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树理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怎样看“赵树理现象”

赵树理,自幼生活在农村。农村生活环境对赵树理有三方面重要影响,并成为他以后创作的生活基础。第一,赵树理出身贫苦,自小在农村长大,饱尝生活辛酸,熟悉农民的思想感情和农村各阶层的生活。第二,赵树理从小喜爱民间曲艺,戏剧和民间乐器,深受民间文艺熏陶,通晓农民的艺术和欣赏习惯。第三,赵树理熟悉农村的百科知识,人情风俗生活习惯。赵树理深受父亲影响,加之自己的生活体验,从而获得了多方面的农村知识。

青年时代,赵树理在外出求学和流浪期间,受到五四新文艺影响,他渴望把这些新东西介绍到农村去,但发现新文学圈子狭小,写字下棋、会画几笔山水画,刻图章,爱好工艺创造,庄稼活拿得起放得下,说笑话,耍把戏,也是一个多面手,“文坛太高了,群众攀不上去,最好拆下来铺成小摊子。”“打不进农民中去”。于是,他决心走文学的大众化道路,用农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民族形式进行创作,做一个“文摊文学家”。这成为赵树理最初的,也是终生为之奋斗的创作宗旨。

赵树理早在抗战时期,就以《小二黑结婚》和《李有才报话》,被誉为具有新颖独到的大众风格的人民艺术家。

赵树理是现当代文坛上具有重要影响的作家之一。周扬同志有一段话,很能说明这个作家的特点:“他文好人也好,文章有特色,人也有特色。他最熟悉农村,最了解农民心理;他懂世故,但又象农民一样纯朴;他憨直而又机智诙谐;他有独到之见,也有偏激之词;他的才华不外露,而是象藏在深入的珠宝一样不时闪烁出耀眼的光芒。……他公正无私,对人民忠心耿耿。这是最可宝贵的。”

1947年,晋察冀边区文联提出“向赵树理方向迈进”的口号,对我国四十年代的后的文学发生了深刻影响,赵树理在内容上提倡“问题小说论”,艺术上主张“民间文学正统论”,风格上推崇“大众化文学”。

解放后,他先后创作了长篇小说《三里湾》,短篇小说《登记》、《锻炼锻炼》、《套不住的手》、《卖烟叶》等,后集结为《下乡集》。还创作了长篇评书《灵泉洞》(上),另外创作改编过许多曲艺,戏曲作品。赵树理坚持为广大农民而写作,坚持民族化,大众化的创作风格。从而写出了许多为中国农民所喜闻乐见的作品。

纵观赵树理的创作,从解放区时期的《小二黑结婚》、《李有才板话》到新中国成立后的小说,都紧紧围绕了中国农民命运的转变思想意识的觉醒和农村的伟大历史变革,从这个意义上讲,赵树理的小说成为中国农村生活的变迁史。但是,正当作家要把自己多年的艺术积累奉献人民的时候,文化大革命把他推向厄运,在林彪,四人帮的残酷迫害下,这位扬名中外的作家于1970年9月含恨而死。粉碎四人帮后,冤案才被平反。工人出版社出版了四卷本《赵树理文集》。

赵树理建国后的创作变化:

从内容上讲:取材重点是社会主义农村新生活,真实地再现了中国农民从半封建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的巨大变化,描写了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复杂性和艰巨性,反映了农村的人民内部矛盾,歌颂了新人新事新风尚,充满了对农村落后现象的批评。

从形式上看:坚持和发扬了自己的艺术风格,从中国民间文学和古典文学中吸取营养,继承了“五四”新文学现实主义传统,不断地追求民族化、大众化的艺术风格。

赵树理的创作思想:他始终以农村生活作为自己的作品题材,以农村读者作为艺术服务的对象。文学艺术的大众化和民族化而辛勤探索。在创作上,赵树理说“我是有多少写多少,我自己未经历过的事情我是不写的。”当然,这种说法,在理论上可以挑剔,作家碍于精力限制,利用间接材料写作是完全可以的。但我们应当从中体会作者的主要思想,他是忠实于生活,他的作品真实地反映了我国农村各个阶段的发展历史,表现了农民形象的演变史赵树理这样看问题小说:“我的作品,我自己常常叫它问题小说。为什么叫这个名字,就是因为我写的小说,都是我下乡工作时在工作中碰到的问题,感到那个问题不解决,会妨碍我们工作的进展,应该把它提出来。”

但这种问题小说,有时满足从局部出发的“问题小说”,而没有很好地从整个历史时代高度,发掘复杂的社会矛盾,理解我国社会主义体制的不完善之处。所以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反映现实的深刻性。人物塑造服从问题,演绎故事不够深化。

3、赵树理的作品特色:

(1)取材地域集中,具有鲜明的山西地方色彩。赵树理生活在山西晋东南一带,他对故乡沁水县有着深厚感情。赵树理作品中的许多人物都直接取材于故乡人物,作者自己说:“《小二黑结婚》中的二诸葛就是我父亲的缩影,兴旺、金旺都是我工作地区的旧渣滓,《李有才板话》中老字辈和小字辈的人物就是我的邻里,而且有好多是朋友。”

赵树理所表现的农村和农民,不仅生活环境生活方式,风俗习惯和衣着打扮是山西的,人物的举止言谈,心理气质,性格,感情也带着特定区域的鲜明的地方色彩。《登记》中的罗汉钱,现龙灯、说媒、新媳妇拜年等。都表现了浓郁的山西地方情调,具有强烈的泥土气息。这种地方色彩与乡土风味构成了赵树理创作个性,创作格调的重要因素之一。

3)赵树理重视农村社会的传统生活的研究,对它所表现的人情风俗,家庭关系,伦理观念有着深刻认识。小说表现了农村开明进步的新因素与落后。愚昧的封建传统势力的斗争,反映了农村思想变革的长期性和艰难性。2)坚持从生活出发写人物,热情歌颂农民在新时代中的成长。特别是在树英雄人物的塑造上,反对脱离实际地拔高人物。3)赵树理主张写“问题小说”,敢于反映农村的矛盾和斗争。生活中遇到的非解决不可而又不是轻易能解决的问题,往往变成他的小说主题。3)赵树理主张写“问题小说”,敢于反映农村的矛盾和斗争。生活中遇到的非解决不可而又不是轻易能解决的问题,往往变成他的小说主题。2)坚持革命现实主义创作原则,实事求是,忠实于生活的本来面目,坚持写所见所闻所感。1)坚持为农民群众而创作的文学主张,有意识地写农民,写农村生活,并且按照农民的思想感情、美学趣味和文化水准的要求去创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