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关系理论流派共99页
国际关系理论的主要学派

【现实主义】现实主义主要看法:1.国际体系是无政府的。
这是现实主义学说的基本出发点。
2.在这个以无政府为特征的体系中,主要行为体是作为整体单位的国家。
国家在国际体系中如何行事,决定性因素是国际体系的性质和国家的实力,而不是国家内部的政治制度。
3.权力是理解国际关系的关键。
国家存在的根本目标是加强权力和安全。
所谓国际政治,就是国家间政治或权力政治。
4.国家是理性的行为体。
在谋求权力与安全的时候,国家采取的是有目的政策,或者说处于主观期望是按照功利原则或理性规范行事的。
2新现实主义代表人物:肯尼思·沃尔兹特点:1.新现实主义把安全而不是把权力置于首要地位,认为国家不会为了其他利益而放弃他们当前已获得的安全。
如果追求更大的权力可能冒不安全的风险,他们就可能接受较弱的处境。
权力已不再是国家的目标,而是国家的工具。
新现实主义把权力看作是一种有可能使用的手段,国家拥有的权力太小或太大都会导致风险。
2.在研究方法上,只有既注重单位(国家)层次,又注重结构层次,才能全面把握国际体系内的变化与延续。
3.新现实主义认为,权力斗争是国际体系作为一个整体的产物,而不是人性的结果。
总之,按照新现实主义的观点,尽管世界结构是无政府的,国家谋求自我保存和增加其权力不可避免,但国家的主要关注点未必是对权力的不间断追求,有些时候国家会选择谈判而不是战斗,因为合作可以避免高代价的冲突并有利于保持和平与解决经济问题。
3新古典现实主义新古典现实主义是相对新现实主义而言的。
它与新现实主义最大的不同,就是谋求解释个别国家的对外政策和战略,它力图预测不同的国家,甚至同一个国家在不同的时期,为什么会追求特定的政策和战略,为什么会对系统压力作出不同的反应。
所要探讨的东西包括个别国家的大战略、军事信条、对外经济政策、结盟的偏好以及危机行为等。
新古典现实主义认为,国家外交政策的范围和雄心,首先取决于他们在国际体系中的地位,特别是他们的相对物质力量。
国际关系的主要理论

《国际关系的主要理论及其影响》国际关系是一个复杂而多元的领域,各种理论从不同角度解释国家间的互动、冲突与合作。
了解这些主要理论,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国际政治的运行机制和未来走向。
一、现实主义理论现实主义是国际关系中最具影响力的理论之一。
现实主义强调国家是国际政治的主要行为体,国家的核心目标是追求权力和安全。
在现实主义者看来,国际体系处于无政府状态,没有一个凌驾于国家之上的权威机构来维持秩序。
因此,国家必须依靠自身的实力来保护自己的利益。
现实主义的代表人物有汉斯·摩根索等。
摩根索提出了“政治现实主义六原则”,其中包括政治受根植于人性的客观法则所支配、以权力定义利益等。
现实主义认为国家在追求权力的过程中会采取各种手段,包括战争、结盟等。
现实主义理论在国际关系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它提醒各国在国际事务中要保持警惕,注重自身实力的提升。
同时,现实主义也为国家制定外交政策提供了一种务实的思路,即根据国家利益来权衡各种选择。
二、自由主义理论自由主义与现实主义相对,强调国际合作的可能性和重要性。
自由主义认为国家并非完全自私自利的行为体,它们可以通过合作来实现共同利益。
自由主义者主张建立国际制度和机构,以规范国家行为,促进国际合作。
自由主义的代表理论有相互依赖理论、民主和平论等。
相互依赖理论认为,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国家之间的相互依赖程度不断加深,这使得国家更加倾向于通过合作来解决问题。
民主和平论则认为,民主国家之间很少发生战争,因为民主国家具有共同的价值观和制度,能够通过和平方式解决争端。
自由主义理论为国际合作提供了理论支持,推动了国际组织和多边机制的发展。
例如,联合国、世界贸易组织等国际机构在促进国际合作、维护世界和平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主义是一种相对较新的国际关系理论。
建构主义强调观念、文化和身份在国际政治中的重要性。
建构主义者认为,国家的利益和行为不是由物质因素决定的,而是由国家的观念和身份所建构的。
国际关系理论总结,各派别、各流派理论考点

《国际政治学概论》笔记(李少军第三版,2009年10月,上海人民出版社)第一部分国际政治学理论第二章国际关系理论的主要学派现实主义,强调国家间的权力斗争;自由主义,强调多元行为体、跨国互动、国际制度与规范;建构主义,强调文化因素和观念建构。
第三节其他非主流的国际关系理论(Page 66)新现实主义、新自由主义以及世界体系论这几个范式属于理性主义理论。
反思主义的理论群是与理性主义相对的,包括规范理论、女性主义理论、批判理论、历史社会学以及后现代主义理论等。
这些理论学派主要特点是强调国际关系中理念性的东西,诸如观念与话语的作用,结构与行为体的相互建构,以及权力的非物质性和真理的相对性等。
一.世界体系理论代表人物:伊曼纽尔·沃勒斯坦世界体系理论是一个以新马克思主义为基本理论框架的理论,它以批判帝国主义而著名。
该理论认为,世界政治是发生于全球资本主义逻辑支配下的世界体系的范围之内。
这个世界体系的一个关键性结果就是富裕和强大是以贫穷和弱小为代价的。
沃勒斯坦认为,从历史上说存在过两种体系——世界帝国和世界经济,现代的世界体系属后者,尽管现代体系还是稳定的,但已经进入了最终的危机时期。
二.规范理论提出了国际关系的道德层面的问题。
这一理论最基本的特点是提出了国家间关系的伦理性质。
三.女性主义理论自由女性主义、社会主义或马克思主义的女性主义、后现代主义的女性主义、观点女性主义四.批判理论源于法兰克福学派,认为理论总是处于某种特定的时间和空间之中,像一切只是一样,它必然受到社会的、文化的和意识形式影响的制约。
五.历史社会学反对把国家视为世界政治中的某种既定的东西,主要论题是穿越历史的社会的发展,认为国家是由国际与国内力量造就的。
六.后现在主义认为在话语之外不存在建立真理陈述之基础的可能,关注权力与知识。
七.建构主义代表人物:温特建构主义是冷战结束后以来在欧美国家国际关系研究中凸显的一个重要学派,它从观念的角度解释了国际关系事实的由来与演变。
国际关系理论流派

(2)利益观。 摩根索认为国家利益的妥协与和谐是相对的, 冲突是根本的: 摩根索将人性追逐权力的法则应用于国家之 间的斗争,而斗争的核心是国家的自我利益。国 家以自我利益为中心,国家之间必然存在利益冲 突,利益冲突只能以权力较量的方式加以解决。 所以,争夺权力的斗争成为不可更改的国际关系 基本事实。利益以权力定义之后,权力就不仅是 国家政策的手段,而且也成为国家行为的目的。
在无政府条件下外交手段虽然有用但只有军事实力才是保证国家生存的最重要权力因素军事实力才是保证国家生存的最重要权力因素说到底国家之间的利益冲突要通过军事手段解决国际关系中的事件只有通过军事实力才能决出结果
第二章 国际关系理论流派
第一节 现实主义理论 一、现实主义理论概说
(一)现实主义的思想渊源
1、修昔底德的《伯罗奔尼撒战争史》: 对权力的重视;对国家结盟倾向的描述和分析。 2、马基雅维利的《君主论》: 悲观主义的人性观;非道德的政治观;强权政治观和 利益冲突观。 3、霍布斯的《利维坦》: 权力最大化的人性追求;一切人反对一切人的自然状 态观;悲观主义的现状论。 4、黑格尔《法哲学批判》: 国家最大的责任就是自我保存,这种保存行动采取的 道德准则有别于一般的道德标准。 5、马克斯•韦伯:政治的主要特征就是追求权力;国际政治 中国家行为的衡量标准是责任上的实用道德而非信念上的绝 对道德。
(三)卡尔的现实主义思想
1939年,英国威尔士大学的爱德华·卡尔教
授发表了《二十年危机:1919-1939——国际 关系研究导论》。 该书是第一部系统的用现实主义的观点阐 述国际关系理论的专著,标志着现实主义理 论的产生,在西方国际关系学发展史上有不 可忽视的地位。
卡尔从国际危机出发,提出了现实主义学派的三 个基本观点: (1)权力是政治活动的主要因素。 (2)道德、民主和正义是相对的,是权力的 产物;一战后产生的国际道德观,实际上反映了 “既得利益者”和“维持现状者”的国际观。 (3)政治不能脱离权力,政治活动是权力和 道德的结合。 (4)研究国际政治不能忽视对国家利益的研 究。不同国家有不同的国家利益,利益和谐论实 质上是优势利益论和既有利益论。
国际关系理论流派ppt

主讲 张志洲 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
自我学术介绍
2012年政治学与国际关系学术共同体会议 主持“和平崛起与中国的国际话语权战略”研讨会
同主题文章发表在《当代世界》
引子——钓鱼岛风云
前言
❖ 什么是理论?
1.理论与因果关系《建构世界中的国际关系》
建构主义的核心概念:文化、共有知识、 建构、身份、认同
四、非主流理论
❖ 1、英国学派——将社会概念引入国际关系 ❖ 2、马克思主义——阶级斗争与国际政治? ❖ 3 沃勒斯坦与世界体系理论 ❖ 4 亨廷顿与文明的冲突 ❖ 5 后现代理论的分支:女性主义、国际政治
心理学等 ❖ 6、中国学派?
《国家间政治》现实主义六原则
❖ 1、政治与整个社会相同,是受来源于人性的客观规律的支配的,所以 这只具有客观性。为了改良社会,首先必须理解社会赖以存在的规律。
❖ 2、以权力界定利益的概念是国际政治的标志性特征,使国际政治成为 一个独立的研究领域,区别于其他学科。
❖ 3、以权力界定利益的概念是一个客观范畴,具有普遍适用性,但不是 一个固定不变的概念。利益是政治的精髓,不受时间和地点的影响。
经典观点(二)
❖ 马基雅维利
❖ 政治家不能讲道德
二、新自由制度主义
❖ 1、其与理性主义的关系 ❖ 2、威尔逊与十四点计划 ❖ 理想主义国际关系学派诞生的标志,一般被
认为是1918年美国总统威尔逊“十四点计划” (Fourteen Points of T. W. Wilson)的发表。 1918年1月8日威尔逊提出了结束第一次世界 大战的纲领与战后世界的蓝图,统称为十四 点计划。
❖ 4、政治现实主义了解政治行动的道德意义,但是普遍的道德法则不完 全适用于国家。道德标准与成功的政治行动的要求这两者间必不可免地 会发生矛盾。
国际关系主要理论流派、代表人物及代表作

国际关系主要理论流派、代表人物及代表作一、现实主义理论(一)经典现实主义1.修昔底德(Thucydides):《伯罗奔尼撒战争史》2.马基雅弗利(Machiavelli):《君主论》3.霍布斯(Thomas Hobbes):《利维坦》4.摩根索(Hans Morgenthau):《国家间政治:寻求权力与和平的斗争》(二)新现实主义1.沃尔兹(Kenneth Waltz):《国际政治理论》2.谢林(Tomas Schelling):《冲突的战略》二、自由主义理论(一)早期自由主义1.格劳秀斯(Hu-go Grotius):《战争与和平法》2.洛克(John Locke):《政府论》3.康德(Immanuel Kant):《永久和平论》4.边沁(Jeremy Bentham):《国际法理论》5.斯密(Adam Smith):《国富论》(二)新自由主义—依赖学派基欧汉(Robert Keohane)与奈(Joseph Nye):《权力与相互依赖》三、马克思主义理论依附论和世界体系论是马克思主义对当代关于全球政治经济性质争论的贡献。
1.列宁(Lenin):《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2.伊曼纽尔?沃勒斯坦(Immanuel Wallerstein):《现代世界体系》(三卷本)3.费尔南多·卡多佐(Fernando Cardoso):《拉美的依附性及发展》4.安德烈·弗兰克(Andre Frank):《白银资本》四、霸权稳定论1.金德尔伯格(Charles Kindleberger):《1929—1939年世界经济萧条》2.吉尔平(Robert Gilpin):《世界政治中的战争与变革》3.斯特兰奇(Susan Strange):《国家与市场》4.基欧汉(Robert Keohane):《霸权之后:世界政治经济中的合作与冲突》5.克拉斯纳(Stephen Krasner):《国际机制》五、行为主义1.伊斯顿(David Easton):《政治系统:政治学现状研究》、《政治分析的框架》、《政治生活的系统分析》2.卡普兰(Morton Kaplan):《国际关系的系统和过程》3.沃尔兹(Kenneth Waltz):《国际政治理论》六、后实证主义理论1.考克斯(Richard Cox):《生产、权力和世界秩序:社会力量在缔造历史中的作用》2.林克莱特(Andrew Linklater):《超越现实主义和马克思主义:批判理论与国际关系》3.利奥塔(Jean Lyotard):《后现代状况:关于知识的报告》4.瓦斯克斯(John Vasquez):《国际关系经典》5.鲁杰(John Ruggie):《建构世界政治》。
外交工作基础知识

外交工作基础知识1.国际关系理论1.1 现实主义现实主义是国际关系理论的主要流派之一:•核心观点:国家是理性行为体,追求权力最大化•主要概念:无政府状态、权力平衡、安全困境•代表人物:汉斯·摩根索、肯尼思·沃尔兹现实主义强调国家安全和国家利益的重要性,认为国际关系本质上是一种权力斗争。
1.2 自由主义自由主义是另一重要流派:•核心观点:强调国际合作、制度和相互依赖•主要概念:集体安全、民主和平论、国际制度•代表人物:伍德罗·威尔逊、罗伯特·基欧汉自由主义认为通过国际合作和制度建设可以缓解国际冲突,促进和平。
1.3 建构主义建构主义是较新兴的理论流派:•核心观点:国际关系是社会建构的产物•主要概念:身份、规范、社会化•代表人物:亚历山大·温特建构主义强调观念、文化和社会因素在塑造国际关系中的作用。
案例:冷战结束是理解不同国际关系理论的好例子。
现实主义者认为这是权力平衡的结果,自由主义者强调民主和市场经济的胜利,而建构主义者则关注身份和意识形态的转变。
2.外交谈判技巧2.1 谈判准备充分的准备是成功谈判的关键:•明确目标:设定最佳和最低期望值•了解对方:研究对方的立场、利益和限制•制定策略:确定谈判策略和可能的让步点•准备论据:收集支持自身立场的数据和案例2.2 谈判技巧有效的谈判技巧包括:•积极倾听:理解对方真正的需求和关切•控制情绪:保持冷静和专业态度•寻找共同点:强调双方利益的重合之处•创造性问题解决:提出互利的解决方案•适时让步:战略性让步以推进谈判2.3 文化敏感性在国际谈判中,文化敏感性至关重要:•了解对方的文化背景和礼仪习惯•注意非语言沟通,如体语和眼神接触•尊重文化差异,避免误解和冒犯案例:1978年的戴维营协议谈判是外交谈判的经典案例。
美国总统卡特通过深入了解埃及总统萨达特和以色列总理贝京的个人背景和文化差异,成功调解了双方矛盾,最终达成了和平协议。
国际关系理论基本流派

第一讲:什么是国际关系理论?1、国际关系概念国际关系是一个宽泛的概念,指国际社会中一切成员跨越国界的互动关系。
它包括三个不同范围的领域:第一个是国际关系,指任何成员的任何跨国界关系,包括国家,国际组织以及个人之间的跨国界互动关系;第二个是国际政治,主要指权威国际成员间的关系,核心是国家之间的关系;第三个是对外政策,指一个国家对于其他国家或组织指定和施行的政策。
这三个概念好像是三个大小不一的同心圆:国际关系的外延最大,包括国际政治和对外政策;国际政治次之,只包括国际关系中官方和正式关系部分,其中最主要的是国家之间的关系;对外政策再次,涉及一个国家对他国采取的政策。
2、国际关系学国际关系学是关于国际关系体系运行和演变规律的科学。
这门科学从国际关系体系着眼,主要研究国际关系中各成员,各个部门之间的各种关系,而以国家之间的政治关系为主;研究该体系中各个成员,各个部门同整个体系的相互关系;研究推动和制约国际关系体系演变的各种因素,包括各个国际行为体的内部有关情况和国际关系的外部环境。
在研究这些问题的基础上进行综合考察,揭示国际关系体系运行和演变的规律。
3、国际关系学(理论)研究对象是国际系统中的成员,即国际行为体。
国际行为体分为两大类;一是国家行为体,指民族国家;二是非国家行为体,包括政府间国际组织(IGOs),非政府间国际组织(NGOs),多国公司(MNCs)和跨国公司(TNCs)。
4、国际关系学研究重点内容包括:国际系统的发展和演变;国际系统和国际系统单位之间的关系;国际关系行为体之间的互动行为等。
5、国际关系理论简单说,作为一种学术总称,国际关系理论意指研究国与国之间关系的科学分析框架和理论体系。
具体来说,国际关系理论则是描述,解释,研究,估价和预测这些关系的现状与发展的理论。
6、国际政治与国际关系的区别国际关系研究世界上基本单位的跨国的各种相互关系,而国际政治重点研究国家的行为和国家之间的政治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