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教师语言艺术的魅力
浅谈教师的语言艺术的重要性东乡

浅谈教师的语言艺术的重要性东乡教师是一种充满艺术性的职业,教师的语言艺术对于教育工作的成功、教学质量的提高及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语言艺术是教师所应该具备的基本技能之一。
一、语言艺术能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教师的语言艺术不仅包括语音、语调、语速、语气、吐字等方面的修养,还包括情感表达和语言逻辑的处理能力等多个方面。
教师如果具备了良好的语言艺术修养,就会让学生感到耳目一新,让教学更加生动、生动,同时也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而教师如果没有良好的语言艺术修养,就会导致教学效果的下降,难以打动、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甚至会引发学生的反感情绪,影响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语言艺术能帮助教师更好的与学生沟通和交流语言艺术是教师与学生沟通和交流的重要工具。
教师如果能够讲述生动、言简意赅、富有感染力的话,就会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教学内容,从而使教学效果更佳。
而教师如果说话模糊、不清晰、缺乏表达技巧,就会导致学生难以理解、对教学内容缺乏认识和理解,不仅会折损学生的学科学习水平,也会使教师与学生间的沟通困难。
因此,教师如果能在教学中注重语言艺术的表达,就可以更好地与学生沟通交流,让教学更加有效,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三、语言艺术有助于优化学生的言语表达能力教师的语言艺术不仅对教学有着重要的作用,还直接关系到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语文水平的提高。
学生的言语表达能力是他们未来社交、学习和工作中的重要能力,而对于学生来说,模仿优秀的教师语言艺术和模式,是一个很好的提升自我口语表达能力的方式。
因此,教师如果在教学中能够注重语言艺术的表达,就可以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和帮助学生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
语言艺术是教师职业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师在教学中不仅需要有深厚的学科知识,还需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和修养,良好的教学效果和积极的教师形象也是教师职业素养的重要方面。
良好的语言艺术就是教师整体职业素养的重要体现之一。
浅谈语文教师课堂语言的艺术性

嘴巴 a a a ;太 阳 出 来 红 彤 彤 ,公 鸡 一 叫
情绪、 反应 , 穿插 一些 生动 幽默的话语 。
0 0 清 清池塘 一 只鹅 , 中倒 影 e e 。 0; 水 e ”
在 教 学 复 韵 母 “ i时 , 编 了 一 首 儿 歌 : e” 我 小 兔 飞 飞 , 喝 咖 啡 。e前 i , 了 一 爱 后 喝
师必须用科学规范 的语言来授课 , 不能随
意地用方言讲课或胡乱解释词语 的意思 。 如不能把 “ 枝大叶” 粗 讲成 “ 枝很粗 , 叶很 大”更不能把“ , 狼吞虎咽” 成“ 讲 狼吃东西
是 吞 , 吃东 西是 咽 ” 老虎 。教 师 的授课 语 言
感、 成就感 , 但肯定性评价语言 的内容也
情 。 节课 , 师 的教 学语 言 抑 扬 顿挫 、 整 教 声 情 并 茂 、 慢适 宜 , 生 享 受 了 一 次 课 堂 快 学 语 言艺 术 的盛 宴 。 四 、 学 语 言 应 幽默 风 趣 、 趣 横 生 教 妙 “ 为 学 之 始 ”风 趣 幽 默 的 教 学 语 趣 ,
法 , 蓄 委 婉 地 提 出批 评 , 学 生 在 笑 声 含 使 中受 到教 育 。
杯。 采用通俗易懂 、 形象生 动的教学语言
学 习 拼 音 ,学 生 不 仅 能 很 好 地 记 住 拼 音
行知识传授 、 情感交流 , 进学生 的审美 促
体验等 。 为语文教师 , 作 应该 如何增强教 学语言 的艺术性 呢?我认 为应从 以下几
浅谈语文教师课堂语言的艺术性
口 玉林 市容 县 六 王 镇 中心 学校 梁 琬
语文课 堂教 学 中的教 师语 言艺术 , 是指 教师在课 堂教 学 中以洁 准确 、 富 于技巧 、 充满 情感 的语言传授知识 , 激发 学生的情感体验 ,使语文 教学 由知识传 授 向情感体验并轨 ,并有 利于师生 间进
浅谈提高教师语言艺术

浅谈提高教师语言艺术作为教育工作者,教师的语言艺术必不可少。
一方面,通过优秀的语言艺术,教师可以更好地传授知识、引导学生;另一方面,教师的语言艺术也影响着学生的语言习惯和思维方式。
因此,提高教师的语言艺术水平,对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教师要掌握清晰流畅的表达能力。
教学是一种沟通,教师的话语应该能够流畅表达观点、引导学生思考。
语言能力不够的教师,会让学生产生学习阻碍,学习起来会比较困难。
因此,教师要受到良好的语言训练,学会如何用简洁准确的语言来表达观点。
其次,教师要有丰富的词汇量。
语言的表达力与词汇量息息相关,只有较为丰富的词汇量,才能够在教学中选择最恰当的表述方式,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提高词汇量的方法多种多样,可以养成读书和写作的习惯,扩大词汇量。
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参加各种专业活动,加强交流与学习,了解新的语言表达。
再次,教师还要尽可能地避免使用口头语和俚语。
口头语和俚语具有时间与地域特定性,过多恶习的使用不仅会降低自身的语言水平,还会对学生造成不良影响。
因此,教师需要提高自身语言表达的规范性与准确性,为学生做出好的表率,也为教学质量的提高创造良好的基础。
最后,教师还需要加强表达的思维能力,避免简单传递知识。
教师不仅要告诉学生知识点,还要让学生理解知识的本质,学会如何运用知识。
通过引导学生思考,教师可以提升学生分析、归纳、综合等高级思维技能,这对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具有显著影响。
总之,良好的语言艺术是教师的基本功,也是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的重要因素。
教师需要刻意训练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注意语言规范与准确性,通过引导学生思考提高教学效果。
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为学生服务,为更美好的未来做出贡献。
浅谈提高教师语言艺术

浅谈提高教师语言艺术
教师语言艺术是指教师用语言进行教学、交流和沟通的艺术。
它涉及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语言运用能力以及语言教学能力等多个层面。
提高教师语言艺术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之一。
下面,我将从语言表达能力、语言运用能力和语言教学能力三个方面浅谈提高教师语言艺术。
教师语言表达能力是指教师在教学中能够准确、规范、生动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观点的能力。
这需要教师具备一定的词汇量和句式结构的掌握能力。
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的关键在于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和加强语言训练。
教师应该积极阅读各类教学参考书籍、教材和优秀的文学作品,提高自己的文化修养和语感。
要勤于思考和总结教学经验,不断提高自己的思辨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师语言运用能力是指教师在教学中能够熟练运用各种语言工具和技巧进行有效的表达和沟通。
这需要教师熟悉教学用语、掌握教学技巧和运用教学方法。
提高语言运用能力的关键在于不断学习和实践。
教师应该通过参加教育培训、研讨会和专业讲座等活动,学习和了解最新的教学理论和方法技巧。
要加强与同行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多借鉴其他教师的经验和教学方法,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
提高教师语言艺术是一个复杂而丰富的过程,需要教师不断学习和实践。
教师应该注重自身的语言修养和语言技能的培养,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语言运用能力和语言教学能力,为优质教育的实现做出积极贡献。
浅谈教师的语言艺术

浅谈教师的语言艺术语言是教师传授知识的重要工具,课堂教学实际上就是教师的一门语言艺术。
言语是思想的衣裳,谈吐是行动的羽翼。
影响课堂效果的原因很多,但最重要的是学生的学习心境。
教师的语言是否得体,是直接影响学生学习心境的重要因素。
为此我总结了以下几点:一、教师要善用良言教师要想让学生“信其道”必先设法让学生“亲其师”,而教师温文尔雅的举止、和蔼亲切的语言是使学生通向“亲其师”的重要途径。
学生是教育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这就要求教师对学生的教育应多用肯定、启发、开导的语言和语气,最好不用或少用“不准”“不行”“不能”。
否定式语言不利于保持学生的积极性,不利于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难免会出现一些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教师的斥责埋怨等于在师生间挖了一道鸿沟,使学生产生恐惧、紧张心理,抑制了大脑皮层的兴奋,使思路拓展不开。
造成机械的重复,混乱的反应大大增多,甚至超过理智反应。
反之,教师以“良好的仪表”“友善的态度”用自己的积极性去感染学生,使学生大脑皮层处于兴奋、心理处于最佳状态,在舒畅的学习氛围中积极主动思考、讨论,精神上始终处于亢奋中,这样思维活跃,接受知识也就迅速容易。
二、教师语言要有幽默感如果教师在授课时能运用幽默的教学语言、谐趣的故事,也会将抽象、枯燥、深奥的知识化难为易,使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增强。
人们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总是力求认识它、研究它,这就必然从中获取知识和技能。
兴趣是推动人求知的力量。
幽默是引发学生兴趣的重要语言艺术。
教师的幽默是钥匙,能打开学生心灵的窗户;是火炬,能照亮学生的未来;是种子,能深深埋在学生的心里。
它能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心情下感知比较敏锐,想象力更加活跃,所学知识容易掌握,记忆比较牢固。
当然,课堂不是影剧院,教师不是相声演员,教学上得幽默应该是严谨的、深邃的,它一定要与该教学内容密切相关,同时要运用的适时得体,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为教学服务。
浅谈教师语言艺术

浅谈教师语言艺术
教师语言是教育实践过程中的重要手段,它既是进行知识传播的重要媒介,又是语文技能培养和学生思维发展的重要工具。
由于它是教育实践过程中最主要的工具,因此理解以及运用它艺术性地讲故事,表达思想,使学生受益于其中,是每一位老师都应该努力去学习和实践的内容。
教师语言艺术是指教师在讲授过程中,熟练掌握并运用多种语言和表达手段,运用其艺术性的表达问题的能力,即将知识用适当的文字、正确的语言以及恰当的动作技巧表达出来。
在这里,教师不仅要提供考察对象,分析事物因果关系,还应该在讲课过程中运用丰富的语文素材,表现出教师艺术的表现力,以引发学生的思考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为了提高教师语言艺术的运用水平,除了教师本身要懂得和把握多种语言文字表达手法外,还应该注重语言运用的节奏和音乐性。
对教师而言,开发出自己的语言风格、把握节奏和音乐序列,就可以使课堂气氛更加丰富,从而增强教师的话语魅力和教学效果。
此外,正确地运用文字、抒情和情节,甚至有时也可以运用符号评论来增加文字影响力,使学生有更多的空间来可视化空间的联想和造型的具体内容。
另外,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还可以充分表现自己的语言艺术能力,从而更好地影响学生。
这与给学生讲解题目并不相同,它更多的是在教学过程中,运用语言文字技巧以及艺术表达技巧,这样即可使学生
受到美感,有更好地理解知识,同时也可以让老师把更多的自己的经历和思想融入到课堂教学中,使学生体会到教师的话语魅力,更容易接受知识。
综上所述,教师语言艺术的技巧是非常重要的,在实际的教学环境中,无论是通过文字语言本身的内容和形式,还是运用语言的节奏、音乐性和表达方式的传播,需要教师熟练掌握和运用,这样才能使教学更有价值,从而更好地影响学生的学习成果。
巧用妙语 展现魅力——浅谈当代语文教师的语言艺术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巧 用 妙
— —
语 展
现
魅
力
浅谈 当代语 文教 师 的语 言艺术
广西平南县实验 中' (3 3 6 赵勇梅  ̄ 57 0 )
显易懂 。因此 , 为一名 中学语 文教师 , 作 应该具备过硬 的 课堂教 学语言能力 , 在课堂教学 中能够 牢牢地 吸引学生
言, 如行云 流水 , 自然流畅 , 会使学生获得美 的享受 。
二 、 学语言 要典雅 而富于书卷气 息 教 新课 标指 出 : 语文 课程 应致 力于 学生语 文 素养 的 “
一
于 优美 的文化 氛围 、 浓郁 的语 言环 境 中 , 到教 育 和感 受
染 。” 这表 明 , 引领 学生进入知识 和艺术 的殿堂 , 要 感悟
、
教 学语言要准确 自然
高尔基 曾经说过 :语言真正 的美 , 由于 言辞 的准 “ 是
文 学作 品 中的艺术形 象 , 理解 作 品深 远 的意境 , 师就 教 应 懂得运用充满美 感 的巧 妙语 言 , 口头语 和 书面语相 把
犹寒 。’ 王勃的《 送杜少 府之任蜀州》 ‘ :与君离别 意 , 同是 宦游 人。 内存知 己 , 海 天涯若 比邻 。 王 昌龄 的《 ’ 芙蓉 楼送
确、 明朗和 响亮 动听而产生 出来 。” 为 中学语 文教师 , 作 肩 负着 培养学生语 言能力和知识 的任务 , 语文 教师 的语
言在 学生心 目中有相 当的威信 , 以更应准确 自然 。准 所 确 自然 的表达总是充满魅力 的 , 具体 可概括 为三方面 。 语 音标 准 作 为语 文教师 , 普通话 要达 到国家语委 要 求 , 到发音 准确 、 做 字正 腔 圆 , 流利顺 畅 , 能成 为学生 应 用语 言 的典 范 ,让 学生 在优美 的语 言环境 中得到 熏
浅谈教师语言的魅力

浅谈教师语言的魅力语言是人与人之间交流思想、沟通情感的桥梁,对教师来说,语言更是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重要途径和武器,教师内在的意象和拥有的知识,是通过语言表现给学生的。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的语言素养在极大水准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
”是呀,教师的语言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其语言的优劣直接关系着课堂教学的好坏,制约着教学效率的高低。
所以,作为教师,研究教师教学语言的艺术,让教师的语言充满魅力是十分必要的。
要做到这个点,我认为应注意以下几方面:一、语言要有科学性语言的科学性指的是语言的准确、严密和精练。
这是对教师语言的最基本要求。
教学(无论是室内还是室外)的一大功能就是传授知识,教师必须准确地使用概念,科学地实行判断,合乎逻辑地实行推理,使学生接触到准确的知识。
多年的教学实践说明:学生掌握知识的多少同教师表达的准确、精炼有很大关系,假如教师的语言表达清晰,学生掌握的知识就准确,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讲解的含糊不清,学生掌握的知识就会模棱两可。
俗语说得好“胶多不黏,话多不甜”,重复啰嗦的语言很容易让人乏味,产生疲倦。
也就是说,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实际设计好教学重点,精讲时讲深讲透,略讲时点到为止。
忌语言的重复罗嗦,以免降低学生的兴趣,影响教学效果。
“生活处处皆课堂”,教师的语言除传授知识外,对学生也是一种学语言、用语言的示范。
最为教师,使用科学规范、严密精炼的语言,不但是最基本的要求,更是我们的责任和义务!二、语言要有幽默性。
孔子云:“言之无文,行而不远。
”意思是,说话假如没有文采,不讲艺术性,就不能打动人,因而也不能广泛、长远地流传。
由此可见,中国古代的教育家对教师语言就颇为重视。
所以教师的语言不但要讲求科学性、规范性、还要讲求艺术性。
幽默语言是教师睿智的思想、广博的学识借助诙谐含蓄的语言形式形象生动的再现。
它的恰当使用,能够创设出一种风趣动人的情境,驱除了学习疲劳,引发学习兴趣,强化知识记忆,往往会收到令人忍俊不禁、余韵隽永的艺术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教师语言艺术的魅力教师与学生沟通是一种特殊的沟通关系。
因为教师扮演的不仅仅是单一的"知识传授者"的角色,教师还应该是一个组织者,引导者,评价者。
“话是开心的钥匙”,教师的语言应该是学生的指路明灯。
所以,语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在课堂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教师的语言艺术是在每次教学实践中磨砺出来的,教师要掌握及应用语言这门艺术,就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宽容学生。
教师的贴切、真诚、耐人寻味的话语,像清泉一样流入孩子的心田,在阳光明媚的春天共同实现我们心中的理想。
这,就是教师的语言艺术的魅力。
语言,是交流思想的工具,是知识信息的载体,是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是接通师生心灵的桥梁,是教师完成历史使命、履行神圣职责的重要条件和基本手段。
语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在课堂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不管现代化教学手段如何先进,但离开教学语言,就一筹莫展。
看来,教师语言有它的独特魅力。
所以,如果我们每位老师,能注意到这语言的魅力,也许当我们开始说活或采取批评,教育时就会更加有艺术地,更加慎重地说出口了。
在此,谈谈本人的一些看法。
一、教师要注意语言的情感性。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教师的语言修养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
”教学实践表明:“教师准确、生动、优美、富有感情和启发性的语言,往往能够营造出一种轻松愉快的学
习氛围,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因此研究教学语言的艺术,让自己的语言充满魅力是十分必要的。
教师要力图以生动形象的语言将学生引入知识的海洋,更好地为教育教学服务。
教学是语言的艺术。
而“感人心者,莫先乎情”。
要架起沟通教材和教育对象的桥梁,教师必须注意语言的情感性。
说话”其实是一门很大的艺术。
明明是同样的内容,可是却由于表达方式的不同,给予对方的感受也有所不同。
师生情感交流最多的便是语言。
教师的话可以像一股清泉流入孩子心田,也可能会使学生的心灵受到伤害。
因此,教师应该时刻注意自己的语言带给学生的将是什么。
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如何选择语言表达方式,反映着教师的能力水平。
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莫始乎言,莫切乎声,莫深乎义。
”只有通情才能达理,达理必先通情。
教师在讲课时注入了自己的感情,并通过语言表达出来。
才能唤起学生的求知欲,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教师的语言要纯洁、文明、健康。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对语言美的敏感性,是促使孩子精神世界高尚的一股巨大力量。
这种敏感性,是人的文明的一个源泉所在。
”因此,要启迪学生心灵,陶冶学生情操,教师就要用醇美的语言去触动学生心弦,给学生以美的享受,使其形成纯洁、文明、健康的心灵世界。
而读了《老师的话伤了我的心》这篇文章,却让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
文章写道:“记得上小学四年级的时候,我当时的成绩在班上不算好,有一次上数学课,老师布置了一道较难的题目,要求当场
完成。
不知怎的,我觉得挺容易,不一会儿就做出来了。
我好开心。
老师走了过来,看见我的同桌晓红——我班的班长,成绩也是挺好的,她还没有做出来。
老师就对她说:‘你看,这道题其实并不难,连李艳都做出来了。
’老师的话让我觉的很不是滋味。
虽然这句话听起来是婉转批评晓红,可是为什么要拿我‘说事’呢!我就连一道数学题都解不出来吗……”
看到这里,仿佛感觉那个伤心的学生就站在眼前,眼睛满是忧郁和凄凉。
我们应反思自己教学中的风风雨雨,是不是也有过类似伤害学生的言行。
三、教师的语言要有激励性。
语言作为一种感人的力量,它的真正的美离不开言辞的热情、诚恳和富于激励性。
因此,教师一定要努力把活生生的灵感和思想贯彻到自己的话语中去,使“情动于中而言溢于表”,从而“打动学生的心,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共鸣,受到强烈的感染”。
语言是教学思想的直观体现,是教师使用最广泛、最基本的信息载体,是教学就要看教的重要手段和工具。
教师的语言表达方式直接影响着学生的知识接受效果。
四、教师的语言要有启发性。
教师的语言要含蓄、幽默、富于启发性。
让学生置身于语言美的环境和氛围之中,学生就会心情愉快,兴味盎然,思维敏捷,从而收到良好的教育和教学效果。
含蓄是一种美,是一种艺术,课堂教学的语言离不开含蓄。
如教师在教学中用说半截话或一语双关的办法启
发学生积极思考问题,勇于发表自己的意见。
这种做法常有“千言说不透、一语破真谛”的妙用。
有的教师为了激发学生情感上的波涛,不直接告诉学生答案,而是绕着弯子设问,层层深入,启人心智,让学生得到知识、明事理、受教益。
有的教师为了使那些注意力不集中的学生受到教育,从不是挖苦讽刺,而是从尊重学生的人格出发,善意地予以提醒和启发,受到了较好的效果。
我想,一个语言贫乏单调、枯燥无味的教师吸引学生的恐怕也很有限。
作为教师,我觉得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应该是我们努力的方向,无论我们采用的是哪一种风格,只要能吸引学生就是成功的语言。
我在讲《桂林山水》一课时就运用了声音的优势,我设计了这样的开场白:“同学们想听老师是怎
样背诵课文的吗?”学生们一下子就兴奋起来,响亮地回答“想”我随着
音乐,深情地背起课文来……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她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学生们被我朗读所感染,很快进入到学习中去,他们学我样子,我的声音去读课文,在学中,读中渐渐感受到美,领略到美的内涵。
五、教师必须营造一个民主、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
教师的语言对于一堂课来说无异于生命的源泉。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语言是“一条纽带”,可以牵动整堂课的发展,教师语言又是“一种什么以代替不了的影响学生心灵的工具”。
教育学家夸美纽斯也曾说过:“教师的嘴,就是一个源泉,从那里可以发出知识的溪流。
”这句话,精辟地道出了教师课堂语言的重要性。
过去,我一直自认为教师是吃“开口饭”的,只要会说一口普通话就行,精通书面语也就
不错了。
因此忽略了教师的职业口语,平时在这方面钻研不深。
本来以为老师上课只要把该讲的知识点告诉学生就可以了,其实一个教师要做的远非这些。
《新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必须营造一个民主、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才能更好地指导教学、服务教学。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们不再是高高在上的师长,而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服务者。
特别是课前的导入更是能不知不觉地把听课的老师和学生们带进授课者所设下的“圈套”。
如德化实验小学的苏晓闽老师。
该教师巧妙地通过课前的师生互相提问引出:“我像不像英雄?为什么?”这个问题。
紧接着,教师小结导入:“我的感慨是毛主席的一句话引起的‘不到长城非好汉’。
”然后揭示课题《长城》:“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长城”,一起神游“长城”。
再如泉州第二实验小学的黄剑峰老师执教的《晏子使楚》一课。
该教师通过课前的聊天:“来我们泉港庄重文实验小学已经三天了,今天才和同学们见上第一面,我想死你们了。
你们想我吗?想我什么?”当一生谈到身高问题时,该教师又帮助学生了解古代的身高测量单位‘尺’,然后适时导入:“今天我们要认识的这个主人公只有五尺。
”
六、教师精彩生动的引导语言,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学习方法。
孔子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教师要想讲好课、教育好学生,尤其要锤炼语言的艺术。
这就要求教师一定要注意语言的表达。
生动的语言会起到“不是蜜,但可以粘住一切”的效果,把学生紧紧地吸引住。
正如苏霍姆林斯基说的一样,“如果你想使知识不变成僵死的静止的方向,就要把语言变成一个最主要的制造工具。
”
一盆鲜花,会使你的房间增添光彩;一首优美的乐曲,会使你疲劳的身心轻松舒展。
教师贴切、真诚、耐人寻味的话语,可以使学生的内心受到强烈的震撼,使学生感受到学习和成长的快乐,迸发学习的激情。
这,就是教师的语言艺术的魅力。
在新课标的旗帜下,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我们要掌握和运用语言艺术,增强语言表现力,让自己语言的教育性和审美性达到统一,让语言的艺术魅力光芒四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