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7年全国中学生生物学联赛生态学真题

03-17年全国中学生生物学联赛生态学真题
03-17年全国中学生生物学联赛生态学真题

82.物种多样性最丰富的草原类型是:

A.草甸草原B.典型草原C.荒漠草原D.高寒草原

83.下列生态系统中,总初级生产量最高的是:

A.温带草原B.热带草原C.温带常绿阔叶林D.热带雨林

84.连接有机体和无机环境的两个重要环节是:

A.生产者和非生物成分B.消费者和有机物质

C.生产者和消费者D.生产者和分解者

85.下列能预测一个国家或地区未来人口数量动态变化的是:

A.人口密度B.年龄组成C.性别比例D.出生率和死亡率

86.下属哪一个不是生物多样性所包括的内容:

A.遗传多样性B.生物种类的多样化

C.丰盛的个体数量D.生态系统多样性

87.近年来北方地区沙尘暴频繁发生,其主要原因是:

A.频繁的地壳变动B.北方寒流入侵

C.过度放牧、破坏生态环境D.自然灾害

88.在这个食物链中:草→鼠→鹰,若将鹰杀绝,那么田鼠的数量将会:

A.迅速上升B.缓慢下降C.先上升后下降D.保持原来状态

89.环境污染主要集中在:

A.农村与工矿区B.城市和农村C.城市和工矿区D.农村水源和土壤污染

90.生态系统一般都包括:

A.生产者和非生物部分B.消费者和非生物部分

C.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D.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

91.下列属于生产者和消费者关系的是:

A.老鼠食草籽B.青蛙食害虫C.蛇食青蛙D.鹰食蛇

92.下列有关生态平衡的说法哪项是正确的?

A.生产者和分解者的数量相等B.消费者和分解者的数量相等

C.生产者和消费者的数量相等

D.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比例总是维持相对平衡和稳定

93.下列既属于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又属于自养型生物的是:

A.非生命的物质和能量B、分解者C、消费者D、生产者

94.维持生态系统所需要的能量最终来源于;

A.消费者B.草C.太阳光D.水

95.下列不属于自然种群基本特征的是:

A.空间特征B.数量特征C.形态特征D.遗传特征

96.人类释放到自然界的DDT,一旦进入到生物体内,使处于最高营养级的动物体内,浓度会扩大100,000倍,这在生态学上被称作:

A.分解B.生物累积C.放大D.再循环

97.温室效应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A.环绕地球大气的CO2浓度上升B.地球表面的能量反射

C.太阳辐射能量增加D.太阳黑子的作用

98.能够有效地阻挡太阳的紫外线辐射的气层是:

A.大气上层B.臭氧层C.大气下层D.温室效应

99.在各森林类型中,土壤有机质含量由高到低的排列顺序是:

A.热带雨林、温带阔叶林、北方针叶林B.北方针叶林、温带阔叶林、热带雨林

C.温带阔叶林、北方针叶林、热带雨林D.北方针叶林、热带雨林、温带阔叶林

12.地球上生命的能量始源于

A.食物B.水C.太阳D.ATP

29.如果你从5平方米的面积中采集了167只蜗牛,计算这种蜗牛的生物量需要的值包括:

①总数量②总重量③总面积④总体积

A.①+② B.② C.②+③ D.①+④

31.湖水表面的冰层对生活在湖泊中鱼类的影响包括

①缺氧不利于鱼生活②降低水温下降的速度③增加了水中的氨④降低了水温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③+④

45.捕食者对猎物种群有明显影响,而寄生物对寄主种群影响不大,这是因为

A.寄生物不杀死寄主,而捕食者杀死猎物B.寄生物只分泌毒素,而捕食者杀死猎物

C.寄生物杀死寄主,而捕食者只杀死老、弱、病、残猎物

D.寄生物有利于寄主生长,而捕食者有利于种群发展

68.下图中①②③分别代表三种不同类型动物的的种群变化情况,哪种关系是正确的?

果蝇②猴③蛙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有—个或一个以上正确答案.答案完全正确者得2分;不答或未完全答对且未选择错误答案者得0分:只要选择错误答案本小题得负0.5分。本大题满分40分,最低得分为0分。)

109.下列哪些属于共生关系

A.猪和蛔虫B.地衣C.寄居蟹和海葵D.满江红的红萍和鱼腥藻

生态05年

75 .在动物种群密度测定中常见的方法如(l )粪堆计数法,( 2 )鸣叫计数法,( 3

标志重捕法,( 4 )毛皮收购记录法,( 5 )单位渔捞努力的鱼数和生物量测定法;

中哪个(些)方法属相对密度测定法?

A .以上皆属

B . ( l ) ,( 2 )和(4 )

C . ( l ) , ( 2 ) , ( 3 )和(4 )

D . ( l ) , ( 2 ) , ( 4 )和(5 )

76 .下列各项中不属于温度生态效应的是:

A.北大西洋涛动(NAO )使挪威国鸟河乌的存活率上升,种群数量增加

B.北极狐的耳朵比非洲狐的小

C.温带森林中的啮齿类毛色较热带森林中的栖居者毛色浅

D.帝企鹅冬季繁殖时雄鸟集群孵卵

78 .以下关于种群分布的说法哪项是错误的?

A .在自然界中种群均匀分布不是普遍现象

B .种群密度的变化往往导致分布型的改变

C .成群分布增加了对食物、领域及光线的竞争

D .生境的多样性促进随机分布

79 .工业黑化现象(industrialmelanism )是指在工业化过程中,蛾类(如华尺蠖)的灰色类型逐渐被黑色类型所取代的现象。这一过程是------ 的结果。

A .遗传漂变

B .稳定选择

C .定向选择

D .分裂选择

81 .下列哪一项不是生物多样性的主要研究内容:

A .景观多样性

B .物种多样性

C .遗传多样性

D .个体多样性

E .生态系统多样性

83 .检验种群的内分布型时,当方差与均值相等,即A2 / m = l ,该种群属于分布。

A .均匀型分布

B .成群型分布

C .随机型分布

D .随机与均匀型分布

84 .下面是某生态系统食物网的示意图。请分析后回答

上图中出现最高营养级的食物链是:

A . A →B→ C→E

B . A →B→ E

C . A→

D D . A→ B→ C

85.群落空间结构决定于两个要素,即群落中各物种的及相同生活型的物种所组成的层片,它们可看作群落的结构单元。

A .种类

B .生活型

C .生态环境

D .生态型

86 .岛屿生物地理学理论被广泛接受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该理论能够简单地用一个变量来表述岛屿的生物学特征,

这个变量是:

A .岛屿面积

B .物种数量

C .岛屿距大陆的距离

D .物种的灭绝速率

25.生态系统发展过程中其结构和功能特征会发生明显变化,其中:

A.发展期的生态系统,P / R (总生产量/总呼吸量)> 1 ;而在成熟稳定期P / R < 1 .

B.生态系统从幼年期向成熟期的发展过程中,矿质营养循环由相对开放趋向于更加封闭

C.生态系统从幼年期向成熟期的发展过程中,有机化合物多样性逐渐增加,群落代谢过程中向环境中排出的产物增加。

D.发展期系统内部的熵值明显较成熟期为高

26.从营养结构上分析,生态系统必不可少的生物成分是:

A .非生物环境

B .生产者

C .消费者

D .分解者

27.植物群落的形成,可以从裸地上开始,也可以从己有的另一个群落中开始。但是任何一个群落在其形成过程中,

至少需要经过阶段。

A .繁殖体的传播

B .植物地上部分郁闭

C .植物地下部分相互交织

D .植物体的定居

E .植物体之间的竞争

28.下列有关生态系统食物网特征描述正确的是:

A .食物链的环节数是无限的

B .食物网上的生物之间不单单是捕食关系

C .一种生物可能属于不同的营养级

D .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越稳定

生态06年

57.酸雨主要是由——引起的:

A.NO,SO2B.NO,CO2C.CO2,SO2 D.NO,SO2.CO2

生态07年

80.以下关于生态位的术语哪个是不正确的:

A.生物在生物群落中的地位和作用B.用来表示栖息地再划分的空间单位

C.是一个多维的超体积空间D.是一组生物所占有的环境

81.生物防治在防治有害生物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例如1957年广东从国外引进澳洲瓢虫防治木麻黄上的吹绵介壳虫,长期以来,澳洲瓢虫已在广东省许多地方定居并持续发挥其控制害虫的作用。试问这属生物防治类型中的:A.输入B.接种 C.增补D.大量释放

82.下列生态系统中,生物生产能力最强的是:

A.稀树草原B.温带灌丛C.山地草甸D.热带雨林

83.生态等值种具有相同的:

A.栖息地B.食物C.环境D.生态位

84.下面不属于内温动物对低温环境生理适应对策的是:

A.阿伦规律B.逆热流交换机制 C.产热D.局部异温性

85.生活在极端干旱的沙漠地区的植物通常采取的生活史对策为:

A.r—对策

B. 杂草对策

C.竞争对策D.胁迫忍耐对策

86.北美洲在过去的18000年中,云杉、白桦向北推移的原因是:

A.潮湿气候的区域已经向南推移了B.飓风发生的频率增加了

C.年平均温度升高了D.年均降水量增加了

87.在以下各植物群落中,一般来说,具有最小叶面积指数的植物群落是:

A.荒漠B.热带雨林C.草原D.落叶林

88.生态系统服务是指对人类生存和生活质量有贡献的生态系统产品和服务。其价值主要包括提供产品:水供应、土壤肥力形成和水土保持;抗干扰和调节:传粉、传播种子和生物防治以及休闲、娱乐和文化等。请判断在海洋、海岸、湿地、湖泊河流、森林、草地和农田这7类生态系统中单位面积价值最高和最低的分别是:

A.湿地,农田B.海岸,草地C.森林,湖泊河流D.海洋,湖泊河流

E.农田,海洋

89.盐碱地土壤对非盐碱植物的危害主要是因为它导致植物:

A.生理干旱B.同化速度加快 C.呼吸作用增强D.水分消耗过快

115.从裸岩开始的群落演替会经历的阶段是:

A.地衣植物群落阶段B.苔藓植物群落阶段 C.草本植物群落阶段

D.灌木植物群落阶段E.乔木植物群落阶段

116.生态系统发育到成熟阶段时,下列哪些特征是正确的;

A.总生产量大于群落呼吸量B.净生产量高C.食物链以碎屑食物链为主

D.物种多样性高E、物种选择压力为K—选择

117.种群具有个体所不具备的各种群体特征,这些特征多为统计指标,常被称为初级种群参数的是:A.增长率B.出生率C.死亡率D.迁入率E.迁出率

118.兴趣小组设计了以下实验来验证生态系统的一些相关问题:取4个密闭、透明韵生态瓶,各瓶内的组成和条件见下表,图中“1”表示有,“0”表示无。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后,下面判断正确的是:

A.甲瓶是最稳定的B.乙瓶中,浮游动物的种群密度将维持恒定

C.丙瓶比甲瓶有较多的有机物D.甲瓶的氧含量比丁瓶的高

119.下列有关能量转化说法错误的是:

A.恒温动物的同化率很高,但生长效率极低

B.变温动物的同化效率高,生长效率也很高

C.变温动物的总能量转化效率比恒温动物低D.变温动物在生态系统能量流动过程中是非常有效的“生产者”E.草原生态系统中的植食动物比森林生态系统中的植食动物能利用较多的初级生产量

生态08年

82.关于全球气候变暖,下面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全球气候变暖主要是由于大气中CO2等温室气体含量的增加

B.全球气候变暖会导致海平面上升,淹没部分岛屿和沿海地区

C.全球气候变暖导致动物的分布区普遍向北或向高海拔地区移动

D.全球气候变暖会导致部分物种因栖息地丧失而绝灭

83.下列关于碳循环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碳循环属于气体型循环B.地球上最大量的碳存在于大气圈中

C.植物的光合作用和生物的死亡分解是碳循环的一部分

D .全球气候变暖和地球上碳的收支不平衡有关

84.下列措施中对维持野生动物种群健康发展可能有积极作用的是()

A .狩猎

B .圈养

C .近亲繁殖

D .消灭其天敌

86.仔细阅读以下陆地生物群落类型的描述,选择符合描述顺序的选项()

(1)通常可分为4层,树冠层、下木层、灌木层和地面层(由草本、蕨类和苔藓组成)

(2)分布在非洲中南部,澳大利亚北部和巴西西北部,垂直结构不发达,水平结构明显

(3)分布在欧亚大陆和北美的北部,属于严寒大陆气候,季节变化极为明显。常见鸟类有榛鸡、雷鸟、交嘴雀等

(4)主要分布在南、北纬100之间,生活着90%的非人类的灵长类动物

A .热带季相林,草原,苔原,热带干旱林.

B .温带针叶林,热带干旱林,寒带针叶林,热带雨林

C .温带阔叶林,热带稀树草原,寒带针叶林,热带雨林

D .热带季相林,草原,苔原,热带干旱林

87.应该以下列哪一项指标判断一个物种为群落中的优势种。()

A .群落中个体数量最多的物种

B .在群落中作用最大的物种

C .占有最大生存空间的物种

D .有最大生物量的物种

88.下图显示两种不同类型的人口年龄结构,以下哪类情况持续一段时间后,不可能使图(1)转变为图(2) ( )

A .高的出生率

B .低的婴儿死亡率

C .计划生育政策的推广

D .高的老年死亡率

89.某种群的增长过程如下表,以下阐述中错误的是:()

A .种群所在的环境无食物和空间的限制

B .种群存在内禀增长率

C .种群增长符合方程K N K rN dt

-=dN D .此物种属于r 对策的物种 90.以下哪两个物种之间的关系属于拟寄生()

A .多鞭毛虫和白蚁

B .杜鹃和大苇莺

C .华肝蛭和淡水螺

D .赤眼蜂和玉米螟

91.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在距今4亿年前的泥盆纪末期急剧地减少。从大气中分离出的碳去了哪里()

A .沉积成为煤和碳酸盐的岩石

B .储存在极地冰盖的二氧化碳气泡中

C .储存在海洋溶解的二氧化碳中

D .逐渐发散到太空中

92.下面关于磷循环的阐述不正确的是()

A .几乎没有例外,磷不经过氧化一还原反应

B .除了灰尘,磷不以任何形式进入大气

C .在酸性土壤中,磷是最可被植物利用的

D .在水生系统中磷的流入能够刺激初级生产量

93.没有被食草动物消耗的初级生产进入了下面哪个食物链()

A .食肉动物食物链

B .腐质食物链

C .化石燃料食物链

D .人类食物链

94.为了研究植物的初级生产,你将某种植物放到恒温(25℃)、透明、配备有能够探测到在房间内二氧化碳浓度一瞬间的变化的红外气体分析器的实验箱内。首先将叶子完全地暴露在阳光下,测得二氧化碳在每小时每100 cm2的叶面积上减少12mg.当用铝箔将实验箱完全覆盖时,箱中的二氧化碳以每小时每100cm2的叶面积4mg 的速率增加。那么这种叶子的总生产量是多少?()

A .每小时每100 cm2的叶面积16mg 二氧化碳

B .每小时每100 cm2的叶面积12mg 二氧化碳

C .每小时每100 cm2的叶面积8mg 二氧化碳

D.每小时每100 cm2的叶面积4mg二氧化碳

二、多重判断(每小题2分,答案完全正确才能得分,共52分)

106.自然选择总是使动物的觅食效率尽可能地加以改进,因而捕食者能够借助更有效的捕食提高其生存和生殖的机会。这里所说的效率包括以下哪种含义()

A.使某些特定营养物的摄取率最高B.使能量的瞬时摄取率最大

C.使单位时间内食物的摄取量最大

D.使食物或特定营养物的总摄入率波动最小,以保证整个季节的净摄入量最大

117.下列属于演替过程的有()

A.深水池塘内逐级有挺水植物长出B.弃耕农田中植物的生长

C.草原上灌木丛的比例增加D.森林火灾引起的变化

118.下列关于种群中个体分布型的说法正确的有()

A.生境条件是否均匀直接影响分布格局的类型

B.动物对食物资源的利用、对生境的选择和种群内的社会关系会影响分布型

C.种群内个体间的竞争往往会导致随机分布

D.种群内个体间的协作关系往往会导致集群分布

E.该种群物种行为与种群分布型无关

119.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中水循环的说法正确的有()

A.水循环的主要路线是从陆地表面蒸发到大气圈,再从大气圈降水返回陆地表面

B.陆地的蒸发量和大气圈的降水量每年基本持平

C.陆地上的地表径流是水循环的一部分D.水循环带动了大量物质在地球上运动

120.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的描述,错误的是()

A.大量排放CO2导致全球变暖和普降酸雨是导致生物多样性下降的主要原因

B.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个体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几个层次

C.全球生物多样性快速下降是人类所面临的又一全球性环境问题

D.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对于保持生态平衡和生态系统稳定性意义重大

E.引进外来物种不会对自然界生物多样性造成根本影响

生态09年

46.欧洲的穴兔子1859年由英国引入澳大利亚,十几年内数量急剧增长,与牛羊竞争牧场,成为一大危害。这种现象从种群数量变动角度看是属于:

A.种群大发生B.生态入侵C.不规则波动D.种群大爆发

48.种群的增长速度通常用下面的逻辑斯谛增长方程dN/dt=rN(K-N)/K表示。方程中N是个体数量,r是内禀增长率,K是环境容纳量。根据此方程,该种群的平衡数量将决定于:

A.只有r B.只有K C.r和K D.N和K E.r和N

49.下列哪几组动物在自然条件具有“III”型(凹型)的存活率曲线图? ‘

①牛、马、菜粉蝶②牡蛎、海洋鱼类、血吸虫③藤壶、蛔虫、乌贼

④野鸡、老鼠、鸵鸟

A.①② B.③② C.④③ D.①⑧

50.氧气对水生动物来说,属于:

A.综合因子B.一般生态因子C.替代因子D.限制因子

51.编制生命表时,涉及不到的是下列哪一项?

A.各年龄死亡率B.各年龄开始存活率C.各年龄适合度D.生命期望

52.某地区人口增长率为0.001,人口加倍则约需要:

A.40年B.7年C.1200年D.700年

53.由于太平洋赤道带大范围内海洋和大气相互作用失去平衡,使南美赤道附近海面水温异常升高,海水水位上涨,并形成一股暖流向南流动的异常气候现象是:

A.温室效应B.气候变暖C.拉尼娜D.厄尔尼诺

54.有关种群进化,下列说法哪项是不正确的?

A.种群中适合度高的个体越多,进化越快B.小种群进化速度比大种群快

C.种群内个体间适合度差异越大,进化越快

D.种群内基因突变发生越频繁,进化越快

55.粘液瘤病毒引进澳大利亚几年后毒力逐渐减弱,其原因是:

A.驯化B.辐射适应C.协同进化D.他感作用

56.下列哪项不属于自然种群的基本特征?

A.空间特征B.数量特征C.形态特征D.遗传特征

57.雨影(rain shadow)指降雨量在山脉( )减少,从而导致相对干燥的地表环境条件。

A.迎风向一边的;B.高海拔地区;C.背风向一边的:D.低海拔地区

59.为建立赛加羚羊的行为谱,研究者按固定的时间间隔对一组羚羊的行为逐个进行观察记录,这是行为学研究的哪一种取样方法?

A.连续取样B.扫描取样C.目标取样D.行为取样

二、多重判断

111.物种的地理变异是指广布种的形态、生理、行为和生态特征往往在不同地区和不同

种群间显著差异。下面哪些项可作为地理变异经典例证?

A.葛洛格规律(Gloger’s) B.阿利氏规律(Allee’s)

C.贝格曼规律(Bergmann’s)D.阿伦规律(Allen’s)

生态10年

草履虫是一种常用的生物实验材料。现将100只草履虫移入150ml稻草培养液中进行常规培养,并每天固定时间对其进行观察和计数。下图所示为此次实验记录的每日草履虫数量。根据上述材料回答71一72小题.

71.(2010,全国卷)下述叙述中哪些是正确的(2分)

A.在实验开始后的第4~7天,观察到较多二裂生殖的情况

B.在实验开始后的第4~7天,观察到较多接合生殖的情况

C.在实验开始后的第9天以后,观察到较多二裂生殖的情况

D.在实验开始后的第9天以后,观察到较多接合生殖的情况

72.(2010,全国卷)下面哪一种叙述是正确的(2分)

A.在实验最开始时计数草履虫密度,必然是0.67只/ml

B.此次实验中草履虫的增长符合logistic增长

C.此次实验中该培养液中最多可容纳约800只草履虫

D.草履虫之所以不能无限制增长是由于空间不足

73.(2010,全国卷)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又称为地球化学循环,包括下面哪些基本类型(2分) A.气体型循环B.海洋型循环C.沉积型循环D.大陆型循环

74.(2010,全国卷)下面关于次级生产量的描述中错误的是(1分)

A.利用生态系统中现有的有机物质再生产有机物质,即为次级生产量

B.次级生产量的食源都是初级生产量

C.在所有生态系统中次级生产量都要比初级生产量少得多

D.次级生产量的制造者都是异养生物

75.(2010,全国卷)一般来说,演替成为顶极群落时,它和演替中的群落之间的区别有哪些(2分) A.项极群落物种多样性高,而演替中的群落物种多样性低

B.无机物循环在顶极群落中较封闭,而在演替中的群落中较开放

C.顶极群落内部共生关系发达,而在演替中的群落内部共生关系不发达

D.顶极群落的抗干扰能力强,而演替中的群落的抗干扰能力弱

76.(2010,全国卷)哪种类型的群落具有这样的特征①降雨量少,水分蒸发量大②优势植物包括蒿属植物、藜属灌木和肉质旱生植物③动物通常会采取冬眠或夏眠的方式来渡过不利季节(1分)

A.寒带针叶林B.热带稀树草原C.苔原D.荒漠

77.(2010,全国卷)下列哪些方法不适用于野外蝴蝶数量的调查(2分)

A.标记重捕法B.灯光诱捕法C.样方调查法D.红外触发相机照相法

78.(2010,全国卷)某动物种群的年龄结构组成图的基部比较狭窄而顶部较宽,下列哪个特征是错误的(1分) A.这是一个下降型的种群B.幼体比例较大,而老年个体比例较小

C.种群的死亡率较大D.种群的出生率较小

79.(2010,全国卷)新热带界包括整个南美、中美和西印度群岛,本界拥有下列哪些动物(2分) A.食虫目B.贫齿目C.有袋目的新袋鼠亚目

D.灵长目的阔鼻亚目

80.(2010,全国卷)为了验证车轴草和粉苞苣这两种植物之间的竞争关系,实验人员做了如下实验:

(1)将两种植物种在同一一花盆内,但地上枝叶部分分隔开,粉苞苣的干重为单独生长时的65%;

(2)将两种植物分别种在不同的花盆里,但地上枝叶部分挨在一起,粉苞苣的干重为单独生长时的47%;

(3)将两种植物种在同一花盆内,地上枝叶部分也挨在~一起,粉苞苣的干重为单独生长时的31%。这些实验结果能得到下面哪些结论(2分)

A.这两种植物在一起生长时会竞争阳光、营养物质和水等重要资源

B.对阳光的竞争与对营养物质和水分的竞争之间存在相互作用

C.阳光的竞争对植物生长所产生的影响大于营养物质和水分的竞争所产生的负作用

D.水分的竞争对植物生长所产生的影响大于营养物质的竞争所产生的负作用

81.(2010,全国卷)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说法中错误的有哪些(2分)

A.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是单方向的和不可逆的

B.能量在流动过程中会急剧减少,主要是因为每个营养级都会储存下不少能量

C.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源头主要是太阳能

D.如果断绝对一个生态系统的能量输入,这个生态系统就会立即消亡

82.(2010,全国卷)存活曲线图是以相对年龄为横坐标,相对应的存活数作为纵坐标。下面关于存活曲线的说法中唯一正确的是(2分)

A.呈直线的存活曲线,表示年龄越大的个体死亡率越高

B.凸型的存活曲线,表示各年龄期的死亡率是相等的

C.凹型的存活曲线,表示幼体的死亡率高

D.自然界中动物种群的存活曲线就是上述三种之一

生态11年

69.(2011,全国卷)下列种群密度调查方法中,哪些属于相对密度调查方法?(2分)

A.去除取样法B.单位时间(距离)内记录到的动物数量 C.痕迹计数D.标志重捕72.(2011,全国卷)高温对生物的影响包括下列哪些项? (2分)

A.减弱光合作用,加强呼吸作用B.破坏植物的水分平衡

C.破坏酶的活性及使蛋白质变性D.使原生质膜破裂

75.(2011,全国卷)在我国一些地方,人们从宠物市场上买来巴西龟放入当地的河流和湖泊中,结果发现随着巴西龟数量的增加,当地的龟类和鱼类数量和种类明显减少,导致巴西龟数量增加的原因有哪些? (2分)

A.当地的气候适宜巴西龟 B.当地没有巴西龟的天敌

C.巴西龟繁殖率高D.巴西龟是捕食者

76.(2011,全国卷)在自然环境中,下面各类型生态系统中枯枝落叶层最厚的是:(1分)

A.温带草地B.北方针叶林C.阔叶灌木林D.热带雨林

77.(2011,全国卷)下列可用来判定小兽是否适应缺水生境的最明显性状是:(1分)

A.基础代谢水平B.体色C.鼻腔的构造D.褐色脂肪组织

78.(2011,全国卷)某一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很大一部分流向捕食食物链,则该生态系统最可能是:(1分)

A.森林生系统B.草原生态系统C.河流生态系统D.湖泊生态系统

79.(2011,全国卷)种群的年龄结构是指:(1分)

A.某一特定年龄个体的数量B.种群中不同年龄个体所占的数量比例

C.对种群中个体不同年龄阶段的划分D.种群中处于繁殖期个体的年龄占个体平均寿命的比例

80.(2011,全国卷)加拉帕戈斯企鹅就生活在赤道附近的加拉帕戈斯群岛,其个体较生活于南极洲的阿德利企鹅和皇企鹅小很多。这一现象可作为下列哪些特征的具体实例? (2分)

A.竞争性B.适应性C.遗传性和变异性D.应激性

81.(2011,全国卷)下列哪些选项可构成生态系统:(2分)

A.螳螂捕蝉,黄雀在后B.置于阳台上的水箱,内有金鱼、蟹、水草、沙石、水、金鱼食物

C.一块生活有鼠类的草地D.生活有小鱼、大鱼、浮游植物的池塘

82.(2011,全国卷)关于逻辑斯蒂增长的数学模型:dN/dt=rN(1一N/K),下列叙述正确的是:(1分)

A.如果N趋向于零,则几乎全部空间已被利用,种群潜在的最大增长不能实现

B.如果N趋向于K,则几乎全部空间尚未被利用,种群潜在的最大增长能力能充分实现

C.当种群N由0逐渐增长到K值,种群潜在的最大增长可实现程度逐渐提高

D.当种群N由0逐渐增长到K值,种群潜在的最大增长可实现程度逐渐降低

83.(2011,全国卷)下列哪些植物不能作为欧亚草原指示种:(2分)

A.针茅属植物B.蒿属植物C.双子叶植物D.羊茅属植物

84.(2011,全国卷)在一个稳定的池塘生态系统中,一种突发的污染使所有的植物死亡,在可以测量的变化中首先降低浓度的是:(1分)

A.二氧化碳B.硝酸盐C.氧D.磷

85.(2011,全国卷)云南洱海原有22种野生土著鱼,其中包括名贵的大理弓鱼等8种洱海特有物种。由于人们为追求渔业产量,从20世纪60年代向洱海投放了当地原来没有的青、草、鲢等鱼苗。20年后,青、草、鲢等鱼类的产量增加了,但大理弓鱼绝迹了,其它几种优势土著鱼也已灭绝或濒临灭绝。青、草、鲢鱼在洱海发展的这一过程生态学上称为:(1分)

A.生态入侵B.迁移C.蔓延D.再引入

86.(2011,全国卷)在印尼苏门答腊群岛火山爆发灾难中,有个人被困在一个岛上,岛上除充足的可饮用水外,很难找到可吃的食物。还好他身边尚有3公斤谷物和一只1公斤重的母鸭。请问要维持最长生存时问,以获得救援,他应该怎样做?(1分)

A.用3公斤谷物喂鸭,吃鸭蛋,然后吃鸭B.先吃母鸭,再吃谷物

C.吃2公斤谷物,用l公斤谷物喂鸭,吃鸭蛋,然后吃鸭D.先吃谷物,再吃母鸭

87.(2011,全国卷)在研究田鼠行为的实验中,观察者选定了一个家族群作为观察对象,每天从6:00至18:00按顺序观察每个个体20分钟,观察期间记录全部行为。这种取样方法包括了下列哪些项? (2分)

A.点取样B.扫描取样C.目标取样D.随意取样E.连续记录(取样)

88.(2011,全国卷)右图是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示意图,“一”表示碳的流动方向,其中③最可能代表的是:(1分)

A.生产者B.分解者C.消费者D.二氧化碳

89.(2011,全国卷)在分析长白山一棵古树的年轮时,发现年轮间距在某一段异常加宽,最不可能的原因是:(1分)

A.相应年份生长季异常温暖

B. 相应年份降雨量异常少

C.相应年份与该树木相邻的树木死亡,竞争压力减小

D.相应年份对该树木遮荫的上层树木死亡,光照条件改善

90.(2011全国卷)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从幼年期到成熟期的发育过程中结构和功能特征变化叙述正确的是:(1) A.成熟生态系统的矿物质营养循环相对更开放

B.成熟生态系统的抵抗力和恢复力较高

C.在发展期的生态系统中,抗外部干扰能力良好

D.在发展期的生态系统中,物种的多样性较低且各物种生态位较宽

91.(2011,全国卷)动物为集群生活所付出的代价有哪些? (2分)

A.竞争随群体大小的增加而增加B.增加疾病和寄生物传播的机会

C.容易发生近亲交配D.被捕食的机会增大

92.(2011,全国卷)下列有关食物链和食物网说法中哪项是正确的?(1分)

A.食物链是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渠道

B.捕食食物链在陆地生态系统能量转化中是处于主要地位的食物链

C.沿着食物链的方向,动物个体越来越小

D.在食物网中,根据动物的食性,每种动物只能归属于某一个特定的营养级中

生态12年

35、如果一项研究,专注于了解不同生态因子对生物的影响,及生物对它们的耐受,那么这个研究属于哪一层次上

的研究(单选1分)

A、个体生态学

B、种群生态学

C、群落生态学

D、生态系统生态学

36、关于高等动物种群中性别比例,下面论述中错误的是(单选1分)

A、大多数种群倾向于使出生性比趋近于1:1

B、老年组往往雌性多于雄性

C、出生的时候,往往雄性多于雌性

D、种群性比与世代长度直接相关

37、社会性寄生是指(单选1分)

A、寄生在动物社会中是普遍现象

B、寄生只发生在特定社会等级的动物中

C、社会性昆虫中发生的寄生行为

D、强迫寄主动物为其提供食物或其他利益

38、关于外来物种,以下论述错误的是(单选1分)

A、所有的外来物种都是入侵种,都是有害的

B、外来物种可以依靠风、鸟、昆虫等自然因素入侵

C、有些外来物种是人类有意引入的

D、入侵物种可能对生态系统造成长久的破坏

39、适合度是指(单选1分)

A、动物单一行为的适应性

B、动物调整自己的行为以适合于生活在当时的环境

C、动物的总体繁殖成功性

D、最适合动物生活习性、满足营养需求的食物

41、动物的生长和发育是需要一定温度的,下列哪个说法是正确的(单选2分)

A、外界温度的高低直接决定了动物机体的体温,进而影响其生长发育

B、当外界温度低于某一温度时,昆虫就停止生长发育,这一温度阈值称为发育起点温度

C、动物的发育速度总是随环境温度的增高而加快的

D、昆虫发育的有效积温是发育历期乘以发育期的平均温度,然后求和

42、下列有关水生群落演替的说法中哪个是错误的(单选1分)

A、水生群落的演替一般会依次经历裸底期、浮水植物期、沉水植物期、挺水植物期、湿生草本植物期等阶段

B、在这一演替过程中池底逐渐变浅,最终向陆地变化

C、挺水植物根系往往较发达,可以使水底迅速增高

D、浮水植物的叶子漂浮在水面,影响到水下光照,不利于沉水植物生长

47、以下属于互惠共生(mutualism)的两种生物是(多选2分)

A、蓝细菌与蕨类植物

B、土壤杆菌与杨树

C、墨鱼与费氏弧菌

D、弗氏放线菌与沙棘

E、根瘤菌与豆科植物

48、主要分布在欧亚大陆东岸,夏季热而多雨,冬季少雨而寒冷,年降水量在1000—1500mm,森林结构简单,高

度不高,以壳斗科、樟科、山茶科等为主。这种森林类型是(单选1分)

A、热带雨林

B、北带落叶阔叶林

C、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D、北方针叶林

49、草原田鼠新受孕的雌性若移离原配对的雄鼠,而与其他陌生雄鼠共同生活24小时以上,会导致孕鼠的妊娠中

断。大多数雌鼠会在1周内恢复性周期,与新雄鼠交配,所产仔鼠为第二次所配雄鼠的后代。该实验说明(单选1分)

A、雌鼠以此行为保证其生殖成功最大化

B、草原田鼠的交配制度属于一雌多雄制

C、多次受精可能是增加基因变化和后代适应性的对策之一

D、在生殖过程中,雌性的投资大于雄性

105、一个群落中物种的数目,我们称之为(单选1分)

A、物种的均匀度

B、物种多度

C、物种丰度

D、物种的优势度

106、“第n营养级的净生产量/第n营养级同化的能量”定义的是:(单选1分)

A、消费效率

B、同化效率

C、生产效率

D、林德曼效率

107、在生物地化循环中,不完全的循环是(单选1分)

A、水循环

B、碳循环

C、氮循环

D、磷循环

108、动物集群生活的好处有(多选1分)

A、防御捕食者

B、提高觅食成功性

C、提高种群遗传多样性

D、更容易找到配偶

109、下列哪个方法不能用于测定陆生生态系统的初级生产力(单选1分)

A、收获量测定法

B、pH值测定法

C、CO2测定法

D、原料消耗量测定法

110、从裸岩到森林的演替过程属于(多选2分)

A、原生演替

B、次生演替

C、进行性演替

D、逆行性演替

111、下列哪些特征属于群落的基本特征(多选1分)

A、物种多样性

B、优势度

C、年龄分布

D、物种相对多度

112、如果一个种群具有以下哪些特征,我们可以推测这个种群具有指数增长的特征(多选1分)

A、世代分离

B、世代重叠

C、有一个环境最大容量

D、资源充足,没有容纳量的限制

113、盐沼中生长的完全寄生植物菟丝子能严重抑制这一生境中优势物种的生长,这将怎样影响生境中植物物种的组成(单选1分)

A、没有影响

B、提高植物物种的丰富度

C、降低植物物种的丰富度

D、无法推断

生态13年

47.下列生态系统中,生产力最低的是:(单选1分)

A.海岸红树林生态系统B.沙漠生态系统

C.热带雨林生态系统D.温带阔叶林生态系统

48.下列有关长江江豚的生态保育工作方法中,最恰当有效的是:(单选1分)

A.定期追踪、记录种群的数量增减,数量一有减少,便立即补足至原有数量

B.保护其栖息的长江水道与溪流及其周围环境

C.以人工的方法繁殖后,再进行野放

D.将所有的江豚捕捞,放在一个保护区内加以保护

49.目前计划生育政策是我国人口国情下的一项基本国策,从种群动态角度讲,决定我国人口增长的两个主要因素

是:(单选1分)

A.出生率与死亡率B.性别比例与迁出率

C.人口密度与年龄结构D.年龄结构与迁入率

50.科学家经过对土壤的检测,发现某块地中营养物质对于某种作物的产量的作用,其中氮可维持400Kg产量,钾可

维持270Kg产量,磷可维持550Kg左右,则实际产量一般会在:(单选1分)

A.400Kg左右B.270Kg左右C.550Kg左右D.1620Kg左右

51.下列定律或法则中描述植物种内竞争随密度增高而影响到植株存活率的是:(单选1分)

A.最后产量恒值法则B.阿利氏法则

C.贝格曼法则D.Yoda氏-3/2自疏法则

52.下列关于生命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单选1分)

A.生命表是用来描述种群生存与死亡的统计工具

B.动态混合生命表是根据观察一群同一时间出生的生物死亡或存活的动态过程而获得的数据编织的生命表C.静态生命表是根据某一特定时间对种群做一个年龄结构调查,并根据调查结果而编制的生命表

D.动态生命表是根据观察同一时间出生的生物死亡或存活的动态过程而获得的数据编织的生命表

53.用方差/平均数比率检测生物分布型时,以下比值为均匀分布的是:(单选1分)

A.S2/m=0 B.S2 /m=l C.S2 /m显著大于1 D.S2/m略小于1

54.我国钓鱼岛海域盛产飞花鱼,倘若该海域飞花鱼的环境容纳墨是15000吨,且飞花鱼种群的瞬时增长率为0.04吨/吨/年,请问逻辑斯蒂模型估算该海域要持续获得最大收益,每年捕获的飞花鱼做多不应超过:(单选1分)

A.7500吨B.600吨C.300吨D.150吨

55.生物多样性的主要层次包括:(多选2分)

A.物种多样性B.种群多样性C.群落多样性

D.生态系统多样性E.遗传多样性

56.下列有关生态位理论说法中,错误的是:(单选1分)

A.物种生态位可随发育而改变B.互利共生倾向于扩大基础生态位

C.生态位指种群在系统中所处的时间、空间上的位置及其与相关种群之间的功能关系

D.缺乏竞争者时,物种可扩大其实际生态位

57.与种间竞争无关的现象或动物行为是:(单选1分)

A.动物的优势等级(种内)B.动物的领域行为

C.栖息在夏威夷潮间带同一生境的8种芋螺,每种都有自己最偏爱的食物

D.特征替代现象

58.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为生态系统提供了绝大部分的能量。对于光合作用,下列叙述正确的有:(多选2分)A.不同植物可以有不同的色素,可以吸收光谱中不同波段的光,如叶绿素可以吸收红光和蓝紫光,类胡萝卜素可以吸收蓝紫光(藻类、高等植物)

B.在光补偿点以下,植物不能积累干物质

C.在光饱和点以上,增加光强,光合产物不再增加或增加非常少

D.在同一株植物生长的各个阶段,光饱和点保持稳定不变(改变)

106.生态系统中物质是循环的,在物质循环过程中属沉积型循环的是:(单选1分)

A.碳和氮B.碳和硫C.氮和磷D.硫和磷E.碳和磷

107.下列对种群大小调节的因素中,属于非密度制约因素影响的是:(单选1分)

A.捕食B.竞争C.严寒D.传染病

109.热带雨林生态系统与高寒草甸生态系统比较,下列叙述正确的是:(多选2分)

A.热带雨林抵抗力稳定性高于高寒草甸生态系统

B.热带雨林恢复力稳定性高于高寒草甸生态系统

C.热带雨林抵抗力稳定性与高寒草甸生态系统没有差别

D.热带雨林恢复力稳定性低于高寒草甸生态系统

110.森林里的松鼠数量暴增,将威胁树木增长。下列何种做法符合生态保育原则(多选2分)

A.在某些地点架设陷阱,适度减少松鼠数量

B.无论松鼠数量再多,都要加以保护

C.适量增加猫头鹰等松鼠的天敌

D.适度开发狩猎,适量捕捉森林里的松鼠

111.下列属于自然种群基本特征的是:(多选2分)

A.空间特征B.数量特征C.形态特征D.遗传特征

生态14年

41. 草食作用是一种特殊的捕食类型,下列中表述不正确的是(单选1分)

A. 被捕食者只有部分机体受到损害,剩余部分有再生能力

B. 被捕食者没有能力逃脱捕食

C. 被捕食者可以通过改变自身代谢通路实现防卫

D. 被捕食者可以通过行为调节避免捕食

42. 生物多样性中的α多样性一般包含的因素为(单选1分)

A. 物种的相对多度与丰度

B. 物种的相对丰度与均匀度

C. 物种的均匀度与异质性

D. 物种的相对数量与丰度

43. 全球气候变暖可以对动物生理及生态产生很大的影响,已知的最明显的直接效应是(单选1分)

A. 影响鸟类生殖节律

B. 影响哺乳动物共生菌组成

C. 促进动物分布区向北扩展

D. 影响到昆虫的生殖和发生

44. 下列关于信息流动表述正确的有(多选1分)

A. 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机制部分归功于信息传递

B. 生物间的信息传递往往是单向的

C. 动物以尿作为存在或领域的一种标记的实质是向外传递化学信息

D. 动植物的异常表现和行为是信息传递的一种方式

45. 我国从1997年开始大面积种植转基因抗虫棉来防治棉铃虫,可能引发的生态风险包括哪些?(多选2分)

A. 外源基因逃逸到杂草中产生抗虫杂草

B. 棉铃虫产生抗性影响其种植效果

C. 其他昆虫受抗虫棉毒杀D . F2代棉种产生的植株不具抗虫性状

46. 集群行为的有利之处包括哪些?(多选2分)

A. 易于获取食物或其他资源

B. 利于繁殖

C. 利于防御自然界中危险和天敌

D. 易于控制流行病

47. 标志重捕法常被用来估计种群数量,先捕获一部分个体进行标记,然后放回,经一定时间后进行重捕,根据重捕中标记个体的比例,可以估计种群的数量,这就是Lincoln指数法。使用该方法无需遵守下列哪条假设?(单选1分)

A. 种群在调查区域内是均匀分布的

B. 调查期间没有新的出生和死亡,也没有迁入和迁出,或即使有,但可以计数

C. 标记方法不能影响动物的被捕机会

D. 标记需维持足够时间,至少在重捕期间不能脱落

48. 生态系统的复杂性和稳定性之间的关系,具体可以表述为(单选1分)

A. 生态系统越复杂稳定性越强

B. 生态系统越简单稳定性越强

C. 生态系统过于简单或复杂稳定性都降低

D. 生态系统复杂性与稳定性关系不明确

49. 年龄金字塔是一种分析种群年龄结构的有用方法,下列说法中哪个是正确的?(单选1分)

A. 年龄金字塔由一系列横柱组成,横柱位置表示不同年龄组,横柱的高度表示该年龄组个体所占百分比

B. 增长型年龄金字塔呈钟形,上下宽度大体一致

C. 稳定型幼年个体与中老年数量大致相等,出生死亡率也大致平衡

D. 下降型基部较宽阔顶部较狭窄

50. 下面有关磷循环的说法中哪个是正确的?(单选1分)

A. 磷很容易随着水由陆地到海洋而很难从海洋返回陆地,因此磷循环是不完全循环

B. 磷在陆地上主要以有机磷形式贮存于植物体内

C. 海鸟捕食鱼虾可以使得海洋中的磷返回陆地,由于海鸟大量减少使之成为不完全循环

D. 海洋中磷被软体动物以钙盐形式形成贝壳而保留,因此称沉积型循环

51. 在生产力的研究中,估计各个环节间的能量传递效率十分重要,下面相关说法中哪个是错误的?(单选1分)

A. 入射到植物上而被光合作用利用的那部分光能,或被动物摄食的能量中被同化了的能量的比例,称为同化效率

B. 形成新生物量的生产能量占同化能量的百分比,称为生长效率

C. 某营养级所消费的能量占该营养级的净生产能量的百分比,称为消费效率

D. n+1营养级所获得的能量占n营养级获得能量的比例,称为生态效率

52. 黑白瓶法是测定水体初级生产力的重要方法,其基本过程是从水体中取得一定水样,测定其初始溶氧IB,然后

将水样灌入两个瓶子中,一个白瓶完全透光,另一个黑瓶完全不透光,然后放回原来水层,一般24小时候取出,分别测量白瓶和黑瓶中的溶氧值LB和DB,从而可以计算水体的总生产量,净生产量和呼吸量。某次实验中意外损坏了黑瓶,而无法测得DB,那么哪些数据无法获得?(多选2分)

A. 总生产量

B. 净生产量

C. 呼吸量

D. 黑瓶盛水量

53. 下列有关种群空间分布型的说法中哪个是正确的?(单选1分)

A. 对均匀型分布抽样,每个小格中的个体数是相等的,所以方差和平均数比值为1

B. 对随机型分部抽样,每个小格中的个体数出现频率符合泊松(Poisson)分布

C. 对集群分布抽样,每个小格中出现很少个体数和很多个体数的频率较低

D. 对集群分布抽样,每个小格中的个体数出现频率符合正态分布

54. 热带雨林是一种很重要的生物群落类型,下列哪个不是其特点?(单选1分)

A. 年降水量充足,温度较高

B. 物种多样性很高

C. 地面光线充足,光合作用旺盛,群落生产力很高

D. 有机物质分解迅速

55. 下列有关演替的说法中哪些是正确的?(多选2分)

A. 次生演替进展的较快,而原生演替进行得十分缓慢

B. 外因性演替是由于外界气候条件变化引起的,而内因性演替时外界气候条件完全不变

C. 地质演替是以地质年代来计的,而生态演替一般不过数百年

D. 群落中生产量大于群落总呼吸量时,演替属于自养性的,反之则为异养性的

56. r-选择与K-选择是种群增长的两个基本对策,下面说法中哪些是错误的?(多选2分)

A. K-对策者种群数量通常接近其环境容纳量,而r-对策者其种群数量通常处于增长阶段

B. r-对策者通常体型较大,以适应高的繁殖率

C. K-对策者繁殖时间较早,从而可以使种群数量迅速接近环境容纳量

D. K-对策者通常具有较长的寿命,而r-对策者通常寿命较短

108. 哪个模型可以很好地说明种群的非密度制约增长?(单选1分)

A. Malthus模型

B. Logistic模型

C. Allen模型

D. Levine模型

110. 农田生态系统是一种不稳定的生态系统类型,其根本原因在于(单选1分)

A. 农田受到较多的人为干扰

B. 农田当中的生物种类比较单一

C. 农田徒弟中积累了大量的农药和肥料

D. 农田当中的非生物因素常常不稳定

111. 地球上生物得以生存繁衍的基本能量来源包括哪些?(多选2分)

A. 地热

B. 化学能

C. 光能

D. 势能

生态15年

72.荒漠生态系统的形成,其决定性的生态因子是:(单选)

A.温度高低B.光照的长短C.雨量多少D.草食动物的多寡

73.太湖曾由于湖水污染,多次出现“水华”,从种群数量变动角度看是属于:(单选)

A.种群崩溃B.种群不规则波动C.种群衰落D.种群的爆发

74.与酸雨形成无关的因素是:(单选)

A.NO B.SO2 C.KH2PO4 D.SO3

75.鸟的换羽是为了能够更好地适应于环境的温度变化。调控鸟类换羽的是:(单选)

A.光周期B.光照强度C.环境温度D.动物个体大小

76.在一些多风海岛上,许多昆虫没有翅膀。导致这种无翅现象的最可能原因是:(单选)

A.遗传漂变B.人为捕猎C.自然选择导致的保护性适应D.以上都不对

77.推动种群和物种进化的两种动力是:(单选)

A.遗传变异和自然选择B.遗传漂变和自然选择

C.基因突变和基因流D.地理分化和定向选择

78.有些物种在维护群落或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和稳定性方面起重要作用:其消失或消弱,降会使整个群落或系统发生根本性的变化,这些物种称之为:(单选)

A.优势种B.稀有种C.关键种D.冗余种

79.有一种动物,相对其他地区的同属物种,体型较大,四肢和尾巴较短,耳较小。请问这种动物最可能来自哪个生态系统:(单选)

A.热带雨林B.北温带沙漠C.热带草原D.冻原

80.大陆岛屿模型中,用于预测岛屿上物种数的环境参数有:(单选)

①岛屿面积②大陆面积③陆- 岛距离④岛- 岛距离⑤岛屿数量

A.①③B.②④C.③⑤D.①④

81.自疏导致的播种密度与生物个体大小之间的关系,在双对数图上的典型斜率是:(单选)

A.-3/2 B.-3/8 C.3/2 D.3/4

82.如果两个群落具有相同的物种多样性指数,那么这两个群落的相似性指数:(单选) A.不相同B.不一定相同C.相同D.一定相关

83.能在深海中潜泳的一些肺呼吸动物的肋骨无胸骨附着,这可能是这类动物对下列哪种条件的适应:(单选) A.海水盐度B.深海高压C.深海低氧D.光照强度

84.科学家测定了一种鱼类生活环境和血液以及尿液的渗透压,以冰点下降度为单位,结果依次是1.85、0.8和0.7,试问这种鱼类最可能是:(单选)

A.鲤鱼B.鲨鱼C.带鱼D.草鱼

86.自然种群的特征包括:(多选)

A.空间特征B.数量特征C.遗传特征D.系统特征

87.下面说法正确的是:(多选)

A.生物对某种生态因子的生态幅可随生长而变化

B.生物的分布受其生态幅最窄的因子的影响最大

C.生物的分布范围完全由生态幅决定

D.当生物对一种生态因子处于最适状态下时,对其它生态因子的耐受范围会变宽

88.下列现象属于全球气候变化的是:(多选)

A.雾霾现象B.厄尔尼诺现象C.拉尼娜现象D.北大西洋涛动现象

89.在金丝猴行为研究的实验中,观察者选定了一群有6只个体的金丝猴作为观察对象,并做到个体识别。然后,每天从6:00至18:00,每小时内顺序观察猴群中每个个体,每个体观察10分钟,并记录全部行为。这种取样方法包括了:(多选)

A.目标取样B.扫描取样C.随意取样D.点取样

90.南水北调工程实施后,可能随水入京并成为北京地区鱼类入侵种的有:(多选)

A.江海洄游性鱼类B.肉食性鱼类C.湖泊定居性鱼类D.草食性鱼类

生态16年

58-61 题下图所示是一项在巴西利用灯诱研究灯蛾科物种多样性的主要结果。横坐标是所诱集的昆虫累积个体数量(cumulative abundance),纵坐标是所鉴定出物种的数量,即物种丰富度(species richness)。依据上述实验结果,判断下列描述的对错

58.由于曲线依然呈上升趋势,所以无法估算该地区灯蛾的物种总数:(单

选)A(正确)B(错误)

59.可以根据目前的这些数据进行曲线拟合来推算该地区灯蛾的物种总数:

(单选)A(正确)B(错误)

60.该曲线的起始部分上升迅速,可以判断这个地区不存在数量占绝对优势

的单一物种:(单选)A(正确)B(错误)

61.在研究区域内存在较多的种群数量不大的物种:(单选)A(正确)B

(错误)

68-69.种群生态学家们通常都认可动物种群没有办法在面积过小的栖息

地斑块中长期存活,为了验证这个观点,Biedermann 研究和总结了从欧洲

中部草原到亚洲热带森林15 种不同景观中,50 种不同体形(1.9-559mm)

的动物,包括19 种昆虫,27 种鸟,1 种爬行动物和3 种哺乳动物,在

不同面积(1-25000000m2)的栖息地斑块中的发生率,得到了下面的图,

左图中每根曲线a,b,…,f 都代表一个物种,横轴为栖息地斑块面积,纵轴为发生率,即在栖息地中被观测到的可能性。

68.根据左图,在面积为80m2 的栖息地斑块中,发生率在0.95 以上的物种是:(单选)

A.物种f

B.物种d

C.物种c

D.物种a

69.右图为所研究的50 个物种在发生率为0.95 时所对应的栖息地斑块面积,图中每个实心黑点都代表一个物种,横轴为该物种的体长的对数,纵轴为栖息地斑块面积的对数,根据这两张图,下面的哪些说法是正确的:(多选)A.体长小的物种只出现在面积小的斑块中;B.面积大的栖息地斑块中可能观测到更多的物种;

C.在0.95 发生率下,物种所需的栖息地斑块面积与物种体长呈线性关系;

D.体形大的动物在面积小的斑块中的发生率低;

71.对芬兰的田鼠的捕食者研究显示,小型鼬类是田鼠的专性捕食者,而狐、普通鵟等也捕食田鼠,但它们的食谱更为广泛。两类捕食者都对田鼠种群数量具有调节作用。芬兰北部小型鼬类分布更多,而芬兰南部则以狐、普通鵟等捕食者为主。根据物种间相互作用对种群数量调节的机制,预测以下哪一说法符合田鼠种群波动规律:(单选)A.北部地区田鼠种群波动幅度比南部地区更为剧烈

B.南部地区田鼠种群波动幅度比北部地区更为剧烈

C.北部地区和南部地区的田鼠种群都保持稳定不变

D.北部地区和南部地区的田鼠种群都有同等程度的剧烈波动

72.空间分离造成大熊猫行为上的差别,对秦岭佛坪(Foping)和邛崃山卧龙(Wolong)两个自然保护区的野生大熊猫进行无线电追踪,得到两个自然保护区的大熊猫在一年中的活动海拔(如下图,图中纵坐标为海拔高度,Sep-May:9-5 月June-Aug:6-8 月;Apr-June:4-6 月,July-March:7-3 月),下列结论哪一个是正确的:(单选)

A.佛坪大熊猫一年中的大多数时候都生活在低海拔区域

B.温度是导致两个地区的大熊猫产生差异的重要因素

C.在佛坪,大熊猫为避免气温升高选择移动到高海拔地区

D.两个地区的大熊猫具有相同的季节性运动模式

73.动物的昼夜活动节律作为一种复杂的生物学现象, 是动物自身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对各种环境条件昼夜变化的综合性适应,其中包括对光、温度等非生物因素的适应,通过采用内置记录活动水平传感器的项圈研究了卧龙自然保护区 3 只野生大熊猫春季取食竹笋期间的昼夜活动节律与光照

强度之间的关系(如左图),从图中不能得出哪个结论:(单选)

A.光照强度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大熊猫活动强度与节律

B.温度与大熊猫的活动强度之间也存在相关性

C.大熊猫在午夜前后还有行走、摄食等活动,具有夜行性动物的特点

D.光线较强的中午前后是大熊猫最主要的休息时段

74.大型哺乳动物的迁移是一种水平或垂直方向上季节运动的生物学

现象。从2006 到2009 年,使用来自9 个GPS 项圈和22 个跟踪事件记录器的数据来描述四川羚牛的迁移模式,得到了月份与生活海拔的关系(如左图)。由此我们可以得到结论:(多选)

(图中横轴为月份,纵轴为海拔。n 代表样本量,白色矩形框中部的粗线代表中位数)

A.羚牛是一种进行季节迁移的食草动物

B.羚牛在夏季的生活海拔最高

C.羚牛在冬季的生活海拔最低

D .羚牛大多时间生活在海拔2200m 以上的地区

75.对农田生态系统特点的叙述最准确的是(单选)

A.农田生态系统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一种类型,稳定性高;

B.农田生态系统的功能主要体现在农业生产和对自然环境的服务上;

C.农田生态系统的功能带有明显的目的性,是半人工生态系统;

D.与自然生态系统相比,农田生态系统的总体生物多样性水平最低。

76.用矮牵牛喂食黄毛污灯蛾幼虫,会引起幼虫呕吐,恢复之后的幼虫拒绝取食矮牵牛。这一过程属于学习行为中的(单选)反应模式。A.习惯反应 B.厌恶学习C.联系学习 D.敏感反应

77.为研究CEA、CA19-9、CA72-4 和CA242 四项肿瘤标志物在患者手术前、手术后及转移复发中有无差异。分别检测了58 名手术前患者,30 名手术后患者及19 名转移复发患者的四项肿瘤标志物(平均值±s),结果如下表。指出下列陈述正确的是:(单选)

A.表中数据服从正态分布

B.表中数据满足方差齐性

C.可利用方差分析检验方法进行分析

D.可以利用方差分析方法检验术前、术后及转移复发三组数据所抽自总体的方差是否相等

生态17年

76. IUCN 将大熊猫受威胁级别由濒危降为易危,从你认为最可能的原因是:(多选,2 分)

A. 小种群数量在增加

B. 栖息地在恢复

C. 种群数量在增加

D. 气候在变暖

77.生态对策是物种在生存斗争中基于不同环境限制下的生活史或行为模式及其进化趋向。对于K-对策者而言,以下哪个方面不是其表现:(单选,1 分)

A. 面临的捕食压力通常较小

B. 发育速度通常较快

C. 繁殖能力通常较低

D. 进化方向趋向于高存活

78.享用共同资源的两个物种体重相似,其中高代谢率者与低代谢率者相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单选,1 分)

A. 内禀增长率小

B. 生长速率慢

C. 世代周期长

D. 种群波动大

79.有三种食果鸠同以某种植物的果实为生,但它们取食该种植物不同位置的果实,这种现象最合理的解释是:(单选,1 分)

A. 栖息地分化

B. 生态位分化

C. 食物分化

D. 相互干涉竞争

80.体型巨大的须鲸主要以小型甲壳类动物为食。这一生物学现象与下列哪一个过程吻合?(单选,1 分)

A. 缩短食物链,降低营养级间的能量消耗

B. 须鲸的捕食提高了甲壳类动物的物种多样性

C. 须鲸与甲壳类动物之间的资源竞争

D. 须鲸的进食方式适合捕食甲壳类动物

81. 一项关于鸟类性比的研究发现,在幼龄鸟中,雄鸟和雌鸟的比例平均为1:1,而在成年鸟中,雄鸟和雌鸟的比例平均为3:2。导致雄鸟和雌鸟相对比例发生改变的可能原因是:(单选,1 分)

A. 雄鸟扩散能力更强

B. 雌鸟成长过程中更容易被捕食

C. 雌鸟对交配对象的选择行为

D. 雄鸟承担了更多的觅食工作

82. 研究发现花旗松平均每棵树产生的球果数量与年轮的相对宽度呈现出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这说明:(单选,1 分)

A. 该树种生长的区域环境生产力高

B. 该树种生长的区域气候环境相对稳定

C. 该树种投入到繁殖和生长的资源之间存在此消彼长的关系

D. 该树种的繁殖能力与个体大小显著相关

83. 某瓢虫种群中,有3 种受温度压力选择的基因型个体(aa 、AA 和Aa),其适合度W 分别是2、0.5 和1。

试问温度对上述基因型个体选择强度约为:(单选,1 分)

A. 0.5

B. 0.75

C. 1.2

D.3.5

84. 被子植物的叶绿体基因大多是母系遗传,而核基因是母系和父系双亲遗传。对石竹科蝇子草属一种植物基因流的研究表明,根据叶绿体基因遗传变异计算的该物种种群间遗传分化系数是0.674,而根据核基因遗传变异计算的种群间遗传分化系数是0.134。请据此推断,该物种种群间基因流模式为:(单选,1 分)

A. 通过种子扩散介导的基因流为主

B. 通过花粉扩散介导的基因流为主

C. 种子和花粉扩散对基因流贡献等同

D. 以上都不对

86. 2013 年以来,我们四分之一国土出现雾霾,受影响人口约6 亿人。雾霾中的PM2.5 成为最新的健康杀手。其中霾的主要组成物质包括:(多选,2 分)

A. 二氧化硫

B. 二氧化碳

C. 可吸入颗粒物

D. 氮氧化物

E. 水蒸汽

88. 对照下图人口结构和模型拟合结果,指出下列推断中,哪些项正确:(多选,2 分)

第88 题图. 2000 年中国人口金字塔

A.从预测人口数随时间变动关系看该模型应是logistic 增长模型

B.模型预测值与实际人口数间的缺口递增趋势暗示该模型是指数增长模型

C.模型预测值与实际人口数间的缺口递增趋势表明计划生育有正反馈效应

D.模型预测值和实际人口数间的缺口过大说明模型选择不当、预测精度不高

89. 以下关于动物对温度适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多选,2 分)

A. 总体而言,变温动物的平均寿命随温度的增加而缩短

B.哺乳动物在低温下均会保持相对恒定的体温,两栖类的体温会随环境温度的降低而变化

C. 在温暖地区,蚜虫完成发育的时间比寒冷的地区长

D. 温度是动物分布的限制因子之一,最主要的是某地区的平均温度

生物竞赛植物学各章复习题-含答案

第一章细胞与组织 一、单项选择题 1. 下列细胞器中在光学显微镜镜下可以观察到的为(C) A.微丝 B.核糖体 C.叶绿体 D.内质网2. 植物细胞进行呼吸作用的主要场所是(A) A.线粒体 B.叶绿体 C.核糖体 D.高尔基体3. 下列细胞器中哪一种是蛋白质合成的主要场所(B) A.线粒体 B.核糖体 C.溶酶体 D.高尔基体 4. 下列哪种细胞器具有双层膜结构(B) A.核蛋白体 B.叶绿体 C.高尔基体 D.溶酶体 5. 初生纹孔场存在于(B) A.次生壁 B.初生壁 C.胞间层 D.角质层 6. 细胞进行有丝分裂时,是在哪一时期复制(A) A.间期 B.前期 C.后期 D.中期 7. 细胞的代谢产物主要贮藏在下列哪种结构中(C) A.内质网 B.质体 C.液泡 D.细胞核8. 下列不属于初生分生组织的是(D)

A.居间分生组织 B.原形成层 C.基本分生组织 D.维管形成层 9. 次生分生组织可由( D)直接转变而成。 A.原分生组织 B.初生分生组织 C.侧生分生组织 D.薄壁组织 10. 水稻和小麦等禾本科植物拔节、抽穗时,茎迅速长高,是借助( D)的活动。 A.顶端分生组织 B.侧生分生组织C.次生分生组织 D.居间分生组织 11. 下列植物细胞类型中哪一种已失去脱分化的能力(B) A.厚角细胞 B.导管细胞 C.叶肉细胞 D.皮层细胞12. 在被子植物体内起输导水分和无机盐的结构为(D) A.筛管和筛胞 B.伴胞 C.纤维 D.导管和管胞 13. 韧皮纤维属于(D) A.厚角组织 B.薄壁组织 C.石细胞 D.厚壁组织 14. 木栓形成层属于(C) A.原分生组织 B.初生分生组织 C.次生分生组织 D.增粗分生组织 二、填空题 1. 植物细胞初生壁上有些未增厚的区域,这些区域称初生纹

高中生物竞赛生态学试卷

生态学练习(一) I.选择填空: 1.蒲公英、杨树、柳树等植物光补偿点比较高,它们属于()。 【答案】C。 A.阴性植物B.中性植物C.阳性植物D.酸性植物 2.在太阳光谱中,能被叶绿素吸收,对叶绿素的形成有促进作用的光是()。A.蓝、绿光B.紫外光C.红、橙光D.红外光 【答案】C。 3.生活在高纬度地区的恒温动物,一般其身体较低纬度地区的同类个体大,以此来减少单位体重散热量,这一适应称为()。 A.贝格曼法则B.阿伦法则C.李比希定律D,谢尔福德定律 【答案】A。 4.北半球山地北坡植被的特点多是()。 A.喜光、耐湿B.喜热、耐旱C.喜湿、耐阴D.喜冷、耐干 【答案】C。 5.下列表示种群相对密度的是()。 A.一亩地有20棵杨树B.10只/ hm2黄鼠 C.100个/hm2鼠洞D.50ml水中有100个草履虫 【答案】C。6.Deevey将种群存活曲线分为三个类型,其中表示接近生理寿命前只有少数个体死亡的曲线为()。 A.凸型曲线B.凹型曲线C.对角线型曲线D.S型曲线 【答案】A。 7.种群在逻辑斯谛增长过程中,密度增长最快时的个体数量为()。 A.小于K / 2 B.等于K C.等于K/2 D.大于K/2 【答案】C。 8.生态型是()。 A.生物趋同进化的结果 B.亲缘关系较远的植物长期生活在同一生境进化出相似适应特征 C.生物趋异进化的结果D.生物适应生态环境的外部形态 【答案】C。 9.以下生态位重叠的论述中不正确的是() A.通常情况下生态位之间只发生部分重叠 B.两个物种生态位重叠越多,竞争就越激烈 C.如果两个生态位完全重叠将导致这两个竞争者同归于尽 D.如果两个物种生态位完全重叠有可能使二者生态位分离 【答案】C。 解析:一个稳定的群落中占据相同生态位的两个物种,其中一个种终究要灭亡 10.森林砍伐形成的裸地,在没有干扰的情况下的演替过程是()。 A.原生演替B.次生演替C.水生演替D.旱生演替 【答案】B。是在一个群落被破坏,但并未完全被消灭的地区所发生的演替。 11.符合群落发育盛期的特征是()。 A.建群种生长渐弱,更新能力下降B.群落内环境已变得不利原物种生存

最新高中生物联赛模拟试题附答案版汇总

2013年高中生物联赛模拟试题附答案版

2013年生物竞赛模拟试题 145题,共160分,未标明分值的题目,每题为1分。 一细胞生物学 1.光学显微镜下在活的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内都能观察到的微小斑点状结构最可能是:() A.叶绿体 B.核糖体 C.线粒体 D.染色体 2.在细胞内能够与DNA发生相会作用的蛋白质有:( )(多选2分) A.组蛋白 B.DNA聚合酶 C.RNA聚合酶 D.转录因子 3.蛋白质组是指:( ) A.一种生物能表达的所有蛋白质 B.蛋白质复合物 C.一种生物特定细胞能表达的所有蛋白质 D.不同的蛋白质分子之间的组合4.可以作为细胞信号分子的气体有:( )(多选) A.C02 B.乙烯 C.NO D.02 5.以下关于病毒的描述哪些是正确的:() A.从进化的角度来看病毒是最原始的生命形式 B.RNA病毒都是反转录病毒 C.一种病毒只含有一种核酸,要么是DNA,要么是RNA D.某些灭活的病毒可用来诱导细胞融合 6.关于膜蛋白,以下哪种说法是正确的:() A.膜蛋白分布在膜的内外表面B.膜蛋白的结构均是α-螺旋的球形蛋白 C.除去膜外在蛋白膜结构和功能不改变D.除去膜内在蛋白则伴有膜结构的破坏 7.下表左列的甲~丁为动物细胞各种结构的功能,右列①~⑤为其名称。 下表按照甲丁的顺序,下列各种配对方式中,正确的是:()A.①④②⑤B.①⑤③④C.②⑤①④ D.③⑤②④ 8.关于真核细胞,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有真正的细胞核B.有多条DNA分子并与组蛋白构成染色质 C.基因表达的转录和翻译过程同时进行D.体积较大(10"~100gm)和膜性细胞器发达 9.核孔是细胞核内与细胞质之间大分子物质的通道,在细胞内具有重要的功能。下列关于核孔的叙述中,你认为不正确的是:()

2010---2015年生物联赛---生态学真题

2010-2015年生物联赛-生态学真题 2010 草履虫(Paramoecium caudaturn)是一种常用的生物实验材料。现将100只草履虫移入l50ml稻草培养液中进行常规培养,并每天固定时间对其进行观察和计数。下图所示为此次实验记录的每日草履虫数量。 71.下述叙述中哪些是正确的(2分) A.在实验开始后的第4~7天,观察到较多二裂生殖的情况 B.在实验开始后的第4~7天,观察到较多接合生殖的情况 C.在实验开始后的第9天以后,观察到较多二裂生殖的情况 D.在实验开始后的第9天以后,观察到较多接合生殖的情况 72.下面哪一种叙述是正确的 (2分) A.在实验最开始时计数草履虫密度,必然是O.67只/ml B.此次实验中草履虫的增长符合logistic增长 C.此次实验中该培养液中最多可容纳约800只草履虫 D.草履虫之所以不能无限制增长是由于空间不足 73.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又称为地球化学循环,包括下面哪些基本类型(2分) A.气体型循环 8.海洋型循环 C.沉积型循环 D.大陆型循环 74.下面关于次级生产量的描述中错误的是(1分) A.利用生态系统中现有的有机物质再生产有机物质,即为次级生产量 B.次级生产量的食源都是初级生产量 C.在所有生态系统中次级生产量都要比初级生产量少得多 D.次级生产量的制造者都是异养生物 75.一般来说,演替成为顶极群落时,它和演替中的群落之间的区别有哪些(2分)

A.项极群落物种多样性高,而演替中的群落物种多样性低 B.无机物循环在顶极群落中较封闭,而在演替中的群落中较开放 C.顶极群落内部共生关系发达,而在演替中的群落内部共生关系不发达 D.顶极群落的抗干扰能力强,而演替中的群落的抗干扰能力弱 76.哪种类型的群落具有这样的特征①降雨量少,水分蒸发量大②优势植物包括蒿属植物、藜属灌木和肉质旱生植物③动物通常会采取冬眠或夏眠的方式来渡过不利季节(1分) A.寒带针叶林 B.热带稀树草原 C.苔原 D.荒漠 77.下列哪些方法不适用于野外蝴蝶数量的调查(2分) A.标记重捕法 B.灯光诱捕法 C.样方调查法 D.红外触发相机照相法 78.某动物种群的年龄结构组成图的基部比较狭窄而顶部较宽,下列哪个特征是错误的(1分) A.这是一个下降型的种群 B.幼体比例较大,而老年个体比例较小 C.种群的死亡率较大 D.种群的出生率较小 79.新热带界包括整个南美、中美和西印度群岛,本界拥有下列哪些动物(2分) A.食虫目 B.贫齿目 C.有袋目的新袋鼠亚目 D.灵长目的阔鼻亚目 80.为了验证车轴草和粉苞苣这两种植物之间的竞争关系,实验人员做了如下实验: 1)将两种植物种在同一一花盆内,但地上枝叶部分分隔开,粉苞苣的干重为单独生长时的65%; 2)将两种植物分别种在不同的花盆里,但地上枝叶部分挨在一起,粉苞苣的干重为单独生长时的47%; 3)将两种植物种在同一花盆内,地上枝叶部分也挨在~一起,粉苞苣的干重为单独生长时的31%。这些实验结果能 得到下面哪些结论(2分) A.这两种植物在一起生长时会竞争阳光、营养物质和水等重要资源 B.对阳光的竞争与对营养物质和水分的竞争之间存在相互作用 C.阳光的竞争对植物生长所产生的影响大于营养物质和水分的竞争所产生的负作用 D.水分的竞争对植物生长所产生的影响大于营养物质的竞争所产生的负作用 81.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说法中错误的有哪些(2分) A.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是单方向的和不可逆的 B.能量在流动过程中会急剧减少,主要是因为每个营养级都会储存下不少能量 C.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源头主要是太阳能 D.如果断绝对一个生态系统的能量输入,这个生态系统就会立即消亡

生物竞赛模拟试题一

黄冈中学2018年高一生物竞赛模拟试题(一) (4月26日14:45—16:45) 注意事项: 1.单选与多选混排,每小题已标明单选或多选,单选1分,多选2分。答案完全正确才可得分。 2.答题时间120分钟,全卷共l20道题l50分。 1.变性蛋白质的主要特点是 A.黏度下降B.溶解度增加C.不易被蛋白酶水解 D.生物学活性丧失E.容易被盐析出现沉淀 2.下列有关过氧化酶体的叙述,正确的是(多选) A.可以分解脂肪酸及氨基酸B.含有内膜,是细胞呼吸的场所 C.能帮助细胞内有机物质的再循D.含有能够将过氧化氢分解的酶 E.与肝脏或是肾脏中分解酒精的毒性有关 3.关于酶的叙述哪项是正确的 A.所有的酶都含有辅基或辅酶B.只能在体内起催化作用 C.大多数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D.改变化学反应的平衡点能加速反应的进行 E.都具有立体异构专一性(特异性) 4.关于胞液中还原态氢(NADH)经过穿梭作用,错误的是 A.NADH和NADPH都不能自由通过线粒体内膜 B.在骨骼肌中NADH经穿梭后绝大多数生成2.5分子的ATP C.苹果酸、Glu、Asp都可参与穿梭系统 D.α-磷酸甘油脱氢酶,有的以NAD’为辅酶,有的以FAD为辅酶(基) E.胞液中的ADP进线粒体不需经穿梭作用 5.下列物质不能转变生成乙酰CoA的是 A.酮体B.脂肪酸C.胆固醇D.磷脂E.葡萄糖 6.利用基因工程可以生产(多选) A.乙肝疫苗B.胰岛素C.细胞因子D.单克隆抗体 7.DNA复制和转录过程具有许多异同点,下列关于DNA复制和转录的描述哪项是错误的A.在体内以一条DNA链为模板转录,而以两条DNA链为模板复制 B.在这两个过程中合成方向都为5′→3′ C.复制的产物通常情况下大于转录的产物 D.两过程均需RNA引物 E.DNA聚合酶和RNA聚合酶都需要Mg2+激活 8.某蛋白质pI为7.5,在pH6.0的缓冲液中进行自由界面电泳,其泳动方向为A.向负极移动B.向正极移动C.不运动D.同时向正极和负极移动 9.与其他膜相结构细胞器相比,线粒体内膜富含特殊的脂类为 A.心磷脂B.磷脂酰乙醇胺C.胆固醇 D.磷脂酰胆碱E.磷脂酰肌醇 10.生物体内氨基酸脱氨基的主要方式为 A.氧化脱氨基B.还原脱氨基C.直接脱氨基 D.转氨基E.联合脱氨基 11.三羧酸循环中不可逆的反应有(多选) A.乙酰辅酶A+草酰乙酸→柠檬酸B.异柠檬酸→α-酮戊二酸

最新-212生物联赛(生态学)解析

2006全国中学生生物学联赛 32.从湖泊到森林的演替中不经历: A.沉水植物阶段B.浮叶根生植物阶段 C.沼泽植物阶段 D.富营养化阶段 解析:D 从湖泊到森林的演替属于水生演替系列,须经历自由飘浮植物阶段(裸底阶段)、沉水植物阶段、浮叶根生植物阶段、直立水生植物阶段、湿生草本植物阶段和木本植物阶段;直立水生植物阶段和湿生草本植物阶段可合称为挺水植物和沼泽植物阶段,而将最后一个阶段称为森林群落阶段。富营养化阶段不是任何一个属于特定演替。33.在生态金字塔中,哪种不可能形成倒锥形? A.数量金字塔B.生物量金字塔C.能量金字塔D.都不可能 解析:C一棵树上很多虫就形成了倒锥形数量金字塔;在海洋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浮游植物)个体小,生活史很短,某一时刻调查浮游植物的生物量常低于浮游动物的生物量,这时生物量金字塔是倒锥形的。能量金字塔不可能形成倒锥形。 55.热带雨林在中国主要分布在:。 A.西双版纳B.海南岛 C.台湾D.上述各项 解析:我国热带雨林基本属于广义的热带雨林,分布在台湾省南部、海南岛、云南南部河口地区和西双版纳地区(即滇南)。此外,在西藏等省区也有少量分布。但以云南西双版纳和海南岛的热带雨林最为典型(如海南尖峰岭国家热带雨林保护区)。虽然,在海南是片断分布,南部为主,但涉及了海南大部分地区,故一般称海南岛为我国热带雨林的主要分布区之一(虽有资料称主要分布在海南岛南部)。故此题没有适合的答案。考试中只能选择勉强选择A选项,个人认为选择B也可视为正确。 56.一种蝴蝶突然展开翅膀露出鲜艳的黑红环纹,这是什么行为? A.拟态 B.警戒色 C.威吓 D.逃避 解析:突然展开翅膀符合威吓定义,应视为威吓行为。警戒色为随时展示,否则必将降低其效力。威吓、警戒色、转移攻击者的攻击部位等。参考答案:C 57.酸雨主要是由——引起的: A.NO,SO2 B.NO,CO2 C.CO2,SO2 D.NO,SO2.CO2 解析:NO可进一步与氧气结合形成NO2,在被转化为硝酸。 SO2 可转化为硫酸。硫酸和硝酸都是酸雨产生危害的主要原因。参考答案:A 58.求偶行为的作用包括: A.排斥竞争对手B.刺激配偶交配欲望C.防止异种交配D.上述各项 解析:没什么可说的。求偶行为(courtship behaviour)是指伴随着性活动和性活动前奏的全部行为表现。有吸引配偶,排斥竞争对手;防止异种杂交;和刺激配偶交配欲望,使双方性活动达到协调一致;选择最理想的配偶等作用。参考答案:D 82.下面哪种有关生物圈碳循环的说法是错误的? A.海洋储存的碳比大气储存的碳多很多 B.植物光合作用固定的碳同植物呼吸作用释放的碳大致相等 C.植物光合作用固定的碳同人类排放的碳大致相等 D.人类排出的二氧化碳大部分被海洋和陆地植物吸收 解析:植物光合作用固定的碳多于植物呼吸作用释放的碳才能将多多余能能量提供给其他生物。参考答案:B 83.硝化作用是指将氨转变成硝酸盐,反硝化作用是指 A.将氨转变成分子氮B.将氨转变成亚硝酸盐 C.将硝酸盐转变成分子氮 D.将亚硝酸盐转变成硝酸盐 解析:反硝化作用(denitrification)也称脱氮作用,指反硝化细菌在缺氧条件下,还原硝酸盐,释放出分子态氮(N2)或一氧化二氮(N2O)的过程。参考答案:C 84.亲代抚育对于后代生长有重要意义。下面哪类生物的雄性参与亲代抚育最少? A.两栖类 B.爬行类 C.鸟类 D.哺乳类 解析:因胎生、哺乳等特点,哺乳类雄性极少参与亲代抚育。但爬行类雄性参与亲代抚育的资料也不多。本题内容可参考动物行为学等参考答案:D

高中生物竞赛试题及答案——生态学汇总

高中生物竞赛试题及答案——生态学汇总 什么是生态学?生态学是研究有机体(动植物、微生物)与外界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 有机体:在生物学上再没有比有机体更小的单位了 种群:许多相同的有机体生活在一起 相同资源团:以相同方式利用资源的一组种群 群落:生活于同一个地方的不同种群 生态系统:生物有机体与其环境之间,有机地组合在一起 生物圈:也称全球生态系统,生活在地球上的所有生物有机体及其环境 第一部分有机体与环境 1生物与环境 环境:某一特定生物体或生物群体周围一切的总和,包括空间及直接或间接影响生物体或生物群体生存的各种因素。 生态因子:环境要素中对生物起作用的因子。比如光、温度、水分等。 密度制约因子:对生物的影响随其种群密度而变化。 非密度制约因子:影响强度不随其种群密度而变化。 非等价性:对生物起作用的诸多因子是非等价的,其中有1-2个因子是起主导作用的因子。比如光周期中的日照长短和植物春化阶段的低温就是主导因子。 补偿性作用:在一定条件下,当某一个因子的数量不足,可依靠

相近生态因子的加强得以补偿,获得相似的生态效应。比如软体动物的在钙不足时,以锶弥补。植物中光照下降,二氧化碳增加补偿光的影响。 生物钟(BIOLOGCIAL CLOCK):生物有机体对日月变化所形成的周期性适应,包括生理、形态和行为上的变化。也称生物节律。环境:指所在栖息地中对该个体发生影响的全部无机因素和有机因素的总和。 对环境的再定义:Wilson认为,人类已濒近于“进入环境世纪”。而有人则主张应把人类健康、经济和社会正义等都列为重要的环境问题项目。 生态因子:环境中对生物个体或群体的生活或分布起着影响作用的因素称为环境因子或生态因子。 第二节生物与环境关系的基本原理 利比希最小因子定律(Liebig,1840):低于某种生物需要的最小量的任何特定因子,是决定该种生物生存和分布的根本因素。限制因子定律(Blackman,1905):任何生态因子,当接近或者超过某种生物的耐受性极限而阻止起生存、生长、繁殖或扩散时,这个因素称为限制因子。 耐受性定律(Shelford,1913):任何一个生态因子在数量上或者质量上的不足或过多,即当其接近或达到某种生物的耐受限度时会使该种生物衰退或不能生存。该定律反映了环境因子量的变化,同时还考虑了生物本身的耐受性限度。同时允许因子之间的

第一章植物形态解剖【生物奥赛(竞赛)辅导材料专题】

旗开得胜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1 第一章植物形态解剖第一章植物形态解剖 三、竞赛训练题 (一)选择题 1.鉴定植物细胞中的后含物,通常 A 用碘液鉴定蛋白质和脂肪 B 用苏丹Ⅲ鉴定蛋白质和脂肪 C 用碘液鉴定蛋白质和淀粉 D 用苏丹Ⅲ鉴定脂肪和淀粉 2.水生被子植物茎的结构特征是 A 表皮形成根毛 B 机械组织发达 C 通气组织发达 D 木质部发达3.筛管分子最明显的特征是 A 侧壁具筛域 B 为具核的生活细胞 C 端壁具筛板 D 为有筛域、筛板而无核的生活细胞

旗开得胜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2 4.漆树中的漆是从茎韧皮部的哪种结构中产生的? A 溶生型分泌道 B 裂生型分泌道 C 溶生型分泌腔 D 裂生型分泌腔 5.下列在植物学上能称为种子的是 A 玉米籽粒 B 高粱籽粒 C 向日葵籽粒 D 花生仁6.下列哪种植物的种子属于有胚乳种子 A 大豆 B 蚕豆 C 花生 D 蓖麻 7.我们吃的绿豆芽,主要吃的是 A 根 B 芽 C 下胚轴 D 上胚轴 8.小麦种子萌发时,对胚乳内贮藏的物质加以分解和转运的结构是A 糊粉层 B 盾片 C 上皮细胞 D 外胚叶 9.不活动中心位于根尖的 A 根冠 B 分生区 C 伸长区 D 根毛区 10.中柱鞘细胞可产生

旗开得胜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3 A 部分维管形成层和木柱形成层 B 不定芽和不定根 C 侧根 D A、B和C 11.根初生维管组织中,木质部与韧皮部的排列是 A 内外排列 B 散生 C 相间排列 D 相对排列 12.禾本科植物根的内层细胞在发育后期常五面增厚只有哪项是薄的 A 横壁 B 径向壁 C 内切向壁 D 外切向壁 13.细胞分裂产生的子细胞的新壁与该细胞所在部位的半径相平行,此细胞分裂也称 A 平周分裂 B 切向分裂 C 径向分裂 D 横向分裂 14.形成展通过径向分裂产生 A 次生木质部 B 次生韧皮部 C 次生维管组织 D 使周径扩大形成 15.根部形成层产生过程中,首先开始于 A 初生韧皮部内方的薄壁细胞 B 初生木质部脊处的中柱鞘细胞

高中生物竞赛-植物学-测试题第7套(有答案)

高中生物竞赛- 植物学测试题第7套 二、填空题 1.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被认为是第一性有机物的合成作用,它能够利用光能将简单的无机物和合成碳水化合物。 2.细胞既是植物体的基本单位,也是基本单位。 3.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细胞结构称为;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细胞结构称为。 4. 芦科植物雄蕊的花药是,果实是果。 5. 从在植物体内存在的位置看维管形成层属于分生组织,根尖和茎尖生长点属于分生组织。 6.乳汁管有两种类型,它们是和___________。 7.果实的果皮是由发育而来,种子是由发育而来。8.向日葵的果实为果,西红柿的果实为果。 9根据胚乳发育的方式不同可分为和两种类型。 10 对促进岩石分解逐渐形成土壤起先锋作用的植物类群有和 11.荠菜结果,刺槐和紫荆结果,黄瓜和西瓜结果,向日葵结。 12.根据植物体的构造不同,可以将苔藓植物分为和。 三、多项选择题 1.叶绿体的主要生理功能是合成( )。 A. 蛋白质 B. 核酸 C. 脂肪 D. 碳水化合物2.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单体从着丝点分开是在( )。 A.前期B.中期 C.后期D.末期3.子叶留土萌发幼苗是( )。 A.子叶伸长B.下胚轴伸长C.上胚轴伸长D.胚根伸长 4.根尖中,能够控制根的向地性生长,感觉重力的部位是( ) 。 A. 根冠B.分生区 C. 伸长区D.成熟区 5. 根据茎的分枝规律,在对果树进行修剪时,应控制其为( ) 。 A.单轴分枝B.假二叉分枝 C.二叉分枝D.合轴分枝 6叶子脱落后,在枝条上留下的痕迹是( )。 A.叶痕 B. 叶隙 C. 枝痕D.皮孔 7. 起源上讲,一至数个心皮构成了花的( )。 A.萼片B.花瓣 C. 雄蕊D.雌蕊 8.禾本科植物的叶在干旱时内卷成筒状,湿润时又能展开,是由于具有( )。 A.传递细胞B.泡状细跑C. 厚角细胞D.保卫细跑 9.栅栏组织属于( )。 A. 保护组织B.分泌组织C. 同化组织D.薄壁组织E.吸收组织 10.受精前的成熟(蓼型)胚囊包含有( )。 A. 卵细胞1个 B. 助细胞2个C.反足细胞3个D.中央细胞1个E胚细胞1个11.成熟的二核花粉粒包括( )。

生物联赛-生态学(02-12)

2000-2012全国生物竞赛真题归类——生态学 第1部分个体生态学 Part 1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生态学概念(讲义839) 1.(2000全国卷58)生态学是研究 A.各类生物的形态和结构的科学 B.生物和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C.生物牺居的科学 D.不同生物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限制因子(讲义842) 2.(2009全国卷50)氧气对水生动物来说,属于: A. 综合因子 B. 一般生态因子 C. 替代因子 D. 限制因子 3.(2004全国卷30)有人认为限制陆地开发的是水.限制大洋生物开发的因素是 A.矿物质B.氧气C.营养物D.盐含量高 ?温度的生态作用(讲义345) 低温、高温对生物的影响,生物对低温高温的适应,有效积温法则(讲义845、846) 4.(2009全国卷47)关于动物对高低温的耐受极限,下列哪些特征不属于高温致死的原因? A. 酶活性被破坏 B. 脱水使蛋白质沉淀 C. 氧供不足,排泄功能失调 D. 神经系统麻痹 5. (2012全国卷41)动物的生长和发育是需要一定温度的,下列哪个说法是正确的(单选2分) A.外界温度的高低直接决定了动物机体的体温,进而影响其生长发育 B.当外界温度低于某一温度时,昆虫就停止生长发育,这一温度阈值称为发育起点温度 C.动物的发育速度总是随环境温度的增高而加快的 D.昆虫发育的有效积温是发育历期乘以发育期的平均温度,然后求和 6.(2001全国卷26)以下关于动物对温度的适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在低温条件下,变温动物的寿命较长,随着温度的增高,其平均寿命缩短 B.温暖地区,变温动物完成发育史比在冷的地区为慢 C.常温动物在低温下保持恒定的体温,而变温动物的体温随环境温度的升高而有相应的变化 D. 温度是动物分布的限制因子,最重要的是地区平均温度 7.(2007全国卷84)下面不属于内温动物对低温环境生理适应对策的是: A. 阿伦规律 B. 逆热流交换机制 C. 产热 D. 局部异温性 8.(2001全国卷71) 判断西藏高原的白菜与萝卜比生长在我国其他地区的要大的原因。 A.昼夜温差大 B.阳光辐射强烈 C.白天温度高 D.降水多 9.(2001全国卷72)判断云杉不能在华北平原上生长的原因。 A.降水量太大B.温度过高 C.土壤中缺乏云杉生长所需要的元素 D.温度过低 10.(2007全国卷86)北美洲在过去的18000年中,云杉、白桦向北推移的原因是: A.潮湿气候的区域已经向南推移了 B.飓风发生的频率增加了 C.年平均温度升高了 D.年均降水量增加了 11.(2005全国卷76)下列各项中不属于温度生态效应的是: A.北大西洋涛动(NAO)使挪威国鸟河乌的存活率上升,种群数量增加 B.北极狐的耳朵比非洲狐的小 C.温带森林中的啮齿类毛色较热带森林中的栖居者毛色浅 D.帝企鹅冬季繁殖时雄鸟集群孵卵 12.(2009全国卷111)物种的地理变异是指广布种的形态、生理、行为和生态特征往往在不同地区和不同种群间显著差异。下面哪些项可作为地理变异经典例证? A. 葛洛格规律(Gloger’s) B. 阿利氏规律( Allee’s) C.贝格曼规律(Bergmann’s) D.阿伦规律(Allen’s) 13.(2009全国卷53)由于太平洋赤道带大范围内海洋和大气相互作用失去平衡,使南美赤道附近海面水温异常升高,海水水位上涨,并形成一股暖流向南流动的异常气候现象是: A. 温室效应 B. 气候变暖 C. 拉尼娜 D.厄尔尼诺 ?光照的生态作用(讲义343) 14.(2005全国卷82)西藏高原的白菜与萝卜比我国其它地区生长的要大的原因是: A.昼夜温差大 B.阳光辐射强烈 C.白天温度高 D.降水多 15.(2011全国卷72)下列有关生物对光有多种适应方式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2分)(讲义844) A.海洋潮间带绿藻、褐藻、红藻等不同藻类的分布反映了其对光照强度的适应 B.昼行性动物与夜行性动物的不同反映了动物对光周期的适应 C.昆虫滞育通常是由光周期决定的D.鸟类换羽是由日照长度的变化诱导的 ?水的生态作用(讲义343) 16.(2009全国卷57)雨影(rain shadow)指降雨量在山脉()减少,从而导致相对干燥的地表环境条件。 A.迎风向一边的; B. 高海拔地区; C.背风向一边的; D. 低海拔地区 17.(2011全国卷89)在分析长白山一棵古树的年轮时,发现年轮间距在某一段异常加宽,最不可能的原因是:(1分)

2020年初中生物知识竞赛精选题库及答案(共80题)

2020年初中生物知识竞赛精选题库及答案 (共80题) 1、大鲵又叫娃娃鱼,产于我国西南地区,终生生活在水中,是我国二级重点保 护动物,它属于脊椎动物中的( B ) A. 鱼类 B. 两栖类 C. 爬行类 D. 哺乳类 2、用照蛋灯照射可以识别能孵出小鸡的鸡蛋,下列观察到的结果中能孵出小鸡 的是( C ) A. 有不透光的红色斑点 B. 有透光的亮点 C. 有不透光的黑色斑点 D. 没有任何异样 3、位于大西洋周围的一个小岛上经常有大风,生长在那里的菊科植物仅1米左 右高,其余的植物都很矮小或粘地蔓生,按照达尔文的观点来解释,这是( D ) A. 植物发生突然变化的结果 B. 一种不正常的自然现象 C. 人工栽培的结果 D. 自然选择的结果 4、下面所举的实例中,不是生物性状的是(C ) A. 麻雀体表覆盖羽毛 B. 青蛙后肢有蹼 C. 鲫鱼生活在水中 D. 仙人掌的叶特化为刺

5、青蛙的发育称作(B ) A. 完全变态发育 B. 变态发育 C. 不完全变态发育 D. 胚后发育 6、冬天,教室长时间不开窗户,课间学生也不出去活动,许多同学会感到 头晕,注意力不集中,其原因是(D ) A、室内温度太高 B、温暖的环境适于细菌的繁殖 C、众人的呼吸造成室内空气异味引起不舒服 D、二氧化碳浓度过高,缺氧造成 7、无论是花丛中忙碌的蜜蜂、海水中游动的龙虾、荷尖上小憩的蜻蜓、墙角处 结网的蜘蛛,还是啃咬农作物的蝗虫,它们都是我们常常见到的( C ) A.环节动物 B.软体动物 C.节肢动物 D.棘皮动物 8、如果你仔细观察过鱼缸中的鱼,你一定见过这种情景:如果你长时间没有换 水或鱼缸里的鱼比较多时,它们就会不时地浮到水面上层用口“透气”。这是 因为( B ) A.此时水中有很多杂质 B.此时水中氧的含量比较低 C.此时水缸周围无人干扰 D.原因不能确定 9、当你拨打“120”求救时,你需要做到(D )

生物竞赛参考书目

大学教材类: 普通生物学: 普通生物学:普通生物学有很多种版本,但是一般推荐陈阅增版的,对整个生物学有着提纲挈领的作用,能够形成一个总体印象,内容也不难理解,可以作为初学的入门教材,也可后期作为复习的线索使用。 植物学: 1. 植物学(上册):植物学教材中的经典之作,上册对植物形态解剖有着较完整而深入的叙述,而且书中几乎处处可以作为考点,为必读之作。 2. 植物学(下册):对植物各个们的分类有着系统的阐述,几乎是一章对应一个门,每一章前面都对这个门的特征等有着充分的讲解,后面讲代表植物等,被子植物门之前的内容都比较简练,但是被子植物门的分类太过于丰富,建议重点掌握要求的分科。 3. 植物学(彩图版马伟梁著):可以算是植物学上下册的合集,彩图不容易让人产生厌倦之情,尤其是分类部分选的科不如下册那么冗杂,而且配有插图,宜用来学习分类。 4. 植物学(周云龙著):整体写的比较简洁明了,也是形态解剖和分类兼而有之,分类部分有一些表格非常实用,而且语言简洁,适宜初学和最后复习使用。 植物生理学: 植物生理学(潘瑞炽著):植物生理学的最经典教材,对植物生

理学各方面的内容阐述清晰,每一个要点都有必要好好掌握。 动物学: 1.普通动物学(3版):动物学中的首选学习用书,第3版较之第4版可能更能对应于现有的题目,每个门的形态解剖和分类都有必要好好掌握,可适当弱化一下过于小的门类,如腕足动物门等。 2.普通动物学(4版):印刷更加细致,排版也更美观,提出了一些新的观点,可能就某些问题的阐述与第3版有少许冲突,建议两本书可一本用来学习,一本用来复习。 3.无脊椎动物学:对无脊椎动物有着于普通动物学更加详尽的叙述,同时也有些许观点于普通动物学有分歧,可以作为无脊椎部分的补充阅读。 4.脊椎动物比较解剖学:相对于普通动物学,比较解剖的观点更有利于记忆,考题也多涉及这方面的内容,为必读书籍。 动物生理学: 1. 人体及动物生理学:无论是第二版还是第三版都有其可读之处,生理学的经典教材。 2. 动物生理学:内容相对于其他生理学教材来说较简略,但是似乎处理联赛和国赛难度的题目也足矣,而且有关于动物潜水的适应、昆虫振翅原理以及生物电实验的叙述,整体质量还不错。 3. 生理学:也就是常说的医学版,医学版对于人体生理学显然有更深入的叙述,而且许多较深的题目需要查阅此书,建议阅读。

植物生物竞赛试题

第十二章 植物 一、单项选择题 1.(河南97预赛)下列关于菜豆种子萌发的叙述,错误的一项是D A 种子萌发需要外界适宜的温度、水分和氧气 B 种子萌发必须具有完整的活胚 C 菜豆是由于下胚轴伸长而形成子叶出土的植物 D 菜豆是由于上胚轴伸长而形成子叶出土的植物 2.(广东99初赛)下列的各种生长条件中,哪一项不是种子萌发时的必要条件C A 适宜的温度 B 含有氧气的空气 C pH 值合适的土壤 D 适当的水分 3.(广东98初赛)下列条件中,哪项不是所有种子萌发都需要的C A 水 B 氧气 C 光 D 温度 4.(陕西99)右图是萝卜,在外形上可分为根头、根茎和根部,这3 个部分分别由种子的哪一部分发育而来 B A 胚芽、胚轴、胚根 B 上胚轴、下胚轴、胚根 C 胚轴、胚根、胚芽 D 胚根上部、胚根、胚根下部 5.(广东99初赛)在下面几种结构:①皮层 ②中柱 ③凯氏带 ④外始式木质部 ⑤五壁增厚 ⑥中柱鞘,哪些结构是只有根的结构中才会有的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③④⑤ D ④⑤⑥ 6.(广东99初赛)从根毛区来看,水分从土壤进入根毛细胞后以渗透的形式通过组织最后进入导管或管胞。指出水分先后通过的组织和名称是 A 皮层→中柱→木质部 B 中柱→皮层→木质部 C 皮层→木质部→中柱 D 木质部→皮层→中柱 7.(上海99)玉米茎基部产生的根属于A 呼吸根 B 支持根 C 侧根 D 气生根 8.(河南97预赛)植物根的增粗主要是由于什么分裂活动的结果D A 中柱鞘 B 形成层 C 凯氏带 D 维管形成层 9.(福建99初赛)滩涂受周期性潮夕浸润又缺氧时,某红树植物从滩涂匍匐根向上伸出幼笋状的分支根,此类根为 A 支柱根 B 板状根 C 呼吸根 D 寄生根 10.(广东98初赛)在根尖生长过程中,各段的细胞群出现细胞体积增大和细胞分化最明显的是 A 根冠 B 生长点 C 伸长区 D 成熟区 11.(福建 99初赛)小麦种子萌发期间,种子内部矛盾运动非常激烈,首先是物质转化,然后为形态变化,试问在小麦萌发过程中的变化是 A 胚乳与胚中的物质以合成为主,重量不断增加 B 胚乳与胚中的物质以分解为主, 重量不断减少 C 胚乳的物质以分解为主,形态由大变小,胚中的物质以合成为主,重量不断增加 D 胚乳的物质以合成为主,形态由小变大,胚中的物质以分解为主,重量不断减少 12.(河南97预赛)蕨类植物的输导组织中,运送水和无机盐的结构和运送有机物的结构分别是 A 筛管、管胞 B 导管、筛管 C 管胞、筛细胞 D 管胞、筛管 13.(浙江97)桃、葱、松的子叶数分别应是①1片 ②2片 ③多数 A ①②③ B ②①③ C ③②① D ②③①

高中生物竞赛生态学

什么是生态学?生态学是研究有机体(动植物、微生物)与外界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 有机体:在生物学上再没有比有机体更小的单位了 种群:许多相同的有机体生活在一起 相同资源团:以相同方式利用资源的一组种群 群落:生活于同一个地方的不同种群 生态系统:生物有机体与其环境之间,有机地组合在一起 生物圈:也称全球生态系统,生活在地球上的所有生物有机体及其环境 第一部分有机体与环境 1 生物与环境 环境:某一特定生物体或生物群体周围一切的总和,包括空间及直接或间接影响生物体或生物群体生存的各种因素。 生态因子:环境要素中对生物起作用的因子。比如光、温度、水分等。 密度制约因子:对生物的影响随其种群密度而变化。 非密度制约因子:影响强度不随其种群密度而变化。 非等价性:对生物起作用的诸多因子是非等价的,其中有1-2个因子是起主导作用的因子。比如光周期中的日照长短和植物春化阶段的低温就是主导因子。 补偿性作用:在一定条件下,当某一个因子的数量不足,可依靠相近生态因子的加强得以补偿,获得相似的生态效应。比如软体动物的在钙不足时,以锶弥补。植物中光照下降,二氧化碳增加补偿光的影响。 生物钟(BIOLOGCIAL CLOCK):生物有机体对日月变化所形成的周期性适应,包括生理、形态和行为上的变化。也称生物节律。 环境:指所在栖息地中对该个体发生影响的全部无机因素和有机因素的总和。 对环境的再定义:Wilson 认为,人类已濒近于“进入环境世纪”。而有人则主张应把人类健康、经济和社会正义等都列为重要的环境问题项目。 生态因子:环境中对生物个体或群体的生活或分布起着影响作用的因素称为环境因子或生态因子。 第二节生物与环境关系的基本原理 利比希最小因子定律(Liebig, 1840):低于某种生物需要的最小量的任何特定因子,是决定该种生物生存和分布的根本因素。 限制因子定律(Blackman, 1905):任何生态因子,当接近或者超过某种生物的耐受性极限而阻止起生存、生长、繁殖或扩散时,这个因素称为限制因子。 耐受性定律(Shelford, 1913):任何一个生态因子在数量上或者质量上的不足或过多,即当其接近或达到某种生物的耐受限度时会使该种生物衰退或不能生存。该定律反映了环境因子量的变化,同时还考虑了生物本身的耐受性限度。同时允许因子之间的相互作用。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方式:进化适应、生理适应、感觉适应、学习适应。 生态位 1917年Grinell提出,生态位是有机体在环境中占据的地位。Niche来自于法语的Nicher,表示巢穴(nest)的意思。 1927年Elton提出:生态位是指物种在生物群落中的地位和角色。也有人将生态位译作生态龛或生态灶。 与栖息地的区别:栖息地指有机体所处的物理环境。栖息地一般包括许多生态位并支持许多不同的物种。

高二生物竞赛植物学测验试题及答案

高二生物竞赛植物学测验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共70小题,每小题1分,共70分) 1、下列哪一种状态的植物细胞能形成次生壁() A、正在生长的细胞 B、正在分裂的细胞 C、停止生长的细胞 D、以上都可以 2、构成细胞壁的骨架成分是() A、纤维素 B、果胶质 C、半纤维素 D、木栓质 3、在下列各种成熟组织中,哪一种组织的分化程度最低() A、营养组织 B、机械组织 C、输导组织 D、保护组织 4、能使根茎无限增粗的分生组织是() A、初生分生组织 B、侧生分生组织 C、居间分生组织 D、初生增粗分生组织 5、下列不属于初生分生组织的是() A、居间分生组织 B、初生分生组织 C、顶端分生组织 D、侧生分生组织 6、下列哪一种植物细胞的细胞壁常常内突生长() A、通道细胞 B、传递细胞 C、薄壁细胞 D、保卫细胞 7、下列哪一种细胞已失去脱分化的能力() A、厚角细胞 B、筛管细胞 C、叶肉细胞 D、皮层细胞 8、下列常见的农作物中,播种时应深一些的是() A、大豆 B、油菜 C、蚕豆 D、小麦 9、有些植物的根具有收缩功能,能将近地表的芽拉入地下以利渡过不利环境。这种收缩发生在根的哪一结构中() A、韧皮部 B、木质部 C、皮层 D中柱鞘 10、根毛是根的表皮细胞的细胞壁向外突出形成的顶端封闭的管状结构,大多数植物都有绒密的根毛,这有利于增加根与土壤的接触面积。但并非所有的植物都有根毛。你认为下列哪一生态环境中的植物常常无根毛或虽有但非常稀少() A、旱生植物 B、沙生植物 C、水生植物 D、中生植物 11、在双子叶植物初生根的发育过程中,初生木质部的分化方向是() A、由内向外 B、由外向内 C、由中心向四周扩散 D、无法确定 12、在根的下列结构中,不可能起源于中柱鞘细胞的是() A、周皮 B、形成层 C、侧根 D、原生木质部 13、进行二叉分枝的植物是() A、被子植物 B、裸子植物 C、蕨类植物 D、苔藓植物 14、果树的果枝的分枝方式属于() A、合轴分枝 B、单轴分枝 C、假二叉分枝 D、以上都有可能 15、下列只进行平周分裂的是() A、形成层 B、原套 C、原体 D、顶端分生组织 16、在茎尖和根尖的初生结构比较中,正确的是() A、均在成熟区分化出维管组织 B、均有内皮层结构 C、木质部的发育方向均为内始式 D、韧皮部的发育方向均为外始式 17、下列哪种植物的茎中无双韧维管束() A、南瓜 B、夹竹桃 C、水蜜桃 D、茄 18、在初生根和初生茎的结构中,最先分化出的导管是() A、网纹导管和孔纹导管 B、梯纹导管和螺纹导管 C、螺纹导管和环纹导管 D、环纹导管和孔纹导管 19、花的白色是由于() A、细胞间隙的空气将光反射 B、花瓣和萼片将落在其上的光全部吸收了 C、溶于液泡中的特殊的白色物质的存在 D、大量白色体的聚集 20、胞间连丝的定义是() A、围绕着液泡的膜,更准确地说,是将一个细胞中几个液泡联结起来的膜系统 B、相邻的植物细胞间的细胞质联络丝 C、加厚的细胞壁上的孔 D、核膜上的小孔 21、嫁接是一种常用的营养繁殖的方法,嫁接成活的关键是()

全国高中生物联赛竞赛试题和答案

2013年全国中学生生物学联赛纸质试卷 一.细胞生物学、生物化学、微生物学20题21分 1.线粒体是半自主的细胞器,下列有关其蛋白质来源的描述,错误的是:(单选1分) A.线粒体可以独立合成蛋白质; B.线粒体蛋白质的大部分由核基因编码 C.线粒体外膜的蛋白质为核基因编码,内膜的蛋白质由线粒体编码 D.线粒体编码的蛋白质是细胞生命活动所必须的 2.视网膜母细胞瘤主要是由于:(单选1分) A.原癌基因Rb基因突变引起的; B.抑癌基因Rb基因突变引起的 C.原癌基因P53基因突变引起的; D.抑癌基因P53基因突变引起的 3.现代生物学研究多从‘全局’出发,研究细胞中整体基因的表达规律即生物组学,按照研究层面可 进一步分成不同的组学。下列按照基因表达流程正确排列的组学为:(单选1分) A.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转录组学-代谢组学 B.基因组学-转录组学-蛋白质组学-代谢组学 C.代谢组学-蛋白质组学-转录组学-基因组学 D.代谢组学-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转录组学 4.下列哪个科学实践可以作为分子生物学诞生的标志?(单选1分) A.格里菲斯的肺炎双球菌转化 B.沃森和克里克提出DNA双螺旋结构模型 C.丹麦科学家Johannsen将‘遗传颗粒’命名为基因 D.Avery等发现遗传物质是DNA; E.孟德尔发现遗传学规律 5.内膜系统处于高度动态之中,在细胞生命活动中膜融合是必须的过程。下列关于膜融合的描述, 正确的是:(单选1分) A.膜融合是由热力学推动的自发过程; B.膜融合没有选择性 C.膜融合需要特定的蛋白参与; D.膜融合需要指定的脂分子参与 6.人的ABO血型抗原位于红细胞质膜上,它们在胞内合成、修饰和转运的路线可能是:(单选1分) A.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质膜; B.内质网-高尔基体-质膜 C.核糖体-内质网-质膜; D.细胞核-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质膜 7.下列有关细胞凋亡的描述,错误的是:(单选1分) A.细胞凋亡途经都是依赖于Caspases来切割底物蛋白的 B.细胞凋亡过程中细胞内容物不会外泄 C.细胞凋亡是主动地细胞死亡过程 D.细胞凋亡途径是细胞信号网络组成的部分 8.指导分泌蛋白质在糙面内质网上合成的决定因素除了信号识别颗粒和停泊蛋白外,还有:(单选1分) A.蛋白质中的内在停止转移锚定序列; B.蛋白质N端的信号肽 C.蛋白质C端的信号肽; D.蛋白质中的α螺旋

生物奥赛植物学考试模拟试卷A

植物学考试模拟试卷 一、判断正误(每小题1分,共25分) 1.裸子植物针叶的内皮层和维管束之间的组织叫传递组织。() 2.植物细胞壁上的纹孔是细胞间物质和信息交流的通道,纹孔处无细胞壁。() 3.植物的双名法命名中,属名和种加词的第一个字母均要大写。() 4.双子叶植物木本茎的形成层由束中形成层和束间形成层组成。() 5.维管植物包括被子植物、裸子植物、蕨类植物和苔藓植物。() 6.石竹科和报春花科雌蕊的重要特征是特立中央胎座。() 7.蕨类植物的原丝体具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是能独立生活的配子体。() 8.异型射线是由横卧射线与直立射线组成的。() 9.由珠柄和胎座发育而来、包被在种子外面的结构叫假种皮。() 10.具下皮层或复表皮的叶片往往是适应于旱生环境的特征。() 11.子叶留土的幼苗是由于上胚轴伸长生长的结果。() 12.松属植物的木质部主要由导管和纤维组成。() 13.细胞壁以内的溶液统称为细胞液。() 14.南瓜和葡萄的卷须都是茎卷须。() 15.成熟的导管分子和筛管分子都是死细胞。() 16.锦葵科植物的科特征是:单叶,单体雄蕊,花药一室,蒴果或分果。() 17.香菇、蘑菇、木耳、银耳均属担子菌纲。() 18.芽是枝条的原始体。() 19.梨、菠萝、瓜类等的果实属假果。() 20.地钱属低等植物,石松属高等植物。() 21.副形成层细胞分裂后产生次生结构。() 22.未受精也能形成种子的现象叫单性结实。() 23.所有的种子都具有种皮、胚和胚乳这三部分。() 24.叶表皮上的气孔器都是由保卫细胞和气孔组成。() 25.通道细胞是薄壁细胞。() 二、选择填空(每小题1分,共105分) 1.蓼科植物营养器官的独特之处是A.叶互生B.具块根C.具有膜质托叶鞘D.单叶全缘2.指示变种等级的缩写符号是。A.sp.B.f.C.var.D.subsp. 3.单子叶植物茎内维管束周围的纤维化组织称为_____。 A.维管束鞘B.中柱鞘C.髓鞘D.内皮层 4.高等植物又称_____。A.维管植物B.有胚植物C.颈卵器植物D.种子植物 5.苔藓植物世代交替中,_____。 A.配子体独立生活,孢子体寄生在配子体上B.孢子体独立生活,配子体寄生在孢子体上 C、孢子体与配子体均独立生活 6.菊科的花序为_____。A.总状花序B.头状花序C.穗状花序D.伞形花序 7.被子植物成熟胚囊中有2个_____。A.卵细胞B.反足细胞C.次生核D.助细胞8.根据《国际植物命名法规》,当两个作者共同发表1个新种时,要在两个作者的姓名之间加_____。A.胚根B.胚芽C.子叶D.胚轴 10.被子植物5个最大的科号称“五大家族”,_____居“五大家族”之冠。 A.豆科(或豆目中的蝶形花科) B.兰科C.禾本科D.菊科E.蔷薇科 11蛋白质合成是在_____上进行的。A.线粒体B.核糖体C.溶酶体D.高尔基体 12.细胞有丝分裂时,DNA复制在_____。A.间期B.前期C.中期D.后期E.末期13.裸子植物种子内的胚乳细胞含染色体数为_____ 。A.1N B.2N C.3N D.4N 14.成熟花粉粒为_____。A.雄配子B.雄配子体C.孢子D.孢子体 15.棉花属于_____。A.蔷薇科B.茄科C.锦葵科D.芸香科E.葫芦科 16.紫云英的雄蕊为_____ 。A.单体雄蕊B.二强雄蕊C.二体雄蕊D.多体雄蕊E.聚药雄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