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数据结构基础(第三版)课后答案

实用数据结构基础(第三版)课后答案
实用数据结构基础(第三版)课后答案

单元练习1

四.分析下面各程序段的时间复杂度

1 O(n*m)(2) O(n2)(3) O(1)(4)O(n) (5) O(n2)

五.根据二元组关系,画出对应逻辑图形的草图,指出它们属于何种数据结构。

1

属于集合

(2)B=(D,R),其中:

属于线性结构

(3)属于树结

(4)

属于图结构

(5)属于树结

(6)单元练习2

四.分析下述算法的功能

(1)返回结点*p的直接前趋结点地址。

(2)交换结点*p和结点*q(p和q的值不变)。

五.程序填空

(1)已知线性表中的元素是无序的,并以带表头结点的单链表作存储。试写一算法,删除表中所有大于min,小于max的元素,试完成下列程序填空。

V oid delete (lklist head; datatype min, max)

{ q=head->next;

while (p!=NULL)

{ if ((p->data<=min ) | | (p->data>=max )

{q=p; p=p->next ; }

else

{ q->next=p->next ;

delete (p) ;

p=q->next ; }

}

}

(2)在带头结点head的单链表的结点a之后插入新元素x,试完成下列程序填空。

struct node

{ elemtype data;

node *next;

};

void lkinsert (node *head, elemtype x)

{ node *s, *p;

s=new node ;

s->data=x ;

p=head->next;

while (p!=NULL) && ( p->data!=a )

____p=p->next ;

if (p==NULL)

cout<< " 不存在结点a! ";

else {_____s->next=p->next______;

___ p->next=s __________;

}

}

六.算法设计题

(1)写一个对单循环链表进行遍历(打印每个结点的值)的算法,已知链表中任意结点的地址为P 。

解:

void Show(ListNode *P)

{ ListNode *t=P;

do

{ printf("%c",t->data);

t=t->rear;

}

while (t!=P);

}

(1)对给定的带头结点的单链表L,编写一个删除L中值为x的结点的直接前趋结点的算法。

解:

void delete(ListNode *L)

{ ListNode *p=L,*q;

if(L->next->data==X)

{

printf(“值为x的结点是第一个结点,没有直接前趋结点可以删除”);

return;

}

For(p->next->data!=X;q=p;p=p->next);// 删除指针p所指向的结点

q->next=p->next;

delete p;

}

(2)已知一个单向链表,编写一个函数从单链表中删除自第i个结点起的k个结点。解:

void Del(node *head,int i,int k)

{

node *p,*q;

int j;

if(i==1)

for(j=1;j<=k;j++) // 删除前k个元素

{

p=head; // p指向要删除的结点

head=head->next;

delete p;

}

else

{

p=head;

for(j=1;j<=i-2;j++)

p=p->next; // p指向要删除的结点的前一个结点

for(j=1;j<=k;j++)

{

q=p->next; // q 指向要删除的结点

p->next=q->next;

delete q;

}

}

}

(3)有一个单向链表(不同结点的数据域值可能相同),其头指针为head,编写一个函数计算值域为x的结点个数。

解://本题是遍历单链表的每个结点,每遇到一个结点,结点个数加1,结点个数存储在变量n中。实现本题功能的函数如下:

int counter(head)

node *head;

{ node *p;

int n=0;

p=head;

while(p!=NULL)

{ if(p->data==x)

n++;

p=p->next;

}

return(n);

}

(5)有两个循环单向链表,链头指针分别为head1和head2,编写一个函数将链表head1链接到链表head2,链接后的链表仍是循环链表。

解://本题的算法思想是:先找到两链表的尾指针,将第一个链表的尾指针与第二个链表的头结点链接起来,使之成为循环的。函数如下:

node *link (node *head1, *head2)

{ node *p,*q;

p=head1;

while(p->next!=head1)

p=p->next;

q=head2;

while(q->next!=head2)

q=q->next;

p->next=head2;

q->next=head1;

return (head1);

}

单元练习3

四.应用题

(1)设有一个栈,元素进栈的次序为:A,B,C,D,E,用I表示进栈操作,O表示出栈操作,写出下列出栈的操作序列。

①C,B,A,D,E ②A,C,B,E,D

解:①IIIOOOIOIO

②IOIIOOIIOO

(2)求后缀表达式

①A^B^C/D

解:A B ^ C ^ D /

②-A+B*C+D/E

解:0 A – B C * + D E / +

③A*(B+C)*D-E

解:A B C + * D * E -

④(A+B)*C-E/(F+G/H)-D

解:A B + C * E F G H / + / - D -

⑤8/(5+2)-6

解:8 5 2 + / 6 -

六.算法设计题

(1)设用一维数组stack[n]表示一个堆栈,若堆栈中每个元素需占用M个数组单元(M>1)。

①试写出其入栈操作的算法。

②试写出其出栈操作的算法。

解://用一整型变量top表示栈顶指针,top为0时表示栈为空。栈中元素从S [1]开始存放元素。

//①入栈算法:

void push (char x)

{

if ((top+M)>MAXLEN-1)

pr intf (“堆栈溢出!”);

else

{

if (top= =0)

{

top++;

S [top]=x;

}

else

{

top=top+M;

S [top]=x;

}

}

}

//②出栈算法:

void pop (char x)

{

if (top= =0)

printf (“堆栈为空栈!”);

else

{

if (top= =1)

{

x= S [top];

top––;

}

else

{

x= S [top];

top=top–M;

}

}

}

(2)设计一个算法,要求判别一个算术表达式中的圆括号配对是否正确。解://设表达式在字符数组a[ ]中,使用一堆栈S来帮助判断。

int correct (char a[ ])

{

stack s ;

InitStack (s); //调用初始化栈函数

for (i=0; i

if (a[i]= =’(’)

Push (s,’(’);

else

if (a[i]= =’)’)

{

if StackEmpty (s) //调用判栈空函数

return 0; //若栈为空返回0;否则出栈

else

Pop(s);

}

if (StackEmpty (s) ) //调用判栈空函数

printf (“配对正确!”); //若栈空,说明配对正确,并返回1

else

printf (“配对错误!”); //配对错误返回0

}

(3)设计一个将十进正整数转换为十进制数的算法,并要求上机调试通过。

解:#include

#include

typedef struct stacknode //定义栈的存储结构

{

int data;

struct stacknode *next;

}stacknode;

typedef struct

{

stacknode *top; //定义栈顶的指针

}linkstack;

void Conversion(int n) //栈的应用:十——十六进制转换{ linkstack s;

int x;

s.top=NULL; //置栈空

do

{ x=n%16; //取余数

n= n/16 ; //取新的商

stacknode *p=new stacknode; //申请新结点

p->next=s.top ; //修改栈顶指针

s.top=p;

s.top->data=x; //余数入栈

}

while(n);

printf("\n\t\t转换后的十六进制数值为:";

while (s.top) //出栈处理

{ if(s.top->data<10);

printf("%d",s.top->data);

else

switch(s.top->data)

{

case 10: printf("%c",'A');break;

case 11: printf("%c",'B');break;

case 12: printf("%c",'C');break;

case 13: printf("%c",'D');break;

case 14: printf("%c",'E');break;

case 15: printf("%c",'F');break;

}

stacknode *p=s.top;

s.top=s.top->next;

free(p) ; //出栈一个余数,收回一个结}

printf("\n\n");

}

void main()

{

int n;

printf("\n\t\t请输入一个十进制正整数:");

scanf("%d",&n);

Conversion(n);

}

单元练习4

五.程序填空

假定用一个循环单链表表示一个循环队列,该队列只设一个队尾指针rear,试填空完成向循环队列中插入一个元素为x的结点的函数。

typedef struct queuenode // 定义队列的存储结构

{ int data;

struct queuenode *next;

}QueueNode;

InQueue(QueueNode *rear,int x) // 向队列插入元素为x的函数{ QueueNode *rear;

QueueNode *head,*s;

s= new QueueNode ;

s->data= x ;

if(rear==NULL) // 循环队列为空,则建立一个结点的循环队列

{ rear=s; rear->next;}

else

{ head= rear->next ; // 循环队列非空,则将s插到后面

rear->next= s ;

rear=s;

rear->next =head;

}

}

六. 算法设计题

(1)设一个循环队列Queue,只有头指针front,不设尾指针,另设一个含有元素个数的记数器cont,试写出相应的入队算法和出队算法。

解:

//入队算法:

void inqueqe(int x)

{ int temp;

if (count==n)

printf(" 队列上溢出\n");

else

{ count++

temp=(front+count)%n;

Queue[temp]=x

}

}

//出队算法:

int outqueue()

{ int temp;

if(count==0)

printf(" 队列下溢出\n");

else

{ temp=Queue[front];

front=(front+1)%n;

count--;

return temp;

}

}

(2)用一个循环数组Q[0..MAXLEN-1]表示队列时,该队列只有一个头指针front,不设尾指针,而改置一个记数器count用以记录队列中结点的个数。试编写一个能实现:初始化队列、判队空、读队头元素、入队操作和出队操作的算法。

解://用一个循环数组Queue[0,n-1]表示该循环队列,头指针为front,计数器count 用来记录队列中结点的个数。

//队列为空:count==0

//队列为满:count=MAXLEN

//队尾第一个元素位置==(front+count)%MAXLEN

//队首第一个元素位置==(front+1)%MAXLEN

const MAXLEN=100;

int queue[MAXLEN];

int front,count; // 定义队头和计数器count

①初始化队列

void init()

{

front=1;

count=0;

}

②判定队空

int QEmpty()

{

if (count==0)

return(1);

else

return(0);}

③读队头元素

void ReadFront(int queue[],x)

{

if (count==0)

printf(" 下溢出\n");

else

{

front=(front+1)%MAXLEN;

x=queue[front];

}

}

④入队操作

void InQueue(int queue[],int x)

{

int place;

if (count==MAXLEN)

printf(" 上溢出\n");

else

{

count++;

place=(front+count)%MAXLEN;

queue[MAXLEN]=x;

}

}

⑤出队操作

void OutQueue(int queue[]) // 删除队列头元素

{

if (count==0)

printf(" 队列下溢出\n");

else

{

front=(front+1)%MAXLEN;

count--;

}

}

(3)一个用单链表组成的循环队列,只设一个尾指针rear,不设头指针,请编写他如下算法:

①向循环队列中插入一个元素为x的结点;

②从循环队列中删除一个结点。

①解://定义本题队列的结点类型如下:

typedef struct linknode

{

int data;

struct linknode *next;

}QueueNode;

QueueNode *rear;

Inqueue(int x) // 向队列插入结点x

{

QueueNode *head, *s;

s=(qu *) new qu; // 创建一个新结点

s->data=x;

if(rear==NUlL) // 若队空,则建立一个循环队列

{

rear=s;

rear->next=s;

}

else // 若不为空,则将s插到后面

{

head=rear->next;

rear->next=s;

rear=s; // rear始终指向最后一个结点

rear->next=head;

}

}

②解:

void delqueue(rear)

{

if(rear==NULL)

printf(" 下溢出!\n");

else

{

head=rear->next; // head指向队首结点

if(head==rear)

rear=NULL // 只有—个结点则直接删除该结点else

rear->next=head->next // 否则删除第一个结点

delete head;// 释放队首结点

}

}

单元练习5

四.程序题填空

(1)下面程序是把两个串r1和r2首尾相连的程序,即:r1=r1+r2,试完成程序填空。

typedef Struct

{ char vec[MAXLEN]; // 定义合并后串的最大长度

int len; // len为串的长度

}St ;

void ConcatStr(Str *r1,Str *r2) // 字符串连接函数

{ int i;

cout<vec<vec;

if(r1->len+r2->len>MAXLEN )

cout<<"两个串太长,溢出!";

else

{ for(i=0;ilen ;i++) // 把r2连接到r1

r1->vec[r1->len+i ]=r2->vec[i];

r1->vec[r1->len+i]='\0' ; // 添上字符串结束标记

r1->len=r1->len+r2->len ; // 修改新串长度

}

}

(2)设x和y两个串均采用顺序存储方式,下面的程序是比较x 和y两个串是否相等的函数,试完成程序填空。

#define MAXLEN 100

typedef struct

{ char vec[MAXLEN]; len;

} str;

int same (x,y)

str *x,*y;

{ int i=0,tag=1;

if (x->len!= y->len) return (0); // (或<> )

else

{ while ( ilen&& tag )

{ if ( x->vec[i] != y->vec[i] ) tag=0 ;

i++ ; (或i=i+1 )

}

return (tag);

}

}

(4)下面算法是判断字符串是否为回文(即正读和倒读相同),试完成程序填空。

#include "stdio.h"

typedef struct

{ char vec[MAXLEN];

int len;

}str;

void Palindrome (str s)

{ int i=0;

ing j= s.len-1 ;

while (j-i>=1 )

{ if ( s.vec[i]==s.vec[j] )

{i++;j-- ;continue} // (或j=j+1 )

else

break;

}

if (j-i>=1 )

cout<<"It is not a palindrome\n";

else

cout<<"It is a palindrome\n";

}

五.编程题

(1)设下面所用的串均采用顺序存储方式,其存储结构定义如下,请编写下列算法:#define MAXLEN 100

typedef struct

{ char vec[MAXLEN];

int len;

} str;

①将串中r中所有其值为ch1的字符换成ch2的字符。

②将串中r中所有字符按照相反的次序仍存放在r中。

③从串r中删除其值等于ch的所有字符。

④从串r1中第index个字符起求出首次与字符r2相同的子串的起始位置。

⑤从串r中删除所有与串r3相同的子串(允许调用第(4)小题的函数)。

⑥编写一个比较x 和y两个串是否相等的函数。

解:

①//算法思想:从头至尾扫描r串,对于值为ch1的元素直接替换成ch2即可。

str *trans(r,ch1,ch2)

str *r;

char ch1,ch2;

{ int i;

for(i=0;ilen;i++)

if(r->vec[i]==ch1)

r-vec[i]=ch2;

return(r);

}

②//算法思想是:将第一个元素与最后一个元素交换,第二个元素与倒数第二个元素交换,依次类推,便将该串的所有字符反序了。

str *invert (r)

str *r;

{ int i;

char x;

for(i=0;i<(r->len%2);i++)

{ x=r->vec[i];

r->vec[i]=r->[r->len-i+1];

r->vec[r->len-i+1]=x;

}

return (r );

}

③//算法思想:从头到尾扫描r串,对于值为ch的元素用移动的方式进行删除。

str *delall(r,ch)

str *r;

char ch;

{ int i,j;

for(i=0;ilen;i++)

if(r->vec[i]==ch)

{

for(j=i;jlen;j++)

r->vec[i]=r->vec[i+1];

r->len=r->len-1;

}

return (r );

}

④//算法思想:从第index个元素开始扫描r1,当其元素值与r2的第一个元素的值相同时,判定它们之后的元素值是否依次相同,直到r2结束为止,若都相同则返回,否则继续上述过程直到r1扫描完为止。

int partposition(r2,r1,index)

str *r2, *r1;

int index;

{ int i,j,k;

for(i=index;r1->vec[i];i++)

for(j=i,k=0;r1->vec[j]==r2->vec[k];j++,k++)

if(!r2->vec[k+1])

return(i);

return(-1);

}

⑤算法思想:从位置1开始调用第(4)小题的函数partposition(),若找到了一个相同子串,则调用delsubstring(),再相同的方法查找后面位置的相同子串。

str *delstringall(r,r3)

str *r, *r3;

{ int i=0;

while(ilen)

{ if(partposition(r,r3,i)!=-1)

delsubstring(r,i,r3->len)

i++;

}

}

⑥两个串相等的条件是两个串的长度相等,且两个串的对应的字符必须都相同。

int same(x,y)

str *x,*y;

{ int i=0,tag=1;

if(x->len!=y->len)

return(0);

else

{ while(ilen && tag)

{ if(x->vec[i]!=y->vec[i])

tag=0;

i++;

}

return(tag);

}

}

(2)设计一算法判断字符串是否为回文(即正读和倒读相同)

解:#include "stdio.h"

typedef struct

{ char *head;

int length;

}Hstring;

void isPalindrome(Hstring s)

{

int i=0;

int j=s.length-1;

while(j-i>=1)

{

if (s.head[i]==s.head[j])

{i++; j--; continue;}

else

break;

}

if(j-i>=1)

printf("Tt is not a palindrome\n ");

else

printf("it is a palindrome\n");

}

(3)设计一算法从字符串中删除所有与字串"del"相同的子串

解:#include "stdio.h"

#include "string.h"

typedef struct

{ char *head;

int length;

}Hstring;

char *DeleteSubString(Hstring S,Hstring T)

{

int i=0;

int j,k;

int Slength=S.length;

int Tlength=T.length;

char *tail;

while(i<=Slenght-Tlength)

{

j=0;k=i;

while (j

{j++; k++;}

if(j==Tlength) // 若匹配则执行下面的程序

{

if (i==0) // 若位于头位置则改变头指针

{

S.head=S.head+Tlength;

S.length-=Tlength;

Slength-=Tlength;

i=0;

}

else

if (i+Tlength

{

tail=S.head+i+Tlength;

strcpy(S.head+i,tail);

S.length-=Tlength;

Slength-=Tlength;

}

else // 若位于尾部则割去

strncpy(S.head+i,”\0”,1);

}

else // 若不匹配则i加1

i++;

}

return S.head;

}

(4)设计一算法统计字符串中否定词"not"的个数

解:#include "stdio.h"

#include "string.h"

int Find_word(char *text, const char *word)

{ int textlength=strlen(text);

int wordlength=strlen(word);

int i,j,k;

int count=0;

for(i=0;i

{ j=0;k=i;}

while(j

{ j++;k++;}

if(j==wordlength&&word[j]==’\0’) // 匹配成功计数器加1

count++;

}

return count;

单元练习6

四.算法阅读题

(1)已知A[]是一个下三角矩阵,下述算法的功能是什么?

int f1(int A[],int n)

{ int i,k,s=0; // 设B[0..(n+1)n/2-1]存放下三角元素

k=0;

s=A[0];

for(i=0;i

{ k=k+i+2;

s=s+A[k];

}

return s;

}

算法功能:求矩阵主对角线上元素之和。

分析:注意k的变化依次为:0,2,5,9,14,正好是a ii在A中的存储位置。在循环中k 每次增加i+2。

第i行主对角线上的元素a ii,其在A中的位置为:

i(i+1)/2+i;(1)

第i+1行主对角线上的元素a i+1 i+1,其在A中的位置为:

(i+1)(i+2)/2+(i+1), (2)

(2)-(1)得i-2。

(2)在按行优先顺序存储的三元组表中,求某列非零元素之和的算法如下,填空以完成算法。

#define SMAX 100 // 定义一个足够大的三元组表

typedef struct

{

int i,j,v; // 非零元素的行、列、值

}SPNode; // 三元组类型

typedef struct // 定义稀疏矩阵

{ int m,n,t; // 矩阵的行、列及非零元素的个数

SPNode data[SMAX]; // 三元组表

}SPMatrix; // 三元组表的存储类型

if f2(SPNode *a,col)

{ // 求第col列非零元素之和

int k,sum=0;

if( ①a->t<=0 )

printf(“a<=0”);

if( ②col<0 || col >=a->n )

printf(“列错!”);

for(③k=0 ; kt ; ④k++ )

if (a->tada[k].j==n)

sum= ⑤sum + a->data[k].v ;

return sum;

}

单元练习7

一.判断题(下列各题,正确的请在前面的括号内打√;错误的打╳)

四. 简答题

(1)已知一棵树边的集合如下,请画出此树,并回答问题。

{(L,M),(L,N),(E,L),(B,E),(B,D),(A,B),(G,J),(G,K),(C,G),(C,F),(H,I),(C,H),(A,C)}

①哪个是根结点?②哪些是叶结点?③哪个是G的双亲?

④哪些是G的祖先?⑤哪些是G的孩子?⑥哪些是E的子孙?

⑦哪些是E的兄弟?哪些是F的兄弟?⑧结点B和N的层次各是多少?

⑨树的深度是多少?⑩以结点C为根的子树的深度是多少?

?树的度数是多少?

答:

①A是根结点。

②叶结点:M,N,D,J,K,F,I。

③G的双亲:C。

④G的祖先:A,C。

⑤G的孩子:J,K。

⑥E的子孙:L,M,N。

⑦E的兄弟:D;F的兄弟:G,H。

⑧结点B的层次为2;结点N的层次是5。

⑨树的深度是5。

⑩以结点C为根的子树的深度是3。

?树的度数是3。

(2)设下列二叉树是与某森林对应的二叉树,试回答下列问题。

①森林中有几棵树?

②每一棵树的根结点分别是什

么?

③第一棵树有几个结点?

④第二棵树有几个结点?

⑤森林中有几个叶结点?

解:①4

②A,C,G,K

③6

④2

⑤7

(3)二叉树按中序遍历的结果为:ABC,试问有几种不同形态的二叉树可以得到这一遍历结果?并画出这些二叉树。

答:有5种不同形态的二叉树可以得到这一遍历结果,如下图所示。

(4)分别画出具有3个结点的树和3个结点的二叉树的所有不同形态。 答:

3个结点的树:

3个结点的二叉树树:

五. 应用题

(1)已知一棵二叉树的后序遍历和中序遍历的序列分别为:ACDBGIHFE 和ABCDEFGHI 。

请画出该二叉树,并写出它的前序遍历的序列。 解:恢复的二叉树为:

其前序遍历的序列为:E B A D C F H G I

(2)已知一棵二叉树的前序遍历和中序遍历的序列分别为:ABDGHCEFI 和GDHBAECIF 。

请画出此二叉树,并写出它的后序遍历的序列。

其后序遍历的序列为:G H D B E I F C A

(3)已知一棵树的层次遍历的序列为:ABCDEFGHIJ ,中序遍历的序列为:DBGEHJACIF ,

请画出该二叉树,并写出它的后序遍历的序列。 解:

后序遍历的序列:D G J H E B I F C A (4) 把下列一般树转换为二叉树

(5)把下列森林转换为二叉树

解:

(6)把下列二叉树还原为森林

解:还原后的二叉树为:

(7)某二叉树的结点数据采用顺序存储,其结构如下:

① 画出该二叉树(3分)

② 写出按层次遍历的结点序列(2分) 解:

材料科学基础课后作业及答案(分章节)

第一章 8.计算下列晶体的离于键与共价键的相对比例 (1)NaF (2)CaO (3)ZnS 解:1、查表得:X Na =0.93,X F =3.98 根据鲍林公式可得NaF 中离子键比例为:21 (0.93 3.98)4 [1]100%90.2%e ---?= 共价键比例为:1-90.2%=9.8% 2、同理,CaO 中离子键比例为:21 (1.00 3.44)4 [1]100%77.4%e ---?= 共价键比例为:1-77.4%=22.6% 3、ZnS 中离子键比例为:2 1/4(2.581.65)[1]100%19.44%ZnS e --=-?=中离子键含量 共价键比例为:1-19.44%=80.56% 10说明结构转变的热力学条件与动力学条件的意义.说明稳态结构与亚稳态结构之间的关系。 答:结构转变的热力学条件决定转变是否可行,是结构转变的推动力,是转变的必要条件;动力学条件决定转变速度的大小,反映转变过程中阻力的大小。 稳态结构与亚稳态结构之间的关系:两种状态都是物质存在的状态,材料得到的结构是稳态或亚稳态,取决于转交过程的推动力和阻力(即热力学条件和动力学条件),阻力小时得到稳态结构,阻力很大时则得到亚稳态结构。稳态结构能量最低,热力学上最稳定,亚稳态结构能量高,热力学上不稳定,但向稳定结构转变速度慢,能保持相对稳定甚至长期存在。但在一定条件下,亚稳态结构向稳态结构转变。 第二章 1.回答下列问题: (1)在立方晶系的晶胞内画出具有下列密勒指数的晶面和晶向: (001)与[210],(111)与[112],(110)与 [111],(132)与[123],(322)与[236] (2)在立方晶系的一个晶胞中画出(111)和 (112)晶面,并写出两晶面交线的晶向指数。 (3)在立方晶系的一个晶胞中画出同时位于(101). (011)和(112)晶面上的[111]晶向。 解:1、 2.有一正交点阵的 a=b, c=a/2。某晶面在三个晶轴上的截距分别为 6个、2个和4个原子间距,求该晶面的密勒指数。 3.立方晶系的 {111}, 1110}, {123)晶面族各包括多少晶面?写出它们的密勒指数。 4.写出六方晶系的{1012}晶面族中所有晶面的密勒指数,在六方晶胞中画出[1120]、 [1101]晶向和(1012)晶面,并确定(1012)晶面与六方晶胞交线的晶向指数。 5.根据刚性球模型回答下列问题:

信息传输理论与编码复习提纲及习题参考答案 (1)

《信息传输理论与编码》复习提纲 第2章、信息的统计度量 1、自信息量、条件自信息量、平均自信息量(熵)、平均条件自信息量(条件熵)等物理量的含义理解和计算; 2、互信息量、条件互信息量、平均互信息量、平均条件互信息量等物理量的含义理解和计算; 第3章、离散信源 1、离散无记忆信源及其扩展信息的熵的计算; 2、离散平稳信源的熵的计算;(极限熵) 3、马尔可夫信源的熵的计算;(利用极限熵) 第4章、离散信道及其容量 1、离散无记忆信道及其扩展信道的相关概念; 2、二进制对称(BSC)信道、无损信道、确定信道、无损确定信道、离散对称信道的信道容量计算; 第5章、无失真信源编码 1、唯一可译码的判别及码树; 2、香农、费诺、哈夫曼二进制编码; 第6章、有噪信道编码 1、最大后验概率译码规则、最大联合概率译码规则; 2、极大似然译码规则; 3、最小距离译码规则 第7章、限失真信源编码

1、失真测度 2、信息率失真函数的定义域及值域的计算; 第9章、纠错编码 1、线性分组码的检错、纠错的能力; 2、线性分组码的编码、译码。 课后习题 教材:《信息理论基础(第4版)》,周荫清主编,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2.1 2.10 2.18 3.1 3.7 3.10 3.16 4.1 4.20 5.1 5.7 5.9 5.10 6.1 7.2 9.1 9.2 9.10 部分习题参考答案 2.1 解:同时掷两个正常的骰子,这两个事件是相互独立的,所以两骰子面朝上点数的状态共有6×6=36种,其中任一状态的分布都是等概的,出现的概率为1/36。 (1)设“3和5同时出现”为事件A,则A的发生有两种情况:甲3乙5,甲5乙3。因此事件A发生的概率为p(A)=(1/36)*2=1/18 故事件A的自信息量为 I(A)=-log2p(A)=log218=4.17 bit (2)设“两个1同时出现”为事件B,则B的发生只有一种情况:甲1乙1。因此事件B发

电路理论基础

1:电位是相对的量,其高低正负取决于()。 回答:参考点 2:不能独立向外电路提供能量,而是受电路中某个支路的电压或电流控制的电源叫()。 回答:受控源 3:振幅、角频率和()称为正弦量的三要素。 回答:初相 4:并联的负载电阻越多(负载增加),则总电阻越()。 回答:小 5:任一电路的任一节点上,流入节点电流的代数和等于()。 回答:零 6:电流的基本单位是()。 回答:安培 7:与理想电压源()联的支路对外可以开路等效。 回答:并 8:电气设备只有在()状态下工作,才最经济合理、安全可靠。 回答:额定 9:通常规定()电荷运动的方向为电流的实际方向。 回答:正 10:电容元件的电压相位()电流相位。 回答:滞后 11:两个同频率正弦量之间的相位差等于()之差。 回答:初相 12:电位是相对于()的电压。 回答:参考点 13:支路电流法原则上适用适用于支路数较()的电路。 回答:少 14:电压定律是用来确定回路中各段()之间关系的电路定律。 回答:电压

15:KCL和KVL阐述的是电路结构上()的约束关系,取决于电路的连接形式,与支路元件的性质()。 回答:电压与电流、无关 16:各种电气设备或元器件的电压、电流及功率都规定一个限额,这个限额值就称为电气设备的()。 回答:额定值 17:节点电压法适用于支路数较()但节点数较少的复杂电路。 回答:多 18:三个电阻元件的一端连接在一起,另一端分别接到外部电路的三个节点的连接称()连接。 回答:星形 19:提高功率因数的原则是补偿前后()不变。 回答:P U 20:交流电可通过()任意变换电流、电压,便于输送、分配和使用。回答:变压器 1:任一时刻,沿任一回路参考方向绕行方向一周,回路中各段电压的代数和恒等于()。 回答:零 2:对于两个内部结构和参数完全不同的二端网络,如果它们对应端钮的伏安关系完全相同,则称N1和N2是()的二端网络。 回答:相互等效 3:叠加定理只适用于线性电路求()和() 回答:电压电流 4:对一个二端网络来说,从一个端钮流入的电流一定等于另一个端钮()的电流。 回答:流出

电路分析基础习题及答案

电路分析基础 练习题 @ 微笑、敷衍心痛。 1-1 在图题1-1所示电路中。元件A 吸收功率30W ,元件B 吸收功率15W ,元件C 产生功率30W ,分别求出三个元件中的电流I 1 、I 2 、I 3。 解 61=I A ,32-=I A ,63=I A 1-5 在图题1-5所示电路中,求电流I 和电压U AB 。 解 1214=--=I A ,39442103=?+?+=AB U V 1-6 在图题1-6所示电路中,求电压U 。 解 U +?-=253050,即有 30=U V 1-8 在图题1-8所示电路中,求各元件的功率。 解 电阻功率:12322 3=?=ΩP W , 82/422==ΩP W 电流源功率:0)6410(22=--=A P , 4141-=?-=A P W + -V 51 I A 2 I B - +V 5-+ - V 53 I C 图题1-1 Ω 3V 5-+-+ V 4Ω 1Ω 22 I 1 I - + - + Ω 5V 30A 2U - + V 50图题1-6 图题1-7 V 10Ω 3-+ Ω 2A 2A 1-+ V 4

电压源功率:2021010-=?-=V P W , 4)221(44=-+=V P W 2-7 电路如图题2-7所示。求电路中的未知量。 解 1262=?=S U V 3 4 9122== I A 112/12/33===S U P I A 3/1313/420=++=I A Ω== 12112 3R Ω===13 36 3/13120I U R S eq 2-9 电路如图题2-9所示。求电路中的电流1I 。 解 从图中可知,2Ω与3Ω并联, 由分流公式,得 1123553 I I I =?= 11 1 3==I A 所以,有 131321+=+=I I I I 解得 5.01-=I A 2-8 电路如图题2-8所示。已知213I I =,求电路中的电阻R 。 解 KCL :6021=+I I 213I I = 解得 451=I mA, 152=I mA. R 为 6.615 45 2.2=?=R k Ω 解 (a)由于有短路线,Ω=6AB R , (b) 等效电阻为 Ω=+=++=1.15 .25 .15.01//)1//11(1//1AB R 2-12 电路如图题2-12所示。求电路AB 间的等效电阻AB R 。 I 3 R Ω6Ω 9eq R S U A 22 I 3I W 123=P 图题2-7 V 1- + Ω 3Ω 1Ω 21 I 1 5I 图题2-9 2 I 3I Ω k 2.2R 0mA 62 I 1I 图题2-8

材料工程基础实验指导书

材料工程基础实验指导书王连琪X洁徐兴文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材料成形工艺》介绍了铸造、锻压、焊接专业等方面的知识,为配合教材达到教学与实际相结合的目的,使学生能理性认识材料成形的方法,拟定了铸造、锻压、焊接实验。 一铸造性能实验 实验1 铸造合金流动性的测定 1.1实验目的: 1)测定铸造合金成分对该合金流动性的影响。 2)测定浇注温度对该合金流动性的影响。 1.2 实验的基本原理 流动性是铸造合金的重要性能之一,它对铸件质量有较大的影响;如补缩、冷隔、浇不足等。为了获得优质铸件就必须对流动性加以研究。 铸造合金流动性的定义为液态金属本身充满铸型的能力,它与合金的成分、温度、杂质含量及其物理性质有关。 合金的流动性与合金的充型能力是两个概念。合金的充型能力是液态合金充满铸型型腔,获得形状完整,轮廓清晰铸件的能力。由于影响液态金属充型能力的因素很多,很难对各种合金在不同铸造条件下的充型能力进行比较。所以,常常用固定条件下所测得的合金流动性来表示合金的充型能力。 1.3 实验合金与试样 1)纯铝和铸铝102。 2)试样—取一箱一件螺旋形试样如图1.1 通过实验研究成分对流动性的影响。取纯Al和ZL102合金在相同温度下浇注螺旋形试样,进行比较。在实验时,要求铸型相同(透气性、紧实度等)和过热温度相同条件下进行比较。 研究温度对合金流动性的影响,纯Al和ZL102合金分别在不同温度下浇注螺旋形式样,比较螺旋式样的长度。 1.4 实验设备与材料 1)熔化设备:坩埚电阻炉两台或感应电炉石墨坩埚两个 2)合金材料:工业纯Al 铸铝102 3)铸型:三副模板、三副砂箱、造型型砂及制型工具 4)热电偶(镍铬-镍硅)两支及毫伏表 5)去气剂:氯化锌

材料工程基础实验指导书

班级: 学号: 姓 名:

实验一金相试样制备与组织观察综合实验 实验学时:6h 实验性质:综合性 一、实验目的 1了解金相显微镜的结构及主要零部件的作用;学会正确使用显微镜,提高物像的质量;了解显微镜的维护方法。 2学习金相试样的制备方法;了解金相试样质量对金相分析的影响。 3掌握二元铸态合金的固溶体,共晶(包括亚共晶和过共晶)和包晶组织的特征,能识别这些组织;掌握Fe—C合金平衡和非平衡组织的特征。 二、实验内容 本次实验为综合实验,要求综合运用金相显微镜和各种金相制样设备学会各种不同试样的金相制样要点,并能分析合金尤其是铁碳合金的典型组织。 实验分三阶段进行,首先熟悉金相显微镜的结构、操作方法和维护要求,再进行具体试样的金相试样制备,第三步观察分析常见二元合金和铁碳合金的组织。实验中各阶段每位同学独立完成。通过预习了解显微镜结构、维护要求以及金相制样方法和不同合金的组织特征,写出实验步骤,然后到实验室通过自己的操作体会各个过程。 三、实验仪器、设备及材料 3.1实验仪器、设备 砂轮机、预磨机、抛光机、电吹风、金相显微镜 3.2实验材料试样:铁碳合金试样及有色金属合金试样(用于组织观察);制备试样材料选用碳 钢。制样材料:砂纸、抛光剂、抛光布、3-4%硝酸酒精、滤纸 四实验原理 4.1 金相显微镜结构与使用 4.1.1成像原理 简单地说,成像原理就是将物像两级放大。如图1—1 所示。物AB 经物镜放大成一倒立的实像 A ′ B′,再经目镜放大成虚像A ″B″。 1)显微镜的放大倍数 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等于物镜与目镜放大倍数的乘积: 1 250 M M物?M目 f 物f目 f 物,f 目——物镜和目镜的焦距;l——显微镜的光镜筒长度放大倍数的选择决定于组织的粗细和观察的目的。放大倍数大,则组织清晰,但视域小,不能观察全貌,代表性受局限,放大倍数低,则效果完全相反,如图1-2 所示。在金相分析时,根据需要,往往高、低倍变换使用。

材料科学基础习题与答案

- 第二章 思考题与例题 1. 离子键、共价键、分子键和金属键的特点,并解释金属键结合的固体材料的密度比离子键或共价键固体高的原因 2. 从结构、性能等方面描述晶体与非晶体的区别。 3. 何谓理想晶体何谓单晶、多晶、晶粒及亚晶为什么单晶体成各向异性而多晶体一般情况下不显示各向异性何谓空间点阵、晶体结构及晶胞晶胞有哪些重要的特征参数 4. 比较三种典型晶体结构的特征。(Al 、α-Fe 、Mg 三种材料属何种晶体结构描述它们的晶体结构特征并比较它们塑性的好坏并解释。)何谓配位数何谓致密度金属中常见的三种晶体结构从原子排列紧密程度等方面比较有何异同 5. 固溶体和中间相的类型、特点和性能。何谓间隙固溶体它与间隙相、间隙化合物之间有何区别(以金属为基的)固溶体与中间相的主要差异(如结构、键性、性能)是什么 6. 已知Cu 的原子直径为A ,求Cu 的晶格常数,并计算1mm 3Cu 的原子数。 ( 7. 已知Al 相对原子质量Ar (Al )=,原子半径γ=,求Al 晶体的密度。 8 bcc 铁的单位晶胞体积,在912℃时是;fcc 铁在相同温度时其单位晶胞体积是。当铁由 bcc 转变为fcc 时,其密度改变的百分比为多少 9. 何谓金属化合物常见金属化合物有几类影响它们形成和结构的主要因素是什么其性能如何 10. 在面心立方晶胞中画出[012]和[123]晶向。在面心立方晶胞中画出(012)和(123)晶面。 11. 设晶面(152)和(034)属六方晶系的正交坐标表述,试给出其四轴坐标的表示。反之,求(3121)及(2112)的正交坐标的表示。(练习),上题中均改为相应晶向指数,求相互转换后结果。 12.在一个立方晶胞中确定6个表面面心位置的坐标,6个面心构成一个正八面体,指出这个八面体各个表面的晶面指数,各个棱边和对角线的晶向指数。 13. 写出立方晶系的{110}、{100}、{111}、{112}晶面族包括的等价晶面,请分别画出。

《电路理论基础》(第三版 陈希有)习题答案第一章

答案1.1 解:图示电路电流的参考方向是从a 指向b 。当时间t <2s 时电流从a 流向b,与参考方向相同,电流为正值;当t >2s 时电流从b 流向a ,与参考方向相反,电流为负值。所以电流i 的数学表达式为 2A 2s -3A 2s t i t ? 答案1.2 解:当0=t 时 0(0)(59e )V 4V u =-=-<0 其真实极性与参考方向相反,即b 为高电位端,a 为低电位端; 当∞→t 时 ()(59e )V 5V u -∞∞=-=>0 其真实极性与参考方向相同, 即a 为高电位端,b 为低电位端。 答案1.3 解:(a)元件A 电压和电流为关联参考方向。元件A 消耗的功率为 A A A p u i = 则 A A A 10W 5V 2A p u i === 真实方向与参考方向相同。 (b) 元件B 电压和电流为关联参考方向。元件B 消耗的功率为 B B B p u i = 则 B B B 10W 1A 10V p i u -===- 真实方向与参考方向相反。 (c) 元件C 电压和电流为非关联参考方向。元件C 发出的功率为 C C C p u i = 则 C C C 10W 10V 1A p u i -===-

真实方向与参考方向相反。 答案1.4 解:对节点列KCL 方程 节点③: 42A 3A 0i --=,得42A 3A=5A i =+ 节点④: 348A 0i i --+=,得348A 3A i i =-+= 节点①: 231A 0i i -++=,得231A 4A i i =+= 节点⑤: 123A 8A 0i i -++-=,得123A 8A 1A i i =+-=- 若只求2i ,可做闭合面如图(b)所示,对其列KCL 方程,得 28A-3A+1A-2A 0i -+= 解得 28A 3A 1A 2A 4A i =-+-= 答案1.5 解:如下图所示 (1)由KCL 方程得 节点①: 12A 1A 3A i =--=- 节点②: 411A 2A i i =+=- 节点③: 341A 1A i i =+=- 节点④: 231A 0i i =--= 若已知电流减少一个,不能求出全部未知电流。 (2)由KVL 方程得

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实验讲义全

华南农业大学材料与能源学院 现代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实验讲义 供材料科学专业本科生使用 胡航 2016-02-30

实验一 金属纳米颗粒的化学法制备 一、实验容与目的 1. 了解并掌握金属纳米颗粒的化学法制备过程并制备Au 或Ag 纳米颗粒。 2. 了解金属纳米颗粒的光学特征。 二、实验原理概述 化学制备法是制备金属纳米微粒的一种重要方法,在基础研究和实际应用中被广泛采用。贵金属纳米颗粒的化学法制备主要有溶胶凝胶法、电镀法、氧化还原法等。其中氧化还原法又包括热分解和辐照分解等。贵金属纳米颗粒具有广泛的应用,如生物医学领域的杀菌,物理化学领域的催化等。本实验以金胶为例介绍交替法制备贵金属纳米颗粒,并以硝酸银在烷基胺中的热分解为例介绍表面活性剂中氧化还原法制备贵金属纳米颗粒。 1. 胶体金属(Au 、Ag )的成核与生长 总的来说,化学法制备金属纳米粒子都是让还原剂提供电子给溶液中带正电荷的金属离子形成金属原子。如,对于制备胶体金,如果采用柠檬酸三钠作为还原剂,其反应过程如下: 2H O -42223222222Δ HAuCl + HOC(CH )(CO )Au +Cl +CO +HCO H+CO(CH )(CO )+......??→粒子 2. 硝酸银热分解法制备银纳米粒子 热分解法制备金属纳米颗粒原理简单,实验过程易操作。对制备数纳米到数十纳米尺寸围的纳米颗粒有较大优势。硝酸银在烷基胺中加热搅拌可形成澄清透明溶液。温度上升到150~200 °C 时,溶液颜色由浅色到深色快速变化,生成的银纳米颗粒被烷基胺包裹,稳定在溶液中。通过对样品洗涤、离心沉淀,可获得烷基胺包裹的银纳米粒子。 三、实验方法与步骤 (一)实验仪器与材料 硝酸银,柠檬酸三钠,油胺或十八胺,十八烯(ODE ),无水乙醇,配有温度调控和磁力搅拌的油浴加热器,三颈瓶,抽气头,滤膜,温度计套管,10 mL 量筒,分析天平,玻璃滴管,离心管,离心机,电热干燥箱 (二)实验方法与操作步骤

《电路理论基础》(第三版 陈希有)习题答案

答案2.1 解:本题练习分流、分压公式。设电压、电流参考方向如图所示。 (a) 由分流公式得: 23A 2A 23 I R Ω?==Ω+ 解得 75R =Ω (b) 由分压公式得: 3V 2V 23 R U R ?==Ω+ 解得 47 R =Ω 答案2.2 解:电路等效如图(b)所示。 20k Ω 1U + - 20k Ω (b) + _ U 图中等效电阻 (13)520 (13)k //5k k k 1359 R +?=+ΩΩ=Ω=Ω++ 由分流公式得: 220mA 2mA 20k R I R =?=+Ω 电压 220k 40V U I =Ω?= 再对图(a)使用分压公式得: 13==30V 1+3 U U ? 答案2.3 解:设2R 与5k Ω的并联等效电阻为 2325k 5k R R R ?Ω = +Ω (1) 由已知条件得如下联立方程:

32 113 130.05(2) 40k (3) eq R U U R R R R R ?==?+??=+=Ω ? 由方程(2)、(3)解得 138k R =Ω 32k R =Ω 再将3R 代入(1)式得 210k 3 R = Ω 答案2.4 解:由并联电路分流公式,得 1820mA 8mA (128)I Ω =? =+Ω 2620mA 12mA (46)I Ω =? =+Ω 由节点①的KCL 得 128mA 12mA 4mA I I I =-=-=- 答案2.5 解:首先将电路化简成图(b)。 图 题2.5 120Ω (a) (b) 图中 1(140100)240R =+Ω=Ω 2(200160)120270360(200160)120R ??+?=+Ω=Ω??++?? 由并联电路分流公式得 2 112 10A 6A R I R R =? =+ 及

材料科学与工程实验室建设规划

成都理工大学材料与化学化工学院实验室“十二·五”建设规划 系、部、室名称:材料科学与工程 编制日期:2010年3月

一、“十一·五”期间学院实验室建设概况 1、实验室设臵情况 经过多年的建设,目前本学科点基本具备课程实验教学条件,初步建立了材料组成与结构表征、材料加工与制备、材料性能测试等三大类11个专业教学实验室,总面积360m2,各实验室功能及承担教学科研工作具体情况见下表1。 表1 专业实验室设臵情况 2、实验仪器设备投入情况 除学院公用大型仪器设备外,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实验室现有设备见附表2。总价值

为2137929元。其中2006-2009年投入占70%左右,约150万元。 3、主要成绩 十一五期间,按照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内涵及我校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办学特色,构建了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实验教学体系,规划和建立了材料组成与结构表征、材料加工与制备、材料性能测试等三大类教学实验室,重点建设了材料制备实验室,材料力学性能实验室,材料显微结构实验室。 材料制备实验室主要购臵了用于无机非金属材料烧成的高温电阻电炉、微波烧结炉、气氛炉,热压烧结炉等,用于金属材料熔制的真空熔炼炉、电阻炉,以及用于金属热处理改性的真空热处理炉、渗碳炉等,基本能满足金属材料工程、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教学需要。 材料力学性能实验室主要购臵了液压万能试验机、冲击试验机、蠕变试验机、疲劳试验机、各类硬度仪等设备,基本满足结构材料教学需要。 材料显微结构实验室主要购臵了金相显微镜及金相制备相关设备,可以同时满足一个自然班的教学实验,是十一五期间建设较好的一个实验室。 这些实验室共承担结晶学与矿物学、材料科学基础、材料科学研究方法与测试技术、材料设计与制备、金属学、金属热处理原理与工艺、合金熔炼原理、材料物理性能、材料力学性能,课程设计、现代金相实验技术、材料显微组织与结构实验、特色与创新实验等专业基础和专业综合实验教学课程,同时承担每年约150名专业毕业生的毕业设计、毕业实习教学任务、每年50名左右研究生的教学和科研任务。 十一五期间,依托金刚石薄膜实验室、材料科学与技术研究所及现有专业实验室,承担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国家科技攻关、科技支撑项目和四川省等省部级项目16项,发表论文100余篇,被3大检索收录40余篇。 总之,较好地完成了上一个五年规划中提出的各项实验室建设任务。 4、教学队伍 专业实验室设有管理人员3名(初级2名、中级1名),专职实验教师1名(热分析实验室),所有实验课程教学完全由专业教师执行。 5、存在的问题 尽管通过多年建设,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实验教学平台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 但是随着本科教学模式改革的不断深化,工程化教育理念的不断深入,对本科生工程能力、创新能力要求的不断提高,现有实验室很难满足新的培养方案对于学生实验能力培养的要求,存在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材料科学基础课后习题答案第二章

第2章习题 2-1 a )试证明均匀形核时,形成临界晶粒的△ G K 与其临界晶核体积 V K 之间的关系式为 2 G V ; b )当非均匀形核形成球冠形晶核时,其△ 所以 所以 2-2如果临界晶核是边长为 a 的正方体,试求出其厶G K 与a 的关系。为什么形成立方体晶核 的厶G K 比球形晶核要大? 解:形核时的吉布斯自由能变化为 a )证明因为临界晶核半径 r K 临界晶核形成功 G K 16 故临界晶核的体积 V K 4 r ; G V )2 2 G K G V b )当非均匀形核形成球冠形晶核时, 非 r K 2 SL G V 临界晶核形成功 3 3( G ;7(2 3cos 3 cos 故临界晶核的体积 V K 3(r 非)3(2 3 3cos 3 cos V K G V 1 ( 3 卸2 3 3cos cos )G V 3 3(書 (2 3cos cos 3 ) G K % G K 与V K 之间的关系如何? G K

G V G v A a3G v 6a2 3 得临界晶核边长a K G V

临界形核功 将两式相比较 可见形成球形晶核得临界形核功仅为形成立方形晶核的 1/2。 2-3为什么金属结晶时一定要有过冷度?影响过冷度的因素是什么?固态金属熔化时是否 会出现过热?为什么? 答:金属结晶时要有过冷度是相变热力学条件所需求的, 只有△ T>0时,才能造成固相的自 由能低于液相的自由能的条件,液固相间的自由能差便是结晶的驱动力。 金属结晶需在一定的过冷度下进行,是因为结晶时表面能增加造成阻力。固态金属熔 化时是否会出现过热现象,需要看熔化时表面能的变化。如果熔化前后表面能是降低的, 则 不需要过热;反之,则可能出现过热。 如果熔化时,液相与气相接触,当有少量液体金属在固体表面形成时,就会很快覆盖 在整个固体表面(因为液态金属总是润湿其同种固体金属 )。熔化时表面自由能的变化为: G 表面 G 终态 G 始态 A( GL SL SG ) 式中G 始态表示金属熔化前的表面自由能; G 终态表示当在少量液体金属在固体金属表面形成 时的表面自由能;A 表示液态金属润湿固态金属表面的面积;b GL 、CSL 、CSG 分别表示气液相 比表面能、固液相比表面能、固气相比表面能。因为液态金属总是润湿其同种固体金属,根 据润湿时表面张力之间的关系式可写出:b SG 》6GL + (SL 。这说明在熔化时,表面自由能的变 化厶G 表w o ,即不存在表面能障碍,也就不必过热。实际金属多属于这种情况。如果固体 16 3 3( G v )2 1 32 3 6 2 (G v )2 b K t K 4 G V )3 G V 6( 4 G v )2 64 3 96 3 32 r K 2 ~G ?, 球形核胚的临界形核功 (G v )2 (G v )2 (G v )2 G b K 2 G v )3 16 3( G v )2

信息论习题

信息理论基础习题集【考前必看】 一、判断: 1、必然事件和不可能事件的自信息量都是0 。 2、自信息量是p(x i)的单调递减函数。 3、单符号离散信源的自信息和信源熵都具有非负性。 4、单符号离散信源的自信息和信源熵都是一个确定值。 5、单符号离散信源的联合自信息量和条件自信息量都是非负的和单调递减的 6、自信息量、条件自信息量和联合自信息量之间有如下关系: 7、自信息量、条件自信息量和互信息量之间有如下关系:8当随机变量X和丫相互独立时,条件熵等于信源熵。 9、当随机变量X和丫相互独立时,I (X; Y) =H (X)。 10、信源熵具有严格的下凸性。 11、平均互信息量1(X;Y)对于信源概率分布p(X i)和条件概率分布p(y j/x i) 都具有凸函数性。 12、m阶马尔可夫信源和消息长度为m 的有记忆信源,其所含符号的依赖关系相同。 13、利用状态极限概率和状态一步转移概率来求m 阶马尔可夫信源的极限熵。 14、定长编码的效率一般小于不定长编码的效率。 15、信道容量C是I (X;丫)关于p (X)的条件极大值。 16、离散无噪信道的信道容量等于log2n,其中n是信源X的消息个数。 17、信道无失真传递信息的条件是信息率小于信道容量。 18、最大信息传输速率,即:选择某一信源的概率分布(p (X),使信道所能传送的信息率的最大值。 19、信源的消息通过信道传输后的误差或失真越大,信宿收到消息后对信源存在的不确定性就越小,获得的信息量就越小。 20、率失真函数对允许的平均失真度具有上凸性。 21、信源编码是提高通信有效性为目的的编码。 22、信源编码通常是通过压缩信源的冗余度来实现的。 23、离散信源或数字信号的信源编码的理论基础是限失真信源编码定理。 24、一般情况下,哈夫曼编码的效率大于香农编码和费诺编码。 25、在编m (m>2)进制的哈夫曼码时,要考虑是否需要增加概率为0的码字,以使平均码长最短。 26、对于BSC信道,信道编码应当是一对一的编码,因此,消息m的长度等于码字 c 的长度。 27、汉明码是一种线性分组码。 28、循环码也是一种线性分组码。

电路理论基础试卷

一、填空题:(每空1分,1x20=20分) 1.线性电路线性性质的最重要体现就是性和性,它们反映了电路中激励与响应的内在关系。 2.理想电流源的是恒定的,其是由与其相连的外电路决定的。 3.KVL是关于电路中受到的约束;KCL则是关于电路中 受到的约束。 4.某一正弦交流电压的解析式为u=102cos(200πt+45°)V,则该正弦电流的有效值U= V,频率为f= H Z,初相φ= 。当t=1s 时,该电压的瞬时值为V。 5.一个含有6条支路、4个节点的电路,其独立的KCL方程有_____ _个,独立的KVL 方程有个;若用2b方程法分析,则应有_ _ ___个独立方程。 6.有一L=0.1H的电感元件,已知其两端电压u=1002cos(100t-40°)V,则该电感元件的阻抗为____________Ω,导纳为___________S,流过电感的电流(参考方向与u关联)i= A。 7.已知交流电流的表达式:i1= 10cos(100πt-70°)A ,i2=3cos(100πt+130°)A,则i1超前(导前)i2_________ 。 8.功率因数反映了供电设备的率,为了提高功率因数通常采用 补偿的方法。 9.在正弦激励下,含有L和C的二端网络的端口电压与电流同相时,称电路发生了。 二、简单计算填空题:(每空2分,2x14=28分) 1.如图1所示电路中,电流i= A。 2.如图2所示电路中,电压U ab= V。

3.如图3所示二端网络的入端电阻R ab= Ω。 4.如图4所示电路中,电流I= A。 5.如图5所示为一有源二端网络N,在其端口a、b接入电压表时,读数为10V,接入电流表时读数为5A,则其戴维南等效电路参数U OC= V, R O= Ω。 6.如图6所示为一无源二端网络P,其端口电压u与电流i取关联参考方向,已知u=10cos(5t +30°)V, i=2sin(5t+60°)A,则该二端网络的等效阻抗Z ab= Ω,吸收的平均功率P= W,无功功率Q= Var。

材料科学基础课后习题答案

《材料科学基础》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材料结构的基本知识 4. 简述一次键和二次键区别 答:根据结合力的强弱可把结合键分成一次键和二次键两大类。其中一次键的结合力较强,包括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一次键的三种结合方式都是依靠外壳层电子转移或共享以形成稳定的电子壳层,从而使原子间相互结合起来。二次键的结合力较弱,包括范德瓦耳斯键和氢键。二次键是一种在原子和分子之间,由诱导或永久电偶相互作用而产生的一种副键。 6. 为什么金属键结合的固体材料的密度比离子键或共价键固体为高? 答:材料的密度与结合键类型有关。一般金属键结合的固体材料的高密度有两个原因:(1)金属元素有较高的相对原子质量;(2)金属键的结合方式没有方向性,因此金属原子总是趋于密集排列。相反,对于离子键或共价键结合的材料,原子排列不可能很致密。共价键结合时,相邻原子的个数要受到共价键数目的限制;离子键结合时,则要满足正、负离子间电荷平衡的要求,它们的相邻原子数都不如金属多,因此离子键或共价键结合的材料密度较低。 9. 什么是单相组织?什么是两相组织?以它们为例说明显微组织的含义以及显微组织对性能的影响。 答:单相组织,顾名思义是具有单一相的组织。即所有晶粒的化学组成相同,晶体结构也相同。两相组织是指具有两相的组织。单相组织特征的主要有晶粒尺寸及形状。晶粒尺寸对材料性能有重要的影响,细化晶粒可以明显地提高材料的强度,改善材料的塑性和韧性。单相组织中,根据各方向生长条件的不同,会生成等轴晶和柱状晶。等轴晶的材料各方向上性能接近,而柱状晶则在各个方向上表现出性能的差异。对于两相组织,如果两个相的晶粒尺度相当,两者均匀地交替分布,此时合金的力学性能取决于两个相或者两种相或两种组织组成物的相对量及各自的性能。如果两个相的晶粒尺度相差甚远,其中尺寸较细的相以球状、点状、片状或针状等形态弥散地分布于另一相晶粒的基体内。如果弥散相的硬度明显高于基体相,则将显著提高材料的强度,同时降低材料的塑韧性。 10. 说明结构转变的热力学条件与动力学条件的意义,说明稳态结构和亚稳态结构之间的关系。 答:同一种材料在不同条件下可以得到不同的结构,其中能量最低的结构称为稳态结构或平衡太结构,而能量相对较高的结构则称为亚稳态结构。所谓的热力学条件是指结构形成时必须沿着能量降低的方向进行,或者说结构转变必须存在一个推动力,过程才能自发进行。热力学条件只预言了过程的可能性,至于过程是否真正实现,还需要考虑动力学条件,即反应速度。动力学条件的实质是考虑阻力。材料最终得到什么结构取决于何者起支配作用。如果热力学推动力起支配作用,则阻力并不大,材料最终得到稳态结构。从原则上讲,亚稳态结构有可能向稳态结构转变,以达到能量的最低状态,但这一转变必须在原子有足够活动能力的前提下才能够实现,而常温下的这种转变很难进行,因此亚稳态结构仍可以保持相对稳定。 第二章材料中的晶体结构 1. 回答下列问题: (1)在立方晶系的晶胞内画出具有下列密勒指数的晶面和晶向: 32)与[236] (001)与[210],(111)与[112],(110)与[111],(132)与[123],(2 (2)在立方晶系的一个晶胞中画出(111)和(112)晶面,并写出两晶面交线的晶向指数。 解:(1)

材料科学基础(武汉理工大学,张联盟版)课后习题及答案 第二章

第二章答案 2-1略。 2-2(1)一晶面在x、y、z轴上的截距分别为2a、3b、6c,求该晶面的晶面指数;(2)一晶面在x、y、z轴上的截距分别为a/3、b/2、c,求出该晶面的晶面指数。 答:(1)h:k:l==3:2:1,∴该晶面的晶面指数为(321); (2)h:k:l=3:2:1,∴该晶面的晶面指数为(321)。 2-3在立方晶系晶胞中画出下列晶面指数和晶向指数:(001)与[],(111)与[],()与[111],()与[236],(257)与[],(123)与[],(102),(),(),[110],[],[] 答:

2-4定性描述晶体结构的参量有哪些?定量描述晶体结构的参量又有哪些? 答:定性:对称轴、对称中心、晶系、点阵。定量:晶胞参数。 2-5依据结合力的本质不同,晶体中的键合作用分为哪几类?其特点是什么? 答:晶体中的键合作用可分为离子键、共价键、金属键、范德华键和氢键。 离子键的特点是没有方向性和饱和性,结合力很大。共价键的特点是具有方向性和饱和性,结合力也很大。金属键是没有方向性和饱和性的的共价键,结合力是离子间的静电库仑力。范德华键是通过分子力而产生的键合,分子力很弱。氢键是两个电负性较大的原子相结合形成的键,具有饱和性。 2-6等径球最紧密堆积的空隙有哪两种?一个球的周围有多少个四面体空隙、多少个八面体空隙? 答:等径球最紧密堆积有六方和面心立方紧密堆积两种,一个球的周围有8个四面体空隙、6个八面体空隙。 2-7n个等径球作最紧密堆积时可形成多少个四面体空隙、多少个八面体空隙?不等径球是如何进行堆积的? 答:n个等径球作最紧密堆积时可形成n个八面体空隙、2n个四面体空隙。 不等径球体进行紧密堆积时,可以看成由大球按等径球体紧密堆积后,小球按其大小分别填充到其空隙中,稍大的小球填充八面体空隙,稍小的小球填充四面体空隙,形成不等径球体紧密堆积。 2-8写出面心立方格子的单位平行六面体上所有结点的坐标。 答:面心立方格子的单位平行六面体上所有结点为:(000)、(001)(100)(101)(110)(010)(011)(111)(0)(0)(0)(1)(1)(1)。

教育技术习题2

现代教育技术导论 (1) 网络课程强调以()为中心,侧重于学习情境、学习资源、学习环境、学习活动的设计。 A:学习者B:教师 C:媒体D:网络 (2) 现代教育技术与教育变革有:学习空间与方式的变革、()、教学过程要素关系的转变、教育教学模式的变革。 A:教育过程与内容的变革B:教学方式与内容的变革 C:教学方法与手段的变革D:教学空间与方式的变革 (3) 着重营造网络协作环境,注重培养学生的协作学习能力和创新性思维的是()网络课程。 A:课堂授课型B:自主学习型 C:协作性D:小组合作型 (4) 声音的数字化是通过对声音信号进行()、量化和编码来实现的 A:收集B:采样 C:分辨D:测量 (5) 以下选项中,LanStar 不适用的操作系统是()。 A:Windows 98 B:Windows 2000 C:Linux D:Windows 2003 (6) 专题学习网站的特点:网站的专题性、对象的特定性、()、功能的综合性。 A:内容的可行性B:内容的整合性 C:内容的科学性D:内容的完整性 (7) 下面的()不属于网络课程的形式。 A:课堂授课型B:自主学习型 C:协作探究型D:互动教学型 (8) 常用的图像搜索方法:基于图像分类的搜索、()、基于关键字的搜索。 A:基于图像内容的搜索B:基于图像技巧的搜索 C:基于图像结构的搜索D:基于图像类型的检索 (9) 能帮助学习者在课下复习所学知识,解答学习者的疑问,检查学习效果,强化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的课件类型是()。A:自主学习型课件B:自测辅导型课件 C:互动教学型课件D:小组学习型课件 (10) 下列()文件不是声音文件。 A:*.MP3 B:*.WAV C:*.WMA D:*.BMP

材料科学基础习题与答案

第二章 思考题与例题 1. 离子键、共价键、分子键和金属键的特点,并解释金属键结合的固体材料的密度比离子键或共价键固体高的原因? 2. 从结构、性能等面描述晶体与非晶体的区别。 3. 谓理想晶体?谓单晶、多晶、晶粒及亚晶?为什么单晶体成各向异性而多晶体一般情况下不显示各向异性?谓空间点阵、晶体结构及晶胞?晶胞有哪些重要的特征参数? 4. 比较三种典型晶体结构的特征。(Al 、α-Fe 、Mg 三种材料属种晶体结构?描述它们的晶体结构特征并比较它们塑性的好坏并解释。)谓配位数?谓致密度?金属中常见的三种晶体结构从原子排列紧密程度等面比较有异同? 5. 固溶体和中间相的类型、特点和性能。谓间隙固溶体?它与间隙相、间隙化合物之间有区别?(以金属为基的)固溶体与中间相的主要差异(如结构、键性、性能)是什么? 6. 已知Cu 的原子直径为2.56A ,求Cu 的晶格常数,并计算1mm 3 Cu 的原子数。 7. 已知Al 相对原子质量Ar (Al )=26.97,原子半径γ=0.143nm ,求Al 晶体的密度。 8 bcc 铁的单位晶胞体积,在912℃时是0.02464nm 3;fcc 铁在相同温度时其单位晶胞体积是0.0486nm 3。当铁由bcc 转变为fcc 时,其密度改变的百分比为多少? 9. 谓金属化合物?常见金属化合物有几类?影响它们形成和结构的主要因素是什么?其性能如? 10. 在面心立晶胞中画出[012]和[123]晶向。在面心立晶胞中画出(012)和(123)晶面。 11. 设晶面()和(034)属六晶系的正交坐标表述,试给出其四轴坐标的表示。反之,求(3121)及(2112)的正交坐标的表示。(练习),上题中均改为相应晶向指数,求相互转换后结果。 12.在一个立晶胞中确定6个表面面心位置的坐标,6个面心构成一个正八面体,指出这个

信息论习题

信息理论基础习题集【考前必看】 一、 判断: 1、 必然事件和不可能事件的自信息量都是0 。 2、 自信息量是)(i x p 的单调递减函数。 3、 单符号离散信源的自信息和信源熵都具有非负性。 4、 单符号离散信源的自信息和信源熵都是一个确定值。 5、单符号离散信源的联合自信息量和条件自信息量都是非负的和单调递减的 6、自信息量、条件自信息量和联合自信息量之间有如下关系: 7、自信息量、条件自信息量和互信息量之间有如下关系: 8、当随机变量X 和Y 相互独立时,条件熵等于信源熵。 9、当随机变量X 和Y 相互独立时,I (X ;Y )=H (X ) 。 10、信源熵具有严格的下凸性。 11、平均互信息量I (X ;Y )对于信源概率分布p (x i )和条件概率分布p (y j /x i ) 都具有凸函数性。 12、m 阶马尔可夫信源和消息长度为m 的有记忆信源,其所含符号的依赖关 系相同。 13、利用状态极限概率和状态一步转移概率来求m 阶马尔可夫信源的极限熵。 14、定长编码的效率一般小于不定长编码的效率。 15、信道容量C 是I (X ;Y )关于p (x i )的条件极大值。 16、离散无噪信道的信道容量等于log 2n ,其中n 是信源X 的消息个数。 17、信道无失真传递信息的条件是信息率小于信道容量。 18、最大信息传输速率,即:选择某一信源的概率分布(p (x i )),使信道所 能传送的信息率的最大值。 19、信源的消息通过信道传输后的误差或失真越大,信宿收到消息后对信源 存在的不确定性就越小,获得的信息量就越小。 20、率失真函数对允许的平均失真度具有上凸性。 21、信源编码是提高通信有效性为目的的编码。 22、信源编码通常是通过压缩信源的冗余度来实现的。 23、离散信源或数字信号的信源编码的理论基础是限失真信源编码定理。 24、一般情况下,哈夫曼编码的效率大于香农编码和费诺编码。 25、在编m (m>2)进制的哈夫曼码时,要考虑是否需要增加概率为0的码 字,以使平均码长最短。 26、对于BSC 信道,信道编码应当是一对一的编码,因此,消息m 的长度等 于码字c 的长度。 27、汉明码是一种线性分组码。 28、 循环码也是一种线性分组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