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大校史简介
武汉大学介绍ppt

2013年“武书连”大学排行榜中武汉大学 排行第七。
武汉大学参与了三峡工程、南水北调、西电东输等国家重点工程项目的科 学研究和工程建设,在南北极科学考察、重大传染性疾病防治等科技攻关 中不断取得新的突破,马协型、红莲型杂交稻、高频地波监测雷达、GPS 全球卫星定位与导航、高性能混合动力电池等应用型科技成果不仅具有重 大的科学理论价值,还产生了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
一、武汉大学最好的专业是28个国家级特色专业: 国际经济与贸易、核工程与核技术、环境工程、历史学、物理 学、遥感科学与技术、思想政治教育、法语、法学、新闻学、 信息安全、通信工程、软件工程、水利水电工程、口腔医学、 哲学、汉语言文学、化学、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数学与应用 数学、地理信息系统、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图书馆学、核工程 与核技术、环境工程、经济学、生物技术。
历史 80-85
地理 80-85
樱花城堡
校园掠影
流山东珞 风高湖珈 甚水之之 美长水山
秋日里 红枫满地
樱顶老图
“心胸之磊落更如风光霁月,足以昭彰千古”
韩德培(1911- ), 江苏南京人(生于江苏 如皋),中国国际私法 学的一代宗师,1934 年毕业于中央大学, 1942年获加拿大多伦 多大学法学硕士学位, 随后以“特别研究生” 的身份转入美国哈佛大 学法学院继续从事法学 研究,1946年任教于 国立武汉大学法律系, 现为武汉大学人文社会 科学资深教授,主要代 表作有《国际私法中的 实质与程序问题》、《 国际私法上的反致问题 》、《国际私法》 (主 编)等。
易中天,1947年2月8日出 生于湖南长沙,1981年毕 业于武汉大学中文系中国 古代文学专业,获文学硕 士学位并留校任教。中国 知名作家、学者、教育家。 1992年起任教于厦门大学 人文学院中文系。2015年 4月声明已经退休。
介绍武汉大学PPT演示课件

工程学院 【信息科学学部】 计算机学院 遥感信息工程学院 电子信息学院 国际软件学院 测绘学院
印刷与包装系 【医学部】 基础医学院 第一临床学院 第二临床学院 口腔医学院 药学院 公共卫生
学院 HOPE护理学院 【独立学院】东湖分校(设有文学、外国语言文学、新闻、法学、经济、
校训: 创新
自强 弘毅
求是
下一页
创办人:张之洞
1893年11月29日,湖广总督张之洞向清朝光绪帝上奏《设立自 强学堂片》。他认为“盖闻经国以自强为本”、“自强之道, 以教育人才为先”,故取“自强”二字。这座新式高等专门学 堂位于湖北武昌三佛阁大朝街口,开办之初,设方言、算学、 格致、商务四门。由此揭开了近代湖北高等教育的序幕。1896 年,矿务、化学学堂并入自强学堂,后者增加自然、工程教育。 方言一门逐步扩大为英语、法语、德语、俄语、东文(日语)5 门。 1923年,国立武昌高等师范学校改名为国立武昌师范大学。
1924年,国立武昌师范大学改名为国立武昌大学。
1926年,国立武昌大学、国立商科大学、省立医科大学、省立法科大学、省 立文科大学以及私立文华大学等合并,建立国立武昌中山大学。
1928年,改组国立武昌中山大学,组建国立武汉大学。
1949年,改名为武汉大学
下一页
校名拾趣 武汉大学的之前的名字是“国立武汉大学”。旧时汉语的书写顺序是从
现校歌(代)
由珞宣作词,陈国权谱曲,严格意义上说是代校歌,为1998年所征集。歌词暂列如 下:
“东湖之滨,珞珈山上,这是我们亲爱的学堂。百年沧桑,弘毅自强,根深叶茂育
桃李,满园芬芳。啊……美丽的珞珈山。多少雄鹰竞翱翔,竞翱翔。扬帆长江,奔
武汉大学学生手册解读

主讲:动力与机械学院 团委副书记 谢林桥
百年武大 葱郁珞珈
校史 武汉大学的校史可以追溯到1893年湖广总督 张之洞创立的自强学堂,1928年定名为国立 武汉大学,是近代中国第一批国立大学。 1946年,学校形成了文法理工农医六大学院 并驾齐驱的办学格局。看我们正门的牌坊就会 看到,正面是国立武汉大学,背面就是:文法 理工农医。
武汉大学国家助学贷款管理办法
第十一条 符合条件的学生可根据家庭经济状况和将来预计偿还 能力,自愿申请所需贷款的等级。老生应于新学年开学后15天向 各学院提出贷款申请。新生应于进校后30天内向各学院专职学生 干部提出贷款申请。学生可申请一年、两年、三年或四年的国家 助学贷款。助学贷款实行本人申请、一次授信、分期发放的管理 方式,学生在校期间每人一般只能获得一次贷款授信。
武汉大学本科生学籍管理实施细则(摘录)
第十条 学生请假需本人提出书面申请,因病请假应有校医院证 明,一学期请病假一周以内的,由辅导员批准,一周以上的由学 院(系)主管领导批准。学生因事请假,一学期请假两天以内由 辅导员批准,两天以上由学院(系)主管领导批准。 学生请假申请书、医院证明及学院(系)审批意见等材料由学院 (系)教学秘书负责保大学学生违纪处分办法
高等学校学生行为准则
一、志存高远,坚定信念。努力学习马克思列宁主 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 想,面向世界,了解国情,确立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 走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理想 和坚定信念,努力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 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
学生不得擅自调换房间,不得留宿他人,不得私配 和向他人转借房间钥匙,放假期间不得单独住宿。
学生公寓内私自拉接电线及使用大规模用电器,严 禁乱扔烟头和燃烧物品,燃放烟花爆竹,严禁生火 做饭,蜡烛照明等。
武大校史真相

格致、商务门停办,改为一般课程,方言一门扩大为英文、法文、德 文、俄文四门(1898年又增加东文即日文,共计五门),从此,自强 学堂成为一所专门的外国语学校。
学生必须年在二十四岁以内十五岁以外,口齿较灵,志趣渐定者。过二 十四岁或不及十五者,均不录取。 ——张之洞:《招考自强学堂学生示并章程》(1897年4月9日) 关于学生的程度,可从他们的试题中去衡量。于二十五年九至十一月间, 自强学堂曾举行过三次月考与一次总考,测验中西各门功课。测验后的试卷, 虽没有全部留下来,但仅就所见的部份试卷,亦可以粗略窥见其重点与程度。 …… 从上举各堂西文题目,我们可以看到自强学堂的外文教学确是在培养学 生直接阅读各国著作的能力,而学生的语文程度似乎不差。 …… 如以五年后(一九〇四)所颁布的奏定学堂章程为标准,上述生理与格 致二科题目的程度,仅相当于中学一二年级而已。 至各堂算学题目方面,分为新旧班二种,新班题较繁难,旧班题目则全 属四则范围,诸如方阵、分配、行程、比例与本利计算等。各堂中以德文堂 的题目较深。不过,从这些题目看,他们这时的数学程度顶多与高等小学相 当。 总之,他们的各科程度比预定的标准——高等学堂程度——为低。显然 是因为没有足够的合格学生与师资所致。当然,经费与设备亦成问题。就是 改为方言学堂后的三届学生亦发生同样的问题。……
——摘自武汉大学主页之‚学校概况〃学校简介‛
武汉大学的前身是清末湖广总督张之洞于1893年创办的自强学堂。 1902年更名为方言学堂。辛亥革命后,北洋政府以方言学堂为基础, 于1913年建立国立武昌高等师范学校。1923年更名为国立武昌师范大 学,1925年又更名为国立武昌大学。1926年武汉国民政府将武昌大学 与其他几所学校合并,组建国立武昌中山大学。1928年7月,国民政 府改组武昌中山大学,组建国立武汉大学。…… ——摘自武汉大学主页之‚学校概况〃百年校史‛
武汉大学简明资料

现任校长: 顾海良
所属地区: 中国武汉
主要院系: 经济与管理学院,法学院,生命科学学院,测绘学院,水利学院
硕士点: 284个
博士点: 231个
院士: 14人
主要奖项: 中国最美丽的大学
实验室: 4个国家重点实验室
重点学科: 20个国家重点学科
目标定位: 中国特色、国际知名高水平大学
武汉大学校园内还先后建有“六一纪念亭”、“闻一多先生纪念塑像”、“鲲鹏展翅”、“李达塑像”、“爱因斯坦塑像”、“阿兰·佩雷菲特塑像”、“李四光塑像”、“王世杰塑像”、“孔子铜像”等人文景观。
武大校史 第一讲 自强学堂和方言学堂

南皮屠财(张之洞) 项城屠民(袁世凯)
西林屠官(岑春煊)
时论南皮屠财,项城屠民, 西林屠官。三屠之名,流传几遍 中外。又谓南皮有学无术;项城 有术无学;西林不学无术。此言 殊不尽然。
——陈夔龙:《梦蕉亭杂记》
用茶捐创办两湖书院,专设商籍课额(1890年)
„„为照维持世道,首赖人材,人材之成,必由学术。即论地方 官化民成俗之道,亦必以教士为先。故书院之设,所以作养贤才,贵 得明体达用之士,以备国家任使,庶可以羽翼圣道,匡济时艰。然必 须有群萃州处之区,始克收师友讲习之益。查两湖地方,人才素盛, 各贤辈出,惟湖北江汉书院暨本部堂前在学政任内创建经心书院,皆 因经费未裕,斋舍无多。湖南省城书院颇多,然省外远郡士子,亦尚 未能遍及。本部堂现于湖北省城创建两湖书院,筹集经费,就都司湖 地方,环臵斋舍二百间,调取两湖诸生各一百名,入院肄业。另臵斋 舍四十间,附调商藉诸生四十名肄业。课士之法,分经学、史学、理 学、文学、算学、经济学六门,延请分教六人,专门训课。诸生愿执 何业,各随才性所近,能兼者听。„„另设商籍课额四十名,因茶业 各商,筹捐两湖书院经费,特调其子弟肄业,以昭奖劝。其应调商藉 诸生四十名,应由江汉关道转饬茶业各商自行秉请该道申送,统俟诸 生到齐,书院规模大定,当即专案奏明。
福建船政学堂(1866)、天津水师学堂(1881)、 上海电报学堂(1882)、广东水陆师学堂(1887)、 天津武备学堂(1886)
“洋务殿军”——张之洞
张之洞为中国第一能办事之人。 ——伊藤博文
之洞短身巨髯,风仪峻整,莅官所至,必有兴作,务宏大不问费多寡。爱才好客,名流 文士争趋之。任疆寄数十年,及卒,家不增田一亩云。
——张之洞:《札铁政局饬修算学方言各学堂》 (光绪十七年七月二十一日,1891.8.25)
(完整版)武汉大学ppt

如今的武大已经涵盖了哲、经、法、教育、 文、史、理、工、农、医、管理等11个学 科门类。
经管楼
武汉大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985工程” 和“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是与法国同行联系最紧密、合作最广
泛的中国高校之一。武汉大学学科涵盖了哲学、经学、法学、教育学、 文学、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共11个学科门类。设 有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理学、工学、信息科学和医学六大学部36个 学院(系)。有119个本科专业。5个一级学科被认定为国家重点学科, 共覆盖了29个二级学科,另有17个二级学科被认定为国家重点学科。 6个学科为国家重点(培育)学科。36个一级学科具有博士学位授予 权,250个二级学科专业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342个学科专业具有 硕士学位授予权。有32个博士后流动站。设有三所三级甲等附属医院。 [1-2]2012年武汉大学经教育部批准新增设5个专业,分别为数字出版专
武汉大学
校园简介
山
上江
武 汉 大 学
有 黉
珞 珈 独 秀
城 多 山
张之洞
武汉大学溯源于1893年清末湖广总督 张之洞奏请清政府创办的自强学堂, 历经传承演变,1928年定名为国立武 汉大学,至今已有120年历史
校训:
自强 弘毅 求是 拓新
“自强”语出《周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意为自尊自重,不断 自力图强,奋发向上。自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成就事业当以此为训。 我校最早前身为“自强学堂”,其名也取此意。 “弘毅”出自《论语》“士 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一语。意谓抱负远大,坚强刚毅。我校30年 代校训“明诚弘毅”就含此一词。 用“自强”、“弘毅”,既概括了上述 含义,又体现了我校的历史纵深与校风延续。 “求是”即为博学求知,努 力探索规律,追求真理。语出《汉书》“修学好古,实事求是”。 “拓新”, 意为开拓、创新,不断进取。 概言之,我校校训的整体含义是: 继承和发 扬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伟大精神,树立为国家的繁荣昌盛刻苦学习、积极 奉献的伟大志向,以坚毅刚强的品格和科学严谨的治学态度,努力探求事 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开创新局面,取得新成绩,办好社会主义的武汉大学, 不断为国家作出新贡献。
武大校史小组电子小报

在武昌珞珈山武汉大学校园内。1947年,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 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的学生运动遍及国民党统治区。以武汉大学 为中心的学潮成为这次学运的重要组成部分。6月1日凌晨3时,武汉 当局调集全副美式装备的军、警、宪、特1000余人突然闯人武汉大 学教职员和学生宿舍,开枪打死手无寸铁的王志德、黄鸡岗、陈如丰 3位同学,打伤20多人,逮捕一批进步师生,时称“六?一”惨案。 同年8月,武汉大学进步师生在校内体育馆侧修建“六·一”惨案纪念 亭。亭坐北朝南,边高6.5米,六角地尖顶,翠瓦飞檐,有6根朱漆圆 柱支柱。亭内立纪念碑,碑为麻石基座,高1.9米,碑面刻“六?一” 纪念碑记,碑阴刻有“死难三学生传”。
小组成员介绍
❖ 组长:陈亦多 负责查找资料
❖ 组员பைடு நூலகம்杜若甫
❖
向自蹊
❖
朱雪扬
❖
瞿兆祺
负责筛选资料 负责制作电子小报 负责查找资料 负责筛选资料
西迁乐山
20世纪30年代,初创的国立武汉大学在珞珈山大兴土木, 辟山建校,逐渐将这片原本乱石丛生、坟冢遍地的荒山野岭, 变成了世界上最美丽的大学校园。经过9年的植树造林,珞珈 山林木葱茏,花丛掩映,成为华中最好的植物园,被郭沫若 盛赞为武汉三镇的“物外桃源”。然而,正当武大的发展势 头蒸蒸日上之时,日寇悍然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中国军队节 节败退,半壁河山很快沦于敌手。至1938年初,武汉形势吃 紧,武汉大学亦是岌岌可危。这时,郭沫若来到武汉开展抗 日宣传工作,并于4月底住进了珞珈山。而在此时,为了躲避 战火,武大正在举校西迁到他的家乡----四川乐山。10月底, 武汉三镇沦陷,武大珞珈山校园亦遭日军侵占。
六一惨案是民国时期的1947年学运中,发生在国立武汉大学校 园内的一起震惊全国的军警屠杀镇压爱国师生的事件,这也是武大历 史上第二个“六一惨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武汉大学校史
一、学校概况
武汉大学,简称武大,溯源于清朝末期1893年湖广总督张之洞奏请清政府创办的自强学堂,于1913年由国民政府建立国立武昌高等师范学校,于1928年定名国立武汉大学,是近代中国首批国立综合大学之一,湖北第一所高等学府。
目前武汉大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重点综合大学,“985工程”和“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是与法国同行联系最紧密、合作最广泛的中国高校之一。
1999年,世界权威期刊《Science》杂志将武汉大学列为“中国最杰出的大学之一”。
【早期建筑】
学校的建筑在整体上既遵循了“轴线对称、主从有序、中央殿堂、四隅崇楼”的中国传统原则,又引入了西方的罗马式、拜占庭式建筑式样。
建筑群十分注重与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的有机结合,利用“对景”、“借景”、“造景”等手法,使建筑与环境相得益彰,体现了中国建筑与自然和谐的传统特点。
【校训释义】
“朴、诚、勇”——武昌高师(1919)
“明诚弘毅”——国立武汉大学(30年代)
“自强、弘毅、求是、拓新”——武汉大学(1993)
经1993年第一次校务委员会审议,武汉大学新校训定为:自强弘毅求是拓新。
“自强”语出《周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意为自尊自重,不断自力图强,奋发向上。
“弘毅”出自《论语》“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一语。
意谓抱负远大,坚强刚毅。
“求是”即为博学求知,努力探索规律,追求真理。
语出《汉书》“修学好古,实事求是”。
“拓新”,意为开拓、创新,不断进取。
其中,自强是武汉大学之魂,弘毅是武汉大学之志,求是是武汉大学之风,拓新是武汉大学之的。
二、校史档案
【历史上比较著名武汉大学校名】
湖北自强学堂(1893.11-1902.10)
国立武汉大学(1928.7-1949.8)
武汉大学(2000.8-)
【武汉大学建校纪念日(校庆日)的变迁】
自强学堂成立(11.29)(1893)
武昌高师开学(11.2)(1913)(校产移交,正式迁入,11.29)
国立武汉大学开学(10.31)(1928)
1963年50周年校庆(11.15)
1983年70周年校庆(11.15)
1993年100周年校庆(11.29)
【校史重要事件年表】
1893年,湖广总督张之洞在武昌创办自强学堂,开设方言(即外国语言)、算学、格致、商务四门,专门培养外语和商务人才。
1922年,改四部为8系,即教育哲学系、国文系、英语系、数学系、理化系、历史社会学系、生物系、地质系。
1928年,改组国立武昌中山大学,组建国立武汉大学。
下设文、理、工、法四个学院。
1936年,成立农学院,成为有文、法、理、工、农5个学院15个系以及2个研究所的综合性大学。
1938年,学校西迁四川乐山,农学院并入中央大学。
1946年,恢复农学院,设立医学院,武汉大学迁回武昌珞珈山。
设有文、法、理、工、农、医6个学院21个系8个研究所。
1953年,工学院从武汉大学分出,成立华中工学院(后更名为华中理工大学,现华中科技大学)。
1954年,水利学院从武汉大学分出,成立武汉水利学院(后更名为武汉水利电力大学,2000年并入新武汉大学)。
1999年,院系重组,由16个学院、3个直属系改组为9大学院,即:人文科学学院、法学院、商学院、外国语言文学学院、大众传播与知识信息管理学院、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生命科学学院、物理与电子信息科学学院、化学与环境科学学院。
2000年8月2日,武汉大学、武汉水利电力大学、武汉测绘科技大学、湖北医科大学合并成组建新的武汉大学。
分称为文理学部(1区)、工学部(2区)、信息学部(3区)和医学部(4区)。
【国立武汉大学历任校长名单及任期】
刘树杞代校长1928.8-1929.3
王星拱代校长1929.3-1929.5
王世杰校长1929.5-1933.5
王星拱代校长1933.5-1934.6
王星拱校长1934.6-1945.7
周鲠生校长1945.7-1946.2
刘秉麟代校长1946.2-1947.1
周鲠生校长1947.1-1949.8
【杰出校友】共5届51人
第五届杰出校友9人2007年
胡代光、何炼成、潘垣、张家铝、易中天、熊召政、张晓刚、池莉、卡里姆.马西莫夫
第四届杰出校友7人2005年
陈俊勇、陈善广、陈文蔚、方辉煜、林宗坚、王明庥、游效曾
第三届杰出校友18人2003年
陈东升、范云六、江元生、雷军、李方华、李京文、李连和、李锐、刘西尧、刘先林、田源、颜泽贤、于刚、张明高、张学知、赵耀东
第二届杰出校友10人1999年
张培刚、柯俊、方成、黄孝宗、张效祥、陈荣悌、刘诗白、邹节明、董辅礽、王梓坤
第一届杰出校友7人1997年
黄彰任、端木正、钟期荣、欧阳予、陆长生、庹震、王佛松
二、学术精神
.在115年的风雨历程中,武汉大学形成了以开拓创新为学术之目标,以严谨求实为学术之根本,以厚积薄发、会通博采为学术之特长,以精诚团结、传承超越为学术之“基因”的学术精神。
三、补充:
1.国立武汉大学筹备委员会:
刘树杞(主任委员)、李四光、王星拱、周鲠生、麦焕章、黄建中、曾昭安、任凯南
2.国立武汉大学建筑设备委员会:
李四光(委员长)、王星拱、张难先、石瑛、叶雅各、麦焕章等
3.民国五大名校(30年代):
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央大学、浙江大学、武汉大学
4.四大名校(抗战时期):
西南联合大学、中央大学、浙江大学、武汉大学
5.武大中文系的“五老八中”:
“五老”:刘永济,字弘度,人称“弘老”,古典文学专家;刘赜,字博平,人称“博老”,文字声韵学专家;黄焯,字耀先,人称“耀老”,小学与诗学专家;席鲁思,字不详,人称“鲁老”,经史典籍专家;陈登恪,字不详,人称“登老”,唐宋小说专家。
“八中”:程千帆(沈祖棻),古典文学、文学史与文艺学专家;刘绶松,中国新文学史专家;胡国瑞,古典文学专家;周大璞,语言学专家;李健章,古典文学专家;李格非,文字学专家;缪琨;张永安。
6.“珞珈三女杰”
苏雪林,武大中文系教授;袁昌英,武大外文系教授;凌淑华,武大教授家属。
7.“国立武汉大学”牌匾的题写者:“国立武汉大学”——萧君绛,武大数学系教授;“文法理工农医”——刘赜(刘博平),武大中文系教授。
8. 珞珈山原名落驾山。
珞珈山现在这个名字,是国立武汉大学首任文学院院长闻一多先生改的。
珞,是石头坚硬的意思;珈,是古代妇女戴的头饰。
“落驾”与“珞珈”二字谐音,寓意当年在落驾山筚路蓝缕、辟山建校的艰难。
9.百年校庆期间,武大首次确定了跨世纪宏伟奋斗目标:“为在21世纪把武汉大学办成世界第一流大学而奋斗!”
10.学校建立了校友返校日制度,规定每年的5月2日和10月2日为校友返校日,使每年回校聚会的校友与年递增。
11.学校把为武汉大学做出过突出贡献的6位先贤——张之洞、李四光、王世杰、王星拱、周鲠生、李达的塑像建立起来,纪念先贤业绩,启迪教育后学。
12武汉大学率先提出“创造、创新、创业”教育的新理念,培养“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创新型”复合人才,积极探索适应经济与社会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
1 3.回顾学校的发展历程,武汉大学历来敢为天下先。
曾率先在全国推出学分制、双学位制、主辅修制、提前毕业制、免试推荐攻读硕士/博士学位制、硕博连读制、提前攻博制等教学改革新举措。
14.学校自1988年开始,陆续推出了珞珈金秋艺术节、学生社团文化节、体育文化节、美食文化节以及“社团在线”等一系列校园文化品牌活动。
15.闻一多教授为国立武汉大学设计的校徽
20.国立武昌高等师范学校(1913--1923年,武汉大学前身)校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