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力调节容量控制通气模式对机械通气患者气道压力变化的影响

合集下载

医用呼吸机压力控制通气模式应用

医用呼吸机压力控制通气模式应用

医用呼吸机压力控制通气模式应用医用呼吸机压力控制通气模式是一种在临床上广泛应用的呼吸机通气模式。

它采用固定的压力值来控制呼吸机送气,以达到对患者进行通气且保持一定呼气末正压的目的。

在医用呼吸机压力控制通气模式下,呼吸机会根据预先设定的压力水平,将气流送入患者的呼吸道。

这一过程中,呼吸机会不断调整送气的流量和时间,以保持预设的压力水平恒定。

当患者吸气时,呼吸机会向其提供一定的气流,并保持一定的呼吸道压力。

当患者呼气时,呼吸机会自动调整气流,以保持一定的呼气末正压。

1.急性呼吸衰竭:当患者呼吸功能严重受损时,采用压力控制通气模式可以有效降低呼吸负荷,减少患者的吸力,缓解呼吸困难。

2.困难拔管:在患者进行气管插管或者拔管过程中,采用压力控制通气模式可以有效控制气道压力,减少插管或者拔管的风险。

3.ARDS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是一种严重的肺部疾病,患者的通气需求较高。

采用压力控制通气模式可以减少呼吸负荷,改善气体交换,提高患者的通气效果。

5.危重病患者:对于危重病患者,采用压力控制通气模式可以稳定通气,减少气道压力波动,降低气胸、气管损伤等并发症的风险。

1.合适的压力水平: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设定合适的压力水平。

过高的压力可能导致气道压力过高,对肺组织造成过度扩张;过低的压力可能无法满足患者的通气需求。

2.合理的流量设置:根据患者的通气需求,设定合理的流量。

流量过大可能导致气道压力上升过快,流量过小可能无法满足患者的通气需求。

3.呼吸频率和吸气时间的调整:根据患者的通气状态,适当调整呼吸频率和吸气时间,以保证患者的通气效果。

4.监测患者的呼吸参数:在使用医用呼吸机压力控制通气模式时,应定期监测患者的呼吸参数,包括气道压力、吸气流量、吸气时间等,以及患者的血气分析结果,以便及时调整通气参数。

医用呼吸机压力控制通气模式是一种广泛应用于临床的呼吸机通气模式,它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改善患者的通气状态,并减轻呼吸困难。

机械通气基础知识

机械通气基础知识

31
吸气上升时间 Inspiratory Rise Time
吸气上升时间 Inspiratory Rise Time 指吸气流量或压力上升到峰值所需要的时间,以呼吸周期时间的百分比或秒表示
32
吸气上升时间 Inspiratory Rise Time
控制模式
-PC, VC - SIMV(VC) -SIMV(PC)
18
容量控制(VC)气流特征
19
压力控制通气 Pressure Control Ventilation
20
压力控制设置 Pressure Control Settings
21
压力控制 Pressure Control
密切关注病 人通气 量的变化
22
压力控制 Pressure Control
缺点 病人所获得的潮气量受阻力和顺应性的影响 优点 能够有效控制病人气道内的压力 有利于气体的分布 有利于肺保护
23
压力控制(PC)气流特征
24
压力控制模式(Pressure control)适应征
压力控制模式适用于在系统中有漏气的情况,比如没有气囊的插管 Pressure Controlled mode is preferred when there is leakage in the breathing system, such as due to an uncuffed endotracheal tube, 病人的气道峰压需要严格的限制 in situations when the maximum airway pressure must be controlled. 小儿 Neonate and pediatric
吸气上升时间(%) 范围: 0-20%

压力调节容量控制通气(PRVC)在重症肺炎治疗中的应用体会

压力调节容量控制通气(PRVC)在重症肺炎治疗中的应用体会

压力调节容量控制通气(PRVC)在重症肺炎治疗中的应用体会发表时间:2016-01-28T10:12:43.343Z 来源:《医师在线》2015年10月第21期供稿作者:马春茂[导读] 四川省彭州市人民医院重症肺炎是呼吸科十分严重的疾病之一,病情严重、进展快、死亡率高。

马春茂四川省彭州市人民医院 611930摘要:目的:探讨压力调节容量控制通气(PRVC)通气模式在治疗重症肺炎患者中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5年3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52例重症肺炎患者,并根据临床资料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6例,采用BIPAP模式支持通气;观察组26例,采用PRVC模式支持通气。

在治疗过程中监测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气、氧合指数、血压、心率等,并做好临床症状的变化记录,比较2组间的差异。

结果:在通气治疗1h后观察组的气道峰压和吸入氧浓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12h、24h后则更加明显(P<0.01);血气指标pH、PaO2两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PaCO2在治疗12h、24h后观察组患者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过程中心率、血压无明显异常。

治疗后临床症状和各指标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观察组好于对照组。

结论: PRVC是治疗重症肺炎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有创机械通气模式,对心血管无明显副作用。

关键词:重症肺炎;压力调节容量控制通气;机械通气重症肺炎是呼吸科十分严重的疾病之一,病情严重、进展快、死亡率高,能够诱发呼吸衰竭等严重的并发症,呼吸衰竭也是重症肺炎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

而机械通气治疗是发生呼吸衰竭患者抢救过程中的最主要措施。

压力调节容量控制通气(Pressure Regulated Volume Control,PVRC)是临床上一种新型的机械通气模式,不仅能保证通气容量,还能较好的控制气道压,减少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VILI)的发生。

我院2013年3月~2015年3月采用PRVC机械通气模式治疗重症肺炎患者52例,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现分析总结报道如下。

机械通气参数的设置和调节

机械通气参数的设置和调节

与PEEP相关的通气模式
PEEP、Bi-vent、BiLevel、APRV
特点:均提供呼气末正压,目的是改善氧 合状态,通过不同的压力水平来改善高水 平PEEP所带来的不利因素
适应性支持通气(ASV)
参数: % MV(100%=0.1L/kg) 、气道 压报警上限、体重、PEEP、FiO2
特点:调节容易、适用性广
机械通气的模式
陈思蓓
辅助控制通气(A/C)
切换:定容型(VCV)、定压型(PCV)、 压力调节容量控制(PRVC)
特点:所有呼吸参数与形式完全由机器决 定,患者仅决定是否触发
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
切换:定容型(VC)、定压型(PC)、 PRVC
特点:同步性、为病人提供部分的通气辅 助,允许患者同时拥有自主呼吸,可以与 PSV联合使用,常用做撤机技术4Leabharlann ~100L/ml重视生理效应
气体肺内分布、CO2排出、 VD/VT和QS/QT、Ppeak和 Ti
与其他参数相匹配
与肺部病变的力学特 性的改变有关
6、吸氧浓度
原则:维持PaO2在8.0kPa以上, 尽量减少吸氧浓度。
7、触发灵敏度
压力触发 -0.5~-2cmH2O(PEEP以上)
流量触发 1~3L/min
西门子300A
1、潮气量(VT)和每分通气量(VE)
定容型 潮气量为5~15ml/kg,每分通气量在6~10L/min
静态和动态死腔 有效潮气量与有效每分通气量 疾病差异 避免肺泡过度膨胀 Ppeak<40cmH2O,Pplat<35cmH2O
1、潮气量(VT)和每分通气量(VE)
管道顺应性:2~3ml/cmH2O, 动态死腔=管道顺应性×Ppeak

机械通气常规概念(通气模式)

机械通气常规概念(通气模式)
压力,最佳的呼吸频率,最小呼吸附加作功来保证病人通气需求。
ASV解决了机械通气的许多麻烦
• 呼吸机相关的肺损伤 病人肺部、气道等因素出现异常时,通气参数未能及 时调节,造成呼吸系统的损伤; • 通气中肺功能、通气需求随时都会改变,如何适应病 人的这种变化; • 根据病人的状态,选用合适的通气模式 SCMV、SIMV、PCV、PSIMV、PSV、APV、PRVC、 VSV、Autoflow、CPAP • 各种呼吸参数的最佳设定 P、VT、f、I:E、Ti、Te、flow、Ps、Pplate • 撤机
∵C=V/P
∴ P=V目标/C
c. 以此P为输送的吸气压力,来实现和维持目标 潮气量
容量与压力控制模式对照
容量控制
• 容量恒定 • 吸气压力随肺部力学 情况变化 • 吸气流速恒定 • 吸气时间与流速和容 量三者紧密相关
压力控制
• 容量随肺部力学情况 变化 • 吸气压力恒定 • 吸气流速随肺部力学 情况变化 • 吸气时间由临床决定 且与流速无关
ASV∽MMV+APVsimv+AutoPSV
• 最大特点体现在通气机对病人的适应,通气机所提供的通气,无论是控 制,还是支持,都是在病人的当时状态下,以最低的气道压,最佳的呼 吸频率来适应病人的通气目标。因此,理论上ASV能有效防止气压—容 量伤,频快呼吸和autoPEEP的发生,而且病人一旦恢复一定的自主呼 吸能力,ASV即可自动引导病人进入撤机过程,避免呼吸肌的萎缩和对 通气机的依赖。 • ASV的工作程序: 1,预设参数: a,分钟通气百分数(%MV),如:%MV=100%,通气机就为成人提供 0.1l/kg的MV,为婴幼儿提供0.2l/kg的MV b,气道压报警上限 c,体重 2,实施ASV的功能步骤: a,病人呼吸力学的测定 b,理想通气方式的计算 c,理想通气方式的实施 d,理想通气方式的维持

机械通气

机械通气

压力控制通气(PCV)



概念:预置压力控制水平和吸气时间。吸气开始后, 呼吸机提供的气流很快气道压达到预置水平,之后送 气速度减慢以维持预置压力到吸气结束,呼气开始。 调节参数:FiO2,压力控制水平,RR,I/E。 特点:吸气流速特点使峰压较低,能改善气体分布和 V/Q,有利于气体交换。VT与预置压力水平和胸肺顺 应性及气道阻力有关,需不断调节压力控制水平,以 保证适当水平的VT。应严密监测潮气量 应用:通气功能差,气道压较高的患者;用于ARDS 有利于改善换气;新生儿,婴幼儿;补偿漏气。

辅助/控制通气(A/C)
A/C可保持呼吸机工作与病人吸气同步,
以利病人呼吸恢复,并减少病人作功。 A/C 可自动转换,当病人自主呼吸触发 呼吸机时,进行辅助呼吸。当病人无自 主呼吸,不能触发呼吸机时,呼吸机自 动转换到控制呼吸。 A/C适用于需完全呼吸支持的病人。
同步间隙指令通气(SIMV)

叹气(sigh):机械通气中间断给予高于 潮气量50%或100%的大气量以防止肺泡 萎陷的方法。常用于长期卧床、咳嗽反 射减弱、分泌物引流不畅的患者。
压力支持通气(PSV)
在自主呼吸期间,以自主触发气流敏感度来启动的。 即自主气流速达到预调触发值,呼吸机立即开始 PSV送气,维持一定压力;当患者停止吸气,气 流速度下降到触发值时,呼吸机停止PSV供气。

常用通气模式
压力支持通气(pressure support ventilation, PSV) 压力控制通气(pressure controlled ventilation, PCV) 呼气末正压通气(positive endexpiratory pressure, PEEP) 持续正压气道通气 (continuous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 CPAP)

机械通气_精品文档

机械通气_精品文档
2.因肺萎陷缓解, 功能残气量增加, 随之而来的肺顺应性 增加, 呼吸功减少, 耗氧量下降; 肺顺应性的增加, 也 可使胸内压下降, 有利于静脉血液回流.
3. PEEP使肺及间质内压力增高,毛细血管内液外渗减少, 对抗肺水肿的发生。同时,因肺泡压力的升高,使得吸 入相同氧浓度气体的肺泡的氧分压亦升高, 有利于氧向 血液的弥散.
支持不够 ▪ 可能增加呼吸做功WOB ▪ 病人吸气努力后,流速释放滞后 ▪ 呼吸回路和气管插管的阻力
呼吸机工作模式( Mode)- SPONT
Spontaneous SPONT 自主呼吸
病人做功,呼吸机只起到监测作 用;通常需要与其他呼吸功能结合使 P 用。如:CPAP,PSV等
0
T
呼吸机工作模式- SPONT/CPAP
呼吸型式
定压型呼吸机:设定吸气压力和时间, 但潮气量和吸气流速则随气道阻力和肺 顺应性的变化而变化。
定容型呼吸机:保证容量,但气道压力 和吸气时间随 气道阻力及肺顺应性的变 化而变化。
容量控制通气
▪ 设置 ▪ 临床医生设置呼吸频率、
潮气量、吸气峰流速及流 速波形。 ▪ 气道压力因气道阻力而改 变。 ▪ 吸气时间、吸呼比由以上 设置参数而定。
容量控制通气
容量控制通气时,流速波形对气道压力及吸气 时间的影响
cmH20 Pressure
30 20 10
0
L/min Flow
80 40 0 -40 -80
方波
递减波
50% 递减波
压力控制通气
▪ 设置 ▪ 临床医生设置吸气压力、
吸气时间或吸呼比及呼 吸频率。 ▪ 潮气量应顺应性及阻力 而改变。 ▪ 流速释放是递减的。
5 cm H2O PEEP

迈瑞-呼吸模式的应用及参数设置-V1.0-201603

迈瑞-呼吸模式的应用及参数设置-V1.0-201603

Mindray Confidential
SIMV原理
在同步窗内病人有触发,呼吸机给予一次辅助通气A,之后进入自主呼吸窗, 病人任意自主呼吸 在同步窗内病人无触发,同步窗结束后呼吸机给予一次控制通气C,之后进 入自主呼吸窗,病人任意自主呼吸
同步窗内有触发,给予一次辅助通气A
同步窗内无触发,给予一次控制通气C
呼吸模式的应用及参数设置
PMLS市场部 陈俊
Mindray Confidential
机械通气的过程
呼吸模式介绍
参数设置的基本原则
2
Mindray Confidential
机械通气的过程
B吸气过程 压力 C吸呼切换
D呼气过程
A触发
3
Mindray Confidential
时间
机械通气的过程
开始送气
触发
呼气
呼气过程
吸气过程
送气过程
吸呼切换
结束送气
4
Mindray Confidential
触发
呼吸机自动触发
病人触发
压 力
时间
5
Mindray Confidential
触发

机器自动触发:病人无自主呼吸或 无力触发
压 力
时间
如:设置呼吸频率为10次/min,病人无触发,呼吸机将每6秒送气一次
25
Mindray Confidential
容量控制 (V-A/C)
呼吸机提供恒定的潮气量给病人通气,而 气道压将随病人气道阻力和顺应性的变化 而变化。

优点:保证通气量

缺点:当哮喘、 ARDS 、肺不张等→如潮气量保持恒
定,则通气压力将升高,可能造成气压伤。在使用定 容呼吸模式时应特别注意气压伤的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1 一 般 资 料 .
20 0 9年 7月 至 2 1 0 0年 7月 收治 的 6 危重症 患 0例
者 , @4 8 年i 0~ 1岁 , 发不 同程 度 的呼 吸功 能 障碍 , 并 具
备气 管插 管和气 管切 开行 机 械 通气 的指 征 , 机 械 通 无
气 的禁 忌证 , 无严 重 的心 、 、 肝 肾等疾 病 。6 0例 患者 随
均 采用西 门子 S r ev o呼 吸机 ,R C组 予 P V PV R C模
式进行 通气治疗 ,I V组 采用 SMV模 式 进行 通 气治 SM I 疗 。两 组通 气 参数 设 定 标 准 : 气 量 6~8m / g 呼 潮 Lk ,
[ 者简介] 作 李

0 0 8k a 。 别 于通 气治 疗6h 1 后 检测 两组 患 .9 P ) 分 和 2h
动脉血 氧分压 ( O ) 动 脉血 二氧 化 碳 ( C : 分 压差 P 、 PO)
表 l 两组 的一般情况比较 ( ±s J
1 2 方 法 .
吸频率 l 6~2 0 ̄/ i, 呼 比1 15~2 5 吸氧 浓 度 mn 吸 :. ., 5%, 道压 力 限制 在 3 0 气 5~4 m 0( m H 0= 5c H2 1c 2 者 气道峰 压 、 道平 台压 、 态顺应 性 、 气 静 呼气末正压 、 内
气 道 峰 压 、 道 平 台 压 、 态 顺 应 性 方 面较 S MV 有 统 计 学 意 义 ( 气 静 I P<0. 5 但 在 动 脉 血 气分 析 指 标 及 生 命 体 征 等 0 ),
率 。
方 面无差异 ( P>0 0 ) 结论 : RVC在 危 重 症 患 者 的 治 疗 中 可 以 明 显 改 善 患 者 的 气道 压 力 , .5 。 P 降低 气 压 伤 的 发 生 [ 键 词 ] 压 力 调 节 容 量 控 制 通 气 ; 步 间歇 指 令 通 气 ; 关 同 气道 压 ; 械 通 气 机 [ 图分 类 号 ] R 7 . 6 中 4 3 5 [ 献标 识码 ] A 文 [ 章 编 号 ] 1 7 - 2 2 l 0 -0 4 2 文 6 1 01 6( 01 】 3 7 - 0 0
压 力 调 节 容 量 控 制 通 气 模 式 对 机 械 通 气 患 者 气 道 压 力 变 化 的 影 响
李 琳
00 1 ) 30 2 ( 山西 省人 民 医 院 , 西 太 原 山
[ 摘
要 ] 目的 : 究 压 力 调 节 容 量 控 制 通 气 ( R 研 P VC) 式 对 机 械 通 气 患 者 气 道 压 的 影 响 。 方 法 : 6 例 并 发 模 将 O
观 察 两 组 气道 峰 压 、 气道 平 台压 、 态顺 应 性 、 气末 正 压 、内 源 性 呼 气 末 正 压 的 变 化 , 察 吸 氧 浓 度 、 气 分 析 静 呼 观 血
指 标 (包括 p 氧 分 压 、 氧 化 碳 分 压 、 脉 血 氧 饱 和 度 )变化 以 及 患 者 心 率 和 血 压 的 变 化 。 结 果 : RV 在 改 善 H、 二 动 P C
山 职 互 压 学 院 亏 报 2 1 年 第 2 卷 第 3 01 1 期
J u n lo h n iMe i a l g o n i u n u ai n Vo. 1 No 3 2 o r a fS a x d c lCol e f rCo t i g Ed c t e n o 12 . 01 1
机分 为 P V R C治疗 组 和 SMV治 疗 组 , I 每组 3 0例 , 以
机械 通气前 最后一 次外周 动脉 血血气 分析 和相应 的呼
气频 率作 为病情评 估 的主要 标 准 , 组 平均 年龄 、H、 两 p 异无统 计学 意义 ( 0 0 ) 见 表 1 P> .5 。 。
采 用 S S 0统 计 软件 , P S1 所有 数据 均 以 ± 表示 。 5 对 两组 患者 的各 项测 量指 标先进 行 t 检验 。
呼 吸 衰 竭 需 行 机 械 通 气 治 疗 的 危 重 患 者 随 机 分 为 P VC 组 和 同 步 间 歇 指 令 通 气 ( I R S MV) 。 P 组 RVC 组 3 例 采 用 0 P VC 进 行 治 疗 , I R S MV 组 3 例 采 用 S MV 治 疗 , 别 于 治 疗 6 h 1 ( 两 次 观 察 数 据 的 平 均 值 作 为 统 计 资 料 ) 0 I 分 和 2h 取
同步 间歇 指令 通 气 ( I V) 常用 的机 械 通气 模 SM 是 式, 既可保 证有效 的通气 , 又可 避 免人 机 对抗 , 同时 还 可作为撤 离 呼 吸机 的模 式 。但 对 于 一 些 特 殊 疾 病 患 者, 应用 SM I V发 生 呼 吸机 相 关 性肺 损 伤 的病 例 逐 渐 增 加… 。如何 在保 证 通 气 的情 况 下 使 呼 吸 机 的 肺 损
伤降到最 低 , 这是 目前研 究 的热点 , 也是危 重病 临床急 需 解 决 的 问 题 。 本 研 究 对 不 同 患 者 使 用 SM 与 IV
PV R C两种 不 同 呼吸 机 通气 模 式 在 改 善 通 气 、 节 气 调 道压 及呼 吸机相关 性肺 损 伤 等 方 面进 行 比较 研究 , 现 报告 如下 。 1 资料 与方法
琳 , , 师 , 事 临 床 护理 工 作 女 护 从
7 ・ 4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琳: 压力调节容量控制通气模式对机械通气患者气道压力变化 的影响
21 0 1年
第2 卷 l
第 3期
源性 呼气末 正压 的变 化 , 察血 气分 析 指标 吸氧 浓度 、 观 p 氧分压 、 氧化碳 分压 、 脉血 氧饱 和度 。 H、 二 动 在 机械 通气 过程 中 , 组 患 者 均 应 用 麻 醉 药丙 泊 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