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医学科体外检测工作流程及要求

合集下载

核医学检查流程

核医学检查流程

核医学检查流程核医学检查是一种通过注射放射性同位素来观察人体内部器官功能和代谢情况的方法。

它在临床诊断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可以帮助医生及时发现病变,评估疾病的严重程度,并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下面将介绍核医学检查的一般流程。

1. 术前准备在进行核医学检查之前,患者需要提前与医生进行沟通,告知自己的病史、过敏史、妊娠情况等重要信息。

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决定是否需要暂停某些药物的使用。

此外,患者还需遵守医生的特定的饮食和用药禁忌,以确保检查结果准确可靠。

2. 注射放射性同位素核医学检查通常需要通过静脉注射放射性同位素来观察人体内部的代谢情况。

在注射过程中,医生会仔细检查患者的血压、脉搏等生命体征,确保注射过程安全无误。

放射性同位素注射后,患者需要等待一段时间,以让同位素在体内发挥作用。

3. 检查器械准备在进行核医学检查之前,医生会准备好必要的检查器械,如放射计、探头等。

这些器械可以帮助医生获取患者体内的放射性信号,并将其转化为可视化的图像。

4. 检查过程检查开始时,患者需要躺在检查床上,保持相对静止。

医生会将放射计或探头放置在患者身体的特定位置,开始记录放射性信号。

整个检查过程通常需要几分钟到几十分钟不等,具体时间取决于所检查的器官以及疾病的情况。

5. 结果解读与报告检查完成后,医生会根据获取到的图像和信号进行结果解读。

核医学检查的结果往往需要与患者的临床病史相结合来综合分析。

医生会编写相应的检查报告,并与患者进行详细的沟通,解释检查结果和下一步的治疗方案。

总结起来,核医学检查流程包括术前准备、注射放射性同位素、检查器械准备、检查过程和结果解读与报告。

这一流程旨在帮助医生了解患者的疾病情况,为患者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提供支持。

通过核医学检查,可以更加准确地了解人体内部的代谢情况,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有力的支持。

核医学科工作流程(一)

核医学科工作流程(一)

核医学科工作流程(一)
核医学科工作流程
引言
核医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医学科学,通过利用放射性核素研究人体生物学过程来诊断疾病。

核医学科工作是一项复杂而精细的工作,涉及多个流程,本文将详细介绍核医学科工作的流程。

流程一:放射性核素生产
放射性核素是核医学科工作的基础,其生产是一个重要的环节。

该流程包括以下步骤: - 选择适用的天然物质作为原料 - 通过核反应或其他方法将原料转化为放射性核素 - 进行质量控制和放射性核素测定 - 若需要,对放射性核素进行后处理以提高纯度
流程二:核医学诊断
核医学诊断是核医学科工作的主要应用之一,通过放射性核素的显像来实现对疾病的检测和诊断。

该流程包括以下步骤: - 根据病人的病情和医生的要求选择合适的放射性核素 - 将选择的核素标记到适当的药物上 - 让病人服用标记药物或注射标记放射性物质 - 使用专用的核医学设备进行显像和图像记录 - 将显像结果进行分析和诊断
流程三:核医学治疗
核医学也可以用于治疗某些疾病,被称为核医学治疗。

该流程包括以下步骤: - 根据病情和医生的要求选择合适的放射性核素和治疗方案 - 将选择的核素标记到适当的药物上 - 根据治疗方案进行标记药物的注射或服用 - 使用专用的核医学设备进行治疗过程的监控和调整 - 对治疗结果进行评估和调整治疗方案
结论
核医学科工作是一个复杂而精细的工作,包括放射性核素生产、核医学诊断和核医学治疗等多个流程。

通过本文的介绍,我们可以更加了解核医学科工作的流程和步骤,以及其中的一些关键点。

核医学科的发展将为人们的健康提供更多的可能性。

希望通过这份文章,读者对核医学科工作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

医院核医学科操作规程

医院核医学科操作规程

医院核医学科操作规程
放射性操作时,要遵循对病人负责、对检查结果负责和对环境负责的原则,尽量减少不必要的照射。

一、操作前的准备:熟悉操作程序和各个细节,应达到熟练的程度。

新工作人员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

在准备室把所需物品排列在托盘内,并完成有关的非放射性操作。

计算并核对放射源,穿戴防护用具。

二、操作中:放射性操作皆在指定通风柜中屏蔽后进行。

操作前15分钟开动排风扇,进行5分钟的换气。

用长柄镊和钳来夹取放射源容器,避免用手直接接触。

严防溅洒,避免XX操作时间。

放射源容器移动时,应放在托盘内,严防滑落。

放射性污染和未污染物应严格分放在指定容器内。

操作中遇有污染立即处理,并在处理后进行探测。

三、操作后,及时将放射源放回原处,将污染物放入指定容器,按规定存放或处理。

关闭通风柜或排风扇。

关闭通风柜门。

对探测手套、手和可能沾染的物品,进行必要处理。

四、放射性操作实验室的清洁:每日由专人进行湿式清扫1次,每两周大清扫1次,进行全面的放射性污染探测,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五、放射性废物的处理:放置于衰变箱10个半衰期后,按正常医疗垃圾处理。

核医学检查须知及简易流程概述

核医学检查须知及简易流程概述

核医学检查须知及简易流程概述1. 前言核医学检查是一种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来探测人体内脏器官功能或病变的检查方法。

本文档旨在向患者和医务人员介绍核医学检查的注意事项和简易流程,以增加检查的顺利进行。

2. 核医学检查须知在进行核医学检查前,患者需注意以下几点:2.1 空腹要求某些核医学检查(如甲状腺摄影)要求患者空腹进行,通常要求患者在上一天晚餐后至少禁食8小时。

请在预约时了解具体检查的要求,以便提前安排饮食。

2.2 药物禁忌核医学检查中的放射性同位素会受到某些药物的干扰,因此在检查前需要告知医生正在使用的药物,特别是甲状腺相关药物、抗甲状腺药物、胃肠道等相关药物,以便医生决定是否需要暂时停药。

2.3 预防措施核医学检查中的放射性同位素对人体的辐射剂量通常较小,但为了进一步降低辐射风险,妇女应在行检查前告知是否怀孕,以及哺乳期情况。

同时,还应避免与儿童及孕妇密切接触,以减少辐射对他人的影响。

2.4 心理准备核医学检查通常需要一些特殊的设备和药物,可能会有注射、吞服、静脉输液等不适。

患者在进行核医学检查前,应尽量保持放松状态,以便顺利完成检查。

3. 核医学检查流程概述核医学检查的流程通常如下:3.1 术前准备在核医学检查前,医生会与患者进行沟通,了解病情并解答患者的疑问。

医生还会询问患者有无对放射性同位素过敏的情况,并了解患者的相关病史和用药情况。

3.2 注射或吞服放射性同位素根据检查需要,医生会选择合适的放射性同位素注射或吞服给患者。

这些放射性同位素会定位到特定的器官,并发出特殊的辐射信号。

3.3 图像采集放射性同位素在体内开始发挥作用后,患者会被安置在特定的仪器上,如SPECT、PET等,进行图像采集。

这些仪器可以记录和分析放射性同位素在人体内发出的信号,并生成相应的图像。

3.4 结果分析和报告医生会对采集到的图像进行分析,评估器官的功能或病变程度,并撰写结果报告。

患者可以在后续预约中与医生进行详细讨论。

核医学检查注意要点及简易流程概述

核医学检查注意要点及简易流程概述

核医学检查注意要点及简易流程概述---引言核医学检查是一种以放射性药物为依据,利用核素的特性进行分子显像的医学诊断技术。

它可以提供肿瘤、内分泌、心血管及骨骼系统等方面的重要信息。

本文将介绍核医学检查的注意要点及简易流程,以便患者和医务人员能够更好地理解与应用该项检查技术。

---核医学检查注意要点1. 选择合适的患者:核医学检查适用于特定的疾病诊断和疗效评估,如骨骼肿瘤、甲状腺功能异常等。

在选择患者时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评估,并与其他疾病诊断手段相结合。

2. 掌握放射性药物使用的禁忌症和注意事项:不同的放射性药物有不同的使用禁忌症和注意事项,例如妊娠、哺乳期等。

医务人员需在了解患者的基本情况后,谨慎决定是否进行核医学检查。

3. 安全性优先原则:核医学检查涉及放射性物质的使用,需要注意辐射防护和安全措施。

医务人员需配戴适当的防护设备,如铅衣、铅手套等,确保患者的安全和自身的防护。

4. 患者的心理状况:核医学检查可能需要患者耐心等待,以便药物发挥出最佳效果。

对于焦虑或多动的患者,医务人员应进行适当的沟通和安抚,以减少检查过程中的不适。

---核医学检查简易流程概述1. 患者准备:患者应提前空腹,避免进食高胆固醇或高脂肪食物,以免影响检查结果。

同时,医务人员应了解患者的基本情况,并提供必要的解释和劝导。

2. 放射性药物注射:医务人员按照医嘱为患者注射相应的放射性药物。

不同的检查需要使用不同的放射性药物,注射剂量和方式也会有所不同。

3. 检查器械准备:医务人员在注射放射性药物后,会准备相应的检查器械,如SPECT(单光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扫描)仪器、PET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仪器等,以便进行显像检查。

4. 检查过程:患者被要求保持相对静止,并根据医务人员的指导进行显像检查。

这个过程较为简单,通常需要几分钟到半个小时不等,具体时间根据不同检查的要求而定。

5. 结果解读:医务人员通过观察和分析显像图像,进行结果解读,并形成相应的诊断报告。

核医学检查注意事项及检查流程说明

核医学检查注意事项及检查流程说明

核医学检查注意事项及检查流程说明核医学检查注意事项及检查流程说明1.了解有无怀孕、哺乳及刚做完放射科增强或造影检查,及时告知医师。

2.检查前准备好各种病史检查资料。

3.检查当天去除各种首饰及金属物品(如腰带、钥匙、项链、首饰、硬币、含金属成分的胸罩等),贵重物品请妥善保管。

4.检查前需排空小便,避免尿液污染体表和衣裤。

18F-FDG肿瘤全身显像1.禁食。

检查前禁食4-6小时,避免剧烈运动。

2.测量血糖,要求血糖<8.8 mmol/l最佳,≤11.1mmol/l通常可以接受。

3.注射显像剂前平静休息10~15分钟。

4.肘静脉常规注射18F-FDG,注射显像剂后在安静避光房间平卧休息45~60分钟后检查,尽量避免走动,以免肌肉紧张干扰诊断。

5.当进行脑部位显像时,患者还应进行视听屏蔽。

显像前了解患者耐受能力,必要时使用镇静剂。

6.检查一个体位20分钟,一般肿瘤显像需要45分钟,个别患者需要1h后进行延迟显像,特殊情况遵医嘱。

全身骨显像1.饮食无殊。

注射显像剂后2h内病人饮用足够的水,饮水应达到500~1000ml。

2.显像前去除身体上的金属物品以防导致伪影。

3.近期使用钡剂者,病人需将钡剂排出后(约3天)再约检查。

4.显像前病人排空小便。

5. 肘静脉常规注射99m Tc-MDP后3-5h检查,检查共需12min,特殊情况需要加体位者遵医嘱。

肾动态显像1. 饮食无殊。

病人准备:记录受检者的身高(cm)和体重(kg)。

检查前30~60min饮水300~500ml,显像前排空膀胱。

2.测定满针总计数,中心点位于探头中央,高度30cm。

3.病人取仰卧位,双手抱头,床边注射,肘静脉“弹丸式”注射显像剂99m Tc-DTPA,同时启动采集开关,检查共需25min左右。

4.结束后测定注射器的残留计数。

甲状腺静态显像1.饮食无殊。

妊娠、哺乳期妇女禁查,特殊情况请告知医师。

2. 长期服用甲状腺激素、碘制剂或用过含碘X线造影剂等可影响甲状腺对131I的摄取。

核医学检查注意事项及简易流程摘要

核医学检查注意事项及简易流程摘要

核医学检查注意事项及简易流程摘要引言核医学检查是一种重要的医学诊断方法,通过放射性核素的应用,能够提供有关人体生理和病理状况的有效信息。

然而,核医学检查需要患者和医护人员共同合作,才能确保检查过程的顺利进行。

本文档旨在提供核医学检查的注意事项和简易流程,帮助患者和医护人员更好地理解和参与检查过程。

注意事项1. 患者个人信息及病史:在进行核医学检查前,患者需要提供准确的个人信息及病史,包括过敏史、孕期等特殊情况。

这有助于医生评估检查的适用性和安全性。

2. 饮食和药物使用:在特定的核医学检查前,患者可能需要遵守某些饮食限制或停止使用特定的药物。

这些要求通常会在检查前进行通知,并由医护人员给予指导。

3. 孕期和哺乳期:核医学检查通常需要使用放射性药物,对于孕妇和哺乳期妇女,需要额外的考虑和注意。

在进行检查前应该明确患者是否处于孕期或哺乳期,并告知医生。

4. 辐射安全:核医学检查涉及辐射,因此需要采取适当的辐射安全措施,确保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安全。

医院和医护人员应该有相应的培训和设备来保护辐射工作人员和患者。

简易流程1. 预约:患者需要提前预约核医学检查,通常通过电话或在线方式进行。

在预约过程中,患者会被告知检查需要注意的事项和准备工作。

2. 检查准备:在检查前,患者需要按照医生或医护人员的指示进行准备,包括饮食上的限制、停止特定药物的使用等。

这些准备步骤可以提前告知患者,并由医院提供相应的指导材料。

3. 检查过程:核医学检查通常包括注射放射性药物、扫描设备的使用等步骤。

在检查过程中,患者需要遵守医护人员的指示,保持呼吸平稳、身体放松,并配合扫描设备的移动。

4. 检查结果和解读:检查结果通常需要一定时间进行处理和解读,医生会根据检查结果给出相应的诊断或建议。

患者可以跟随医生的指导,进一步进行治疗或咨询。

结论核医学检查是一项复杂而重要的诊断方法,准确理解和遵守检查的注意事项及流程,对于患者和医护人员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

核医学检查操作规程制度

核医学检查操作规程制度

核医学检查操作规程制度一、概述核医学检查是一种紧要的医学影像学检查方法,为保障患者安全,提高工作效率,本医院订立了本规程,对核医学检查操作进行规范。

二、适用范围本规程适用于本医院全部从事核医学检查工作的医师、技师以及相关医院管理人员。

三、安全措施1. 核医学检查设备安全1.1 核医学检查设备应定期维护和保养,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1.2 技术人员在工作前必需检查设备的工作状态,如有异常应立刻报告设备维护和修理负责人员。

1.3 禁止技术人员私自调整设备参数或维护和修理设备,如有需要应与维护和修理负责人员协商并记录。

2. 防护措施2.1 医师、技师及操作人员必需依照相关规定穿着防护服、手套等个人防护装备。

2.2 患者在进行核医学检查时,需依据具体检查项目进行适当的辐射防护,保护其它身体器官。

2.3 核医学检查室必需具备合适的防护设施,如铅墙、铅门、铅玻璃等,确保辐射安全。

3. 辐射安全掌控3.1 在进行核医学检查时,应严格掌控辐射剂量,确保患者及相关人员的辐射安全。

3.2 操作人员在开始工作前应了解辐射设备的剂量限制及相关操作流程。

3.3 技师应依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设备,以减少辐射剂量并确保诊断质量。

4. 废物处理4.1 核医学检查过程中产生的废物必需依照相关规定进行分类和妥当处理。

4.2 辐射废物应收集、封装、标记,并交由特地机构进行处理。

四、操作流程1. 患者准备1.1 患者在进行核医学检查前,应向医护人员供应准确的个人信息。

1.2 医师在核医学检查前,应对患者进行必需的评估和咨询,并说明检查目的、过程及可能的不良反应。

2. 检查流程2.1 医师和技师应依照标准操作程序进行核医学检查,确保操作流程规范和准确。

2.2 医师和技师应了解检查设备、工作原理及相关技术要求。

2.3 在进行核医学检查时,应依据具体检查项目选择合适的放射性药物。

2.4 医师应与技师紧密搭配,保证检查的顺利进行,确保图像质量和诊断准确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核医学科体外检测工作流程及要求
一、临床待检标本的正确采集和送检;对待测标本进行唯一识别标记的编码。

以上工作由体检中心完成。

二、临床标本接收、处理
1.所有标本均可能具有传染性,须严格遵守医院有关院内感染及医用垃圾的管理和处理规定。

样本应避免微生物污染。

2.严格执行病人、化验单及标本收集器皿的核对制度,保证无差错。

3.签收人员应逐一检查标本的质量:
(1)标本在下列情况下视为不合格,工作人员有权拒收标本,同时注明拒收原因,并通知临床重新采集标本。

不合格的情况包括:容器空缺、使用不适当的容器、容器有破损、标本外泄污染、标本溶血、标本量不足等。

(2)对检查合格后的可接收标本予以接收,并作进一步处理。

4.标本的处理:
(1)检测前标本处理时,须仔细核对标本与标本资料记录的一致性,准确无误时方可进行处理。

(2)血液标本采集后立即送至实验室在采血后两小时内按离心要求进行常温、低温(胰岛激素)离心。

(3)溶血标本的处理:轻度溶血,同时作血清空白;严重溶血,重留样本。

(4)乳糜标本的处理:血清和(或)血浆与氟利昂以1:1在玻璃试管中混合,180°颠倒试管3分钟,然后3000转/分离心6分钟。

上清液为澄清的血清,中层含沉淀的脂蛋白,下层为多余的氟利昂,澄清过程可重复多次而不影响酶的活性和底物。

(5)胆红素(黄疸)标本的处理:胆红素标本可以直接或间接的引起分析项目结果的改变,处理方法可作空白对照,或进行干扰试验消除恒定。

三、临床标本的保存
离心后提取血样(血清、血浆)标本,标明病人的姓名、检测项目、采血时间后立即放入4℃或-20℃冰箱冷藏或冷冻保存待用(一周内检测可贮存于2~8℃,一周以上需-20℃冻存)。

四、检测试剂的保管
臵于专用冰箱中,于2~8℃贮存。

切勿冻存。

个别特殊的按照试剂盒的要求进行保存。

五、放射免疫定量检测
㈠放射免疫定量检测项目:
1.肿瘤标志物: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

2.甲状腺功能测定: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甲状腺素(T4)、游离甲状腺素(FT4)及人促甲状腺激素(TSH)。

3.胰岛功能:胰岛素(Ins)、胰岛素抗体(Ins-ab)及C-肽(C-P)。

4.生殖生理激素:促卵泡生成激素(FSH)、促黄体生成激素(LH)、雌二醇(E2)、孕酮(P)、睾酮(T)、垂体泌乳素(PRL)、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生长激素(GHG)。

㈡放射免疫定量检测的方法及要求:
1. 实验方法
(1)将实验所需试剂及样本放臵室温,冻干品按操作要求进行溶解,平衡≥30分钟可进行操作;液体组分使用前轻轻摇匀,勿剧烈振荡。

每一试剂使用后,尽快放回。

实验中,室温应在15~30℃之间。

(2)严格按照各项检测项目的操作说明书认真完成各项操作,包括加样、温育、离心等。

(3)用γ计数器自动测定每管沉淀物1分钟的放射性cpm计数;并自动从标准曲线上读取样本及质控血清的浓度。

2. 质量控制
每次实验操作应至少采用两个浓度的质控血清进行质量控制,以确保每次实验测定结果的可靠性。

(1)质控血清的平均值应在允许范围内;
(2)曲线方程应采用最佳拟合方式;
(3)重复样本的测定结果相差在15%以内。

(4)如果某一个样本的测定值高于最高浓度的标准品浓度,用零标准品以1:2或1:4的比例稀释样本后重新测试,测试结果乘以相应的稀释倍数。

(5)如不能同时满足以上条件,则此次试验结果无效,全部试验需重新进行。

3. 注意事项
(1)本试验使用放射性同位素,故一切操作应按放免试验的规定进行,以避免造成放射性污染;
(2)不同批号的试剂,不可混用。

每个样本用一个吸头,以避免交叉污染。

(3)一批实验各实验管中加样一致,容积一致,操作由一人进行,保证加样的质量控制。

加样完毕,应轻摇或振荡试管架,以使充分混匀。

(4)自动测量时,观察结果,特别是质量控制各指标是否正常,做实验可信度分析。

(5)实验中使用过的吸头请直接打入0.5﹪次氯酸钠的废液缸中,并与其他废弃物品一同灭菌后交由医院处理。

(6)工作台及各物品定期用0.5﹪次氯酸钠,75﹪酒精或紫外灯进行消毒。

4. 规范放射免疫计数器的使用、维护、保养和质量控制,对各种性能参数定期由专业工程师进行测定及调试,以确保仪器性能的稳定性及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六、多肿瘤标志物蛋白芯片检测系统(C-12)同步检测12项常见肿瘤的肿瘤标志物
1. “C-12”能一次检测12个常见恶性肿瘤标志物:胎甲球蛋白(AFP)癌胚抗原(CEA)、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及游离PSA(Free-PSA)、糖类抗原125(CA125)、糖类抗原153(CA153)、糖类抗原19-9(CA19-9)、糖类抗原242(CA242)、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NSE)、铁蛋白(Feiritin)、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亚单位(β-HCG)及生长激素(HGH)。

2.操作步骤:严格按照各项检测项目的操作说明书认真完成各项操作。

包括加样、、温育、振荡、洗涤、检测及阅读,分析。

由生物芯片检测仪自动读取与各被测样本反应的芯片上对应于各肿瘤标志物的信号强度值;并自动根据被测样本的信号强度和回归方程,计算出被测样本中各抗原的含量。

3. 注意事项:
(1)本系统适用于体检人群和手术、放疗、化疗前的肿瘤患者;
(2)用于术后和放疗、化疗后的患者时要慎重。

七、报告实验结果:
1.认真审核测定结果:再次核对测定项目是否准确;报告数据书写是否规范;计量单位是否准确;同类项目测定结果间是否有矛盾,对有疑问的结果与临床情况相对照,及时与临床医生联系,确定无误后再发出报告。

2.使用中文或者国际通用的规范的缩写报告。

3.应尊重患者的隐私权,对检验报告中一些特定信息,应严格保守秘密,不随意泄漏患者隐私,以免给患者带来严重的心理负担。

4.报告单发放规则:检验完成后,并经审核后,交给体检中心的专门人士,并在专门登记本上签字。

5.对检验报告单声明的说明:“本检验结果仅反映送检标本的情况”
本实验室只是对接收到的标本按操作规程进行检验后出具客观数据,因而只对随检验申请单送检标本的检验结果准确性负有责任。

本实验室规定送检标本在检验报告发出后4℃冰箱保留一周,如对检验报告有疑义要及时提出,本实验室将对原始标本复核,及时澄清事实。

附检测的12种肿瘤标志物及其临床意义
(扬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