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历史基础知识填空

七年级下册历史基础知识填空
七年级下册历史基础知识填空

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一、隋朝的统一

1.年,(隋文帝)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以为都城。年,隋文帝灭掉朝,统一了全国。

2.隋文帝励精图治的表现:发展,编订,统一南北和;加强,提高行政效率。促进了经济的恢复与发展,隋朝成为疆域辽阔、国力强盛的王朝。

二、开通大运河

1.目的:为了加强,巩固对全国的统治。

2.时间:从年起,在位时期陆续开凿。

3.概况:

(1)三点:以为中心,北抵,南至。

(2)四段:从北到南依次为、、、。

(3)五河:连接、、、、五大水系。

4.影响:大运河的开通,加强了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

三、开创科举取士的制度

1.创立:(1)时,初步建立起通过选拔人才的制度。

(2)隋炀帝时,的创立,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确立。

2.影响:

(1)科举制的创立,是中国古代的一大变革,加强了皇帝在上的权力,扩大了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同时也推动了的发展。

(2)成为历朝选拔官吏的主要考试制度,一直维持了多年。

四、隋朝的灭亡

1.由于的残暴统治导致隋末的农民起义,年,隋炀帝在被部下杀死,隋朝灭亡。

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一、唐朝的建立与“贞观之治”

1.唐朝的建立:年,建立唐朝,定都,626年,即位,次年改年号为贞观,他就是。

2.贞观之治:统治时期。

(1)措施:吸取隋亡教训,广纳贤才,知人善任。最著名的谏臣是,并任用立于善于谋略的、敢于决断的做宰相;在政治上,进一步完善,制定,减省刑罚;增加科目,严格考查各级的政绩,使成为最重要的科目;在经济上,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在边疆,加强了对的统治。

(2)局面:统治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国力增强,文教昌盛,历史上称之为“”。

二、女皇武则天

1.历史地位: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晚年称帝,改国号为。

2.统治措施:(1)打击敌对的;(2)大力发展科举制度,创立制度

和,爱惜人才。(3)继续推行贞观以来减轻的政策和措施,重视发展。

3.统治局面:她在位期间,社会经济得以持续发展,人口持续增长,边疆得到巩固和开拓,为后来“”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基础。被称为“”

三、开元盛世:在位的前期。

1.统治思想:(1)稳定政局,励精图治。(2)重用贤能,任用、等贤能。

2.改革措施:(1),裁减冗员。(2)发展经济。(3)注重文教,编修经籍。

3.统治局面:唐玄宗在位前期,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国库充盈,民众生活安定,唐朝的国力达到前所未有的强大,[进入了鼎盛时期,史称“”。

第3课盛唐气象

一、经济的繁荣

1.农业:(1)垦田面积逐渐扩大,农业生产技术不断改进,发明并推广了一些重要生产工具,如、生产工具。

2.手工业:纺织业品种繁多,尤以工艺水平最高,其中冠于全国;陶瓷器生产水平也很高,如越窑的、邢窑的、闻名中外的。

3.商业:水陆交通发达,贸易往来频繁,出现了一些繁华的大都市。都城既是当时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交往的中心,也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会。

二、民族交往与交融

1.唐蕃和亲

(1)唐太宗时期,吐蕃赞普统一了青藏高原,定都。

(2)唐太宗时,将嫁给松赞干布。

(3)意义:促进了吐蕃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也增进了两族的友好关系。

(4)唐中宗时,吐蕃赞普尺带珠丹与唐和亲,迎娶了。他上书唐朝皇帝说,唐蕃“”。

2.民族政策:唐太宗实行的民族政策,当时北方和西北地区的各族首领尊奉唐太宗为“”。

四、多彩的文学艺术

1.唐诗:

(1)地位:是中国历史上诗歌创作的黄金时期。

(2)代表:A李白的诗歌飘逸洒脱,充满想象力和感染力,具有浓郁的,李白因此享有“”的美誉。

B杜甫的诗风淳朴厚重,抒发悲愤凄婉之情。由于反映了历史的真实情况,故有“”之称,他被誉为“”。

C白居易的诗直面社会现实,诗歌,通俗易懂。

2.书法:

(1)代表:

a.的字端正劲美,雄浑敦厚。b. 的字方折峻丽,笔力险劲。

c. 和颜真卿合称为“颜筋柳骨”。

3.绘画:(1)唐朝绘画的题材和类型广泛,有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以及宗教画,著名的画家有、等。

(2)代表:

a 的人物故事画人物形态各异,神形兼备。

b 的画落笔雄劲,风格奔放。(代表作品:《送子天王图》)

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一、遣唐使

1.背景:唐朝时期。日本派遣使节到中国,当时称为“”。

2.目的:为了学习中国的。

二、鉴真东渡

1.地位:在唐朝与日本的文化交流中,最有影响的人物是。

2.贡献:(1)他在日本传授,还传播中国的医药、、书法、建筑、绘画等,为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三、玄奘西行

1.时期:年间,玄奘西行天竺取经。

2.目的:前往天竺取经。

3.贡献:(1)回国后主持译经工作,为中国的发展作出重大贡献。

(2)根据他的口述,由弟子记录成书的《》,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

第5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

一、安史之乱

1.背景(原因):开元末年以后,各地节度使势力膨胀,中央与地方力量对比失衡,形成

的局面。

2.过程:年,和发动叛乱,叛乱持续8年之久。唐朝军队在北方少数民族军队的援助下,最终于年平定了叛乱。

3.影响: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破坏,中央权力衰微,地方上逐渐形成的局面。

二、黄巢起义和唐朝灭亡

1.起义军在的率领下,转战南北,攻入,建立政权,。

2.唐朝灭亡:年,建立后梁政权,唐朝灭亡。

三、五代十国的更迭与分立

1.唐朝灭亡后,北方黄河流域出现后梁、后唐、后晋、后汉、五个政权,再加上南方地区的九个国家和北方割据太原的,史称“五代十国”。

2.实质:五代十国是唐末以来局面的延续,开国君主都是掌握兵权的武将。

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

第6课北宋的政治

一、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1.北宋的建立:年,夺取后周政权,改国号为,定都,史称北宋;宋太祖和他的后继者依照的统一方针,陆续消灭了南方割据政权。

2.强化中央集权

军事:解除禁军将领的,控制对军队的,军队将领定期。中央:采取的办法,削弱相权

地方:派担任各地州县长官,并实施三年一换制度;各州府设置,以分知州权力;取消节度使收税的权力,在地方设置,把地方赋税收归中央。

二、重武轻文的政策

1.措施:宋太祖重用掌握军政大权

宋朝注重发展文教事业,改革和发展了。

第7课辽、西夏和北宋的并立

一、契丹族和党项族

1.契丹建国:____世纪初,契丹族首领________统一契丹各部,建立政权,定都_________。

2.西夏建立:世纪前期,______族首领称大夏皇帝,定都_________,史称西夏。

二、辽与北宋的和战

1.辽太宗时,占领了,从此,辽与中原王朝的冲突加剧。

2.澶渊之盟:

(1)背景:辽军大举攻宋至__ ____城下,_ __力劝皇帝宋真宗率兵亲征,打退辽军;(2)议和:辽宋议和,辽军撤回,宋朝给辽__ ____。

(3)影响:此后很长时间,辽宋之间保持着__ _____局面。

二、西夏与北宋的关系

1.宋夏和议:背景:元昊称帝后,多次亲率军队进攻北宋,双方损失惨重。

内容:元昊向宋_________,宋给西夏_________。

影响:议和后,宋夏_____ ____兴旺。

第8课金与南宋的对峙

一、女真族的崛起

1.女真的统一:____世纪末,部的首领完成女真各部的统一。

2.金的建立:________年,阿骨打建立政权,国号_________。

二、金灭辽及北宋

1._________年,金灭辽。

2._________年,金灭北宋。

三、南宋的偏安

1.南宋的建立:1127年,______登上皇位,他就是宋高宗,后来定都______,史称_______。

2.岳飞抗金

过程:岳飞率兵收复许多失地,在_______大败金军主力。

结果:宋高宗和向金求和,下令岳飞班师回朝,并以“”的罪名杀害岳飞。

3.宋金议和

内容:南宋向金,并给金岁币,双方以一线划定分界线。

影响:宋金对峙局面形成。

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

一、农业的发展

1.背景:南方的战乱较少,北方人口大批南迁,带去了先进,使南方农业发展速度加快,逐渐超过北方。

2.表现:

(1)由越南传入的,北宋时推广到东南地区。

(3)宋朝时,产量跃居粮食作物首位。长江下游和一带成为丰饶的粮仓,出现了“,天下足”或“,天下足”的谚语。

(4)南方普遍种植树。到南宋后期,棉花种植区已向北推进到和川蜀一带。

二、手工业的兴盛

1.制瓷业

(1)是中国瓷器发展史上的辉煌时代。河北、河南等地烧制的瓷器,给人以别致的美感。

(2)北宋时兴起的江西,后来发展成为著名的。

(3)南宋时,已成为我国制瓷中心。

2.造船业:

(1)、、的造船业,都有很高的水平,在当时世界上居于领先地位。

(2)北宋郊外,建有世界上最早的船坞。

(3)南宋沿海地区制造的海船,配备了先进的。

三、商业贸易的繁荣

1.商业:

(1)宋代兴起了很多商业城市,最大的是和。

(2)宋代经商的时间不受限制,出现了和。

(3)宋代都市的商贸活动辐射到乡镇,形成了新的商业区,叫作。

2.海外贸易:(1).宋代的海外贸易超过前代,、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2)宋代朝廷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立,加以管理。

3.交子的出现:

(1)北宋前期,地区出现了,这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2)从开始的经济重心南移,到时最后完成。中央的财政收入,主要来自南方,特别是东南地区。

第10课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

一、成吉思汗统一蒙古

1. 于年完成了蒙古草原的统一,建立了蒙古政权,他被拥立为大汗,被尊称为。

二、蒙古灭西夏与金

1.在蒙古军队的进攻下,1227年灭亡。

2.1234年,在蒙古和的联合夹击下,灭亡。

3.金朝灭亡后,和直接对峙的局面形成。

三、元朝的建立与统一

1.1260年,继承了汗位。1271年,改国号为元,次年定都于。

2.1276年,元军攻入南宋都城,灭亡。南宋大臣陆秀夫、等人继续抗元。

3. 年,元灭南宋残部,完成了全国统一。

第11课元朝的统治

一、元朝的疆域

1.地位:元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为主建立的全国性的统一王朝。

2.特点:元朝的版图是我国历史上。

二、行省制度

1.中央集权制:

内容:在中央,由掌管全国的行政事务;设负责全国的军事事务,调度全国的军队;设负责监察事务。

2.行省制度:元朝把山东、和称作,直属于中央的;其他地区,除了吐蕃、畏兀儿地区之外,设置了10个行省。在行省之下,继承前代的制度,设置路、府、州、县。这一行政区划与管理的制度,被称为“”,在历史上影响深远。

三、元朝对边疆地区的管辖

1.元朝在东南地区的澎湖岛设置了,负责管辖澎湖和,这是历史上中央王朝首次在地区正式建立的行政机构。

2.元朝建立后,对西藏地区行使行政管理权,由直接统辖,掌管西藏的军民各项事务。

意义:从此,正式成为中央直接管辖下的一个地方行政区域。

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

一、繁华的都市生活

1.宋元时期有很多大的城市,北宋的、南宋时的、元朝时的,都是世界上著名的大都市。

2.随着城市的繁荣,宋代的阶层不断壮大,生活也丰富起来。

3.开封城内有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叫作“”。其中圈出许多专供演出的圈子,称为“”。

4.宋元时期戏剧表演的主要形式是。元朝建立后,在以大都为中心的北方地区兴盛起来,为广大民众所喜爱。

5.今天的传统节日如、、等,在宋代都有了。

二、宋词

1.词是一种新体诗歌,在时已经出现,经五代到两宋,得到很大发展,成为宋代主要的文学形式之一。

2.宋代杰出的词人有、、。

三、元曲

1.元曲包括、和等。

2.元代最优秀的戏剧家是,代表作是。、、、四人,在明代以后被誉为“元曲四大家”。

3.北宋著名史学家、政治家主持编写的,是一部体的巨著。记述了从到共1300多年的历史。

第13课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

一、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1.我国在时期发明了印刷术,促进了文化的发展。

2.发明者:是由北宋时的匠人发明的。

3.发展:元代著名的科学家在中对活字技术作了系统的总结并有所创新,发明了。元朝中期,出现了印刷。

4.影响:活字印刷术对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5.外传:13世纪,活字印刷术传入,之后传到日本及东南亚,又传到波斯,后来经过蒙古人西征等途径传入。

二、指南针、火药的应用

1.发明:

(1)汉代人们利用天然磁铁做成指南工具,称为“”。

(2)开始用人造磁铁制成指南的工具。即。

2.运用:,中国的海船上开始使用指南针。

3.影响:大大促进了世界技术的发展。

4.发明:时,中国人已经发明了火药。

5.应用:到,火药开始运用到领域。

6.外传:中国的火药和烟火在13世纪传到地区,14世纪初又经阿拉伯人传到了。

三、发达的中外交通

1..陆路交通:

(1)古代著名的,在宋元时期成为通往西方的交通要道。

(2)宋朝比较发达,元朝统治区域辽阔,为加强同各地的联系,建立了四通八达的。

2.海路交通:

宋代的海路远至波斯湾及东非海岸。元朝时,进入鼎盛时期。

5.影响:

(1)陆路和海路交通的畅通,使中外经济、文化和科技的交流进一步发展起来。

(2)中国的创造发明对欧亚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3)外来的科学技术与文化在元代受到重视,来自伊斯兰地区的科技人才受到朝廷的重用。

6.意大利人在时代通过来到中国,在元朝生活了17年。回国后讲述他在中国的经历,形成了一书。激起了欧洲人对东方世界的极大向往。

第三单元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第14课明朝的统治

一、明朝的建立

1. 年,称帝,建立明朝,定都,他就是。随后攻占,结束了元朝对全国的统治。

二、朱元璋强化皇权

1.在地方上,取消,设立,将原来行中书省的权力一分为三,互不统属,从而使行省的权力分散。

2.在中央,废除了以往长期存在的和,提升六部的职权,并使六部直接向负责。

3.为分散兵权,把原来的分为、、、、,将和的权力统归兵部,这样皇帝就直接掌握了军事大权。

4.为监视官民,设立了由皇帝直接指挥的,后来,又成立了同类机构。这两个机构合称,成为皇帝的耳目和爪牙。

5.朱元璋以明朝祖宗的身份立下“”,明确规定子子孙孙不得改变他的做法。

6.作用:地方和中央的各个部门,既互不统属,又互相牵制,各自直接向负责,这样就使皇权高度集中,大为加强。

三、科举考试的变化

1.明朝严格规定科举考试的题目必须来自;考生对题目的解释,必须是以朱熹的为标准,不得随意发挥。

2.明朝科举要求答卷由部分组成,其中后四个部分为主体,每部分要有两股对仗的文字,因此称为“”。

3.影响:禁锢了人们的思想,阻碍了文化的发展

四、经济的发展

1.农业:明代引进了原产于南美洲的、、、和等。

2.手工业:

纺织业:(1)在明代已从南方推向北方,南北主都涌现了一批基地。(2)是明代的中心。

制瓷业:是全国的制瓷中心,所产的瓷器,畅销海内外。

3.商业:明朝的和是全国性的商贸城市,出现了有名的商帮,如山西的、安徽的。

第15课明朝的对外关系

一、郑和下西洋

1.目的:称帝后,派率领船队出使西洋,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在国外的地位和威望,同时也用中国的货物去换取法海外的奇珍。

2.从年到年,郑和率船队次下“西洋”。先后到达亚洲和非洲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和。

3.影响:郑和的远航,时间之长,规模之大,堪称的空前壮举,不仅增进了与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而且开创了与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线,为人类的作出了伟大贡献。

二、戚继光抗倭

1.背景:(1)元末明初,日本的一些和,组成集团,到中国东南沿海地区进行和,被时人称为。

(2)明朝中期,倭寇与中国、等相互勾结,对中国沿海的武装抢劫日益猖獗。沿海各地遭到重大破坏,时称。

2.明王朝派年轻将领到东南沿海抗倭。他所统领的军队,由于训练有素,纪律严明,能征善战,被人们誉为。

3.经过:1561年,倭寇大举侵犯浙江,率军英勇作战,在九战九捷,平定了浙东地区的倭患。此后,又率军进入、地区,先后消灭了两地的倭寇,使的倭患基本解除。

5.评价:领导的抗倭战争是一场反侵略的战争,他是我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

第16课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

一、科技著作

1. 的《本草纲目》总结了我国古代________成就,丰富了我国医药学宝库,在世界医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2. 的《天工开物》对我国古代_______和_______生产技术进行了全面总结。这部书后来传到国外,被誉为“”。

3. 的《农政全书》是一部有关国计民生的科技名著,全面总结了我国古代________的先进生产经验、技术革新和作者关于农学的创新研究成果,是明代末年一部重要的科学巨著。

二、明长城

1.修筑目的:防御北方________贵族南扰。

2.概况:明朝建立后,先后18次修筑长城,形成了东起、西至________,总长万余里的明长城。

3.影响:长城处于北方游牧地区与_______的连接线上,在它附近建立了许多_________,使长城同时成为各民族交往的纽带。

三、北京城

1.修筑:明朝的北京城是在_______的基础上修筑的,明成祖于______年正式迁都北京。

2.明北京城由_______、皇城、内城、外城构成。即紫禁城,是北京城的核心。

3.整个平面呈“____”字形,由一条中轴线纵贯南北。

4.影响:_______是当时世界上最宏大、最辉煌的皇家建筑群。

四、小说和戏剧

1.背景:明朝时期,文学艺术的发展与_______文化结合起来,小说、戏曲等大众化的文学艺术形式有了突出的发展。

2.小说:

(1)《三国演义通俗演义》:成书于元末明初,俗称,作者是_______。这

部小说是我国小说的开山之作,也是我国最为流行的长篇历史小说之一。(2)《水浒传》:成书于元末明初,作者是_______。其运用白话描写故事进程和人物性格,洗练明快,生动传神。

(3)《西游记》:成书于明代中期,作者是_______。它是一部富于__ ____色彩的神话小说。

3.戏剧:_______是明朝后期最负盛名的戏剧家,其代表作品是。

第17课明朝的灭亡

一、政治腐败与社会动荡

1.概况:皇帝多是沉迷享乐,疏于朝政;皇室内部勾心斗角,纷争不已;大臣们结党营私,争权夺利。

2.影响:造成中央对社会的控制力不断下降;各级官吏贪赃枉法;皇室贵族、宦官、官僚、地主等疯狂兼并土地;大量农民流离失所。

二、李自成起义推翻明朝

1.原因:(1)根本原因:明朝末年,政治腐败愈发严重,朝廷不断加派,阶级矛盾异常尖锐。

(2)直接原因:_______北部一带连年大旱,官府催征如故。无法生活下去的农民纷纷起义。

2.过程:口号:李自成率领农民起义军进入中原后,提出“”的口号;

建立政权:1643年,李自成率军攻入,建立政权,国号_______。3.结果:1644年4月,起义军攻陷_______,明朝末帝_______自缢,统治长达276年的明王朝,最终被农民起义推翻了。

三、满洲兴起和清兵入关

1.满洲兴起:

建立政权:1616年,_______统一了东北地区的女真各部,建立了大金政权,史称_______。清朝建立:1635年,皇太极改族名为_______;_______年,改国号为清。

2.清兵入关:镇守山海关的明军将领_______降清后,引清兵入关。他与_______联合夹击李自成的军队,导致李自成最终失败。

第18课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一、清朝对全国的统治

1.建立统治:清朝统治者以_______为都城,消灭_______政权的残余势力和各地反清的力量。

2.巩固统治:在政治制度方面基本上沿袭中原历代王朝的做法,进一步加强_______,维护政治上的_______;在思想文化方面推崇_______,继承历代文化传统。

二、郑成功收复台湾

1.背景:明朝末年,_______殖民者侵占台湾。

2.概况:1661年,_______率军抵抗台湾,_______年,2月,荷军被迫投降。

3.意义:台湾重新回到祖国怀抱。

4.评价:郑成功是我国历史上的_______。

三、清朝在台湾的建制

1.______年,台湾归入清朝版图。

2.1684年,清朝设置_______,隶属福建省;1885年,台湾正式建____。

3.意义:台湾府的设置,加强了同祖国大陆的联系,巩固了祖国的海防,台湾的社会经济发展也步入了新的历史时期。

四、清廷对西藏地区的有效管理

1.确立册封制度:顺治皇帝赐予入京朝贺的达赖五世“”的封号,康熙皇帝册封另一位西藏宗教首领为“”。

2.意义:此后,历代达赖和班禅都必须经过_______的册封。

3.._______年,清朝在西藏设置_______,监督西藏地方政务。

4.1793年,清政府颁布___________,标志着中央政权对西藏地方行使主权达到制度化、法律化的程度。

4.意义:驻藏大臣代表朝廷,与、共同管理西藏事务,达赖与班禅的继承必须报请朝廷,有效地加强了对的管辖。

五、巩固西北边疆

平定叛乱:_______皇帝平定蒙古族的叛乱;乾隆时期,平定了的叛乱。清朝设置,管辖包括巴尔喀什湖在内的整个新疆地区,加强了对西北地区的管辖。

六、清朝的疆域

西跨,西北至巴勒喀什池,北接西伯利亚,西南达喜马拉雅山脉,东北至黑龙江以北的外兴安岭和库页岛,东临太平洋,东南到及其附属岛屿,包括、赤尾屿等,南至南海诸岛。

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一、农业生产的恢复与发展。

1.表现

(1)清朝前期,不断扩大,

(2)在水利兴修方面,重视兴修水利。

(3)在粮食种植方面,改进种植技术,改良新品种,推广、等高产作物,使粮食产量有了大幅度提高。

(4)经济作物的种植,品种增加,棉花、甘蔗、烟草、花卉等作物的不断扩大。

二、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1.手工业:清朝前期,丝织业、棉纺业等手工业有了很大的发展,出现了比较成熟的。

2.商业:

(1)清朝前期的商业很发达,陆路和水路的商旅往来频繁,各地的商品贸易十分兴盛,形成了由农村集市、城镇市场、区域性市场和组成的商业网。

(2)在商业活动中,形成了一些大的商帮。著名的商帮有山西商人组成的和江南徽州府商人组成的。

三、人口的增长

1.原因:清朝前期的统治者采取了一系列恢复经济的措施,使经济发展,国力增强,社会安定,人口的数量也有了很大的增长。

2.问题:由于人口密度加大,人地矛盾突出;很多天然植被和原始森林遭到破坏,水土流失严重,地力下降。造成社会压力,影响了经济的持续发展。

第20课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

一、军机处的设立

1.背景

(1)清朝初年,一切军政大事都要经过讨论决定。

(2)时,为了抑制满洲贵族权力设立南书房。

2.设立:年间,朝廷临时设立军机房,处理西北军务,不久改名为,由皇帝选派亲信大臣组成。

3.特点:辅助皇帝处理政务的最重要的中枢机构,军政大事完全由裁决。

4.职能:辅助皇帝处理政事,按照皇帝旨意拟写成文,经皇帝审阅同意后传

达给中央各部和地方机构去执行。

5.影响:便于皇帝独断朝政,使皇帝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一切都要服从皇帝的意志,从而使进一步强化。

二、文字狱和文化专制政策

1.文字狱

(1)目的:从领域严密控制知识分子。

(2)表现: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经常从知识分子的文章、诗词中摘取只言片语,加以歪曲解释,再借题发挥,罗织罪状,制造冤狱,迫害知识分子及其亲友。

(3)影响:造成了社会恐怖,摧残了人才;禁锢了人们的,严重阻碍了思想、学术的发展和进步。

2.文化专制政策

(1)目的:维护

(2)表现:一方面,大力提倡读经;另一方面同,对全国书籍进行全面检查,收缴销毁禁书。

四、闭关锁国政策

1.原因(背景):(1)清朝统治者认为天朝物产丰富,不需要同外国进行经济交流;(2)清朝统治者担心国家领土主权受到侵犯,又惧怕沿海人民同外国人交往,会危及自己的统治。

2.含义:严格对外贸易。

3.表现:时期,颁布“禁海令”;在台湾设立行政建制后,对出口的商品种类和出海船只的载重量作出严格限制;1757年只开放广州一处作为通商口岸,特许“”统一经营对外贸易。

3.影响:(1)对西方殖民者的活动曾起到过一定的自卫作用。

(2)导致国家的闭塞,使中国错失向西方学习先进的和的机会,中国逐渐落伍于的发展进程。

第21课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

一、《红楼梦》

1.作者:和高鄂。

2.地位:清代小说中艺术成就最高、影响最深远的作品。

3.内容:讲述贵族青年与林黛玉的爱情悲剧故事和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变化。

4.影响(地位):成为世界文化宝库中不可多得的文学名著。

二、昆曲与京剧艺术

1.中国古代的戏曲艺术发展到清代,进入了一个更为繁荣的时期。清朝时期的戏剧最有影响的是和。

2.昆曲的代表作有创作的《》。

3.到了清朝前期,昆曲艺术发展到顶峰,的《》、的《》成为昆曲的传世之作。

4.1790年,乾隆皇帝80岁寿辰时,进京献艺;徽调吸收昆曲、秦腔、京调、汉调等的优点,在道光年间形成一个新的剧种“”;皮黄戏博采其他剧种的优点,又带有地方特色,以后被称为“京戏”或“”。

2020年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期中测评试卷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期中试卷 (范围:第1—11课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下列各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 1.下列关于隋朝历史的叙述,不正确 ...的是( ) A.结束了南北朝分裂局面 B.国力强盛,“古今称国计之富者莫如隋” C.开凿了大运河 D.因存在时间很短,对后世没有多大影响 2.“隋氏作之虽劳,后代实受其利。”让后人发出这一感慨的工程是( ) 3.如果你是唐太宗统治中期中央的一名官员,那么你可能遇到的情况有( ) ①有幸与魏征等名臣同朝为官②唐太宗常常告诫大臣“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道理③由于唐太宗善于纳谏,你提出一些有利于朝政的提议,得到唐太宗的赏识④见证了唐太宗死后,武则天登上皇位的一幕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4.我国古代出现了很多政治清明、经济发达、文化繁荣的治世局面。下列繁荣局面与唐太宗在位时期有关的是( ) A.“开皇之治” B.“贞观之治” C.“开元盛世” D.“康乾盛世” 5.“告诉我,历史有什么用?”——古往今来人们已经做出各种思考,其中符合唐太宗的是( ) A.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 B.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C.以古为镜,可以知兴衰 D.鉴前世兴衰,考当今得失 6.武则天遗言立无字碑,由后人评价自己的功过。史学家之所以肯定武则天主要是因为( ) A.她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B.其执政时期社会经济继续发展 C.发展科举制度,创立殿试制度 D.重用有才能的人 7.唐朝时创制的新型灌溉工具是( ) 8.唐朝出现的下列社会现象中,与大运河关系最密切的是( )

七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纲(全)

七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第一课隋的统一与大运河 隋朝建立者:杨坚(隋文帝) 建立时间:581年年号:开皇 统一:589年意义:是继秦汉之后,又一次统一。 隋朝实现统一的条件:客观上:①北方民族的大融合,南方经济的发展;②长期的分裂割据,人民渴望统一;③南方陈政权统治的腐败。主观上:①隋朝建立后,励精图治,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军事强大;②隋为灭陈做了充分准备,战略战术运用得当。 大运河开凿原因:为大大加强南北政治、经济、文化联系和交流。 开凿时间:隋炀帝时期开凿的用时六年。 概况:以洛阳为中心,北抵诼郡,南至余杭,自北向南分为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地位: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 开凿大运河的影响(意义、作用):①大运河通航后,不仅成为南北政治、经济、文化联系的纽带;②也成为沟通亚洲内陆“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枢纽;③运河的通航还促进了沿岸地区城镇和工商业发展;④此后,历朝对运河不断疏浚、改造,使它持续发挥着贯通南北动脉的作用。 第二课唐太宗与贞观之治 隋朝灭亡的原因:统治者推行暴政,导致农民起义,最后被推翻。 唐朝建立者:李渊(唐高祖,开国皇帝)建立时间:618年都城:长安 李世民(唐太宗)上台时间:626年,627年改年号“贞观”。 魏征著名谏臣,被唐太宗比喻为可以“知得失”的一面镜子。 贞观新政主要内容:①在赋役制度方面,唐朝减少百姓服劳役天数,使人身关系束缚逐渐松弛;②沿袭和完善隋代的“三省六部”制;③唐朝在《隋律》的基础上,多次修订法令,删繁就简,化重为轻。 《唐律疏议》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备的法典,在历史上对亚洲各国产生了重大影响。唐太宗统治时期,被誉为“贞观之治”。 第三课气度恢弘的隆盛时代 武则天原为唐高宗的妃子,兼通文史,多谋善断,受到高宗的宠爱和倚重。 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武则天的统治史称“贞观遗风”,为唐朝全盛时期的到来奠定了基础。 ①统治前期,重用酷吏,借此打破大族控制大局、垄断高官的局面;②改《贞观氏族志》为《姓氏录》,以此提高他们的政治地位;③大力发展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科举制度,扩大了统治基础;武则天还创立了殿试制度,亲自面试考生;④注重减轻农民负担,采取各种措施促进社会生产继续发展(最重要的一点)。 开元盛世唐玄宗统治的前期,年号“开元”,政局稳定,经济繁荣,被誉为“开元盛世”。姚崇被誉为开元初年的“救时之相”。 唐朝的经济高度繁荣表现: ①在农业生产方面,曲辕犁和筒车灌溉技术的发明、使用,促进了土地开发,增加了粮食 产量;②唐手工业在产品种类、生产规模、工艺技术方面都超过了前代;③唐初控制的人口不足三百万户,唐玄宗时增至一千多万户;④唐朝最盛时,疆域东至安东,西迄安西,北达蒙古高原,南抵南海。 第四课昂扬进取的社会风貌 科举制度创立于隋朝,完善于唐朝,是通过分科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强调以才能作为选官标准的原则。主要科目有明经和进士。明经科主要测试考生记诵儒家经典能力,比进士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总结

2、589 年,隋朝灭掉陈朝统一南北。 3、隋炀帝从 605 年起,开通了一条纵贯南北的大运河。 4、隋朝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全长两千多 公里,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5、隋朝大运河分为四段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和五大 河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 6、618 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将杀死,隋朝灭亡。 7、618 年,李渊在太原起兵反隋进入长安建立唐朝。 8、我国历女皇帝是武则天,她晚年称帝,改国号为周。 9、唐太宗重视发展生产,减轻农民的赋税劳役;注重作用贤才 和虚心纳谏。 他任命富于谋略的房玄龄和善断大事的杜如晦做宰相,人称房谋 杜断。 重用敢于直言的魏征为的谏臣 10、唐太宗统治时期,政治比较 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国力逐步加强。 历称当时的统治为贞观之治。 11、唐朝出现了世界上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作者陆羽被后 人称为茶神。 12、由武则天提拔,被唐玄宗任命为宰相的名臣是姚崇。 13、陶瓷业在唐朝有重要发展,越窑青瓷、邢窑白瓷和唐三彩最 为有名。 唐三彩是世界工艺的珍品。

14、唐朝时期,全国的大都市有长安、洛阳、扬州、和成都。 15、长安城内分为坊和市,访是居民宅区,市为繁荣的商业区。 16、长安既是当时各民族交往的中心,又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市。 17、唐玄宗统治时期进入全盛时期,历称为开元盛世。 18、用分科考试的方法来选拔官员,始于隋文帝时。 隋炀帝时正式设置进士科,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 19、唐朝科举制度常设的考试科目很多,以进士和明经两最为重 要。 20、唐朝时期完善科举制度人物是唐太宗、唐玄宗和武则天。 21、科举制度在我国封建社会延续了一千三百多年,直到清朝末 年才被废除。 22、唐朝时唐太宗和武则天,政府在今疆地区先后设立了管辖西 域的行政和军事机构。 23、7 世纪前期,吐蕃杰出的松赞干布统一青藏高原,定都逻些。 24、唐朝时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密切了唐蕃经济文 化交流,增进了汉藏之间的友好关系。 25、8 世纪唐朝又把金城公主嫁到吐蕃。 至此,吐蕃和唐朝已经成为和同为一家了。 26、8 世纪中前唐玄宗封回纥首领为怀仁可汗,唐玄宗封南诏首 领为云南王。 27、隋唐对外交往比较活跃,与亚洲以至非洲、欧洲的一些国家, 都有往来。

七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整理18课

七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整理(1-8课)七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整理(1-8课) 第一课:繁盛一时的隋朝 一、隋朝的统一 1、581年,杨坚建立隋朝,定都长安和洛阳。杨坚就是隋文帝。 2、589年,隋朝灭陈朝,南北重归统一。 3、隋朝统一的原因:①自西晋末年以来,地方经济得到发展,民族融合加强,人民渴望统一;②南方经济也有发展,缩小与北方的差距;③隋朝建立后国力强大,而南方陈朝统治腐朽。 4、隋朝统一南北的意义:结束分裂,开创统一。 二、隋朝经济发展 1、原因:①国家统一,社会安定;②隋文帝励精图治,发展生产 2、结果:①人口激增;②垦田扩大;③粮仓丰实 三、大运河开通 1、目的:加强南北的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2、时间:605—610年 3、规模:以洛阳为中心,南起余杭,北达涿郡,全长2000多公里 4、意义:大运河是古代世界上世界上最长的运河,

它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文化交流与发展。 四、繁盛一时的隋朝 1、繁盛:国家统一,经济繁荣,大运河开通 2、一时:二世而亡,共37年(581—618) 第二课:“贞观之治” 一、唐朝的建立 1、隋炀帝暴政,引发农民起义,618年,隋炀帝被杀,隋朝灭亡。 2、618年,李渊建立唐朝,定都长安,李渊就是唐高祖,626年,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登基,是为唐太宗,年号贞观 二、贞观之治 1、措施:①以隋为鉴,以民为本,轻徭薄赋,发展生产;②注意“戒奢从简”;③合并州县,革除“民少吏多”的弊政;④注意任用贤才、虚心纳谏。(“房谋杜断”人名) 2、唐太宗统治时,社会经济出现繁荣景象,政治比较清明,社会安定,经济发展较快,国力逐步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改善,历史上称当时的统治为“贞观之治”。 3、武则天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当政期间,继续实行唐太宗发展农业生产、选拔贤才的政策,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基础知识汇总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基础知识汇总 一、字音字形 1.《邓稼先》 元勋yuán xūn 奠基diàn jī选聘xuǎn pìn 谣言yáo yán 背诵bèi sòng 昼夜zhòu yè昆仑kūn lún 挚友zhìyǒu 可歌可泣kěgēkěqì 鲜为人知xiǎn wéi rén zhī至死不懈zhìsǐbúxiè鞠躬尽瘁jūgōng jìn cuì 当之无愧dāng zhīwúkuì家喻户晓jiāyùhùxiǎo 锋芒毕露fēng máng bìlù妇孺皆知fùrújiēzhī 2.《说和做》 梳头shūtóu 抱歉bào qiàn 秩序zhìxù深宵shēn xiāo 伴侣bàn lǚ 小楷xiǎo kǎi 硕果shuòguǒ卓越zhuóyuè迭起diéqǐ澎湃péng pài 大无畏dàwúwèi 锲而不舍qièér bùshě目不窥园mùbùkuīyuán 沥尽心血lìjìn xīn xuè心不在焉xīn bùzài yān 慷慨淋漓kǎng kǎi lín lí 气冲斗牛qìchōng dǒu niú 3.《回忆鲁迅先生》 舀yǎo 揩kāi 碟dié捆kǔn 咳嗽késou 调羹tiáo gēng 绞肉jiǎo ròu 薪金xīn jīn 校对jiào duì草率cǎo shuài 洗澡xǐzǎo 悠然yōu rán 吩咐fēn fu 抹杀mǒshā 疙瘩gēda 深恶痛绝shēn wùtòng jué不以为然bùyíwéu rán 5.《黄河颂》 巅diān 劈pī气魄qìpò狂澜kuáng lán 浊流zhuóliú 宛转wǎn zhuǎn 屏障píngzhàng 哺育bǔyù榜样bǎng yàng 浩浩荡荡hào hào dàng dàng 6.《老山界》 攀谈pān tán峭壁qiào bì骨碌gū lu咀嚼jǔ jué呜咽wū yè 督促dū cù灌输guàn shū苛捐杂税kē juān zá shuì 酣然入梦hān rán rù mèng不可捉摸bù kě zhuō mō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归纳整理(完美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知识点归纳整理 中国历史第一册 第1课祖国境内的原始居民 【知识要点】 【难点解析】 1、想一想,北京人是怎样得到火的? 雷电起火,堆积物高温起火。 2、远古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等内容我们都是怎样认识到的? 通过考古学家考古,对远古人类遗址的残留物或骨化石进行鉴定、分析得到的。 【重点考点】 1、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是(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 2、(山顶洞人)已会人工取火。 3、(山顶洞人)掌握了磨光和钻孔技术,还会制作骨针。 4、(火)的使用,增强了人们适应自然的能力,是人类进化过程中的一大进步。 5、人类是由古代(类人猿)进化而来的,会不会(制造工具)是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 6、简答山顶洞人比北京人有哪些进步? ①.北京人的模样保留猿的某些特征,而山顶洞人则与现代人基本相同. ②.北京人只会打制粗糙石器,山顶洞人则已掌握了磨光和钻孔技术。 ③.北京人只能使用天然火,而山顶洞人已会人工取火。 ④.北京人过着群居生活,山顶洞人则生活在血缘关系结合起来的氏族里。 第2课原始的农耕生活 【知识要点】 [难点解析] 1、河姆渡原始居民比北京人,山顶洞人在生产生活上有哪些进步? 河姆渡居民已使用磨制石器,用耒耜耕地,种植水稻,他们住着干栏式的房子,过上定居的生活,已挖掘水井,饮水更加方便,还饲养了家畜,会制作陶器,并能制作简单的玉器和原始乐器。 2、大汶口的墓葬里,为什么有了随葬品?

大汶口时期,农耕经济有了很大发展,财富增多,氏族首领凭借权力拥有较多财富,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出现。人死后,私有财产随葬,企图继续享受生前的富足生活。 [重点考点] 1、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方式是(定居)生活。 2、河姆渡居民居于(长江)流域,受湿润气候影响,居民住(干栏)式房屋;半坡原始居民居于(黄河)流域,属内陆地带,干旱地区,受气候影响,居民多住(半地穴)式房屋。 3、河姆渡居民开始种植(水稻)半坡原始居民开始种(粟)。 4、列举我国原始农耕时代几项世界性贡献(之最) (1)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 (2)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的国家; (3)我国是世界上很早就种植蔬菜的国家。 第3课华夏之祖 【知识要点] 1、炎黄战蚩尤----涿鹿之战 2、华夏民族的形成 (1)黄帝和炎帝部落结盟,形成日后的华夏族。 (2)后人称自已为“炎黄子孙,华夏儿女”。 3、“人文初祖”-----黄帝 相传黄帝建造宫室,制作衣裳,还教人们挖井,发明舟车,为后世的衣食住行奠定了基础。 相传嫘祖发明养蚕缫丝,仓颉发明文字,伶伦编乐谱。 4、“禅让”制度---推举部落联盟首领做继承人的做法。 5、夏朝的建立----我国历史第一个王朝(奴隶制王朝) (1)时间:公元前2070年 (2)建立者:禹(从部落联盟首领变为奴隶制国家的国王) (3)标志:原始社会结束,奴隶社会开始。 [难点解析} 1、你觉得尧、舜、禹有什么优秀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尧生活简朴、克已爱人,舜宽厚待人、以身作则,禹与人民同甘共苦、无私奉献。 2、世袭制与禅让制有何区别? 禅让制是我国原始社会部落联盟推举联盟首领的办法,开始于尧担任部落联盟首领时。王位世袭制是指一个家族世世代继承王位或帝位,或父死子继,或兄终弟及的制度。它的确立是我国从原始社会过渡到奴隶社会的重要标志之一,是一个重要的历史变革。 [重点考点】 1.炎黄战蚩尤的战役是(涿鹿之战)。 2.(黄帝)被称为“人文初祖”。 3.我国历史第一个王朝是(夏朝),建立于公元前(2070)年,建立者是(禹)。 4.原始社会结束,奴隶社会开始的标志是(夏朝的建立). 5.尧舜禹时期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方法是(禅让制)。 第4课夏、商、西周的兴亡 [知识要点] 一、夏、商、西周三朝更替表

初一下册基础知识

初一政治下册基础知识 第七课做自尊自信的人 1.自尊的表现: ①自尊是一种良好的心理状态,它首先表现为自我尊重和自我爱护。 ②自尊还包含要求他人,集体和社会对自己尊重的期望。 ▲2.自尊的重要意义(为什么) 自尊无价①自尊的人积极向上 ②自尊的人赢得他人的尊重 ③自尊的人知荣辱,讲自爱 ▲3.怎样赢得自尊? 用行动赢得自尊①维护自己的人格,不做有损国格的事 ②要靠自我努力、发展提高自己来实现 ③要想赢得他人尊重,首先要尊重他人。 4.怎样尊重他人? ①要尊重他人的人格,尊重他人的劳动,对他人有礼貌,不做伤害他人自尊心的事 ②要欣赏他人,善待他人,从内心接纳他人。 5.赢得他人尊重的前提是自我尊重;自尊的人最看重自己的人格,“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6.为什么要自信? 自信是成功的基石 ①成功离不开勇敢,勇敢需要自信(自信使人勇敢) ②自信使人有克服困难的勇气和自强不息的力量 ③自信能使人发挥自己的潜能 ▲7.怎样才能扬起自信的风帆?(树立自信的方法和途径?) ①发现自我优势,找到自信的支点。学会欣赏自己的优点和长处,不要过多关注自己的缺点和劣势。 ②在生活中积累成功,尝试成功的喜悦。 ③正视自己的不足,并想办法加以克服和弥补,使之变弱为强。 ④树立自信必须克服自卑。 8.克服自卑的方法: ①默念“我行”、“我能行” ②客观评价自己 ③开放自己 ④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第八课走自立自强之路 1.自立就是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2.自立有什么意义? ①自立的过程是我们锻炼和提高生活能力的过程,也是我们不断提高心理和道德品质的过程。 ②自立才能走向自强。 ▲3.怎样才能走向自立? 告别依赖,走向自立 ①自立,就要克服依赖性 ②独立思考,自主做出决定 ③积极锻炼,提高自立能力 4.能否独立地做出决定,是一个人是否做到自立的一个重要标志;培养自立能力最基本的途径是积极实践和锻炼 ▲5.怎样理解人生当自强?(为什么要自强?) ①自强者在困难面前不低头,不丧气,而是想办法克服困难、战胜挫折。(自强者不怕困难,积极进取) ②自强不息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熔成的民族精神,正是这种精神,使中华民族始终豪迈地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6.怎样走自强之路? ①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并坚持不懈地为之奋斗 ②战胜自我,超越自我 ③在磨砺中走向自强,从小事做起,主动约束自己的言行,在生活中锻炼自己。 7. 正确的人生目标是人们前进的精神支柱和动力。:“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指的是要自强,必须战胜自我,超越自我。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第1课繁盛一时的隋朝 【知识要点】 一。繁荣 1南北重归统一 (1)隋的建立:581年长安隋文帝杨坚 (2)隋的统一:589年隋灭陈、统一南北 2.隋文帝统治 措施:改革制度、发展生产、整顿吏治 局面:国家统一、政治稳定、社会经济繁荣 表现:人口迅速增长、粮仓丰实 3.大运河的开通(隋炀帝) 目的: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河段:涿郡(北)——洛阳(中心)——余杭(南) 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 长度:两千多公里,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作用:它的开通,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 二.灭亡:618年、隋炀帝暴政导致 [难点解析】 1.你怎样评价大运河的开通? 大运河开通之后,南北交通方便多了,南方的丝绸、稻米源源北运,供给北方,从这点来说当然是好事。但是,隋炀帝开通运河大量地征用民工,在使用上非常残酷,十分之四五的民工都因饥饿、劳累折磨而死,所以说开通运河对当时劳动人民来说是沉重的徭役负担,是灾难。 2.古人评论大运河、说:“天下转漕,仰此一渠”你能说出这段话的意思吗?想一想水运粮食在古代中国为什么重要? 这句话意思是:国家水上运输粮食,全靠大运河。中国古代在没有铁路、汽车等交通工具的前提下陆路运输只能靠车、马、靠人力畜力进行,运量小、速度慢、费用大,而水运粮食比陆运运量大,速度快、费用小。 3.隋炀帝为什么能够开通纵贯南北的大运河? 一是隋文帝时经济繁荣、隋炀帝利用了已有的经济实力。 二是国家统一、人口增长迅速,有能力征发几百万人。 三是有前段开凿的几段古运河基础。 [重点考点] 1.隋炀帝为什么要开通运河? (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2.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全长2000多公里,是古代世界 最长的运河。 3.大运河的开通有什么历史作用?(它的开通,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 第2课贞观之治 【知识要点】 1.唐朝的建立:618年李渊称帝、建立唐朝、都城长安、后传位李世民、李世民即唐太宗、年号 “贞观”。 2.贞观之治 (1)形成原因: 唐太宗吸取隋亡的教训,认识到统治者必须让百姓生存下去,不可过分压榨农民,因此他重视发展生产,实行轻徭薄赋,减轻农民负担。 (2)唐太宗治国措施 a、重视发展生产,减轻农民赋税劳役。 b、注意“戒奢从简”节制自已的享受欲望。 C、合并州县,减轻人民负担。 d、注意任用贤才和虚心纳谏。 (3)形成局面: 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国力逐步加强,历史上称当时统治为“贞观之治”。3.女皇武则天 地位:我国历史上惟一的女皇帝。 政策:继续实行唐太宗发展生产,选拔贤才的政策。 结果:经济进一步发展,国力不断增强。 评价:“治宏贞观,政启开元”。 [难点解析] 1.比较一下唐太宗和汉文帝有什么相同之处? 唐太宗和汉文帝的共同之处就是注意“节俭”,不奢侈、浪费和享受,唐太宗不愿意浪费民力修建宫殿,汉文帝修建陵墓时只用陶瓦装饰,在这一点上我们看出二位都在实行“仁政”治国。 另外,在重视发展农业生产和减轻农民负担上,二人也很相同。 2.对比唐太宗的治国理念,想一想秦朝和隋朝为什么二世而亡国? 唐太宗重视百姓以民为贵,实行轻徭薄赋,属仁政治国。秦始皇和隋炀帝都好大喜功,迫求享受,极尽所能地挥霍浪费国家财产,而且还役使全国人民为其个人效劳,以满足自已的享乐欲望。因此,导致赋税徭役沉重,人民生活苦不堪言,最终人民反抗,推翻暴政。 [重点考点] 1.贞观是(唐太宗)年号。 2.唐朝最有名的谏臣是(魏征)。 3.房玄龄,杜如晦是(唐太宗)在位时的宰相。 4.我国历史上惟一的女皇帝是(武则天),后人评价她(“治宏贞观、政启开元”) 5.“贞观之治”局面是怎样形成的? 唐太宗吸取隋亡的教训,认识到统治者必须让百姓生存下去,不可过分压榨农民。因此他

七年级历史基础知识填空

七年级历史基础知识填空 班级姓名学号 1、元谋人:⑴发现地点:。⑵距今年代:。 ⑶历史地位: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 2、北京人:⑴发现地点:。⑵距今年代:约。 ⑶生产生活:会制造和使用工具,会使用天然火和保存火种,过群居生活。 3、山顶洞人⑴发现地点:北京西南龙骨山顶部的洞穴里。 ⑵距今年代: ⑶生产和生活:用石器,但已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会取火; 4、河姆渡原始居民: ⑴地点:(浙江省余姚市)。⑵距今年代: ⑶种植作物:,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的国家。⑷居住:房子。 5、半坡原始居民: ⑴地点:(陕西西安附近半坡村)。⑵距今年代:约五六千年。 ⑶种植作物:,⑷居住:式的房子。 6、黄帝:号称“”。 7、约公元前年,禹建立夏朝,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禹由部落联 盟首领变成国家的国王。社会到此结束,社会开始。 8、夏朝兴衰:⑴启承禹位:取代禅让制,“公天下”变成“家天下”。 ⑵都城:。 9、商朝兴衰:⑴建立:①时间:。②建立者:。③主要名臣:。 ⑵灭亡:年牧野之战,商纣王鹿台自焚而死。 10、西周兴衰:⑴建立:①时间:公元前1046年。②建立者:周武王。③都城:镐京。 ⑵分封制:①目的:。②内容: ③影响: 11、齐恒公称霸:任用为相,以“”为号召,公元前七世纪中期成为春秋时期第个霸主。 12、晋文公称霸:城濮之战(“退避三舍”)中大败楚军,公元前七世纪后期成为中原霸主。 13、战国七雄:⑴七雄:齐、楚、秦、燕、赵、魏、韩(东南西北到中间) ⑵主要战役:①(围魏救赵)②(齐、魏)③(秦、赵) 14、都江堰⑴人物:(秦国蜀郡太守)⑵地点: ⑶用途:⑷意义:解除了水患,灌溉了大片农田,使平原获得了天府之国的美称,两千多年来,都江堰一直造福于人民。 15、商鞅变法:⑴目的:。 ⑵人物:(“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⑶内容:①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②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 人可以免除徭役。③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 ④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⑷影响:秦国经济得到发展,军队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国家。 16.文字的演变:甲骨文(商朝)→(商周)→(西周晚期)→(秦朝)→(秦朝)→(魏晋以后) 17.孔子⑴历史地位:①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创始人。②其学说成为文化的正统四想。 ⑵政治上:①提出“”的学说,主张“”,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爱惜民力。②“为政以德”,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 ⑶言论记载在由其弟子整理的《》中。 18、百家争鸣:背景: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各学派纷纷著书立说,发表意见,并互相辩论,形成“百家争鸣”。

最新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基础知识汇编大全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基础知识汇编大全 作者杨振宁,获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代表作《对弱相互作用中宇称守恒质疑》《曙光集》 2、注音 原子弹弹琴 大厦厦门 鲜为人知新鲜 燕山燕子 殷红殷实殷其雷 3、同音 shǔ名假 yáo言摆 xūn日陶衣草 yíng绕光火虫 4、词语释义,解释加点字 可歌可泣:值得歌颂,使人感动得流泪,指悲壮的事迹使人非常感动。 鲜为人知:很少有人知道。鲜:少 元勋:立大功的人(多指开创性事业中的) 至死不懈:到死都不松懈。形容坚持到底。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指小心谨慎,贡献出全部精力。尽瘁:竭尽劳苦 当之无愧:承受得起某种称号或荣脊,没有什么可惭愧的。 家喻户晓: 每家每户都知道。喻、晓:知道 截然不同:形容两种事物没有一点共同之处。截然:很分明地、断然分开的样子。 锋芒毕露:指锐气和才干全都表现出来。多形容人气盛逞强。 妇孺皆知:妇女和孩子都知道。形容某事物广泛为人所知晓。孺:小孩 仰慕:敬仰思慕 骄人:值得骄傲 知人之明::能认识人的品行和才能的眼力 马革裹尸:用马皮把尸体包裹起来,指将士战死于战场。 挚友:亲密的朋友 5、词语辨析 彷徨犹豫 摆脱解脱

第2课说和做 作者臧克家,诗人闻一多先生高徒,被誉为农民诗人,代表作《烙印》 闻一多,诗人、学者、民主战士,代表作有诗集《红烛》《死水》,学术著作《神话与诗》《唐诗杂论》 1、字音识记 而不舍(qiè) 穷年(wù) 果(shuò) 头(shū) 序(zhì) 越(zhuó) 2、注音 救济人才济济 气冲斗牛战斗 校补学校 漂亮漂白漂泊 3、相似字 然hè姓hǎo 呕心血lì精图治lì雷风行lì 有神jiǒng乎不同jiǒng 4、词语释义 锲而不舍:锲:镂刻;舍:停止。不断地镂刻。比喻有恒心,有毅力。 炯炯:形容明亮(多用于目光)。 兀兀穷年:用心劳苦地-一年到头这样做。兀元,用心劳苦的样子。穷年,终年、一年到头。 沥尽心血:比喻付出了全部精力。多形容为事业、工作、文艺创作等尽心竭力,或耗尽心思和精力。沥,滴。 疏懒:懒散而不习惯于受拘束。 群蚁排衙:这里指整齐地排列着。衙,衙门。排衙,旧时主官升座,衙署陈设仪仗,僚属依次参拜,分立两旁,称为“排衙” 赫然:形容令人惊讶或引人注目。 潜心贯注:精力集中,用心专一而深。 迥乎不同:很不一样。迥,差得远。 独裁:这里指当时蒋介石的专制统治。 迭起:一次又一次地兴起、出现。迭,屡次、接连。 慷慨淋漓:形容情绪、语调十分激动,说话十分畅快 气冲斗牛:形容气势之盛可以直冲云霄。斗、牛,星宿名,借指天空。 5、词语辨析 呼喊呼唤 锲而不舍孜孜不倦

部编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知识分类梳理

七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归纳1、历朝历代对边疆地区的管辖 3、历代王朝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措施。 北宋—军事:1、解除军队将领的兵权。2、控制对军队的调动。3、经常调换军队将领。 中央:分化事权,削弱相权。 地方:1、派文臣担任各地州县的长官,实施三年一换的制度。2、在各州府设置通判,以分知州的权利。 3、取消节度使收税的权力。 4、在地方设置转运使,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 元朝—在中央:由中书省掌管全国的行政事务,下设六部,并将山东、山西、河北称作“腹里”直属于中书省;设枢密院负责全国的军事事务;设御史台负责监察事务。 在地方:设置行省制度。 明朝—地方:取消行中书省,设立“三司”,分封诸子为王,巩固皇室。 中央:废除丞相制度(秦朝确立了丞相制度)和中书省,提升吏、户、礼、兵、刑、工六部的职权,直接向皇帝负责;分散兵权,将大都督府分为五军都督府,将军队调动和武官任命的权力统归兵部,皇帝直接掌握了军事大权。 司法:明朝设立了厂卫等特务机构,其中朱元璋设立了锦衣卫,明成祖设立了东厂。 思想:改革科举制,实行八股取士。 清朝—政治:雍正时,设立了军机处,军政大事完全由皇帝裁决,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 思想:为从思想领域严密控制知识分子,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实行文字狱,造成了社会恐怖,摧残了许多人才,禁锢了人们的思想言论,严重阻碍了思想、学术的发展和进步。

5、科举制的演变过程与评价 创立:隋炀帝时设置进士科,标志着科举制度的正式确立。 完善:唐太宗时增加科举考试科目,进士科成为最重要的科目;武则天大力发展科举制,创立殿试制度。 进一步完善:宋朝改革和发展了科举制,大幅度增加科举取士名额,提高进士地位。 僵化:明朝时期实行八股取士。 评价: 积极:科举制的创立,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同时也推动了教育的发展。 消极:随着明朝八股取士,科举制脱离实际,禁锢思想,严重阻碍了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发展。 6、隋唐明清时期的著名帝王及活动

2016七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归纳总结(人教版)

2016七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归纳总结(人 教版) 2016七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归纳总结(人教版) 1、贞观之治(唐太宗李世民)p8 措施:①吸取隋亡教训②轻徭薄赋③勤于政事④廉洁奉公⑤减轻农民赋税劳役⑥戒奢从简 ⑦合并州县⑧任用贤才和虚心纳谏“房(房玄龄)谋杜(杜如晦)断”,谏臣魏征(镜子) “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唐太宗 吸取隋亡教训,重视人民的力量,搞好君与民的关系,统治者要执政为民。 贞观之治表现:政治清明、经济繁荣、国力强盛、人民安居乐业。(此句话还可用于评价“文景之治”、“开元盛世”、“康乾盛世”) 3、开元之治:(唐玄宗李隆基)p12 措施:①任用熟悉吏治、富于改革的姚崇、宋璟等为宰相②重视地方吏治,中央优秀官吏下放地方,亲自考核县令政绩③戒奢从简 4、科举制的创立p17(清朝1905年科举制废除) 隋文帝——开始分科考试。 隋炀帝——正式设进士科,科举制正式形成。

唐太宗——扩充国学规模,设状元。 武则天——设武举和殿试。唐朝以进士、明经两科最重要 唐玄宗——诗赋成为主要考试内容。 科举制的影响:①改善了用人制度,使有才识的读书人有机会进入各级政府任职。 ②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士人用功读书的风气盛行 ③科举制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进士科重视考诗赋,促进了唐诗的发展。 5、(隋炀帝)京杭大运河的开通P4 开凿目的:为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605年开始。 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今北京),南至余杭(今杭州)。 A.永济渠 B.通济渠c.邗沟D.江南河E.涿郡F.余杭G.洛阳 京杭大运河沟通的水系:由北向南连接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 京杭大运河开通的历史意义:成为我国南北交通的大动脉,促进了南北经济文化交流。 评价大运河的诗作: 唐皮日休《汴河怀古》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

数学七年级下册基础知识汇总

七年级数学基础知识汇总 姓名: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 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 1、有一条公共边,它们的另一边互为反向延长线的两个角,叫做互为邻补角(相邻的补角)。 2、有一个公共顶点,一个角的两边分别就是另一个角两边的反向延长线的两个角,叫做互为对顶角。 3、对顶角的性质:对顶角相等。 4、两条直线相交,如果其中一个夹角为90度,那么两条直线a,b互相垂直,它们的交点叫做垂足,记为b a 。 5、在同一平面内,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6、连接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垂线段最短)。 7、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叫做点到直线的距离。 8、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 两个角分别在两条被截直线的同一方,并且都在截线的同一侧,具有这种位置关系的两个角叫做同位角。 两个角都在两条被截直线里面,并且分别在截线的两侧,具有这种位置关系的两个角叫做内错角。 两个角都在两条被截直线里面,并且都在截线同一旁,具有这种位置关系的两个角叫做同旁内角。 9、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10、判定两条直线平行的方法: 判定方法1 如果同位角相等,那么两直线平行。 判定方法2 如果内错角相等,那么两直线平行。 判定方法3 如果同旁内角互补,那么两直线平行。 判定方法4 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11、平行线的性质: 性质1 如果两直线平行,那么同位角相等。 性质2 如果两直线平行,那么内错角相等。 性质3 如果两直线平行,那么同旁内角互补。 12、判断一件事情的语句,叫做命题 数学中的命题可以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如果后面的部分叫做题设,那么后面的部分叫做结论。 如果题设成立,那么结论一定成立,这样的命题叫做真命题。 题设成立时,不能保证结论一定成立,这样的命题叫做假命题。 正确性就是经过推理证实的,这样得到的命题叫做定理。

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 期末教学质量检测 七年级历史试卷 一、精挑细选(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2分,共58分) 1、史学界认为隋朝是承前启后的朝代,它在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中最突出的贡献体现在() A.结束割据、完成统一 B.开凿运河、便利交通 C.励精图治、繁荣经济 D.实行改革、创立科举 2、唐代“诗圣”指的是() A、李白 B、杜甫 C、李春 D、白居易3.下列史实与唐太宗无关的是() A.制定法律,减轻刑罚 B.任用魏征等贤才 C.节用戒奢、减轻农民负担 D.创立科举制 4.唐玄宗时期应日本僧人邀请6次东渡日本的唐朝高僧是() A.玄奘 B.鉴真 C.晁衡 D.崔志远 5、唐朝以后,我国封建国家的官吏主要来自于() A.荐举 B.九品中正制 C.科举制 D.世袭制 6、为中印文化交流做出了突出贡献的是() A.张骞 B.甘英 C.鉴真 D.玄奘 7“黄袍加身”的典故与哪一位皇帝有关?() A.隋文帝 B.唐玄宗 C.唐太宗 D.宋太祖 8、澶渊之盟是()之间的盟约 A、北宋与西夏 B、北宋与辽 C、南宋与金 D、南宋与西夏

9、南宋初年的抗金名将是() A、杨业 B、岳飞 C、文天祥 D、戚继光 10、12世纪时,阿骨打建立了金政权,他属于哪个民族() A、契丹 B、党项 C、女真 D、汉族 11、南宋最大的商业都市是() A、开封 B、临安 C、广州 D、泉州 12、瓦子在宋代城市的盛行,主要是因为() A、士大夫的提倡 B、市民阶层不断壮大 C、农民的需要 D、达官贵人的需要 13、中国古代经济重心从黄河流域转移到南方完成于() A.三国 B.南北朝 C.唐朝中期 D.两宋 14、“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是谁的名言? () A、岳飞 B、文天祥 C、范仲淹 D、黄宗羲 15、北宋时期的重大科技发明是() A.造纸术 B.火药 C.指南针 D.司南 16、南宋时,有位商人来临安做生意,见到市场上商品琳琅满目,客商往来不绝。下列选项他不可能有的经历是() A.上午携带纸币购买来自外国的商品 B.午餐吃是的稻米、玉米等粮食C.下午边读唐诗、宋词边饮茶 D.晚上到临安夜市去看看 17、明朝中期抗击倭寇侵略的民族英雄是() A、李纲 B、戚继光 C、于谦 D、文天祥 18、清代军机处创设于() A、顺治时期 B、康熙时期 C、雍正时期 D、乾隆时期 19、明长城东西起讫地点是() A、西起临洮,东到辽东 B、西起临洮,东到山海关 C、东起鸭绿江,西到嘉峪关 D、东起辽东,西到嘉峪关 20、明朝末年科学家宋应星编著、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的是() A、《周髀算经》 B、《农政全书》 C、《天工开物》 D、《本草纲目》 21、我国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小说是()

七年级下历史知识点总结人教版2020

七年级下历史知识点总结人教版2020 为您整理的《七年级下历史知识点总结人教版2020》,供大家借鉴。 【篇一】七年级下历史知识点总结人教版2020 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 一、明清经济的发展 1、从国外引进的农产品 玉米、甘薯、马铃薯、花生和向日葵 2、棉纺织业从南方推向北方 3、丝织业的发展 (1)丝织业中心:苏州、南京 (2)丝织业的规模:南京的丝织业到清代已拥有三万多台织机。 4、制瓷业中心:景德镇 5、商品经济空前活跃 (1)全国性的商贸城市:北京、南京 (2)明清的商人以山西的晋商和皖南的徽商最为。 二、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机户出资,机工出力”最早出现在苏州、松江等地的纺织业中。机户是早期的资本家,机工是早期的雇佣工人。他们之间这种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是一种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 三、“闭关锁国”的政策 1、清朝统治者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原因: (1)坚持以农为本的传统观念,为压抑、限制民间工商业的发展 (2)认为天朝物产丰富,无需同外国进行经济交流 (3)为抵制国家的领土主权受西方殖民者的侵犯 (4)害怕沿海人民同外国人交往,会危及自己的统治。 2、“闭关锁国”的措施: (1)清初的禁海政策:将沿海居民内迁数十里,不许擅自出海贸易。 (2)清朝统一后的严格限制对外贸易 前阶段:开放四个港口,作为对外通商口岸,并对出口的商品种类和出海船只

的载重量作出严格的限制 后阶段:只开广州作为对外通商口岸,规定由政府特许的“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管理贸易。 3、“闭关锁国”的影响 (1)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动,起过一定的自卫作用。 (2)限制了对外贸易和航海事业的发展; (3)限制中外文化交流,妨碍了中国掌握世界先进思想文化和科学技术,使中国落伍了。 【篇二】七年级下历史知识点总结人教版2020 一、南方农业的发展 1、江南农业发展的表现: (1)农作物品种的引进(占城稻) (2)以水稻为主的粮食产量的大幅提高(“苏湖熟、天下足”) (3)茶叶、棉花等经济作物种植的推广(棉花:从两广、福建到长江流域) 2、江南农业迅速发展的原因? (1)经济因素:大量中原人口的南迁,增加了南方的劳动力,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和生产经验; (2)自然因素:宋代南北气候变冷,南方相对适宜农作物的生长;南方自然条件保持较好。 (3)政治因素:南方战乱较少,为经济发展提供较为稳定的社会环境。 二、南方手工业的兴旺 1、丝织业水平的提高(蜀地丝织业“号为冠天下”) 2、棉织业的兴起(海南岛发展到东南沿海) 3、制瓷业的成就(哥窑的冰裂纹瓷器;瓷都:景德镇) 4、造船业的发展(宋朝的造船业成当时世界首位;广州、泉州造船业发达) 三、南方商业的繁荣 1、南方商业都市的发展(商业都市:开封、杭州) 杭州改为都城临安后,繁荣程度远远超过了北宋时的开封。 2、海外贸易的发展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基础知识

初中语文试卷 灿若寒星整理制作 一、基础知识 1. 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怂勇(yǒng) 怅然(chàng)惩戒(chěng) 阔绰(chuò) B. 逞能(chěng) 恍惚(hū)甜腻(nǐ)娴熟(xián) C. 苍穹(qióng) 悲怆(chuàng)残壳(ké) 彪悍(biāo) D. 栅栏(shuān)抽搐(chù) 不羁(jī) 沟壑(hě) 2. 下列词语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2分) A. 不动声色蹦来蹦去临空越起目瞪口呆 B. 斑斑驳驳生意葱茏进退维谷略胜一筹 C. 眼花缭乱秩序井然石破天惊慷慨以赴 D. 遒劲有力相得益章面面相觑团结玉侮 3. 对下列句子中使用的修辞方法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百十个腰鼓发出的沉重响声,碰撞在遗落了一切冗杂的观众的心上,观众的心也蓦然变成牛皮鼓面了,也是隆隆,隆隆,隆隆。(这句话使用拟人的修辞方法生动的写出了鼓声对观众心灵的震撼) B. 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这句话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生动的写出了夜间远山的形状和船行之快) C. 它好肥,整个身子好像一个蓬松的球儿。(用比喻的修辞方法,生动地写出了小珍珠鸟形状的可爱) 4.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猫》的作者是我国现代著名作家郑振铎。 B. 《华南虎》的作者是我国著名诗人牛汉。 C. 《马》选自范希衡的《世界散文精华。欧洲卷》,作者是法国博物学家、作家布封。 D. 《狼》选自明代小说家蒲松龄写的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 5. 默写古诗文。(4分) (1)——————————青草池塘处处蛙。(赵师秀《约客》) (2)——————————何人不起故园情。(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3)正是江南好风景,————————。(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4)独怜幽草涧边生,________________。(违应物《滁州西涧》) (5)赵翼的《论诗》中,表明代代都有影响后世的人才的两句诗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文学名著。(3分)

2020最新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课后习题答案

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课后习题答案 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1、想一想:科举制度的确立对当时的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 答:科举制度打破了门第的限制,给一般的知识分子提供了做官参政的机会;同时,选拔官吏的权利也从地方集中到中央,加强了中央集权。 2、议一议:隋炀帝为什么会落得如此下场?隋炀帝速亡的原因是什么呢? 答:隋炀帝好大喜功,不恤民力,又纵情享乐,奢侈无度,致使民不聊生,社会矛盾激化,最后在农民起义中被部下在江都杀死。 隋炀帝的残暴统治是隋朝速亡的主要原因。 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1、材料中所叙述的社会状况是怎样的?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状况? 答:粮食连年丰收,马牛成群遍布四野,住宅向外的几个月不关闭,米价便宜,反映了当时农业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社会秩序安定的状况。 唐太宗精心治理国家,勤于政事,采取了一系列革新措施,改革弊政,减轻人民负担,鼓励农业生产。因此,唐太宗统治时期,出现了材料中描述的状况。 2、说一说:诗中描绘了开元时期什么样的情景?

答:开元时期,人口众多,粮食丰盈,国库充实,百姓富足,整个社会欣欣向荣。 第3课盛唐气象 1、说一说:这则材料反映出了什么样的景况? 答:水路运输发达,港口码头往来船舶众多,商品交流繁盛。 2、诗歌赏析 (1)诗句中的“蕃”“胡”,指的是什么? 答:“蕃”是我国古代对外族或异国人的泛称;“胡”是中国古代对北方和西方各族的称呼。 (2)上引诗句反映出怎样的社会情况? 答:唐代周边少数民族向汉族学习农业耕作技术,种植谷物,同时少数名族的音乐、饮食、服装、骑马等也在唐代广为流传,各民族相互影响、不断交融,共同发展。 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1、日本文字分为“平假名”和“片假名。它们的创制,与汉字有直接关系。请查找相关资料,加以说明。 答:8世纪以前,日本使用汉字作为表达记述的工具。唐朝时,随遣唐使来华的留学生吉备真备和学问僧空海和尚,在日本人民利用中国汉字标音表意的基础上,创造了日本假名文字——片假名和平假名,大大推动了日本文化的发展。同时,日本的词汇和文法也受到汉语的影响。 2、下列文物出土于唐朝墓葬。议一议:这些文物反映出了什么?

七年级上册历史复习基础知识

七年级上册中国古代史 (远古时期~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炎黄尧舜夏商周,春秋战国乱悠悠;秦汉三国晋一统, 南朝北朝是对头;隋唐五代又十国,宋元明清帝王休。 一、基础知识部分: 1、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是云南的人,距今约万年。 2、北京人生活的时间大约距今约年之间,生活在。 3、6000多年前,生活在流域(浙江余姚市河姆渡村)的河姆渡人已栽培了, 住房屋。5000多年前生活在流域(陕西西安半坡村)的半坡人已栽培了世界上最早的和蔬菜,他们住房屋。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和粟的国家。4、传说4000多年以前,黄河中下游有三位杰出的部落首领,即(号神农氏)、 (号轩辕氏)和九黎族的首领蚩尤。后人尊奉炎帝、黄帝为华夏族的祖先,认为 是中华文明的创始者,称他是“人文初祖”。 5、传说黄帝之后,我国黄河流域杰出的部落联盟首领先后有、、。当时采用 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采用疏导的办法将黄河水引入大海。) 6、大约公元前年,建立了我国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朝。夏朝的建立,标志着国家的产生。禹死后,他的儿子启继承父位,成为最高统治者。从此制取代“禅让制”,“公天下”变为“家天下”。 7、约公元前1600年,灭夏建立了商朝。商朝时盘庚迁都至殷并使统治稳定下来。 8、约公元前1046年, 率领军队与商纣的军队在牧野决战,灭商后建立周朝,定都镐京。 9、殷墟出土的是目前我国已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是商王权力的象征。湖南宁乡出土的是商代青铜器中的精品。人们时期为青铜时代。 10、春秋时期第一个称霸的诸侯是齐国的,他任用为相,改革内政,使国家日益强大。最后一个霸主是。春秋五霸是指齐桓公、、、、越王勾践。 11、战国时期的主要诸侯国有,史称“战国七雄”(位置:齐楚秦燕赵魏韩,东南西北到中央)。赵、魏、韩是由春秋时期的国分裂而来的。 12、战国时,秦国李冰父子主持修建的是一项综合性的防洪灌溉工程,它使平原成为富饶的“天府之国”。(注意图片,观察桥的特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