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ppt(2014年最新)

合集下载

4.10.1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公开课教学课件共30张PPT

4.10.1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公开课教学课件共30张PPT

课堂小结
1.总体小康的表现 2.总体小康的特点 3.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1.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2.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 3.两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小康之梦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 兴之梦——中国梦
坚持创新发展,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 局的核心位置,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的一 切工作,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Iphone手机利润分成
美国
49.4%
韩国
34%
日本
13%
中国
4%
(3)工业化基本实现,城镇化质量明显提高, 农业现代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效显 著,区域协调发展机制基本形成
到2020年,要让我国7017万农村贫困 人口实现脱贫,59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 解决区域性整体脱贫。 户籍人口城镇化率
合作探究: 雾霾天气为何如此严重? 我们应如何齐心协力,共同治理雾霾? 实行最严格的环保制度, 加大环境治理力度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是全面同时建 成小康社会,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
小康社会的建设进程是一个不平衡的发展过程。
实 现 全 面 从总体小 建 康到全面 成 小康 小 康 社 全面建成 会 的 小康社会 目 的新要求 标
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福山一中 汤红梅
小康之源
小康之门
小康之路 小康之梦
1987年10月 中共十三大正 改革开放之后, 1979年12月, 邓小平同志在会见日本首相大 式将实现小康列为“三步 平正芳时首次使用“小康”来 走”发展战略的第二步目 描述中国式的现代化。 标。
“三步走”战 1987年党的十三大报告提出:“我国经济建设的部 署大体分三步走。 略
常住人口城镇化率 到2020年,将有1亿农业转移人口在城镇落户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PPT课件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PPT课件

(2)_人_民__生__活__水__平_全面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总体实现。就业更加充分,收入分配差距缩小,中等 收入群体持续扩大,扶贫对象大幅减少,社会保障全 民覆盖,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住房保障体系
(3)_资__源__节__约__型__、_环__境__友_好__型__社会建设取得重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现实意义
3.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方面的新要求: 增强发展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全面 改善人民生活;建设生态文明。
4.小康社会的建设进程是一种不平衡的发展过程。 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发展得更快一些,在全面建设小康 社会的基础上,率先实现现代化;相对落后的地区, 则要奋起直追,加快发展。
创新试题
1.国家为我国社会发展描绘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的宏伟蓝图,这是
()
A.国家加大宏观调控力度的表现
B.共同富裕原则的要求
C.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表现
D.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体现
解析:小康社会的宏伟蓝图不是宏观调控的表现, 是共同富裕原则的体现,C、D是建设小康社会的途径。
答案:B
2.改革开放30年来,广东总结了过去取得的历史经验,
总体小康 社会主义本质 战略机遇期 和平与发展
(4)总体小康与全面小康社会的比较
大家学习辛苦了,还是要坚持
继续保持安静
2.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 党的十八大根据国内外形势的变化,顺应我国经济社会
新发展和广大人民群众新期盼,从经济、政治、文化、社 会、民生、生态文明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提出了新 要求,其中,有以下几项新要求
2008年广东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6399.77元,增幅同 比提高3.1个百分点,实际增长7.6%,增速创下1997年以来 新高。相比之下,广东城镇居民收入增幅相对稍慢,2008 年,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732.86元,增幅同比 提高1.0个百分点。(小康标准是人均GDP为800美元,合人 民币大约5000元)

课件4:10.1 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课件4:10.1 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110307
02不全面
我国总体小康水平的不足 NUMBER THREE
03发展不平衡
我国总体小康水平的不足 NUMBER THREE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蓝图 NUMBER TOUR
01 经济方面 工业化基本实现、综合国力显著增 强、国内市场总体规模居世界前列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蓝图 NUMBER TOUR
01 人们生活水平、 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我国总体小康取得的伟大成就 NUMBER TWO
02 整体经济实力 大大增强
我国总体小康水平的不足 NUMBER THREE
2014年世界部分国家人均GDP(美元)
中国
6959
01 低水平
韩国
25975
日本
38633
美国
52939
卢森堡
注: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报告,2014年卢森堡人均GDP排 名世界第一,中国排第85位
第十课 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 经济建设 第1课时
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01
PART
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
我国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 NUMBER ONE
21世纪中叶 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基本实现现代化
1981年-1990年 解决温饱问题
1991年-20世纪末 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
我国总体小康取得的伟大成就 NUMBER TWO
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
02
04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社会保障全民覆盖
两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03
节约资源,保护环境
谢谢观看

02 政治方面 人民享有更加充分的民主权利,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蓝图 NUMBER TOUR

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共29张PPT)

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共29张PPT)

小康的由来:
“小康”一词最早出现在我国最古老的诗歌经典《诗经》中:“民亦
劳止,汔可小康”。其意是讲,老百姓终日劳作不止,最大的希望就
是过上小康的生活。这里的“小康”是指普通老百姓的理想生活水平。 是指一种介于温饱和富裕之间的生活状态,即温饱有余而富裕不足。
第4 页
所谓小康社会,就是虽不富裕, 但日子好过。我们是社会主义国 家,国民收入分配要使所有人都 得益,没有太富的人,也没有太
穷的人,所以日子普遍好过。
一、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
第5 页
建设小康社会是我国“三步走”
发展战略的重要阶段性目标,
你了解我国的“三步走”发展
战略吗?
第6 页
1、“三步走”战略
1987 年党的十三大报告提出 ---- 我国经济建设的部署大体分三步走: 第一步:从1981年至199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 决人民的温饱问题。
第十课 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 第1课时
第1 页
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第2 页
1.了解总体小康成就,认识总体小康的不足。 2. 了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美好愿景,理解小康社会的建设进 程是一种不平衡的发展过程。 3. 理解和把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要求的各项举措。(重点、 难点)
第3 页
第二步:从1991年至20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 生活达到小康水平。 第三步: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2.总体小康的实现 (1)时间: 20 世纪末。 (2)表现(成就): 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从微观上看,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_________
工业化基本实现,信息化水平大幅提升,城镇化质量明显提高,

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课件

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课件

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总结词
社会和谐稳定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保障,需要加强社 会建设和管理。
详细描述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加强教育、医疗、 文化等社会事业建设,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加强 和创新社会管理,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安定团结。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
总结词
生态文明建设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需要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
健全社区组织体系,完善 社区治理机制,提高社区 治理水平。
发展社区教育、卫生、文 化、体育等服务事业,满 足居民多层次、多样化的 需求。
开展社区教育活动,提高 居民文明素质和自我管理 能力。
改善社区环境卫生,完善 社区公共设施。
产业转型升级
总结词
优化产业结构
推进技术创新
加强品牌建设
促进绿色发展
产业转型升级是全面建 成小康社会的关键环节 ,通过优化产业结构、 推进技术创新、加强品 牌建设等措施,提高经 济发展质量和效益。
详细描述
优化产业结构,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发展现代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加 强科技创新,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推进能源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降低单 位产出能耗和资源消耗。
推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总结词
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是制约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因素,需要加强城乡一体化 和区域协调发展。
详细描述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促进农民增收;推进新型城镇化 ,优化城镇布局,提高城镇规划和管理水平;加强区域合作与交流,推动地区间 优势互补和协同发展。
然而,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 贫困问题依然存在。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党的十八大 提出的宏伟目标,旨在实现全体
人民共同富裕。

2014最新第十课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2014最新第十课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新要求的时代背景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已有 坚实基础。从2002年到 2011年,我国经济总量 从世界第六位跃升到第 二位,人均国内生产总 值从1000多美元增加到 5400多美元,货物贸易 进出口总额从世界第五 位跃居第二位,国际地 位和影响力显著提高。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 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情 况是复杂的,短期矛盾和 长期矛盾叠加,结构性因 素和周期性因素并存,各 种潜在的挑战和风险凸显。 社会矛盾明显增多,教育、 就业、社会保障、医疗、 住房、生态环境、食品药 品安全、安全生产、社会 治安、执法司法等关系群 众切身利益的问题较多, 部分群众生活比较困难;
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
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 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 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 件、更优美的环境,期盼孩子们能成长 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 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
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
第三步:21世纪中叶,人均 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 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 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新中国成立65年来,我国综合国力和
国际影响力实现历史性跨越。改革开放 以来GDP年均增长9.8%。GDP 连续跃上新台阶,1986年超过1万 亿元,1991年超过2万亿元,20 01年超过10万亿元,2010年达 到40万亿元,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 大经济体。
世界银行将世界每个国家和地区按收入分为四组
类别 低收入国家 下中等收入国家 上中等收入国家 高等收入国家 人均GDP 少于756美元 756—2995美元 2996—9265美元 高于9265美元

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共张课件

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共张课件

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
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
完善农村土地流转制度,保障农民土地权益,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鼓励和支持农民成立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提高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
1 2
优化区域发展布局
重要意义
小康社会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标志。实现小康社 会,意味着中国将实现从贫穷落后到繁荣富强的历史性飞跃,意味着中国人民将享有更加 幸福安康的生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小康社会建设
相互作用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小康社会建设提供了制度保障、 理论支撑和精神动力,小康社会建设则进一步丰富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特色、理论特色和民族特色 。
04
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 路径与措施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通过加大科技研发投入, 提升国家科技水平,从而 推动经济发展。
深化科技体制改革
促进企业、高校和科研院 所协同创新,提高科技成 果转化率。
培养创新型人才
优化教育资源配置,重视 创新教育,培养具备创新 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
乡村振兴战略
城乡区域发展协调性增强
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城乡差距逐步缩小,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公共服务水平大幅提升,区域协调发展取 得积极进展。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中,生态环境 保护受到高度重视,通过实施一系列生态 工程,生态环境质量得到持续改善。
面临的挑战
经济转型升级压力
随着国际竞争日趋激烈,中国经济发展面临转型升级的压 力,需要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创新能力提升等方面的步伐 。

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PPT

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PPT

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经济发 展模式:
不能走发达国家“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 推动节能减排和循环经济发展; 完善产业政策,加强市场监督,建立落后产能 退出机制,推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 料的开发和推广。
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对消费的要求:
在保证人民群众过上舒适的小康生活的前 提下,减少不必要的资源消耗和浪费;
总体小康与全面小康的比较
总体小康
全面小康
标 准
高 低

别生

质 量
低水平、低标准的小 康,人均国内生产总 值为800美元属于中 下收入国家的水平, 刚跨过小康的门槛
不全面:(1)小康生活 所覆盖的人群不全面 (2)小康生活的实际内 容不全面,偏重于物 质消费
更高水平、较高标准的小康,人 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3 000美元 达到中等收入国家的水平,将使 人民生活更加殷实、富裕
同志在1984年3月对日本首相中曾根 康弘的谈话中首先提出,此后,邓小 平同志有多次重申“小康”概念,并 把中国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的 第二步,界定为达到小康。
探究活动之二:邓小平同志的“三步走”指哪三步? 什么是“新三步走”战略部署?
邓小平的“三步走”和新“三步走”战略
“三步走”战略的内容:
年份 比重 产业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1978
28.1 48.2 23.7
1998
18 49.2 32.8
2008
11.3 48.6 40.1
(2)促进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保持东部继续发展; 推动中部地区崛起; 振兴东北部老工业基地; 开发西部地区。
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东部继续发展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康水平。
第三步: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
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国民生产总值(简称GNP):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国民在一 定时期内新生产的产品和服务价值的总和。是重要的宏观经济指标。
国内生产总值(简称GDP) :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通 常为一年)所生产出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是衡量一国或
(一)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 1.总体小康的实现 (1)时间:_2_0_世纪末。 (2)表现:从微观上看,城乡居民的生活水 平、_生__活__质__量__明显提高;从宏观上看,国家的 整体_经__济__实__力__大大增强。
1、总体小康的发展历程
1980年 1990年
2000年
2050年
贫困
解决温饱
总体小康与全面小康比较:
比较
标准 高低
总体小康
低水平、低标准的小康,人 均GDP为800美元,属于中下 收入国家的水平,刚跨过小 康的门槛
全面小康
更高水平、较高标准的小康,人均GDP 超过3000美元达到中等收入国家的水 平,将使人民生活更加殷实、富裕

生活
不全面——①小康生活所覆 盖的人群不全面②小康生活
3 日本 54,742
2012年我国人 均GDP为5432 美元,居世界 第87位。
3.总体小康存在的不足: _低__水__平___的、 _不__全__面__的、发展很_不__平__衡___的小康。
低水平,就是虽然我国经济总量已经达到
一定规模,但人均水平还比较低。
不全面,就是目前的小康基本上还处于生
存资料消费的满足,而发展资料消费还没有得 到有效满足,社会保障还不健全,环境质量还 有待提高。
发展很不平衡,是指地区之间、城乡之间,
发展水平差距较大。
2002年江泽民同志 在党的十六大提出:我 们要在21世纪头二十年, 集中力量,就是到2020 年,全面建设惠及十几 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 康社会。
1.《诗经·大雅·民劳》中曰:“民亦劳止,汔可 小康。”其意是讲,老百姓终日劳作不止,最大的 希望就是过上小康的生活。我国现在达到的小康社 会状况是( ) A.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 B.惠及十几亿人口的小康 C.已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D.两极分化极其严重的小康社会
地区经济增长水平的基本指标。
※“小康社会”概念的历史由来和现实涵义 “小康”一词出自中国古代典籍,是指比较 富裕的、中等的、温饱有余的居民生活状况和社 会发展状态。
我国现阶段的小康生活,是指介于温饱和富 裕之间的生活状况,是在解决温饱后的进一步提 高和发展。按照国际惯例来划分,小康生活大体 相当于中等收入国家的水平。
联 系
①都是小康社会,都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目标,二者只是所处的 发展阶段不同
②总体小康是实现全面小康的基础条件,全面小康是总体小康发展和完善
3、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
(1)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2)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 (3)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
得重大进展
(1) 经 济 持 续 健 康 发 展
(2)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
基本公共服 务均等化总
体实现
就业 更加充分
社会保障 体系建立
合理分配 格局形成
扶贫对象 大幅减少
(3)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 得重大进展(生态文明)
※注意:全面小康≠同时同步小康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具有两个特点:
(1)时间的长期性,大约需要20年的时间; (2)建设进程的不平衡性,全面小康社会并不 是要求所有地区在同时达到全面小康。而是有条 件的地方可以发展得更快些,相对落后的地区, 要奋起直追,加快发展。
世界银行将世界每个国家和地区按收入分为四组
类别 低收入国家
人均GDP 少于756美元
下中等收入国家
756—2995美元
上中等收入国家
2996—9265美元
高等收入国家
高于9265美元
注:2012年我国人均GDP为5432美元,居 世界第87位。
2000年10月,党 的十五届五中全会指 出:“我们已经实现 了现代化建设的前两 步战略目标,经济和 社会全面发展,人民 生活总体上达到了小 康水平。”
更全面——①追求物质、政治、精神和
生态文明的共同发展,惠及十几亿人口②除
别 质量 的实际内容不全面,费
的精神生活、所享受的民主权利,以及生 活环境的改善,实现社会全面进步
社会 发展很不平衡——地区之间、发展比较平衡——将缩小地区、城乡、 发展 城乡之间、不同收入群体之 各阶层的差距; 状态 间的发展水平差距大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全面落实经济建设、政 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 位一体”总体布局。
(二)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 1、时间:本世纪头二十年。 2、特点:
① 工业化基本实现、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内市场总体规模位居 世界前列。 ②人民富裕程度普遍提高、生活质量明显改善、生活环境良好。 ③人民享有更加充分的民主权利、具有更高文明素质和精神追求。 ④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社会更加充满活力而又安定团结。 ⑤对外更加开放、更加具有亲和力,为人类文明作出更大贡献。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重大进展,在发展 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明显增强的基 础上,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 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
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大幅上升,进 入创新型国家行列
工业化基本实现,信息化水平大幅提升, 城镇化质量明显提高,农业现代化和社会 主义新农村建设成效显著,区域协调发展 机制基本形成
达到小康 意义
中等发达国家 水平
伟大胜利 里程碑
奇迹
2、总体小康的成就
总 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生活质量
体 明显提高


的 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实
成 就
现了由贫困到温饱、再由温饱到小
康的历史性跨越
3.总体小康存在的不足
名 次
国家
GDP(亿美金)
1 美国 146,241
2 中国 60,695
第十课 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
第一课时 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三步走”战略
1987年党的十三大报告提出:我国经济建设的部署大体分“三步走”。 第一步:从1981年至199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
温饱问题。
第二步:从1991年至20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