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大学地名了解
武汉地名的由来

【武昌】三国时孙权在今鄂城建都,名武昌,不久在现在的蛇山筑城,称夏口;公元280年,晋朝将江夏郡改为武昌郡,即为今天武昌城的正名之始,后又改名江夏直至清末,康熙时曾设武昌府。
辛亥革命后改江夏县为武昌县,武昌即成为正式名称。
【汉口】南北朝时期,汉口作为地名在史籍上出现。
今天的汉口其实只有500余年历史,始于明代成化年间的汉水改道。
汉水原来从龟山南边注入长江,成化年间其主流则从龟山北的集家嘴注入长江。
汉水改道后的低洼荒洲地带,至清嘉庆年间发展成为与河南朱仙、江西景德、广东佛山并称四大名镇之盛誉的汉口。
鸦片战争后汉口开埠通商,发展更趋快速。
【汉阳】公元606年,即隋朝大业二年,改汉津县为汉阳县,汉阳名称自此开始。
唐代将县治移至汉阳市区后,才迅速发展起来。
1927年初,武汉国民政府将武昌与汉口(辖汉阳县)两市合并作为首都,并定名为武汉。
今天由武昌、汉口、汉阳三镇组合而成的“武汉市”,其历史只有74年。
【三层楼】三层楼位于武昌城区的北部,泛指和平大道与新河街交汇的地带。
这一带原是一片水塘荒地。
清末,新河洲渐有居民,逐步形成武昌城外的集市贸易场所。
1912年,从事营造业的资本家喻兴隆在今和平大道445号处修建了一栋砖木结构的三层楼房,底层开杂货锦、棺材铺,二楼开茶馆,三楼为说书场和皮影戏场,生意兴隆,远近闻名。
这座三层楼房高踞于四周平房草棚之上,非常突出,成为这一带的显著标志,人们遂以三层楼泛指这一地区。
解放后扩建和平大道时,原楼己经拆除,但三层楼仍为这一带的区片名称。
由武昌至红钢城的16路公共汽车在此设三层楼站。
附近有条小街,至今仍叫三层楼街。
【六渡桥】六渡桥位于汉口中山大道与三民路相交的地带,原有一桥,名六渡桥,又有六度桥、绿豆桥、六道桥、六斗桥、陆渡桥等多种称呼。
名源亦不止一说。
一般认为是三百多年以前成河的玉带河上的三十多座渡桥中的一座。
当时的汉口四面临水,居民常有水灾之度。
明崇桢八年(公元1635年),汉阳府通判袁昌在今长堤街一线筑堤防水,取土处凹陷成河,环绕如带。
武汉城市介绍

•
•
武汉是全世界水资源最丰富的巨大型城市,除长江、汉水在城中
交汇外,市辖区内有166个湖泊,故又得名百湖之市,水域面积占全
市土地面积的1/4,构成了武汉气势恢宏、极具特色的滨江滨湖水生
态环境[21]。早在百年之前,孙中山先生就在《建国方略》中,描述
武汉是“沟通大洋计划之顶水点,中国本部铁路系统之中心、中国最
重要之商业中心”。他设想,武汉要建成“略如纽约、伦敦之大”。
2007年,美国《国家地理》杂志把武 Nhomakorabea列入“世界十大都市排行榜”,
成为新中国首个上榜的中国城市[22]。武汉又被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选
定为21世纪全世界最具发展潜力的城市之一,美国《未来学家》杂志
更是预测武汉将在21世纪成为仅次于加尔各答的全球第二大城市。
武汉三镇: 汉阳
• 【汉阳】古代为汉阳府,汉口镇的母体。楚国时期就有大音乐家钟子 期隐居于此,流传着高山流水的千古佳话,古琴台也是武汉城区最古 老的路名。东汉末年,曾在月湖和龟山边修筑古堡。公元606年,即 隋朝大业二年,改汉津县为汉阳县,汉阳名称自此开始。三国时已初 具城市的雏形,是汉阳城发展的前奏。至唐代,汉阳城商业旅游已非 常繁荣。汉阳一名的来历与汉江密切相关,古语“水北为阳,山南为 阳”,古时汉阳在汉江之北。明嘉靖年间,汉阳知府在汉江南岸接皇 帝赴京城上位,并以汉江南岸的渡口为今之南岸嘴
武汉饮食:
• 汉饮食,可谓一早一晚, 过早和宵夜最为经典,有 “早尝户部巷,夜吃吉庆 街”之美谈。武汉菜秉承 湖北菜系风格,汇聚东西 南北精华,菜品丰富多样, 又自成特色,是著名的 “美食之都”。又因武汉 水产极为丰富,淡水鱼鲜 在全国享有盛誉,所以又 被誉为“中国淡水鱼美食 之都”。
• 特色小吃有热干面、三鲜 豆皮、面窝、米粑、豆丝, 欢喜坨、鸭脖子、武昌鱼、 排骨藕汤、洪山菜薹炒腊 肉、糍粑等。
武汉大学893地图学考研历年真题及答案 国重实验室GIS地理信息系统、地图制图学考研

大地测量学与测量工程 测绘工程专业学位 通信与信息系统 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 2013 摄影测量与遥感 地图制图学与地理信息工程 大地测量学与测量工程 测绘工程专业学位 通信与信息系统 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 工程硕士 2012 摄影测量与遥感 地图制图学与地理信息工程 大地测量学与测量工程 计算机应用技术 通信与信息系统 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 2011 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 其他各专业 专业学位 2010 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 其他各专业 专业学位
二、实验室 GIS 专业报录情况介绍(地学考研中心提供)
1、2009-2013 四年复试比例及分数线
(说明:分数仅为进入复试的最低分数,本中心不提供最终录取分数,因为最终录取分数是 要综合考虑初试和复试,而后换成百分制,而百分制对大家来说,就没有多大意义。并且不 同学校、不同年份出题风格不同、考题难度不同,所以该分数只具有参考意义。 ) 武汉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2009-2013 复试分数线统计情况 2013 最终录取分数统计(各科最低分) 摄影测量与遥感 地图制图学与地理信息工程 总分 346 358 英语 50 50 政治 50 50 数学 90 90 业务课 90 90
体系组成:资源、环境、人口、国土经济的完整体系。 图件组成:序图、自然资源图、社会经济资源图(内含人口、劳动力、智力等图)、环境与灾 害四个图组组成。在自然资源图组中又分为地质地貌与矿产、气候、水、土地、生物资源五 个子图组。 二、编辑文件 总则(内容包括地图集的性质用途说明、图组划分、编排原则、图面配置、编辑任务说明等 等) 、 地理地图 (包括该区域地形图、 地质地貌图、 政区边界图等等) 、 图型和表示法设计(包 括地图集分组、图幅表示、地图配置等等) 、地图集的彩色和装帧设计(包括地图集中使用 的颜色、字体、符号、页面等) 、地图集编绘(包括所使用的资料、方法、工艺方案等等) 、 地图集出版(包括对印刷、纸张等的要求) 、附录。 三、地图集设计的基本程序 (1)地图集的开本设计 国家级的地图集用四开开本, 省区级权威地图集用八开开本, 大城市地图集也可用八开开本, 旅行地图集用二十四开。 (2)地图集的内容设计 若为普通地图,内容包括总图部分、分区图部分和地名索引;若包含普通地图和专题地图, 则由序图组、普通地图和若干专题地图组成。 (3)地图集中各图幅的分幅设计 …………
教育名校 其他说法

教育名校其他说法
第一、清华大学——五道口职业技术学院
清华大学这个别称,经过前一段时间的普及,基本上是深入人心了,很少有人不知道这个别称了。
因为清华大学是工科学校,所以是职业技术学校,前面再加上地名,而清华又因为男生多,所以往往又会被称为“五道口男子职业技术学校”。
第二、北京大学——圆明园职业技术学院
这个也是一样的道理,不过感觉这个有点模仿清华大学的意思,毕竟北大的强势专业是文理科,跟职业技术有点扯不上关系,不过大家都认可这个别称,也就这样了。
第三、上海交大——闵行村男子职业技术学院
这个还是跟清华一样的套路,上海交大也是理工科学校,学校的男生比较多,所以简称就是这样了。
第四、复旦大学——五角场文秘学院
复旦大学的强势专业在文科类目上,复旦的新闻学等都很厉害,加上复旦的男女比例也比较均衡,所以简称就是这样了。
第五、武汉大学——珞珈山综合职业技术培训学院
武汉大学是中国最美大学的有力竞争者,原因很多程度就在于武大的位置,武大依山而建风景自然是美如山水画。
第六、浙江大学——老和山职业技术学校
老和山是浙大老校区的所在地,现在浙大有好几个校区,不过最开始的还是这个,所以别称也是老和山职业技术学校。
中国古代郡县地名避讳初探

中国古代郡县地名避讳初探
马长林; 郑俊涛
【期刊名称】《《湖南农机》》
【年(卷),期】2011(038)001
【摘要】避讳是我国古代一种非常重要的文化现象,郡县地名也必须避讳。
郡县地名避讳按对象可以分为敬讳、忌讳和憎讳三大类,这三种类型又可以细分。
郡县地名避讳一般采用更读、标"讳"、改称、代字、省阙和变体六种方法。
【总页数】2页(P210-211)
【作者】马长林; 郑俊涛
【作者单位】武汉大学文学院湖北武汉 430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K92
【相关文献】
1.高昌王国对郡县的扩建——吐鲁番地名研究之三 [J], 陈国灿;
2.《元和郡县图志》中的"河南"地名 [J], 李莲香
3.中国古代的郡县地名避讳 [J], 马长林
4.《元和郡县志》的地名学研究 [J], 华林甫
5.论西汉四川的郡县地名 [J], 袁涛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武汉大学历史相关资料(超详细)

目录前言 (2)珞珈百年3自强学堂和方言学堂武昌高师到武昌中大国立武汉大学乐山时期建国后的武汉大学新武汉大学珞珈人(英杰)筚路蓝缕力耕三尺北溟化鹍珞珈(风)物飞檐香榭(历史的见证)珞樱流影珞珈精魂铭神忆情百年沧桑武汉大学,是一所历史悠久、底蕴深厚的百年名校,其历史最早可追溯至清末湖广总督张之洞于1893年奏请清政府创办的湖北自强学堂,它诞生于清末救亡图存的时代洪流之中,也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第一所真正由中国人自行创办和管理的新式高等专门学堂。
从此,这一叶小舟,便承载着无数志士仁人的强国之梦,在风雨飘摇中启航。
自强学堂历经传承演变,数易其名,最后于1928年定名为国立武汉大学,跻身于近代中国第一批国立综合性大学之列,并且在短短数年之内迅速发展成为“民国五大名校”之一,创造了中国高等教育发展史上的一大奇迹!20世纪30年代初,著名学者胡适先生曾在北平对一位来华游历的美国外交官说:“你如果要看中国怎样进步,去武昌珞珈山看一看武汉大学便知道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经过院系调整,武汉大学成为国家教育部直属的文理综合性大学,其综合实力在全国重点大学中一直位居前列。
改革开放以来,武汉大学在国内高校中率先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各项事业蓬勃发展,整体实力明显上升,被誉为“中国高教改革的试验区”。
1995年,美国Science杂志将武汉大学列为“中国最杰出的大学之一”。
2000年,武汉大学与武汉水利电力大学、武汉测绘科技大学、湖北医科大学合并组建新的武汉大学,揭开了学校改革发展的崭新一页。
武汉大学的历史,既是一部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创业史,也是一部满怀理想、气势恢弘的发展史,并始终与国家和民族同呼吸、共命运。
百余年的辉煌校史,汇集了中华民族近现代史上众多的精彩华章,积淀了厚重的人文底蕴,培育了“自强、弘毅、求是、拓新”的大学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珞珈学人,在迈向世界一流大学的世纪征途上,豪情满怀,继续阔步前进。
自强学堂和方言学堂(1893-1911)武汉大学的历史溯源于清末湖广总督张之洞于1893年11月29日奏请光绪皇帝创办的湖北自强学堂,这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第一所真正由中国人自行创办和管理(中国人自己担任校长)的新式专门学堂。
武汉大学地名了解

武汉大学地名了解武大主校区分为依山环湖的四大学部,在地理位置上连为一体(不推荐使用俗称)。
此外,2003年武大斥巨资在江夏汤逊湖南岸圈地4200亩,规划建设武大南校区,现已有东湖分校迁入。
之后,武大又斥巨资买下了3区旁原湖北经济学院(简称“湖经”)的校舍,已于2006年暑假正式投入使用。
下文中标“*”号者表示其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武汉大学早期建筑”的组成部分。
1区(文理学部)——原武大——俗称“本部”2区(工学部)——原武水——俗称“水苑”“武水”3区(信息学部)——原武测——俗称“武测”“测绘”4区(医学部)——原湖医——俗称“湖医”J—教学楼的简称—J5就是文理学部第5教学楼,而5J则是工学部第5教学楼M—梅园的简称—M4就是梅园4舍(注意M1是办公用地)H—湖滨的简称—H1就是湖滨1舍G—桂园的简称—G5就是桂园5舍(每栋楼的编号粉在墙上得仔细找)F—枫园的简称—F3就是枫园3舍Y—樱园的简称—Y2就是樱园2舍(樱园是武大的主要景区)如1-J5102就是指1区第5教学楼102教室。
此外,还有很多文字缩写,比如“理”就是理学院,“数”就是数学与统计学院。
这都是就课表而言,口语则简称数院或数统院,其他学院也差不多。
樱顶——在狮子山顶,由于其在樱花城堡(即老斋舍*)的顶上而得名。
旁边就是著名的大学生活动中心(各个剧社的年度大戏都在这里上演)。
好多剧组都来樱园拍摄过,如高晓松的三星广告、2005年公映的电影《桃花灿烂》等。
学生会也在这里办公。
外语学院(原法学院*)已迁至湖滨新文科区楼群,尚有数院在此办公,闻一多先生像位于数院(原文学院*)旁。
老图——即位于樱顶的老图书馆*,武大的标志性建筑(现在的代校徽上就是老图的轮廓图,在老图的一些椅子边上可以看到闻一多先生设计的老校徽)。
自习人气最旺的地方。
大四毕业的时候,才可以光明正大的上老图顶放一下风,但其实也没有更特别的景致。
里面藏了很多古籍善本(研究生才能进入阅读)。
武汉大学简介

概况
• 2000年经合校组建后,,校园增加到四个校区分别为:文理学部(即 原国立武汉大学校区)、工学部、信息学部、医学部。 • 武汉大学学科门类齐全、综合性强、特色明显,涵盖了哲、经、法、 教育、文、史、理、工、农、医、管理等11个学科门类。学校设有人 文科学、社会科学、理学、工学、信息科学和医学六大学部36个学院 (系)。有112个本科专业。5个一级学科被认定为国家重点学科,共 覆盖了29个二级学科,另有17个二级学科被认定为国家重点学科。6 个学科为国家重点(培育)学科。36个一级学科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 203个二级学科专业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296个学科专业具有硕士 学位授予权。有32个博士后流动站。设有三所三级甲等附属医院。 • 目前普遍认为的理工类的较强势院系有:测绘学院、遥感信息工程学 院、计算机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水利水电学 院、国际软件学院、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 ;文科社科类院系则是武汉 大学的传统优势优势领域,如新闻与传播学院、法学院、经济管理学 院等。 • 武汉大学名师荟萃,英才云集。学校现有专任教师3500余人,其中正 副教授2300余人,有5位中国科学院院士(本校,非双聘)、8位中 国工程院院士(本校、非双聘)、2位欧亚科学院院士、9位人文社科 资深教授、8位“973 项目 ”首席科学家(含国家重大基础研究计 划)、4位 “863 项目 ”计划领域专家、3个国家基金委创新群体、 24位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0位国家级教学名师。
武 汉 大 学 校 徽
武汉大学简介
• 武汉大学溯源于1893年清末湖广总督张之洞奏请清政府创办 的自强学堂,历经传承演变,1928年定名为国立武汉大学, 是近代中国第一批国立大学。1946年,学校已形成文、法、 理、工、农、医 6大学院并驾齐驱的办学格局。新中国成立 后,武汉大学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1958年,毛泽东主 席亲临武大视察。 回眸过去,筚路蓝缕,励精图治,玉汝于 成。珞珈山上风云际会,周恩来、董必武、陈潭秋、罗荣桓 曾在这里指点江山;辜鸿铭、竺可桢、李四光、闻一多、郁 达夫、叶圣陶、李达等曾在这里激扬文字。 • 武汉大学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珞珈山路16号 ,武汉大 学校园占地面积5 600亩(含附属医院占地面积438亩), 建筑面积252万平方米(含附属医院建筑面积536 760平方 米)。校园环境优美,风景如画,被誉为“世界上最美丽的 大学之一”。 • 武汉大学是中央部属高校,教育部直属重点综合性大学,是 国家“985工程 ”和“211工程 ”重点建设高校。 中西合 璧的宫殿式建筑群古朴典雅,巍峨壮观, 26栋早期建筑被 列为 “ 全国文物重点保护单位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武汉大学地名了解
武大主校区分为依山环湖的四大学部,在地理位置上连为一体(不推荐使用俗称)。
此外,2003年武大斥巨资在江夏汤逊湖南岸圈地4200亩,规划建设武大南校区,现已有东湖分校迁入。
之后,武大又斥巨资买下了3区旁原湖北经济学院(简称“湖经”)的校舍,已于2006年暑假正式投入使用。
下文中标“*”号者表示其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武汉大学早期建筑”的组成部分。
1区(文理学部)——原武大——俗称“本部”
2区(工学部)——原武水——俗称“水苑”“武水”
3区(信息学部)——原武测——俗称“武测”“测绘”
4区(医学部)——原湖医——俗称“湖医”
J—教学楼的简称—J5就是文理学部第5教学楼,而5J则是工学部第5教学楼
M—梅园的简称—M4就是梅园4舍(注意M1是办公用地)
H—湖滨的简称—H1就是湖滨1舍
G—桂园的简称—G7就是桂园7舍(每栋楼的编号粉在墙上得仔细找)
F—枫园的简称—F3就是枫园3舍
Y—樱园的简称—Y2就是樱园2舍(樱园是武大的主要景区)
如1-J5102就是指1区第5教学楼102教室。
此外,还有很多文字缩写,比如“理”就是理学院,“数”就是数学与统计学院。
这都是就课表而言,口语则简称数院或数统院,其他学院也差不多。
樱顶——在狮子山顶,由于其在樱花城堡(即老斋舍*)的顶上而得名。
旁边就是著名的大学生活动中心(各个剧社的年度大戏都在这里上演)。
好多剧组都来樱园拍摄过,如高晓松的三星广告、2005年公映的电影《桃花灿烂》等。
学生会也在这里办公。
外语学院(原法学院*)已迁至湖滨新文科区楼群,尚有数院在此办公,闻一多先生像位于数院(原文学院*)旁。
老图——即位于樱顶的老图书馆*,武大的标志性建筑(现在的代校徽上就是老图的轮廓图,在老图的一些椅子边上可以看到闻一多先生设计的老校徽)。
自习人气最旺的地方。
大四毕业的时候,才可以光明正大的上老图顶放一下风,但其实也没有更特别的景致。
里面藏了很多古籍善本(研究生才能进入阅读)。
旁边有武大历史上最杰出的校长之一的王世杰先生像,守望着珞珈山。
情人坡——在樱花大道与那个没有名字的湖(郭沫若先生曾叫它洪波池)之间的坡地,名字典故已不可考。
据说,从樱花大道到洪波池有个浪漫的系列名:恋人路、情人坡和鸳鸯湖,而樱顶后面通往工学部的小路则又名恋爱路。
此坡确实是个很浪漫的地方,花的海洋(也会有些小动物)。
但女性请勿在夜间于此独处,小心坏人出没。
梅操——即梅园小操场,报名迎新、部分学生军训、迎新晚会、开学典礼、毕业典礼等大型活动都在此举行。
每周五晚上的免费露天电影,精彩不容错过(档期比电影院晚不到一个月噢)。
樟树林——诨名,在梅园小操场后面。
我喜欢叫它“李达校长山”,也有人叫“李达园”的。
他的塑像就坐落其间,望着每一个来珞珈山求学的学子。
那个传说中的李达故居*则是在1区计算中心旁的教职工社区内,外挂一牌子:“武汉大学社会主义学院”。
奥场——官方名称“912广场”,源于1958年9月12日,毛泽东亲临武大视察,下午7时50分(前后也就持续了5分钟),他在广场前接见武汉大学等学校(包括武测、武水及中南民院)的师生员工共13,000余人,这是武汉大学校史上最光辉(注意不是用“辉煌”一词)的一页(这大概也是为什么每年都是9月12号搞开学典礼的原因)。
也是军训地点之一,最
后的阅兵式也在这里举行。
此外,还有很多超大型活动如“五月的鲜花”等在此举行。
标本楼——樱花大道末端,新闻与传播学院旁,是中国高校中规模名列前茅的武汉大学标本馆所在地。
樱花节的时候可以买票进去参观,校园开放日时则免费参观,一睹“标本唐家”的精湛工艺,尤以鸟为最。
防空洞——在梅园,有2个,都是横穿珞珈山,始建于抗战时期。
和平时期做便民通道(有一条未使用,入口在梅园餐厅正对面)。
武大学生的独立DV电影《魔魇》在此拍摄过。
蝶宫——这个名称现在已无人使用,它曾名团山女生宿舍,建于1932年。
现在住的则是教职工,沿环境法研究所对面的下坡路往下走即可到达。
因外形俯瞰似蝴蝶展翅而得名。
无名亭——即珞珈山水塔,也叫八角亭。
建于1931年,晴天时,校园内各处都可以看到它熠熠生辉的塔顶,但在2004年经过加固维修后,这一景象已不复存在。
十八栋——位于珞珈山腰东南的教工住宅群*。
建筑风格整体采用英式乡间别墅风格,但每一栋建筑都自有其特点。
因其曾经住过无数的名师硕儒而体现其无形的文化价值,现亟待有效保护。
六一亭——即六一纪念亭*,为纪念六一惨案死难烈士而建于1947年11月。
位于J4楼前。
在六一惨案原址老斋舍亦置有纪念碑,并在当年死难学生王志德流下的血迹处专门按血迹原状铺成红色,以示铭记。
鲲鹏——即1区J2和宋卿体育馆(老体*)之间的广场,个人认为是个很有感觉的地方,每年的毕业生露天音乐会就在这里举行,平时也可能有演出。
每周三晚的英语角也是在这个地方。
桂场——桂园体育场,左边是风雨操场和网球场,右边是老体,正面旧楼新迁入了WTO学院和校报。
商业活动的主要场所。
甲字沟——超生僻的一个地名,位于老图所在的狮子山与工学部交界处的V字形地带。
但在中环马路和工学部新宿舍相继建成后,此名已永久成为历史。
办公楼——在世纪广场上,原国立武大农学院旧址,建筑风格与老武大一脉相承(只是没戴绿帽子)。
是珞青报社、未来网、自强网主机所在地。
而武大的行政楼则是奥场前的原国立武大工学院*大楼。
变形金刚——2区的主教学楼(2区1教),因外形酷似机器人而得名,竣工于合并前。
但合校之后显然与武大的整体风格不符,有武大和东湖的“墓碑”之恶名,与J5等建筑一同被称为武大的败笔。
不过坐电梯上到18楼鸟瞰珞珈山和东湖水倒是个好地方。
茶港——文理学部和工学部交界处的广阔地带,为教职工住宅,国立武大勘定界址时即以茶叶港为西界,但合校后被填平,只留下此地名。
白宫——3区的主教学楼,仿欧陆风格式建筑,因外形貌似美国白宫且也通体呈白色而得名。
传说中人满为患的素描课即在其附属教学楼内。
总而言之,武大确实太大了,路又不像很多名校那样的笔直,夸张点说,就是没一条是直的,也没一条是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