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教师的课堂语言艺术
语文教师课堂教学语言艺术

浅谈语文教师课堂教学语言艺术摘要:课堂教学语言艺术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选择完美的语言培养人才的技能和技巧。
课堂语言艺术反映了教师的能力和水平,是教学艺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它能体现一个教师的业务修养,是关系到一堂课成败的重要因素。
素质教育对教师的语言要求更高,课堂的感召力、凝聚力、战斗力离不开教师的语言力度,语言技巧和语言风采。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恰当的独具风格的教学语言,对于完美课堂教学艺术,提高课堂效率,会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
如今现代教学手段丰富多彩,但是教师教学语言的地位和作用是难以被完全取代的。
因此,我们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课堂教学语言艺术修养。
关键词:语言的准确凝练趣味情感激励幽默伟大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
”课堂教学是一种传递知识和信息的过程,而教师的教学语言便是一种传递的主要载体。
语言有无吸引力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效果。
古人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欲善其事,必先敏其言,必须注意自己的语言艺术。
一、教师语言力求准确凝炼教师语言的准确性,简而言之就是确切使用概念、术语,合理进行判断和推理,最终得出科学的结论。
教师语言要观点明确,语意清晰,谴词得当;造句符合文法,推理合乎逻辑,用语具有专业性和学术性。
同时教师语言的准确性是教学语言的基本特征,也是语文教学最重要和最起码的要求。
都说“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
”如果教师自己的表达不准确,则必然不能表达出蕴含于课文中的情感,有时甚至会引起歧义,造成学生理解的失误或产生新的疑点。
无论是分析课文,还是评讲作文,无论是概括主题,还是归纳技巧,都应该一语中的,切中肯綮,让学生豁然开朗,恰如拨开迷雾见日月。
而要做到这点,语文教师必须对所讲内容有精辟的见解,对知识点有深入的研究。
用你的精辟与深入轻轻捅破学生理解和感悟中的隔膜,让学生进入一片洞明之境,自己去享受明媚的阳光。
浅谈教师的课堂语言艺术

教材 中的重点 和难点 ,激 起相应 的情感体验 ,引导共 鸣 , 使他们 获得如 临其境 、如 视其人 、如闻其声 、如睹其色 的
感受 ,从而加深对教材 的理解 ,达到学有所得的 目的 。
五 、教 师 语 言 应 有 幽 默 性
教 师在备课 中 ,要充分借 助有关 的参考资料 ,掌握本
须 十分注意的。
学 生的情绪 与课堂上 出现 的具体 问题 ,灵 活地做 出有效 的
反应 。
三、教 师语言应有启发性
教 师 在 教 学 中 ,不 仅 要 授 给 学 生 知 识 ,更 重 要 的 要 给
学 生 打开 知识 宝 库 的钥匙 。教 师 的语 言要 善 于启 发 学生 的积极思维 ,要 根据教 学对象 的心理状态 ,知识水平 ,从
为 主体和课程 的实施者 ,教师要 善于运用 幽默的语言 、有 趣 的例子 、别 开生 面的课 堂情境 ,激发学生 的学习兴趣 。 重 点内容 的兴趣 化 ,不要 用太多 的语 言去强调 而要把重点
在 高 中物理 教 学 中 ,学生 反 思能 力受 学 生 的学 习态
度 、情 绪 、动 机 ,学 生 的 智 力 因 素 ,学 校 和 家 庭 环 境 ,学
■ 长 春外 国语 学校 张 雨 思
创 建高效物 理课 堂一直 以来都是 物理教师们 的共 同 目
标 ,如 何 才能将 高 效进 行 下去 ,就成 为 首先 需要 解 决 的 的主导性 与学生 “ 学” 的主体性相结合 ,将促进学 生发展
与循序渐进相结合 。
一
问题 。新课 标提 出 :学生应 当具 备一定 的反思 能力 ,如此
的语言艺术 ,教学效 果将 事半 功倍。
一
浅谈语文教师课堂语言的艺术性

嘴巴 a a a ;太 阳 出 来 红 彤 彤 ,公 鸡 一 叫
情绪、 反应 , 穿插 一些 生动 幽默的话语 。
0 0 清 清池塘 一 只鹅 , 中倒 影 e e 。 0; 水 e ”
在 教 学 复 韵 母 “ i时 , 编 了 一 首 儿 歌 : e” 我 小 兔 飞 飞 , 喝 咖 啡 。e前 i , 了 一 爱 后 喝
师必须用科学规范 的语言来授课 , 不能随
意地用方言讲课或胡乱解释词语 的意思 。 如不能把 “ 枝大叶” 粗 讲成 “ 枝很粗 , 叶很 大”更不能把“ , 狼吞虎咽” 成“ 讲 狼吃东西
是 吞 , 吃东 西是 咽 ” 老虎 。教 师 的授课 语 言
感、 成就感 , 但肯定性评价语言 的内容也
情 。 节课 , 师 的教 学语 言 抑 扬 顿挫 、 整 教 声 情 并 茂 、 慢适 宜 , 生 享 受 了 一 次 课 堂 快 学 语 言艺 术 的盛 宴 。 四 、 学 语 言 应 幽默 风 趣 、 趣 横 生 教 妙 “ 为 学 之 始 ”风 趣 幽 默 的 教 学 语 趣 ,
法 , 蓄 委 婉 地 提 出批 评 , 学 生 在 笑 声 含 使 中受 到教 育 。
杯。 采用通俗易懂 、 形象生 动的教学语言
学 习 拼 音 ,学 生 不 仅 能 很 好 地 记 住 拼 音
行知识传授 、 情感交流 , 进学生 的审美 促
体验等 。 为语文教师 , 作 应该 如何增强教 学语言 的艺术性 呢?我认 为应从 以下几
浅谈语文教师课堂语言的艺术性
口 玉林 市容 县 六 王 镇 中心 学校 梁 琬
语文课 堂教 学 中的教 师语 言艺术 , 是指 教师在课 堂教 学 中以洁 准确 、 富 于技巧 、 充满 情感 的语言传授知识 , 激发 学生的情感体验 ,使语文 教学 由知识传 授 向情感体验并轨 ,并有 利于师生 间进
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语言艺术-文档资料

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语言艺术一、语言要通达流畅,具有准确性我们知道,历代的文人墨客无不讲究语言文字的锤炼。
像卢延让的“吟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皮日休的“百炼成字,千炼成句”等,都说明了语言的表达的准确性。
如今我们倡导语文教学中要精讲多练,意在追求语言的准确性,且努力使自己的课堂语言像行云那样舒尾自如,像流水那样从容畅荡。
例如,《再见了亲人》一课,教师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抓住一个“血”字,向学生讲明中朝两国人民的友谊是怎样用鲜血凝成的;讲《秋天的雨》,就要抓住秋雨的几个鲜明特点,以自己富有的课堂语言,简洁明快,讲述其容量较大的文本知识,起到提纲挈领、画龙点睛的作用。
二、语言要注重启发性随着时代发展和教育的不断革新,教育面临极大的挑战,对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和方法也要求越来越高,尤其是要培养现代化高素质的人才,更是迫在眉睫。
教育界人才辈出,百花齐放,但无论怎样变革,教师还是要靠课堂语言这个媒介,向学生传授文化知识。
因此,教师启发性语言在课堂教学中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求知欲,要靠教师去启迪,师生之间的思想渠道,考教师的语言去沟通,达到作者、读者、教者、学者息息相通,心心相印。
在学习《太阳》一刻的时候,有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如果没有太阳地球会怎样?”教师应该顺势引导学生,启发学生充分想象没有太阳的可怕景象,同学们从多方面、多角度讨论得出结论:“没有太阳就没有地球这个美丽的世界”这一真理。
三、语言要讲求趣味性教师讲课既不能像判官那样威严可怕,也不可像滑稽演员那样一笑了之,而是要在自己的课堂语言中融入趣味性,即情趣和理趣,让学生在轻松愉快、活泼自然中获取知识,懂得道理。
一般的文学作品重在写“情”,科学常识性文章则重在说“理”,这就要求教师必须用明快的语言给学生以情趣和理趣。
从理趣来看,其特点主要在于通过概念、判断推理、分析说明的方法,引用各种资料、数据进行论述说明道理。
教师在讲解这一类型的文章,语言不能呆板,不能一味追求讲求知识,关键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用形象的比喻,生动的故事等吸引学生,感染学生,这样才能使学生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浅谈教师的语言艺术

浅谈教师的语言艺术人生最大的乐事,是在人生成长的关键期遇上一位名师,这位名师不仅课讲得令听者如痴如醉,他还是人生命运的导师、幼小心灵的守护神、为迷途羔羊指点迷津,相信在座的各位都想成为这样的人,那么,如何才能尽快成长为名师呢?语言艺术在其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一个老师学问再高,但是表达不好或者表达不清,他的学问是要大打折扣的,我国著名的数学家陈景润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
所以,我今天的题目就是“浅谈教师的语言艺术”,希望听了这节课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语言力求生动有趣。
在我看来,作为一个教师首先要注意自己的说话,要练习自己的口才。
口才是一个人最大的资本。
一个教师,即使做不到口若悬河、滔滔不绝,但最起码要让我们的语言生动有趣,学生才会喜欢我们的课。
一个说话没有标点、没有抑扬顿挫、不懂激趣的老师,纵有再高深的知识,也很难让学生喜欢听你的课。
所以要想做一名出色的老师,就要想法设法锤炼自己的语言,力求生动幽默,激发起学生的兴趣。
传说清朝末年北洋大臣李鸿章有个远房亲戚,他去参加乡试,由于不学无术,试卷到手却什么也不会,最后到交卷的时候没辙了,就在试卷末尾写了一行歪歪斜斜的字:“我是李鸿章大人的亲妻”,可是他不会写“亲戚”的“戚”竟写成了“妻子”的“妻”。
这位主考官就相当的幽默,你猜他怎么样批改的?他批了六个字“所以我不敢娶”,他将错就错,把录取的“取”写成娶妻的“娶”。
大家想一想,在我们批阅学生的日记和作文时,是不是也经常出现这样的现象,你又是怎样批改的呢?有没有让人过目不忘的批语呢?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学生在参与学习的过程中,如果能够达到乐此不疲的境地,就归功于教师语言趣味性。
教师在引导学生参与语文学习过程中,如果能够用妙趣横生的语言激发他们,让学习的全程活动生动活泼,必然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教学效率。
教学语言的首要前提是动情,然后有趣。
趣味性的语言是调动学生积极性的一个重要因素。
教师的说话艺术

教师的说话艺术在教室里,教师的话语权是非常重要的,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说话艺术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课堂氛围。
良好的教师必须具备一定的讲话技巧和语言能力,才能让学生听得懂、学得好。
下面是教师的说话艺术的几个方面。
1. 语速与语调教师的语速与语调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听课效果。
如果说话快,可能会引起学生的不适和信息理解困难;如果语调单调,同样会让课堂的气氛非常沉闷。
因此,教师需要掌握适当的语速和语调,让学生听得舒适并且能理解担忧的意思。
以下是一些可用于改善语速和语调的技巧:•适当地放慢语速,特别是在讲解重点、难点和重复的地方。
这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接受课堂信息。
•使用不同的语音、语调和语气来强调重要的内容,并且能够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改变音调,比如上升、下降或变成弯曲的音调,以制造生动的演讲效果。
2. 简明扼要教师讲授的知识点通常很多,而且难度不同、性质不同。
为了保证高质量的课堂教学有效展开,教师的语言应该简明扼要地表达,不要过多地叙述。
语言简明,意思明确是教师应该追求的目标。
以下是一些可用于简明扼要的技巧:•避免使用不必要的介绍和描绘,直接进入正题。
•尽量简短地描述问题的背景、现状和解决方案,不要长篇大论。
•对于难以理解的概念和术语,教师应该用简单的词语或者直观的例子来解释,以便于学生易于理解。
3. 交互性口语教师应该说话有交互性,注重在语言交流中多方参与。
设置鼓励学生提问的环节,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发言,不仅表达了教师平等、尊重的教育理念,而且有利于学生主动、积极参与课堂,进而提升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思维能力素质的培养。
以下是一些可用于交互性的技巧:•使用提问技巧,引导学生思考问题的答案,或者促进学生提出新的意见。
•定期向学生征询意见,了解他们的想法,并根据他们的意见作为课堂教学的指导。
•鼓励学生分组活动,让他们进行讨论或小组研究。
这有助于学生之间的交流,促进课堂对话和交互。
4. 关注课堂氛围教师也需要关注课堂氛围,这是教师评估教学效果的重要纬度。
浅谈教师语言艺术

浅谈教师语言艺术
教师语言是教育实践过程中的重要手段,它既是进行知识传播的重要媒介,又是语文技能培养和学生思维发展的重要工具。
由于它是教育实践过程中最主要的工具,因此理解以及运用它艺术性地讲故事,表达思想,使学生受益于其中,是每一位老师都应该努力去学习和实践的内容。
教师语言艺术是指教师在讲授过程中,熟练掌握并运用多种语言和表达手段,运用其艺术性的表达问题的能力,即将知识用适当的文字、正确的语言以及恰当的动作技巧表达出来。
在这里,教师不仅要提供考察对象,分析事物因果关系,还应该在讲课过程中运用丰富的语文素材,表现出教师艺术的表现力,以引发学生的思考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为了提高教师语言艺术的运用水平,除了教师本身要懂得和把握多种语言文字表达手法外,还应该注重语言运用的节奏和音乐性。
对教师而言,开发出自己的语言风格、把握节奏和音乐序列,就可以使课堂气氛更加丰富,从而增强教师的话语魅力和教学效果。
此外,正确地运用文字、抒情和情节,甚至有时也可以运用符号评论来增加文字影响力,使学生有更多的空间来可视化空间的联想和造型的具体内容。
另外,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还可以充分表现自己的语言艺术能力,从而更好地影响学生。
这与给学生讲解题目并不相同,它更多的是在教学过程中,运用语言文字技巧以及艺术表达技巧,这样即可使学生
受到美感,有更好地理解知识,同时也可以让老师把更多的自己的经历和思想融入到课堂教学中,使学生体会到教师的话语魅力,更容易接受知识。
综上所述,教师语言艺术的技巧是非常重要的,在实际的教学环境中,无论是通过文字语言本身的内容和形式,还是运用语言的节奏、音乐性和表达方式的传播,需要教师熟练掌握和运用,这样才能使教学更有价值,从而更好地影响学生的学习成果。
浅谈提高教师语言艺术

浅谈提高教师语言艺术提高教师的语言艺术需要注重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教师需要具备清晰、流畅、准确的语言表达能力,这不仅包括口头表达,还包括书面表达。
口头表达能力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不可少的能力,良好的口头表达能力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向学生传达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而书面表达能力则体现在教案的准备和教学计划的撰写上,只有通过清晰、准确的书面表达,才能使得教学计划更加规范和有序。
教师需要在日常教学中加强语言表达能力的练习,可以通过朗读、写作、口语练习等方式加强语言表达的能力。
提高教师的语言艺术需要注重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
语言运用能力是指教师在教学中能够灵活运用语言来表达思想和情感的能力。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不断与学生进行交流与互动,因此语言运用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提高语言运用能力的方法可以通过增加词汇量、注重语法规范、多听多说多读多写等方式来实现。
在教学中,教师还可以注重语言节奏和语气的变化,通过这些方式可以使得语言更加生动有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提高教师的语言艺术需要注重语言情感的表达。
语言情感的表达是指教师在教学中能够通过语言表达出自己的情感和态度。
教师在教学中需要注重语言的情感表达,可以通过语言的抑扬顿挫、语气的变化、肢体语言等方式来表达情感。
良好的语言情感表达可以使得教学更加生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对知识的接受和理解。
提高教师的语言艺术也需要注重教师的语言修养。
语言修养是指教师在教学中要讲究礼貌用语、遵循语言规范、尊重学生的语言习惯和表达方式。
教师在教学中需要注意言辞的得体和礼貌,不应使用粗俗的语言和情绪化的言辞。
教师也需要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充实自己的语言背景知识,提升自己的语言修养水平。
提高教师的语言艺术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效果有着积极的意义。
在提高教师的语言艺术中,教师需要注重语言表达能力、语言运用能力、语言情感表达和语言修养的培养,只有通过多方面的努力,才能够使得教师的语言艺术水平得到全面的提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教师课堂教学的语言艺术[摘要]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课堂教学语言是学生获得知识的直接途径之一。
因此教师规范的教学语言对学生获取准确的科学知识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试从课堂教学语言的规范性、生动性、幽默性三个方面对教师课堂教学语言艺术作一浅显分析。
[关键词] 课堂教学教师用语语言艺术古今中外许多教育家都非常重视教师课堂用语的运用。
苏联有位著名的教育家也曾鲜明而深刻地指出:“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的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
我们深信,高度的语言修养是合理的利用时间的重要条件。
我国杰出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也曾说:“凡是当教师的人绝无例外地要学好语言才能做好教育和教学工作”。
因为语言是用来表达思维、是师生之间思想交流的主要工具。
课堂教学过程就是知识的传递过程,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各科知识的传递,学生接受知识情况的反馈,师生间情感交流等,大都依靠教学语言来实现。
对于利用课堂来传播知识,教育学生的教师来说,富有艺术性的课堂教学用语无疑是十分重要的。
我们也常看到有些教师他们的专业知识造诣很深,但因不善于口头表达,常常使听者大失所望。
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也深刻地认识到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对学生获取准确的科学知识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并试着将其归纳为规范性、生动性、幽默性三个方面。
下面就从这三方面来谈一谈自己的几点浅见。
一、教师课堂教学语言要规范、准确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是学生获得知识的直接途径之一。
因此教师规范的语言、准确的表达对学生获取准确的科学知识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所应用的语言要合乎现代汉语的规范和要求,把话讲通、讲好。
(一)教师课堂用语要规范教师规范的课堂用语首先表现在语音上。
教学中教师必须会讲一口流畅、规范的普通话,词汇方面一般不用方言词和学生不懂的古语,更不能自造生词;语法方面,无论是句子或语段语序或词语的搭配都需符合普通话的语法习惯。
因为少年儿童对老师的崇拜是至高无上的,他们的语言训练几乎全部依赖于教师的培养。
所以,教师规范、准确的语言必将有利于学生的语言训练,否则会误导学生。
我印象最深的是在听一位教师的课时,他把“一对老夫妻住在木棚(péng)里”,读成了“一对老夫妻住在木盆(pén)里”,这位老师因前后鼻音区分不清楚,传递给了学生错误的信息,导致当场就引起了所有学生小声的议论。
可见,像这种不规范的语言很容易造成歧义。
其次,教师规范的课堂用语还表现在知识的传授上。
教师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用语一定要规范,传授的知识也必须准确无错误,绝对不允许概念不清的现象出现,否则将会误人子弟。
如果用词不当,逻辑混乱,讲语法不规范,必将影响知识信息的有效传递。
例如:有位教师在词语教学中解释“外甥”这个词语时,说:“姐姐出嫁了,生个孩子就是外甥。
”那么,妹妹出嫁后生的孩子叫不叫外甥呢?一推敲,就看出,这样的解释是不规范的。
凭借这样的语言,传授给学生的知识,是片面的,甚至是错误的。
不仅是语文课需要教师语言规范,数学等学科也需要教师语言规范。
因为数学是科学性和逻辑性很强的一门学科,尤其是在讲解法则、定律、算法、因果关系时,教师语言更需要规范,不应使学生产生疑惑或误解。
如果要解释数学概念、性质、法则的内涵和外延,教师必须对概念的实质和术语的含义要透彻的了解。
比如:“除”和“除以”,“时间”与“时刻”等概念如果混为一团,就违背了同一律;又比如说,“课桌是长方形”时就忽略了长方形是平面图形,应该说,“桌面是长方形的”。
同样,有的教师指导学生画图时说:“这两条平行线画得不平行”,“这个直角没画成90度”等,这些都违背了矛盾律;而“所有的分数都有分数线、分母、分子组成”,“任何物体最多只能看到三个面”之类的语言错误就在于以偏盖全,不符合规范;由此可见,教师规范的语音、规范的语言在整堂课的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直接关系到一堂课的成败与否。
(二)教师课堂用语要准确教师准确的课堂教学用语依赖于教师对教材深入地钻研和细致地分析。
弄清要讲的知识的来龙去脉,掌握其确切的含义及其规律,精心组织教学语言解读,确定怎样开头,怎样过渡,哪些应该先讲,哪些应该后讲,哪些应该贯穿课程始终,怎样结尾。
这样,思路井然有序,讲解就会条理清晰,使学生在重点、难点、疑点等关键问题上能够得到透彻的理解。
从而使课堂教学取得最好的效果。
比如要求概括课文内容,就须抓住知识要点,话要中肯,说到点子上。
例如:我在听一位小学语文教师讲授《小英雄雨来》这一课,他在引导学生分析雨来是怎样从一个机灵顽皮的孩子变成机智勇敢的小英雄后,作了这样的小节:“这篇课文写得很好,不仅介绍了雨来的英雄事迹,还介绍了雨来如何成为小英雄的。
雨来原来是一个机灵顽皮的孩子,在老师和家长的影响下,成为一个爱祖国、恨敌人的机智勇敢的小英雄。
”这个小节语就准确的概括了课文的内容,揭示了雨来成为抗日小英雄的原因,可以帮助学生抓住重点,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同样,在数学教学中,语言的准确性也是很重要的。
如“大约”、“差不多”、“多(少)得多”、“多(少)一些”等这些表示可能性的词语也不可小视它们的作用。
教学中,教师不能把“平移”讲成“平行移动”,不能把“三千六百(3600)”说成“三六零零”等。
课堂教学效果的好坏,虽然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但教师的语言艺术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有不可忽视的作用,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应该引起广大教师的高度重视。
但语言毕竟是一门艺术,要掌握这门艺术并使之熟练化是不容易的。
俗话说得好:“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对待这份“神圣”的教育工作。
二、教师课堂教学语言要生动、形象教学语言既非书面语言,又非口语,它必须是生动形象、通俗易懂,并要能让学生听得有滋有味。
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使深奥的知识明朗化,用自己深厚的文化底蕴教给学生丰富的知识素养,通过驱动学生的想象来达到培养学生各科能力的目的。
(一)教师课堂用语要生动课堂教学中生动的语言能使文中景物形象逼真,有声有色,讲授时时而用亲切明快的叙述性语言;时而用简洁朴实的说明性语言;时而用绘声绘色的描述性语言;有时还要用精辟透彻的雄辩性语言。
再结合教学内容插入一些发人深思的典故、名言等,能使讲授更富有趣味性。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生动、有趣的课堂教学语言能弥补数学教学内容本身的呆板、枯燥,使学生能从原以为无趣的课堂中获得意想不到的享受和乐趣。
教学中可以用顺口溜、歌谣、谜语等。
如:“一、三、五、七、八、十、腊(指十二月),三十一天永不差”;“四年一闰,百年不闰,四百年又闰”。
通过生动、有趣的语言驱动学生的数学想象来达到培养学生数学能力的目的。
这远比那翻来覆去的讲解好得多。
教师生动的课堂教学语言还体现在充满激情的讲解上。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带着饱满的热情讲课,做到情动于内,形诸于外,教师还要善于创设情境,激生情,启其疑,引其思,使学生心理处在兴奋状态,提高学习效率。
如在《长江三峡》一课教学中,教师先以充满深情的语言朗读课文,让学生在优美的朗读中展开想象、联想,使瞿塘峡的雄伟壮观,巫峡的幽深秀丽,西陵峡的滩多水险,“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的千古绝唱印之于脑,留之于目,犹如身临其境,达到“使其言皆出于吾口,使其意皆出于吾心”的目的。
既领略了祖国河山的壮丽,又增强了爱国的真情实感。
又如教师讲授感情成分浓厚的观点或事件时,假如能在情感、语气、语调、语速变化的同时,再辅之以或憎恶、鄙视,或兴奋、喜悦的面部表情,或辅之以相应的手势动作,则能加强教师情感信息的发射和传递,加深学生对教师有声语言内涵的理解。
教学中运用语言的表现功能,最直接的目的就是通过渲染环境,让学生犹如身临其境,使之进入课文所烘托的氛围,更容易地理解课文的内容、意境。
如在上《两个朋友》一文时,学生一开始对当时的危险情况没有切身体验,所以对中心的理解也就发生了困难。
这时候,教师对熊的吃人本质进行了描述,对当时胖子所处的境况进行了详细的讲解,运用语言的表现功能,让学生马上有了危险的感受,为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这篇课文,创造了良好的氛围。
当然语言的生动、形象,是为了学生更顺利地寻求知识,获得能力,绝非大讲笑话之类,更不能以低级趣味来迎合学生。
如果言之无物、虚张声势,尽管语言技巧上花样翻新,皆不能称之为生动、形象。
(二)教师课堂用语要形象形象性的语言既精彩直观又活泼有趣。
英国文学理论家西德尼指出:“形象的语言更能打动和深入人们的心灵,更能占据其心田。
”形象的语言赋有魅力,它像欢跳的山泉叮叮咚咚的流进学生们的心房;又像那和煦的春风,吹开他们的笑脸。
形象有趣的语言可以把深奥的事理形象化,把抽象的事物具体化。
再现教材内容,使学生产生“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睹其色”之感。
例如:我在教一年级小朋友写“美”字时,问学生:“这位女同学的头上戴两朵红花,你们说美不美?”文学家听了这句话也许会大笑,但小学生听了却觉得生动形象、新鲜有趣。
学生不仅马上能够掌握“美”的形体结构,或许还会念念不忘呢!形象性的语言不仅使语文教学精彩有趣,同时也能使数学内容通俗易懂。
如著名特级教师刘永宽老师在教学《周长的认识》时,就如何量圆的周长展开讨论,有学生提到用量腰的办法。
刘老师说了一句:“用软尺子拿来一围,聪明!硬的不行就来软的”。
简简单单的一句话点到了问题的关键点,而且非常形象,学生会不掌握吗?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生动形象的语言就像一杯浓缩知识的醇酒。
它凝聚着知识的精华,给予学生深刻的启示和隽永的回味,使学生更牢固、更深入、更全面地掌握知识。
三、教师课堂教学语言要风趣、幽默幽默是一种较高的语言境界,它富有情趣,意味深长。
古代杰出教育家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教师在授课中,往往可以根据教学进程,根据学生的情绪、反应,随机应变地穿插一些零碎却生动幽默的插话。
这种“碎语”往往可以调节教学气氛,也有利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和加强对是非观念的认识。
那么,课堂教学用语的幽默又有哪些方法呢?(一)温柔惩罚式的幽默学生心情舒畅地学习与惶恐畏惧地学习,效果是大不相同的。
教师要善于借助幽默的语言去创造有利于学生情感沟通的课堂气氛,结合当今小学生错别字较多的情况,我分析产生错别字情况的原因后,说:“这位同学的思想走到牙路上去了”,故意将“邪”读成“牙”,引起了学生哄堂大笑,这既提高了学生认清字形的重要性,又告诉了学生马虎粗心的习惯要不得。
又如:当我发现安排在下午的课中,有个别学生“神情恍惚”时,便加重语气提醒说:“XX同学的心跑到大草原上去了吧!”这种情况下,大多数同学会会意地笑,自然要比生硬地抛出一句“XX同学,不许开小差”效果好得多——这就是幽默的魅力与作用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