钻石基础知识总结

钻石基础知识总结
钻石基础知识总结

如何看鑽石鑑定證書

鑽石的價值,決定於鑽石的四個C字,鑽石鑑定證書有人稱之為鑽石的第五個C字(CERTIFICATE)。其實,依據美國寶石學院所標示的名稱為”鑽石分級報告書”或其他不切實際的名稱。時至今日,美國寶石學院所創立的鑽石分級制度及術語,久已成為大眾所公認的國際鑽石語言”(THEINTERNATIONAL DIAMON LANGUAGE),許多使用他種制度的鑑定所,亦引用其名詞術語。現今有很多寶石鑑定所的從業人員雖未必均畢業於美國寶石學院,但所使用的鑽石鑑定標準卻仍依據GTL所創立的制度作為範本,實因沒有他種制度能代替廣泛的公共認知性。

鑽石鑑定證書的由來

美國寶石學院(GEMOLOGICAL INSTITUTE OF AMERICA簡稱GIA)於1913年在洛杉機成立,最初是用夜校及函授方式訓練珠寶商如何評估價格,並提供珠寶批發價格的參考資料。但是在能評估價格之前,必須先行確定品質。為著適應事實需要,GIA於是創立了自己的制度用以評估鑽石及其他寶石的品質。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紐約在鑽石市場的地位日趨重

要。向GIA探詢如何認定鑽石品質的珠寶商日益增多,

以致於1953年後,GIA在紐約創立了第一所鑑定所,

開始簽發鑽石鑑定報告,即俗稱的鑑定證書,以應需求。

除了在紐約的鑑定所外,又在加州聖塔蒙尼卡(SANTA

MONICA)及洛杉磯市區(目前洛杉磯鑑定所已結束)

設立了另外二處鑑定所,因此有二處主要鑑定所。這些

鑑定所的正式名稱是”寶石業鑑定公司”(GEM TRADE

LABORATOR, INC. 簡稱GTL),隸屬於GIA,只作寶

石鑑定,而不估價。

GIA是一個非營利事業的組織,由美國各知名的珠

寶商及社會名流共同支持而設立。所以GIA是美國珠寶

業者所共有共享的鑑定研究機構,其附屬機構如GTL

則為業者提供了鑑定服務,普遍為各界所信任,並不因

其受美國珠寶業者所支持而予歧視。

鑽石鑑定證書的產生使鑽石買賣起了極大的變化,原來必須逐次鑑定品質,現在則可參考鑑定證書。按照GTL 的聲明,其所簽發的證書,如作為買賣的依據時,GTL不負任何責任。但是由於其證書受到普遍的歡迎與信任,許多珠寶商們樂於使用它作為鑽石品質的依據。證書的流通原來祗在鑽石商同業之間,最後終於到達消費者手中,非但在美國本土流行,而且遍及世界,因此證書的需要日益增多,供不應求,形成鑽石買賣的瓶頸。

鑽石鑑定證書的功用及效力

鑽石鑑定證書(DIAMOND GRADING REPORT)的真正意義是鑽石品質分級

報告書,GIA曾一再聲明所簽發的是一份報告書而不是證書。這種報告書的

主要目的在於:

辦別真假:凡是具有鑽石鑑定證書的,顯然是鑽石而不是它種寶石或鑽石的

仿冒品。

特徵記錄:鑑定證書上記載重量、尺寸、螢光反應等,都是辨別該顆鑽石的

特徵。尤其附圖上所描畫出來鑽石表面特徵或內含物,更是辨認上的明確指

示,若未畫出鑽石表面特徵或內含物,亦未加說明的鑽石鑑定證書,便喪失了此一功能。

品質分析:鑽石的重量、成色、淨度、切磨工(俗稱車工)及比率,均詳細載明於鑑定證書上,因此鑑定證書上是鑽石品質的分析記錄。

估價參考:鑽石在能予正確估價之前,必須先瞭解品質。有關品質的資料大都載明於鑑定證書上,所以鑑定證書是估計鑽石價值的重要參考文件。

留存資料:鑑定證書上所能記載的各項資料,對於往後的重新估價,進貨成本的分析或銷售統計等,都是非常明確且方便的參考資料。

一、形狀和切磨(SHAPE & CUTTING STYLE)

二、

鑽石的形狀(SHAPE)是指其正確輪廓,亦即腰圍層的形狀,譬如:圓形、橄欖形、方形….等。鑽石的切磨(CUT)

它是鑽石4C的第一個C,因刻面的形狀、數量及其排列方

式的不同,而有各種不同的型式,譬如:明亮型

(BRILLIANT)、階梯型(STEP)、混合式(MIXED)…等

等。

鑽石的切磨形狀和型式非常繁多,但最普遍的型式是足翻明亮型(FULL-CUT BRILLIIANT,通常簡稱為BRILLIAT),計有五十八刻面,即冠部三十三刻面,底部二十五刻面(包括尖底面在內,如果沒有刻面,則底部為二十四面),最為常見形狀為圓形,即圓形明亮型(ROUND BRILLIANT)。

除了圓形明亮型以外,其它各種形狀或型式的切磨統稱為花式切磨(FANCY CUT)。花式切磨祗是一個籠統的名稱,其中若再分門別類可分為下列三種:首先是圓形明亮型的變化體:計有橄欖形明亮型(MARQUISE BRILLIANT)、梨形明亮型(PEAR BRILLIANT)、橢圓形明亮型(OV AL BRILLIANT)、心形明亮型(HEART BRILLIANT)等;其次是從祖母綠式(EMERALD CUT)切磨變化出來的方形體:包括各種方形鑽石及梯鑽在內;第三類則可以稱之為真正的花式切磨:包括任何想像得出的切磨形狀在內,譬如馬頭、魚、蝴蝶、網球拍、十字架、三角形、半月形、人頭肖像等等,形形色色,無奇不有。

另有二個名詞亦常見記載於形狀和切磨欄的是:

1.混合式(COMBINATION或MIXED CUT):冠部係某一型式而底部卻是另一型式

2.修飾型(MODIFIED CUT):依據某一型式為原則,而加以稍微的更改者。

所謂明亮型(BRILLIANT CUT)指的是刻面安排為放射形方式,好比日月星辰的光芒向外放射一般,譬如冠部為明亮型者,則中央為桌面,四周則通常為八個風箏面,八個星形刻面,以及十六個腰上刻面所圍繞;底部則通常以尖底為中心,各刻面如光芒狀向外輻射開來。

所謂楷梯式(STEP CUT)亦即祖母綠式(EMERALD CUT),則刻面安排為層狀的階級,一層一層由中心向外排列。混合式切磨則為結合了明亮型的階梯式的切磨。

形狀與切磨的敘述法是先寫形狀,再寫切磨樣式。例如外形圓的鑽石,如果冠部與底部均為明亮型,則正確敘為圓形明亮型(ROUND BRILLIANT CUT);同樣的圓鑽,如果冠部為明亮型,而底部為階梯式,則寫為圓形混合式(ROUND MIXED CUT)。

三、尺寸(MEASUREMENTS)

測量鑽石的尺寸均以公釐(MILLIMETER或可縮寫成mm,通常簡略不寫)為單位,記錄至公釐以下的第二位小數為止。由於每次測量的部位未必完全相同,而且使手不同的寶石測量卡尺都會有微小的誤差,所以同樣一顆鑽石若有二份不同證書,其尺寸會稍有不同,前後二次的測量,亦會有不盡相同的結果,但以不超出0.02mm為限度。

圓鑽在分釐卡尺的精密測量下並不純圓,所以記錄最小及最大直徑(DIAMETER)和全深(TOTAL DEPTH,即整個鑽石的厚度),花式鑽石記錄其長、寬、高,因此都有三項尺寸數字。

三、重量(WEIGHT)

重量以公制克拉(CARA T)為單位,它是鑽石4C的第2個C,每一克拉等於二百亮克(MILLIGRAM)。或換算成0.2公克,因此1公克等於5克拉。鑽石計重至克拉以下第二位小數為止,第三位小數得依情況四拾五入或不計。第二位小數為”分”(POINT),每克拉等於100分。

在中東有一種刺槐樹,它所結的子的重量和大小相當一致。這種樹的英文名稱為CAROB TREE,在當地目當普遍。古時候最先由珍珠商將其所結的子作為珍珠重量單位,這便是CARAT,即克拉做為重量單位的來源。克拉現已普遍用為所寶石的重量單位,最初各地區的克拉重量稍有出入,但自1913年美國規定每克拉等於二百毫克後,各先進國家均以此作為標準,不再有高下。

四、全深百分比(DEPTH%)

鑽石的切磨比例(PROPORTIONS)主要包含以下幾項,並以腰圍的寬度(圓鑽則為平均寬度)作為1,或寫100%做基準:(1)全深百分比(DEPTH%),(2)桌面百分比(TABLE%),(3)腰圍厚度(GIRDLE THICKNESS),(4)尖底大小(CULET SIZE),以及屬於表面修飾的,(5)磨光,或稱拋光(POLISH),和(6)

對稱(SYMMETRY)。

圓鑽的全深百分比係將全深(厚度)除以最小與最大直徑的平均數,再化

為百分比而所得之數,換言之,即為鑽石厚度與直徑的百分比。

全深百分比計算至小數點以下第一位,第二位四捨五入。

例如:圓鑽:直徑6.50-6.59厚度3.83→(6.50+6.59)/2=6.545=6.55(四捨五入)

8.83/6.55=0.5847=58.5%=全深百分比。

花式鑽石將高(全深)除以寬度即得,而不計其長度。

例如:花式鑽石:長13.18寬8.24高5.45→ 5.45/8.24=0.6614=66.1%=全深百分

比。

記錄全深百分比的主要目的僅在於瞭解該顆鑽石的大概厚薄情形,百分比越

大,表示該鑽石越厚,越小表示越薄。但是鑽石的全深受桌面大小、冠部高度、

腰圍厚度及底部深度的影響,其中尤以桌面大小的變化最多,桌面大時則冠部

薄,以致全深百分比數小,反之全深百分比數大。理想的冠部角度應為34 1/2°,底部深度為43.1%。但深

據實際觀察的經驗,冠部角度若於32°至36°範圍內,底部深度從42.5%至45.5%之間,鑽石都能發揮其光彩,尤於各種方向而並不自某一特定位置觀察時為然。

五、桌面百分比(TABLE%)

圓鑽桌面最長一組對角線的長度除以直徑的平均數、花式鑽石以桌面寬度除以鑽石寬度,所得的百分比即為桌面百分比。桌面百分比計算至整數為止,小數點四捨五入。對桌面來言,影響桌面大小最明顯的是冠部厚度。除了冠部厚度外,桌面大小尚受冠部厚度的影響,如冠部維持

一定的厚度,則冠部角度越大時桌面越大,越小時桌面亦越小。在近

代鑽石切磨理論中,最引起爭議的是桌面大小,迄今尚無絕對標準。在

冠部角度合乎理想的34 1/2°時,最常見的桌面為58%至65%,過子或

過大的桌面並不是一般人所喜歡的。

根據美國寶石學院現行對鑽石切磨分級的建議,桌面依其大小可分為下

列四種類型:

小型桌面:53%至60%

中型桌面:61%至64%

大型桌面:65%至70%

超大型桌面:71%或以上。

桌面大小對亮光、火光以及外觀大小的影響:

桌面較小桌面較大

亮光較密集(感覺少)較擴散(感覺多)

火光較多較少

外觀大小較小較大

六、腰圍(GIRDLE)

鑽石鑑定證書上的腰圍欄,所記載的包括下列二項:

(一)厚度(GIRDLE THICKNESS):腰圍的厚度依次區分為下列八種情形:

1. EXTREMEL Y THIN 極薄

2. VERY THIN 很薄-尚可

3. THIN 薄

4. MEDIUM 適中

5. SLIGHTLY THICK 稍厚

6. THICK 厚-尚可

7. VERY THICK 很厚

8. EXTREMEL Y THICK 極厚

腰圍所具有的厚度,其作用在便於鑲嵌及避免鑽石因其過薄而脆弱。薄弱

的腰圍,對抵抗崩裂的能力,當然不如厚實者之為強。但是腰圍祗需有些

微厚度,便已足夠堅實,過厚的腰圍使鑽石保留了不切實際的重量,亦使鑽石顯得厚笨而面積變小,故過厚或過薄的腰圍都不是良好的腰圍。

腰圍的厚度當然以厚薄適中為最理想,但是鑽石的成品係從鑽石的原石結晶體切磨而來,天然結晶體的形狀難免有不儘均勻理想之處,因此實際上所見的腰圍往往有厚薄不均的現象。譬如鑑定書的腰圍項下若記載著THIN TO SL.THICK(薄至稱厚),即表示些腰圍有一部份為薄、一部份為適中、一部份為稍厚,其中最窄部份為薄,最寬部份為稍厚。厚薄部份的分配不一定平均,有時薄的部份多而厚的部份少,有時厚的部份較薄的部份多。

厚薄的分配以平均而漸進為良,倘厚處突然變薄,則腰圍顯得不平整而呈現波浪形,這種腰圍應視為對稱上的缺陷之一。腰圍厚薄所跨越級數愈多,表示其不平整而愈為不良。呈現波浪形的腰圍表示底部刻面排列的角度不一致,或在腰圍下有較大的天然糙面或額外刻面。GIA制記錄腰圍的厚度是用目測估計,並不實際測量其百分比,所以通常使用上述八種情形敘述厚薄情況,而不記錄其

百分比。

(二)磨工情況(SMOOTHNESS OF GIRDLE):

除了磨光或有刻面的腰圍外,正常的腰圍應似白霧般半透明,表面非常平

滑。如果磨邊時過於粗心或急促,粗糙不平,稱為粗糙腰圍(ROUGH

GIRDLE)。

已經磨光的腰圍記錄:POLISHED。有刻面的腰圍記錄為FACETED。

細緻、磨光或有刻面的腰圍都應視為良好的腰圍,僅有粗糙的腰圍應視為

切磨上的缺陷之一,而略減損鑽石的美觀。

腰圍上如果出現鬚裂紋,稱為鬚邊(BEARDED或FEATHERED

GIRDLE)。鬚邊通常不標示於附圖上,僅記載於備註欄內。依照GIA制,

若腰圍出現明顯鬚裂紋的鑽石,其淨度等級就列入純淨級(FL)或內部純

淨級(IF)。

七、尖底面(CULET)

在明亮型五十八刻面之中,尖面亦算作一面,其大小依次分為下列:

1.POINTED或NONE無

2.VERY SMALL很小

3.SMALL 小

4.MEDIUM bsp適中

5.SLIGHTL Y LARGE稀大

https://www.360docs.net/doc/672198646.html,RGE 大

7.VERY LARGE 很大

8.EXTREMEL Y LARGE極大

尖底面的大小對於鑽石的光彩與價值並無明顯的影響,一般正常的尖底

面應為小或適中。沒有尖底面容易使面尖端崩折。過大的尖底面目前已

很少見,雖較不雅觀,但如將底部稍微修磨,僅損失微小重量,就能改

正過來。

對於未磨光、粗糙或看似一小白點的尖底,通常稱之為ROUGH,磨

損或斷裂的尖底則稱為ABRADED或CHIPPED。這二種不正常的尖底

應予重新修磨,但並非嚴重的缺陷。

八、修飾(FINISH)、磨光(POLISH)、對稱(SYMMETRY)

磨光是指鑽石表面每一刻面拋光細膩的程度,主要是判斷有無明顯的磨

輪紋(WHEEL MARK)或燒傷痕(BURN MARK)的存在。嚴格來講,

鑽石對稱的分析應分為二大類:一是嚴重性的或稱主要(MAJOR)對

稱不良,應歸納於比率範圍內考慮,而敘述於備註欄內。二是輕微性的

或稱次要(MINOR)對稱不良,係指刻面的形狀和排列是否齊整或恰

當,應列為修飾範圍內,僅綜合判斷其優劣等級,記載於對稱欄內。

分析磨光與對稱的優劣程度,通常以下列五級為評定標準:

EXCELLENT 優良

VERY GOOD 很好

GOOD 好

FAIR尚可

POOR不良

在所有寶石之中,最為講究磨光與對稱的,應屬於鑽石。嚴重的磨光或

對稱不良,祗是例外,非常罕見,若能發現時尚應於備註欄內加以說明。

鑽石切磨的優良與否,不能祗憑「修飾」欄內磨光與對稱的優劣逕予判斷,更須考慮整個鑽石的切磨比率與角度是否恰當。事實上,磨光與對稱影響鑽石的價值,每項僅限於很小的百分比。通常約在1~2%範圍內,很少達到3%,因為不良的磨光或對稱能以重新磨光或略加修整而改正過來,但比率或角度不合乎標準,較難予修改,若予修改,則重量的損失較多,故對鑽石切磨品質高低的影響較大。

九、淨度等級(CLARITY GRADE)

這是鑽石4C的第3個C,淨度等級的劃分均以十

倍放大觀察為標準,在十倍放大下不能察覺到的微細表

面特徵或內含物,並不影響淨度等級判定,但必須注意

是的,GIA制係使用雙目寶石顯微鏡為判斷淨度等級的

工具,最後並用手持十倍放大鏡再加以覆核。

在所有鑽石鑑定項目中,最為主觀的應為淨度等

級。因為沒有二顆鑽石的表面特徵或內含物完全相同。

必須依靠鑑定者的經驗予以判斷並決定其等級。所以判

十二人淨度等級最好委由經驗非常豐富的鑑定人員為

之,並且避免由一人獨斷,最好經由另一不相干和不知

情的人覆核,才能減少因過份主觀而發生的偏差。例如

GTL便由二人評判淨度等級,若遇FL或IF等級或者

兩初核意見不同時,則由第三者加以覆核。

由於符合純淨級條件的鑽石非常稀少,所以一般鑽

石交易均以內部純淨級為最高淨度等級(俗稱全美)。

淨度乃鑽石內部或外部所包含特徵等級描述,GIA並不

鼓勵將其稱為瑕疵,因瑕疵具有負面意義。VVS級由

於超小的內含物,容易被人誤解為全美。例入VS級的

內含物則尚不影響鑽石的美麗與耐久性。

淨度等級圖例

判斷淨度等級而察看特徵時,需對鑽石內外的所有特徵做整體綜合考慮,這包括:大小、數量、位置、性質、顏色及是否突顯,其次是對鑽石耐久性影響。在十倍放大觀察下,找出最明顯的瑕疵後,往往即能斷定其淨度等級,其他零星而不明顯的小瑕疵,甚少影響其淨度等級的判斷。所以判斷淨度等級最主要的是特徵的易見程度,並非符合條件證書的圖面上計數著其數量的多寡。

微小的表面特徵(BLEMISHES,例如天然糙面、額外刻面、磨輪紋、刮傷紋、磨損痕、傷口、傷痕等等)除了分辨純淨級與內部純淨級外,並不影響其他等級。對於此種微小的表面特徵,除天然糙面及額外刻面外GTL並不標示於證書內圖上,僅記載著MINOR DETAIL OF FINISH(POLISH) NOT SHOWN磨光方面的次要細節未顯示於附圖上來說明,然而其內部作業的工作圖上卻都詳細描畫著。但是有些經驗不足的鑑定師,卻把此些表面特徵誤為內含物,以致把內部純淨級誤斷為VVS1級。還有,在十倍以上放大觀察下,才看得見的內外特徵應忽略不計,亦不須標示於圖上。

十、成色等級(COLOR GRADE)

這是鑽石4C的第四個C,大多數含有顏色的鑽石都屬於黃色系列。其他顏色的鑽石較為稀

少,且其顏色如明顯時均屬於彩色鑽石範圍,故鑽石成色等級的劃分,僅限於含有黃色的鑽石。

世界上所有成色等級制度中,分級最為慎密且切合實際應用者,首推美國寶石學院(GIA)

所創立的成色分級制度。時至今天,其制度已經成為國際間最知名的鑽石成色分級標準,許多

國家或地區都參考此標準並調整其自己的制度,或直接引用這一成色分級制度的等級名稱。

美國寶石學院的成色分級制度,係使用英文字母代表成色等級,以D開始為最高成色等級

而不用A、B、C。每一英文字母代表每一級的成色範圍,而不是某一點特定的成色位置,祗有

各級標準成色鑽石才必須位於該級最高成色位置,所以普遍鑽石鑑定證書雖列為同級成色的各

顆鑽石,有時仍會有細微的上下之分。

DEF三級同無色,無論正反面觀察,不互相比較,均為無色。GHIJ四級者從正面乍看時亦

都為無色,KLM三級從正面觀察時僅大鑽石才會看出微微的淡黃色。N級以下一般人都會看出

其淡黃色調,以至Z為最低成色等級。黃色的濃度超過Z級時則為彩黃色,依其濃淡又分為淡

彩黃(FANCY LIGHT YELLOW)彩黃(FANCY YELLOW)及鮮明彩黃(FANCY INTENSE

YELLOW)三級。其他各種彩色鑽石亦同樣分此三級。

成色等級的劃分(GIA制)

按照GIA制,每一英文字母代表該級的成色範圍,而不是特定的位置,祗有標準成色鑽石才必

須位於該級最高成色的位置。譬如被分級的鑽石高於標準成色鑽石E,即屬於D級,高於F即

為E級,高於G即為F級,餘類推:換言之,在標準石G與H之間為G級,往標準石H與I

之間者為H級,在標準石I與J之間者為I級,餘類推。

成色-名稱的由來

成色這一名名稱是比照黃金的含金量而來,黃金所含雜質愈少,亦即含金量愈多,則成色愈高。

鑽石含有黃色,如同黃金所含的雜質,黃色愈少則成色愈高。

對於成色分級應有的認識

早在1940年代,美國寶石學院即發明了成色分析儀(COLORI-METER),該儀器後來雖經改良,性能仍然有限,並不普遍適用於任何鑽石,主要原因是影響成色高低的各種因素並未完全明瞭。而且鑽石成色受切磨比率、螢光反應、透明度及含有雜色等等因素的影響。所以美國寶石學院仍採用真正的鑽石作為標準成色鑽石,據以分辨各級成色,同時預測該儀器若要進入普遍實用階段,似乎仍然遙遙無期。

目前世界各地的寶石鑑定室,如果以GIA制為鑽石成色分級標準,則必須備有一套經GIA鑑定合格的標準成色鑽石(MASTER COLOR DIA-MONDS或稱MASTER DIAMONDS),否則成色分級無法與其制度完全吻合,以致產生偏高或偏低的現象,而喪失標準。近年來有人使用人造的CUBIC ZIRCONIA(簡稱CZ)代替真正鑽石作標準成色鑽石之用,不過美國寶石學院並不贊成此法,主要因為(一)CZ的黃色澤同正常鑽石黃色澤略有不同,就如同褐色或灰色鑽石很難同黃色鑽石比較成色高低一樣。(二)CZ的火光(色散光)比鑽石強,會影響判斷成色的準確性。(三)CZ顏色的穩定性不佳,過一段時期後,成色等級自然發生變化。所以美國寶石學院拒絕鑑定CZ為標準成色鑽石。

十一、螢光反應(FLUORESCENCE)

螢光反應係鑽石受到外來能源的刺激,通常指暴露於紫外光線下時,

所發生的反應顏色光。依其強弱分為(一)NONE沒有,(二)FAINT微

弱,(三)MEDIUM中度,(四)STRONG強烈,(五)VERY STRONG

很強等五級。其中FAINT並不記載其螢光反應顏色。

螢光反應僅鑽石鑑定證書上所測試項目之一,所記載的強弱及顏色,

對於鑽石的價值甚少發生影響,如螢光反應為藍色或黃色,並不表

示該鑽石本身即為藍色或黃色,鑽石成色的高企係以本身黃色濃淡

為判定標準,而不是以螢光反應顏色為依據。

螢光反應

有一部份鑽石在紫外光線照射下能發出螢光,光度的強弱不一,大多數發藍色的螢光。圖(A)和圖(B)是同一

批鑽石,圖(A)是在普通光線下所看到的模樣,圖(B)是這些鑽石在紫外線照射下所發生的螢光反應,這批鑽石是特意選出有螢光反應的,並非所有的鑽石都有螢光反應。

日光和螢光燈的光線內含有紫外光線,使有螢光反應的鑽石看來特別明亮和美麗。祗是螢光反應特別強烈的鑽石之中,有一部份鑽石會因此影響了其透明度,故螢光反應特別強烈的鑽石以並不影響其透明者為優良。

十二、備註(COMMENTS)

備註欄係補述一些無法列入上述數欄內或毋需描畫於

附圖上的鑽石特徵,例如:

(一) 脈理紋或稱孿晶紋(GRAINING或GRAIN

LINES):脈理紋除非出現色有顏色、反光或發白,通

常不視為內含特徵,亦不描畫於附圖上。脈理紋依其出

現的明顯程度分為(1)NIL沒有;(2)SLIGHT輕微;

(3)MODERA TE易見;(4)SIGNIFICANT明顯等四級,

僅有出現明顯的脈理紋才記述於此欄內。例如:

SURFACE GRAINING IS NOT SHOWN(表面結晶紋未

顯示於附圖上)。INTERNAL GRAIN LINES ARE NOT

SHOWN(內部結晶紋未顯示於附圖上)。

(二) 並不描畫於附圖上的。例如:MINOR DETAILS OF POLISHES ARE NOT SHOWN(磨光方面的次要細節未顯示於附圖上)。ADDITIONAL PINPOINTS ARE NOT SHOWN(另外有一些針點未顯示於附圖上)。

(三) 主要的比率、角度或對稱不良。例如:CROWN ANGLES ARE GREATER THAN 35 DEGREES(冠部高度大於35度)。

十三、附圖(DIAGRAM)

RED SYMBOLS DENOTE INTERNAL CHARACTERISTICS. GREEN SYMBOLS DENOTE EXTERNAL CHARACTERISTICS. SYMBOLS INDICATE NATURE AND POSITION OF CHARAC TERISTICS, NOT NECESSARIL Y THEIR SIZE. MINOR DETAILS OF FINISH NOT SHOW.

事业单位行政管理综合基础知识点记忆大全

事业单位考试行政管理知识点记忆大全 11911年美国泰勒发表《科学管理原理》一书,首次提出“科学管理”概念。被称为科学管理之父 较早提出行政学概念的,是德国学者史坦因,他于1865年撰著了《行政学》一书2 政府职能的含义 亦称行政职能, 是国家行政机关, 依法对国家和社会公共事务进行管理时应承担的职责和所具有的功能。 3 政府职能的重要地位 a. 政府职能体现了公共行政的本质要求 b. 政府职能是政府机构设置的根本依 据 c. 政府职能转变是行政管理体制和机构改革的关键 d. 4----政府的基本职能 1. 定义:依据政府管理的事务性质横向划分的政府职能称为政府的基本职能。 2. 内容:a. 政治职能(包括军事保卫、外交、治安、民主政治建设 b. 经济职能(宏观调控、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市场监督 c. 文化职能(发展科学技术、教育、文化事业、卫生体育的职能 c. 社会职能(调节社会分配和组织社会保障、保护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促进社会化服务体系建立、提高人口质量,实行计划生育 政府的管理运行职能5-- 可分为:计划职能、组织职能、领导职能和控制职能 7 我国自然环境的特点对政府行政管理工作提出了怎样的要求? (1树立环境意识,保护生态平衡; (2合理开发资源,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8 政府职能转变的内容: 1. 政府职能的外部转移(政府与非政府组织之间 2. 政府职能的系统转移(或叫内部转移,是政府内部重划分职能 3. 行政管理方式的转变(包括工作方式、工作作风、运行程序等 9---- 10----政府机构的含义 广义:是指国家的立法、司法、行政机关等所有国家机构的总称。狭义:国家行政机关11----政府机构与非政府机构的关系 注意区分政府机构与其它机构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1. 国家机构:国家机构包含政府机构。 2. 政党组织: 3. 群众组织:如工会、共青团、妇联、文联、村委会、居委会 4. 事业单位(因为不以行政管理为主要职责,因而不属于政府机构:如地震局、气象局12----机构编制管理 1. 领导体制:统一领导、分级管理 2. 管理机关:党中央、国务院设立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 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设机构编制委员会。. 3. 主要任务:a. 职能管理:“三定”-定职能、定机构、定人员编制 b. 机构管理 c. 人员编制管理:即人员总额、人员结构、领导职数、职位配置

税收基础知识精彩试题及问题详解

税收基础知识考试题库(包括答案) 1、依现行企业所得税法规定,纳税人在年度中间合并、分立、终止的,应当自停止生产经营之日起30日内,向主管税务机关办理当期所得税汇算清缴。(×) 2、税收是国家取得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 3、专用发票的稽核检查是加强增值税征收管理的重要措施。(√) 4、下列选项在计算企业所得税时需进行调整的是(ABCD) A、公益性捐赠 B、业务招待费 C、工会经费 D、职工教育经费 5、《税收征管法》规定, 扣缴义务人依法履行代扣、代收税款义务时,纳税人不得拒绝。纳税人拒绝的,扣缴义务人采取的措施错误的是(BCD) A、扣缴义务人应当及时报告税务机关进行处理 B、书面通知纳税人开户银行暂停支付相当于应纳税款的存款 C、立即停止支付应付纳税人的有关款项 D、书面通知纳税人开户银行从其存款中扣缴税款 6、下列税种中,纳税人与负税人通常不一致的是(ACD) A、营业税 B、企业所得税 C、消费税 D、增值税 7、内外资企业所得税在下列政策方面的规定相一致的 有(AB)

A、境外所得已纳税款的扣除规定 B、借款利息费用在税前的列支标准 C、高新技术企业的税收优惠 D、工资费用在税前的列支 8、现行制度规定,对外省(自治区,直辖市)来本地从事临时经营活动的单位和个人,可以要求其提供担保人,或者根据所领购发票的票面限额与数量交纳(C)以下的保证金,并限期缴销发票。 A、2000元 B、5000元 C、10000元 D、20000元 9、主管税务机关因发现纳税人不按规定使用减免税款的,税务机关无权停止减免。 (×) 10、某中外合资服装企业2002年销货净额为1000万元,其应酬交际费计税的最高比例为(C) A、1‰ B、3‰ C、5‰ D、10‰ 11、增值税的基本税率是17%。(√) 12、按 (A) 分类,我国税种可划分为流转税、所得税、资源税、财产税和行为税五大类。 A、征税对象的性质 B、管理和使用权限 C、税收和价格的关系 D、预算收入构成和征税主管机关的不同

picc培训教材保险基础知识总结版

第一章风险概述 第一节风险及其特征 1.风险的一般含义:某种事物发生的不确定性 2.风险的特定含义:某种损失发生的不确定性 3.风险的构成3要素: 风险因素、风险事故、损失 a)风险因素:实质风险因素、道德风险因素、心里风险因素 b)风险事故:财产风险、责任风险、人身风险 c)损失:直接损失(财产的损失与灭失) 间接损失(额外费用损失、收益损失、责任损失) 4.风险因素、风险事故及损失之间的关系:(P3) 风险因素,引起或增加→风险事故,导致→损失 5.风险的分类 5.1依据原因分5类:自然风险、社会风险、政治风险、经济风险、技术风险 5.2 依据风险标分4类:财产风险、人身风险、责任风险、信用风险 5.3 依据风险性质分2类:纯粹风险、投机风险 5.4 依据风险影响的结果分2类:基本风险、特定风险 6. 风险的6特征:风险的不确定性、风险的客观性、风险的普遍性、风险的社会性、风险可测定 型、风险的发展性 第二节可保风险 1.可保风险:指符合保险人承保条件的特定风险。 2.可保风险的6条件: 2.1风险必须具有不确定性 2.2风险必须是纯粹风险 2.3风险必须使大量标的均有遭受损失的可能 2.4风险必须有导致重大损失的可能 2.5风险不能使大多数的保险对象同时遭受损失 2.6风险必须具有现实的可测性 3.风险单位及其划分 3.1风险单位的定义:指一次风险发生可能造成的最大损失范围 3.2风险单位的3划分:按地段、按投保单位、按标的 第三节风险管理 1.风险管理的概念:一个组织或者个人用以降低风险的消极结果的决策过程,即通过风险识别、风 险评估、风险评价,并在此基础上优化组合各种风险管理技术。对风险实施有效控制盒妥善处 理风险所致损失的后果,从而以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大的安全保障(基本目标) 2.风险管理的5程序: 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评价、选择风险管理技术、评估风险管理效果、 3.风险管理的目标 a)损失前目标4包括: 3.1.1减小风险事故发生机会 3.1.2以最经济、最合理的方法预防潜在损失的发生

重庆事业单位考试综合基础知识总结必背条目

重庆事业单位考试综合基础知识总结必背条目(精华 版1) 行政党的三大作风宏观调控主要目标市场机制主体市场经济缺点生产要素的构成党的四种监督五位一体技术创新体系政府四大职能政府四大政治职能政府社会职能行政内部监督全面深化改革重点经济体制改革核心建设法治中国派出机关派出机构国家赔偿义务主体国家赔偿责任主体公务员考核事业单位考核年度考核聘期考核事业单位改革事业单位改革基本思路事业单位资金来源事业单位特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组织活动原则党的建设三个方面行政职能转变关键构建和谐社会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行政领导职能运行行政管理特点1、选任制2、委任制3、考聘制4、聘任制1、计划职能2、组织职能3、协调职能4、控制职能1、政治性2、服务性3、科学性4、法制性1、执政能力建设2、先进性建设3、纯洁性建设政企分开以人为本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促进经济增长、充分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供求机制、价格机制(核心)、竞争机制1、自发性2、盲目性3、滞后性1、劳动2、技术3、资本4、管理1、党内监督2、民主监督3、法律监督4、舆论监督1、经济2、政治3、文化4、社会5、生态文明1、以企业为主体2、以市场为导向3、产学研相结合1、政治职能2、经济职能3、文化职能4、社会职能1、军事保卫2、外交3、治安4、民主政治建设1、计划职能2、组织职能3、领导职能4、控制职能1、直辖监督2、行政监督3、审计监督经济

体制改革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1、依法治国2、依法执政3、依法行政1、街道办事处2、区公所1、派出所2、税务所机关国家德、能、勤、纪、廉德、能、勤、纪1、优秀2、合格3、基本合格4、不合格1、合格2、不合格1、政事分开(政治和事业单位)2、事企分开(事业单位和企业分开)3、管办分离1、脱钩2、分类3、放权4、搞活1、全额预算2、差额预算3、自收自支1、公益性2、公立公有性3、知识密集性4、服务性民主集中制行政职能管理学原理社会保障类型社会保障原则村委会居委会1、政治职能2、经济职能3、文化职能4、社会职能1、人本原理2、激励原理3、能级原理4、系统原理5、权变原理6、效益原理1、社会保险2、社会救济3、社会福利(最高)4、社会优抚5、社会互助1、公平和效率相结合2、生存和发展相结合3、权利和义务相结合4、适度原则自治组织,和政府没关系,政府不是上级,政府起到指导、支持作用公文广义公文狭义公文公文三个特点公文作用公文三个特性收文发文公文处理公文拟制公文办理公文秘级公文紧急程度党政机关专用公文形式会议记录作用1、法定公文2、专用公文3、事务文书1、法定公文2、专用公文1、法定作者2、法定效力3、特定形式1、领导直到2、规范言行3、宣传教育4、处理公务5、凭据依据1、时代性2、及时性3、效用性1、签收2、登记3、初审4、承办5、传阅6、催办7、答复1、复核2、登记3、印刷4、核发1、公文拟制2、公文办理3、公文管理1、起草2、审核3、签发1、收文办理2、发文办理1、绝密2、机密3、秘密1、特急2、加急3、

保险基础知识个人总结

一、风险与风险管理 1.风险分类: 1)原因:自然,社会,政治,经济,技术风险 2)标的:财产,人身,责任,信用风险 3)性质:纯粹,投机风险 4)社会环境:静态,动态风险 5)行为:基本,特殊风险 2.风险特征:不确定性、客观性、普遍性、可测定性、发展性 3.风险管理: 1)对象——风险 2)主体——任何组织、个人 3)过程——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评价、选择风险管理技术、评价风险管理效果 4)目标——最小成本获得最大安全保障(损失前目标、损失后目标) 4.20世纪70年代中期,风险管理进入“国际化(全球化)阶段” 90年代,购保险与其他风险管理组织行为相融合 5.风险管理方法: 1)控制型:避免,预防,抑制 2)财务型:自留风险(主动自留、被动自留),转移风险 二、保险概述 1.保险定义: 1)法律角度——合同行为 2)风险管理角度——风险管理方法 3)经济角度——分摊意外事故损失、提供经济保障的非常有效的财务安排。 2.保险要素: 1)可报风险的存在(风险应当是纯粹风险、大量标的均有遭受损失的可能性、有导致 重大损失的可能、不能使大多数标的同时遭受损失、具有可测性) 2)大量同质风险的集合与分散 3)保险费率的厘定(公平、合理、适度、稳定、弹性原则) 4)保险准备金的建立(未到期责任、寿险责任、未决、总准备金) 5)保险合同的订立(保险关系存在形式、权利义务的依据) 3.保险特征(互助性、法律性、经济性、商品性、科学性) 4.保险分类: 1)实施方式:强制保险;自愿保险 2)标的:财产保险(财产损失、责任、信用保险);人身保险(人寿、健康、意外伤 害保险) 3)风险转移层次:原保险;再保险“二纵” 4)承保方式:共同保险“一横”;复合保险,重复保险“一横” 5.保险的功能: 1)保障功能:财产保险的补偿,人身保险的给付 2)资金融通功能 3)社会管理功能:社会保障、社会风险、社会关系、社会信用管理 6.产生发展: 1)最早——海上保险。14世纪中叶,意大利。 2)“黑瑞甫”制度——火灾损失互相负责赔偿的制度,巴蓬“现代保险之父” 3)基尔特制度、公典制度、年金制度——人寿保险,埃德蒙哈雷 4)保险密度:全国人口计算的人均保费收入,反应保险普及程度鹤保险业发展水平 5)保险深度:保费收入占GDP比例 6)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2009.10.1正式实施 三、保险合同 1.定义:是投保人与保险人约定保险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 2.特征:

国际税收基础知识总结(自己总结的)

国际税收基础知识总结 一、名词概念 BEPS:税基侵蚀和利润转移 G20:二十国集团 OECD:经合组织 ICT:信息和通讯技术 GAAR:《一般反避税管理办法(试行)》国家税务总局令(2014)32号 QFII: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 RQFII:人民币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 二、相关知识 1.国际上影响最大的是:《经合组织范本》(OECD范本)发达国家普遍适用 《联合国范本》(UN范本)发展中国家普遍适用《多边税收征管互助公约》已有56个签约国,G20成员已全部加入 2.非居民企业所得税征收: 按经费支出换算收入:(能正确反映经费支出,但收入或成本费用无法确定)收入额=本期经费支出/(1-核定利润率-营业税税率) 应纳税额=收入额×核定利润率×企业所得税税率 按收入总额核定:(能正确反映收入,但成本费用无法确定) 应纳税额=收入额×核定利润率×企业所得税税率 核定利润率不得低于15% 按成本费用核定: 应纳税额=成本费用总额/(1-核定利润率)×核定利润率×所得税率3.非居民企业增值税征收:境外单位在境内承包工程或应税劳务 应扣缴税额=接受方支付的价款/(1+税率)×税率 4.所得税境外抵免: 居民企业:直接缴纳和间接负担的税款均可抵免(直接抵免+间接抵免)非居民企业:只对直接缴纳的税款可以抵免(直接抵免)居民企业间接抵免适用于符合条件的境外子公司取得的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所得。 5.居民企业在境外设立的不具有独立纳税地位的分支机构,境外收入-境外支出后的金额,并入境内居民企业应纳税所得额缴税。 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租金、利息、特许权使用费、转让财产收入等,收入-支出后的金额计入应纳税所得额。 6.境外不同地区的分支机构的亏损,不得抵减境内或其他地区的应纳税所得额。 但可用同一国家(地区)其他项目或以后年度的所得按规定弥补。 境内外亏损+盈利>=0,境外分支机构的亏损为非实际亏损,可无限期向后结转弥补。 境内外亏损+盈利<0,亏损>盈利的部分为实际亏损,按所得税法5年弥补 亏损<利的部分为非实际亏损,无限期向后弥补 7.符合间接抵免的条件:第一层直接控股>20% 第二层和第三层:相邻一层直接控股>20%且控股相加>20% 间接抵免公式: 本层企业所纳税额属于由上一层企业负担的税额 =(本层企业就利润和投资收益所实际缴纳的税额+符合本通知规定的由本层

[精品]综合基础知识备考知识点

市场经济发挥作用的基本形式是竞争。 市场经济运行的动力是经济主体对自身利益的追求。经济生活国际化是代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之一。供求机制的核心是供求决定价格机制。 市场经济是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 市场经济是商品经济的一般形式。 市场经济最基本和最重要的主体是企业。 国有企业、集体企业、私营企业和其他企业都进入市场,通过平等竞争发挥国有企业的主导 作用。 实行社会主义按劳分配的根本条件是生产力发展水平。 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和基础是生产资料的公有制。 价格机制是价格在其形式和运行中反应供求关系并诱导资源流动的技能。 供求机制的核心是供求决定价格机制。 处于社会保障体系核心地位的是社会保险。 社会福利的目标是不断改善和提高公民生活质量。 社会保障的对象应包括全体社会成员,凡是本国公民都应平等地享有社会保障的权力,这是建立社会保障的普遍性原则。 充分就业即是济繁荣的标志,也是社会公平和社会稳定的标志。宏观调控的总体目标是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保持基本平衡。 经济结构优化是促进市场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条件。 建立社会保障制度最直接的目的是保障社会成员基本生活。 物价总水平基本问稳定是保持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必要条件。 国民经济计划和社会发展规划师国家从宏观上引导和调控经济运行的基本依据,是宏观调控 的重要手段。 我国可利用水资源为2.8亿立方米。 我国已探明储量的矿产有148种。 按中国社科院的分析,我国目前的综合国力位居世界第六。一个国家的实力,首先是指经济实力。目前我国外汇储备突破1万亿美元,位居世界第一位。 成本优势理论是指建立在以生产成本低为优势基础上的国际分工,主张各国生产和出口具有 成本优势的产品。 按产品寿命周期理论,在产品创新阶段,创新企业在新产品的生产和销售方面拥有垄断权。■ 自由贸易政策是指国家对贸易活动不加干预或少加干预,任凭商品和服务在国内市场公平自 由地竞争。 我国对外贸易额超过1万亿美元,位居世界第三,但是以劳动密集型为主。汇率制度是关于货币与货币之间交换比例的决定及其变动幅度的制度。 政府用行政或法律手段确定、公布、维持本国货币与某种参考货币之间固定比价的汇率制度 将覅固定汇率制度。 用于满足消费者的个人生活消费需要以及社会消费需要的市场是消费品市场。 地区经济一体化的最高阶段是完全一体化。 按照边际扩张理论,一国应该从已经或即将处于比较劣势的产业开始对外直接投资并以此进行。 国际投资的根本目的是实现资产增值。一般来说,本币贬值有利于扩大出口、抑制进口。 我国目前实行的是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 以一单位本币为标准,用外币来标示本币价格属于间接标价法。买卖双方事先约定,据此在未来一定日期进行的外汇交易叫做远期交易。 扩张性财政政策以降低财政收入、扩大财政支出为特点,目的在于刺激总需求增加。紧缩性货币政策

个人所得税法知识点精华总结

注册会计师考试《税法》个人所得税法知识点精华总结 企业所得税和外资所得税大家觉得最大的区别在哪里?没错, 外资的更优惠, 税率更低, 且存在很多地域性和行业性优惠,并且比较的多。 那么这两个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的区别在哪里呢?这里先不回答, 我 将在我的总结里慢慢渗透, 希望大家能以比较的思想来学习这三章所得税。 最重要的是要把企业所得税那一章一定学好, 我再强调一次, 希望大家能够稳扎稳打, 不要心急。毕竟, 所得税和流转税一样, 在共同点上学习不同点是最能应付考试的, 也是最能让自己理解的更透彻的, 更是最能让自己不断找到税法学习感觉的极佳方法。我们认为, 任何一门课程都应该用“比较” 的思想去学 习,不断寻到区别所在,慢慢的,也就进入状态了。 1、非居民性工资薪金来源地的问题。这里是个重点内容。首先要注意香港台湾澳门地区不适用183天的这个规定,严格按照90天来考虑,注意是个隐藏考点。 1在境内居住未超过90天或 183天(税收协定国家或地区适用此天数,以下同的,仅对 在境内工作取得的境内企业承担的工资薪金所得纳税。 即境内工作取得的境外企业支付部分是免税的。注意这个免税的理解, 因为其他非工资薪金所得要对在境内工作时取得所有收入征税的。 2在境内居住超过90天或 183天,但未超过一年(即仍为非居民,或者说成无住所,一个意思的, 对在境内工作取得工资薪金所得纳税, 这里包括境内境外企业支付都要纳税;境 外工作时取得的工资不纳税。 3在境内居住满一年(注意已经成为居民性纳税人了未超过 5年的,境内取得的工资不 用说,应该纳税,临时离境取得的境内企业支付的部分纳税,境外企业支付的部分“

保险基础知识-总结的很详细

保险基础知识 第一节保险概述 一、简述保险的含义及分类。 保险,是指投保人根据合同约定,向保险人支付保险费,保险人对于合同约定的可能发生的事故因其发生所造成的财产损失承担赔偿保险金责任,或者当被保险人死亡、伤残、疾病或者达到合同约定的年龄、期限等条件时承担给付保险金责任的商业保险行为。 保险是以契约形式确立双方经济关系,以缴纳保险费建立起来的保险基金,对保险合同规定范围内的灾害事故所造成的损失,进行经济补偿或给付的一种经济形式。 保险属于经济范畴,它所揭示的是保险的属性,是保险的本质性的东西。 从本质上讲,保险体现的是一种经济关系,表现在:(1)保险人与被保险人的商品交换关系;(2)保险人与被保险人之间的收入再分配关系。 从经济角度来看,保险是一种损失分摊方法,以多数单位和个人缴纳保费建立保险基金,使少数成员的损失由全体被保险人分担。 从法律意义上说,保险是一种合同行为,即通过签订保险合同,明确双方当事人的权利与义务,被保险人以缴纳保费获取保

险合同规定范围内的赔偿,保险人则有收受保费的权利和提供赔偿的义务。

由此可见,保险乃是经济关系与法律关系的统一。 根据保险标的不同,保险可分为人身保险和财产保险两大类。 人身保险是以人的寿命和身体为保险标的的保险。当人们遭受不幸事故或因疾病、年老以致丧失工作能力、伤残、死亡或年老退休后,根据保险合同的规定,保险人对被保险人或受益人给付保险金或年金,以解决病、残、老、死所造成的经济困难。 从广义上讲,财产保险是指除人身保险外的其他一切险种,包括财产损失保险、责任保险、信用保险、保证保险、农业保险等。它是以有形或无形财产及其相关利益为保险标的的一类实偿性保险。 社会保险是国家以法律的形式规定的,在劳动者暂时或永久 丧失劳动能力而没有甚或来源是给与物质帮助、维护即本身获得各种制度的总称。我国《劳动法》第七十条规定"国家发展社会保险事业,建立社会保险制度,设立社会保险基金,使劳动者在年老、患病、工伤、失业、生育等情况下获得帮助和补偿。" 与社会保险相对应,商业保险通过订立保险合同、以盈利为目的的保险形式,由专门的保险企业经营。商业保险关系是由当事人自愿缔结的合同关系

税法重点知识点总结

税法重点知识点总结 税法即税收法律制度,是调整税收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是国家法律的重要组成部分。下面要为大家分享的就是税法重点知识点总结,希望你会喜欢! 税法重点知识点总结 税法的概念 税法一词在英文中为Taxation Law,《牛津法律大辞典》解释为“有关确定哪些收入、支付或者交易应当纳税,以及按什么税率纳税的法律规范的总称。”税收是国家或者政府为了实现公共职能、满足公共需求,凭借政治权力,依据法定的标准和程序,无偿、强制的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分配方式。税法即是国家调整税收法律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在经济法部门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国内理论界对税法的概念有所争议,有的学者将税法定义为“国家制定的各种有关税收活动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包括税收法律、法令、条例、税则、制度等”;有的学者则认为税法是“由国家最高权力机关或者其授权的行政机关制定的有关调整国家

在筹集财政资金方面所形成的税收的法令规范的总称”。 税法的原则 税法的原则反映税收活动的根本属性,是税收法律制度建立的基础。税法原则包括税法基本原则和税法适用原则。 (一)税法基本原则 税法基本原则是统领所有税收规范的根本准则,为包括税收立法、执法、司法在内的一切税收活动所必须遵守。 1.税收法定原则 税收法定原则又称为税收法定主义,是指税法主体的权利义务必须由法律加以规定,税法的各类构成要素皆必须且只能由法律予以明确。税收法定主义贯穿税收立法和执法的全部领域,其内容包括税收要件法定原则和税务合法性原则。税收要件法定主义是指有关纳税人、课税对象、课税标准等税收要件必须以法律形式做出规定,且有关课税要素的规定必须尽量明确。税务合法性原则是指税务机关按法定程序依法征税,不得随意减征、停征或免征,无法律依据不征税。

《综合素质》重点笔记(打印)资料

《综合素质》重点笔 记(打印)

《综合素质》知识点 第一章:职业理念 一、教育观 理解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 (1)面向全体学生 (2)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发展 (4)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5)着眼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掌握在学校教育中开展素质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途径有:(1)树立素质教育理念,把握课改精神,实践新课程(基础教育新课程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途径) (2)学校管理,课外活动和班主任工作 (3)举行德智体美并进的教育活动 方法有:(1)提高教师队伍水平,最大限度的发挥教师的作用(主导性作用,更新教育理念,提高素养) (2)将教育目的落实到教学之中 (3)引导和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4)开展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 (5)建立多层次,多样化的教学模式 依据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分析和评价教育现象根据要求和素质教育观念进行分析 1、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 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个性,注重开发人的身心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

2、为什么要实施素质教育? (1)实施素质教育是落实“科教兴国”战略的需要; (2)实施素质教育是当今国际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共同趋势; (3)实施素质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 二、学生观 我国所倡导的学生观:以人为本和全面发展理解“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 人的道德、体力和智力的全面、和谐、充分的发展。人的劳动力全面发展素质教育的学生观的思想基础就是以人为本,人的全面发展本质是人的社会属性和社会关系,社会性需要和精神需要,社会素质和能力的全面发展 理解“以人为本”的涵义,在教学活动中做到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 “以人为本”是一种肯定人的作用和地位,强调尊重人、解放人、依靠人和为了人的价值取向。教育中以人为本就是以学生为本 (1)学生是完整的,具有独立意义的个体 (2)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3)学生需要尊重 (4)学生都有潜力 学生的全面发展要求从身心健康发展,主体性发展,中学生社会文化发展三个方面 身心健康发展:生理心理健康的成长,生理心理健康得到社会的实现 主体性发展:建立正确的自我认识,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所需的自觉发展,主动发展。(主体性发展是中学生全面发展的核心) 社会文化发展:主要涉及到德,智,体,美,劳动技术教育等

教育综合基础知识点归纳

温馨提醒: 以下是某些同学对书本上的部分重要知识点的归纳,大家可以看一看,希望对大家的复习巩固知识点会有些帮助。 20世纪以后教育呈现的一些新的特点 教育的终身化 教育的全民化 教育的民主化 教育的多元化 教育技术的现代化 现代教育的特点 教育同生产劳动从分离走向结合 教育的日趋普及性和多样性 教育的科学化水平日益提高 教育的经济功能 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基本途径 教育是科学技术再生产的最有效的形式 教育是创造发展新的科学技术的重要基地 教育的政治功能 为政治培养人才 通过舆论影响政治 传播社会政治意识形态完成年轻一代政治社会化 文化功能: 选择 融合 传承 创新 素质教育 思想 政治 品德 心里 身体 科学知识 终身教育的特点 民主性 自主性 连贯性 形式多样性

新教师常见的三个错误 主修某一课程只能提供这么课程的全部容 教育只不过是知识的传递 学会教学只不过是经验累积的过程 专家教师与新教师的区别 专业知识上 问题解决的效率上 关于洞察力 德育的原则和方法 原则: 课堂与生活相结合原则 疏导性原则 长善救失原则 严格要求与尊重学生相结合原则 个人教育与集体教育相结合原则 教育影响的一致性与连贯性 方法: 说服法 锻炼法 陶冶法 榜样法 奖惩法 动机的激发和培养 激发: 设置具体的目标及达到的方法 设置榜样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利用原有迁移使学生产生学习动机 注意学生的归因倾向 培养: 创设问题情境,启发式教学 作业的难度适中,控制动机水平 利用学生学习结果的反馈 奖惩方法,妥善维护部动机 我国教育目标的基本精神 目的: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 精神:社会主义是我国教育的基本所在 培养社会主义的接班人

教育综合基础知识笔记新颖整理2018

第一部分教育学原理 第一章教育、教育学与教师 第一节教育的起源与发展 一、教育的概念 (一)“教育”的日常用法。分三类:作为一种过程的教育,表明一种深刻的思想转变过程作为一种方法的教育是作为一种社会制度的教育 (二)“教育”的词源:《孟子·尽心上》“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三乐也”(最早使用“教育”一词);《说文解字》说:“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中庸》说“修道之谓教”;《荀子·修身》说“以善先人者谓之教”;《学记》说“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也”(长善救失原则的出处) (三)“教育”的的定义:教育是有意识的、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广义的教育指有目的地增进人的知识技能、提高人的认识能力、影响人的思想品德、增强人的体质、完善人的个性的一切活动。狭义的教育专指学校教育,即教育者根据社会发展的要求,遵循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规律,在特定的教育场所.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使他们的身心朝着社会期望的方向发展的活动和过程。 二、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构成教育活动的三个基本要素是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影响 1、教育者:就是在教育活动中以教为职责的人,是教育实践活动的主体和学习者学习实践的对象主体 2、受教育者:即学习者,是指在各种教育活动中以学习为主要职责的人,是教育过程中学习实践的主体和教育者教育实践活动的对象主体 3、教育影响:教育活动中教育者作用于学习者的全部信息,是教育实践活动的中介,包括教育容、教育手段、教育方法和教育组织形式,是教育容和教育形式的统一。 三、教育的起源1、教育的神话起源说;2教育的生物起源说;3教育的心理起源说;4教育的劳动起源说 1、神话起源说:教育与其他万事万物一样,都是由人格化的神所创造的,教育的目的就是体现神或天的 意志,使人皈依于神或顺从于天。代表人物:朱熹、 2、生物起源说:代表人物: 法国教育哲学家,社会学家利托尔诺和英国教育学家沛西·能。生物起源论 者认为,人类教育起源于动物界中各类动物的生存本能活动。教育是一种人类社会围以外,远在人类出现之前就产生的社会现象。 3、心理起源说的主要代表人物:美国教育家孟禄。心理起源论者认为,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无意识的模仿。 4、劳动起源说:代表人物:米丁斯基、凯洛夫、贤江。生产劳动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教育起源于生产劳动过程中的经验的传递;生产劳动过程中的口耳和简单模仿是最原始和最基本的教育形式;生产劳动

税收基础知识

税法入门知识 主讲人:翟继光 本课程具有以下三个特征: 第一,全面性,纳税人通常需要掌握的基本税收知识都已经纳入本课程之中; 第二,权威性,本课程所用知识全部以最新的税收法律法规和相关税收政策为依据; 第三,简明性,本课程以简明的语言阐述了税收的基本制度,并且以典型案例的方式来说明如何进行税收的计算和缴纳。 第一节税收基础知识 一、什么是税收? 从形式来看,税收是国家为满足社会公共需要,凭借公共权力,按照法律所规定的标准和程序,参与国民收入分配,强制地、无偿地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方式。 从实质来看,税收是纳税人用以交换政府提供的公共物品的对价。 马克思指出:“赋税是政府机器的经济基础,而不是其他任何东西。”“国家存在的经济体现就是捐税”。恩格斯指出:“为了维持这种公共权力,就需要公民缴纳费用——捐税。”19世纪美国大法官霍尔姆斯说:“税收是我们为文明社会付出的代价。”这些都说明了税收对于国家经济生活和社会文明的重要作用。 二、我国有哪些税收? 根据征税对象的不同,我国现行的税种可以分为以下四类:所得税、商品税、财产税和

行为税。其中: 所得税包括个人所得税和企业所得税。 商品税包括增值税、营业税、消费税、关税、烟叶税和城市维护建设税。 财产税包括土地增值税、耕地占用税、城镇土地使用税、资源税、房产税、车船税、车辆购置税和契税。行为税包括印花税。 三、每种税收的纳税人是谁? (1)个人在中国境内或者境外取得的各种所得都应当缴纳个人所得税; (2)单位在中国境内或者境外取得的各种所得都应当缴纳企业所得税; (3)单位和个人在中国境内销售货物或者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劳务以及进口货物都应当缴纳增值税; (4)单位和个人在中国境内提供应税劳务(包括交通运输业、建筑业、金融保险业、邮电通信业、文化体育业、娱乐业、服务业所提供的劳务)、转让无形资产或者销售不动产都应当缴纳营业税; (5)单位和个人在中国境内生产、委托加工和进口应税消费品(包括烟、酒及酒精、化妆品、贵重首饰、鞭炮、焰火、成品油、汽车轮胎、摩托车、小汽车、高尔夫球及球具、高档手表、游艇、木制一次性筷子、实木地板)应当缴纳消费税; (6)单位和个人进口货物、出口货物需要缴纳关税; (7)单位和个人在中国境内收购烟叶需要缴纳烟叶税; (8)凡缴纳产品税、增值税、营业税的单位和个人都应当缴纳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教育费附加; (9)转让国有土地使用权、地上的建筑物及其附着物(即转让房地产)并取得收入的单位和个人应当缴纳土地增值税; (10)单位和个人占用耕地建房或者从事其他非农业建设,需要缴纳耕地占用税; (11)在城市、县城、建制镇、工矿区范围内使用土地的单位和个人应当缴纳城镇土地使用税; (12)单位和个人在中国境内开采应税矿产品(包括原油、天然气、煤炭、其他非金属矿原矿、黑色金属矿原矿、有色金属矿原矿)或者生产盐应当缴纳资源税; (13)单位和个人在城市、县城、建制镇和工矿区拥有房产应当缴纳房产税; (14)在中国境内,单位和个人如果是车辆、船舶的所有人或者管理人应当缴纳车船税; (15)单位和个人在中国境内购置应税车辆(包括汽车、摩托车、电车、挂车、农用运输车)应当缴纳车辆购置税; (16)在中国境内转移土地、房屋权属,承受的单位和个人应当缴纳契税; (17)在中国境内书立、领受应税凭证(包括购销、加工承揽、建设工程承包、财产租赁、货物运输、仓储保管、借款、财产保险、技术合同或者具有合同性质的凭证、产权转移书据、营业账簿、权利、许可证照)的单位和个人应当缴纳印花税。 四、纳税人享有哪些权利? (1)法律、行政法规规定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为纳税人。法律、行政法规规定负有代扣代缴、代收代缴税款义务的单位和个人为扣缴义务人; (2)纳税人、扣缴义务人有权向税务机关了解国家税收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以及与纳税程序有关的情况; (3)纳税人、扣缴义务人有权要求税务机关为纳税人、扣缴义务人的情况保密。税务机关应当依法为纳税人、扣缴义务人的情况保密; (4)纳税人依法享有申请减税、免税、退税的权利; (5)纳税人、扣缴义务人对税务机关所作出的决定,享有陈述权、申辩权;依法享有申

2019年税法重点知识点总结

2019年税法重点知识点总结 税法即税收法律制度,是调整税收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是国家法律的重要组成部分。下面要为大家分享的就是税法重点知识点总结,希望你会喜欢! 税法重点知识点总结 税法的概念 税法一词在英文中为TaxationLaw,《牛津法律大辞典》解释为“有关确定哪些收入、支付或者交易应当纳税,以及按什么税率纳税的法律规范的总称。”税收是国家或者政府为了实现公共职能、满足公共需求,凭借政治权力,依据法定的标准和程序,无偿、强制的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分配方式。税法即是国家调整税收法律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在经济法部门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国内理论界对税法的概念有所争议,有的学者将税法定义为“国家制定的各种有关税收活动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包括税收法律、法令、条例、税则、制度等”;有的学者则认为税法是“由国家最高权力机关或者其授权的行政机关制定的有关调整国家在筹集财政资金方面所形成的税收的法令规范的总称”。 税法的原则

税法的原则反映税收活动的根本属性,是税收法律制度建立的基础。税法原则包括税法基本原则和税法适用原则。 (一)税法基本原则 税法基本原则是统领所有税收规范的根本准则,为包括税收立法、执法、司法在内的一切税收活动所必须遵守。 1.税收法定原则 税收法定原则又称为税收法定主义,是指税法主体的权利义务必须由法律加以规定,税法的各类构成要素皆必须且只能由法律予以明确。税收法定主义贯穿税收立法和执法的全部领域,其内容包括税收要件法定原则和税务合法性原则。税收要件法定主义是指有关纳税人、课税对象、课税标准等税收要件必须以法律形式做出规定,且有关课税要素的规定必须尽量明确。税务合法性原则是指税务机关按法定程序依法征税,不得随意减征、停征或免征,无法律依据不征税。 2.税法公平原则

教育综合基础知识_全书笔记

第一部分教育学原理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 1:中外教育名言 ①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 ②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说文解字》 ③教育是发展健全的个性——捷克教育学家夸美纽斯 4.教育是“依照自然法则,发展儿童的道德,智慧和身体各方面的能力——裴斯泰洛齐 5.人只有靠教育才能成为人,人完全是教育的结果————德国思想家康德 2:教育的概念 ①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这是教育质的规定性,也是教育与其他一切社会现象的根本区别 ②广义教育:泛指有目的地增进人的知识技能,提高人的认识能力,影响人的思想品德增强人的体质完 善人的个性的一切活动。 ③狭义教育:即学校教育教育者根据社会发展的要求,遵循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规律,在特定的教育场 所,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对受教育者实施影响,使他们的身心朝着社会期望的方向发展的活动和过程 3.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及相互关系 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包括:①教育者②受教育者③教育影响 教育活动基本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①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相互作用 ②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的关系以一定的教育影响为中介 4.教育起源的学说观点 生物起源论:代表人物:利托尔诺观点:教育起源归于本能.不足:否认了教育的社会性 心里起源论:代表人物:孟禄观点:对成人无意识的模仿不足:否认了人是有意识的。 劳动起源论:马克思的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必须和生产劳动相结合。

5.学校教育的产生 1.原始社会有学校教育的萌芽,作为独立的社会实践部门的学校教育是在奴隶社会出现的 2.我国经考证的最早学校在殷朝。未经考证夏朝就有学校成为“痒序”。周朝的乡学分为:塾痒序校 3.教育系统的产生,是制度化教育形成的前提 4.最早设立从事教育工作的教师职业是——商代 5.欧洲封建社会教育容:七艺包括:三科(文法修辞辩证术)四学(算术几何天文音乐) 四书指的是《论语》《孟子》《大学》和《中庸》;而五经指的是《诗经》《尚书》《礼记》《周易》和《春秋》,简称为“诗、书、礼、易、春秋”, 6.学校产生需要具备的条件 ①社会劳动必须出现相当数量的剩余产品,使一部分人脱离生产劳动,同时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分工,开 始出现专门从事教育的教师和专门从事学习的学生 ②具有相当数量的经验积累,为学校教育提供特定的教育容 ③文字等记载和传递文化的工具达到了一定水平 7奴隶社会教育的出现的条件表现: ①经济上,由于铁质工具的使用,社会生产力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②政治上,在体脑分工的基础上,社会出现了阶级和国家 ③文化上,人们积累了大量的生产劳动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 8.原始社会教育的主要特点: ①教育的非独立性②教育的原始性③教育的平等性和普及型 9古代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教育的特点 ①教育从社会生活特别是生产劳动中分离出,学校轻视体力劳动轻视生产经验的传授 ②学校教育为奴隶主和地主阶级所垄断,具有阶级性等级性。学校是培养统治人才的场所 ③个别教学的组织形式,教育过程是一种灌输和被动接受的过程

保险学知识点总结(重点)

与课本知识点是一致的,很重要,很有针对性 第一章导论 1.P9保险产生的原因中关于保险的分类,着重注意按风险性质的分类、按风险产生的原因分类。 (1)按风险的性质 纯粹风险:只有损失机会而没有获利可能的风险。投机风险:既有损失机会,又有获利可能的风险。 同一个风险可能兼有纯粹风险和投机风险双重性质。大多数纯粹风险是可保风险。 (2)按风险产生的原因,风险可分为: 自然风险:由于自然界的异常变化所致损失的可能性,由内生变量所致损失的可能性。 社会风险:伴随着人类社会行为的变化、制度的重新安排、新政令的颁布与实施、甚至是政权的更迭而产生的损害可能性。社会风险的最高形式是政治风险。 技术风险: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升级及由此带来的生产、生活方式的改变而发生的损害可能性。 (3)按损害对象,风险可分为财产风险、人身风险、责任风险和信用风险。 财产风险:导致财产毁损、灭失和贬值的风险。

人身风险:生、老、病、残、死、失业等导致人身伤害或影响健康的风险。 责任风险:对他人所遭受的人身伤害或财产损失依法应负的法律赔偿责任或未履行契约所致对方受损应负的合同赔偿责任。如职业责任、公众责任、产品责任。 信用风险:信用风险(Credit Risk)又称违约风险因对方违约或不可抗力的发生,致使合同无法执行时所造成的经济损失的风险,即失信风险。如美国国债风险。 2.P11风险管理、P12风险管理的基本程序、注意P14页的财务法(1)风险识别:受险主体对所面临的以及潜在的风险加以判断、归类整理,并对风险的性质进行鉴定的过程。 (2)风险估测:在风险识别的基础上,通过对所收集的大量详细损失资料加以分析,运用概率论和数理统计,估计和预测风险发生的概率和损失程度。 风险概率和损失程度是风险估测的主要内容。 (3)风险评价:在风险识别和风险估测的基础上,对风险发生的概率,损失程度,结合其他因素进行全面考虑,评估发生风险的可能性及危害程度,并与公认的安全指标相比较,以衡量风险的程度,并决定是否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的过程. 风险评价的目的是决定风险是否需要处理和处理到何种程度。 (4)风险(管理)对策:在识别分析和估测风险的基础上,根据风险性质、风险频率、损失程度及自身的经济承受能力选择适当的风险处

教资综合素质笔记整理

综合素质教资 5天:真题大题整理(上下午书(晚+上午作文(下午晚上+ 上午选择题文学常识外刷(下午晚上)7背(上下午)7文学常识(整理公务员历史文化艺术常识,两天,法律常识整理,其他来不及算了)。 加粗为常考点 一、单选(29 题,2 分/ 题) 1-5 题,考查第一章职业理念,常见设问老师的做法正确的是、不恰当的是。6-12 题考查第二 章教育法律法规,根据题干选择合乎法律的选项。13-16 题考查第三章教师职业道德,涉及职业道德、职业行为,常问老师行为正确的是。17-25 题考查第四章文化素养,常见某学说的提出者、诗词作者、历史地名、历史典故、艺术、正确的理解等。26-29 题考查第五章教师基 本能力,涉及word 、Excel、PowerPoint 的简单操作,逻辑关系是否一致、数学规律各设一道。下面的是常考的点,侧重应用,不背。 第一章职业理念 一、教育观 1、素质教育的基本任务: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社会素质。 2、素质教育观基本内涵口诀:“提素”“个性”“创”“两全” (1)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 (2)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 (4)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 (5)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3、素质教育包括: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社会实践X) 4、素质教育基本要求:面向全体学生(应试教育面向少数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有机统一);促进个性发展。 5、新课改的教学观/ 更新教育理念口诀:学习过人 (1)教学从“教育者为中心”转向“学习者为中心” (2)教学从“教会学生知识”转向“教会学生学习” (3)教学从“重结论轻过程”转向“重结论的同时更重过程” (4)教学从“关注学科”转向“关注人” (关注过程、关注体验、评价多元化) 6、素质教育就是多开展课外活动,多上文体课X。(因为素质教育主渠道还是教学,主阵地是课堂)。 二、学生观——“以人为本” 1、我国现代教育观的思想渊源: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思想。 2、以人为本的学生观(材料题) 选择题注意理解:(根据每个学生的作业分析,布置、批改作业属于学生主体性,而非差异性;小时跑调,长大歌唱家属于学生是发展的人,具有发展潜能;学生叛逆,打扰上课,老师暗中调查,根据学生具体情况补救,属于学生是发展的人,而非独特的人。) 3、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区别): (1)顺序性(揠苗助长、陵节而施违背) (2)阶段性(根据不同年龄段特点教学,不“一刀切”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