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玻璃铸造工艺全过程
铸造生产的工艺流程

铸造生产是一个复杂的多工序组合的工艺过程,它包括以下主要工序:1)生产工艺准备,根据要生产的零件图、生产批量和交货期限,制定生产工艺方案和工艺文件,绘制铸造工艺图;2)生产准备,包括准备熔化用材料、造型制芯用材料和模样、芯盒、砂箱等工艺装备;3)造型与制芯;4)熔化与浇注;5)落砂清理与铸件检验等主要工序。
一、成形原理铸造生产是将金属加热熔化,使其具有流动性,然后浇入到具有一定形状的铸型型腔中,在重力或外力(压力、离心力、电磁力等)的作用下充满型腔,冷却并凝固成铸件(或零件)的一种金属成形方法。
图1 铸造成形过程铸件一般作为毛坯经切削加工成为零件。
但也有许多铸件无需切削加工就能满足零件的设计精度和表面粗糙度要求,直接作为零件使用。
二、型砂的性能及组成1、型砂的性能型砂(含芯砂)的主要性能要求有强度、透气性、耐火度、退让性、流动性、紧实率和溃散性等。
2、型砂的组成型砂由原砂、粘接剂和附加物组成。
铸造用原砂要求含泥量少、颗粒均匀、形状为圆形和多角形的海砂、河砂或山砂等。
铸造用粘接剂有粘土(普通粘土和膨润土)、水玻璃砂、树脂、合脂油和植物油等,分别称为粘土砂,水玻璃砂、树脂砂、合脂油砂和植物油砂等。
为了进一步提高型(芯)砂的某些性能,往往要在型(芯)砂中加入一些附加物,如煤粉、锯末、纸浆等。
型砂结构,如图2所示。
图2 型砂结构示意图三、工艺特点铸造是生产零件毛坯的主要方法之一,尤其对于有些脆性金属或合金材料(如各种铸铁件、有色合金铸件等)的零件毛坯,铸造几乎是唯一的加工方法。
与其它加工方法相比,铸造工艺具有以下特点:1)铸件可以不受金属材料、尺寸大小和重量的限制。
铸件材料可以是各种铸铁、铸钢、铝合金、铜合金、镁合金、钛合金、锌合金和各种特殊合金材料;铸件可以小至几克,大到数百吨;铸件壁厚可以从0.5毫米到1米左右;铸件长度可以从几毫米到十几米。
2)铸造可以生产各种形状复杂的毛坯,特别适用于生产具有复杂内腔的零件毛坯,如各种箱体、缸体、叶片、叶轮等。
水玻璃铸造工艺守则

水玻璃铸造工艺守则文件编号:RMZZ/QG-JS-01版本: A修改状态:O受控状态:编制:吴光来日期:2004-3-1蜡料制备1.工艺要求:1.1 蜡液温度:70-90℃,严禁超过90℃。
1.2 稀蜡温度:65-80℃。
1.3 蜡膏保温缸水温:48-50℃。
1.4 蜡膏应搅拌均匀呈糊状,温度控制在45-48℃,其中不允许有颗粒状蜡料。
1.5 蜡料配方1.5.2 在生产过程中必须根据蜡模质量分析结果,适量增加或减少硬脂酸量,冬季的酸值取下限,夏季的酸值取上限。
2操作程序2.1 启动设备,检查运转是否正常,是否漏水、漏气、漏蜡,有问题应及时排除。
检查保温缸水温是否符合工艺要求。
2.2 按蜡料配比把石蜡、硬脂酸和回收蜡分别称好,加入化蜡槽内,加热至全熔状态,其温度不得超过90℃。
2.3 把蜡液送到蜡膏搅拌机盛蜡槽内。
2.4 将搅蜡缸内加入三分之二的蜡片,启动搅拌机进行搅蜡直至呈糊状蜡料为止。
3注意事项3.1 稀蜡需用100目筛过滤,去掉杂质后方能使用。
3.2 不允许有影响质量的空气和水分混入蜡膏中。
3.3 化蜡槽和盛蜡槽每月清理两次。
3.4 蜡膏保温缸、搅蜡缸属于压力容器,应定期检查有关紧固件及密封机构的使用情况,发现问题应及时处理,正常工作压力严禁超过0.50MPa。
4检查项目每班必须测量蜡液温度和保温水温度3-4次,控制在工艺要求范围内并做好原始记录。
蜡模制造1 工艺要求1.1 室温:16-28℃(最高不超过30℃)。
1.2 蜡膏压注温度:45~48℃,压力:0.3~0.5 MPa,保压时间:3~10秒。
1.3 压蜡冷却水温,14~24℃,冷却时间:20~100秒。
1.4蜡模冷却水温,14~24℃,冷却时间:10~60min。
1.5蜡模清洗液温度,20~28℃,清洗液中加入0.01% JFC。
1.6 脱模剂:ZF201.1.7蜡模表面光洁度,形状完整,轮廓清洗,尺寸合格,不允许有缩陷,凸包裂纹等缺陷。
水玻璃铸造工艺

水玻璃铸造工艺守则1蜡料制备1. 工艺要求:1.1 蜡液温度:70-90℃,严禁超过90℃。
1.2 稀蜡温度:65-80℃。
1.3 蜡膏保温缸水温:48-50℃。
1.4 蜡膏应搅拌均匀呈糊状,温度控制在45-48℃,其中不允许有颗粒状蜡料。
1.5.1 正常生产采用3、4两种配方,配方5用于压制浇口棒。
1.5.2 在生产过程中必须根据蜡模质量分析结果,适量增加或减少硬脂酸量,冬季的酸值取下限,夏季的酸值取上限。
2 操作程序2.1 启动设备,检查运转是否正常,是否漏水、漏气、漏蜡,有问题应及时排除。
检查保温缸水温是否符合工艺要求。
2.2 按蜡料配比把石蜡、硬脂酸和回收蜡分别称好,加入化蜡槽内,加热至全熔状态,其温度不得超过90℃。
2.3 把蜡液送到蜡膏搅拌机盛蜡槽内。
2.4 将搅蜡缸内加入三分之二的蜡片,启动搅拌机进行搅蜡直至呈糊状蜡料为止。
3 注意事项3.1 稀蜡需用100目筛过滤,去掉杂质后方能使用。
3.2 不允许有影响质量的空气和水分混入蜡膏中。
3.3 化蜡槽和盛蜡槽每月清理两次。
3.4 蜡膏保温缸、搅蜡缸属于压力容器,应定期检查有关紧固件及密封机构的使用情况,发现问题应及时处理,正常工作压力严禁超过0.50MPa。
4 检查项目每班必须测量蜡液温度和保温水温度3-4次,控制在工艺要求范围内并做好原始记录。
蜡模制造1 工艺要求1.1 室温:16-28℃(最高不超过30℃)。
1.2 蜡膏压注温度:45~48℃,压力:0.3~0.5 MPa,保压时间:3~10秒。
1.3 压蜡冷却水温,14~24℃,冷却时间:20~100秒。
1.4蜡模冷却水温,14~24℃,冷却时间:10~60min。
1.5蜡模清洗液温度,20~28℃,清洗液中加入0.01% JFC。
1.6 脱模剂:ZF201.1.7蜡模表面光洁度,形状完整,轮廓清洗,尺寸合格,不允许有缩陷,凸包裂纹等缺陷。
2 操作程序2.1 手工制模2.1.1检查压型的分型面、型腔、脱模机构、定位销、紧固件应完整清洁。
水玻璃基本概述

水玻璃基本概述水玻璃俗称“泡花碱”,是一种重要的硅化工产品,不仅可以直接使用,还可以对其进行深加工,生产出一系列产品,应用在各行各业。
水玻璃是一种可溶于水的碱金属硅酸盐,根据其碱金属氧化物的不同,可分为硅酸钠水玻璃、硅酸钾水玻璃、硅酸锂水玻璃、硅酸盐季胺水玻璃和钾钠硅酸盐水玻璃等。
目前,硅酸钠水玻璃的应用最为广泛。
一、水玻璃的生产生产水玻璃的方法有湿法和干法两种。
湿法生产又分为传统湿法工艺和活性SiO2常压生产工艺两种。
传统湿法工艺是将石英砂和苛性钠溶液在压蒸锅(2~3个大气压)内用蒸汽加热并搅拌,使其直接反应而成液体水玻璃;活性SiO2常压生产工艺是在常压下利用工业副产品或者下脚料中的活性SiO2加热与烧碱反应生成硅酸钠。
干法(碳酸盐法)生产是将石英砂和碳酸钠磨细拌匀,在熔炉内于1 300~1 400℃温度下熔化,按反应生成固体水玻璃,然后在水中加热溶解而成液体水玻璃。
反应方程式如下:Na2CO3+nSiO2→Na2O·nSiO2+CO2↑Na2O·nSiO2分子式中的n值为硅酸钠中氧化硅和氧化钠的分子比,称为水玻璃的模数,用M s来表示,一般为1.5~3.5,是水玻璃的重要参数。
模数越大,水玻璃在水中的溶解能力越低,胶体组分含量相对增多,黏结能力、强度、耐酸性和耐热性也越高,但难溶于水,不易稀释,不便施工。
建筑工程中常用的水玻璃是硅酸钠水玻璃(Na2O·nSiO2,简称钠水玻璃)和硅酸钾水玻璃(K2O·nSiO2,简称钾水玻璃),常用的模数为2.6~3.0。
在生产低模数的水玻璃时,块状的硅酸钠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和二氧化碳,会在水玻璃表面生成一层白色的碳酸盐膜,使水玻璃失去透明性,所以,低模数水玻璃是不能在潮湿空气中长期放置的。
高模数的水玻璃可以长期暴露在空气中。
二、水玻璃的水解及性能1.水玻璃的水解根据M s的大小,水玻璃分中性和碱性水玻璃。
M s≥3.0为中性水玻璃,M s <3.0为碱性水玻璃,但不管是中性还是碱性水玻璃,水解后的水溶液均呈碱性,pH在11到12之间。
铸造工艺(附图)

铸造工艺流程图铸造(founding)铸造是将金属熔炼成符合一定要求的液体并浇进铸型里,经冷却凝固、清整处理后得到有预定形状、尺寸和性能的铸件的工艺过程。
铸造毛胚因近乎成形,而达到免机械加工或少量加工的目的降低了成本并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时间.铸造是现代机械制造工业的基础工艺之一。
铸造种类很多,按造型方法习惯上分为:①普通砂型铸造,包括湿砂型、干砂型和化学硬化砂型3类。
②特种铸造,按造型材料又可分为以天然矿产砂石为主要造型材料的特种铸造(如熔模铸造、泥型铸造、铸造车间壳型铸造、负压铸造、实型铸造、陶瓷型铸造等)和以金属为主要铸型材料的特种铸造(如金属型铸造、压力铸造、连续铸造、低压铸造、离心铸造等)两类。
铸造工艺通常包括:①铸型(使液态金属成为固态铸件的容器)准备,铸型按所用材料可分为砂型、金属型、陶瓷型、泥型、石墨型等,按使用次数可分为一次性型、半永久型和永久型,铸型准备的优劣是影响铸件质量的主要因素;②铸造金属的熔化与浇注,铸造金属(铸造合金)主要有铸铁、铸钢和铸造有色合金;③铸件处理和检验,铸件处理包括清除型芯和铸件表面异物、切除浇冒口、铲磨毛刺和披缝等凸出物以及热处理、整形、防锈处理和粗加工等。
铸造工艺可分为三个基本部分,即铸造金属准备、铸型准备和铸件处理。
铸造金属是指铸造生产中用于浇注铸件的金属材料,它是以一种金属元素为主要成分,并加入其他金属或非金属元素而组成的合金,习惯上称为铸造合金,主要有铸铁、铸钢和铸造有色合金。
金属熔炼不仅仅是单纯的熔化,还包括冶炼过程,使浇进铸型的金属,在温度、化学成分和纯净度方面都符合预期要求。
为此,在熔炼过程中要进行以控制质量为目的的各种检查测试,液态金属在达到各项规定指标后方能允许浇注。
有时,为了达到更高要求,金属液在出炉后还要经炉外处理,如脱硫、真空脱气、炉外精炼、孕育或变质处理等。
熔炼金属常用的设备有冲天炉、电弧炉、感应炉、电阻炉、反射炉等。
不同的铸造方法有不同的铸型准备内容。
铸造生产的工艺流程

铸造生产的工艺流程铸造生产是一个复杂的多工序组合的工艺过程,它包括以下主要工序:1)生产工艺准备,根据要生产的零件图、生产批量和交货期限,制定生产工艺方案和工艺文件,绘制铸造工艺图;2)生产准备,包括准备熔化用材料、造型制芯用材料和模样、芯盒、砂箱等工艺装备;3)造型与制芯;4)熔化与浇注;成形原理铸造生产是将金属加热熔化,使其具有流动性,然后浇入到具有一定形状的铸型型腔中,在重力或外力(压力、离心力、电磁力等)的作用下充满型腔,冷却并凝固成铸件(或零件)的一种金属成形方法。
图1 铸造成形过程铸件一般作为毛坯经切削加工成为零件。
但也有许多铸件无需切削加工就能满足零件的设计精度和表面粗糙度要求,直接作为零件使用。
型砂的性能及组成1、型砂的性能型砂(含芯砂)的主要性能要求有强度、透气性、耐火度、退让性、流动性、紧实率和溃散性等。
2、型砂的组成型砂由原砂、粘接剂和附加物组成。
铸造用原砂要求含泥量少、颗粒均匀、形状为圆形和多角形的海砂、河砂或山砂等。
铸造用粘接剂有粘土(普通粘土和膨润土)、水玻璃砂、树脂、合脂油和植物油等,分别称为粘土砂,水玻璃砂、树脂砂、合脂油砂和植物油砂等。
为了进一步提高型(芯)砂的某些性能,往往要在型(芯)砂中加入一些附加物,如煤份、锯末、纸浆等。
型砂结构,如图2所示。
图2 型砂结构示意图工艺特点铸造是生产零件毛坯的主要方法之一,尤其对于有些脆性金属或合金材料(如各种铸铁件、有色合金铸件等)的零件毛坯,铸造几乎是唯一的加工方法。
与其它加工方法相比,铸造工艺具有以下特点:1)铸件可以不受金属材料、尺寸大小和重量的限制。
铸件材料可以是各种铸铁、铸钢、铝合金、铜合金、镁合金、钛合金、锌合金和各种特殊合金材料;铸件可以小至几克,大到数百吨;铸件壁厚可以从0.5毫米到1米左右;铸件长度可以从几毫米到十几米。
2)铸造可以生产各种形状复杂的毛坯,特别适用于生产具有复杂内腔的零件毛坯,如各种箱体、缸体、叶片、叶轮等。
免硬化解决分层水玻璃精密铸造制壳面层、过渡层新工艺

划时代的水玻璃精密铸造制壳工艺面层、过渡层新型工艺和配方各位精密铸造行业的专家、企业家们,衷心的请您耐心认真的了解本文介绍的内容,相信您一定可以感受到即将到来的呼之欲出的精铸工艺革命!我国传统的水玻璃精密铸造工艺,面层、过渡层以水玻璃为粘结剂,辅以石英粉,适当添加消泡剂、渗透剂配浆以后,将蜡模模组进行蘸浆、洒砂、风干,然后用氯化铵、或者氯化铝、氯化铝氯化镁混合作为硬化剂,浸泡,待水玻璃和氯化铵反应以后,起到硬化的作用,硬化以后仍需等待模组干燥,然后再进入到下一层的操作。
多年来,我国一直用氯化铵作水玻璃型壳的硬化剂。
以后又逐步发展为用氯化铝:氯化镁作硬化剂。
无论用何种硬化剂,都免不了需要硬化,都有其不可克服的缺点。
氯化铵虽能在较短时间内硬化型壳,但焙烧后型壳强度差,作高强度型壳的硬化,显然不行,加之硬化时有氨气逸出,散发出刺鼻的气味,故工作环境条件差,导致招工难,留人难。
用氯化铝,还是氯化铝和氯化镁混合溶剂硬化,又有铸件表面质量差,清砂困难等缺点。
为客服上述传统工艺的各种缺陷,我公司技术人员经过多年的生产实践和摸索,经历了无数次的试验失败和不断尝试,研究出一种新型工艺和配方(该工艺和配方已经进入了国家实用型专利的申请流程),利用量身定做的配浆设备、配浆配方、脱蜡装置等重要工艺因素,让水玻璃精密铸造工艺取得飞跃的进步。
本文介绍的新工艺,主要是体现在型壳的面层、过渡层制作彻底告别硬化时代,使铸件的表面质量得到很大的提高,其光洁度甚至可以与硅溶胶精铸工艺生产出来的铸件媲美。
避免了传统的制壳工艺带来的表面分层、表面粘砂,橘子皮等缺陷。
同时,由于没有了氯化铵挥发出来的氨味,工作环境得到明显的改善,同时工艺参数要求、操作要求没有传统的硬化工艺那么复杂和严格,操作简单,一般工人均可上手,减少了由于熟练工流失,新工人上岗时的废品损失,稳定了工厂的正常生产效率。
成本方面,制壳材料成本比传统硬化工艺非但没有增加,而且明显减少了铸件后处理的焊补打磨抛丸处理,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良品率,缩短了生产周期,提升了利润空间的同时,大大提升了客户满意度。
水玻璃铸造工艺(3篇)

第1篇一、引言水玻璃铸造工艺是一种传统的铸造方法,它利用水玻璃作为铸造材料,具有熔点低、流动性好、易于脱模等优点。
随着我国铸造工业的不断发展,水玻璃铸造工艺在铸造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本文将从水玻璃的制备、铸造工艺流程、质量控制等方面对水玻璃铸造工艺进行详细介绍。
二、水玻璃的制备1. 水玻璃的原料水玻璃的原料主要有硅砂、碱金属氧化物、碱土金属氧化物等。
其中,硅砂是水玻璃的主要成分,其质量直接影响水玻璃的性能。
2. 水玻璃的制备方法(1)熔融法:将硅砂、碱金属氧化物、碱土金属氧化物等原料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加热熔融后,加入适量水冷却、固化,得到水玻璃。
(2)水解法:将硅砂、碱金属氧化物、碱土金属氧化物等原料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加入适量水,搅拌、加热,使原料水解,得到水玻璃。
(3)沉淀法:将硅砂、碱金属氧化物、碱土金属氧化物等原料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加入适量水,搅拌、加热,使原料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沉淀,经过过滤、洗涤、干燥等工序,得到水玻璃。
三、水玻璃铸造工艺流程1. 原料准备将硅砂、碱金属氧化物、碱土金属氧化物等原料按照一定比例混合,经过筛选、烘干等工序,确保原料的质量。
2. 水玻璃制备按照一定的工艺参数,将原料进行熔融、水解或沉淀等制备过程,得到符合要求的水玻璃。
3. 模具准备根据铸件形状、尺寸、材料等要求,选择合适的模具。
模具应具有良好的脱模性能、耐磨性和耐腐蚀性。
4. 铸造将水玻璃倒入模具中,进行凝固、硬化。
根据铸件形状、尺寸、材料等要求,选择合适的铸造温度、时间、压力等参数。
5. 脱模在铸件凝固、硬化后,进行脱模操作。
脱模过程中应避免对铸件造成损伤。
6. 后处理对铸件进行打磨、抛光、热处理等后处理工序,提高铸件质量。
四、质量控制1. 原料质量:严格控制原料质量,确保水玻璃的性能稳定。
2. 水玻璃制备:按照一定的工艺参数,确保水玻璃的制备质量。
3. 模具质量:选择合适的模具,确保模具的脱模性能、耐磨性和耐腐蚀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玻璃铸造工艺守则文件编号:RMZZ/QG-JS-01版本:A修改状态:O受控状态:蜡料制备1. 工艺要求:1.1 蜡液温度:70-90℃,严禁超过90℃。
1.2 稀蜡温度:65-80℃。
1.3 蜡膏保温缸水温:48-50℃。
1.4 蜡膏应搅拌均匀呈糊状,温度控制在45-48℃,其中不允许有颗粒状蜡料。
1.5 蜡料配方1.5.2 在生产过程中必须根据蜡模质量分析结果,适量增加或减少硬脂酸量,冬季的酸值取下限,夏季的酸值取上限。
2 操作程序2.1 启动设备,检查运转是否正常,是否漏水、漏气、漏蜡,有问题应及时排除。
检查保温缸水温是否符合工艺要求。
2.2 按蜡料配比把石蜡、硬脂酸和回收蜡分别称好,加入化蜡槽内,加热至全熔状态,其温度不得超过90℃。
2.3 把蜡液送到制膏机内。
2.4启动制膏机进行打蜡制膏直至呈糊状蜡料为止。
3 注意事项3.1 稀蜡需用100目筛过滤,去掉杂质后方能使用。
3.2 不允许有影响质量的空气和水分混入蜡膏中。
3.3 化蜡槽和盛蜡槽每月清理两次。
3.4 蜡膏保温缸、搅蜡缸属于压力容器,应定期检查有关紧固件及密封机构的使用情况,发现问题应及时处理,正常工作压力严禁超过0.50MPa。
4 检查项目每班必须测量蜡液温度和保温水温度3-4次,控制在工艺要求范围内并做好原始记录。
蜡模制造1 工艺要求1.1 室温:16-28℃(最高不超过30℃)。
1.2 蜡膏压注温度:45~48℃,压力:0.3~0.5 MPa,保压时间:3~10秒。
1.3 压蜡冷却水温,14~24℃,冷却时间:20~100秒。
1.4蜡模冷却水温,14~24℃,冷却时间:10~60min。
1.5蜡模清洗液温度,20~28℃,清洗液中加入0.01% JFC。
1.6 脱模剂:ZF201.1.7蜡模表面光洁度,形状完整,轮廓清洗,尺寸合格,不允许有缩陷,凸包裂纹等缺陷。
2 操作程序2.1 手工制模2.1.1检查压型的分型面、型腔、脱模机构、定位销、紧固件应完整清洁。
涂擦分型剂,装配并紧固压型。
2.1.2注蜡:把蜡抢嘴对准压型的注蜡孔,旋开阀门使蜡膏注入型腔并保压3~10s,关闭阀门,移走蜡枪。
2.1.3冷却:把注满蜡膏的压型濅入水内或放在工作台上冷却,冷却时间视蜡模形状与质量要求具体掌握,一般冷却20~100s。
2.1.4取模:拆开冷却过的压型,取出蜡模并及时放入水中继续冷却。
有特殊要求的蜡模应放在专用夹辅具上冷却。
2.1.5清型:用压缩空气吹除型腔、型芯上的水和蜡渣,视取模状况涂擦脱模剂。
2.1.6合型:装配清理干净的压型,按3.1.2~3.1.5的程序再次制模。
2.1.7交班:工作完毕应把压型清理干净,打扫工作环境后交班,若不在生产时,压型应及时交还压型库保管。
2.2 机械制模2.2.1检查压蜡机的润滑,电器、气动系统是否正常,调整限位,顶模机构,调节循环水系统和蜡膏输送系统。
根据不同产品的压型注蜡孔,调整固定压蜡抢嘴的位置。
2.2.2用压缩空气吹除压型型腔内的水和蜡渣,吹刷分形剂,启动压蜡机。
2.2.3压蜡机按自控程序完成:取出蜡模,按要求放置冷却。
2.2.4按3.2.2~3.2.4的程序连续制模。
2.2.5工作完毕应用压缩空气清除压蜡和压型上的水和蜡渣,水槽中的蜡渣和注蜡道必须清理干净,打扫工作环境后交班,并作好交接班记录。
2.3蜡模修整2.3.1用修模刀除去分型面上的披缝和其他不应有的凸起(包括注蜡残余),用稀蜡填补缺陷并修饰光滑。
2.3.2修整合格的蜡模在清洗槽中用清洗液进行清洗,清除分型剂,用压缩空气吹除蜡模表面上的蜡屑和水分。
2.3.3清洗干净的蜡模按品种整齐摆放在规定的器具中交检查员进行验收。
3 注意事项3.1压型应定期用煤油清洗,进行必要的保养。
3.2蜡模在运输、贮存中应轻拿轻放,不得整盘倾倒,防止变形和碰伤。
3.3蜡模贮存、时间不得超过15天,超时间的蜡模应重新检查。
4检查项目:自检蜡模质量应符合1.7的规定要求,自检合格后按规定填写交检单,并注明零件号(名称)、交检数量、制造日期。
蜡浇口棒制造1 工艺要求1.1温室:16~28℃(最高不超过30℃)1.2蜡高温度:48~50℃;压力0.20~0.40MPa。
1.3蜡膏保温水温度:50~54℃。
1.4蜡棒的表面应光滑平整,不得有孔洞、凹陷、裂纹、披缝。
2操作过程2.2将注蜡抢嘴对准棒压型中心,打开阀门使蜡膏注入棒压型内。
控制蜡膏注入量,待蜡膏到浇口杯与直浇道交接处时关闭阀门,然后将芯棒插入蜡膏中,以棒压型顶部为准,多余的蜡膏用铲子除去,不足的用蜡膏补平。
2.3蜡棒在制棒机中冷却5~15min后取出,放在水槽中继续冷却5~10min,然后按规格分类摆放在蜡棒小车内。
3注意事项3.1棒芯表面应清洁干净,不允许带砂及杂物。
3.2蜡棒浇口顶面应平整,不得有凸起和孔洞。
4检查项目4.1每班测量蜡膏保温水温度2~4次,严格控制在工艺要求范围内。
4.2蜡棒按规格分类验收,检查标准按2.4和2.5规定执行。
蜡模组装1工艺要求1.1室温:16~28℃(最高不得超过30℃)。
1.2模组最小压头:60mm,尾段最小余头:10mm。
1.3蜡模间最小间隙:6mm。
1.4蜡模的内浇口与蜡棒之间焊接要严密,不得有尖角与小缝。
1.5组装的蜡模应均匀,不得有蜡滴、蜡渣、灰尘杂物。
2操作程序2.1检查电烙铁(或电炉)是否漏电、完好,然后送电,备用。
2.2检查蜡棒、蜡模完整与清洁,不准组装不合格的蜡模。
2.3按有关工艺参数和要求进行组装。
2.4修整好的模组,质检合格后按品种分类挂在专用模组小车(架)上。
3注意事项3.1不合格的蜡棒与蜡模不允许组装。
3.2组装好的模组不允许放在地面上,应挂在蜡模小车(架)上,并停放在规定位置。
4检查项目4.1模组符合有关工艺参数之后,必须按2.2-2.5的规定进行100%的检查。
4.2组装好的模组不允许掉件,掉件的模组补上后方为合格。
涂料配置1工艺要求1.1工艺材料主要技术参数b.室内高于30℃,涂层粘度应降低:表面层应降低2~3s,加固层应降低1~2s。
c.手工制壳的涂料粘度应增加:表面层应提高5~10s,加固层应提高2~3s。
2操作程序2.1检查涂料搅拌机运转是否正常,按1.2的规定分别计算水玻璃、粉料、JFC 的加入量,并准确称量。
2.2按1.1.1的规定,水玻璃加水处理合格后一次性加入涂料搅拌机中,加JFC 搅匀,粉料应分2~3次加入,边加边搅拌至全部完成,再搅拌60~90min。
可间断搅拌每次搅拌时间不得小于30min。
2.3配好的涂料应静置4~8h,使用前应充分搅拌,达到2.3的规定后方能使用。
3注意事项3.1若在表面层与加固层之间增加过渡层,其涂料粘度应在表面层的基础降低5~10s。
3.2涂料配比作为一次性配料的工艺要求,最终按室温调整到工艺规定的粘度。
4检查项目4.1水玻璃、耐火粉料按进货批次进行检验,检验结果应符合2.1和有关材料标准要求。
4.2涂料粘度采用体积100ml,流出孔φ6±0.02mm的标准流杯,每班测定1~2次,测定结果应符合2.3的规定。
4.3期采用不锈钢涂片或玻璃片测定涂料的覆盖性(涂料厚度及均匀性),要求达到涂料无堆积、涂层均匀。
4.4水玻璃模数、涂料的粘度和覆盖性的测定方法,按JB4007——85《熔模铸造涂料试验方法》的规定进行。
制壳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制造型壳(以下简称制壳)的工艺要求、操作程序、注意事项和检查项目。
本标准适用于水玻璃、石英砂、铝矾土砂、高岭石系列砂等材料的型壳制造。
2工艺要求2.1室温:15~32度,湿度40%~60%.2.2工艺材料主要技术参数2.2.1水玻璃涂料应符合标准CICBA/B02.07。
2.2.2撤砂2.2.2.1石英砂2.2.3硬化剂2.2.3.2氯化铵硬化剂:NHCl量(%):20~254含量(%)30~40;1.26~1.30g/cm3。
2.2.3.3氯化镁硬化剂:MgCl2氯化铵硬化,3~4层以后为结晶氯化铝硬化或氯化镁化。
氯化镁硬化的工艺参数同氯化铵硬化。
b如增加过渡层,其硬化、干燥工艺参数同表面层,撤砂粒度30#(0.600)。
c涂料层数按铸件单重选择。
一般铸件单重≤0.4kg的涂四层半,>0.40~1.00kg 的五层半,>1.00kg的涂六层半。
特殊铸件如:多孔复杂铸件,单重>2.5kg铸件定位手工制壳,其涂料层次参照一般铸件要求执行并增加涂料层次。
2.4手工制壳工艺参数2.4.1硬化温度与时间等效采用制壳工艺参数。
2.4.2自然风干时间:25~30min。
2.4.3室温低于5℃或阴雨天应适当延长硬化时间与风干时间,以保证型壳质量为准。
3制壳线操作程序3.1检查所有设备运转是否正常。
3.2现将涂料充分搅拌均匀,测量涂料展度、硬化剂参数,启动干燥时设备,测量风温,使所有的指标都控制在工艺要求的范围内。
3.3制壳线撤砂方式有两种,一种是沸腾式撤砂,另一种是雨淋式撤砂。
启动撤砂机,把撤砂效果调整到最佳状态。
3.4开动制壳线,将合格的模组挂在吊具上,按上涂料-撤砂-硬化-干燥程序即铸件规定的层次制壳。
3.5在涂料、撤砂工序中,要切实负责,对一、二层难涂之处,需用排刷点刷或用压缩空气吹,消除气泡。
必须勤加砂子,确保撤砂机有一定量的砂子,每涂一层筛去一次砂疙瘩。
3.6制壳完毕,浇口杯顶部用专用工具打平,浮砂、壳皮用压缩空气吹干净。
然后把模组从吊具上取下,按品种存放在专用的模组小车(筐、架)上。
4手工制壳操作程序4.1将当班生产的模组全部挂在硬化槽上方的吊架上,按3.1~3.3的有关程序作好制壳前的准备工作。
4.2从吊架上取出模组,按2.4的规定手工进行上涂料-撤砂-硬化-风干等操作程序及铸件规定的层次与3.6的有关规定完成制壳。
5注意事项5.1水玻璃型壳的撤砂,一般表面层、过渡层、加固层全部用石英砂,也可以从第三层开始用铝矾土砂或高岭石系列砂。
应因地制宜最低的成本保证最佳的型壳质量选择型壳用砂。
5.2在生产过程中,应保证涂料粘度、撤砂效果、硬化温度、干燥温度、干燥时间符合工艺要求,若检查不符合要求时,应立即停止生产,调整合格后再生产。
5.3工作中要经常检查硬化槽内是否有模组或零件掉入并及时捞出。
5.4模组掉件处应补上足够的层次,掉件大于三分之一者不再继续涂制。
5.5模组存放应按品种摆放整齐,不允许堆层加码。
5.6硬化槽、干燥室、涂料槽、撤砂机应定期清理,保证良好状态。
6检查项目6.1涂料粘度、硬化温度、干燥温度每班检测3~4次,做好原始记录。
6.2每周化验一次结晶氯化铝硬化液中Al2O3含量,B(碱化度)含量。
6.3每周化验三次氯化铵硬化液中NH4Cl含量。
6.4每周化验二次氯化镁硬化液中MgCl2含量。