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大学校史感悟 英语班欧阳婷
武汉大学教案

课程类型:大学历史与文化课程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了解武汉大学的历史沿革,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
2. 掌握武汉大学的文化特色,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3. 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激发学生的自豪感。
教学重点:1. 武汉大学的历史沿革2. 武汉大学的文化特色教学难点:1. 武汉大学的历史沿革中的重要事件2. 武汉大学的文化特色与当代社会的联系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向学生介绍武汉大学的基本情况,如地理位置、办学历史等。
2. 提出问题:武汉大学有哪些历史和文化特色?二、讲授新课1. 武汉大学的历史沿革a. 武汉大学的前身是1893年创办的湖北自强学堂。
b. 1903年,自强学堂改为湖北高等学堂。
c. 1913年,湖北高等学堂更名为武昌高等师范学校。
d. 1928年,武昌高等师范学校改为武汉大学。
e. 1952年,武汉大学成为全国重点大学。
f. 2000年,武汉大学与武汉水利电力大学合并,组建新的武汉大学。
2. 武汉大学的文化特色a. 历史文化底蕴:武汉大学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遗产,如樱花园、老斋舍、东湖等。
b. 学术氛围:武汉大学注重学术研究,拥有一流的师资力量和学术资源。
c. 国际化程度:武汉大学积极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与世界多所知名大学建立了合作关系。
三、课堂讨论1. 学生分组讨论:武汉大学的历史和文化特色有哪些?2. 各组代表发言,分享讨论成果。
四、总结1.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武汉大学的历史沿革和文化特色。
2. 布置课后作业:收集武汉大学的相关资料,了解其历史事件和文化活动。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复习上一节课的内容,检查学生对武汉大学历史和文化特色的掌握程度。
2. 引导学生思考:武汉大学的历史和文化特色对当代社会有哪些启示?二、讲授新课1. 武汉大学的历史事件a. 1911年,武昌起义:武汉大学的前身武昌高等师范学校是武昌起义的策源地之一。
b. 1927年,武汉国民政府成立:武汉大学成为了国民政府的临时办公地。
武汉大学校史感悟英语班欧阳婷

武汉大学校史感悟英语班欧阳婷第一篇:武汉大学校史感悟英语班欧阳婷读史使人明智。
培根说的。
作为武大的一名学子,若不知道武大的历史实在是有辱斯文,所以李工真教授的这堂课就显得弥足珍贵。
我坐在大学里我才真正的懂得了梅贻琦老先生的那句话大学者非有大楼而谓大因有大师而谓大矣。
里讲到了武大的过去我才明白原来这里曾经有很多睿智的大师和追求智慧的学子我才明白八十年代的这里有一位叫做刘道玉的老校长引领了高校的改革曾经的武大有诸多学者和青年的学子在这片山水上朝气蓬勃我才明白原来曾经的大学就是我期望的那样然而这一切都只是消逝了的历史。
《大学重建》让我开始了解大学的起源、存在的意义那就是大学应该是一个社会的良知和思想发动器大学应该为这个社会培养具有正义、勇气和智慧的学子在他们走上社会之后能够有能力去逐步改善这个社会中不好的东西促进社会的发展并不断致力于人类物质社会的改造以及科学、艺术文学等精神文明的探索和提升。
梅贻琦42岁被任命为清华大学校长,名言:“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
”重温武大校史感悟珞珈精神武汉大学,是一所历史悠久、底蕴深厚的百年名校,其历史最早可追溯至清末湖广总督张之洞于1893 年奏请清政府创办的湖北自强学堂,它诞生于清末救亡图存的时代洪流之中,也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第一所真正由中国人自行创办和管理的新式高等专门学堂。
从此,这一叶小舟,便承载着无数志士仁人的强国之梦,在风雨飘摇中启航。
自强学堂历经传承演变,数易其名,最后于1928 年定名为国立武汉大学,跻身于近代中国第一批国立综合性大学之列,并且在短短数年之内迅速发展成为“民国五大名校”之一,创造了中国高等教育发展史上的一大奇迹!20 世纪30 年代初,著名学者胡适先生曾在北平对一位来华游历的美国外交官说:“你如果要看中国怎样进步,去武昌珞珈山看一看武汉大学便知道了。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经过院系调整,武汉大学成为国家教育部直属的文理综合性大学,其综合实力在全国重点大学中一直位居前列。
学习武汉大学校史的感悟

校史感悟2013年9月1日上午,在经济与管理学院报告厅,武汉大学历史学院李工真教授给我们全体学员带来了一场武汉大学校史的精彩讲座。
李教授从1893年张之洞创办的自强学堂讲到了2013年即将迎来120周年校庆的武汉大学,讲事实、摆依据,结合波澜壮阔的中国近现代史详细地讲解了武大的前世今生,其历史知识的丰富、旁征博引的博学、以及对当今社会发展在教育方面日益突出的问题的看法,都赢得了同学们此起彼伏的掌声。
讲座结束后,同学们全体起立,用经久不息的掌声对李教授的演讲表示赞赏。
这一方面得益于李教授对武汉大学校史研究的严谨性;另一方面是由于李教授有着大学教授特有的铮铮铁骨,敢于讲真话,敢于对当今社会的问题提出批判,使得大家能够在枯燥的校史讲解中也能听得如痴如醉。
通过对李教授校史讲座的聆听,我加深了对武汉大学历史和现状的认识,也让我对武汉大学有了更强的归属感,意识到自身知识的不够,对未来三年在武大经管院的学习生活充满期待。
同时我对怎样的大学才是真正优秀的大学,在大学里如何学习,如何生活等有了新的感悟:第一,大学之大,在于大师之大也,而非高楼之大也。
武汉大学源于1893年张之洞创办的自强学堂,在那个年代,中华民族饱受西方列强侵略之苦,张之洞认为“盖闻经国以自强为本”、“自强之道,以教育人才为先”,他试图通过培养新式的专门人才来兴办中国近代工业、商业,所以说,自强学堂从开始创办时就有着救亡图存的意味,有着不一般的历史使命。
在四川乐山时期,武汉大学借用当地的庙宇办学,条件非常艰苦,却有着号称乐山108将的大批大师级学者,使得武汉大学成为首屈一指的重点大学。
一所真正优秀的大学,并一定规模有多大,但是其办学思想、办学理念、人才培养以及对社会的贡献必须要大。
第二,大学的学习要广泛涉猎,不能只局限于某个领域。
由于学科的综合性,我们很难孤立的学习一门单独的学科。
现在国家的应试教育模式,文理分科,使得很多理科生在语言表达能力上越来越差,甚至提笔忘字;而文科生在逻辑思维方面也是不尽人意。
参观武大的感想和体会小片段

参观武大的感想和体会小片段最近,我有幸参观了中国著名大学武汉大学(简称武大)。
武大作为我国顶尖高等学府之一,一直以来在教育界享有盛誉。
在这次参观中,我收获了许多感悟和体会。
第一次踏入武大校园,我被它的氛围所吸引。
整个校园给人一种宁静、秀丽的感觉,仿佛置身于一片世外桃源中。
校园的每个角落都散发着知识和智慧的气息。
校园内的湖泊、花坛、绿植等装饰元素都显得格外精致,更加凸显出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成果。
整个校园安静而整齐,没有一丝垃圾。
这种学术氛围给人一种平和、沉静的感觉,仿佛每个在这个校园内的学子都沉浸于知识海洋中,沐浴着智慧的阳光。
参观武大的过程中,我也有幸参观了一些知名的建筑物,如图书馆、教学楼等。
尤其是武大的图书馆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图书馆宽阔明亮,藏书丰富,每个书架上摆满了各个学科的书籍。
在这里,无论你对哪个领域感兴趣,都可以找到你想要的知识。
借助图书馆的资源,武大的学子们可以尽情地探索知识的海洋,不断满足自己的求知欲望。
这正是大学最重要的使命——开启学生通向未来的大门。
除了图书馆,武大的教学楼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教学楼的设计非常独特,每个教室都配备了先进的教学设备。
在教学楼的走廊上,我看到了许多学生正在上自习或小组讨论,在这里,学生们凝聚着理想和希望,共同追求知识的殿堂。
教学楼内的气氛也非常积极向上,学生们在课堂上积极思考、举手发言,老师们也总是耐心解答疑惑,不厌其烦地引领学生前行。
这样的教育环境,不仅仅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更充满了奋斗的力量。
参观过程中,我还有幸参观了武大的科研设施。
武大作为全国重点大学,对于科研的重视程度可见一斑。
无论是实验室还是科研中心,都展示了武大在各个领域的研究成果和科技实力。
科研设施的先进性和实用性让人瞩目,尤其是一些高精尖仪器,给人以强烈的科技感。
在这里,许多学生投身科研,攻克科学难题,他们用实际行动展示了学术研究的魅力和成果。
参观结束后,我不禁用一个词来形容我的感受——震撼。
参观武大的感想和体会小片段

参观武大的感想和体会小片段参观武大的感想和体会小片段一参观武汉大学,让我深深感受到了中国高等教育的厚重与丰富。
漫步在武大的校园中,我仿佛置身于一幅美丽的画卷之中。
绿树成荫,鸟语花香,每一处景色都让人心旷神怡。
而古典与现代交融的建筑风格,更是让我惊叹不已。
在参观过程中,我不仅了解了武大的历史沿革和学术成就,更感受到了这里独特的人文气息。
无论是图书馆里丰富的藏书,还是实验室里先进的设备,都让我深刻体会到了武大对于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视。
此外,我还从这次参观中领悟到了许多人生的智慧。
面对人生中的困难与挑战,我们要学会坚持与奋斗;在成长的道路上,我们要学会珍惜身边的人和事;在未来的生活中,我们要学会承担责任与担当。
参观武汉大学,让我收获了许多的感动和启示。
在这里,我不仅领略了美丽的校园风光,更感受到了知识的力量和人生的价值。
我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这些宝贵的经历和感悟会一直陪伴我前行。
那是一个晴朗的午后,我踏入了武汉大学的校门。
阳光洒在绿意盎然的草坪上,古老的建筑散发出岁月的韵味。
作为一名学子,我对这所著名学府有着敬仰与期待。
走进校园,映入眼帘的是一片片绿树成荫的小径和充满历史感的建筑。
那种浓郁的文化底蕴与学术氛围让我肃然起敬。
我仿佛能感受到那些历史人物的气息,他们在学术上的卓越成就,为学校赢得了极高的声誉。
漫步在校园的小道上,我仿佛置身于一个知识的海洋。
图书馆、研究所、学术交流中心等设施一应俱全,尽显学校对于学术的重视。
我深深地被这种氛围所吸引,对于未来充满了期待与憧憬。
在与武大的师生交流中,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他们的学习生活与校园文化。
他们热情洋溢、博学多才,让我感受到了青春的活力与知识的力量。
在与他们的交流中,我对于自己的未来也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与规划。
总的来说,参观武大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那种深厚的文化底蕴、严谨的学术氛围以及热情洋溢的青春气息让我对于未来充满了期待与憧憬。
我相信,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地努力,就一定能够在知识的海洋中寻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一片天空。
理想武汉大学英文作文

理想武汉大学英文作文Wuhan University is my ideal university. It is located in the vibrant city of Wuhan, which is known for its rich history and diverse culture. The campus itself is breathtaking, with its beautiful architecture and lush greenery. It truly is a place where learning andinspiration go hand in hand.The professors at Wuhan University are top-notch. They are not only knowledgeable in their respective fields, but they also have a passion for teaching. They encourage students to think critically and challenge the status quo. Their dedication to education is truly inspiring.The student body at Wuhan University is diverse and inclusive. There are students from all walks of life, coming from different parts of the world. This diversity creates a stimulating and enriching environment where different perspectives are valued and respected. It is a place where friendships are formed and lifelong connectionsare made.The facilities at Wuhan University are state-of-the-art. The library is a treasure trove of knowledge, with an extensive collection of books and resources. Thelaboratories are equipped with the latest technology, allowing students to engage in hands-on learning experiences. The sports facilities are also impressive, providing students with opportunities to stay active and healthy.One of the things that sets Wuhan University apart isits emphasis on extracurricular activities. There are numerous clubs and organizations that cater to a wide range of interests, from music and art to sports and community service. These activities not only provide students with a chance to pursue their passions, but they also foster teamwork and leadership skills.Living on campus at Wuhan University is an experiencein itself. The dormitories are comfortable and well-maintained, providing students with a home away from home.The campus is lively and bustling, with various events and activities happening all the time. It truly is a vibrant and dynamic community.In conclusion, Wuhan University is my ideal university because of its beautiful campus, dedicated professors, diverse student body, state-of-the-art facilities, emphasis on extracurricular activities, and vibrant campus life. It is a place where I can grow academically, socially, and personally. I believe that attending Wuhan University would be a transformative experience that would prepare me for a successful future.。
武汉大学130周年校庆感悟心得发言

武汉大学130周年校庆感悟心得发言珞珈之山,东湖之水,人文荟萃,流风甚美热烈祝贺武汉大学130周年校庆一所大学的积淀并不仅仅靠时间来书写,更由其自身的精神内涵、价值底蕴来塑造从清末张之洞创办自强学堂,到红船薪火点燃校园,再到抗战时期西迁乐山,武汉大学创办伊始就与国家、民族命运紧紧相连从改革开放时期首倡恢复高考,参与真理标准大讨论,再到建设时期矢志科技报国,在卫星导航、治水护水、杂交稻培育、病毒免疫研究等领域,处处展现着武大智慧、武大力量与国家同向同行,与时代共频共振,聚焦一流人才培养,服务国家发展大局,这所百年学府的血液里流淌着的,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革故鼎新、心系家国的精神基因大学之大,不仅在于大师之名,更在于精神之立130年来,来往于珞珈山的风云人物,耕耘于珞珈山的学术大咖,传道于珞珈山的人文大师,以及胸怀远大抱负的莘莘学子,共同铸造了珞珈山的灵魂,构筑了一代又一代知识分子的精神高地一个个闪耀的名字,一项项瞩目的成果,践行着教育强国、文化强国、科技强国的担当与使命立德树人、为国育才,是大学的根本武汉大学6位院士同上一门课,让面向本科生的《测绘学概论》成为“最奢侈的基础课”全国第一颗“学生造”遥感卫星——“启明星一号”成功发射,让本科生、研究生充当科研主角重视人才培养,注重教学改革,这些开风气之先河的举动,无不体现着教育者的初心“春山是珞珈山,秋水是东湖水,春秋几度轮回,少年明月当归”活跃在各行各业的武大校友,带着珞珈山赋予的气质,传承武大厚重的人文底蕴,贡献于国家、服务于社会“校友经济”“珞珈商帮”引智回汉、引资入鄂;“珞珈智库方阵”发挥优势,积极资政建言;雷军等校友代表积极向母校捐款,全力支持基础学科、创新领域研究与学生培养,一次次引爆热点话题学子们对母校的深厚感情,正在不断转化为对这片人才沃土的助力与回馈深深扎根中国大地,融入时代发展洪流,以己所能服务国家、服务地方,百年学府在新时代焕发更耀眼的光彩“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大学和优势学科”,是党的二十大关于教育的重要内容期待这所凝聚万千关注的百年学府,继续弘扬教育家精神,涌现更多“大先生”,在传承文化之魂、精神之源上有更大作为,在基础人才培养、科技自立自强上贡献更大力量,在构建新发展格局、建设中国式现代化上有更大担当附: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亲爱的老师们、同学们、校友们:大家上午好!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集会,庆祝武汉大学建校130周年我谨代表全校师生员工,向各位嘉宾和校友表示热烈的欢迎!向长期关心和支持武大建设发展的各级政府、各界朋友和广大校友致以深深的谢意!巍巍珞珈,黉门百卅;煌煌武大,其命维新130载光阴流转,见证了一所大学与中华民族休戚与共的壮阔历程——武大在民族危难之际应势而生,凝铸了勇担使命的自强之魂致力于兴学图强,清末湖广总督张之洞秉持“自强之道,以教育人才为先”,在武昌创办自强学堂,从此,武大就把自身的发展与中华民族的命运紧紧相连城市孕育大学,大学滋养城市,武大诞生于当时作为全国工商业中心和中国革命中心的武汉,既是缘分也是历史逻辑,从此武大与武汉荣辱与共,在共同推进民族复兴的伟大历史进程中双向赋能、融合发展武大在漫天烽火岁月砥砺奋进,淬炼了教育报国的弘毅之志即便是战火纷扰、艰难困厄,武大前辈先贤依然志存高远、逆流而上,“武大不办则已,要办就办一流水准大学”,珞珈新校园不建则已、要建就建“世界最美大学”西迁乐山的八年岁月,学校在支持师生投笔从戎、奔赴前线的同时,更注重引导师生赓续文脉、潜心学习,扎根乐山,与当地人民结下深厚情谊,共同度过了一段难忘的历史从此,武大的发展再次与民族的命运紧密相连,成为国家命运共同体的一部分武大在改革创新中焕发出勃勃生机,铸就了立德树人的崇高使命在新时代改革开放的大潮中,武大教育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以党的教育方针为根本遵循,全面推动教育改革教师教育成果显著,留下了“武大教师”这个词语,培养了一大批杰出人才学科建设成效显著,形成了“武大模式”,在国内外具有广泛影响力学生培养质量稳步提升,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才武大在立德树人的过程中,始终坚持与时俱进,积极探索,不断创新,为国家培养了大量人才,为国家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今天,我们有幸迎来了武大建校130周年这个重要时刻在这个喜庆的日子里,我们要倍加珍惜,回顾历史,展望未来,感慨万千,思考诸多首先,我们要感慨历史的长河,感怀百年的历程130年的岁月,是一部沧桑巨变的历史长卷我们要缅怀那些为武大奋斗、付出辛勤努力的前辈先贤,他们以无私的奉献精神和不懈的努力,创造了武大的辉煌历史我们要向他们致以崇高的敬意,并且要继承和发扬他们的优良传统,为武大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其次,我们要展望未来的发展,勾勒出更加美好的蓝图作为一所高水平研究型大学,我们要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加强科学研究,推动学科建设,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为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我们要积极融入国家和地方的发展战略,加强与各界的合作,共同推动教育事业迈上新台阶同时,我们要加强校友工作,建设更加紧密的校友网络,搭建更多的交流平台,为校友提供更多的服务,共同促进武大的发展最后,我要特别提到,师生是大学最核心的主体,校友是大学最珍视的力量在会前,我们见证了武大校友雷军再次以巨额捐赠支持母校的发展,这是武大校友捐赠的新高与他们一样,许多武大校友以热忱的心态献出了自己的力量,用不同方式表达了对母校深深的热爱这份爱融入了每个武大人的心中,形成了不竭的力量,伴随着武大踏上充满光荣与梦想的新征程!正是因为有了校友们的支持和关爱,武大才能不断发展壮大,走向国际舞台我们将始终保持与校友的紧密联系,不断加强合作与交流,共同推动学校的发展130年的光辉历程,是一部感人至深的故事在这个历史节点上,我们要感谢所有为武大建设发展做出贡献的人们,他们的辛勤付出和奉献精神,铸就了武大的辉煌我们要感谢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关心和支持,是你们的大力支持,使得武大得以蓬勃发展我们要感谢每一位学校的师生员工,是你们的辛勤努力和执着追求,为武大创造了无数的辉煌成就130年的历程,我们追寻到了自己的定位,找到了自己的使命作为一所高等学府,我们要肩负起培养人才、推动科学研究、服务社会发展的责任,为国家和社会的进步做出更大贡献我们要坚守初心、勇担使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在新的征程上,我们要坚持以人为本,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我们要加强科学研究,推动创新发展,成为科技创新的引领者和高水平研究型大学我们要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全球竞争力的人才同时,我们要密切关注社会发展需求,为国家和社会的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持在武大的发展征程中,我们要继续坚持“知行合一”的办学理念,将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优秀人才我们要推动学科交叉融合,培养具有综合素养和协同创新能力的人才我们要加强社会服务,促进产学研合作,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技术支持在武大的发展征程中,我们要继续弘扬“爱国奉献、求实创新、团结和谐、自强不息”的校训精神,培养具有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的优秀人才我们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我们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家国情怀亲爱的老师们、同学们、校友们,让我们一起携手同行,共同追寻武大的梦想,共同书写武大的辉煌让我们向着更高的目标努力奋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让我们牢记武大的使命和责任,为培养优秀人才、推动科学研究、服务社会发展而不懈努力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一起,共同创造更加辉煌的明天!在未来的日子里,武大将继续加强与校友的联系,搭建更加紧密的交流平台,为校友们提供更多的机会与资源,共同分享成长与发展的机遇同时,武大也将积极开展校友回馈计划,鼓励校友们回到母校,为学校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和智慧让我们共同见证武大的辉煌,共同书写武大的未来!让我们携手同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努力奋斗!愿武大的光芒照亮每一个人的人生,愿武大的力量激励每一个人的前行!。
珍藏回忆,见证成长——武大函授学习历程的回眸

人数。虽然大家年龄不等, 单位不同, 文化知识水平参差不 齐 , 目 是统一的 , 是认真学好各 门专业课程 , 但 标 就 圆满完成
三年学业。武大图书馆学 系历 史悠 久 , 资力 量强 , 派为 师 选 我们面授的老师均 是图书馆学领域 的著名专家教授 , 他们 的 讲课很有吸 引力 , 让人 耳 目一新 , 大家 听课 积极 性非 常 高。 武大函授考试 制度非常严格 , 考试 不及格的学员 只有一次补 考机会 , 补考不及格就不予毕业 。 卢毅老师既是 函授站 负责人又 是《 图书分类学 》 辅导 教
喜欢 函授生作答的论述 题 , 有些还能纳 入他的教案。我很在
做作 , 更没有官员 与百姓之分 , 的是情真意切 , 有 惬意酣 畅。
回到家 中, 翻箱倒柜找 出 了珍 藏多年 的《 我 武汉大 学 图
书馆学 函授专修班教学方案》 《 、 录取通知 书》 各科 《 习成 、 学 绩名单 》 《 、 武汉大学 图书馆学 函授专修 科 8 毕业论 文评 O级 议表》 。看着这些油 墨印刷 的资料 和鲜红的《 等 武汉大 学毕 业文凭》, 我顿悟到也许这 3年的 函授学 习是我情 系 图书馆
事业 , 扎根图书馆工作 3 3年不 动摇 的重要原 因吧 。 17 97年 3月 , 在农 村插队了 3年 的我根据 当时 的政 策抽 调安排到贵州省 图书馆工作 。这个工 作单 位对我来 说 实在 是太熟悉 , 在我 3岁时母 亲就是这 里的 职工 , 时我就 到社 那
乎每次 的考试成绩 和排名 , 学习认真努力 , 刻苦用功 , 各科考 试成绩均在 8 以上。最后一 学期我怀着 7个 多月的身孕 0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史使人明智。
培根说的。
作为武大的一名学子,若不知道武大的历史实在是有辱斯文,所以李工真教授的这堂课就显得弥足珍贵。
我坐在大学里我才真正的懂得了梅贻琦老先生的那句话大学者非有大楼而谓大因有大师而谓大矣。
里讲到了武大的过去我才明白原来这里曾经有很多睿智的大师和追求智慧的学子我才明白八十年代的这里有一位叫做刘道玉的老校长引领了高校的改革曾经的武大有诸多学者和青年的学子在这片山水上朝气蓬勃我才明白原来曾经的大学就是我期望的那样然而这一切都只是消逝了的历史。
《大学重建》让我开始了解大学的起源、存在的意义那就是大学应该是一个社会的良知和思想发动器大学应该为这个社会培养具有正义、勇气和智慧的学子在他们走上社会之后能够有能力去逐步改善这个社会中不好的东西促进社会的发展并不断致力于人类物质社会的改造以及科学、艺术文学等精神文明的探索和提升。
梅贻琦42岁被任命为清华大学校长,名言:“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
”重温武大校史感悟珞珈精神武汉大学,是一所历史悠久、底蕴深厚的百年名校,其历史最早可追溯至清末湖广总督张之洞于1893 年奏请清政府创办的湖北自强学堂,它诞生于清末救亡图存的时代洪流之中,也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第一所真正由中国人自行创办和管理的新式高等专门学堂。
从此,这一叶小舟,便承载着无数志士仁人的强国之梦,在风雨飘摇中启航。
自强学堂历经传承演变,数易其名,最后于1928 年定名为国立武汉大学,跻身于近代中国第一批国立综合性大学之列,并且在短短数年之内迅速发展成为“民国五大名校”之一,创造了中国高等教育发展史上的一大奇迹!20 世纪30 年代初,著名学者胡适先生曾在北平对一位来华游历的美国外交官说:“你如果要看中国怎样进步,去武昌珞珈山看一看武汉大学便知道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经过院系调整,武汉大学成为国家教育部直属的文理综合性大学,其综合实力在全国重点大学中一直位居前列。
改革开放以来,武汉大学在国内高校中率先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各项事业蓬勃发展,整体实力明显上升,被誉为“中国高教改革的试验区”。
1995 年,美国Science 杂志将武汉大学列为“中国最杰出的大学之一”。
2000 年,武汉大学与武汉水利电力大学、武汉测绘科技大学、湖北医科大学合并组建新的武汉大学,揭开了学校改革发展的崭新一页。
武汉大学的历史,既是一部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创业史,也是一部满怀理想、气势恢弘的发展史,并始终与国家和民族同呼吸、共命运。
百余年的辉煌校史,汇集了中华民族近现代史上众多的精彩华章,积淀了厚重的人文底蕴,培育了“自强、弘毅、求是、拓新”的大学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珞珈学人,在迈向世界一流大学的世纪征途上,豪情满怀,继续阔步前进。
前言武汉大学,是一所历史悠久、底蕴深厚的百年名校,其历史最早可追溯至清末湖广总督张之洞于1893 年奏请清政府创办的湖北自强学堂,它诞生于清末救亡图存的时代洪流之中,也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第一所真正由中国人自行创办和管理的新式高等专门学堂。
从此,这一叶小舟,便承载着无数志士仁人的强国之梦,在风雨飘摇中启航。
自强学堂历经传承演变,数易其名,最后于1928 年定名为国立武汉大学,跻身于近代中国第一批国立综合性大学之列,并且在短短数年之内迅速发展成为“民国五大名校”之一,创造了中国高等教育发展史上的一大奇迹!20 世纪30 年代初,著名学者胡适先生曾在北平对一位来华游历的美国外交官说:“你如果要看中国怎样进步,去武昌珞珈山看一看武汉大学便知道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经过院系调整,武汉大学成为国家教育部直属的文理综合性大学,其综合实力在全国重点大学中一直位居前列。
改革开放以来,武汉大学在国内高校中率先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各项事业蓬勃发展,整体实力明显上升,被誉为“中国高教改革的试验区”。
1995 年,美国Science 杂志将武汉大学列为“中国最杰出的大学之一”。
2000 年,武汉大学与武汉水利电力大学、武汉测绘科技大学、湖北医科大学合并组建新的武汉大学,揭开了学校改革发展的崭新一页。
武汉大学的历史,既是一部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创业史,也是一部满怀理想、气势恢弘的发展史,并始终与国家和民族同呼吸、共命运。
百余年的辉煌校史,汇集了中华民族近现代史上众多的精彩华章,积淀了厚重的人文底蕴,培育了“自强、弘毅、求是、拓新”的大学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珞珈学人,在迈向世界一流大学的世纪征途上,豪情满怀,继续阔步前进。
一、百年沧桑自强学堂和方言学堂(1893-1911)(-)武汉大学的历史溯源于清末湖广总督张之洞于1893 年11 月29 日奏请光绪皇帝创办的湖北自强学堂。
自强学堂(1893.11.29——1902.10) 创办人:张之洞(督鄂:1889——1909) 首任总办蔡锡勇校址:武昌三佛阁大街口1889 年张之洞任湖广(辖今湖北、湖南、江西三省)总督之初,首府武昌只有两所容量极小、破败不堪的旧式书院,即江汉书院和经心书院,因此他打算创办一所更大更新的“两湖书院”,为两湖(即洞庭湖、鄱阳湖)地区培养人才。
一时间,人们纷纷向张之洞献计献策,其中有位小官,名叫曾广敷,官不过湖北试用知县,却彼有建地。
他向张之洞建议“就所定商课改为通商西学,延请华人之能西学者以训诲之,专习各国语言文字等语系,为振兴商业服务。
张之洞接受了曾广敷的建议,”决定将“两湖书院”办成西式学堂。
于光绪十九年(1893 年)10 月22 日向光绪皇帝上奏《设自强学堂片》,11 月29 日得准。
因此,这一学堂定名为“湖北自强学堂”。
自强学堂比“北京同文馆”晚30 年,但称得上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所真正由中国人自己创办和管理(中国人自己担任校长)的新式学堂。
它一改中国传统书院“学不分专门”的旧习,仿西方高等教育模式,在全国各学堂中率先实行“分科教学,按班授课”体制,设方言、算学、格致、商务四门,首届招生80 人。
其中商务门开中国近代经济管理类高等教育之先河。
张之洞向光绪皇帝上奏的《设立自强学堂片》张之洞(1837-1909),直隶南皮人,清末洋务运动重要代表人物,曾任山西巡抚、两广总督、湖广总督、两江总督(代)、大学士、军机大臣兼学部大臣等职,为自强学堂的创办者。
蔡锡勇(1847-1898),福建龙溪(今龙海)人,曾先后在广东同文馆、京师同文馆学习,为中国第一代职业外交官,也是第一位获得美国哈佛大学名誉博士学位的中国学者,中文速记学的创始人以及第一位将西方复式会计科学引进中国的“计坛先驱”,自强学堂首任总办,去世后两次获得中华民国大总统题匾授勋表彰。
由于甲午惨败加之马关条约之教训,张之洞认识到:“自强之道,首赖人才”,“而自强之道,贵能取人之长,若非精晓洋文,即不能自读西书,若不能多读西书,即无从会通博采。
”因此,张之洞于1896 年对自强学堂进行改革,一、将算学一门移归两湖书院;二、格致、商务两门停办,改为一般课程;三、将方言一门扩大为英文、法文、德文、俄文四门,每门招生名额扩大到30 人,1898 年又增加东文(日语),共计五门,至此招生规模达到150 人;四、并入化学学堂,开创自然科学专门教育;五、增设译书机构,开创翻译商务经济书籍新风;六、取消膏火费,实行奖学金制;七、选派13 名学生留学日本。
这13 人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最早的留日学生,他们大多为最早的“同盟会”会员。
为此,孙中山先生高度评价张之洞:“以南皮造成楚材,颠覆满祚,可谓不言革命之大革命家。
” 1902 年,清廷管学大臣张百熙在《奏办京师大学堂疏》中称:“查京外所设学堂,已历数年,办有成效者,以湖北自强学堂、上海南洋公学为最。
”方言学堂(1902.10——1911.9) 总办:程颂万馨龄曾广熔校址:武昌东厂口方言学堂是由1902 年张之洞将自强学堂从武昌三佛阁大街(今复兴路)口迁至武昌东厂口时改名而来。
此时正值1901 年《辛丑条约》之后,帝国主义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致使大清王朝彻底破产,慈禧集团不得不打出“变法”和“新政”旗号,其中一项内容为:“各省所有书院,于省城者均改设大学堂。
”因此,清政府于1904 年1 月正式承认“湖北自强学堂”为“程度与高等学堂略同的外省方言学堂”。
除经学、道德课外,学堂增设博物、理财、教育、交涉、绘图等课程,均请洋教师讲习,并向美、德、法、比、俄派遣了20 余名留学生。
1903 年方言学堂的《中国历史》教材1905 年初,张之洞自撰《学堂歌》一首,将其分发武昌各学堂,其部分内容如下:学堂歌天地泰,日月光,听我唱歌赞学堂。
圣天子,图自强,除去兴学无别方。
教体育,第一桩,卫生先使民强壮。
教德育,先蒙养,人人爱国民善良。
孝父母,尊君上,更须公德联四方。
教智育,开愚氓,普通知识破天荒。
物理透,技艺长,方知谋生并保邦。
说科学,须兼长,一日六钟并不忙。
读五经,诵勿忘,先讲大义后精详。
修身学,重伦常,孝弟爱众尊师长。
历史学,知已往,世界变迁弱变强。
地理学,先本乡,由近及远分方向。
中国外,有列强,勿学井蛙拘坳堂。
算数学,简为上,比例代数捷非常。
八线表,不用想,能通几何包九章。
博物学,穷天壤,卫生益智心开朗。
理化学,原质详,配合制造通阴阳。
辨炭酸,分硫养,火药全仗硝磺镪。
电矿气,力声光,理化门门有专长。
图画学,摹物状,先用毛笔后尺量。
政法学,治国方,后生浅学莫躁妄。
陆军学,分两堂,战术计画戒鲁莽。
沟垒速,地形相,火器测准马善养。
体操学,关衰旺,人人胜兵其国昌。
小学略,中学详,外国语文习一样。
高等学,通两邦,师范须明教育方。
实业学,农工商,谋生有术国力强。
方言学,少胜长,专备交涉使四方。
大学内,分八项,专门经济佐庙堂。
通儒院,精思想,新理著书胜列邦。
识字多,有理想,不入小学如聋盲。
小学成,知识亮,改业谋生并无妨。
学国文,文理畅,方解经史古文章。
学英文,用处广,英国商务遍华洋。
学日文,近我邦,转译西书供采访。
学法文,各国尚,条约公牍须磋商。
学德文,武备详,专门字义皆确当。
学俄文,交界长,教习虽难也须讲。
腊丁文,古义藏,随意学习不勉强。
湖北省,免捐项,就将此款兴学堂。
早兴学,民盼望,各省开办无定章。
湖北省,二百堂,武汉学生五千强。
派出洋,学外邦,各省官费数不广。
湖北省,采众长,四百余人东西洋。
我同学,生此方,切莫辜负好时光。
众同学,齐奋往,造成楚材皆贤良。
文善谋,武知方,学中皆是国栋梁。
荀卿子,歌成相,此歌劝学略摹仿。
中国盛,圣教光,黄种尊贵日蕃昌。
上孝慈,下忠良,万年有道戴吾皇。
1993 年经节选少数歌词并谱曲的《学堂歌》1910 年颁发的湖北方言学堂毕业凭照(文凭)1911 年3 月,方言学堂被新任湖广总督府提学使王寿彭,以教育经费紧张为由,强令停办。
武昌起义爆发后,黎元洪将方言学堂校舍移作武昌军官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