中鹤,他与林徽因民国八卦史流传至今。
但徐志摩怎么也算风度翩翩的斯文人,金庸在书中把云中鹤描述的如此丑陋不堪,想必也是极为看不惯这位表兄吧。
第八名:《碧血剑》玉真子玉真子原为名门弟子,误入歧途学了邪派武功后,变得艺高人胆大,色胆包天,温青青都差点被他玷污。
一旦对漂亮姑娘起色心,他就会收对方为徒,撩妹撩得如此清新脱俗,也是新鲜。
第七名:《神雕侠侣》公孙止公孙止是个老不正经,不仅差点娶了小龙女,美梦被杨过搅黄了后又惦记上白富美郭芙,还想泡李莫愁。
不过幸好到最后都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实在找不到杨沛的图片,放张剧照吧)第六名:《飞狐外传》杨沛杨沛初开始真像个正人君子。
但当袁紫衣的娘亲逃难逃到他家,他居然把别人逼奸至死,这么对待孤儿寡母,极其没有人性。
第五名:《倚天屠龙记》鹿杖客鹿杖客有多好色,范遥有原话作为参考:“鹿好色,鹤好酒,还能有甚么好东西了?”这也是个色胆包天的主,连汝阳王的小老婆都敢染指。
第四名:《笑傲江湖》田伯光田伯光大半辈子阅女无数,直到遇见了小尼姑仪琳,被令狐冲狠整了一番,最终净身出家,还不能修炼葵花宝典,色根已断色欲犹存,该空未空,想得到有多难受!第三名:《鹿鼎记》韦小宝韦小宝竟然只排第三?真是出人意料。
分析《鹿鼎记》之韦小宝形象

分析《鹿鼎记》之韦小宝形象《鹿鼎记》是金庸先生写的最后一部武侠小说,韦小宝作为这部小说中的主角,和以往金庸小说中的主角形象大相径庭。
他是一个贪财好色、油嘴滑舌、不学无术的市井人物,可是就是这样一个人却在关键时候能为朋友挺身而出,对落入困境的英雄施以援手,是一个极其重友情讲义气人物。
处事圆滑却重友情讲义气韦小宝从小就被人欺负、嘲笑,因此,他很早就学会了察言观色,溜须拍马,因此,他不论是在皇帝面前、长平公主面前还是在师父陈近南面前,无论面对何种情境,都能以一张巧嘴灵活应变。
比如康熙让韦小宝出家陪伴老皇上,韦小宝虽满心不愿,可说的话却甚得皇.上心意,他是这样对皇帝说的:“你差我去办差事,原是赴汤蹈火,在所不辞,别说去做和尚,就是乌龟王八蛋,那也做了。
皇上放心,我一定尽心竭力,服侍老皇爷,让他老人家身子康强,长命百.....通有...仙福永享,寿与天齐。
”康熙于是大喜。
再比如他第次见到长平公主就一口一个师父的叫,拜师后更是百般讨好,哄得长平公主欢心,很多时候间接帮助了他接近阿珂。
可就是这样一个油嘴滑舌的人在关键时刻却很重情重义。
韦小宝重情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于康熙的兄弟之情,二是与陈近南的师徒之情。
常言道“不打不相识”,康熙和韦小宝的感情就是年少时相互打出来的,即使二人后来的关系在各种事件掺杂其中变得复杂,但韦小宝仍然十分重视与康熙的兄弟之情,他帮助皇帝除鳌拜、羞辱吴三桂,都是.在真心实意的,他虽然明知道告诉黄帝太后是假的可能为自己招来杀身之祸,但是为了皇帝的安全,仍然告知了真相,他对皇帝的兄弟之情,都表现在了具体的行动上。
再说陈近南,韦小宝从小听说书时就对陈近南心怀敬仰,陈近南成为他的师父后又对他悉心教导、关爱有加,这就使从小没有父亲的韦小宝在内心深处把陈近南当成了自己的父亲,他会给陈近南银票和珍贵药材让他保养身体,对陈近南组织的天地会时时观照,陈近南被郑克爽害死的时候,在正片小说中一直以嬉皮笑脸的形象出现的韦小宝居然悲痛不已,要杀了郑克爽报仇。
鹿鼎记中韦小宝人物形象

韦小宝的人物形象韦小宝是新派武侠小说家金庸《鹿鼎记》中的主人公。
韦小宝个人性格:狡猾,活泼,好动,好胜,懒惰,忠义。
韦小宝官场绝招:1、适度遮掩隐瞒。
请看韦小宝处理卢一峰痛的办法:官场之中,有道是‘瞒上不瞒下,天大的事情,只消遮掩得过去,谁也不会故意把黑锅拉到自己头上。
再看吴三桂教韦小宝隐瞒的方法:“韦兄弟,咱们做官的要诀,是报喜不报忧。
”果然韦小宝一点就透,在攻打神龙岛时,听了战报,心想:“你也来谎报军情了。
神龙的少年教徒,最多也不过八九百人,那有三千多名之理?好在杀敌越多,功劳越大。
就算报他四千、五千,又有何妨?”2、牢记拉老乡关系。
请看韦小宝初见吴三桂那段:韦小宝听他说话中带着扬州口音,倒有三分欢喜,心道:“辣块妈妈,你跟我可是老乡哪。
”说道:“这个却不敢当,卑职岂敢高攀?”话中也加了几分扬州口音。
吴三桂笑道:“韦爵爷是扬州人吗?”韦小宝道:“正是。
”吴三桂笑道:“那就更加好了。
小王寄籍辽东,原籍扬州高邮。
咱们真正是一家人哪。
”3、来点聚财有方。
韦小宝先以“请命费”名义,筹钱100万两给施琅带到京城打点,然后韦小宝升堂,向众官员道:“昨晚施将军启程赴京,这请命费算来算去,总还是差了一百多万。
兄弟为了全台百姓着想,只好将历年私蓄,还有七位夫人的珠宝首饰,一古脑儿又凑了一百万两银子,交施将军带去使用打点。
唉,在**做官,可真不容易,兄弟只不过暂且署理,第一天便亏空了一百万。
我这可是倾家荡产,全军覆没了。
**府知府躬身说道:“大人爱护百姓,为民父母,真是万家生佛。
除了公库垫款六十多万要还之外,韦大人这一百万两银子,自然也是要全台百姓奉还的。
韦小宝点头道:“你们每个人也都垫了银子,个个都弄得两袖清风什么的,这个我也不是不知道。
你们官大的垫了成万两,官小的垫了数千两、数百两不等,大家齐心合力,为来为去,都是为了众百姓。
这些垫款,自然也是要地方上归还的。
咱们做父母官的,也不能向老百姓算利息,大家吃些亏,拿回本钱,也就算了,这叫做爱民如子。
韦小宝形象论

韦小宝形象论《鹿鼎记》是金庸先生的封笔之作,书中主角韦小宝一反以往作品中主角或豪迈不羁,或敦厚儒雅的形象,将人性的复杂性表现得淋漓尽致,展现出独特的性格特征,表现出不一样的魅力。
本文就这一人物形象的矛盾性略作论述。
金庸先生称《鹿鼎记》为他的巅峰之作,韦小宝则是他塑造的最满意、最成功的人物形象。
究其根本,我认为这和人物形象的复杂性是分不开的。
文中的主角韦小宝具有十分鲜明的性格特征,而这些性格特征又在我们生活中找得到影子,或许正是由于这一人物性格的矛盾性、大众性,而使韦小宝这一人物形象成为金庸小说中最负争论性的主角。
《鹿鼎记》未脱离武侠范畴,故韦小宝有着侠文化中最鲜明的性格特点——义。
除此之外,韦小宝还表现出了无礼却遵孝,守信而多变,好色而不淫,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等等的性格特点。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韦小宝,只不过金庸通过文笔,以《鹿鼎记》为载体,将这一人物形象活灵活现地呈现在读者眼前。
由于小宝性格中呈现出的恶的一面与传统文化中宣扬的高大上的英雄形象相悖,故为部分文人所不喜;同时又正是由于这恶的一面与人性相合,令人们从中看到了自己的影子,故这一人物形象又有着大量的拥护者。
韦小宝很崇拜英雄,这从小宝初识陈近南一节中便可看出。
但小宝内心从来没想过成为一个忧国忧民的英雄,他看重的是与康熙间的友谊,与女人间的爱情,与母亲间的亲情,与师傅间的师徒情。
除此之外,见缝插针,有便宜就占是他的生存之道也是他的成功之道。
他只是我们身边普通大众中的一员,而《鹿鼎记》,讲的就是一个小人物的奋斗史。
下面就几个主要方面略作讲解。
却说小宝虽同是朝廷、天地会两头的人,但当天地会有命令其刺杀康熙时小宝非但未听命于天地会,还暗自向康熙通风报信。
说小了,这是对康熙这一烧黄纸拜兄弟的朋友的小义;(或许小宝本身没有去想)但说大了,却实实在在地是对维护天下黎民百姓和平生活的大义做出了贡献。
而当康熙要小宝去剿灭天地会时,面对呈弱势的天地会,小宝宁愿与康熙翻面也不愿杀害天地会干部。
韦小宝人物形象分析

韦小宝人物形象分析韦小宝是金庸武侠小说《鹿鼎记》中的主人公,他是扬州人,他的母亲韦春花是扬州丽春院的妓女。
因为一次偶然事件,韦小宝被江洋大盗茅十八带到北京,不小心进了皇宫差点成了太监,然后在一次乱闯时遇到了少年时期的康熙,后来帮康熙擒鳌拜,入天地会,拜天地会总舵主陈近南为师,又解救沐王府刘一舟、吴立身等人。
赴五台山探望顺治帝,出家少林寺,任清凉寺方丈。
后来身为赐婚使出使云南,平吴三桂。
帮助苏俄索菲亚公主夺权。
后来因为他天地会青木堂香主的身份被康熙发现出逃,在荒岛通吃岛度过了几年。
后来又复出用妙招取得雅克萨之战大捷,签订尼布楚条约,最后带着一群妻妾归隐。
看过《鹿鼎记》都知道,韦小宝从小在妓院长大,在这种鱼龙混杂的环境下,他绝对不可能成为一块“好钢”在妓院里,虽然我们常说"出淤泥而不染",但古话里也有"近朱者赤"。
韦小宝生长在这样一个环境,就注定他他不会是什么圣人。
除了丽春院,韦小宝的活动范围还有茶馆,到茶馆听说书也是他的一大爱好,茶馆听说书的描写并不是无谓的,因为从小说一开始,韦小宝帮茅十八脱险,就可以说跟在茶馆听说书有关。
韦小宝帮茅十八脱险,完全是"义气用事",而韦小宝的义气又完全是来源于茶馆说书。
韦小宝还有一个活动场所,就是在街市。
因为他是妓女的儿子,所有大多人都瞧不起他,所以韦小宝从小就是被欺凌大的,他想反抗,但他永远不可能赢,所以只有耍无赖,这样他才能少挨打,才能在口头上占点便宜。
韦小宝生长在这样的环境里,就就铸造了他独特的性格:油嘴滑舌,肮话连篇,弄虚作假,两面三刀,见风使舵。
所有说韦小宝是个小人没有错,但我们想一想,换了谁生长在这样一个环境里,恐怕也做不到洁身而退。
而且我们从后来韦小宝的种种行为中,我们可以看到,韦小宝并不是"头顶生疮,脚底流脓"的那样无药可救。
历史趣谈韦小宝这么滥情 金庸为啥要塑造这样的角色?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韦小宝这么滥情金庸为啥要塑造这样的角色?
导语:韦小宝,绝对是所有武侠小说中最奇葩的一个存在:没有武功却混的风生水起,没有背景却黑白两道通吃,奇遇不断却几乎不会武功,油嘴滑舌却赢...
韦小宝,绝对是所有武侠小说中最奇葩的一个存在:没有武功却混的风生水起,没有背景却黑白两道通吃,奇遇不断却几乎不会武功,油嘴滑舌却赢得很多朋友,偷奸耍滑却骗了七个老婆……但凡是写小说的,绝对不敢写韦小宝这种人物,就算写了也绝对不会这么经典。
那么,金庸为什么创造韦小宝这种货色呢?请听小编细细为大家道来:第一,大巧不工,大道无形。
《鹿鼎记》作为金庸最后的一部小说,这个时候的金庸,真的是已达到大道无形,炉火纯青的境界。
在金庸写以前小说的时候,境界应该算是手中无剑,心中有剑,而到了《鹿鼎记》这部小说,可算是到达了武林中人梦寐以求的境地:手中无剑,心中亦无剑,天地万物皆可为我所用。
这种境界真的算是可遇而不可求,既需要超高的资质,更需要长期的积累,不懈的努力。
吾辈深深膜拜之!
第二,金庸对武侠的反思。
武侠,看起来打打杀杀,无比热闹。
路见不平一声吼,该出手时就出手,可是一个人练武究竟是为了什么呢?为了行侠仗义吗?为了报仇吗?为了炫耀吗?还是为了权势?抑或是纯粹为了杀人?
武侠,如果仅仅体现了同态复仇,打打杀杀,虽然热闹,根本算不上至高境界。
金庸创造了韦小宝这种货色,实际上是暗示人们,武功再高,最终抵不上阴谋诡计。
那么,练武究竟是为了什么?实际上答案很简单:练武就是为了强身健体,是为了把人体的极限发挥到极致,更应该是尽自己所能做一
生活常识分享。
鹿鼎记之韦小宝解析

鹿鼎记之韦小宝解析鹿鼎记是金庸先生所著的一部长篇历史小说,创作于1969年。
小说以明朝末年为背景,在政治斗争、江湖恩怨以及宫廷阴谋等方面展开了精彩纷呈的故事。
其中,韦小宝这个角色无疑是鹿鼎记中最为引人瞩目的人物之一。
本文将对韦小宝的形象特点、智慧与机智以及他在鹿鼎记中的作用进行解析。
韦小宝是小说中的主角之一,他性格机灵、机智过人,聪明伶俐,同时也是一个充满善良和正义感的人。
他出生在一个贫穷的家庭,上有老下有小,但他并不因此而沮丧,反而用机智和聪明才智超越了他人。
他天生聪慧,机智反应敏捷,能够迅速应对各种复杂情况。
无论是在江湖拼斗中还是在宫廷争权之中,他总是能够凭借自己的智慧谋得一线生机。
例如,小说中韦小宝利用聪明才智察言观色,一举挫败了许多强敌,成为一个了不起的角色。
在鹿鼎记中,韦小宝的机智非常出众,他能够在危机时刻迅速做出正确的判断,并采取相应的行动。
他从小学会了如何应对各种各样的人和事,这使得他在危机中保持冷静和头脑清晰。
例如,当他处于困境时,他会灵活运用口才和智慧,以巧妙的计谋脱离困境。
此外,他还了解人性的复杂性,在社会舞台上游刃有余。
他能够洞察人心,善于察言观色,并用智慧应对各种政治角力和人际关系。
这些特点使他成为了一个受人倚重的人物。
韦小宝在鹿鼎记中的作用也是至关重要的。
作为小说的主角之一,韦小宝通过自己的行动和智慧推动了整个故事的发展。
他在政治斗争中扮演了一个关键角色,他的聪明才智和善于应变的能力使他成为了朝廷和江湖各方势力争夺的焦点。
他的存在使整个故事具有张力和悬念,同时也展现了他深刻的人格魅力和智慧,令读者为之倾倒。
总的来说,韦小宝是一位聪明、机灵、善良和正直的人物。
他在鹿鼎记中展现出的智慧和机智使他成为一个引人注目的角色,并起到推动整个剧情发展的作用。
他的形象也影响了中国文学创作,并成为金庸作品中一个标志性的人物。
韦小宝不仅仅是一个文学形象,更是一个充满智慧和机智的代表,他的故事也让读者在欣赏的同时能够思考人性的复杂性以及智慧与勇气的力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金庸小说中的侠——反侠韦小宝
金庸笔下有许多形象鲜明的人物,韦小宝便是其中之一。
《鹿鼎记》为金庸小说封笔之作,也是其小说集大成之作,代表其思想的最高境界。
也是金庸一改以往的主人公是一武林高手,韦小宝是一个不会任何武功的人物。
韦小宝是典型中国人,他是一个自己为了升官发财而什么事都干的小市民。
韦小宝何许人也?扬州妓院韦春花的儿子,他老子就连他老妈都不知道是谁,自己就更不知道了。
但就是这样一个市井小混混能混到康熙皇帝身边的大红人,骁骑营副统领.御前侍卫统领.鹿鼎伯爵,同时是反清复明的天地会青木堂堂主,和沙俄勾结的神龙教白龙使,沙俄眼中的中国小孩大人,更让人眼红的还有七个如花似玉的老婆......
在作品第五十回末尾说到他的童年生活是在妓院度过的,妓院是一个十分奇异的地方,那里人来人往,纸醉金迷,灯红酒绿。
嫖客们千金买笑,为了满足自己的肉欲,不惜挥金如土;但有时又非常吝啬,斤斤计较,出尔反尔。
老鸨见钱眼开,逢场作戏,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见风使舵。
风月场中的男男女女来自东西南北,五光十色。
因此,韦小宝在那种特殊的肮脏的环境中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形成了韦小宝独特的性格:油嘴滑舌,脏话连篇,弄虚作假,见风使舵。
“最善于适应环境的人,不一定是道德最高尚的人。
”金庸曾经这样评价韦小宝。
而就是这样一个人物。
在金庸先生的笔下,被表现的活灵活现,他一反金庸先生以前作品中大侠的风范,不会武功,不讲江湖规矩,却依旧在官场和江湖中叱咤风云,一呼百应。
孔庆东先生称他为“反侠”。
韦小宝肯定不是好人,但将其说成是坏人又似乎有点牵强。
因为《鹿
鼎记》中陈近南说:“乖孩子,你向来就是好孩子。
”而九难师太则认为这孩子倒挺老实的。
顾炎武、吕留良更是劝他自己做皇帝。
这些显然都是对韦小宝的误读。
其实最懂韦小宝的还是康熙。
韦小宝和康熙看似有云泥之别,一个是英明圣君,一个是混混流氓;一个出生于金碧辉煌的皇宫,一个出生于藏污纳垢的妓院。
实质上它们却是一个人,骨子上他们是相通的,它们都在是同一种文化圈孕育成长起来的。
不同的是康熙主动吸纳中国传统文化,韦小宝是无意识积淀(他不知环境的意义,更不明白文化是何物,但却本能的、自然的适应着这种环境和文化);康熙运筹帷幄之中,韦小宝决胜于千里之外;康熙为实,韦小宝为虚;康熙为外,韦小宝为内;……在它们身上既有传统文化的优秀部分又有不合理的地方,如果说康熙是传统文化孕育的精灵那么韦小宝则是这一文化产生的怪胎。
而且在小说中他两人也确实将对方是为自己最亲密的人,就如同他自己一样没有什么分别。
正如金庸所说,韦小宝身上也不是一无是处,他讲义气,韦小宝的义气是在认识茅十八不久就体现出来。
在丽春院,茅十八为答谢韦小宝相助送给他元宝。
岂料韦小宝却说:“咱们只讲义气,不讲钱财。
你送元宝给我,便是瞧我不起。
你身上有伤,我送你一程。
”由此看来,韦小宝对待他认为是朋友的人,不但会出手相助,而且敢一帮到底。
他和茅十八只不过是刚刚相识,再加上心狠手辣的盐袅随时都会对他进行报复,韦小宝本可脚底抹油一走了之,但是他没有,他选择了一种自认为“义气”的东西,并且坚持到底。
这天下最吃得开的人最后弄成天下最吃不开,躲到大理,就是因为他太讲义气了。
世事往往如此,所谓木秀于林,风必摧之,韦小宝秀于林的地方就那么一丁点儿,风也照摧不误。
最后他一声断喝:“老子不干了!”大彻大悟,真有苏东坡“如挂钩之鱼忽得解脱”的味道。
韦小宝是金庸所有武侠小说中不能用各种道德来衡量的主人公。
在中国
文学史上,他的出现注定引人瞩目和倍受争论。
金庸曾在创作中谈到,“韦小宝的身上有许多中国人普遍的优点和缺点,当然韦小宝并不是中国人的典型”,“韦小宝重视义气,那是好的品德,至于其余的各种行为,千万不要照学。
”这算是对韦小宝的一个较为客观的评价。
“然而韦小宝这一形象最好的是他被扭曲的个性中所未泯灭的真诚和善良。
”
总之,《鹿鼎记》中的主人公韦小宝是一个特殊的人物,一方面他重义气,继承了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另一方面他吃喝嫖赌,时时也玩弄一些阴谋诡计,具有浓重的市井文化气息。
他是反英雄的,却也是相当真实而普遍的。
金庸通过塑造出韦小宝这样一个特立独行于武侠世界的人物形象,展现了武侠与现实错综复杂的两个世界。
金庸.鹿鼎记(修订本)[M].北京:宝文堂书店,1985.
[金庸.金庸的中国历史观[J].明报月刊,1994,(12).
严家炎.金庸小说论稿[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曹布拉:《金庸小说的文化意蕴》,浙江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陈墨:《金庸小说赏析》,百花洲文艺出版社,1992年第1版。
陈墨著:《浪漫之旅——金庸小说神游》,上海三联书店出版社,2000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