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患病特点—不要被表象迷惑
老年人的心理几大特点

老年人的心理几大特点
一、情绪改变
有些老人变得多疑善感,容易激动,动不动留泪,因为小事而大发脾气,对周围事物总感到看不惯,不称心;固执己见,自以为是;有的变得郁郁寡欢,苦闷压抑,情绪低落。
二、智力改变
记忆力常有减退,以近时记忆较明显,对新近发生的事件记不起来,并感精力和脑力不足,对空间概念和抽象理解、分析和概括能力都减退,计算能力也会缓慢迟钝。
三、性格改变
有的老人显得啰嗦,说话多重复,过于小心谨慎,唯恐出错;有些变得不修边幅,生活懒散,不注意个人卫生;或变得自私,好占小便宜。
四、过分的关心自身的健康水平
老年人往往有许多的疾病,担心会突然故去,对身体的不适症状十分敏感,动不动就要去医院反复检查治疗。
五、孤独感
现在的年轻人工作都比较的忙,回家探望父母的时间较少。
使得许多老人有孤独无助感,情感脆弱。
不要被表象迷惑的例子

不要被表象迷惑的例子一级标题:身世差异亦可超越的例子作为独立思考的个体,我们经常会被表象所迷惑,陷入形象和身份判断的怪圈中。
然而,真相并非总是与外表一致。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提供一些不要被表象迷惑的例子,向读者展示人类的多元与复杂性。
二级标题:义务监护人的平凡背后在生活中,我们总是能够看到义务监护人,这些人在社会中并不起眼,甚至常常被忽视。
然而,这些男男女女却在背后默默地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举个例子,一个普通的义务监护人可能是一名普通白领,早出晚归,进行着一成不变的劳动。
然而,不要被表面的平凡所迷惑,他们在社区工作中扮演着引导青少年,传递正能量的角色。
无论是通过清晨的代餐和送餐,或是组织丰富多样的社区活动,这些义务监护人用自己的行动影响着整个社会,培养着下一代的人才。
二级标题:对身份符号的超越身份符号常常使我们对一个人或一群人产生固有的刻板印象。
然而,有些人能够以独特的方式超越这些符号的束缚,证明自己的价值。
举个例子,一个身穿朴素服装的流浪汉可能并不具备高学历和财富,但他拥有丰富的生活经历和智慧,能够用一颗温暖的心教会人们珍惜生活、帮助他人。
他身上的表象虽然没有引起旁人的重视,但无法否认他的言行带来的社会正能量。
另一个例子是成功职场女性身后的故事。
她们可能一身名牌时装,充满自信地行走在商业大厦里。
然而,她们并非只是表面的成功者,她们背后可能付出了数不尽的努力,战胜了重重背景压力和社会偏见。
这种超越身份符号的例子警示我们,不要被表象所迷惑,珍视人的内在品质与才华。
二级标题:心灵手巧的保洁员当我们走进大型商场或办公楼,经常会看到忙碌的保洁人员,他们默默无闻地清理着环境卫生。
然而,不要被他们的工作表象迷惑,因为许多保洁人员在日常工作中展现了出色的技巧和创造力。
他们不仅仅是清扫垃圾、擦拭桌面,更是为人们提供一个干净、舒适的空间。
有些保洁人员擅长创作艺术品,他们用各种简单物品拼凑出独特的艺术作品,展示出他们的创造力和对生活的热爱。
老年人的护理特点

四、与老年人交流须有良好的沟通技巧
5、向老人询问时,要把问题说得简单、清楚。一次只 向老人提出一个问题,以便老人回答。
6、在与老人交谈中养老护理员要不断核实自己是否准 确理解了了表达的意思,如果没有听清楚老人的话。可 请老人再说一遍。或者重复一下自己的理解,并让老人 确认。 7、当老人心情不好、生病或感到害怕、恐惧时,养老 护理员应陪伴老人并适当的运用触摸,如老人的手。扶 持其手臂、肩膀等方式,向老人表达温暖、关爱和支持 ,但注意不要抚摸老人的头部,因为它可能触犯了老人 的尊严。 8、及时用点头、微笑或语言来向老人反馈自己的感受 ,同时也要学习适当的接受来自老人的触摸。
每周护理:
为老人洗头、洗澡1~2次,内衣、床单换洗 1~2次。
2) 注意压疮的预防。
①保持床铺平整、清洁,还要定时更换卧位,2小 时翻身一次。 ②翻身后观察老人的皮肤有无压疮的情况。 ③对肢体瘫痪、大小便失禁的老人要随时协助其更 换床单被褥。
3) 细心关注老人的衣着。
1.老人的衣着要合体保暖。 2.老人外出时要戴帽子。
由于机体反应低下,老年人患病后常没有典型 的临床症状,不易被及时发现,也容易被忽略或误 诊,从而不能及时治疗,延误了病情。因此,养老 护理员应随时注意观察老人的身体状况。
Thank you
3.老人鞋袜要舒适。
(二)老年人的饮食照顾要周到:
(1) 食物宜软、烂、可口、温度适宜。 (2)设法满足老人营养需要:高蛋白 、高钙 、多吃新鲜蔬菜、水果、食盐低于6g。 (3)注意进食的安全:防呛咳。
(三)对老年人排泄的照顾要熟练、耐心。 (1)便秘
(2)腹泻
(3)大小便失禁
(四)老年人易发生睡眠障碍需仔细观察和照顾
1、态度要真诚、友善,要有礼貌并以老年人习惯胡或 喜欢的方式进行,使老年人能感到真诚、关注和尊重。
老年人的三大特征

老年人的三大特征
老年人的三大特征可以分为身体特征、心理特征和社会特征。
1. 身体特征:老年人相比年轻人,身体机能逐渐衰退,出现一系列身体特征。
例如:身高缩短、骨质疏松、皮肤松弛、视力和听力下降、运动能力减弱等。
老年人的免疫系统也相对较弱,容易受到感染和疾病的影响。
2. 心理特征:老年人的心理特征主要表现为情绪相对稳定、对变化的适应能力较差、经验丰富、思维敏捷度下降等。
他们可能会面临角色转变、独立性减弱、生活满意度下降、孤独感加重等心理压力。
3. 社会特征:老年人的社会特征包括经济状况、社会支持、社交活动等。
经济状况方面,一些老年人可能依赖退休金或子女的经济支持,经济压力较大。
社会支持方面,老年人可能需要更多的照顾和关注。
社交活动方面,老年人可能会因为身体状况和社会角色发生改变而减少社交圈子,导致孤独感增加。
老年人的生理心理特点

老年人的生理心理特点一、生理特点1. 器官功能下降: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器官功能逐渐下降,包括心脏、肺部、肾脏等重要器官。
这会导致老年人身体活动能力下降,耐力减弱,对外界刺激的适应能力降低。
2. 免疫系统衰老:老年人的免疫系统功能逐渐衰老,抵抗外界病原体的能力减弱。
因此,老年人更容易患上感冒、流感等传染性疾病,对抗病菌的能力较弱。
3. 消化系统退化:老年人的消化系统功能也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退化。
胃肠道的蠕动减弱,消化吸收的能力降低,常常出现胃酸过多、胃炎、消化不良等问题。
4. 骨骼和肌肉退化:老年人骨骼和肌肉组织的退化现象普遍存在。
骨密度减少,关节灵活性降低,肌肉弹性下降,使得老年人容易出现骨折、腰背疼痛等问题。
二、心理特点1. 记忆力下降:老年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下降。
他们可能会出现遗忘、记不清重要事件或人物的情况。
这是正常老化的表现,但严重影响了他们的日常生活。
2. 情绪波动:老年人常常伴有情绪波动的特点。
他们可能会因为生活的变化或者身体的不适而产生焦虑、抑郁等情绪。
情绪波动也可能导致睡眠障碍、食欲不振等问题。
3. 自尊心受损:老年人常常感到自尊心受损。
他们可能会因为退休、孩子独立等原因而感到自己不再有价值。
这种情况会让他们感到失落、无助和无自信。
4. 社交关系变化:老年人的社交关系也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发生变化。
他们可能会因为配偶或亲朋好友的离世而感到孤单和疏远。
社交关系的减少会给老年人带来心理上的压力。
三、应对策略1. 健康生活方式:老年人应该保持良好的生活惯,如均衡饮食、适量运动、定期体检等。
这些措施可以延缓生理功能的退化,提高免疫力和抵抗力。
2. 研究和锻炼大脑:老年人可以通过阅读、写作、研究新技能等方式锻炼大脑,保持记忆力和认知能力。
同时,可以参加社区活动,与他人互动交流,保持积极的心态。
3. 关注心理健康:老年人应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寻求专业的帮助和支持。
可以参加老年人的心理辅导班,与专业心理咨询师沟通交流,寻找适合自己的应对策略。
老年患者的心理特点及护理措施

老年患者的心理特点及护理措施我国现阶段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已达到1.6亿,而且人数还有不断上升的趋势,因此,老年人健康问题将是全社会的问题。
研究显示,具有心理障碍的老年人致残率明显增高,导致医护资源的巨大消耗。
那么,怎样根据老年人的心理特点,维护和促进他们心理健康,缓解老年患者由于心理功能减退对社会造成的压力,就成为目前必须研究和解决的一大课题之一。
标签:老年患者;心理特点;护理措施1 老年患者的心理特点1.1孤独和寂寞,无价值感老年患者由于工作和社交活动的减少,以及缺乏倾诉对象等原因,多有精神和情绪的变化,这种变化在患病后更加明显,认为自己没有用,还要给别人增加负担,产生悲观失望的情绪。
再有大多数患者住院期间,对医院环境陌生,加之子女由于工作原因不能守在身边,缺乏情感交流和心灵沟通,更加剧了患者孤独的心理。
这类患者大多数性格内向,少言寡语、不愿与其他患者交往,所以感到非常孤独,进而导致性格、行为的改变。
1.2抑郁、焦虑、恐惧心理恐惧和焦虑是老年住院患者最常见的心理问题,患者住院后日常生活规律被打乱,在饮食、休息、睡眠等各方面难以适应,从而在精神上产生恐惧和焦虑,给患者造成巨大的心理压力。
有的患者错误的估计了自己的病情,甚至怀疑自己得了绝症,因此终日忧心忡忡、惶恐不安。
这类患者多表现为烦躁不安、不思饮食、睡眠不佳、痛苦呻吟、只关心治愈时间及预后等。
1.3情绪不稳定,性格急躁,易激怒老年人情绪变化非常大,不仅对当前事情易怒,而且容易引发对以往压抑情绪的爆发,多见于性格急躁,爱挑剔等特点的患者。
他们的情绪变化可能来自经济负担、病情、及亲人等,对自身疾病不适或稍有不如意的事情都要发泄出来,发火以后又常常会产生懊悔的心理。
这类患者主要表现为刻板、心事重重、沉默少语或多语,有些患者还会出现食欲减退、失眠等。
1.4敏感和多疑对周围一个细小的动作,护士一句无意的话语,都可能引起他们的猜疑,猜测自己的病情很严重,又怀疑医生、护士甚至家人都在对他有意隐瞒病情,久而久之,加重其心理负担。
简述老年人的患病特点

简述老年人的患病特点
老年人的患病特点
老年人比较容易患病,患病的可能性也比较大。
一般而言,老年人患病的特点有:
一、患病种类多:老年人不但容易患慢性病,而且多发生的疾病也相对增多,如多发性硬化、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等,这些病症在青壮年时期很少见到。
二、病情容易加重:老年人患病容易加重,而且恢复也比较慢,所以老年人患病时,需要特别注意治疗。
三、耐药率低:老年人的药物耐受性较差,患病时药物效果也不明显,所以在治疗老年人时要尽量少用药物,多用中医药疗法及营养改善等手段治疗。
四、有限的治疗能力:老年人的治疗能力较差,可能有慢性病,以及免疫力及生理机能下降,耐受能力差等,因此患病后的恢复速度比较慢。
老年病人心理生理特点及护理

老年病人心理生理特点及护理【关键词】老年病人;心理特点;生理特点护理老年人在我国人口中已占据相当大的比例,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随之而来的便是老年病人逐渐增多。
现就老年病人的生理特点及护理介绍如下:1生理特点1.1体力、适应能力下降老年病人机体各系统的活动减少,极易出现机体的废用性综合征,引起脏器、组织萎缩等废用性改变,故动作敏捷度降低,行动受限。
心力和体力不足,适应能力下降,反应能力迟钝,患病后症状常不典型,使医师和家属不易了解真实病情。
1.2易患病、易导致病情慢性化老年病人因体力、抵抗力和机体康复力下降,易患亦容易发生并发症。
同时对疾病认识不够,缺乏战胜疾病的信心,记忆力下降,按时服药的自觉性差,导致疾病慢性化。
1.3易产生心理应激老年病人由于听力、视觉能力下降,接受信息的机会减少,因而产生心理应激。
2心理特点2.1复杂多变的心理由于各器官功能的衰退,给老人的生活和社交带来诸多不便,出现敏感、多疑,甚至心因性偏执观念。
2.2自我不满的心理形态的老化必然导致老年病人不满意自己的形象,挫伤了老人的自尊心,易出现生存无望,来日不多的心理感受,表现为易怒、沉默和厌世等。
2.3沉溺于往事的心理老年病人的记忆力普遍衰退,近事容易遗忘,而远记忆尚好,往事常在脑中回旋,容易怀旧沮丧。
常表现与当时情景不相符合的一些情绪表现,如:情绪低落、焦虑、抑郁等。
2.4孤独感和被社会抛弃感老年病人认为他已不能为社会及家庭做太多的贡献,会被他人和家庭成员看不起,表现为关闭自我,拒绝一切社会活动。
2.5老年病人共同的心理反应2.5.1外向投射心理反应他们在遇到自己不能接受的意念、欲望或遭受精神挫折时,将原因完全推诿于客观情况,责怪自己少,责怪别人多。
他们对身体方面微小变化颇为敏感,常提出未尽心照料,好挑剔、任性、易动感情,人际关系紧张。
2.5.2内向投射心理反应这类病人自我压制、压抑不能接受的意念、感情和冲动。
易产生责怪自己,感到患病给家庭及他人带来负担,对疾病的治疗失去信心,从而失去生活信念,产生厌世消极意念,呈现出抑郁、自责、自卑退缩,甚至有自杀行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龙源期刊网
老年人患病特点—不要被表象迷惑
作者:李秋蓉
来源:《健康必读(上旬刊)》2019年第05期
【中图分类号】R1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9)05-0040-01
老年人是一个特殊而复杂的人群,由于生理机能的减退,机体的抗病能力和对疾病的反应性也会出现不同程度的降低,多种慢性疾病并存,多种药物同时使用,使老年人患病有不同于青年人的特点。
因此,要特别注意观察老年人的病情变化。
现就老年人患病特点总结如下:
1 衰老与疾病并存
老年人多患的是慢性病,这些老年病多数与机体各系统慢性退行性变化有关,有时生理和病理的界限难分。
中国健康教育中心2012年1月9日公布的“中国慢病监测及糖尿病专题调查”结果显示,我国18周岁及以上居民糖尿病患病率为9.7%,60岁及以上老年人患病率高达19.6%,也明显高于其他年龄人群。
由于生理功能的改变,老年人发病的诱因有时不同于一般人,例如,老年人一声咳嗽,就可使其发生骨折。
2 多种疾病共存
老年人不但患病率高,而且约70%的老年人同时患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疾病。
例如很多老年人患高血压病、冠心病,还同时患糖尿病、慢性支气管炎、慢性胃炎、慢性关节炎或伴肾功能减退等。
其次,同一脏器也可发生多种疾病,例如冠心病、肺心病、心肌炎等。
老年人的多病性在感染、创伤或出血等诱因之下,很容易发生多脏器功能衰竭,给治疗带来一定困难。
因此,在治疗老年疾病时必须全面了解和掌握患者的全部病史,抓住主要矛盾,权衡利弊缓急,制定个体化、多科学的综合治疗方案。
3 癥状不典型
老年人发病往往症状轻微,表现多不典型。
如急性心肌梗死时老年人可无典型的心前区疼痛,仅表现为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甚至只有一般性的衰弱或意识障碍,或表现为上腹不适、恶心等消化道症状,或表现为肩痛牙痛等,无痛性急性心肌梗死也显然较年轻人多,特别是伴有糖尿病者有更多的无痛心肌梗死。
老年人肺炎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均不明显,咳嗽轻微,痰很少、不发热、白细胞不高,可表现为食欲不振、腹胀、腹泻、腹痛等消化系统的症状,也可能一开始就出现表情淡漠嗜睡躁动不安甚至昏迷等神经精神系统的症状,还可能出现心慌、气短、心率失常、休克等心血管病的症状。
因此诊治老年患者时,必须全面的检查,仔细的观察,以免漏诊误诊,延误治疗的最佳时机。
4 发病急而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