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导读课设计

单元导读课设计
单元导读课设计

单元导读课教学设计

莱阳市第二实验小学王银玲

一、教材版本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单元主题——《热爱生命》。

二、设计理念和思路

单元导读课又叫单元整体感知课,在单元教学之前进行,时间一般为1课时。它的主要任务有:整体感知单元学习的主题与内容;整体把握单元学习的要求;引导学生进行课外实践活动与资料积累;激发学习的兴趣,孕育求知的欲望。

基本思路为“激趣——引学——导读——促行”。用电影中的行话来说:单元导读好似电影首映式,精彩的镜头给你看一段,主要人物出场见见面,为的就是抓住你的心,指明学习的路径和方法。它在单元整体教学过程中起到了一种整体导航、总起定向的作用,关注点不是本节课解决什么问题,而是这一单元的主题学习要解决哪些问题。

单元导读课,关键在一个“导”字:

我们可以采用“故事激趣”“以图引文”等不同方法,精心设计阅读“趣点”或“焦点”,让学生轻装上阵来导趣。

通过引领学生读好导语,根据单元导语的指向了解本单元学习的有效方法来导学。

采用“通读与感悟”“片花式朗读”等方法全面感知整组内容,引导学生获得单元学习的整体印象,让学生对整组课文的内容先睹为快来导读。

将主题由课内延伸到课外,引导、鼓励学生去主动搜集信息,处理信息,包括单元习作的提前安排,以此来导行。

如何落实好这四个导,实践中可以采用单元导学卡或单元预习卡,这不仅有助于整合思想的落实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还有助于教师从中获得学情,使教学有的放矢,所以课前一定要让学生有充分的阅读和预习准备,在学生没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之前,我们先拿出一课时的时间由老师带领学生进行单元整体预习。

三、教材和学情分析

本单元以“热爱生命”为主题共安排了四篇课文:吴玉楼的《触摸春天》、美国琳达·里佛斯的《永生的眼睛》、台湾杏林子的《生命生命》和冯骥才的《花的勇气》,还有一个“阅读链接”,一个语文园地。开篇的“导语”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揭示了本单元的主题内容;四篇主体课文和一个阅读链接从不同的角度,使学生感悟生命的意义和价值以及如何实现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四年级的学生在学习语文方面,有了一定程度的语言文字积累,具备了一定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但作为十来岁的孩子,对生命的意义这一永恒话题的理解还是有一定难度的,所以要注意引导学生认真领会关键词句的含义和作用,并联系自己读过的和身边发生的感人故事,体会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在情感上受到熏陶和感染。

四、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和学情分析,我设定了3个教学目标:

1、对学生的预习情况进行过关考查,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积累一定的学习方法。

2、提前布置拓展阅读的内容,激发学生了解、阅读更多关于“热爱生命”作品的兴趣。

3、提前了解口语交际和单元习作的内容。

五、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预习过关考查,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

教学难点:通过本单元热爱生命的系列作品的阅读,激发学生了解、阅读更多的关于热爱生命的作品的兴趣,能主动搜集有关资料。

六、教学流程

第一环节:吟诵名言,读好导语来激趣、引学

1、先出示自读课本上本单元诗文诵读中的5条名人名言,让学生诵读,并进行速记。

师:同学们先开始我们的课前一吟吧!领读、男生读、女生读、齐读。

【设计意图】这样的开篇导入,既诠释了单元导语的第一句话,生命是宝贵的,也是美好的。同时让学生积累了关于生命的名人名言。

2、师:从本单元的单元导语中你是否知道本单元的单元主题和学习方法了呢?

师:我们用热爱生命四个字来概括本单元的主题。(板书)

师:再让我们大声读出本单元的学习方法吧。

【设计意图】“单元导语”是教材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教材编写的一个亮点。虽然寥寥数语却暗藏天机。读好导语不仅能极其准确地把握学习本组课文的人文目标、工具目标,还能引领学生领悟学法。比如:“让我们随着课文的学习,去感受生命的美好”这一句,就是人文目标;“体会课文中含义较深的词句”,这是让学生领会语言表达的方法;“在学习的过程中,去搜集了解更多热爱生命的故事。“这更指出了语文的另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那就是实践学习。导语犹如茫茫大海中的导航灯,有着统领全组、目标定位、学习导航等重要功能。通过读好单元导语,学生会多一份理性思考,也多一份阅读期盼。

第二环节:预习闯关,整体感知,全面接触来导学、导读

1、归纳内容关。

师:课前同学们已经按照《单元预习我能行》的要求对第四单元进行了预习,任务完成了吗?师:下面我们要闯过归纳课文主要内容这一关。请同学们在小组内对《单元预习我能行》中的内容我知道部分进行交流补充。

生:小组内交流。

师:指名交流。

2、字词关

师:小组内开火车练读本单元的词语盘点。

师:小老师领读。

师:课件展示,开火车读(师随时纠正)

师:读音没有问题,意思理解了吗?老师准备了几个词语,看谁能把他们准确地填进句子里。师:同学们,词语关我们闯得热火朝天,接下来小组内交流《单元预习我能行》中的我会写,把你认为本单元的难写的字给大家做提醒,最后小组内评出一位书写正确美观的小书法家吧!师:老师也有几个字要提醒大家注意书写笔顺。请随老师一起书空吧。默写5个词语。

生:同位互相批改。

3、朗读关:

师:课文读通读顺了吗?下面让我们再来闯一闯课文朗读关吧!

生:小组内练读。

师:闯关开始了!指名读,师适时评价。

师:谁能试着背一背这些优美的语句。

师:通过你们的朗读,我感受到很多同学课下功夫下到了。为自己鼓鼓掌吧!

【设计意图】学生在浏览整组课文的基础上,抓住重点语句进行定向阅读,本着以读代讲,以读促悟的原则,通过让学生男生女生比赛读、突出重点反复读、提示关键承接读…来创新各种读法以达到朗读的高效。因为课文中的思想内容,情感体验,不是教师讲出来的,最经常、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读,不同形式的朗读使无声的文字转化为了有声的鲜活的语言,使学生走进了文本,走进了人物的内心世界。

第三环节:拓展延伸,搜集资料,做好铺垫来导行

师:要学好“热爱生命”这个单元我们需要做哪些准备?可以阅读哪些书籍,还有什么渠道可以更多地了解有关生命的故事?需要老师和家长提供哪些帮助?小组进行讨论。

师:老师给大家一些主题及探究方式的参考:如

①搜集资料、选一种喜欢的动植物来实践考察,进行动物、植物和人类生命现象的大探秘。

②通过读书、查找资料、身边人物观察、调查、访谈找到热爱生命的好榜样。

③联系以前学过的内容及自读课本进行课外阅读,进一步体会怎样做才算热爱生命。

师:结合讨论,根据老师的提示进行实践行动的畅想和规划,为自己确定一个搜集资料的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

师:另外,老师要向大家推荐《自读课本》中的几篇文章,课后大家读一下,一定会有很大收获。

师:同学们,通过这个单元的预习,我们对生命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在这一单元的口语交际时,你就可以交流交流这段时间的学习收获,也可以说说自己了解到的生命现象,也可以说说身边的那些热爱生命的故事,还可以说说自己搜集到的名人名言,获得的感受、得到的启发等。所以我们要多多搜集资料,只要行动有方向,计划有实效,准备做充分,就一定能满载而归!这次的作文也会很好写,为什么呢,等你读读习作要求就知道了。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先让学生自主提出切实可行的活动建议,拓宽学习和运用领域,扩大语文学习的平台,变“教教材”,为“教课程”,让语文学习与生活实践紧密地焊接在一起。同时通过推荐阅读,激发学生阅读更多作品,激发学生搜集更多资料的兴趣,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为后边的口语交际和习作练习做好情感铺垫、人文铺垫和知识铺垫。

布置作业:1、练写本单元的词语盘点,尤其注意同学们课上提醒过的字。

2、进行搜集资料的实践活动。

《草房子》导读课教学设计好

4.书中常说桑桑经常为人们制造风景,是啊!炎炎夏日,四周是无数赤着的上身,而中间,却是隆冬季节中一个被棉衣棉裤紧紧裹着的形象,这不就是夏日里一道美丽的风景线吗? 5.桑桑因为做这些事情经常受到爸爸妈妈的惩罚,他是不是就停止这些疯狂的举动了呢? 出示课件:桑桑的异想天开或者做出一些出人意料的古怪的行为,是一贯的。 他停止这些疯狂的举动了吗?理解“一贯”。 6.你们喜欢桑桑吗?桑桑除了做这些让我们觉得稀奇古怪的事,他还和他的同学打架。你们觉得打架是小学生应该有的行为吗?那你们喜欢这样的桑桑吗?但是老师依然喜欢桑桑,你们肯定觉得很奇怪,不过,听听下面这个,你们就明白怎么回事了。 (二)学习片段3:和同学打架 1.课件演示桑桑为纸月和刘一水打架的视频。 2.此时,你们想对桑桑说什么?你们还讨厌他吗? 3.在桑桑身上,发生的神奇事情还有很多很多,桑桑就以这种方式告诉我们:我就是桑桑,天不怕地不怕的桑桑。 六、感受真情,引发阅读期待。 1.同学们,你们希望他过着怎样的生活呢?是呀,我们都希望桑桑有着自由快乐的生活。古人云“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就是这样一个天真、活泼、可爱、异想天开的孩子,有一天竟然病倒了,他的脖子上长了个肿瘤,而医生的诊断结果是桑桑不久将离开人世,也就是说桑桑不久将要离开亲爱的爸爸妈妈,离开朝夕相处的小伙伴,离开疼爱他的老师,离开这金色的草房子…… 2.当这个消息传到油麻地小学时,同学们看桑桑的眼神都有了变化。你们觉得此时桑桑的心情会怎样呢?(交流) 3.我们的桑桑很平静,此时,他乐意为人们做每件事,甚至为牛、为羊、为鸽子做任何一件事。尤其是对妹妹柳柳,桑桑更觉得有一份愧疚,桑桑在最后的时刻为妹妹做了什么呢?桑桑脖子上的肿瘤在迅速增大,离医生预见的那个日子,也越来越近,桑桑的命运到底会如何呢?师出示《草房子》,答案就在这本书里。 4.最后老师送给大家一段话:《等你》 等你 带着渴望, 带着梦想, 带着追寻, 走到书里来。 这里有世间最迷人的景致, 这里有人间最动人的情感, 这里有最好的朋友, 在书中等你。 七、推荐作品: 是啊!桑桑和小伙伴们秃鹤、纸月、细马、杜小康在《草房子》这本书中等着你们呢!老师愿大家能经常扣响阅读之门,收获书中的黄金屋!曹文轩的纯美小说系列中还有很多精彩的作品,每一部都能震撼我们的心灵,它们也等着你们去阅读呢! 课件出示推荐书目:《野风车》、《青铜葵花》、《红瓦黑瓦》、

第二单元导读课教学设计

第1课时剪不断的乡愁 单元导读课型 【教学内容】 1、读背单元导读; 2、浏览“一主两翼”本单元文章。 3、完成第二单元的思维导图。 【教学流程】 一、单元导入 “单元导读背诵环节”对应的教学目标 1.整体读(读正确,读流利) 2.师生承接读(老师读括号里的部分,学生读其他。) (满地的月光), 无人清扫,

那就折一张阔些的荷叶, 包一片月光回去, (回去夹在唐诗里)。 扁扁的, 像压过的相思······ 月光都带有荷叶的清香。 3.填空背诵读; 满地的 那就 包一片 回去夹在 扁扁的, ······ 月光。 4.背诵单元导读(可再用2分钟的时间将单元导读的内容背诵得更加扎实) 二、浏览本单元内容,深化单元主题 “单元内容浏览”对应的教学目标

1.导入:“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远离故乡的人,总会思念自己的家乡,这是人世间美好的情感。让我们走进本组课文,看看那些漂泊在外的游子,怀着怎样的一颗赤子之心,怀恋和赞美故乡的。请快速默读三本书中的文章,提炼本单元的主题。 2.提炼出单元主题:“剪不断的乡愁” (1)齐读单元主题 (2)释“乡”字:主宾围绕餐桌上的食物,相向而坐,一同进餐,充满了温馨的情感。 2.制作第二单元的思维导图(第一、二、三级) “全单元内容的思维导图制作环节”对应的教学目标

制作单元导读图一、二、三级 生活哲思 5.古诗词三首6梅花魂7*.桂花雨 8*小桥流水人家泊船瓜洲诗两首祖国乡愁故乡 故乡的云月是故乡明天上的星星 杂诗 人日思归渡汉江 春夜洛城闻笛故乡之歌随园诗话闻雁 月之故乡游子谣乡愁四韵流浪的中秋种太阳的人移民列车逢入京使中秋夜夜雨寄北 语文书 主题 诵读 (学生完成思维导图第四级:提炼每篇课文的主题。第一级:单元主题 第二级:课文主题 第三级:课文题目 第四级:好词佳句) 三、名言背诵环节 “速度速记环节”对应的教学目标 1.复习背诵环节: 背诵《主题读写》中的单元导读。 2.一分钟自读自背,一分钟男女生接读,齐背“日积月累”中的名句。 悠悠天宇旷,切切故乡情。

低年级单元导读课教学策略分析

第一种课型低年级单元导读课基本策略 单元导读课,就是在单元内容学习之前,对整组单元内容的整体感知。它以单元主题为教学切入点,以激发学生兴趣为依托,以读通课文为核心,在教师引导下,通过多种学习方式,读通课文、初步认识生字,大体了解本单元所学内容,激发学习欲望,为单元学习做好铺垫。 单元导读课旨在打破传统教学模式,变教师的“灌”为“导”;变“注入式” 为“启发式”;变学生对知识“点”的接受为“面”的把握。 基本流程: 激发兴趣初读课文聚焦重点单元回顾 整体感知疏通句段互学认读总结提升 低年级单元导读课基本流程图 1 .激发兴趣,整体感知 学习目标:对本单元的学习内容有所了解,并具有浓厚的学习兴趣。 操作要领:围绕单元主题、单元教材的主要内容,创设情景,激活学生的生活体验,激发学生的思维想象,营造宽松、积极的氛围,引发学生的阅读期待,让学生了解单元阅读内容。 2 .初读课文,疏通句段 学习目标:自读课文,读通句子,圈认生字、生词。 操作要领:教师引导学生自由朗读,基本做到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将难读的句子标记出来,多读几遍。圈画阅读过程中不认识的字词,借助拼音、查字典等方式认读识记。

3. 聚焦重点,互学互认 学习目标:读通难读的句子。同桌、小组内互助认读生字。操作要领:教师采用范读、领读、合作读等形式,指导学生读通长句子和难读的句子。同桌之间相互合作认读生字,增强认读效果。学生对较难认读、易读错的生字进行标记。 4.单元回顾,总结提升学习目标:回顾单元主要内容,总结本课学习成效,整理助学单,为后续学习做好准备。 操作要领:师生对单元内容做简单的回顾梳理。教师根据课文内容和特点设置问题,留下悬念,引发学生的阅读期待。收集整理助学单,了解学生识字情况,为整体识写课做好准备。 二、单元导读课应注意问题 (一)注意本课“度”的把握 有的老师在进行本课时提出了过高的要求,既让学生把本单元的课文读正确、流利,又让学生认会生字,同时还要了解每篇文章的主要内容。针对这些要求,熟悉课标的老师会发现,“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粗知文章大意” “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是我们中年级段的学习要求,对于低段课标是这样要求的“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而对于文章主要内容的把握没有涉及到,更何况是在单元学习之前的预习课。因此,如果我们过高的设定目标,可能会适得其反。 我们依据《课标》要求和本学段的学生的认知特点,将单元导读课的目标设为教师引导学生在自主、合作中,读通课文,疏通句段,初步认识生字,扫除阅读的障碍。万不可拔高要求。

(完整版)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导读课

课题:第一单元课型:导读课课时:1 总时数: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共有四篇文章,《窃读记》和《走遍天下书为侣》是精读课文,《小苗与大树的对话》和《我的长生果》是略读课文。这几篇课文的内容都围绕着阅读。《窃读记》生动地描绘了窃读的心理和乐趣,表达了对读书的热爱。《走遍天下书为侣》告诉我们要以书为伴,终身学习。《小苗与大树的对话》通过小女孩与季羡林的对话,使我们知道读书要中西贯通,古今贯通,文理贯通。《我的长生果》通过作家叶文玲童年时读书,作文的经历,点明了读写中吸收与倾吐的关系。另外配合本组专题,还安排了“综合性学习”,“阅读链接”,“语文园地”等多项训练内容。 通过对本单元的学习,让学生明白阅读的意义,激发阅读的兴趣,养成阅读的习惯,从而受益一生。 二、设计理念 1.整合教学资源。 加强教材的整合和课内外学习的结合。内容的整合,有利于集中精力突破重点,整合以后,学生的学习内容更加丰富,学习效率更高了。 2.优化学习的过程。 语文学习虽然会有多种收获,但对语文教学本身而言,应该以感悟理解文本,获得方法为主。 3.注重语言积累。 积累语言是语文课极其重要的任务,。语言积累要靠背诵和记忆,但是又不能单纯靠记忆和背诵来检验积累的情况。 三、学习目标 1.认识26个生字,会写23个生字,能读准词语盘点中的词语,会写读读写写中的词语。 2.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 一本好书,蕴藏着丰富的知识和美好的情感。阅读一本好书就是跨越时间和空间,同睿智而高尚的人对话,这是多么美妙的事情啊!古今中外有成就人,都喜欢阅读,并善于从书中汲取营养,从而走上了成功之路。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一组课文“我爱阅读”。 二、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1.阅读单元导读,明确本组单元要求。 2.认真阅读本组课文,完成读书单。 3.小组合作讨论共同完成。

部编版三年级第二单元单元导读课教学设计

单元导读课教学设计 主备人:国昌实验学校三年级李珊 【教学目标】 基础目标: 1.自读单元导语,了解本单元主题——“金秋时节”,明确本单元的学习要求。 2.通读课文,初步了解四篇文章的主要内容。 3.填写有框架的单元学习导图,规划单元学习活动,形成单元学习设想。拓展目标: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填写思维导图,提炼单元主题学习方法。 【教学过程】 一、诵读经典,激趣导入 秋天,天空分外晴朗,白云也绽露笑容。高高的白杨树在哗哗地鼓掌,风在悄悄地把喜讯传送。这节课,我们就进入第二单元的学习,咱们先上一节单元导读课,好不好?上课!请看“自学导航”。 二、独立自学,整体感悟 “独立自学,整体感悟”环节对应的教学目标

师:自读单元导语,说说本单元主题是什么,我们应该注意哪些学习要求,用笔标出来。 什么是单元主题?——就是本单元讨论的主要话题。这一单元是讨论的是什么话题呢?我们应注意哪些学习要求?自己读一读,把有关的词语用横线划出来。 师:这个单元的主题就是——“金秋时节”。我们在这个单元中注意的学习要求就是: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词语。学习写日记。(指导学生说说单元主题,应注意哪些要求,用横线划出来。) 师:单元导语我们读懂了。 师:请看《自学导航》第2条: 小声朗读课文一遍,标出自然段序号,遇到不认识的生字用铅笔圈出,并借助拼音多读几遍。在文中画出有新鲜感的词句。 【第4课】 师:我们先来看第4课——《古诗两首》。把书平放到桌面上,一手拿着笔,一边读一边做标记。 (生自读《古诗两首》一遍) 认真读古诗思考下面的问题: 这三首诗写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色? 学生自读《山沟里的孩子》,读懂山沟里的孩子学习生活的特别之处。 【第二课】读《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认真读课文思考下面的问题: 自由读课文,说说你读出了什么? 【第三课】 用自己的话说说秋天的雨有什么样的特点。 出示:小组合作,说说每篇课文都写了什么,填写单元学习导图。 师:请大家看——这就是单元学习导图。(出示“单元学习导图”)刚才我们说这一单元的单元主题是什么来?(填写单元主题)

四年级语文单元导读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导读课 学习目标: 明确本单元的主题、目标、学习方法。 导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祖国的千山万水是那么多姿多彩,那奔腾不息的江河,那连绵起伏的丘陵,那直插蓝天的雪峰,那辽阔宽广的草原……真是江山如画呀。 二、感知单元主题: 1、读课题,猜主题 自由读课题,猜每篇课文都讲什么? 2、读导语,悟主题 默读单元导语,从导语中你获得了什么? 3.读课文,引主题 用自己喜欢的方法选择喜欢的课文,说说自己初读感受。 交流:概括本单元的主题。 三、感知单元课文: 1、用自己喜欢的方法阅读本组课文中的四篇课文,边读边勾画出自己喜欢的词句。 2.读第二课中的二、三自然段,第三课中的五、六自然段,激发朗读兴趣。 四、读片段,定学法: 1、体会本单元课文的特点。 提示学法: 1)、关注作者的写作顺序。按游览顺序、移步换景等写法。 2)、体会作者怎样用优美的词句表达情意的。 3)、体会作者在写作时修辞方法的运用。(排比) 2、回忆以前学过的写景、游记类文章的学习方法。 五、明确单元目标: 1、掌握29个生字及所组成的词语。背诵文中精彩的语段。 2、体会作者是怎样用优美词句表达情意的。 3、体会作者的写作顺序。 4、培养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六、作业布置:收集与课文相关的材料写在积累本上。 1、桂林山水、溶洞、天山的资料。 2、描写自然风光的古诗词。 3、课外阅读:有关描写祖国自然风光的文章。

第二单元导读课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单元导语,初步感知单元主题,明确单元学习目标。 2、通过本组四篇课文,了解课文大意,明确学习方法。 3、初步感受人物真诚待人、重诺守信、宽容理解的良好品质,初步感知本组课文的表达方法。 4、搜集有关的词语、片段,激发阅读、写作的兴趣。 重难点:感知单元主题,明确单元学习目标。 导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同学们,有一种品质是打开窗户的钥匙,耀眼而珍贵。它是美好,是欣喜,是希望,这种品质是什么呢?这节课一起去感受它。 二、感知单元主题 1、读课题,猜主题 自由读课题,猜每篇课文都讲什么? 2、读导语,悟主题 默读单元导语,概括单元主题 边读边圈画单元导语中重点句子,概括出单元主题和训练重点。 3、读课文,引主题 (1). 用自己喜欢的方法阅读本组课文喜欢的课文,边读边画自己喜欢的词句段,并想一想课文写了什么和自己喜欢的原因。 (2). 选择自己喜欢的课文中精彩段落进行激情朗读。 (读第五课6、7、8自然段,第七课3—6自然段。) (3)、交流:概括本单元的主题。 三、明确单元目标。 1、掌握27个生字及组成的词语。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抓住重点词句感受人物美好品质。 3、仔细品味语言,体会描写人物的一些方法。 单元训练重点:品味语言,抓住重点词句感受人物真诚待人、重诺守信、宽容理解的品质,体会描写人物的方法。 四、明确学习方法: 1.用具体事例来表现人物的品质。 2、揣摩作者有条理地叙述和对人物细致的描写,通过各种描写表现人物良好品质的方法。 3、关注作者在写作时修辞方法的运用 五、作业布置: 1.收集诚信名言警句 2.仔细观察生活,收集相关资料。

《绿野仙踪》导读阅读课教案教学设计教案及整本书导读课的范式

《绿野仙踪》导读课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通过封面预测、讲述和朗读精彩片段,猜测互动等,习得阅读方法和策略 2. 初步感受作者的语言风格,激发阅读兴趣 3. 初步感受多萝茜、稻草人、铁皮人、胆小狮团队合作的精神(二)教学对象三年级学生 (三)教学过程 1. 出示封面,猜测故事 同学们,通过观察封面,你们看到了谁?他们在干什么?请你们预测一下,这本书会讲一个怎样的故事? 2. 讲述+朗读 多萝茜是一个孤儿,她和爱姆婶婶、亨利叔叔,生活在堪萨斯州干巴巴、灰蒙蒙的大草原上。一天,来了一股奇异、强大的龙卷风。龙卷风卷起了房屋和多萝茜及她的小狗淘淘,飞向了天空。当多萝茜醒来时,看到了非常奇怪的景象。 她看到了什么呢? 那里满是一片片可爱的绿草地以及高大的树林,树林里挂着丰饶的甜美的果子。斜坡上到处长着奇异的花草,鸟儿们披上罕见的绚烂美丽的羽毛衣裳,唱着歌儿,并且在树林里和灌木丛中鼓翼飞舞。离不多远有一条小溪,沿着绿色的斜坡奔流着,泛着泡沫,发出淙淙的声音来,小女孩感到惬意,因为她在那干燥的、灰色的草原上住得太久了。

正当她高兴地站着,望着这片奇异的美丽的景色时,看到了向她走过来的一群人,那是她所看见过的人们中间最奇怪的人。他们不像她所看惯了的成人那样大,可是他们也不算太小。说实在的,按照多萝茜的年龄,她是一个长得较高的孩子,但他们似乎只同她一样高,虽然照外表看起来,他们的年龄比她大得多。 他们中间三个是男人,一个是女人,都穿着奇怪的衣服。男人们的头上,戴着圆帽子,是绿色的,中间耸起了一个小小的尖顶,四边挂着小铃铛,当他们走动时,就好听地叮当作响。女人的帽子是白的,她穿着白袍子,从肩上打着褶裥垂下来,上面闪耀着小星星,在太阳光里像许多钻石。男人们穿着绿的衣裳,和他们戴的帽子的颜色同样深浅,穿着擦得很亮的靴子,在靴子的上面绕着蓝色的绑腿布。....... 当这些人走近板屋的时候,多萝茜正站在门口,他们踌躇着,耳语着,好像不敢再上前一步。但是那小老妇人走向多萝茜,深深地鞠躬,用了一种好听的声音说道: “最高贵的女魔术师,欢迎你来到这芒奇金人的地方。我们非常地感谢你,因为你杀死了东方的坏女巫,把我们从奴役中解救出来了。”这个小老妇人,就是北方女巫。在北方女巫的指引下,多萝茜出发了,去往翡翠城,找奥兹魔法师询问回家的路。 多萝茜能顺利地找到奥兹大魔法师吗?接下来又会发生什么呢?

阅读课教案设计模板

二年级第一学期 第一单元鸭妈妈找蛋 单元目标: 相关链接: 教学建议: 教学时间:6课时 活动一:指导阅读2课时, 活动二:自由阅读2课时, 活动三:故事交流会2课时 第一、二课时 课时目标: 1、让学生学会借助拼音来阅读《小故事大道理》,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达到课内向 课外延伸的目的。 2、通过对《鸭妈妈找蛋》的阅读指导,以点带面,使学生初步掌握课外阅读的方法, 并从小故事中懂得道理。 3、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感受阅读的乐趣,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教学重点 1、通过对《鸭妈妈找蛋》的阅读指导,以点带面,使学生初步掌握课外阅读的方法, 并从小故事中懂得道理。 2、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达到课内向课外延伸的目的。 教学难点: 1、通过对《鸭妈妈找蛋》的阅读指导,以点带面,使学生初步掌握课外阅读的方法, 并从小故事中懂得道理。 2、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达到课内向课外延伸的目的。 教学准备:故事书《小故事大道理》,课件,VCD。 教学过程: 一、书目导入: 1、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本有趣的故事书,想看吗? 2、展示图书:《小故事大道理》 3、读读书名,想想从书名中你知道了什么? 4、交流小结:我们读了这本书,可以使自己从一些小小的故事中,懂得一些做人做事

的大道理。 5、再读书名。 二、指导阅读《鸭妈妈找蛋》 1、出示题目《鸭妈妈找蛋》 借助拼音认真读读题目,边读边想,自己有什么疑问吗? 2、交流问题:(1)为什么找蛋?(2)到哪里找?怎么找的?(3)找到了吗? (4)懂得什么道理? 3、带着问题阅读故事: (1)出示阅读指南 1、借助拼音自读故事,不认识的字看看拼音,读不通的地方反复多读。 2、边读边思考: (1)鸭妈妈为什么要找蛋? (2)鸭妈妈找了哪些地方?遇见了谁,他们是怎么对话的? (3)鸭妈妈最后找到蛋了吗? (4)读了这个故事,你懂得了一个什么道理? (2)自由阅读。 4、集体交流: 问题一:走到哪里生到哪里。 问题二:A、院子里鸡妈妈 院子外老山羊 回到家老黄牛 B、分角色指导朗读人物的对话。 问题三:没有找到,因为“今天,鸭妈妈还没有生过蛋呢!” 问题四:揭示“大道理” A:媒体出示。 B:指导朗读。 C:结合自己,说说自己有没有这样的情况?想想以后可以怎么做就能避免这样的事情发生? 5、分角色表演。 (1)自由组合,分配角色,反复朗读。(注意人物的动作和语气) (2)集体展示,师生共同评议。

《狼王梦》导读课教学设计

《狼王梦》导读课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动物系列小说之一《狼王梦》的主要内容,掌握一定的读书方法。 2.初步感知故事的主角——母狼紫岚,了解她一生的梦想,为阅读整本书做好铺垫。 3.在阅读、猜想、推测和交流等方式中感受阅读乐趣,引发阅读整本书的兴趣。 教学重点:了解母狼紫岚的梦想,体会她对狼儿的爱。 教学难点:从母狼紫岚对梦想的追求中,去领悟如何面对生命中挫败,去感知生命中博大的爱。教学过程: 一、激趣谈话,感知狼性 1.课前谈话:由学生读书现状引入新课狼的话题. 课件:歌曲《北方的狼》 初步感受狼鲜为人知的一面。 二、欣赏新书,获得信息 课件:《狼王梦》的封面 了解一本新书,不仅可以从封面和封底获取信息,也可以借助书尾的评价。 课件:(读新书的习惯一) 浏览 封面封底:获取信息 书尾:借鉴评价 2.作者简介:沈石溪,他被誉为“中国动物小说大王”,他的作品有很多篇被选入了中学课本,这些都是沈石溪的作品:《双面猎犬》《最后一头战象》…… 3.目录:现在,老师把《狼王梦》的目录呈现给大家,谁能读一读? 课件: 《狼王梦》目录 第一章绝境分娩 第二章培养黑仔 第三章魂断捕兽夹 第四章重塑王者品性 第五章寄望后代

第六章血洒碧空 …… 同学们,请把目录串联起来猜一猜,《狼王梦》可能写的是什么故事呢? 三、了解人物,走进紫岚 1.我们往下看!老师给大家呈现的这个片段,正是这个故事的主人公生活的大草原,谁能给大家读一下? (全世界的狼都有一个共同的习性,在严寒的冬天集合成群,平时单身独处。眼下正是桃红柳绿的春天,日曲卡雪山的狼群按自然属性解体了,化整为零,散落在雪山下那片方圆五百多里的浩瀚的尕玛尔草原上。) 遇到不会字时,教师及时指导:看!我们读书的时候,经常会遇到不会的字,怎么办呢?说得都对,我们读一篇文章的时候可以及时的查字典,当我们要读整本书时,还有什么别的办法吗?因为我们读整本书的时候,需要一种快感,这样我们就要先圈上。这就是我们读书的时候,要养成的一种好习惯。 课件:(读书的好习惯二) 随时在书上做简单的批注: ≈≈让人感动的词语和句子 △表示重点的 ○表示不认识的汉字 ﹗表示赞同这个观点 ﹖表示不理解的词语 大家翻开“读书单”看第一条,找到这个字,它读:gǎ,请大家标上! 2.认识紫岚 (这匹母狼名叫紫岚。所以它叫紫岚,是因为它身上的狼毛黑得发紫,是那种罕见的深紫色,腹部却毛色纯白(静态美);它体态轻盈,奔跑起来就像一片飘飞的紫色的雾岚(动态美)。用狼的审美标准来衡量,紫岚是很美的。但此时,它苗条的身材却变得臃肿,腹部圆鼓鼓,有小生命在里面跃动。它怀孕了,而且快要分娩了。) 这句话当中对紫岚的描写美吗? 齐读最后一句话,联系目录中第一章绝境分娩,你有什么想法? 3.认识黑桑

第一单元课文导读

第一单元课文导读 一、单元学习内容 大自然充盈着跃动的活力和生命的灵气。走进大自然,那美丽的风景会让人陶醉,那盎然的生机会让人激动……大自然中的一切都是那么美妙,它等待着我们用心灵去倾听,去感受。本组教材就是以感受大自然为专题编排教学内容的。 《山中访友》向我们传递了作者对山里“朋友”的那份深厚的感情。《山雨》一文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有声有色的山村雨景图。《草虫的村落》以丰富的想象,带我们走进了一个童话般的草虫世界。离开想象世界,走进美丽的大自然,我们感受到的是《索溪峪的“野”》那独特的景致带给人们无限的美感。 二、单元学习重点、难点 1、培养我们热爱自然的美好情操; 2、引导我们体会作者如何进行观察、如何展开联想和想象,表达自己独特的感受; 3、品味优美的语言,通过背诵、练笔等形式不断丰富语言的积累。 三、单元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习本组,要会写19个生字和生字组成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语句,品味优美的语言,不断丰富语言的积累。 3、整体感受课文,体会作者是如何展开联想和想象,表达自己独特的感受的。 4、学会表达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过程与方法 1、搜集与课文相关的资料进行学习,丰富课堂内容。 2、运用多种朗读方式,领悟课文内容。 3、借助工具书和联系上下文等方式解释词语、句子的含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组课文的学习,培养热爱自然的美好情趣。 四、单元学习方法 本组课文在表达上有一个共同点:作者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从不同角度展示了大自然无穷的魅力。《山中访友》把山林中的景物想象成与“我”诉说心声的朋友,《山雨》以合理而新奇的联想把雨景描绘成一场音乐会。《草虫的村落》以独特的描述、丰富的想象赋予小甲虫以生命、美丽与智慧。《索溪峪的“野”》一文,生动的语言让读者感觉身临其境。学习时,要从整体上把握本组教材的特点,融会贯通。采用以读为主的学习方式,在读中质疑,在读中解疑,在读中感悟,在读中进入情境,浮现画面,体会重点句子的思想感情。读写结合,丰富语言的积累。 五、单元课时安排 学习本组课文建议用11~14课时,其中精读课文4~5课时,略读课文2~3课时,“口语交际”1课时,“习作”2~3课时,“回顾·拓展”2课时

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整体教学单元导读课》教学设计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整体教学单元导读课》教学设计 广州市白云区京溪小学叶秋英 设计理念:夸美纽斯指出:寻求一种教学方法,使教师因此可以少教,使学生可以多学……我认为单元导读课就是这样一种方法,它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变教师的“灌”为“导”,变“注入式”为“启发式”,变学生对知识“点”的接受为“面”的把握,形成知识的体系。不管黑猫白猫,能抓老鼠就是好猫;不管是“单篇教学”还是“单元整体教学”,能提升学生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就是一种好方法。因此,“单元整体教学”值得老师们在实践中去尝试实践,进一步探索完善。 学情分析:《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但是对于不同年代、不同国度故事情节的理解、人物形象的分析、重点语句的品味还有些难度,阅读过程中难以产生心灵的震撼。所以,在教学中,我紧紧围绕单元导读语,引领学生浏览本组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明确单元学习目标,探讨学习方法,做好学习规划,为学习整个单元做铺垫。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身边令人感动的事,产生学习本组课文的兴趣。 2.浏览本组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明确单元学习目标,探讨学习方法,做好学习规划,为学习整个单元做铺垫。 [教学重点] 浏览本组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初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 激发学习兴趣,探讨学习方法,为整个单元学习作铺垫。 [教学过程] 一、植入汶川地震现场的微课视频,创设特定的氛围,激情导入。(设计意图:对小学生来说,再也没有比“兴趣“更好的法宝了。有了兴趣,学习将是一种快乐的旅行,是一次享受的盛宴。教师根据单元主题“感人的故事”选择导入材料,声情并茂地创设情境,为后面的学习作铺垫。) 讲述材料:《汶川地震中的护婴母亲》 老师要为大家讲个故事,让我们回到2008年的5·12汶川大地震现场(课件,音乐起,废墟的图片,婴儿的图片慢慢地浮现)当大地剧烈地摇晃起来,房屋轰然倒塌的那一刻,有一位汶川母亲,用最快的速度将自己刚出生不久的孩子紧紧地护在身下,她跪倒在地上,后背微微隆起,身体向前匍匐着,用她的臂膀和身躯给孩子搭建了一

(完整版)关于小学语文单元导读课的若干思考

关于小学语文单元导读课的若干思考 嵊泗菜园第一小学李群英 拜读了很多关于“单元导读课”的理论文献,观看了不同主题不同年段的单元导读课,聆听了许多来自第一线教师的实践心得,觉得自己对“单元导读课”这种新型的课有了些许的认识和体会,我把自己的点滴思考跟大家一起分享,希望能引起大家的共鸣。 一、单元整组教学的基本流程,决定了三种课型。 单元整组教学的基本流程是“整体感知(单元导读课)——部分感悟(部分感悟课)——整体回顾(单元总结课)。单元导读课居于整组教学之首,又称单元整组教学的起始课或感知课。 二、单元导读课的概念及基本模式。 1.何谓单元导读课 从刚才的录像课,还有上学期我们菜园一小展示的关于单元导读课的课例研究活动中,大家都已知道单元导读课就是在单元内容学习之前,对整组内容的整体感知。它以单元导语为教学切入点,在教师指导下,通过各种课堂学习方式,初步感受单元主题,做好学习规划,激发学习欲望,全面铺垫单元学习背景。 它的一般流程是这样的:1.连接起点,激发学习兴趣。 2.浏览整组课文,了解学习内容。 3.学习导语,明确学习要求。 4.尝试实践,规划学习策略。 刚才忻锋老师执教的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录像课,这几个流程基本都已一一体现,说明这堂课是一堂非常典型的单元导读课,它已抓住了单元导读课的基本模式:那么单元导读课的基本模式到底怎样呢?它如何操作呢? 2.单元导读课基本模式一般为“激趣——引学——导读——促行”,说白了,就是进行四个“导”:”导趣、导读、导学、导行。 (1)导趣:就是激发对本单元学习的兴趣,形成阅读期待。 对小学生来说,再也没有比“兴趣“更好的法宝了。有了兴趣,学习将是一种快乐的旅行,是一次享受的盛宴。单元导读课是学生第一次近距离地接触文本,文体中蕴含的故事、哲思、美景都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教师得当的教材处理让文本与学生的第一次接触有“眼前一亮”的感觉,继而产生“一探究竟”动力,那么阅读期待就此形成。总之,激趣应贯穿导读课课堂始终,并让这种兴趣延伸至后面两周的学习。(忻老师以图片展示来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进一步加深热爱祖国文化的情感和增强民族自豪感,来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和求知愿望。)儿童的思维以直观形象为主,有直观感觉的图片音乐容易吸引孩子,这些直观真实的图片如果用得巧,用得精,用在不同的教学环节,就可以以直观形象来缩短语文教材理性的认识,激发学生情感体验和审美情趣。 (2)导读:就是全面感知内容,激发学生的深度阅读期待。 “导读”里的“读”,不是指导学生采用多种形式进行反复读,而是指整体的浏览感知,是将课文、资料袋、插图有机融合。学生在粗知大意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疑惑点和兴趣点,选择定向阅读,进行阅读分享,激发深度阅读期待。只要把握好导读的度,非但不会影响后面的阅读,而且会激发出更大探究欲望,实践欲望,这种深层的学习期待,将伴随孩子经历整个单元的学习过程,从而为学生主动完成对知识的自主建构打下基础。单元导读中获得一种整体感受的力量是逐篇教学所不能比拟的。这一种力量为深入感悟打下了基础,成了整个单元教学的情感主旋律。(忻锋老师的录像课中,这一环节体现得很明显,她利用质疑问难和图片展示的形式,引领学生感知了课文的内容。) (3)导学:就是引领学生读好导语,让学生根据单元导语的指向和自己的求知兴趣,

热门-《窗边的小豆豆》导读课教学设计

《窗边的小豆豆》导读课教学设计 《窗边的小豆豆》导读课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本书的主要内容,并对作者黑柳彻子有所了解。 2、通过猜读等形式,产生阅读整本书的兴趣。 3、在活动中习得一些读书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拓宽他们知识面。 4、通过导读活动,激发学生的读书热情,培养学生的 读书兴趣。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设计: 一、猜一猜 1、出示“豆豆”这两个字眼儿,请孩子们动脑筋猜一猜:这会是什么呢? 2、再出示“小豆豆”时,你又能猜出些什么呢?

3、最后出示“窗边的小豆豆”时,你还能怎么猜呢?(建议对这本书有所了解的同学,可以把猜的机会让给其他小朋友,最后由他们来裁决或公布答案) 4、(出示小女孩“小豆豆”的图片)这位可爱小女孩的名字就叫“小豆豆”,她是《窗边的小豆豆》一书中的小主人公,这本书是日本作家黑柳彻子创作的。想知道“小豆豆”是一个怎样的女孩儿吗,那就让我们一起去认识认识吧! 二、认一认 1、认识小时候的特别“小豆豆” (1)试一试镜头一:乒乒乓乓 “小豆豆上课时总是把课桌盖子开了关,关了开,足足有上百次!” 让学生随着老师的描述试一试(可以敲桌面代替):“打开!关上!打开!关上!……”,乒乒乓乓十余次后,有什么想说的吗? (2)演一演镜头二:招呼问候 老师简单讲述小豆豆站在窗子旁边和窗外的宣传艺人打招呼的故事,当小豆豆高兴地对教室里的学生们叫道:“他们来啦!”――当时的教室里会成什么样儿呢?同学们会怎么做呢? 宣传艺人走远了,可小豆豆还站在窗边呢,噢,原来教室的屋檐下飞来一只燕子呢,这时的小豆豆又会怎样招呼问候小燕子呢?你来演一演吧!

单元导读.doc

单元导读课 一、教材分析 本组教材以“认准目标,不懈努力”为专题,选编了精读课文《两个铁球同时着地》《鱼游到了纸上》,略读课文《全神贯注》《父亲的菜园》。从伟大的科学家、艺术家到残疾人、 普通人、课文中这些人物的身上都具有一种执着专注、不懈追求的精神。 语文园地中以《我敬佩的一个人》为题,展开的口语交际和习作的训练,引导学生发现 身边具有执着追求精神的人,并向他们学习。 教学本组课文,要引导学生认真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人物形象,收到心灵启 示,品味语言,留心课文对人物外貌、动作等方面的描写,领悟作者的一些表达方法;“语文园地”安排的各项训练是阅读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教学中要瞻前顾后,做到说写结合, 读写结合,做好知识与能力迁移的工作,使本组教材形成有机的整体,教学始终围绕专题进行。 二、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单元导语,初步感知单元主题,明确单元学习目标。 2、通览本组四篇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3、留心人物外貌、动作等方面的描写,从中获得启示。 4、培养学生积累好词、好句,收集故事的好习惯。 三、教学重难点: 把握本组单元的重点:留心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等方面的描写。 四、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让我们来交流自己的理想好吗? 真是一群了不起的孩子!有志者事竟成。只要我们认准目标,不懈努力,就一定会在人生中 有所建树。 二、单元导语,明确目标 1、今天我们就走进这样一组有关人们通过努力获得成功的故事的课文——第八组。请大家打开第八组课文。这节课,我们要完成第八单元的预习任务。同学们,在进入一个新的单元学习时,有一个提示部分至关重要,它起到了一个导航的作用,能提纲挈领地告诉我们这一 个单元要学什么和怎么学,知道是什么吗?就是本单元的单元导语,(课件)请大家轻声读读,想想你是否知道本单元我们要学什么?怎么学? 2、边交流边出示: 学什么——人们通过努力获得成功的故事(认准目标,不懈努力)。(单元主题) 怎么学——留心人物外貌、动作的描写。 和同学交流从故事中获得的启示。 三、明确要求,五步预习, 1、围绕认准目标,不懈努力这个主题,本组共选编了四篇课文,请大家齐读 课件出示课题:29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30 全神贯注 31 鱼游到了纸上 32 父亲的菜园 2、现在我们开始预习,首先我们来看预习要求:谁愿意来读一读? 预习五步法

《朝花夕拾》导读课教学设计

《朝花夕拾》导读课教学设计 《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惟一一本散文集,入选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名著导读板块。全书十篇文章,外加一篇《小引》,一篇《后记》,是鲁迅先生回忆童年、少年和青年时期不同生活经历与体验的文字,是记叙文,是回忆性散文。 怎样让学生感受到鲁迅先生看似随意涂鸦其实雕心刻骨的文字,且能通过这些文字来触摸到先生内心真挚的情感?导读课的设计显得尤为重要。名著导读,贵在“导”字,要“导”出兴趣;难在“读”上,通过“导”,落实到生的“读”上。 本设计分为四个板块,“导入”和“结束”是师的活动,“走进”和“走出”是生的活动。教师紧扣“导”字,给学生充分的活动,落实到“读”上。 【教学目标】 1.熟悉内容,认识书中的人,了解书中的事。 2.品析语言,感受鲁迅先生作为语言大师的一面。 3.体味作者情感。

【教学难点】 品析语言,感受鲁迅先生作为语言大师的一面。 【教学难点】 体味作者情感。 【课前准备】 1.师生共读《朝花夕拾》 2.学生查找资料,了解《朝花夕拾》写作背景。 3.教师制止课件。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出示课件(ppt第一张) 我有一时,曾经屡次忆起儿时的故乡所吃的蔬果:菱角、罗汉豆、茭白、香瓜,凡这些,都是极其鲜美可口的;都曾是使我思乡的蛊惑。后来,我在久别之后尝到了,也不过如此;惟独在记忆上,还有旧来的意味留存。他们也许要哄骗我一生,使我时时反顾。 ——《朝花夕拾·小引》 2.教师之言:今天我们来上一节名著导读课——记忆上旧来的意味。这句话出自《朝花夕拾·小引》,从中可以看出鲁迅先生所著《朝花夕拾》的10篇文章,全是回忆。(师朗读这段文字) 3.教师之言:请一位同学来说说《朝花夕拾》中10篇文章的题目名。(ppt显示) (1)狗·猫·鼠 (2)阿长与《山海经》

第一单元单元导读课

---------------------------------------------------------------最新资料推荐------------------------------------------------------ 第一单元单元导读课 第一单元单元导读课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单元导语,初步感知单元主题,明确单元学习目标。 2.了解课文大意,明确学习任务,激发阅读兴趣,引发学生的阅读期待。 3.培养学生自主读书,整体感知课文的能力,为进一步学习做好准备。 4.了解状物类文章的特点,学习怎样阅读状物类文章。 教学过程: 一、导入写景状物类文章是语文学习中一道独具韵味的风景线,或描摹山川名胜,抒写地域景致,叙述特定事物,或游览参观,寻踪探微,借物喻人,托物言志。 这类文章,一般由于具有诗意盎然的语言特色、个性鲜明的对象特点、自然率真的情感,因而深深吸引了同学们,是同学们最为喜爱的一类文体。 可以说,在所有的文章样式中,写景状物类文章最能够展现语文的语言魅力,也是最值得大家精读品味的选择对象,它对于丰富自己的人文视野,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陶冶自己的人格情操,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初读导语,揭示主题(导趣) 1.首先,考一考大 1 / 3

家,我们每单元课文前面都有一篇什么?生: 单元导语。 教师小结: 对。 大家真是学习上的有心人。 大家可不要小看单元导语,它是对这一组内容的概括,就好像我们前进路上的路标,给我们指明了前进的方向,读懂了导语就会对我们这一单元的学习做到胸有成竹。 下面请同学们就来自由读一读本单元的导读,想一想,它都告诉了我们什么? 2.生自由读。 3.同学们,谁来说说,这个单元的学习主题是什么?(1)学生读单元导语,思考单元主题是什么?(2)学生自由交流。 明确: 本单元课文都是状物类文章。 三、了解状物类文章的主要特点。 所谓状物,简单地说,就是描绘事物;具体地说,就是将事物的形状、颜色、大小、光泽、性能等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出来。 一般分为状静物文、状动物文、状植物文。 《石榴》是状植物文,描写了石榴的枝叶、花、果实的形状、颜色和味道;这一类文章虽重在介绍事物特征,但是更多的在于托物言志、借景抒情。

单元导读课简介(苏小英)

单元导读课简介 苏小英 阅读意义之重大早为人类所认识。信息现代化的今天儿童的阅读状况令人堪忧:不仅课外阅读数量不达标,阅读质量和阅读效果也不佳。要解决这个问题光靠呼吁和倡议是不够的,还必须从语文课堂这个主渠道抓起。单元主题阅读就是为了改良这种弊端而生的一种教学方法,也就是说教师在单元主题教学时,不能以“篇”为单打独斗,而是应该站在整个单元整体的高度,在深入解读教材的基础上,确定好教学重点,依据教学重点统整教材,实施教学。通过我们工作室一年的研究,单元主题教学可以分为六种课型完成。分别是单元导读课型、课文解读课型、主题阅读课型、口语交际课型、习作教学课型、回顾拓展课型。今天我就重点说说如何上好单元导读课型。 一.单元导读课型的界定: 按照教材编排的意图,把从单元导语到集中识字、3-5篇课文、“语文园地”或者回顾·拓展(词语盘点、口语交际、习作、日积月累、我的发现、展示台、交流平台、成语故事等小阅读),作为一个整体来设计教学,以发掘主题、明确写法为切入点,在本课型要浏览3-5篇课文(增大学生的阅读量),初步了解编者选材的侧重点,感知编者的写法安排。 二.单元导读课型的教学任务 1、明确主题,以主题引领3-5篇课文的阅读,感悟以主题编写单元教材的侧重点。最好凭据单元主题设计一个问题统领每篇课文,如

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的单元主题是“献出爱心”,在教学中我设计了这样的问题“这篇课文说的是谁把爱心献给了谁?”《泉水》、《雷锋叔叔,你在哪里》、《我不是最弱小的》、《卡罗尔和她的小猫》,四篇文章中学生读完后就概括这一个问题:讲的是谁把爱心献给了谁?这样的问题既简单浅显,对学生来说没有压力,又切合单元主题。 2、领会表达方法,抓住一单元一方法的规律,浏览教材,粗略地感知写法。 3、速读课文,按教材规定的表达方法指导学生自读批注,初步了解3-4篇课文内容。低年级的阅读由老师控制,逐篇读逐篇反馈,随着年级的升高可以加大量,两篇合在一起读也是可以的。 三.单元导读课型教学结构与方法 ?自读、教师解读单元导语,点名本单元主题和写法; ?提出要求,学生各自轻声读或者部分重点段落轻声齐读。 方法:1.读完一篇,反馈一篇;鼓励学生分小组分课文主持反馈; 2.启发学生:本单元编者为突出主题,选择了哪些材料,各篇的侧重点是什么? ?梳理各篇主题的关键词句以及表达方法。 ①教师板书各篇课题,学生逐篇回答并板书关键词,形成单元框架。 ②学生以“读句子—谈体会—做互动”为方式进行矫正反馈。 ③学生总结概述单元主题形成的内涵思想。

阅读指导课设计

《青铜葵花》阅读指导设计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本着这样的理念,我们有计划地组织学生阅读“整本的书”。《青铜葵花》是曹文轩教授纯美小说的系列作品之一,比较适合小学高年级学生阅读。小说告诉孩子们如何正确对待苦难。作者笔下的苦难不是生活中的意外,而是生活中的常态;苦难不能摧毁人们的意志,反而会使人们展现人性的光辉。 本设计围绕作品中感人的情节,通过阅读体验交流,走进文本中的人物,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与作者对话,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从而汲取语言营养,学会鉴赏文本,培养阅读兴趣。 [目标预设] 1. 抓住感人的情节,引导学生把握细节,从细节中感受人物的内心世界,能结合文本产生一些独特的感受,发表独到的见解。 2. 在阅读、交流中,能欣赏文本优美的词、句、章节,了解、掌握一些阅读的方法,感受语言的魅力,体验阅读的快乐,培养阅读的兴趣和习惯。 3. 引导学生正确对待痛苦与挫折,正确面对人生,热爱生活,享受生活。 [适合年级] 小学五、六年级 [课前准备] 1. 三周前布置学生阅读《青铜葵花》(规定每周必读三章,围绕深受感动的情节和特别优美的语言两个方面写出自己的批注和阅读感受)。 2. 完成阅读提纲。 [阅读指导] 共两课时完成 一、谈话导入 读书是幸福的,交流更是一种快乐。通过三周时间,我和同学们一起阅读了《青铜葵花》。每次打开书我都会被那些感人的故事所感染,与文中的人物同悲共喜,作品中的人性之美通过平实的语言得到了极致的表达,它震撼着我的心灵,我虽在流泪,但内心充满温馨的感动。今天,我们要用两节课交流阅读《青铜葵花》的收获和体会。 二、整体感知,把握主要内容 1. 读一部作品,首先要了解并能概括其主要内容。说一说,有哪些方法能准确地把握作品的主要内容。 【引导学生阅读“内容提要”“目录”“后记”……】 提示:内容提要、目录(每个章节的题目)都是故事的高度浓缩。阅读这些内容可以帮助我们快速地了解一本书的大概内容、写作特点。 2. 课件出示主要内容。《青铜葵花》讲述了一个乡村男孩青铜和城市女孩葵花,在充满天灾人祸的岁月里,和大麦地的百姓一起乐观生活,从容应对洪水、蝗灾等苦难,处变不惊,战胜苦难,追求幸福的故事。 3. 交流、修改“阅读提纲”中“主要内容”。 三、情节导读,品味文字 导读一: 大麦地的每一个人,每一件物都似乎在我的眼前回荡,大麦地几乎每天都发生着令人感动的事,此时此刻你眼前仿佛出现了什么样的画面?哪件事深深地感动了你?哪些文字值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