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讲 明代文学概况;明代小说的繁荣

第一讲明代文学概况(第四周1)

绪论:

综观明代文学,小说成就最高,戏曲次之,诗文相对衰微。

《三国志演义》可说是历史演义小说的高峰,《水浒传》则是英雄传奇小说的典范。《西游记》可说是神魔小说的楷模,《金瓶梅》在世情小说中揭露封建社会黑暗方面也是前无古人的。明代的白话短篇小说,是宋、元话本的继续和发展,其成就也很高,代表作是“三言”、“二拍”。戏曲中的《牡丹亭》以其独特的构思,表现了强烈的反封建精神,影响深远。所以,明代小说、戏曲的成就是极为辉煌的。

明代文学的演变发展,大致可分为前后两个大的阶段,从明初到正德年间是明代文学的前期,从嘉靖年间到明亡是明代文学的后期。这两个阶段的文学有着显著的变化,表现着鲜明的时代特点。这种变化和特点,是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和哲学思潮发生变化的必然结果。

【前期文学】明代前期文学的发展,有个曲折的过程。除元、明之交产生了著名的长篇小说《三国志演义》和《水浒传》外,这时期没有产生成就较大的作品,只是到成化年间戏曲和民歌才有一些新的开拓。

【后期文学】从嘉靖以后,小说、戏曲等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创作十分繁荣,不仅数量多,而且取材面也较广。这是明代后期文学的一个显著特点。明代后期的通俗形式的文学取得了重大成就。长篇小说《金瓶梅》,短篇小说集“三言”和“二拍”,戏剧如汤显祖的《牡丹亭》等,都在各自领域中达到了新的历史高度。这一时期“雅”、“俗”文学传统相互混融的现象,也比前一时期更为突出。

一、明代社会对文学的影响

(一)前期沉寂的原因

元明之际社会动荡,形成了一股人心思治、崇拜英雄的思潮,涌现了一批精神上比较解放而且富有时代使命感的文人,作品有阳刚之气,作家有忧患意识。以《三国演义》、《水浒传》、南戏中兴、宋濂、刘基、高启诗文为代表。但这种繁华很快就遭到阻扼和摧残。

1、明初,政治上加强中央集权统治,把自秦汉以来的封建专制主义发展到

顶峰。

朱元璋针对元代由于政治制度松懈思想统治的松懈所带来的社会变化,以强烈的手段建立了空前的独裁统治。

①滥杀功臣:洪武13年制造左丞相胡惟庸私通蒙古和日本案,胡被凌迟处死,持续十年,诛杀三万人。洪武26年制造大将军蓝玉谋为不轨罪,蓝玉也被凌迟处死。这两个案子诛杀数万人,几乎杀尽了开国英雄。

②大权独揽:废除实行了上千年丞相制度和七百多年的三省(中书、门下、尚书)制度,将军政大权独揽于一身。

③削弱诸王权力:至成宗永乐和宣宗宣德年间,建立内阁制度,削弱诸王权力。

④实行特务统治:还设立锦衣卫、东、西厂,对群臣和百姓进行监视。

2、思想文化上实行严格控制,对文人采取拉拢和高压双重手段。

①八股取士——要求士子只能代古人语气为之,按照固定的程式、字数,绝不允许自由发挥,强化对文人思想的禁锢。

②剥夺文人自由: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士子向来有隐的权利,而朱元璋却规定“寰中士大夫不为君用者”,即可“诛其身而没其家”。当时文人“一授官职,亦罕有善终者”。如高启因辞官而被腰斩;苏州文人姚润、王谟被征不至而被斩首抄家。

③大兴文字狱:制造大量的文字冤案以树立绝对的皇权。如朱元璋自幼为僧,参加过被称作贼的红巾军,文人在文章中用了“僧”、“贼”、“发”同音、谐音或有关的字如“光”等,就被认为是有意讽刺而定罪斩首。在这种淫威高压下,思想文化界呈现了一派沉闷、压抑的气氛。统治阶级这么做,是为了从根本上塑造文人的奴性品格。

明代经济的复苏和人民生活相对安定,消蚀了士人的忧患意识,而思想文化上的专制主义和特务统治,又平添了创作上的不安全感,为了保持心态平衡,欣赏一种平稳和谐、雍容典雅的美,明初文学创作呈现出贵族化、御用化特点,如台阁体诗垄断文坛近百年之久,以及讴歌富贵、道德、神仙的戏剧泛滥。

(二)后期繁荣的原因——主要是戏曲和小说的繁荣。

1、明代中叶以后,皇权的高度集中逐渐导致以皇帝为中心的统治集团的腐化堕落,政治上由盛转衰,出现了宦官专权,宦官专权与朝政腐败,又加剧了党

争,统治集团逐渐放松了政治思想的控制。于是思想文化界开始活跃起来。

2、经济对文学的影响——改变了文学作品的面貌

商人们经济实力雄厚,生活奢靡,引起人们的注目和羡慕;商人们附庸风雅,与“贤士大夫们倾盖交欢”。文人们也改变了不屑与商贾为伍的清高态度,乐意与商人、名公巧匠交游,越来越具有世俗平民化的特征。尤其到了明代中后期文人与商人关系越来越密切。他们相互影响,产生了一批受到市民思想感情和艺术趣味的熏陶、并愿意为市民阶层服务的文人士子。如小说家凌蒙初、陆云龙等都兼营印刷业。唐寅、屠隆、汪道昆等人都出身商家。文人的市民化和市民化读者群的形成,自然地改变了文学作品的面貌,使文学创作商品化。市民的生活,市民的情趣、市民的形象在明代诗文、小说、戏曲中越来越显得举足轻重。如《金瓶梅》、《三言二拍》等。

3、哲学思想上心学的发展创造着一种新的文化氛围,在思想领域掀起了巨大的思想解放思潮。抨击程朱理学,反对禁欲主义,追求人性解放,肯定人的私欲、情欲和凡俗的日常生活。

二、明代文学的特征

1、小说、戏曲等俗文学的地位空前提高

明代最为兴盛的文学类型是小说和戏曲,这两种文学类型从理论到实践在明代都获得了突破性进展。俗文学的价值从李梦阳、何景明开始便明确得到肯定。李梦阳将《西厢记》与《离骚》并称,后来王慎中、唐顺之又把《水浒传》与《史记》并称。李贽、袁宏道、汤显祖和冯梦龙进一步为俗文学大声疾呼。对于提高小说、戏曲的地位,打破传统的观念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袁宏道将词、曲、小说与《庄》、《骚》、《史记》、《汉书》并提,称《水浒传》、《金瓶梅》为“逸典”。小说《三国志通俗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词话》被称为四大奇书。

2、章回小说体制上的定型

在各类通俗文学中,小说的勃兴最为引人注目。特别是中国古代长篇小说——章回小说的发展和定型,是明代对中国文学作出的最为宝贵的贡献。章回小说是在宋元讲史等话本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它的特色是分章叙事,分回标目,每回故事相对独立,段落整齐,但又前后勾连、首尾相接,将全书构成统一的整体。宋元话本也有目录,但字数参差不等,未作修饬。明代小说,目录文字越来越讲

究。今见最早的刻本《三国志通俗演义》,每回标题都是单句七字。《水浒传》每回的标题已是双句,大致对偶。《金瓶梅》回目已十分工整完美。除分回立目之外,章回小说还保存了宋元话本中开头引开场诗,结尾用散场诗的体制。正文常以“话说”两字起首,往往在情节开展的紧要关头煞尾,用一句“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的套语,中间又多引诗词曲赋来作场景描写或人物评赞等。明代章回小说在体制上得以定型的同时,艺术上也日趋成熟。“四大奇书”清晰地展示了长篇小说艺术发展的历程。

3、戏曲小说的兴盛,促进了人们对于文学特性认识的深化。

①高度重视文学的情感特征。

明代文学把情感作为品评作品美学意义和社会功能的准则。如汤显祖称,情之所有,理之所必无。李贽称《水浒传》是“发愤之所作”。冯梦龙编短篇小说集名之曰《情史》,提出“情教”说。都表明明代情感论的发展与俗文学的繁荣有着密切的关系。

②清晰认识文学的虚实关系。

明以前文学理论,重诚、真、信、实,反对浮、夸、虚、幻,往往不能正确认识艺术真实与生活真实的关系。而戏曲、小说与诗歌散文不同,它们描绘的故事与人物大都虚实相间,多有艺术虚构。到了明代,随着小说戏曲的兴盛,文学家不仅在创作中运用虚构手法,而且对虚与实的关系作了较好的论述。如叶昼:“《水浒传》事节都是假的,说起来却似逼真,所以为妙。”李日华:“虚者实之,实者虚之,实者虚之故不系,虚者实之故不脱;不脱不系,生机灵趣泼泼然。”(《广谐史序》)

③关注人物性格的刻画。

宋元以前,由于长篇叙事作品不发达,故有关塑造人物形象的理论比较缺乏。明戏曲小说繁荣,促使人们重视之。如叶昼论《水浒传》提出了刻画人物性格应在“同而不同处有辨”的命题,说明明代文学批评中人物性格论已具相当深度。

④更加重视语言的通俗易懂。

在中国文学史上,大张旗鼓的提倡语言的通俗化,是随着白话小说的繁荣而兴起的。《三国志通俗演义》书名突出“通俗”两字。蒋大器序中强调通俗的重要性,认为“读诵者人人得而知之”,才能使人“一开卷,千百载之事豁然于心

胸。”以后的小说论者及作家从各个角度证明了使用“俗近语”的重要意义。

4、明代文学集团林立,流派纷呈,标新立异,争讼不息。

明代以前,文人的结合往往是具有较多共同特点的作家同声相应,同气相求而成,且多围绕着一时的文学大家或权势人物组成一个圈子。明初有三杨(杨士奇、杨溥、杨荣)为代表的台阁体,和以李东阳为核心的茶陵派的文人,都是趣味相投,自相结合的,各文人集团尚未形成相互攻讦(jie音节,攻击和揭发别人的短处)的风气。

成化、弘治以后,统治集团日见腐败,而城市的发达,有利于文人相对集中,并滋长着一种文酒风流、空疏不学的风气。由于空疏不学,往往偏执一端,不可一世,批评他人,抹杀一切。以正德年间的前七子为代表,文士的集合改变了过去以兴趣相结合的模式,形成了以主张相结合的风气,这标志着明人流派观念的自觉。从“前七子”起,理论追求、创作纲领和流派意识日趋明确。先后有“后七子”、“茶陵派”、“唐宋派”、“公安派”、“竟陵派”等流派,此起彼伏,诗文批评界十分热闹。

明代文人集团的争讼本身存在着标新而故意立异,拉帮结派、不容异已的不良风气。但它又是现实创作的反映,反过来还推动了创作和流派的发展。

第一章明代小说的繁荣

第一节古代小说发展概况

一、“小说”名称的形成

“小说”一词最早出现在《庄子·杂篇·外物》:“饰小说以干县令,其于大达亦远矣。”这里的“小说”是“小语浅说”的意思,指那些琐碎的言谈和微小的道理,并非文体概念。

东汉桓谭的《新论》中最早将“小说”作为一个文体概念加以阐述:“合丛残小语,近取譬喻,以作短书。修身理家。有可观之辞。”这种“短书”,是一种具有一定故事性和虚构性的散文文体。但桓谭说的“小说”,与我们今天的小说,在文体特征上是有较大区别的。

“小说”的概念,是伴随着小说创作和小说文体的发展,逐渐形成的。二、中国古代小说发展脉络

中国古代小说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大体上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A、上古秦汉魏晋南北朝阶段

从上古到秦汉魏晋南北朝,中国的小说作为一种独立的文学体裁,仅初具规模,尚未成熟,但其内容和形式对后代作品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这一阶段中,小说由口头传说到局面记载,由分散混同在子书逸史之中,到专书记录故事人物。初步形成了小说特有的文体特征,并为下一阶段的小说发展,奠定了基础。

B、唐五代阶段

在唐、五代约三个半世纪的时间内,小说得到极大发展。尤其是传奇小说的兴起和繁荣,标志着文言短篇小说的成熟,因为它已超出了记录传闻逸事的范畴,而成为文人有意识的创作。唐小说与唐诗并称一代之奇,成为中国小说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阶段。

C、宋辽金元阶段

宋元话本是中国小说发展史上的一个崭新阶段。话本就是“说话艺人”的底本。“说话”是宋代民间娱乐场所中的一种伎艺,有着广大的听众群。“说话”的脚本和记录稿,成为最早的“话本”。话本的出现,标志着一种新的以当时口头语言——白话为表述语言的小说体裁的形成。

D、明清阶段

明代与清代是中国古代小说繁荣昌盛的时期。在这个时期,出现了以宏大的场面和细致的描写,反映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章回体长篇小说。《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红楼梦》、《儒林外史》等长篇巨著,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短篇话本、拟话本小说大量刊行,“三言”“二拍”是其中的优秀代表。蒲松龄的《聊斋志异》,把中国古代文言小说的创作,推向了顶峰。

第二节明代通俗小说的繁荣

一、明代小说繁荣的原因(教材略)

二、繁荣表现:(教材)

首先,表现为作品数量多,规模大,众体齐备,反映社会生活面广。

第一、长篇章回小说的诞生、发展和繁荣。

出现了一大批长篇小说,仅流传下来和有名可靠的就有近百部。被称为“四大奇书”的《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都出现在明代,它们成了历史演义、英雄传奇、神魔小说和世情小说的典范性作品,对明中叶以后同

类小说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所谓历史演义,就是用通俗的语言,将征战兴废、朝代更替等为基干的历史题材组织、敷演成完整的故事,并以此表明了一定的政治思想、道德观念和美学理想。

所谓英雄传奇,就是凭借一些历史影子,主要通过想象虚构塑造传奇式的英雄人物。

所谓神魔小说,就是以神魔鬼怪为题材,通过想象夸张虚构塑造人物。

所谓世情小说,就是以婚姻、家庭生活为题材,描写现实生活中的人情世态。第二、白话小说成熟,并达到了高峰。

宋元话本的出现,使白话短篇小说成为中国小说史上一种新形式。在明代,文人的创作活动大致有两个方面的成绩:

1、对前代话本进行收集整理,使之成为案头文学,如嘉靖年间洪洪楩编辑

的《清平山堂话本》(又称《六十家小说》),就是明人最早整理的宋元话本集。

2、模拟话本进行创作,出现了冯梦龙的“三言”、凌濛初的“二拍”和陆人龙的《型世言》等选集,标志着白话短篇小说以完全成熟。“三言”、“二拍”代表了我国白话短篇小说的最高成就。

第三,文言小说出现了复兴。

文言小说到唐传奇达到了一个高峰,但在宋元时期相对衰落。到明初,瞿佑的《剪灯新话》、李祯的《剪灯余话》、赵弼的《效颦集》等,挽回了文言小说的颓势;明代中后期文言小说呈现出繁荣局面,为清初《聊斋志异》的出现作了必要的准备。

其次,明代小说的繁荣还表现在一是质量上的提高,最突出地表现在创作主体、人物塑造和艺术结构的变化上。

从创作主体来看,由积累型变为独创型。(略)

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基本完成了从类型化典型到个性化典型的转变。(略)在艺术结构上,《水浒传》、《西游记》等世代积累型小说,情节结构往往由一对矛盾冲突构成,表现为线性的链条式结构。而以《金瓶梅》为代表的世情小说,情节结构往往由两对以上的矛盾冲突构成,小说情节的横断面呈现出网状结

构。

三、明代通俗小说创作的特点

(一)由世代累积型集体创作到作家个人创作的过渡

中国通俗小说发展到明代,处于承上启下的转折时期,即由世代累积型集体创作的话本、平话,向文人作家个人独创的过渡,明代成书的几部著名长篇小说,都带有这一鲜明特点。三国、水浒、西游和一些短篇的故事,都经历了较长时间,甚至几个世纪的流传和积累,汇集世代书会人才、民间艺人的集体智慧,创作出各个系列故事集群,由罗贯中、施耐庵、吴承恩等作家,在此基础上加工写定而生。而后期出现的《金瓶梅词话》和拟话本小说,则开始了作家个人的独力创作。当然,个人创作的成熟和丰收,则是在清代《红楼梦》、《儒林外史》问世之后。

(二)题材广泛丰富

就题材内容而言,大致可以分两大类。

1.一是非现实题材,包括历史传奇和虚构的神怪故事。

(1)历史题材小说,上自盘古开天辟地,下至明代,各朝各代,都以通俗演义的形式相继出现。如《盘古至唐虞传》、《列国志传》、《两汉演义传》、《三国志演义》《东西晋演义》、《唐书志传通俗演义》、《北宋志通俗演义》、《皇明英烈传》等。《三国志演义》是它们的代表作。

(2)传奇类型不拘囿于史实,撷取一些历史人物和事件的某个侧面或片断,铺张扬厉,虚构谋篇,《水浒传》就是其中典型的一部。

(3)神魔题材借历史事件描写鬼怪之争,内容虚幻,风格奇特。《西游记》之唐三藏西天取经,《封神演义》的武王伐纣,在历史上或可捕捉到身影,而《飞剑记》、《咒枣记》大写道仙、禅师,则在历史上毫无踪迹了。这些故事,是传统道教、佛教逐渐世俗化的一个反映。

2.二是现实题材,直面人生,可谓明代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诸凡封建统治集团的骄奢淫逸、忠奸斗争、社会腐败、政治黑暗、市井生活的芸芸众生,声情画貌,情趣心态,尽入笔端,构成了一幅生动的明代社会生活的风俗画卷。《金瓶梅词话》发端,大批拟话本继其后,间以海瑞、况钟的断狱公案,数量可观,而以反映爱情婚姻题材的篇幅最多。

(三)表现了新的思想

思想界猛烈抨击封建礼教的虚伪和罪恶,反对禁欲主义。“存天理,去人欲”虚伪道学受到了猛烈冲击。

在新兴思想影响下,一是追求“情”,尤其是真情男女得到最突出的表现;二是放纵“欲”,尤其是晚明,放纵声色成为时尚,对审美观念和文学创作实践,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他们从肯定人的生存价值出发,大胆肯定人的性欲为正当要求,描写青年男女突破封建礼教的樊篱,追求挚着的爱情生活,带有明显的人文主义色彩,标志着一个时代的觉醒。《金瓶梅》、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当然,同时也存在着享乐主义、自然主义的糟粕。

(四)语言更加通俗

明代通俗小说创作一个最鲜明的艺术特色,就是语言更加通俗易晓,朝着俚俗化方向发展,词汇丰富,鲜明生动,有很强的表现力。如果说明代前期成书短篇和或长篇如《三国志演义》还夹杂着大量文言词汇的话,那么明代后期之作完全口语化了。《金瓶梅词话》使用的就是当时的白话口语,谚语、成语、歇后语随处可见,隐语、江湖切口,比比皆是,带有浓厚的市井独特风格,显得异样的生动泼辣。

(五)结构完整严谨,细节真实生动

人物性格饱满鲜明由文人作家加工写定而成的几部著名长篇小说,如“四大奇书”,与宋元平话相比,在艺术创作上有着质的飞跃。这些作品对长期流传在民间的,作为小说这一仍嫌粗糙的艺术样式,进行了重要的改造加工。从题目引首的整齐划一、对偶匀称,到情节结构的精心安排、巧作勾连,特别是细节描写的真实逼真、细腻入微,使小说这一艺术样式在结构上首尾完整,情节上引人入胜,形象上丰富生动。写战事,铁马金戈、气势恢宏。如三国的赤壁鏊兵。写天上,神奇瑰丽,想象丰富。如西游的大闹天宫。写世情,依照现实生活的本来面貌,细心提炼,维妙维肖。不同题材,采用了不同的塑造人物方法,艺术性格饱满丰富,琳琅满目。几百年过去了,明代优秀小说里的艺术群像,仍在人们心目中熠熠生辉。

三、明代的小说理论

明代小说理论批评的兴起,是文学观念进步的结果,是小说繁荣的标志,也是小说发展进步的重要原因。出现了蒋大器、汤显祖、李贽、怀林、袁宏道、余邵鱼、冯梦龙、凌蒙初、胡应麟等小说评论家。批评的对象包括文言、白话,长篇、短篇,古传、今作。他们讨论了小说的社会功能、文学价值、美学意义及内容史实、人物形象,写作技巧。对《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的评占点分析,逐渐成为专门学问。

明代的小说理论家们对小说理论的贡献:

(一)对小说的地位予以前所未有的肯定;

(二)强调了小说的社会作用和认识作用;

(三)肯定了小说语言通俗易懂的优点;

(四)对真幻虚实等问题作了有益的探讨。

中国古代文学教案明代文学

明代文学 第一章明代文学概述 根据几种目前通行文学史的分期方式,我们可以大致将明代文学划分为三个时期:即前期、中期和后期。前期为从明初到成化年间,约一百年。这一时期的文学成就不高,诗歌方面的代表人物主要有高启、宋濂和刘基等人,这些人经历了元末战乱,作品较有现实内容;其后出现了歌功颂德的“台阁体”,以杨士奇、杨荣、杨溥为代表。在小说方面出现了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与施耐庵的《水浒传》。文言短篇小说的创作则以瞿佑的《剪灯新话》与李昌祺的《剪灯余话》为代表,主要上承唐人传奇笔法而少创变。戏曲的创作则落入低潮,仅有邱濬、邵璨等人可以一提,然其皆以剧载道,殊无艺术感染力。 中期从成化末年至隆庆年间,约一百年。这一时期,先是在苏州一带出现了以唐寅、祝允明为首的“吴中四才子”,同时在京城出现了以李梦阳、何景明为首的“前七子”。他们都提出了复古的口号,比如“前七子”提出“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主张,给予台阁体文风以沉重打击。此后又出现了以唐顺之为首的“唐宋派”(著名散文家归有光即被划入此派)和以王世贞、李攀龙为首的“后七子”,均带有复古倾向。这一时期戏剧的创作开始走出低谷,出现了徐渭的《四声猿》以及梁辰渔的《浣纱记》,后者专为当时经魏良辅改良的昆腔而创作。著名的长篇小说《水浒传》在这一时期开始流行,神魔小说《西游记》亦于此时问世。 后期为万历至明亡,约七十余年。这一时期,戏曲创作进入丰收期,

汤显祖陆续完成其包括《牡丹亭》在内的“临川四梦”四部剧作。与此同时,也出现了沈璟、王骥德等对戏剧进行理论探索的文人。小说创作在此时也进入高潮,长篇人情小说《金瓶梅词话》、《醒世姻缘传》及神魔小说《封神榜》等先后问世。在白话短篇小说方面,则有冯梦龙的“三言”与凌濛初的“二拍”等相继刊刻流行。诗歌方面则主要出现了以“三袁”兄弟为首的“公安派”和以钟惺、谭元春为代表的“竟陵派”,提倡一种“独抒性灵”或“深幽冷峭”的风格。晚明时期又出现了一种抒写情性的短小散文——小品文,其代表作家有“三袁”和张岱等人。(此概述参考了以下两种文学史:章培恒、骆玉明主编《中国文学史》、刘大杰《中国文学发展史》) 第二章《三国演义》 一、《三国演义》的成书、作者及版本 三国故事自晚唐时即已开始流传于民间, 至宋时尤盛,金元杂剧中亦多演绎之。上 个世纪二十年代日本学者发现了元刊《三 国志平话》,从这部书中我们可以看到后 来的《三国志通俗演义》的基本轮廓。经 过前辈学者的研究,《三国志通俗演义》的成书过程基本上为人们所了解:即它是在民间的三国故事、戏剧以及正史资料的基础上经过罗贯中的整理、加工而成。罗贯中是元末明初人,大概是一个不太得志的下层文人。《三国志通俗演义》现存最早版本是嘉靖本,以后各种本子都是在其基础上加以更动。明末时出

明代文学史知识要点:我国文学鼎盛时期,主要有三类:诗文、戏剧、小说

明代文学史知识要点:我国文学鼎盛时期,主要有三类:诗文、 戏剧、小说 明代是我国文学发展的鼎盛时期,文学发展到了顶峰,它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第一 个高峰。明代文学在内容和形式上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在当时社会上产生了深远的 影响。 明代的文学主要有三大类:一、诗文,二、戏剧,三、小说。这三大类又可分为 四个时期:1、元明之际(约1368—1547年)2、明代中期(1572—1644年)3、明代 后期(1644—1644年)4、清代前期。这四个时期在时间上各有侧重,但又相互联系。 其中以第二和第三时期的文学成就最大,而以第二和第三时期为中心的文学流派在明 代文学史上具有很重要的地位。 下面就明代文学的发展情况和主要作家及其作品作一简要介绍。 一、明代的文学创作 明代文学创作,可以说是空前繁荣。不仅在数量上比以前任何朝代都多,而且在 质量上也大大超过以前任何时代。在内容和形式上都有很大的进步,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明代文学创作有以下几个特点: 1、诗文创作的繁盛。明代文人创作的主要文体是诗和词,并形成了大量的流派和 不同风格的作品。 2、小说创作发展迅速,在数量上超过以前任何时代。明代是中国古代小说发展最 迅速、最繁荣的时期之一,出现了许多优秀的小说作品,如《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等。 3、戏剧创作出现了许多优秀的剧作家和作品,如汤显祖的《牡丹亭》、关汉卿的《窦娥冤》等,都是明代杰出的剧作家和作品。 4、明代诗歌创作出现了一个新时代,出现了一批优秀的诗人和诗人群体。 5、明代文学流派纷呈,出现了许多不同风格和不同流派的作家和作品。 二、明代诗歌 明代的诗歌创作,由于受到宋诗的影响,同时也受到“江西诗派”的影响。“江西诗派”的代表诗人有:黄景仁、杨慎、汤显祖、唐寅和徐祯卿等。他们继承和发展了北宋 以来的江西诗派,创作出许多清新流丽,感情真挚,反映社会现实,反映人民疾苦的 好作品。 黄景仁是明代中期最著名的诗人之一,他写了许多反映当时社会现实的优秀诗篇。他擅长七绝,有《黄氏集》传世。杨慎是明代后期著名的文学家,他和唐寅、仇英合 称“明四家”。他写了很多反映明末社会现实的诗歌,如《永遇乐》《临江仙·滚滚长江 东逝水》等。汤显祖是明代后期著名的文学家、戏剧家和诗人,他创作了很多优秀诗篇,如《牡丹亭》《紫钗记》等。 三、明代散文

明代文学发展概况--中国古代文学史笔记

明代文学发展概况 明代文学呈现波浪形态势,大致可分成2个阶段: 一.前期作为元文学馀波和明中后期文学突变的准备,可视为中古文学最后阶段; 二.嘉靖(1522~1566)后,文学变革迅猛异常,步入近古新时代。(一)明中叶到鸦片战争是近古期第一段。 (二)元明际社会动荡,形成人心思治、崇拜英雄的思潮,涌现一批精神上较解放且富时代使命感的文人,文学作品尚酣畅雄健的阳刚之美,浸透忧患意识,如《三国志通俗演义》、《水游传》;南戏中兴和宋濂、刘基、高启等诗文作家。 (三)明初经济复苏,士人忧患意识消蚀;思想文化专制和特务统治,平添不安全感,知识分子转而欣赏平稳和谐、雍容典雅美:小说、戏曲创作受限,“台阁体”诗歌和讴歌富贵、道德、神仙的戏剧泛滥,文学倾向贵族化、御用化而滑入低谷。 (四)明中叶,商业经济繁荣、市民阶层壮大、统治集团腐朽、思想控制松动、王阳明心学流行,嘉靖后文学复苏: 1.文学创作随接受对象下层化、市民化而更加面向现实,创作主体精神高扬,突出个性和人欲的表露。 2.叙事文学全面成熟,向近代化变革: (1)《三国志通俗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词话》问世;(2)戏曲:从《宝剑记》、《浣纱记》、《鸣凤记》等三大传奇问世,

传奇定型和昆腔改革,到汤显祖写“临川四梦”,戏曲创作推向继元杂剧后的又一高峰; (3)诗文:继前七子在弘治年间(1488~1505)以“复古”开展文学革新运动后,相继出现唐家派、后七子、公安派、竟陵派等。(4)以“三言”、“二拍”为代表的白话短篇小说繁荣, (5)“挂枝儿”、“山歌”等民间文学的流行和整理。 3.明末天启、崇祯(1621~1644)间,国事多艰、经世实学思潮抬头,向理性回归,重新强调文学的社会功用,开启清文学思潮的转变。三.明中期后,文学向世俗化、个性化、趣味化流动。 第一节商业经济的繁荣与城市文化形态的形成 一.工商业的发展与城市的繁荣,市民阶层壮大,新读者群形成。 二.新内容与新形象:市民生活、市民情趣、市民形象。 (一)诗文对表现商人的兴趣;小说和戏曲中,广泛表现市井生活,塑造众多商人和作坊主形象,并流露出同情、理解和赞美,透出对世俗物质利益关注的价值取向。 (二)艺术趣味趋向世俗化,基本特点: 1.题材重日常琐事,表现多率真自然,语言尚俚俗明白,效果求怡心娱目。 2.明中后期,文坛大力宣扬“寄意于时俗”(欣欣子《金瓶梅词话序》),从“耳目之内,日用起居”(《拍案惊奇序》)中极摹“世情”,欣赏“最浅最俚亦最真”(《挂技儿?别部》)的语言,提倡文章之用即在于“供人爱玩”(郑超宗《媚幽阁文娱自序》)“足资谈笑”(天

明代文学

明代文学概况 明代文学的主要成就是小说和戏曲 明代小说创作无论是长篇或短篇都呈现了空前繁荣的盛况。明代前期历史题材的章回演义小说《三国演义》,是我国长篇小说的开山之作,它和英雄传奇小说《水浒传》共同拉开了我国小说世界的帷幕。明中叶以后,小说创作进入了新的天地,我国第一部杰出的浪漫主义神魔小说《西游记》、第一部由文人独创的世情小说《金瓶梅》相继问世,为中国长篇小说的发展开拓了新领域。这四部小说被称为明代“四大奇书”。明中叶的短篇小说,也十分兴旺发达:以冯梦龙的“三言”(《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和凌蒙初的“二拍”(《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为代表,无论在思想内容的深度广度和艺术成就上,都比前人有很大进步。明代还出现了为数不少的文言短篇小说。 明代小说创作的特点,从发展过程来说,经历了由人民群众的集体创作,到文人的加工整理,再发展为作家的个人创作的过程。从思想内容来说,明代小说广泛而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和人民的理想、愿望,具有强烈的人民性;从艺术形式来说,明代开始了典型环境中典型人物的塑造;从创作方法来说,大多是现实主义的,有的作品也达到了积极浪漫主义的新高度。明代小说的这些特点充分体现了中国古典小说的民族风格。 明代戏剧是沿着杂剧、传奇两条线发展的。杂剧是元杂剧的余波,已趋于衰落,只是在南戏影响下,创作形式上发生了一些变化。 传奇是明代戏剧的主要成就:成化以后,由南戏演变而来的传奇十分盛行。中叶以后,剧坛呈现了蓬勃发展的局面:首先出现了伟大的戏剧家汤显祖和他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剧作《牡丹亭》,此外,还涌现了大批有成就的戏曲作家,形成了各具特的艺术流派。主要是以汤显祖为代表的强调内容、注重文采的“临川派”和以沈璟为代表的讲究音律的“吴江派”,这两个流派影响很大。另外,还有以梁辰鱼为代表的着力词藻的“昆山派”。其次,是剧作题材的广泛:有的取自本朝的现实题材,如《鸣凤记》(无名氏);有的采自历史或民间故事,如《浣纱记》(梁辰鱼);还有用寓言题材写成的,如《中山狼》(康海)。此三剧被称为明代三大传奇。其三为戏曲形式的演进和表现手法丰富。唱腔不断革新与多样化,各种戏曲形式同时涌现。其四戏曲理论的发展和戏曲作品的大量刊行。 明代的诗歌、散文,和小说相比,成就较差,它们是在拟古与反拟古的反复斗争中曲折前进的。明初的诗文作家宋濂,刘基、高启等,都亲身经历过元末的大动乱,写出了一些反映现实的作品,永乐时期以杨士奇、杨荣,杨溥“三杨”为代表的“台阁体”、内容上歌功颂德,艺术上追求雍容典雅、平正淳实的风格,形成一股不良文风,统治文坛数十年。到明中叶,李东阳为首的“茶陵派”,力求以文学的复古来反对“台阁体”文风,但他们侧重形式,成就不高。弘年间以李梦阳、何景明为首包括康海、王九思、边贡、王廷相、徐祯卿的“前七子”和嘉靖中以李攀龙、王世贞为首、包括谢榛、宗臣、梁有誉、吴国伦、徐中行的“后七子”,先后倡导文学复古运动他们用理论和实践,取代了“台阁体”在文坛的统治地位。但他们一味摹拟抄袭,盲目复古仿古,仍是形式主义。王慎中、归有光、唐顺之、茅坤等为代表的“唐宋派”,提倡唐宋古文,肯定唐宋古文八大家的历史地位,对前后七子都持批判态度,但也没有从根本上摆脱前人的束缚。以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为代表的“公安派”,反对贵古贱今,主张文学要“独抒性灵,不拘格套”,但其作品只注重形式革新,较少反映现实。以钟惺、谭元春为代表的“竟陵派”,对前后七子及“公安派”都想纠正,但脱离现实生活,只注重雕琢词句,忽视内容的倾向更突出。相比较而言,明末复社张溥的诗文,表现了真实感情;另外,为抗清而慷慨捐躯的陈子龙、夏完淳的作品,表现了民族气节,充满了爱国热情。 明代的词,在词史上处于低潮时期,但在词学理论研究、词作批评、词章的编选、整理

第一讲 明代文学概况;明代小说的繁荣

第一讲明代文学概况(第四周1) 绪论: 综观明代文学,小说成就最高,戏曲次之,诗文相对衰微。 《三国志演义》可说是历史演义小说的高峰,《水浒传》则是英雄传奇小说的典范。《西游记》可说是神魔小说的楷模,《金瓶梅》在世情小说中揭露封建社会黑暗方面也是前无古人的。明代的白话短篇小说,是宋、元话本的继续和发展,其成就也很高,代表作是“三言”、“二拍”。戏曲中的《牡丹亭》以其独特的构思,表现了强烈的反封建精神,影响深远。所以,明代小说、戏曲的成就是极为辉煌的。 明代文学的演变发展,大致可分为前后两个大的阶段,从明初到正德年间是明代文学的前期,从嘉靖年间到明亡是明代文学的后期。这两个阶段的文学有着显著的变化,表现着鲜明的时代特点。这种变化和特点,是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和哲学思潮发生变化的必然结果。 【前期文学】明代前期文学的发展,有个曲折的过程。除元、明之交产生了著名的长篇小说《三国志演义》和《水浒传》外,这时期没有产生成就较大的作品,只是到成化年间戏曲和民歌才有一些新的开拓。 【后期文学】从嘉靖以后,小说、戏曲等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创作十分繁荣,不仅数量多,而且取材面也较广。这是明代后期文学的一个显著特点。明代后期的通俗形式的文学取得了重大成就。长篇小说《金瓶梅》,短篇小说集“三言”和“二拍”,戏剧如汤显祖的《牡丹亭》等,都在各自领域中达到了新的历史高度。这一时期“雅”、“俗”文学传统相互混融的现象,也比前一时期更为突出。 一、明代社会对文学的影响 (一)前期沉寂的原因 元明之际社会动荡,形成了一股人心思治、崇拜英雄的思潮,涌现了一批精神上比较解放而且富有时代使命感的文人,作品有阳刚之气,作家有忧患意识。以《三国演义》、《水浒传》、南戏中兴、宋濂、刘基、高启诗文为代表。但这种繁华很快就遭到阻扼和摧残。 1、明初,政治上加强中央集权统治,把自秦汉以来的封建专制主义发展到 顶峰。

明代文学史

第一章明代文学概说 一、明代的社会与文学概况 明代建国以后,进一步巩固并发展了中央集权的统治,在思想文化上实行专制主义,大力提倡程朱理学,采用八股取士制度,这在一定程度上就箝制了文人的思想,对文学的创作极为不利。明代中叶,社会情况发生了显著变化。在政治上,阶级矛盾、民族矛盾以及统治集团内部的矛盾趋向尖锐、激化;在经济上,城市商业经济逐渐繁荣,市民阶层日益壮大;在思想上,前期的控制有所松动,启蒙思潮开始兴起,出现了王阳明的心学、王艮的泰州学派等与理学相抗衡,这些都对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明代末年,随着国事多艰,经世实学思潮抬头,部分作家又重新强调文学的社会功用,开启了清代文学思潮的转变。 明代的文学发展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1. 明代前期文学,包括从太祖建国至宪宗成化年间的文学,是明代文学的停滞期。 此期的文学创作基本上沿袭元代文学的余绪,并为明代中期文学的突变作好了准备。此期的著名作品几乎都集中在元明之际,主要成就体现在新兴的长篇小说和传统的诗文创作两个方面。《三国志演义》与《水浒传》是划时代的作品,二者的崛起标志着中国古代长篇小说创作在它的初始阶段就达到了辉煌的高峰,它们分别成为历史演义小说和英雄传奇小说创作不可企及的楷模。宋濂、刘基、高启等由元入明的诗文作家,也写出了一些揭露现实黑暗、反映民生疾苦的优秀作品,使明初文学取得令人注目的成就。但此后的一百多年,文学创作在整体上出现停滞不前甚至倒退的局面。首先在诗文领域占统治地位的是以三杨为首的歌功颂德、粉饰太平的“台阁体”,继之而起雄踞文坛的是李东阳的茶陵派,追求格律声调,也保留有台阁体的痕迹。在戏曲领域,是以朱权、朱有燉为代表的宫廷派杂剧作家以及以邱濬、邵璨为代表的宣扬忠孝节义的道德伦理剧创作。在小说领域,文言小说较有特色,出现了瞿佑的《剪灯新话》与李昌祺的《剪灯余话》,白话小说则几乎一片空白。 2. 明代中期文学,包括从孝宗弘治元年至穆宗隆庆年间的文学,是明代文学的全面复苏与迅速发展期。 此期的文学创作出现了一个崭新的局面,各个方面都取得了较为卓著的成就。首先是长篇小说的创作蓬勃发展,神魔小说的代表《西游记》是此期一部具有示范性的杰作,在它的影响下,神魔小说的创作一度兴盛起来,历史演义和英雄传奇也有相当出色的作品。其次是戏曲创作出现新的转机,唱腔不断革新与发展,传奇的体制逐渐定型,涌现出了以《宝剑记》、《浣沙记》、《鸣凤记》为代表的三大传奇。最后是诗文创作也经历着新的变化,复古思潮日趋活跃,先是以李梦阳、何景明为首的“前七子”公开反对台阁体,主张“文必秦汉,诗必盛唐”,掀起文学复古运动,其后有以李攀龙、王世贞为首的“后七子”继续推波助澜,将诗文复古运动再次推向高潮。介于前后七子之间的唐宋派以归有光为代表,则提倡宗法唐宋散文,来对抗七子文必秦汉的主张。

明代文学概况(简)

第一讲明代文学概况(第四周1) 明前期文学突出的成就是长篇小说《三国志通俗演义》和《水浒传》,经过长期流传而加工创作成书。这是中国古代小说发展的第一个高峰。而戏曲和诗文则成就不高,出现了一些宣扬封建道德、歌功颂德、粉饰太平的杂剧和诗文。明中叶诗文创作中提出许多主张,但成就不大。复古主义文风占了统治地位。戏曲和小说又有新的发展,除了历史的、神话的题材以外,还以现实斗争为题材,及时地反映了现实生活中的政治斗争,对社会的黑暗,封建礼教的束缚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批判。很多作家积极参加现实斗争,对动乱现实的不同反映。 明代是小说、戏曲等俗文学昌盛而正统诗文相对衰微的时期。然而这种力量消长的变化并不表现于诗文数量的减少,而是表现在作品思想和艺术质量的蜕化。从时间上看,明代享国的时间大致与唐代和宋代相等,都是约三百年左右;从数量上看,明代诗文作家及作品的数量也远在唐宋之上。仅《千顷堂书目》著录的明人别集就大约有近五千种,《明诗综》收录的诗人也有三千四百多人;然而从质量上看,明代的诗文作家很难找到像李白、杜甫、苏轼那样在诗文方面做出划时代贡献的巨匠,缺乏唐宋诗文作家在艺术上的创新精神。从他们的作品中,我们虽然也能够看到作家所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抒写的个人心理感受,但不足的是他们传达信息的手法基本上是模仿古人,没有或很少在艺术观念及方法上创立一些让人耳目一新的新天地。尽管如此,明代后期社会和文学的进步思潮仍然在诗文领域留下了深深的遗憾。 明代传统文学形式如此演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从社会方面来看,明代文学家的个人与社会关系经历了一个从紧到松的过程。元末文人在远离政治旋涡的环境中所形成的隐逸心理和孤独性格在明初的政治高压统治下受到猛烈的重创,他们在血的事实面前,不得不再次承担其个人对封建政权的服从义务。魏晋和元代文人尽管也受到封建强权政治的挤压,但还有隐遁于山野之途。明代文人则连隐逸也会获罪,“寰中士大夫不为君用”者皆“罪至抄扎”。于是,从明初到隆庆之前的文坛一片沉寂就理所当然了。从嘉靖以后,社会上的进步思想开始抬头,明代中期以后的几个皇帝也因二百年的稳

明代文学的成就与风格

明代文学的成就与风格 明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文化繁荣的时期,其文学成就不仅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极高的地位,而且对整个东亚文化圈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明代文学的成就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小说文学 明代小说是中国古代小说发展历程中的重要时期,其代表作品有《金瓶梅》、《西游记》、《水浒传》等。此外还有《镜花缘》、《聊斋志异》等不同类型和风格的小说作品。这些小说作品描写细腻、情节曲折、人物形象丰富,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金瓶梅》是一部以揭露官场腐败和女性生存现实为主线的长篇小说,它的描写方式非常细腻,人物塑造非常成功,是中国文学史上具有极高地位的作品之一。 《水浒传》则是一部以梁山泊108将起义为主线的长篇小说,它的语言生动,情节曲折,人物形象很鲜明,展现了普通人民反抗压迫的英雄气概。《西游记》则是一部以唐僧取经为主线的长

篇小说,描写了孙悟空等主要人物历经千辛万苦取经归来的故事,它不仅具有娱乐性,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传达了佛教文化和思想。 二、戏曲文学 到了明代,戏曲逐渐成为了主要的文艺形式之一,戏曲文学也 开始兴盛起来。明代戏曲的代表作品有《西厢记》、《玉堂春》、《雪江春》等。这些戏曲作品形式多样、内容丰富、语言生动、 音乐和舞蹈表现非常出色,是明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例如,《西厢记》是中国文学史上最重要的一部快板本长篇小说。它讲述了张生与崔莺莺的爱情故事,描写了女性的英雄气概,对当时的封建礼教体制进行了一定的批判。 三、散文文学 明代散文不仅包括传统文言散文,还出现了白话散文。白话散 文的出现为散文文学打开了新的形式和表达方式,也使文学更贴 近人民。明代散文以抒情和议论为主,其代表作品有徐渭的《春 雨斋笔记》、杨慎的《世说新语》、白慎的《谈苑》等。

明代文学史知识点

明代文学史知识点 一、明代文学概述 明代文学兴盛于明初,至万历中叶达到鼎盛,以散文为重要体裁。明代文学描写内容多元,既有社会风情,也有政治讽刺与怀 古抒怀、抒情等,其艺术成就丰富多彩。 二、明代文学起源 明代文学起源于南宋,滑稽小品成为一种典型的南宋文学流派。明代文学有着与唐宋文学有很大差别的风格特点,表现为独特的 审美情趣和节奏感。 三、明代科举制度与文学兴盛 太祖朱元璋实行科举制度,即提拔官吏的考试制度。文化和教 育得到了非常高的重视,科举制度促进了文学的繁荣和发展。明 代文学以散文为主,同时诗歌、戏剧、小说、传记等文学体裁也 都十分丰富。 四、明代文学风格特点 1. 讲究语言表现力的细节。

2. 重视对历史故事和文物的研究。 3. 以抒写情感和描写生活为主的散文和诗歌。 4. 擅长凭借小品文和散文等手段来传达文化及美学价值观念。 5. 在散文中蕴含批评现实、社会讽刺等多种意味。 6. 重视文学的审美效果和历史意义,同时还探讨了人生的意义与价值观念等。 五、明代主要作家 1. 冯梦龙,散文家,以散文类文艺作品最为著名。 2. 袁宏道,同时是散文家、诗人、学者和书画家,著有《梦溪笔谈》。 3. 杨慎,明代纪实派作家,以《世说新语》和《涂山先生集》最为有名。 4. 连橐驼,散文家,他创作的《肆书简·艺文四事》被誉为中国文学中的经典之作。 5. 文徵明,诗人,同时也是一位画家、书法家。他的诗以自然形象和感人情感见长,并具有浓厚的文化背景。

六、明代文学影响 明代文学具有极高价值,它不仅成就了明代文学史,还对后人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明代文学不仅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瑰宝,也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中国文化的一种mostensn的形象。明代文学是文化发展、政治改革与社会转型的产物,也是人类文化前进路上的一个重要章节。

明代的小说和戏曲

明代的小说和戏曲 明代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其文学成就辉煌,尤其 是小说和戏曲方面的创作更是享誉海内外。明代小说和戏曲的独 特性和丰富性,以及它们在文化传承、社会影响等方面的作用, 一直备受文学研究者的关注和探索。 一、明代小说 明代小说以《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等名著为代表,诠释了人生百态,展现了中国的文化精神。 作为四大名著之一,《水浒传》刻画了108位英雄好汉的生死 悲欢,展现了封建社会的丑陋和黑暗面,同时也表现了民间英雄 崇尚正义、反抗压迫的精神。《西游记》则以唐僧带领的三位徒 弟一路西行为主线,书中充满了神话、传说和佛教道德故事,深 刻地表达了人的向善本性以及佛教传统文化的影响。而《红楼梦》则以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等人物的爱情故事为主线,描绘了 封建社会下家族和个人的生活态度、人性弱点以及道德失范。这 些小说具有深刻的人性洞察和文化内涵,成为中国小说史上的巅 峰之作,对后代文学影响至今。

除了以上名著以外,《聊斋志异》、《金瓶梅》、《长生殿》 等小说也是明代小说的重要代表作。这些小说在表现人物形象、 揭示封建社会弊端、反映传统文化、宣扬个性解放等方面,都有 着独特的风格和价值。 二、明代戏曲 明代戏剧创作和表演的繁荣,也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段辉煌历史。在明代戏曲中,有京剧、昆曲、越剧、评剧等不同类型,并 以其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富有特色的表现形式见长。 京剧作为中国传统戏曲的代表,其历史源远流长,但在明代达 到了较高的发展水平。《长生殿》、《状元媒》和《窦娥冤》等 剧目,被誉为中国文化宝库中的精品。这些剧目不仅深受观众欢迎,其题材、人物塑造、音乐表现等方面也让人深感经典之美。 昆曲是中国最早的戏曲剧种之一,其精致的音乐、优美的舞蹈、清新的唱腔和严谨的表演,成为世界文化宝库中的瑰宝。昆曲剧 目中的《牡丹亭》、《汉宫秋》、《梅花鹿》等,迄今仍然是演 艺界的经典之选。

明代文学与艺术的地位与影响力分析

明代文学与艺术的地位与影响力分析 引言 明代是中国历史上文化繁荣的时期之一。在这个时期,文学与艺术达到了较高的高度,并且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篇文章将会对明代文学与艺术的地位和影响力进行详细分析。 1. 文学的地位和重要作品 明代文学在历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其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1 杂剧的兴盛 明代是杂剧发展最为繁荣的时期之一。著名的杂剧有《汉宫秋》、《西华山》等,这些作品往往以寓意深刻、结构独特和风格独立为特点。 1.2 诗歌创作成就 明代诗歌在数量和质量上都取得了巨大进展。其中最著名的诗人是杨基(字子美),他被誉为“南杨北邹”。他的诗歌通过清新自然、婉约柔美等风格塑造了自己独特的形象。 1.3 小说的繁荣 明代小说发展迅速,代表作有《金瓶梅》、《水浒传》等。这些作品以生动逼真的描写、丰富多样的情节和深刻的社会寓意闻名于世。

2. 艺术的地位和影响力 明代艺术在绘画、书法和戏剧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并对后世艺术产生了重要影响。 2.1 绘画与书法 明代绘画注重写实和表现力,著名画家有文徵明、唐寅等。他们通过独特的笔墨技法和审美观念为后世留下了许多优秀作品。同样地, 明代书法致力于发扬楷书规范,形成了楷书一脉相承的传统,被视为中国书法史上一个重要阶段。2.2 戏剧与戏曲 明代戏剧主要分为杂剧、脚本、历史剧等类型。其中最有影响力的是京剧,它融合了曲艺、音乐、舞蹈和动作表演等元素,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京剧不仅在明代时期受到了广泛欢迎,而且至今仍然被视为中国传统戏曲的代表。3. 影响力与意义 明代文学和艺术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1 文学影响力 明代杂剧、诗歌和小说的创作形式和风格对后来的文学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许多古典名著或文学流派都可以追溯到明代文学的发展。 3.2 艺术影响力 明代绘画、书法和戏剧成就奠定了后来中国艺术发展的基础。尤其是京剧作为一种重要形式,至今仍保持着活跃的舞台表演,并在国内外广泛普及。

明代的文学创作与艺术繁荣

明代的文学创作与艺术繁荣 明代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一个非常特殊而辉煌的时期。无论是政治、经济、还是 文化艺术方面,明代都迸发出了强大的活力。在这个时期,文学创作和艺术繁荣达到了一个空前的高峰,成为世人瞩目的焦点。 首先,明代文学创作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深厚的内涵吸引了世人的目光。明代文 学倡导的是清新自然、真挚感人的创作风格,注重情感的真实表达。在这个时期,大量的文人墨客纷纷涌现,他们以自己独特的视角和情感体验,创作了许多让人动容的作品。其中最为著名的当属《红楼梦》。《红楼梦》是明代作家曹雪芹的巅峰之作,以其深刻的人物刻画和细腻的情感描写,成为了中国古代小说的经典之作。同时,明代还有许多其他文学作品脍炙人口,如杨慎的《世说新语》,袁宏道的《寒窗杂记》等。这些作品不仅在当时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喜爱,也为后世的文学创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其次,明代的艺术繁荣也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文学创作的发展。在明代,绘画 艺术成为了一种备受推崇和重视的艺术形式。明代画家以其精湛的技艺和独特的创作风格,为后世留下了众多珍贵的艺术作品。其中最为著名的要数明代画家仇英。仇英以其写实精湛的技艺和对人物形象的深入剖析,为后世的绘画技巧和创作思路提供了有力的借鉴。同时,明代的书法艺术和篆刻艺术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以王守仁、颜真卿等人为代表的书法家们以其工整秀丽的字体和浓郁的个人特色,让明代书法成为了一个极具观赏性和独特性的艺术形式。 此外,明代的文学创作与艺术繁荣还受到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技进步的推动。明代是一个政治稳定、经济繁荣的时期。在这个时期,农田水利的发展、商业贸易的繁荣以及文化教育的普及,为文学创作与艺术的繁荣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明代的科技进步也为文学创作与艺术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明代出现了许多机械发明,如造纸术、印刷术、火药等,这些科技进步不仅大大提高了文字传播和书籍印刷的效率,并且为后世的文学创作和艺术传承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

明代文学与戏曲的大发展时期

明代文学与戏曲的大发展时期明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朝代,其文学与戏曲也得到了极 大的发展。在明代,文学成为了一种新的时尚,戏曲也得到了广 泛传播。明代的文学与戏曲之间的相互关系,共同推动了中国文 化的发展。 一、明代文学的特点 明代文学以小说、诗歌、戏曲为主要体裁,其中小说是最为繁 荣的。明代小说分为四大类:志怪小说、笔记小说、话本小说和 长篇小说。 志怪小说多以传说、古籍等为素材,以奇异的事件和神秘的故 事为主要内容。《聊斋志异》、《搜神记》、《南怀瑾先生全集》等,均是著名的志怪小说作品。 笔记小说则主要记录一些历史上的真实事件,是真实历史的一 种呈现形式。《明朝实录》、《古今说事》等都是著名的笔记小 说作品。

话本小说主要是广义上的戏曲故事,它不仅具有小说的记叙性质,也兼具演出性质。《水浒传》、《西游记》等都是著名的话本小说作品。 长篇小说是明代小说的重要体裁,其特点是篇幅较长、情节复杂、人物描写详细。《红楼梦》、《金瓶梅》、《老残游记》等都是著名的长篇小说作品。 除了小说外,明代还有很多优秀的诗人,代表作品有《孟浩然诗集》、《李白诗集》、《苏轼诗集》等,这些作品具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和特点。 二、戏曲的发展 明代戏曲的发展是与明代文学的繁荣密不可分的。在明朝,戏曲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和繁荣,有了很多著名的剧种和表演方式。 明代的戏曲分为文戏和武戏,文戏以唱词、音乐、衣装等为主要表现形式,武戏则强调快节奏的动作和打斗。

在明代,京剧、昆曲、评剧、越剧等都是比较著名的戏曲剧种。京剧是以唱、做、打、舞为主要表现形式,它的唱腔婉转动听, 音乐和唱腔相结合,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昆曲则是以载歌载舞 为主要表现形式,其音乐和唱腔比较复杂,唱腔中蕴含了很多传 统文化和艺术元素。在明代,这些著名的戏曲剧种得到了极大的 发展,成为了明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明代文学与戏曲的关系 明代文学和戏曲之间具有密切的联系和相互依存的关系。首先,明代小说就是中国戏曲中的重要素材,很多话本小说都成为了著 名的戏曲故事。其次,在明代的文学作品中,有很多蕴含了戏曲 元素,用诗歌写成的《长恨歌》、诗词性戏曲《西厢记》等都成 为了文学与戏曲共同发展的典型代表。同时,在明代的文学作品 中也包含了很多戏曲剧情的描述,明代小说的叙事手法和戏曲的 表演手法也有很多相似之处。 总之,明代文学与戏曲的发展是相互支撑、相互依存、相互影 响的过程。它们共同推动了中国文化的繁荣和发展,为后世留下 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中国古代文学史完整笔记-明代文学-明代其它长篇小说与理论批评

中国古代文学史完整笔记-明代文学-明代其它长篇小说与理论批评

简述明代中期以后长篇小说繁荣的原因 明代长篇小说的繁荣有以下几个原因: 1.统治者对小说的控制程度。明初统治者在意识领域的高压政策是造成明初100多年小说沉寂局面的根本原因。随着统治者政治的腐败,其政治统治能力和实际工作效率受到很大削弱。他们对小说持严厉的禁止态度,但事实上这些公文在当时已经成了一纸空文。 2.社会对商品经济看法的变化。当时长篇小说一般要作为一种商品在社会上进行流通,才能成为广大读者的阅读物。而当小说成为商品也就自然受到商品市场的呼唤而随心所欲地得到兴盛和发展。 3.小说生产能力的因素。明代中期以后小说繁荣局面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它的社会地位得到了极大的提高。社会地位的提高,人们对它的需求的增大,自然而然对小说自身的写作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印刷手段也是制约小说发行量的一个重要因素。 简述明代英雄传奇小说渊源及兴起。 1.明代英雄小说的渊源是“说铁骑儿”一家。 2.明代英雄传奇小说主要集中在说唐、说岳和说杨三大系列上。说唐系列包括《大唐秦王词话》、《隋唐两朝志传》和《唐书志传》他们以李世民为中心展开故事。说岳系列比较重要的是熊大木的《大宋中兴通俗演义》,这是历史上第一部以岳飞故事为题材的长篇小说。说杨系列是以杨家将故事为题材的小说,有两种:熊大木所编《北宋志传》、《杨家府世代忠勇通俗演义》 简述明代小说理论批评涉及的主要问题

简述明代小说理论批评涉及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1.关于小说的文学地位。 2.关于小说的艺术虚构问题。一些小说批评家进一步认识到小说中的生活真实与艺术虚构的辨证关系。明代一些进步文人从时代文学的高度给予小说地位以足够的肯定。 3.关于人物性格的刻画与塑造问题。塑造了众多形神兼备的人物形象,同而不同处有辨。 4.关于小说语言的通俗性。随着白话通俗小说的兴起和繁荣,小说语言的通俗问题成为多数小说理论家的共识。 以《水浒》为例简述金圣叹对于小说理论的主要贡献。 在明代乃至清代小说理论家中,金圣叹的成就和地位都是无与伦比的。他的小说理论代表了明清两带小说理论的最高成就。以评点和整理《水浒传》著称。 1.金圣叹对小说理论的突出贡献之一是他关于小说中人物性格塑造的理论。充分注意到人物性格的鲜明个性特征,如他认为在《水浒》中作者写人物的粗鲁就有许多写法,如鲁智深的粗鲁是性急,史进的粗鲁是少年任气。又注意到人物性格的普遍概括性,屡屡指出《水浒》写人物能写出一类人物的神理。 2.他的又一突出贡献是他关于小说结构艺术的论述。如《水浒》:首先他将《水浒》视为一个完整的艺术整体。

明代盛行的小说及其文化表达和作用

明代盛行的小说及其文化表达和作用明代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个较为重要的时期。大批小说在这个时期诞生并盛行于民间。这些小说承载了人们的日常生活情感和对社会现象的思考,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方方面面,具有很强的文化表达和社会作用。 一、小说的兴盛与背景 明代是一个宽松而繁荣的时期,国家制度比较完备,社会经济大体稳定。这种稳定的环境为文化兴盛提供了条件。小说的盛行也是这个背景的一部分。 此外,明代底层的人们受过的教育较多,他们接受的文化知识也更丰富。流行的话本、志怪小说以及出现的笔记小说等形式,更具民间味,更贴近底层生活。当时社会自由度大,商业发达,出版业也比较发达,因此这些小说得以广泛流传。 二、小说的文化表达

每个时期的小说都承载着部分社会文化的表达。明代小说也不例外,它们在小说情节中表达了人们的思想和价值观念。 1. 表现人性 明代小说主要表现了人性中的欲望和贪婪。这里的欲望不仅仅是物质上的,还有一些肉欲方面和猜忌妒恨等情感。这些欲望和情感都是身处社会底层的人们经常体验到的。这样的小说无疑是一种对文化价值观的反思。 2. 情感催化剂 明代小说中不仅仅只有腥风血雨的情节,还有很多佳话,成为底层人们交流情感的催化剂。这些佳话能够让大众在看书时沉浸其中,便于分享和传达,同时也促进了文化的传承和繁荣发展。 3. 人情深淡的改变 在明代小说中,人情深淡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情感表达。当时,社会等级非常明显,但是人情方面的差别并不明显,不同阶层的

人之间的情感关系比较平等,这种文化表达在小说中表现的尤为深刻。 三、小说的社会作用 小说作为一种文学形式,它们不仅仅是情节的积累,更是一种社会文化的表达,它们在社会中具有很强的作用,特别是对文化传承和社会思考方向的推动。 1. 文化传承 明代小说作为一种文化形式,它被广泛流传和传承。这种传承不仅仅是口传,而且还有书籍传承。在没有印刷术的那个时代,这些小说传播与保存的方法主要是通过书写和手抄,它们得以广泛流传,这为文化的传承拉了一把。 2. 观察社会现象 明代小说在小说情节中表现的人物有许多现实意义。这些人物包括贪官污吏,懦弱的文人,民间英雄等,他们深刻地揭示了当

明代文学概况

明代文学概况 二、明代文学发展概况 (一)明代文学分期 明代文学以嘉靖时期为界分为前后两期。 明前期文学的著名作品几乎都集中在元明之际。戏曲、小说成就较高,《三国志通俗演义》、《水浒传》等长篇章回小说的问世,以及一些南戏改编作品,为明后期小说、戏曲的繁荣准备了一定条件。 明后期,小说和戏曲再现辉煌。产生了许多杰出的作家和作品,如徐渭和《四声猿》、汤显祖和《临川四梦》、吴承恩和《西游记》、兰陵笑笑生和《金瓶梅》、冯梦龙和《三言》、凌濛初和“二拍”等。在诗文方面,最突出的是公安派。 (二)俗文学地位的提高和繁荣 在传统文学观念中,人们一向把诗歌、散文等雅文学视为正宗,而把小说、戏曲等俗文学视为鄙野之言,甚至是淫邪之辞。明初,朱元璋还制定了压抑通俗文学的政策。但是,后来出于最高统治者自己享乐的需要,他们又往往破坏了某些禁令。朱元璋就喜欢听平话,特别是后来承平日久,荒淫无耻的帝王们在寻欢作乐之余,对小说、戏曲的兴趣越来越浓厚,正德皇帝爱看《金统残唐记》,万历皇帝爱看《水浒传》,上行下效,朝廷大臣、文人学士也开始爱好俗文学。这为俗文学地位的提高和繁荣,创造了很好的条件。 明代从理论上肯定俗文学的价值从李梦阳赞扬民歌开始,到嘉靖以后,李贽、袁宏道、汤显祖、冯梦龙等,都为俗文学大声疾呼。李贽把《西厢》《水浒》称作“古今之至文”(《童心说》),袁宏道将词、曲、小说与《庄》《骚》《史》《汉》并提,称《水浒》《金瓶梅》为“逸典”(《觞政》)。冯梦龙认为小说比《论语》《孝经》的感染力“捷且深”。这些言论,在当时都无异于振聋发聩,对俗文学繁荣起了巨大促进作用。 明代俗文学最引人注目的首先是小说的勃兴。长篇章回小说的发展,以《三国》《水浒》《西游》《金瓶梅》这“四大奇书”为主要

《明代文学的繁荣与衰落》

《明代文学的繁荣与衰落》 导言 中国的明代是一个文化繁荣的时期,文学在这个时期经历了繁荣与衰落的过程。这个时期有许多杰出的文学家和作品,但同时也面临了一些困境和挑战。本文 将探讨明代文学的繁荣与衰落,并分析其中的原因和影响。 繁荣时期 在明代,文学得到了广泛的发展和普及,出现了许多杰出的文学作品和作家。 以下将介绍一些繁荣时期的主要特点。 繁荣的文学流派 明代的文学流派多种多样,涵盖了各种文学形式和题材。其中,诗歌、曲文和 小说是最为繁荣的几个流派。 1. 诗歌 明代的诗歌风格多样,表现了作者们丰富的思想和情感。明代的诗人们善于运 用各种修辞手法,使诗歌更加丰富多彩。其中,辛弃疾是明代最著名的诗人之一,他的作品以激情澎湃和犀利的抨击为特色。 2. 曲文

明代的曲文以曲子和词为主要形式,主题多样,表现了人们的生活和情感。曲子通常由歌词和旋律组成,形式简洁明快,易于传唱和流传。在这个时期,曲文被广泛流传和演唱。 3. 小说 明代是中国小说发展的重要时期,出现了许多杰出的小说作品。其中,《水浒传》、《西游记》和《红楼梦》等被誉为中国古代小说的四大名著,成为明代文学的瑰宝。 杰出的文学家 明代涌现了许多杰出的文学家,他们以其才华横溢和创作成就而闻名于世。以下介绍一些明代的杰出文学家。 1. 辛弃疾 辛弃疾是明代最著名的诗人之一,他的作品激情澎湃,充满了犀利的批评和抨击。他的作品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 文征明 文征明是明代最重要的小说家之一,他的代表作《水浒传》被誉为中国古代小说的瑰宝。这部作品通过生动的描写和丰富的角色塑造,展现了社会的黑暗和人性的复杂。 3. 吴承恩

明代文学概况

明代文学概说 (一)社会总体特点:封建主义走向腐朽没落,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开始萌芽。 1、腐朽没落: (1)、封建专制、君主独裁大大加强。废除宰相、皇权独揽;设三司——提刑案察司、承宣布政司、都指挥司——以互相牵制;设锦衣卫、东厂、西厂,推行特务统治。 (2)、文化专制主义走向顶峰。指定“四书”、“五经”为学子必修科目,八股文为科举考试的主要内容。提倡程朱理学,并大兴文字狱,对知识分子进行高压统治。这些措施禁锢了人们的思想,直接导致或助长了文学上的复古主义、形式主义倾向。 (3)、统治腐化。皇帝昏庸,宦官专权,奸党作恶。武宗在位16年,从不召见大臣;世宗(嘉靖帝)迷信道教,封丹术之士为高官;神宗30年不上朝;崇祯杀袁崇焕。四大宦官——王振(英)、汪直(宪)、刘瑾(武)、魏忠贤(光)。二大奸臣——严嵩父子。(4)、土地兼并严重。农民负担越来越重,流民问题成为明朝最大的社会问题,并导致明末农民大起义的爆发。 2、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东南沿海地区手工业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在明后期得到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并形成地区间手工业生产的专业分工,如苏州的丝织品,松江的绵织业。生产关系也出现了变化:“机户出资、机工出力”,机工靠出卖劳动力维持生活,机户与机工的关系是资本占有者与雇佣劳动者的关系,他们之间没有人身依附关系。而农民与地主有一定的人身依附关系,农民有一定的生产资料,机工则没有。这种生产关系的出现使得市民队伍在城市迅速壮大,苏州有织工、染工1万多人。它带来了文化思潮的变化。(二)、文学思潮: 明代后期新文学思潮的代表是泰州学派和大思想家李贽,泰州学派即王学左 派,代表是王艮(gen)(1483——1540),他提出“百姓日用即道”。 李贽(卓吾)(1527——1602),著有《焚书》、《藏书》,他提出“穿衣吃饭, 即是人伦物理,除却穿衣吃饭,无论物矣。”他创“童心说”——“绝假纯真, 最初一念之本心也。”即不受道学影响的人生固有的私欲,“夫私者,人之心也, 人必有私,而后其心乃见。”所以天下的“致”都必须表现作者的情感、欲望。 他还以“异端”自居,自称“不信道,不信仙释,故见人则恶,见僧则恶,见道 学先生则尤恶。”认为道学家们“口谈道德而心存高官,志在巨富。”他对封建的 男尊女卑、假道学、社会腐败、贪官污吏,大加痛斥批判,主张“革故鼎新”,反 对思想禁锢,重视个性,肯定人欲,反对以圣人的标准为标准。李贽的思想极具 叛逆性和反抗精神,他旗帜鲜明宣称自己的著作是“离经叛道之作”,表示:“我可 杀不可去,头可断而身不可辱”。 泰州学派和李贽的出现,带来了文学的巨大变化,形成一股进步文化思潮。代表人物除李贽外,有徐渭(1521——1593)、汤显祖(1550——1616)、冯梦龙(1574——1646)、袁宏道(1568——1610)。 主张文学要表现真性情,李贽《童心说》:“天下之至文,未有不出自童心焉者也。”袁宏道:“独抒性灵,不拘格套,非从自己胸臆流出,不肯下笔”。 反对封建礼教,反对假文学,汤显祖认为,封建礼教使人从真人变为“假人”,因此,宣扬封建礼教的文学就是虚伪的假文学。 反对模拟古人,强调文学应该随着时代发展而发展。李贽:“诗何必古选,文何必先秦,降而为六朝,变而为近体,又变而为传奇,变而为院本,为杂剧,为《西厢》曲,为

16明清文学概述

明代文学概述 明代文学的时间,是从明太祖朱元璋建立明朝的洪武元年(1368)到思宗朱由检崇祯十七年(1644)自缢,前后共计277年。 明代文学,从总体来说,具有以下特点:1、各种文体具备,并达到了成熟。通俗文学——小说、戏曲创作勃兴,形成空前繁荣的局,代表明代文学最高成就。2、整个明代文学的发展轨迹,可以嘉靖元年(1522)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明代中后期兴起的心学,促使人们在思想观念、思维方式上发生变革,开始用批判的精神去对待传统、人生和自我,为明代掀起复苏人性、张扬个性的思潮提供了理论武器。这一思潮对于在文学创作中强化主体意识具有重要作用,使明代文学呈现出一种新气象。 明代中期开始,手工作和城市商业不断繁荣,市民阶层不断扩大,表现市民的生活、思想情趣的文学作品越来越多,人们的艺术趣味也趋向世俗化,其基本特点就是题材重日常琐事,表现多率真自然,语言尚俚俗明白。 明代是一个通俗文学的繁荣时期。首先是从理论上比明确地肯定了俗文学的价值。章回小说也是在明代发展和定型的。以昆腔为主导的传奇,也是在明代达到繁荣。在明代,人们对文学特性的认识,也进一步得到深化,表现为重视文学的情感性特征;理解文学的虚实关系;开始注意人物的性格刻画。 明代文学的另一特色是出现了众多的文学群体和文学论争,如诗文领域的前后七子、唐宋派、公安派、竟陵派等;戏曲领域的临川派和吴江派为主的论争等。明代的文学群体及文学论争既是现实创作的反映,也反过来推动了文学创作的发展。 一、诗文 (一)明代前期、中期的诗文创作 明初诗文的代表作家是宋濂、刘基、高启等人,他们都是由元入明的作家,经历过元末明初的大动荡,写出了一些反映社会、表达心声的作品。 明前期诗文,从永乐至成化年间,文坛风行的是“台阁体”的创作。内容大多为应制、颂圣或应酬、题赠之作。形式上工丽华贵,缺乏实际内容。 成化至弘治年间,以李东阳为领袖的茶陵派,较强调对诗文独立审美精神的追求,在一定程度上纠正了“台阁体”及其末流浅弱的诗风。 明代中叶以后的文坛,流派甚多,著名的有前七子、后七子、唐宋派等。前七子的活动时期,主要是弘治年间至嘉靖初年。前七子的作家,一方面反对台阁体空洞冗沓的文风,强调诗歌的情感特征,反映重大的社会问题;另一方面,希望通过对古法的学习,来恢复古典诗歌的审美理想和审美特征。 嘉靖年间的后七子的文学复古运动,是对前七子文学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后七子对中国古典诗歌的审美特征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探讨,在表达真实的思想感情和遵循古典诗歌法度的问题上,他们更加严格地强调法度要求,因此遵法与创新之间的矛盾也表现得更加突出。 嘉靖年间,文坛上又有以王慎中、唐顺之、茅坤、归有光为代表的唐宋派。唐宋派从学秦汉转为学唐宋,是要借与当时距离不远的唐宋名家比较通顺的文风,写出自己的个性,因此,他们的创作中也较多表现作者真实的生活感受,富有感情色彩的篇章。(二)晚明的诗文创作 晚明是指从万历到明亡(1573-1644)的70余年。这一时期的文坛,出现了反复古主义、提倡文学真实地表现人的个性化情感与欲望的文学潮流。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