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资源管理学第8章 土地资源利用动态监测
土地利用动态监测

利用动态监测图;
1:25000~1:50000比例尺城市辖区(主城区)范围的前、 后时相遥感影像图; 1:25000~1:50000比例尺城市辖区(主城区)范围的土地 利用动态监测图;
1、数据获取
要求数据及资料来源连续、稳定;能满足监测的精度 要求;价格适中;易于获取。目前采用的主要数据源有 TM数据和SPOT数据。
3、遥感数据融合
(1)融合的目的
数据融合目的是通过将监测区内两个或多个时相的TM多光谱
数据与SPOT全色波段融合,提高卫星影像数据的空间分辨率和光 谱分辨率,增强影像判读的准确性。同时两个时段影像的交叉融
合又会突出变异,有助于检测出变化信息。
(2)数据融合的技术关键
(1) 充分认识研究对象的地学规律; (2)充分考虑不同遥感数据之间波谱信息的相关性而引起的有用 信息的增加和噪声误差的增加,对多源遥感数据作出合理的选择; (3)解决遥感影像的几何畸变问题,使各种影像在空间位臵上能 精确配准起来;
第三章
土地利用动态监测
一、土地利用动态监测概述
地面塌陷
土地荒漠化
自然环境的演变: 如全球 变暖、海平面上升、植被演 替、自然灾害(荒漠化、崩 滑流等)等造成土地资源质 量下降和数量减少 。
崩塌
土地利用动态监测:对土地资源及其利用状况的信息持
续收集调查,开展系统分析的科学管理手段和工作。
土地整理
违法占用耕地
6、变化信息后处理
(1)外业资料整理与分析; (2)变化小图斑归并; (3)图斑范围、边界、类型确定; (4)选取特征图斑,为建立影像特征库提供典型影像资料;
(5)统计变化面积并作变化分析。
监测到的变化 图斑
修正
勾绘
土地利用动态遥感监测及其技术应用现状研究

土地利用动态遥感监测及其技术应用现状研究青海省地理空间技术及应用重点实验室青海西宁810001摘要:土地利用动态调查指对不同时段的土地使用信息进行对比研究,在其数量与规模上研究其动态变化性质和未来变化趋势。
遥感技术在信息收集上具备全方位、多时的、全天候的特征,在应用上则具备多源数据处理、多领域整合研究、多维动态监控及多用途的特征。
利用遥感技术能够获得较大范围的土地资源数据信息,在资源动态监控上也有着更广阔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土地利用;动态遥感监测;技术应用1土地利用动态监测内涵土地利用动态监测通过对比不同时相(至少2个时相)的土地利用数据,分析土地在空间、时间和数量上的动态变化特征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土地利用遥感动态监测是利用同一区域、不同时相的遥感图像之间的光谱特征差异分析和识别土地利用状态或变化,其本质是量化时序遥感图像的时域效果,即通过量化多源、多时相遥感图像的空间域、时间域、光谱域等耦合特征,识别土地利用变化的类型、位置及数量。
土地利用动态监测需要监测区域内的全部土地资源,分析和掌握各种土地利用种类的动态信息,包括空间分布、数量、质量等。
当前土地利用动态监测主要通过定期监测全国土地调查、土地利用/土地覆盖情况、耕地和建设用地等土地利用变化情况,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及年度用地计划的执行情况进行客观、直接、及时的检查。
土地利用动态监测的目的是核查每年全国土地变更调查的汇总成果,对违法或涉嫌违法的地区及其他特定目标进行快速监测,为违法用地查处及突发事件处理提供佐证和依据,为国家宏观决策提供科学、可靠的依据。
2监测内容国土利用遥感技术动态监控即通过监视全国范围内的所有用地资料,以掌握其土地利用类型数量、品质、空间分布情况等的动态信息。
土地利用通过遥感技术动态监控,重点是对农用地和城市建设用地等土地利用变动情况,实施准确、直接、客观的定期监控,及时监测我国土地利用总规划情况和年度用地规划落实情况,并重点核实我国年度用地变动情况调查汇总数据,为我国的宏观决策提供更为真实、精确的土地利用变化情况;对违法及疑似违法用地的区域范围及其他特定目标等变化状况实施更快速的日常监控,为违法用地查办和突发事件管控提供依据。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619土地资源学历年考研真题汇编(含部分答案)

2013年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公共管理学院619土地资源学考研试题(回忆版)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2013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一、名词解释
1.土地
2.土壤
3.土地经济评价
4.土地储备
5.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
6.基本农田
……
二、简答题(40分)
(1)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基本内容
(2)划分土地资源评价单元的方法
三、问答题(50分)
(1)综述土地资源评价的类型和用途
(2)FAO土地适宜性评价程序
四、计算题(15分)
题中是个由100个小格子组成的正方形的大格子,有A、B、C、D四个区域,A是23,用土地技术调查中的差平方法计算其中B\C\D各个区域的面积。
2011年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公共管理学院619土地资源学考研真题(回忆版)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2011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土地资源管理试题
一、名词解释
1.土地分级
2.土地类型
3.土地分类
4.土地资源评价
5.土地潜力评价
6.土地自然评价
7.水土流失
8.人口资源承载潜力、
二、判断
略
三、简答题:
1.土地资源学研究特点
2.影响区域土地资源利用和结构的因素
3.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程序
4.土地资源评价的意义
四、论述题:
1.论述土地资源学研究中的专门化技术和新技术
2.论述土地利用动态监测的内容。
《土地资源管理学》教学大纲

《土地资源管理学》教学大纲课程编号:051206中文名称:土地资源管理适用专业:地籍测绘与土地管理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总学时:64总学分:6一、课程简介:《土地资源管理学》是地籍测绘与土地管理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属于地籍测绘与土地管理的专业基本技能课程,是研究和分析土地资源管理问题的科学,它既是土地科学学科体系的一个分支,又是管理学的一个分支;该课程主要解决为提高土地利用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必须综合运用行政、经济、法律和技术手段,对土地利用进行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的矛盾。
二、教学的目的、要求与方法(一)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土地资源管理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学生从事土地管理方面的工作提供系统的理论知识和科学方法。
(二)教学要求:1、理论知识方面:该课程主要包括基础管理、用地管理、措施管理。
基础管理主要认识土地资源的属性,摸清区域内土地资源的数量和质量状况,为土地资源管理各项工作提供基础资料。
用地管理是土地资源管理的核心,其根本任务是对土地利用实行宏观控制和微观计划管理。
措施管理是管理实现的手段,包括土地资源利用过程中的一系列法律的、行政的、经济的和生态的手段和措施。
2、实验技能方面:通过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实习、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习、土地潜力分析实习、土地资源利用动态监测实习、土地复垦实习及土地资源集约利用水平评价实习,让学生增加动手能力,增强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加强学生对理论的理解。
(三)教学方法:以多媒体教学为辅助,采用讲授法,演示法,比较法,实践实验法等教学手段。
三、教学内容(实验内容)及学时分配(一)教学内容第1章绪论【教学目的】通过对本章的学习,掌握土地、土壤、土地资源、国土的概念甄别及其辨析;熟悉土地和土地资源的资源属性、资产属性、生态属性、工程属性、社会属性以及权籍属性。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土地、土壤、土地资源、国土的概念甄别及其辨析;土地和土地资源的资源属性、资产属性、生态属性、工程属性、社会属性以及权籍属性。
土地利用动态监测_2

2 . 外业调查记录表
以监测区或县级行政辖区为单元,根据图斑属性表 制作外业调查记录表(见附录F、附录G、附录H)。
50万人口以上城市土地利用现状监测外业调查记录表
序号
行政区代 码
影像时 相
监测时 间
要素代 码
图幅 号
图斑 编号
中心点X 坐标
中心点Y 坐标
地类代 码
图斑面积 (亩)
线状地物 宽度(m)
中心点X坐标
中心点Y坐标 地类代码 地类面积 企业名称 行业编码 产业类型 建筑物基底面积
XZB
YZB DLDM DLMJ QYMC HYBM CYLX JDMJ
Float
Float Char Float Char Char Char float
8
8 8 10 20 2 2 8 1 2
13
建筑总面积
Char
Char Float Float Char Char Float
20
8 8 8 8 8 10 1
10
11 12 13
实测面积(亩)
行业编码 产业类型 备注
SCMJ
HYBM CYLX BZ
Float
Char Char Char
10
2 2 50
1
九 外业调查底图及记录表
1 . 外业调查底图 以近期遥感正射影像图为背景,叠加行政界线、图 斑线与编号、图廓整饰、注记等要素,按监测区或县级行 政辖区范围制作外业调查底图。
表6 监测区DOM工程管理文件夹内容与文件命名
内 容 图廓整饰 县级行政界线 注记 监测区 命 名 ts.e00 xzjx.e00 zj.e00 影像时相DOM.tif
十四 工程管理文件
土地利用动态遥感监测(ppt 23页)

(4)土地条件状况:土地利用与其环境条件密切相关,需及 时掌握土地条件的变化,防止土地条件变化带来的灾难。
(5)土地质量及等级状况:土地等级反映土地质量,土地质 量是土地利用的基础也是价格形成的重要依据。
5
1.55~1.75 短波红外 30m
测量植物含水、鉴别云和雪
6
10.4~12.5 热红外
120m
测量作物热特性、绘制其他热分 布图
7
2.08~2.35 短波红 外
30m 识别岩体、土壤类型和人工建筑
2、数据预处理
(1)几何校正
遥感几何校正基本环节有两个:一是像素坐标变 换;二是像素亮度重采样。根据所采用的遥感数据特点 和《土地利用动态遥感监测规程》要求,工作中采用的 图像校正方法主要是二次多项式法,亮度重采样则采用 三次卷积法。
(3)融合前处理
SPOT数据
增强局部灰度反差、突出纹理细节、加强纹理能量和 通过滤波来尽可能减少噪音。
TM 数据
多光谱数据的贡献就是它的光谱信息,融合前主要以 色彩增强为主,调整亮度、色度、饱和度,拉开不同地类 之间的色彩反差,对局部的纹理要求不高,有时为了保证 光谱色彩,还允许削弱纹理信息来确保融合图的效果。
(2)数据融合的技术关键
(1) 充分认识研究对象的地学规律; (2)充分考虑不同遥感数据之间波谱信息的相关性而引起的有用 信息的增加和噪声误差的增加,对多源遥感数据作出合理的选择; (3)解决遥感影像的几何畸变问题,使各种影像在空间位置上能 精确配准起来; (4)选择适当的融合算法,最大限度地利用多种遥感数据中的有 用信息。
项目二土地利用调查与监测ppt课件

10
病原体侵入机体,消弱机体防御机能 ,破坏 机体内 环境的 相对稳 定性, 且在一 定部位 生长繁 殖,引 起不同 程度的 病理生 理过程
一级类
二级类
编码 名称 编码 名称
02 园地
含义
指种植以采集果、叶、根、茎、汁 等为主的集约经营的多年生木本和 草本作物,覆盖度大于50%或每亩 株数大于合理株数70%的土地。包 括用于育苗的土地。
18
病原体侵入机体,消弱机体防御机能 ,破坏 机体内 环境的 相对稳 定性, 且在一 定部位 生长繁 殖,引 起不同 程度的 病理生 理过程
一级类
二级类
编码 名称 编码 名称
含义
09 特殊 用地
指用于军事设施、涉外、宗教、监教、殡 葬等的土地。
091 军事设 指直接用于军事目的的设施用地。 施用地
指用于种植水稻、莲藕等水生农作物的耕地。包 括实行水生、旱生农作物轮种的耕地。
012 水浇地 指有水源保证和灌溉设施,在一般年景能正常灌
溉,种植旱生农作物的耕地。包括种植蔬菜等的
非工厂化的大棚用地。
013 旱地
指无灌溉设施,主要靠天然降水种植旱生农作物 的耕地,包括没有灌溉设施,仅靠引洪淤灌的耕地。
033 其它林 包括疏林地(指树木郁闭度≥0.1、
地
<0.2的林地)、未成林地、迹地、
苗圃等林地。
12
病原体侵入机体,消弱机体防御机能 ,破坏 机体内 环境的 相对稳 定性, 且在一 定部位 生长繁 殖,引 起不同 程度的 病理生 理过程
一级类 编码 名称
04 草地
二级类 编码 名称
含义
指生长草本植物为主的土地。
041 天然牧 指以天然草本植物为主,用于放牧 草地 或割草的草地。
土地资源管理考试试题

土地资源管理考试试题一、单选题(每题 2 分,共 30 分)1、土地资源的特性不包括()A 有限性B 可再生性C 固定性D 通用性2、以下哪项不是土地资源管理的基本任务()A 保护土地资源B 合理开发土地资源C 促进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D 限制土地资源的流转3、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期限一般为()A 5 年B 10 年C 15 年D 20 年4、建设用地的审批权限在()A 县级人民政府B 市级人民政府C 省级人民政府D 国务院5、基本农田保护区以()为单位进行划区定界。
A 乡(镇)B 县C 市D 省6、土地登记的主要作用不包括()A 保护土地产权B 规范土地市场C 增加财政收入D 促进土地利用7、土地市场的特点不包括()A 地域性B 统一性C 垄断性D 流通性A 土地补偿费B 安置补助费C 地上附着物补偿费D 土地增值税9、土地资源评价的原则不包括()A 综合性原则B 主导因素原则C 针对性原则D 时效性原则10、土地整治的主要内容不包括()A 土地平整B 农田水利建设C 农村居民点整理D 城市建设11、土地资源调查的基本内容不包括()A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B 土地条件调查C 土地权属调查D 土地价格调查12、以下哪项不是土地资源管理的法律手段()A 土地规划法B 土地登记法C 土地税收法D 土地行政命令13、土地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的核心是()A 数据库B 模型库C 知识库D 图库14、土地利用动态监测的主要方法不包括()A 遥感监测B 实地调查C 统计分析D 模型预测15、以下哪项不是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基本原则()A 公平性原则B 协调性原则C 高效性原则D 优先性原则二、多选题(每题 3 分,共 30 分)A 实现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B 保障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C 促进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D 保护土地所有者和使用者的合法权益2、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编制原则包括()A 严格保护耕地B 节约集约用地C 统筹安排各类用地D 提高土地利用效益3、土地市场的构成要素包括()A 土地交易主体B 土地交易客体C 土地交易规则D 土地交易价格4、土地征收的程序包括()A 征地申请B 征地审查C 征地批准D 征地实施5、土地资源评价的类型包括()A 土地适宜性评价B 土地生产力评价C 土地经济评价D 土地生态评价6、土地整治的意义包括()A 增加耕地面积B 提高耕地质量C 改善生态环境D 促进城乡统筹发展7、土地资源调查的方法包括()A 常规调查B 遥感调查C 抽样调查D 动态监测8、土地资源管理的经济手段包括()A 土地税收B 土地价格C 土地金融D 土地出让9、土地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的功能包括()A 数据采集与输入B 数据存储与管理C 数据处理与分析D 数据输出与应用10、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对策包括()A 加强土地资源管理法制建设B 完善土地利用规划C 加大土地整治力度D 推进土地科技创新三、简答题(每题 10 分,共 20 分)1、简述土地资源管理的概念和主要内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土地利用结构与利用程度指标 2.土地管理政策措施的监测指标 3.土地利用经济社会效益监测指标 4.土地环境和生产力监测指标 5.土地集约经营程度指标
8.2.2土地利用动态监测成果分析 (续)
(三)土地利用监测分析方法
1.指标对比法 2.综合评分法 3.评价系数法 4.对应分析法 5.分布指数法
8.3土地利用动态遥感监测
8.3.1土地利用动态遥感监测总体技术路 线和方法 8.3.2土地利用动态遥感监测技术流程
8.3.1土地利用动态遥感监测总体 技术路线和方法
1.采用多源、多时相遥感数据 2.运用多种图像处理方法提取变化信息 3.矢量数据与栅格数据结合运用 4.遥感监测与基础图件相结合 5.内业处理与外业调查相结合
8.4.1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的研 究目标与内容
1.研究目标
LUCC最根本和最主要的目标是进一步提高对土地利 用与土地覆盖驱动力的认识;调查并考证现时土地利用 与土地覆盖的地理动力学特征;明确土地利用可持续性 与多样性之间的联系;理解LUCC,生物地球化学与气 候之间的内在联系。 LUCC的一个更为明确的目标是开 发更先进的方法设计和检验土地利用与土地覆盖。在从 事自然与社会科学的集成分析中,LUCC所体现的研究 宗旨是“从自然界到人类社会,从全球到区域”。
综观目前国际上有关土地利用/ 土地覆盖变化研究, 其内容可以大致地归纳为三个核心即土地利用的动力机 制、土地覆盖的变化、土地利用与土地覆盖变化的。
8.4.2土地利用与土地覆盖变化研 究的关键性领域
1.土地利用变化的过程与动力机制研究 2.土地利用与土地覆盖类型与区域问题研究 3.区域或全球性空间统计模型研究 4.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的可持续性研究
8.4.3国际LUCC研究进展
目前,LUCC研究主要在四个方面进行,即,LUCC的状况 研究;LUCC的驱动力与驱动机制研究;LUCC的效应与作 用机制研究;LUCC的模型模拟与土地可持续利用研究。 LUCC的变化状况及其驱动力研究开展较早,成果也比较 丰富;随着研究重点的转移和重视;而在模型研究方面,一直有学 者在进行尝试,但少有突破性成果,这除了普适模型构建 和可持续性研究本身的难度外,还受制于前三方面的成效 与进展。
8.4.1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的研
究目标与内容(续)
2.主要研究内容
(1) 土地利用与土地覆盖变化的类型分析; (2) 土地利用与土地覆盖变化的过程研究; (3) 探讨人类对土地利用与土地覆盖变化的反应; (4) 建立综合的全球性或区域性的变化模型,探讨不同 空间尺度上土地利用与土地覆盖变化的动力学机制; (5) 开展有关土地表层、生物过程及其动力机制方面的 数据库建设。
4. LUCC模型日趋丰富
8.2.1土地利用动态监测的技术方法 8.2.2土地利用动态监测成果分析
8.2.1土地利用动态监测的技术方法
1.遥感技术 2.土地调查与统计技术 3.土地信息系统(LIS)技术 4.耕地动态监测预警技术
8.2.2土地利用动态监测成果分析
(一)土地利用监测成果分析内容
1.地类变更分析 2.权属变更分析 3.耕地变化动态分析 4.土地利用结构变化分析
8.3.2土地利用动态遥感监测技术流程
1.数据准备 2.数据预处理 3.信息提取 4.外业调查 5.成果整理 6.精度评价 7.成果提交与验收
8.4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介绍
8.4.1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的研究目 标与内容 8.4.2土地利用与土地覆盖变化研究的关 键性领域 8.4.3国际LUCC研究进展 8.4.4我国LUCC研究进展
8.1.4土地利用动态监测的内容
(一)区域土地利用状况监测
1.土地利用变化的动态信息 2.耕地总量的动态平衡情况 3.农业用地内部结构调整情况 4.基本农田保护区状况 5.后备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监测
(二)土地利用规划与政策法规措施执行情况监测 (三)土地生产力监测 (四)土地环境条件监测
8.2土地利用动态监测的技术方 法与成果分析
8.1.3土地利用动态监测的作用
土地利用动态监测的作用主要有:保持了土地利 用有关数据的现势性,保证信息能不断得到更新;通 过动态分析,揭示土地利用变化的规律,为宏观研究 提供依据;能够反映规划实施状况,为规划信息系统 及时反馈创造条件;对一些重点指标进行定时监控, 设置预警界线,为政府制定有效政策与措施提供服务; 及时发现违反土地管理法律法规的行为,为土地监察 提供目标和依据等。
第8章 土地资源利用动态监测
8.1 土地资源利用动态监测概述 8.2 土地利用动态监测的技术方法与成果分析 8.3 土地利用动态遥感监测 8.4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介绍
8.1.2土地利用动态监测的特点
土地利用动态监测具有下列特点:
监测成果的多样性 监测体系的层次性 技术要求的区域性 技术手段的综合性
代表国际研究发展进程与水平的主要是三个区域的研究, 即北美、欧洲和日本。对此,史培军等人进行了总结。
8.4.4我国LUCC研究进展
1. 在LUCC状况的研究中,研究数据的获取越来 越多地依赖于遥感影像
2. LUCC的驱动力及驱动机制的研究由单一走向 综合
3.LUCC的环境效应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日益全 面和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