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国家开放大学人生的青春之问专题测验
第一章人生的青春之问

第一章人生的青春之问一、单项选择题(40题)1、在现实生活中,由于人们的立场和观点不同,存在着各种不同的人生观。
人生观是指()A人们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和追求B人类社会中人们之间的相互需要关系C人们对整个世界最根本的看法和观点D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对于人生目的和意义的根本看法2、人生观的核心在于()A人生价值B人生目的C人生态度D人生信仰3、()是以个人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的一种思想体系和道德原则,它主张个人本身就是目的,具有最高价值,社会和他人只是达到个人目的的手段。
A 享乐主义B禁欲主义C 拜金主义D 个人主义4、社会主义条件下,倡导人们树立的人生观是()A为人民服务B为个人和全家求温饱C确保自我需求的满足D主观为自己,客观为他人5、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当你在为人民服务时,人民中的其他成员也在为社会包括为你服务,因此,处理个人与他人的关系时应当遵循的准则是()A“利己不损人”B“我为人人,人人为我”C“主观为自己,客观为他人”D“个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6、人生态度,是指人们通过生活实践所形成的对人生问题的一种稳定的()和基本意图。
A心理问题B心理矛盾C心理倾向D实际行动7、人生价值包括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两个方面,其中衡量一个人社会价值的标准是()A个体拥有财富的多少B个体对社会和他人所作的贡献C个体所从事的职业是否重要D个体的行为动机是否高尚8、人生价值评价的根本尺度,是看一个人的人生活动(),是否通过实践促进了历史的进步。
A是否促进个人的发展B是否促进生产力的发展C是否促进生产关系的改善D是否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9、()是社会基本制度在价值层面的本质规定,体现着社会意识的性质和方向,不仅作用于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而且对每个社会成员价值观的形成都具有深刻的影响。
A社会核心价值体系B 社会价值体系C 社会核心政治体系D社会核心价值观10、任何需要都是一定主体在一定的生产关系的基础上,在一定的客观条件下,对一定对象的需要,都必然通过一定的社会关系才能实现。
《思修》习题第一章:人生青春之问

题型:单选题章节:第一章第一章人生青春之问1、(A)是儒家最重要的经典文献之一,它开宗明义的道出了大学的理念。
即: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于至善。
A《大学》 B《中庸》 C《论语》 D《孟子》2、四书五经中(A)开宗明义的道出了大学的理念。
即: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于至善。
A《大学》 B《论语》 C《诗经》 D《尚书》3、“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A)的理念A儒家 B道家 C法家 D佛家4、“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B)的思想A道家 B儒家 C法家 D墨家5、(D)的大学是把学术与企业联系起来的先锋A英国 B德国 C日本 D美国6、现阶段,(A)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A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B建设小康社会 C建设和谐社会 D建设现代化强国7、(D)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A毛泽东思想 B邓小平理论 C科学发展观 D马克思主义8、民族精神的核心是(B)A集体主义 B爱国主义 C爱好和平 D勤劳勇敢9、时代精神的核心是(D)A实事求是 B与时俱进 C无私奉献 D改革创新10、思想道德素质和(D)是人的基本素质A理论素质 B政治素质 C心理素质 D法律素质11、(C)是大学生应具备的各种素质中最基本的素质A政治素质 B法律素质 C道德素质 D思想素质12、(B)中国最早的现代大学A清华大学 B北京大学 C复旦大学 D浙江大学13、“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C)优良学风的体现A勤奋 B严谨 C求实 D创新14、人才的本质特征是(D)A社会性 B进步性 C相对性 D创造性15、人才的本质特征是(C)A时代性 B阶级性 C创造性 D奉献性16、人才的本质特征是(B)A社会性 B创造性 C进步性 D阶级性17、人们对荣誉和耻辱的根本看法和基本观点是(A)A荣辱观 B人生观 C价值观 D道德观18、人的本质在于(B)A人有智慧有文化 B它是社会关系的总和C它能自觉的改造社会历史 D它在任何社会都具有阶级性19、人的本质属性是(C)A本能 B自然属性 C社会属性 D思维属性20、“人之初,性本善”是(B)的观点A孔子 B孟子 C荀子 D墨子21、人性本恶是(B)的思想A孟子 B荀子 C告子 D韩非子22、“性相近也,习相远也”是(B)提出的A孟子 B孔子 C荀子 D庄子23、人的本质是(D)A自然属性 B社会属性 C思维属性 D社会关系的总和24、人对人是狼是(A)提出的A霍布斯 B笛卡尔 C康德 D黑格尔25、(B)认为人都是“自保自爱,趋乐避苦”的A霍布斯 B艾尔维修 C笛卡尔 D康德26、“人和机器的区别在于人有理性的灵魂”是(C)说的A霍布斯 B艾尔维修 C笛卡尔 D康德27、马克思赞扬(B)是辩证法的大师A费尔巴哈 B黑格尔 C弗洛伊德 D康德28、人生态度主要回答:(C)A人为什么活着 B世界的本源是什么C人应该怎样对待生活 D什么样的人生才有意义29、人生目的主要回答:(A)A人为什么活着 B世界的本源是什么C人应该怎样对待生活 D什么样的人生才有意义30、人生价值主要回答:(D)A人为什么活着 B世界的本源是什么C人应该怎样对待生活 D什么样的人生才有意义31、把追求金钱作为人生的至高目的,认为金钱可以主宰一切的错误人生观是(C)A享乐主义人生观 B禁欲主义人生观C拜金主义人生观 D极端个人主义人生观32、“人生在世,吃喝二字”这是(A)人生观A享乐主义人生观 B实用主义人生观C拜金主义人生观 D极端个人主义人生观33、人生的根本价值在于(D)A个人的自我实现 B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C个人的实践对于自身的意义 D个人的实践对于社会和他人的意义34、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对人生目的和意义的根本看法和态度是(C)A世界观 B自然观 C人生观 D价值观35、为人民服务的人生目的是建立在(B)A机械唯物主义基础之上的 B历史唯物主义基础之上的C客观唯心主义基础之上的 D主观唯心主义基础之上的36、人在社会生活中所处的具体环境,称为(C)A顺境 B修养 C境遇 D逆境37、衡量人生的社会价值的重要标准是(B)A树立什么样的人生目的 B个人对社会和他人所做的贡献B以什么样的人生态度指引人生道路 D个人从社会和他人那里得到的尊重和满足38、人生观是(C)的反映A自我认识 B政治关系 C社会存在 D自然条件39、人生价值的本质是(B)A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 B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C个人的自我完善 D个人实践对自身发展的积极意义40、人生观的核心是(B)A人生价值 B人生目的 C人生态度 D人生信仰41、人生目的是指人(B)的观点和主张,是人生的根本愿望和目标A为什么发展 B为什么活着 C为什么工作 D为什么努力42、社会主义社会占统治地位的价值观念是(A)A公有观念 B私有观念 C民有观念 D共有观念43、个人与社会关系中的个人是指(B)A在历史上起过重大作用的人物 B生活在社会中的人类的个体C脱离时代抽象出来的人类共性 D非具体的人,抽象的人44、人生观与世界观的关系是(B)A人生观决定世界观 B世界观决定人生观C具有唯心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一定是不正确的D具有唯心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一定是正确的45、人生价值包括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两个方面,其中衡量一个人社会价值的标准是(B)A个人拥有财富的多少 B个人对社会奉献的多少C个人所从事的职业是否重要 D个人的行为动机是否高46、人生价值观是(D)A产生于主体的需要和客观满足主体需要的关系中B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 C对人为什么活着的基本观点D对人生目的和实践活动进行认识和评价时所持的基本观点47、科学的人生观是(A)A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 B构建自己“精神家园”的人生观C“自我设计”、“个人奋斗”的人生观 D为个人和全家求温饱,谋幸福的人生观48、实现人生价值的根本途径是(D)A树立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 B自觉提高自我的主体意识C选择正确的人生价值目标 D进行积极的创造性的实践活动49、内在价值转化为外在价值的中介环节是(D)A知识 B能力 C智力 D实践50、视金钱为圣物,以追逐和获取金钱为人生的目的和生命的全部意义的是(B)人生观A享乐主义 B拜金主义 C实用主义 D个人主义51、主张人生的唯一目的和全部内容就是满足感官的需求和快乐的是(A)人生观A享乐主义 B拜金主义 C实用主义 D个人主义52、主张个人本身就是目的,具有最高价值,社会和他人只是达到个人目的的手段的是(D)人生观A享乐主义 B拜金主义 C实用主义 D个人主义53、突出强调以个人为中心,否认社会和他人的价值的是(A)A极端个人主义 B极端利己主义 C 狭隘功利主义54、影响人生态度的核心因素是(B)A认知 B情感 C意向 D行为55、主张入世人生态度的是(A)A儒家 B佛家 C道家 D法家56、主张出世人生态度的是(B)A儒家 B佛家 C道家 D法家57、主张避世人生态度的是(C)A儒家 B佛家 C道家 D法家58、把“好生”视为天命的是(B)A佛家 B儒家 C道家 D法家59、认为人应尽可能全生而避死,力争善生善死的是(C)A佛家 B儒家 C道家 D法家60、死亡并不是人生的终结,只是暂别人生,因为人的生死是轮回的。
青春的证明习题(含答案)

`青春的证明习题(含答案)一、单选题1.下列对“止于至善”理解正确的是①“止于至善”是人的一种精神境界,我们应该有自己的格调,有我们的“至善”追求②“止于至善”是一种向往美好、永不言弃的精神状态③“止于至善”是一种“虽不能至,心向往之”的实践过程④“止于至善”要从点滴小事做起,积少成多,积善成德A.①②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④【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止于至善,根据所学,“止于至善”是人的一种精神境界,我们应该有自己的格调,有我们的“至善”追求,观点①正确;“止于至善”是一种“虽不能至,心向往之”的实践过程,是一种向往美好、永不言弃的精神状态,观点②正确;观点③正确;“止于至善”要从点滴小事做起,积少成多,积善成德,观点④正确;观点①②③④正确,所以选D。
2.有位哲学家说过:“要留心,即使当你独自一人时,也不要说坏话或做坏事,而要学得在你自己面前比在别人面前更知耻。
”现实生活中要做到“行己有耻”,就要①知廉耻,懂荣辱;有所为,有所不为②有知耻之心,提高辨别“耻”的能力③树立底线意识,只要不违反法律就行④磨砺意志拒绝不良诱惑,增强自控力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答案】B【解析】【详解】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行己有耻”的认识,根据所学,做到“行己有耻”需要知廉耻,懂荣辱,有所为,有所不为;需要有知耻之心,提高辨别“耻”的能力;需要树立底线意识,触碰道德底线的事情不做,违反法律的事情坚决不做;需要磨砺意志拒绝不良诱惑,增强自控力等,所以排除③,正确答案选B。
【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要求学生认识到,要做到“行己有耻”需要从道德和法律两个方面约束自己的行为,3.54岁环卫工剑只有初中文化,却酷爱写作。
他白天工作,晚上抽空写作,用100天创作出一万余字的散文诗集。
我们应该学习剑①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②为兴趣付出坚持不懈的行动③自强不息的乐观精神④团结友爱的优秀品质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答案】A【解析】【详解】从材料中的“54岁环卫工剑只有初中文化,却酷爱写作”说明他有着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2022年电大心理健康教育试题及答案

第 1 题单选题 (2分) 下列关于焦急结识错误是( )A 任何人均有焦急情绪B 焦急是后天形成,并非人本能C 焦“急”使得咱们思虑周全D 中档限度焦急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您答案: C参照答案: B第 2 题单选题 (2分) 人大脑、神经系统和肌肉组织是一套高度复杂自动追逐目的机制,该观点特指人( )A 自我催眠机制B 心身交互影响机制C 目的导航机制D 压力调节机制您答案: C参照答案: C第 3 题单选题 (2分) 下列对学习动机表述不对的是( )A 学习动机只产生于学习之前B 学习动机有一定指向性C 学习动机起着维持学习重要作用D 学习中收获可以增强学习动机您答案: A参照答案: A第 4 题单选题 (2分) 努力保持职业稳定性,避免失业属于( )A 精神性需要B 物质性需要C 社交需要D 尊重需要您答案: B参照答案: B第 5 题单选题 (2分) 职业倦怠最为集中也是近来年龄段是( )A 23 岁之前年龄段人群B 23 至 27 岁年龄段人群C 27 至 45 岁年龄段人群D 处在即将退休年龄段人群您答案: C参照答案: C第 6 题单选题 (2分) 解决情绪基本办法是( )A 回避B 忙碌C 发泄D 放松您答案: C参照答案: C第 7 题单选题 (2分) 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发泄办法( )A 倾诉B 写作C 哭泣D 歇息您答案: D参照答案: D第 8 题单选题 (2分) 心理现象分为( )A 心理过程与个性心理B 认知过程与个性心理C 情感过程与个性心理D 意志过程与个性心理您答案: A参照答案: A第 9 题单选题 (2分) 疑“邻盗斧”寓言故事体现是人际交往中( )。
A 妒忌心理B 排她心理C 猜疑心理D 逆反心理您答案: C参照答案: C第 10 题单选题 (2分) 人际交往中最难是要掌握好交往( )A 广度B 深度C 频率D 度您答案: D参照答案: D第 11 题单选题 (2分) ( )应对是指个体试图控制和削弱压力源带来负性情绪,如愤怒、受挫感和恐惊等,但不去变化压力源自身。
第一章人生的青春之问练习题 (修订)

第一章 人生的青春之问 练习题
10、毛泽东高度赞扬鲁迅先生所提倡的"横眉冷对千夫指 ,
俯首甘为孺子牛"精神,以鲁迅 为榜样,做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 的"牛",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体现了( )
第一章 人生的青春之问 练习题
18、孙中山先生说过:能够统一,全国人民便享福 不能统一,便要受害。"我们坚持( )的基本方针,坚持 一个中国原则和"九二共识",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 A、和平团结,民族复兴B、兄弟齐心,其利断金C、不 放弃使用武力D、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A、爱国主义 B、民族精神 C、时代精神 D、改革创新
第一章 人生的青春之问 练习题
4、 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是( )
A、勤劳勇敢 B、自强不息 C、改革创新 D、爱国主义
第一章 人生的青春之问 练习题
5、( )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和社会实践中形成的 ,
为本民族大多数所认同的价值取 向、思维方式、道德规范、精神 气质的总和
第一章 人生的青春之问 练习题
19、( )是民族生生不息 的丰厚滋养
A、人类文明B、社会发展C、历史文化D、政 治进步
第一章 人生的青春之问 练习题
20、( )是 当代中国最 鲜明的特色
A、改革开放 B、民 族复兴 C、爱国主 义 D、共产主义
-
感谢您的聆听
A、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是一 致的 B、爱国主义与拥护祖国统 一是一致的
C、爱国主义与爱中国共产党是 一致的 D、爱国主义与爱马克思 主义是一致的
思修法基---第一章人生的青春之问

思修法基---第一章人生的青春之问第一章人生的青春之问第一章人生的青春之问 (1)1.人生观是对人生的总看法 (3)1.1.人生与人生观 (3)1.1.1.人生观就是人们关于人生目的、人生态度、人生价值等问题的总观点和总看法 (3)1.1.2.正确认识人的本质 (3)1.1.3.人生观的主要内容 (3)1.1.4.人生观与世界观 (4)1.1.5.个人与社会的辩证关系 (4)2.正确的人生观 (4)2.1.科学高尚的人生追求 (4)2.1.1.(选择题6)大学生只有把自己的人生目的与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人民幸福联系在一起时,才能自觉自愿地把自己的一生奉献于利国利民的事业52.1.2.“服务人民、奉献社会”的思想以其科学而高尚的品质,代表了人类社会迄今最先进的人生追求 (5)2.2.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5)2.2.1.(选择题7)人生态度 (5)2.3.人生价值的评价与实现 (5)2.3.1.(选择题8)评价人生价值的根本尺度,是看一个人的实践活动是否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是否促进了历史的进步 (5)2.3.2.衡量人生价值的标准,最重要的就是看一个人是否用自己的劳动和聪明才智为国家和社会真诚奉献,为人民群众尽心尽力服务 (5)2.3.3.如何评价人生价值 (5)2.3.4.人生的社会价值实现人生自我价值的基础 (5)2.4.人生价值的实现条件 (6)2.4.1.实现人生价值要从社会客观条件出发 (6)2.4.2.实现人生价值要从个体自身条件出发 (6)2.4.3.不断增强实现人生价值的能力和本领 (6)3.创造有意义的人生 (6)3.1.(选择题9)辩证对待人生矛盾 (6)3.1.1.树立正确的幸福观 (6)3.1.2.树立正确的得失观 (6)3.1.3.树立正确的苦乐观 (6)3.1.4.树立正确的顺逆观 (6)3.1.5.树立正确的生死观 (6)3.1.6.树立正确的荣辱观 (6)3.2.(选择题10)反对错误人生观 (6)3.2.1.反对拜金主义 (6)3.2.2.反对享乐主义 (6)3.2.3.反对极端个人主义 (6)3.3.大学生应当顺应时代潮流,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认清这些错误思想和腐朽观念的实质,选择并追求高尚的人生目的,在服务人民、奉献社会的人生实践中完善自我、创造人生的美好价值 (7)4.成就出彩人生 (7)4.1.(选择题11)当代大学生担当新时代赋予的历史责任,应当与历史同向、与祖国同行、与人民同在,在服务人民、奉献社会的实践中创造有意义的人生. 74.1.1.与历史同向 (7)4.1.2.与祖国同行 (7)4.1.3.与人民同在 (7)1.人生观是对人生的总看法1.1.人生与人生观1.1.1.人生观就是人们关于人生目的、人生态度、人生价值等问题的总观点和总看法1.1.2.正确认识人的本质(选择题1)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任何人都是处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从事社会实践活动的人社会属性是人的本质属性1.1.3.人生观的主要内容(选择题2)人生观的主要内容包括人生目的、人生态度和人生价值人生目的回答人为了什么活着(选择题3)人生目的是对“人为什么活着”这一人生根本问题的认识和回答,是人生观的核心人生目的决定人生道路人生目的决定人生态度人生目的决定人生价值选择人生态度回答人应当如何活着人生态度是人生观的重要内容人生价值回答什么样的人生才有价值(分析题1)人生价值内在地包含了人生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两个方面人生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既相互区别,又密切联系、相互依存,共同构成人生价值的矛盾统一体一方面,人生的自我价值是个体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人生的自我价值的实现是个体为社会创造更大价值的前提另一方面,人生的社会价值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重要条件,人生社会价值的实现是个体自我完善、全面发展的保障人生目的决定着人们对待实际生活的基本态度和人生价值的评判标准,人生态度影响着人们对人生目的的持守和人生价值的评判,人生价值制约着人生目的和人生态度的选择1.1.4.人生观与世界观(选择题4)世界观是人们对生活在其中的世界以及人与世界的关系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世界观决定人生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会有什么样的人生观1.1.5.个人与社会的辩证关系(选择题5)个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是认识和处理人生问题的重要着眼点和出发点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最根本的是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的关系人的社会性决定了人只有在推动社会进步的过程中,才能实现自我的发展2.正确的人生观2.1.科学高尚的人生追求2.1.1.(选择题6)大学生只有把自己的人生目的与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人民幸福联系在一起时,才能自觉自愿地把自己的一生奉献于利国利民的事业2.1.2.“服务人民、奉献社会”的思想以其科学而高尚的品质,代表了人类社会迄今最先进的人生追求2.2.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2.2.1.(选择题7)人生态度人生须认真人生当务实人生应乐观人生要进取2.3.人生价值的评价与实现2.3.1.(选择题8)评价人生价值的根本尺度,是看一个人的实践活动是否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是否促进了历史的进步2.3.2.衡量人生价值的标准,最重要的就是看一个人是否用自己的劳动和聪明才智为国家和社会真诚奉献,为人民群众尽心尽力服务2.3.3.如何评价人生价值坚持能力有大小与贡献须尽力相统一坚持物质贡献与精神贡献相统一坚持完善自身与贡献社会相统一2.3.4.人生的社会价值实现人生自我价值的基础2.4.人生价值的实现条件2.4.1.实现人生价值要从社会客观条件出发大学生要珍惜难得的历史机遇,把自己的人生追求建立在正确把握当今中国社会发展实际的基础上,努力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2.4.2.实现人生价值要从个体自身条件出发2.4.3.不断增强实现人生价值的能力和本领3.创造有意义的人生3.1.(选择题9)辩证对待人生矛盾3.1.1.树立正确的幸福观3.1.2.树立正确的得失观3.1.3.树立正确的苦乐观3.1.4.树立正确的顺逆观3.1.5.树立正确的生死观3.1.6.树立正确的荣辱观3.2.(选择题10)反对错误人生观3.2.1.反对拜金主义3.2.2.反对享乐主义3.2.3.反对极端个人主义3.3.大学生应当顺应时代潮流,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认清这些错误思想和腐朽观念的实质,选择并追求高尚的人生目的,在服务人民、奉献社会的人生实践中完善自我、创造人生的美好价值4.成就出彩人生4.1.(选择题11)当代大学生担当新时代赋予的历史责任,应当与历史同向、与祖国同行、与人民同在,在服务人民、奉献社会的实践中创造有意义的人生4.1.1.与历史同向历史只会眷顾坚定者、奋进者、搏击者而不会等待犹豫者、懈怠者、畏难者4.1.2.与祖国同行4.1.3.与人民同在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国家的主人大学生要在为人民群众服务、实现人民群众利益的过程中实现人生价值。
课后思考题答案

一、人生的青春之问1.为什么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人生观是人们关于人生目的、人生态度、人生价值等人生问题的总观点和总看法。
(1)人生观决定着人生道路的方向,也决定着人们行为选择的价值取向和用什么样的方式对待实际生活。
(2)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明确人生目的、端正人生态度、认识人生价值,才能为创造有意义有价值的人生奠定良好的基础。
(3)有什么样的人生观就会有什么样的人生。
人的生命只有一次,理应严肃认真地思考人生,努力领悟人生的真谛,选择正确的人生道路,树立崇高的人生追求,实现应有的人生价值。
2.如何理解人生目的,人生态度和人生价值的关系?为什么说人生目的是人生观的核心?(1)人生观的主要内容包括人生目的、人生态度和人生价值。
人生目的回答人为了什么活着,人生态度回答人应当如何活着,人生价值回答什么样的人生才有价值。
这三个方面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统一为一个有机整体。
(2)人生目的是指生活在一定历史条件下的人在人生实践中关于自身行为的根本指向和人生追求。
人生目的是对“人为什么活着”这一人生根本问题的认识和回答,是人生观的核心。
首先人生目的决定人生道路。
正确的人生目的使人做出正确的选择,始终朝着正确的人生发展道路前进。
其次人生目的决定人生态度。
正确的人生目的使人以昂扬乐观的人生态度正确对待人生道路上的坎坷。
最后人生目的决定人生价值选择。
正确的人生目的使人懂得人生的价值首先在于奉献,从而在工作中尽心尽力尽责。
3.根据马克思主义关于个人与社会关系的原理,说明人生的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关系。
(1)个人与社会的关系马克思主义认为,个人是历史的、具有社会性的个体;社会则是以共同的物质生产活动为基础而相互联系和运动发展的人类生活共同体。
马克思指出,“个人是一个特殊的个体,并且正是他的特殊性使他成为一个个体,成为一个现实的、单个的社会存在物”。
然而,“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人生的青春之问第二章 坚定理想信念作业题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一章人生的青春之问第二章坚定理想信念作业题一、单项选择题1、()是我们理解当前所处历史方位的关键词。
A、新时期B、新时代(正确答案)C、重要战略机遇期D、关键期2、()是人们的思想观念、政治立场、价值取向、道德情操和行为习惯等方面品质和能力的综合体现,反映着一个人的思想境界和道德风貌。
A、思想政治素质B、道德素质C、思想道德素质(正确答案)D、法治素质3“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这句话说明()A、自然属性是人的本质属性B、社会属性是人的本质属性(正确答案)C、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都是人的本质属性D、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都不是人的本质属性4、马克思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揭开了人的本质之谜,指出人的本质是()。
A、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B、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正确答案)C、人性本善D、人性本恶5、马克思指出: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的总和。
A、生产关系B、经济关系C、社会关系(正确答案)D、政治关系6、对人的认识,核心在于认识()。
A、人的属性B、人的本质(正确答案)C、社会关系D、自然属性7、关于人生观与世界观的关系,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人生观是世界观在对待人生问题上的具体体现。
B、正确的人生观是正确世界观的基础。
(正确答案)C、人生观对世界观的巩固、发展和变化起着重要的作用。
D、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人生观。
8、()是人生观的核心,在人生实践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A、人生态度B、人生目的(正确答案)C、人生价值D、人生道路9、人生观主要有三方面的内容,其中处于核心地位的是()A、人生目的(正确答案)B、人生态度C、人生价值D、人生理想10、()是指生活在一定历史条件下的人,对“人为什么活着”这一人生根本问题的认识和回答。
A、人生目的(正确答案)B、人生态度C、人生价值D、人生准则11、人生目的是人在人生实践中关于自身行为的根本指向和人生追求,它所认识和回答的根本问题是()A、人为什么活着(正确答案)B、人如何对待生活C、怎样对待人生境遇D、怎样选择人生道路12、()是指人的生命及其实践活动对于社会和个人所具有的作用和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2年国家开放大学人生的青春之问专题测验[单选题]领悟人生真谛,首先要对“人是什么”有一个科学的认识。
对人的认识,核心在于认识()。
A人的起源
B人的本质
C人的实践
D人的属性
参考答案:B
[单选题]人生观主要是通过人生目的、人生态度和人生价值三个方面体现出来的。
其中核心是()。
A人生目的
B人生态度
C人生价值
D人生意义
参考答案:A
[单选题]人生观主要是通过人生目的、人生态度和人生价值等体现出来。
其中回答人为什么活着的是()。
A人生目的
B人生态度
C人生价值
D人生道路
参考答案:A
[单选题]人生价值是一种特殊的价值,是人的生命及其实践活动对于社会和个人所具有的作用和意义。
人生价值包含了人生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两个方面。
下列关于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人生的自我价值是指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
B一个人社会价值的大小与他对社会的贡献无关
C人生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共同构成了人生价值的矛盾统一体
D人生的社会价值是个体的人生活动对自己生存和发展所具有的价值
参考答案:C
[单选题]爱因斯坦说过:“一个人的价值,应该看他贡献什么,而不应当看他取得什么。
”这句话的启示是()。
A人的自我价值是无足轻重的
B人的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不能同时实现
C社会价值是人的唯一价值
D人的价值在于奉献而不在于索取
参考答案:D
[单选题]爱因斯坦说,人只有献身于社会,才能找出那短暂而有风险的生命的意义。
这句话有助于我们正确理解人生价值的标准。
人生价值评价的根本尺度,是看一个人的()。
A劳动以及通过劳动对社会和他人作出的贡献
B个人社会地位的高低
C个人成绩的大小
D实践活动是否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是否促进了历史的进步
参考答案:D
[单选题]认识和处理人生问题的重要着眼点和出发点是()。
A个人与群众的关系问题
B个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
C个人与国家的关系问题
D个人与集体的关系问题
参考答案: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