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树理及其小说
第二章 建国初期的社会主义小说

第四节 长篇战争小说 保卫延安》 《保卫延安》
一、作者生平
杜鹏程(1921--1991),陕西韩城人。 1938年到延安参加革命,1946年内 战开始后,任随军记者。50年代,曾 在西北铁路建设工地生活。1954年出 版《保卫延安》,此后又创作了中篇 《在和平的日子里》,短篇《工地之 夜》、《夜走灵官峡》、《延安人》 等。
作品用不少篇幅描写马家大院这个落后 保守的封建家庭的变化。 马多寿“糊涂涂” “糊涂涂” 婆婆“常有理” “常有理” 大儿子“铁算盘” “铁算盘” 大儿媳“惹不起” “惹不起” 所有这些人,在合作化运动的冲击下, 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造和转变,这个 顽固的封建家庭堡垒也最终解体了,它 的解体有力地揭示出了合作化运动对农 村家庭关系和人的思想面貌变化的巨大 作用。
《保卫延安》作为第一部大规模正面 描写并讴歌人民战争的长篇小说,在 当代战争文学史上具有开拓意义。 首先是宏大壮阔的史诗构思及全知的 叙事视角。 其次是作品在艺术虚构和历史纪实相 融会的艺术运作中塑造人物形象,确 立了基本上尚属于史传文学类型的当 代战争小说人物塑造的基本方法和格 局。
最后,《保卫延安》始终洋溢着革命英雄 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的激情。 一是作品展示了战争由退却到反攻直至胜 利的全程,表明了人民革命战争的曲折性、 艰难性,赞颂了革命战士勇往直前、无坚 不摧、战无不胜的革命英雄主义; 二是小说突出了敌我双方力量的悬殊对比。 三是小说以无可遏制的战斗激情和高昂悲 壮的笔调描写了战争的残酷性。
赵树理建国后的小说创作表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赵树理建国后的小说创作表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首先是始终如一地坚持现实主义的 创作原则。 其次,致力于民族化的普及和创新。 最后是喜剧讽刺手法的创新。
三、“山药蛋派” 山药蛋派”
介绍五部赵树理的作品

介绍五部赵树理的作品
以下是五部赵树理的作品:
《小二黑结婚》:讲述了一段关于乡村中两位年轻人小二黑和小芹的恋爱故事。
通过描绘两人的恋情和家庭的反对,反映了当时农村社会的传统观念和习俗。
《李有才板话》:这部作品以板话的形式,讲述了一个农村中贫苦农民李有才的故事。
通过李有才与其他农民的互动,揭示了农村社会中的阶级矛盾和斗争。
《李家庄的变迁》:这部小说以李家庄为背景,描绘了农村社会的变迁和变革。
通过讲述李家庄的兴衰史,反映了当时农村社会的历史变革和人民的生活变迁。
《福贵》:这是一部以福贵为主人公的小说,讲述了福贵一家在贫困中挣扎求生的故事。
通过福贵的人生经历,反映了当时社会的贫困和不公。
《锻炼锻炼》:这部小说以两位农村妇女——吃不饱和大能人为主题,通过对她们的生活和思想观念的描写,反映了当时农村社会中的人性和社会现象。
以上作品都是赵树理的代表作,它们以生动的情节和深刻的社会内涵,展现了赵树理独特的文学风格和思想观念。
赵树理

赵树理方向:在解放区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赵树理被解释为一种新型的 文学方向的代表,是能体现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所提 出的文艺路线的典范,由于赵树理的创作顺应了大众化的文艺方向,病 始终坚持为民服务的宗旨,因此,这种方向性的提倡对整个解放区文学 乃至五六十年代的文学都有重大影响。
3.成功地描写了各类不同思想性格的农民形象。(他一面热情讴歌了小二黑和小芹这 样的新型农民的典型代表,赞美他们的新思想、新品质,同时又着力刻画了象二诸葛、 三仙姑这样一些暂时还愚昧落后但已经开始走向转变的农民代表。)
赵树理小说的整体思想艺术特征:
1、塑造了一系列历史变革中的农民形象; 2、农民大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评述体的叙事结构,
二诸葛的形象
1.思想落后,封建迷信。(不管干什么都要看一看阴阳八卦,黄道黑道) 2.胆小怕事,奴性心理。(让区长“恩典恩典“) 3.落后的封建家长观。(包办婚姻) 4.关爱儿子,善良质朴。(救难民的女儿,儿子被抓后吃不下饭)
三仙姑的形象
1.装神弄鬼,骗人财物,(米烂了,跳大神) 2.好逸恶劳,作风不正,(不符合她的年纪的打扮) 3.心理扭曲,自私冷漠,(嫉妒女儿,反对她的婚姻) 4.落后封建,(见到区长就哭天喊地)
《小二黑结婚》的艺术特色
一、问题小说,揭露农村存在 的问题。 二、强烈的政治色彩,注意为政治和中心工作服务。 三、鲜明的反封建倾向,三仙姑和二诸葛的神婆行为深刻揭示了封建的迷信
思想,以及文中农民对于金旺兄弟的所作所为采取敢怒不敢言的态度也 反映 了农民思想的弊端 四、叙事,写人都用白描手法,以人物自己的语言和行动来表现性格。 五、语言的口语化,通俗易懂,平易朴实,生动风趣,在语言的使用上十分 注意地方 色彩 和乡土风味。
赵树理

“有些写农村的人,主观上热爱劳动人民,有时候
就把一切农民都理想化了。” (与梁斌的理想化不同) “农村自己不会产生共产主义思想,这是肯定的, 农村的人物如果落实点,给他加上共产主义思想,总 觉得不合适。什么 “光荣是党给我的”这种话,我 是不写的。” (与柳青的意识形态虚构和梁生宝的乌托邦品质不同) 赵树理对新旧人物有其独特理解。
赵树理对革命的内在复杂性有独特的观察与体 认,他没有以阶级性来概括农村社会的内部冲突, 而是通过经济利益与社会权力的变动判断农村新的 政治关系,揭示革命的异化逻辑:经济利益的再分 配导致阶层重组,获利者结成终结革命、压迫农民 的新的利益集团与政治势力。
“富农在农村的坏作用,因为我自己见到的不具体 (《三里湾》)就根本没有提。”
代表作品:
短篇小说: 《登记》 《锻炼锻炼》 《套不住的手》 《实干家潘永福》等 长篇小说: 《三里湾》 《灵泉洞》(上) 戏曲剧本: 《三关排宴》 《十里店》
(一)思想复调:农民与知识分子意识的互疑互动
一、知识分子意识(傻瓜意识):批判立场。 1、对专横力量与封建势力的冷静批判力: 2、对革命的异化逻辑的揭示: 3、对乌托邦社会实验的讽喻:
(三)小说创作的戏剧化倾向
“生于《万象楼》,死于《十里店》”。 赵树理的小说创作有较强的可表演性、可观 性,在叙事方式、性格类型、结构方式、审美取 向等诸多方面表现出明显的戏剧化倾向。
1、叙事方式: 以完整的故事和生动的情节见长,避免对人物 心理和场面、景物等作单独冗长的叙述与描写,注 重让人物以自身的行动来展示其个性与心理。
第四节
赵树理的小说创作
赵树理(1906-1970)
原名赵树礼,山西沁水人。1925年就读于山 西省立第四师范,1937年参加山西抗日救国同盟 会,1942年调北方局党校研究室。 建国后曾任文化部戏曲改进局曲艺处长兼《说 说唱唱》、《曲艺》主编,中国作协理事,中国 曲艺工作者协会主席。 “文革”期间被迫害致死。
赵树理的作品

赵树理的作品《小二黑结婚》、《李家庄的变迁》、《三里湾》、《李有才板话》、《锻炼锻炼》等。
1、《小二黑结婚》《小二黑结婚》是现代小说家赵树理写于1943年的短篇小说。
小说描写了抗战时期解放区一对青年男女为追求婚姻自由,冲破封建传统和守旧家长的阻挠,最终结为夫妻的故事。
小说塑造了二诸葛、三仙姑两个落后农民和小二黑、小芹两个年轻进步农民的形象,通过这两对思想观念截然相反的农民的对照。
揭示了当时农村中旧习俗的封建残余势力对人们思想行为的束缚,以及新老两代人的意识冲突与变迁,说明实行民主改革、移风易俗的重要性。
同时歌颂了民主政权的力量,反映了解放区的重大变化。
小说结构完整,情节跌宕,语言通俗,富于地方色彩,开创了中国评书体的现代小说形式。
2、《李家庄的变迁》《李家庄的变迁》,赵树理编著,描写李家庄激烈尖锐的阶级大搏斗。
主人公铁锁是作者精心塑造的人物形象。
他是李家庄的外来户,一个勤劳、忠厚、憨直的贫苦农民。
他安分过日,却遭到地主李如珍、小喜、春喜等人的欺压迫害,以致破产,为养家糊口去太原做工,又受到军阀欺凌。
在共产党员小常的帮助下,他提高了觉悟,团结群众,与地主展开正面斗争,并在斗争中逐渐成长,后来参加了八路军,走向了武装斗争的道路。
通过铁锁的个人生活的线索寓于整个李家庄的变化之中,将抗日战争作为大背景,叙述了农民与地主的斗争取得的阶段性的胜利。
3、《三里湾》《三里湾》,赵树理著长篇小说,成于1955年(乙未年)。
是我国第一部反映农业合作化运动的优秀作品。
华北解放区模范村三里湾在进行着如火如荼的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秋收、整党、扩社、开渠……合作化运动给农村带来新气象,但由此也引发了有关于两条道路、两种思想、两种生活方式的种种矛盾,三里湾在发生着巨变。
4、《李有才板话》《李有才板话》是现代作家赵树理创作的一部中篇小说。
1943年发表。
小说主要内容为:抗战时期,地主阎恒元把持了敌后根据地阎家山的村政权,村干部贪污盗窃,营私舞弊,欺压群众,却居然骗取了“模范村”荣誉。
赵树理 作品

故事简介:故事描述的是抗日战争时期,小二
黑与本村俊美聪慧的姑娘小芹相爱。但因违背 了封建迷信思想严重的父母亲的意志,遭到了 各自家长二诸葛和三仙姑的强烈反对。其时, 担任村干部的流氓恶棍金旺,亦凭借手中职权, 兴风作浪,罗列罪名,趁火打劫,对小二黑和 小芹进行残酷迫害,几乎使这对恋人的爱情夭 折。后由抗日民主区政府区长出面支持,经过 一番斗争,惩办了流氓恶棍金旺,教育了封建 愚昧的落后群众,此时的二诸葛和三仙姑也表 示支持儿女的婚事。至此,这对追求婚姻自主、 向往美好生活的情侣,终于如愿以偿。
赵树理的作品在艺术形象
文体话语,风貌描摹等方面熔艺术性和 大众性于炉 创造出独具特色的民族新形式 具有中国其气派的民族小说 对后来的小说产生了深远影响。
赵树理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被誉为“铁笔圣手”和“语言大师”, 他是我国真正熟悉农村,热爱人民的 少有的杰出作家之一,他的作品乡土 气息浓厚,真实地再现了我国农村几 十年来的巨大变革,有一种新鲜活泼, 为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大众化风格,形 成一个俗称“山药蛋派”的文学流派。
二是在艺术表达上运用群众口头语言,创造出生动活 泼的农民喜闻乐见的好典型;
三是作家具有高度的革命功利主义和长期埋头苦干、 实事求是的精神,能全心全意为工农大众服务。
赵树理的创作与“赵树理方向”的 倡导
赵树理的创作是能体现毛泽东《讲话》所提出的文 艺路线的典范; 赵树理的创作顺应了大众化的文艺方向,顺应了农 民化的审美追求;适应了当时解放区的社会变革 需求。 赵树理式的主题与文学语言形式被推崇到主流的位 置 “赵树理方向”的提倡对整个解放区文学乃至五六 十年代的文学,都影响巨大。
1930——1936年
开始从事文学创作,《打卦歌》是公开发表的第 一篇作品,写出了《铁牛的复职》《金字》《盘龙 峪》等小说
中国现当代文学:九、孙犁、赵树理

第二十章 解放区文学创作
教学内容: 第一节概述解放区文学成就;第二节讲述赵 树理的小说创作。
教学重点: 解放区文学成就;“山药蛋派”;赵树理小 说独特的艺术风格;孙犁小说的风格。
必读作品及 《小二黑结婚》《王贵与李香香》《荷花淀》 文献: 《白毛女》
第一节 解放区文学创作概述
解放区的文学成就: 一、描写工农兵的小说:
三、走向民间的戏 剧: 出现了《兄妹 开荒》、《夫妻识 字》、《牛永贵挂 彩》、《惯匪周子 山》、《一朵红花》 等广泛流传的新秧 歌剧。
在此基础上,先后产生了贺敬之、丁毅执笔的 《白毛女》,阮章竞的《赤叶河》,魏风等执笔 的《刘胡兰》等代表剧作。
《白毛女》是中国现代民族歌剧 的奠基之作。故事来源于晋察冀 边区流传的一个关于“白毛仙姑” 的传说,后经鲁艺工作团改编, 剧本由贺敬之、丁毅执笔,1945 年由鲁艺工作团演出,全剧以喜 儿与黄世仁的阶级仇恨为主线, 表达了“旧社会把人变成鬼,新 社会把鬼变成人”的全新主题。
②类是深受封建思想毒害、尚未觉醒、背负着沉重的历史 传统的老一代农民,以二诸葛、三仙姑为代表。他们的悔 悟,寄托了作者对老一代农民的殷切希望,表现了新社会 对农民教育的现实可行性。
中国现当代文学
九、孙犁、赵树理
孙犁简介
孙犁,原名 孙树勋,现当代著名文学家 ,“ 荷花淀派 ” 的创始人。其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 荷花淀 》,中篇小说 《 村歌 》《 铁木前传 》,长篇小说《 风云初记 》, 叙事诗集《 白洋淀之曲 》。
赵树理简介
赵树理,现代 小说家 、 人民艺术家 , 山药蛋派 创始人。赵 树理开创的“ 山药蛋派 ”是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最重要、最有影响的 文学流派之一。他善于刻画农村中那些具有浓厚小生产者狭隘意识的富 有个性的人物,被称为描写中国乡土文化的“ 铁笔圣手 ”。其代表作 品有短篇小说《 小二黑结婚 》,中篇小说《 李有才板话 》和长篇 小说《 李家庄的变迁 》《 三里湾 》等。
钱理群《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赵树理)【圣才出品】

第22章赵树理22.1 复习笔记一、赵树理概述1.赵树理及其著作赵树理(1906~1970),原名赵树礼,山西晋城市沁水县人。
出生于贫苦农民家庭,是在抗日民主根据地和解放区成长起来的作家,代表了1940年代解放区文学创作的最高成就,代表作品有《小二黑结婚》(1943)、《李有才板话》(1943)、《李家庄的变迁》(1946)等,他的创作被树立为“赵树理方向”。
2.赵树理出现的文学史意义“赵树理方向”首先是一种文艺政策性的引导,是对当时(乃至五六十年代)文学“主流”的一种阐释与倡导,关键是顺应大众化、农民化的审美追求,正好适应了当时解放区的社会变革需求,因而赵树理式的主题与文学语言形式被推崇到主流的位置。
(1)一种新型文学方向的代表赵树理被解释为一种新型文学方向的代表,是能体现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所提出的文艺路线的典范。
由于赵树理的创作顺应了大众化的文艺方向,这种“方向性”的提倡对整个解放区文学乃至五六十年代的文学,都影响巨大。
(2)一种生活实践的内在的要求赵树理追求大众化主要是出于一种生活实践的内在的要求,是与农民进行精神对话的自然需要,因此能够忠实地反映农民的思想、情绪、意识、愿望及审美要求,并真正能为普通的农民所接受,这是赵树理及其所代表的这一代作家最突出的特点。
(3)以亲身经历的历史变革为文本赵树理的创作是自己亲身经历的历史变革的文学记录,这决定着他(及他所代表的一代作家)自觉地追求创作对现实生活的紧密配合的宣传、鼓动作用与指导作用,又不滞留于公式化概念化的困境,这就有力地保证了赵树理式的“问题小说”政治倾向性与真实性的统一。
(4)对“五四”以来新文学“欧化”倾向进行反省赵树理是在对“五四”以来新文学“欧化”倾向进行反省的基础上,建立他那种格外偏重大众化、通俗化的文学主张的。
他主要从民间文学中汲取艺术营养,这在解放区作家中也有代表性。
他们虽然也在承续“五四”新文学的传统,但和1920、30年代诸多新文学作家不同的是,他们与西方文学处于相对隔绝状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赵 树 理 的 小 说
五、山药蛋派(山药蛋是山西对于马铃 薯的俗称) 以著名作家赵树理为代表,还包括马 烽、西戎、束为、孙谦、胡正等长期生 活在山西农村的作家。在50年代后期, 他们结成了一个作家群体,作品以当地 的农村生活为创作的主要内容,具有新 鲜朴素的民族形式,生动活泼的群众语 言,清新浓郁的乡土气息,受到广大读 者的喜爱。这是一个具有突出地域特点 的创作流派,史称“山药蛋派”或“山 西派”、“火花派”。(注:《火花》 是五十至六十年代山西的文艺刊物。)
三、《李有才板话》
赵 树 理 的 小 说
1、内容
描写阎家山农民与地主阎恒
元及其爪牙之间围绕着村政权
的改造和减租减息而展开的斗 争。此小说得到更高评价,被 誉为“解放区文艺代表之作”。 被指定为整风学习、减租减息
和土改运动的干部必读材料。
2、小说主要有三类人物:
赵 树 理 的 小 说
主人公李有才;地主阎恒元和他的 亲族爪牙;“小”字辈人物。
3、人物 非常鲜明的六个人的三组人物: 小二黑、小芹是根据地新生民主力量的代表。 二诸葛、三仙姑是当时农村封建意识的体现者。 金旺、兴旺兄弟俩是当时混进乡村政权里的坏 分子。 4、《小二黑结婚》的艺术成就 首先,作品表现了新的生活和主题。 其次,塑造了解放区农村的新人形象。 第三,“评书体”的小说样式。 第四,作品的语言通俗化。
四、赵树理小说创作的贡献
赵 树 理 的 小 说
1、以新生活和新主题开创了现代文学
的新局面。小说反映根解放区农村的
巨大历史性变化。为新文学小说人物
系列增添了翻身农民的新形象。
赵 树 理 的 小 说
2、在艺术的通俗化、大众化方面为中 国现代小说提供了艺术经验。小说汲 取传统和民间艺术中有生命力的因素, 融合新小说的长处,形成雅俗共赏的 评书体小说样式。 3、在语言上,他把北方农民的口语融 汇在人物对话和叙述过程中,通俗而 不庸俗,口语化而又有艺40年代开始,他的小说和文 学观就一直是评论界言说的对象。 40年代后期,他被作为实践毛泽 东文艺思想的“方向”而获得很 高的赞誉。建国前他的小说《邪 不压正》引起争论。《三里湾》 在50年代也受到批评。此后直至 文革,对他的评价褒褒贬贬,时 起时伏。70年代末80年代初,他 的价值重新得到肯定,作品被关 注。
赵树理的小说
40年代后期被解放区文学界树为“赵树 理方向”,成为广大文艺工作者前进的旗 帜,赵树理因此确立并巩固了自己在现代 文学史上的历史地位。新中国成立后担任 一些行政职务,主编《说说唱唱》。1955 年创作长篇小说《三里湾》。后来又写了 短篇小说《登记》《锻炼锻炼》等,长篇 评书体小说《灵泉洞》(上)。 1966年被批斗。 1970年9月23日被批斗致死。
赵树理的小说
一、关于赵树理
在现代文学诸多杰出的作家 中,赵树理是非常特殊的一位。 他是抗日民主根据地和解放区 土生土长的作家,有着地道的农民气质, 能自然自在地写出真正为农民所欢迎的通 俗乡土小说,他成功地开创了大众化的创 作风尚,代表了40年代解放区文学创作的 最高成就。
赵 树 理 的 小 说
原名赵树礼,山西沁水县人。 自幼跟随父亲学习民间曲艺、 戏剧、民歌、民谣、鼓板等民 间艺术,受民间艺术和农民语 言的熏陶,并醉心于此,直到 终生。 1943年,写《小二黑结婚》 和《李有才板话》一举成名。
二、《小二黑结婚》
赵 树 理 的 小 说
1943年5月,赵树理写《小二黑结婚》 一举成名。农村青年小二黑与小芹自 由恋爱,却遭到双方父母“二诸葛”、 “三仙姑”和掌握村政权的地头蛇的 刁难和迫害,最后在民主政府支持下 终成眷属。 《小二黑》是“赵树理方向”的奠基 石,无论是在人物塑造,还是情节结 构和语言驾驭上,都开辟了一个崭新 的为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独特的艺 术世界。
3、小说的特色:
与《小二黑结婚》相比,这部作品 少了一些幽默式的喜剧色彩,多了一 些冲突的复杂和严峻。人物关系、冲 突样式也大大复杂化了。不但类型多 而且同类人物也不相同。 李有才是最具有特色的人物。
赵 树 理 的 小 说
其他作品 1、《李家庄的变迁》 赵树理的第一部长篇小说。 结构庞大。通过一个村庄从大 革命失败到抗战胜利20多年的变 迁,表现农民命运的变化。 2、《三里湾》(1955) 是我国第一部反映农业合作化运动的 长篇小说,后被改编成电影《花好月圆》 和各种舞台剧。
赵 树 理 的 小 说
1、《小二黑结婚》的创作过程
真实的案件。岳冬至和智英祥 。把原本
是悲剧性的事件写成大团圆的小说 。小说
抨击农村中的封建残余势力,批判封建思
想,歌颂新人物新时尚。
2、《小二黑结婚》解读 作品生动地塑造了农村中落后人物二诸 葛、三仙姑的形象。 另外角度的解读。(仅做参考)
赵 树 理 的 小 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