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济南市中考语文试题解析版

C.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且焉置土石

2016年济南市中考语文试题

一、(15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殷红(y in )庇护(b i )青睐(l d )所向披靡(mi )

B. 酝酿(ni a ng )模样(m 6)慰藉(ji e )锲而不舍(q 1)

C. 脊梁(j i )黝黑(y du )炽热(zh 1)惟妙惟肖(xi co )

D. 睿智(ru 1)阔绰(chu b )和煦(x u )苦心孤诣(y 1)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3分)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 “趵突腾空”为“济南八景”之首,泉水日夜喷涌,络绎不.绝.

B.

作家曹文轩荣获儿童文学最咼奖一国际安徒生奖,消息传来,骇人听闻 。

C. 杨绛先生的离世,如巨星陨落,使中国文坛黯然失色..。

D. 漫步曲水亭街,我们用相机去捕风捉影..,记录家乡的古风古 韵。 4、 下列句子 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 只要经过不懈的努力,才会收获精彩的人生。

B. 济南交警董相勇捐肝救妻,谱写了夫妻二人在困境中相濡以沫。 C .考场上沉着,镇静,是能否正常发挥水平的关键。 D. 一本好书可以给你带来许多教益,甚至可以影响你的一生。 5、 下列关于名著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三国演义》第九十一回“祭泸水汉相班师,伐中原武侯上表”中,

“武侯”即

诸葛亮。

B .《简?爱》中女主人公自尊、独立性格的形成,是与她童年的幸福生活分不开 的。 C.

《草房子》中杜小康经历了孤独的放鸭之旅,觉得自己“长大了,坚强了” 。

D.

《老人与海》通过塑造圣地亚哥的形象,讴歌了人类面对苦难时坚不可摧的精神 力量。

二、(25 分)

(一)课内文言文阅读。

爱莲说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 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 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 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6、 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 .可爱者甚蕃 蕃:繁多B.不蔓不枝枝:长枝节 C.亭亭净植.植:种植D.陶后鲜有闻鲜:少 7、 下列各项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醉翁之意不在酒

D.同予者何人

陈胜者,阳城人也

8、 下列对选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 祈祷 文绉绉 一气呵成 B . 真谛 里程碑 通霄达旦 C.

馈赠 发详地 相得益彰 D. 辐射 一瞬间 砰然心动

中流砥柱 无与伦比 珠丝马迹 姹紫嫣红 B .濯清涟而不妖

人不知而不愠

A.《爱莲说》作者周敦颐。“说”是一种古代文体。

B.本文托物言志,文中称莲是“花之君子”,表达了作者对清白正直品性的坚守。

C.文章以“菊之爱”“牡丹之爱”衬托“莲之爱”,层层深入,意蕴无穷。

D.“牡丹之爱,宜乎众矣”一句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世人喜爱牡丹的羡慕之情。

(二)课外文言文阅读

孟尝君有舍人①而弗悦,欲逐之。鲁连②谓孟尝君日:“猿猴错木据水,则不若鱼

鳖;历险乘危,则骐骥不如狐狸;曹沫③奋三尺之剑,一军不能当,使曹沫释其三尺之剑,而操铫鎒④。与农夫居垅亩之中,则不若农夫。故物舍其所长,之⑤其所短,尧亦有所不及矣。今使人而不能,则谓之不肖⑥;教人而不能,则谓之拙。拙则罢之,不肖则弃之,……岂非世之立教首也哉⑦?”孟尝君曰:“善!”乃弗逐。

(选自《战国策?齐策》)

【注释】①舍人:侍从。②鲁连:战国时齐国人。③曹沫:春秋鲁庄公时武士。④铫

(y ao)

鎒(ndu):古代除草的农具。⑤之:这里是用的意思。⑥不肖:没有才能。⑦岂非

世之立教首也哉:这哪里是世上的用人之道呢?

9、用“/”给下面的文字断句(只画一处)(2分)

拙则罢之不肖则弃之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曹沫奋三尺之剑,一军不能当。

11、文中鲁连委婉劝谏,意在告诉孟尝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道理。(2分)

(三)诗歌阅读

夏意

宋苏舜钦

别院深深夏席①清,石榴开遍透帘明。

树阴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②时一声。

【注释】①席:竹席。②流莺:即莺。流:指其鸣声婉转。

12、本诗通过描写院深席清、

(1、树阴满地、(2)、等四幅夏日画面,流露

出诗人(3)的

心情。(3分)

13、赏析“石榴开遍透帘明”中“透”字的妙处。(3分)

(四)根据原文默写

14、按要求填写相应语句。(共7分,每小题1分)

(1)择其善者而从之,0(《论语?述而》)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举杯邀明月,。(李白《月下独酌》其一)(3)______________ ,草色遥看近却无。(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其一

(4)日暮乡关何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崔颢《黄鹤楼》

(5)马作的卢飞快,___________________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6)_________________ ,各领风骚数百年。(赵翼《论诗》)

(7)龚自珍在《已亥杂诗》中以落花为喻,表达爱国热忱的诗句是:[来源学科网Z,,” 三、(30分)

(一)呦呦之蒿,中国神药

①"呦呦鹿鸣,食野之蒿",这是《诗经》中的句子。在2015年10月5日之前,有谁能想到,这句诗竟能和诺贝尔奖联系起来一一名字来自《诗经》的中国药物学家屠呦

呦,因首次提取出治疗疟疾的“神药”青蒿素,而被国际学术界公认为"青蒿素之母

",也因此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②青蒿素所对抗的疟疾是地球上最古老的、死亡人数极高的疾病之一,是一种极为

可怕的瘟疫。几千年来,人们深受其害却不知如何防治。自1878年发现其“真凶”-

-疟原虫开始,全世界的科学家就发起了寻找抗疟药的“攻坚战”。屠呦呦带领她的

中草药抗疟研究小组,从古代医术《肘后备急方》中发现治疗疟疾的方法:”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医术中所说的青蒿是一年生草本植物,采用乙

醚提取的方法,经过190次的反复试验,终于在第191次提取出青蒿中的有效抗疟成分一青蒿素。

③青蒿素是一种味苦的无色针状晶体。进入人体后,它首先作用于疟原虫的细胞膜、

线粒体、内质网、并对核内染色质产生一定影响,让疟原虫的细胞内迅速形成自噬泡,并将细胞液不断排出虫体外,是疟原虫损失大量细胞液而死亡。正是这一治疟原理,是青蒿素当之无愧地成为疟疾的“天然克星”。

④青蒿素治疗疟疾效果显著,是抵抗疟疾耐药性最好的药物。中国发现青蒿素时,美国也研制出一种抗疟新药一化学合成的甲氟喹,但疟原虫很快就适应了它,产生耐药

性,临床使用后患者还出现了明显的不良反应。而对于青蒿素这种从中草药中提取的

药物,疟原虫对它完全没有抵抗能力。1976年1月,柬埔寨爆发疟疾,因疟原虫已

经产生耐药性,疫情一时难以控制。中国医疗队携带一批青蒿素在柬埔寨大显神威,

挽救了一大批疟疾患者的生命。

⑤但青蒿素也有一定的局限和不足。提取青蒿素的原料贵且稀缺,近十几年来,科学家一直在研究人工合成青蒿素,但收效甚微。国内外许多著名化学公司也进行了长达30多年的化学合成研究,但回报率过低,目前难以形成产业化。

⑥中国传统中医药是一个伟大的宝库。青蒿素正是从这一宝库中发掘出来的“神药是我国传统中医药先给世界的礼物。未来,通过不断地深入研究,传统中医药一定会有更广阔的发展前景,更好地为人类造福。

(作者:杨先碧文章有删改)

15、阅读全文,说说文章是从哪些方面来写“中国神药”青蒿素的。(3分)

16、结合文章内容,说说第①段有什么作用。(3分)

17、从说明方法的角度,简要分析第④段划线句的表达作用。(3分)

1976年1月,柬埔寨爆发疟疾,因疟原虫已经产生耐药性,疫情一时难以控制。中国医疗队携带一批青蒿素在柬埔寨大显神威,挽救了一大批疟疾患者的生命。

18、阅读第⑤段,分析下面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3分)

国内外许多著名化学公司也进行了长达30多年的化学合成研究,但回报率过低,目

前难以形成产业化。

(二)心中有间小木屋

①那是一个初冬的夜晚,晚饭后,我和老公在附近一条不常走的街上散步。路灯早早

亮了,路两旁的店铺一家挨着一家,闪烁的霓虹灯则为小城的夜色增添了几分妩媚。

灯光下的人们或奔走于下班回家的路上,或继续经营着耐以生存的生意,整个街道并没有因夜色而沉寂,一如白天的喧嚣。

②我们缓缓前行,漫无目的地打量着街道两边的店铺,饭店、超市、五金店……那个

小书屋就这样跳进了我的眼帘。最初吸引我的是玻璃橱窗上的那一层白纱,让店里

的陈设变得隐约可见,多了一层朦胧,多了一分温馨,还多了几许妙曼。透过橱窗旁

边的玻璃门,小店一览无余。这是一个精心布置的小书屋,二三十平米,西边和北

边沿墙各放一排高高的书架,上面满是书:东边放一长沙发,玻璃茶几,有一位女士正坐在沙发上看书:中间一片空旷处放一玻璃桌,几把椅子,两位男士坐在桌旁交谈。小屋上方垂着几盏别致的吊灯,橘黄色的光笼罩着,柔和而温暖。

③好个静逸、雅致、可人的书屋啊!我指着书屋对老公说:“快看,这个书店不

错!”老公看了看,也赞同道:“是不错!刚开张的吧,前几天我从这儿经过还没

看到。” “走,进去看看。”我提议。谁知老公兴致不高:“改天吧,有点冷,

我想回去了。”我有点不舍,再把目光投向书屋,我好像听到了有音乐在流淌,好像闻到了有香气在弥漫.................

④后来,北风凌冽,不再散步。再后来,忙忙碌碌,这个书屋也被淡忘了。直到半年

后的一天,晚饭后我独自散步,临出门时突然有要买一本书的冲动,便想起了那个温馨的小书屋。来到书店时,我却愣住了:明晃晃的灯把屋子照得如同白昼,书店原本

不大的空间里又新增了不少半人高的书柜和方形的桌子,上面堆满了书,书柜书桌

之间的走道仅供两人侧身通过。我转了转,满眼都是刀光剑影的武侠小说、肤浅庸俗的言情故事、粗制滥造的搞怪漫画……与那些充斥着商业气息的书店并无二致,哪里还是半年前的那个弥散着属相的书屋啊!几许惆怅油然而生。

⑤一本本寻,一本本觅,终于找到了国学大师季羡林的两本散文,两本书_______ 躲在角落里,感觉是从前没卖掉剩下的。我抽出了其中一本——《心是莲花开》,走向门边的付款台。店主是一位三十多岁的男子,正沉迷于网络游戏,我把书伸过去,

好一会儿,他勉强抬起头看一下价格,又把目光转向电脑屏幕。我一边付款一边说:

“你这个店变化好大呀!我喜欢原来的样子。” “哦?”他狐疑地看了我一眼,没

有吱声,这还是那位店主吗?不是,应该不是,怎么能是呢?能把书屋布置成那样的人必定是个读书之人,必定是个爱书之人,他的眼里必定闪烁着智慧的光芒,他的周身必定弥漫着书卷的清香。当他决定把这个店转给别人时,心中一定有着万般的不

舍,又有着万般的无奈吧!

⑥走出店门,沉重的脚步声告诉我:这儿,我再不会来。

⑦抬头望向夜空,星星已经困倦得睡眼朦胧,但我的内心却久久不能平静。那曾经温

馨的书屋在喧嚣的都市里或许不会长久,即使残存在角落里的或许额抵挡不了利益

洪流的冲击。我们无法改变什么,却可以为自己宁静的生活、高雅的情趣坚守一方栖息地,沉默守望。

⑧好想拥有一间书屋,拥有一间静逸、温馨的书屋。我也会在窗上缀有白纱,清风徐来,纱随风舞;我也会在书屋里安放沙发桌椅,播放轻柔的钢琴曲;我还会在书屋一角放置几盆鲜花,让花香和墨香一起萦绕,心如莲花般绽放……

⑨温馨的小书屋没有了,却在我的心里扎下了根。

19、通途全文思考:文章②③两段写出小书屋____________ (1)_ 的特点,第⑥段却说

“这儿,我再不会来”,原因是__________ (2)______ 表达了_______ (3) ___ 。(4分)

20、品味语言,回答问题

(1)结合语境,说说第②段加点短语的含义。(3分)

小屋上方垂着几盏别致的吊灯,橘黄色的光笼罩着,柔和而.温暖..

(2)从修辞方法的角度,赏析第⑤段划线句(3分)

两本书灰头土脸的躲在角落里,感觉是从前没卖掉剩下的。 _______

21、结合全文内容,谈谈你对结尾划线句“有了,却在我的心里扎下

了根”的理解。(4分)

22、文章在构思和写作手法方面富有特色,结合文章内容,就其中一点写出你的发现

和见解。(4分)

四、(50分)

23、按要求作文

请以“共度好时光”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你可以大胆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写你最熟悉的内容,表达你的真情实

感;

②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如需要,可用“V代替,否则扣分;

③不得抄袭;

④不少于600字(如写作诗歌不要少于20行)

2016年中考语文试卷解析

、试卷结构与特点

今年济南市的中考试卷分值匹配秉承传统的“” 一块三模” 的模式,及“基础

知识与运用”、“”阅读” “写作”三大模块。依旧坚持“突出能力、注重运用、联系生活”的原则,对识记、理解、分析综合、表达运用、欣赏感悟等五个层次的能力进行了难易不同的考察。共

23道题目,分值较以往没有变化。

二、分模块进行解析

第一模块基础知识15 分共5 道选择,每题3 分。

分别考察字音、字形、成语运用、语病以及名著文学常识。要求学生掌握多音字和易混字形、如“殷红”的“殷”的正确读音;拥有一定的成语积累量并学会运用到何种语境当中;要求学生准确找出病句并改正;要求学生不仅要阅读中国古今名著如《草房子》,还要阅读国外名著例如《老人与海》等,增强中学生的文学知识储备。

参考答案:1、D 2、A 3、C 4、D 5、B

第二模块阅读+古诗默写

1、课内文言文阅读,课内文言文题目《爱莲说》

共三道选择题每题2分,考察实词虚词翻译以及对于文段的理解,对于以往来说难易程度相当。

(主要考察之、者、焉。而等常用词,除此之外还应该注意其、于、以

等。)

参考答案:6、C 7、B 8、D

2、课外文言文

给予注释后阅读更加方便准确,两道选择题各2分,考察断句和文段翻译,题型传

统,

比较容易作答。最后一道是填空题,考察对于文言文中的人物语言所表述的道理的

总结和理解,把握文言文中心,难度适中。

参考答案:

9、拙则罢之/不肖则弃置之

10、曹操举起三尺长剑,整个军队也不能抵挡

11、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我们不必因他人在某一方面的缺点而完全否定这个人)

3、诗歌鉴赏

两道题6分,虽然分值较大,但是问题多是根据古诗中的景物进行填写,赏析题要求

考生对“透”字的分析,主要结合文中内容和具体语境,把握作者情感方向。

参考答案:

12、石榴开遍、梦觉流莺,于炎炎夏日悠闲旷达(恬然自在)

13、透:穿透。榴花盛开红红如火,却无刺目之感,给人一种润润、娇娇的感觉,意境十足,令人赏心悦目。

4、古诗默写

首先,论语十则一定要作为重点作为背诵,本次默写第一题就是论语七则里的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同时,此次默写顺序以时间年代为系统轴,春秋时期到清朝时期,除却掌握各个时期代表人物的诗作进行记忆背诵,还要掌握非代表人物的名篇,《己亥杂诗》、《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

以寄之》和《论诗》这几篇都是常见的古诗,难度不大。

参考答案:

14、(1 )其不善者而改之

(2)对影成三人

(3)天街小雨润如酥

(4)烟波江上使人愁

(5)弓如霹雳弦惊

(6)江山代有人才出。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5、说明文阅读《呦呦之蒿,中国神药》

这篇说明文以诗歌总集《诗经》做引入,由此介绍青蒿素的发明者诺贝尔奖得主屠呦呦,进而提出

本片说明对象青蒿素。这篇说明文与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相结合,如引

用《诗经》、《肘后备急方》等中国古代文学医学领域的瑰宝著作,彰显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魅

力。要求今人在探索科研和成就未来的路上,要懂得继承传统优秀文化

并予以发扬光大(青蒿素的发明是参考古代医术《肘后备急方》的);要求人们再

学习的同时,也要把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实践与理论相结合(青蒿素对于医学的用途);要求我

们关注热点新闻,对于各个领域的新鲜事件报以求知的心态(屠呦呦获诺贝尔奖事件)。本篇说明

文概括题只有一个,剩余三道是作用题,学生在作答时尽量按照文章所给出的点与方向来作答。难

度略有下降。分值共计12分

参考答案:

15、文章主要从青蒿素的提取之困难、形态和治疟原理、治疟效果显著和局限不足等方面来描写的。

16、点题,与题目呼应,为下文做铺垫,统领全文,引起下文。

17、用举例子的方法表现了青蒿素治疟的效果显著,使文章表达的意思更明确,更生动形象,读者更明白,增强说服力。

18、人工合成青蒿素的研究回报率极低,虽然国内很多化学公司进行了长达30多

年的合成研究,但仍无过多进展,“目前”表现了人工合成青蒿素的工作任重而道

远。

6、记叙文阅读《心中有间小木屋》

这篇记叙文全篇按照时间顺序来写,初冬的夜晚我看见了一个小书屋,当时没有进去让我怀念许

久,半年后的一天我再次看见了那家书屋,只不过不似之前那般清新脱俗,别具雅致了,而是带有

浓浓的商业化气味,让我为之可惜。全文呼吁在社会化进程加快的今天,虽然我们不能调慢时间,

却能够为自己的心田留有一间木屋,一间涤荡心灵、安然闲适的理想家园。注重对于人文情怀的关照,注重对人思想的升华,让读书变得更有意义。虽然最后“我”记忆里的小书屋不见了,却不能

阻断“我”对宁静、高雅情趣的渴求。这篇文章有对于现实社会里屈从商业利益而变得庸俗书店的

批判,有对当下社会变得浮华喧嚣的不满,也有对于温馨高雅的小书屋的期待。同样

反映了当下的一系列社会问题。题型则没有太多变化,赏析题、含义理解题等依然

是常考题型。依旧占很大比重。考题较往年变化不大,难度一般。分值18分。

参考答案:

19、柔和温暖,静逸雅致,书屋变了样子,充满了商业气息,作者对原本温馨雅致的

书屋在利益洪流的冲击下变得商业的惆怅可惜、失望之情。

20、( 1 )柔和而温暖是温和轻柔的意思,在这里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灯光照射下小屋给人以温

暖轻柔的氛围,突出了小屋静逸雅致的特点。

(2)这里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书本人格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这两本书几乎很少有人关注,也很少有人去买以及“我”找到这两本书的困难,表达了作者对弥漫书香的书屋变得商业气息

书店的惋惜惆怅之情。

21、温馨的书屋虽然已经变成了商业性很强的书店,但是那间静逸雅致、充满书香的

书屋却在作者心里久久不能忘怀,表现了作者对书屋的喜爱不舍之情。

22、以回忆的方式写作,抑扬结合,对比衬托,比喻象征等,选择一个方面言之有理即可。

第三模块作文(50 )分

以“共度好时光”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你可以大胆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写你最熟悉的内容,表达你的真情实

感;

②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

如需要,可用“”代替,否则扣分;

③不得抄袭;

④不少于600字(如写作诗歌不要少于20行)作文分析:

其一:由以上条件看来今年的作文依旧是命题式作文,容易着手,省去带有材料的自命题作文的一些麻烦(比如自选立意),命题作文不容易写跑题,所以,考生只需要

构思文章结构和选择写作素材,在写作过程中时刻扣题即可。

其二:文体不限,较之往年限制诗歌文体则有很大改变,但要注意选择自己擅长驾驭的文风,建议首选记叙文,诗歌轻易不去尝试,原因一:因为不论实在课堂还是课下,我们练习的文体大多是记叙文写作,诗歌写作训练鲜有。原因二:诗歌要求较

多,比如字数与行数限制、词的押韵与平仄的搭配等。

其三:“共度好时光”这个题目范围本身比较宽泛,我们可以从与谁共度好时光去考虑。如家人、老师、同学、朋友、陌生人、一花一草、一山一水等。写人时需要作者感情真挚,举例得当,语言流畅。注重人物叙述时要体现作者对此人此物的情感倾向,以便突出中心。也可以另辟蹊径,从好时光的角度出发如(童年、青年、中年、老年)为主要叙述点,因此与谁共度不再重要,珍惜某一段时光才是最重要的,此时文章中心则体现为寸金寸光阴,以怀念过去或者畅想未来为主要方向,由此展开写作。

其四:文章结构建议分为5-7 段,且开头结尾各100 多字,中间可以化为3-5 段,写事例、书情感任选其一,但要注意字数分配以及主次分明,使文章结构清晰。

。其五:高分甚至时满分记叙作文,要做到“真”、“善”、“美”三点。

(注意:修辞与成语要结合具体语境,不可随便乱用。)

“真”无论写人叙事还是写景状物,都要情感真实,不可太过于天马行空,浮夸造作。

描写人物心理时,要符合人物形象,从客观角度出发。“善”则是从亲情、友情、励志、成长、责任等正面的角度出发,起到发人深省、传递正能量的目的,符合社会主流大方向,起到榜样作用。“美”充分运用8大修辞和描写等表达方式使文章增光添彩,同时利用成语、名人名言、古诗文等素材,会使文章更富美感,用生动优美的语句来打动读者的心,让文章美到极致。

总体看来,这套试卷较之前难度略有下降,考试题型趋于传统,三大模块虽然考察学生对于课内语文与课外语文知识的掌握,却也外延到生活当中,比如对于中外名著的阅读范围要求更广“;让知识走出书本,回报社会;吸取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并弘扬海外;让自己的心灵留有一方可供读书的净土;共度美好时光等等,都是在向生活回归、向人类本身回归?偏向人文关怀,是这套试卷的主要特点。

2015年济南中考语文试题答案

山东省济南市2015年中考语文试卷解析 (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 一、(15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歼灭(qiān)驯良(xùn)干涸(hé)坚持不懈(xiè).... B.和煦(xù)要塞(sài)炫耀(xuàn)人声鼎沸(dǐng).... C.迁徙(xǐ)瓦砾(lè)迂回(yū)齐心协力(xié).... D.酬和(hè)伫立(zhù)刹那(shà)中流砥柱(dǐ)....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多音字、易错字字音的辨析能力。B项读音全部正确,其它选项误读的分别是A歼灭(jiān)、C瓦砾(lì)、D刹那(chà)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3分) A.造型顶粱柱刻骨明心隐姓埋名 B.藉贯沉甸甸锐不可当秩序景然 C.丰硕紧箍咒疲备不堪振耳欲聋 D.憔悴逐客令家喻户晓进退维谷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辨析错别字的能力。A“顶梁柱”,非“顶粱柱”,“刻骨铭心”,非“刻骨明心”;B“籍贯”非“藉贯”,“秩序井然”非“秩序景然”;C“疲惫不堪”非“疲备不堪”,“震耳欲聋”非“振耳欲聋”。每个选项设置两处错误,难度较小。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 他看完电影《狼图腾》,受到了震撼,感觉开卷有益。.... B. 新春佳节,我们一家人津津乐道地谈论着春晚的精彩节目,共享天伦.... C.在当地人心目中,王大夫是一位医德高尚、妙手回春的好医生。.... D.清晨的公园里,一些老人在指手画脚地打着太极拳,姿势优美,如行云流水。....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具体语境中成语运用正误的辨析能力。A开卷有益:开卷:打开书本,指读书;益:好处。读书总有好处。使用的对象不恰当,应该用“获益匪浅”。B“津津乐道”与后面的“谈论”重复了,用“津津有味”才恰当。D指手画脚:指说话时做出各种动作。形容说话时放肆或得意忘形。贬义词,感情色彩不当。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 继承和发扬艰苦朴素的优良传统.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B. 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是学校关注和培养的重要工作。 C. 劝阻青少年戒烟,对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有重要意义。 D.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使得我们周围出现了大量的“低头族”。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辨析病句的能力。B搭配不当,删除“和培养”。C“劝阻”“戒烟”,把意思说反了。把“戒烟”改为“吸烟”。D句子成分(主语)残缺,去掉“随着”或“使得”

2019年山东省济南市中考语文试卷

2019年山东省济南市中考语文试卷 一、(20分)(共 5 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20 分) 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 硕果(shuò)轻盈(yíng)山麓(lù)悲天悯人(mǐng) B . 桑梓(zǐ)要塞(sè)田垄(lǒng)一气呵成(hē) C . 空旷(guàng)卓越(zhuó)掺杂(chān)彬彬有礼(bīn) D . 涉猎(liè)澄澈(chéng)挚友(zhì)刨根问底(páo) 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 . 俊俏候选人大廷广众妙手偶得 B . 劳碌工笔画美不胜收平易近人 C . 云宵仪仗队俯仰生姿丰功伟绩 D . 硬朗斑马线喜出望外讴心沥血 3.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 . 开展“改革先锋”称号评选活动,会在全社会聚起见贤思齐、争做先锋的强大正能量。 B . “绿城、花城、泉城”三城共建,一定会让济南这座城市蓬筚生辉。 C . 深厚的底蕴源于读书时的好高骛远,在书香的熏陶下,浊俗可以变为清雅。 D . 莱芜大峡谷自然风景巧夺天工,山峻水美,古木参天,令人陶醉。 4.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 为实现自己的梦想持之以恒地努力,是一个人能否获得成功的关键。 B . 神威E级计算机落户济南,未来其计算将超过每秒百亿亿次左右。 C . 为喜迎祖国七十华诞,学校团委将举办“祖国,你是我的骄傲”诵读。 D . 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美丽家园,是我们每个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5. 下列关于名著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草房子》中桑桑为帮助家庭败落的杜小康,卖掉了自己喜爱的鸽子。 B . 《三国演义》中赵云骁勇善战,单枪匹马杀出重围,救出了阿斗。 C . 《简?爱》中女主人公从小就有独立的性格,因而得到周围所有人的赞赏。 D . 《老人与海》中圣地亚哥饱经沧桑,他身上有一种不肯认输的精神。 二、(33分)(共 7 小题,每小题 4.714285714285714 分,共 70 分) 6.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列各题。 ①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

济南市2020年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济南市2020年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试题注意事项:本试题共6页,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答题前,请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座号和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位置,并同时将考点、姓名、准考证号和座号填写在试题规定的位置。答选择题时,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答题卡上相应题目的答题标号,修改时,要用橡皮擦干净,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非选择题时,用0、5mm黑色签字笔在答题卡上题号所提示的答题区域作答。直接在试题上作答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20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4分) A、馈赠(ku)默契(qi)停泊(b)怡然自得(y) B、脸颊(ji)愧怍(zu)澎湃(bi)吹毛求疵(cī) C、凛冽(lǐn)粗糙(cāo)淳朴(chn)鲜为人知 (xiān) D、谚语(yn)驻足(zh)嬉闹(xī)仙露琼浆(qing)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4分) A、遮敞消防车慷慨大方重峦叠嶂 B、惬意雷震雨持之以横独具慧眼 C、分歧出风头对答如流胸有成竹 D、奥悔即时贴妇儒皆知随机应变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4分) A、老教授在讲授国学时旁征博引,赢得了在座嘉宾的阵阵掌声。 B、大明湖的“灯光秀”如诗如画,夜幕下各种明灯绘声绘色。 C、章丘铁锅的制造者用行动诠释匠人精神,其技术已经达到了无所不为的程度。 D、我校足球队在激烈的对抗中略胜一筹,终于遗憾地输给了强劲的对手。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4分) A、随着《经典咏流传》等文化节目的热播,激发了大家学习古典诗词的热情。 B、邓稼先执着奉献的精神和品质使我们学习的榜样。 C、近日,300余名泉城义工在文化广场开展了一系列志愿服务活动。 D、为了避免青山绿水不被破坏,我们倡导少用一次性餐具。 5、下列关于名著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4分) A、《草房子》中的桑桑活泼顽皮、热情善良,让我们感受到了无邪的童真。 B、《三国演义》赤壁之战中,周瑜与曹操联手,却仍不敌诸葛亮的火攻之智。

2016年高考语文全国1卷试题答案及详解-word版

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全国统一考试(语文)1卷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 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殷墟甲骨文是商代晚期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是商王室及其他贵族利用龟甲兽骨占卜吉凶时写刻的卜辞和与占卜有关的记事文字。殷墟甲骨文的发现对中国学术界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甲骨文的发现证实了商王朝的存在。历史上,系统讲述商史的是司马迁的《史记·殷本纪》,但此书撰写的时代距商代较远;即使公认保留了较多商人语言的《尚书·盘庚》篇,其中亦多杂有西周时的词语,显然是被改造过的文章。因此,胡适曾主张古史作为研究对象,可“缩短二三千年,从诗三百篇做起”。甲骨文的发现,将商人亲手书写、契刻的文字展现在学者面前,使商史与传说时代分离而进入历史时代。特别是1917年王国维写了《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及《续考》,证明《史记·殷本纪》与《世本》所载殷王世系几乎皆可由卜辞资料印证,是基本可靠的。论文无可辩驳地证明《殷本纪》所载的商王朝是确实存在的。 甲骨文的发现也使《史记》之类的历史文献中有关中国古史记载的可信性增强。因为这一发现促使史学家们想到,既然《殷本纪》中的商王世系基本可信,司马迁的《史记》也确如刘向、扬雄所言是一部“实录”,那么司马迁在《史记·夏本纪》中所记录的夏王朝与夏王世系恐怕也不是向壁虚构。特别是在20世纪20年代疑古思潮流行时期,甲骨文资料证实了《殷本纪》与《世本》的可靠程度,也使历史学家开始摆脱困惑,对古典文献的可靠性恢复了信心。 甲骨文的发现同时引发了震撼中外学术界的殷墟发掘。“五四运动”促使中国的历史学界发生了两大变化:一是提倡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古史辨派对一切经不住史证的旧史学的无情批判,使人痛感中国古史上科学的考古资料的极端贫乏;二是历史唯物主义在史学界产生了巨大影响。1925年王国维在清华国学研究院讲授《古史新证》,力倡“二重证据法”,亦使中国历史学研究者开始注重地下出土的新材料。这些历史因素对近代考古学在中国的兴起具有催生作用。1928年秋,当时的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开始发掘殷墟,其最初的目的乃是继续寻找甲骨。而第二次发掘时,已从主要寻找甲骨变成了对整个遗址所有遗存的科学发掘。 甲骨文的发现还大大加速了对传统的中国文字学的改造。汉代以后中国的文字学家崇尚许慎的《说文解字》,传统的文字学主要是《说文》学;但由于北宋以来金石学的发展,特别是对金文的研究,已不断地用商周古文字对《说文》的文字学进行补充。到了清代,对金石学的研究进一步深入,使《说文》的权威性受到了极大的冲击。甲骨文的发现提供了汉字的早期形式,其构成离小篆甚远,多有象形、会意文字,令当时学者眼界大开。《说文》以小篆为本解释字源的理论难以维持,从此中国文字学就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摘编自朱凤瀚《近百年来的殷墟甲骨文研究》)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殷墟甲骨文是商代后期王公贵族占卜凶吉时写刻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它的发现对中国学术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B.在殷墟甲骨文发现之前,人们只能从有限的文献记载中了解到中国历史上存在过一个商王朝,然而这些文献却并非成于商代。

2017年山东省济南市中考语文真题及答案

2017年济南市中考语文试题 一、积累与运用(18分) 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骊(lí) 歌蓦(m?)然黄晕(yùn)盘虬(qi?nɡ)卧龙 B. 剽悍(piāo)伎俩(liǎnɡ)镂(l?u) 空忧心忡(chōnɡ)忡 C. 荫庇(yìn)恣睢(sūi)炽热(chì)踉踉跄(qiànɡ) 跄 D. 遒劲(jìnɡ)脑髓(suǐ)繁衍(yǎn)叱咤风云(zhà)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2分) A.窸窣作响张皇失措巧妙绝轮粗制滥造 B. 根深蒂固一视同仁美不胜收长途跋涉

C. 骇人听闻仙露虬浆重蹈覆辙顶礼模拜 D. 遍稽群籍义愤填膺莫衷一视涕泗横流 4.阅读下面这段文字,按要求回答问题。(3分) 汉字就像是一块历史文化的化石,它__________。《说文解字·示部》里的字从时间、地点、对象、等不同的角度反映了中国古代的祭祀活动,从一定程度上记录着古人的生活。同时,这些习俗反过来又揭示了这些字的产生缘由,丰富着汉字的意义。从现存的“示”部字来看,大多与祈福祭祀有关,足以说明上古祭祀习俗对“示”部字的深远影响。 A.根据短文内容,在下面的横线上续写句子。(提示:明确句首位置;把握短文层次;思考喻体特征;表述具体有效。)(2分) 汉字就像是一块历史文化的化石,它____________________ 。

B.我也来“说文解字”:阅读材料,调动联想,在横线上填空。(1分) 福,在甲骨文中右上角是“示”,即古代放祭品的灵石台,是古代祭祀的形象写照。金文中的“福”,“畐”是个大肚酒壶。看上去就像是一个很丰满的人,有福相的人,从而将“福”引申为富贵。后来,许多学者认为福不再是“酒肉上的满足”,而是右边有了“一口田”,事事顺心当然就有了福。现代人对福的解释是幸福、福气。有人说“福”字的右边,“一”代表房屋的梁;“口”代表_______;“田”代表土地。 5.名著阅读。(共4分) _A曰:“昔日某虽蒙丞相厚恩,然已斩_B,诛文丑,解白马之围,以奉报矣。今日之事,岂敢以私废公?”操曰:“ _C之时,还能记否?大丈夫以信义为重。将军深明《春秋》,岂不知庾公之斯追子濯孺子之事乎?”A是个义重如山之人,想起当日操许多恩义,如何不动心?又见曹军惶惶,皆欲垂泪,一发心中不忍。于是把马头勒回,谓众军曰:“四散摆开。”这个分明是放曹操的意思。操便和众将一齐冲将过去。 A.这段文字所讲述的故事是(10字以内)(1分)

“2020年济南中考语文真题(含答案)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2016年济南市中考语文 一、选择题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殷红(yīn)庇护(bì)青睐(lài)所向披靡(mǐ) B.酝酿(niàng)模样(mó)慰藉(jiè)锲而不舍(qì) C.脊梁(jǐ)黝黑(yǒu)炽热(zhì)惟妙惟肖(xiāo) D.睿智(ruì)阔绰(chuò)和煦(xù)苦心孤诣(yì)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3 分) A.祈祷文绉绉一气呵成中流砥柱B.真谛里程碑通霄达旦无与伦比 C.馈赠发详地相得益彰珠丝马迹D.辐射一瞬间砰然心动姹紫嫣红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趵突腾空”为“济南八景”之首,泉水日夜喷涌,络绎不绝。 B.作家曹文轩荣获儿童文学最高奖—国际安徒生奖,消息传来,骇人听闻。 C.杨绛先生的离世,如巨星陨落,使中国文坛黯然失色。 D.漫步曲水亭街,我们用相机去捕风捉影,记录家乡的古风古韵。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 分) A. 只要经过不懈的努力,才会收获精彩的人生。 B.济南交警董相勇捐肝救妻,谱写了夫妻二人在困境中相濡以沫。 C.考场上沉着,镇静,是能否正常发挥水平的关键。 D.一本好书可以给你带来许多教益,甚至可以影响你的一生。 5、下列关于名著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三国演义》第九十一回“祭泸水汉相班师,伐中原武侯上表”中,“武侯”即诸葛亮。B.《简·爱》中女主人公自尊、独立性格的形成,是与她童年的幸福生活分不开的。 C.《草房子》中杜小康经历了孤独的放鸭之旅,觉得自己“长大了,坚强了”。 D.《老人与海》通过塑造圣地亚哥的形象,讴歌了人类面对苦难时坚不可摧的精神力量。 二、文言文阅读 (一)课内文言文阅读。爱莲说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6、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2 分) A.可爱者甚蕃蕃:繁多 B. 不蔓不枝枝:长枝节 C.亭亭净植植:种植 D. 陶后鲜有闻鲜:少 7、下列各项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 分) A.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醉翁之意不在酒B.濯清涟而不妖人不知而不愠 C.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且焉置土石D.同予者何人陈胜者,阳城人也 8、下列对选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2 分) A.《爱莲说》作者周敦颐。“说”是一种古代文体。 B.本文托物言志,文中称莲是“花之君子”,表达了作者对清白正直品性的坚守。 C.文章以“菊之爱”“牡丹之爱”衬托“莲之爱”,层层深入,意蕴无穷。 D.“牡丹之爱,宜乎众矣”一句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世人喜爱牡丹的羡慕之情。 (二)课外文言文阅读孟尝君有舍人①而弗悦,欲逐之。鲁连②谓孟尝君日:“猿猴错木据水,则不若鱼鳖;历险乘危,则骐骥不如狐狸;曹沫③奋三尺之剑,一军不能当,使曹沫释其三尺之剑,而操铫鎒④。与农夫居垅亩之中,则不若农夫。故物舍其所长,之⑤其所短,尧亦有所不及矣。今使人而不能,则谓之不肖⑥;教人而不能,则谓之拙。拙则罢之,不肖则弃之,……岂非世之立教首也哉⑦?”孟尝君曰:“善!”乃弗逐。(选自《战国策·齐策》) 【注释】①舍人:侍从。②鲁连:战国时齐国人。③曹沫:春秋鲁庄公时武士。④铫(yáo) 鎒(nòu):古代除草的农具。⑤之:这里是用的意思。⑥不肖:没有才能。⑦岂非世之立教首也哉:这哪里是世上的用人之道呢? 9、用“/”给下面的文字断句(只画一处)(2 分) 拙则罢之不肖则弃之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 分) 曹沫奋三尺之剑,一军不能当。 11、文中鲁连委婉劝谏,意在告诉孟尝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道理。(2 分) (三)诗歌阅读夏意宋苏舜钦别院深深夏席①清,石榴开遍透帘明。树阴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②时一声。 【注释】①席:竹席。②流莺:即莺。流:指其鸣声婉转。 12、本诗通过描写院深席清、(1)、树阴满地、(2)、等四幅夏日画面,流露出诗人(3)的心情。(3 分) 13、赏析“石榴开遍透帘明”中“透”字的妙处。(3 分) (四)根据原文默写 14、按要求填写相应语句。(共 7 分,每小题 1 分) (1)择其善者而从之,____________________。(《论语·述而》) (2)举杯邀明月,_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月下独酌》其一) (3)________________,草色遥看近却无。(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其一 (4)日暮乡关何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崔颢《黄鹤楼》 (5)马作的卢飞快,_________________。(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6)__________________,各领风骚数百年。(赵翼《论诗》) (7)龚自珍在《已亥杂诗》中以落花为喻,表达爱国热忱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 (一)呦呦之蒿,中国神药① "呦呦鹿鸣,食野之蒿",这是《诗经》中的句子。在 2015 年 10 月5 日之前,有谁能想到,这句诗竟能和诺贝尔奖联系起来——名字来自《诗经》的中国药物学家屠呦呦,因首次提取出治疗疟疾的“神药”青蒿素,而被国际学术界公认为"青蒿素之母",也因此获得 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②青蒿素所对抗的疟疾是地球上最古老的、死亡人数极高的疾病之一,是一种极为可怕的瘟疫。几千年来,人们深受其害却不知如何防治。自 1878 年发现其“真凶”--疟原虫开始,全世界的科学家就发起了寻找抗疟药的“攻坚战”。屠呦呦带领她的中草药抗疟研究小组,从古代医术《肘后备急方》中发现治疗疟疾的方法:”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医术中所说的青蒿是一年生草本植物,采用乙醚提取的方法,经过 190 次的反复试验,终于在第 191 次提取出青蒿中的有效抗疟成分—青蒿素。③青蒿素是一种味苦的无色针状晶体。进入人体后,它首先作用于疟原虫的细胞膜、线粒体、内质网、并对核内染色质产生一定影响,让疟原虫的细胞内迅速形成自噬泡,并将细胞液不断排出虫体外,是疟原虫损失大量细胞液而死亡。正是这一治疟原理,是青蒿素当之无愧地成为疟疾的“天然克星”。④青蒿素治疗疟疾效果显著,是抵抗疟疾耐药性最好的药物。中国发现青蒿素时,美国也研制出一种抗疟新药—化学合成的甲氟

2016年贵州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2016年贵州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满分150分,时间150分钟) 第I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毎小题 3分) 阅读下面的文宇,完成1?3题. 人们常说?小说是讲故事的艺术?,但故事不等于小说,故事讲述人与小说家也不能混为一谈。就传统而言,讲故事的讲述亲身经历或道题听途说的故事,口耳相传,把它们转化为听众的经验;小说家则通常记录见闻传说,虚构故事,经过艺术处理,把它们变成小说交给读者。 除流传形式上的简单差异外,早期小说和故事的本质区别并不明显,经历和见闻是它们的共同要素,在传统较为落后的过去,作为远行者的商人和水手最适合充当故事讲述人的角色,故事的丰富程度与远行者的游历成比。受此影响,国外古典小说也常以人物的经历为主线组织故事,《荷马史诗》《一千零一夜》都是描述某种特殊的经历和遭遇,《唐吉可德》中的故事是唐吉可德的行侠奇遇和所见所闻,17世纪欧洲的流浪汉小说也体现游历见闻的连缀。在中国,民间传说和历史故事为志怪类和史传类的小说提供了用之不竭的素材,话本等古典小说形式也显示出小说和传统故事的亲密关系。 虚构的加强使小说和传统质检的区别清晰起来。小说中的故事可以来自想象。不一定是作者的亲历亲闻。小说家常闭门构思,作品大多诞生于他们的离群索居的时候,小说家可以闲坐在布宜诺斯艾利斯的图书馆中,或者在巴黎一间终年不见阳光的阁楼里,杜撰他们想象中的历险故事,但是,一名水手也许历尽千辛万苦才能把在东印度群岛听到的故事带回伦敦;一个匠人漂泊一生,积攒下无数的见闻、掌故或趣事,当他晚年作在火炉旁给孩子们讲述这一切的时候,他本人就是故事的一部分,传统故事是否值得转述,往往只取决于故事本身的趣味性和可流传性,与传统的故事方式不同,小说家一般并不单纯转述故事,他是在从事故事的制作和生产,有深思熟虑的讲述目的。 就现代小说而言,虚构一个故事并非首要功能,现代小说的繁荣对应的故事不同程度的减损或逐渐消失,现代小说家对待故事的方式复杂多变,以实现他们特殊的叙事目的。小说家呈现人生,有时会写到难以言喻的个人经验,他们会调整讲故事的方式,甚至将虚构和表述的重心揶到故事之外。在这些小说家笔下,故事成了幌子,故事之外的附加信息显得更 1

2016-年济南市中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2016 年济南市中考语文试题 一、(15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殷.红(yīn)庇.护(bì)青睐.(lài)所向披靡.(mǐ) B.酝酿.(niàng)模.样(mó)慰藉.(jiè)锲.而不舍(qì) C.脊.梁(jǐ)黝.黑(yǒu)炽.热(zhì)惟妙惟肖.(xiāo) D.睿.智(ruì)阔绰.(chuò)和煦.(xù)苦心孤诣.(yì)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3 分) A.祈祷文绉绉一气呵成中流砥柱 B.真谛里程碑通霄达旦无与伦比 C.馈赠发详地相得益彰珠丝马迹 D.辐射一瞬间砰然心动姹紫嫣红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趵突腾空”为“济南八景”之首,泉水日夜喷涌,络绎不绝 ....。 B.作家曹文轩荣获儿童文学最高奖—国际安徒生奖,消息传来,骇人听闻 ....。 C.杨绛先生的离世,如巨星陨落,使中国文坛黯然失色 ....。 D.漫步曲水亭街,我们用相机去捕风捉影 ....,记录家乡的古风古韵。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 分) A. 只要经过不懈的努力,才会收获精彩的人生。 B.济南交警董相勇捐肝救妻,谱写了夫妻二人在困境中相濡以沫。 C.考场上沉着,镇静,是能否正常发挥水平的关键。 D.一本好书可以给你带来许多教益,甚至可以影响你的一生。 5、下列关于名著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三国演义》第九十一回“祭泸水汉相班师,伐中原武侯上表”中,“武侯”即诸葛亮。 B.《简·爱》中女主人公自尊、独立性格的形成,是与她童年的幸福生活分不开的。C.《草房子》中杜小康经历了孤独的放鸭之旅,觉得自己“长大了,坚强了”。D.《老人与海》通过塑造圣地亚哥的形象,讴歌了人类面对苦难时坚不可摧的精神力量。 二、(25 分) (一)课内文言文阅读。 爱莲说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6、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2 分) A.可爱者甚蕃.蕃:繁多 B. 不蔓不枝.枝:长枝节 C.亭亭净植.植:种植 D. 陶后鲜.有闻鲜:少 7、下列各项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 分) A.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醉翁之.意不在酒 B.濯清涟而.不妖人不知而.不愠 C.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且焉.置土石 D.同予者.何人陈胜者.,阳城人也 8、下列对选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2 分) A.《爱莲说》作者周敦颐。“说”是一种古代文体。 B.本文托物言志,文中称莲是“花之君子”,表达了作者对清白正直品性的坚守。

2019届济南市中考语文试题卷附答案解析

2019届济南市中考语文试题卷 (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50分) 一、(20分) 1.(2019·济南)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 ....的一项是()(4分) A.硕.果(shuò)轻盈.(yíng)山麓.(lù)悲天悯.人(mǐng)B.桑梓.(zǐ)要塞.(sè)田垄.(lǒng)一气呵.成(hē)C.空旷.(guàng)卓.越(zhuó)掺.杂(chān)彬.彬有礼(bīn)D.涉猎.(liè)澄.澈(chéng)挚.友(zhì)刨.根问底(páo)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 .....的一项是()(4分) A.俊俏候选人大廷广众妙手偶得 B.劳碌工笔画美不胜收平易近人 C.云宵仪仗队俯仰生姿丰功伟绩 D.硬朗斑马线喜出望外讴心沥血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 ....的一项是()(4分) A.开展“改革先锋”称号评选活动,会在全社会聚起见贤思齐 ....、争做先锋的强大正能量。 B.“绿城、花城、泉城”三城共建,一定会让济南这座城市蓬.筚.生辉 ..。 C.深厚的底蕴源于读书时的好高骛远 ....,在书香的熏陶下,浊俗可以变为清雅。 D.莱芜大峡谷自然风景巧夺天工 ....,山峻水美,古木参天,令人陶醉。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 ....的一项是()(4分) A.为实现自己的梦想持之以恒地努力,是一个人能否获得成功的关键。 B.神威E级计算机落户济南,未来其计算将超过每秒百亿亿次左右。 C.为喜迎祖国七十华诞,学校团委将举办“祖国,你是我的骄傲”诵读。 D.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美丽家园,是我们每个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5.下列关于名著的表述,不正确 ...的一项是()(4分) A.《草房子》中桑桑为帮助家庭败落的杜小康,卖掉了自己喜爱的鸽子。 B.《三国演义》中赵云骁勇善战,单枪匹马杀出重围,救出了阿斗。C.《简·爱》中女主人公从小就有独立的性格,因而得到周围所有人的赞赏。B.《老人与海》中圣地亚哥饱经论集,他身上有一种不肯认输的精神。 二、(33分)

山东省济南市2020年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绝密★启用前 济南市 2020 年九年级学业水平考试 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本试题共 6 页,满分为 150 分,考试时间为 120 分钟。 答题前,请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座号和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位置,并同时将考点、姓名、准考证号和座号填写在试题规定的位置。 答选择题时,必须使用2B 铅笔填涂答题卡上相应题目的答案标号,修改时,要用橡皮擦干净,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非选择题时,用0.5 毫米黑色签字笔在答题卡上题号所提示的答题区域作答。直接在试题上作答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20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4 分) .... A.元勋(xūn)喷薄(báo)虔诚(qián)... B.钦差(qīn)酝酿(niànɡ)不辍(chuò)...C.磐石(pán)热忱(chén)恪守(ɡè)... D.殷切(yīn)商酌(zhuó)积淀(diàn)...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4 分) ..... A.精致绿阴场一丝不苟高瞻远瞩 B.浩翰纪念碑长治久安家喻户晓 C.隧道拓荒者孜孜不倦白手起家 D.铭记博物馆草长莺飞临危不具锋芒毕露(lù) . 审时度势(dù) . 不折不挠(náo) . 同舟共济(jì) .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4分) .... A.民法典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立法理念,与人们的生活相濡以沫。 ....B.“嫦娥”探月、“蛟龙”入海、“北斗”组网……我国重大科技成果层出不穷地出现。 ....C.正在建设中的“稼轩文旅城”将以其处心积虑的设计,为济南打造一张新的文化名片。 .... D.我们要立下愚公移山之志,咬定目标苦干实干,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4分) .... A.科学防控新冠肺炎疫情,重点在于早隔离、早治疗、早发现、早报告。 B.青春不仅是一个年龄阶段,更是一种砥砺前行、勇于担当的精神状态。 C.樊锦诗奉献大漠近 60 年,打造了“数字敦煌”等重要文物研究和保护。 D.假如你是一粒种子,尽管是生在沃野,还是长在峭壁,都要坚强地扎根生长。 语文试题第 1 页(共 6 页)

2016年全国3卷高考语文真题及答案解析

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全国统一招生考试新课标Ⅲ卷 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文学中有历史。当今历史学家大都认为,没有什么文献资料不是史料,不但文学作品,即如佛经、道藏、信札、家谱、账本、碑铭等也无一不是,而且随着史学研究领域的拓展,史料范围还在不断扩大。从“三言二拍”里可以看到晚明市井生活的真实面貌,这对于研究社会史的人几乎是一个常识。陈寅恪以诗证史,也为大家所熟悉。但在“五四”以前,史料范围并非如此宽泛,文学作品在大多数史学家眼里也并非史料,有些文献到底属于文学还是史学,一两千年来都没有一致的看法。神话传说就是如此,其中相当突出的例子是《山海经》。 神话传说是文学,史前时代,无文字可征,只有传说,暂当历史。三皇五帝至今未曾坐实,但“炎皇子孙”已经成为口头语,甚至成为历史共识。新的传说还会不断产生,能否成史颇为可疑,但以神话传说研究历史,却是一种重要的方法。在历史上,《山海经》究竟应归于文学还是史学,曾是死结。王国维《古史新证》说“而疑古之过,乃并尧、舜、禹之人物而变疑之,其于怀疑之态度及批评之精神不无可取,然惜于在于史材料未尝为充分之处理也。”这些古史材料就包括《山海经》《穆天子传》等文献。在《汉书·艺文志》里,《山海经》列于数术类。此后该书在目录学里的角色转换过几次,《隋书·经籍志》将《山海经》列于史部地理类,也就是将它看成史书了。 历史是讲真实的,《山海经》一般被视为荒诞不经,连司马迁写《史记》都不敢采用。虽然《山海经》里平实的山川地理内容应归于史部,但其中大量的神话故事却显然有悖信史,所以清人编《四库全书》,言其“侈谈神怪,百无一真,是直小说之祖耳”,将其改列于子部小说家类。这个死结直到“五四”以后才大致解开。解开的途径有二:一是将《山海经》分而治之,不把它看作一部成于一人一时之书,神话归神话,历史归历史;二是神话中也有历史的成分在,仍可以之证史或补史。分而治之者,以为《山海经》中的《五藏山经》是比较雅正的部分,谭其骧就写了《<五藏山经>的地域范围》一文,分析《山经》写作时的地理知识水平。将历史成分发掘出来的,自然以王国维用《山海经》来印证甲骨文中殷商先王亥为最明显的例子。 上面说的是介于文学与史学之间的文献,至于纯粹的文艺作品,当然也能从中发掘史料。但发掘史料是一回事,把整个作品当成真史就很可虑了。《红楼梦》反映了清代前期的历史现实没有错,可是如果过分坐实到具体历史人物身上,就未免失之穿凿了。戏说之类当然是文学,但读者观众往往误以为是历史。如中俄签订《尼布楚条约》,张诚、徐日昇当时担任与俄国谈判的翻译,工作是以拉丁语作为中介的,而电视剧《康熙王朝》中他们说的却是俄语,观众看到这个情节时被误导也就难以避免了。 (摘编自周振鹤《历史中的文学与文学中的历史》)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当今历史学界,历史学家的研究领域不断地扩展,各种体裁的文学作品都有可能成为他们研究历史的资料。 B.古代的史学家选取史料的范围比较狭窄,他们并未广泛采用“以诗证史”或将小说用于社会历史研究之类的方法。 C.王国维在《古今新证》中认为,有些历史学家如果能充分利用史料,就不会“疑古”,怀疑尧、舜、禹等人物的真实性。 D.历史学者对《山海经》有不同认知,《隋书·经籍志》把它列入史部,视为史书,王国维则把它作为古史材料看待。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很多人认为《山海经》的记载荒唐夸张,与真实的历史差别较大,司马迁也持这种观点,因此《史记》并不采用《山海经》。

2019年山东省枣庄市中考语文试卷(含解析)

2019年山东省枣庄市中考语文试卷 一、积累?运用(共25分) 1.(6分)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面的问题。 我们爱祖国,巍峨的群峰在云端穿suō,jìng 发的千帆荡起碧波。我们望朝露日晞,听晨钟暮鼓,徜徉 壮丽山河。我们五十六个民族相濡以沫,我们把自己的命运牢牢掌握。我要把最.. 美好的青春献给您,我要用最美的歌儿歌唱我的祖国。 (1)下面“我爱祖国”的书法字体中,属于隶书 的一项是 .. (2)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 穿suō jìng 发 徜徉 .. 2.(2分)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学校开展的经典诵读活动,极大地丰富了同学们的校园文化生活。 B.见到亲人的那一刻,漂泊多年的他忍俊不禁地流下了心酸的泪水。 C.有没有良好的家风是建设文明家庭、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之一。 D.根据相关规划,到2020年全国高铁营运里程将达到约3万千米左右。 3.(2分)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撒切尔夫人特别赞扬了邓小平提出的《一国两制》的构想,是最富天才的创造。 B.从峰顶俯视黄山,它们如苔藓,披覆住岩石;从山腰仰视黄山,它们如天女,亭亭而玉立。 C.“啊,可爱的小伙子!”医师迎着他说:“嗯,身体怎么样?有什么好消息告诉我吗?” D.克隆人与他或她的供体人是什么关系?是亲子关系?还是兄弟、姐妹关系?都无从知道。4.(2分)下面有关文学文化知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儒家经典《周易大传》中“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这两句话凝结了中国文化传统的基本精神。 B.明清的科举制度中,全省的考试一般称为“乡试”,考中者为举人,第一名称“解元”。《范进中举》文中,范进参加的就是乡试。 C.我国四大古典文学名著中塑造了一些足智多谋的军师形象,如《水浒传》中人称“智多星”的吴用、《三国志》中号称“卧龙”的诸葛亮。

2019年济南中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解析)

【2019年济南中考】 请以“走向深处”为题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题目自拟,不少于600字。 (1)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 (2)文体不限(诗歌、戏剧除外); (3)不少于600字; (4)文中请回避与你相关的人名、校名、地名 【纸条君解析】 【题干解析】 这是一篇命题作文。材料并没有给出多余的资料,只是告诉我们标题是“走向深处”,这就需要我们从题目入手。什么是“走向”?这是一个动作的演示,这个“走向”可以是灵魂的一次升华,精神上的领悟,思想上的进步,“走向”可以说是抽象的,也可以是具体的。“深处”,可以指很深的地方,也可以说是抽象的心灵深处等等。 【写作角度】 1、具体 这个具体指的是现实生活中的“走”和“深处”,走向深处,可以是走向巷子深处,荷花池深处,丛林深处等等。 (1)走向林子深处,走向巷子深处,走向池塘深处,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呢?我们可以在其中欣赏到许多不一样的风景,这样的风景有时候并不会直接看到,这需要我们去探索,去发现。 (2)和谁走向深处?去走向哪里的深处?这是要在作文中交代清楚的。这不是浅显地说要去游玩,而是要挖掘其中的内涵,抒发自己真实的感受。 2、抽象 走向自己的心灵深处,走向诗歌词赋的深处,走向艺术的深处等等。这些深处都是抽象的,但是这些也能给我们带来不一样的收获。 (1)走向心灵深处。每一个人的心灵深处,都会有秘密、成长等等,我们都会经历成长,心灵也会一样,也会经历成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许会难过,会失望,但是这样的过程是必须的,只有努力去成长、去克服它,我们总归会壮大。 (2)走向诗词的深处,走向艺术的深处,这些都是需要我们去钻研、去深究的。每个领域都是深不可测的,我们要有坚不可摧的内心,走向深处,发掘从未发现的东西,努力去探索。

2016年高考语文全国卷(含答案解析)

绝密★启用前 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全国统一考试 语文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两部分。 2.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3.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毎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殷墟甲骨文是商代晚期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是商王室及其他贵族利用龟甲兽骨占卜吉凶时写刻的卜辞和与占卜有关的记事文字。殷墟甲骨文的发现对中国学术界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甲骨文的发现证实了商王朝的存在。历史上,系统讲述商史的是司马迁的《史记·殷本纪》,但此书撰写的时代距商代较远,即使公认保留了较多商人语言的《尚书·盘庚》篇,其中亦多杂有西周时的词语,显然是被改造过的文章。因此,胡适曾主张古史作为研究对象,可“缩短二三千年,从诗三百篇做起”。甲骨文的发现,将商人亲手书写、契刻的文字展现在学者面前,使商史与传说时代分离而进入历史时代。特别是1917年王国维写了《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及《续考》,证明《史记·殷本纪》与《世本》所载殷王世系几乎皆可由卜辞资料印证,是基本可靠的。论文无可辩驳地证明《殷本纪》所载的商王朝是确实存在的。 甲骨文的发现也使《史记》之类的历史文献中有关中国古史记载的可信性增强。因为这一发现促使史学家们想到,既然《殷本纪》中的商王世系基本可信,司马迁的《史记》也确如刘向、扬雄所言是一部“实录”,那么司马迁在《史记·夏本纪》中所记录的夏王朝与夏王世系恐怕也不是向壁虚构,特别是在20世纪20年代疑古思潮流行时期,甲骨文资料证实了《殷本纪》与《世本》的可靠程度,也使历史学家开始摆脱困惑,对古典文献的可靠性恢复了信心。 甲骨文的发现同时引发了震撼中外学术界的殷墟发掘。“五四运动”促使中国的历史学界发生了两大变化:一是提倡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古史辩派对一切经不住史证的旧史学的无情批判,使人痛感中国古史上科学的考古资料的极端贫乏;二是历史唯物主义在史学界产生了巨大影响,1925年王国维在清华国学研究院讲授《古史新证》,力倡“二重证据法”,亦使中国历史学研究者开始往重地下出土的新材料。这些历史因素对近代考古学在中国的星期具有催生作用。1928年秋,当时的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开始发掘殷墟,其最初的目的乃是继续寻找甲骨。而第二次发掘时,已从主要寻找甲骨编程了对整个遗址所有遗存的科学发掘。 甲骨文的发现还大大加速了对传统的中国文字学的改造。汉代以后中国的文字学家崇尚许慎的《说文解字》,传统的文字学主要是《说文》学;但由于北宋以来金石学的发展,特别是对金文的研究,已不断地用商周古文字对《说文》的文字学进行补充。到了清代,对金石学的研究进一步深入,使《说文》的权威性受到了极大的冲击。甲骨文的发现提供了汉字

2016年济南中考语文真题(含答案)

2016年济南市中考语文 一、选择题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 分) 2、A.殷红(yīn)庇护(bì)青睐(lài)所向披靡(mǐ) 3、B.酝酿(niàng)模样(mó)慰藉(jiè)锲而不舍(qì) 4、C.脊梁(jǐ)黝黑(yǒu)炽热(zhì)惟妙惟肖(xiāo) 5、D.睿智(ruì)阔绰(chuò)和煦(xù)苦心孤诣(yì) 6、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3 分) 7、A.祈祷文绉绉一气呵成中流砥柱B.真谛里程碑通霄达旦无与伦比 8、C.馈赠发详地相得益彰珠丝马迹D.辐射一瞬间砰然心动姹紫嫣红 9、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 分) 10、A.“趵突腾空”为“济南八景”之首,泉水日夜喷涌,络绎不绝。 11、B.作家曹文轩荣获儿童文学最高奖—国际安徒生奖,消息传来,骇人听闻。 12、C.杨绛先生的离世,如巨星陨落,使中国文坛黯然失色。 13、D.漫步曲水亭街,我们用相机去捕风捉影,记录家乡的古风古韵。 1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 分) 15、A. 只要经过不懈的努力,才会收获精彩的人生。 16、B.济南交警董相勇捐肝救妻,谱写了夫妻二人在困境中相濡以沫。 17、C.考场上沉着,镇静,是能否正常发挥水平的关键。 18、D.一本好书可以给你带来许多教益,甚至可以影响你的一生。 19、下列关于名著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20、A.《三国演义》第九十一回“祭泸水汉相班师,伐中原武侯上表”中,“武侯”即诸葛亮。 21、B.《简·爱》中女主人公自尊、独立性格的形成,是与她童年的幸福生活分不开的。 22、C.《草房子》中杜小康经历了孤独的放鸭之旅,觉得自己“长大了,坚强了”。 23、D.《老人与海》通过塑造圣地亚哥的形象,讴歌了人类面对苦难时坚不可摧的精神力量。 二、文言文阅读 (一)课内文言文阅读。 (二)爱莲说 (三)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四)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五)6、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2 分) (六)A.可爱者甚蕃蕃:繁多 B. 不蔓不枝枝:长枝节 (七)C.亭亭净植植:种植 D. 陶后鲜有闻鲜:少 (八)7、下列各项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 分) (九)A.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醉翁之意不在酒B.濯清涟而不妖人不知而不愠 (十)C.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且焉置土石 D.同予者何人陈胜者,阳城人也 (十一)8、下列对选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2 分) (十二)A.《爱莲说》作者周敦颐。“说”是一种古代文体。 (十三)B.本文托物言志,文中称莲是“花之君子”,表达了作者对清白正直品性的坚守。(十四)C.文章以“菊之爱”“牡丹之爱”衬托“莲之爱”,层层深入,意蕴无穷。 (十五)D.“牡丹之爱,宜乎众矣”一句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世人喜爱牡丹的羡慕之情。(十六)课外文言文阅读 (十七)孟尝君有舍人①而弗悦,欲逐之。鲁连②谓孟尝君日:“猿猴错木据水,则不若鱼鳖;历险乘危,则骐骥不如狐狸;曹沫③奋三尺之剑,一军不能当,使曹沫释其三尺之剑,而操铫鎒④。与农夫居垅亩之中,则不若农夫。故物舍其所长,之⑤其所短,尧亦有所不及矣。今使人而不能,则谓之不肖⑥;教人而不能,则谓之拙。拙则罢之,不肖则弃之,……岂非世之立教首也哉⑦?”孟尝君曰:“善!”乃弗逐。(选自《战国策·齐策》) (十八)【注释】①舍人:侍从。②鲁连:战国时齐国人。③曹沫:春秋鲁庄公时武士。④铫(yáo) (十九)鎒(nòu):古代除草的农具。⑤之:这里是用的意思。⑥不肖:没有才能。⑦岂非世之立教首也哉:这哪里是世上的用人之道呢? (二十)9、用“/”给下面的文字断句(只画一处)(2 分) (二十一)拙则罢之不肖则弃之 (二十二)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 分) (二十三)曹沫奋三尺之剑,一军不能当。 11、文中鲁连委婉劝谏,意在告诉孟尝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道理。(2 分) (二十四)诗歌阅读 (二十五)夏意宋苏舜钦 (二十六)别院深深夏席①清,石榴开遍透帘明。 (二十七)树阴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②时一声。 (二十八)【注释】①席:竹席。②流莺:即莺。流:指其鸣声婉转。 (二十九)12、本诗通过描写院深席清、(1)、树阴满地、(2)、等四幅夏日画面,流露出诗人(3)的心情。(3 分) (三十)13、赏析“石榴开遍透帘明”中“透”字的妙处。(3 分) (三十一)根据原文默写 (三十二)14、按要求填写相应语句。(共 7 分,每小题 1 分) (三十三)(1)择其善者而从之,____________________。(《论语·述而》) (三十四)(2)举杯邀明月,_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月下独酌》其一) (三十五)(3)________________,草色遥看近却无。(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其一(三十六)(4)日暮乡关何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崔颢《黄鹤楼》 (三十七)(5)马作的卢飞快,_________________。(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三十八)(6)__________________,各领风骚数百年。(赵翼《论诗》) (三十九)(7)龚自珍在《已亥杂诗》中以落花为喻,表达爱国热忱的诗句是: (四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 (一)呦呦之蒿,中国神药 (二)① "呦呦鹿鸣,食野之蒿",这是《诗经》中的句子。在 2015 年 10 月 5 日之前,有谁能想到,这句诗竟能和诺贝尔奖联系起来——名字来自《诗经》的中国药物学家屠呦呦,因首次提取出治疗疟疾的“神药”青蒿素,而被国际学术界公认为"青蒿素之母",也因此获得 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三)②青蒿素所对抗的疟疾是地球上最古老的、死亡人数极高的疾病之一,是一种极为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