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单元导读课教学设计
部编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伊索寓言》阅读导读课教学设计

部编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伊索寓言》阅读导读课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伊索寓言》是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快乐读书吧》推荐书目。
书中的故事大多篇幅短小,通俗易懂,语言生动传神,令人读后兴趣盎然,从中获得深刻的启示。
大多数故事都会以一句训诫作结,具有画龙点睛之效。
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阅读目录和简介中大概了解这本书的内容,从而进一步提高课外阅读的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2.在读故事中,潜移默化地进行读书方法的指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想象能力的培养,进而让学生形成初步的鉴赏能力;让学生学会读整本的书的基本方法,订立读书计划,培养读书做笔记的习惯。
3.在阅读的过程中让孩子体会故事中人物的形象和人生哲理,真正做到“我阅读、我快乐” 。
教学重难点:总结寓言故事的读书方法,激发学生继续阅读的兴趣。
德育目标: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故事,体会故事中蕴含的人生哲理。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头饰、阅读计划表学生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喜欢读故事,通过学习积累了一定的阅读方法。
但学生对于阅读整体感悟不深,浮于表面的东西学生能较容易体会到,而对于深层次的内容学生很难感悟出来。
其次是学生的整体阅读水平一般,主要表现在:一是阅读能力较强的学生没有,二是阅读时对情感的把握不到位,三是一部分学生阅读的积极性不高。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同学们喜欢看动画片吗?让我们先来欣赏一则动画片段。
猜出这是什么故事了吗?没错这就是根据《伊索寓言》里的著名故事《龟兔赛跑》改编的动画片。
2.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开启《伊索寓言》的阅读之旅吧!3.你了解《伊索寓言》这本书和作者伊索吗?谁来分享课前收集到的资料?【设计意图】课前用学生喜欢且耳熟能详的动画片《龟兔赛跑》来导入,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二)先睹为快1.《伊索寓言》一共十卷,请大家翻开目录,读读题目,说说你发现了什么?(特点一:故事主人公多以动物为主)2.出示几则故事,学生默读。
你发现伊索寓言和你之前读的故事有什么不一样?这些故事篇幅短小,通俗易懂,却在结尾之处告诉我们一个大道理。
语文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整合导读课》教学设计

“单元整合·群文阅读”六年级下册第二组中华民风民俗”教学设计霸州市第三小学李德瑞本组说明泱泱华夏,盛开着五十六朵民族的花。
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民族,都有着自己独具特色的民风民俗。
不一样的节日,不一样的穿着,不一样的食物,不一样的民居……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无不体现出丰富多彩的地域特色,无不展示着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让学生在了解一些传统的民风民俗的基础上,感受民族文明和传统美德。
设计理念以“单元整合·群文阅读”策略为指导,以知识树为线,实现教学内容、教学时空、教学方法的全面开放。
让学生在分享同步阅读教材的同时,进一步加深对华夏文明的认识和体会,增强他们对民族文化的热爱!教学内容人教课标版小学语文第十二册第二单元课文:《北京的春节》《藏戏》《各具特色的民居》《和田的维吾尔》。
教学重点在阅读中了解一些传统的民风民俗,吸收民族文化智慧,感受这些独具魅力的民俗风情中蕴涵的民族文明和传统美德。
教具准备PPT课件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1第一单元讲完了,谁还记得我们第一单元讲的是关于哪方面内容的(生活的启示),今天,我们讲的是第二单元的整体导读。
2这是第二单元的导读,找同学读一下。
(出示课件)3我国幅员辽阔,山河壮美,在这片神州大地上生活着五十六朵民族之花,虽然他们语言不同,服饰不同,习俗不同,但勤劳、勇敢、智慧的华夏儿女们在祖国的大地上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他们,了解他们的民俗风情,感受一下他们多姿多彩的生活吧!4(出示课件)。
展示各民族的服饰、节日的图片。
(房屋、食物、穿着、舞蹈等)5大家看完了,了解了一下他们的风俗,谁能用几个字来概括一下我们今天要讲的内容吗?(1)(出示课件)并贴上大树:中华民风民俗6(出示课件):单元目标(1)了解课文表现出来的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民风民俗(2)体会作者是怎样写出民俗特点的(3)结合课文的学习,就自己感兴趣的某个方面,运用以前学到的方法,开展调查活动,了解自己身边的民风民俗7谁能说出这单元四篇课文的名字,你能告诉大家你是怎么找出来的吗?可从目录中看出。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主题教学设计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主题教学设计【单元导读】“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远离故土的人,总会思念自己的家乡,这是人世间美好的感情。
让我们走进本组课文,看看那些漂泊在外的游子,是怀着一颗怎样的赤子之心,怀念和赞美故乡的吧!阅读课文的时候,要用心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并想想作者的感情是通过哪些景物或事情表达出来的。
【教材分析】本组教材是以“浓浓的乡情”为专题进行编排的,两篇精读课文《古诗词三首》《梅花魂》,两篇略读课文《桂花雨》《小桥流水人家》,《口语交际〃习作二》,《回顾〃拓展二》组成。
本组选编的内容都是描写游子们思乡怀乡的。
《古诗词三首》中,《泊船瓜洲》写诗人在瓜洲随船停留时遥望家乡不知何时能回到家乡的惆怅,《秋思》写了诗人在洛阳城写信给家人,无奈信短情长,无法尽诉,《长相思》写到戍边打仗的南方将士,在北方的风声雪声里因思念家乡,辗转反侧,夜不成寐;《梅花魂》写了远在异国他乡的老人,把他的相思寄托在梅花身上,表达了对祖国、对家乡矢志不渝的眷恋;《桂花雨》写作者对童年的摇花乐的美好回忆和深深的怀念;《小桥流水人家》则深情地写了留在记忆中的美好的故乡生活。
【学习目标】1、认识20个生字,会写18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洛阳、榆关、那畔、千帐、幽芳、漂泊、唯独、顿时、迷人、至少”等词语,并灵活运用。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相关段落。
3、结合重点词句,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揣摩作者的表达方法,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进行小练笔。
【总体构思】本组课文的学习分三个模块完成:整体预习、基础阅读、整合阅读和拓展阅读。
整体预习学习内容: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古诗词三首》、《梅花魂》、《桂花雨》、《小桥流水人家》四篇课文。
学习目标:1、正确读写、理解本组课文中的生字新词,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以自主学、小组学等多种方式自读、自悟课文,理清文章脉络,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学习流程:一、导入1.读“单元导读”和展示思乡的古诗。
部编本2016人教版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导读》教案

部编本2016人教版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导读》教案
江西省南昌市新建区第五中学·真情语文工作室·张同平
第二单元导读
——体验至爱亲情
[教学课时] 半课时
[教学设计]
素材:亲情图片1张
制作:PPT课件配套课件放在0826tp付费百度文库中
[教学步骤] 课前出示课题PPT
一、单元概览
本单元选取的是一组从不同角度抒写亲人之间真挚动人的感情的课文,我们把这种感情叫做亲情。
二、单元目标
本单都是关于到爱亲情的,亲情是人世间最好的感情之一,值得好好感悟。
能力训练
1.内容主题上,感受和理解各篇课文所表现的亲情,唤醒和丰富自已的亲情体验。
同时深化理解,尽量读出亲情之外的情感内涵。
2.阅读技能上,继续学习朗读,把握全文的感情基调,注意语气、节奏的变化。
3.写作上看,了解不同文章抒情的不同特点:有的显豁直白,有的深沉含蓄。
写作训练
4.学会记事,解决记叙文叙事的顺序条理性和突出主题的问题。
综合性学习
5.通过“有朋自远方来”综合性学习,学会“交友之道”。
三、顺序按排设想
1.深入浅出:先上《散步》,再上《秋天的怀念》,重在比较阅读;
2.《散文诗二首》重在朗读与感受
3.《〈世说新语〉二则》,重在疏通文意基础反复诵读,培养文言语感。
四、课后作业:预习第6课《散步》
1.标注自然段
2.通读导读和全文,扫除生字词
3.练读读写写中字词三遍
4.思考课文后练习。
部编版三年级第二单元单元导读课教学设计

单元导读课教学设计主备人:国昌实验学校三年级李珊【教学目标】基础目标:1.自读单元导语,了解本单元主题——“金秋时节”,明确本单元的学习要求。
2.通读课文,初步了解四篇文章的主要内容。
3.填写有框架的单元学习导图,规划单元学习活动,形成单元学习设想。
拓展目标:【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填写思维导图,提炼单元主题学习方法。
【教学过程】一、诵读经典,激趣导入“诵读经典,激趣导入”环节对应的教学目标秋天,天空分外晴朗,白云也绽露笑容。
高高的白杨树在哗哗地鼓掌,风在悄悄地把喜讯传送。
这节课,我们就进入第二单元的学习,咱们先上一节单元导读课,好不好上课!请看“自学导航”。
二、独立自学,整体感悟“独立自学,整体感悟”环节对应的教学目标师:自读单元导语,说说本单元主题是什么,我们应该注意哪些学习要求,用笔标出来。
什么是单元主题——就是本单元讨论的主要话题。
这一单元是讨论的是什么话题呢我们应注意哪些学习要求自己读一读,把有关的词语用横线划出来。
师:这个单元的主题就是——“金秋时节”。
我们在这个单元中注意的学习要求就是: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词语。
学习写日记。
(指导学生说说单元主题,应注意哪些要求,用横线划出来。
)师:单元导语我们读懂了。
师:请看《自学导航》第2条:小声朗读课文一遍,标出自然段序号,遇到不认识的生字用铅笔圈出,并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在文中画出有新鲜感的词句。
【第4课】师:我们先来看第4课——《古诗两首》。
把书平放到桌面上,一手拿着笔,一边读一边做标记。
(生自读《古诗两首》一遍)认真读古诗思考下面的问题:这三首诗写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色学生自读《山沟里的孩子》,读懂山沟里的孩子学习生活的特别之处。
【第二课】读《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认真读课文思考下面的问题:自由读课文,说说你读出了什么【第三课】用自己的话说说秋天的雨有什么样的特点。
出示:小组合作,说说每篇课文都写了什么,填写单元学习导图。
师:请大家看——这就是单元学习导图。
最新冀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导读课和单元知识梳理课教学设计

冀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导读课和单元知识梳理课教学设计迁安市第五实验小学李秀珍单元教材分析这是冀教版小学语文第八册的第二单元,本单元的文化主题是:动物是人的一面镜子。
动物就是动物,它是自然界中的存在。
但是,动物作为一种生命体他们与我们人类的生活最息息相关。
我们人类是怎样去看待动物,也就成了一面镜子,这镜子可以照出人的心地,可以照出灵魂,可以营造出人类生活美好世界的。
只要人与动物打交道,只要人会思考,那镜子就会存在。
文本阅读在于引领孩子们认识到:让我们做保护动物的使者,身体力行地爱护动物并做好保护动物的宣传工作,成为动物的真正朋友。
《我们家的猫》是作家老舍先生的名作,这篇散文语言生动细致,形象逼真地描述了猫长大后的古怪性格和小时候的淘气可爱。
特别是写猫的古怪性格用了矛盾对比的方法,充分表现了猫的行为令人难以捉摸在作者的心里和笔下,家中的猫就像个既可爱又顽皮的孩子,喜爱之情洋溢在字里行间。
《小狮子爱尔莎》这篇文章的作者是奥地利女作家乔伊·亚当森。
文章讲述了“我”精心驯养失去母亲的小狮子爱尔莎,最终把它送回大自然的事。
作家用极其朴实平和的语言,细腻地刻画了“我”和爱尔莎在一起生活的情景,字里行间都流露出了“我”对爱尔莎的真诚呵护以及爱尔莎对“我”的无限依恋,反映了人与动物之间的感情,表现了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主题。
《树上的鞋》本文记叙的了“我”捉蟋蟀累了睡在一棵大槐树下,“我”在睡梦中被惊醒,发现一只雏鸟钻进鞋窝里,于是我想办法把雏鸟送回鸟妈妈身边。
而“送”的办法就是“我”将一只鞋作为鸟窝,放在树杈上。
本文的语言朴实无华,没有细腻的心理活动描写,没有丰富的想象,也没有激动人心的场面。
然而却真实地写出了儿时那种即想即做、天真质朴的特点。
把雏鸟送回鸟妈妈身边,在“我”的眼里是自然的、平凡的。
儿童心中的这种自然和平凡,才是最珍贵的。
人和人相处需要一个过程,人和动物相处、相知也需要时间来见证。
《老人和鸟》中的这位老人,来到森林中的时候,鸟们不了解他。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新人教版

第二单元教学设计分类内容单元教材分析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以“议论文(演讲,书信)”为主。
共有4篇文章——《敬业与乐业》《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一封信》《论教养》《精神的三间小屋》。
本单元的课文或谈人生,或议社会,或论教养,闪烁着思想的光芒,作者在阐述观点时,有时直接阐释道理,有时运用材料进行论证,论证严密,说服力强。
阅读这类文章,可以深化我们对社会,人生的认识,提高理性思辨能力。
本单元设计重点处理《敬业与乐业》和《论教养》这两课。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一封信》,《精神的三间小屋》与主题丛书中的《我的世界观》作为群文阅读课。
写作以以读促写的方式呈现。
人文主题思想光芒语文要素了解议论性文章的特点,把握作者的观点,区分观点和材料,理清论证的思路,学习论证的方法。
提高理性思辨能力。
单元学习目标1.深化对社会,对人生的认识。
2.学习论证方法。
3.阅读梳理文章的论点与论证过程。
4.把握议论文的文体特征。
’单元课时安排(10课时)课型课时内容教学重点单元导读课1课时双元把握、初读文章、梳理内容定向单元梳理课1课时聆听思想(字词梳理、文学常识、重点句段)读写、理解、运用主题阅读课2课时识论据,晓论证(《敬业与乐业》《最苦与最乐》《成功出自勤奋》)见贤思齐(《论教养》《论逆境》)理解议论文三要素理清文章论证思路群文阅读课1课时人文情怀(《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一封信》《精神的三间小屋》《我的世界观》)书信的格式及人生的感悟以读促写课1课时观点要鲜明(《我的人生非游戏》)观点要明确自主实践课4课时并列复句·选择复句、转折复句·因果复句复句巩固练习综合性学习《君子自强不息》(2课时)初步掌握相应语法知识内涵、积累、采访演讲等活动第二单元砥砺思想单元梳理课1。
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快乐读书吧:十万个为什么导读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快乐读书吧:十万个为什么导读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四下《十万个为什么》导读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问题情境激发学生阅读《十万个为什么》的兴趣,在交流阅读感受的过程中体会阅读的乐趣。
2.借片段阅读,体会作者语言的幽默有趣。
3.回忆自己掌握的阅读方法,利用列表格、思维导图读懂《十万个为什么》的主要内容。
引导课后制订阅读计划表,激发学生读整本书。
教学重点:通过问题情境激发学生阅读《十万个为什么》的兴趣,在交流阅读感受的过程中体会阅读的乐趣。
教学难点:利用列表格、思维导图读懂《十万个为什么》的主要内容,激发学生读整本书。
教学过程:课前谈话(机动)1.回忆生活中“对镜哈气”的情境,提问同学们,你有没玩过这样的小游戏——对镜哈气,你发现镜面上发生了什么呢?你有过这样的经历吗,往玻璃上吹气的时候,你看到玻璃上马上蒙上了一层水雾。
这层水雾是细细的小水珠,这就是我们口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凝结在玻璃上的。
也就是说,我们每次呼气,都会带出水分。
这些水分,通通来自于我们的体内。
同样的,我们会在热的时候排汗,我们每天都会排尿等等,这些汗液、尿液同样来自你的体内。
那么,你知道我们身体的成分中有多少是水吗?2.一家三口比身体中水份的比例,猜猜(出示一家三口的图片)猜猜看,你,你爸爸,你妈妈,你们三个人当中谁最“水灵”——谁身体中含的水份比例最高呢?你心中有答案了吗?(出示比例图)你猜对了吗?师:要知道这些问题的答案啊,我们需要去科普世界溜达一圈。
一、谈话导入,激发阅读兴趣首先我们来到了本次旅行的第一站,这个地方与你们以往旅行过的地方有所不同。
赶快一起来看看吧。
(课件出示:水龙头、炉子、桌子和灶台、厨房的锅、餐具柜、衣橱)看到这些你即将要去的景点,感觉怎么样?(生:这些都是家里的一个地点)那咱们就这些家里的事物来提提问题吧!(学生提问)师总结:只有不断思考,才会有收获。
现在就让我们打开《十万个为什么》,开始我们的奇妙之旅吧!二、层层推进,获取相关信息1.读封面、封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单元导读课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围绕“祖国在心中”这一主题,编排了《詹天佑》、《怀念母亲》、《彩色的翅膀》、《中华少年》4篇文章。
这些课文,从不同的角度,体现了祖国在我心中。
三、单元导读目标
1、认识本单元要求认识的生字,新词。
2、初步了解单元中的四篇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3、将印象深刻的语句或词语勾画出来。
4.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师:同学们,通过预习,我们知道第三单元的主题是“祖国在心中”(板书)
那么你能不能用一两句话说一说,在日常生活中,体现爱国情怀的事情有哪些?
(学生自由说)
2、学生读单元导语。
3、通过读这段话,你从中得到了哪些信息?(学生说)
4、本单元要学的课文《詹天佑》、《怀念母亲》、《彩色的翅膀》、《中华少年》的主要内容。
二、导读要求
三、导学提示
1、默读过程中有不认识的字,通过查字典自己解决。
2、单元中的四篇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3、将印象深刻的语句或词语勾画出来。
4、关于这一单元,你还有什么疑问?请标注出来。
四、汇报、交流、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