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力调节容量控制模式的应用进展

合集下载

压力调节容量控制通气用于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衰竭治疗中的

压力调节容量控制通气用于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衰竭治疗中的
代 海 云
( 宿城区人民医院,江苏 宿迁 法
2 2 3 8 0 0 )
【 摘要 】 目的 分析压 力调节容量控 制通 气用于老年慢 性 阻塞性肺 疾病 呼吸衰竭治疗 中的临床 效果。方 选取2 0 1 5 年4 月 ̄2 0 1 6 年4 月老年慢性 阻塞性肺疾病 呼吸 衰竭 患者1 O 例 。对患者进行 气管插管 ,并使 用压
力调节容量控制通 气治疗。通气过程监测 患者 通气治疗的效果。结果 患者经接 受通气2 4 h 治疗后 ,临床指 标 中的P a O2 、P a C O 2 、心率 、血p H值 、收缩压 、通 气量均得到显著改善 ,与通 气2 h 时比较 ,差异 有统计 学意
义( 尸<O . 0 5 ) 。舒 张压也得到 改善 ,但改善 效果不明显 ,差异 无统计学意 义 ( P>0 . 0 5 )。1 O 例老年 患者在通 气期 间 出现 通气过度 1 例 ,经调 整后 改善 ,无通气不足情况 ,无 气压伤发 生,总发 生率 1 0 . 0 %。结论 压 力调 节容量控制通 气用于老年慢性 阻塞性肺 疾病 呼吸衰竭 疗效显著 ,并发症少 ,值得 应用。 【 关键词 】压 力调 节容 量控 制通 气 ;老年 ;慢 性阻塞性肺 疾病 ;呼吸衰竭
入 院 时P a O 低于6 0 mmH g ,P a C O 超 过5 0 mmH g 。 1 . 2方法
2 结

2 . 1 通 气 中相 关 指 标 监 测 情 况
患 者 经 接 受 通 气2 4 h 治 疗 后 , 临床 指 标 中 的P a O, 、
患者 入 院 时 均 视 个体 情 况 给 予 抗 感 染 、镇 静 、祛 痰 P a CO 血p H值 、 心率 、收 缩压 、通 气 量 均得 到 显著 改 等 治 疗 。给 予气 管 插 管进 行 机 械 通 气治 疗 ,过程 中应 用 善 ,与通气2 h 时 比较 ,差 异有 统计 学意义 ( P<0 . 0 5 )。舒

PRVC模式和压力控制SIMV模式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PRVC模式和压力控制SIMV模式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PRVC模式和压力控制SIMV模式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周福;曾丹梅;邓丽玲【摘要】目的对比观察应用压力调节容量控制通气(PRVC)模式与同步间歇指令通气(压力控制SIMV)模式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治疗的安全性;方法选取2016年2月至2018年2月本院儿科收治的90例NRDS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在患儿家属知情同意的前提下将患儿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其中对照组行压力控制SIMV模式,研究组患者则行PRVC模式治疗,对比观察两组临床治疗安全性;结果经对比观察显示,在通气稳定后,在呼吸力学方面,研究组PIP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MAP、OI对比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气分析对比,两组pH值、PaO2、PaCO2等指标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并发症对比,研究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13.33%)低于对照组患儿(31.11%)(P<0.05);结论应用PRVC模式和压力控制SIMV模式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PRVC模式更能够维持患儿内环境的稳定,同时降低PIP水平,这对于患儿肺保护,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具有积极意义,是一种安全性较高的机械通气模式,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期刊名称】《牡丹江医学院学报》【年(卷),期】2018(039)006【总页数】3页(P56-57,55)【关键词】PRVC模式;压力控制SIMV模式;新生儿;NRDS;安全性【作者】周福;曾丹梅;邓丽玲【作者单位】惠州市第二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广东惠州 516001;惠州市第二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广东惠州 516001;惠州市第二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广东惠州5160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22.1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是一种以肺泡面呈嗜伊红透明膜并伴有肺不张为病理机制的疾病,患儿临床主要表现为出生后呼吸窘迫呈进行性加重[1]。

该病主要以早产儿较为常见,胎龄越小,出现NRDS的机率越高,而NRDS不但病情重、进展快,并且患儿病死率高。

呼吸机持续气道正压的原理

呼吸机持续气道正压的原理

呼吸机持续气道正压的原理呼吸机是一种重要的医疗设备,被广泛应用于急救和重症监护等领域。

其主要功能是通过持续给予气道正压来维持患者的通气功能,并能在需要时辅助或替代患者的呼吸。

呼吸机持续气道正压的原理主要涉及两个方面:一是气体供给与气道压力控制,二是气流管理与调节。

首先,呼吸机通过气管插管、面罩或鼻导管等装置将气流输送至患者的呼吸道。

气体供给的方式有压力控制、容量控制等模式,其中压力控制是应用最广泛的模式之一。

压力控制模式根据设定的气道压力提供气体,当气道压力达到设定值时,呼吸机的控制系统就会减小供气量,以维持恒定的压力。

这样可以确保提供足够的气流,同时又避免给予过量的气流,减少对患者的潜在伤害。

其次,呼吸机在持续气道正压的过程中需要管理和调节气流。

为了保持气道通畅,呼吸机会应用各种控制和辅助措施。

一方面,呼吸机会监测患者的呼吸频率和潮气量,并根据设定的参数进行相应调节,以确保气道正压的安全和适用性。

另一方面,呼吸机会配备有各种传感器和阀门,用于监测和调节气道压力、流量和浓度等指标,以确保气体输送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除了气体供给和气流管理,呼吸机还应用了其他辅助技术和措施,以提高通气效果和降低患者的不适感。

例如,正压通气过程中,呼吸机会在呼气末期提供正压支持,以避免气道的逆流和塌陷;呼吸机还会应用PEEP(气道正压末屏气压)技术,通过在呼气末期保持正压来避免气道塌陷,增加功能残气量,改善氧合和通气;一些高级呼吸机还具备呼吸机助力(PSV)功能,在患者主动呼吸时提供额外的支持。

此外,在使用呼吸机持续气道正压的过程中,还需要考虑呼吸机的安全性和适应性。

呼吸机会配备多种报警装置和保护措施,用于监测和处理突发情况,如气道堵塞、气胸、漏气等。

同时,呼吸机也会根据患者的状况和需要进行相应的调节和适应,以避免给患者带来过度的不适与损伤。

综上所述,呼吸机持续气道正压的原理主要包括气体供给与气道压力控制、气流管理与调节等方面。

PCV-VG通气模式在临床麻醉中的应用

PCV-VG通气模式在临床麻醉中的应用

DOI:10.16096/ki.nmgyxzz.2019.51.08.018PCV-VG通气模式在临床麻醉中的应用丁辰颖1,赵智慧2(1.内蒙古医科大学,内蒙古呼和浩特010110;2.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17)[摘要]机械通气是临床工作中常用的呼吸支持手段。

压力控制容量保证是新兴的通气模式,机械通气期间可根据设置的潮气量及患者的肺顺应性确定气道压力,从而减轻了患者呼吸机相关肺损伤。

本文就压力控制容量保证模式在临床麻醉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关键词]机械通气压力控制容量保证[中图分类号]R614.2[文献标识码]A[论文编号]1004-0951(2019)08-0944-04Review the Application of PCV-VG Ventilation Mode inClinical AnesthesiaDING Chen-ying1,ZHAO Zhi-hui2(1.Inner Mongolia Medical University,Hohhot010110China;2.Inner Mongolia Autonomous Region People*5Hospital,Hohhot010017China)[Abstract]Mechanical ventilation is a common means of respiratory support in clinical work,pressure一controlled ventilation volume guaranteed is a new ventilation mode.During mechanical ventilation,airway pres­sure can be determined according to the set tidal volume and the patient's lung compliance,thus reducing venti­lator一related lung injury.This article reviews the application of pressure一controlled ventilation volume guaran­teed model in clinical anesthesia practice.[Key words]mechanical ventilation;PCV-VG呼吸支持是维持患者呼吸、改善氧供的重要方式,机械通气是呼吸支持的主要手段,尤其应用在临床麻醉中,但是不恰当的通气策略会导致呼吸机相关肺损伤(ventilator associated lung injury,VALI),延长机械通气时间和住院时间,增加患者死亡率⑴。

压力调节容量控制通气(PRVC)在重症肺炎治疗中的应用体会

压力调节容量控制通气(PRVC)在重症肺炎治疗中的应用体会

压力调节容量控制通气(PRVC)在重症肺炎治疗中的应用体会发表时间:2016-01-28T10:12:43.343Z 来源:《医师在线》2015年10月第21期供稿作者:马春茂[导读] 四川省彭州市人民医院重症肺炎是呼吸科十分严重的疾病之一,病情严重、进展快、死亡率高。

马春茂四川省彭州市人民医院 611930摘要:目的:探讨压力调节容量控制通气(PRVC)通气模式在治疗重症肺炎患者中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5年3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52例重症肺炎患者,并根据临床资料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6例,采用BIPAP模式支持通气;观察组26例,采用PRVC模式支持通气。

在治疗过程中监测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气、氧合指数、血压、心率等,并做好临床症状的变化记录,比较2组间的差异。

结果:在通气治疗1h后观察组的气道峰压和吸入氧浓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12h、24h后则更加明显(P<0.01);血气指标pH、PaO2两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PaCO2在治疗12h、24h后观察组患者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过程中心率、血压无明显异常。

治疗后临床症状和各指标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观察组好于对照组。

结论: PRVC是治疗重症肺炎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有创机械通气模式,对心血管无明显副作用。

关键词:重症肺炎;压力调节容量控制通气;机械通气重症肺炎是呼吸科十分严重的疾病之一,病情严重、进展快、死亡率高,能够诱发呼吸衰竭等严重的并发症,呼吸衰竭也是重症肺炎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

而机械通气治疗是发生呼吸衰竭患者抢救过程中的最主要措施。

压力调节容量控制通气(Pressure Regulated Volume Control,PVRC)是临床上一种新型的机械通气模式,不仅能保证通气容量,还能较好的控制气道压,减少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VILI)的发生。

我院2013年3月~2015年3月采用PRVC机械通气模式治疗重症肺炎患者52例,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现分析总结报道如下。

压力调节容量控制通气模式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观察

压力调节容量控制通气模式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观察

压力调节容量控制通气模式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观察作者:胡金绘武荣来源:《中国当代医药》2013年第34期[摘要] 目的观察压力调节容量控制通气(PRVC)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临床效果。

方法对15例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采用PRVC模式进行机械通气治疗,通气过程中,采用肺保护性策略。

观察呼吸、心率、动脉血气(PaO2)、氧合指数(OI)等变化。

结果 15例患儿均痊愈出院,其中1例转为高频通气后治愈。

平均通气时间为(6.60±5.73)d,平均吸氧时间为(10.93±8.46)d,平均住院时间为(19.73±14.63)d。

机械通气后,患儿呼吸频率明显减慢(P0.05);患儿OI均随着通气时间延长而逐步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关键词] 压力调节容量控制通气;机械通气;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中图分类号] R72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3)12(a)-0056-02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eonatal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NRDS)是由肺表面活性物质缺乏导致患儿生后不久出现呼吸窘迫并呈进行性加重的临床综合征[1]。

由于机械通气可导致相关性肺损伤,临床需要寻求更好的通气方法以减轻肺损伤[2]。

既往认为新生儿呼吸衰竭只能用定压模式通气(pressure control ventilation,PC),多数人认为容量控制通气模式易引起通气过度和气压伤。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临床出现了新型的呼吸机,压力调节容量控制通气(pressure regulated volume control ventilation, PRVC)模式作为一种新的复合通气模式,能保证小潮气量的精确通气,使定容通气成为可能。

有研究提示,在新生儿呼吸衰竭的治疗中,PRVC与PC比较具有较低的气道峰压、平均气道压和稳定的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3-4]。

压力调节容量控制通气治疗小儿急性呼吸衰竭34例临床观察

压力调节容量控制通气治疗小儿急性呼吸衰竭34例临床观察

压力调节容量控制通气治疗小儿急性呼吸衰竭34例的临床观察【摘要】目的探讨压力调节容量控制通气在治疗小儿呼吸衰竭的应用效果。

方法34例呼吸衰竭小儿,给予压力调节容量控制通气,初调节参数:vt。

结果均上机时间38.4h,治愈24例,死亡5例,放弃5例。

结论压力调节容量控制通气治疗小儿急性呼吸衰竭有较好的疗效。

同步性能完好,可减少或避免应用镇静剂或肌肉松弛剂,缩短上机时间。

潮气量恒定,可保障自主呼吸不稳定患儿的通气安全,避免频繁调整吸气压力。

吸气流速波为减速波,可减小吸气阻力,降低吸气峰压,减少气压伤。

【关键词】压力调节容量控制通气;小儿;呼吸衰竭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3.103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3-1150-01为了解决传统型呼吸机通气模式所带来的诸多并发症如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和人机不同步等问题。

近10几年来不断开发了许多新的通气模式。

压力调节容量控制通气(prvcv)模式是一种新的通气模式,近年来逐渐被广泛应用与临床,其特点是保证以最低的送气压力送出去预设潮气量。

即可保证通气,又可减轻压力性损伤。

同时该模式尚具有同步呼吸触发装置,可达到人机同步。

我科于2010年10月——2012年8月采用prvc通气模式治疗小儿呼吸衰竭34例,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34例患儿,男性21例(61.7%),女性13例(38.2%)。

1-12月19人,1-3岁12人,4-6岁3人。

原发疾病:重症肺炎11例;窒息致呼吸衰竭5例;颅内出血5例;休克3例;中枢系统感染3例;多功能脏器衰竭2例;重症哮喘2例;先天性心脏病术后合并肺内感染2例,瑞氏综合症1例。

其中ⅰ型呼吸衰竭7例,ⅱ型呼吸衰竭27例。

1.2方法机械通气指征:①当吸入样浓度(fio2)为0.6时,动脉血氧分压(pao2)仍低于6.6kpa(50mmhg)或经皮氧饱和度(tcso2)低于85%(紫绀性先天性心脏病除外);②动脉血氧分压高于70mmhg;③ph底于7.25;④反复呼吸暂停。

压力调节容量控制与容量控制模式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中的临床

压力调节容量控制与容量控制模式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中的临床

压力调节容量控制与容量控制模式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中的临床应用比较目的觀察压力调节容量控制(PRVC)和容量控制(VC)两种通气模式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时的相关参数变化,评估PRVC在NRDS 治疗中的优势。

方法选择2014年5月~2015年3月扬州大学医学院附属淮安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医学中心住院32例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呼吸机模式选择不同分为PRVC组(PRVC模式通气,n=17)和VC组(VC模式通气48 h后改PRVC模式通气,n=15),其他的呼吸机参数设置相同。

观察两组患儿的出生体重、胎龄、机械通气时间、吸氧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观察机械通气前、机械通气6、24、48 h患儿的呼吸频率、心率及平均动脉压血压,机械通气1、6、2、48 h的气道峰压和氧合指数的变化,以及机械通气时PH值7.45、低碳酸血症(PCO260 mmHg)的发生率。

结果32例患儿均痊愈出院。

两组患儿出生体重、胎龄、机械通气时间、吸氧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两组患儿的心率整体呈下降趋势,并且在机械通气48 h时接近正常范围(120~140次/min),各个时间点整体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F=4.381,P 0.05)。

PRVC组气道峰压在机械通气1、6、24 h时均低于V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机械通气6、24、48 h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7.45和pH值0.05);机械通气时两组PCO2>60 mmHg和PCO2 0.05)。

结论与VC模式比较,PRVC模式治疗NRDS时具有较低的气道峰压,可能降低肺气压伤的发生,是一种肺保护性通气模式。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advantages of pressure regulated volume control (PRVC)ventilation by comparing the related parameter variables which on the PRVC ventilation and on the volume control (VC)ventilation in treatment of neonatal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NRDS). Methods 32 cases of neonatal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from May 2014 to March 2015 in Neonatal Medical Center of Huai’an Maternity and Child Healthcare Hospital Affiliated to Yangzhou University Medical Academy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s,they were divided into the PRVC group (PRVC ventilation,n = 17)and VC group (PRVC ventilation after VC mode for 48 hours instead,n = 15)according to different breathing machine mode. Apart from the PRVC/VC mode,ventilator settings were comparable. The gestational age,weight,mechanical ventilation time,oxgyen cure time,hospital stay were observed. Respiratory rate,heart rate,mean arterial blood pressure were observed before and 6,24,48 hours after ventilation. Peak inspiratory pressure and oxygenation index were observed at 1,6,24,48 hours after ventilation in both groups. The incidence of pH7.45 and low carbonate (PCO260 mmHg)in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Results All 32 patients were recovered,there were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in the time of mechanical ventilation time,oxyen cure time,the hospitalization time (P > 0.05). Heart rates were on the decline as a whole,and closed to the normal range at 48 hours (120-140 times/min). Ther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at all time points in the whole comparison (F=4.381,P 0.05). Peak inspiratory pressure was lower during PRVC ventilation than during VC ventilation at 1,6,24 hours after ventilation. The PIP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0.05),but at 6,24,48 hours time points ther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 7.45 and pH 0.05). There was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incidence of PaCO2>60 mmHg when at mechanical ventilation between two groups (P > 0.05). Conclusion The peak inspiratory pressure was reduced on the PRVC ventilation than on the VC ventila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NRDS. PRVC reduced the incidence of pulmonary barotraumas probably. So it is a lung protective ventilation mode.[Key words] Pressure regulated volume control ventilation;V olume control ventilation;Barotrauma;Neonatal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是指机械通气本身诱发的肺损伤,在应用机械通气的新生儿中有较高的发病率,是增加新生儿病死率和住院时间的重要原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的可 能 。
(a , SO ) 同时 降低 二氧 化碳 分 压 ( a O ) 并 能 降低 PC , 吸人 氧 的体 积分数 , 防止 中毒 。
3 PV R C在 临床 中的应 用 3 1 急性 呼 吸衰 竭 .
2 PV R C对机体 的 影响 2 1 对 血 流 动 力 学 的 影 响 J P V 呼 吸模 . RC
展 , 力调节 容量 控制 ( R C 模式 即是 一种 更 加符 其 病理 表现 如 同急 性 呼吸窘 迫综合 征 ( R S , 压 PV ) A D ) 早期 可 合 人 体 生 理 、 能 化 的 通 气 模 式 。P V 模 式 由 即表 现为 弥漫 性 肺 泡 损 害 , 加 重 甚 至 发 生 多 脏 器 智 RC
动力 学 的 影 响 。P V R C兼 有 压 力 控 制 与 容 量 控 制 , 气治 疗 的主 要 并 发 症 。如 何 提 高 氧 供 , 降低 PP预 I
它的 PP是 随 着 每 次 呼 吸 而 变 化 , 时又 能确 保 每 防气 压伤 , 机械 通 气更 合 理 地 应 用 于 治疗 A L是 I 同 使 L 分钟 通 气量 的完 成 。 由 于 PP的 自行 调 节 , 尽 量 目前 临床 上 的 难 题 , P V I 且 而 R C是 一 种 新 型 的通 气 模 保 持在 较低水 平 , 以 P V 所 R C对 心脏 功能 影响较 小 。 式 , 以 在 保 证 一 定 潮 气 量 的情 况 下 尽 可 能 降 低 可
①PP A dr n等 … 于 19 nes e 92年首 先 介 绍 ,0世 纪 9 2 0年 代 功能不全。正压通气 引起肺气压伤的原因: I 过 PE 致使平均气道压过高 ; ②吸气流速过 至今 ,R C在临床上 的应用得到广泛推广 , PV J本文 高 ,E P过大 , 快, 气体 在 肺 内分 布不 均 , 致部 分 肺 泡 过 度 膨 胀 ; 导 就PV R C在临 床 中的应用 现状 作 一综 述 。 ③吸气时间过长 。P V ] R C模式能够 自动感知胸廓 1 PV R C工 作原 理
【 摘要 】 本文综述 了压力调 节容量控制( R C 模式 在临床 中的应用 , 了压力 调节容量控 制模式 PV ) 阐述
的工作 原理 , 对机体的影响和不足之处 , 提出更加符合人体生理 的呼吸机通气模式展望 。
【 关键词】 呼吸机; 通气模式; 压力调节容量控制 【 中图分类号 】 R 5 【 44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编号 】 10-. 5 (00 0—14一3 03'302 1)6 2_0 ' - - 6
PV R C是 由呼 吸机 的微 电 脑 根 据 上 一次 通 气 阻
和肺 顺 应性 的改 变 , 保 证预设 潮 气量 的前 提 下 , 在 呼
吸机连 续不 断地 调 节 PP来 适 应 肺 顺 应 性 的变 化 , I
力及 肺 顺应性 的变化 , 不断调 节 吸 气 峰压 , 出下 一 算
随着 医疗器 械 电子 技术 的进 步 以及 对疾 病 病理
22 对 呼 吸力 学 的影 响 .
大 量 临 床 和 实 验
生理研 究 不断 深 入 , 吸 机 的应 甩 已从 简单 的 维 护 资料 表 明 , 压 通气 可诱 发 实质 性肺 损伤 , 为肺 气 呼 正 称
通气到更合乎生理 、 尽量减少肺 损伤的通气 方式发 压 伤 或容 积 伤 , 尤其 在 原有肺 损 伤基础 上 更易 发 生 ,
《 海南医学) o o年第 2 卷第 6期 2; 1
H N N ME C L J U N L AI A DI A o R A

综 Βιβλιοθήκη 述 ・ 压 力 调 节 容 量 控 制 模 式 的 应 用 进 展
廖燕玲 综述, 苹 审校 龙 ( 州 市妇 幼保 健 院 , 西 柳 州 5 5 0 ) 柳 广 4 0 1
使 PP不 断 随着 患者 的 呼 吸功 能 条 件 而 变 化 , 持 I 保 次通气所需的气体量 , 经过大约 5 的通气 , 次 达到预 尽 可 能低 的 P P 以此 方 式 进行 通 气 时 , 道 压 力 和 I, 气 设 的潮气 量 J 。在 确 保 潮气 量 的 前 提 下 , 吸机 通 呼 供 氧浓 度均 较压 力 控 制 通 气 为低 J R C通气 时 。P V 过 自动连 续测 定 胸 廓 肺顺 应 性 和 容 积 压 力 关 系 , 反 气流呈减速波 , 通气时流速逐渐降低 , 能影响吸人气 馈下 一次 通气 时 的吸气压 力 ( I) 平 , 气 道压 力 PP 水 使 的分布 , 同时影 响呼 吸力 学和 气体 的交换 l 。 2 】 尽 可 能 降 低 。P V R C优 点 是 : 自主 呼 吸 与 机 械 通 ① 2 3 对 呼 吸功 能 的 影 响 减 速 波开 放 闭塞 . 气 的协调 性能 好 , 可避 免 应用 镇静 剂 或 肌 肉松 弛 剂 ; 的肺 泡 , 流 改 善 吸 人 气 流 的分 布。 由 于 P V 层 R C模 ②潮 气量 稳定 , 可保 证 呼 吸 驱 动 力 不 稳 定 的患 者 安 式 的通气 气 流 呈 减 速 进 入 的 特点 , 速气 流 能 改善 减 全通 气 , 免压 力控制 ( C) 式 时频 繁 调整 吸气 压 避 P 模 肺泡 气体 的交换 , 改善 肺 内分 流 , 而 能 以较低 的气 从 力来获得理想 的潮气量 ; ③降低 PP减轻肺气 压伤 道分 压 获 得 较 高 的 氧 分 压 ( a I PO )及 氧 饱 和 度
式 与 常 规 呼 吸 模 式 相 比 , O、 A 无 明 显 改 变 。 C M P
PV R C可在较低的呼气末压( E P 水平获得萎陷肺 PE)
311 急性肺损伤 . .
机械 通 气 是 急 性肺 损 伤
泡 的开放 , 可减 少 P E E P水 平 , 减少 高 P E E P对 血 流 ( L ) A L 最重要 的治疗手段之一 , 而气 压伤是机械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